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辽东学院教学档案资料指导性目录》的通知(共7篇)
教学档案资料指导性目录》的通知
(辽东学院教发〔2008〕72号)
各二级学院、教学部、中心及相关部门:
教学档案资料是学校教学工作方针政策的真实写照,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估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和主要资料,同时也是了解办学历史、考查教学内容、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管理的重要信息源。为进一步加强教学档案资料的收集与管理,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教学档案资料,根据《辽东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条例》和《辽东学院教学档案资料管理指导意见》要求,特编制辽东学院教学档案资料指导性目录。
一、教学档案资料指导性目录是教学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的参考性目录,旨在为各部门记录教学活动过程、保存教学活动材料、整理和建设教学档案提供指导和参考。各部门可参照本目录建立教学档案,但不是必须按本目录建立部门档案资料管理体系,可以根据部门档案建设经验和管理习惯编制目录。
二、教学档案资料指导性目录基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反映了日常教学活动与教学管理的基本过程和主要内容。目录体系与归档材料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保持教学材料的历史联系,基本符合教学活动计划、执行、总结、反馈评价的过程管理要求,体现了教学档案规范化、痕迹化的建设标准,并力求满足办学历史记录、自然情况介绍与综合数据统计的教学档案功能要求。
三、教学档案资料指导性目录是日常教学管理参考目录。基于指导性目录形成的归档材料主要是在日常教学、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习“教-学-管”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记录、原始材料、统计数据和总结材料。这些材料具有原发性、客观性、综合性特征,是各种评估、检查所需档案材料的基础性材料,在评估、检查中可根据具体要求调用本档案资料或在此基础上汇总、统计。
四、各部门应根据部门教学与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档案资料建设与管理工作,调整和补充教学资料,整理和规范教学档案。
教学活动具有复杂性、综合性,教学档案建设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各部门应充分重视教学档案资料建设工作,在教学与管理实践中注重教学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逐步改进、充实、完善教学档案资料,发挥教学档案资料作用。
附件:辽东学院教学档案资料指导性目录
2008年10月20日 附件
辽东学院教学档案资料指导性目录
第一部分:框架体系
一、自然情况
㈠机构设置情况 ㈡教学基本情况
二、教学基本建设
㈠发展规划
㈡师资与教学团队建设 ㈢学科专业建设 ㈣课程与精品课程建设 ㈤教材与辅助教学资料建设
㈥实验(实训)室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㈦教风与学风建设
三、教学计划与教学运行管理
㈠教学计划管理 ㈡教学运行管理 ㈢考试与成绩管理 ㈣学籍与学历证书管理 ㈤学位授予管理 ㈥辅修管理
四、实践教学管理
㈠实验教学管理 ㈡实习与社会实践管理 ㈢论文(设计)管理 ㈣创新与技能学分管理 ㈤学科技能竞赛管理 ㈥学术讲座管理 ㈦职业资格证书管理
五、教学改革与教学成果
㈠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项目 ㈡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成果 ㈢教学奖励管理
㈣教研活动与教育思想讨论
六、教学监控与质量管理
㈠教学监控与评价 ㈡教学质量管理
七、综合资料管理
㈠计划总结与会议记录 ㈡文件资料管理 ㈢教学效果与社会声誉 ㈣考察调研材料
㈤参加学术会、研讨会会议资料
第二部分:教学档案资料目录与存档资料
一、自然情况 ㈠机构设置情况
部门简介
部门历史沿革 部门机构设置一览表
部门、教学系(部、教研室)领导与分工情况一览表 部门各机构与岗位职责
部门各委员会组成名单(包括教学工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实验室建设委员会等)
㈡教学基本情况
部门教职员工基本情况一览表
部门专任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
部门专任教师师资结构(学历、学位、职称、年龄等)分析表 部门兼职(外聘)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 部门年度教学工作量汇总表 部门年度科研工作量汇总表 部门年度教师、教学奖励情况汇总表 部门专业设置一览表
部门开设课程(专业或全校的必修、选修与实践类课程)一览表 各级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情况一览表 实验(实训)室情况统计表 学院分年级学生情况统计表 仪器设备总值汇总表
实践(实习)教学基地建设情况一览表 学院学生基本情况一览表 部门管辖教学用房统计表
二、教学基本建设 ㈠发展规划
部门“十一五”发展规划
部门分项建设规划(学科专业发展建设规划、师资建设发展规划、课程建设发展规划、科研建设发展规划等)
部门分阶段发展规划
㈡师资与教学团队建设
师资与教学团队建设与培养规划材料 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材料
教师档案(任职履历表,学历、学位、职称、进修、资格证书等证明材料以及考研、科研相关材料的复印件)
教师基本情况登记表 学年教师任课情况登记表
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员基本情况登记表 学年教师教研、科研情况登记表 学年教师进修、培训申请、审批文件 学年教师进修、培训情况统计表 教师进修(培训)工作总结 青年教师助课考评表与汇总表 教师年度考核情况记录与汇总表
课程负责人(首席教师)、学科(专业)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统计表与批准文件
教学团队建设情况统计表
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申请表、批准文件及相关材料
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阶段性自评报告、总结报告
㈢学科专业建设
学科专业发展建设规划或实施方案
专业简介与设置情况一览表
专业人才供求调查资料、论证报告
增设新专业(专业方向)申报表与论证报告
专业批复文件或评价报告
专业建设方案
试办专业合格评估、检查部门自评材料与佐证材料
试办专业合格评估及其他评估、检查校外专家评价意见
校、院各级重点与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申报表
校、院各级重点与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批复文件及其一览表 校级重点与特色专业定期(阶段性)检查自评报告 省级重点专业、示范专业、品牌专业申报与评选相关材料 省级、校级专业建设、重点专业建设质量标准 ㈣课程与精品课程建设
课程档案
课程建设规划或工作意见
课程建设检查或验收总结、结果及相关材料 课程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课程教学改革资料及典型案例 典型课程教案及课件
各级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表、佐证材料与批准立项文件 各级精品课程定期(阶段性)检查自评报告、总结报告 各级精品课程定期(阶段性)检查结果
合格课程、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汇总表 课程建设经费使用计划与支出明细
网络课程、课程建设标准、试题库与教学资源库建设材料 ㈤教材与辅助教学资料建设
各门课程用教材、教学参考书、自编教材、实验指导书等教材与辅助教学资料
部门本科、高职(专科)教材预订计划表、教材补充计划表
本科、高职(专科)自编教材编写申请表、目录与编写说明等相关材料 本科、高职(专科)自编教材编写批准文件 编写本科、高职(专科)自编教材的编写计划 本科、高职(专科)自编教材分学期统计表
学期本科、高职(专科)教学选用优秀教材、规划教材、近三年出版教材比例统计表
学期本科使用双语原版教材情况统计表 教师用书领取表及汇总表 新教材信息反馈及评价表 教材质量评价表及相关评价材料 ㈥实验(实训)室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部门所属实验(实训)室设置情况一览表
部门所属实验(实训)室基本情况(分室、面积、人员、设备、价值、开课、利用率等)统计汇总表
实验室建设项目申请书、建设方案、实施方案及相关审批材料 实验室建设项目设备采购清单
实验仪器使用情况(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工作记录卡)低值仪器设备、低值耐用品、低值易耗品管理帐册
固定资产帐卡;仪器设备运行、使用、维护保养、维修、报废等原始记录以及大型设备的保修单等
实验室建设项目完成报告书 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申请书
实验室建设项目建设情况总结、自检报告、年度工作总结 实验室评估文件及其评估指标体系
部门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情况汇总表 部门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协议书(复印件)
学校或部门产学研办学或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协议书(复印件)实践教学基地情况简介
部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报告、建设计划与建设总结
省级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基地)建设项目申请书、论证报告、批准文件及相关资料
㈦教风与学风建设
教师岗位职责与行为规范 师德建设材料 教书育人典型材料 部门校园文化建设相关资料
学风建设规划措施(含优良学风、班风的评选办法及标准)及特色资料 学风建设材料典型事例资料
学期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资料与统计表 学期学生奖惩情况汇总表
三、教学计划与教学运行管理 ㈠教学计划管理
制(修)订各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原则意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安排意见方案、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专业人才培养答辩论证工作安排意见及结果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调整申请、审批表与相关材料 各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分制指导性教学计划)
