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调查方案(推荐11篇)
一、调查目的
了解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性的实际情况,明确手卫生工作的重点、薄弱环节及人群,分析找出影响依从性及正确性的具体原因,为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措施提供可靠依据,从而达到提高手卫依从性和正确性的目的。
二、调查对象
全院医务人员,包括住院部及门诊医技科室的医、护、技及其他工作人员
三、调查项目
医务人员在五个手卫生指征(接触病人前、无菌操作前、接触病人后、体液暴露风险后及接触病人周围环境后)下,执行手卫生的依从性及正确性
四、调查时间
2016年11月15—16日
五、调查步骤
1、制作、审核及印刷调查表
2、调查员分组:共选10名护理实习生为调查员,分为5组,每组2人。调查科室分工具体如下:
第一组:心血管内科Ⅱ病区、心血管内科Ⅲ病区、呼吸内科Ⅱ病区、内分泌科、神经内科Ⅱ病区、神经内科Ⅲ病区、肾脏内科、消化内科Ⅰ病区、消化内科Ⅱ病区、胃肠外科(10);
第二组:肛肠外科、肝胆外科、胆胰血管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南院区)、心胸外科、脊柱外科、泌尿外科、创伤手足外科(南院区)、关节外科、神经外科Ⅰ病区(10);
第三组:神经外科Ⅱ病区、妇科Ⅱ病区、产科、特需病房、血液净化科、血液内科、肿瘤科Ⅱ病区、肿瘤科Ⅰ病区、儿科Ⅲ病区、感染性疾病科(10); 第四组:心血管内科Ⅰ病区、皮肤科、神经内科Ⅰ病区、老年病科、呼吸内科Ⅰ病区、口腔颌面外科、耳鼻咽喉科、创伤手足外科(北院区)、眼科、普外科(北院区)(10);
第五组:妇科Ⅰ病区、儿科Ⅱ病区、儿科Ⅰ病区、康复科、急诊科(北院)、急诊科(南院)、北院门诊医技、南院门诊医技(6+2)
3、调查员培训:调查前对所有调查员进行手卫生调查的培训,内容包括手卫生指征、六步洗手法的正确操作、实际调查模拟、如何填写调查表、调查中遇到突发情况的处理等。
4、调查阶段:各调查小组采取暗访追踪的形式,随机观察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情况。具体要求如下:
(1)每个住院部科室应至少观察10个指征、门诊医技科室应至少共观察20个指征下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情况,其中所观察门诊科室应包括内科门诊、外科门诊、医技科室(如检验科等人流量较大的科室),并将观察结果如实、及时记录至调查表中;
(2)尽量保证调查对象的多样性,不能仅观察某一个职业群体的手卫生执行情况,如护士;
(3)尽量保证观察指征的多样性,不能仅观察某一个指征下的手卫生执行情况,如接触病人前;
(4)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穿着工作服,如调查住院部科室的人员可不着工作服,扮作病人、家属等角色,方便观察。
5、分析阶段:将各组的记录结果进行整理汇总,计算出总的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不同职业群体、不同指征下的依从率及正确率并撰写调查报告。
关键词:社区护士,手消毒,调查
多项研究表明,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手上常常会携带细菌,甚至有时有耐药菌,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媒介[1]。目前,医务人员主要用普通肥皂流水洗手和用消毒剂擦手作卫生消毒以及外科洗手消毒,这是最简便易行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手段之一[2]。为了解本院社区护士手部卫生的认知情况及卫生状况,找出问题,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对社区护士手部卫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分2007年2-3月和9~10月两次进行,2~3月为突击调查,9~10月护士进行干预后调查。
采用现场调查及问卷调查两种方法相结合。
1.2现场采样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在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2次采样,然后将棉拭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经充分振荡洗脱,取样作活菌计数培养,计算自然菌总数.结果判定护士手细菌总数为≤10cfu/cm2。且不检出致病菌为合格。
1.3根据调查目的并参考有关规范,自行设计问卷项目和内容,要求护士对手卫生标准,洗手指征及洗手方法的掌握情况等问题进行回答,同时回答实际操作是否按标准执行,实话实说,并说出不能执行手卫生的原因。
2结果
2.1本院下属社区65名护士全部参与调查见表1.
表1所示:护士干预洗手前后两组成功比较,干预后一名护士工作中手受伤未参与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2.2干预洗手前后手卫生知识掌握及执行情况表格见表2.
