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分析及对策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分析及对策(推荐11篇)

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分析及对策 篇1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学校中心工作,如何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名教师,更是每一名管理者深感头痛的话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所在的农村学校教育现状,就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与各位同仁商榷,并期方家指正。

一、现状分析

随着学生的减少,许多村级小学面临停办,于是,村级小学撤并到镇中心校后,教学质量令人堪忧,具体现状是:

1、学生基础差,学风差,学习自觉性差,学困生占比重大。

2、教学质量低下,造成中心校教师的劳动事倍功半;绝大部分教师感到身心疲惫,压力巨大,感觉到现在的学生是一年不如一年,一届不如一届,书是越来越难教了,越来越不会教书了。

3、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成绩相差甚远,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二、原因分析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秀学生流失严重。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好转,子女可以随父母就近上学,家庭情况稍好和成绩较好的大部分农村学生流入城区学校,这样就导致了我们学校的学生,好的一年一年的转走了,差的留下来了,教师经过努力,好不容易培养了一二个好苗子,到来年又没了。就我校六一班来说,当时在三年级分班时,学生成绩远远高于二班,经过三年,转出十多个学生,这十多个学生各科成绩全部能够及格,有的甚至是班上前几名的学生,而转入的十多个学生中,只有一两个学生各科成绩能够及格,其余三科全部不能及格,有的甚至各科成绩均在30分以下。

(二)、留守儿童多,家庭教育严重滞后。笔者所在的农村,十年九旱,经济基础差,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外出务工。据不完全统计,父亲在外务工的占三分之二,父母均在外打工的占三分之一,孩子的教育主要依靠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再加上隔代教育的欠缺,孩子回家毫无过问,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对孩子的家庭作业,也只是“作业做完了没有”式的过问,农活繁忙,导致他们对家庭作业无暇顾及,文化水平较

低,导致他们无法督促,学校教育和家族教育难以形成合力。每学期,我们都会召开学生家长会,每次到会的学生家长不及三分之一,且有部分是顶替参加,对学校发放的调查问卷,有部分家长因“不识字”而难以完成。面对此状,老师、学校深感无奈。

(三)、寄宿学生多,管理难度大。笔者所在的学校虽然为乡镇中心小学,一半的学生为寄宿生,但学校没有寄宿条件,全部在校外寄宿。面对此状,学校每学期开学都要和乡综治办、派出所、店主、家长和学生签订责任书,通过《告家长的一封信》加强与家长的管理,并对寄宿学生摸底后实行教师包生负责和学校领导班子包片负责制,包生教师和包片领导不定期对寄宿生进行走访。尽管学校采取了多种方法,但寄宿生的管理仍然让学校焦头烂额、疲于应付。虽然寄宿生大部由家长或哥哥姐姐陪读,但爷爷奶奶因文化水平低而无法完成教育,哥哥姐姐在中学上学,晚上他们上晚自习后无人所管,放任自流。

上级在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上,不顾及校际差异和学生差异,没有采用科学的、发展的评价方式来评价教师和学校的工作,而是把学校放到一个平台上,用一次考试成绩或督导检查中的一次抽样考试衡量教师和学校的全部工作,导致学校部分教师失去教学信心。

三、方法对策

造成我校教学质量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方面的、体制方面的我们无能力去改变,但根据近年来的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我们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上,应该重点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一)、对学生要有信心和爱心。首先教师要有信心,要有把这些学困生传变成优秀生的信心。信心是力量的源泉,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础。面对大面积基础差,满身毛病的学生,决不能产生失望情绪,决不能不战而败;要满怀热情,积极进取,迎接挑战;要具有:“滴水穿石”、“铁杵磨针”的毅力和信心。一旦教师失望,那学生就更无望,学生的希望来自于教师的必胜信心!其次,对待差生要更富有爱心。所有教师都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不喜欢学困生,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我们现在面对的不是个别学困生,而是大面积学困生,这些学困生,他们在对老师、对学习本身就有心理障碍,他们饱尝老师的批评、惩罚,甚至于挖苦、讽刺,如果我们还一如既往的这样对待他们,他们的心里障碍将会难以

打开,逆反心里将会更加严重。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用我们的一颗爱心去融化他们,感染他们,使学生慢慢爱上你,继而爱上你带的学科,喜欢你所讲的课,自觉的去听你的话。正所谓“爱屋及乌”,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二)、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位专家说过:学生之所以远离我们,是我们没有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看待。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要放下架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多与他们沟通。在课堂上,教师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着力构建高效课堂,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共同融入教学之中,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

(三)、摸清底子,从基础抓起。面对基础差,学风差的学情,“一口吃个大胖子”是不可能的。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恨铁不在钢,既破坏了师生关系的和谐性,又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适得其反。因而,教学中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有的放矢,坚持“低起点,小步子,勤鼓励,细帮助”的教育策略,从基础入手,每节课做好复习工作,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才能达到逐渐改变,逐步提高的功效。

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分析及对策 篇2

一、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偏低的主要原因

1.师资力量薄弱, 年轻教师紧缺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 形势严峻。以完小为例, 师资队伍不达标, 教师年龄偏大, 多属于老民办转正教师及县乡请教师, 他们学历偏低, 专业不对口, 经常是一个教师教授数学、语文、英语等三门以上的课程, 像体育、计算机、美术和音乐等课程, 都是形同虚设, 大部分都是让学生在教室学习主科或者上自习, 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 这些老教师虽然勤勤恳恳, 但由于知识水平有限, 接受新事物也慢, 没有现代的教育理念, 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常年都是接受相同的陈旧教学模式, 没有任何新鲜感, 教学效果很差。因为农村工作环境欠佳、待遇不高、工作量大等原因, 年轻教师数量少、不稳定, 因此未能给农村小学教育输入新鲜的血液。

2.择校就读严重, 农村小学规模日益萎缩

农村生活水平提高, 人们对孩子的成才欲望提升, 觉得农村小学教育相对落后, 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造成择校就读现象非常严重, 家庭情况稍好的学生家长都把学生转入乡镇中心小学或县城小学就读, 使农村小学学生数量越来越少, 办学规模日益萎缩。

3.教学理念滞后, 教学手段单一

由于农村教育信息相对闭塞, 经费短缺, 很多教师很难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大大妨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很多教师仍然采用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听讲的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得不到发挥, 课堂沉闷, 缺乏活力, 教学效果欠佳。

4.家庭教育制约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家庭作为小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 对学校教育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很多农村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过分依赖于学校。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 父母外出打工, 交给爷爷奶奶照顾, 他们只能解决孩子的温饱问题, 却忽视了给学生营造良好家庭学习环境, 没有注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5.教学设施陈旧, 办学条件有待改善

