中考化学考点分析

2024-1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考化学考点分析(精选8篇)

中考化学考点分析 篇1

B.人们每天的饮食中都应有蔬菜、水果,其目的是补充蛋白质

C.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立即加水灭火

10.(10年云南玉溪9)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11.(10株洲)5.下列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或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中,表示错误的是

A.剧毒品

B.爆炸品

C.禁止放易燃物

D.禁止吸烟 12.(10株洲)16.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自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13.(10哈尔滨2).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② ③ ④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

14.(10龙岩市6).燃烧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快速结合氧气生产一种或多种氧化物的反

应。下列关于燃烧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有些燃烧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分解 D.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5.(10天津市11).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

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16.【10湖北十堰】9.根据化学实验常识,判断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发现煤气泄露时,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

17.【10新疆】9.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高于红磷的着火点 B.现象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一定要达到着火点 C.现象②③说明白磷与红磷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现象①②③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同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二、填空简答题题

1.(10邵阳24)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_____。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_____。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1)可燃物

(2)开门使室内空气形成对流,使室内氧气更充足

(3)A(4)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2.(10贵港17)(5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相关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邻居由于吸烟,乱扔烟头,不慎引燃被子而发生火灾,则烟头在引发火灾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Al(OH)3,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反应。

(1)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2)将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3)Al(OH)3+3HCl=AlCl3+3H2O

3.(10大连52).冬季可用煤炉取暖,分析下列做法或现象中的原理。⑴生煤炉时,需先引燃木材。

⑵开始时煤燃烧较弱,过一会变得剧烈。⑶煤层上方有时会出现蓝色火焰。⑷用扇子扇炉火,越扇越旺。

答案:⑴提供热量使煤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⑵燃烧放热增多,大于了散热使更多的煤温度高于着火点,燃烧旺盛 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热的碳还原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 ⑷增加空气量,助燃

三、探究题

1.(10宁夏19).某学校化学学习小组设计出右图所示装置,并进行白磷燃烧实验。

(1)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时,打开活塞,在盛有水的试管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关闭活塞。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

(2)随着水温升高,温度计显示45℃时,再次打开活塞,白磷在水里燃烧。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的原因是。而本实验中白磷在水里还能够燃烧的原因是。

(3)本实验装置的A部分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是,收集方法是 ;也可用于制取 气体,化学方程式是。答案:(1)2H2O22H2O+O2↑(1分);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1分);(2)可以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和隔绝氧气(写出一条即可得分)(1分);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时又与氧气充分接触(1分);(3)二氧化碳(1分);向上排空气法(1分);

中考化学考点分析 篇2

数学中考题型分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一、选择题

考生要注意归纳选择题的做法, 如排除法、比较法、先易后难法等.要看清题意和各选择支的细微不同点, 谨慎作答.

1. 基本概念辨析题:涉及各章中形似而不神似的概念, 要求弄清各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2. 性质和判定的混合题:

涉及“图形与证明”中图形性质与判定, 考查基本图形的对称性, 辨认轴对称图形及中心对称图形等.

3. 易错的计算题:如“数与式”的计算.考生要认真细致地作答, 并考虑检验或取值范围.

4. 多角度分析题:要求考生多角度的思考, 得出不同的结论.

(1) “统计与概率”中, 计算数据组的各种统计量, 认读统计图表, 要求考生有读图、释图能力.

(2) “图形与证明”中, 结合图形剖析条件得出初步结论, 并由这些结论深入思考得出新的结论.

(3) 根据图像判断: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关系、方程与函数图像的关系、折线图、分段函数的实际意义等.

(4) “视图与投影”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二、填空题

主要考查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相对简单.难点是最后的开放性填空题, 要求学生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记忆, 更要从根本上去理解, 学会知识的迁移.

1. 直观呈现型:涉及各章易混淆的知识点, 要求考生注重基本知识的积累, 争取这类题型不失分.

2. 简单计算:

常出现“数与式”“方程和不等式”的计算, 函数图像中的符合要求的点的坐标或函数的解析式.要求考生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3. 找规律题:

“数与式”中给出有规律的排列, 要求写出确定的项或它们的和等;“空间与图形”中给出有规律的一组图像, 探求后面图像的形状与性质.考生应准确把握规律, 并考虑是否蕴含特殊性.

4. 条件缺失题或多结论题:

属于开放题, 答案常常不唯一.要求多角度思考, 填出缺失的条件或得出的不同结论.涉及“空间与图形”中给出几个条件, 求出一系列结论的题.考生应尽力从简易熟悉的知识点起, 保证解答的正确性.

5. 辅助画图分类思考:属于开放题, 要求根据题意自己画图, 分类思考.考生要周全思考, 不能草率造成漏解.

