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书易错易混知识点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三历史书易错易混知识点

初三历史书易错易混知识点 篇1

1.中国近代史起止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2.中国近代史历史分期:

1840年鸦片战争至19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4.近现代史上,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三件大事:

1840—1842鸦片战争

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5.《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不是香港),赔款2100万元(单位不是两)

6.近代史上,使北京沦陷的事件: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北京再次沦陷

1937年七七事变后,平津沦陷(北平、天津)

7.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后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把矛头对准中国。

8.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强大的资本主义制度

9.俄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

10.1862年,在慈溪(注意错别字)的战斗中,击毙了华尔。

1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联系日本明治维新后强大起来,走上对外侵略夸张的道路,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12.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13.《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对中国的影响:

①侵略者以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成为经济侵略的主要形式,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侵略需求。

②阻碍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最能体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4.《马关条约》中增辟的通商口岸有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15.《辛丑条约》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体现了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6.1787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1881年,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1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8.洋务运动的背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不是鸦片战争后)。

19.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京师同文馆。

20.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洋务派仅仅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但是不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

21.戊戌变法(注意字)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22.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向日本学习。

23.戊戌变法的内容里,体现其资产阶级性质的是: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24.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没有民主主义。

25.中共一大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但是陈独秀没有参加中共一大。

26.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于1924年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

2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星星之火”指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8.中共领导的军队名称的演变:

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

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八路军、新四军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

29.红军长征是从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出发,不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0.长征胜利结束是1936年甘肃会宁会师,不是吴起镇会师。

31.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了。

32.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侵华事件的背景:在1929—1933年,爆发了经济大危机,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对外侵略扩张。

33.1937年,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1938年,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1940年,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4.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5.中共七大:为中国争取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

雅尔塔会议:促进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6.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胜利,但是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37.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包括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不属于战略决战。

38.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洋务运动时期,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促进了其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迎来“黄金时代”。

39.魏源在鸦片战争(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写成了《海国图志》一书,洋务运动践行了魏源的思想。

40.严复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思想,译著《天演论》,他的思想影响了戊戌变法。

41.近代史上推动中国思想解放的重大事件:

戊戌变法:在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人们追求民主科学,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2.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四大: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43.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44.总结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战争的正义性

②将领、领导因素

③士兵浴血奋战

④人民群众支持

45.解放战争时期,与河南有关的历史:

1946年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7年挺进大别山

1948—1949年淮海战役

46.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

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47.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政治舞台的事件是:五四运动

国际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政治舞台的事件是:英国宪章运动

48.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但是他没有直接发动武昌起义。

49.二战结束的标志是日本投降,不是德国投降。

50.《马关条约》中“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后来在俄国、法国、德国的干涉下,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清政府给日本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这就是“三国干涉还辽”。

初三中考历史复习方法

1、历史中考的基本情况是什么?

答:中考经历了最近一次的中考改革。中考考察十科,历史学科做为一个百分学科在初三年级首先进行,—已经进行了5次历史中考,中考改革后的第六次中考。

2、今年历史中考预测难度会怎样?

答:中考历史难度不大,有些教学班的平均成绩都能达到90分!但是中考相对与前四年,难度突然增大。估计难度只增不减,有可能到达20以来的最高难度,请级学生做好准备。

3、难度增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优秀生高分段人数减少,学生之间的差距会拉大。同等水平学生之间可能会出现十分以上的差距,能否中考制胜,全看最后半年的备考。并且今年首次在初三进行地理生物历史三考会考,原来初二考完的地理压到初三,时间紧任务重,一不留神成绩就拉开了!

4、历史中考考几本书?每一课都考吗?

答:六本书都有涉及,但有些章节不考,各校老师在复习当中都会明确内容的。

5、六本书出题比例是什么?

答: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世界史为2:4:4,分数比例大约是20:40:40

6、六本书里面复习的重点在哪里?

答:六册课本按照出题比例,基本上重点有三册,第三册(中国近代史),第五册 (世界史上册),第六册(世界史下册),次重点有三册,第四册(中国现代史),一、二册(中国古代史上下册)

7、试题难易程度如何划分?

答:题目难中易比例为1:2:7,感觉去年那个“1”是非常的难,去年的“2”基本都是前三年“1”的难度,去年的难度都已经如此,今年的难度可想而知。

8、历史的题型是什么?

答:题型只有两种,选择题和材料解析

9、两种题型各自的分值是什么?

