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者的身体态势技巧(共6篇)
1、上台前:
A、要看好地形、路线、了解观众的情况。
B、整理好自己的衣服、资料、道具、发型等。
C、请各工作人员调整好音响、话筒高度。
2、上台时:
A、要从容不迫、落落大方、潇洒自信。
B、不能松松垮垮,随随便便,弓背弯腰。
C、不能娇柔做作,扭捏作态,怪模怪样。
D、不能缺乏谨慎,匆匆忙忙,大步流星。
E、不能过于迟缓,拖拖拉拉,委靡不振。
3、上台后:不要急忙开口,而应用亲切的目光注视或扫视会场几秒钟,使听众的大脑做好接收信息的准备,得到无声的感染。
4、移动:一般来说,在正规的场合演讲者站立好后是不宜移动的,但在特殊情况下,有时也要适当的移动。演讲者的身体如果需要移动的话,应注意以下三点:
(1)动要在理。必须符合演讲内容的需要,或者出于其他的目的,比如,为了进一步鼓动听众或者制止一些特殊情况的发生,演讲者可以向前走动点。
(2)动有规则。演讲者在走动方向、节奏、快慢等方面保持一定的规则,就既能活跃会场气氛,又能稳定听众的情绪。
(3)动要适当,宁少勿多。移动范围不应过大,不可跨越太远、来回走动。
演讲者的身体态势技巧二、演讲站立的姿态
演讲必须站着,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古今中外成功的演说家几乎都是站着演讲的,就是在联合国的讲台上,不管是国家元首,还是政府要员,都一律站着讲,而且还限制时间。其原因就在于:
第一、表示对听众的尊重;
第二、避免长篇大论,或埋头念稿子的毛病;
第三、显示演讲者的精神风貌;
第四、增强和听众的交流,调节会场的气氛;
第五、演讲者站立,可以给人一个完整的形象,只有站立,才能使手势、身势自由地摆动。
1、演讲站姿的要求
演讲者站在台上,要像青松一样挺立,不能掉肩斜背;可一脚略前,一脚稍后,或呈稍息式,但绝不可扭曲身子,或过分侧向一方,以斜背对场中另一方,这是对场中听众不一视同仁的表示;两脚不可靠得太拢,也不宜跨得太开;演讲中应有所变换。总的要求是:站姿应自然、大方、不拘谨、不呆板,身子要正,无论动与不动,都应当像一尊优美的雕像,体现出一种体态美。高尔基赞扬列宁的演说时说: “他站在讲台上的整个形象,简直就像一件古典艺术作品,什么都有,然而没有丝毫多余,没有任何装饰。”
鲁迅先生说过:“演讲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官,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演讲者一般都是站着讲,因为只有站着讲,态势动作才能自如,才能给人一个完整的形象,才能给人美的感觉。曲啸老师在没有病倒之前,有时一天讲四场,但他从不坐着讲,他说: “听众就是演讲者的镜子,而且是多棱镜,从各个角度来反映演讲者的形象。演讲者的体态、风貌、举止、表情都应给听众以协调平衡乃至美的感受。要想从语言、气质、体态、感情、意志、气魄等方面充分地表现出演讲者的特点,也只有在站立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2、演讲站立的姿势要领
(1)站要直。站在台上时要保持两肩相平,上身和两脚与地面要基本垂直。
(2)立要稳。演讲者的重心,应放在自己脚上,而不应该依靠讲台之类的支撑物。要保持稳固的站立,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两脚并行,分开20厘米左右,这种姿势一般用在短篇演讲和比赛演讲中;一种是一脚稍前,一脚稍后,重心主要压在后脚上,也就是介于立正和稍息之间的姿势。相比之下,后一种方法好处要多些,它可以两脚调剂,减轻疲劳,长篇演讲者一般都采用这种站姿。
3、站立时两手的姿势:
A、双手自然垂下放在身体两侧。
B、两手合拢放在腹部。
C、一手拿书,一手垂下。