三、简答题

简答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考生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平时多关注社会热点, 注意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做综合运用题时要注意按顺序、分步骤、分层次解答, 注意语言简练和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1. 计算题:

“数与式”“特殊角的三角形函数值”的计算, “分解因式”“圆”中的计算等.这里的计算难度略高于填空题和选择题中的计算, 考生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和格式的规范化.

2. 方程与不等式:常有用换元法解的整式方程, 考虑检验的分式方程, 解不等式并将解在数轴上表示等.

3. 作图题:

利用基本作图或它们的组合去完成.考生应重视作图的准确规范, 特别注意保留作图的痕迹和将作图结论明确化.

4. 图形与证明题:

基本图形的性质或判定的证明题, “相似三角形”与“四边形”相结合, 与“圆”有关的证明, 建立解直角三角形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考生常根据实际添加适当的辅助线 (如平行线、垂线、取中点等) .主要考查学生逻辑推理的条理性、严密性.

5. 求解析式及满足条件的点或线:

考生根据题意初步判断函数类型再加以确定, 常用待定系数法解决, 特定数量、形状、位置关系问题需辅以图形, 并大多归结为方程解决.

6. 组成命题并证明:

给出若干条件, 要求选取适当条件分别作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组成命题并加以证明.多见“图形与证明”中.考生要会用试探法从简单或熟悉的条件着手, 组成正确的命题, 注意潜伏的易错命题.

7. 补全统计图表:

通过对已有统计图表的认读, 提取有效信息, 补全图表, 再计算表示数据集中程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 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8. 决策分析题:

特点是阅读量大, 信息量大, 学生需要有较强的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常见的是将“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相结合求最佳方案, “统计与概率”根据统计量结合实际取舍问题.

9. 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题:

在一组前提条件下, 分别添加不同条件得出相应结论, 最后归纳出一般情形.如“图形与证明”, 讨论点与线段、直线、圆, 直线与圆, 两条直线的不同位置, 根据三角形的分类, 不同特殊四边形的条件下, 得出对应结论再加以归纳总结.

1 0. 动态组合题:

常与图形的变化 (平移、翻折、旋转) 结合, 研究重叠部分面积的最值情况, 求满足条件的点的坐标、函数的解析式、角度、线段的长度、多边形周长的范围或最值问题.或将“相似三角形”与“函数”“圆”结合, 求解析式后研究函数性质, 研究何时相似等.近年出现了与高中数学内容及思维方式靠拢的综合题, 难度较大.

综合性解答题有两类:一是所提的若干问题是并列的, 彼此独立, 互不关联.解答时可不理会这个次序, 各自独立展开, 没有步骤上先后之分;二是所提的若干问题是递进的, 彼此间存在层次上的联系, 后面的解答依赖于前面的结果, 考生要从相对简易题着手, 逐个击破.此类题对考生而言, 得益点是设置有梯度, 让不同层次的同学有不同的收获;受伤点是一旦前面的小题受阻, 后面的只能望题兴叹.考生应善于将前面结论及时添加成为新条件来解决后面的小题.

中考化学“燃烧”考点归类例析 篇3

物质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3)温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物质不能发生燃烧现象。

灭火的原理实质就是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确定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究竟利用哪种方法灭火,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例1: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在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课堂上,老师用甲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______。

(2)小明同学设计了乙、丙两个对比实验,完成了探究过程。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 不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 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 不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 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填序号,下同)______;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事实是______。

(3)结合老师与小明设计的实验,小强设计了实验装置丁。小明与小强的实验都比老师设计的实验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燃烧实验的探究和化学实验现象、空气污染等知识。(1)热水给暴露在空气中的白磷提供了温度,使铜片上的白磷燃烧。(2)①不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要同时具备;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与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同样③④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3)由题给信息可知,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且易溶于水,所以要对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进行处理,而在老师设计的实验中白磷燃烧没有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答案:(1)燃烧了,产生大量的白烟;(2)②④,③④;(3)防止污染空气。

点拔:本题是对课本知识的深化与提高,既有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又有对实验装置设计的评价,且具有开放性,同时还渗透环保理念。这样的试验越来越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重视。

二、燃烧与氧化反应

可燃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充分燃烧,生成CO2,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不充分燃烧,生成CO。

缓慢氧化是发生得比较慢的氧化反应。缓慢氧化对人类有利也有弊,有利的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动植物的呼吸等,有弊的如食物放久了会腐烂、易燃物堆积会发生自燃、金属易锈蚀等。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会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呼吸作用、食物腐败、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②缓慢氧化一定会引起自燃;③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在生产上可以利用;④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放热。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呼吸作用、食物腐败、铁生锈都是不易察觉的,是进行得非常缓慢的氧化反应,所以都是缓慢氧化。物质在发生缓慢氧化时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自燃,但并不是所有的缓慢氧化都会引起自燃。缓慢氧化产生的热,有时可以利用,如农业生产上的高温堆肥等。