答:选择题40分,材料解析题60分

10、孩子初一初二历史不错,到了初三第一学期成绩有所下降,正常吗?

答:非常正常。初一初二用四个月学习一本书,而初三上学期用四个月学习三本书,知识容量和题目难度不在一个档次,只要不是几十分的大幅度下降,就可以认为孩子学习的还是可以的,应当对于中考有很大信心。

11、历史是不是背背就能考好?

答:大错特错,历史现在更侧重理解内容的考试,背过了主干知识,如果不会应用并且没有很好的做题技巧,要获得高分是很难的!

12、背诵历史有什么技巧吗?

答:①序号化,就是把很长的知识细分一,二,三,四,容易记忆。尤其是在背历史意义一类的题目特别好用。②关键词,关键词就是得分的关键点,一定听好老师的讲解,找好题目的关键词!这两个技巧在文科学习,尤其政治学科同样适用。

13、如何分配历史学科的背诵时间?

答:细水长流。每天都要拿出时间来背一背,这个时间不要太长但是要频繁。只要有空就经常拿出来看。每次时间不需要太长,十分钟左右做好,但是要不停的回顾课本。

14、我习惯把内容攒到周末一起背,效果如何?

答:请将一周的饭攒到周末一块吃,两天吃完二十一顿,效果如何?

15、我很忙,没有时间背历史?

答:中考就是要踢掉你这样很忙的同学

16、我喜欢背书,但是不喜欢做题?

初三历史书易错易混知识点 篇2

一、古代世界历史部分

1. 知识点:地理环境对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易错点:误将地理环境当成影响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易错点辨析:星罗棋布的海岛、纵横的山岭、交错的河流造就了独立自主、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地理环境对其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但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产生是历史、经济及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雅典以海洋为依托, 航海条件优越, 工商业发达。工商业和对外贸易过程中形成了雅典人的平等、自由、民主等文化传统。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是工商业的发展与繁荣。

例1 (2013·福建·四地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7) 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处于同一时代, 但双方却创造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造成这种不同政治文明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A. 地理环境不同:中华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 而希腊文明产生于蓝色海洋

B. 公民素质不同:古代中国人的参与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远远落后于古代希腊

C. 政治制度不同:古代中国实行专制集权制度, 而古代希腊雅典实行民主制度

D. 经济制度不同:古代中国小农经济发达, 而古代希腊商品经济发达

【答案】D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开始出现专制集权的政治趋势, 同一时期的希腊雅典则出现了奴隶制民主政治, 出现这种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是各自不同的经济形态, D项正确;地理环境和公民素质对政治形态有一定影响, 但不是主要因素, A、B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是两种不同政治文明的内容, 并非原因。

2. 知识点:罗马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易错点:误以为罗马法的内容仍适用于当代社会。

易错点辨析:罗马法对近代以来欧美资产阶级的立法、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罗马法中的很多原则和做法也为现代许多国家所借鉴, 主要原因在于罗马法中的某些立法、司法原则和思想符合近现代以来的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但罗马法中的很多具体的内容是维护奴隶制的, 显然与近现代以来的政治、经济生活不符。

例2 (2015·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综·27) 近代欧洲曾出现“罗马法复兴”的现象。例如, 14世纪意大利兴起的评论法学派注重罗马法与现实社会的关系;l7 世纪荷兰以格劳秀斯为代表的理性法学派主张从人类理性出发研究罗马法;19世纪德国以萨维尼为代表的历史法学派则主张在民族法学中复兴罗马法传统。这一现象说明, 罗马法

A.基本内容仍有生命力

B.适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

C.某些原则仍具借鉴意义

D.成为史学研究的指导理论

【答案】C

【解析】罗马法的立法、司法原则与立法技术对近现代的立法与司法产生重要影响, C项正确;罗马法的基本内容在于保护奴隶制度和奴隶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其基本内容并不符合近现代社会发展需要, A项错误;B项说法过于绝对;罗马法是史学研究的内容, 并不能为史学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D项错误。

3. 知识点: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主张是对智者学派的批判性继承与发展。

易错点:误认为苏格拉底从根本上否认了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

易错点辨析: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而苏格拉底则认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等一系列主张。两者的主张都是人文主义精神的本质体现, 后者正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 克服了前者思想的消极影响。

