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精选7篇)
总目录: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
1、《沁园春•长沙》
2、《雨巷》
3、《再别康桥》
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第8段)
6、《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2)
1、《诗经•氓》*
2、《离骚》(节选)
3、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4、《兰亭集序》
5、《赤壁赋》
6、《游褒禅山记》(第2、3段)*
7、《荷塘月色》(第4、5、6段)*
8、《孔雀东南飞》(开头到“千万不复全”)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3)
1、《蜀道难》
2、《秋兴八首》(其一)
3、《咏怀古迹》(其三)
4、《登高》 *
5、《琵琶行》(并序)
6、《寡人之于国也》
7、《劝学》
8、《过秦论》(第3、4、5段)*
9、《锦瑟》*
10、《马嵬》(其二)*
11、《师说》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4)
1、《念奴娇•赤壁怀古》
2、《定**•莫听穿林打叶声》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6、《声声慢•寻寻觅觅》
7、《廉颇蔺相如列传》(后5段)*
8、《长亭送别•碧云天》*
9、《望海潮•东南形胜》*
10、《雨霖铃•寒蝉凄切》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5)
1、《归去来兮辞》(并序)
2、《滕王阁序》(第2、3段)
3、《陈情表》 *
4、《逍遥游》(诵读)
赞同 57
1、毛泽东词二首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3、荷 塘 月 色
朱自清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4、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乃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第二册
1、过秦论
贾谊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3、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4、师 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
道,作《师说》以贻之
●﹏●
◑﹏◐好了 采纳呀 2010-6-30 19:06 落叶飘飘100 | 二级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4、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乃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过秦论
贾谊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
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荷 塘 月 色
朱自清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3、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师 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阿房宫赋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
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第三册
1、《诗经》三首
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离骚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孔雀东南飞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4、汉魏晋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近体诗六首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书 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词七首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9、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0、游 褒 禅 山 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
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还有呢!
毛泽东词二首,包括: 沁园春
长沙 采桑子
中国现代诗三首,包括: 再别康桥
徐志摩 死水
闻一多 赞美
穆旦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第二册:
过秦论(最后三段)
贾谊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师说
韩愈
阿房宫赋
杜牧 第三册:
诗经三首,包括: 无衣 关雎 硕鼠
汉魏晋诗三首,包括: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
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近体诗六首,包括: 山居秋暝
王维 登高
杜甫 蜀相
杜甫
石头城
刘禹锡 锦瑟
李商隐 书愤
陆游 词七首,包括: 虞美人
李煜 雨霖铃
柳永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鹊桥仙
秦观 声声慢
李清照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扬州慢
姜夔 六国论
苏洵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第四册:
陈情表
李密
赤壁赋(前)
苏轼
滕王阁序(二三段)
王勃 第五册:
蜀道难
李白 将进酒
李白 兵车行
杜甫 杜甫诗五首,包括: 客至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其三)阁夜 登岳阳楼
齐桓晋文之事(最后一段)
《孟子》 第六册:
屈原列传(第三段)
司马迁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必修1: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诗两首(现代诗),包括: 雨巷
戴望舒 再别康桥
徐志摩 必修2:
诗经两首,包括: 氓
采薇(不要求背诵)诗三首,包括: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
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兰亭集序
王羲之 赤壁赋(前)
苏轼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
王安石 必修3:
蜀道难
李白 杜甫诗三首,包括: 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
李商隐诗两首(不要求背诵),包括: 锦瑟
马嵬(其二)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劝学
《荀子》
过秦论(最后三段)
贾谊 必修4:
柳永词两首(不要求背诵),包括: 望海潮 雨霖铃
苏轼词两首,包括: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定**
辛弃疾词两首,包括: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清照词两首,包括: 醉花阴 声声慢
廉颇蔺相如列传(最后五段)
司马迁 必修5:
归去来兮辞
并序
陶渊明 滕王阁序(二三段)
王勃 陈情表
李密 赞同 1 | 评论
Ⅰ.文言文部分
《兰亭集序》 王羲之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
《赤壁赋》
苏轼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6.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1.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2.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鸿门宴》
司马迁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召公谏厉王弥谤》
(国语)
1.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2.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
3.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
不可胜用也。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3.狗彘食(sì四声)人食(shí)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劝学》
《荀子》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过秦论》