干预洗手前后护士掌握手卫生知识的成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干预洗手前后护士执行手卫生知识的成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针对干预前表2~3所示存在的问题,医院护理部和院感控办组织社区护士分批到院部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重点培训手卫生知识(包括洗手指征,程序和方法,感控办制定的手卫生标准等)。每季度召开医院感染控制小组活动会议,重点解决社区存在的可能发生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每月出版医院感染通讯,加强手卫生监测,由每季监测一次改为每月监测一次。国内外大量研究均显示,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的教育培训,能改进依从性,特别是多渠道,多方位教育结合行为反馈效果更加明显[3]。增添洗手池,方便护士洗手,并在社区的所有洗手池旁均粘贴洗手指征和附文字解说的“七步洗手法”的彩色示意图。洗手设备采用感应式开关流动水装置。治疗车、护理车上配置有深圳协莱康消毒剂有限公司生产的有保护皮肤作用的HAD-2000快速手消毒剂。多发病季节,根据工作量情况增派药房工作人员及收费员到社康工作以改善社区护士因工作量大而造成手卫生不达标的情况。
3讨论
卫生部的统计表明,每年我国都有近400万人次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导致数以百亿计的经济损失。而控制医院感染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做好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工作,由医务人员的手导致医院感染已成为不能忽视的现实。只有医务人员将手卫生工作做好了,才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医院感染。所以说,手卫生事小,但意义不小。控制前,本院去年新开五家社区健康卫生服务中心(简称社区),同时老社区扩大,新聘护士18名,老的社区护士也因工作原因,未统一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医院感染防范意识较差,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有限,对洗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如认为接触病人前手不脏,没污染,不需要洗手,根本没意识到从病人脏的部位到干净的部位要洗手和直接接触病人无生命的物体(包括医疗器械)前要洗手。没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仅仅洗手掌和手背。部分新开社区因病人数不多,工作量相对较少,配备医务工作人员较少,社区护士集挂号,收费,发药,治疗,护理,甚至清洁工作等多项工作于一身,接触病人次数较多,故认为接触病人前后均洗手较难做到。本医院社区护士每天平均接触病人次数为136次,如果每次洗手,有护士认为洗手次数太多,损伤皮肤,同时洗手浪费时间影响工作效率,而不愿意洗手。尤其在疾病多发季节,病人增多时,护士工作量加大,时间紧,更是来不及洗手,洗手时间未达到15秒以上,达不到要求。给病人做同种治疗、护理时或为同一病人做多项操作时(同一病人做皮试,静脉点滴与雾化时),没顾上洗手。社区洗手设施不到位,如洗手池不够,没有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装置,热气干手机,一次性擦手纸巾,多人共用擦手毛巾等。治疗、护理后洗手为100%,操作前洗手少,说明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强,对病人保护意识不够。日常工作时,护士洗手率(实际洗手次数/标准洗手次数)一般波动在17%~75%[3]。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基层医疗机构,来社区医院就诊的患者多为首诊,病因不明,有传染病病人存在的可能。如护士不注意手卫生,极易造成医院内感染发生,甚至暴发。医务人员手污染率高达50%[4],由于医务人员手传播病毒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5]。操作前不洗手的危害可想而知。本院护理部和感控办共同干预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社区护士医院感染知识全员培训及定期培训,有报道认为,连续3个月的培训,实地指导,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可从50%上升到90%[5]。粘帖洗手指征和七步法洗手彩图于洗手池旁,配置对皮肤刺激性小的快速手消毒液于治疗、护理车旁,洗手设备采用感应式洗手装置。让病人主动参与改进护士手消毒中去,鼓励病人询问护士是否做到手消毒,从而起到监督作用,进一步提高洗手率。定期检查,随时抽查医院感染执行(包括手卫生)情况,做好信息反馈,进行手卫生质量的持续改进工作,收效明显.本院社区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并自觉采用七步洗手法洗手,操作前、后及接触病人前、后洗手率大为提高。自控制以来,本院所属社区未发生因护士手卫生原因造成医院内感染的病例。
参考文献
[1]刑红霞,武连英,宁赤凌,等.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8):639.
[2]谭琳玲,李亚洁,李英.将感染控制在“手”中,手部卫生与医院感染[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7:398.
[3]Larson E,Mcy K,Foglia A,et al.handwashing practices and resistane and density of bacterial hand on two pediatrie anuts in lima peru[J].Am J infent control,1992,20:65-72.
[4]王会书,吴守彩.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10(22):55.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手卫生依从性 对策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670-02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感染在医院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而手卫生是一种最基本、最简便、最易行的有效预防病原微生物传播的手段,是降低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为了探讨病房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我院采用院科两级手卫生检查来加强监督检查力度。抽取本院病房100名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从2013年6月-2013年12月对某医院100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其中医师44人,护士56人。通过自查与督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2结果
在本次调查的100名医护人员中,手卫生情况自查医生洗手依从率为80.9%,护士为89.6%,护士洗手依从率明显高于医生;不同手卫生时机依从率也明显不同:如接触病人后与接触污物后洗手依从率明显高于接触病人前、摘手套后与无菌清洁操作前;手卫生情况督查医生洗手依从率为88.9%,护士为94.3%,依从率明显高于自查。
3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原因
3.1对医院感染传播环节认识不足:大部分医务人员自我保护的意识强,只重视操作后洗手,但在接触了患者后往往忽略了洗手,没有充分意识到手是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
3.2 对六步洗手法的标准流程不熟悉:部分医务人员尤其是医生,对六步洗手法的标准流程不熟悉,不能按标准进行洗手,或时间太短,以至于手衛生不合格。
3.3对洗手指证的认知存在误区。比如有的医务人员认为戴手套可以代替洗手,觉得戴手套前和脱手套后无需洗手;接触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前后不需洗手;医务人员在进行同类型的无菌技术或侵入性操作时,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静脉输液等,往往忽略在处理两个病人之间洗手这一环节。往往操作前洗手率较低,而下班前、喝水和就餐前洗手率往往较高。
3.4工作繁忙是影响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因素。繁忙的工作使护理人员来不及洗手或匆匆洗手,洗手方法不规范,时间不足。
3.5 手卫生设施不够便利,从而限制了手部卫生的依从性。
4对策
4.1应加强全员培训,强化无菌观念和卫生消毒知识,提高认识,使医务人员明白手是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应通过洗手达到保护患者和自己不被感染的目的。要经常有针对性的开展院内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逐渐改变认识上的误区,从而提高洗手依从率。
4.2 推广普及六部洗手法 科室洗手池上方张贴六部洗手法示意图,由院内感染管理人员和科室质控护士专人负责,示范讲解,督导执行,使人人过关。
4.3 更新洗手设施,装备非触摸式水龙头,干手机;将洗手肥皂改为干式悬吊法,坚持流水洗手;采用消毒卫生纸巾擦手;配备快速手消毒剂,使医生在查房、护士在集中治疗护理时方便使用。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4.4 加强院感的环节质控 加强微生物采样监测,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对多次不合格者给与经济处罚,使其牢固树立规范洗手的行为。
5讨论.