学校教室大多没有配备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无法开展, 不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教师还停留在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来完成一堂课的教学, 学生无法像城里孩子一样获得直观、具体的感、知觉和情感体验。听、写、读、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 没有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提高农村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 严格制订并执行农村学校的教师招聘计划, 鼓励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 落实各项补贴, 在生活上和工作上多关心新来教师, 让他们塌下心来安心在农村工作。

(2) 采取优惠政策激励城区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 给农村小学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 帮助农村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3) 加强教师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每年组织农村教师利用寒暑假进修培训, 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每学期在校内开展各类教研活动, 如公开课、课题研究等, 同时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平台, 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 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

(4) 制定公平、合理的教师考核制度并规范执行, 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改革教学方法

面对新的课程标准, 教师必须从传统的以教师讲解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 转换课堂角色, 充分认识到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努力构建开放、自主、探究的学习课堂。

3.发挥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合力

(1) 定期召开家长会、座谈会, 指导和帮助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

(2) 教师定期进行家访, 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在家里的表现, 多和家长沟通、交流, 在教育学生上达成共识, 便于因材施教。

总之, 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不容忽视, 加强农村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只要每个教师都能深刻理解新课改的理念, 根据学生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相信一定能让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实现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松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4.

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分析及对策 篇3

一、农村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欠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据调查,绝大多数教师都在40岁以上。二是文化水平较低。农村中小学教师好多老教师是中专文化、高中文化,有的甚至只是初中、小学文化,多年来只依据日常积累的教学经验在任教。三是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在许多农村学校,像英语、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我的专业是中文,在学校就教过英语、数学、音乐等课程。四是教师素质整体不高。农村学校中专生、高中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又长期在农村工作,信息闭塞,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几乎无科研能力可言。五是教师热情不高。由于生活条件差、学校环境差、待遇差等因素影响,农村学校教师教学热情普遍不高。

2.应试教育的枷锁,师生不堪重负。长期来,农村学校教师一直无法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毕业年级会考优秀率、合格率,非毕业年级凭调考成绩进行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老师们也顾不了什么素质教育,一味抓成绩。

3.德育教育令人堪忧。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部分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和同龄孩子甚至与老师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从容和支持,使教师不敢管,也管不了。造成一些农村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让人更为忧虑的是,一些学校的品德教育课形同虚设,长期被挪作它用。

二、针对农村学校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要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办学思路和工作方法,统筹安排,协调发展。

1.切实抓好德育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是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的重要时期。因此,农村中小学,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教育的全过程。同时,社会、学校、家庭等诸方面要紧密联系起来,努力营造出宽松、和谐、愉悦的德育教育环境,为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创造条件。近年来,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真抓实干,制定了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办法,严格管理,惩罚分明,对学生行为规范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学生的良好行为得以养成,行为好了,纪律好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学质量也相应地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搞好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的发展,实际就是学生的发展,就是教学质量的提高。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关键在教师,教师专业品质的提升必须通过积极有效的教研活动才能达到。近几年来,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新课改的理解不够,对新教法的运用不熟悉,很难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需要。因此,要建立以校为本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创造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使教师有机会对课改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鼓励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场所,大量的细致工作,研究成果的孕育均根植于这块土壤。教学中,整个过程我们感到实用,有实在意义,教师是最大的受益人,问题得以解决,设想得以验证。在解决困惑的同时增加积极参与的激情,使每一位教师成为校本教研的主角。

3.缩小学校差别,实现各个学校师资配备的基本均衡。由于城乡的差异,农村教师想方设法进城,现我校教师多为40岁以上的老教师,这样造成城乡学校之间师资质量恶化,导致一些农村学校进入恶性循环状态。而且师资配套严重失衡,其中英语、音乐、美术等科目特别突出,专业音乐、美术教师没有,英语老师也只剩下一个了。教师有专业知识无教学能力,是可以通过校本培训等方式提高的,无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再好也上不好课,专业知识的获取不是短期行为,不是通过校本培训可以根本解决的。科学发展观是协调发展观,如果违背了科学,不把师资在学校之间进行有效的整合,注重师资均衡性,农村学校质量就上不去。

4.强化政府办学行为,营造良好办学氛围。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教育硬件设施的建设,更需要政府的统筹规划。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必须努力缩小城乡差异,特别是同级同类学校之间的差异,硬件设施也好,教师福利待遇也好,都要做到相對均衡。差异大了就会出现心态失衡,就会严重挫伤学校待遇较差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教师的绩效工资,对提高教师待遇有了一定的作用,但绩效考核标准却没有统一的基本模式,考核标准由学校领导制定,这样就形成了领导既是球员又是裁判,其公正性难以保证,操作不好反而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政府要出台操作性强的方案以确保其公平、公正。

5.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为师生“减负”。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学校,广大农村教师为抓学生成绩,不惜起早贪黑长时间同学生泡在一起,致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一些学生由此产生厌学、逃学的现象。有的教师生怕下岗分流,便以透支身体健康为代价,长期自主加压,延长工作时间,更有甚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绝大部分是“两地分居户”,夫妻只有一人甚至没有一人能照顾家庭,自己是教师,而其儿女却没人管教。由于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个人收入有限,他们往往身心俱疲。

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分析及对策 篇4

云台小学:沈永鹏

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更是学校立足和生存的前提;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既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家长们的要求和学生们的渴望。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基础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人们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并不显著的成绩,但这也掩盖不了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确实存在的诸多不足和问题。下面我就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提出个人不成熟的见解,不当处敬请领导和各位同行斧正。

一、制约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

1、师资队伍老龄化

现在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是过去民办教师,学校考虑到这些教师年龄和家庭情况,基本上均安排在本村学校任教。年龄大、身体差、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是这些教师的共性。偶有年轻教师分配到农村小学任教,因学生减少,班额减少等因素,工作一两年后纷纷调往中心校或调入城区学校,这样使得不少农村小学只剩下年老体弱的本乡本土老教师。

2、教师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1)教师职业道德下滑,敬业思想缺乏。

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一些教师出现敬业精神淡化,工作责任心退化,教育行为简单化,师生关系庸俗化,表现在对教育教学不负责,不钻研业务,对学生也缺乏爱心,工作方法简单粗暴。

(2)职业倦怠,漠视问题的存在。农村绝大多数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工作、生活在一所偏远的学校,几乎从来没有走出去观摩过、学习过,外面的精彩世界对于我们而言似乎早已不复存在。长期偏安一隅,使得农村教师的思维逐渐迟钝,激情逐渐冷却,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变得熟视无睹。

