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绩效综合评价

2024-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经营绩效综合评价(精选8篇)

经营绩效综合评价 篇1

公司内部绩效评价标准的确定是一个计量和选择公司内部绩效比较依据的过程,它与公司的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来确定指标标准值对于提高公司绩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公司在绩效评价标准确定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不能完全适应公司的生产经营现状和管理要求,完善公司绩效评价标准确定方法显得十分必要。

一、公司内部绩效评价标准确定中的问题

经过近三年的探索,目前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已基本建立,一些相关的方法和规定相继出台,公司内部绩效管理水平也得到了逐步提高。但与此同时,公司各个部门存在差异,给公司内部绩效评价标准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目前,公司内部绩效评价标准的确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与不足:

(一)评价标准的确定方法过于单一

作为公司内部绩效评价指标,是从公司内部的不同部门中产生出来的,具有多样性,我们必须针对不同指标的不同特点结合不同的方法加以确定标准值。而目前公司内部普遍通过笼统而较为单一的方法确定绩效评价标准,同时,对于某些指标标准确定方法的选择也相对单一,而应该更多地结合生产要求、历史标准、行业标准、标杆标准等方法搭配使用。

(二)评价标准的确定不具有可比性

公司内部绩效评价指标标准的确定不但要立足于公司本身的特点,还要考虑到该指标所在行业的现状。公司绩效评价标准不仅要进行横向比较,同时要具备纵向与该行业内其他公司进行比较的可比性,要对公司的经营现状做出比较分析,要有利于公司的内部管理及公司的长远发展。

(三)评议指标标准的确定具有主观性

对公司内部不可计量的生产技术指标的评价方法,大多数缺少具体数据的支持,通过人的主观分析判断而得出评议结果的,因此评议指标标准的确定更具有主观性,而评价结果也就相对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四)绩效评价标准的确定具有滞后性

随着市场的变化和公司的发展,因此必须根据自身的状况,不断地更新公司的绩效评价标准,使其无论是在公司内部的横向比较,还是在本行业内的纵向比较中,都具有公司内部和行业内部的先进性。可是,目前公司绩效评价标准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由于公司内部绩效评价标准的确定存在以上问题与不足,导致公司内部绩效评价标准缺乏客观性、及时性和可比性,对公司评价结果的判定造成不利影响。因而,必须在公司内部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加强绩效评价标准确定方法的研究。

公司内部绩效评价标准确定方法的改进

为了解决现行指标标准值确定上的问题与不足,本文认为公司可以通过借鉴并结合以下几种方法,来完善绩效评价指标标准值的确定。

(一)采用预测值代替实际统计值作为标准值

现行公司内部评价体系缺乏时效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作为标准值的平均值,其获得需要数月时间,若平均值不是来源于实际统计,那么延时问题也就随之消失。采用预测值代替实际统计值方法的关键,在于如何保障确定的预测值能够做到较为准确地反映公司的实际平均情况。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一方面是选择一种较为完备的预测方法,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到在评价内总体经济形势、相关政策变化、市场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二)采用连环替代确定评价标准值

使用此法评价公司绩效并不局限于企业的绩效评价,可以在内每个月对集团内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从而更为有效地指导集团的实际工作。连环替代法的核心思想是以上一个月份的实际统计平均值作为本月份的标准值,开展评价工作。目前沈阳地区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试行企业月度快报模式,在本月中旬前便可得到上一个月的统计平均值,这一措施保障了评价标准值的及时获得。同时由于选择的是最临近月份的实际平均值,由于时间间隔相对较短,因而作为本月标准值与实际值间的误差较小。在出现重大意外情况时,实行例外管理措施,在上个月统计平均值的基础之上,根据影响的大小对其进行

调整。

(三)采用经营预算和标杆瞄准确定标准值

由于预算既包括财务指标也包括非财务指标,甚至包括一些定性的描述,所以采用预算作为子公司业绩评价的标准,可以准确地描述战略计划的要求,同时全面地评价子公司经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另外,以预算作为共同的评价标准,不仅可以解决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子公司经理人员工作业绩不可比的问题,而且还能鼓励经理人员朝着“超越自我”的方向努力。所以,根据每个子公司的性质及其所处的战略地位和经营环境来编制每个子公司的经营预算,并以预算作为业绩评价的依据和引导子公司经理人员的行为指南,是当今跨国公司普遍采用的一种做法。

经营绩效综合评价 篇2

本文拟选择财产保险公司的角度进行分析,依托于产险公司的相关财务指标,通过构建对财产保险公司绩效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再综合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以此来对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有效的评价,以期全面了解中外财产保险公司之间经营绩效的差距,从而为我国财产保险事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分析标准。

2基于“层次分析法构权”的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公司实现其收益的基础是其自身的持续经营能力,而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在其创造收益的能力。因此, 反映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是考察产险公司绩效的常用指标(《保险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精析——新会计准则下的解读》,2009.10);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的生命线,也是保险监管的核心内容,保险业的绩效评价也应该包含偿付能力。此外,公司的成长性也是作为评价产险公司发展状况好坏的一个重要的衡量因素。

由于数据采集的原因,我们选择2012年底共62家财产保险公司,其中,中资财产保险公司42家,外资财产保险公司20家。为了确保研究的数据来源和分析的有效性, 本文以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为依据,从2012年国内开展财产保险业务的62家公司中选取了成立时间较长、保费收入排在前列的9家财产保险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其中,中资财产保险公司6家,分别为: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中华联合、国寿财险及大地财险;外资财产保险公司3家,分别为:美亚财险、三井住友及利宝互助。所选样本公司保费收入总和占整个非寿险市场的80%以上,以此来代表国内财产保险业的总体发展情况是合理的。

2.1数据来源及指标说明

本文从偿付能力(流动比率CR、资产负债率DR、偿付能力系数SC、固定资本比率FCR和未决赔款准备金与赔款支出比OCRRS)、盈利能力(投资收益率ROI、承保利润率UPM和净资产收益率ROE)、营运能力(赔付率LR、综合费用率CF和应收保费周转率PRT)和成长能力(资产增长率AGR、净资产增长率RONA、净利润增长率RP和保费收入增长率TPIG) 四个维度共计15个指标。在所选取的15个单项指标中,适度指标为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逆向指标为赔付率、固定资本比率、综合费用率和偿付能力系数;其余的指标都是正向指标。