贾谊
1.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师说》
韩愈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1.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滕王阁序》
王勃
1.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虹销雨霁,彩彻区明。
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6.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7.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8.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9.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0.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逍遥游》
庄子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陈情表》
李密
1.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Ⅱ.诗词曲部分
《氓》
《诗经》
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采薇》
《诗经》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离骚》
屈原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4.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5.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6.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7.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孔雀东南飞》
1.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2.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蜀道难》
李白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秋兴八首》 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永怀古迹》
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琵琶行》
白居易
1.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2.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生平不得志。
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5.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6.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 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望海潮》
柳永
江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
风情,更与何人说?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定**》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1.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4.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5.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6.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长恨歌》
白居易
1.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3.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拟行路难》 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陆游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菩萨蛮》 其二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旅夜抒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贺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下六首也是高中生必背古诗文,但新课标必修&选修均未载入,先将这六首呈现,供记忆。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过华清宫》(第一首)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一、实验课课型共性分析
五种课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共性,都是以“研学后教”理念作为课型设计的基本认知,以“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作为课型设计的思路,以“研学案”介导的小组探究模式(即教师研学—研学案—学生研学—学生后教—教师后教)为主要媒介。其中,“研学案”介导的小组探究模式首先是教师自身对实验作“研学”,研究目标、内容、方式、评价、学情,最后制订适合学生探究的“研学案”;然后是研学主体(即学生)层面解读“研学案”,明确“我要学什么”(研学内容),“我应怎样学”(研学方式),“我学会了什么,我还要学什么”(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接着是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的“后教”,学生自教、学生互教、师生互教、教师点拨。教师把握教材的“灵魂”设计“主线—研学案”,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又降低教师教学的负担和随意性。
二、实验课型的设计程序框架及实施策略
(一)实验主题认知课
实验主题认知课主要是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实验课,绝大多数属于观察证实类的实验,使用的观察工具主要是光学显微镜。高考对观察类的实验考查重点表现在事实的呈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研学案”引导学生明确研学任务。
1.教学任务
交流解决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认知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验结论成因、实验事实认知”的问题。
2.课型结构
实验目标导入—现象结论交流—研学小组演绎—研学小组交流
3.课型实施
(1)实验目标导入:“研学案”展示目标,让学生把握总体要求。“研学案”起导向作用,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利用实验有效开展。
(2)现象结论交流:“研学案”规定的时间内,指导研学小组结合教材已学知识自主研学,研讨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或问题,明确观察过程及注意事项。
(3)研学小组演绎:依照研学小组的共识,每个学生亲自试验体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或解答疑问。
(4)研学小组交流:研学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解决其他小组的疑问,修正本小组的实验主题知识。
4.适用课程
观察类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对已知的知识、现象和结论予以证实和肯定。例如,“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等。
(二)实验过程体验课
实验过程体验课是一种重点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验课。在高考中往往考查实验仪器和药品(材料)使用顺序和关系、实验操作步骤及其注意事项,关注实验过程中“特定的物质”与“特定的化学试剂”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因此,“研学案”的重点为实验过程,学生独立操作体验的时间也须充足。
1.教学任务
交流解决实验中的“过程问题”的方法,展示小组在活动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
2.课型结构
目标导入—表征问题研学—讨论交流
3.课型实施
(1)目标导入:“研学案”展示实验目标,课前导学(提前2天发给学生,进行提前预习研学)和课堂导学(课前实验目标快速回顾)。
(2)表征问题研学:学生通过“研学案”对实验表征问题进行独立研学,明确实验过程和操作,通过研学小组解决自己的研学疑难。
(3)讨论交流:研学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演绎结果,小组内信息交流,修正演绎结果,提出本组共同疑难问题,展示于小黑板上。
