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课堂小游戏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音乐课堂小游戏(精选12篇)

幼儿园音乐课堂小游戏 篇1

1.通过律动感受单二部曲式AAB,感受乐句的长短。

2.在欢快的音乐中感受游戏的快乐。

准备:

问候舞音乐

玩法:

全体幼儿自由站在空的活动场地,A段音乐开始时幼儿边拍手边走,找到一个好朋友面对面站好。A段音乐重复时和对面的伙伴拍手。B段音乐共三个乐句,前两个乐句两人相互问好两遍,第一次握手说“你好”,第二次鞠躬或脱帽问好等。第三次所有的孩子在教室里找老师在什么地方,并向老师挥手问好。然后幼儿重新找朋友,游戏反复多次进行。

建议:

幼儿园音乐课堂小游戏 篇2

众所周知,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甚至一些资深的儿童教育专家将游戏称为儿童的“工作”。这些论断, 也得到了一些经典心理学理论的支持。比如, 英国斯宾塞的“游戏剩余精力说”认为:游戏的目的就在于游戏过程本身, 因而游戏是无功利的。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由于游戏是无功利的, 故而游戏之目的在于获得游戏过程所能够给人带来的愉悦感。这一点同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是相通的, 故而, 游戏是达成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审美的必由之路。

瑞士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同化外界刺激的一种自然活动, 在游戏中, “同化”作用远大于“顺应”作用。皮亚杰认为, 儿童就是在反复的同化与顺应模式交替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同化外界刺激的一种自然活动, 这就表明游戏是儿童内化外界刺激并在心理结构层面同化外部环境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人天生具有“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尊重”、“审美”、“求知”、“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等多个层次的需求, 而这些需求绝大部分都能够通过游戏的过程而得以满足。因而, 游戏也是幼儿成长及认知世界、认知自己的必由之路。以上我们所列举的心理学经典理论, 无不阐明了游戏对于儿童认知外部世界的重要功用, 故而我们可以说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甚至是儿童的“工作”。那么, 用游戏的形式来展开对儿童的教育, 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然而, 具体到音乐教育, 则游戏更可能发挥出其特殊的功效。这是由于音乐具有抽象性特点, 但幼儿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幼儿接触到音乐时, 往往不知该如何去有效地应对、观察、理解、同化这种外界刺激。而高度符合儿童“观察——模仿”的认知心理反应机制且又天然相通于人类审美心理的游戏活动, 能够更为有效地帮助幼儿逐步找到正确处理音乐信息刺激的方法和途径, 进而更为有效地帮助儿童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愉悦感, 初步培养起音乐审美的意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 对于幼儿园音乐教育资源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幼儿来说, 音乐游戏是最适宜开展的教育活动, 当然也就是全面整合幼儿园音乐教育资源的首选方案。

二、从教师方面来说

从第一章对于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的论述可知, 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师幼之间缺乏互动, 关系趋于僵化、淡漠。因而, 如何有效增强师幼之间的互动就是整合幼儿园音乐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而音乐游戏, 恰恰能够为教师和幼儿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 令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引导和支持、扶助, 帮助师幼之间建立起融洽生动、教学相长的互信、互动关系。进而通过在游戏中观察、模仿教师的歌唱、表演等行为,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于音乐的感受和审美能力, 甚至学习到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故而, 从强化师幼互动的角度来说, 音乐游戏也将是整合幼儿园音乐教育资源的有力措施。

三、从教育媒介方面来说

上文已经谈到, 幼儿园音乐教育媒介包括各种针对或关涉幼儿音乐教育的教材、教辅资料、益智读物及网络资源、广播电视资源等各种媒介因素。由于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处于薄弱阶段, 故而虽然某些针对幼儿的音乐教材、益智读物等力求内容及形式的形象生动和简单易懂, 但对于小班、中班幼儿来说理解起来恐怕也并非易事。而网络资源、广播电视资源等媒介因素多数并非针对幼儿来编创, 所以幼儿可能更加难于理解。因此, 各种教育媒介因素难以顺利地转化为幼儿园音乐教育生产力, 也就是说幼儿园音乐教育在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过程中是存在一定难度的。而音乐游戏, 因其符合儿童“观察——模仿”的认知心理反应机制而对幼儿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如果将幼儿音乐教材、益智读物乃至网络资源、广播电视资源等各种媒介因素创编成音乐游戏, 则可有效地增进幼儿对这些教育媒介的理解能力, 同时也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园音乐教育对上述媒介材料的利用率, 促使上述媒介材料更多、更快地转化为教育生产力。

四、从教育条件方面来说

就政策法规方面来说, 现行幼儿园教育政策文件无不强调游戏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所应扮演的重要角色。由此可见, 以音乐游戏来整合幼儿园音乐教育资源, 是顺应国家相关教育规范文件的科学、合理举措。就资金及设施条件方面来说。由于音乐游戏符合儿童“观察——模仿”的认知心理反应机制而对幼儿具有天然的亲和力, 能够有效地增进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就开展教育的策略方法来说, 目前相当多数幼儿园已经引入诸如达尔克罗斯“体态律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国外先进的幼儿音乐教学方法。但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还显得比较生硬, 缺乏策略性和灵活性, 陈陈相因, 久而久之也难以维持幼儿的学习兴趣。所以, 如果能够将上述先进的幼儿音乐教学方法融入到音乐游戏当中, 就能够与之形成合力, 增进幼儿园音乐教育对这些先进教学方法的利用效率, 并有效地丰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理论暨方法体系。

让游戏走进音乐课堂 篇3

关键词:音乐课堂 音乐游戏

一、设计音乐游戏的方法

1.识谱游戏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识谱是学习音乐的难点。如何让枯燥的识谱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是每位音乐教师努力的方向。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笔者发现,在游戏中教学识谱,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如在“小音符找朋友”这个游戏中,笔者把写有音符的头饰戴在学生的头上,让他们围成圈,然后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只有准确唱出朋友头饰上的音符,两人才能结为好朋友。在这样的音乐游戏中,学生能轻松、准确地唱出同学头饰上的音符,从而更好地认识乐谱。

2.节奏游戏教学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训练学生的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如在《哈里啰》的节奏训练中,笔者让学生模仿火车“咔嚓、咔嚓”、汽车“嘀、嘀、嘀”的节奏,划船时人们“嗨……哟……嗨”的吆喝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声音和动作联想到歌曲节奏,最后把这些声音、动作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有趣味性的节奏练习。这样一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助于学生掌握整首歌曲的节奏。

