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的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2024-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岳阳楼记》的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共11篇)

《岳阳楼记》的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篇1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予观夫巴陵胜状()

(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庙堂”、“江湖”分别指什么?对于“古仁人”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俱”,全,皆(2)优美的,好的(3)各种景象(4)南面直到

2.(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岳阳楼记》的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篇2

阅读是一个个性化思维的过程, 教师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 会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 努力调动自己原有的经验和思想材料, 与文本内容之间建立起种种对应关系, 进行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就是从作品出发, 又超出作品的范围, 向不同的方向延伸, 读者的经历、知识、思想、心理状态不同, 就会选择不同的阅读角度, 得出不同的心得体会。这种对文本的阅读, 是教师处理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对文本的不同解读, 也就决定了教师处理教材的不同方式。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个性和悟性无不渗透其中。

在对《岳阳楼记》“字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的解读的过程中, 教师从语言、细节、篇章结构到文化背景都努力做出独到的解读, 在个性化的体验中, 对文本可能有以下理解和体验。

教师可以引用“语义分析”的方法, 分析文本中意义含蓄、深刻词句的丰富内涵, 进而达到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如首句“庆历四年春,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谪”字本意是降职并外放, 在文章中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作者文章的一开头就点出这个“谪”字, 并不是存心触痛老朋友, 联系整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可以看出作者这样写是别有深意的。从这个“谪”字看, 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说的“迁客骚人”, 作者一开头就点明滕子京的处境, 其实暗暗包含着对友人的劝勉:你虽然身处逆境, 但希望不要像其他的迁客骚人那样为个人的遭遇而悲叹, 应该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微斯人, 吾谁与归?”文章结尾处这意味深长的一问, 饱含着他对滕子京深切的期待之情。同时, 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 这样写也是暗喻与朋友同处逆境, 同为理想破灭的失意之人, 范仲淹胸中自有块垒难消, 唯其时时以天下万民为念, 明了一己之悲喜不能与天下之忧乐相提并论, 不因时节变化而动摇性情, 不以仕途沉浮而改变志向, 不沉溺于外物变迁、一己得失带来的情志变化之中, 有自勉勉人之意。

教师可以联系作者写作的具体而细微的情境, 解读文本所蕴涵的深刻含义。《岳阳楼记》以“庆历四年”为起始, 以“时 (庆历) 六年九月十五日”为结句, 此时期正是范仲淹从其一生事业的顶峰跌落到晚年遭谤毁、受贬谪之时。范仲淹在文中说:“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是进亦忧, 退亦忧。”这里的“忧其民”、“忧其君”表达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境界和政治抱负, 而“进”与“退”则凝练地概括了他一生宦海沉浮的四“进”四“退”。范仲淹在宋太宗端拱二年 (989年) 生于徐州, 两岁丧父, 母贫无所依, 改嫁长山 (今山东长山) 朱氏。他21岁时寄居在寺院刻苦读书, 23岁时询知身世来历, 感愤自立, 佩琴剑径趋南都 (今河南商丘) , “入学舍, 扫一室, 昼夜讲诵, 其起居饮食, 人所不堪, 而公自刻益苦”, “冬夜惫甚, 以水沃面, 食不给, 至以糜粥继之”, “后居南都郡库, 五年大通六经之旨, 为文章论说, 必本于仁义孝弟忠信”。宋真宗祥符八年 (1015) , 范仲淹登进士第, 先后在广德、集庆 (今安徽广德、亳县) 和兴化 (今江苏兴化) 等地任职, 为民兴利除害, 政绩斐然。正因为他长期身处地方, 目睹宋代盛世背后, 民间隐忧重重, 产生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感。因此在他执政后倡导革新政治, 力图救国救民, 即使在新政失败后受贬谪之祸, 身在江湖, 心存魏阙。教师在文本解读中运用“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 进入范仲淹写作的特定情境, 就可以感悟到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和超越个人得失的胸怀。