4.适用课程
以实验操作为主的生物实验,这类实验突出训练动手能力,需要注意4个“特定的”目标掌握。例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模拟尿糖的检测”等。
(三)实验模型制作课
实验模型制作课属于展示性学习,是以“制作+展示”为主要特点的课型,它侧重于对学生领悟和运用构建模型方法的能力进行培养。根据“实践—认识”论的观点,在教学设计时以学生为中心,整个过程以学生独立动脑、研学小组合作动手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这种课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容易让中等生变得活跃,让后进生也无法“休眠”。
1.教学任务
展示小组取得的成果及价值意义,评价实验主题活动目标是否达成。
2.课型结构
目标原理回顾—小组展示—提问答辩—成果点评
3.课型实施
(1)目标原理回顾:明确实验制作原理和基本操作,由教师课件或黑板直接呈现。
(2)小组展示:研学小组将本组的制作成果展示给其他小组,并由代表阐述该实验制作的基本思路、用意和制作过程。
(3)提问答辩:各个研学小组相互观摩,提出本小组的看法,指出其他小组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并且解答其他小组针对本组模型所提出的疑问。
(4)成果点评:学生参与评价,说出收获和感想。教师点拨,对每个研学小组进行评价。
4.适用课程
教材中关于这两种构建实验不是特别多,高考要求也比较低。例如,“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等。
(四)实验方法指导课
实验方法指导课是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对实验内容的性质、难度及时诊断,从学生学习心理学切入,对学生通用实验方法、方式和技能进行针对性指导,解决学生开展主题实验的“方法问题”。
1.教学任务
解决怎样开展主题实验的“方法问题”。
2.课型结构
案例导入—方法指导—小组实践—成果展示
3.课型实施
(1)案例导入:“研学案”导入“调查方法”案例,让研学小组讨论(如调查的类型、方式、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以实验研学的方式教给学生实验研学的方法,促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自主地解决问题。
(2)方法指导:针对学生回答“研学案”的情况,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提供解决的对策,让学生对相应方法有一个科学、系统的认识体系。
(3)小组实践:学生按照“研学案”调查案例的研学成果进实践,教师关注调查的类型、方式、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实时实地进行指导。
(4)成果展示:研学小组将本组的实验过程、方法及结论通过课件或者小黑板展示给其他小组,然后小组间相互评定。
4.适用课程
近年来,有关生物调查类实验的考题不断出现,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出现的生物调查类实验有“调查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五)探究活动设计课
探究活动设计课是高中生物实验课的较高形式,是以实验探究为主要活动的课型。它不仅为学生提供比较详尽的探究活动步骤,确保整个实验过程的有序性,而且为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提供参考的框架,是整个实验实施的“蓝图”。
1.教学任务
解决实验活动中的“探究问题”;解决如何制订实验方案的“设计问题”。
2.课型结构
展示探究目的—讨论设计方案—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3.课型实施
(1)展示探究目的:“研学案”出示目标要求,通过思考题的设问引起学生对探究过程关键点的注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列举生活材料来创设学生独立主动“研学”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质疑。
(2)讨论设计方案:研学小组讨论解决探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尚未解决的困惑。综合成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进行巡视,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或困惑给予适度的引导和点拨。
(3)总结评价:学生参与评价,说出收获和感想。教师点拨,对每个研学小组进行评价。
(4)拓展延伸:探究实验课是以问题为主线,实验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能力测试与提升训练。
4.适用课程
探究实验是属于培养学生初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其本身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告知实验方案的实验,另一类是要求设计实验方案的实验。例如,“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问题探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等。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
“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前言部分)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一、重新整合并灵活、科学地使用教材,以求更有效的利用课程资源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特别注重选文的思想品位和文化内涵,吸收了最新语文教学研究成果,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阅读部分加大了文学教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分量。课文后专门安排了迁移运用、质疑解难等能力训练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写作部分强化了口语交际的知识,增加了多角度观察、思考的内容,把口语表达作为思维训练的重要手段。《教师教学用书》也改变了过去以分析讲解课文为主的做法,重在为教师提供备课中的参考资料,尽量不规定结论性的东西,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安排给了教师更大的自由空间,教师可以摆脱“篇章”的束缚,根据学生、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安排教学计划,大胆进行取舍和补充,从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以第一册第一单元为例。这一单元是“诗歌”单元,我们设计了三个话题:一、“天地情怀”,包括《毛泽东词两首》、《死水》、《赞美》。二、“人生感悟”,包括《再别康桥》、《错误》、《致橡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三、“异域诗风”,包括《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激流》。
首先通过了解诗人经历和写作背景,体会伟人的胸襟和情怀、感悟和忧患,或者感受诗人的人生观、生活观和爱情观,从而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其次通过分析诗歌的情境,达到“诗如其人”的认知目标;再次研究诗人是如
何表达这些胸襟和情怀、感悟和忧患以及人生观、生活观和爱情观的——即诗歌的表达技巧;最后引导学生思索我们应具有怎样的宇宙观、社会观和审美观,并要求学生写出“学后感”。
二、积极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拓展和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应积极从各种渠道收集教学资料,以补充和丰富课程资源,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从不同层面,以不同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
首先,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感染学生,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散发性、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例如我们在学习《再别康桥》时,我给学生下载了一幅“欧洲风景画”——“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以及河上的石桥和石桥上的一对情人,再配上萨克斯独奏曲《回家》,然后我轻轻的朗读诗歌的第一节。虽然只有几分钟时间,但却营造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意境,对学生理解和鉴赏诗歌提供了帮助。
其次,精心挑选和有效利用《读本》和其它补充材料,培养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技能。依然以第一册第一单元为例,三个话题分别补充诗歌作品《预言》《大堰河——我的保姆》、《雨巷》《相信未来》和《孤独的收割人》《西风颂》。这些诗歌不作讲解,学生自己研读,然后举行一次小型的诗歌朗诵会,要求学生运用普通话,以适当的语气语调和节奏,朗诵以上诗歌,较好的表达感情。