3.听音游戏教学

小学低段学生不理解音高的概念,而练耳又是音乐课的重要内容,如果在练耳教学中,教师只是让学生枯燥地听音,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有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形象、生动的游戏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可以把音阶比喻成“小猪爬楼梯”,把跳跃音程比喻成“小兔子在蹦蹦跳跳”等。这些比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抽象的内容易于理解,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加深学生对听音的记忆。

4.音乐记忆游戏教学

音乐记忆游戏教学是训练学生记忆和分辨节奏及旋律的能力。如在教学《粉刷匠》时,笔者先开展随意贴的游戏,让学生根据节奏把1、3、5贴进音乐小屋,然后引导学生掌握53 53| 53 1|的旋律,最后让全班学生围成圆圈踏步走,由笔者弹奏《粉刷匠》的旋律,学生自己听辨记忆,当听到53 53| 53 1|的音乐时,学生就做靠拢动作。通过反复练习,就能提高学生对节奏及旋律的把握,提升学生的记忆和分辨能力。

5.创作游戏教学

创作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音乐思维的逻辑性,并促使发挥创作能力,把机械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如在教学完歌曲《拍皮球》后,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除了围成大圆圈来表现歌曲之外,还可以怎么表现?”于是,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歌曲,使用不同的玩法来拍皮球。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作才能。

二、设计音乐游戏的注意事项

1.音乐游戏教学要有音乐性

音乐游戏只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手段,教师不能让学生仅仅关注游戏,而要从中获得知识。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音乐游戏只是音乐教学的一种手段,必须科学合理、灵活自如地设计音乐游戏。

2.音乐游戏教学要有目的性

在设计音乐游戏时,教师要明确游戏的目的和意义。如果一节课设计了太多质量不高的音乐游戏,不仅不能提高学生音乐学习效率,还会使音乐游戏教学显得画蛇添足。

3.音乐游戏教学要有过程性

只有形式没有内涵的音乐游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所以在设计音乐游戏活动时,教师一定要精心准备,高度重视游戏的每一个环节,使游戏的全过程都具有教育价值。

4.音乐游戏教学要有创造性

每个人听到音乐的感受是不同的,在设计这些游戏时,教师一定要设计能启迪学生创造力的音乐活动,或者让学生自主设计游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0个经典幼儿园音乐小游戏 篇4

1.通过律动感受单二部曲式AAB,感受乐句的长短。2.在欢快的音乐中感受游戏的快乐。

准备: 问候舞音乐

玩法:

全体幼儿自由站在空的活动场地,A段音乐开始时幼儿边拍手边走,找到一个好朋友面对面站好。A段音乐重复时和对面的伙伴拍手。B段音乐共三个乐句,前两个乐句两人相互问好两遍,第一次握手说“你好”,第二次鞠躬或脱帽问好等。第三次所有的孩子在教室里找老师在什么地方,并向老师挥手问好。然后幼儿重新找朋友,游戏反复多次进行。

建议:

刚开始游戏时,幼儿对音乐和玩法不够熟悉,教师可以先让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两次A段的音乐都让幼儿找朋友,以便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时间找到朋友。

二、小星星 目标:

1.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绕圈走。2.在游戏中遵守规则。

准备:

《小星星》的音乐

玩法:

幼儿手拉手按顺时针方向跟着音乐走,老师作为“领导者”站在圈外跟着音乐按逆时针方向行走。当每次唱到“小星星”时,领导者随意触碰一个幼儿的肩膀,该幼儿就离开圆圈,右手拉住领导者的左手,跟着领导者按逆时针方向走,圆圈里的幼儿继续唱着歌按顺时针方向走,同时离开幼儿的左右两个伙伴将手拉在一起,形成封闭的圆圈。如此反复直至中间只留下一名幼儿,此时领导者的右手拉住自己队伍中最后一名幼儿的左手,形成一个圆圈并下蹲。中间唯一的幼儿举双手成为小星星。第二次游戏时,中间的幼儿就是领导者,游戏继续。

三、小蝌蚪找妈妈 目标:

培养音乐的节奏感。准备: 小蝌蚪头饰若干,青蛙头饰一个。

玩法:

幼儿戴上小蝌蚪头饰,跟着音乐边唱歌边做简单的动作,如游来游去,扭一扭,转一转等。唱到“小小蝌蚪游游游”,幼儿蹲下用手蒙住眼睛,老师戴上青蛙头饰在活动室一角躲起来。唱到“妈妈妈妈在哪头”,幼儿作寻找的样子。歌曲结束后,青蛙妈妈叫两声“呱呱”,小蝌蚪循声跑到妈妈身边,说:“妈妈找到了,妈妈找到了!”

延伸:

可以让个别能干的幼儿当青蛙妈妈。

四、海狮顶球 目标:

培养幼儿转换节奏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思维和反应的灵敏性。

准备:

《海狮顶球》音乐,图画卡片海狮4只,皮球4个(其中两个画上X X节奏型,两个画上X节奏型)。

玩法: 幼儿围成圆圈,老师把4个球任意放在4只海狮头上成一个节奏型,幼儿起立按此节奏型在圈内边走边做节奏动作,如跺脚、拍手、拍肩。乐曲停,教师变换球的位置,幼儿站立拍出新的节奏。

规则:

拍错的,回座位暂时退出游戏。拍对的,听音乐继续按节奏做动作。老师按情况结束游戏,让全体幼儿重新做游戏。

五、老鹰捉小鸡 目标:

听音乐做母鸡下蛋、小鸡出壳、跳舞等的动作。

准备:

《老母鸡》《小小蛋儿把门开》《老鹰捉小鸡》的音乐,母鸡、老鹰头饰;积累母鸡生蛋、小鸡出壳、孵蛋等知识。

玩法:

老师当母鸡,听《老母鸡》音乐做下蛋动作,幼儿当小鸡不动。听到《小小蛋儿把门开》音乐时,幼儿做小鸡出壳和跳舞的动作。听到老鹰的音乐马上躲在母鸡的身后,一个跟一个搭着肩。(或者变成老鹰不爱吃的东西,一动也不动。)规则: 被老鹰捉到的小鸡停做游戏一次,母鸡和老鹰的角色可以请能干的小朋友来扮演。

六、小老鼠上灯台 目标:

听音乐模仿小老鼠上灯台的动作,在游戏中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准备:

小老鼠头饰若干,猫头饰一个;蛋糕盒做的灯台一个。

玩法:

配班老师戴上猫的头饰,在一边躲起来。幼儿戴上小老鼠的头饰,围绕灯台成一个圆圈。幼儿跟着音乐,边唱边模仿小老鼠上灯台的动作。唱到“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小老鼠躲避猫的追逐。