答案:B。

点拔:此题要求辨别生活中的缓慢氧化、爆炸、自燃现象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并将自救措施与化学知识融合起来进行考查,既考查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考查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的生活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三、燃烧与物质鉴别

根据物质是否具有可燃性,是否具有助燃性,可对物质进行鉴别或推断。

例3: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

B. 可能只有氢气

C. 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D. 可能只有甲烷

解析:根据点燃该气体后烧杯壁出现水雾、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等现象,可知该气体燃烧既产生水,又产生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该气体组成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故B选项中的推断不符合题意。

答案:B。

点拔:物质推断题中有一类是气体推断题。这类题常给出某些气体的可能组成,要求同学们抓住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特别是与燃烧有关的现象进行推断。解题时应以此为突破口,结合化学反应进行逐个确定或排除,得出正确结果。

四、燃烧与环保

化石燃料在为人类提供能量的同时,又对环境造成了影响。

1.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大,加剧地球的温室效应。而气温的升高将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灾难性后果。

2. 煤燃烧会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这些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酸雨的危害:引起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影响水生动植物生长,破坏土壤、植被、森林,腐蚀金属、建筑物,危害人体健康。

3. 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后产生的一些尾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含铅的化合物及烟尘等。

4. 防治措施:加大空气质量监测,化石燃料除硫后再使用,使用清洁能源,工业废气经高效回收处理后再排放,车辆安装尾气催化净化装置,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等。

化石燃料在自然界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开发和使用新的能源。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和可燃冰等。这些能源的利用,不但可以解决化石燃料即将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例4: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有利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猪—沼—果”模式可综合利用猪粪便发酵的产物,如沼气、沼渣。

(1)猪粪便发酵产生沼气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燃烧沼气用于煮饭、照明是将化学能分别转化为_____能和_____能。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清洗沼气池时,要注意避免明火,否则容易发生_____事故。

(4)写出“猪—沼—果”发展模式的一点积极意义:_______________。

解析:动物粪便发酵其实就是缓慢氧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具有可燃性,燃烧放出的热量可用来煮饭或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或电能;沼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就可能发生爆炸;利用猪粪发酵产生沼气不但能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还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沼渣是很好的农家肥料,能增加作物产量,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

答案:(1)化学;(2)热,光(或电),CH4+2O2

CO2+2H2O;(3)爆炸;(4)保护农村环境(节约资源等)。

点拔: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天然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发散思考。回答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要从能源(资源)、经济、环保等方面考虑。

中考化学考点分析 篇4

例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实验的重要作用是分不开的。下面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写出实验室中通过甲、乙两种途径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

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就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原则来指导实验工作。从实现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__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途径更能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解析: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由于过氧化氢分解的产物是氧气和水,对环境无污染,加之过氧化氢本身无毒、无害,故相比之下,通过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更符合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

点拨: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给信息,理解化学实验绿色化的含义。

二、实验装置

例2: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2)实验室欲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已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如果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选用装置是_______。

(4)通过上述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所选用发生装置的对比,你觉得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A和C都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同种气体的发生装置,A和C相比,具有哪些优点?(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因高锰酸钾是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因此应选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时,因过氧化钠是固体,水是液体,二者常温下便可反应,不需要加热,因此应选A或C作为发生装置。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故要得到干燥的氧气就得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从原理上看,A和C是同一类型的装置,但A装置中使用了分液漏斗,可随时添加液体药品,而且可以通过调整滴加液体的快慢来控制反应的速率。

答案:(1)锥形瓶,酒精灯;(2)B,2KMnO4

K2MnO4 + MnO2 + O2↑;(3)A、E(或C、E);(4)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5)便于添加液体反应物,控制反应速率。

点拨:初中化学中制取气体的典型发生装置有两套,即固体加热装置和固液反应不需加热装置,究竟选用哪种装置制取气体,由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由气体的溶解性及气体的密度决定。选择时要紧扣实验目的。

三、操作步骤

例3: 下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关于氧气制取和收集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往试管里装药品前必须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 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前要先给试管预热

C. 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才能开始收集气体

D. 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然后把导管口移出水面

解析: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是取得试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确保实验安全的需要。无论制取任何气体,都应该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只有在装置不漏气的前提下才能加药品。加热后,试管中原先含有的空气首先逸出,若收集过早,得到的氧气不纯。实验结束时,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后从水槽中撤出导管,此时温度降低,试管中的压强减小,水槽中的水会倒流入试管,致使试管破裂。