调查人职业:①医生②护士③技师④其他 所在科室
一、选择题(可多选)
1.你所在科室的手卫生设施包括:
①洗手池 ②水龙头 ③流动水 ④皂液
⑤干手物品(或设施)⑥速干手消毒剂 ⑦其它 2.你所在科室的水龙头是:
①感应式 ②脚踏式 ③肘触式 ④手动 ⑤其他 3.盛放皂液的容器重复使用吗?是()否()如重复使用容器应多长时间清洁与消毒?
①一天一次 ②两天一次 ③一周一次 ④两周一次 4.卫生手消毒剂要求是:
①有卫生许可证和卫生许可批件 ②一次性包装 ③无异味 ④无刺激性 5.我院外科手消毒洗手池设臵及配备?
①手术间附近②更衣室附近③洗手池每日清洁与消毒 ④洗手池每周清洁与消毒 ⑤非手触式水龙头 ⑥一般水龙头 6.我院外科手消毒清洁用品有哪些?
①清洁剂 ②手刷 ③清洁指甲用品 ④干手物品 ⑤海绵 ⑥其它 7.我院外科手消毒配备了哪些设施?
①洗手池 ②非手触式水龙头 ③清洁剂 ④清洁指甲用品 ⑤干手物品 ⑥计时装臵 ⑦洗手流程
8.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如何洗手?
①洗手盆洗手 ②流动水洗手 ③肥皂(皂液)洗手 ④免洗手消毒剂洗手 ⑤速干手消毒剂洗手
9.你在什么情况下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①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
②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③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④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⑤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⑥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⑦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10.在哪些情况下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①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后 ②接触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③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后 ④直接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11.医疗机构外科手消毒应遵循哪些原则?
①先洗手,后消毒 ②不同患者手术之间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③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更换手套即可 ④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⑤手套破损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⑥手套破损更换手套即可 12.医疗机构外科手消毒洗手前应做何准备?
①摘除手部饰物 ②修剪指甲 ③消毒洗手物品 ④干手物品 13.医疗机构外科手消毒洗手方法是:
①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 ②认真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③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④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⑤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14.医疗机构外科手消毒下列哪些是错误的?
①可以戴假指甲 ②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③洗手与消毒可使用海绵等揉搓双手 ④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不用再洗手 ⑤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品每周消毒一次 ⑥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15.医务人员洗手方法哪些是正确的?
①使双手充分湿润
②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③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0秒钟 ④揉搓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 ⑤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 ⑥用干手物品(或设施)擦干双手 ⑦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16.医院管理部门对本医疗机构的手卫生进行培训的对象有:
① 医生 ②护士 医技人员 ③后勤人员 ④行政人员 ⑤保洁员 ⑥保安 ⑦其它 17.你多长时间接受一次手卫生效果监测?
