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网络建设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校园网络建设(通用8篇)

浅谈校园网络建设 篇1

随着各单位计算机和局域网络应用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各种计算机应用系统被相继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各单位之间、各单位和外界媒体之间的相互交换和共享的要求日益增加,特别是近几年来,计算机网络以计算机应用为主流,同时高校的教学、管理等急需网络化、信息化,因此我校建立起了大规模的校园网络环境以适应现时以及将来的需要。由于高校作为培养未来信息化、综合型人才的基地,对网络新技术、新功能也有更高的要求。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更高的网络带宽、更强大的服务器处理能力、更快的网络速度。

2)要求在安全防范、人员管理、场地管理等行政事务的管理上更有效率。

3)学员层次较多,要求联系手段和信息发布手段的多样化。

4)更多的工作站点使结构化布线系统较为庞大,易管理性、标识清晰的布线系统将大大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我校校园网络的建设

我校校园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个满足数字、语音、图形、图象等多媒体信息以及综合科研信息传输和处理需要的综合数字网,并能符合多种网络协议,体系结构符合国际标准或事实上的国际工业标准(如TCP/IP),同时能兼容已有的网络环境。

由于网络的应用日益增长,用户数量的剧增,百兆骨干网已不足以满足当前和将来的应用发展,因此我校校园网络采用交换式千兆以太网骨干网络平台,它能提供10倍于快速以太网的性能,充分保护在现有网络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千兆位以太网相对于原有的快速以太网、FDDI、ATM等主干网解决方案,提供了另一条改善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骨干连接和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连接的可靠、经济的途径。网络设计人员将能够建立有效使用高速、任务关键的应用程序和文件备份的高速基础设施。网络管理人员将为用户提供对Internet、Intranet、城域网与广域网的更快速的访问。通过在整个校园网络中的三层交换技术及VLAN,实现教学区、办公区、宿舍区的相对隔离,便于网络的整体管理规划。网络建设的几个原则

3.1 网络系统的高性能

网络系统设计中的设备高可靠性要求和系统高可用性要求:核心交换机所有关键部件可以实现冗余工作,可以在线更换(插拔),故障的恢复时间在秒级间隔内完成。多级容错设计基于单个设备高可靠性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山东新华电脑学院学费多少

浅谈校园网络建设 篇2

当前, 中职院校信息化网络的建设和应用, 已被很多兄弟院校当作实现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工作来抓。但是, 他们在对信息化网络建设的思路还不是很清晰, 仍然在做一些表面工作, 通过购置一些基础硬件, 进行简单的互联互通阶段, 因此, 很有可能会出现在后期的建设中遇到种种困境。如:

1. 软件建设匮乏。无法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据我了解到的一些情况, 由于大部分资金投资在网络硬件环境搭建上, 对校园网络信息化软件建设的需求没有长远规划, 因此, 软件的资金投入远远低于硬件的投入, 而对教职员工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应用培训就更是少之又少。

2. 广大教职员工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能够在一线专业教学中大量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的人员比例很小。

3. 网络信息技术人员匮乏。由于网络信息技术专业性强, 能够胜任并熟练使用的技术人员较少, 特别是后期对信息化校园网络的维护人员缺乏。因此普遍存在建成后, 无法保障它的正常使用。

4. 校园网络的建设对教育教学信息化的使用程度较低。由于软件资源建设投入和教职员工的培训较少, 建成的校园网设备长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唯一的作用就是上网查资料。

二、我校的具体做法

我校从2013 年9 月建成了校园网络。采用基于千兆以太网作为校园骨干网络, 由核心层和汇聚层及接入层三级网络构成, 采用光纤与上级链接组成快速以太网。通过核心出口路由与接入商提供的双线路光纤接入外网, 实现广域网互联。网络信息点基本覆盖全校所有教学和办公区域。

在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 采用性能优越的浪潮2U机架式服务器, 搭建了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教学资源库、校园网站、网络运行监测平台、FTP文件服务等应用系统。从而保证了校园网络和资源平台的高速、快捷运行。

几年来, 作为一名网络管理人员, 为使网络能正常运行, 付出了不少的精力, 也取得一定的经验。因此, 我认为, 在建设校园网络的过程中, 要结合学校现在的实际情况和对未来发展的需要。制定出良好的规划和总体的思路, 确切的说就是要把握以下四个环节:

1. 确立校园网络建设的长远目标。校园网建设的目标, 必须与学校各方面改革和长远规划相结合, 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分步实施。根据目标方案及使用要求, 建立的校园网应具备如下三点:首先, 通过教学过程来培养人才, 因此校园网络信息化的建设应对教学过程提供直接支持。其次, 必须能够支持学校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日常办公和管理。再次, 与互联网的联接也是网络建设的基本功能。

2. 硬件建设实施步骤。 (1) 根据我校现在的实际情况和对未来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建筑的分布情况确定网络拓扑结构。 (2) 根据校园网络设计方案, 招标购买网络设备。 (3) 实际测量建筑物大小, 确定校园网络中心机房, 根据国际标准进行网络布线。 (4) 确定出口带宽较大的ISP运营商, 洽谈有关事项。 (5) 最后根据校园网络的节点分布情况和数量, 对路由器和交换机做相应的IP地址子网规划和VLAN的配置, 以提高校园网络的使用速度和安全稳定。

3. 信息资源建设。以创建国家级示范校为契机, 积极参建共建共享标准课件资源库和校级资源库及部分专业资源库。资源库可通过三种方式获得, 一是通过购买通用主题素材资源库下载免费教学资源;二是通过国家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校共建共享项目共同开发的教学课件资源;三是充分调动我校全体教师的力量, 开发校级优秀资源。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 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同时, 我们将资源库整合链接到学校门户网站, 统一入口, 极大的方便校内外广大师生的使用。

我校安装部署了“数字化校园系统管理”平台, 该平台是我院校园网的支撑核心软件平台, 涵盖了教务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资源管理、在线评教、学生管理、分级授权、数据备份、公共数据查询等10 多个功能模块。是我校实现教育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的重要举措。校园平台系统的广泛使用已成为我校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4. 信息管理与网络安全。校园网络安全是任何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必须解决高度重视的问题, 应把信息管理与网络安全作为学校层面的重点工作。 (1) 网络信息管理机构的建立。我校网络信息管理机构是通过分层管理体系实现, 即:学校信息管理委员会, 负责网络信息管理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宏观协调;网络信息中心, 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协调;网络管理员, 即各系部、处、室网络信息管理人员, 负责本部门子网的信息管理和协调。 (2) 网络信息管理制度的建立。信息化网络管理制度的建立, 可以使校园网络的运行和管理流程化、有章可循。主要制度内容包括:机构及人员职责;工作制度、上制度、登记备案制度等;信息发布标准用户文明上网承诺书等。 (3) 信息化管理校园网络。信息化管理校园网络, 主要包括:管理平台的建设, 可管理的网络节点的硬件和软件, 并进行不定时的全网扫描, 以信息化的手段, 将校园网络的故障率降到最低信息, 变被动处理改为主动处理故障, 同时集中精力改进和优化校园网络结构, 使校园网络永远处于健康、稳定、高效的运行。 (4) 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广大教职员工的信息化使用水平, 就需要信息化管理委员会, 制定相应的培训规划, 通过网络信息中心具体组织实施, 这对于校园网络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结合以上几点, 我认为, 校园网络建设应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进行建设。 特别是要注重软硬件的结合, 采取两条腿走路。避免出现硬件上的巨人, 软件上的矮子。这应该就是校园网络建设中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伍培.局域网实战作答.计算机应用文摘, 1999.第四期.

浅谈中职校园网络安全建设 篇3

【关键词】中职 网络安全 解决方案

一、学校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及隐患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已成为学校必不可少的教学和管理设施,现今大多数学校的网络组成可归纳为以下几部分:

(1)中心骨干网络:以学校的中心机房为中心搭建起来的网络。该网络连接到学校各个部门和计算机实训室。

(2)学校特殊职能部门网络;以学校的财务部门的财务系统,招生就业处的对外招生系统,校企合作的对外业务系统等为主。

(3)学校办公OA网络:通过对学校不同位置的电脑进行划分,通过路由网关来实现对不同位置的电脑的相连来达到网络办公的目的。

(4)学校与广域网的互联

由于学校各办公人员分布较散,结构复杂,这给学校计算机网络的架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使得其存在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由于学校各部门需要相互访问合作办公,而网络访问控制措施少,这给一些特殊职能部门(如财务部门等)的一些特殊信息带来了安全隐患,对于一些稍有网络攻击经验的人员来说就能够很容易通过网络连接到学校内部网络的机器,对一些保密的信息进行窃取和破坏,从而给学校带来重大的损失。