(3)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创新意识、质量意识不强。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学科的综合性更强了,每位教师只掌握一门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农村学校音、体、美等专业师资特别缺乏,农村教师要教几门不同学科的课程。一些教师参与进修培训、接受再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不高,造成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低下,这样都妨碍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不思进取,教育方法陈旧,特别是年龄偏大的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吸收不够,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哪里谈得上创新呢?这样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没有改观,教育教学质量就难以真正地提高。

3、留守儿童问题

目前,农村大部分学生家长常年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严格督促,造成一些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形成,逃学、旷课、不能完成家庭作业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无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4、生源减少对师生影响大

由于,城市代进程加快,不少农民把家安在城市或乡场镇,村小生源急剧减少,家庭条件较好的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都造成了一大批优秀学生的外流。学校因生源问题、师资问题,集中办高年级,村级学校本来学生就少,加之,班额不齐,家长便把可在本村读书的学生,迁到中心校或城里就读。偌大一所学校只有

一、两个班,几个或十来个学生,教师孤独、寂寞,教学兴趣全无;学生少,学生交流面窄,大都孤僻、厌学。在这样的环境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5、学前教育的质量问题

农村幼儿教育生源少,无专职教师,不少村无法办起一个幼儿班,迫于家长的要求,由该村教师“包干”,既影响小学教学质量,幼儿教育质量难以提高。即使能办起一个班,幼儿教师由于没有通过专业培训,小学代倾向十分严重,加之待遇不高,工作积极性差,造成了学前教育质量上不去,从而影响到小学教育的质量。

6、家庭教育的配合不够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许多家长赚钱的脚步走得更快了,却无暇顾及孩子们的成长,他们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就放心了。孩子要钱给钱,需要什么就买什么,他们对孩子缺少督促,而孩子们的自觉性往往较差,这样就造成孩子懒散习气的形成。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也缺少耐心,动辄打骂,更谈不上什么激励了。因此说,家庭教育的缺失,这已成为我们农村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绊脚石。

二、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1、以人为本,更多关注农村教师这个特殊群体

我们农村教师不是不爱学校,不是不爱教育,相反老师们对自己的学校、学生和职业有着很强的依恋情结,但就是感觉高尚不起来。在老百姓眼里,我们只是孩子王,在打工仔眼里我们连小工都算不上,一个人独守一校的情况,将越来越多,自己的工作环境、生存状态跟"祟高"二字相差甚远。我呼吁教育主管部门,要多宣传教师,为教师说话,本来就弱势的我们,经不起风雨,经不起折腾,经不起内耗;好的活动多搞点,让我们增长见识;学校—村小—村委多互动,让我们不被社会遗忘;学校把我们教师住居环境、办公环境建好点,让我们称心、安心;学校尽可能安抚好年老多病的老师,让其他老师有信心、有盼头。我们的老师在温馨、和谐又不失竞争的环境中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教育的成败。教育是以人育人的事业,作为教师育人比教书更重要,而要想育人就必须先育己。教师作为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负担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因此,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多种素质,而具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是合格人民教师灵魂的体现。前面我也谈到当前部分教师职业道德还存在问题,敬业精神淡化,工作责任心退化,教育行为简单化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强化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

性。树立了强烈的职业理想和崇高职业信念,什么年龄大、身体差、超级小班、一人学校的孤独等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3、务实农村小学教学研究活动

农村教师参与进修培训、接受再教育的机会不多,客观上讲不是学校领导不重视,如果外出学习或集中培训,由于没有其他老师代班,学生就得放假,时间长了家长也反对,加之,封闭的农村学校信息网络不通,教师与外界沟通渠道中断,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信息只有通过与学校领导在有限的交流中得到一些零星信息,这样都妨碍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个人认为:一是降低教研重心,即通过几个相邻村校联遍教研活动,多搞一些面小而实效的教研活动,教师面小,人人有机会讲、有机会问,生产的效果就会好一些。集中学习培训,年龄大的老教师跟年轻人同不了步,学校要照顾整体是有难度的,加之,交通不便,路途遥远,农村教师也感到畏难恼火。二是学校可以多给农村教师一些学习资料,方便自学。三是通过强制力手段,如检查学习笔记、理论考核等方法,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四是推行“两段六环”的教研活动方式,即第一阶段:备课——说课——议课,第二阶段:上课——听课——评课。把校本教研活动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相融合,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得的提高。五是着力研究超级小班的教学方法。从目前发展趋势看超级小班会越来越多,超级小班的教学方法如果没能有一定突破,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可能没有多大突破。

4、建议联遍办学

目前,一些村校只有几个学生,幼儿班也只几个人,假如仅有1个或2个学生也需要办一个班吗?浪费师资不说,老师怎么去组织教学?现在农村教师愁的不是学生多,愁的是学生太少,由此而引发所谓的质量问题。我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呼吁联遍办学。

5、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的常规工作要常抓不懈,学校领导应定期或不定期的深入学校,检查教师们的教学计划、教案、学生作业、教研活动记录等,引导教师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性建议,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检查后要及时进行反馈,填写检查表,并将检查结果与教师工作量化及奖惩挂钩。一是抓教学过程。抓好备课、上课、辅导、布置与批改作业、课外活动等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规范教学行为;二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意识。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三是提高教师的教案预设。写好教案、备好课是课堂优化的前提。现在一些老师备课,写教案都是为了应付检查,照搬照抄,没有落到实处。为此,教师备课必须严格具备“五备”、“四点”、“两法”、“两题”。“五备”:备教材、备教参、备课标、备教辅、备学生。“四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6、学校要研究和改进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评价方法

村级学校与中心校由于办学条件、师资、教学设备设施诸方面的差异,在绩效评价方法体系中应有所不同,对教师的评价不能片面追求分数,应该把学校所处的环境、生源、师资力量等因素加入其中,使教学评价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客观、公正。从而激发农村教师工作积极性。

总之,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校内在发展的需要。作为农村教师,过去多年来一直得到学校和上级的关爱,我们应该自尊、自重,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的本分。这次教研活动再次证明上级领导对我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我们应该树立农村教师新形象,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用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悦服家长和社会。面对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急剧变革向教师提的出挑战,我们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应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在教育实践中,潜心学习理论,运用理论,钻研业务,发扬探索和创新精神,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分析及对策 篇5

摘要:目前农村学校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教学质量一直不高,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低效的状况。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教师缺乏教学艺术;课堂组织能力不强;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过程缺少爱;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并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教学现状;低效原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5-004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5.028

一、当前农村学校课堂教学现状

农村学校分布广泛,是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强调很多政策要向农村学校倾斜,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一直不高,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老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课堂上老师采用“填鸭式”教学,将学生视作知识容器,只负责对学生灌输知识,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差,主要表现如下:

(一)课堂纪律较差,秩序混乱

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最基本的上课要求,但部分老师将良好的课堂纪律作为保证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认为只要课堂秩序良好,就一定能保证教学效果。以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课堂上难免会有小组活动,群组讨论或者实验课堂,这需要学生保持充分的上课热情,积极投入到课堂讨论中,此时,课堂气氛必定热闹,同时也能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老师一味地追求安静的课堂气氛,不允许学生交头接耳,只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对老师产生过多依赖

当前,部分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见过多,甚至存在老师包办教学的现象。在此现象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逐渐减少,学生的主体地位被严重忽视,难以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三)课堂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在当前阶段,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是在教学方法与课堂管理方面还未真正获得正确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年龄特征以及当前的能力水平,导致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二、农村学校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

(一)老师自身素质的影响

通常来讲,老师对于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课堂表现,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老师,要想得到学生的认可,首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而现实情况表明,如今许多农村老师素养参差不齐,创新意识淡薄,加之对工作环境的不满意,在工作中停滞不前,意识不到自身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受老师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二)课堂组织能力较差

部分老师缺乏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不善于管理课堂,造成部分学生不专心听讲,课堂上讲话,搞小动作,上这门课做那门课的作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三)老师对学生缺乏关爱

关爱学生是每一位老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但是目前有许多老师对学生缺乏爱心,难以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在学生中难以树立自己的威望,与学生的相处并不融洽。甚至个别老师对学生冷嘲热讽,甚至批评打骂,使得学生对其敬而远之。作为老师,不能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使得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往往胆怯消极,甚至部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自甘堕落,破罐子破摔。以上学生的消极行为,均源自于老师对学生缺乏关爱。

(四)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

对于学生而言,自主参与一些课堂小组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其对相应课程的兴趣。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对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义与本质认识不足,甚至出现偏差,认识不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使得这类课程仅仅流于形式,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探究欲望,遇到问题得不到正确的解决方法,课堂学习趋于被动。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欲望得不到真正的激发,最终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

三、转变课堂教学低效的应对策略

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应对。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件事充满兴趣时,你会觉得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整个人神采飞扬。但如果你对它不感兴趣的话,便会觉得味同嚼蜡,度日如年。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如果有了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效果就提高了一半。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解读,并精心设计课题引入方式,将课程的学习过程逐渐变成探索奥秘的进程。在上课之初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所以,在新课导入上除了以“设疑”导入外,还要通过“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情境小品引趣”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作为老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与自我参与的机会,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功能,教师仅仅起到引导课堂进程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动手、实验等。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老师应正确解答,悉心引导,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三)注重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方法的传授

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想尽办法把知识讲深、讲透、讲到位,只注重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更可能是消极应付的,教师讲得再好,课堂效率还是很低的。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正确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及时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运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农村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实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不难想象,一个很少自己看书,很少自己搞学问,很少自学的老师,他的教学艺术也是很低劣的。转变观念,解放课堂,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高效课堂的道路是漫长的,需要所有教师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分析及对策 篇6

教育学科论文

论文题目: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姓名:电话:***

时间:2012-1-5

所在单位:云南省南华县马街中学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课,就是要迎合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但是目前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确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对目前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存在的问题:如;计算机房设施不完善。以及相应对策:如;因地适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上好信息技术课等进行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它承载着培养农村一代新人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还要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政治、语文、英语等学科教学中。因而,这一学科随着时代的进展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确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制约着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和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

一、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硬件设施不完善。

首先是计算机数量配臵不够。比如我校最初组建的计算机房,学生用计算机只有28台,与每班五十多人的学生数相差甚多。数量上不能达到学生每人一台的要求,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次是农村学校的计算机房一般都是建在普通教室里,只是简单地把电脑集中地摆放在教室里,再组建成网络。不像一些城市学校,不但设有专门的教室,而且还铺设了防静电地板。同时,由于农村学校环境的原因,导致计算机房灰尘较多。再次就是计算机配臵较差。我校最初建立计算机教室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电脑的兼容性不稳定,机器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问题。有的电脑还经常开不了机,有时候,在一节课中,会出现多台机器死机的情况。

(二)学生能力不一致。我从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看到,农村学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低年级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究其原因所在,是因为很多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不够,觉得计算机是神秘的东西,在操作上不够大胆,遇到一些很小的问题,便不知所措,不敢处理问题,甚至有的学生生怕会弄坏计算机。而有的学生,家中早已有了计算机,操作相对熟练,能应对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避免顾此失彼的情况,要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学习时间不充足。信息技术这一课程,在时间的安排上,严重不足。根据现在的课程安排,信息技术课每周只有一节。而教材中,某些课的内容偏多,学生无法在这一节课中得到巩固练习。同时,由于这一学科的特殊性,学生也无法在课后得到加强。因为农村学校的大多数学生家中还未配臵电脑。所以,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精讲多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练习时间。

(四)某些教学内容不适合农村学校。小学信息技术的教材,经过多次修改,基本趋于完善,但某些教学内容仍不适合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例如:我们偏远山区的学生初中一开始接触电脑,就要求学生学习使用WORD或是制作动画等,还有大部分的农村学校的计算机均未配备音箱或耳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听到声音,因此也就不能观察到多媒体播放时的声音等。

二、解决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现就我们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水平,端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由于地区差异性,发达地区早已开展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而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目前还没有解决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问题,很多学生小学阶段都没有很好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因此,学生刚升入初一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水平,根据了解的实际情况对学

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把接触过电脑的和没有接触过的学生平分在每一组,让他们互相带动。然后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应用层次相对较低,学生感受不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好像懂与不懂信息技术对他们来说不重要,致使好多学生对信息课的学习不重视,觉得学不学都无所谓,而只对QQ聊天和游戏感兴趣,并没有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所以在开学的时候就要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介绍信息技术在今后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方法等。在农村中学,学生初步接触计算机总是有很强的好奇心,再加上部分学生在校外接触到的、听到的,看到的电脑游戏,游戏很适合少年儿童的兴趣;他们往往对课本中的知识性问题不能产生兴趣,只是找计算机中即那些精美的图片,或小游戏。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做大量的宣传教育,从正面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学好信息技术课,不能仅仅停留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上,还要正确的领会学习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意义和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师要更新转变观念,提高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

民族的振兴、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必须依靠教育。现代信息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这为农村地区培养人才提供了必要保证。然而,农村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实践者落后的教育理念是农村地区实施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障碍。如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认识不到位,把它看成是继体育、音乐、美术之后的又一门副课,可开可不开。尽管有些学生很喜欢这门课,但在升学的压力下,不得不为考试科目让路。

(三)农村初中学校电脑数量不足,必须加大设备经费投入。

绝大部分农村初中计算机教室电脑数量不足,只有30台,而有的学校每班学生多达50多人,不够一人一机。部分学生只能两人共用一台电脑,信息技术是一门非常注重实际操作的学科,由于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动手操作,这就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四)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科教师采取适合农村初中的教学方法