2、肾脏排毒:肾脏是排毒的重要器官,它过滤血液中的毒素和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废料,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3、大肠排毒:食物残余在细菌的发酵和腐败作用下形成粪便,此过程会产生吲哚等有毒物质,再加上随食物或空气进入人体的有毒物质,需要尽快排出体外。
4、肝脏排毒: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各种毒素经过肝脏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后,变成无毒或低毒物质。
1、糙米
糙米就是全米,保留米糠,有丰富的纤维,具吸水、吸脂作用及相当的饱足感,能整肠利便,有助于排毒。每天早餐吃一碗糙米粥或来一杯糙米豆浆是不错的排毒方法。
2、红豆
红豆可增加肠胃蠕动,减少便秘,促进排尿。可在睡前将红豆用电锅炖煮浸泡一段时间,隔天将无糖的红豆汤水当开水喝,能有效促进排毒。
3、小米
小米不含麸质,不会刺激肠道壁,是属于比较温和的纤维质,容易被消化,因此适合搭配排毒餐食用。小米粥很适合排毒,有清热利尿的功效,营养丰富,也有助于美白。
4、胡萝卜
胡萝卜对改善便秘很有帮助,也富含β-胡萝卜素,可中和毒素。新鲜的胡萝卜排毒效果比较好,因为它能清热解毒,润肠通便,打成汁再加上蜂蜜、柠檬汁,既好喝又解渴,也有利排毒。
5、燕麦
燕麦能滑肠通便,促使粪便体积变大、水分增加,配合纤维促进肠胃蠕动,发挥通便排毒的作用。将蒸熟的燕麦打成汁当作饮料来喝是不错的选择,搅打时也可加入其它食材,如苹果、葡萄干,营养又能促进排便!
6、薏仁
薏仁可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水分代谢,发挥利尿消肿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水肿型肥胖。薏仁水是不错的排毒方法,直接将薏仁用开水煮烂后,适个人口味添加少许的糖,是肌肤美白的天然保养品。
7、冬瓜
冬瓜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冬瓜除了是我们夏日常食用的蔬菜外,冬瓜皮、冬瓜子还是一种中药,具有利水化湿的功效。历代本草记载,冬瓜皮能治肿胀、消热毒、利小便。冬瓜利水作用较强,容易水肿的人应该常吃。煮汤效果好,需少加盐,淡食为佳。
8、土茯苓
据《本草纲目》记载土茯苓具有“健脾胃,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新鲜土茯苓既有干土茯苓祛湿解毒的功效,在味道方面又比干土茯苓的更加清鲜。
9、淮山
山药味甘而性平,入脾、肺、肾三经。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等多种功效。在历史上与牛膝、地黄、菊花并称为“四大怀药”远销海外,并有“四大怀药淮山居首,淮山家族铁棍为王”之说。春天用淮山搭配其他食材有很好健脾祛湿功效。
10、鲤鱼
节选自文若河著作《竞聘演讲轻松过关》。
作者介绍:文若河,著名演讲理论家与实践家,“口才树”理论体系创始人,北京大学公众演讲与管理沟通课题组组长,“张嘴就来”演讲力训练机构创始人,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总裁班特邀讲师。著有《会说话,得天下》、《你最想要的口才指导》等口才专著。
文老师在演讲培训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对竞聘演讲有很深的造诣,先后为国内六十多个行业的近千人进行过竞聘辅导,被誉为“中国竞聘辅导第一人”。
先从上台说起。
竞聘演讲当然是从上台开始的。大家对这个环节不要掉以轻心。你走向讲台的一小步,是关乎你职业生涯的一大步。那么,我们要怎样走好这至关重要的一小步呢?