(2)操作系统和应用平台存在漏洞。目前许多学校的办公电脑使用的操作系统更新补丁不及时存在许多可供黑客攻击的漏洞,这就给网络中的一些存在恶意的人提供了攻击的机会,从而造成个人重要数据,乃至金钱的丢失。

(3)一些网络设备的管理账号和登录口令的默认。大多数学校的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等的登录验证采用的是出厂的默认设置,这给一些有经验的人很容易就猜到,从而造成连接学校网络设备进行攻击的案例,造成学校的损失。

(4)缺少相应的网络安全检测设备。许多学校由于不重视或者资金不到位的情况,缺少对网络安全检测设备的配置,从而不能够实时检测校园网络安全情况,当有人对学校网络进行攻击时,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和阻止。当发现的时候学校的损失或许已经惨不忍睹了。

(5)没有完善的病毒预防措施。网络的开放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但也给许多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学校人员复杂,大多数人员缺乏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安全知识,对于互联网的大量信息和资源的安全与否缺少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导致中病毒或木马,造成个人信息损坏或丢失,甚至财产的损失。

二、如何实施有效的校园网络安全措施

网络安全建设的一般原则

在学校,我们所要达到的网络安全建设的目的主要涉及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等。并遵循综合性、整体性、一致性、易操作性、适应性、灵活性、最小适用等原则。

为了营造一个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我们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对网络设备进行有效的访问控制设置。因为在我们没有对网络设备进行任何的设置时,只要在网络连通的情况下,校园内的任何一台机器,甚至校园外的任意一台连入互联网的机器都可以通过网络轻易连入学校内的任意一台其他电脑甚至是服务器,这就给一些需要保护的重要数据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必须在学校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接口处,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网络设备接口处做相应的网络访问控制,这样就能很好地保护学校一些特殊职能部门的数据安全,并且不影响全校的网络办公状态。

(2)配备网络监测设备。访问控制虽然可以很好有效地控制校园网络的安全,却无法完全防范来自于网络的所有攻击,对于网络上一些专业性很强的黑客而言,单单的访问控制设置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安装相应的网络监测设备来对全校的网络进行实时的监测,利用防火墙等技术来滤掉大部分来自于网络的攻击。并成立相应的专业管理小组对网络进行实时的监测和管理,从而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3)对全校的办公电脑做好补丁更新管理工作。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曾经盛行一时的冲击波、熊猫烧香等病毒。这些病毒就是利用了操作系统的一些漏洞,补丁更新不及时来进行攻击的,其危害之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所以要想很好地预防此类情况的发生就需要我们对我们的办公电脑做好维护,实时关注并安装微软发布的一些系统更新补丁,来减少我们系统上存在的一些漏洞,从而降低系统感染病毒和被攻击的可能性。

(4)配备相应的杀毒软件服务器。网络是好东西,在充分享受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和资源时也要小心网络上的一些病毒和陷阱。加上校园内办公电脑的使用往往不固定,来来往往的移动存储给主机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给主机安装相应的杀毒软件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通过给校园网络架设杀毒软件服务器,能够使得学校所有的办公电脑通过杀毒软件服务器及时更新本机杀毒软件信息,这样就可以很有效的控制了电脑遭受病毒危害的可能性了。

(5)对重要数据和复杂的网络安全设置做好备份。每个学校都应该对本校的重要数据以及网络设备的一些复杂的设置做好相应的备份,当学校网络遭受攻击时可以在第一时间最快地恢复网络到正常状态,以减少其带来的损失和不便。

(6)成立专职的工作小组,制定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为了促使网络给我们提供更便捷的服务,避免潜在的网络危害带给我们的损失,制定相关的网络规范安全管理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人人遵循安全守则,提高安全意识,才能从根本降低发生网络故障的可能。成立专职的工作小组有助于监督管理学校的网络安全现状,在出现网络故障时能够第一时间的很快解决问题,从而保证学校网络的正常运作。

浅谈如何建设和谐校园 篇4

中共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学校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所学校,只有和谐才能发展,也只有和谐才能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一、以人为本,民主治校,营造融洽的人际环境