教师可以联系文学及文化发展与演变的背景, 发掘文本的独特价值。教师把《岳阳楼记》放在文学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解读, 用历史的视角解读作品, 可能对文本的深厚内蕴做出更为深透的阐释, 并发掘出文本中所蕴涵的独特的价值及文学史意义。宋代古文运动兴起之时, 主要在于提倡古文写作的风气, 创建古文的写作范式, 标举正统的古文观念。范仲淹他早在《奏上时务书》中便已提出改革文风的主张, 要求朝廷“敦谕词臣, 兴复古道, 更延博雅之士, 布于台阁。……以救斯文之薄而厚其风化。”他提出进步的文学主张, 曾从文与道的关系着眼大力肯定、支持了宋初的古文运动, 对“专事藻饰、破碎大雅”的西昆体十分不满。范仲淹作《岳阳楼记》, 是有意打破古文常体, 吸收其他文体的特征, “用对语说时景”, 句式多用骈偶, 文辞注重藻饰铺陈, 与赋体相类。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融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于一体以及骈散结合的文学革新实践, 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发展。

教师以教科书为底本, 对《岳阳楼记》进行多元解读, 不仅梳理了作品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层面上的语言、表达方式、立意、构思、章法、意境等内容, 而且凭借自己宽广的阅读面和丰富的经历, 大量吸纳课本之外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二、教材内容教学化

在课程教学的语境下, 文本解读是从阅读教学出发, 服务于阅读教学的。教师在文本解读中形成的独到见解、深刻丰富的体验等, 没必要、也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教学内容, 需要教师对文本解读结果的教材化、教学化处理, 这样可以确保阅读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这里的“教学化”与杜威所讲的“方法化”是一致的。杜威曾经说过:“一门科学的教材总是有组织的, 这个事实说明, 这种材料已经经过理性的学科化, 它已经方法化了。方法不过是为了某种目的而运用某种材料的一个有效途径。”“方法就是安排教材, 以使教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对文本解读结果的整合, 要依据教学设计制订的参考因素, 充分考虑以学生的现实起点与实际需求, 以及文本的特点, 从教学的角度进行重构与整合, 寻找到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契合, 最终形成教学内容, 这个过程就是教师对文本解读作教学化处理。

文本解读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设计, 要充分考虑学情特点。《岳阳楼记》这篇课文, 分别是人教版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 以及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处在初二下学期及初三上学期, 学生心理发展趋于成熟, 在形象思维丰富的同时, 抽象思维有了较深层次的发展。对于文学的欣赏不仅仅停留于感性体验而且具有了理性的分析与较高层次的审美。因此,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 着力培养学生古文自主学习能力、开拓学生思维空间、提高文化品位、倡导个性分析的考虑, 将文本解读中对《岳阳楼记》的结构、语言、立意的内容整合到教学设计中。以此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汇, 鉴赏晓畅而优美的语言,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博大胸怀。

文本解读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设计, 同时也要考虑文本的体式特点。“从稍微狭窄一点的意义上来说, 阅读意味着它是对某一特定文本进行解码和解释的具体而自愿的行为。”阅读, 是一种文体思维。具体的文本, 有不同的体式。不同体式的文本, 意味着阅读方法的不同, 意味着所需要的阅读能力的不同。《岳阳楼记》属于亭台堂阁记类的记体散文, 宋代亭台堂阁记类的记体散文较之唐代的此类作品, 侧重以“人”为主, 将强烈的主观意识纳入其中, 或释放自我意识, 或表露心态情绪, 故虚实参错, 且以动态叙述避开正面描绘, 做到了“物为我用”而“不为物役”。范仲淹《岳阳楼记》先交代作记缘由, 继而描绘楼外景色, 而用“前人之述备矣”掠过, 转用浓笔泼墨铺写登楼“人”临景时的情感变化, 最后提出了饱含强烈社会意识的忧乐观“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教师在对整合文本解读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文章中蕴含的“人”与情、物的关系, 由物及人、由人及情、由情入理。同时《岳阳楼记》句式于整齐中见变化, 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要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味, 体会文章的特点。