三、以人为本,灵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应允许并鼓励学生见仁见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是有生命、有个性、有自己主张的客观存在,在学习和研究中,应该是独立的主体性地存在;而教师应该居于指导者和参与者的地位。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课程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要尊重学生在研究和学习中的独特感受,要引领学生进行个性学习,使学生的领悟、意会、灵感等非逻辑的个体认知活动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动力和基础。
学生的素养和智力存在着差异,教师应尊重这种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例如基于学生素养和智力的差异,分组学习和研讨的教学方式,可以让不同情况的学生在不同层面和深度上对课程完成学习和鉴赏等学习任务。
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高中语文教学要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做到:
1)鼓励质疑问难。陶行知先生一贯主张学生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增进他们的知识。他说:“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要鼓励和培养学生由敢问到会问,并尝试着去解答自己提出的疑问,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的现象或“理所当然”的想法中找出矛盾,展开问题,培养学生“于无疑处见有疑”的能力。
2)鼓励争辩。教师应明确信息时代自己已不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要时刻注意理性霸权和老师权威在个性教育中的消极作用。课堂教学既要激励学生之间的讨论、争辩和辩论,还要鼓励学生敢于和老师争论问题。
3)鼓励标新立异。“标新立异”是一种创新,关键在于“新”和“异”,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鼓励学生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敢于在“新”和“异”上做文章,但要求他们说出根据,绝不是胡思乱想。
4)鼓励相互评价。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学生最能说上话,最能表达个人的想法,最能起到相互激励的作用并提高自己。但要注意引导学生一定要真正表达个人的看法,不随大流,不受人左右。
“三圈环流”一直是教学的难点。由于本节内容空间尺度大、要素多,只凭课本中的图片,学生难以理解吃透,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展示,也只能看得见,仍然摸不着,学生也只是凭借画面去想象,难以形成空间思维的概念,最后也是晕头转向。因此我们决定让学生动手,制作三圈环流模型。以此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思路
本次实验按照实验准备――小组分工――合作互助――模型展示――教师总结这5步完成。在实验准备阶段,由老师事先安排好实验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小组分工对材料进行加工,形成最后模型制作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小组结合课本上“三圈环流的形成”相关文字介绍,合作完成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展示,教师对模型制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
三、教学准备
(1)地球仪。每个班准备10个橡胶地球仪玩具,其大小适中,并自带经纬网,学科性强,可以在实验的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地理认识。
(2)硬纸条。以打印纸为材料,上面已经绘制了4个垂直气流、3个近地面风向和3个高空风向,只需要学生在上课时沿线剪下即可,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同时,在设计上,高空风和近地面风是不一样的,高空风成弧形,最后偏转了90°,近地面风成直线形。这是因为高空风向和近地面风的成因略有差异,在制作前需要给学生具体强化。
(3)透明胶布、剪刀等。
(4)模型制作:①明确分工。在课堂上,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2个同学负责剪纸,2个同学负责折叠,准备出4个垂直气流、3个高空风、3个近地面风,另2个同学负责阅读课本,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②合作互助。材料准备齐后,小组同学群策群力,共同完成模型。
第一步,赤道地区受热最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所以在赤道附近有上升的垂直气流;而极地终年寒冷,空气堆积下沉,所以极地附近有下沉的垂直气流。
第二步,赤道地区空气上升后,高空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极地地区空气下沉后,高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高空空气由赤道流向极地(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在30°N附近高空偏转成西风。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不断在此堆积下沉。因此,30°N附近有下沉的垂直气流。因此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空气由此向南、向北流出,其中向南流的气流(北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逐渐偏成东北风(近地面),低纬环流形成。
第三步,从30°N近地面向北流的气流(南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逐渐偏成西南风(近地面);极地空气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空气向南流出(北风),逐渐偏成东北风(近地面)。于是在60°N附近,从南边来的西南空气和从北边来的东北空气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因此60°N附近有上升的垂直气流。
第四步,60°N附近空气上升后,在高空分别流向30°N(高空风)和90°N(高空风),组成了中纬度和高纬度环流圈。
四、模型展示
模型制作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小组模型制作成果,并结合模型说出三圈环流的过程。
五、教学评价
本次模型制作,体现了模型制作的以下优势:
一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传统的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只靠死记硬背掌握知识的要点,学习的兴趣不浓,效率不高。而本次“三圈环流”模型制作,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动手制作,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完成本次模型,需要调用以往所学的“热力环流”、“风”、“地转偏向力”等知识,这也是“三圈环流”的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查阅相关资料,加深了对以往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按单元分)新课标必修1 Unit1 Friendship 重点词组:
be good to 对„.友好 add up 合计 another time 改时间 get sth done 使„被做 calm down 镇定下来 have got to 不得不 walk the dog 遛狗 make a list of 列出 hide away 躲藏;隐藏 be concerned about 关心;挂念 share sth with sb 和某人分享某物 go through 经历;仔细检查 set down 放下;记下 a series of 一系列;一套 be crazy about 对„着迷 on purpose 故意 in order to/ so as to 为了 face to face 面对面地 get along with 与„相处 pack up 收拾,打理行装 according to 按照;根据„所说 have trouble with sb/sth 同某人闹意见;做„有困难
communicate with sb 和„交际 throw away the friendship 放弃/终止友谊 try out 试验;试用 join in 参加(活动)far and wide 到处 look to sth 注意,留心某事 fall in love 相爱 ignorant of 无知
cheat sb(out)of sth 骗取某人某物 have the/a habit of doing sth 有做„的习惯
句子归纳:
1.I wonder if„ 我想知道是否„.2.It’s because„ 这是因为„.此从句中because不能用since或as 代替 3.What do you think a good friend should be like? 你认为一个好朋友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4.While walking the dog, you were careless and it got loose and was hit by a car.=While you were walking the dog, „在遛狗时,你不小心让狗挣脱了绳子,结果狗被车撞了。(当while, when, before, after 等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中的主语与主句的主语一致时,可将从句中的主语和be动词省去。)5.Do you want a friend whom you could tell everything to, like your deepest feelings and thoughts? 你想有一位无话不谈、能推心置腹的朋友吗? 6.I haven’t been able to be outdoors for so long that I’ve grown so crazy ab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我已经很久不能去户外,所以我变得对自然界的所有东西都很感兴趣。
7.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when a deep blue sky, the song of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我记得非常清楚,曾有一段时间,湛蓝的天空、鸟儿的歌唱、月光和鲜花,从未使我心醉神迷过。
8.It was the first time in a year and a half that I’d seen the night face to face.这是我一年半以来第一次目睹夜晚。
9.I would be grateful if you could give me some advice.如果您给我提些建议,我会非常感谢的。(I would be grateful if„ 委婉客气提出请求)10.It’s a good habit for you to keep a diary.记日记对你来说是个好习惯。11.She found it difficult to settle and„ 12.This series of readers is very interesting.13.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14.People are told that their actions should be as gentle as the wind that blows from the sea.新课标必修1 Unit2 重点词组:
in„ways 在„方面 such as 例如 believe it or not 信不信由你 come up with 提出 come up to a place 参观某地 ever before 从前 even if/ though 即使 at the end of 在„末期 be based on 在...基础上 close to 距离„近change„into 把„变成 in the early days 在早期 take„with„随身携带 the same„as 与„相同的 at present 目前
be absent from 缺席 be present at 在席;出席 carry out a rule 执行规则 be a native of 是„人 at sb’s request 应某人的要求 have a command of掌握 make a request 请求 request that „(should)+v原形 in one direction 朝一个方向
give commands 命令 be different from 与„不同 i n the 1600’s = in the 1600s as a rule 通常;照例 be native to 是„的土产动物/植物 as we know 正如我们所知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一门国际语言 a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一个国际组织
play a role/ part(in)在„中担任角色;在„中起作用;扮演一个角色;参与 play an important role/ part 在„中起重要作用 because of 因为;由于 come up(vi)走进;上来;发生;被讨论 make(good/ full)use of(好好/充分)利用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从一处到另一处 present sth to sb / present sb with sth 句子归纳:
1.However, they may not be able to understand everything.(然而,他们可能不是什么都懂。)2.This is because Britain ruled India from 1765 to 1947.(这是因为英国于1765年到1947年统治过印度。)3.All languages change when cultures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当不同文化互相沟通时,所有的语言都会发生变化。)4.What the British call “petrol” the Americans call “gas”.(美国人把被英国人称作“petrol”的东西称作“gas”。此处what引导宾语从句)5.Actually, it was based more on German than present day English.(实际上,当时的英语更多地是以德语为基础的,而现代英语不是。)6.„those who reported the news were expected to speak excellent English.7.The US is a large country in which many different dialects are spoken.(in which= where, 其引导定语从句。美国是一个大国,国内说着许许多多的方言。)8.„there is more than one kind of English in the world.(more than one+单数可数名词,作主语时,谓语用单数)9.It is not easy for a Chinese person to speak English as well as a native English speaker.(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把英语说得跟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一样好是不容易的。)句型:It is + adj/n+ for sb to do sth 对于某人来说做某事是„ 扩充:It is + adj+ of /for sb to do sth 当句式中形容词修饰to do sth 时用for;若形容词修饰sb,则用of.eg: It’s kind of you to help me carry the box.附:
1.either„or„和neither„nor„连接两个名词作主语,谓语动词采取就近原则。2.be different in 强调在某方面的不同
be different from 强调在各方面的不同 3.in the end 最后,最终 后无of 结构 三个表示最后最终的用法:
⑴finally: 按照顺序的最后,常与first, secondly 等连用 ⑵at last: 经过长时间等待直到最后
⑶in the end: 经过长期曲折斗争努力,终于„ 如:战争等
4.与人交谈,常会有听不清楚或听不懂的情形,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开口呢? ⑴Pardon? ⑵I beg your pardon? I don’t understand./ Sorry, I can’t follow you.对不起,我没听懂,请再说一遍好吗? ⑶Could you say that again, please? / Could you repeat that, please? 请再说一遍好吗? ⑷Could you speak more slowly, please? 请你说得慢一点好吗? 5.include ─ including;included identity ─ identify actually ─ actual(adj);apidly ─ rapid(v)government(n)─ govern(v)wide(adj)─ widen(v);broad(adj)─ broaden(v)foreign ─ foreigner;solve(v)─ solution(n)6.petrol------gas;lift------elevator;flat------apartment film------movie;sweets----candy;post------mail 新课标必修1 Unit3 Travel Journal 重点词组:
one-way fare 单程票 round-trip fare 往返票 graduate from 从„毕业
care about 忧虑,关心 care for喜欢,照顾 care to do愿意/同意做某事give in(vt)上交 give in(to)投降;屈服;让步 give up 放弃
give up doing/sth as usual 像往常一样 at midnight 午夜 at an altitude of 在„海拔上 attitude to/ toward(s)对„态度 change one’s mind 改变主意 to my mind = in my opinion make camp 野营,宿营 make up one’s mind to do 决心干某事
put up one’s tents 搭起帐篷 sth be familiar to sb某事为某人所熟 dream of/ about doing sth 梦想做某事 go for long bike rides 做长途自行车旅行
persuade sb to do sth= persuade sb into doing sth 说服某人做某事 persuade sb not to do sth= persuade sb out of doing sth 说服某人不做某事 determine to do sth(动作)/ be determined to do sth(心理)决心干某事 get sb interested in 使某人对..感兴趣 insist on(one’s)sth/ doing sth 一定要;坚持要