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对电脑的使用非常少,大多数学生还是初次接触到电脑,可以说大部分学生是从零开始,而且电脑数量不足,所以对教师来说是一大考验。实践表明,灵活、可行、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有利于优秀生的培养,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和教学水平

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老师大多是半路出家,很少有专业的信息技术老师。教师的水平跟不上,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首先是知识水平欠缺。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由于半路出家,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扎实。有些内容教学起来就显得力不从心,一些本该细讲的内容就只能一笔带过,可想而知,如果教师都不十分明白的内容,学生又怎么能理解、掌握呢。其次是实际教育教学水平欠缺。信息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可算是一门新兴学科,由于起步晚,没有现成的经验、方法可以借鉴,很多情况下,还需要教师自己去捉摸,一个教学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深入浅出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需要教师苦苦思索。因此要多组织农村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素质。确实,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给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我们只有在了解其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加以解决,才能推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进程。要上好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笔者坚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朵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之花将会开得更加灿烂。如何更好开展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还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好好探索与实践。

马街中学:董发光

2011-12-28

参考文献:

1、《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北京大学出版社,任长松。

2、《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周小山

3、《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周卫勇

4、《师德修养简明读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张贵新等主编

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分析及对策 篇7

一、原因分析

1、学校压力。学校的压力主要来自上级的考评。长期形成的主要以单科成绩和升学率高低作为评估评价学校、教师标准的考评方式还未根本改变。在这种压力下, 升学必考的学科语、数、外、政治、历史、物理、化学以及体育, 任何学校都把它们当作主攻目标, 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 甚至连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也做了限制。劳动课自然不被重视。

2、力量薄弱。从学校内部看, 劳动教育还存在师资匮乏、经费短缺、设备设施不足等问题。在多数农村寄宿制学校里, 教师数量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因为劳动教育是一门科学, 任课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水平才能胜任。另外, 在现有经费体制下, 学校置办大宗劳动设备设施、开辟劳动教育基地几乎没有可能, 因此, 教育经费, 设备设施不足也给实施劳动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教师误导。首先教师自己看不起劳动教育课。教语数外等学科的教师都能办理相应的教师资格证, 惟独没有人能去拿劳动教育教师资格证;在多数农村寄宿学校里, 都有一套考核科任教师的方案, 不同的学科考核的分值系数不同, 语数外系数最高, 音乐、美术等非考试学科系数最低, 任非升学考试学科的教师自感在教师群里没有地位, 教师的不良情绪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另外, 劳动教育有点像“劳改教育”, 劳动常常被教师作为用来惩罚调皮学生的手段, 学生往往带着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去劳动, 渐渐地就产生了不尊重劳动、甚至厌恶劳动的后遗症。

4、家长期望。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 90%以上是独生子女, 家长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值, 一心指望孩子考上大学, 将来找到好工作, 因此, 除了学习外的任何活动都不想让孩子参加, 父母能帮助做或代替做好的事, 决不让孩子做;在农村寄宿制学校里, 留守儿童比较多, 周末才回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里, 不要说劳动, 就是像洗衣、端饭一类的事也决不让孩子沾手。有的甚至包揽了孩子在学校里应做的卫生活。

二、对策

(一) 上级调整考评策略

1、改革评估评价机制。

新的评价机制还没有建立之前, 可以用一些简单可行的评估办法。比如, 学校要按部颁计划开齐课程, 上足课时, 劳动教育还是要同其他学科一同考核;也可以像美国一样, 根据劳动情况进行评分, 凡是没有参加社会劳动的中学生不能升大学;不能为了升学复习而赶进度, 引导学生去搞题海战术等。

2、政府部门要组织专家组, 了解学校是否按国家教育部门颁发的课程计划, 教学大纲安排课程和课时;

时时关心“非

正式课程”开设情况;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力度, 配备教师, 置办设备, 解决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实际困难。

(二) 学校担负教育职责

1、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 树立劳动光荣意识。

要充分认识到开设好劳动教育课程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一件大事, 是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初、中级人才, 提高劳动者的全面素质的重要措施。积极宣传, 真抓实干, 切实把学校教育与当前的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

2、加强领导, 科学计划。

学校在制定计划时, 要坚持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整个工作计划之中。成立专门领导机构, 制定制度, 明确职责。努力创造条件, 培养教师队伍。安排、检查、总结学校工作时, 也对劳动教育进行安排、检查、总结。

3、协调发展, 提高质量。

科学把握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整合其他教材资源, 把思想道德教育与劳动教育, 把劳动教育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劳动者的要求结合起来, 切实培养学生劳动素质。认真按照新课程标准和要求, 上好每节劳动教育课, 提高教学质量。劳动教育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安全感的氛围, 所讲授的知识要少而精, 强调基础性、原则性、关键性, 必要知识, 突出重点, 解析难点;教师语言应清晰, 生动、简练、准确;布置的作业应有观察性、实践性、游戏性、趣味性和创造性。教师通过努力, 要对劳动教育本身进行研究和改革, 以提质增效。开展活动课、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 以磨练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劳动中, 学生能直接获得与人融洽相处、适应社会变革、社会判断、选择、开拓、参与等各个方面的素质。教师要周密计划, 明确指导、规定时间、设计规模, 并能及时小结。在学校, 可以把卫生划分为若干个包干区, 落实到班, 包干到人, 学生每天三次清扫劳动;或者对校园绿化园地划分责任区, 要求学生每月不少于三次校园护绿劳动;带领学生捡拾公路路边垃圾, 清扫街道, 到敬老院为老人洗脚等。

4、依法治教, 奖励在劳动教育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 树立劳动标兵, 严禁用劳动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三、转变观念

1、要领会党的方针政策, 深入理解劳动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理解劳动教育对孩子和国家民族前途的重要意义。适量劳动可以使孩子快乐。通过劳动, 孩子不仅创造了劳动成果, 也创造了他们自身。我国有十三亿人口, 八亿多在农村, 现在学校里的学生, 有多数必然要成为新时期的农民, 他们劳动质素的高低将关系到自身的幸福, 也将决定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影响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

2、教育学生参加适当劳动。学生放学之余, 让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关爱孩子的表现。不仅可减轻家长的劳动负担, 而且培养了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 增进了对父母的理解和感情。鼓励孩子长假打短工, 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 为孩子步入社会创造条件。社会生活纷繁复杂。在复杂的社会劳动中, 让孩子真切感受到社会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进一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增进热爱社会和生活的情感。事实表明, 放开手脚, 让学生投身到适量的劳动中, 使其“疑难能自决, 是非能自辨, 斗争能自奋, 高精能自探”, 不但能使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而且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摘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十分必要。在学校压力、师资、财力单薄、教师误导、家长期望误区的共同作用下, 致使农村寄宿制学校劳动教育开课率不足10%。只有调整考评方式, 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 走劳动教育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之路, 才能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