三、教材内容动态化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教材内容的实施也是动态的。教师在对《岳阳楼记》文本解读后, 已经能够整体把握详尽解读文本, 这时就要找到逻辑线索, 将教学内容串联其中。在寻找到教学设计的主线的过程中, 教师或从文章的主题与思想情感内容入手, 或从文章结构线索切入, 或从文章的标题介入, 或从激发学生联想、拓展思维入手。

对于文章最关键的突破口的把握, 主要落实在关键词句上, 尤其要“善于抓住题眼, 以一字带动全篇”。在《岳阳楼记》的教学中, 教师往往抓住关键字“异”, 以此为突破口, 以点带面, 进行层层分析, 就能理清作者思路, 来寻求作者构思时的思路轨迹, 引导学生从中体会作者的博大宽深的襟怀情操与思想境界。

孙绍振———解读《岳阳楼记》认为, 文章的立意之高, 关键就在这个“异”字上, 就在这异乎寻常的思想高度上。范仲淹不屑于作模式化的歌颂, 不屑于作应酬的恭维, 而是在这样宏大的景观面前, 展开情感和志向的评述。关键字“异”字。不是单层次的, 而是多层次的。作者从容不迫地、一层一层地揭示“异”所包含的情志的内涵。第一层次的“异”是在悲凉的景色面前, 岳阳楼上文人的情感:触目伤怀, 登高望乡, 壮志难酬, 怀才不遇, 忧谗畏讥, 悲不自胜, 从王粲的《登楼赋》以来, 就确立了这样的主题。其思想境界, 并不完全限于个人之哀乐, 多少与民生国运相关。这种情感以悲凉、孤独、无望为特点。但在范仲淹这里, 境界却不一样:把悲凉的情感与这么宏大的空间视野、这么壮阔的波澜相结合, 特别是把几乎是稳定的悲凉的意象“猿啼”和同样是几乎稳定的雄浑的意象“虎啸”联系在一起, 是很有点特“异”气魄的。但是, 就是这样的特异胸襟, 范仲淹对其未置一赞词。第二层次, 写的是春和景明的季节, 产生了另外一种特异的、和前面完全相反的感情:在同样一个现场, 在明朗春光中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心情和景色合而为一, 情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生气勃勃, 神思飞越。要知道, 在中国文学史上, 写悲凉的成就, 是很高的, 杰作比比皆是, 而写欢乐的感情却寥寥无几。难得的是, 范仲淹把欢乐也写得气魄宏大, 风神潇洒;但范仲淹却以为, 这样的喜和前面所表述的悲, 都不是理想的境界。范仲淹提出, 还有一种“或异二者之为”的境界, 这种境界, “异”在什么地方呢?范仲淹总结出来, 正是我们要注意的第三层次的“异”: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不以物喜, 就是不以客观景观美好而欢乐;不以己悲, 就是不以自己的境遇而悲哀。以一己之感受为基础的悲欢是不值得夸耀的。值得夸耀的情操应该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 退亦忧。”

欧阳代娜老师说:“《岳阳楼记》是文言文作品中的精品。我们常常为文章中的深邃地凝聚着我国人民传统美德与人生哲理的名言佳句——‘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感动不已。这诚然是正确的, 但还不能算对文章理解得深入了。因为我们还未能向学生讲清楚作者的思路, 学生还没有能梳理出作者构思的过程, 这个名言佳句是如何铺垫出来的。这样的学习就只能停留在对词语的表面理解和简单背诵上了。无法从作者的构思中学到思维的规律与方法, 也就很难真正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观点与感情了。”

岳阳楼记(节选)阅读附答案 篇3

岳阳楼记(节选)阅读附答案1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幕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潮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画线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把酒临风 居高临下

B.长烟一空 一劳永逸

C.二者之为 鲜为人知

D.连月不开 豁然开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去国还乡,忧馋畏讥

(2)是进亦忧,退亦忧

3.选段中描写登临岳阳楼所观赏到的月夜美景的语句是

4.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第①②两段对第③段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A

2.(1)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惧怕讥讽。

(2)这样在朝廷做官也忧,不在朝廷做官也忧。

(意思对即可)