2.2我国产险公司经营绩效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2.2.1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对要素层的四个子体系进行赋权参照《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给出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权数分配表及 《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绩效评价实施细则》给出的金融类公司绩效的权数分配表,并充分考虑各指标对产险公司经营绩效的贡献,最终给出权重向量W=(35% 25% 25%15%)。

1根据判断矩阵确定各指标的权数。

本文采用行算术平均法(RAM)这一“近似解法”来确定指标的权数,其计算过程如下:

2检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下面以行算术平均法的结果,计算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并据此计算出一致性指标CI,以检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经计算结果如下:

假设构造判断矩阵时采用的是5 5 9 1标度,则通过查表有RI=0.3287,于是有:CR=1.88%<10%。综合上述分析认为所构造的判断矩阵B1的一致性程度是比较高的,所构的权数也是合理的。

按照上述类似的方法,可计算得出其他指标层各指标的权重及其所对应的CR值,具体如下:

W2= (44.26% 19.67% 36.07%), CR2=5.41%<10%;W3=(30.77% 14.68% 54.55%),CR3= 2.72%<10%;W4= (30.16% 13.16% 23.77% 32.91%), CR4=1.98% <10%.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判断矩阵B2、B3、B4均可以通过一致性检验,这说明我们所构造的权数还是相对比较合理的。

2.2.2确定各指标的得分

本文对各单项指标得分的确定采用前述的“指数化计分方法”,把指标具体归为正向指标、逆向指标和适度指标三类分别进行确定。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和依据财务管理的相关原理,对于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最适度值应维持在50%,而流动比率的最适度值是1.2(数据参考:《2008年亚洲保险公司竞争力排名分析报告》,2009,(03))。 各产险公司单项指标的得分如下表1所示:

2.2.3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结果

在获取各样本财产保险公司的各评价指标的得分后,我们可以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层层合成,最后得出中资和外资产险公司的经营绩效的得分。样本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具体的评价结果见下表2所示:

2.2.4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对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综合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外资产险公司排名相对来说靠前,整体经营绩效较好;中资财产保险公司绩效排名除国寿财险公司之外,总体靠后,经营绩效较差。具体从偿付能力看,排在前三位都由外资类产险公司所占据,为三井住友、利宝互助和美亚财险,而中资产险公司的排名都在外资产险公司的后面。这说明外资公司具有较好的偿付能力,而中资产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较弱,需在资本结构和准备金提存这两个方面进一步进行改进。从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方面看,中资产险公司的排名整体上都在外资产险公司之前,说明中资财产保险公司显示出了较好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从成长能力方面看,中资产险公司的成长水平参差不齐。在中资产险公司中,国寿财险和人保财险的成长性较好,中华联合的成长性较低。

摘要:文中建立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偿付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所选取的9家样本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从研究结果可知,相对于外资产险公司的经营绩效整体较好来说,中资产险公司的排名都整体较为靠后;相对外资产险公司来说,中资产险公司在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方面表现较好,但在偿付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企业经营新型绩效评价方法 篇3

【关键词】企业绩效评价;平衡记分卡;经济增加值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导致了委托代理理论的产生,正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可能引发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而产生了需要对高管层进行绩效评价来衡量其经营业绩以及企业的运营情况。而我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弱有效市场,股价没能成为反映经营业绩的晴雨表,在这样的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和公司的所有者最关心和必须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评价公司的真是经营绩效情况。由此引入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

1 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1.1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所用的评价指标基本上都是财务指标,主要有净收益、投资报酬率(ROI)、剩余收益和现金流量等。这些绩效评价指标中经常使用的指标ROI是19世纪初Dupont Powder公司发明的,用于管理垂直型综合企业的辅助方法。计算ROI的目的是通过比较营业收入和投资资本,来评价公司及各部门的经营业绩。其基本公式是:ROI= 营业收入/资产投资=(营业收入/销售额)*(销售额/资产投资)。

1.2从中企业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提高其ROI:提高销售利润率或提高资产周转率,一般来说,企业所属部门的收入水平与各自的规模(投入额和资产的投入量)成正比,这一指标充分考虑了部门规模差异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影响,衡量的是各部门占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但是,如果仅仅基于ROI评价与奖励管理者,有可能在实际上鼓励管理者从自己的最大福利出发而不是从公司的财富最大化出发,做出投资决策。比如,如果公司进行一项投资,其他传统的绩效评价指标存在局限性。

(1)首先,这些指标多采用会计收益和会计收益率方法,认为扣除了债务成本的会计利润就是权益资本增加值,而忽略了权益资本成本。因此不能客观地确定经营者的经营业绩。

(2)其次,这些方法可能会使经营者过分地注重短期财务成果,使公司不愿进行可能降低当前盈利目标的资本投资,弱化了追求长期战略目标的动力。

(3)再次,由于目前会计系统是以历史成本和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财务基础数据往往难以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同时又容易产生利润操纵问题,从而得出财务指标容易扭曲,以此为依据进行业绩评价往往有失公允。

(4)最后,传统财务评价方法过分看重财务业绩的可直接计价因素,从而忽略了像市场占有率、创新、质量和服务以及雇员培训这类不可直接计价的非财务因素,而这些因素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 引入战略性经营业绩评价模型——EVA和BSC

2.1斯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的EVA评价方法。

2.1.1EVA(Economic Value Added)即经济增加值,是税后营业净利润扣除所有资本成本(包括股权和债务资本成本)后的经济利润。据此定义,EVA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税后营业净利润-资本成本=调整后税后营业净利润-资本投入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2.1.2计算经济增加值要对部分会计报表、资本和经营利润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消除会计方法的一些不能真实反应企业经营业绩的部分,并纠正会计报表信息对真实业绩的扭曲,促使企业更关注其长期价值创造能力。虽然对税后营业净利润的调整内容达到200多项,通常包括研发费用、商誉、初始投资、资产清理等,企业具体运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大多数情况下,最多采用5到10种调整就能达到比较准确的程度。

2.1.3目前我国存在的一种现象是权益资本成本的观念非常淡泊,更谈不上资本成本的概念,EVA作为绩效评价标准相对于会计利润的优点之一在于一致性和准确性较高,能够比会计利润指标更准确的结合以反应股东财富的增减情况。它相比于传统的业绩评价标准有以下独到的优势。