领导与领导要和谐。对于学校也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意识,恪尽职守,率先垂范,身体力行。领导与老师要和谐。一个国家要有一种民族精神,一个企业要有一种单位特色,一个学校要有一种“和文化”。老师与老师要和谐。老师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更存在合作关系。老师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责任。老师与学生要和谐。老师既是学生道德升华、学业有成的引路人,同时又是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老师与学生的和谐很重要的一面体现在民主制的践行,老师的工作一定要体现民主,特别是在评优、评先的过程中。学生要尊重老师的劳动,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对老师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尊敬教师的光荣传统,师生共奏和谐校园的美好乐章。学生与学生要和谐。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生一点小矛盾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这些矛盾,我们要本着与人为善的做法去解决矛盾,要善于与人交流思想,减少误会。

二、全面可持续发展校园环境是和谐的根本

校园环境是指各种影响人的教育因素的总和,主要由校园自然环境、物质环境、关念环境及周边环境等组成。舒适、幽雅的自然环境和卫生、安全的物质环境,使得师生们神清气爽,心情愉悦,能更好地投入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观念环境的影响力取决于它附着于群体而又影响个体。

三、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突出职业特色和谐的校园文化

首先,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突出职业特色和谐的校园文化。重点是突出职业特色,优化育人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使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生活环境的学生,都能在愉悦中接受真理的熏陶,在和谐的气氛中选择真知,创建一个健康向上、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其次,要塑造学院精神,创建具有进取意识、求真务实和谐的校园文化。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包括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立足一线的精神、脚踏实地的肯干精神、爱岗敬业的精神。目的就是要使全院的师生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现代职业的教育理念,刻苦学习的求知欲望,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勇于创新的进取意识,求真务实的扎实作风,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最后,要建立具有职业特色的社团组织,培育丰富、和谐的校园文化。学院的社团组织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学会处世与交往、组织与协调、竞争与合作,培养了组织协调能力,锻炼了自我管理能力。

四、与时俱进,建立健全、完善的校园制度

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规范作用,健全的、科学的、合理的体制、机制和制度,能合理划分学校各级组织的职能,明确工作程序和要求,明晰责任归属,实现学校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从而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学院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学校建设与发展之中,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完善领导体制,创新工作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使一切活动都有制可依、有制可循,从制度上保证决策执行的质量和效率。校园制度包括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应遵循的规章制度;校园绿化、卫生和秩序管理制度;师生日常行为准则及长期沉淀的道德规范等。这些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着控制作用,从而不断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规范的行为习惯,一靠规章制度的效力,二靠舆论宣传的力量,引导人们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提高道德生活的自觉性。

浅谈校园网络建设 篇5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发现的互联网及其他复杂网络中的无尺度现象及其成因的描述与分析,提出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应该达到“良构——同构——分布”这种比较现实的低成本高效用的目标状态并提出利用Web2.0理论与技术进行资源建设的解决方案,最后对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关键词:web2.0,无尺度现象;复杂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巨人的身高之大,已不能用普通人高度的尺度来度量,于是想出了“无尺度”的用词,形容少数节点连接数大大超出普通节点的现象。统计物理学家也习惯于把这种服从幂律分布的现象称为无尺度现象。而这种大多数节点仅有少量连接,而少数节点拥有大量连接,呈现出无尺度的特性的网络称为无尺度网络;那些具有大量连接的节点称为“集散节点”,所拥有的连接可能高达数百、数千甚至数百万[1]。

无尺度现象不仅仅出现在万维网中,在神经网络、细胞网络甚至人际网络中均有体现。可以说,凡有生命的地方,有进化、有竞争的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社会学家所说的“马太效应”同无尺度现象也有某种相通之处。

无尺度现象成因分析

关于无尺度现象的成因,Barabasi等人解释,优先连接性和网络的成长性是它的两个起因。所谓网络的成长性是指,万维网的页面数量绝对不是恒定的,而是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具有不断成长的本性;优先连接性指新网民在选择将网页连结到何处时,虽然可以从数十亿个网站中进行选择,但大部分人只熟悉整个万维网的一小部分,并且总是优先选择前人经常访问的网站,因为这样的站点更容易为人所知。随着时间的演进,将导致某些热门的网站愈加热门,不知名的网站愈加冷门。计算机仿真可以演示验证,万维网如何由相对均衡分布的随机网络逐渐演化为极不均衡分布的无尺度网络。