规则:

被猫捉到的小老鼠停做游戏一次。猫可以让能干的幼儿来扮演。

七、碰一碰 目标:

根据不同物体种类、颜色等相同的特征,听游戏信号玩碰一碰。

准备:

音乐《碰一碰》,各种小动物或水果的指偶若干。

玩法:

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纸偶套在手指上。音乐起,幼儿起立边唱歌边做找朋友的动作。唱到"碰哪里?"时,听老师的口令,如小鸭碰小鸭,拿小鸭纸偶的互相碰一碰。以此类推,游戏重复几次。规则:

找错的幼儿停做游戏一次。八、十个小矮人 目标:

1.通过撕报纸、传球等游戏,感知欢快乐曲中的延长音,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增强对音乐的敏感度。

2.感受倾听音乐、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报纸、记录纸、笔,老师操作的大记录纸,音乐《十个小矮人》。

玩法:

在撕报纸、传纸球、做记录游戏活动中感知延长音的次数和延长音不同的时间。

1.听音乐玩“撕报纸”游戏,自主感知延长音出现的次数,并在“撕”的过程中感受延长音的延续。老师:发现小矮人找了几次朋友?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记录?如果只给你一张旧报纸,你有什么办法来记录?什么时候撕报纸?一起听音乐试试。2.听音乐玩“传纸球”游戏,合作完成游戏过程中加深对延长音的理解。老师:要让纸球有秩序地传,每位小朋友手中都要有一个纸球,我们怎么做?(同一个方向,同一时间传)老师唱出乐曲,幼儿听音乐,在小矮人找到朋友后开始传纸球。3.听音乐找一找,在每次延长音中小矮人找到了几个好朋友,并用符号记录下来。4.再次玩“传纸球”游戏,听音乐找到好朋友,结束活动。

九、听音找朋友 目标:

能够辨听并根据音的数量,找到相应数量的朋友。

准备: 铃鼓一个。

玩法:

老师拍击铃鼓,若听到连续快速的声音,有几声就要和几个朋友抱在一起。比如老师拍二下,那小朋友赶紧两个两个抱在一起。若听到声音连续一样的时候,就要放开手,自己管自己走,不要走出圆圈就可以。若有人找不到朋友,或者找错朋友,那么就要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建议:

老师刚开始时铃声数量少些,根据幼儿掌握情况增加,但不要太多。

十、拍蚊子 目标:

1.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2.发展敏捷的反应能力。

准备: 钢琴 玩法:

幼儿园音乐游戏教案 篇5

《喜羊羊和灰太狼》是近年来流行的一部儿童动画片,孩子们非常喜欢这部片子,更喜欢里面的两个角色喜羊羊、灰太狼。因为是孩子们熟悉的、喜欢的动物形象,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孩子理解和掌握,所以我采用这两个角色做音乐游戏。能使幼儿更好的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音乐游戏中我采用两段音乐。前段音乐采用钢琴弹奏、乐曲奏旋律上层层递进。节奏稳定、缓慢;后段音乐采用《土耳其进行曲》选段,旋律表现为活泼、有趣、紧张,非常适合幼儿进行游戏。让音乐和故事情节匹配起来,使幼儿更加投入到音乐游戏的故事情境中去。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音乐的特定变化表演小羊的走、停、跑,并努力在停顿的地方做出不同造型。

2、会跟着音乐游戏,学习遵守游戏规则,跑动时不碰撞或推搡他人。

活动准备:

音乐录音、灰太狼和喜羊羊和众小羊头饰若干,森林、山坡背景画,灰太狼和喜羊羊图片。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了解游戏背景,引起兴趣。

老师出示《灰太狼和喜羊羊图片》

师:这是谁?是什么动画片的人物?

老师以喜羊羊的角色讲述。

师:我是喜羊羊,前天我们一群小羊在草地上玩游戏,灰太狼乘我们不备,抓走了我们很多小羊。现在我想把它们救回来,唉,靠强夺救,我们抢不过灰太狼,只能想想计谋了。今天,我请来我们羊村的许多兄弟姐妹,让大家跟我一起去营救他们。我想了一个好办法:灰太狼在家里守着小羊,它走来走去的,我们就悄悄的跟在它身后,灰太狼嚎叫转身,我们就停下躲好(作出不同停止造型)。灰太狼一转身我们又赶紧跟上去,这样我们离小羊就越来越近了,最后趁它打困睡觉的时候,我们赶紧去营救小羊们,把它们带回家。

师:接下来,我们要玩这个营救小羊的游戏。这个游戏是要在音乐中进行的,先让我们听听音乐吧。

2、熟悉游戏音乐。

(1)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游戏中旋律不同的两个部分。

师:你听到音乐的前部分和后部分有什么不同?[前段音乐旋律节奏缓慢,后段音乐旋律节奏活泼、紧张]

(2)引导幼儿分段听音乐做游戏。[请配班老师扮演灰太狼,老师扮演喜羊羊,幼儿扮演其他小羊。]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感知音的高低,学习听辨不同的音高,并会用肢体动作来表达。

2、以欢快有趣的形式,激发幼儿学习音符的兴趣,并发展其肢体语言的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音阶图谱一幅

2、游戏乐谱

活动过程

1、学音阶

(1)“小朋友们,今天新老师要跟大家一起玩一个《高人和矮人》的游戏。首先,我们要学会并懂得唱1234567≌獍烁鲆舴。大家仔细听听哪个音低,哪个音高。”(教师展示图谱,有表情地边唱边演示。随之师幼互动一起唱数遍。)

(2)“小朋友,这个音阶很好玩。你们瞧瞧,这个‘1’就像矮人,这个‘ 就像高人。从‘1’到‘ ,小矮人是一级一级随着台阶爬到最高处变成一个高人的。你们看,就像老师一样。(教师边讲边唱,边随着图谱从低音到高音慢慢做动作)

2、介绍玩法

(1)“好,现在我们来开始做游戏。老师来弹钢琴,你们要仔细听,如果听到‘1’就学图上的矮人全蹲下去,听到老师慢慢地弹上去,那么就请小朋友随着音高慢慢地站起来,到最后一个‘ 音时,大家都把双手高举,做高人。老师来看看哪个小朋友做的又快又好。”