2.1.3.1它考虑了资本成本,将其从税后利润中扣除,能真实的反映通过生产经营创造的新增经济价值。

2.1.3.2通过剖析EVA的计算公式,得出提升公司价值的3条途径:(1)更有效的经营现有的业务。(2)投资预期回报业务。(3)放弃对公司价值的毁损业务。可见,深入的理解该方法的内涵,可以指导公司决策的制定和运营管理,使战略规划、资本分配、并购和出售等公司行为更符合股东利益。

2.1.3.3建立在EVA评价方法基础上的激励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把EVA增加的部分按不同比例回报给投资者,而且奖金不封顶。这样,EVA激励制度就把股东和管理者的利益在同一目标下很好的结合起来,防止部门经理决策与公司财富最大化决策的不一致,导致资本的低效率使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短期行为,缓解因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2.1.3.4以往的很多绩效评价方法都与资本市场上的股价挂钩,使用对象只是上市公司,而对于非上市公司无能为力,但是EVA克服这一弊端,使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有进行业绩比较的共同基础。

2.1.4虽然EVA有诸多优点,相比以前的方法有很大改进,在我国有很好的适用性,但是还是存在一些缺点:只注重财务方面的评价,而忽视了非财务方面的评价;不能充分反映工厂不同部门之间的规模差异;EVA是一个计算数字,它依赖于收入实现和费用确认的财务会计方法,为提高部门的EVA,部门经理可以通过设计决策顺序,来操纵这些数字。在今天以知识竞争和全球竞争为主的环境中,即使最好的财务评价方法也难以涵盖绩效的全部动态特点,由此引入BSC评价指标。

2.2卡普兰和诺顿的BSC。

(1)由Robert Kaplan和David Norton提出的平衡记分卡作为一种绩效考核体系,对公司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提出一个关注关键管理过程的框架。平衡记分卡是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制定的对企业各个部门的综合考核体系,它把企业的战略转化为具体目标。它以企业远景为核心,从财务,顾客,内部运作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不同方面,提供了一种考察企业价值创造的战略方法。在平衡记分卡中,“创新与学习”是核心,“内部业务程序”是基础,“客户”是关键因素,而“财务”仍是最终目标,四个方面的综合评价全面的反映了企业的业绩。在保持对财务业绩关注的同时,BSC清楚的表明了长期的公司价值和业绩驱动因素的关系。应该说,BSC不仅是从财务的角度,而且从战略的角度体现了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思想,它是一种典型的综合业绩评价系统,把财务目标和非财务目标变成具体的目标和衡量内容。endprint

(2)但是,平衡记分卡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会受到企业信息化程度的制约。由于BSC的实施需求大量的关于企业经营各个重要领域的一手资料,因此企业运用它之前必须在信息获取、整理和运用方面具备先天优势。而这一必要条件是为许多中小型企业所不具备的,事实上,即使是在某些大型企业在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也还有许多工作有待完成,此外,信息系统的建设本身也需要经历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对信息系统的过高要求就给BSC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制约和不便。同时,给财务指标在使用过程中最大的缺陷与难点在于它的量化比较困难,有些甚至不可能,但是量化对其使用至关重要,可增强其客观性和可理解性。这也增加了BSC的使用难度。

3. 有效的绩效评价方法应考虑的问题

绩效评价经历了由单一的财务指标到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过程,随着企业所处行业、竞争环境、限制因素、生命周期等内外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进而企业业绩评价系统中评价目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都会发生变化。无论是出于实践还是理论需要,一个合适的绩效评价系统是易于被企业掌握并运用的,可以比较全面的记录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控制企业当前的经营过程并指导企业的未来发展与变革。

这种绩效评价方法应具备以下特征:

(1)绩效评价的过程导向和结果导向并重。 在以往的绩效评价过程中,对于经营过程的绩效评价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过程导向的绩效评价,可以有效的对于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给予有利的监督和控制,从而直接影响到未来的产出结果——远期的经营绩效。另外,以往绩效评价均以经营战略为起点,即在假设企业经营战略已经明确的前提下实施绩效管理和评价工作。实际上,战略的制定往往与企业自身能力、周边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起始于战略制定之后的绩效评价工作并不能给予企业经营全过程的充分支持,由此可以得出绩效评价方法应该把企业的目标和愿景包括在内。

(2)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充分结合运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综合运用,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对于信息利用最大化要求的必然结果。二者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单独提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所需的更为全面的参考信息。然而,在非财务指标的具体运用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难以解决。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模式是比较早的引入非财务指标评价的绩效评价方法,然而它并没能解决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如何能够匹配的问题,在指导实践方面,也没有能够提出具体实施办法。

(3)强调可操作性,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一套有效的绩效评价方法应当在管理实践过程中易于操作,并能为大、中、小企业广泛适用——这些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的资源与能力、企业经营状况、行业特征等因素灵活运用这一方法。BSC方法最早源于通用公司的管理实践,在结果与过程导向、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方面都有独到之处,然而却由于对信息系统的过高要求而无法为多数企业采用和实施。

4. 新型绩效评价方法——EVA与BSC集成

4.1由于好的绩效评价系统要权衡简单易行和准确的关系。如果建立过于复杂的指标体系,就会让企业在浩瀚复杂的数据和信息面前无所适从,而过分简单的指标体系有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因此,平衡记分卡和EVA的结合使用将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这体现在财务方面的改进。EVA作为将股东价值衡量的终极标准,将其它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最终导向价值创造。BSC根据公司战略,制定当前、近期、未来需关注的最重要的目标。

4.2通过EVA指标分解和敏感性分析,可以找出对EVA影响较大的指标,从而将其他关键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与EVA这一企业价值的衡量标准集成,形成一条贯穿企业各个方面及层次的因果链,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BSC”。将EVA置于BSC的顶端,处于BSC的最终环节,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优势都是为实现EVA增长的总目标服务,企业及各部门的商业计划不再特立独行,而是融入到EVA的进程中。这样,EVA就像是记分卡上的指南针,其他所有的战略和指标都围绕其运行。从而有效的把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合在一起,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将经理人的工作绩效比较客观真实的反应给股东,在某种程度上比其他的绩效评价方法更胜一筹。

参考文献

[1]杨兰昆、李湛.基于EVA的管理绩效评价方法[J].理论与方向研究,2000年第4期.

[2]丁宁、仇向阳.从公司价值最大化角度看绩效评价方法——EVA和BSC的整合[J].现代管理科学,2004年第7期.