3.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4.第①②两段通过阴晴两幅画面表现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两种感情,自然引出第③段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这样,让两种思想感情形成对比,为下文的议论做好铺垫,突出了古仁人思想境界的高远。

岳阳楼记(节选)阅读附答案2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为:(2)宜:

2、翻译下列语句。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3、指出(甲)(乙)两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修辞方法上的不同点,并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

4、找出(甲)(乙)两段中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分别抄写下来。

5、两段文字中哪句话触动了你的心灵,说说你感悟。

答案:

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2、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

3、此题考查的是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修辞方法的作用要结合具体内容来答。

4、此题考查的是筛选信息的能力。先理解文段内容,再根据要求筛选文中的句子即可。

5、此题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岳阳楼记(节选)阅读附答案3

回答8 ~10 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忱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1)薄: ____(2)求:_____.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微斯人,吾谁与归?

10.“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指什么内容?

参考答案:

8.(1)薄:迫近(2)求:探求

9.(1)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在水中)畅游。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10.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节选)阅读附答案4

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片段,完成文后8—12题。

(15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路不拾遗,外户(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焉。

(节选 司马光《资治通鉴》)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字。(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归 ▲

(3)或请重法以禁止。或 ▲(4)朕当去奢省费。去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安用重法邪!

小题3:【甲】文中表达了作者“ ▲,▲ ”的政治抱负。(2分)

小题4:【乙】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3分)▲,▲,▲

小题5: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 ”

(用甲文中的语句填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曾经;(2)归依(3)有人(4)去除

小题2:(2)怎么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小题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小题4: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

小题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节选)阅读附答案5

阅读与理解(44分)

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地,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小题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大观”与上文“ ”一词照应;“多会于此”中的“此”

指代的是。(2分)

小题2:作者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其原因是(用原文回答)。(1分)

小题3:本文最后一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意思是 ;在文中作用是。

小题4:根据你的感受,用流畅的语言写出句中加线字所表现的特有画面和情感。(2分)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参考答案:

小题1:胜状 岳阳楼;

小题1:前人之述备矣;

小题1:浏览景物的心情,能够没有分别吗? 引出并概括下文(承上启下)

小题1:“衔”与“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连接远山,吞吐长江的雄伟壮阔的景象,饱含了作者喜爱之情。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通读全文,然后带着问题定向阅读。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和提炼能力。只要读懂文章就可以做出来。

小题1:此题一方面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时一定要抓住关键词语。另一方面也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作用的理解能力,一个句子在文章的中间一般都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小题1:(1)解答本题时,只要想象合理,描写形象,能够再现句子所描写的画面即可。(2)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一定要结合整篇文章。

岳阳楼记(节选)阅读附答案6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政通人和 阡陌交通

B.乃重修岳阳楼 讲信修睦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未尝识书

D.具计日以还不以己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亦忧,退亦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什么人?这一句子所运用的句式对表达作者的思想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1)滕子京被贬为巴陵的太守。

(2)进朝廷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意对即可)

3.“斯人”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句子运用的感叹和反问句式,强烈表达了作者与“斯人”同道的理想和愿望。(意对即可)

岳阳楼记(节选)阅读附答案7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下列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薄暮冥冥 厚此薄彼

B.去国怀乡 去伪存真

C.春和景明 良辰美景

D.宠辱偕忘 白头偕老

2.两段写景的文字,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请说说引起“登楼者”情感变化的两个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下面的句子。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个人的遭遇(以己悲),外物的触发(以物喜)。

3.比喻贴切(动静互衬),形象地描摹出月光下跃动的水波和沉璧似的月影的美好之态。

岳阳楼记(节选)阅读附答案8

文言文(15分)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岳阳楼记》)

1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轩邈:(2)把:(3)绝________(4)反___________

16.翻译下列语句。(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17.请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两个体现览物之情的四字短语。(4分)

【甲】 【乙】

18.从【甲】段或【乙】段选文中,选出你喜欢的一个写景的句子,试加以赏析。(3分)

参考答案:

10.(1)高远,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2)持、执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11.(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2)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评分说明:(4分)每小题各2分。

