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件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六盘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件(共8篇)

六盘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件 篇1

黔财综[2007]77号

六盘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转发《关于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

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加快推广新型墙体材料,促进节约能源和保护耕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国办发[2005]33号)和有关政府性基金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属于政府性基金,全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年终结余结转下年安排使用。

第三条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政策由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统一制定,由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和新型墙体材料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由地方各级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具体征收和使用管理。

第四条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和管理应当接受财政、审计和新型墙体材料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征收

第五条凡新建、扩建、改建建筑工程未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目录》规定的新型墙体材料的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建设单位),应按照本办法规定缴纳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

第六条未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的建筑工程,由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前,按照规划审批确定的建筑面积以及每平方米最高不超过10元的标准,预缴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在主体工作竣工后30日内,凭招投标预算书确定的新型墙体材料用量以及购进新型墙体材料原始凭证等资料,经原预收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和地方财政部门核实无误后,办理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清算手续,实行多退少补。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不得向施工重复收取,也不得在墙体材料销售环节征收,严禁在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外加收任何名目的保证金或押金。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具体征收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会同同级新型墙体材料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条规定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七条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根据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新型墙体材料目录》。

第八条除国务院、财政部规定外,任何地方、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改变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对象、扩大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或减、免、缓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

第九条征收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应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财政票据。

第十条建设单位缴纳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计入建安工程成本。

第十一条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由地方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负责征收,也可由地方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委托其他单位代征。

第十二条地方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及其委托单位征收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的规定,全额缴入地方国库,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监督同级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缴和入库。

第十三条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列第103类

“非税收入”01款“政府性基金收入”19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第十四条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代征手续费按实际代征额的2‰比例,由地方同级财政部门通过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预算安排和拨付。

第三章使用

第十五条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使用范围包括:

(一)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贴息和补助;

(二)新型墙体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及应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三)新型墙体材料示范项目和农村新型墙体材料示范房建设及试点工程的补贴;

(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宣传、培训;

(五)代征手续费;

(六)经地方同级财政部门批准与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有关的其他开支。

第十六条地方各级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履行职能所必需的经费,由地方同级财政部门通过部门预算予以核拨,不得从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中列支。

第十七条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支预算编制、预决算管理和资金财务管理,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用于新型墙体材料基本建设工程或技术改造项目的,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由使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及项目可行性报告;

(二)由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组织专家对项目可行性报告进行审查;

(三)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科研开发项目,应按国家规定的审批程序和管理权限办理;

(四)经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纳入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预算;

(五)财政部门根据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预算拨付项目资金。

第十九条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列第215类“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03款“建筑业”04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

第二十条地方各级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应将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支情况报同级新型墙体材料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型墙体材料行政主管部门应于每年第一季度结束前,将本地区上一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支情况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建设单位不及时足额缴纳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由地方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及其委托单位督促补缴应缴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并自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应缴未缴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第二十二条建设单位虚报建筑面积以及新型墙体材料购进数量的,由地方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及其委托单位责令改正,并限期补缴应缴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

第二十三条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及其委托单位不按本办法规定征收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不按规定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财政票据,或者截留、挤占、挪用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由地方同级财政部门责令改正,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281号)以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或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会同同级新型墙体材料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六盘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件 篇2

1.1 为适应我国农村发展需要, 促进镇 (乡)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镇 (乡) 规划指导镇 (乡) 发展的作用, 加强镇 (乡) 规划建设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所指的镇、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的基层行政区域。镇 (乡) 域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的镇规划和乡规划的一种形式, 其规划区范围覆盖镇 (乡) 行政辖区的全部。有条件的镇和乡, 应依据本导则编制镇 (乡) 域规划。

1.3 镇 (乡) 域规划编制应坚持全域统筹、注重发展、节约用地、因地制宜的原则, 突出对镇 (乡) 全域发展的指导, 协调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 统筹对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合理布局。体现地域特色、乡村特色和民族特色, 尊重农村地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和能源, 保护生态环境。

1.4 镇 (乡) 域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1.5 镇 (乡) 域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应当分别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对镇规划和乡规划组织编制和审批的要求执行。

1.6 编制镇 (乡) 域规划, 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2 编制内容

2.1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产业布局

2.1.1 经济社会发展

分析自然条件、资源基础和发展潜力, 提出镇 (乡) 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确定镇 (乡) 域发展定位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分析农村人口转移趋势和流向, 预测镇 (乡) 域人口规模;明确镇 (乡) 域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提出三次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发展措施。

2.1.2 产业布局

统筹规划镇 (乡) 域三次产业的空间布局, 合理确定农业生产区、农副产品加工区、产业园区、物流市场区、旅游发展区等产业集中区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2.2 空间利用布局与管制

2.2.1 空间利用布局

划定镇 (乡) 域山区、水面、林地、农地、草地、城镇建设、基础设施等用地空间的范围, 结合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地形状况、土壤肥力等自然条件, 提出各类用地空间的开发利用、设施建设和生态保育措施。

(1) 山区保护与开发。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 提出山区农林产品、旅游开发、矿藏采掘等开发利用措施。

(2) 水资源与滨水空间保护与利用。优先确定保护和整治水体环境方案, 合理安排农田灌溉设施布局, 提出滨水空间、特色水产品、水上观光等水资源利用与开发规划, 对河道清淤及其长效管理提出建议。

(3) 林地保育与利用。完善水土保持、林地保育等生态空间;规划苗圃、生态林、经济林等林地及其种植范围;安排林地道路系统、林特产品加工、林区生态旅游等设施用地。

(4) 农地利用及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农业种植项目, 并确定其空间分布;统筹安排农业设施和农田水利建设工程, 确定其分布和规模等;科学划定需要改造的中低产田区域、农田整治区域和可复垦农田地区, 并提出相应的农田基本建设工程项目。

(5) 草地利用与牧区布局。划定草场, 进行草场载畜量评价, 实行以草定畜确定生产规模, 避免超载过牧;划定需要实施草地改良的区域, 并提出相关的水利、道路、虫害治理和轮牧措施;规划牧区生产和防灾抗灾的生命线工程和必备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

(6) 村镇建设布局。确定村镇居民点体系, 结合空间管制确定镇 (乡) 域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布局, 分别划定保留的原有建设用地和新增建设用地的范围。

(7) 基础设施用地布局。划定各类交通设施、公用工程设施和水利设施的用地范围。构建镇 (乡) 域机耕路、林区作业路、农田水网、灌溉渠网、运输管道等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通道网络, 确定其线路走向和控制宽度。

各类用地空间可能的开发利用途径、设施建设重点和生态保育要求可参考表1。

2.2.2 空间管制

根据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公共安全等基础条件划定生态空间, 确定相关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目标和要求, 综合分析用地条件划定镇 (乡) 域内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的范围, 提出镇 (乡) 域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禁建区是指各类建设开发活动禁止进入或应严格避让的地区, 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生态公益林、水土涵养区、湿地等;限建区是指附有限制准入条件可以建设开发的地区;适建区是指适宜进行建设开发的地区。禁建区、限建区的划定参照表2执行。