例3 (2015·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五次调研·文综·32) 普罗泰格拉等称自己为“智者”或“有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则“自知自己无知”。这种差异反映出

A.前者的文化素养更高

B.后者兼顾知识与道德

C.两者受教育程度不同

D.两者对知识认识不同

【答案】B

【解析】普罗泰格拉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但他忽视道德、法律、制度的作用;而苏格拉底则提出“美德即知识”, 并要求“认识你自己”, 他在智者学派的基础之上, 兼顾知识与道德, B项正确。题干反映出苏格拉底的文化素养更高, A项错误。C项与材料无关。题干材料未反映两者对知识的认识不同, D项错误。

二、近代世界历史部分

1. 知识点:“地理大发现”时代是由西班牙、葡萄牙两个国家最早开启的。

易错点:误以为只有西班牙、葡萄牙两国进行了新航路的开辟活动。

易错点辨析:西班牙、葡萄牙两国是开辟新航路的先锋, 两国支持的航海家所开辟的新航路加强了各个孤立的文明之间的联系, 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紧随其后的荷兰、英国等西欧国家也开始探索新航路, 如英国航海家发现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例4 (2015·湖北·黄冈中学高三4 月适应性考试·文综·27) 1596 年, 一个叫巴伦支的荷兰船长, 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 但是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8个月。在恶劣的环境下, 17 名水手中有8 个人死去。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最终, 幸存的商人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委托人手中。从上述事实中可以得出

A.人性的启蒙迫在眉睫

B.“地理大发现”仍在继续

C.唯利是图是商人的本性

D.商业成功取决于诚实

【答案】B

【解析】人性的启蒙是在18 世纪启蒙运动中, A项错误;“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说明“地理大发现”仍在继续, B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恰恰是商人的诚实, 并不是唯利是图, 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商人的诚实, 但不能说明商业成功取决于诚实, D项错误。

2. 知识点:宗教改革的领袖们只是提出了符合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宗教主张, 并不倡导理性思考。

易错点:误以为宗教改革进一步发扬了人文主义就是反对宗教信仰, 倡导理性思考。

易错点辨析:宗教改革运动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的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宗教改革只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经济压榨和政治控制, 宗教改革倡导的“信仰得救”“《圣经》至上”等宗教思想, 在不同程度上符合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 但宗教改革中出现的新教并没有倡导理性思考, 甚至阻碍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与传播。

例5 (2015·湖南·长沙市高三4月模拟·文综·32) 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诅咒, 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 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 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 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

A.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

B.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

C.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

D.新教反对宗教信仰自由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诅咒”“塞尔维特……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等信息, 说明宗教改革具有反科学、反理性的一面,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C项正确;A、D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材料中未体现教会对人文主义的态度, B项错误。

3. 知识点: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宣扬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

易错点:误以为文艺复兴运动指导了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易错点辨析:发生于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者批判神权统治, 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他们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来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思想、生活方面的诉求, 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并没有为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理论指导。为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理论指导的恰恰是宗教改革 (如加尔文教指导了尼德兰革命, 清教指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和启蒙运动。

例6 (2015·浙江·东阳市高三5 月模拟·文综·23) 历史学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必须严谨、符合逻辑。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发端

B.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C. 文艺复兴宣传了资产阶级思想主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到来

D.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西方人文精神开始产生

【答案】D

【解析】古希腊的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标志着西方人文精神开始产生, D项正确;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项错误;1956 年新中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标志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B项错误;启蒙运动宣传了资产阶级政治主张, 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到来, C项错误。

4. 知识点:《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 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

易错点:误以为《权利法案》颁布后, 英国国王就成了“统而不治”的虚位君主。

易错点辨析: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虽然国王权力受到了议会的制约, 不再像专制君主那样可以为所欲为, 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 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直到责任内阁制确立以后, 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虚君地位。

例7 (2015·湖南·株洲市高三质检·历史·20) 有学者认为:“英国政体是典型的君主立宪制……英国政体体现的权力关系, 首先是国王作为虚位元首凌驾于各种实质权力之上, 行使形式上的立法、行政和司法大权。在实质权力部分, 拥有立法权的议会下院作为民选代议机构产生首相及其领导的内阁……”这表明, 近代以来的英国

A.英王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

B.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和司法权

C.行政权和司法权平行

D.从1689年开始英王成为无权虚君

【答案】B

【解析】从材料看, 掌握立法权的议会下院拥有实质权力, 掌握行政权的首相和内阁由其产生, 说明英国的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和司法权, B项正确;英王是虚位元首, 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行政权和司法权平行, C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后, 英王仍拥有较大的行政权, D项错误。

