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写作教学的几点看法(精选8篇)
牛 志 娴
北山口镇第一初级中学
二〇一〇年五月
我对写作教学的几点看法
摘要: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引导阅读,积累写作素材.二.观察生活,写出真情实感.三.以说促写,提高写作水平.四.平时多练,写作水平自然提高.五.多多鼓励,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总之,让学生愿意写作,喜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阅读 兴趣 真情实感 多练 多多鼓励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当前写作教学中,学生往往感到写作文难,“没意思”。每次写作文不是草草了事,就是东拼西凑。写作水平总是提不高。要想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寻找一条写作教学的改革之路。以下是我对写作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引导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的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若有神”助。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阅读范围,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图书、报刊、名家名篇、从中吸取营养,受到教益,做到“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风土人情”,拓宽知识视野。同时学习作者认识事物和写作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鉴赏能力和思维素质,写作时能运用自如,意到笔随。为此,我不断给他们推荐好文章、好书读,制定读书计划,抓好课外阅读,保证时间;另外,发动学生订好报刊、杂志,人手一册,是他们有啥可读。然后让他们读,读,读它个滚瓜烂熟,读它个天昏地暗。读完之后,过几天再读,循环往复,不厌其烦。为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班内定期举行读书会、朗读比赛,使学生比赛竞争,不断提高,由此,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风气愈加浓厚。通过课外阅读,即可让学生受到作品内容的感染、精神的熏陶,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又能积累词汇,学习语言、积累写作素材,领略表达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文学素养。二.观察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叶圣陶先生说: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中考作文的命题也体现了“写作离不开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原则。这就说明作文教学只要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就能写出真情实感,就能成功。
我常常教导学生作文要写真人真事,说真话,才会感人,“真实是成功的一半”。而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胡编乱造,字词不够,废话凑,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一方面,他们认为,家丑不可外扬,老师不可得罪,自己幼稚的小秘密不能见人。所以写出的作文不是空洞无物,就是没有真情实感。因此,我们要解放思想,放开手脚,打消学生的思想顾虑,对他们以鼓励、抚慰、支持,而不要嘲笑、挖苦、打击,要敢于对学生说,家丑可以扬一扬,老师可以批一批,秘密也可以晾一晾,实行谁敢讲真话,敢写实事、真事,写出真情实感。另一方面,面对多门学科和逐年提高的分数线给教和学带来的压力,学生的课外时间越来越少,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因而头脑中缺乏写作材料,写作知识,写作技巧也很贫乏,因而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一听说写作文就头疼。所以,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写作兴趣。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学习、去认识、去增长见识。让学生亲自参与、耳闻目睹感受大自然的美,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体现置身大自然的无限乐趣,从而陶冶高尚的情操。让学生去接触社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最能打动心灵的事物,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命题的能力,又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三.以说促写,提高写作水平
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已证明,从说到写是行之有效的训练途径。文字是表达思想的符号,“说”是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想得清楚,说的就清楚,写出来就明白。因此在写作训练时,要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让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想好里再说,说出来再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还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晰。我在平常教学中,每节语文课前拿出2分钟,让两个学生上来演讲,每生1分钟,全班学生轮流演讲玩为一个回合,每回合一个主题。这样,一方面使学生课后注意观察体会生活,搜集素材,积累写作材料;一方面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另一方面每节课两个学生上来演讲同一主题内容,无论在语言表达能力还是组织选材 方面都有比较大的提高。这样,学生“常说口里顺,提笔手不笨”,写起作文来就能下笔如有神了。四.平时多练,写作水平自然提高
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多练笔,多写日记,写随笔。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笔和一本草薄,把你所见所闻所闻所感岁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些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我不主张每天都写日记,如果无事可写,可不写,千万不敢记流水账,如果时间长了写起文章来婆婆妈妈,左拐右拐还到不了家。我主张宁缺勿滥,宁精勿长。何不选一件 有意义的事,详详细细的记下来,与文章无关的事或句子,千万别舍不得。这样,一篇日记就是一片小作文,这样一篇一事一议专题讲座,比十篇流水账还管用。
除了写日记,还可以写摘记,写内容提要,写心得体会,写读后感等。有助于理解、巩固所读的内容,增强悟性和语感,提高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