2.3 居民点布局

2.3.1 提出镇 (乡) 域居民点集中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和村庄整合的具体安排, 构建镇区 (乡政府驻地) 、中心村、基层村三级体系;预测镇区 (乡政府驻地) 和镇 (乡) 域各行政村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 (建设用地分类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由各省级住房和建设主管部门按照本地情况确定) ;确定镇区 (乡政府驻地) 功能, 划定镇区 (乡政府驻地) 建设用地范围。

2.3.2 中心村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目标。中心村遴选应当综合考虑以下条件: (1) 规模较大; (2) 经济实力较强; (3)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较为完备; (4) 能够带动周围村庄建设和发展。合理布局中心村, 平原地区服务半径一般按带动5个左右基层村为宜, 山区等特殊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中心村服务半径。

注:“-”表示空缺。

注:“●”表示该项应列为禁建区或限建区;“-”表示空缺;文字说明表示该项相应内容应列为禁建区或限建区。

2.3.3 居民点规划要尊重现有的乡村格局和脉络, 尊重居民点规划与生产资料以及社会资源之间的依存关系, 没有重大理由不得迁并村庄。村庄迁并不得违反农民意愿、不得影响村民生产生活。要确保村庄整合后村民生产更方便、居住更安全、生活更有保障。应特别注重保护当地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特色风貌和生态环境等。

村庄迁并主要考虑下述情形: (1) 位于城市近郊区, 在相关城市已批准的法定规划中确定将被城镇化的村庄; (2) 存在严重自然灾害安全隐患且难以治理的村庄。如位于行洪区、蓄滞洪区、矿产采空区的村庄和受到泥石流、滑坡、崩岩和塌陷等地质灾害威胁且经评估难以治理的村庄。

2.3.4 提出村庄建设与整治的原则要求和分类管理措施, 重点从空间格局、景观环境、建筑风貌等方面提出村容村貌建设的整体要求。

2.4 交通系统

2.4.1 公路

确定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等公路在镇 (乡) 域的线路走向, 按照公路设计相关标准确定公路的等级和控制宽度。规划农村公交线路, 确定公交站点位置。

2.4.2 航道

水网地区应提出镇 (乡) 域水运交通组织方案, 按照航道设计相关标准, 明确航道等级和走向、港口布局、桥梁净空要求等。

2.4.3 站场

按照相关标准, 确定镇 (乡) 域汽车站、火车站、港口码头、等交通站场的等级和功能 (客运、货运) , 提出其规划布局和用地规模。确定加油站、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批发市场和物流点的规划布局和用地规模。

2.5 供水及能源工程

2.5.1 给水

确定镇 (乡) 域供水方式和水源 (包括水源地 (含供水主干网) 和水厂的选址和规模) , 预测镇 (乡) 域用水量 (包括工农业生产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 , 并按规范规划布置供水主干次管网。

2.5.2 能源工程

根据地方特点确定主要能源供应方式;预测镇 (乡) 域用电负荷 (包括工农业生产用电、生活用电) , 规划变电站位置、等级和规模, 布局输电网络;确定燃气供应方式, 提倡利用沼气、太阳能、地热、水电等清洁能源。

2.6 环境卫生治理

2.6.1 垃圾处理设施

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提出垃圾处理目标, 划定垃圾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的区域及方式。提倡生活垃圾分类和垃圾资源化处置方式。根据需要规划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和垃圾中转设施, 确定其位置和占地规模。

2.6.2 污水治理

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提出污水处理目标, 划定污水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的区域及方式。优化、确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选址和规模, 并布置排水主干管网;缺水且有条件的镇 (乡) 可进一步实施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独立系统, 提出污 (废) 水综合利用或资源化措施, 并布置中水管网等。

2.6.3 粪便处理设施

确定乡村粪便处理的方式和用途, 鼓励粪便资源化处理。实施集中处理的, 要根据人口密度和运行管理能力等规划处理设施的位置和占地规模。

注:“●”表示必须设置;“○”表示可以选择设置;“-”表示可以不设置。

2.7 公共设施

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按镇区 (乡政府驻地) 、中心村、基层村三个等级配置公共设施, 安排行政管理、教育机构、文体科技、医疗保健、商业金融、社会福利、集贸市场等7类公共设施的布局和用地。公共设施的配置应参照表3的规定。

2.8 防灾减灾

以中心村为防灾减灾基本单元, 整合各类减灾资源, 确定综合防灾减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提出防洪排涝、防台风、消防、人防、抗震、地质灾害防护等规划原则、设防标准及防灾减灾措施;迁建村庄和新建镇区必须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2.8.1 防洪排涝

按城乡统一规划, 明确防洪标准, 提出防洪设施建设的原则和要求。易受内涝灾害的镇 (乡) , 应结合排水工程统一规划排涝工程, 明确防内涝灾害标准, 提出排涝设施布局和建设标准。

2.8.2 消防

按城乡统一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规划消防通道, 有条件和需要的镇 (乡) 设置消防站。

2.8.3 地质灾害防治

存在泥石流、滑坡、山崩、地陷、断层、沉降等地质灾害隐患的镇 (乡) , 应划定灾害易发区域, 提出村镇规划建设用地选址和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2.8.4 抗震救灾和突发事件应对

位于地震基本烈度6度及以上地区的镇 (乡) , 应根据相关标准确定镇 (乡) 域抗震设防标准, 明确应急避难场所分布、救援通道建设、生命线工程建设的原则和要求。

2.9 历史文化和特色景观资源保护

存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特色街区、名镇名村等历史文化和特色景观资源的镇 (乡) , 应参照相关规范和标准编制相应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 (或采用规划专题的形式) 。达不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特色街区、名镇名村等设立标准, 但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文化和特色景观资源, 应提出保护要求。

3 成果要求

3.1 规划成果内容

3.1.1 镇 (乡) 域规划的规划成果包括文本、图纸和说明书。文本应当规范、准确、含义清晰。图纸内容应与文本一致。说明书的内容是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附有重要的基础资料和必要的专题研究报告。

3.1.2 镇 (乡) 域规划的图纸除区位图外, 图纸比例尺一般要求为1:10000, 根据镇、乡行政辖区面积大小一般在1:5000—1:25000之间选择。应出具的规划图纸和内容如表4所示。

3.1.3 规划成果应当以书面和电子文件两种形式表达。

3.2 镇 (乡) 域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规划区范围、镇区 (乡政府驻地) 建设用地范围、镇区 (乡政府驻地) 和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环卫设施用地、历史文化和特色景观资源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

4 规划管理与实施

4.1 镇 (乡) 域规划的实施管理, 应当有利于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 适应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

4.2 镇 (乡) 域规划成果报送审批前应当依法将规划草案予以公告, 并采取座谈会、论证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村民、社会公众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对有关意见的采纳结果应当公布。

4.3 镇 (乡) 域规划成果经镇 (乡) 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后由镇 (乡) 人民政府报县、市级人民政府批准。