课程(理论、实验、实践课程)教学纲要编写审查表与编写工作总结 课程(理论、实验、实践课程)教学纲要汇编
课程(理论、实验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表(教学日历)各学期教学校历
学期教学运行管理工作计划 ㈡教学运行管理
学期部门教学任务单汇总资料
学期课程总表(包括分专业、分班级课程表)学期教师授课通知单(存根)学期教师调、代课申请表及其汇总
学期教师任课(职)试讲申请表、专家考核小组鉴定意见及相关资料 教师任职资格审查表、审查意见及相关资料 外聘教师登记审批表及汇总表 学期高职称(教授)教师授课率统计表
教学运行检查(或抽查)计划、安排、记录表与工作总结 学期多媒体教学课程及课件目录汇总表 学期双语教学的教师、课程汇总表 课程教学作业与辅导答疑记录
学生申请免修、免试、缓考申请表及审批材料
公共选修课开课申请表、汇总表及部门推荐(遴选)意见 公共选修课学生名单汇总与审查意见 学生转学、转专业成绩认定文件 学期缺课学生名单及汇总表 结业学生名单及不及格课程名单 学业警示与留降级学生名单 学期试卷抽查结果及处理结果文件 教学事故认定处理文件及相关资料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申请及批准文件 ㈢考试与成绩管理
院管课程考试工作及结业考试工作计划或实施方案 学期考试试题及其命题审查表 学期试题交接单
学期校内考试考场及监考教师安排表
学生课程结业成绩单、二次考试成绩单及成绩确认
学生公共选修课结业成绩单
学生教学实习、金工实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成绩单 学生学年论文(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单 不及格学生成绩单 学期学院成绩单交接单
学生试卷查阅登记表、成绩勘误表 学期试卷印制登记表、试卷交接单 校管课、院管课试卷清单 试卷分析表
院管课程考试工作总结
考风、考纪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及相关资料 学生违纪与作弊情况登记表、统计表
各类等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专业英语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等)分年级、分专业、分学期过级率统计表
由二级教学部门管理的学生试卷、学年论文(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材料
㈣学籍与学历证书管理
分年级学生学籍电子注册纸质名单 分年级分学期学生学籍异动名单
分年级分学期学生学籍异动申请与审批材料 年度毕业生名单(毕业证书电子注册名单)年度结业生名单(结业证书名单)年度学生毕业、结业情况(含就业率)报告
年度招生学生情况(来源、招生数、报考率、报到率)一览表 ㈤学位授予管理
省、校学位委员会批准学位授予权单位文件与专业名单 每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文件及名单 每届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批准文件及名单 授予学士学位申请表、学士学位审查汇总表 学位评定分委员送审学位课程名单及批准材料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调整学位课程批准材料 学位评定分委员送审学位分委员会批准材料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会议材料及审议、表决材料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拟授予(或不授予)学士学位决议及名单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批与决议材料 学士学位复议申请书及复议审议材料
成人教育学位课程考试大纲、试题、试卷、成绩单
成人教育学位课程(外语、政治课、专业综合课)成绩合格学生名单 成人教育学生学士学位申请书及相关材料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有关成人学位审议、表决材料及拟授予学士学位名单 ㈥辅修管理
辅修专业申请与备案材料(论证报告、辅修专业审批表等)辅修专业教学计划(培养方案)学生修读辅修专业申请表与资格审查材料 辅修专业招生简单 辅修专业学生成绩单
分专业修读辅修专业学生名单 辅修专业结业学生名单
四、实践教学管理 ㈠实验教学管理
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各版培养方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统计表
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
实验教学任务书、项目卡片、安排表等材料
实验室开放记录(开放计划表、时间安排、实验情况等)学生实验登记册与实验报告
年度实验用低值易耗品与低值耐用品经费指标分配一览表 实验教师试讲、试做审查表、记录与统计表 ㈡实习与社会实践管理
各类实习课程教学纲要、教学纲要编写审查表 毕业实习工作方案(工作计划)、安排意见 教学实习实施方案、经费预算与审批材料 学生实习成绩评定标准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服务、校企合作记录及效果评价材料 部门专业社会实践工作计划(实施方案)与总结材料 年度毕业实习工作安排意见(工作计划或实施方案)学生毕业实习安排表 预就业实习学生一览表
学生预就业实习审批表、承诺书及相关佐证材料 实习经费预算、分配、申请审批表 各类实习教学工作总结
学生实习日志、实习报告与实习鉴定表 ㈢论文(设计)管理
各专业学年论文(课程设计)课程设置相关文件、资料及汇总表 学校年度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安排意见(或工作计划)、工作方案 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标准 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一览表 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申请表与汇总表 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学生选题汇总表 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指导记录表
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质量抽查结果及其总结 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阅、答辩相关材料 学院年度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全校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推荐名单、评选结果及其汇编 学生毕业论文
㈣创新与技能学分管理
学校与部门创新与技能学分认定管理工作计划及相关材料 部门创新与技能学分评定小组备案审批材料
部门创新与技能学分工作(教育)实施方案或工作计划 部门学期“本科学生创新与技能学分学期汇总表” 学生创新与技能学分认定表、登记表及汇总表 学校优秀创新实践学生推荐材料及评选结果文件 分班级毕业生“创新与技能”成绩与学分汇总审核表 学生创新与技能学分证明材料 ㈤学科技能竞赛管理
校级学科与技能竞赛项目一览表 校级学科与技能竞赛项目章程
校级学科与技能竞赛项目竞赛方案或竞赛实施办法 校级学科与技能竞赛文件及表奖名单 参加省级以上学科与技能竞赛项目一览表
参加省级以上学科与技能竞赛表奖文件、表奖名单、获奖证书及复印件 部门学科与技能竞赛年度或阶段性工作总结 ㈥学术讲座管理
部门学期学术讲座(报告)工作计划安排统计表 部门学期学术讲座(报告)备案登记表 部门学期学术讲座(报告)统计表
部门学术讲座(报告)会议记录、报告纪要及相关影音资料 部门学术讲座(报告)学年或阶段性工作总结 ㈦职业资格证书管理
各专业学生职业资格证书一览表
分学期分专业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情况一览表 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五、教学改革与教学成果 ㈠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项目
部门教学改革纲要或实施方案 各级各类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申请书
各级各类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结题申请书及相关佐证材料 各级各类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批准立项、结题文件 学年各级各类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汇总表
各级各类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建设合同书(协议书)
各级各类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建设定期(阶段性)总结、自评报告 ㈡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成果
各级教学成果评选结果文件及成果项目一览表 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励项目资料汇编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专业、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成果
㈢教学奖励管理
各级教学名师奖评选申报书、评选结果文件
“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文件与经验交流资料汇编 学校教学质量奖评选文件与评选结果 教学管理先进单位评选文件与评选结果
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先进教学基层组织、优秀实验室经验交流材料 教学课件评选结果文件及其成果 学校其他教学奖励情况汇总及相关材料 先进人物、典型事件、优秀教师事迹资料 ㈣教研活动与教育思想讨论
部门、教学系(部、教研室)教研活动记录及统计表 课程组、教学团队或教师教研活动记录及统计表
部门领导及教学管理人员公开发表或交流的教育教学管理文章及汇总 部门开展教育思想讨论活动安排意见(工作计划或工作方案)材料 部门开展教育思想讨论活动工作总结
学校与部门历次教育思想讨论工作成果、论文集等资料 教学与教务管理培训会议及其资料
六、教学监控与质量管理 ㈠教学监控与评价
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记录、结果与工作总结 专题(专项)教学检查工作记录与相关资料 部门领导、教学系(教研室)主任听课记录与学期汇总 教师听课记录与学期汇总 各级各类教学评估材料及结果 学期学生评教记录、统计与总结 学生座谈会会议记录、会议纪要 教师座谈会会议记录、会议纪要 ㈡教学质量管理