the best way of doing sth/ the best way to do sth 干某事的最好办法 sb be familiar with sth某人熟悉某事
can’t wait/ can hardly wait to do sth 迫不及待想干某事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用来引出某事的理由)一则„ 二则„ take one’s breath away 使某人大吃一惊 句子归纳:
1.It was my sister who first had the idea to cycle along the Mekong River.强调句基本句型:it is/ was„.that„.其中指人时可用who(主),whom(宾)。2.Although she didn’t know the best way of getting to places, she insisted that we(should)find the source of the river.insist that„.(should)+ v原形 坚持要;坚持要求 insist that„.陈述语气 坚持说;坚持认为
3.Have you ever seen snowmen ride bicycles?(metaphor)4.To climb the mountain road was hard work but to go down the hills was great fun.5.Good luck on your journey.6.The lake shone like glass in the moonlight.(simile)新课标必修1 Unit4 Earthquakes 重点词组句子归纳总结 重点词组: have time to do 有时间做某事 happen to do 碰巧做某事 shake hands with sb 握手 burst into tears/ laughter in ruins 成为废墟 cut across 穿过、横穿 blow away 吹走、刮走 fall down 倒塌
rescue workers 救援人员 be pleased to do 乐意做某事 make/ give a speech 发表演说 judging„.from 根据„„来判断 tens of thousands of 成千上万 dig out 挖掘
burst out crying/laughing突然哭/笑起来 think little of 对„„评价低 be proud of / take pride in 以„„而自豪 invite sb to do sth 邀请某人做某事 invite sb for/ to sth think highly of 对„„评价高 one-third 1/3 two-thirds 2/3 seventy-five percent 75% agree with sb give out 发出(气味等);分发;耗尽 a great/ large number of =a great many/good 大量的 be trapped in/ under 陷入„„/ 陷在„„下面 the high school speaking competition 高中演讲比赛
have sb do sth= make sb do sth= let sb do sth 让某人做某事
come to an end(vi)= put/ bring sth to an end = put/ bring an end to sth 结束某事
agree to sth give off 发出(气味等)give back 归还
give away 赠送;泄露 agree on sth 达成一致意见 agree to do sth right away= right now= at once= immediately 立刻 as you know 正如你所知道的
be known as 作为„„而知名as is known to all 众所周知 be known for 因„„而出名 as could be expected 正如可以预料到的 it is useless doing sth 干某事是无用的
happen= take place= come about= break out 偶发 有计划 偶发 战争等爆发 句子归纳:
1.It is always calm before a storm.2.Now, imagine there has been a big earthquake.此句为There be 句型 3.Mice ran out of the fields looking for places to hide.现在分词表伴随 4.It seemed that the world was at an end.5.Water, food and electricity were hard to get.句型:主语+ be + adj + to do 其中to do 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含义 6.All hope was not lost.all 与not 连用 表示部分否定 7.It’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附:分词用法 之 作定语
falling leaves 正在落的叶子 boiling water 正在沸腾的水 fallen leaves 已经落在地上的叶子 boiled water 开水 新课标必修1 Unit5 Nelson Mandela 重点词组句子归纳总结 重点词组
lose heart 丧失勇气 worry about 担心 lose one’s heart to sb/sth 爱上,喜欢上
be worried about 担心(状态)in trouble 处于不幸中
be sentenced to 被判处 be out of work = lose one’s job 失业 be equal to 相等的,平等的 be proud of / take pride in 以„„而自豪 invite sb to do sth 邀请某人做某事 invite sb for/ to sth think highly of 对„„评价高 one-third 1/3 two-thirds 2/3 seventy-five percent 75% agree with sb give out 发出(气味等);分发;耗尽 as a matter of fact = in fact = actually 事实上
blow up 充气 爆炸 beg for 乞讨 set up 建立,创立;设置,竖起 send up 发射,使上涨 set about 着手做某事(set about doing sth)go up 上升,增长;被兴建 set off 出发,动身 set up 设立,建立;设置,竖起 set out 陈列,摆出;开始(set out to do sth)stop sb(from)doing sth be active in = take an active part in 积极参与,在„„活跃 keep sb from doing sth阻止某人做某事 die for 为„„而死 die from 死于(外因)prevent sb(from)doing sth die of 死于(内因 如:饥饿,寒冷,疾病等)be proud of / take pride in 以„„而自豪
invite sb to do sth 邀请某人做某事 invite sb for/ to sth agree with sb think highly of 对„评价高one-third 1/3 two-thirds 2/3 seventy-five percent 75% give out 发出(气味等);分发;耗尽 put sb in prison= throw sb into prison= send sb to prison 把„„投入监狱 advise sb to do sth 建议某人做某事 advice 不可数 a piece of advice advise doing sth fight for 为争取„„而斗争 advise sb on sth fight against 为反对„„而斗争 advise that(should)+ v原
fight with 同„„并肩作战/ 同„„斗争 have problems/ difficulty/ trouble with sth work out 算出 have a go= have a try break the law 违反法律
have problems/ difficulty/ trouble(in)doing sth be willing to do sth 乐于做某事
realize one’s dream of 实现„„ 的梦想 answer violence with violence 以暴制暴
come to power 当权,上台 social activities 社会活动 equal(adj)---equally(adv)---equality(n)violence(n)------violent(adj)cruelty(n)---cruel(adj)---cruelly(adv)educated(adj)------education(n)willing----unwilling 不愿意的 active----inactive 不活跃的 句子归纳:
1.Only then did we decide to answer violence with violence.only 放在句首且后接状语时(作状语:副词;介词短语;状语从句),要使用部分倒装------才用一般疑问句语序。
Only yesterday did his father tell him the truth.Only when his father came back did he go to bed.(从句无需倒装,主句要倒装)2.He strongly believed in the three principles: nationalism;people’s rights;people’s livelihood.他主张三民主义:民主、民权、民生。
3.I felt bad the first time I talked to the group.the first time 用法相当于连词用法,用来引导从句 链接:It’s the first time that 现在完成时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过去完成时