5. 知识点:三权分立的机制下,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独立平等、相互制衡。

易错点:误以为美国的三权分立中, 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和司法权。

易错点辨析:完整的三权分立学说是由孟德斯鸠提出的, 他认为三权分立, 权力相互制约与平衡, 可以有效地防止专制独裁。美国的开国元勋们正是这一思想的最早实践者,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体, 三权之间的地位和关系是独立平等、相互制衡, 这正是美国政治制度创新的体现。而在英国的政体当中, 立法权是国家权力中的最高权力, 高于行政权和司法权。

例8 (2015·黑龙江·哈尔滨市三中高三第三次模拟·文综·31) 1787年的美国制宪会议代表们经过激烈讨论, 最终放弃立法权为最高权力的早期实践, 加强行政、司法权力,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制衡。这一变化说明, 美国

A.政权建设注重制度创新

B.三权分立学说深得民心

C.两党之间斗争异常激烈

D.深受英国政治体制影响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 美国放弃了英国将立法权作为最高权力的做法, 而实行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做法, 这是三权分立学说的最早实践, 是美国制度创新的表现, A项正确;代表们的激烈争论体现了三权分立学说并非深得民心, B项错误;美国两党制形成于19 世纪50 年代, C项错误;美国放弃了立法权为最高权力的早期实践, D项错误。

6. 知识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易错点:误以为相对论否定了整个经典力学体系。

易错点辨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没有否定整个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牛顿力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 牛顿所创造的概念, 至今仍指导着物理学研究。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 打破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例9 (2015·北京·昌平区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23)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由美国占世界工业生产量的比重和世界黄金储备的比重可以得出二战后美国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C项正确;孤证不立, 单纯的一个史料不能证明当时青铜器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 A项错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只是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而不是淘汰了经典力学, 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农业开垦面积的增加和全国粮食产量的增加, 并不能由此得出赫鲁晓夫改革成功, D项错误。

7. 知识点:工业革命实现了以轻工纺织为代表的工业化。

易错点:误以为英、法、美诸国通过工业革命就实现了工业化。

易错点辨析: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实现的。工业革命只是实现了以轻工纺织为代表的工业化, 而以重工业、石化工业为支柱的工业化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才实现的, 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 德、美、英、法、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才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完成工业化进程。

例10 (2015·福建·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检·历史·21) 布罗代尔说:“18世纪50—60年代在英国发端或崛起的工业革命……可以说是若干世纪前早就开始的‘工业化’进程的终点。”在这里他强调, 工业革命

A.是技术经验积累的结果

B.是世界市场扩大的产物

C.始于英国的“光荣革命”

D.是“工业化”进程的终点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工业革命“是若干世纪前早就开始的‘工业化’进程的终点”的信息可知, 布罗代尔认为工业革命是手工生产经验大量积累后发生质变的结果, 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第二次工业革命才是英国“工业化”进程完成的标志, D项错误。

三、现代世界历史部分

1. 知识点: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易混点:易将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性质相混淆。

易混点辨析:俄国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只是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是十月革命的开端和准备。十月革命则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属于社会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 。

例11 (2013·吉林·通化市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19) “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二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推动了俄国历史的发展, 使落后的俄国的发展进程大大加速, 仿佛一下子‘就赶上了意大利和英国, 并且几乎赶上了法国’。”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A. 二月革命的胜利有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二月革命使俄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二月革命使俄国变成资本主义强国

D.二月革命使俄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A

【解析】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A项正确;十月革命使俄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项错误;二月革命后, 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C项错误;1861 年农奴制改革以后, 俄国逐渐走上资本主主义道路, D项错误。

2. 知识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重新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易错点:误将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当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易错点辨析: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根据俄国特殊的国情 (20世纪初的俄国是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 而探索出来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它主要是通过商品交换、货币流通和自由贸易活跃经济, 培植国家资本主义, 并利用外资和技术加快经济发展, 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其目的并不是要恢复资本主义经济。

例12 (2015·福建·福州市高三3月质检·文综·23) 1921年, 列宁宣布说:我们搞错了, 我们的一举一动似乎表明可以在一个几乎不存在资本主义的国家建成社会主义。在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之前, 我们必须重建资本主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俄国从未经历资本主义阶段