然而这毕竟是相对比较简单的解释,而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存在决定意识。某人选择连接某一网站,虽然是一种个人意识,但生活在相同或者相似客观境遇中的人群,往往会形成相同或相似的个人意识,只是平日我们接触的范围狭小,更多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差异的一面,而大量的数据统计却把深藏于个性中的共性强烈地反应出来了。充分的自由民主,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转化为高度的集中统一,是“对立统一”的例证,一点也不值得奇怪。

无尺度现象对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启示

目前随着我国信息化教育逐渐普及,数字化网络教育资源以其独有的优势被应用到教育教学中。然而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热潮中,一些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比如一方面是互联网中每天更新的教育信息资源以幂的速度增长,而另一方面,使用者却苦于找不到真正适合于自己的教育资源;于是,各教育机构鼓励开发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比如开发各级各类精品课程,打造属于自己的教育品牌,却又造成了相同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设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然而更加严重的是,当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开发出来的精品课程传到互联网上准备供更多的人学习、共享时,却因为各种原因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在经历了短暂的门庭若市以后逐渐被人遗忘,成为茫茫网络中的沧海一粟。面对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中如此多的尴尬,我们不得不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近年来逐渐引起国内科学界注意的无尺度现象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用的启示:一方面,无尺度现象让我们认识到:信息社会同时兼有“大世界”与“小世界”两种属性。另一方面,无尺度网络中由数百或数千资源构成的热门群体,承载了大部分的网络连接,成为网络中的集散节点。4 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现实对策

要解决以上网络资源建设与网络安全方面的矛盾,Web2.0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技术与方案。Web2.0始于2005年,是以Blog,Tag,SNS,RSS,Wiki等社会性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割、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其显著特点有:①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使得用户成为网络中的内容节点,网络中没有了集中式的内容提供商;②微内容(Mircocontent)的可重用性;以及③通过各种机制来满足人的社会需求的社会性特点。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利用了Web2.0的技术与理念,比如众所周知的东行记、教育博客人等网站。

然而也正是由于Web2.0的这些特点,目前利用Web2.0进行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在以下方面存在困难:一是有效资源难以挖掘;二是在于资源的离散性,即海量的离散资源造成资源结构水平低下,并为检索和利用带来不便;三是在于学习资源的异种性(Heterogeneity),即资源编码形式存在差异;四是内容组织上,局部可能是良构的,但总体是劣构的。针对以上问题,有学者借鉴无尺度网络理论,认为“良构——同构——分布”是一种比较现实的低成本高效用的目标状态。

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

如同现代教学系统设计呼唤使用者设计与置身于其中的设计(Designing Within)一样,探索创造个人化与社会化的正向循环、开放性与聚合性并存的参与式架构的群智组织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新模式。

Web3.0在Web2.0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集成与重组、跨平台通信及信息的个性化组合等设想,虽然目前还没有权威、确切的定义,但其核心软件技术——人工智能,能够进行语义的智能学习和理解,因此,Web3.0技术的运用可使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更加个性化、精准化和只能化,必将成为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及育人功能 篇6

教育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

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及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谈点看法。

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由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所决定。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社会文化也是绚丽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社会大环境是不可能的。而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二是由教育对象及环境的育人作用所决定。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三是由学校办学水平的现状所决定。自从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也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质是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养成的,要借助道德环境长期的细腻的熏陶,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才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刺激。这也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四是由教育“三个面向”指导思想及教育改革趋势所决定。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基础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转向素质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这同样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

校园文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里主要谈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符合本校的实际,代表师生的共同意志,体现出“四性”:一是科学性。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二是教育性。物质文化建设必须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三是艺术性。要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四是经济性。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艺术性并具时代感,但却不可一味地追求时髦、高档、漂亮,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考虑经济、实用。

二是校园环境的建设要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进行植树、栽花、种草,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将学校办成“园林式单位”。校园的美化不应只局限在校园的整体布局、楼馆的建筑装修及教学设施(如图书仪器、电教设备等)的更新添置等纯粹的物质文化的层面上,还应表现在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点缀所体现出的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上,如校园板报的内容形式,办公室课室的布置,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艺术作品的悬挂等。要保持校园环境的洁净,并把好校门关,保证学校免受外来干扰。