首先,脚步要轻快。轻快的脚步能彰显演讲者的自信和热情,显得整个人清爽、干练、有朝气。我们最好不要四平八稳地迈着方步上台,你太过沉稳迟重的表现和竞聘演讲激烈竞争的氛围是不搭界的。而且,那么多领导、评委、听众坐在下面听你演讲,人家是抱有一定的期待的,是想听听你到底要讲什么的。对于听众的热情和期待,演讲者必须做出同样积极而热切的回应,否则会显得傲慢无礼。大家都在等着听你演讲呢,你不紧不慢地上台是在有意摆谱吗?咱们回忆一下,无论是美国年轻的总统奥巴马,还是台湾著名作家李敖这样年近七旬的老人,他们在演讲的时候,多是以轻快的近乎小跑的步伐上台的,这既展现了演讲者的活力,更体现了演讲者对听众的尊重。
其次,要挺胸抬头,面带微笑。在走上讲台的这段有限的距离内以及在后面整个演讲的过程中,演讲者都要挺胸抬头。为什么?这太
好理解了。我说一个词大家就明白了。有一个成语叫“垂头丧气”,一个人如果垂着头就显得底气不足,没有精神,所以我们要把头抬起来。当然,也不能抬得太高,微微抬起就可以,不可以“45度角仰望天空”,要180度角平视前方,而且一定要面带微笑。微笑是演讲者的必杀技,也是演讲者通关的证件,很灵的。
最后,带稿上台无需遮掩。竞聘演讲最好是脱稿演讲。但是,演讲者可能会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而没有把稿子背下来(或者背得不熟),不能做到脱稿演讲。那么,演讲者带稿上台时,尽可以大大方方地把稿子拿在手里,不要怕别人笑话。这样上台以后,你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稿子平铺在讲台上,然后就可以开始演讲了,整套动作自然流畅,一点都不别扭。我不知道有一部分朋友是出于什么考虑,喜欢把稿子放在衣服口袋里,上台以后现掏,一着急有时还掏不出来,万一口袋里放的东西太多,弄不好还掏错了,非常狼狈。
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里就有这样一段描述。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顶着个留洋博士的光环衣锦还乡。家乡学校的校长邀请他去为学生们演讲。方鸿渐提前准备好一篇自认为还不错的演讲稿,放在衣服口袋里。后来因为换衣服,演讲稿忘了拿出来。等他站到了演讲台上,面对底下黑压压的师生伸手去掏演讲稿的时候,掏了个空,急得直冒冷汗。没办法,他只好站在台上信口开河,胡讲一通,校长、老师以及同学们对这位方博士失望之极。试想,如果方鸿渐上台之前就准备好讲稿,拿在手里,又怎么会有如此这般难堪呢?
说完上台,咱们再顺带说说下台。
有上自然就会有下。上台的时候因为有评委和听众在等着我们,所以,演讲者不能慢吞吞地,要以轻快的步伐登台。那么,演讲完毕以后怎么下台呢?还是轻快的脚步行不行呢?这恐怕就不太好了。因为如果你下台走得很急,很匆忙,难免会有逃之夭夭的嫌疑。特别是有个别演讲者还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动作,一边疾走一边用手摸胸口,这个态势语传递的信息太明确了:总算讲完了,可解脱了!实际上,在你没走到台下坐定以后,你的竞聘演讲还不能算完。细节决定成败,一定要做到善始善终。那么,怎样下台比较好呢?我建议大家,上台要急,下台要稳,下台的速度要略慢于上台的速度,并且要避免用手摸胸口等多余的小动作。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鞠躬。
演讲者上台以后紧接着要做什么呢?不是立马开始演讲,而是先要向听众鞠躬致意。在鞠躬的时候要注意三个细节:
第一、先站定,再鞠躬。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走上台以后,要站稳了、站定了再鞠躬。这中间耗时大约在5秒钟左右。为什么我要强调先站定呢?因为有不少朋友由于紧张或者缺乏演讲经验,动作做得很草率,自己还立足未稳呢,就忙着鞠躬,显得非常慌乱,不可取;
第二、手交叠,腿两侧,或腹前。鞠躬的时候,我们的手放在哪里呢?根据通常的礼仪规则,男女有别。男士是双手自然下垂,中指贴着裤缝,放在腿的两侧;女士是手臂微曲,左手压右手交叉放于腹前;