①一个月 ②两个月 ③三个月 ④半年 ⑤一年 18.医疗机构手卫生监测效果标准值是:
①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②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15cfu/cm2 ③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④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二、该管理规范执行中遇到哪些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根据市教育局开展活动的通知精神,经校委会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小学生健康知识手抄报竞赛活动。
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提高我校小学生的健康素质,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防病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参赛人员: 在校小学生
三、活动安排
(一)竞赛形式
1、一、二年级为口头抽测,2、三至六年级举行以年组为单位以“卫生小常识”为题目的手抄报比赛。(每班推荐10人参加全校总决赛。)
(二)竞赛内容
1、预防近视等卫生健康小常识
2、传染病防治知识
3、安全应急与避险
各班级可到网站下载。
四、时间安排及实施办法
(一)宣传发动(11月15日—12月15日)
学校利用广播站、校园网站、宣传栏等阵地加大本次活动的宣传,号召所有学生积极参加本次活动,普及日常卫生健康常识,提高健康行为能力。
(二)初赛(11月25日)
初赛由各班级自行组织,从班级所有学生优秀作品中选取10幅作品参加全校评比。
(三)决赛;(12月5日)
组织艺术老师,对各班所上交作品统一评选,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对所获奖项参赛者颁发纪念品。
五、活动组织
成立竞赛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安
革
组员:王晓伟
徐宏彦
曹喜军
范瑞霞
高亚梅
韩
颖
李欣良
韩艳华
希望各班主任,看到此方案后,严格按照方案具体时间执行!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是我国政府掌握城乡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利用、医疗保健费用及负担等信息的重要途径,是中国卫生调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对政府制定卫生政策和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有效调控卫生服务供求关系、提高卫生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开始于1993年,每五年开展一次,将进行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本次调查在保持与以往连续性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以及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等信息,客观反映卫生改革与发展成就及问题,预测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及利用的变化趋势,为制定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评价医改实施效果提供依据。
一、调查目标
(一)了解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及利用的水平及特点,分析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及利用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评价医改实施效果,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
(二)了解城乡不同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水平,分析不同医疗保障制度对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产生的影响及对减轻居民医疗经济负担的作用,为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提供依据;
(三)了解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分析重点人群对卫生服务的特殊需求以及在利用卫生服务过程中的障碍,为进一步健全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依据;
(四)了解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满意度,分析居民满意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为评价医改实施效果及进一步改善服务提供依据;
(五)了解医务人员的工作状况与感受,测量医务人员的工作投入、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等,评价医改对医务人员产生的影响。
二、调查内容
(一)城乡居民人口与社会经济学特征;
(二)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居民两周病伤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等;
(三)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疾病治疗情况、需求未满足程度及原因、居民利用公共卫生服务情况、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类型、水平及费用等;
(四)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不同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程度、补偿水平、居民对医疗保障制度的利用等;
(五)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过程和结果的满意度;
(六)妇女、儿童、老年人口等重点人群在卫生服务利用方面的特殊需要;
(七)医务人员工作特征、工作感受、执业环境等。
三、调查对象与范围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为全国性的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被抽中住户的实际人口(凡居住并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和其他人,或单身居住、生活的,均作为一个住户)。家庭健康询问调查问卷主要由家庭一般情况、家庭成员个人情况、调查前两周病伤情况、调查前一年内住院情况、5岁以下儿童、15-64岁妇女等调查表组成。
调查样本遵循经济有效的抽样原则,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取。此次调查对前四次调查样本进行了扩大调整。调整后的样本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156个县(市、区)、780个乡镇(街道)、1560个村(居委会)。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最终的抽样单位是户,在每个样本村(居委会)中随机抽取60户,全国共抽取93600户(近30万人口)。调整后的调查样本可以对全国、城乡、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
四、调查方法与数据录入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以家庭健康询问调查为主,机构调查为辅。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采用入户询问的方法收集数据,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调查员按调查表的项目对调查户所有成员逐一进行询问。家庭调查设调查员和调查指导员,调查员负责入户调查,调查指导员负责调查的组织、指导、检查及验收工作。调查员和调查指导员应为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以上卫生机构的卫生人员。
样本地区(省或县)负责本地区调查数据的录入。数据录入软件由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提供。为保证数据录入质量,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数据采取两遍录入的方式。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收集和审核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样本地区的调查数据,审核无误后提交数据库。
五、调查组织与时间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负责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组织和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统计调查部门负责本省样本地区卫生服务调查的组织实施、质量控制、资料验收、监督指导和技术支持等工作。样本县(市、区)卫生局负责组织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的培训、组织实施本地区现场调查和调查数据的`质量控制工作。20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任务时间安排如下:
1-6月调查准备;印制培训材料、调查指导手册和调查问卷;
7-8月完成国家级师资培训、样本地区调查员及调查指导员培训;
9月开展现场调查、调查督导及质量控制;
10月数据录入、数据审核和报送;
11-12月数据清理、分析。
六、调查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调查质量,必须在调查的每一环节都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设计阶段(含调查表的设计)的质量控制、调查员质量控制、现场调查质量控制和资料整理分析阶段的质量控制,其中抓好现场调查阶段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一)调查方案设计、论证和预调查