五.多多鼓励,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都有一种乞求达到成功地愿望。所以,在写作课堂上,我从不吝啬自己的任何鼓励性语言,从不放过任何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地机会,从不放过学生作文中的任何一个闪光点,哪怕只是一个记号用的精彩,一句话写得优美,一种修辞用的恰当等等,都要及时地、热情地给与肯定、表扬,一定会“一石激起千层浪”,给学生以巨大的鼓舞。对学生的那些优秀作文,更是要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各种方式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兴趣,这种兴趣必将随着不断的激发日趋浓烈,甚至终生不衰。例如:对基础差一点的,降低标准,鼓励,再鼓励。要把作文中的“挑刺”变成“插花”。我一向不赞同作文“全批全改”,尤其对初学写作和对作文一时还找不到“北”的学生,更是特别不宜。全片见红,“鲜血淋漓”,惨不忍睹。学生既不领情,更不买帐。为什么?把劲儿用反了。如果换一种思路,就会别开洞天,你想,再差的作文,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吧,某句话写的顺畅,某种修辞用的恰当,总会有吧。那就是“花”,把它想发现新大陆一样捧出来,表扬,夸!带着一种爱、尊重与惊喜,一个劲儿地去夸,夸„„就这样,由此一点,扩而大之,扩而大之„„你所用心捧出来的这朵小花,就十有八九会成为 一朵大花,真花。这种效应是神奇的,不信,尽可一试。
作文课后,我还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积累《班级优秀作文集》等,这些做法都大大满足了学生在群体中得到认可、鼓励、夸赞的心理需求,强化了学生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沿用了多年的教学大纲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国家课程标准被推到前台。课程标准作为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阶段教育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成为当前一线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思考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对思想品德教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的本质
新课程的提出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强调教学就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老观念,把教学过程的实质变为体现人的生命价值,把课堂教学的活动拓展为讨论、合作,体现了个人与集体及社会的不可分割性。超越了传统的教学过程就是传授知识的认识。
首先,新的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教学是掌握思想品德学科文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不是单纯的认识,而是实现生命意义的过程,展现人生命价值的过程,体验对生命内涵的过程。其次,教学过程的表现形式是师生沟通互动、合作完成的教学任务,即师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合作、集思广益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最后,这种互助合作式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平等的师生对话。平等的对话,不单是教学的活动方式,也是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的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互助合作意味着心灵的敞开、个性的张扬。对教师来说,互助合作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对生命的理解和对待;不仅仅关注事物现象,更关注现象的实质,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关注人类、社会与世界能否和谐共同发展。
二、新课程教学过程的操作
1. 建立教学相长、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变“传话”为“对话”。
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和学生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和研究的实践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少教精讲,实现“主演”到“导演”的角色转变,善于点燃和激发学生思想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通过启发诱导、引桥标路,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作用充分实现。
2. 加强书本知识,同生活与实践经验的联系,从“书中学”到“做中学”。
靠死记硬背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与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学习方法及技能取得的高分绝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含金量也绝不是一样的。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会独立思考和自己动手,亲身经历、亲自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 注重学生素质的深层建构和整体提高,变“教书”为“铸魂”。
新课程要求我们围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首先,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尊严、理想。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应该有最起码的尊重。其次,关注每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欢乐愉快的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其乐融融、积极性很高。最后,因人施教、用心施教。