(2)游戏

教师用钢琴弹奏,让幼儿用肢体跟随音符的高低进行游戏。

(3)听音符的高低,自由做动作

①教师弹一首短曲子的音阶,让幼儿分辨音的高低并做相应的动作。

②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自己的动作。

3、结束

教师对活动中做得好的幼儿加以肯定、表扬,并请他们示范给大家看。

活动建议

幼儿园音乐课堂小游戏 篇7

游戏强调顺应幼儿的发展, 教学强调将幼儿的发展纳入到合乎社会要求的轨道。游戏没有功利性, 它强调过程、幼儿表现和幼儿的自主性。而教学, 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计划性, 为让幼儿在教学中学到某些知识技能, 具有传承音乐知识的任务, 更多强调的是教师的作用。

综合教学实践来看, 音乐教育活动中, 游戏和教学不是简单的并列和综合关系, 游戏不仅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更应是教学的内容, 只有当他们在更高层次上有效统一, 音乐教育活动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2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游戏与教学的结合

从形式上分, 游戏和教学的结合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离式、插入式、整合式。

分离式结合方式是,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 一段时间为纯游戏活动, 另一段时间为纯教学活动。

插入式的结合形式, 是将游戏加入到教学, 或将教学加入游戏。游戏可作为教学的先导, 让幼儿在游戏中积累教学所需的知识, 进而在教学中将知识加以巩固;游戏也可作为教学的后续, 幼儿在教学中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 进而在后续的游戏进行运用。当幼儿游戏时, 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和了解幼儿, 将合适的教学活动加入其中, 使幼儿在玩的基础上学到知识,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切游戏和教学的结合, 都是根据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践需要来决定的, 优化的结合就是在一定的场合和情景下选择出游戏和教学的最合适比例。

3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实现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应用实例

3.1 游戏与幼儿园歌唱活动的优化结合。

理想状态下幼儿园歌唱活动是能发展幼儿歌唱能力的活动。能使幼儿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 舒适的、有感情的进行歌唱的活动。以《拔萝卜》为例。

《拔萝卜》由于其歌曲内容的操作性强, 情节有趣, 容易展开,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向度图上偏向于纯游戏活动, 更注重幼儿自然发展。因此游戏和教学的结合中游戏所占的比重应大一些。

3.2 游戏与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优化结合。

理想的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是能发展幼儿的器乐操作能力、合乐性、合作性及创造性等能力的活动。使幼儿能掌握基本的乐器演奏方法以及与和谐的与音乐、他人协调的能力。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操作性强, 但一定形式上还是有游戏性与教学性的区分。以《大雨和小雨》为例。

《大雨和小雨》是伴有歌词内容的音乐, 其歌曲内容简单, 节奏型简单, 以它为内容进行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时, 过程的体验就更为重要, 由此其在向度图上偏向于幼儿的自然发展。

教师进行情境创设:播放多媒体“打雷”的声音, 将幼儿带入要下雨的情境的当中, 教师可以根据儿歌的内容创编出一个简短的故事, 播放“大雨”“小雨”的声音, 使其衔接上过渡自然, 让幼儿分辨哪个是大雨, 哪个是小雨。之后通过播放一次《大雨小雨》, 得出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的认知。其后, 根据乐曲内容, 让幼儿跟随做身体动作表演, 为之后乐器的抓握及使用方式奠定初步的基础, 之后, 由家长朋友配合教学, 与幼儿进行亲子游戏, 使幼儿面朝家长坐于其腿上, 随着乐曲, ‘大雨哗啦啦’时大幅度抖腿, ‘小雨淅沥沥’时小幅度抖腿, 两者要有明显区别。‘哗啦啦’时大幅度抖腿, ‘淅沥沥’时小幅度抖腿, ‘大雨小雨快快下’时边摇晃幼儿边使其躺平在腿上。使幼儿感受大、小力度的不同, 为打击乐器演奏时, 力度使用大小奠定了基础。其后进行打击乐器演奏活动, 使用了奥尔夫乐器沙锤, 根据游戏时手的方位及动作、力度, 进行沙锤的演奏。此时打击乐器演奏要领及配合度就会大大增高, 使得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开展更加顺利。

3.3 游戏与幼儿园韵律活动的优化结合。

幼儿园韵律活动, 是幼儿跟随音乐有节奏的利用身体做出某些动作的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音乐表现力以及利用音乐和身体进行交流的能力。韵律活动是一种运用身体去表现的活动, 本身吸引幼儿。以《朋友舞》为例。

《朋友舞》属于韵律活动中的邀请舞, 它有与他人的互动, 中途会交换舞伴, 具有的游戏性较强。朋友舞的开展是以集体的形式, 两人跟随音乐, 牵手向前走四拍, 然后面对面后退四步, 原地换脚跳三次, 立定拍手三次, 然后二人手臂想环做正反的转圈, 后自由交换舞伴, 在整个朋友舞的教学当中, 基本以游戏为主, 教学部分仅为动作、规则学习时, 其教学可在游戏活动中渗入。

3.4 游戏与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优化结合。

《欢乐满山谷》的音乐欢快, 整首几乎以“ta ta ti ti ta”的节奏型为音乐背景。课程旨在让幼儿了解节奏型, 熟知出现的动物, 还有体验歌曲欢快的情感。这些都是和游戏分不开的, 因此, 在向度图上, 其游戏与教学几乎参半。

首先教师播放多媒体, 现出森林的图片, 对幼儿进行提问:这是哪?然后“请出”幼儿认知中知道的森林动物 (例:小松鼠) , 使其带领大家进行“森林郊游”。去“郊游”前, 由小松鼠为大家演奏一曲, 请大家仔细聆听欣赏, 然后教师对幼儿的感受进行提问, 分析乐曲的情感, 幼儿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 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后, 让幼儿根据音色猜测小松鼠的其他动物朋友, 幼儿猜到大公鸡、羊、鸭子、小猫、小狗。之后教师插入游戏, 再次播放音乐, 使幼儿对所听出的动物进行排序, 并将教师提前预备的动物头像按照先后顺序从上到下的顺序贴于“森林”上。之后教师组织“猜猜谁来了”的游戏, 做出动物头饰, 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教师播放音乐, 每组幼儿听到音乐后自行安排出场顺序, 扮演相应动物的同时, 还要做出具有该动物特征的动作和声音。

摘要:喜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游戏促使幼儿能顺应自然发展。教学促进幼儿的发展, 使幼儿的发展符合社会要求的轨道。本文从我国音乐教育中, 游戏与教学的结合关系进行分析, 合理分配游戏与教学的比例进行结合, 使得游戏与教学达成最优化结合, 使幼儿教育活动更易展开和有效性更高。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游戏,游戏与教学优化结合