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文件及相关资料 部门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文件及相关资料 部门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计划或实施方案 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部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相关资料 学期教学质量管理相关总结
七、综合资料管理 ㈠计划总结与会议记录
部门学年度、学期工作计划
部门提交的有关教学工作请示、工作汇报及学校的批复材料
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工作阶段性和专项性总结
部门教学工作会议记录、纪要及有关材料
学院(学校)年度招生计划及招生宣传相关资料 ㈡文件资料管理
教育部、教育厅及其他有关部门文件及其目录
学校党政各类文件及其目录
教务处文件及其目录
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估文件及其目录
学校有关教学工作会议会议纪要、领导讲话材料与会议文件资料
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会议纪要及相关资料
学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与相关文件
学年或学期教学工作大事记 ㈢教学效果与社会声誉
媒体宣传报道资料与社会评价资料 学生、家长评价与反馈意见 毕业生就业单位评价意见资料 毕业生就业岗位调查、统计材料 毕业生考研率、专升本率等统计材料 ㈣考察调研资料
各种考察交流的经验资料(含图片、影像资料等)各种考察交流工作纪要、工作总结(考察报告)各种调研活动的计划与方案
各种调研调查表、问卷资料的汇总统计数据材料和典型事迹材料 各种调研活动总结报告(调研报告)㈤参加学术会、研讨会会议资料
2013年,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同中国砖瓦工业协会、中国加气混凝土协会、中国建筑砌块协会、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等制定发布了《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目录》和《墙体材料行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简称两个《目录 (2013年本》) 。
为适应墙材行业改革发展和形势变化的需要, 使之能够更好地引领、指导墙材行业的科学发展, 我们在广泛征求行业意见建议的基础上, 对两个《目录》作了进一步修订、完善, 形成了《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目录 (2016年本) 》和《墙体材料行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6年本) 》。
现予以印发, 望遵照执行。
附件一:《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目录 (2016年本) 》
附件二:《墙体材料行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6年本) 》
2016年1月19日
附件一:
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目录 (2016年本)
一、板材类
1.纸面石膏板、装饰纸面石膏板 (必须达到GB/T9775、JC/T997要求) 。
2.建筑用轻质隔墙条板、灰渣混凝土空心隔墙板、玻璃纤维增强水泥轻质多孔隔墙条板 (必须达到GB/T23451、GB/T23449、GB/T19631要求) 。
3.纤维水泥夹芯复合墙板 (必须达到JC/T1055要求) 。
4.石膏空心条板 (必须达到JC/T829要求) 。
5.复合保温石膏板 (必须达到JC/T2077要求)
6.蒸压加气混凝土板 (必须达到GB15762要求) 。
7.建筑用金属面绝热夹芯板 (必须达到GB/T23932要求) 。
8.纤维增强硅酸钙板、蒸压纤维水泥板 (必须达到JC/T564.1、JC/T412.1要求) 。
9.纤维增强低碱度水泥建筑平板、维纶纤维增强水泥平板 (必须达到JC/T626、JC/T671要求) 。
10.纤维增强水泥外墙装饰挂板 (必须达到JC/T2085要求) 。
11.建筑用U型玻璃 (必须达到JC/T867要求) 。
12.外墙外保温系统用钢丝网架模塑聚苯乙烯板 (必须达到GB26540要求) 。
13.建筑隔墙用保温条板 (必须达到GB/T23450要求) 。
14.钢丝网架水泥聚苯乙烯夹芯板 (必须达到JC623要求) 。
15.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外墙板 (必须达到JC/T1057要求) 。
16.烧结装饰板 (必须达到GB/T30018要求) 。
17.建筑用膨胀珍珠岩保温板 (必须达到JC/T2298要求) 。
18.建筑外墙保温用岩棉制品 (必须达到GB/T25975要求) 。
19.建筑用金属面酚醛泡沫夹芯板 (必须达到JC/T 2155要求) 。
二、砌块类
1.烧结多孔砌块、烧结空心砌块、烧结保温砌块、烧结复合保温砌块 (必须达到GB13544、GB/T13545、GB26538、GB/T29060要求) 。
2.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装饰混凝土砌块、复合保温砌块 (必须达到GB/T8239、GB/T15229、JC/T641、GB/T29060要求) 。
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必须达到GB11968要求) 。
4.石膏砌块 (必须达到JC/T698要求) 。
5.蒸压泡沫混凝土砌块 (必须达到GB/T29062要求) 。
三、砖类
1.烧结多孔砖、烧结空心砖、烧结保温砖、烧结复合保温砖 (必须达到GB13544、GB13545、GB26538、GB/T29060要求) 。
2.烧结装饰砖 (必须达到正在报批的GBXXXX要求) 。
3.烧结路面砖 (必须达到GB/T26001要求) 。
烧结瓦 (必须达到要求) 。
5.蒸压灰砂多孔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多孔砖、蒸压粉煤灰砖 (必须达到JC/T637、GB11945、GB26541、JC/T239要求) 。
6.承重混凝土多孔砖 (必须达到GB25779要求) 。
7.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砖 (必须达到GB/T24492要求) 。
8.装饰混凝土砖 (必须达到GB/T24493要求) 。
复合保温砖 (必须达到要求) 。
四、其他
1.必须达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 并经行业或省级有关部门鉴定通过的复合保温砌块 (砖、板) 、预制复合墙板等产品。
2.利用各种工业、农业、矿山废渣、建筑渣土、淤泥、污泥等, 经无害化处理并检测必须达到国家有关规定, 废渣掺量必须达到资源综合利用有关规定, 放射性核素限量符合GB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要求, 技术性能必须达到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的墙材产品。
(标准引用说明:所有产品必须执行最新版本标准。)
附件二:
墙体材料行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6年本)
一、鼓励发展类
(一) 板材类
1. 纸面石膏板 (工业副产石膏为原料) 必须达到GB/T9775要求, 同时满足GB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标准中A类装修材料要求, 以工业副产石膏为主要原料, 单线年生产规模3000万m2及以上生产线。
2. 建筑用轻质隔墙条板、灰渣混凝土空心隔墙板、玻璃纤维增强水泥轻质多孔隔墙条板, 必须达到GB/T23451、GB/T23449、GB/T19631要求, 采用机械化生产, 单线年生产规模≥15万m2。
3. 纤维水泥夹芯复合墙板, 必须达到JC/T1055要求, 采用成组立模生产工艺, 年生产规模50万m2及以上生产线。
4. 石膏空心条板 (工业副产石膏为原料) , 必须达到JC/T829要求, 采用机械化生产, 年生产规模15万m2及以上生产线。
5.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 必须达到GB15762要求, 年生产规模20万m3及以上生产线。
6. 建筑用金属面绝热夹芯板, 必须达到GB/T23932要求, 绝热材料必须达到国家有关防火安全要求, 年生产规模50万m2及以上生产线。
7.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蒸压纤维水泥板, 必须达到JC/T564.1、JC/T412.1要求, 并增加高密度板比例, 单线年生产规模800万m2及以上生产线。
8. 建筑用U型玻璃 (以废玻璃为原料) , 必须达到JC/T867、06J505-1、11J508构造图集技术要求, 以废碎玻璃为原料, 年生产规模60万m2及以上生产线。
9.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外墙板, 必须达到JC/T1057要求, 以耐碱玻璃纤维、低碱度水泥为原料, 采用机械化喷射成型工艺, 年生产规模20万m2及以上生产线。
1 0. 烧结装饰板, 必须达到GB/T30018要求。
1 1. 纤维增强水泥外墙装饰挂板, 必须达到JC/T2085要求, 不含石棉纤维, 机械化预混压制成型, 单线年生产规模100万m2及以上机械化生产线。
1 2. 矿棉吸声板, 必须达到GB/T25998要求, 单线年产规模1 000万m2及以上自动化生产线。
1 3. 建筑用膨胀珍珠岩保温板, 必须达到JC/T2298要求, 年生产规模10万m3及以上机械化生产线。
1 4. 建筑用金属面酚醛泡沫夹芯板, 必须达到JC/T2155要求, 单线年生产规模50万m2及以上生产线。
(二) 砌块类
1. 采用以煤矸石、粉煤灰、页岩、建筑基坑土、建筑渣土、江河湖 (渠) 海淤泥、污泥、为建设用地平整土丘荒坡土等为原料的烧结多孔砌块、烧结空心砌块、烧结保温砌块、烧结复合保温砌块, 必须达到GB13544、GB/T13545、GB26538、GB/T29060要求, 经过原料精细化处理 (包括建设陈化库) 、55型以上成型砖机、人工干燥、自动码卸坯、4.6 m以上断面的隧道窑、自动控温, 单线年生产规模6 000万块标砖及以上生产线 (烧结复合保温 (砖) 砌块单线年生产规模3万m3及以上生产线) 。
2. 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装饰混凝土砌块、复合保温砌块, 必须达到GB/T8239、GB/T15229、JC/T641、GB/T29060要求, 成型主机功率为40 k W以上, 振动频率55 Hz以上, 振幅为1.2 mm~1.5 mm, 全套全自动化混凝土砌块生产系统, 包含:自动计量配料, 人工养护 (包括太阳能养护) , 机械码坯系统, 生产规模单机单班年生产规模10万m3及以上生产线 (复合保温砌块单线年生产规模3万m3及以上生产线) 。
3.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必须达到GB11968要求, 采用4.2 m以上切割机, 年生产规模20万m3及以上生产线。