4. 形成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体系,建构开放、充满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创新是教育的灵魂。新课改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从单纯灌输向启发诱导转化;在教材上有突破、创新,教学知识从结论教学向过程教学转化;在教学方法上从验证教学向发现探索转化;在教学手段上从单纯依靠传统的粉笔教学向现代的多媒体教学转化;在教法组织上给学生合作、创新、探究的机会;在评价上有师生、生生、生师的互动。尤其要有创造性的应变能力,即教学机智。教学机智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已成为创造性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志。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在创造性教学中,应具有在整理不同的教学情境下迅速、巧妙、正确地解决教学中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加速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将创造性教学的和谐美展示在课堂上。突出师生活动的多样性,采用师生组合、生生的组合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教师要努力把教学课堂转变成学生自主探索未知世界的场地。新课堂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为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对运用知识的反思与归纳,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求。
三、对学生几种能力的培养
1. 培养认知能力。
在初中思想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必须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基础和前提,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的统一,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重视基本原理的讲授,帮助学生正确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实质,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且要有意识引导学生按照认识的规律去学习基本理论和观点。
2. 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训练学生用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辩证统一、辩证否定等认识方法分析、思考问题。尤其是辩证分析与综合方法,即矛盾分析法。要使学生明白:如果想要准确地把握客观事物的辩证本性,就不仅要对各个矛盾及矛盾的各个方面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而且要对客观事物的矛盾综合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认识形成把握本质和现象、个别与一般、抽象与具体的统一整体。
3. 培养质疑解疑能力。
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启发思维、点拨疑难、发展学生智力,是素质教育基础性工作。现在的学生关心时事、敢于求真,老师对这些积极的方面和倾向应给予肯定并鼓励。
4. 培养创新能力。
首先,必须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激励质疑,并捕捉他们创造的火花,积极引导他们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另外,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生动化,帮助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还应鼓励学生熟练掌握和充分应用网络信息收集资料、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使学生在学习和体验中培养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说道:“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体验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兴趣。”正如卢梭所讲的那样,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掌握知识的兴趣,是提高文言文教学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1.巧妙提问,激发兴趣
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置几个问题,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去解读文本,因为内心有疑,所以会激发学生解疑的兴趣。同时巧妙的提问,对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学会巧妙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学习《狼》这篇文言文时,笔者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①假设你就是屠户,回到家之后你向家人说说今天遇狼的事。(要求紧扣课文内容,也可以适当地加入自己的创造)
②当你遇到两狼时,你会怎样做呢?
对于第一个问题,由于《狼》这篇课文内容比较容易读懂,学生在初读第一遍时就会有一个大概的印象,然后学生合上书,依照原文同时发挥想象力去创造自己版本的《狼》。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会空前高涨,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对文言文的枯燥感觉一扫而光。而第二个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会更浓。一位学生是这么想的:假如我是屠夫,我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两狼,决不像课文中屠夫那样笨呢!先“投一骨”,“让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然后等到前狼快吃完骨头的时候,再“复投骨”。我觉得这样未免太可笑了,要是我就一起投两块骨头,让两狼同时得骨止,这样就可以借机甩掉两匹狼了,他就不会遇到后面的麻烦与危机了。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否定了传统意义上所说的,《狼》这篇课文中主人公屠夫是多么多么的勇敢,多么多么的机智,而是说屠夫做法有些笨拙。这位同学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参考书理解这一问题,而是发挥想象,提出自己具有创建性的理解。而我们现在新课改所希望的也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有创造性的见解。所以说,笔者认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一定要扮演好这个角色,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增长见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我们知道,相对来说文言文距离我们时代比较远,缺少具体的应用语境,所以大多数学生不愿学习文言文,认为文言文枯燥、乏味。怎样改变学生这种心理,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呢?笔者通过对文言文研究发现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如:《国语》《左转》《战国策》《史记》,它们保存了各个时期的大量资料,一般多是叙事散文,常常每篇文章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所以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安排这样一些活动。如在课堂中教师开展讲故事的活动——或老师讲,或学生讲,这样学生兴趣盎然、热烈讨论,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在文言文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表演,这样学生对文本有了一个全面的理解。有的文言文就是一个剧本的底本,教师也可让学生在忠于原文的情况下对文本有所创新。