参考文献

幼儿园音乐课堂小游戏 篇8

但是长期以来,音乐游戏经常作为针对幼儿的活动来呈现,却极少作为公开观摩教学的形式来开展。我觉得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音乐游戏由玩法和规则构成,教师较难把握教与学的度,容易留下教的痕迹而影响幼儿游戏的自由度;其二,音乐游戏的特性决定幼儿在游戏中容易出现过度兴奋,产生冲突等现象,能否将幼儿的情绪保持在适度舒适的兴奋状态,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其三,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甚少,教师在设计组织音乐游戏时感到困难较大。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将专题教研的主题定为“音乐”时,我们大班年级组毅然选择了音乐游戏作为专题研讨的课题,希望能在这个较少对外展示的领域里取得一定的突破。

下面,我将以音乐游戏“小老鼠和啤酒桶”为例,谈谈我对幼儿园音乐游戏中游戏规则的设立和自主创造的引导这两个方面的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让幼儿在规则的约束下享受有序游戏的快乐

音乐游戏的特性决定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容易出现过度兴奋、人际冲突等现象,而通过规则使幼儿保持情绪的适度、舒适的兴奋状态是音乐游戏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所以,使幼儿意识到“音乐游戏是宽松、自由的,但这一切必须建立在一定规则的基础上”便十分重要。在音乐游戏“小老鼠与啤酒桶”中,我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

1.用故事情境为幼儿解释游戏规则。

学龄前儿童对音乐的理解具有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因此,就音乐本身来说,想让幼儿理解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时,故事情境的适时介入很有必要。在“小老鼠与啤酒桶”的第一个环节,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随着音乐讲述故事的方法,用自身的语言魅力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具体形象的故事情境:夜晚的城堡里,小老鼠和啤酒桶都在静悄悄地睡觉,小老鼠随着欢快的音乐跳起了舞蹈,啤酒桶也在小仙女的帮助下,长出了头、手和脚,他们一起共同跳舞。十二点了,魔法消失,啤酒桶又缩回了脚、手和头,城堡又回复了平静。故事情境的介入,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充分理解了音乐作品的含义,形成了强烈的角色意识,游戏规则在不知不觉中被幼儿接受并遵守。

2.用适宜的教具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

在音乐游戏中,教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幼儿更是通过教具来理解游戏规则,明确扮演角色、增加快速反应等。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角色,也为了让游戏更生动、有趣,在游戏中我们会给幼儿适宜的教具。在“小老鼠和啤酒桶”游戏中,我只使用了仅有的一个教具,就是小仙女的魔法棒。魔法棒的使用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游戏的规则。第一,当小仙女给啤酒桶施魔法后,啤酒桶就会随之长出头、手和脚,魔法消失,小仙女同样会挥动魔法棒,啤酒桶就会随之缩回脚、手和头;第二,啤酒桶还会随着魔法棒挥动的方向和节奏,明白该先伸出身体的什么部位,按什么节奏来伸出或者缩回;第三,魔法棒的施法对象是啤酒桶,这样在游戏中再不会出现角色混乱的现象了。有了辅助性的表演道具后,幼儿更容易明确角色、理解规则,也更愿意表演、更愿意大胆表现!

3.音乐本身即是幼儿需要遵守的游戏规则。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的指挥下,按一定的玩法和规则运用身体动作来实现的一种活动,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学习音乐,会大大提高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音乐本身是游戏的指挥棒,是幼儿要遵循的游戏规则。在“小老鼠与啤酒桶”游戏活动中,我存在的最大不足就是这一点。幼儿随音乐游戏时,我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提示,提醒幼儿什么音乐到了,该谁出场了,该做什么动作了,而没有做到让幼儿自己去倾听音乐、去感受音乐,让音乐来指挥孩子的游戏过程,音乐本身在活动中丧失了其该发挥的作用。反思过后,我进行了调整,在整个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引导孩子们仔细地倾听音乐,感受音乐,如到了小老鼠该出场的音乐,不需要老师的语言提示,孩子们只要听到这段音乐,马上明白该做谁的动作。孩子们通过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来完成游戏,真正达到了音乐游戏的最佳效果。

二、在自主创编动作中培养幼儿创造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音乐游戏属于一种有规则游戏,是在幼儿自主游戏的前提下,结合一定的音乐教育活动目标而设置的游戏活动,幼儿在音乐游戏中能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审美力和创造力,也能提高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还能获得一系列的情感体验。然而在实际工作之中,很多老师偏重于音乐活动的教育性,而疏忽了幼儿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出现了很多“教师导、幼儿演”的形式。在本学期的专题教研活动中,我们力求在音乐游戏中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音乐游戏真正成为了幼儿自己的游戏。

1.为幼儿创造宽松、自由的氛围,鼓励幼儿大胆创造。

在以往的音乐游戏教学活动中,游戏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老师来教授,孩子们在严格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运用老师教的动作来完成游戏,这种活动方式压抑了幼儿的自主创造,显然已经违背了现行的教育教学理念。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音乐游戏中,为幼儿创造一种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让他们能自由思索、大胆想象、主动实践,才能萌发幼儿的创造力,并使其发挥到最高峰。“小老鼠和啤酒桶”游戏中,高潮部分是幼儿分别扮演小老鼠和啤酒桶结伴跳舞,幼儿被欢快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所吸引,在老师的鼓励下,纷纷参与到游戏角色的扮演中,随着音乐自由地创编小老鼠和啤酒桶结伴跳舞的各种表情和动作,真是精彩纷呈,孩子们的创造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nlc202309021530

2.教师做好幼儿自主创编动作的发掘者和引导者。

动作,是音乐游戏的精髓,音乐游戏都是通过幼儿的身体动作,来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音乐游戏中的动作需不需要进行统一,我们在专题教研活动中也有过争论:如果不进行统一,整个音乐活动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动作展示,显得杂乱无章;如果进行统一动作,就不能充分发挥幼儿自主创造性,不能体验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很显然,为了充分显示幼儿在音乐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游戏动作也必须由幼儿自主创编,作为教师,应该承担的角色是发掘者和引导者。“小老鼠和啤酒桶”中的每一段音乐,我都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创编,小老鼠睡觉有歪着头的,有伸着爪子的,有两两相依的;小老鼠与啤酒桶结伴跳舞有民族舞风格的,有现代舞风格的,有交际舞风格的,真是五花八门,生动有趣。而我在这个过程中也敏锐地发现出色的孩子,让他们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给部分创编能力较弱的幼儿以借鉴和引导,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孩子们惟妙惟肖的表演,充分展示了孩子们与生俱来的表演能力。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合理引导,给予孩子们更多地展示机会。

音乐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音乐活动之一,随着教改的深入,那些“直接按照教材上提供的玩法,手把手教幼儿玩音乐游戏”的拿来主义教学方式已不被认可。通过这次专题教研活动,我逐渐明白:音乐游戏活动是幼儿积极发现、探索的过程,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并不是受命于教师,而是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独立进行的学习和创造。

附:

大班音乐游戏“小老鼠和啤酒桶”活动方案

活动名称:音乐游戏“小老鼠与啤酒桶”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音乐的旋律结构,学习用表情和动作创造性地游戏,体验想象、创造和表演的快乐。

2.学习分角色玩游戏,学习在表演中合理分配空间,相互交流、配合,体会有秩序的游戏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课件、仙女棒。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1)在一个地窖里,有一群小老鼠和一大排的啤酒桶,今天他们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2)完整欣赏一遍音乐。

3)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幼儿想象猜测。

2.幼儿边倾听音乐边讲述故事。

提问:这段音乐可以分为几段?你最喜欢哪一段?