4.He taught us during the lunch breaks and the evenings when we should have been asleep.(should have done 本应做而未做)needn’t have done 本不应做而做了 can’t have done 过去不可能做过 新课标必修1 Unit6 重点词组:
in„ways 在„方面 such as 例如 believe it or not 信不信由你 come up with 提出 come up to a place 参观某地 ever before 从前 even if/ though 即使 at the end of 在„末期 be based on 在...基础上 close to 距离„近change„into 把„变成 in the early days 在早期 take„with„随身携带 the same„as 与„相同的 at present 目前
be absent from 缺席 be present at 在席;出席 carry out a rule 执行规则 be a native of 是„人 at sb’s request 应某人的要求 have a command of掌握 make a request 请求 request that „(should)+v原形 in one direction 朝一个方向
give commands 命令 be different from 与„不同 i n the 1600’s = in the 1600 as a rule 通常;照例 be native to 是„的土产动物/植物 as we know 正如我们所知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一门国际语言 a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一个国际组织
play a role/ part(in)在„中担任角色;在„中起作用;扮演一个角色;参与 play an important role/ part 在„中起重要作用 because of 因为;由于 come up(vi)走进;上来;发生;被讨论 make(good/ full)use of(好好/充分)利用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从一处到另一处 present sth to sb / present sb with sth 句子归纳:
1.However, they may not be able to understand everything.(然而,他们可能不是什么都懂。)2.This is because Britain ruled India from 1765 to 1947.(这是因为英国于1765年到1947年统治过印度。)3.All languages change when cultures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当不同文化互相沟通时,所有的语言都会发生变化。)4.What the British call “petrol” the Americans call “gas”.(美国人把被英国人称作“petrol”的东西称作“gas”。此处what引导宾语从句)5.Actually, it was based more on German than present day English.(实际上,当时的英语更多地是以德语为基础的,而现代英语不是。)6.„those who reported the news were expected to speak excellent English.7.The US is a large country in which many different dialects are spoken.(in which= where, 其引导定语从句。美国是一个大国,国内说着许许多多的方言。)8.„there is more than one kind of English in the world.(more than one+单数可数名词,作主语时,谓语用单数)9.It is not easy for a Chinese person to speak English as well as a native English speaker.(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把英语说得跟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一样好是不容易的。)句型:It is + adj/n+ for sb to do sth 对于某人来说做某事是„ 扩充:It is + adj+ of /for sb to do sth 当句式中形容词修饰to do sth 时用for;若形容词修饰sb,则用of.eg: It’s kind of you to help me carry the box.附:
1.either„or„和neither„nor„连接两个名词作主语,谓语动词采取就近原则。2.be different in强调在某方面的不同 be different from 强调在各方面的不同 3.in the end 最后,最终 后无of 结构 三个表示最后最终的用法:
⑴finally: 按照顺序的最后,常与first, secondly 等连用 ⑵at last: 经过长时间等待直到最后
⑶in the end: 经过长期曲折斗争努力,终于„ 如:战争等
一、高中历史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 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仔细分析这一要求, 很明显可以看出, 新课标把历史教学方式提到了极为凸显的位置上。从这一要求出发, 我们转变教学方式是必然的, 而历史教学语言的新运用, 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前苏联早期著名的教育实践活动家和教育理论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 因为语言不同, 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我们的教学方式可以转变, 可是如果没有相应的教学语言, 其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教学语言在教学方式中,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重视它是十分必要的。
二、如何运用高中历史教学语言
1. 高中历史教学语言的新运用必须讲究科学。
历史教学语言, 它本身是一种教学语言, 最重要的是准确无误, 因为历史既是客观的, 又是严肃的, 语言的准确无误, 实际上就是重视科学性, 这是对历史教学最起码要求。强调科学性, 首先要注意语言的语音和吐字, 这是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基本要求。在历史教学中, 发音标准, 吐字清晰, 才不至于影响历史知识的传授, 进而破坏历史教学过程, 故此, 我们予以高度重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在历史知识中, 有一些历史名词, 其读音与今天不一样, 或者容易误读的, 那就更加要准确表达, 不能误导学生。
2. 高中历史教学语言的新运用追求精练。
恩格斯曾经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 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 变成口号, 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因此, 教学语言表达要言简意赅、干净利落。
3. 高中历史教学语言的新运用需要具有感情色彩。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会有感而发:“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新课标里面, 情感教育是在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中被专门列项提出, 成了历史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因此, 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语言要融入自己最真实也最真挚的感情。以情入理, 以情感人。我们历史教学语言需要融入情感, 而且是有感染力的真实情感, 是教师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
4. 高中历史教学语言的新运用必须思维质量。
从语言实施效果角度出发, 衡量一种语言是否有生气、有魅力, 标准应该是看语言的思维质量。语言是思维的体现,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我们运用语言, 自然也需要质量。有鉴于此, 我们把思维质量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放到历史教学语言的新运用上来。大家知道, 历史是一幅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画卷, 但这个过程却不能重现, 也不能像物理、化学那样去做实验。在这样的情形之下, 语言就充当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了。那么为了让语言使历史“活”起来, 我们就必须讲求思维质量。