①讲解故事 疏通文意
笔者认为,在讲授《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文言文时,由于这篇文言文故事性较强,分为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廉蔺交欢(负荆请罪)。教师可以在学生对这篇文章有所了解之后,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这篇文章(复述时要注意课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和一些文言句式的用法)。通过讲故事,学生在愉快中掌握了文章。由于文言文的笔法简练,所叙述的故事情节不够具体生动,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想象处理,进行仿真的细节补充,让真实的故事情节更为生动。但是,细节补充需要为理解文章的内涵服务。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当地使用故事讲解法解释疑难字词,用故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人物形象等等,那么会使枯燥的文言文课堂变得有趣味。同时故事法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的提高都会有莫大的帮助。
②进行表演 启发创新
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上看,学生一般都存在较强的表现欲,这就要求教师利用这一点,在文言文教学中适当地、有意识地开展一些表演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空前高涨。例如在学习《卖油翁》中“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这一情节时,就可以发挥想象:老翁为什么这样对待陈尧咨呢?一定是陈尧咨又犯了“自矜”的毛病了。学生表演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发挥来表演:陈尧咨射中后围观的人如何喝彩的,陈尧咨的表情又是怎样的,老翁又有什么样的反应等等。这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有助于对人物性格的挖掘。
在文言文教学中,适当地采用表演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改写能力等,所以老师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地模仿课文, 使学生获得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同时学起于思,思源于学,疑问是思维的火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地设置相关的疑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联想、表演、讨论,通过设疑解难,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二、拉近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情感距离
笔者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总觉得枯燥无味,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文言文是不必要的,教材中的文言文应取消。学生产生这种心理其关键在于他们觉得文言文与现代人们实际使用的语言相距甚远,文言文已经失去具体的语境,文言文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笔者认为:拉近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情感距离是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一大法宝。
1.古今沟通,拉近时间距离
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言文,都是几千年来所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品,但由于时隔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文字的隔阂、语言的流变使文言文很难像现代文一样,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以为在讲授文言文时,教师要学会古今沟通,赋予文言文一定的时代意义。当然,这样做要因文而异,不能牵强附会,生拉硬扯。
如学习《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时,里面提出了便民措施“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与“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几千年前的孟子就已经是一个“环保专家”了。他提出的观点,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啊!这样一来文言文与今天的距离接近了,学生与文言文的情感距离缩短了。
2.悟古人心,引起情感共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些文言文之所以流传至今,就是因为其中包含了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并且这一感情与今天人们的思想感情有相通之处。我们今天读起来,仍会被其真挚情感所打动。悟古人心,有助于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助于理解文章,更有助于性情的陶冶。
如学习李密《陈情表》一文时,不妨让学生揣摩一下:
①假如你是李密,祖母有病在床,面对晋武帝的三番五次邀请你去做太子洗马,你会去吗?
②假如你是晋武帝,面对李密的一片孝心,你会怎么做?
对于第一个问题,假如我们是李密,别说自己对仕途已看淡,纵使为官有千好万好我们又怎能扔下老祖母,远取功名呢?幼小的乌鸦长大后都能够反哺其母,何况人乎?
对于第二个问题,假如我们是晋武帝,即使自己求贤若渴,也会让李密在家侍奉老祖母,以终余年的。我会被他那份孝心所打动的。这样一来,学生会进入一种“设身处地”的状态,仿佛回到几千年前课文中人生活的那个年代,仿佛自己就是那个侍奉老母的李密。因而他会用自己的心与古人的心相联系,用自己行为与古人的行为相联系,认识到文言文不仅是激活阅历和思想感情的载体,同时可以从中依稀看见自己身边熟悉的影子。
因此,文言文教学关键在于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对文言文没有陌生感、厌烦感,从而产生愿学、乐学的心态。
参考文献:
[1]石岩.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J].成才之路,2008,(8).
[2]朱小健.关于如何实施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05,(1).
这次学习活动中观看了魏书生老师的班级管理视频,感受颇深。魏老师的管理风格民主、人性、科学,他对班级的管理游刃有余,也恰到好处,是我们青年教师所敬仰的真正的大师!