4.4 镇 (乡) 域规划成果批准后, 镇 (乡) 人民政府应按法定程序向公众公布、展示规划成果, 并接受公众对规划实施的监督。

4.5 镇 (乡) 域规划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需调整的, 由镇 (乡) 人民政府提出调整报告, 经审批机关同级的建设 (规划) 主管部门认定后方可组织调整。调整后的规划成果, 按前款规定的程序报原审批机关审批并公示。

4.6 镇 (乡) 域规划成果经批准后, 建议形成配套的规划实施管理条文。内容可包括:居民点体系、交通系统、给排水、能源和通信工程、公共设施、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及治理等的空间布局;镇 (乡) 域规划实施的时序安排;镇 (乡) 域近期建设项目表;镇 (乡) 域规划实施的组织保障机制等。

5 附则

5.1 矿区、农场、林场、牧场、渔场、盐场等镇级基层单位规划可参照本导则编制。

5.2 本导则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解释。

六盘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件 篇3

健全法规和制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面对2008年两次自然巨灾,全面强化并健全了城乡建设防灾减灾管理制度。首先,统筹考虑市政公用设施的防灾与抗震设防,出台了《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管理规定》,对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管理做出详细规定。其次,发布了《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建设系统抗震防灾工作要点》,对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抗震工作的总体部署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并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

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对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与管理提出防灾要求。

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进一步深化防灾减灾工作。这些工作主要是:结合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加大对《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管理规定》的宣传、贯彻力度,加强监督,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开展《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条例》的研究起草工作,研究城乡建设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工程抗震管理的相关制度。加强对城乡建设防灾减灾规划的研究;建立城乡建设抗震设防部际协商机制。

推进规划编制和实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还完善了城乡建设防灾减灾标准体系。根据汶川地震实际情况,组织修订并及时发布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组织制定了《镇(乡)、村建筑抗震设计规程》,为配合规程的实施还组织编制了《农村民居抗震设计图集》,规程和图集综合考虑了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对砌体结构、木结构、石结构、生土结构等四类传统民居的关键抗震措施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起到有力的指导作用。组织编制的《镇(乡)、村防灾规划标准》已完成报批稿。支持各规范修订组做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及《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等三个主要建筑抗震标准的全面修订工作,年底完成报批稿。组织编制《城市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和《城镇综合防灾规划标准》。

在推进规划编制的同时,指导各地结合《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推动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工作。指导有关协会、学会开展《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培训,提高各地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水平。按照《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的要求,强化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技术审查和实施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与实施。

强化新建工程监管

在对灾区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真编制灾后重建规划,完成了城镇体系规划、农村建设规划、城乡住房建设规划、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风景名胜区恢复重建专项规划、灾后重建建筑节能规划等,并组织相关专家开展灾后损毁房屋权属相关课题研究,组织桥梁专家前往灾区现场指导城市道路桥梁应急检测评估处置工作。

对于灾后农民自建房的技术指导,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派出6批专家赴甘肃陇南,对灾后重建农房的选址、选图、选用建筑材料以及抗震设防等进行现场指导和帮助。并组织有关单位编制了《农村民宅抗震构造详图》、《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农民自建房设计图集》和《农村抗震节能住宅建设实用指南》。在甘肃和陕西两省受灾最严重的6个县和11个村开展了农民自建房屋过冬房示范项目,大规模组织开展了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民自建房质量安全状况。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强调要加强重点领域和环节加强防灾工作,鼓励有条件的风景名胜区制定《风景区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制定并出台《建设系统防御台风暴雨灾害应急预案》。同时,发布市政公用设施工程抗震设防专项论证专家库,组织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城镇桥梁、燃气热力设施和供排水设施抗震专项论证技术要点,推动地方建立重大市政公用设施专项论证制度,加强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质量监管。

在2009年计划开展的全国工程质量安全检查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工程抗震设防质量作为专项检查内容。加强对超限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开展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委员会换届工作。同时,结合《城乡规划法》的实施,推进镇、乡、村庄防灾规划工作,加强村一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加强对农村民居抗灾设防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民届抗震新技术、新材料研究与应用,加强对村镇建筑工匠的技术培训。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抗震、抗台风等防灾减灾能力。

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

在应对和部署防灾减灾工作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瞻远瞩,全力支持城乡建设防灾减灾科学研究,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

汶川地震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时成立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审查专家委员会,对各地编制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进行技术审查,同时依靠委员会专家力量,指导各地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与实施。2008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国地震局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第十四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推动了中外相关领域专家的交流与合作。

六盘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件 篇4

[2010]180号

关于转发《关于调整现行建设工程计价依据中综合用工单价的通知》的通知

各县(市)、区、开发区(园区、管理区、工业区)住建局(建设局、房管局、城建局),发展和改革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调整现行建设工程计价依据中综合用工单价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日

主题词:调整 计价依据 用工单价 通知 抄 送:市财政局、审计局、城管局 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公室 2010年12月20日印

(共印200份)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冀建质[2010]553号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调整现行建设工程计价依据中综合用工单价的通知

各设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直有关部门,华北石油管

理局:

为适应建筑市场发展需要,保障建设领域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维护建筑市场经济秩序,根据我省最低工资标准有关政策,结合当前建筑市场工人工资情况,经研究,决定对我省现行计价依据中的综合用工单价进行调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综合用工一类单价由45元/工日调至58元/工日;综合用工二类单价由40元/工日调至52元/工日;综合用工三类单价由30元/工日调至39元/工日。清、借工价格由45元/工日调至67元/工日。

二、本次综合用工单价调增部分做差价处理,只计取税金。

三、投资项目初步设计概算工程费用中,综合用工单价的调整按本次计价依据调整办法执行。

四、本次调整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2011年1月1日以前已竣工结算的工程和在建工程已完成的工程量不再调整。2011年1月1日后在建工程完成的工程量,施工合同有约定的,按合同约定执行;合同无约定的,按本通知调整。

五、本通知由河北省工程建设造价管理总站负责解释。

广东住房与城乡建设厅文件 篇5

印发《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

条件(桩基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 资质分级条件要求)》的通知

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各地级以上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佛山市顺德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

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范检测机构资质核准工作,提高检测队伍素质,保障检测工作质量,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1号)的规定,原省建设厅2009年4月13日发布了《广东省建设厅关于实施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行政许可的公告》(粤建公告〔2009〕18号),以公告附件3发布了《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条件细则》。根据工程质量检测中的桩基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的实际需要,我厅组织制定了《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条件(桩基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资质分级条件要求)》,现印发给你们,与《广东省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条件细则》一并执行。

附件:桩基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资质分级条件要求

二〇一〇年六月八日

桩基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资质分级条件要求

一、资质分级

桩基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资质按试验荷载吨位分为400、600、800、1000、1500、2000、2500、3500、5000吨级共九个等级。取得上述之一等级资质的检测机构,限承接试验荷载吨位不超过其等级荷载吨位上限的桩基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业务。