5. 高中历史教学语言的新运用应该通俗易懂。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我们的教学语言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的语言要来源于生活, 要贴近学生、通俗易懂也要体现时代气息。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 首要一点是, 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来表达。书面语言虽然雅观整齐, 可是离生活较远, 不如口头语言那么流畅鲜活。从情感方面, 学生也比较容易于接受口头语言, 毕竟那是他们的日常语言, 理解起来十分得心应手。其次, 语言要具有时代气息。历史教学语言最犯忌的是, 在讲古人古事的时候, 乱用现代名词、现代术语。相反地, 倒是应当引用古人说过的原话, 古籍上记述的原文。如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法西斯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时, 引用一句希特勒原话:“把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抹掉, 是我不可动摇的意志。”法西斯德国的嚣张气焰便暴露无遗!最后, 适当应用身体语言。很多教师容易忽略身体语言, 事实上, 身体语言是师生之间交流最默契的语言, 而适当用身体语言教学, 也能取得相当不错的效果。
三、高中历史教学语言新运用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内阅读 作文教学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149-01
阅读与写作往往是不可分割的,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所以,将其两者相辅相成,对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其语文课内阅读和作文教学进行一体化建设,以此来更好的提升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在新课标的发展之下,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提高发挥着积极性作用。
一、加强高中语文课内阅读和作文教学一体化的意义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内阅读和写作是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将两者区分开来,大多数的教师并没有充分的意识到课内阅读和作文两者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在作文教学方面,对于学生的课外作品阅读及其素材的整理要求相对较高,而课内阅读则是将其重点放在文言文的解读与课内文章的研读分析与学习。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自然而然的导致课内阅读和作文的联系有所忽视,使得课本教材中优质的文学作品在作文教学中的价值得不到体现。这显然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有点舍近求远的意味,学生只能从课外的作品阅读中来获取写作的相关资源,却白白浪费课内作品中具有的价值内容,并没有充分发挥出课本教材中阅读材料的作用。所以说,高中语文课内阅读与其作文教学的一体化建设有其重要性意义。
二、当前语文课内阅读和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单一的教学模式
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学生被动式的接受知识,而教师也只是为了教学任务而教学,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只会遵循教师的指挥棒去读书。此外,高中的语文在其教学上带有一定的枯燥性,部分教师在其课内阅读上大都以学生自由阅读方式进行,缺乏一定的因材施教和灵活性教学。对于写作课也不加以重视,大都讲述如何运用手法进行写作,严重忽视不同学生个体的不同写作风格。
(二)固定思维写作
固定的思维写作模式和落后的作文教学观念只会封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若想教好高中语文写作能力确实有些难度,但也不应该一味的传授学生写作方法、写作技巧,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成绩,但却起不到关键性的作用。当前,大多数的教师在教写作时,往往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为目的,因此,就出现许多议论文写作的套板模型,学生也只会遵循教师传授的写作方法。
(三)阅读仅为写作而服务
在高考的限定下,我国在高中语文阅读上大多是为了高考作文这一模块而服务。并且在阅读上也大都局限于文言文阅读、议论文的阅读。高中语文阅读本身是为了让学生获取一定的阅读知识,而现今却成为了应对高考、被迫接受的写作知识。就比如让学生一味的去掌握和苦记表达方式中的继续、描写、抒情等,又或者是常见的表现手法如何更好地运用在写作中,教师过度重视写作知识的讲解,却忽略了课内阅读对于丰富学生思维精神的意义所在,自然而然的使学生产生厌烦感,且对这些写作手法更是心生厌恶。
三、高中语文课内阅读和作文教学一体化建设的对策
(一)熟读经典,精读文章
传统的教学讲究熟读与背诵文章,精读文章,对于提高写作能力起着重要作用。首先,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应该充分把握好文章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并通过诵读,准确把握好文章的意境和情感主旨,才能够正好的传达给学生。比如教师在备课《雨巷》时,从表面上不难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象主要是那在雨中徘徊着的独行者及其结着愁怨的丁香般的姑娘。然而,实际上这首诗歌却蕴含着深厚的内涵,更要表达的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黑暗社会及其革命失败所带的若有若无的希望,表达了诗人陷入困顿,对未来迷茫的情感。这个内心世界是学生比较不好把握的。所以,在讲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研读,特别是对重要词句的处理,一定要秉承精读、读懂的原则才可。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获得语感,并深入品味诗歌的情感内涵,这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并积累词句和写作能力都有其重要的作用。
(二)材料运用法
大多数的学生在写作上只局限于课外知识的运用,却忽略教材资料的价值,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课本的名人流派及其风格却不甚理解,所以在其运用能力上相对不足,基于此,教师应该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根据教材内容来进一步扩展补充相关的知识,以此扩宽学生的知识层面,并根据所读的课本内容来进行写作,才能更好的将其所学材料运用到实处。比如在学习荀子《劝学》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与其写作练笔充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边学边写,边写边悟,如写作主题为“何谓坚持,又该如何坚持?”让学生针对这个话题来自行展开写作,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进一步领悟荀子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习之道。在积淀学生语感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多写多练,资源整理
除了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外,学生也应该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多写多练,才能够更好的促进语文课内阅读和作文教学的一体化发展。比如在教师教完《我有一个梦想》时,学生可以再次进行研读,并据此来进行写作,自我设定题目,自我查找相关的关于梦想、关于未来和坚持的资料素材,并将写好的文章让教师进行评改。这样不仅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内文章的理解,还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丰富自身精神世界,还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纠正过来。
四、结束语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课内阅读及其写作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将其两者更好的相结合,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课内文章作品的价值,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教师教学。所以,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标的发展形势,必须不断综合语文课内阅读和写作教学的一体化建设,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静. 高中语文课内阅读与作文教学一体化的实践探究[J]. 教育, 2016,5:67-67.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重点09-14
高中语文必修作文素材06-02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06-14
高中语文必修三目录06-29
高中语文必修一检测09-12
高中语文必修一诗词10-03
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10-09
高中语文必修1试卷11-26
高中语文必修四检测题10-27
高中语文必修说课稿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