答案:D。

点拨:做实验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不得随意颠倒先后顺序。学习中要善于总结、归类,如制取气体时应该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加药品,刚开始产生的气体一般不宜立即收集等。

四、气体检验

例4: 小雨对爸爸给患病的奶奶购买的“便携式制氧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了它的工作原理和所用的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雨用过碳酸钠固体和二氧化锰做如下实验,请你一并参与。

【查阅资料】过碳酸钠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可用于制取氧气。

【设计与实验】

(1)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时应选择上图中所示的仪器_____(填字母),理由是___________。

(2)氧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___法收集。

(3)如何验证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简述实验操作与现象)____________。

解析:气体的检验方法是由气体的性质决定的。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其他物质燃烧得更旺,因此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检验,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答案:(1)ABCFG或ACEG,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反应不需要加热;(2)不宜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排水;(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

点拨:解答时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本题中尤其要注意气体的验证与验满是两个不同的操作。

五、结果分析

例5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是实验灵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影响双氧水分解因素”的实验。请你帮助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两只大试管,分别倒入适量的6%、15%的双氧水,再加入等量的MnO2,各收集一小试管气体,发现浓度大的先收集满。可见影响双氧水分解的因素是___________。

(2)取a、b两支试管加入等体积6%的双氧水,再分别加入少许MnO2粉末、CuO粉末,发现a中比b中产生气泡多且快。随即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悬空伸入试管内,发现a中火星复燃,b中火星仅发亮但不复燃。由此得出影响双氧水分解的因素是___________。

(3)再取一支试管倒入适量6%的双氧水,仔细观察溶液内有少量细小气泡浮起;然后将该支试管浸入约80℃的热水中,溶液气泡明显增多。分析两者现象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

解析:用控制变量法可以解决多变量的复杂问题。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在研究某个变量的影响时,只改变这个量的大小,保持其他量不变,确定这个变量的变化对问题有何具体影响,从而解决所要研究的问题。

(1)在加入等量的同种催化剂(MnO2)后,收集到相同体积的氧气用15%的双氧水所需的时间短,可见双氧水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2)向等体积同浓度(6%)的双氧水中分别加入MnO2粉末和CuO粉末,同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发现放MnO2粉末的试管中木条复燃,说明MnO2对双氧水分解的催化作用更强。

(3)用6%的双氧水做实验,温度升高,溶液内气泡明显增多,这表明温度越高,双氧水分解的速率越大,即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越多。

答案:(1)双氧水的浓度;(2)催化剂的种类;(3)温度越高,双氧水分解的速率越大。

中考化学考点分析 篇5

自主学习

1.石蜡的颜色是()

A.白色B.无色C.透明色D.红色

答案:A

2.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

()

A.比水大B.比水小C.与水一样大D.无法判断

答案:B

3.蜡烛燃烧时的火焰中,温度最高的是()

A.焰心B.内焰C.外焰D.都一样

答案:C

4.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空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答案:B

5.将人呼出的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证明了人呼出的气体中

含有()

A.二氧化碳B.氧气C.水蒸气D.其他气体

答案:A

6.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

A.水B.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和水D.灰烬

答案:C

基础巩固

7.通过蜡烛燃烧实验,得出一般实验的程序是()①及时记录、认真填写实验报告②预习实验内容

③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④查对实验仪器药品是否齐全⑤拆开实验装置,做好清洁

A.②④③⑤①B.②③④⑤①C.②④③①⑤D.②⑤③④①

答案:C

8.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

A.没有明显的变化B.变混浊C.有水蒸气出现D.变红色 答案:B

9.燃着的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A.木条继续燃烧,没有明显的变化B.木条继续燃烧,燃烧更旺

C.木条不能燃烧,熄灭D.不知道

答案:C

10.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相比,明显增加的气体是()

A.氧气B.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C.氮气D.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答案:D

11.化学探究活动或化学探究实验,要尽可能的对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阶段进行观

察,观察的主要内容是:

(1)物质的性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物质发生的___________,如是否发生熔化、发光、放热、生成气体等;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对物质变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的现象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描述,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

答案:(1)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2)变化(3)变化前变化中

变化后

能力提高

12.将一根火柴放在蜡烛的火焰中1 s后取出,火柴梗发生的变化是

()

A.全部碳化变黑B.中间碳化变黑

C.两端碳化变黑,中间变黑程度小一些 D.没有明显的变化

答案:C

13.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了

()

A.蜡烛中有水B.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

C.蜡烛中没有水D.可能都正确,但还要有进一步的实验证明

答案:B

14.将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石灰水被烤干了,没有留下痕迹B.石灰水变成了白色固体

C.石灰水没有发生变化D.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

答案:B

15.关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放出大量的热B.发出黄色的光C.火焰分成三层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D实验现象是指实验过程中所看到的或所感受到的变化情况.初学化学时,往往分不清楚什么是化学现象,什么是化学变化,这需要积累.蜡烛燃烧时,放出热量可以感受到,发出黄色的光、火焰分成三层都可以看见,都属于蜡烛燃烧时的现象.D选项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看不见,摸不着,要通过实验方法证明其存在,属实验结论.