本次调查方案设计遵循科学可行的原则,围绕调查目标对调查指标进行认真筛选和清晰界定。调查内容在保持与前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具有连续性和可比性的基础上,参考和借鉴了国际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类似调查的核心指标。多次召开研讨会,广泛征求专家及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同时,开展了预调查,检验调查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可行性,进一步完善方案。
(二)调查人员的选择与培训
调查人员的挑选和培训是取得准确、可靠资料的保障条件。由于调查内容多、专业性强,故要求调查员既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认真、耐心细致并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调查员由县(市、区)卫生机构及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人员共同组成。
每位调查员通过严格培训,明确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了解调查设计原则和方法,掌握指标含义及填写要求;此外,调查员还要了解调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掌握访问程序,明确现场调查工作纪律,以保证调查工作的质量和进程。
调查人员培训按统一的培训计划、统一的培训教材分两级培训。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负责培训省和县级的调查负责人及师资,省和县级的调查负责人及师资负责组织和培训样本地区的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培训结束后,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合格后方能参与正式调查。
(三)调查人员工作职责及调查质量核查
明确调查人员职责与任务是保证调查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提高调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防止出现由于分工不清和责任不明导致的任务遗漏和信息误差等。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必须按照调查人员职责及现场工作准则开展工作。调查质量核查制度包括:
1、现场调查中,在每户询问并记录完毕后,调查员都要对填写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如有疑问应重新询问核实,如有错误要及时改正,有遗漏项目要及时补填;
2、每个乡镇(街道)的调查指导员要对每户的调查表进行逐项审核,从正式调查开始后的当晚就应逐日检查每份调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发现错漏项时,要求调查员应在第二天重新询问予以补充更正,认真核实无误后,方可签字验收;
3、每个县(市、区)设立质量考核小组,全程监控调查质量,调查完成后进行复查考核,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的复查考核应在已完成户数中随机抽取5%,通过电话或再入户的方式对复核调查表的内容进行询问,复核调查结果与原调查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符合率;
4、在现场调查过程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组织专人进行现场督导;
5、国家卫生计生委将组织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质量督导组,分赴各地进行质量考核。
(四)质量要求
1、调查员调查技术一致性:要求经过培训后,调查人员调查技术达到一致;
2、调查完成率:在三次上门未调查成功而放弃该户时,应从候选户中按顺序递补。调查完成率应控制在85%以上;
3、本人回答率:原则上调查内容应全部由本人回答,如调查期间内本人确实外出不在家或者本人无应答能力者可由熟悉其情况的人代替回答,但育龄妇女的问题必须由本人回答,要求成年人的本人回答率不低于70%;婴幼儿一般应由直接抚养者回答;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荆州市城区9家医院(三甲医院3家,二甲医院6家)、在14辆救护车上工作的院前急救人员85人,其中医生32人,护士53人。
1.2 调查方法
1.2.1 问卷调查
参考有关文献后自行设计院前急救人员手卫生执行状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手卫生概念、手卫生指征、标准洗手流程、手卫生设施及对院前急救手卫生的建议等。发放调查表85份,共回收有效调查表85份,回收率为 100 %。
1.2.2 采样和检测方法
将85名院前急救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40人与试验组45人。对照组:采集出诊前、出诊中和洗手后3次样本,共120份;试验组:进行六步洗手法培训及手卫生知识的现场干预,增加出诊途中在救护车上用“活力碘快速皮肤消毒剂喷雾装”(下称:活力碘喷雾剂)进行手部、指间喷雾,湿润后反复揉擦3 min,采集出诊前、喷雾后、出诊中和洗手后4次样本,共180份。用浸有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在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各往返涂擦2次,将棉拭头剪入含洗脱液的试管内,经充分振荡洗脱,取洗脱液1.0 ml接种培养,进行活菌计数。按Ⅱ类环境医护人员手部菌落计数以≤10 CFU/cm2为合格,计算各组手卫生达标率。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本次共调查荆州市城区9家医院14辆救护车,有车载洗手设备的6辆(42.9%),但均不能正常使用;有8辆(57.1%)救护车上备有活力碘快速皮肤消毒喷雾剂,但均无干手设备或纸巾;收集建议情况:有69人(81.1%)建议救护车上备纸巾,有52人(61.2%)建议戴无菌手套替代洗手,有32人(37.6%)建议配备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有8人(9.4%)建议完善洗手设备。
2.1 院前急救人员手卫生执行状况调查
见表1。
2.2 两组院前急救人员手卫生状况调查
见表2。
3 讨论
3.1 救护车上的手卫生设施缺失严重
本次调查了荆州市城区9家医院14辆救护车,有洗手设备的仅占42.9%,却均不能正常使用,与洗手设备故障率高、供水不方便等因素有关,也与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淡漠,认为可有可无有关。57.1%救护车上备有活力碘喷雾剂,其中有3辆车上是只备不用,连包装都没打开,且均无干手设备或纸巾。81.1%被调查者建议救护车上备纸巾,说明纸巾在救护车的需求既现实又迫切,管理者应认真考虑一线院前急救人员的需求,配备足量的纸巾供使用。
3.2 院前急救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极低
院前急救医护人员的工作性质为24 h待命,及时出诊。接到命令后必须在2 min内出诊,根本没时间进行洗手,更不用说按照消毒规范进行六部洗手。表1显示,院前急救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不尽如人意,这与其院前急救的工作性质有关,同时也与韩黎等[2]的观点相吻合: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强于保护患者的意识。寻找切实可行的适合院前急救人员手卫生的方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有61.2%被调查者建议戴无菌手套替代洗手,由于手套有弹性, 当含有血液的针刺破手套时, 手套会对针表面上的血液有一定的擦拭作用, 以减少进入体内的血量[3]。院前急救人员在出诊时应养成常规佩戴手套的习惯,但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1]。
3.3 活力碘喷雾剂能有效改善院前急救人员手卫生状况
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细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原,手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中最简单却最有效的环节。建议使用含乙醇的快速手消毒剂作为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金标准[4],表2显示,对照组院前急救人员出诊中手卫生合格率为零,手部菌落数严重超标,平均菌落数为465 CFU/cm2,说明院前急救医护人员手污染严重,尤其是在出诊中手污染尤为突出。试验组在进行手部喷雾后手卫生合格率为82.22%;两组院前急救人员出诊中手部平均菌落数与合格率均有显著差异性(P<0.01),说明活力碘喷雾剂能有效改善院前急救人员手卫生状况。但其着色及粘手的特点也影响着医务人员对其依从性。故调查中仅37.6%人建议配备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远低于61.2%人建议戴无菌手套替代洗手。
3.4 加强对院前急救人员手卫生的干预
严格洗手是院前急救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中,自我防护措施里最简单而又难以很好执行的一项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两组人员洗手后手部平均菌落数、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试验组在调查者的现场干预下,能认真按照消毒规范进行六步洗手法洗手、手部菌落数能达到Ⅱ类环境的标准,洗手后手卫生合格率试验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说明在院前急救环节中,加强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的干预,能有效地改善医护人员手部污染状况,改善手卫生设施可以提高院前急救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尹湘毅,张皖瑜,丁艳,等.医疗操作中手污染程度及洗手方法应用的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1):45-47.