4. 石膏 (空心) 砌块 (工业副产石膏为原料) , 必须达到JC/T698要求, 采用自动生产工艺成型, 年单线生产规模30万m2及以上生产线。
(三) 砖类
1. 采用以煤矸石、粉煤灰、页岩、建筑渣土、建筑基坑土、江河湖 (渠) 海淤泥、污泥、为建设用地平整土丘荒坡土等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烧结多孔砖、烧结空心砖、烧结保温砖、烧结路面砖、烧结复合保温砖, 必须达到GB13544、GB13545、GB26538、GB/T26001、GB/T29060要求, 经过原料精细化处理 (包括建设陈化库) 、55型以上成型砖机、人工干燥、自动码卸坯、4.6 m以上断面的隧道窑、自动控温, 单线年生产规模6 000万块标砖及以上生产线 (烧结路面砖单线年生产规模3 000万块标砖及以上生产线, 烧结复合保温砖单线年生产规模3万m3及以上生产线) 。
3. 蒸压灰砂多孔砖、蒸压粉煤灰多孔砖, 必须达到JC/T637、GB26541要求, 采用双向液压成型机、公称压力8 000 k N以上、自动计量配料, 年生产规模6 000万块标砖及以上生产线。
4. 混凝土路面砖、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砖、承重混凝土多孔砖、装饰混凝土砖生产线, 必须达到GB28635、GB/T24492、GB25779、GB/T24493要求, 采用成型主机功率为40 k W以上, 振动频率55 Hz以上, 振幅为1.2 mm~1.5 mm, 采用全套自动化生产线, 包含:自动计量配料, 人工养护 (包括太阳能养护) , 机械码坯, 单机单班年生产规模3 000万块 (折标砖) 及以上生产线。
5. 复合保温砖, 必须达到GB/T29060要求。
6. 烧结装饰砖, 必须达到正在报批的GBXXXX要求。
7. 烧结瓦, 必须达到GB/T21149要求, 采用以煤矸石、粉煤灰、页岩、建筑渣土、建筑基坑土、江河湖 (渠) 海淤泥、污泥、为建设用地平整土丘荒坡土等为原料, 并经过原料精细化处理 (包括建设陈化库) 、挤出成型机、压瓦机、自动码卸坯、人工干燥、隧道窑焙烧、自动控温, 年生产规模500万片及以上生产线。
二、限制类
(一) 板材类
1. 年生产规模15万m2以下的各种条板、复合板生产线。
2. 年生产规模800万m2以下的各种纤维水泥平板生产线。
3. 年生产规模3000万m2以下的纸面石膏板生产线。
(二) 砌块类
1. 成型主机功率小于40 k W, 振动频率小于55 Hz, 振幅大于2.0 mm, 配料无自动计量、无养护室 (窑) 单机单班年生产规模5万m3以下的混凝土砌块生产线。
2. 年生产规模20万m3以下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 (经济不发达地区和边远地区除外) 。
3. 机械化程度较低, 单线年生产规模50万m2以下的石膏砌块生产线。
(三) 砖类
1. 采用50型或以下挤砖机, 单线年生产规模3 000万块标砖以下的各种烧结砖及烧结空心砌块生产线。
2. 压砖机成型压力低于200 t, 年生产规模3 000万块标砖以下的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生产线。
3. 成型主机功率小于40 k W, 振动频率小于55 Hz, 振幅大于2.0 mm, 配料无自动计量, 无养护室 (窑) , 单机单班年生产规模3 000万块 (折标砖) 以下的混凝土实心砖、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砖、承重混凝土多孔砖、装饰混凝土砖和混凝土路面砖生产线。
三、淘汰类
(一) 板材类
1. 各种手工制作墙板的生产线。
2. 使用非耐碱玻璃纤维和非低碱度水泥生产的玻纤增强水泥空心条板生产线。
3. 年产2 000万m2以下的纸面石膏板生产线。
(二) 砌块类
1. 以破坏农田、耕地和破坏环境取土为主要原料的黏土烧结砌块生产线。
2. 成型主机功率小于20 k W, 振动频率40 Hz以下, 采用简易移动式混凝土砌块成型机或附着式振动成型台, 单机单班年生产规模2.5万m3以下的混凝土砌块生产线。
3. 年生产规模10万m3以下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手工切割或预铺钢丝式蒸压养护加气混凝土生产线;非蒸压养护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
4. 以黏土为原料生产的陶粒生产线 (陕西、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宁夏六省区除外) 。
5. 人工浇注, 非机械成型石膏空心砌块生产线。
(三) 砖类
1. 破坏农田、耕地和破坏环境取土烧制的实心黏土砖生产线。
2. 轮窑及立窑、无顶轮窑、马蹄窑等土窑生产线 (轮窑在2020年前完成) 。
3. 普通挤砖机、SJ1580—3000双轴、单轴制砖搅拌机。
4. SQP400500—700500双辊破碎机、1000型普通切条机。
5. 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以及在城市规划区、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和国道、省道、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烧结砖瓦窑生产线。
6. 成型主机在200 t (不含) 以下盘转式压砖成型的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砖生产线。
7. 非烧结、非蒸压粉煤灰砖生产线。
8. 成型主机功率小于20 k W, 振动频率40 Hz以下, 单机单班年生产规模2.5万m3以下生产线, 采用简易移动式成型机或附着式振动成型台的混凝土砖生产线。
卫药政发[2009]7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厅(局)、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监察厅(局)、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商务厅(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医药局:
为加快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医药局制定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已经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卫生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
监察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商务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九年八月十八日
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
为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减轻医药费用负担,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现就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出以下意见:
一、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对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体系相衔接。
二、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制定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关政策问题,确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框架,确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和调整的原则、范围、程序和工作方案,审核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委员会由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组成。办公室设在卫生部,承担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三、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在充分考虑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保障能力的基础上,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基本保障、临床首选的原则,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的要求,参照国际经验,合理确定我国基本药物品种(剂型)和数量。2009年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四、在保持数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实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动态调整管理。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医疗保障水平、疾病谱变化、基本医疗卫生需求、科学技术进步等情况,不断优化基本药物品种、类别与结构比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原则上每3年调整一次。必要时,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适时组织调整。
五、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规范基本药物的生产流通,完善医药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推动医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的整合。
六、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以政府为主导的药品集中采购相关机构按《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由招标选择的药品生产企业、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或具备条件的其他企业统一配送。药品配送费用经招标确定。其他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基本药物采购方式由各地确定。
七、各地应重点结合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和保障能力,具体制定参与投标的基本药物生产、经营企业资格条件。药品招标采购要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坚持全国统一市场,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参与、公平竞争。充分依托现有资源,逐步形成全国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信息网络。