12.【甲】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乙】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

13.示例: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写游览在江水之上,眼看水石相激,溅起朵朵浪花。耳闻冷冷水声,悦耳动听,给人以视觉听觉的美感。

岳阳楼记(节选)阅读附答案9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先: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小题3】选段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小题1】①探求②在……之前

【小题2】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小题3】议论、抒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求”是探求、追求。“先”字常考,在……之前,要求学生要牢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 “以”“喜”“悲”的意思。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本段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结合主题,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岳阳楼记(节选)阅读附答案10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节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节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云归而岩穴暝 暝:(2)野芳发而幽香 芳:

(3)而或长烟一空 一:(4)把酒临风 把: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3).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4分)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4).依据选文,填写下表。(3分)

篇目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

相同的内心感受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答案(1)(1)幽暗,昏暗(2)花(3)全(4)执,拿

(2)(1)这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的景象。

(2)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3)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

(1)主要描写了琅琊山早晚和四季景色的变化。

(2)主要描写了洞庭湖春和景明之时的美丽景象。

(4)写人的活动的语句:《醉翁亭记》:朝而往,暮而归。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把酒临风。

相同的内心感受:快乐(或高兴)。

岳阳楼记(节选)阅读附答案11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注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和景明(景:日光)

B.而或长烟一空(或:或许)

C.不以物喜(以:因)

D.锦鳞游泳(鳞:指鱼)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小题3】“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湖面上)浮动的月光好像跳跃的金子,月亮的影子沉浸在湖底好像一块玉璧。

【小题3】①表达对好友滕子京的规箴之意,希望他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岳阳楼记(节选)阅读附答案12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苏州人;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显贵时置 负郭常稔之田①十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注释】①负郭常稔之田:靠近城市而且常年丰收的田地。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2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__(2)咸施之__________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日有食岁有衣

1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方显贵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十亩号曰义田

13.选出和所给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

不以物喜

A.以养济群族之人 B.是以先帝简拔 C.皆以美于徐公 D.属于作文以记之

14.概括甲文的内容。(2分)

15.从甲文我们可以读出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乙文中哪些事情是其忧国忧民的具体表现,请写出两处。(2分)

参考答案:

10.(1)探求(2)全、都11、(1)(如果)没有了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2)(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12、方显贵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十亩/号曰义田13、B 14、点明主旨,表达作者阔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15、选择那些亲近而贫穷、疏远而贤良的人都给以救济,他显贵的时候,买了靠近城市而且常年丰收的田约十亩,叫做义田,用来供养、救济全族的人。

岳阳楼记(节选)阅读附答案13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乙】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微斯人,吾谁与归()(4)暂凭杯酒长精神()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6.甲、乙两文作者都有相同的境遇,那就是都遭受了贬谪的痛苦,但是他们的思想积极乐观,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主要表现在(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甲文:

乙文:

17.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那么你将会如何面对呢?(3分)

参考答案:

14.古代品德高尚的人(2)指朝廷(3)归依(4)振奋15。(1)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就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16。甲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乙文:沉舟侧畔智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7。示例: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故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逆境,一定要学会从哪里跌倒就从哪地方爬起来,这样,我们才能够早日摆脱失败与伤心之境地,才能够有机会向日后的成功迈进一步

岳阳楼记(节选)阅读附答案14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前人之述备矣 备:完备,详尽浊浪排空 排:充满

B.北通巫峡 通:直到,到达 薄暮冥冥 薄:迫近

C.此乐何极 极:穷尽感极而悲者矣 极:十分,非常

D.而或长烟一空 或:有时或异二者之为 或:或许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3.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写景象是为了抒发“览物之情”。

B.“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物(景),—暗一明;情,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照,但这些都是作者所反对的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

C.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是选文写作上最大的特点。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得极其自然,而且带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D.语言大量运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走玉盘,如“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

4.《孟子·梁惠王下》中这样说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它有什么共同之处?

参考答案

1.(3分)A

2.(3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抓住“和”“惊”“一”等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即可;把“至若”连起来翻译扣0.5分。)

3.(3分)C

4.(3分)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意思也可)

岳阳楼记(节选)阅读附答案15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翻译文中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2.“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具体指的是哪两种心情?