二、条件要求

申请桩基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各等级资质,除符合《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条件细则》(粤建公告﹝2009﹞18号附件3)规定的条件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具备试验荷载吨位不小于其申请等级上限荷载吨位的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设备(千斤顶、钢梁等);

(二)编制有经注册岩土工程师签章的试验荷载吨位不小于其申请等级上限荷载吨位的试验布置模拟图及计算书(含试验架构件主梁、次梁等应力、挠度计算书);

(三)申请资质升级的,从事现等级桩基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工作时间半年以上,且满足以下条件:现等级为1000吨级(含1000吨级)以下的,近2年内完成的试验项目累计有5根桩(含5根)以上试验荷载不小于现等级荷载吨位上限的90%;现等级为1500吨级至2000吨级的,近3年内完成的试验项目累计有3根桩(含3根)试验荷载不小于现等级荷

载吨位上限的90%;现等级为2500吨级至3500吨级的,近4年内完成的试验项目累计有3根桩(含3根)试验荷载不小于现等级荷载吨位上限的90%。

三、等级申请

(一)首次申请桩基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资质,申请试验荷载上限吨位为400吨;

(二)申请桩基竖向抗压静荷载试验资质升级,按逐级升级原则,一次只能申请晋升一个等级。

四、申请材料

申请桩基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资质,除提交《广东省建设厅关于实施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行政许可的公告》(粤建公告﹝2009﹞18号)规定提交的申请材料外,还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经注册岩土工程师签章的试验荷载吨位不小于其申请等级荷载吨位上限的试验布置模拟图、计算书复印件(含试验架构件主梁、次梁等应力、挠度计算书);

(二)符合第二条第三点条件要求的试验项目的检测合同、试验报告复印件(限资质升级);

(三)原资质证书正本、副本复印件(限资质升级)。

主题词:工程 检测 资质 管理 通知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

2010年6月8日印发

六盘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件 篇6

场监管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文件的通知

发布文号

云建房〔2010〕249号

发布日期

2010年04月13日

生效日期

失效日期

发布机关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文件类型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 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文件的通知

云建房〔2010〕249号

各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设局、房管局):

现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建房〔2010〕53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并就我省贯彻《通知》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

(一)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加强商品住房预售行为监管,加大对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各州、市、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建设、房管)部门要监促已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10目内一次性公开全部准售房源,公布每套房屋的建筑面积单价和套内建筑面积单价,并严格按照公布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凡未在规定对间内对外公开销售或未将全部准售房源列外公开销售、未在规定 1 时间内进行商品房购销合同备案的企业,要严肃查处并公开曝光 记入企业诚信档案并责令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当地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收回项目预售许可证.责令其停止销售行为,在半年内不得重新申报。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如需调整销售价格的,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提前告知核发其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企业在申报预售许可证时,如有自留房屋,必须在预售方案中予以明确;不得分层、分单元办理预售许可手续;企业自留房屋在房屋所有杈初始登记前不得到外销售。

(二)加强房地产销售代理和房地产经纪机构管理。实行代理销售商品住房的,应当委托经项目所在地州、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批准书的机构代理:异地执业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必须取得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核发的批准书。

(三)加强商品住房买卖合同管理.积极推进和完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在我省新商品房购销合同未修订发布前 买卖双方应在其签订的合目补充协议中对庄房质量性能,物业会所、公共服务用房、车位等设施归属,交付使用条件及其违约责任做出明确约定。已推行商品房合同网上备案的市、县,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在签订合同后7个工作日内办理备案:未开展网上备案的市、县,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在签订合同后15个工作日内办理备案,并积极推进网上备案系统的建设。已建立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市、县,要在20l2年前完成楼盘表搭建和网上备案系统建设工作并投入使用,2013年前,全省所有市、县要完成网上各案系统的建改,开展网上商品房合同备案工作。

二、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

(一)完善顸售资金监管机制。尚未建立预售资金监管制度的州、市、县(区),要尽快按照《云南省商品房预售款监管办法》(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云南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第24号公告)要求.制定实施细则,实行预售资金监管制度.(二)要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商品住房项目的审批进度,对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项目,要优先审批、限时办结,切实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应 已实施预售资金监管的州、市、县.凡申请项目投资达到总投资25%以上的,可核发其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三)强化商品住房预售方案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通知》要求明确预售方案内容.预售方案除《通知》中所要求内容外,还应包括自留房屋、项目前期物业管理落实情况等内容。

(四)严格预售商品住房退房管理。已经词商品住房买卖合同并备案的住房,若因特殊情况需解除合同的双方应递交申请并说明理由,有按揭贷款的,必须结清按揭贷款后.报备案管理机关解除合同备案,所退房源应当公开对社会连行销售。

三、加强预售商品住房交付和质量管理

(一)商品住房交付使用应严格执行《通知》的要求,同时还应满足以下条件:建筑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已竣工验收合格并在当地主管部门备案,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已落实,前期物业管理合同已签定。

(二)落实预售商品住房质量管理。各地要按照《关于加强商品房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的规定》(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第21号公告)要求,加强列房地产开发企业质量责任的监督和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商品房质量负完全责任。房地产开发企业于拒不承担质量责任的,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向社会媒体公开曝光,同时出现的质量问题未得到解决之前,暂缓办理该企业的其他开发项目手续情节严重的降低或吊销房地产开发资质.

四、健全房地产币场监督管理机制

(一)各州、市、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建设、房管)退房源应当公开销售。

三、加强预售商品住房交付和质量管理

(十一)明确商品住房交付使用条件。各地要依据法律法规及有是建设标准,制定本地商品住房交付使用条件。商品住房交付使用条件包括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并在当地主管部门备案、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已建成并满足使用要求、北方地区住宅分户热计量装置安装符合设计要求、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已落实、商品住房质量责任承担主体已明确、前期物业管理已落实。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商品住房交付使用时,应当向购房人出示上述相关证明资料。

(十二)完善商品住房交付使用制度。各地要建立健全商品住房交付使用管理制度,确保商品住房项目单体工程质量、节能环保性能、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符合交付使用的基本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可借鉴上海、山东等地经验,通过地方立法,完善新建商品住房交付使用制度。各地要加强商品住房竣工验收管理,积极推行商品住房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北方地区要加强商品住房分户热计量装置安装的验收管理.