B.列宁主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

C.“搞错了”的原因是脱离了国情

D.“重建”的手段是加强国家干预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可知列宁认识到布尔什维克党之所以会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是因为没有认清俄国社会经济落后的国情, C项正确;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 俄国逐渐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主义, B项错误;“重建”的手段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项错误。

3.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在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也具有严重的弊端。

易错点:错误地认为应该全盘否定斯大林模式。

易错点辨析: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 在苏联建国初期有其实行的必要性与特定的合理性, 它使苏联在短期内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但它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否定商品价值规律;在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对于斯大林模式不能全盘否定, 应该肯定其特有的积极作用。

例13 (2012·湖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34) 斯大林模式从形式上看表现出来的特点是高度集中, 实际上它的关键问题是教条主义地理解、照搬马克思主义, 盲目追求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 片面追求公有制, 政治上忽视民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斯大林模式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完全一致

B.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从反面证明新经济政策的正确性

C. 斯大林模式不可能推动苏联的现代化建设

D.斯大林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

【答案】B

【解析】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否定商品市场的作用和价值规律, 企图超越商品经济这个发展阶段, 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社会, 其弊端证明了新经济政策的正确性, B项正确;斯大林模式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明显不同, A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 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是教条地理解和照搬马克思主义, 不是背叛了马克思主义, D项错误。

4. 知识点:二战后, 美苏两国“冷战”的根本原因在于彼此国家利益的矛盾。

易错点:误认为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是两国“冷战”的根源。

易错点辨析:在国际关系中, 影响国家间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二战结束后, 美苏走向“冷战”, 虽然两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矛盾也是重要原因, 但主要原因仍在于两国利益的不同:战后的美国企图称霸世界, 而苏联成为美国称霸道路上最大的障碍。

例14 (2015·河南·郑州市第二次模拟·文综·32) 1946年初, 美国外交官凯南首先提出“遏制政策”, 被华盛顿当局积极采纳。“凯南本人……不相信苏联真的在为共产主义‘圣战’卖力。”这反映出美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

A.对抗共产主义 B.争夺世界霸权

C.实行政治封锁 D.采用经济制裁

【答案】B

【解析】材料中“不相信苏联真的在为共产主义‘圣战’卖力”说明美国认为苏联不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A项错误;材料认为苏联是为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而奋斗, 是打着共产主义的旗号与美国争霸, 因而美国也要积极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B项正确;实行政治封锁、采用经济制裁是措施, 不是目的, C、D两项错误。

5. 知识点:20 世纪70 年代以后,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进行了调整。

易错点:误将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调整理解为恢复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易错点辨析:20 世纪70 年代初,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过度, 导致经济发展出现“滞胀”, 于是纷纷减少国家干预, 发展出一种将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私有制与国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这种调整并非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完全恢复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而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例15 (2015·贵州·遵义市普通高中第四教育集团高三5月联考·文综·33) 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上台后, 她首先让大批公务员下岗或转入竞争机制, 然后掀起私有化浪潮, 把英国石油公司、电信公司、天然气公司等国有企业统统卖给私人, 还大力推动货币主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这些政策是应对“滞胀”的重要措施

B.推行货币主义旨在扩大货币供应量

C.撒切尔政府强化了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已过时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70年代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为此, 各国纷纷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减少国有化规模, A项正确;推行货币主义旨在运用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 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撒切尔政府弱化对经济的控制, C项错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只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的调整, 并不能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已过时, D项错误。

6. 知识点:20 世纪70 年代的美国经济经历了“滞胀”, 但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较快发展。

易错点:误认为20 世纪70 年代初美国经济经历“滞胀”后一直低迷。

易错点辨析:二战后, 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美国经济经历了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黄金时期”;20 世纪70 年代初, 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 美国出现了新经济的增长模式, 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例16 (2015·湖南·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4 月月考·文综·35) 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了“裙边理论”:当经济增长时, 女人会穿短裙, 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 女人买不起丝袜, 只好把裙边放长, 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一个时期的时尚和流行元素是当时时代特征的反映和缩影。下列时尚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当时的是

A.15 世纪新航路开辟后, 超短裙在欧洲广泛流行

B. 二战后到20 世纪70 年代初, 超短裙成为引领全球的时髦装束

C.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超短裙传入中国, 受到中国女性的追捧

D.20 世纪90 年代初开始, 美国流行色彩灰暗的长裙

【答案】B

高一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知识点 篇3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提醒: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突破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提醒: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规律。)