3.“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4.最后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5.作者动静结合描写月夜美景,请你描绘一幅“盛夏月夜图”。

参考答案:

1.①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3.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4.抒发作者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

《岳阳楼记》的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篇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袁宏道

寒食后雨①,予曰此雨为西湖洗红②,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③也。午霁④,偕诸友至第三桥,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翻⑤以为快。忽骑者白纨而过,光晃衣⑥,鲜丽倍常,诸友白其内⑦者皆去表⑧。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多者浮⑨,少者歌,以为乐。偶艇子出花间,呼之,乃寺僧载茶来者。各啜一杯,荡舟浩歌而返。

【注释】①雨:下雨。②洗红:为花洗尘送别。③滞:停止,拖延。④霁:雨停。⑤翻:反而。⑥光晃衣:衣上白光浮动。⑦白其内:穿着白色内衣。⑧去表:脱去外衣。⑨浮:罚酒。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偕诸友至第三桥( )

(2)翻以为快( )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6分)

(1)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为乐。

(2)偶艇子出花间,呼之,乃寺僧载茶来者。

【小题3】本文与《醉翁亭记》都是游记,都写游玩之乐,两者的乐趣有什么不同?(4分)

答案:

【小题1】(2分)(1)各位;众多 (2)轻快;愉快

【小题2】(1)一会玩累了,躺在地上喝酒,用脸颊来承接落花。(2)偶然发现有个小舟从花间荡出,喊过来,原来是寺里的僧人载着茶水(担着茶水)来了。

【小题3】《雨后游六桥记》写的是回到自然状态解脱和自由的乐趣;(2分)《醉翁亭记》写的是山水之乐和与民同乐。(2分)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小题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1)句时注意“少、以、以为”等字,翻译(2)句时注意“偶、之、乃、载”等字。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练习题附答案 篇5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写出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山岳潜形 形____________

(2)则有去国怀乡 去____________

(3)至若春和景明 明____________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抱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形体(形迹) (2)离开 (3)日光(阳光) (4)探求

2.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岳阳楼记》文言文阅读练习 篇6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令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呼。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范仲淹是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增其旧制 ( )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 )

③前人之述备矣 ( )

④去国怀乡 ( )

3.第三段、第四段具体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请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4.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膝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岳阳楼记》阅读答案 篇7

岳阳楼记

汪曾祺

岳阳楼值得一看。

长江三胜,滕王阁、黄鹤楼都没有了,就剩下这座岳阳楼了。

岳阳楼最初是唐开元中中书令张说所建,但在一般中国人的印象里,它是滕子京建的。滕子京之所以出名,是由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国过去的读书人很少没有读过《岳阳楼记》的。《岳阳楼记》一开头就写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虽然范记写得很清楚,滕子京不过是“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然而大家不甚注意,总以为这是滕子京建的。岳阳楼和滕子京这个名字分不开了。滕子京一生做过什么事,大家不去理会,只知道他修建了岳阳楼,好像他这辈子就做了这一件事。滕子京因为岳阳楼而不朽,而岳阳楼又因为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若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会有那么多人知道岳阳楼,有那么多人对它向往。《岳阳楼记》通篇写得很好,而尤其为人传诵者,是“

, ”这两句名言。可以这样说:岳阳楼是由于这两句名言而名闻天下的。这大概是滕子京始料所不及,亦为范仲淹始料所不及。这位“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的范老夫子的事迹大家也多不甚了了,他流传后世的,除了几首词,最突出的,便是一篇《岳阳楼记》和《记》里的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哺育了很多后代人,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呜呼,立言的价值之重且大矣,可不慎哉!