[3](美)罗伯特·S·卡普兰、戴维·P·诺顿.战略性绩效管理平衡分卡的应用[J].中国企业家,2002年第4期.

[4]王慧彦、黄炜.谈绩效评价方法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J].经济师,2007年第4期.

[5]大卫·格拉斯曼、华彬.EVA革命——以价值为核心的企业战略与财务、薪酬管理体系[M].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6]赵红梅、詹俊琼.基于EVA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方法的研究[J].价值工程,2008年地8期.

[7]曹阳.企业经营管理绩效评价方法综述及探索——对现有绩效评价方法的回顾与展望[J].市场周刊,2008年第3期.

[8]吴云英、谭静、李成标.集成化绩效评价方法研究[J].消费导刊,2008年第3期.

经营绩效综合评价 篇4

【摘要】

目的:探讨模糊综合评价法在临床科室绩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运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果: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的医院某一临床科室绩效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结论: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很好的运用于临床科室绩效评价中,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AHP); 模糊综合评价法; 临床科室; 绩效评价

面对日益提高的医疗服务需求,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卫生体制改革的压力,医院的管理者要想从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医院作出科学的、客观的评价,而绩效评价作为医院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都是以医院整体评价为基础的,例如以平衡积分卡理论为基础的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以医院临床科室为基础的绩效评价研究较少。临床科室作为医院的基本构成单位,能否对其绩效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对于医院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我院所实行的科室分类综合目标管理相关考核项目为基础,结合平衡积分卡的理论[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临床科室的绩效进行评价,旨在对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无量纲化

1.1 评价指标体系

医院临床科室绩效评价是一个层次复杂、因素众多的多变量系统,其评价指标的选取,不仅要遵循客观性、科学性、可行性、全面性、有效性等普通原则,还需满足层次性和导向性原则[2]。本研究以科室分类综合目标考核项目为基础,参考以平衡积分卡理论为基础所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绩效评价的一般特点,共列出17项指标,见表1。

1.2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

表1中的指标由于各自单位及量纲的不同而存在着不可公度性,难以进行比较,因此在进行评价前,为尽可能反映实际情况,排除由于各项指标的单位不同以及其数量级间的悬殊差别所带来的影响,需要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无量纲化方法从几何角度可归纳为3类: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折线型无量纲化方法和曲线型无量纲化方法。本研究采用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常用的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有以下几种:成本型(越小越好型)、效益型(越大越好型)、适中型(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为好型)、区间型(属性值在某一固定区间内为好型)[3]。

表1 医院临床科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略)

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

2.1 基本原理[4]

设因素集U={u1,u2,…,um},评价集V={v1,v2,…,vn}。由全体单因素评价组成的模糊子集Ri(i =1,2,…,m)构成总的评价矩阵R为:

R=R1

R2 

Rm=r11r12…r1n

r21r22…r2n

…………

rm1rm2…rmn

R就是一个U→V 的模糊关系矩阵。

根据各个因素在总的因素集中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选用不同权重组成的集合为A=(a1,a2,…,am),那么综合评价的结果B是V上的模糊子集,B的表达式为:

B=AR=(b1,b2,…,bm)

采用加权平均原则,将评价结果向量单值化,即:

A=mj=1bkj·jmj=1bkj

其中,k为待定系数,目的是控制较大的bj 所起的作用;j为评价等级的分级值。

2.2 建立模型

由表1可知,医院临床科室绩效评价因素集为U={u1,u2,u3,u4,u5,u6,u7,u8},分别为服务满意、收费合理、诊断准确、治疗有效、资产管理、工作效率、人力资源和发展创新,即u1={u11,u12 },u2={u21,u22},u3={u31,u32},u4={u41,u42},u5={u51,u52 },u6={u61,u62 },u7={u71,u72 },u8={u81,u82 }。

本研究将各评价指标分为5个等级,即V={v1,v2,v3,v4,v5}={好,较好,一般,较差,差}。

隶属函数的建立

指标隶属函数的构造采用半梯型函数和线性函数相结合的方法。设Di和Di+1 为相邻两级的分级标准,显然 Di>Di+1,则因素对Di的隶属函数为:

r(x)= 0 xDi+1

Di+1-xDi+1-Di Di

对Di+1的隶属函数为:

r(x)= 0 xDi+1

x-DiDi+1-Di Di

权重的确定

权重是指在一个领域中对目标值起权衡作用的数值[5],系数越大,指标越重要。权重向量采用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该法将决策问题有关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决策方法,具有简洁、实用的特点。

4.1 构造判断矩阵

先建立层次模型,如表1所示,在同一层次对各评价因素进行两两重要性比较,获得综合比较矩阵,根据重要程度排序指数构造相应的判断矩阵。各评价因素的重要性评判采用如下准则(表2)。

表2 矩阵中各元素确定参考表(略)

4.2 计算评价指标权重

由判断矩阵A确定权重Wi,可以有许多方法,本研究采用和积法。

设判断矩阵:

A=a11a12…a1n

a21a22…a2n

…………

an1an2…ann

① 将判断矩阵每一列归一化:

ij=aijnk=1akj

i,j=1,2,…,n

② 将每一列经归一化后的矩阵按行相加:

Mi=nj=1ij i,j=1,2,…,n

③ 将向量M=(M1,M2,…,Mn)T 归一化:

Wi=Minj=1Mj i,j=1,2,…,n

所求得W=(W1,W2,…,Wn)T 即为所求特征向量。

④ 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λmax=ni=1(AW)inWi,式中(AW)i表示向量AW的第i个元素。

一致性检验是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标和检验系数检验的。

一致性指标: CI=λmax-nn-1

检验系数: CR=CIRI

其中,RI是平均一致性指标,可通过查表获得。一般地,当CR<0.1时,可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

应用实例

运用上述评价理论方法,本研究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我院某临床科室2004~2006年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首先,将各个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根据AHP法得到准则层、指标层的权系数(表3);再根据隶属函数确定各评价指标的隶属程度,得到指标层的评判矩阵R=(rij)mn;通过M(·,)算子模型,计算得到评价向量;最后利用加权平均原则,将评价向量单值化。本研究取待定系数k=2,分别对各影响因子赋予分值{20,40,60,80,100},见表4。

表3 评价指标的权重(略)

表4 某三级甲等医院某临床科室2004~2006年的绩效评价结果(略)

由此可见,该临床科室绩效水平总体上是逐年提高的,呈现上升趋势。从各准则层、指标层来看,并不是所有指标都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有些指标波动较大,也有些指标上升缓慢,与这一临床科室的实际情况相符。6 结语