八、完善国家药品储备制度,确保临床必需、不可替代、用量不确定、企业不常生产的基本药物生产供应。
九、加强基本药物购销合同管理。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
疗卫生机构按照《合同法》等规定,根据集中采购结果签订合同,履行药品购销合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合同中应明确品种、规格、数量、价格、回款时间、履约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督促检查。
十、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基本药物全国零售指导价格。制定零售指导价格要加强成本调查监审和招标价格等市场购销价格及配送费用的监测,在保持生产企业合理盈利的基础上,压缩不合理营销费用。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原则上按药品通用名称制定公布,不区分具体生产经营企业。
十一、在国家零售指导价格规定的幅度内,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形成的统一采购价格、配送费用及药品加成政策确定本地区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具体零售价格。鼓励各地在确保产品质量和配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探索进一步降低基本药物价格的采购方式,并探索设定基本药物标底价格,避免企业恶性竞争。
十二、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县(市、区),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各地要按国家规定落实相关政府补助政策。
十三、建立基本药物优先和合理使用制度。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初期,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需配备、使用非目录药品,暂由省级人民政府统一确定,并报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备案。配备使用的非目录药品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和规定。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达到一定使用比例,具体使用比例由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医疗机构要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加强合理用药管理,确保规范使用基本药物。
十四、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使用非目录药品品种数量,应坚持防治必需、结合当地财政承受能力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从严掌握。具体品种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发展改革(价格)、工业和信息化、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管、中医药等部门组织专家论证,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甲类)范围内选择,确因地方特殊疾病治疗必需的,也可从目录(乙类)中选择。增加药品应是多家企业生产品种。
民族自治区内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以外的民族药,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相应管理办法。
十五、患者凭处方可以到零售药店购买药物。零售药店必须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或其他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为患者提供购药咨询和指导,对处方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审核,依据处方正确调配、销售药品。
十六、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具体办法按医疗保障有关规定执行。
十七、加强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基本药物生产、配送质量规范,对基本药物定期进行质量抽检,并向社会及时公布抽检结果。加强和完善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建立健全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完善药品召回管理制度,保证用药安全。
十八、加强基本药物制度绩效评估。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完善基本药物采购、配送、使用、价格和报销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发挥行政监督、技术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对基本药物制度实
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发布监测评估报告等相关信息,促进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完善。
十九、2009年,每个省(区、市)在3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包括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现零差率销售;到2011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到2020年,全面实施规范的、覆盖城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二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制度,要加强合理用药舆论宣传与教育引导工作,提高全民对基本药物的认知度和信赖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央预算单位2013-2014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的通知
国办发〔2012〕56号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中央预算单位2013-2014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12年12月19日
中央预算单位2013-2014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
一、集中采购机构采购项目
(一)以下项目必须按规定委托集中采购机构代理采购:
目录项目 适用范围 备注
一、货物类
台式计算机
便携式计算机
计算机软件 京内单位 指可以直接从市场购买的标准软件等非定制开发的商业
软件,不包括定制软件和对购买的标准软件再进行第二次开发的软件服务器 仅限于非系统集成项目
计算机网络设备 指网络交换机、网络路由器、无线局域网产品、网络存储设备、网络测试设备、网络监控设备、网络安全产品、网络应用加速器。仅限于非系统集成项目
复印机
显示器 指台式计算机的液晶显示器
多功能一体机
打印设备 指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热式打印机、针式打印机。外交专用的外交文书打印设备、贴纸(签证、认证)打印机、护照打印机、护照加注及旅行证打印机除外
传真机
扫描仪 外交专用的护照照片扫描仪除外
投影仪
碎纸机 京内单位
电视机 京内单位
电冰箱 京内单位
复印纸 京内单位
打印复印用通用耗材 京内单位 指打印、复印用鼓粉盒
乘用车 指单价在5万元以上的轿车、越野车、商务车
客车 指单价在5万元以上的小型客车、大中型客车
电梯 京内单位 指单价在10万元以上的电梯
锅炉 京内单位 指额定蒸发量为1t/h(含)以上的锅炉
空调机 指除中央空调(中央空调指冷水机组、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水源热泵机组等)以外的空调
办公家具 京内单位 指单项或批量金额在2万元以上的木制或木制为主、钢制或钢制为主的家具
二、工程类
限额内工程 京内单位 指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及其在京所属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投资预算在60万元至200万元之间的建设工程
装修工程 京内单位 指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及其在京所属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投资预算在60万元以上,与建筑物、构筑物新建、改建、扩建无关的单独的装修工程
拆除工程 京内单位 指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及其在京所属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投资预算在60万元以上,与建筑物、构筑物新建、改建、扩建无关的单独的拆除工程
修缮工程 京内单位 指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及其在京所属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投资预算在60万元以上,与建筑物、构筑物新建、改建、扩建无关的单独的修缮工程
三、服务类
车辆维修和保养服务 京内单位
机动车保险服务 京外中央预算单位可择优选择是否属地化采购
车辆加油服务 京内单位
合同能源管理服务 中央预算单位与节能服务公司以合同形式约定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必要的服务,中央预算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服务项目
印刷服务 京内单位 指单项或批量金额在2万元以上的本单位文印部门(含本单位下设的出版部门)不能承担的票据、证书、期刊、文件、公文用纸、资料汇编、信封等印刷业务
会议服务 京内单位 指单项会议金额在2万元以上
工程监理服务 京内单位 指对建设工程(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扩建、装修、拆除、修缮)的监理
物业管理服务 京内单位 指单项或批量金额在50万元以上,用于机关办公场所水电供应、设备运行、建筑物门窗保养维护、保洁、保安、园林绿化等项目
注:表中“适用范围”栏中未注明的,均适用所有中央预算单位。
