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除法教案(共11篇)
1、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2、使同学初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
3、通过借助小棒学习、小组学习、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以和观察考虑、合作的习惯,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难点:估算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取哪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203=750=63=205=49=
24÷6=8÷2=12÷3=42÷6=90÷3=
二、创设情境。
学校要最近举行运动会,打算装扮学校。(出示主题图)
(1)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2)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根据每小题的两条信息,你能提出数学的问题,并列出算式吗?
一、课前思考:准确把握教材, 架起编者与学生间思维的桥梁
1. 领会“数学广角”的编排意图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的一个亮点, 是向学生集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窗口。在这一板块中, 编者有意识地安排了丰富而又生动的内容, 如“分类”“找规律”“简单的排列组合”“烙饼问题”“植树问题”“鸡兔同笼”“抽屉原理”等, 这些内容编排的思维层次是从低到高, 从具体到抽象, 逐级递进、螺旋上升, 旨在向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领会教材, 本课的目标定位是引导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 并能利用韦恩图来呈现“集合”, 解决问题。
2. 明确“重叠问题”的编者思路
重叠问题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而来, 具有浓浓的“生活味”。教材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 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 让学生感到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的结果与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总人数不相符, 由此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为什么计算的结果比实际数量要多?由此让学生整理“重复”信息, 在解决问题中初步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 引领学生将信息整理成集合图, 再让学生理解集合图中的“交集”, 最后是应用集合图解决问题。整个教材编排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和自主性。本课, 经历集合图的建构过程是教学重点, 也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径。
3. 选择正确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三年级的学生正是思维从具体形象到逻辑抽象的过渡阶段, 在此之前, 虽然学生有一定的潜在的集合知识基础, 但对于集合思想特别是“交集”思想的认识还是比较抽象的。本节课的目标显然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经验中感受“交集”的含义, 并理解和运用韦恩图。根据这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我决定采用“课前渗透—感知集合, 形成冲突—探究集合, 自主建构—体验集合, 内化应用—强化集合”为主线,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 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思考争论, 使学生内心处于一种“平衡—冲突—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新的平衡”的构建主义学习过程, 实现有效教学。
二、课中思考:促进学习自主, 架起预设与生成间灵动的桥梁
数学思想方法不是一个灌输的过程, 而是一个习得的过程。课堂中, 我充分根据三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和预设教案, 采用“活动”的方式,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习得“交集”的思想, 注重课堂生成。因此, 我安排以下四个板块:
板块一:课前渗透, 感知集合
(1) 猜一猜
课前我们一起来玩个“脑筋急转弯”的游戏。
师: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动物园, 每人买一张票, 可是他们只买了三张票, 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是祖孙三人。
师:用我们语文中的一组关联词来说就是:……既……又……
(2) 师小结:爸爸在这里表示有两个身份, 重叠了, 所以我们算人数时只能算一次。
(3)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就是与这有关的非常有趣的重叠问题。 (板书:数学广角——重叠问题)
板块二:形成冲突, 探究集合
(1) 想一想
师出示三 (1) 班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的人数统计表。
师:从统计表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语文小组有8人, 数学小组有9人。
师出示问题: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的同学一共有几人?
生:8+9=17人。
生:如果一个一个地数, 数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为14人。
(2) 引一引
师:数出来一共有14人, 但计算出来的结果却是17人。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生:因为有人既参加语文小组, 又参加数学小组。
板块三:自主建构, 体验集合
课件出示两个圆圈:红圈里表示语文小组的人, 蓝圈表示数学小组的人, 请同学们按照表格中的名单对号入圈。
(1) 说一说:红色圈子里表示什么?有几人?蓝色圈子里表示什么?有几人?
(2) 画一画:两组都参加的学生怎么表示? (思考如何画圈)
(1) 自主画图
师分析同学的作品, 并请该生说明理由;选择与课件相类似的播放并说明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思。
(2) 对比图表
师:同学们把表变成这样交叉的图, 你们更欣赏哪一个?为什么? (很容易看出重复部分)
(3) 介绍韦恩图:同学们研究得出的图, 在数学上叫韦恩图, 是由英国逻辑学家韦恩研究发明的, 被命名为韦恩图。有些数量不仅可以用统计表、统计图、线段图表示, 还可以用韦恩图表示, 它更加直观、形象。
(4) 人文教育:肯定学生的科学创造过程。
(3) 算一算:根据这幅图请同学们算一算, 语文和数学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生列式1:8+9-3=14 (人)
生列式2: (8-3) + (9-3) +3=14 (人)
生列式3: (8-3) +9=14 (人)
生列式4: (9-3) +8=14 (人)
师:计算有重复现象的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生:重复部分只算一次。
板块四:内化应用, 强化集合
(1) 填一填:完成教材第110页第1题:把下面动物的序号填在合适的位置。
两个圈相交的部分表示既会游泳又会飞的动物 (天鹅) 。
(2) 做一做:完成教材第110页第2题。
编成现实情景题:学校文具店昨天进了铅笔、钢笔、练习本、文具盒和画笔, 今天又进了尺子、铅笔、钢笔、练习本和剪刀。小文具店这两天一共进了多少种货?