三是物质文化的建设不能由学校全部包办,必须群策群力,师生齐动手。要发挥集体、个人甚至家长各方面的积极性,大件由学校负责,自己能办的由师生自己地动手完成,如:课室布置、环境卫生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是

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

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理制度等;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可按适用范围将教职工管理制度及学生管理制度分订成册,用知识竞赛或考试的办法,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合符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如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成立以党支部书记挂帅,主管校长负责,工会主席、德育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级长、政治科科长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四线”管理。即:“党支部棗工会棗团委”一条线,主管师生政治学习,组织师生开展各项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主管校长棗德育处主任椖昙都冻班主任”一条线,主要负责师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贯彻落实师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校团委、学生会、少先队大队部棗团支部、班委会、少先队中队棗各班值日生”一条线,负责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工作;“校长室、德育处棗公安局、派出所棗学生家长”一条线,主要负责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及安全教育。有了德育工作的管理网络才能保证德育管理制度的落实。要强调的是这种管理网络的建设必须立足于职责,从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入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

3.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泛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因此,学校应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但课外活动的开展不是盲目随意的,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做到“五有”(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有成就、有总结)、“四定”(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三落实”(组织、经费、器材),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如业余团校、学科兴趣小组、文学社、田径队、蓝球队、小乐队、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美术组等,由老师进行辅导,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二是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既要有思想性的(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演讲比赛、各种评优活动等)和知识性的(如学科知识竞赛、知识讲座、“三小”活动等),又要有娱乐性的(如各种体育比赛、文艺汇演、游园活动、美术书法作品展、影视欣赏等)和实践性的(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劳动、勤工俭学、军训等),还有必要设置些全校性的学校传统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活动、田径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元旦文娱晚会等,鼓励全校师生一起参与。

总之,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

4.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

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个染缸,给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响。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校会、晨会、级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其次,要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

第三、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直至帮助学校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美环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学、赶、帮的热潮。

第四、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首先,领导作风是关键,学校领导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第五、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演讲比赛、创建活动等,以培养正确的舆论。

第六、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空气。禁止传阅不健康的书报杂志,禁止学唱不健康的歌曲,清理课桌、书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图画及语言文字,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

第七、针对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辨论会,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引导正确舆论。

第八、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舆论。通过以上种种办法,使整个学校到处充满着正确的舆论气氛,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5.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

人际关系被称为人世间最复杂的关系,学校也不例外。从横向看,有领导集体的人际关系,教师集体的人际关系和学生集体的人际关系;从纵向看,有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领导集体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教师间的人际关系,教师间的人际关系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仅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直接影响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谈点看法。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教师就很难对学生施加影响。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外表形象,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

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既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优良集体的形成,教师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强调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要正确地

引导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学生在这种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的气氛中才能得以健康地成长。

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德育功能

第一、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学生有时可能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但却不能反驳同学们的批评,谁都不愿意成为“众矢之的”。优美的校园环境同样能规范学生的行为,试想:你会在地面光洁、环境优美的场所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会在雪白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吗?不会!这些不良行为都会自动消失。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校集体为单位,注意学校的集体形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要牺牲个人利益,否则就会受到来自集体的人际压力。这种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学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建成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反过来,一个充满理想、团结友好的集体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从而树立个人要服从集体、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主义思想观念。

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学生渴望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中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意象,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当今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是比较差的,而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会感到心旷神怡而暂时逃离“神经紧张,甚至心烦意乱”的境地,在轻松的心境下,心窗打开,可增强进取心,从而自愿接受困难的挑战。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圈,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并找到知心朋友,扩大胸怀;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因沉浸在欢乐或业余爱好中,因注意力转移而冲淡和忘却不愉快的心理因素,就不至于“越想越别扭,越想越伤心”了,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2.美育功能

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学生也不例外。但由于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他们追求美,却不善识别美,常把新、奇、特视为美,甚至误以丑为美;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追求内在美,往往认为仪表的漂亮就是美,而不懂得美具有广泛复杂而深刻有内涵。而优良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

环境美可以升华为情感美。美丽安适的校园建设,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朴素大方的服饰打抢,以及校园空气的净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均可诱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在一系列审美活动中,学生会认识到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劳动创造的;感受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深刻内涵;真正懂得和体验到诸如“大方”、“优雅”、“和谐”、“风度”等这些描述美的有关词汇的含义,从而把这些词汇的内涵变成他们自觉的行为,使追求美、创造美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