学习过程中,对魏老师的班级管理方法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学生应是自身的主人,是班集体、国家、社会的主人。为了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魏老师放开手脚,培养一批热心于班级工作的干部,让每位学生以班级主人姿态为班级做工作,为班级尽责任。魏老师班级中的班干部真多,什么常务班长、值周班长、值日班长、鱼长、花长、炉长等,分工明确,学生也以主人的姿态行使自己的责任,管理班级。最明显的例子是:魏老师班级的学生劳动特别有效,学校要求用两节课时间进行大扫除,而魏老师的学生只用了15分钟,而且在检查时,即使是最偏僻的地方都没有一点灰尘。如此高效率的劳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把自己当作了班级的主人。
二、坚持奉行“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没有没事干的人,没有没人干的事”的理念。五六十人的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其中的个体差异带来的不稳定对小社会的正常秩序是挑战。发动班级之“人”,建设班级之“事”。人与事结对,让好玩的、好打的、好疯的都出尽其“玩劲”“打劲”“疯劲”进而转化为“承包”班级建设的干劲,班主任也就从管理的繁杂中解放出来,“跳出班级看班级”管理工作自然也就游刃有余,豁然开朗了。魏老师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哪怕微小的闪光点,激发调皮学生为班级服务的意识,让每个学生都忙起来,守住好自己的那份阵地,整个班级的学生都成了管理班级的主人。
三、撰写“自我教育说明书”。魏老师的学生,如果违犯了班级常规,或者某项任务没有及时保质保量完成,那么,这名学生就要写一份说明书。说明书的字数不固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说明书不同于检讨书,因学生所站的角度不同,所以,写的情感及其效果固然不同。魏老师的一个学生说:“我爱淘气,小学时常写检讨书,越写越恨老师;现在写说明书,越写越恨自己!”写说明书的目的是说明之所以违犯了班级常规,或某项任务没有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的原因、过程、结果。让同学、老师或家长知道,以得到其了解、理解或谅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写说明书来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写说明书,是让学生做自我心理裁决,让学生心平气和地思考这样做的利弊关系。这样有利
于将师生矛盾转化为学生的自我矛盾,这也正是自我教育的最佳方式。
魏老师更是教会学生懂得了享受学习,享受人生,把读书,唱歌,锻炼身体,写文章等等都当成一种享受,这其实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对学生精神、心理的熏陶,这样的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精神的导师!
我们为什么而写作?写作的意义又是什么?你或许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语文综合水平而写作,又或是想要把自己的内心语言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还有就是为了他人而写。
证明自己,这不用说,自然是在考场上多见,而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日记就多有体现。我这里主要想说的`,是为别人写的作文。
为别人而写的文字,如果除去那些十分被动的,不讨人喜的,那么剩下的就是真心为别人写的了。就拿当下的疫情来说,抗疫作文真的很多。你可以为别人科普疫情知识,也可以用文字给予他人勇气。当然,无论以何种形式,你是发自内心的想为别人做些什么。当我打开一些网站,看到那些新奇的作文时,我是非常愿意看下去的,但是,看着看着,却发现关于抗疫的作文总体就那么几个框架,剩下的就大同小异了。
或许那些作文是作者的心血,遭到我的一票否决。但创新作文才是人们真正需要的。我相信创新一定比普通作文难很多。即便如此,这也不是止步不前的理由。你可以走前人的路,解决一些比较重要的事,因为这样会更有把握,但人不能只满足于现在,是的,不能这样。你为什么不能自己开创一种方式,创造一个体系。我知道,这一定很难,但总要试试,对吧?
创造是一种困难的行为,你会遭到打击,这是很令人讨厌的东西。如果是自己的问题,那倒好说。但别人的不理解,真的是令人反感。听着,虽然有人不理解,他们可能会说:“真把自己当回事了?还自创门派,你是名家吗?”这就有意思了,创出来了,不就出名了吗?虽然这并非我们的本意。写作是要给别人留下些什么的。
一篇毫无意义的作文是什么样的?有意的去套用别人的“写作套路”。虽然这种事我也做过,但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人需要。别人看不起,你自己也看不起吧?有时候,特别是没有灵感的时候,宁愿不去写,也不要去套。这很重要。
有时候,我会随便得写一些东西,想到什么写什么。我的选择会很多,但是常常没有结尾,就像把力气用在一件做不完的事情上,力气用完了,事却没做完。但这时候的写作,完完全全就是为了自己开心,常常去写没什么不好的。