写这篇《记》的时候,范仲淹不在岳阳,他被贬在邓州,即今延安,而且听说他根本就没有到过岳阳,《记》中对岳阳楼四周景色的描写,完全出诸想象。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他没有到过岳阳,可是比许多久住岳阳的人看到的还要真切。岳阳的景色是想象的,但是其思想却是久经考虑,出于胸臆的,真实的、深刻的。看来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思想。有了独特的思想,才能调动想象,才能把在别处所得到的印象概括集中起来。范仲淹虽可能没有看到过洞庭湖,但是他看到过很多巨浸大泽。他是吴县人,太湖是一定看过的。我很深疑他对洞庭湖的描写,有些是从太湖印象中借用过来的。

现在的岳阳楼早已不是滕子京重修的了。这座楼烧掉了几次。据《巴陵县志》载:岳阳楼在明崇祯十二年毁于火,推官陶宗孔重建。清顺治十四年又毁于火,康熙二十二年由知府李遇时、知县赵士珩捐资重建。康熙二十七年又毁于火,直到乾隆五年由总督班第集资修复。因此范记所云“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已不可见。现在楼上刻在檀木屏上的《岳阳楼记》系张照所书,楼里的大部分楹联是到处写字的“道州何绍基”写的,张、何皆乾隆间人。但是人们还相信这是滕子京修的那座楼,因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实在太深入人心了。也很可能,后来两次修复,都还保存了滕楼的旧样。九百多年前的规模格局,至今犹能得其仿佛,斯可贵矣。

我在别处没有看见过一个像岳阳楼这样的建筑。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顶的纯木结构。主楼三层,高十五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没用一钉一铆,一块砖石。楼的结构精巧,但是看起来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

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滕王高阁临江渚”,看来和长江是有一段距离的。黄鹤楼在蛇山上,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宜俯瞰,宜远眺,楼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楼自楼。岳阳楼刚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楼在岳阳西门之上,城门口即是洞庭湖。伏在楼外女墙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脚底,丢一个石子,就能听见水响。楼与湖是一整体。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湖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并非虚语。

我们登岳阳楼那天下雨,游人不多。有三四级风,洞庭湖里的浪不大,没有起白花。本地人说不起白花的是“波”,起白花的是“涌”。“波”和“涌”有这样的区别,我还是第一次听到。

这可以增加对于“洞庭波涌连天雪”的一点新的理解。

夜读《岳阳楼诗词选》。读多了,有千篇 一律之感。最有气魄的还是孟浩然的那一联,和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化大境界为小景,另辟蹊径。许棠因为《洞庭》一诗,当时号称“许洞庭”,但“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只是工巧而已。滕子京的《临江仙》把“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整句地搬了进来,未免过于省事!吕洞宾的绝句:“朝游岳鄂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很有点仙气,但我怀疑这是伪造的(清人陈玉垣《岳阳楼》诗有句云:“堪惜忠魂无处奠,却教羽客踞华楹”,他主张岳阳楼上当奉屈左徒为宗主,把楼上的吕洞宾的塑像请出去,我准备投他一票)。写得最美的,还是屈大夫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句话,把洞庭湖就写完了!

(选自《湘行二记》,有删改)

7、根据上下文,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的语句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文中所缺的句子。(2分)

8、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岳阳楼值得一看”的几条理由。(至少写出两条)(4分)

9、文中“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一句该怎样理解?(4分)

10、“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呜呼,立言的价值之重且大矣,可不慎哉!”你能再举一例来证明这句话吗?(本试卷中的材料不得引用)(4分)

11、文中所提到的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同样,文中提到的洞庭湖、太湖也是我国的五大淡水湖中的两个,请根据你所学过的地理知识,写出五大淡水湖的另外三个中任意两个的名称。(2分)

参考答案: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共2分,每空1分。

8、①介绍岳阳楼的来历,澄清一般人的错误认识 ②岳阳楼结构精美 ③登楼可观赏洞庭湖的美景。 ④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共4分,答到1点给2分,答到2点给满分)

9、因为有洞庭湖的烟波浩淼,才有了岳阳楼的宏大气魄;因为有了岳阳楼丰富的人文内涵,才使洞庭湖名声大振。(意对即可或从其它角度来谈,只要合理也可以)共4分。

10、不设统一答案。只要能论证“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呜呼,立言的价值之重且大矣,可不慎哉!”即可。如:周恩来从小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的抱负,他的这句话不仅影响了他,也成了许多的年轻人的座右铭。共4分。