第三、鞠躬后,停一停。这是指演讲者从鞠躬完毕到开口演讲之间要有一段停顿的时间,停顿多长时间呢?我认为停5-6秒为最佳。为什么要停这5-6秒钟呢?首先,它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平和一下情绪,特别是对于缺少演讲经验的人来说,这5-6秒钟的短暂停顿,对于降低紧张是非常有用的。其次,可以利用这5-6秒钟用扫视的目光语和听众打招呼,让演讲者显得彬彬有礼、从容大方(至于什么是扫视,在后面讲目光语的时候会讲到)。停顿5-6秒钟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演讲了。
有一个词叫“手足无措”,手和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好了。在竞聘演讲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朋友,特别是那些登台次数不多、演讲经验不足的朋友,最常犯的毛病就是“手足无措”。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手和足各得其所呢?下面,我给出两种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有讲桌演讲的解决方案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竞聘演讲的讲台上都会有一张讲桌,更隆重一点的还会在讲桌上摆上鲜花。应该说,这是对演讲者为最有利的布局。大家想啊,齐胸的讲桌遮挡了我们胸部以下的肢体,这个时候只要我们头部放正,肩部放松基本就可以了,腿部的姿势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这时比较重要的应该就是手部的处理。根据我多年的竞聘研究和辅导经验,我建议大家把双手自然地、轻轻地搭在讲桌的两侧,与此同时身体微微前倾即可。手自然地扶住讲桌这个态势语,表达的是沉稳、是自信、是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美国总
统奥巴马的演讲,在演讲中,奥巴马经常用的姿势就是以手扶桌,坦率地说:“非常帅!”另外,以手扶桌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方便演讲者做手势。讲桌是我们手势起点,也是终点,做完一个手势之后,我们可以把手重新放到讲桌上,这样我们的手就有所“措”了,自然也就不会乱放乱动了。
需要注意的是,以手扶桌,我们两手间的距离应小于或等于肩宽。如果讲桌宽度适宜,我们可以把手扶在讲桌的两边;如果讲桌比较宽,我们应该自然地把手往回收一收,不要去够讲桌的边缘,否则我们的身体就会过分前倾,甚至会趴在桌子上,这样的姿势是相当不雅观的,而且也不利于我们演讲的时候发声和换气。
第二种,无讲桌演讲的解决方案
在极个别情况下,演讲台上是没有讲桌的,演讲者会“赤裸裸”地暴露在听众面前。失去了讲桌的遮挡和依傍,演讲者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说站。因为没有讲桌,所以演讲者的站姿就非常重要了。站的时候一定要直,双脚自然分开,挺胸、收腹,目光平视,玉树临风,镇定从容。说句实在话,无论是有没有讲桌的遮挡,演讲者都应该站直了。但如果面前有个讲桌,那么,演讲者腿部即使有点什么小动作,底下的听众也是不容易觉察到的。可没有讲桌就不一样了,演讲者的全貌听众尽收眼底,这实际上是增加了演讲的难度。
所以,在没有讲桌的情况下,演讲者就更应该站直了,千万不要驼背、猫腰、缩脖、曲腿、晃腿等。我们都知道,敬爱的周总理也就
一米七左右的身高,但他站立的时候像青松一样,挺拔伟岸,给人的感觉比他的实际身高要高出很多。对于小个子的竞聘者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励志典范了,只要站直了,就可以显得高出一块,比内增高鞋还管用。另一方面,对于高个子的竞聘者来说,站直了也非常重要。一般个子比较高的人,讲话时容易驼背,而驼着背站在台上是非常难看的。所以,高个子的朋友要有意识地注意或矫正驼背这一不好的现象。总之,演讲者要“站直了,别趴下”!