3.分段感受音乐。

1)引子的音乐“安静的地窖”。

引导幼儿分别学习小老鼠和啤酒桶睡觉的样子。

2)小老鼠跳舞的音乐。

引导幼儿创编小老鼠跳舞的动作,重点表现小老鼠的轻巧灵活。

3)小仙女施魔法的音乐。

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创编啤酒桶长出头、手和脚的动作。

4)啤酒桶与小老鼠结伴跳舞的音乐。

幼儿分角色结伴创编舞蹈,教师引导幼儿用舞蹈动作表现出啤酒桶的笨重与小老鼠的轻巧灵活。

5)啤酒桶失去魔法的音乐。

鼓励幼儿跟着音乐缩回头、手、脚,最后抱在一团坐在地上。

6)小老鼠与啤酒桶告别的音乐。

4.幼儿完整欣赏游戏的音乐,感觉每段音乐所表现的情节。

5.音乐游戏。

1)小朋友们真能干,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小老鼠和啤酒桶的游戏,先请女孩子做小老鼠,男孩子做啤酒桶,可以运用我们刚才学到的动作来表现。

2)交换角色游戏。(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

3)讨论:啤酒桶与小老鼠怎样才能配合得更好?(动作一致,跟着节奏)。

4)自选角色表演游戏。

浅谈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 篇9

一、选择合适幼儿游戏的材料很重要

音乐游戏形式多样,种类很多,有易有难。选材时应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班的实际水平,根据教育目标和要求进行挑选或改编。选择音乐游戏教材时,应从以下方面挑选。

1.设置情境。

游戏的情境应为幼儿所理解,角色的活动应贴近幼儿生活。这样,玩起来幼儿的想象才能活跃,感情才能逼真。如小班幼儿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藏的时候只要自己看不见别人就以为藏好了,藏好后,不少幼儿还喜欢被别人找到。根据这一年龄班幼儿的特点,选用情节简单的“找小猫”游戏他们就非常喜欢。中大班幼儿对“穿斗篷的小孩”这一游戏很感兴趣。他们对树林中远远站着一个穿斗篷的孩子这一情景能想象得出,会有极大的好奇心想弄清她是谁。因此,如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知识经验基础,挑选适合各年龄层幼儿理解水平的游戏教材,会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2.简单易学的动作。

音乐游戏多数是音乐与动作配合进行的。因此,在选材时还要考虑本班幼儿随音乐动作能力的发展水

平。一般,为小班幼儿选用的音乐游戏的动作应比较简单,最好各自单独活动,相互间没有什么牵制。为中、大班幼儿选用的音乐游戏的动作可适当提高难度,可有一些需要互相配合,协作的动作。

3.活泼鲜明的动作。

音乐在音乐游戏中是幼儿的指挥者,因此在为幼儿选配音乐时应注意选择有歌曲或便于哼唱的乐曲,因为幼儿非常喜欢边唱边活动,如果游戏中有好听有趣的歌曲能让他们边唱边玩,这是他们最高兴的。如果是乐曲,最好便于幼儿哼唱。这样即便没有成人为他们伴奏,他们也能自己边哼边玩。另外选择的音乐要形象,节奏鲜明,对比性强,乐段清楚,这样幼儿才容易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音乐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

4.富有趣味的音乐。

要使音乐游戏具有吸引力,必须具有趣味性。首先表现在游戏的情节要有高潮,能使幼儿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其次表现在游戏的内容能调动全体幼儿参加游戏的积极性,能从游戏中获得快乐。

二、变教师的 “ 传授 ” 为主为幼儿的 “ 自主 ” 学习为主

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不尊

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在设计教育活动、组织教育过程中,不是以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和学习特点为依据,不考虑幼儿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而是把他们作为一种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的任务就是往这个容器里注入、灌输,表现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就是代替孩子说,代替孩子做,没有给孩子思维、想象、理解、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孩子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离开了教师的示范,孩子就显得茫然失措。

三、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歌曲教学中,我屏弃了以往老师教一句孩子唱一句枯燥而又乏味的教学方式,努力钻研柯达伊教育理论思想,在边学习边摸索中寻找出歌曲教学的有效方式如在歌曲《春雨沙沙》的教学活动中,我是在一个下雨的日子里随机教授的。首先我引导幼儿观察春雨落下的样子并倾听春雨的声音,随之将春雨变成了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孩子们陶醉其中,在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孩子们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会了歌曲。在教学中,我还传递给孩子一种信息那就是创编。只要是美好的快乐的我们都可以把它变成诗歌、歌曲甚至音乐剧。从此孩子们创作的兴趣可浓了,看到什么唱什么在老师的不断引导鼓励下孩子们的创编能力有了明

显提高。

四、有效指导是音乐游戏展开的关键

1.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

幼儿生来就对音乐有特殊的感情。在优美的旋律中,在音乐带来宽松的氛围中,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他们内心的感受。正是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这份积极愉悦的心情,使幼儿有可能大胆尝试,勇于表现。同时也为老师培养幼儿主动参加音乐游戏提供了机会。如当幼儿大胆拍出第一个节奏,勇敢做出第一个动作时,老师赞许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肯定的口吻(如“你真棒”、“我喜欢你这个节奏”、“你肯定能行”之类)等积极评价都令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从中获得强大的推动力,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游戏中。

2.因人而异提要求。

体验成功对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幼儿由此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做出积极的评价。同时,还能提高幼儿在同伴中的地位,帮助幼儿建立自信。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应有所不同,使他们经过努力后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在音乐游戏中,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我鼓

励他们独立创编游戏情节、动作,要求游戏情节、动作尽量丰富;对于能力中等的幼儿,我只要他们编出的游戏情节、动作简单完整;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我只要他们编出游戏中的一个情节。在我的鼓励、指导下,孩子们的创编热情很高,他们每个人都体验到了成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从而有力促进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游戏的积极性。