岳阳楼记阅读练习题答案 篇8

岸上的芷草和洲上的兰花, 茂盛、青绿。

16、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有时湖上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湖面上金光闪烁

17、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月儿的影子犹如一块玉璧,静静的沉浸在水底,渔夫的歌声也响起来了,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

18、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来,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遗忘了,(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19、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

2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因为)他们不因环境顺心而高兴,也不因个人失意而悲伤;

2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22、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这样看来,进朝廷做官也担忧,退处江湖也担忧。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23、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大概他们一定会说“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吧!

24、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三、理解。

1、用课文语句填空

(1)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第二段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天气阴冷时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的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篇9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4)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5)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6)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7)徽斯人,吾谁与归?

2、说明滕子京治政有方,变化之大,引出重修岳阳楼一事,为下文“不以已悲”张本。

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4、写洞庭湖实际是暗写岳阳楼,岳阳楼位居洞庭湖畔,登楼望湖,看到可阴可晴的两种景象,产生或喜或悲的情感,并将其和古仁人之心做对比,突出文章主旨。

5、“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从博大的胸襟的角度来说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从考虑国家大事的角度来说的。最可贵之处:不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以天下为已任。

6、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7、是指古仁人,暗含滕子京

8、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目的:为了将迁客骚人的悲喜和古仁人之心做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自然转入抒情,突出文章主旨。

9、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尚品德。

10、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源于民本思想,是针对国君提出的,止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社会的安定,客观上是有利于人民,但不具有普遍意义;范仲淹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这一思想,并以此作为仁途进退的原则,有深远影响。

11、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12、《岳》道出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心声,即旷达的胸襟、远大的政治抱负、忧国忧民的情怀。

13、前者提“被降职远调的官员和探奇访胜的诗人观赏景物的心情”,后者指代“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14、一是: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气势。

二是:写了淫雨霏霏、凄凉阴森的秋景。

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篇10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6-21题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乙】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①,求英奇于仄陋②,采贤俊于岩穴③。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④,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⑤;盈握之璧⑥,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⑦。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⑧乎?”(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辟命:征兆、任命。②仄陋:指地位底下的人。③岩穴:指隐士。④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蔡洪为三国时吾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⑤孟津之河:黄河。⑥盈握之璧: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⑦何必常处:何必一定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⑧苗裔:后裔、后代。

16.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汉 室 倾 颓 奸 臣 窃 命 主 上 蒙 尘

1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每自比于管仲。 采贤俊于岩穴。

B.先主器之。 君吴、楚之士。

C.而智术浅短。 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D. 将军岂愿见之乎。 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18.解释句中加点词。

⑴凡三往,乃见。( ) ⑵先主遂诣亮。( )

⑶欲信大义于天下。( )⑷昔武王伐纣。( )

19.翻译【甲】文中画线句。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20.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在诸葛亮出场之前,先对其进行了侧门描写。

B.“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用了对比的写法,就像《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是一个判断句。

D.“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21.刘备为求贤而 (填一成语),由此可知,在对才人的认知上他与蔡洪是有共识的。蔡洪的主要观点是 。由此我们进一步想到了瞬发于

,傅说举于 ,还有“举于海”的孙叔敖,“举于市”的 。

【参考答案】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6—21题。(17分)

16.(2分)汉 室 倾 颓 / 奸 臣 窃 命 / 主 上 蒙 尘

17.(2分)D

18.(4分)(1)总共 (2)拜访 (3)通“伸”,伸张 (4)讨伐,征讨

19.(2分)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将军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

20.(2分)B

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篇11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 将寐. 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1. 解释句中加粗的字。

(1)目似瞑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啮其喉____________________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___________________

(4)狼亦黠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D.而顷刻两毙

3.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闭眼 (2)咬 (3)多少 (4)狡猾

2.B

3.(1)一只狼径自走开,其中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蹭坐在(屠夫)前面。

(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揣测的恶意。

上一篇:开展科技周科普知识进社区下一篇:初三雪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