由于医院的行业特点,医院绩效评价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非确定性,因此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临床科室绩效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针对管理过程中评估对象的复杂性和评价指标的模糊性,采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技术,对复杂的评估对象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到定量评估结果的方法,因此医院管理者通过该评价方法可以发现临床科室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加强科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经营绩效综合评价 篇5

国际连锁企业管理协会的品牌研究专家认为,营运绩效不能靠直觉来判断,因为加盟店的扩展比率较一般企业快速,竞争也比一般企业剧烈,所以在经营绩效评估方面,也比一般企业更为注重效率化及规格化的要求。把各种经营绩效的项目及程序规格化、标准化,不但可以迅速分辨出所属店铺的绩效高度,减低开店失败率,也可以就绩效评估的结果进行改进,减少浪费,增加利润。

门店的经营绩效可以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得到,经营的最终成果都反映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上,但在具体的经营活动中,还要建立一些更为具体的指标来及时反映经营状况

门店绩效评估指标主要有以下4类。

1.收益性指标

收益性直白哦反映经营的获利能力。收益性指标的主要评估指标有营业收入达成率、毛利率、营业费用率、净利额达成率、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及所有者权益率等。收益率指标的计算数据大多来自于损益表。

(1)营业收入达成率。营业收入达成率是实际营业收入与目标营业收入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收入达成率=实际营业收入/目标营业收入×100%

(2)毛利率。毛利率是毛利额与营业额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毛利率=毛利额/营业额×100%

(3)营业费用率。营业费用率是指营业费用与营业收入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费用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100%

(4)净利额达成率。净利额达成率是税前实际净利额与税前目标净利额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净利额达成率=税前实际净利额/税前目标净利额×100%

(5)净利率。净利率是税前净利与营业额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净利率=税前净利/营业额×100%

(6)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是税后净利与总资产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报酬率=税后净利/总资产×100%

(7)所有者权益率。所有者权益率为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之比。其计算公式为:所有者权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100%

2.安全性指标

国际连锁企业管理协会的品牌研究专家认为,经营的安全性主要是通过财务结构来反映的。评估的主要指标是流动比率、速冻比率、负债比率、固定比率、自由资本率及人员流动率。安全指标的数据主要来自于资产负债表。

(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2)速动比率。速冻比率是速动资产与速动负债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费用)/流动负债×100%

(3)负债比率。负债比率是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负债比率=总负债/总资产×100%

(4)自由资本比率。自由资本比率是所有者权益与资产总额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自由资本比率=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100%

(5)固定比率。固定比率是固定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比率=固定资产/所有者权益×100%

(6)人员流动率。人员流动率是期间人员离职人数与平均在职人数之比。其计算公式

国际连锁企业管理协会电话:010-635320***网址:

为:

人员流动率=旗舰人员离职人数/平均在职人数×100%

3.效率性指标

国际连锁企业管理协会的品牌研究专家认为,效率性指标主要反映企业的生产水平,评估的主要指标有来客数、客单价、损益平衡点、经营安全力、商品周转率、交叉比率、卖场面积效率、人均营业收入、劳动分配率、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

(1)来客数和客单价。

来客数是指一段时间内进入特许经营企业门店的顾客人数。其计算公式为:

来客数=通行人数×入店率×交易率(依据发票数目统计)

客单价是指门店的每日平均营业额与平均每日来客数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客单价=每日平均营业额/每日平均来客数

(2)损益平衡点(BEP)。其计算公式为;

损益平衡点=门店总费用/毛利率

(3)经营安全率。经营安全率是指特许经营企业门店的损益平衡点销售额与实际销售额的比率。它反映的是个门店的经营安全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经营安全率=(实际销售额-损益平衡点销售额)/实际销售额×100%

(4)商品周转率。商品周转率是营业额与平均存货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商品周转率=营业额/平均存货×100%

其中:

平均库存=(期初库存+期末库存)/2

(5)交叉比率。交叉比率是毛利率与商品周转率的乘积。它反映的是特许经营企业门店在一定时间内的获利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交叉比率=毛利率×山评估周转率

(6)卖场面积效率。卖场面积效率也称为卖场绩效,是指营业额与卖场面积之比,用来评估卖场面积是否得到有效运用。由这一指标可看出每单位空间所提供的效益。其计算公式为:

卖场面积效率=营业额/卖场面积×100%

(7)人均营业收入。人均营运收入也称为人员绩效,是营业额与门店员工人数之比,是一个人力生产力指标,它反映门店的劳动效率。其计算公式为:

人均营业收入=营业额/门店员工人数

(8)劳动分配率。劳动分配率是人事费用与营业毛利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营业毛利×100%

其中,人事费用包括员工工资、奖金、加班费、劳保费和伙食津贴等。

(9)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是总收入与总资产之比,即特许经营企业门店的总资产周转率,是一个测度特许经营企业门店总资产利用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率=总收人/总资产×100%

其中,总收入包括营业收入和费营业收入。

(10)固定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是特许经营企业的年销售额与固定资产之比,它反映的是特许经营企业固定资产利用的效果。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周转率=年销售额 /固定资产×100%

4.发展性指标

发展性指标主要反映企业成长速度,评估的主要指标有营业额增长率、开店速度、营业利益增长率、卖场面积增长率。

(1)营业额增长率。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额增长率=本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100%

(2)开店速度。开店速度是特许经营企业本期门店数目与上期门店数之比,反映企业特许化经营的发展速度。其计算公式为:

开店速度=(本期门店数/上期门店数-1)×100%

(3)营业额利润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是门店本期营业利润与上期营业额利润之比,它反映的是特许经营门店获得利润能力的变化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增长率=(本期营业利润/上期营业利润-1)×100%

(4)卖场面积增长率。卖场面积增长率是特许经营企业门店的本期卖场面积与上期卖场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卖场面积增长率=(本期卖场面积/上期卖场面积-1)×100%

协议收购与企业经营绩效分析论文 篇6

摘要:企业的收购能否真正创造价值呢?由于收购活动本身的复杂性,企业的协议收购是否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这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本文将我国完成协议收购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收购方公司收购前后的经营绩效变化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协议收购并未提高收购企业经营绩效。