3.实践功能

随着分配制度、就业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青年学生面临着人才市场和优化劳动组合等种种考验。因此,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树立竞争意识,努力也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以创建活动、达标活动、争先创优活动及各种竟赛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树立强烈的竟争意识、参与精神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增强了学生的竟争意识,又使学生在争创活动中受到锻炼,提高竟争能力。

未来社会是一个人际广泛交往的社会,社会对未来人才社交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娇生惯美,在外不会主动地正确地交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自然要成为培养交际能力的主阵地。而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交往的信心,各种活动的开展既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交际场所,又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多种技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还可以磨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要相信,优化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

浅谈校园网络建设与维护措施 篇7

近几年,随着校园网络的渗透,它已经融入学校科研、教学多个范围,日渐成为学校管理、校园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方式,它有力的推动了传统知识框架的更新换代。同时,也让校园网络成了现代化教学有力的手段与方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校园建设与网络安全问题也同样制约着校园网的应用。因此,在校园网建设中,必须注意校园网建设与维护等相关问题。

1 校园网建设的必要性

1.1 校园网是学校管理的得力助手

为了改善教学质量,推动教学革新,更好的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校园网络建设被推上了重点。稳定的网络有助于和外界进行交流,让社会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学质量、与理念,从而扩充自身信誉。另一方面,运用网络管理教学、教育,也能起到大众监督与评审的作用。利用校园网络进行任务分工,不仅有助于审核教学力度,对评比和传输教学视频也有很大作用。

1.2 校园网络是一线工作的绝好帮手

将网络运用到校园管理中,有助于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寻找教学资源,利用新内容、新知识扩充教学方式,更好的引导学生在探究、质疑、实践、调查中学习,在和老师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备课效率,对改善传统的课堂氛围也有很大作用。

1.3 校园网是青年实现梦想的便捷途径

校园网的利用与建设,能较为全面的提高学生学习欲望,通过拓展学习领域,让其充分应用网络设备,得到现实生活很难得到的知识。同时,利用网络还能分享已有资源,从而改善自身能力。另外,校园网络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水平的有效平台,通过发现与整合新知识,快速提高学习热情与效率。

2 校园网建设方法

校园网络作为师生交流的工具,它能为全校提供高效的科研与教学服务。因此,在现实工作中,必须增强网络建设,这样才能让它的作用更好的发挥。需要注意的是:在校园网络建设中,不能过于追求先进的技术,而是要将实用性归于首位,在考虑到网络扩充的同时,尽量让网络扩充、先进和实用协调。

2.1 完善网络结构

当前,大部分网络结构使用的都是交换设施,对此,应该整合网络用户与结构,选用安全性、管理型较高的网络构造进行综合分析。硬件作为校园网建设的条件,学校应该选用扩充性、兼容性较好的设施。在结构上,将中心机房设在学校行政楼,通过综合布线快速链接各个网络布线,让本楼的集线器与计算机交换机取得链接,再利用每个楼层的交换机与集线器进行连接,最后由各个楼层的校园网络、路由器与交换机生成有效的网络拓扑结构。在本层集线器、计算机和交换机相互联系的情况下,由每层交换机、集线器和本楼路由器、交换机取得联系,并且每个楼层的路由器与交换机都连接到通信网络中,这样就能构成有效的拓扑结构。

2.2 建成有效的信息系统

校园网络是否能够顺利实现校园功能,和管理与系统有着很大的联系。对此,在校园建设中,学校必须整合自身软件,通过健全信息资源,从根本上确保校园管理结构。同时,将所有重要设施都放置在中心机房中,并且利用各个办公区域、中心传输、教学连接中的光纤接入,确保中心机房安全运行;通过精心布局与考虑,在确保周边环境的同时,让其高效稳定的运行,以此为其提供充足的电源,避免断电构成的不利影响。

另外,通风性能和校园网建设也有很大关系,除了机房,还必须建立起可靠的信息资源与系统。在这期间,最重要的运用是多媒体软件结构。故,强大的多媒体结构与软件优化是当前必须正视的问题。