4.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提醒: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5.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为臆造出来的。(提醒:无论是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6.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提醒: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7.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提醒:识的能动作用包括意识对物质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提醒: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

9.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提醒: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初三历史书易错易混知识点 篇4

第一单元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醒: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问),只有马克思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提醒: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提醒: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源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提醒:二者不能等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8.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哲学仅指世界观,不包括方法论(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提醒: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对子”。(提醒: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醒: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既承认是物质决定意识,又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二单元

14.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是主观的。(提醒: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思维和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

15.征服、改造自然是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提醒: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要尊重自然,改造自然,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16.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可知性。(提醒: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7.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提醒: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8.运动是有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绝对的。(提醒: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19.静止就是绝对不动。(提醒: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就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0.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提醒: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但二者并不总是统一的。)

21.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提醒: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2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提醒: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突破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2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提醒: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规律。)

24.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提醒: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5.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为臆造出来的。(提醒:无论是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6.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提醒: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27.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提醒:识的能动作用包括意识对物质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28.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提醒: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

29.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提醒: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30.意识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提醒: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则是主观的。)

31.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提醒:正确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32.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提醒: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

3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活动。(提醒:实践才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34.真理中包含着谬误的成分。(提醒:真理和谬误有明确的界限,不能混淆,不能说互相包含。)

35.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提醒: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36.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世界上存在终极真理。(提醒: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也不存在终极真理,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

37.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必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提醒: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可能)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38.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提醒: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39.盲目的实践是没有认识作指导的。(提醒: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40.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提醒:不论认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

41.实践是认识获得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提醒: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包括实践和间接经验。)

42.“三个有利于”标准否认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提醒:“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把人们实践的结果作为标准,就是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活实践作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43.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提醒: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4.真理是客观的,所以是无条件的。(提醒: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45、认识发展是一种圆圈式的重复循环运动,认识具有重复性。(提醒: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第三单元

46.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提醒: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47.任何两个事物间都构成联系(提醒:构成事物联系是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48、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特点,因而是主观的。(提醒: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49.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提醒: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50.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提醒: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变化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54.事物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提醒: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55.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提醒: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56.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提醒:并非任何运动和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才可能是发展。)

57.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显著的变化。(提醒: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前进与上升。)

58.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提醒: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不能用时间标准来判断。)

59、事物的量变必定会引起质变。(提醒:事物的量变到达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60、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提醒: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向上的质变。)

61.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提醒: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6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提醒:矛盾具有客观性,不能消除矛盾,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产生。)

63.冲突中的中日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提醒: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64.即使客观条件不变,主次矛盾也可能相互转化。(提醒: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才可能相互转化。)

65.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提醒:不能将两方面,两点,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如好坏、利弊、善恶等。)

66、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提醒: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67、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提醒: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68.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提醒: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69.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提醒: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70.矛盾的特殊性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提醒: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71、主要矛盾就是急需解决的矛盾。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提醒:主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的同时,也要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这样二者办事情才能取得成功。)

72.坚持重点论就是要抓好主要矛盾。(提醒: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主流。)

73.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提醒: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74、一分为二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和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提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和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

75、理论联系实践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提醒: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76、辩证否定的实质是创新。(提醒:实质是扬弃。)

77.创新就是要批判,要全盘抛弃(提醒:创新既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和批判,又是继承和发展。)

78.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提醒: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第四单元

79.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提醒: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80.劳动是人得存在方式,劳动群众是社会存在的基础。(提醒: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同步变化。(提醒: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8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提醒:只有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83.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醒: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只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只有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84.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提醒: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其主体不是全部。)

85、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提醒: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86.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提醒: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87、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提醒: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88.阶级斗争是发展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提醒:改革是发展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89.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提醒: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推动作用,错误的价值观起阻碍作用。)

90、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制约、引导和决定的作用。(提醒: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制约、影响和导向作用。)

91、人们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提醒: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

92.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提醒:正确的价值选择有其客观评价标准,即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9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必然做出不同的价值评判。(提醒: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做出不同的价值评判。)

94、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提醒: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还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95、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享受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满足。(提醒: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96、.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提醒:既要看物质贡献,也要看精神贡献,把二者区分开来是错误的。)

97.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基础。(提醒: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基础。)