关键词:协议收购;上市公司;经营绩效

一、引言

企业的收购能否真正创造价值呢?由于收购活动本身的复杂性,企业的协议收购是否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这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本文将20我国完成协议收购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收购方公司收购前后的经营绩效变化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以年已完成协议收购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选取协议收购前一年与协议收购后一年的报表数据,对其收购前一年和收购后一年的经营绩效变化情况进行实证分析,采用会计研究法,通过Stata统计软件构建模型,分析各样本公司协议收购前后绩效变化情况。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

(二)研究假设

原假设H0:协议收购会降低收购企业经营绩效。研究假设(备择假设)H1:协议收购会提高收购企业经营绩效。

(三)变量选取

净资产收益率(y)作为被解释变量,评价企业经营绩效。协议收购(x1)作为虚拟变量,收购前取0,收购后取1。总资产周转率(x2)作为控制变量,评价企业营运能力。销售净利率(x3)作为控制变量,评价企业盈利能力。

(四)构建模型

模型:企业绩效=β0+β1协议收购+β2总资产周转率+β3销售净利率+uy=β0+β1x1+β2x2+β3x3+uy=0.0526857+2.012969x1+4.728831x2+0.5071879x3协议收购与企业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影响不显著。总资产周转率与企业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影响显著。销售净利率与企业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影响显著。AdjR-squared为47.2%,表明企业经营绩效的`差异有47.2%可以由协议收购、总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净利率来解释。实证结果:不能拒绝原假设,即协议收购会提高企业经营绩效,但影响不显著。所以,协议收购并未真正提高收购方企业的经营绩效。

三、结论

企业在进行协议收购时,通常是基于友好协商的态度,收购企业和目标公司签订合同,实现控制权的转移,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一部分企业的协议收购未能如愿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增强企业竞争力,实证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原因是收购方企业在收购之后的资源整合不合理,导致没有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因此,收购企业在完成协议收购之后,要协调好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充分发挥经营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有效改善企业的经营绩效,提升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新.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J].经济研究,(6):20‐29.

[2]陈玉罡.粤沪深上市公司重组业绩比较[J].资本市场,(9):47-48.

稀土企业经营绩效评价 篇7

中国是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稀土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在19个省市自治区都发现有稀土矿藏,而且矿物品种齐全。稀土产品按加工深度分为选冶产品和应用产品,前者指稀土矿山和冶炼企业生产的稀土精矿、单一和混合的稀土氧化物、金属及其合金、单一及混合稀土盐类等;后者指一切含稀土的制成品,如稀土永磁体、稀土荧光粉、稀土抛光粉、稀土微肥、稀土激光晶体、稀土贮氢材料等。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稀土开采、冶炼分离和应用技术研发取得较大进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三大基地:以包头混合型稀土为原料的北方稀土生产基地、以江西等南方7省的离子型稀土矿为原料的中重稀土生产基地和以四川冕宁地区氟碳铈为原料原料的氟碳铈生产基地。截止到2010年为止,我国从事稀土矿山开采及加工的企业共有100多家,但由于起步晚,国内稀土企业生产规模多偏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稀土冶炼和分离的软件技术和工艺设计较先进,但与之配套的各种生产设备和仪表却跟不上,造成自动化水平不高。我国稀土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严重,因此在国内外市场上没有话语权,在我国稀土产业对外全面开放这一形势下,我国稀土产业急需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国内稀土企业整体经营绩效,以便增强竞争力。

企业的绩效评价问题就是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对企业内部的数据进行研究,从而对企业的经营过程及结果进行判断,即研究企业投入最小化和产出最大化的问题。鉴于DEA是对企业微观基础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运用该方法评价我国稀土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

2 DEA分析原理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模型),也称为非参数方法或Farrell型有效分析法,是1978年美国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W.W.Coope和E.Rhodes在“相对效率评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1]。该方法是一种基于线性规划的用于评价同类型组织(或项目)工作绩效相对有效性的特殊工具手段,它改进了参数方法函数形式需要事先假定、参数估计的有效性等多方面问题,不需要先设定生产前沿的具体函数形式,而是通过大量实际生产点数据以线性规划确定生产前沿面[2]。在DEA方法理论体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模型为C2R模型和BC2[3]模型,前者可用于评价决策单元绩效的综合效率,而后者可用于评价决策单元的纯技术效率,两模型相结合可得出决策单元的规模效率。

2.1 评价综合效率的C2R模型

C2R模型假设固定规模报酬(constant return to scale),也就是每一单位投入可得产出量是固定的,不会因规模大小而改变。

C2R模型的基本思想:通过对样本的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确定出有效生产前沿面,并根据每个DMU与生产前沿面的距离状况,确定每个DMU是否为DEA有效。

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以DMU表示),每个决策单元都有m种类型的“输入”,以及s种类型的“输出”,分别表示该单元消耗的资源和生产的成果。xij为第j个决策单元对第i种类型输入的投入量,yrj为第j个决策单元对第r种类型输出的输出量,vi为对第i种类型输入的权重,ur为对第r种类型输出的权重。将企业相对经营绩效值定义为当hj=1,则第j决策单元相对有效。

我们限定所有的hj值不超过1,即maxhj1,这意味着,若第k个企业hk=1,则该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经营绩效最高,若hk<1,那么该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经营绩效还有待于提高,根据以上假设建立如下分式规划:

将以上分式规划通过charnes-cooper变换转换成线性规划然后再进行对偶得到如下规划形式:

θ值表示综合效率,s值为对应指标的剩余变量,即可改变的值。θ*、s+*、s-*、λ*为式(3)的最优解,则有如下结论:(1)若θ*=0,则DUMj0为弱DEA有效(总体);(2)若θ*=1且s-*=0,s+*=0,则DUMj0为DEA有效(总体);(3)若θ*<1,则DUMj0为非DEA有效。(4)若存在λj*使λ*=1成立,则DUMj0为规模效益不变;若不存在λj*使λ*=1成立,λ*<1,则DUMj0为规模效益递增,λ*>1,DUMj0为规模效益递减。

2.2 评价纯技术效率的BC2模型

C2R假设DMU规模报酬是固定的,即DMU的规模对其绩效没有影响,显然这一假设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在(3)式基础上添加约束条件即得到BC2模型:

式(4)中变量含义同式(3),纯技术效率σ反映的是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若存在最优解σ*、s+*、s-*、λ*,则有如下结论:(1)若σ*=0,则DUMj0为弱DEA技术有效;(2)若σ*=1且s-*=0,s+*=0,则DUMj0为DEA纯技术有效;(3)若σ*<1,则DUMj0为DEA纯技术无有效。