3.引导幼儿自主游戏。

音乐游戏中,幼儿是主体,老师只是主导作用,老师要把握好这个度,让幼儿成为音乐游戏的主人。如老师可通过语言讲述故事、图片,直观教具,欣赏游戏音乐,充分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激发幼儿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创编音乐游戏的情节、角色、动作等,对勇于创编、积极投入的幼儿,老师要及时表扬、鼓励。

一个让幼儿获益颇丰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并灵活运用有效教育策略,更需要教师将这种“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的策略,为幼儿今后迁移这种策略积累经验,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成功的音乐教学活动,还需要有一定的艺术结构和教学节奏,教师只有用心思考、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中起承转合的每一个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小猫敲门 篇10

1.初步理解乐曲ABCA’的曲式结构,感受乐曲欢快、优美等特点。

2.能通过音乐图谱、故事感知等方式,进一步理解音乐的特点及乐段的变化,能用肢体动作体验和表现土拨鼠一天不同的心情。

3.激发幼儿根据音乐大胆想象,体验随乐游戏的快乐。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音乐《休闲的男子》;音乐图谱、心情图谱、土拨鼠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

一只可爱的土拨鼠,它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三种有趣的表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三张表情图:快乐、紧张、舒心)

教师小结。

二、完整欣赏

1.师:土拨鼠把这三种表情藏在了一首好听的乐曲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分别藏在了什么地方?(完整欣赏乐曲一遍)

2.提问:土拨鼠先表现出了什么表情?接着表现出了什么表情?最后表现出了什么表情?(根据幼儿的回答一一排列表情图)

3.再次完整欣赏,验证表情匹配结果。

三、分段欣赏

1.欣赏A段

(1)师:有一天,土拨鼠要去草丛中找土豆,它踩着快乐的脚步出发了。(边听A段音乐,边欣赏教师A段动作。)

论音乐游戏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帮助 篇11

关键词:音乐游戏;幼儿音乐教育;帮助

幼儿音乐教育作为一门艺术而存在需要将音乐的艺术气息与游戏相结合,让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学到音乐的同时还能学会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孩子的心性特征是爱玩教师可以根据这点让孩子在一边玩耍游戏中一边学习音乐知识,这样不仅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

一、幼儿音乐活动教育现状

目前幼儿园中音乐教育暂未能跟游戏进行很好的融合,幼儿音乐教育目前的课程内容主要有教授幼儿唱歌曲,教师给幼儿进行简单的乐器表演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欣赏课程让孩子学会静下心来欣赏音乐。大多数幼儿园中将教授幼儿歌曲以及舞蹈表演作为音乐课程的核心,但是音乐课堂上却很少能够看到教师给幼儿展示乐器表演,音乐欣赏的内容更是寥寥无几。歌舞表演中主要是教师带领的模式,教师慢慢教会孩子歌曲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让孩子对歌曲进行舞蹈表演。这是目前音乐教育内容严重不足的体现,很多音乐课程的内容在课堂上都没有涉及。

幼儿音乐教师习惯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音乐课程教授,这成为音乐游戏教学的重大阻碍力量。在吟唱歌曲中教师让幼儿跟唱这是反复并且机械化的动作,孩子在跟唱中根本无法体会到音乐中的情感和所表达的含义。没有感情的歌唱不能理解音乐歌曲的歌唱是没有灵魂的歌唱,单纯的模仿是对幼儿音乐的局限所以作为幼儿音乐教师不能将教学作为单向作用应当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其中。在教师进行音乐游戏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到适当的引导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做到在课堂上积极的表现自我,但是目前幼儿园大多都未能做到此点。

音乐对每个人都有着启迪作用和教育意义所以音乐是一门人性化的课程。幼儿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授所以教师应当将孩子作为课堂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为了达到感知音乐深层魅力的作用幼儿教师应当让孩子去充分的感受音乐的美而教师的引导作用应当做到有的放矢,注重对孩子想象力和大脑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但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总是刺眼的,幼儿教师在音乐课程中采用的集体式教学模式更多是以讲授知识为主,这让孩子在课堂上只能被动的听讲,导致很多幼儿对音乐课程产生厌恶感甚至无法在课堂上集中精力,使音乐的价值与趣味性荡然无存。

二、运用游戏进行幼儿音乐教育

运用游戏进行音乐教学是许多音乐学家提倡的音乐教育方法,从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能见到的游戏中开展音乐教育更能让孩子放松并且愿意去展示自己,同时音乐游戏教学法更加符合幼儿个性发展。作为幼儿音乐教师为了吸引幼儿对音乐课程的注意力应当让孩子对音乐产生十足的乐趣,让孩子对音乐知识充满求知的渴求。作为音乐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努力丰富自身的音乐专业知识和素养,清楚幼儿内心的真实想法才能抓住教学重点并让孩子能够敢于表现自我。游戏只是作为音乐教学的辅助工具,所以教师在挑选游戏内容时应当符合音乐的大前提让孩子在愉悦的大氛围下也能学到音乐知识感受音乐的律动和唯美的情调。教师只有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孩子放松身心全部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游戏作为学习音乐知识的重要方法应当受到广泛的宣传与肯定。在幼儿时期进行的游戏对孩子以后的成长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游戏也是让孩子接触到新事物的开端对儿童的大脑发育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音乐是无形存在的所以幼儿在理解上会存在很大的难度,单纯的音乐知识幼儿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吸收掌握上都是无法达到要求所以教师不能一味的采取教学方法来教授孩子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音乐知识与游戏结合让孩子在一边玩耍中一边学习,幼儿的模仿能力是天生具备的一项技能,教师可以利用这点将音乐知识灌输到游戏中让幼儿去感受音乐的旋律好节奏感。这种方法不但能让幼儿高效的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同时还能将孩子的乐感增强。

三、游戏对幼儿音乐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培养幼儿的团体意识以及协调能力、探究能力

幼儿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给音乐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让孩子在音乐中可以自由的发挥,教师给孩子提供的游戏可以让孩子有更多学习音乐展示音乐的舞台与途径,在游戏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所在并且在团体中学会团结一致和共同努力做到相互协调。对于教师筹谋的音乐游戏活动应当让班级的每位孩子都能参与,从游戏中的角色中让孩子去了解并学习音乐同时具备表演天赋。在音乐游戏中幼儿的道德素养能够上升到新的台阶,对孩子而言也是全面发展提高的重要保证,不难看出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是音乐教学中关键的核心要素。