再来说说手。站直了以后,我们的手往哪里放呢?背手肯定不行,咱们是来竞聘的,不是来视察工作的,还是不要摆这个谱为佳。把手插口袋里或者抱在胸前呢?还是不行,因为这样的动作太休闲、太随意,不是职业仪态,也显得不那么礼貌。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如果在我们面前有一个立式话筒,演讲者不用手持麦克风,这时双手交叠放在腹前,这样看着比较美观,也方便在演讲中做手势。如果没有立式话筒,只有一个手持话筒,我们可以单手持话筒,另外一只手自然地垂在腿的一侧;话筒可以两手轮换,闲着的手可以用来做手势。
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个问题。如果竞聘组织者为我们准备的是无线话筒,我们可以不受约束地在讲台上随意走动,那采取边走边讲的方式好还是不好呢?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有的人认为边走边讲非常洒脱,也有的人认为边走边讲有失沉稳。就我个人而言,虽然我力主某些公众演讲(比如产品发布会演讲)最好采用走动式演讲,但是,我并不赞同竞聘者在台上边走边讲。理由很简单,竞聘演讲最终
目的不是取悦,而是说服,是说服评委和听众信任自己、选择自己。所以,这样的演讲是偏严肃的语境,演讲者在台上走来走去,会对听众产生干扰,不利于听众对你所讲内容的理解以及做出正确的判断。换句话说,走动演讲,和我们前面谈到的手势过于频繁会显得“闹”一样,是“形式大于内容了”。
在谈论安全之前我想明确一下事故这个定义。事故是安全的反义词。它的定义就是能造成人员伤亡、作业环境破坏、财产损失的事件!只要没了安全就会有事故发生。而发生事故的原因不外乎四种情况:一是安全意识不强,二是安全设施存缺陷,三是管理不到位四是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我认为人作为生产力三要素中的最活跃的唯一具有主动性的要素,在这四个原因里占有决定性作用。只要人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其他的都可以解决。安全才有实现的可能。
众所周知,对于生存于社会中的个体,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认为:人的第一需要也就是最根本的需要是对安全的需要,其次才是吃饭穿衣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也就是说生命的安全与健康是人的一切行为和意识的基础。没有了安全与健康也就没有”今天吃什么饭?穿什么衣服?”之类的思考。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当你身背黄金被一只要吃人的老虎穷追不舍的时候你会不会还是把保存黄作为第一要务呢?当然答案是否定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任谁也不会拿自已的生命和健康来换钱去花。但是让人感到痛心的也是不可思议的是,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的个别的同志正是把自已的安全和健康当成儿戏,思想麻痹大意,违章蛮干,不遵章守纪。从而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首先我想说一下交通安全。说起交通安全我会想起一篇文章来。。题目就是<红绿灯与呼啸而过>。看了很让人有感触。文中说:”十里钢城大吧?这是几年前的说法。而今随着我们莱钢越来越城市化,红绿灯设施也日臻完善安全演讲稿:提高安全意识,保障生命健康。呼啸而过的车快吧?那是以前对车速的描述。在红绿灯前的呼啸而过是对生命转瞬而逝的最深的忧虑。”我们知道,新交通法规定:酒后驾车违法、不戴头盔驾驶摩托车违法。。事实上呢?我们可以到街头看一下,在烧烤摊上吃饱喝足的骑摩托车十有八九是呼啸而过,就是在正常上下班的时候,驾驶摩托车的又有多少戴安全头盔的?不足半数!我们这是拿自己的肉体随时准备与机械拼个你死我活!这不是危言耸听。据交通部最新统计,截止到六月三十号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90270起,造成41933人死亡、221838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7。1亿元。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我国每天约有232。96人在车祸中死掉,有1232。43人在车祸中负伤。:在这里我也不想再举用一例例的惨剧好让大家戴好头盔驾驶车辆或者是企图以此来制止酒后驾车。。我可以狠心一点说:违章驾车而逝去生命的是死有余辜!这不是我不近人情,也不是说话刻薄。。试想一下,作为一个成人来说,你有最起码的危险预知能力。明知危险仍然要违章驾车、开英雄车、赌气车。一旦出了事,你倒是一了百了,只是把无尽的痛苦留给了亲人朋友和同事。把责任和影响全留给了这个社会。这是极端自私的,不负责任的行为。换另一种说法是对自已的极端不尊重,那么我说死有余辜应当可以。自己都不尊重自已了,怎么让别人尊重你呢?呼啸而过的车辆常让我感到恐惧,然而随着红绿灯前的监控设备的应用以及新交通法规制定的执行,我国的交通事故比去年同期下降五个百分点。这是个可喜的进步。