(二)列入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制定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中的产品应当委托集中采购机构实行集中采购。
二、部门集中采购项目
部门集中采购项目是指部门或系统有特殊要求,需要由部门或系统统一配置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类专用项目。
部门 品目
备注
外交部 边界勘界和联检专用设备,其他打印设备项下外交文书打印设备、贴纸(签证、认证)打印机、护照打印机、护照加注及旅行证打印机,其他识别输入设备项下护照阅读机,扫描仪项下护照照片扫描仪,其他办公设备项下护照塑封机、外交及领事专用设备
公安部 警车,其他专用汽车项下公安执法执勤用车(集中采购机构采购项目中的乘用车、客车除外),专用飞机项下警用航空器,机动船项下警用船艇,被服装具,物证检验鉴定设备,安全、检查、监视、报警设备,爆炸物处置设备,技术侦察取证设备,防护防暴装备,通信设备,信息安全设备,其他政法、检测专用设备项下现场勘查装备、物证保全装备、核生化处置装备、灾害救援装备、指挥调度系统、音视频图像装备等
民政部 边界勘界和联检专用设备
水利部 泵,发电机,变频设备,车、船用灯,水下照明灯,应急照明灯,绝缘电线和电缆,钻探机,桩工机械,排灌机械,特种作业船,机动船,加工天然石材、石料,其他橡胶制品
人口计生委 其他避孕药物用具项下宫内节育器、避孕套,避孕药注射液,避孕
药片剂
人民银行 运钞专用车,工业车辆项下蓄电池叉车,钞票处理设备,货币清分处理设备,货币销毁处理设备,其他货币处理设备,其他印刷服务项下重要空白凭证、货币发行业务会计核算凭证印刷,其他维修和保养服务项下货币处理专用设备维修和保养,审计服务项下基建项目社会中介机构审计 重要空白凭证、货币发行业务会计核算凭证印刷项目适用范围为中国人民银行机关本级以外的人民银行系统
海关总署 制服,鞋,被服附件,其他专用汽车项下改装查验车辆,机动船项下交通艇、缉私艇、监管艇、摩托艇,安全、检查、监视、报警设备项下集装箱和车辆检查设备、X光机检查设备、电子地磅、辐射探测检查设备、金属探测设备、检查工具箱、毒品检测仪、车底盘扫描仪、施封锁、化验仪器,技术侦察取证设备,其他交换设备项下程控交换机,不间断电源,信息安全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单证印刷服务项下海关业务单证印刷,行业应用软件开发服务,信息系统集成实施服务,硬件运维服务,软件运维服务,纺织品、服装和皮革制品制造业服务项下海关制服加工,其他维修和保养服务项下集装箱检查设备维护、缉私船艇维修 海关业务单证印刷项目适用范围为海关总署以外的直属海关
税务总局 被服,信息技术服务,单证印刷服务项下车辆购置税完税证明印制,票据印刷服务项下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普通发票、印花税票印制 车辆购置税完税证明印制项目,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普通发票、印花税票印制项目适用范围为税务总局以外的税务系统
质检总局 其他分析仪器项下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微生物鉴定仪、蛋白质测定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X光机,色谱仪项下离子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饮水器项下纯水机,离心机,其他政法、检测专用设备项下前处理系统(全自动固相、超临界、加速溶解、微波消化等萃取仪)、B超机、酶标仪、微波消化器、放射性检测仪、生物芯片检测系统、培养箱、碳硫元素测定仪、生物安全柜、红外体温测量仪、其他质检大型仪器设备,行业应用软件开发服务,软件运维服务 其他质检大型仪器设备指单项或批量采购金额一次性达到120万元(含)以上的仪器设备,行业应用软件开发服务、软件运维服务指单项或批量采购金额一次性达到120万元(含)以上的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和维护广电总局 广播、电视、电影设备
体育总局 体育设备,医疗设备
地震局 地震专用仪器项下测震观测系统设备、强震动观测系统设备、重力观测系统设备、地形变观测系统设备、地磁场观测系统设备、地电场观测系统、地下水观测系统设备、地震数据分析处理设备、地震计量检测仪器设备、地震灾害救援仪器设备,其他卫星通信设备项下地震卫星通信设备,移动通信(网)设备,其他专用汽车项下地震探察和救援专用车辆,专用飞机项下地震现场遥感灾情采集小飞机
气象局 气象仪器项下能见度仪、固态降水自动观测设备、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闪电监测设备(含闪电定位仪、电场仪)、车载移动气象台、气象计量及标校设备、大气化学观测及分析设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设备,地面气象雷达项下天气雷达、L波段探空雷达、风廓线雷达 大气化学观测及分析设备项目适用范围为气象局所属京内中央预算单位
海洋局 海洋仪器设备
测绘地信局 测绘专用仪器项下经纬仪、水准仪、测深仪、地下管道探测仪、航空摄影设备、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遥感图像处理系统、测距仪、重力测量仪、水平仪、卫星导航定位数据处理系统、三维激光测量仪、地质雷达、全站型速测仪,卫星定位导航GPS设备,其他专用汽车项下移动测量车,专用飞机项下低空无人驾驶摄影飞机
高法院 制服,被服附件项下领带、徽章,人民法院特种专业技术用车项下囚车、执行死刑用车、执行车、巡回审判车,其他输入输出设备项下法庭庭审记录设备,行业应用软件项下司法政务管理系统、审判业务管理系统,其他不另分类的物品项下法徽、法槌、人民法庭门楣标识、人民法庭名称标识、路口指示牌
注:①表中“品目”栏中所列项目名称均为《政府采购品目分类目录(试用)》(财库〔2012〕56号)中的专有名称。
②表中所列部门所属各级中央预算单位均执行本目录。
三、分散采购限额标准
除集中采购机构采购项目和部门集中采购项目外,各部门自行采购单项或批量金额达到50万元以上的货物和服务的项目、6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有关规定执行。
四、公开招标数额标准
发布时间:2013-09-11来源: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字体: 大中小[内容纠错]
深价规〔2007〕1号
各物价分局、各区建设局(住宅局),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我市住宅物业服务收费行为,保障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价格[2003]1864号)、省物价局《关于加强物业服务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粤价[2006]284号)以及《深圳市物价局、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关于发布<深圳市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深价联字[2006]18号)精神,结合深圳实际,我们制定了《深圳市住宅物业服务收费指导标准》(以下简称《指导标准》),现予印发,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我市住宅物业(不含别墅)前期物业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收费标准的制定应依据《指导标准》。
别墅(包括独立别墅、连体别墅)、已成立业主委员会的住宅区,物业服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协商制定收费标准时可参考《指导标准》。
二、住宅物业服务项目分为综合管理、共用部位及共用设施设备日常运行维护、清洁卫生、园林绿化、公共秩序维护等五项;各项目的收费等级根据服务内容、服务要求和设施设备配置等情况分为五级,等级从高到低,最高为一级,最低为五级。具体见《指导标准》(附件1)。
三、住宅物业的物业服务收费标准应按质价相符的原则,分别选择各服务项目的一个等级组合确定。物业服务收费标准为各物业服务项目所选等级收费标准的总和。
在选择服务项目等级时,综合管理项目所选的等级不得高于所选的清洁卫生项目及公共秩序维护项目等级。
《指导标准》中各项目的收费标准,由各项目管理成本、税金和物业服务企业的酬金或利润构成。计价单位为每月每平方米建筑面积。
四、住宅物业(不含别墅)的前期物业服务收费标准由物业建设单位与其所选的物业服务企业依据《指导标准》协商确定并与物业买受人在购房合同中约定。前期物业服务如提供《指导标准》中最高服务等级未涵盖的服务内容、服务深度,收费标准需突破《指导标准》规定的最高收费标准的(高层3.9元/m2.月,多层1.3元/m2.月),物业建设单位应在确定物业服务企业前3个月,向市物价局提出核定价格的申请,市物价局审核论证后核定该物业的收费标准,作为前期物业服务招标或协议的最高收费标准。未经市物价局核定的,不得超出《指导标准》的最高收费标准。
建设单位提出核定价格的申请报告,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物业基本情况;
(二)物业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拟定收费标准;
(三)物业服务成本测算资料。
五、物业服务企业应当自签订物业服务合同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将物业服务收费标准提交物业所在地的区物价分局备案。
备案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物业服务收费备案表(具体格式见附件2);
(二)物业服务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三)前期物业服务收费标准超出《指导标准》规定的最高收费标准的,应提交市物价局的审核文件(原件及复印件)。
各物价分局应建立物业服务收费的电子文档,对已备案的物业服务收费应录入电子文档,并将电子数据每年年底前汇总上报市物价局。
六、本通知实施后开始物业服务并收费的,物业服务收费标准应按本通知规定执行。本通知实施前,物业建设单位已与业主在购房合同中约定前期物业服务收费标准的,物业服务收费标准按合同执行。
本通知实施时尚未成立业主委员会且未签订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收费标准、但经价格主管部门核定收费标准的,在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重新约定收费标准前,可继续执行原收费标准。业主大会成立后,业主大会与物业服务企业可参照本指导标准调整收费标准。
七、对于因物业本身的法律地位或业主的法律身份或业主长期无法联系等问题,无法按规定成立业主大会和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的物业,如老住宅区、原农村物业等,需确定、调整物业服务收费标准的,可由区主管部门会同街道办事处,在征求该住宅区业主或者使用人意见并取得过半数书面同意后,指定物业所在地居民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参考指导标准协商确定。