(十三)落实预售商品住房质量责任。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对其开发建设的商品住房质量承担首要责任,勘察、设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承坦相应责任。房地产开发企业、勘察、设计、工、监理等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工程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负责人、注册执业人员按各自职责承担相应责任,预售商品住房存在质量问题的购房人有权依照法律、法规及合同约定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责任并赔偿相应损失。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责任后,有权向造成质量问题的相关单位和个八追责。

(十四)强化预售商品住房质量保证机制。暂定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申请商品住房预售许可时提交的预售方案,应当明确企业破产、解散等清算情况发生后的商品住房质量责任承担主体,由质量责任承担主体提供担保函。质量责任承担主体必须具备独立的 法人资格和相应的赔偿能力。各地要将房地产开发企业是否建立商品住房质量保证制度作为企业资质管理的重要内客。各地要鼓励推行预售商品住房质量保证金制度.研究建立专业化维修制度。

四、健全房地产市场监督管理机制

(十五)全面开展预售商品住房项目清理。各地近期要对所有在建的商品住房项目进行一次清理和整治,对已取得预售许可的商品住房项目逐一排查,准确掌握已预售的商品住房数量、正在预售的商品住房数量和尚未开盘的商品住房数量等情况,并将清理情况向社会公开;对尚耙开盘的商品住房项目,耍责成房地产开发企业限期公开销售.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城币)、计划单列市要将清理结果于今年6月底前报住房城乡建设部。

(十六)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各地要通过房地产信息网络公开、设立举报投诉电话、现场巡查等措施,加强房地产市场行为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退房率高、价格异常以及消费者者投诉集中的项目、要重点核查。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要责令限期整改,记入房地产信用档案,并可暂停商品任房网上签约;对拒不整改的,要依法从严查处、直至取消其开发企业资质,并将有关信息通报土地、税收、金融、工商等相关部门,限制其参加土地购置、金融信贷等活动。

(十七)加强房地产信用管理。各地要积极拓展房地产信用档案功能和覆盖面,发挥信用档案作用,将销售行为、住房质量、交付使用、信息公开等方面内容纳入房地产信用体系,信用档案应当作为考核企业资质的依据。对违法违规销售、存在较为严重的质量可题、将不符合交付条件的住房交付使用、信息公开不及时不准确等行为,应当记入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档案,公开予以曝光。

(十八)严格相关人员责任追究制度。各地要加强对违法违规企业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 究。对造成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无论其在何职何岗,身居何处,都要依法追究相应责任。对在预售商品住房管理中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的有关工作人员,要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对以权谋私、玩忽职守的,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十九)落实监督检查责任制度。各地要强化房地产主管部门管理职能,加强房地产市场执法队伍建设。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市、县(区)房地产市场监管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市、县(区)房地产主管部门要建立商品住房市场动态监管制度、加强销售现场巡查;建设、规划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监管。各部门要加强协作、沟通和配合,建立健全信息举报投诉渠道,重祝和支持舆论监督,积极妥善处理矛盾纠纷,并及时公市处理结果。

其他商品房的市场监管参照本通知执行。

二0一0年四月十三日

附件1 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 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建房【2010】53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房地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皖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要求,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现就相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

(一)加强商品住房预售行为监管。未取得预售许可的商品住房项目,房地产开发企业 不得进行预售,不得以认购、预订、排号、发放VIP卡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取或变相收取定金、预定款等性质的费用,不得参加任何展销活动。取得预售许可的商品住房项目,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在10日内一次性性公开全部准售房源及每套房屋价格,并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将企业自留房屋在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前对外销售,不得采取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的方式预售商品住房,不得进行虚假交易。

(二)严肃查处捂盘惜售等违法违规行为。各地要加大对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已经取得预售许可,但未在规定时间内对外公开销售或未将全部准售房源对外公开销售,以及故意采取畸高价格销售或通过签订虚假商品住房买卖合同等方式人为制造房源紧张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三)加强房地产销售代理和房地产经纪监管。实行代理销售商品住房的,应当委托在房地产主营部门备案的房地产经济机构代理。房地产经纪机构应当将经纪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在显著位置公示;额外提供的延伸服务项目,需事先向当事人说明,并在委托合同中明确约定。不得分解收费项目和强制收取代书费、银行按揭服务费等费用。房地产经济机构和执业人员不得炒卖房号,不得在代理过程中赚取差价,不得通过签订“阴阳合同”违规交易,不得发布虚假信息和未经核实的信息,不得采取内部认购、雇人排队等手段制造销售旺盛的虚假氛围。

(四)加强商品住房买卖台同管理。各地要完善商品住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极推行商品住房买卖合同网上和备案制度。商品住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应对商品住房质量性能,物业会所、车位等设施归属,交付使用条件及其违约责任做出明确约定,并将《住宅质量保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作为合同附件。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将商品住房买卖合同在合同立前__立打向购房人明示。(五)健全房地产信息公开机制。各地要加强和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布市场信息。市、县房地产主管部门要及时将批准的预售信息、可售楼盘及房源信息、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情况等向社会公开。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将预售许可情况、商品住房预售方案、开发建设单位立资质、代理销售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备案情况等信息,在销售现场清晰明示。

(六)鼓励推行商品住房现售试点。各地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商品住房现售管理办法,鼓励和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现售商品住房。实行现售的商品住房,应符合《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规定的现售条件;在商品住房现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将符合现售条件的有关证明文件和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报送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备案。

二、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

(七)严格商品住房预售许可管理。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商品住房项目预售许可的最低规模和工程形象进度要求、预售许可的最低规模不得小于栋,不得分层、分单元办理预售许可。住房应房不足的地区,要建立商品住房预售许可绿色通道,提高行政办事效率,支持具备预售条件的商品住房项目尽快办理预售许可。

(八)强化商品住房预售方案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商品住房预售方案销售商品住房。预售方案应当包括项目基本情况、建设进度安排、预售房屋套数,面积预测及分排情况、公共部位和公共设施的具体范围、预售价格及变动幅度、预售资金监管落实情况、住房质量责任承担主体和承担方式、住房能源消耗指标和节能措施等。预售方案中三要内容发生变更的.应当报主管部门备案并公示。

(九)完善预售资金监管机制。各地要加快完善商品住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尚未建立监管制度的地方,要加快制定本地区商品住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商品住房预售资金要全部纳入监管账户,由监管机构负责监管,确保预售资金用于商品住房项目工程建设; 预售资金可按建设进度进行核拨,但必须留有足够的资金保证建设工程竣工交付。(十)严格预售商品住房退房管理。商品住房严格实行购房实名制,认购后不得擅自更改购房者姓名。各地要规范商品住房预订行为,对可售房源预订次数做出限制规定。购房人预订商品住房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签订预售合同的,预应应予以解除,解除的房源应当公开销售。已签订商品住房买卖合同并网上备案、经双方协商一致需解除合同的,双方应递交申请并说明理由,所属部门要对当地在建并已核发预售许可证的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清理工作要在6月10目前完成;各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建设、房管)部门于6月20日前将本级及所辖各县、市(区)的清理汇总结果报省住房和城乡建没厅。昆明市要将清理结果于6月底前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各地要加大对商品住房预售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成立长期的监督管理机构,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巡查,并设立举报投诉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各州、市要将本级和所辖各县、市(区)的受理举报投诉机构和电话汇总后于6月10日前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房地产市场监督管理处。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六盘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件 篇7

张启波向记者透露,该市将一手抓房地产市场调控,一手抓廉租房建设,解决百姓住房难题;一手抓试点示范,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手抓建筑业诚信信息平台建设,一手抓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一手抓垃圾污水处理,一手抓建筑节能,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绘就随州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新画卷。