16.可乐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要证明这种气体的存在,可将可乐饮料中的气体()

A.收集在集气瓶中,用燃着的火柴检验B.收集在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

C.将澄清的石灰水加入可乐饮料中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答案:D要证明二氧化碳的存在,需要有明显的实验现象,这种现象体现出来的性质就是该物质的特殊性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是二氧化碳的特殊性质.

17.在蜡烛燃烧实验中,下列叙述属于石蜡性质的是()

A.石蜡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B.石蜡燃烧前先熔化成无色液体

C.石蜡燃烧时发出黄色的光,放出热量D.石蜡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A

18.在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收集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进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A.盛空气的熄灭B.盛呼出气体的熄灭C.都熄D.都不熄灭 答案:D

19.蜡烛燃烧探究实验中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0.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活动中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的气体少,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气体多.

21.在下列叙述中加点的内容,可能属于①②③中的某一种情况。请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反应现象②反应条件③结果或结论

点燃蜡烛___________;从导管出来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___;证明此气体是...............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人呼出的气体使玻璃片上出现水珠_____________.......答案:② ① ③ ①

22.现有三瓶气体,分别为空气和二氧化碳、氧气,用简单的方法来鉴别.

答案: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进三瓶气体中,木条能燃烧但没有明显变化的是空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

鉴别就是将不同的物质区分开,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回答此类题目要把握住实验的特点,突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三个方面.本题中“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进三瓶气体中”是实验操作,“木条能燃烧,但没有明显的变化”是实验现象,“是空气”是实验结论.同时还要注意会准确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维。

中考链接

23.小明用如图1-1装置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CO2)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CO2)含量多”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和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想进一步了解人体呼出和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CO2)的含量的变化,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这是由于人体内的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发生了_____________交换.

图1-

1答案:(1)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是比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石灰水越浑浊说明二氧化碳越多.由图可知,人体呼出的气体在15 s内使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通入15 s石灰水没有明显变化,不难得出哪种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2)气体人体在呼吸作用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比较,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所以氧气和二氧化碳发生了气体交换.

24.(2010,泉州)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图1-2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

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图1-

2(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_____________.植物进行____________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中考英语主谓一致考点分析 篇6

一、根据主语的单复数和可数性考查主谓一致

如果用作主语的名词或代词是单数,则谓语动词用单数;如果用作主语的名词或代词是复数,则谓语动词用复数;如果用作主语的名词是不可数名词,则谓语动词用单数。

【真题链接1】(重庆B卷)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group?

—Four. Three boys ______ in our group.

A. is B. are

C. were D. was

【解析】选B。句子主语Three boys为复数名词,故谓语动词要用复数;根据语境可知,答句谓语要用一般现在时,故空格处应填are。

【真题链接2】(20郴州卷) —What would you like, coffee or tea?

—Either ______ OK. I dont mind.

A. is B. are

C. was

【解析】选A。either用作代词,意为“两者中的任何一个”,在句中做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根据语境可知,空格处要用一般现在时,故填is。

【真题链接3】(年黄石卷) The writer and speaker ______ a speech on Chinese culture in the hall now.

A. are giving B. is giving

C. will give D. has given

【解析】选B。the writer and speaker意为“这位作家兼演说家”,指的是同一个人,由时间状语now可知,该句用现在进行时态,故空格处应填is giving。

【真题链接4】(德阳卷) —Physics ______ more difficult than Chinese, do you think so?

—Yes, I think so.

A. is B. are

C. have D. has

【解析】选A。句子主语Physics意为“物理”,在这里指一门学科。虽然主语形式上是复数,但表示的是单数意义,故谓语动词用单数;再根据句意可知,空格处应用系动词,故填is。

二、考查“名词+介词短语”用作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介词短语一般不用作主语,因此,当“名词+介词短语”处于主语位置时,其后的谓语动词只与其中的名词有关而与介词短语无关。如a teacher with his students做主语时,谓语动词只与a teacher保持一致,而与with his students无关。

【真题链接1】(2015年泰安卷) Everybody except Mike and Linda ______ there when the meeting began.

A. is B. are

C. was D. were

【解析】选C。句子的真正主语是Everybody,而不是except Mike and Linda,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根据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的时态可知,该句用一般过去时。

【真题链接2】(2015年安顺卷) Mary with her parents often ______ for a walk in the park after supper.