3 做好校园网络维护的方法

3.1 健全校园网络安全体系

为了改善校园网络安全力度,为中学校园科研与教学提供更好的措施,必须对校园网络进行较好的安全建设。在现行的网络安全中,相对实用的全面身份证系统验证。教学作为校园网络建设的主要元素,财务、科研与宿舍网络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规模大、多元化、种类较多,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体系中,实用身份证全面验证,能有效控制非校园的网络用户进行攻击。除全面验证身份证外,为了避免盗号风险,还可以运用IPS、交换机、服务器等方式进行处理与加工,这也是最简单实用的方法之一。

3.2 安装杀毒软件与防火墙等现代产品

针对不同的校园网络,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装置,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过滤。在IP审核中,它包含多个端口协议,也可以在这基础上将其设置为禁止校园网攻击与网络访问。在严格禁止校园网络攻击与公共网络访问的情况下,严格遵守相关原则。目前,很多源地址和源路由都能假冒攻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选择将防火墙变成内地网络地址过滤,然后进入IP包;当过滤运用IP地址进入IP包后,就能避免内网攻击。另外,也可以利用网络拓扑,通过描述路由器与PC、交换机之间的关系,准确记录各个端口数据,并且适时对其分析,这样才能确保网络安全的有效性(见图1)。

3.3 做好硬件故障的应对

运用网络设施进行连接,如果不属于正常通信,说明连接存在问题,必须尽快掌握连接状态;对于网络是正常连接的状态,说明设施由问题,必须及时检查工作状态。如:路由器,一旦路由器端口参数存在问题,不将很难找到远端地址,此时必须检查远端地址中的节点,以更好的修复与检查节点参数。

4 结语

信息网络作为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标志,它对经济建设和安全管理具有重大影响,目前已经成为中学校园网络建设和科研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整合中学校园网络建设存在的不足,做好网络建设与维护工作,推动校园网络向着稳定、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志刚.浅谈教师高效课堂中硬件使用——校园网中不对称网络引起的“思考”[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

[2]王丽.浅谈校园网站服务器安全维护技巧[J].中国信息化.2012.

[3]郝啟强.中小学兼职网管校园网络管理策略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 篇8

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环境;校园精神

近些年来,各级各类学校都不遗余力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加大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但是,不少校园文化的创建者对校园文化的认识还比较肤浅,甚至仅仅只是看重其美化校园的作用。笔者认为,要真正搞好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就要弄清楚校园文化的真正内涵。

一、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文化品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良好的设施是培育学生成长的沃土,优美的环境是陶冶学生情操的园地,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带来的将是高品位的教育,学生置身其中,时时受到美的熏陶,思的启迪,志的激励,真正起到环境熏陶的效果。

二、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

学校办得好与否,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精神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它占地不足30亩,却容纳过近三千师生,校园显得十分拥挤。如果只看表面,这样的学校应当很少有人问津,但是,这里的教学质量却能十余年处在本市的最前列,与其办学条件形成极大的反差。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学校的发展?我在这里工作,十多年里看到的是教职员并没有因为环境不好,工作辛苦而焦躁不安,每个人每一天都过着普普通通的日子。正是在这种不骄不躁和普普通通之中蓄积并萌发着一种认真、踏实、勤奋、不屈的精神,并支撑着一所学校走过风风雨雨的十多年,支撑着一所普通的学校创造出并不普通的教育成果。

我认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在打造人的精神方面下大气力,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和灵魂。然而,打造校园精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绝非短时间可以成功,少则几年,多则数十年以上。可是一旦成功后,其传承时间也会是一个较长的时间,在学校的发展中必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校园文化建设要成为全校师生自觉的行动

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上,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和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要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在学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单靠学校内部某一部门努力就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它与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才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真正目的。物质文化仅仅只是實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要着重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校园文化物质转变成为师生心灵中的无形的精神力量。

四、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适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

学校与学校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而差异又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我们提出的办学理念、校训以等等都要符合校情,应当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教师和学生能够得到,摸得着的东西,那样会更实用,更管用。而其他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也要尽可能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办事,避免大而空。

对本学校历史和学校精神的传承,是校园环境建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务必追求校园环境文化的底蕴和生命力。考虑校园地域文化和学校自身文化的特征,结合当代文化进行有效的利用和开发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

总之,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李庆伍.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J].科教文汇,2012(07).

上一篇:在全县扶贫开发暨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房地产两书执行情况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