[2]韩黎,朱士俊,郭红燕,等.中国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2):140-142.
[3]洪学仁,邓艳辉,蔡太生.护理人员操作中被针头刺伤情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2,17(6):449-451.
【关键词】手卫生;静脉留置针;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24-01
输液是一种将无菌药液直接滴入人体静脉内的治疗方法[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因其具备操作简单,安全方便,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患者静脉等优势,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2]。同时,我们看到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常规的输液治疗操作,会破坏人体的防御屏障,使患者至于发生局部或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危险之中[3]。留置针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如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棒杆菌等,且大多数为人体表面的常见细菌[4]。Maki等认为,来自皮肤的致病菌是感染的重要来源[5],经手传播是导致院内感染的重要途径。手卫生是指可清除、抑制和杀灭手部表皮中的微生物的方法,包含了普通洗手、消毒洗手、无水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等系列方法的总称。同时,在输液过程中操作者也有被暴露于血液和体液的危险,手卫生是对患者和医护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手段,也是降低留置针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我院自2009年加强对护理人员手卫生的学习,与监管,增强护理人员手卫生行为的依从性,从而有效降低了留置针感染的发生率,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开展手卫生宣传活动前,在我院胸外科选取留置静脉留置针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加强全院护理人员手卫生的学习与监管后,再在胸外科选取留置静脉留置针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位置都为双上肢前臂血管。病员一般情况见表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将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留置过程中在规定时间范围内(72—96h),发生静脉炎例数做分析对比。
2 结果
护理实践表明,加强护理人员手卫生的学习与监管后,患者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例数有下降。
3 讨论
穿刺部位静脉炎的发生有多方面因素,但其中较重要的原因就是静脉留置针导致的感染。而静脉炎的发生,不仅会为患者带来痛苦,同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过去的20年已经证明,无菌操作标准的制定使感染有所下降,所以在进行穿刺或留置针护理前洗手且操作过程中正确使用无菌技术可以预防感染[6]。有研究报道证明,静脉操作前未洗手者,取手指标本培养,均有菌落生长,常见致病菌有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护理操作前不洗手其细菌数远远超过了Ⅲ类环境卫生学标准[7]。传统的洗手方法是用肥皂洗手,但由于临床工作繁忙,导致护理人员洗手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依从性较低。
在我院开展手卫生的学习与监管工作前,据调查临床工作中护士洗手依从性低的现象普遍存在,洗手执行率<40%,护士往往是完成了护理操作后才洗手。在操作前选择洗手的比例只有53 %,且存在着工作中戴着手套不及时洗手的现象。周艳霞等调查结果显示,护士的手卫生知识平均知晓率仅为51.2%,对于戴手套及快速手消毒不可以代替洗手等专业认知仅有61.6%。同时医院在此方面也缺乏有效的督导与管理,制度上没有突出洗手的重要性,缺乏监督机制,没有形成良好的手卫生氛围。
自2009年为保障手卫生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我院首先对全院各级人员进行手卫生的规范化培训。培训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在职医务人员,还包括新上岗的员工,实习生、进修生以及工勤人员等。教育内容包括提高手卫生习惯对医院感染的影响以及不良的手卫生习惯能造成交叉感染的类型,洗手指证、六步洗手法、手卫生用品正确使用方法及护手措施。其次,从手卫生设备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入手,各病房及诊疗科室设有流动水洗手池,采用感应式、脚踏式或肘动式等非手触式水龙头,配备洗手液、干手机或一次性擦手纸,推广使用高效速干护手消毒剂,如各治疗车上必须配置,方便使用,随时进行手消毒,并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同时,按照美国CDC 2002年发布的《医疗保健人员手卫生指南》,共包括15项,分别是:接触病人前,接触病人后,静脉抽血和动脉采血前,肌肉注射,皮下、皮内注射前,周围静脉置管和中心静脉置管前,测量血糖,灌肠,导尿等其他侵入性操作前,双手从病人的污染部位移至清洁部位前,双手接触病人的黏膜、不完整皮肤后,接触病人的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或伤口敷料后,接触病人周围物体后,处理完被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物污染的被服、器械、设备、物品后,去卫生间前,去卫生间后,执行无菌操作需要戴手套前,戴手套的护士每接触1例病人脱手套后[8],执行并实施监管,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明显提高。
临床实践表明,认识手卫生的重要性,采取正确有效的洗手方法,以及加强对临床手卫生的监管是控制临床静脉留置针感染的一项有效措施。只有逐步提高并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充分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提高对洗手和手部消毒的依从性,使手卫生制度变为自觉行为,形成手卫生的医院文化,更好地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服务。
参考文献:
[1] 殷磊.静脉输液与输血.护理学基础.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0:243
[2] 蒋燕,蔡林英.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1,15(2):135.