八、本通知自2007年1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为2年。深圳市物价局、深圳市住宅局《关于下达我市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指导标准的通知》(深物价[1997]141号)、《关于物业管理服务收费若干问题的通知》(深价[2000]41号)同时废止。《深圳市物价局、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关于发布<深圳市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深价联字[2006]18号)中有关物业服务收费定价形式的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附件:
1.深圳市住宅物业服务收费指导标准
2.物业服务收费备案表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159号)的规定,《河北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0年版)》(以下简称《药品目录》),已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现将《药品目录》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2010年版《药品目录》在2009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的基础上,在保持参保人员用药政策相对连续稳定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医药科技进步与参保人员用药需求变化,适当扩大用药范围和提高用药水平。《药品目录》适用于我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是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参保人员药品费用、强化医疗服务管理的政策依据及标准。
二、《药品目录》分西药、中成药和中药饮片3部分。其中,西药部分和中成药部分用准入法,规定基金准予支付费用的药品,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时区分甲、乙类,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支付时不分甲、乙类;中药饮片部分用排除法,规定基金不予支付费用的药品。参保人员使用目录内西药、中成药和目录外中药饮片所发生的费用,具体给付标准按统筹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统筹地区对于甲类药品,要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给付,不得再另行设定个人自付比例。对于乙类药品可根据基金承受能力,先设定一定的个人自付比例,再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给付。进入《河北省基本药物目录》内的乙类药品参照《药品目录》甲类药品管理,报销比例高于其他乙类药品。
四、对于国家免费提供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涉及的抗结核病药物、抗疟药物和抗血吸虫病药物,参保人员使用且符合公共卫生支付范围的,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不予支付;不符合公共卫生支付范围的,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
五、各统筹地区要严格执行《药品目录》和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有关药品通用名等规范处方使用的规定,广泛使用西药通用名称、中成药正式用名;要认真对照《药品目录》凡例的有关规定,做好《药品目录》内特定制剂等归类药品规范名称的对应工作,及时更新信息管理系统的药品数据库,要按照药品通用名称支付参保人员药品费用,不得按商品名进行限定。过渡期结束后,不能以药品数据库没有更新为由拒付参保人员费用,同时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合理支付。
各统筹地区不得以任何名义调整《药品目录》或另行制订药品目录、扩大支付范围。
六、各统筹地区要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使用《药品目录》的管理。医师开具西药处方须符合西医疾病诊治原则,开具中成药处方须遵循中医辩证施治原则和理法方药,对于每一最小分类下的同类药品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对按西医诊断开具中成药、按中医诊断开具西药等不合理用药、重复用药和药物滥用等,要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并纳入定点协议管理。要采取措施鼓励医师按照先甲
类后乙类、先口服制剂后注射制剂、先常释剂型后缓(控)释剂型等原则选择药品,鼓励药师在调配药品时首先选择相同品种剂型中价格低廉的药品。
七、各统筹地区要完善药品费用审核办法,严格药品费用支付管理。要将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执行使用《药品目录》的情况,纳入定点服务协议管理和定点服务考核范围,并进一步完善管理考核指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2010年版《药品目录》未列入的放射性同位素类药物,将纳入医疗服务项目范围进行管理,在具体办法出台前仍可按原有政策执行。对于《药品目录》内的影像诊断用药,要结合医疗服务项目管理,加强费用的审核支付。
八、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用药分类支付管理办法。对于《药品目录》内同一品种剂型规格的药品,可探索设定最高支付限额标准。对乙类药品中主要起辅助治疗作用的药品,可适当加大个人自付比例,拉开与其他乙类药品的支付比例档次。对临床紧急抢救与特殊疾病治疗所必需的目录外药品,要建立定点医疗机构申报制度并明确相应的审核管理办法。
九、未列入《药品目录》,但由目录内西药品种(不分甲乙类)组成的复合药(包括含药大输液),如果其中标价格不高于其所组成药品中标价格之和的,可视同乙类药品按规定予以支付。此类复合药名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核后确定。
十、对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治疗性医院制剂,由定点医疗机构向统筹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报,在征求咨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纳入当地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用药范围的医院制剂目录,其支付范围按乙类药品管理。《药品目录》中的民族药按乙类药品支付。
十一、《药品目录》(2010年版)于2010年8月1日起开始执行,可以设置一个月的过渡期,原《河北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2005年版)在过渡期结束后停止使用。
十二、《药品目录》在实施过程中,依据药品使用情况,遵循基金安全运行和合理用药原则,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出现的特殊情况做必要的调整。
十三、本《药品目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各统筹地区要加强对《药品目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遇有问题,要及时报告。
安全控制指导意见的通知》
青安监[2011]147号
各区、市安全监管局,保税港区安全监管局,高新区安全城管执法局,各有关企业,各安全评价机构:
现将《山东省安全监管局关于印发蒸馏系统安全控制指导意见的通知》(鲁安监发〔2011〕140号)转发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区、市安全监管局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有关要求,切实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督促重点危险化学品企业(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生产企业和涉及危险工艺的企业)积极开展工艺过程风险分析、大力提高工艺自动化控制与安全仪表水平,鼓励和指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改造提升现有装置,以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涉及蒸馏操作的化工、医药生产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生产操作的物料和工艺特点,严格按照《蒸馏系统安全控制指导意见》的要求,落实完善重点监控工艺参数和安全控制措施,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准备,提高装备安全控制设施(措施)及相应的自动控制水平;工艺技术自动控制水平较低的重点危险化学品企业,要制定技术改造计划,尽快完成自动化控制技术改造,通过装备基本控制系统和安全仪表系统,提高生产装置本质安全化水平。
各安全评价机构要认真学习国家、省相关文件要求,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危险化学品企业和相关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省安监局的要求,不断规范安全评价,指导企业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附件:《关于印发蒸馏系统安全控制指导意见的通知》(鲁安监发〔2011〕140号)
二○一一年九月十三日
附件:
关于印发蒸馏系统安全控制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市安监局,各县(市、区)安监局,各有关企业,有关设计、安全评价单位:
近年来,我省化工、医药生产企业产品后处理过程特别是蒸馏过程的事故时有发生,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料(特别是硝基化合物)蒸馏系统的安全控制措施不完善,安全操作规程执行不严格。为此,省安监局组织济南石油化工设计院和有关专家,研究制订了《蒸馏系统安全控制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规范、指导全省化工、医药产品蒸馏系统的安全控制设计、改造和安全操作规程的修订工作,提升蒸馏操作系统的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蒸馏过程中事故的发生。现将《意见》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全省涉及蒸馏操作的化工、医药生产企业要按照《意见》的要求,根据本企业蒸馏操作的物料和工艺特点,研究提出重点监控的工艺参数和安全控制措施,装备和完善安全控制设施(措施)及相应的自动控制系统,修订和完善蒸馏系统安全操作规程,并认真执行。