根据DEA理论,决策单元的总体效率θ*、纯技术效σ*和规模效率ω*存在如下关系:ω*=θ*/σ*,根据此种关系和C2R模型及BC2模型计算结果可求出决策单元的规模效率,即现有投入规模是否能够达到效益最优。

3 实证分析

3.1 决策单元的选取

本文以国内稀土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稀土上市公司,顾名思义是从事与稀土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稀土企业中的上市公司。按照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3日制定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只有当上市公司从事稀土业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50%,或当公司没有一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50%时,如果其从事的稀土业的营业收入比重比其他业务收入比重均高出30%,方可将其划入稀土业。根据以上原则,本文选取从事稀土资源开采的上市公司7个,从事稀土的加工与应用的上市企业10个作为评价对象。因此本文最终确定17个决策单元,见表1。

基于实证发现和DEA实践的经验,样本数K的选择要符合K≥2(N+M),N为投入种类数,M为产出种类数,本文中选取17家上市稀土公司为样本,符合样本数量的要求。

3.2 评价指标选取

考虑到不同学者的研究实践、稀土行业本身的特点以及数据的科学性、可获得性,选取的投入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营业成本和职工人数,产出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和净利润[4],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上市公司2011年度财务报告。在投入指标中,总资产是指某一经济实体拥有或控制的、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全部资产。它是一个上市稀土公司的经济规模因素,是经济效益最稳定的基础,可以反映出上市稀土公司资源配置优化情况;营业成本是相对于营业收入的投入,这是从上市稀土公司内部管理经营效率来考虑的;职工人数是上市稀土公司经济利益的创造者,是最具有活力且能够创造更大价值的源泉。公司生产经营最终的目的就是盈利,因此在产出指标中,营业务收入指企业从事某种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营业收入,可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大小;净利润作为产出指标反映了一个上市稀土公司的总体盈利状况。投入产出数据见表1:

3.3 计算结果

基于C2R模型和BC2模型的计算结果,见表2、表3、表4。

3.4 结果分析

(1)综合效率[5]分析

根据表2的分析结果可知,17家稀土上市公司的平均综合效率为0.8043,还有19.57%的上升空间。包钢稀土和五矿发展的综合效率达到了DEA有效,即“用现有投入获得最大产出”,以及“在现有产出基础上,投入最小”的理想状态。而其余15家企业在C2R模型中处于无效。所选稀土上市公司在综合效率有效前沿面上的仅2家,只占总数的11.7%,有8家企业低于整体平均值,说明稀土上市公司的综合效率整体偏低,其次所选稀土企业在综合效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天通股份综合效率最低仅为0.5597。

(2)纯技术效率分析

纯技术效率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以既定投入资源提供相应的产出,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直接相关。根据表3的分析结果可知,17家稀土上市公司的平均纯技术效率为0.8603,较综合效率好,还有13.97%的上升空间。五矿发展、包钢稀土、江西铜业、中钢天源和中国铝业的纯技术效率达到了有效的水平,占总样本的29.4%。

(3)规模效率分析

根据表4的分析结果可知,17家稀土上市公司的平均规模效率为0.9364,是一个较好的结果,包钢稀土和五矿发展的规模效率达到了DEA有效。根据表2可知,在非DEA有效的企业中,江西铜业和中国铝业为规模效益递减,即输出量增加的速度小于输入量增加的速度;其余13家企业为规模效益递增,即输出量增加的速度大于输入量增加的速度。

(4)投影分析

根据si+*和si-*在DEA模型中的含义以及表2的数据分析结果可知,若从单一的投入指标来看,安泰科技和江西铜业可以通过减少总资产的投入而使得产出改进,对于职工人数这一投入项,有13家企业可以通过减少职工人数使得产出项改进。

对于非DEA有效的DMU,由DEA理论可知:x0*=θ*x0-s*-及y*=y0+s*+可用于调整非DEA有效的DMU为有效[6]。x0*和y0*为调整后指标的目标值。根据以上分析,结合表2,对于非DEA有效的单元进行调整。通过调整各指标使之变为DEA有效的DMU,调整情况见表5,表中数字为各指标的目标值。

17家企业中,非DEA有效的公司在投入上存在过剩,而在产出上存在产出不足。以DUM1中钢天源为例,原总资产为49234.43(万元)、营业成本为54550.13(万元)、职工人数为870人,投入冗余,需调整到总资产为40127.63(万元)、营业成本为44460.09(万元)、职工人数为216人,净利润从1093.60(万元)调整为10893.60(万元),即可从非DEA有效调整至DEA有效。

4 结论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的C2R和BC2模型,对中国17家上市的稀土企业2011年的经营绩效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1)稀土上市公司的综合绩效不高,并且在效率上存在显著差异。造成综合绩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不佳,而非规模效率不佳。

(2)未达到规模效率的企业中,76.4%的企业处于规模收益递增,所以这些企业一方面要加大人员和资金的投入来扩大其产出,快速达到规模经济,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现有投入资源的管理,以增加投入产出的效率。

(3)DEA无效的企业存在投资冗余或产出不足的问题,由投影测度分析结果(表5)可以看出,对于非DEA有效的DMU调整至DEA有效,其投入冗余度或产出不足度数值较大。

参考文献

[1]CHARNES A,COOPER W W,RHODES 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2):429-444

[2]李东有,马占新.改进的DEA模型在上市物流企业中的应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11(2):32-39

[3]BANKER R D,CHARNES A,COOPER W W.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Management Science,1984,30:1078-1092

[4]张宝友,达庆利,黄祖庆.中国上市物流公司动态绩效评价及对策[J].系统工程,2008,26(4):6-10

[5]沈渊,漆世雄.基于DEA方法的我国物流上市公司绩效评价[J].物流技术,2009,28(8):97-100

经营绩效综合评价 篇8

关键词:物流企业 内部经营绩效财务评价体系 构建 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的市场竞争也变得更加的激烈,在这个大的市场当中,各种各样的经济性企业同时存在,这些企业在运行的机制以及经营的方式方面都各不相同,但是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资源都是属于外在的,比如生产劳动力、资本以及人才知识等,它们在获取这些资源的时候都是平等和开放的,但是每一个企业在对自身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来获得经济效益的时候存在非常大的区别,而这些区别可能就会导致各个企业之间的生存和发展前景不一样,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的经营管理其实就是由很多的环节形式的体系设计而成的,当这些体系当中的一些比较重要的环节出现事故的时候,那么可能就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所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当中竞争其实也就是在比较每个企业的管理。所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就必须要建立起一套比较科学和合理的企业内部经营的绩效财务评价体系,这样企业才能够对经营的各环节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的挖掘出企业的内部潜力,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保证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1 对物流企业经济运行的情况以及财务管理方面实际需求的分析