[3] 美国CDC.预防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指南.1999:1-2.
[4] 胡洁?留置针感染的检验与诊断?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15 (4): 372?
[5] deCicco M,Chiaradia V Veronesi A,et al.Source and route of microbial colonization of parenteral nutrition catheters.Lance,1982,2,:1258-1261.
[6] Sampath L?Safety and Efficacy of an Improved Antiseptic Catheter Im-pregnated Intraluminally with Chlorhexidine?J Infus Nurs, 2001, 24(6): 395-403?
[7] 王晓宁,王振英?护理人员操作前手消毒方法的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4): 298-299?
[8] Boyce JM,Pittet D.Guideline for hand hygiene in health-care set-tings recommendations of the healthcare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advisory committee and the HICPA/SHEA/APIC/IDSA Hand Hygiene Task Force [J].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2003,10(51):1-56.
作者简介: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调查方案
为促进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保障居民获得有效地服务和提高服务水平,客观评估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了解居民对服务的获得情况、健康知识知晓率以及满意程度等,按照《201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及考核标准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2014年满意度、知晓率调查实施阶段 年终满意度调查阶段:
2014年终满意度调查由我院各科室负责人调查队实施;乡村医生负责辖区宣传发动和组织协调,调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评估重要依据。
二、满意度、知晓率调查组织管理
1、做好调查的组织协调工作。为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调查数据真实有效,我院高度重视调查工作,做好本辖区满意度调查的组织管理和宣传发动工作,积极协调村卫生室或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乡村医生等协助调查。
2、组建调查队伍。结合本辖区实际,明确调查任务承担机构,组建满意度调查队(5-7人),调查员应具有公共卫生服务经验,设队长一名,负责调查工作实施、技术指导、问卷收集整理和上报。调查员应进入社区、居民家庭开展调查工作;
3、调查对象的提供
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村卫生室应按照满意度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主动配合调查,按照抽样要求提供服务对象的联系方式,并协助调查员实施现场调查工作。
三、调查抽样方法
1、调查对象抽样
2014年满意度和知晓率调查对象分为:一般健康人群、慢病患者人群、孕产妇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重性精神病人群(或患者监护人)五类人群。
2、抽样数量
由调查员从被考核村卫生室的服务人群中随机抽取居民健康档案分别抽取:
(1)一般健康人群:不少于3人,为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服务的调查对象。
(2)慢病患者人群:抽取高血压患者不少于5人、糖尿病患者不少于5人(总数不少于10人),为慢病患者管理服务调查对象。(3)65岁以上老年人群:抽取65岁以上老年人不少于3名,为老年人保健服务的调查对象。
(4)孕产妇儿童人群:抽取孕产妇不少于20人、0-6岁儿童家长不少于20人(总数不少于40人)为孕产妇和儿童保健、预防接种服务调查对象。(5)重性精神病人群:抽取重性精神病患者或者家属不少于2人,为重性精神病管理服务调查对象。
即每村调查对象总数不少于10人,全院辖区内不少于300人。
四、调查内容和实施办法
(一)调查内容
201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调查问卷内容为居民基本情况、健康知识状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情况和满意度评价等。
(二)实施办法 1、宣传发动
调查工作实施前及实施过程中,各项目负责人应积极协调街道、村居委会,并组织调查队员在被抽取的村范围内开展满意度和知晓率调查的宣传发动工作,可在实施入户调查的村设立宣传咨询点、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材料、张贴调查公告等。
2、调查方法
2014年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调查采取四种调查方式:
(1)入户调查:调查员持有效证件(工作证和身份证)进行入户调查。
(2)社区拦截调查:在被抽中的服务区域内,随机拦截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进行调查。
(3)电话随访调查:由调查员随机抽样后进行电话随访。
五、调查质量控制
积极落实调查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组织协调工作;调查员在完成调查对象的调查后在调查问卷上记录调查对象的联系方式。
六、调查工作时间安排 年终满意度、知晓率调查
一、手卫生重要性:
造成医院感染的“元凶”主要是耐药菌传播,途径就是医务人员的手。医院感染病例主要为接触传播,经医护人员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医务人员手卫生与医院感染之间存在重要相关性,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规范化管理,是关系医患安全,医疗质量的大事,对预防控制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控制医院感染,手卫生是关键。最简单, 最有效, 最方便, 最经济方法-----洗手
二、什么时候洗手
1、接触患者前
2、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
3、接触体液后
4、接触患者后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戴手套不能取代手卫生。若符合上述手卫生指征且需戴手套时,则戴手套前或脱手套后,必须执行手卫生。
三、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
3、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4、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5、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四、医务人员手消毒的方法
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严格按照洗手的揉搓步骤进行揉搓;
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
五、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医务人员手消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性患者污染物之后,应先用流动水冲洗,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2.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应洗手或进行手消毒;戴手套并不能替代洗手或手消毒。
3.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六、戴手套的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手套不能替代手部清洁——不论洗手或擦手
2、在可能接触到血液或其它具有潜在的传染危险的物质、粘膜或皮肤破损处时须使用手套
3、在护理病人后要脱去手套,不要戴同一双手套护理1个以上的病人
4、在护理同一个病人时,如果要把手从一个污染的身体部位移至清洁的部位时,必须更换或脱去手套。接触污染部位后如果要再接触清洁的部位或附近的物品,必须更换或脱去手套
5、手套不能重复使用。如果要重复使用手套,必须用适当的方法确认手套的无菌及完整性不可用戴手套来取代洗手
虽然手套有提供屏障之效,但并不能保证绝对没有穿透性。手套在隔绝细菌与病毒上的功能有限,手套带给护理人员一种安全感的假象另外戴手套时间过长,手套内的双手温湿,更有利于细菌的滋长,且致病菌可能会经由手套缝隙或在脱手套时污染双手
七、手卫生小诗 也许由于你的疏忽,给他人带来不应有的痛苦。也许由于你的大意,给他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也许由于你的不自觉,给细菌造成可乘之机。也许由于你不规范的操作,使你的辛苦,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也许、太多的也许,扑灭了希望的种子。是谁?