二、有关设计、安全评价单位要按照《意见》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对相应的建设项目和在役装置的蒸馏系统安全控制设施(措施)的建设、配备和改造进行设计和安全评价。
三、各级安监部门要依据《意见》的要求,加强对辖区内有关企业蒸馏装置安全控制设施(措施)改造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督促有关企业和设计、安全评价单位落实《意见》要求。凡不落实《意见》要求的,一律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的规定予以处理。
四、对于萃取、结晶、干燥、蒸发、过滤等化工、医药产品的后处理操作,各有关企业要参照《意见》的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认真分析这些单元操作存在的危险性,制定和落实有针对性的安全控制措施,严防事故发生。
各有关单位如果发现《意见》存在问题,请认真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反馈省安监局(危化处)。附件: 蒸馏系统安全控制指导意见
二〇一一年九月一日
附件:
蒸馏系统安全控制指导意见
为有效防范涉及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料的蒸馏过程事故的发生,指导全省化工、医药企业蒸馏操作安全控制系统的改造和安全操作规程的修订工作,提升蒸馏操作的本质安全水平,并为有关设计单位相应的安全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8]26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08]68号)和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制订本意见。1.概述 1.1工艺简介
蒸馏是指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性能的不同,通过部分气化或部分冷凝,来达到组分相对分离的一类化工单元操作。蒸馏操作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等行业,如:石油炼制的常减压蒸馏,基本有机化工产品的提纯,精细化工产品的精制,化学制药过程的溶剂回收,空气分离等。1.2分类
1.2.1按组分,可分为双组分和多组分蒸馏。
1.2.2按操作压力,可分为常压蒸馏,减压蒸馏(用于常压下沸点较高、难挥发或高温下蒸馏能引起分解、爆炸、聚合等的热敏性物质的混合物,减压可以降低物料的沸点,借以降低蒸馏温度,增加安全性,如硝基甲苯在高温下分解爆炸、苯乙烯在高温下易聚合;还可用于剧毒物料蒸馏,防止泄漏到空气中),加压蒸馏(用于常压下为气体的物系)。
1.2.3按生产连续性,可分为连续蒸馏和间歇蒸馏。
1.2.4按操作方式,可分为无回流、有回流蒸馏;其中,无回流的又分为简单蒸馏和平衡蒸馏,有回流的蒸馏称为精馏;精馏又可分为一般精馏和恒沸精馏、萃取精馏、水蒸汽精馏等。1.3装置组成
一套完整的蒸馏系统一般由蒸馏塔、再沸器、冷凝冷却器、回流罐、物料泵、产品储罐等部分组成,也可能是其中两个或几个部分的组合。简单蒸馏系统通常是由蒸馏釜及其加热装置、冷凝冷却器及受液槽组成。釜式蒸馏的加热装置有釜外夹套式,釜内盘管式,有些物料还采用釜外直接火加热式或电热式。2.危险性分析
蒸馏的物料,绝大多数易燃、易爆、有毒或有腐蚀性;蒸馏过程中,还涉及系统(设备)内压力的变化。因此,蒸馏系统的主要危险性有: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灼烫等。2.1危险物料可能引发的事故
2.1.1爆炸危险性杂质在塔内某一位置富集积聚可能引起爆炸,如硝基物中的多硝基物、液氧中的烃类、能引起环氧乙烷聚合的催化剂等。2.1.2蒸馏过程中,体系内始终呈现气液共存状态,若易燃、易爆的物料外泄或吸入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特别是高温下蒸馏自燃点低的物料时,一旦高温物料泄漏出来,遇空气即能发生自燃导致火灾事故。
2.1.3蒸馏釜底的残留物,特别是间歇蒸馏过程的残留物,如果是高沸点、高粘度、高温下容易分解或发生聚合反应的成分复杂的混合物,极易在高温下发生热分解、自聚或积热自燃。当残留物中含有热敏性、燃烧爆炸性的物质时,则火灾爆炸危险性更大。
2.1.4蒸馏易燃液体,特别是不易导电的液体时,物料在管道内高速流动,蒸馏釜内液体激烈搅拌、摩擦、喷溅,均可能产生静电且易积聚,存在静电放电引起火灾的可能性。
2.1.5高温下操作的蒸馏设备内,如进入冷水或其他低沸点物质,瞬间会引起大量气化造成设备内压力骤升,导致容器爆炸事故。2.1.6蒸馏凝固点较高的物质,设备的出口管道被凝结、堵塞,会造成设备内压力升高,发生容器爆炸。
2.1.7蒸馏有毒或腐蚀性物料时,发生设备泄漏则容易引发中毒或化学灼伤事故。2.1.8蒸馏过程中一旦存在高、低温物料,防护不当则造成烫伤或冻伤。
2.2违反操作规程可能引发的事故 2.2.1连续蒸馏
连续蒸馏一般操作比较复杂,辅助设备多,蒸馏过程某一控制指标或某一操作环节出现偏差,都会影响整个蒸馏系统的平衡,导致事故发生。
如果蒸馏温度过高,有造成超压爆炸、泛液、冲料、过热分解及自燃的危险;若温度过低,则有淹塔的危险。
若加料量超负荷,对于塔式蒸馏,则可使气化量增大,使未冷凝的蒸气进入受液槽,导致槽体超压爆炸。
当回流量增大时,不但会降低体系内的操作温度,而且容易出现淹塔致使操作失控。2.2.2间歇蒸馏
对于易燃易爆物料,因周期性的加料放料,易置换不彻底而混入氧气引发事故。
一旦加热介质流量过大,会造成汽化过量,导致设备超压。若蒸馏釜液位过低,导致烧干蒸馏釜,引发事故。因加料量超负荷,可造成沸溢性火灾。
如果馏出物放料阀关闭即开始加热,易造成系统超压。2.2.3减压蒸馏
因各种原因造成压力上升,会导致物料沸点升高,可能造成超温而引发事故。
生产中出现违章操作使大量空气吸入减压塔内,可能发生火灾,甚至减压塔发生爆炸事故。2.2.4平衡蒸馏 如果进料温度过高,造成液体过热度太大,在闪蒸塔内急剧闪蒸而发生超压事故。
2.3设备、设施缺陷引发的事故
2.3.1蒸馏大都在高温下进行,设备与管线等会出现金属疲劳,如选材不当,会引起高温蠕变破裂。
2.3.2高温、高压设备及法兰密封不好,会造成危险物料泄漏。2.3.3含腐蚀性物料的蒸馏操作,易造成设备及管道的腐蚀穿孔、壁厚减薄、结焦速度加快,进而失去承载能力,可能发生泄漏酿成火灾。2.3.4直接火加热的蒸馏釜下部有明火或火花产生,遇可燃物料会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2.3.5减压操作时,设备、设施密封不严造成空气或其他氧化剂进入,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另外,还有公用工程[供水、供配电、供汽(气)、供冷、通风等]突然停供,导致蒸馏操作的工艺条件改变,可能引发超压泄漏事故等。3.重点监控的工艺参数
3.1蒸馏塔(釜):塔釜温度、液位,重点塔板温度、组分,进料流量、温度,塔顶温度、压力(真空度)、回流量。
3.2再沸器:温度、压力(真空度),加热介质流量、温度、压力。3.3冷凝器:温度,冷却介质流量、温度、压力。3.4回流罐:液位、压力(真空度)。4.主要安全控制要求
蒸馏过程中,重点是严格控制温度、压力、液位、进料量、回流量等操作参数,还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尽量使用自动控制操作系统,减少人为操作失误。4.1共性要求 4.1.1塔内存在危险物料(硝基物中的多硝基物、液氧中的烃类、能引起环氧乙烷聚合的催化剂等)富集的重点部位应进行组分检测,如设置组分分析仪器即时或定期分析组分含量,或采取人工定期取样分析等,并应采取定期排放措施。
4.1.2采用蒸汽或其他高温气体加热的再沸器,蒸汽或高温气管道上设置流量集中显示、控制阀,根据釜温调节汽(气)量;立式再沸器壳程走蒸汽时,也可在冷凝水管道上设置控制阀。采用液体加热的再沸器,加热液体的管道上设置控制阀,依据加热液体温度和釜温来调节加热液体流量,在控制阀前设置过滤器。
4.1.3冷凝器冷却水管设置流量集中显示、报警,冷却水流量低低联锁停加热介质。
4.1.4塔顶设置压力(或真空度)集中显示,顶部最高操作压力大于0.03MPa的蒸馏设备,应设置安全阀或爆破片等防爆泄压系统。安全阀设在设备顶部或顶部气相馏出管道上。
4.1.5使用加热炉加热时,应设置蒸馏加热介质的温度显示,设置燃料或空气流量自动控制,并设置加热炉熄火保护装置。4.2个性要求
4.2.1常压蒸馏塔和加压蒸馏塔设置塔釜压力高限报警、高高联锁切断加热物料。
4.2.2加压蒸馏系统物料侧放空管道设置压力自动调节。
4.2.3减压蒸馏塔设置塔釜真空度低限报警。因真空度降低致使温度升高而造成物料有爆炸危险的,设置塔釜真空度低低联锁切断加热物料。
4.2.4连续蒸馏设置塔进料流量集中显示及自动控制阀。
4.2.5间歇蒸馏应设置馏出物料出料阀一旦关闭时,保证塔内压力处于正常范围的安全措施。4.2.6间歇蒸馏应设置蒸馏釜高、低液位报警,设置蒸馏釜低低液位联锁切断加热介质系统。
4.2.7平衡蒸馏设置进料温度集中显示及报警。4.3其他安全设计要求
4.3.1有爆炸危险的蒸馏装置设置安全联锁停车系统或具有安全联锁停车功能的其他系统,以保证操作人员及设备运行的安全。4.3.2应有防止管道被凝固点较高的物质凝结堵塞,使塔内压增高而引起爆炸的措施,如管道伴热,设置双压力表,安全阀前串联爆破片等。
4.3.3可燃、易燃液体的蒸馏不宜采用明火或电热器具作为热源,宜利用蒸汽、过热水或其他载热体等方法加热。
4.3.4蒸馏可与水产生化学反应的物料时,不宜采用水及蒸汽作为加热载体或致冷剂,以免发生泄漏引起反应失控导致火灾或爆炸。4.3.5蒸馏装置宜采取露天或敞开式布置,尽量靠近生产区的边沿,蒸馏装置上方不宜设置其它装置或房间,爆炸危险性较大的蒸馏釜宜采用防爆墙与其它部位相隔。
4.3.6应注意塔板、填料材料、塔底泵和换热设备与物料的相容性,如:物料组合对特定材料的应力腐蚀,介质与设备材料的是否相互反应等。
4.3.7易燃物料减压蒸馏的真空泵应装有止回阀。
4.3.8极度危害(Ⅰ级)、高级危害(Ⅱ级)的职业性接触毒物和高温及强腐蚀性物料的液面指示,不得采用玻璃管液面计。承载易燃、爆炸和毒性为中度的危险性介质的容器一般不得采用玻璃管液面计。4.3.9根据工艺过程要求,向塔顶馏出管道注入与操作介质不同的添加剂时,其接管上应设置止回阀和切断阀。4.3.10冷凝液管道要有坡度要求,坡向回流罐。4.3.11需要设置安全联锁停车系统的蒸馏装置应配置备用电源或应急电源,以保证在主供电源停电时仍能正常启动。
4.3.12蒸馏装置中,很多属于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自燃点的设备、使用明火加热炉的设备,这些设备在布置中与其他设备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的规定。4.4主要设备安全监控的基本要求 青安监〔2011〕147号附件.doc
【关于印发《辽东学院教学档案资料指导性目录》的通知】推荐阅读:
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通知12-01
印发关于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意见的通知01-03
关于印发2011年工作目标考评办法的通知06-04
关于印发《2012年党建工作要点》的通知10-12
关于印发《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的通知02-01
关于印发“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方案的通知02-16
关于印发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方案的通知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