圆百姓住房梦:调控楼市、加强住房保障

张启波告诉记者,随州市近年来把住房保障列为该委的工作重心,力争采取多种措施,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实现“人人享有住房保障、家家拥有一套住房”的目标。

据悉,该市2009年房地产市场及保障性住房建设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2009年,该市城区商品房市场全面回暖,共成交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8.32%,二手房成交量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9.4%。同时,该市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大幅“提标扩面”,受益人群从原来的2141户扩大到4248户,逐步实现“应保尽保”;申请中央预算投资补助廉租住房项目3个,投资1.23亿元,开工建设廉租住房1041套5.2万平方米,蒋家岗600套廉租房分两批完成分配入住工作;明珠路小区配建的441套廉租房主体工程已完工;收购西城服装厂和亚通社区旧房改造廉租住房103套;投资3200余万元建设经济适用房278套,2.6万平方米。

据张启波介绍,随州市2010年的住房保障体系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在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上,随州将加快住房供应结构的调整步伐;继续全面推行网上签约和登记备案制度,开展交易环节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无资质开发、非法预售、广告虚假、合同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继续开展乡镇房地产市场清理整顿工作,逐步理顺管理关系,维护乡镇房地产市场正常秩序。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将抢抓国家加大住房保障投入等机遇,不断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严格保障性住房的申请、审批、公示、租售和推出程序,加大廉租房建设资金筹措力度,多途径千方百计增加保障性住房房源,不断增强住房保障能力。

2010年,将投资1944万元新建廉租住房324套,新增租赁补贴3490户;同时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解决4020户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

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环境整治

村镇建设千头万绪,从什么地方抓起才最符合现代村镇的发展方向,才最能够体现村镇建设的目的?

据张启波介绍,2009年,该市坚持以试点示范为中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村镇建设快速推进:投入8600万元,掀起了新一轮村庄环境整治热潮,超额完成了176个村的整治任务;全年投资2545万元,完成农房改造5090户;着力打造随州生态文化旅游名镇名村,长岗镇及洛阳镇胡家河村、三里岗镇吉祥村等“一镇四村”被湖北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旅游名镇、名村。

如何在2010年继续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张启波告诉记者,该市将加大创建整治力度,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更上一层楼。

——继续深化“百镇千村”工程。做好第一批“百镇千村”示范工程项目的收尾和第二批“百镇千村”示范工程的启动工作,结合湖北省政府要求,及时调整重点镇和示范村,让更多的村镇纳入省试点范围。

——突出抓好环“一江两山”沿线景观建设。抢抓湖北省政府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机遇,抓好环“一江两山”沿“汉十”、“随岳”高速公路11镇21个村的村庄整治和包装。

——全力抓好湖北省“楚天杯”和随州市“神农杯”创建。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两杯”创建,2010年进行考核,2011年申报验收。在获随州市“神农杯”乡镇中,择优推荐4—5个镇参加湖北省“楚天杯”创建考核,并按照“保三争四”的目标实施创建。

——重点抓好村庄环境整治。在2009年完成166个村庄建设整治的基础上,将未完成任务的村全部纳入村庄整治范围,力争三年内完成所有村庄整治任务。

促建筑业健康发展:管理前移、安全生产

据了解,随州市2009年建筑业市场发展健康稳定。全市全年共办理施工许可190项,建筑面积127.6万平方米,办理竣工备案173项,建筑面积84.3万平方米,工程验收合格率100%,备案率96%,创省级“楚天杯”工程9项,省市优质工程39项。

在市场监管方面,该市2009年工程造价管理进一步规范,实现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备案率100%,竣工结算率100%;建立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确保建筑行业农民工合法权益;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安全生产年”活动,全年城区没有发生一起一般质量安全事故。

2010年既是国家“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计划的承前之年。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如何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张启波说,该市正以工程报建、招标为重点,加强源头治理力度,把好工程准入关。加强工程报建和施工许可审查,加强建筑业诚信信息平台建设,加大对违反法定程序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良好从业环境。

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该市已把管理前移,加强过程监管。在着力抓好住宅工程质量管理,认真落实住宅分户验收制度,努力提高促进住宅工程质量的同时,加强工程质量检测监督管理,不断提高检测工作质量。

在安全生产方面,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深入推进施工现场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以及各类专项整治活动,规范文明施工现场管理,加大检查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据了解,随州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目前达24亿元,税收过亿元,而如何更好地做大做强随州建筑业,成为随州建委思索并努力的重心之一。

张启波告诉记者,该市正在逐步完善行业发展规划,引导行业发展,加大实施外向开拓战略,帮助建筑企业积极开辟外埠市场,扩大外地市场份额,拓展发展空间。

加强节能减排: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面对日益紧张的全球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生态城市、低碳经济、节能环保等概念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张启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随州市的节能减排工作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城市垃圾污水处理、建筑节能等工作是该市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的着眼点。

2009年,该市大力推进城市污水垃圾的处理工作,全年提升输送污水1575万吨,处理污水1291.4万吨,全部达标排放,基本达到日提升和处理5万吨的设计能力,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走在了湖北省前列。

据了解,2010年该市将进一步加大污水处理能力,拟建设占地总面积66781㎡,近期 (2013年) 处理规模2.5万吨/日,远期(2020年)处理规模5万吨/日的城南污水处理厂,并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同时,该市拟在城南响水桥村(绕城公路南侧)新建一座占地221亩,使用年限15年的填埋式垃圾处理场,日平均处理能力480吨,填埋总库容311.7万m,填埋有效库容265万m。

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建筑的节能。随着国家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视和层层落实,随州市建筑节能工作也快速、高效地铺展开来,城区新建工程禁实禁现率均保持100%,建筑节能工作走在了时代前列。

深州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篇8

一、本部门职责、机构设置等基本情况。

二、收支总体情况表(见附表4-1至4-3)。1.部门决算收支总表 2.部门决算收入总表 3.部门决算支出总表

三、财政拨款收支情况表(见附表4-4至4-9)。4.部门财政拨款收支决算总表

5.部门一般公开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6.部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7.部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支决算表 8.部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9.部门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四、绩效预算信息。

五、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情况。

六、国有资产信息。

七、有关事项说明: 1.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2.关运行经费情况;

3.政拨款“三公”经费决算情况: 4.名词解释; 5.其他需说明的事项。

深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2016年部门决算公开信息

一、部门职责、机构设置等基本情况。

(一)、主要职责

1、负责制定和管理全市城市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勘察测量工作、建设管理工作,推动全市建设的改革和发展。

2、依法对本市房地产市场进行管理,承担规范、监督、管理房地产开发市场秩序;负责房地产估价、交易、中介、房屋租赁、房屋测绘、商品房预销售许可、商品房预销售合同备案、房地产开发项目备案和预售资金监管工作;负责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资质申报、备案管理工作。