A. go B. is going

C. are going D. goes

【解析】选D。句子主语是Mary,为单数,故可排除A、B两项;由频度副词often可知,该句用一般现在时。

【真题链接3】(2015年攀枝花卷) The girl, as well as her parents, ______ to the park, and all of them ______ very happy.

A. go; are B. goes; feels

C. went; are D. goes; feel

【解析】选D。这是一个由and连接的并列句,根据语境,前后分句均用一般现在时。其中,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The girl,为单数,故谓语动词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goes;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是all of them,为复数,故谓语动词用复数形式feel。

三、考查整体中的部分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若一个短语表示的是整体中的部分,当用作主语时,其后的谓语只与其中的“部分”保持一致,而与“整体”无关。如one of the boys做主语时,谓语动词与one有关,而与the boys无关。

【真题链接1】(20衢州卷) One of my friends ______ moved to America. I miss her so much.

A. has B. have

C. is D. are

【解析】选A。处于主语位置的one of my friends属于表示“整体中的部分”的短语,其后谓语动词只与表示“部分”的one保持一致,而与表示“整体”的my friends无关,故可排除B、D两项;再根据句意,应该是指“已经去了美国”,而不是“被移到了美国”,故用现在完成时。

【真题链接2】(南通卷) Each of the club members ______ ready to help those who were in trouble.

A. is B. are

C. was D. were

【解析】选C。句子谓语与Each保持一致,而与the club members无关,故可排除B、D两项;再根据其后定语从句的时态可知,句子谈论的是过去情况,故用一般过去时。

四、考查倒装句中的主谓一致

对倒装句而言,位于句首主语位置的成分并非是句子的主语,此时需根据句子意思和句式特点找出句子真正的主语,从而确定句子谓语动词的形式。

【真题链接】(20烟台卷) Between the two hills ______ a deep river.

A. are B. have

C. has D. is

【解析】选D。根据英语语法,介词短语不用作句子主语,所以当介词短语位于主语位置时,应考虑此句是否是倒装句。本句即属倒装句,真正的主语是a deep river,故空格处应填is。

五、考查并列成分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对于并列成分做主语的主谓一致问题,同学们应注意以下两类结构:

1. 当and和both ... and ...连接的两个并列成分做主语时,谓语动词通常用复数。

2. 当either ... or ..., neither ... nor ..., not only ... but also ... 连接的两个并列成分做主语时,谓语动词通常与其最靠近的主语保持一致。

【真题链接1】(年广东卷) —Both Li Lei and Han Meimei ______ fond of the TV program “A Bite of China”.

—I am also deeply moved by its stories!

A. is B. am

C. was D. are

【解析】选D。both ... and ... 连接两个并列成分做主语时,谓语动词要用复数,故可排除A、B和C三项。

【真题链接2】(2015年安顺卷) —What would you like to have for supper?

—Either noodles or rice ______ OK. I dont mind.

A. are B. were

C. is D. was

【解析】选C。either ... or ... 连接并列成分做主语时,其后的谓语动词与or后的主语保持一致,故可排除A、B两项;根据问句使用的是一般现在时可知,答句也应用一般现在时。

【真题链接3】(2015年呼和浩特卷) Neither the headmaster nor the teachers ______ take a vacation next week.

A. were going toB. is going to

C. was going to D. are going to

【解析】选D。当neither ... nor ... 连接并列成分做主语时,其后谓语与nor后的主语保持一致,故可排除B、C两项;根据句中时间状语next week可知,该句谓语动词用一般将来时。

【真题链接4】(年绥化卷) This is my twin sister, Lucy. Not only she but also I ______ good at drawing.

A. is B. am

C. are D. were

【解析】选B。当not only ... but also ... 连接两个并列成分做主语时,其后谓语动词与but also后的主语I保持一致,故谓语动词用am。

六、考查a number of ... 和the number of ... 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a number of ... 意为“许多、若干”,若用作主语,其后的谓语动词用复数;the number of ... 意为“……的数量”,若用作主语,其后的谓语动词用单数。

【真题链接1】(2015年益阳卷) —How many women doctors are there in your hospital?

—______ them ______ over twenty.

A. A number of; are

B. The number of; are

C. The number of; is

【解析】选C。句意为:——你们医院有多少名医生?——20多名。the number of ...意为“……的数量”,做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

【真题链接2】(2015年南充卷) The number of the volunteers ______ 100 now. And a small number of them ______ already gone to the workplace.