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分析及对策 篇8

关键词英语教学 农村学校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1-0089-02

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新课程的实施,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我县,大部分农村学校的英语教育教学水平已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在普遍提高的背后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解决,及时拿出对策。

问题一:穿新鞋,走老路

仁爱Project English 的问世,是中学外语的重大突破,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学英语教材。这是全国第一套严格按照教育部新课标教材编写程序:先立项通过——后编写教材——送审教材——教育部审查通过的七年级零起点英语教材。这套Project English是教材的核心,它本身就是内涵丰富的词汇,有着四层含意:①任务、活动、课题a planned task;②生动地与他人交流 communicate vividly;③推动put forward;④预知未来,未雨绸缪predict,plan ahead .可以说这套教材就是通过不断出现的任务和活动,使学生能够用多种手段生动地与他人交流,并开展课题探究。与以往教材相比内容上有所增加,难度有所调整,虽然学生基本上在小学学过英语并有所掌握,但对教师来说,教学难度提高了。要真正教好这套教材,教师除了要更新教学观念,还应该具备听、说、读、写、演、唱、画等方面的能力。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是老一套教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教学手段陈旧、单一。部分学校主管领导不重视,该配备的教学设备不配备;有的教师怕麻烦,不去利用可利用的教具,甚至没有认真备课,干脆听一遍,读一遍、讲一遍,老式新用。

对策一: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当好导演或配角

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教学设计科学合理,一堂课尽量做到教师只讲15分钟,剩余时间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任务,组织学生参与完成任务,限定时间、角色、排练、表演、鼓励与纠正。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真正体现出学生为中心。老师本人还要不断注意知识的更新和教学水平相长,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一个听、说、读、写、演、唱、画的多功能教师,让学生崇拜你的才能,树立起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喜欢学习英语。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教师的各方面能力的培训活动,使老师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走出“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格局,真正走上“穿新鞋,走新路”的教学轨道。

问题二:抑制学生智力因素的紧张教学

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不仅是智力因素,还有非智力因素。只有这两种因素积极参与英语学习,英语学习才能有效地完成。某些学校的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改进教法,不想法去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安全、自然的学习环境,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的开发。这是农村中小学外语教学长期未被注意到的问题。

对策二:优化课堂教学,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说服学生要注意方法,多鼓励学生,少批评,少指责,多给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绝对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在这一点上,我们英语教师千万要有耐心,一定要以理服人,以充实的内容、微笑的服务和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去吸引学生,引其学习,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问题三:练习题重复累赘、平时测验照搬资料原卷、作业评析不及时

对于农村学校来讲,英语教学设备差,学生不大重视英语。很多教师加班加点,盲目挑题目,印试卷,每到晚上、星期天,英语试卷一张又一张,不但没有减负,反而给学生加重了学习负担。实际上,这些练习题大部分没有意义,题目类型重复累赘。对教师本人来说,不但浪费时间抄、印,已做不到张张练习都改,更谈不上个个学生面批,到头来老师和学生只能是事倍功半,同时也影响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

对策三:练习题少而精,给学生真正减负;作业及时批改,及时反馈信息

竞争最终导致优胜劣汰。教师固然要抓质量,但也要注意方法,不能盲目乱抄练习题,这样会导致学生厌学英语,丧失信心。笔者认为,目前初中生读书确实很紧张,为了让学生学英语学得得轻松,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尤为重要。教师要“授人以渔”,不要“授人以鱼”。因此,教师要多动脑筋,认真备课,做到练习题少而精,抓典型,当天的习题当天批改,把他们的作业效果这一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和老师真正做到事半功倍,从而达到减负的目的,形成快乐学习的氛围。

问题四:“遗弃”差生,重视优生

对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都从同一个起跑线开始学英语,基础差不多。但由于部分教师教法陈旧,教学手段不大合理,学生中渐渐出现两极分化。面对这种现象,有些教师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转化学生,相反却采取歧视、责骂、讽刺甚至体罚的方法对待差生,眼里只有部分优生,这种做法容易打击差生,造成师生关系不融洽,教和学不能密切配合,学生成绩大面积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话。

对策四:因材施教,抓两头、缩中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总是抱着一定的成功与期望。教师应力求使他们期望都得以实现。在课堂上,教师要面向大多数,要让差生也有所收获。课堂提问要有难易,注意兼顾优生和差生。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看到差生跃跃欲试时,就应多给他机会,如果回答正确,应积极给以肯定和鼓励,使其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从而萌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如果回答不正确,教师也不要不耐烦,要心平气和地纠正其错误,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课外,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建立英语学习小组,由优生帮助并监督差生认真完成作业,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班级凝聚力也会不断加强。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有待教师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就目前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短时间是不可能解决好的。一方面,需要主管部门尽可能地加大对农村英语教师的培训工作,特别是对偏远的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另一方面,需要教师自身更新观念,认真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不断学习新课程教学法,然后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实践和反思,逐步提高。

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分析及对策 篇9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质量是生命线,教学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培养环节和过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如果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就不能保证。由于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我们薄弱的学校,在谈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问题时,总是信心不够,借口百出,教育教学工作举步不前,形势不容乐观。因此,探索出一条如何提高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路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状分析

1、王店中学地处偏僻山区,经济落后。

王店学校地处舞钢市的西南边陲,与泌阳县、方城县接界,是三县交界处。地处山区,比较偏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不够,当学生的身高达到一定的高度可以打工时,春节回家过年后,就把自己的孩子带出去打工。致使我们学校的辍学率高,在七、八年级调研中有吃空头的情况,在中招考试中,巩固率经常在90%左右。达不到教研室要求的95%。

2、生源质量下降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携子女进城务工,许多比较优秀的学生转入其他学校就读,趋向优势教育资源,(有些学校仍在进行选拔性考试,好的留下,差的赶回原学校)剩下的在校学生又由于各种因素,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学习效果均不尽人意。我校就曾有老师开玩笑时说过“现在还留在我们学校上学的学生就只有两类了,一是‘笨人’,二是穷人”。针对这些学生,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偏远山区的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

3、师资队伍现状堪忧

我校属于偏远农村学校,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差和农村原有优秀教师的外流,使得农村学校的优秀教师缺乏。

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差,工作量大(一个教师往往担任几科教学)负担较重,所以,很多教师动用各种关系,有的往城里调,有的调到其他单位,人才外流严重,最终导致农村薄弱学校缺少教师或者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有些学科一个专业教师都没有。