98.机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首要条件。(提醒:机遇是客观条件之一,关键需主观努力。)

99.客观条件无法影响到人的成功。(提醒: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初三历史书易错易混知识点 篇5

【考点1】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1.仲裁和民事诉讼适用于解决横向关系经济纠纷,即平等民事主体的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

2.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适用于解决纵向关系经济纠纷,即行政管理相对人和行政机关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

【解释1】平等主体之间出现经济纠纷时,当事人只能在仲裁或者民事诉讼中选择一种解决方式。仲裁实行自愿原则,只有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情况下,才可以申请仲裁。

【解释2】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纠纷:(1)一般情况下(如甲公司对工商局的罚款决定不服),当事人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对人民法院的判决不服时不能再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时再提起行政诉讼;(2)特殊情况下(如甲公司对税务机关的征税行为不服时),必须先申请行政复议,只有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时才能提起行政诉讼。

【考点2】仲裁的适用范围(★★★)

1.属于《仲裁法》调整的争议

(1)合同纠纷;

(2)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2.下列纠纷不能提请仲裁:

(1)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2)行政争议。

【解释】行政争议,当事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但不能提请仲裁。

3.下列仲裁不适用《仲裁法》,而由别的法律予以调整:

(1)劳动争议;

(2)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解释1】劳动争议可申请劳动仲裁,但劳动仲裁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解释2】农业承包合同纠纷适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

【考点3】仲裁协议(★★★)

1.书面形式

仲裁协议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口头达成仲裁的意思表示无效。

2.仲裁协议应当具备的内容

(1)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2)仲裁事项;

(3)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3.仲裁协议的无效

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4.有效的仲裁协议

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人民法院“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人民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考点5】仲裁程序(★★★)

1.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仲裁委员会。

2.仲裁庭由3名或者1名仲裁员组成。

【解释】当事人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1名仲裁员,第3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3名仲裁员为首席仲裁员。当事人约定由1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3.仲裁员的回避

仲裁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4.是否开庭?

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

5.是否公开?

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解释】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仲裁应当开庭、不公开进行。

6.当事人的和解

申请仲裁后,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撤回仲裁申请后又反悔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申请仲裁。

7.仲裁庭的调解

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调解不成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在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4.是否开庭?

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

5.是否公开?

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解释】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仲裁应当开庭、不公开进行。

6.当事人的和解

申请仲裁后,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撤回仲裁申请后又反悔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申请仲裁。

7.仲裁庭的调解

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调解不成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在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解析】(1)形成两种不同意见:裁决应按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2)形成三种不同意见(不能形成多数意见):裁决应当按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例题5·多选题】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2009年)

A.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

B.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可以向法院起诉

C.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可以不开庭进行

D.仲裁的进行以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为条件

【答案】ACD

【解析】选项B: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例题6 • 单选题】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仲裁实行自愿原则

B.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C.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D.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答案】C

【例题7·多选题】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仲裁制度的表述中,正确的有()。(2016年)

A.仲裁裁决对双方当事人都具有约束力

B.仲裁实行一裁终局

C.仲裁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D.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答案】ABD

【解析】选项C: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仲裁委员会由当事人协议选定。

【例题8·单选题】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仲裁特征和基本原则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2014年)

A.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原则

B.仲裁实行独立仲裁原则

C.仲裁裁决对双方当事人均具有约束力

D.仲裁委员会对经济纠纷案件具有强制管辖权

【答案】D

【解析】选项D:平等主体之间出现经济纠纷时,当事人可以在仲裁或者民事诉讼之间进行选择;只有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情况下,才可以申请仲裁。

【例题9·多选题】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一裁终局原则的表述中,正确的有()。(2015年)

A.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B.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可就同一纠纷向原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

C.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可就同一纠纷向司法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D.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答案】AD

【例题10 • 多选题】下列争议解决方式中,适用于解决平等民事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的有()。(2009年)

A.仲裁

B.民事诉讼

C.行政复议

D.行政诉讼

【答案】AB

【例题11·单选题】甲公司长期拖欠乙公司货款,双方发生纠纷,期间一直未约定纠纷的解决方式,为解决该纠纷,乙公司可采取的法律途径是()。(2015年)

A.提起行政诉讼

B.提请仲裁

C.提起民事诉讼

D.申请行政复议

【答案】C

上一篇:告别过去情感随笔下一篇:爸爸妈妈我爱你小学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