(二)明确幼师的主导地位和幼儿的主体地位

幼儿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应当占据主体地位,幼儿教师教授幼儿知识应当作为主导者而存在,选用游戏的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是希望充分调动起孩子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给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也让教师与幼儿保持平等关系这样孩子才能放松身心投入到音乐学科中。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仔细观察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出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可以进行重点培养。在挑选曲目上教师应当挑选音乐旋律朗朗上口并且活泼可爱的歌曲为主,歌曲中富含小故事可以更加吸引孩子的眼球。例如歌曲《数鸭子》旋律轻快并且活泼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可以让孩子在学习歌曲时模仿小鸭子走路的样子进行歌唱让孩子以最快的速度记住歌曲。用肢体动作来进行音乐游戏是最常见的方法大多数孩子都会很乐意对此进行表演,孩子不仅在模仿表演中掌握所学歌曲还能对外界事物有更深的了解。

四、结语

游戏是符合幼儿心理的一项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幼儿教师需要将游戏充分的运用到其中,以游戏化的教学方法为主让幼儿重新认识音乐理解音乐才能更愿意学习音乐,这也是培养孩子音乐兴趣的重要途径。大多数幼儿对音乐的认知都是从游戏中慢慢衍生而来所以游戏对幼儿音乐教育有着深远影响与帮助。

【参考文献】

[1]程英.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问题的检视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2)

[2]单秀丽.幼儿音乐教育课程游戏化教学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8)

游戏为音乐课堂添姿增彩 篇12

一、游戏———指引音乐符号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在儿童早期, 儿童主要是通过“感知———运动”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的。因此,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我们可以带领孩子们做做身体运动, 让他们在运动游戏中学会枯燥乏味的概念性乐理知识。把抽象的乐理具体形象化, 孩子们会学得更加轻松、愉悦。

案例:在教“mi, sol, si, re, fa”时, 我奏出各个音符, 让孩子们用动作去表示。他们在做动作时, 显得特别的兴奋。“mi”音一出, 他们立刻扭动脚趾;“sol”音奏起, 他们的小膝盖就立刻抖了抖;“re”响起, 他们小脖子都在不停的点……如此的音乐游戏点燃了孩子们的激情, 他们不仅能迅速地学会这些音符, 还能熟练的运用它们。又如, 在教“音符时值”时, 我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的音符。让他们跑、跳、做动作, 并在口中发音, 如此的形式孩子们兴致很高。当他们熟悉游戏之后, 我又请孩子们走到前面, 用自己扮演的音符时值连成乐句。再让他们随意的交换位置, 构成多种多样的乐句。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会新乐句, 掌握音符时值的用法, 他们特别的兴奋。

二、游戏———培养孩子节奏感

节奏感, 顾名思义, 即为人体对“节奏”的掌握精准度, 是人捕捉到、感受到、表现出乐曲节奏的韵律、韵味、趣味、情趣等等节奏美的一种直觉。德国音乐家奥尔夫曾经说过:“节奏是音乐的第一要素, 是音乐的生命力之源泉。”因此,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我们必须重视孩子们节奏感的培养, 这样可以让他们的音乐学习更有效。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我会把音乐、节奏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 让他们在兴致盎然中感受到节奏美, 在音乐欣赏中体验到快乐, 在美的享受中培养节奏感。

案例:我曾经和孩子们一起玩过纸杯游戏, 游戏是为了训练孩子们的节奏感。当时, 我将纸杯排成一排, 让孩子在我指着蓝色杯子时匀速的拍手;当我指着白色杯子时, 用手拍肩膀。在游戏的过程中, 孩子们都非常的谨慎, 他们很怕出错。神色看起来也很严峻。他们不由自主地在心里控制着节奏, 感受着节拍。之后, 我又摆了一排杯子, 两排杯子放到一起, 孩子们有点乱了。但是, 他们在训练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二声部的节奏。如此的练习, 可以让孩子们沉醉于其中, 也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或许, 节奏的掌控, 正是孩子们音乐创作的开始。

三、游戏———引领歌唱学习

歌唱学习是小学音乐最基本的内容, 也是孩子们认为音乐课最应学习的内容。同时, 也是孩子们最容易接受的表现形式。我们的课堂教学, 多数教师只知道教唱法, 常常会忽略孩子们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和音准等方面的教学。因此, 我们要改变旧的教学方式, 用新的理念去打造音乐课堂。音乐家柯达伊说过:“学校里教音乐和唱歌所用的方法务必要让学生感到不是一种折磨, 而是一种乐趣。”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们仔细研讨, 怎样的课堂是孩子们喜欢的, 是他们乐意参与的。

案例:在一次音乐课上, 我带着孩子们做了一个“拉线游戏”。我把线圈藏在一个红色的铁盒子里, 先让一个孩子去拉线, 在他开始拉时, 让他唱出任意一个高音, 当高音结束时, 我迅速的剪断线头。我对孩子们说:“你看看, 这就是你声音的长度。同学们, 你们还有谁想知道自己声音的长度吗?”孩子们的情绪立刻被点燃了, 他们纷纷举起小手要求测试。在游戏中,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拉出的线段比别人长。他们就会深呼吸, 慢慢地去唱出均匀的长音, 这正是歌唱需要训练的技巧。如此的游戏, 比枯燥的语言描述要形象多了, 孩子们既容易接受, 又愿意去尝试, 所以, 教学效果也会非常的好。

四、游戏———开启器乐之门

美国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桥梁。”因此,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我们可以教一些简单的器乐演奏, 让孩子们因为器乐, 而更喜爱学习音乐。

在教学时, 我们可以带领孩子们做“指挥”游戏。首先, 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圈, 让其中一个孩子做指挥, 只要他停止敲击乐器, 大家就都停;他开始敲, 大家就一起开始。当然, 这个指挥者不是公开的, 是教师私下指定的。这样孩子们游戏的兴致才会更浓。他们在那个孩子的带动下, 悄然开始。经历几次之后, 再让他们查找出指挥者, 他们会特别感兴趣的。

总之,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我们可以把游戏带入课堂, 让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最佳助力。当孩子们兴致勃勃时, 我们的教学效果也会达到最佳。游戏的渗透让音乐悄悄地浸入孩子们的心田, 让他们的心灵同音乐真正的息息相通。因此, 我们要重视游戏的作用, 让游戏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添姿增彩。

摘要:本文从解读《音乐课程标准》入手, 希望通过游戏唤起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并让他们在游戏中轻松学会音符;培养好他们的节奏感;并学会歌唱技巧等等, 让他们的音乐学习更加有意义。

上一篇:幼儿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下一篇:担当责任 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