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2024-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精选2篇)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篇1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际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跳水运动员跳水的录象片段

实验器材:弹簧、橡皮筋、硬纸板、刻度尺、弹簧测力计、钩码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引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跳水的比赛录象


新课学习


一、弹力


1.提出问题:跳水运动员为什么要向下压跳板?


2.要同学们根据自己日常所见、所用的物体,找一找哪些物体能够恢复原状?哪些物体不能恢复原状?


3.给出弹力的概念。


4.练习题。


二、弹簧测力计


1.使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知道组成,并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2.学生列举出生活及生产中见到过的弹簧测力计。


3.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让学生针对手中的弹簧测力计写一份使用说明书。


师生交流评估。


4.让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做测力的小实验。


三、弹簧测力计的制作


1.提出问题:能否利用身边的器材自己制作一个弹簧测力计呢?


2.学生制作简单的弹簧测力计。


提示学生参考教材P84中的“迷你实验室”


在学生分组动手制作前,教师应该让学生说一说所选的器材及做法。


3.交流评估


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测力计,找出其优点和不足。教师都要予以肯定表扬。


4.让学生利用自制的测力计测定一些力,并与弹簧测力计测定的力比较,看准确程度。


四、测评与小结


1.投放学生练习题。


2.让学生简单小结本节所学内容。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欣赏画面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感悟出弹力的概念


学生做练习题。


观看弹簧测力计。


回答。


参照教材P84写一份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说明书。


使用弹簧测力计动手测定力。


动手制作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做练习题并回答。


总结出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


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堂走向生活。


讲练结合,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写使用说明书,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住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感受1N、5N、10N力的大小。


可以几人一组


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收集数据并比较谁制作的弹簧测力计更准确。


教学反思: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篇2

《探究弹簧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第三章第二节中一个探究性实验,是学生了解弹簧弹力大小与其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和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弹力”是第三章“力与相互作用”这一章中介绍的第二种性质的力,是学生学习摩擦力的基础,而本章又是力的基础知识,是静力学和动力学所必需的预备知识,本章的内容与初中学过的力学知识联系密切,是初中知识的扩展与深化,在这一章里,主要讲述了两种重要性质的力——弹力和摩擦力,以及对物体基本的受力分析,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的基础。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是在学生了解了弹力的产生,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常见几种弹力方向之后,进一步了解弹力的大小与其形变量的关系,那么,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形变有何关系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学生分析】

初中教材第十二章(新课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力和机械”中的第二节就是“弹力”,在这一节中,讲了四个名词:弹性、塑性、弹性限度、弹力,还讲了弹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并简单介绍了弹簧测力计测弹力大小的原理,没有提到弹力的方向和胡克定律。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这一节的要求是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弹力”的初步知识,对弹力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对如何求弹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不明确,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一般有无弹力的判断,明确了弹力的方向,本节课我们就进一步了解弹力大小与形变量的关系,对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其形变量的关系做定量的研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弹力和形变关系的理解;

2、了解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正比关系;

3、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过程中体会物理学中一般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以及基本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弹簧秤、钩码、直尺、铁架台)16套、CAI课件、多媒体展台。

学生准备:三角板、笔、草稿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知 识

什么叫形变?

2、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弹力的方向如何?举例说明。

根据学生回答纠正总结,并用多媒体展示答案:

1、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形变按性质可以分为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或塑性形变)。

2、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就会对跟它接触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两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明确所思考的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对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引 入 课 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弹力的产生、产生条件以及它的方向,认识了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就随着消失,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弹力,既然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量有关,那么对弹簧而言,弹簧形变产生的弹力与弹簧形变量具体有什么定量的关系吗?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通过设问,使学生明确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而留有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

实 验 探 究

在弹簧上先挂上钩码,随着钩码数量逐次增多,让学生观察并定性分析,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怎样定量地描述弹簧弹力与弹簧形变量之间的关系?

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先阅读课文然后讨论实验的步骤,形成统一答案写在草稿纸上,准备派代表回答。

在实验室巡视,并询问情况,请学生回答„„

1、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自然伸长时的长度;

2、将已知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的下端,平衡后测出弹簧的总长并计算钩码的重量,填在记录表格里;

3、改变所挂钩码的个数,重复上步实验多次,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里;

4、用=-计算出弹簧各次的伸长量,填入表格 将仪器发给学生,每4人一套

在实验室巡视,检查并指点,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抽查学生统计的表格,并在实验展台上展示,然后给出参考表格:

根据学生设计表格中测量的数据,示范数据的处理方法:

1、以弹力为纵坐标,弹簧的伸长为横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2、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

3、按照图中各点的分布与走向,尝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所画的点不一定正好在这条曲线上,但要注意使曲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等。

抽查学生数据处理情况,抽出几张结果在多媒体上展示,并进行点评,好的给予肯定,不好的进行修改和鼓励

学生注意观察随着钩码数量逐次增多弹簧弹力的大小,讨论并分析实验现象 阅读课文并积极讨论。

学生讨论并得到实验方法„„ 学生实验,并列表记录实验数据。学生处理数据„„

教师演示

通过学生分组,阅读并分析课文,锻炼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共同总结并用多媒体展示

学生通过做实验,体会科学家发现建立实验定律的基本过程,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数据处理的一般方法,有利于他们对未知领域的学习或发现。

实 验 总 结

1、根据—,猜测—函数关系;

2、函数关系式中常数的单位如何?常数与图象中的什么有关?

学生思考并讨论„„ 归纳实验结论: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正比。

函数表达式中常数k的单位是:牛/米(N/m),该常数叫劲度系数

培养学生通过物理图象处理一般问题的方法,通过实验数据总结出物理规律。多媒体展示实验结论

实 验 拓 展

前面我们探究了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得到了结论,如果弹簧被压缩,则弹簧的弹力与弹簧压缩的长度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压缩的长度X正比:

学生探索实验„„

师生共同讨论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

课堂小结

分析胡克的其它贡献以及我国东汉时期科学家郑玄在为《考工记》;分析讨论课本“讨论与交流”;布置作业。

思考与讨论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板书设计】 胡克定律:

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其中

—伸长(或缩短)的长度

—为劲度系数,跟弹簧的粗细、材料、长度等因素有关,这个量反映了弹簧本身的特性,与和无关。【教学反思】

上一篇:人民法院判决撤销下一篇:幼儿园传染病预案大全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