3、监督管理建筑市场、规范市场各方主体行为。指导全市建筑活动,指导监督市场准入、工程招投标、工程造价、工程咨询、工程监理、工程稽查、工程质量和安全;拟订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建设监理、工程咨询和相关中介组织管理的实施细则并监督实施;负责进出市施工企业的注册管理和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组织协调建筑企业参与国外工程承包和建筑劳务合作。

4、承担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责任。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建筑工程质量、建筑安全生产和竣工验收备案的政策、规章制度;参与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5、承担推进建筑节能的责任。贯彻落实国家、省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指导全市建筑节能工作。

6、承担全市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责任;拟订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中长期规划和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省、市保障性住房资金安排并监督实施;制定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具体措施;负责全市保障性住房的购建销售、维修管理、租金收取和住房补贴发放工作。

7、监督管理建筑行业各类企业以及相关中介组织的资质等级工作。

8、负责全市建设勘察设计行业和勘察设计单位资质监督;负责建设行业科技论证、开发和成果的推广应用;组织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和技术经济政策。

9、承担规范、指导全市城市和村镇建设的责任。指导城市供水、照明、燃气、市政设计、园林绿化、集中供热、城市环卫工作;指导城市市容治理和城市监察工作。

10、负责危房鉴定工作;组织实施城区范围内危陋房改造,协调改造中的有关问题;开展全市城镇住房状况和中长期住房供求情况的调查。参与住宅小区总体规划方案评审和组织建成住宅小区综合验收工作。

11、依法对房产权属进行登记、抵押、立契、发证和管理;建立健全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体系。

12、负责全市物业管理行政和行业管理工作;负责全市物业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起草制定并组织实施工作,负责市区专项维修基金的归集、使用、管理、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负责物业服务企业的资质等级申报、审核、备案工作,监督指导物业服务企业依法经营工作。

13、负责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

14、贯彻执行城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市政工程设施的抗震设计规范;负责对建筑材料实行准入管理。

15.行使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依法独立履行下列职权:

(1)、行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城市规划管理方面、城市绿化管理方面、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强制拆除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或者设施。

(2)、行使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限于城市管理区)的行政处罚权;对城市饮食服务业超标排污行为的行政处罚权;对向城区河道、水面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和其他废弃物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3)、行使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在城市管理区店外经营、街道路边无照商贩的行政处罚权。

(4)、行使公安交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侵占城市道路行为(限于人行道范围)的行政处罚权。

(5)、履行法律、法规、规章或省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责。

16、贯彻执行国家、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抗震防灾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办法;指导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及建筑工程抗震防灾管理工作。

17、依法对全市的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开发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18、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二)、机构设置

根据上述职责,深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设5个内设机构:办公室、行政审批科、城乡建设与规划设计科、建管科、住房保障与房地产管理科。

1、办公室

协助领导督促检查各项决定、计划、批示的贯彻落实,及时掌握机关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负责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的承办工作;负责机关工作综合协调,文书档案管理、文字打印、接待、后勤保障、车辆管理、安全保卫、卫生管理、计划统计等工作。

负责局机关总结汇报、方案意见、请示、通知等文字材料的起草和对外宣传工作;负责对党政信息网、政府信息网的管理工作;

负责局机关及局属单位的人事、劳资、机构编制、人员调配、福利保险、考核奖励、职称晋升、人事档案、退休干部职工管理工作;

负责局机关的财务管理工作,负责建设系统的各种财务报表;负责对本系统财务工作的审计,协调全局的财务工作。

负责局机关及局下属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民主评议行风建设、政务公开、机关效能建设,开展党风党纪、政纪教育; 承办市纪委、监察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负责机关党委、工会、信访投诉等工作。

负责本系统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授权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直属执法单位的行政执法工作;负责执法人员的执法业务培训和证件管理工作;对本系统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受理行政复议案件、行政赔偿案件;组织参与行政案件应诉活动。

2、行政审批科

负责“一书三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负责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认可;负责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审批;负责城市户外广告、霓虹灯及桥梁上设置大型广告、悬挂物及在城市建筑物、设施上张挂、张贴宣传品的审批;城市的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临时堆放物料,搭建非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实施的同意;负责临时占用城市道路审批,挖掘城市道路审批;负责城市建筑垃圾处罚核准;负责临时占用城市绿地及修剪、砍伐城市树木的审批;负责城市燃气设施改动审批;负责餐厨废弃物处置、收集、运输从业许可审批;负责商品房预售许可审批;负责改变绿化规划、绿化用地的使用性质审批。

3、城乡建设与规划设计科

负责市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规划设计条件的制定;指导全市城乡规划工作;协助重点工作规划和部分建设项目的设计;协助城市市政工作设计;参与重点工程项目的设计审定;审批建筑图纸,并监督建设单位按图施工、放线、验线;协调市政工程设计、立项、预算和报批;负责市区内测绘及测量标志的管理;协同各乡镇编制审批乡镇规划。

负责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负责市区内道路桥梁等公用设施管理;负责市政设施的维护管理及城建统计资料的上报工作,负责市区防洪防汛及排水管网清淤工作;负责城建专项资金的申请、跑办、申报、管理、拨付及验收工作;负责市政工程的立项、招标、监督施工、协调、验收及档案管理工作。

负责全市建制镇、集镇和村庄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负责全市村镇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的编制、规划的评审工作以及重点小城镇规划的审查报批,制定全市村镇建设规章及政策措施,并监督实施;负责制定全市村镇建设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计划,拟定村镇建设资金补助计划,统一管理使用各项资金;负责村镇房地产产籍管理和房产登记发证,管理村镇档案,负责重点小城镇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指导监督、检查村镇的房屋、公共设施、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全市村镇综合开发与建设,组织村镇建设试点,指导乡镇工业园区建设;指导全市小城镇公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指导全市小康农宅示范村建设。

4、建管科

负责制定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有关政策、规章制度,指导规范和综合管理建筑市场;负责全市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负责建设项目的报建,开工报告和竣工验收;参与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并收管竣工资料;负责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工作;负责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负责优质工程评定;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建设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安全监察和文明工地的评定;研究制定全市建筑企业的发展规划和有关规章、政策,对建筑业实行行业管理;负责建筑安装、建筑装饰、建筑制品、建筑配件、勘察设计等建筑队伍资质审查;培训管理建筑劳务市场;审批进出本地区的施工队伍;负责建筑行业的合同管理及劳务纠纷处置工作;指导开拓外地建筑市场;发展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

负责本行政区内建筑工程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5、住房保障与房地产管理科

拟订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中长期规划和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省、市保障性住房资金安排并监督实施;制定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具体措施。

依法对本市房地产市场进行管理、规范、监督,管理房地产开发市场秩序;负责房地产估价、交易、中介、房屋租赁、房屋测绘、商品房预销售合同备案、房地产开发项目备案和预售资金监管工作;负责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资质申报、备案管理工作。

负责危房鉴定工作;组织实施城区范围内危陋房改造,协调改造中的有关问题;开展全市城镇住房状况和中长期住房供求情况的调查。参与住宅小区总体规划方案评审和组织建成住宅小区综合验收工作。