教学理念·“参与式”教学 在课堂上以学员为中心组织开展讨论式教学(培养学员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员积极思索、主动参与acca的学习,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打造“acca-happy trip”(acca快乐之旅)的特色教育品牌。·“鱼”与“渔” 兼授 使学员在掌握acca知识体系的同时,分享授课教师自身的学习经验和应试策略,真正做到一次投入多重回报。·“融汇贯通”式教学 不拘泥于本册教材和本章节内容,根据学员接受能力将教学内容适当展开和延伸(前后联系,左右贯通),使学员真正体会acca的精髓。
教学导向· 以学员为导向商业培训的特点是严格以顾客为导向,教师要注意聆听学员的需求,根据学员的整体水平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以考试为导向培训教师要准确把握考试出题方向,深刻剖析教材重点,理解学员的弱项,把提升通过率(pass rate)作为工作的焦点。
教学思路·总体框架1. 学习方法及基本应试策略的介绍(约3学时)
2.课程主体培训3. 结合自身经验与高阶学员探讨求职和职场生存策略,为acca学员提供增值服务。
·课程主体培训1. 对本册书的总体内容介绍2. 各章节及topics的学习3. 考前模拟实战(进入考前一个月开始的冲刺阶段)4. 考前模拟实战结果分析与查缺补漏5. 考前心理及体能的调解(考前一周开始)6. 考后分析总结(总结教学上的得失成败,为下个教学周期作准备)
我们知道, 档案的价值就是档案满足利用者需求的一种关系及其程度, 主要由档案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对档案的客观利用需求这两个基本因素构成。档案鉴定的着眼点表面上看是档案自身, 是社会需求。正是根据档案价值的这一发展规律, 我国档案鉴定原则明确指出:“必须从社会的总体需求出发, 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来判定档案的价值”[1]。显然, “从社会的总体需求出发”是我国档案鉴定的基本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档案鉴定者在鉴定档案的时候, 必须超越个人利益, 超越其所在集体的利益, 超越其所在党派的利益, 以“社会的总体需求”为中心, 也就是国家利益至上。
二、务必重视鉴定的四个关口——科学鉴定
我国现行的档案鉴定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鉴定:第一, 在文件立卷归档时, 对文件材料是否具有保存价值进行的第一次鉴定。第二, 案卷保存期满时, 要对档案的保存期限进行检查, 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其保存期限, 对那些确定无继续保存价值的档案进行销毁。第三, 对于确定的档案保管期限进行再次审查和确认, 对前续的工作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补充[2]。但是, 从目前档案鉴定的实践看, 文件立卷归档时的鉴定普遍未受到重视;档案开放鉴定也趋于保守, 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废弃了一些重要的档案, 后者使一些重要档案未能及时开放从而实现其社会价值。
1. 文件立卷归档鉴定。
文件立卷归档鉴定是文件生死存亡的关键一环, 但是当前档案鉴定在这个环节是做的不到位的。比如, 某单位某些年代甚至提倡“逢文必档”, 连“五一”放假通知等此类文件都归档, 还存在着“红头文件行政级别越高越重要”的片面观念, 大量本单位文件短期保存, 而将大量上级文件长期甚至永久保存[3], 这只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单位立档缺乏控制, 也缺乏足够的相应专家参与, 往往由领导决定, 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不讲科学。仅仅由单位一把手决定是否归档, 难免搀杂个人好恶, 对自己或其小集体不利的文件可能会被“枪毙”。
2. 档案入馆鉴定。
档案入馆时的鉴定是档案鉴定的重要环节, 如果鉴定不当, 会让许多垃圾进馆, 也会销毁许多不该销毁的珍贵档案。目前的情况是, 上级文件和专业书刊对档案鉴定只提出了比较原则的意见, 在实际中难以掌握和运用。我国档案界虽然一直在研究档案鉴定, 但基本停留在理论和原则上, 很少涉及具体方法和标准[4], 这又增加了不当鉴定的可能。“机构外部利用者的需要”是什么, 不得而知。机构外部利用者——全社会公民的利用需要应该是多样的, “严格地说, 任何一份档案留存下来都会有价值”[5], 这要求我们销毁档案非常谨慎和科学。但是, 我们注意到, 国家模式的档案鉴定也是为了维护官方的权威, 拒社会公民于馆门之外, 档案管理者按自己的法则取舍文件材料而不受监督, 鉴定的结果是98%的文件被清除掉, 留下来2%的文件还必须在多少年内不许对外开放, 档案信息不许被社会所共享[6]。这个环节的鉴定, 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档案馆往往考虑自己的馆藏质量, 而轻易销毁那些被认为“没有价值”的潜在重要的档案。
3. 期满档案鉴定。