由于生源的减少,在我校平行班数量减少或者一年级就只有一个班,工作效率无可比性,缺乏竞争意识,有些工作得过且过,彼此都差不多。虽然绝大部分老师的教学达标,教案完整,工作积极性高,敬业精神强,但是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很难拔尖,因此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缓慢。

4、办学硬件滞后

我市的学校已接入班班通,我们学校也接上了,但14个教室只接上了2个班班通。各办公室虽安装了电脑,但是都是2003年的老机子,开机要10几分钟,电脑运行不了,网络使用不成。学校受占地户的制约,虽然项目已批,但无法进行施工,致使学校的发展受到制约。

5、农村薄弱学校的优势

首先,农村学校与自然更贴近。农村孩子可以与大自然零距离地接触,这种体验是城市孩子无法体会到的。上学路上鸟儿唧唧喳喳,田野里麦子一片金黄,远处的山林郁郁葱葱,村边的小溪蜿蜒曲折,泥土气息弥漫校园。这些都是农村课程改革得天独厚的资源,关键是怎么去挖掘和利用。

其次,农村学校教育融入农村生产与生活当中。大部分的农村孩子在学习之余,是家中不可缺少的劳动力。在这里,“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得到了一定的还原。农村孩子将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从而得到鲜活而生动的体验,而这正是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天然方法。

再者,农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为密切。教师和家长、学生同处在一个村子里,一个微型社会中,抬头不见低头见。他们之间与生俱来的熟悉与信任,是课程改革要求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措施

1、营造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

良好的育人环境,会使广大师生时刻体验到校园的感染力、凝聚力,从而对工作、学习产生兴趣,充满信心。因此,作为薄弱校,找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倡导教师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2、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情感心理状态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积极作用。要求教师对待学生一视同仁,面向全体,态度和蔼,平易近人。要经常性地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学习、解疑、交朋友,从而活跃教育教学氛围,确保师生双边活动的和谐进行。

3、树立新的课程理念,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有效教学。

聚焦课堂,整合课程资源,落实教学目标,提高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效益。依据教学设计有序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树立课程意识,用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来丰富课程内涵,重视教学活动的生成性,以创新、发展的观点正确把握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

4、注重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对教学的过程管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把握考试要点,提高教学成绩。

(1)课前预习,教师利用多种方法和时间,安排学生预习下节所讲内容,重点知识要画出来,能说出来。在课前要做到有的放矢。(2)课上掌握,当节重要知识点要当堂记忆,当堂掌握。(3)课后巩固,课后要有效的对课堂上所讲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4)每日一题,各科要对所学过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数学、物理、化学一天做一个题(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科可背一个题目。)每天的一个题目要求人人过关,由科代表组织,小组长担任过关组长。

(5)双休过关,农村的留守儿童多,没有家长问及学生的学习任务,双休时教师要布置相应的双休过关题,让学生双休在家有学习任务,所布置的任务在下周一开学要收缴,有背的学习任务还要过关。(6)设计单元检测题,教师要认真地设计单元检测考试题,从实际出发,从基础知识入手,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做题技巧。

5、积极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学校要多鼓励教师深入到班级、家庭、学生中,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耐心与他们交流、沟通,多亲近,多关心,多帮助,多启发,多引导,多鼓励,多表扬,积极开展分层次教学,使学困生也能吃得了,吃得饱,吃得好。使他们切实尝到学习进步的愉悦,并以一次次成功的欢欣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6、密切与家长配合

定期不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进行家访,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从而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我们薄弱学校一定会在原有的基础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策略

舞钢市王店中学:冯明春

农村小规模学校怎样提高教学质量 篇10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我校的教育教研围绕构建“有效课堂”这一主题,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入手,努力探索“有效性课堂教学”元素构成及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和学生主动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目的意义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用有效教学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改进、优化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工作不断得到深化,素质教育实施更加深入,学校、教师、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全面的发展。通过活动的开展,让“规范课堂”成为需要,让“反思课堂”成为习惯,让“有效课堂”成为素养。由此,学校将研究“有效课堂”作为校本培训的特色项目。

二、基本原则

1.实践性:本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将研究贯穿于教学始终,坚持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

2.全员性:所有任课教师是实践的主体,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教研。

3.互动性:通过互相听课、评课营造平等研讨的平台,构建互动的研究方式,在思维碰撞中形成共识。

4.反思性:采取教学随笔、课后反思等形式,让教师反思课堂教学行为,引导教师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反思、总结,对教育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共享。

三、活动形式 数学学科:

1.以“理论学习,教学设计,集体备课,讲课评课,反思研讨”为基本形式。全体教师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把握好学段教学目标和各学段四大知识领域的具体教学目标。对每一个课时教案,能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优势,利用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学科网站和其他的网络资源,设计好每一个课时教案,充分预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在教学中做好预设与生成的处理。要正确把握好情境创设、合作探索、自主练习三大板块的联系和时间的分配。对创设的情境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尽量缩短情境创设的时间。在合作探索环节,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接受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关系。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操作的要求,把握好“放”与“收”的时间,决不能因为探索时间过长而影响自主练习的时间。要加强练习的设计,体现练习的层次性和思考性。新授课每课时自主练习的时间要尽量控制在10分钟左右,使学生每节课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并做到堂堂清。2,加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何谓高效课堂?可用七个字加以衡量:真、实、新、活、情、特、效。①真:真实、真诚、真为。真实即教师要尊重事实、讲究实际;真诚即用“心”去上课,用真诚感染自己的学生;真为即教师要真正的关注学生,做到因班施教、因材施教。②实:教学目标实、教学内容实、方法手段实、学习指导实。③新:观念新、设计新、评价新。④活:问题提出活以激起学生兴趣和思考;学生活动活以使学生主动参与且积极探究;教师调控活以使课堂动静结合,活而不乱。⑤情:教学激情,教师教学要有感染力;教材情感,教师对教材的体悟要深刻;人情即教师要有亲合力。⑥特:鲜明的教学特长及特色。⑦效:教学效果及效率要高。实现高效课堂,在理解了七要素的内涵后,还应把握“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易错、易漏的知识讲;重难点讲;有扩展性内容的知识讲。三不讲:学生会的知识不讲;通过自学能学会的知识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知识不讲。

语文学科:

结合其他学校先进的经验,根据相关理论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现在很多前沿学校提出了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

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怎样的呢?