其二就是我们工作时的安全。我们有安全科用来管安全,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来指导我们工作行为,有充裕的劳动防护用品来保护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仍然有工亡、工伤的事故存在呢我们可以对每个具体的事故案例分析一下,首要的一点也是事故发生的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的安全意识太差。有规定不执行,有护品不穿戴或穿戴不齐。随之而来的违章蛮干、心存侥幸、正是使事故发生的温床。零四年的五八和七四工亡事故,相信大家都有深刻印像。原因就是安全意识差。再有今年的济钢姜厚平煤气中毒工亡和七月十一日750机修某电焊工煤气中毒事件。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安全意识差!说到这里我不禁要问:自已的躯体为什么不能善加对待?为什么非要在痛苦加到自己身上才后悔莫及呢?我认为原因就是思想麻痹。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总觉得自己足够安全,对自已所处的环境已足够熟悉。有句话就是说明了这个道理:无知者无畏!在安全这个范畴里,你越是无知就越是危险。我们的工前五分钟活动就鲜明地规定,班前要对本班作业危险源进行充分辨识。这就是让我们明白所处的环境以及所进行的作业程序有哪些危险存在,可能造成的伤害有哪些,以及应该釆取哪些预防措施来保护我们的`安全和健康。有一个“青蛙现象”的实验可能大家都很熟悉了,说的是把一只青蛙放进一锅热水里它会条件反射急速地跳出来。而把它放进凉水里缓慢加热,它会在一开始怡然自得,直到感到热时却再也无力跳出来而死亡。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科学实验,也是一则及具启发性的寓言。它就是告诫我们不要在熟悉的工作中失去对安全这个警钟的敲打。对工作环境来说,一切都在运动变化。对工作内容来说更没有一成不变的操作程序。因而我们随时都要进行危险源辨识,随时随地都要告诫问询自己我所处的地方会不会让我受伤害。可能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伤害事故却不能不让我再啰嗦一遍。就拿我身边的两个事例来说吧。我记得还是去年冬天的一个夜班,东出铁场最后一炉,需要更换开口机钻杆子,班组成员栾某去拿时有跨梯不走贪途仅两步远的捷径,就把严禁跨越铁沟的规定抛到脑后,一失足整个右脚迈进铁沟里面。疼地当时就蹲在地上,整个脚面全成了燎泡。现在有时我就想,再让他走一遍他会不会还跨铁沟呢?还有一件小事,就在前几天天特别热的时候,一个小闸工摘下安全帽想凉快一下,刚一会铁水罐满了,就匆忙去改码子。不想刚直起身来就又一腚蹲到地下,是老长时间没回过神来。为什么呢?头碰在小闸坠砣上。我记得很真切,他还扭头看了我一眼戴上安全帽才去改的码子。当时我看到后心情很复杂,如果不是他起来碰到坠砣上而是附砣掉下来砸到他的脑袋上就不是老长时间回不过神来的事了吧?。
陶校长的第一问是: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是: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是: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是: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在这四问当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问自己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回答是:有!因为我每天上学都是走路去学校,然后又走路回家。
周末的时候,我会主动叫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跑步。可是爸爸像小猪一样不想去,我只好和妈妈一起去了。我跑得满头大汗,但我一直不想回家,妈妈劝说道:“要是汗太多,风吹来的时候就会感冒。”我终于想通了,和妈妈回到了家。
我一定要坚持锻炼,身体越来越好,和爸爸妈妈一起比赛。
【演讲者的身体态势技巧】推荐阅读:
演讲答辩的技巧09-16
赢得人心的演讲技巧12-29
沟通演讲的技巧有哪些07-03
演讲开场和结尾的技巧01-28
演讲稿的写作格式与演讲稿的写作要求及技巧06-20
介绍说明性演讲的技巧09-25
简述演讲稿的写作方法及技巧05-23
演讲技巧训练06-03
李强演讲技巧09-15
演讲必备技巧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