档案保管期限一般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类型。对到期档案的鉴定工作是各地档案部门普遍认为的老大难问题, 却又是一项紧要任务。随着档案事业的蓬勃发展, 馆藏到期档案数量的与日俱增, 不少档案馆陆续地开展了到期档案的鉴定工作。为确保到期档案价值鉴定的科学、准确, 保证鉴定工作质量, 要牢固树立“为用而藏”、“为史而藏”的指导思想, 在坚持“留存从宽、剔除从严”总的鉴定原则前提之下, 注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灵活运用本级从宽、上下级从严, 小全宗从宽、大全宗从严, 早期从宽、近期从严的“三从宽、三从严”原则[7]。对于那些利用率较高的档案需要延长其保管期限;反之, 对于利用率较低的价值不高的档案应适当降低其保管期限。这一点, 需要对档案利用的实际效益做出鉴定[2]。这个环节的鉴定, 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档案馆往往只考虑自己的馆藏空间或质量, 而轻易销毁那些被认为“没有价值”的潜在重要的档案。笔者认为应该建立二线档案库, 加大其开放力度。我们知道, 图书馆藏书几百万册都不嫌多, 档案馆几十万卷就感到压力。说库房紧张, 为什么图书馆都是上万平方米的书库, 而档案馆就不行呢?主要还是利用率不高, 社会各界感到大的投资是浪费。所以, 大力开发利用档案必然提高档案事业的社会价值, 必然带来更多的利用需求, 必然会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而加大投资力度, 社会需求必然呼唤丰富档案馆藏。
4. 开放档案鉴定。
开放档案鉴定就是按照有关要求, 确定哪些档案开放, 如何开放的问题, 其客观要求在保证国家利益和公民隐私的前提下加大开放力度, 通过鉴定工作及时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档案。今天, 在社会民主进程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里, 在民主决策、政务公开、信息开放、档案是社会财富的观念冲击下, 档案必须面向公众, 走进人民, 使利用档案成为公众手中的权力。在一些西方国家, 通过查阅公共档案知悉和监督政务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民主权利已被进一步明确。加里·彼得森在《利用与开放》中指出, 寻找和接受信息是一项人权, 这项权利允许公民参与政务, 有助于加强民主的原则[6]。我国的档案开放期规定:“有关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型的档案, 其开放期可少于30年”[1], 而一般公众需要的正是这些档案, 我们应该合理地、及时地确定开放期, “让档案馆离民众近些, 再近些”[8]。这个环节的鉴定, 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档案馆往往考虑开放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而过于保守, 反正迟开放档案不会犯错误, 明哲保身, 迟开放为佳。
三、科学确定档案鉴定成员——谁来鉴定
档案鉴定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是对文件是否具有保存价值和具有何种价值的一种判断和甄别, 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文件的生死存亡, 那么, 谁来鉴定就非常重要。从鉴定人员的水准上看, 应具备: (1) 熟悉和遵守文件档案鉴定工作法规、标准及有关要求; (2) 了解机关发展变化情况和有关社会历史情况, 具有政治组织史、经济史、科技史等方面的知识; (3) 了解文件档案来源机构或个人职务、历史及文件形成的一般过程; (4) 具有分析、理解党政机关和社会各方面的需求的能力; (5) 对档案载体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 (6) 对文件档案整理工作情况较为了解[9]。
四、是否实施档案鉴定责任追究制
档案鉴定涉及档案价值的潜在性、预测性和不确定性, 关系档案的存毁命运, 一旦鉴定失误, 则不可挽回, 责任重大[10]。档案对历史研究非常重要, 然而, 有人指出, 主要的历史诠释行为并非发生在史学家打开档案盒之时, 而是在档案工作者装盒之际, 在于另外98%被销毁的未装进档案盒的文件潜在的影响, 这是档案工作者和史学家最大的沉默, 它被称为档案鉴定。档案工作者如幽灵般的隐形于社会, 正在销毁可能对社会有用的资源, 而他们作出的鉴定决定终究逃脱了公众和法律的密切监视。所以档案鉴定必须具备透明度, 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我们做出的鉴定抉择, 以及这样抉择的理由和有关研究材料;否则, 利用者就只看到一个预先设定的世界——由档案工作者和其他人员预定的世界, 他们得到的其实就是他们所看到的东西, 他们见不到的是我们档案工作者在做出鉴定之前的东西[6]。也许说被鉴定的档案有98%被销毁夸张了些, 但至少尚未听说因不当鉴定销毁档案被公开依法惩办的案例, 这就像图书馆大量购买盗版垃圾书而不被起诉是一样的。原因在哪里?没有明确的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标准, 存在许多“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的情况。我们能否说, 通过销毁档案记录查证某档案被错误鉴定而销毁并对后来利用产生了巨大不良影响, 就追究当初鉴定负责人的法律责任或行政处分呢?这肯定会有争议的。反过来说, 如果没有责任追究制, 鉴定的随意性必然扩大, 甚至无限扩大, 严重制约档案的科学鉴定。因此, 笔者仍然希望出台档案鉴定责任追究制, 哪怕很不完善, 也比没有好啊, 是有利于保护档案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355.