负责全市物业管理行政和行业管理工作;负责全市物业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起草制定并组织实施工作,负责市区专项维修基金的归集、使用、管理、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负责物业服务企业的资质等级申报、审核、备案工作,负责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工作。负责协调业主、业主委员会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的投诉工作。

(三)、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

经费自理事业人数400名,财政开支人员48名,下属经费自理事业单位9个:深州市城管监察大队、深州市自来水公司、深州市建设市政工程处、深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绿化工程队、第二工程队、深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环卫队、深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用事业科、深州市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中心、深州市房产交易中心。

二、收支总体情况表(见附表4-1至4-3)部分收入支出决算总表:2016年初结转和结余2467.91万元,本年收入41747.33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41159.84万元,占总收入的98.6%,上级补助收入51.75万元,占总收入的0.12%,其他收入535.73万元。占总收入的1.28%。

本年支出43837.65万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0.59万元,占总支出的0.25%,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2.48万元,占总支出的0.03%,节能环保支出346.55万元,占总支出的0.8%,城乡社区支出41299.45万元,占总支出的94.2%,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7.53万元,占总支出的0.04%,住房保障支出837.75万元,占总支出的1.91%,债务付息支出1213.3万元,占总支出的2.77%,年末结转和结余377.58万元。

部门收入决算总表:本年收入合计41747.3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收入110.59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收入12.48万元,节能环保收入13万元,城乡社区收入41159.8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收入17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收入10万元,住房保障收入424.45万元。部门支出决算总表:

本年支出合计43837.6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0.59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2.48万元,节能环保支出346.55万元,城乡社区支出41299.45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7.53万元,住房保障支出837.75万元,债务付息支出1213.3万元。

三、财政拨款收支情况表(见附表4-4至4-9)部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支出决算总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2687.96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38471.88万元,本年收入合计41159.84万元,年初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2419.7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0.59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2.48万元,节能环保支出333.55万元,城乡社区支出40676.86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7.53万元,住房保障支出837.75万元,债务付息支出1213.3万元。本年支出合计43202.06万元,年未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377.5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年初结转和结余合计2359.99万元,其中基本支出结转0.53万元,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2359.46万元。本年收入合计2687.96万元,其中基本收入569.72万元,项目收入2118.24万元。本年支出合计4670万元,其中基本支出570.25万元,项目支出4100.2万元。本年项目支出结转377.5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人员经费合计526.54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246.95万元,基本工资145.89元,津贴补贴72.73万元,奖金12.91万元,其他社会保障缴费15.42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279.59万元,退休金155.77万元,抚恤金13.75万元,生活补助1.37万元,奖励金2.3万元,住房公积金79.11万元,采暖补贴27.3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43.70万元,其中办公费9.22万元,电费1.45万元,邮电费0.5万元,工会经费4.23万元,福利费5.62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6.09万元,其他交通费用9.02万元,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7.57万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年初结转和结余59.73万元,本年收入38471.88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8.14万元,项目支出38443.74万元,本年支出38531.61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8.14万元,项目支出38503.47万元。

部门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7万元,公务接待费2万元,决算数公务用车运行费6.090868万元,公务接待2万元。

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说明

按照我省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要求,我局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了解相关政策和依据,在省财政的具体指导下,按方案规定的步骤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按照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政府预算管理制度要求,坚持和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预算管理机制;以规范的绩效预算管理结构为基础、形成“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绩效缺失有问责”的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新机制。

根据《河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16年绩效评价重点工作计划的通知》我局积极组织项目单位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对预算中的绩效项目认真开展自评。在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前,积极配合业务主管科室对绩效评价项目进行分析论证,规范项目分类,构建合理的绩效指标和评价体系,确立了重点绩效评价方案,并积极配合第三方对重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

五、政府采购情况的说明

2016年政府采购雾炮车一辆,金额49万元。

六、国有资产占用情况 2016年初固定资产12561.857528万元,年增加固定资产494.141465万元,2016年末国有资产总额13055.998993万元。

(七)有关事项说明,包括:①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包括综合收支与上年决算数、财政拨款支出与年初预算数对比情况,增减变化原因说明:

1、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2016年初结转和结余2467.91万元,本年收入41747.33万元,本年支出43837.65万元,年末结转和结余377.58万元。其中:收入较2015年增加26540万元,2015年收入为15207.33万元,增加的主要原因为2016年旧城区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项目;支出较2015年增加29697.81万元,2015年支出为14139.84万元,增加的主要原因2016年旧城区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项目,机构整合合并日常公用经费增加。

2、机关运行经费情况

2016公用经费62.169743万元,包括办公费21.967128万元,咨询费2.5万元,电费15.887913万元,邮电费6.8176万元,取暧费10.9797万元,维修(护)费11.77692万元,会议费7.2418万元,培训费0.626万元,公务接待费2万元,专用材料费7.28万元,劳务费11.56万元,委托业务费7.25万元,工会经费1.85万元,福利费4.52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0.23万元,其他交通费用0.9万元,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5.67万元,办公设备购置5.17万元,专用设备购置31.59万元。

3、财政拨款“三公”经费决算情况

2015年“三公经费”总共4.91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为3.43万元,公务接待费1.48万元;2016“三公经费”总共2.02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48万元,公务接待费0.54万元。2016年较2015年“三公经费”共减少2.89万元,因提高效率,节约开支,故较上年费用减少。本无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今年无购置,保有1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救护车)。国内公务接待20批次、招待人数260人。

4、专业性较强名词解释

(1)财政拨款收入:本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包括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2)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3)其他收入:指除上述“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以外的收入。

(4)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指事业单位在用当年的“财政拨款收入”、“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不足以安排当年支出的情况下,使用以前积累的事业基金(事业单位当年收支相抵后按国家规定提取、用于弥补以后收支差额的基金)弥补本收支缺口的资金。

(5)年初结转和结余:指以前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仍按原规定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或项目已完成等产生的结余资金。

(6)结余分配:指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从非财政补助结余中分配的事业基金和职工福利基金等。

(7)年末结转和结余:指单位按有关规定结转到下年或以后继续使用的资金,或项目已完成等产生的结余资金。

(8)基本支出:填列单位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

(9)项目支出:填列单位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各项支出。(10)基本建设支出:填列由本级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所发生的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不包括政府性基金、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及各类拼盘自筹资金等。

(11)其他资本性支出:填列由各级非发展与改革部门集中安排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战略性和应急性储备、土地和无形资产,以及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和财政支持企业更新改造所发生的支出。

(12)“三公”经费:指部门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13)其他交通费用: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外的其他交通费用。如飞机、船舶等的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出租车费用、公务交通补贴等。

(14)公务用车购置:填列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费支出(含车辆购置税)。(15)其他交通工具购置:填列单位除公务用车外的其他各类交通工具(如船舶、飞机)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

(16)机关运行经费:指为保障行政单位(包括参照公务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各项资金,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以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上一篇:学校副校长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新时代的雷锋国旗下讲话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