是你?是我?是她? 我们是治病还是致病?
最简单、最有效的一次洗手,可以阻止细菌病毒的侵扰。为他人、为自己带来幸福。让我们积极行动!自觉履行手卫生!
八、标准预防原则
关键词:手卫生,依从性,院内感染,清洁效果
医院内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 其中手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1]。2007年第34届美国医院感染年会会议要点为“医院感染零宽容”。专家认为相当多的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的, Larson的回顾性研究证实了增加洗手次数可以明显降低医院内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通过加强手部卫生的管理可降低院内感染30%~50%[2].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病原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手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3], 而控制医院感染最有效、最简单、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洗手。为了解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和速干手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查找存在的问题以进行有效的干预, 特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及手卫生效果监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1) 2008年1月—2009年12月选择外科系统、重点科室如ICU、NICU、产科、烧伤科、血透室、感染科等医护人员、进修及实习人员作为手卫生依从性观察对象; (2)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每月随机对临床各科室的医务人员采样。
1.2 调查方法
(1) 每月到各科室2次, 时间为08:30~09:30之间, 由院感科专职人员现场观察他们换药后、接触不同患者前后、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前后、穿脱手套等防护物品前后等执行手卫生情况。当手部有血液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 应用肥皂 (皂液) 和流动水洗手, 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 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在做任何操作前, 要保证手的干燥。 (2) 每月采样:1份用皂液洗手, 1份用速干手消毒剂, 被采样者都要求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要求的六步洗手法洗手 (用洗手液) 或速干手消毒剂 (采用上海利康消毒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洁芙柔消毒凝胶”) 取适量产品涂抹手的所有皮肤揉搓至干。采样方法及面积:被检者五指 (已干燥) 并拢, 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棉拭子1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 一只手涂擦面积约为30 cm2, 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 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 投入含10 m L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表2.
医生、护士、进修及实习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有显著差异, 通过2008年进行手卫生干预, 2009年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明显提高。
速干手消毒剂擦手比洗手液洗手合格率更高, 医生比护士洗手合格率低,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洗手液洗手, 医生比护士合格率低, 但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1) 护士比医生手卫生依从性更高, 进修及实习人员更低, 说明医生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的医生认为戴手套可以替代洗手, 应重点加强进修及实习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加强带教老师的责任心。 (2) 速干手消毒剂擦手比洗手液洗手合格率高, 可能是手消毒剂含有醇类消毒剂以及洗手液洗手后未干手即采样的结果;用规范的洗手方法医生与护士手卫生同样可以达到较高的合格率;速干手消毒剂是指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 比肥皂洗手对手部皮肤伤害小, 作用快, 不需要水和干手设施, 有更高的依从性。 (3) 从2007年起为提高手卫生卫生依从性我院采取的措施:a) 领导支持, 科室主任起模范带头作用;b) 医务人员的岗前培训和经常持续性的在职培训;c) 积极进行手卫生促进活动, 手卫生依从性奖惩制度;d) 院感科的经常性督查, 手卫生的长期干预, 同时加强其他方面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2007年—2009年院内感染率分别为6.52%, 5.92%, 4.8%, 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院内感染关系到医务人员、患者、患者家属的健康, 不合格的手卫生消毒会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率[4]。来自卫生部2007年的有关数据:我国每年约有400万人发生院内感染, 直接经济损失达160亿~240亿元, 而医院感染率只要降低1%, 就可支付医院感染监控人员及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和研究所需的一切费用, 可见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之, 不要让你的手成为细菌传播的载体, 全体医务人员行动起来共同营造“医院感染零宽容”。
参考文献
[1]韩雪玲, 史锋庆, 胡淑芳.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管理[J].Chinese Journal of Disinfection, 2009, 26 (2) :204.
[2]李庆虹, 戚扬, 赫兢.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9, 19 (2) :455.
[3]林金香, 陈妙霞, 周小香.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2) :185.
【手卫生调查方案】推荐阅读:
手卫生调查问卷06-29
卫生服务调查工作方案11-29
卫生计生调查问卷11-26
社区环境卫生调查12-12
国家卫生服务状况调查01-02
创卫环境卫生调查问卷10-22
乡镇卫生院调查报告01-06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现状的调查10-03
衡水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调查研究05-31
校园环境卫生的主题调查报告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