A. is; have B. are; have

C. is; are D. is; has

【解析】选A。the number of ... 做主语时,其后的谓语动词用单数,故第一空填is;a number of做主语时,其后的谓语动词用复数,又因为该句是现在完成时,故第二空填have。

七、考查there be句式中的主谓一致

在there be句式中,动词be不仅有时态上的变化,而且有单复数的变化。确定其时态的方法是看句子意思和句中的时间状语或其他相关时态;确定其单复数的方法是看与动词be最靠近的名词是单数还是复数。

【真题链接1】(2015年绥化卷) There ______ little milk in the fridge. Lets go and buy some.

A. has B. is

C. are

【解析】选B。there be句式中的be动词与其后所接的名词保持一致,句中milk是不可数名词,故谓语动词用is。

【真题链接2】(2015年广东卷) —______ there any living things on other planets?

—I have no idea. Maybe we can know more about that in the future.

A. Is B. Are

C. Has D. Have

【解析】选B。我们不难确定本题考查的是there be句式,可先排除C、D两项;句中living things是复数可数名词,故谓语动词用are。

【真题链接3】(2015年雅安卷) There ______ a bag and some books on the desk just now.

A. are B. is

C. were D. was

【解析】选D。there be句式中be的单复数应遵循“就近原则”,由邻近主语a bag可先排除A、C两项;根据句中时间状语just now可知,该句用一般过去时,故空白处只能填was。

【真题链接4】(2015年东营卷) Police: Whats in your wallet?

Owner: There ______ some money and two tickets for todays e-sports competition.

A. is B. was

C. are D. were

【解析】选A。邻近主语money为不可数名词,可先排除C、D两项;根据上下句语境可知,答句应用一般现在时,故空白处只能填is。

八、考查表示“一段时间”等的名词或短语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当一段时间(如ten years)、一段距离(如five hundred miles)、一笔钱(如100 dollars)等用作主语时,常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其后的谓语动词用单数。

【真题链接1】(2015年绵阳卷) For kids of this age, two hours of sitting in a classroom ______ too long.

A. is B. are

C. was D. were

【解析】选A。主语two hours意为“两个小时”,通常将其视为一个整体,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该句谈论的是一种事实,故选A。

【真题链接2】(2011年广安卷) —How much is the pair of shoes?

—Twenty dollars ______ enough.

A. is B. are

C. am D. have

【解析】选A。主语Twenty dollars在此应看成一个整体,表示单数概念,故谓语动词用is。

九、考查非谓语动词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

当非谓语动词做句子的主语时,谓语动词原则上用单数。同学们做题时要注意,若非谓语动词带有自己的宾语,且宾语为复数形式,此时不要受此影响而误用复数谓语。

【真题链接】(2015年哈尔滨卷) Doing eye exercises ______ one of the useful ways to protect our eyes.

A. is B. are

C. were

中考化学考点分析 篇7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点二: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考点三:离子反应离子共存;

考点四: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五: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

考点六:金属及其化合物;

专题七: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中考英语被动语态考点归纳及分析 篇8

例如:Chinese is spoken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in the world. (句中主语Chinese是动词speak的承受者,因此该句使用了被动语态。)

我们在平常尽量使用英语的主动语态,但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则通常使用被动语态:

1. 行为主体不明确,不必说出或者无法说出动作的执行者时;

2. 用以强调或突出动作的承受者时;

3. 汉语中含有“据说、据悉、有人说、大家说”等时;

4. 在新闻报道中,用以表明报道的客观性而避免主观性的表达;

5. 在科技文中,用以强调客观事实;

6. 某些内容或特定场合下的习惯用法。

例如:

The glass is broken. (玻璃杯破了。)

The bag was taken away by his sister. (那个袋子是她姐姐提走的。)

It is said that one day he climbed to the top of a house and dropped some money down a chimney. (据说,有一天他爬到一所房子的屋顶上,往烟囱下面扔了一些钱。)

A car accident happened on the high way this morning. Three men were killed, the wounded were taken away to hospital at once and policemen were sent there to cope with the event. (今天早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起车祸,三人丧生,伤员马上被送往了医院,并马上派了警察去处理这一事件。)

When it is cold enough, water will be turned into ice. (当天气足够冷时,水就会变成冰。)

He was born in October, 1989. (他出生于1989年10月。)

被动语态的人称、数和时态的变化是通过be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1. 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基本结构为“am/ is/ are+动词的过去分词”,通常表示经常性、习惯性的被动动作。例如:

It is known that healthy foods such as fruits and vegetables promote good health. (众所周知,水果和蔬菜等健康食物有益人体健康。)

2. 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基本结构为“was/ were+动词的过去分词”, 表示过去某一时刻的被动性动作。例如:

Look, what an old palace!It was built nearly 800 years ago. (看,多么古老的宫殿!它是约800年前被建造起来的。)

3. 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基本结构为“will/ shall be+动词的过去分词”,表示将来某一时刻的被动性动作。例如:

Another new railway station will be built in 2018. (另一个新的火车站将在2018年建成。)

4. 现在进行时的被动语态基本结构为“am/ is/ are being+动词的过去分词”,表示目前正在被进行的动作。例如:

Please wait while your sound hardware is being tested. (正在测试你的声音硬件,请稍后。)

5. 过去进行时的被动语态基本结构为“was/ were being+动词的过去分词”,表示过去正在被进行的动作。例如:

One police officer said they were being taken to a nearby school. (一名警官说,他们正被送到附近的一所学校。)

6. 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基本结构为“have/ has been+动词的过去分词”, 表示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的某个被动性动作。例如:

His family has been informed. (已经通知了他的家人。)

7. 过去完成时的被动语态基本结构为“had been+动词的过去分词”,表示到过去某一时间点为止已经完成的某个被动性动作。例如:

When I got to the theatre, I found the tickets had already been sold out. (我到达剧院时,发现票已卖完了。)

8. 过去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基本结构为“would be+动词的过去分词”,表示从过去的某一时间来看将来要发生的某个被动性动作。例如:

The manager said the project would be completed by the end of the year. (经理说这个工程在年底前将会完成。)

9. 含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其基本结构为“情态动词+be+动词的过去分词”,常表示具有特定感情色彩的被动性动作。情态动词被动语态否定式为“情态动词+not be+动词的过去分词”。例如:

They cannot be created overnight. (这些不可能在一夜之间造就。)

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不应使用被动语态。

1. 不及物动词、表示状态的动词等不能用于被动语态。

例如:

The story happened in London. (√)

The story was happened in London. (×)

The shirt fits him very well. (√)

He is fitted very well by the shirt. (×)

2. 祈使句,或者由“动词+名词”构成的英语习语等一般不使用被动语态。

例如:

Look at the blackboard, please. (√)

The blackboard is looked at by you. (×)

The boy makes faces in class. (√)

Faces are made by the boy in class. (×)

3. 宾语和主语所指的对象相同,或者反身代词在句中作宾语时,不能使用被动语态。

例如:

We must help each other. (√)

Each other must be helped by us. (×)

You must look after yourself. (√)

Yourself must be looked after. (×)

4. 动词不定式和动词-ing形式,或表示数量、长度、大小、程度、处所、地点、组织时等的单词或短语作宾语时,不能使用被动语态。

例如:

He enjoys listening to the radio. (√)

Listening to the radio is enjoyed by him. (×)

She pays three yuan for the tomatoes. (√)

Three yuan is paid for these tomatoes by her. (×)

He joined the League in 1998. (√)

The League was joined by him in 1998. (×)

1. 语态与主谓一致结合

例如:

Everyone in our class _____ to take part in the English Speech Contest. (2015山东烟台)

A. is encouraged B. encourages

C. are encouragingD. are encouraged

[解析] 主语是Everyone(单数),排除答案C和D项;又因Everyone是encourage这个动作的承受者,因此该句应选用被动语态,排除B项,故选A。

The child without parents _____ good care of by his teachers in this special school. (广东梅州2013)

A. is taken B. are taken

C. take D. takes

[解析]主语the child为单数,与动词短语take care of之间是被动关系,故用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故选A。

2. 语态与虚拟语气结合

例如:

—Dont you think it necessary that he _____ to Miami but to New York?

—I agree, but the problem is _____ he has refused to.

A. will not be sent; that

B. not be sent; that

C. should not be sent; what

D. should not send; what

[解析] 因为he是动作send的承受者,因此两者之间是被动关系,因此排除D项;而it (is) necessary后的that从句的谓语要用“(should+)动词原形”, 因此排除A项;答句中的表语从句不缺任何句子成分,因此用that,故选B。

3. 语态与倒装句结合

例如:

Only after my friend came _____.

A. did the computer repaired

B. be repaired the computer

C. was the computer repaired

D. the computer was repaired

[解析] 因the computer是动作repair的承受者,因此两者之间是被动关系,排除A项;又因only加状语置于句首,句子部分倒装,排除D和B项,故选C。

4. 在语境中将语态与时态结合起来命题

例如:

—Your scarf feels soft. Did you buy it in China?

—No, I bought it in France. But it _____ in China. (2015云南昆明)

A. is making B. was made

C. makes D. ma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It(the scarf)是与动作make的承受者,因此两者之间是被动关系,应选用被动语态。而由问句中的“Did”以及答句中的“bought”判断应选用一般过去时,故选B。

Should a teenager _____ to get a driving license? (2013贵州安顺)

A. be allow B. allow

C. be allowed D. allowed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三下乡活动计划方案下一篇:张发衡 线材制品项目商业计划书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