它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完整性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一定的教学理念、主题、目标、程序、策略、内容和评价等基本因素组成,本身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作程序,体现出理论上的自洽性和过程上的连续性。

2.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化了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它通过某种便于理解的教学结构和易于操作的教学程序,把某些抽象的、纯粹的理论用比较具体的、形象的形式反映出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行为框架,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学理论。

3.稳定性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教学结构和活动序列的结合体,它通过概括教学经验,去粗存精,抽取出重要的教学要素组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普遍性规律,因此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

4.灵活性

虽然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现有教学条件和师生水平的不同,我们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此外,教学模式是一定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教学模式也不断的吐故纳新,只有这样教学模式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一种教学模式的提出,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由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复杂多变,教学模式又不能机械套搬。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到教育观: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完善,以此作为我们构建有效课堂的行动准则。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习

1.学习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论。学校要组织各个层面的教师开展各种沙龙活动,引导教师结合自身实绩,参与有效课堂研究的讨论。

2.为了“有效课堂”研究活动顺利开展,学校特别邀请县教师进修学校师训员王建群老师对语文教研组进行针对性指导,数学教研组邀请县名师周志良老师指导开展教研的活动。学校还定期来邀请专家来学校为教师开设讲座,丰富教师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转变。

3.充分利用我校县级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的榜样带头作用,对其他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

4.每位教师都要结合课堂实践开展扎实的研究工作,每位教师都要在一定的范围展示、汇报自己的课堂实践研究成果。

(二)组织实施

按照“集体备课”“课堂示范”“评议反思”“修改完善”“课堂检验”的路子组织实施,构建“有效课堂”。(不同学课,不同类型的课如何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待探索)

组织过程中应注意:

1.确定示范教师,人人上优质课,展开听评课活动。2.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突出“有效”。

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分析及对策 篇11

【关键词】职业教育 质量分析 对策

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对职业教育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大.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已经来临。各种各样职业学校、职教集团、职业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然而在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却有一些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着办学质量差,生源严重不足,招生极其困难的难题。现就这些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差的原因做一分析。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办学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思想上挂羊头、卖狗肉.

职业学校的办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技术,使之顺利就业.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有一些学校,由于受落后观念影响,迎合学生家长希望孩子升学的愿望,一边打着办职业教育的招牌,一边走着升学的路子。一边高喊办职业教育,一边狠抓升学率。不切实际地把职业学校拉入了普通高中追求升学率的管理轨道,把职业学校办得不伦不类,既不是普高,也不像职高,把职业学校办进了死胡同。最后学校升学没抓好,就业也没抓好。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二)办学理念上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职业教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各类不同人才不断需求的一种创新教育。因此,学校专业设置应适时调整,教师教学也要不断更新变化。但在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学校,由于办学规模小,专业设置面窄,只好用几年甚至十几年一成不变的专业进行教学和培训培训,培养的学生专业不对口,满足不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送到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岗位,最后不得不将就着就业。学电子的进了服装厂,学幼师的进了玩具厂。如果是对口就业的学生很快就能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成长为技师,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工资高、待遇好。而将就着就业的学生,所学技术无用武之地,一切从头来、工资低、待遇差。与农民工没什么区别,所学知识失去了作用,三年的职业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

(三)办学形式死搬硬套、不灵活.

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技能培训的教育。职业教育的课堂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在教室上,但更多是在实训实习基地上。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不少学校因设备不足、或经费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学校只重理论、不重技能,只讲不练,职业教育完全是走了样,把学生长年累月关进了文化课的教室里,一关就是三年。学生本来文化课底子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几乎没有。最后学生上课听天书、睡大觉,文化知识学不了,职业技能没有学。学生毕业时还完全处于低技能甚至无技能的状态,就业自然不理想,多数学生最后难以就业。

(四)办学方法落后、管理不到位.

1.后勤服务不到位

学校硬件设施差,生活设施陈旧,体育场地设施不足,有些学校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把学校食堂等生活设施承包给私人,造成学生吃不好、休息不好、锻炼不好,学习自然就学不好。

2.管理不到位

盲目认为职高学生素质差、纪律性差,各种违纪行为在所难免。缺乏优秀的教师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形成上课有人管,下课没人管;白天有人管,夜晚没人管;校内有人管,校外没人管的局面。简单地进行所谓的封闭管理,一天到晚紧锁学校大门,不是禁止外人出入,而是严禁学生出入。导致一些顽皮学生半夜起来翻门越墙出校园,上网、喝酒、K歌,甚至惹是生非。学生违纪后,少有认真的批评教育,处罚学生简单化.有的学生被开除,有的被劝退,也有的中途自动辍学。

3.宣传不到位

学校宣传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不深入、不持久,招生时宣传,平时不宣传;政策上宣传,办学成绩办学效益上不宣传;校内宣传,校外不宣传;城里面宣传,乡村不宣传;就近宣传,偏远山区不宣传,使得很多学生和家长根本不了解职业教育,不了解职业学校,更不知道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各项优惠政策。只简单地认为考不上普高学生可以去上职高。把职高看成是收容所。

4.就业安置跟踪服务不到位

学校缺乏与市场、与企业的紧密联系,教学管理与市场需求严重脱钩、不了解市场需求。学生就业安置缺乏可选择的较好的工作岗位,一次就业不理想后,如果再想就业,学校不能及时地给学员提供有效的帮助,把学生完全推入社会,放之任流。

二、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办学思想、调整培养目标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开展校企联合,校校联合,订单培养,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及时更新专业设置,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真正为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让他们成为社会急需的合格的优秀实用人才。

(二)增加投入,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

加大投入,加强落后地区职业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让学生尽享先进的教学条件、教育资源带来的实惠,健康生活,扎实学习,积极走向社会,走上理想的工作岗位。

(三)合理布局,整合教育资源

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向办学条件好的职业学校倾斜,拆并办学效益差、生源严重不足,学校发展前景不好的学校。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集中起来办好名校、强效、大校,办出品牌、办出特色、办出优势,让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一样有好声誉、好发展、好出路,让学习好、品德好,有理想、有志向的好学生自愿迈进职业学校的大门。

(四)加强管理、严格纪律

职业学校厌学的学生多,学生的思想工作任务重,德育工作应该放在首位,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发挥党团组织的积极作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教育活动。为社会培养出大批有理想、讲诚信、有爱心、懂技术,积极向上、乐于进取的新时期的优秀技术工人。

(五)加强就业管理、改善就业跟踪服务

广开渠道,建设立体的毕业生就业联系网络。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纳入正规化、常态化,深入具体地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使毕业生有准备、有信心、有明确目标,积极乐观走上工作岗位。毕业生就业后,继续做好跟踪服务。扶上马,送一程,不丢包袱,跟踪到底,服务到位。

(六)加大宣传、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通过各种渠道、多种手段,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把国家的有关政策、政府的各项举措、办职业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职业学校的办学成绩等广泛深入地宣传给全社会,让人人都知道什么是职业教育,为什么办职业教育,办职业教育有什么好处,提高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扩大职业学校的知名度,形成全社会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新观念,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事业,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河南教育,2006(1)

上一篇:“真”:德育之前提下一篇:aabb式的词语成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