[6]汪孔德.论档案鉴定的社会模式.湖北档案, 2004 (6) :14-16.
[2]王瑞新.关于档案鉴定工作的几点认识.兰台内外, 2005 (3) :23-23.
[3]李兆明.如何步出档案鉴定实践的困惑.档案天地, 2006 (1) :29-30.
[4]张大伟.去冗存精优化馆藏——上海港务局开展档案鉴定的做法和体会.上海档案, 2003 (1) :37-38.
[5]本刊编辑部整理.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什么?——部分中青年学者谈档案鉴定[J].档案, 1997 (5) :9-11.
[7]林小立.到期档案鉴定工作应切实加强.档案与建设, 2006 (2) :54-55.
[8]姜之茂.让档案馆离民众近些再近些[J].档案学通讯, 2004 (4) .
[9]刘国能.档案鉴定工作组织人员及法规——档案鉴定工作及其改革 (之四) .中国档案, 2005 (11) .
关键词:兴趣;主体;开放;合作
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素质教育必须走进课堂,而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在于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去,不仅要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
一、设置生动的数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说明了“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将数学知识在数学情境中合理进行呈现,既体现了数学的真实存在性,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学习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种方式共同作用的活动方式,课堂上教师应努力避免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如果教师只注重师生之间的教和学,而忽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只会导致课堂枯燥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长此以往,将出现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的局面,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厌学情绪产生的重要原因。为了充分改变这种局面,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积极地进行实践:
首先,认清教师的引导作用,还原学生学习主人的身份,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合适的场景与条件,既要帮助学生学会,也要帮助学生会学,努力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丰富他们的课堂学习。
其次,预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讲得太多、太细,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太小,抑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大胆尝试,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质疑与讨论空间,使学生带着疑问去解决问题。如我在《角的认识》的教学,当讲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90度时,一个学生提出疑问:“书本和操场的形状都是长方形,但课本的四个角比起操场的四个角显然小得多。为什么说它的四个角都是90度的角呢?”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涉及角大小的本质问题,于是就顺水推舟,让大家发表意见。小组讨论后,我及时引导,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显示一个60度角,再把角的两边延长、缩短,结果这个角还是60度。最后总结归纳达成共识: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三、将“开放式教学”带入课堂
开放式教学既是对教师传统教学方法的挑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開放他们的思维空间,促进他们的创新。在四年级《植树问题》的教学中,我仔细研究了教材,发现教材主要是按两端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及一端植树的思路来进行安排的,通过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来认识间隔与植棵数之间在各种情况下的关系。
四、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通过学习者的积极参与、相互作用,使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还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它将传统的讲授式学习方式改变为“小组合作”、“小组竞争”的方式,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组织和指导学生交流、讨论各自探索的学习成果,批
判怀疑各种观点、假设、思路、方法等,通过交流分享同伴的智慧,拓展个体知识视野。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要鼓励学生敢想、敢干;善于动脑、善于动手。把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进行探究,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做数学,在实际操作中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究新知识。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通过改革我们的教育理念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来转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5.
[2]陈清容,吕世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3.
[3]夏慧贤.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我对写作教学的几点看法】推荐阅读:
我对农村“参与式”教学的几点看法12-29
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09-16
语文教学适应课改的几点看法06-23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06-15
关于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看法09-06
述职报告的几点写作要求10-04
从事机关公文写作的几点体会12-11
我对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看法07-06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浅谈初中英语写作训练的几种方法》10-23
初中教学的几点思考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