最近几年,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我国的物流企业也为整个经济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物流企业起到了很好的基础物质的保障作用。我国的经济现在已经从计划经济转变成为了市场经济,但是在这样的大环境当中,很多物流企业的市场化意识还不是很足,在企业的物质供给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现在也还没有能够完全的处理准确,主要还存在下面这样一些问题:首先是企业在对风险以及成本进行控制的时候,还没有形成很强的意识,认识还不够充分,那么在对企业的风险以及成本进行实际控制的时候水平比较低,而且能力也比较弱,并不能够有效的将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从而来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其次是现在很多的物流企业在进行内部资金周转的时候,不是很充足,一直以来物流企业都会因为客户经常拖欠货款、自身的资金不足以及库存占用了企业大部分的资金等原因,这样就可能会造成物流企业在进行资金周转的时候比较紧张,从而就可能会拖欠供应商的货款,最终就会对物流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信誉以及物资的正确运转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第三是物流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比较的低,物流企业的经济在快速的增长过程当中,企业的应收账款以及库存就会不断地增加,这样可能就会占用企业比较多的资金资源,那么企业的成本费用率、资产的周转率以及人均的效率等一些相关的经济运行指标就会表现的比较差。最后就是物流企业在对企业员工经营绩效进行激励的方面做得不是很好。最近几年,很多物流企业在实际的工作当中,采用的思想还是比较传统的,以任务为主,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是很看重,没能够很好的向着任务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样重要的思想方面进行转变,同时也没有能够建立起比较科学和合理的经营绩效的评价机制以及考核和激励的机制,那么这样可能就会造成在对企业的经验和管理进行有效的指导以及牵引的时候,不能提供应有的帮助。

2 构建物流企业内部经营绩效财务评价体系

2.1 设计物流企业内部经营绩效财务评价体系的整体想法。在设计物流企业内部经营绩效财务评价体系的时候,应该要根据物流企业的流通特性以及实际的经验管理需求,同时应该要在传统财务评价指标的前期下,采用那些在财务会计领域当中算是比较先进的方法和理论,去改进之前传统财务评价指标当中存在的一些缺陷,这样就能够有效的设计出一套比较科学以及符合物流企业实际业务需求的财务评价指标。而且在构建财务评价体系的过程当中,对于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以及全面性和系统性应该要更加的重视,这样构建起来的评价体系才能够比较的高效,这样才能够更加方便的去对物流企业的经济运行进行监视、评估、测量以及考核。

2.2 设计物流企业内部经营绩效财务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在设计物流企业内部经营绩效财务评价体系的过程当中,主要需要遵守的原则就是:首先是灵敏性,灵敏性主要就是指物流企业构建的财务指标在对企业的内部绩效进行全面反映的时候应该要比较的灵敏。其次是前兆性,前兆性主要就是物流企业构建的财务指标应该要比实际的企业经营活动的波动要超前一些。第三是应该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主要就是指财务指标在实际的运用当中应该要能够比较准确和及时的去收集那些需要的数据。第四就是应该要具有系统性,系统性主要是指财务指标它们相关之间应该要互相的联系、影响以及补充,它们之间应该要具有比较紧密的逻辑关系。最后应该要具有稳定性,稳定性主要就是指在划分财务指标的时候,相关的划分标准应该要比较的稳定。

2.3 设计物流企业内部经营绩效财务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介绍。设计的评价体系在对物流企业内部经营绩效进行比较全方位的财务评价的过程当中,主要是从下面这五个维度来进行的:对企业的资产质量进行管理、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的管理、对企业的经营增长进行管理、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管理、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第一是对企业的资产质量进行管理。物流企业内部经营绩效财务评价体系在对企业的资产质量进行评估的过程当中最基础的指标是资金的占用,同时需要对企业内部的各个业务经营单位资产的管理水平、占有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整个资产的安全性进行比较重点的评估以及考核。在物流企业的实际管理当中,资产的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对企业资金的占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降低之后,企业资金的流通需求也就会相应的减少,同时企业的资金在进行周转的时候速度就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快,资金的成本也就能够得到比较有效的降低。第二是对企业盈利能力的管理,在物流企业内部经营绩效财务评价体系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实际管理当中,核心的指标是调整之后的净利润、内部的利润以及投入到资本当中的最后回报率。主要是对物流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费用以及产出的相对效率和水平进行动态的分析。第三是对企业的经营增长进行管理,主要反映的是企业在实际的经营过程当中经济的增长水平、资本增资的状况以及在发展过程当中的后劲如何。第四是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管理,在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管理的时候,应该要建立起企业流动资金需求量的测算模型,这样才能够对各个经济经营单位的流动资金需求量进行比较准确和合理的估计和计算;对现金流的指数、资金的综合周转率以及回款率等相关的指标进行测定,对现金的流动进行控制以及考核和评估,这样企业的现金才能够保证健康。同时在进行企业的资金管理时,还应该要设计企业整体的营运资金周转的次数等相关的指标,这样才能够对企业各个业务单元的资金综合的周转效率和水平进行考核和评价。最后是对企业的风险以及债务进行管理,物流企业内部经营绩效财务评价体系构建起的财务风险量化的指标是多层次的,能够对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水平以及债务的规模大小变化进行动态的反映。

3 结束语

总上所述,在建立和应用经营绩效财务评价体系的时候,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完成,对企业在经济运行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能够有效的解决,同时也能让企业从实际的工作出发来进行一次创新的探究工作。将经营绩效财务评价体系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并通过实践得到完善。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物流企业内部经营绩效财务评价体系肯定能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让它本身具有的价值能够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王星洲.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大学,2013.

[2]孙慈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福州大学,2005.

[3]李盛群.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

[4]徐菁.基于BSC的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

[5]陆庆平.企业绩效评价新论[D].东北财经大学,2006.

[6]张文华.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及提升策略[D].华南理工大学,2010.

上一篇:融资租赁融资申请书下一篇:服装专业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