指名板演, 并说明算式的意义, 允许学生算法多样化。 (算式:5+5-3=7 (种) )
(3) 议一议:举例说出生活中像这样有重叠现象的数学问题。
三、课后思考:促进专业发展, 架起行动与反思间和谐的桥梁
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 目前主要是在“数”中感知集合、理解“交集”。课堂中, 我注重抓住矛盾冲突, 引领学生去体会“交集”, 理解重复现象, 学生参与意识浓, 学习效果好。体现出两个特点:
1. 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小学数学的终极目标。本课, 我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 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在教学中, 当学生发现统计表上名单和总人数不符时, 我让学生先小组讨论, 然后再合作画一画, 用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知识冲突, 从而进行韦恩图的教学,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并体现算法的多样性, 使之“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等能力得以促进和提升。
2.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
方法是学习之根本。本课, 我通过一系列活动:“猜一猜” (感知“集合”) 、“想一想” (形成冲突) ——“画一画” (建构“交集”) ——“说一说” (分析“交集”) ——“算一算” (概括“交集”) ——“填一填” (模仿习得) ——“做一做” (自觉应用) , 使学生对集合的认识逐步从“感知”阶段, 过渡到“探究”阶段, 再提升到“建构”阶段, 并进一步走向“应用”阶段, 从而经历了由“感知——体验——建构——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习的全过程。
教学内容:练习七第11-15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除法口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你能又快又对地口算除法吗?
二、口算方法练习。
1.口算。
(1)8÷424÷290÷3
80÷4240÷2900÷3
800÷42400÷29000÷3
学生一组一组地口算,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360÷4480÷62400÷8
360÷3480÷42400÷2
比较:每一组里第一题和第二题口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被除数相同,口算的.方法不一样?
学生口算,并说一说想的过程。
2.归纳小结。
被除数是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时,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不够除,可以把被除数看作多少个十,或者多少个百,直接口算得数。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七第11题。
(1)出示题目。
(2)学生做在做在书上。
(3)集体订正,指名口答是怎样想的?
2、练习七第12题。
指名说一说想的过程。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作业。
黎城县南关小学刘海峰
教学内容:教材第25例4,练习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的作用。
2.使学生掌握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通过除法验算,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
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加、减法的验算,大家回忆一下验算加减法的计算结果一般有几种方法,都是什么?
加法验算的方法: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结果是否相同。
②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所得的差加上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
②用被减数减去差,看得数是否等于减数。
小结: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存在互逆的关系,加法可以验算减法,减法也可以验算加法。
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共同来探索。(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二、探索新知。
1、学校准备对一些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奖励,就派聪聪和明明去买笔记本。①出示25页的主题图。
提问:通过看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组讨论后汇报。
聪聪和明明每人都拿100元到商店买笔记本。聪聪买的是红笔记本,每本7元,共买了14本,阿姨找了他2元。明明买的是蓝笔记本,每本5元,共买了20本。
②把学生发现的数学信息用算式表示出来,该怎么列式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00÷5=20100÷7=14„„2
③他们算得对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
你们能帮聪聪和明明解决这个问题吗?
2、探索方法: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好办法,然后自己试着做一做。
(1)学生试做过程中,教师巡视,并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演示验算的方法。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验算方法:
100÷5=20
验算:①20×5=100②5×20=100
引导学生说出验算方法: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
因为蓝笔记本每本5元,买这样20本,共花100元。用20×5=100或5×10=100。100÷7=14„„2
方法一: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
红笔记本每本7本,买14本共花14乘7等于98元,再加上找回的2元,一共100元。
方法二: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除以商等于除数。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100减2等于98元。蓝色笔记本每本7元,共买了98除以7等于14本。
方法三: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等于商乘除数的积。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98元;蓝色笔记本每本7元,14本一共花98元。
3、归纳出除法的验算方法。
一起总结一下除法验算的方法,师板书:
没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除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最后老师告诉学生说:我们为了计算地正确,不仅要掌握正确验算的方法,还要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教材第25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54÷8209÷3856÷7
订正时强调验算的方法。
2.教材第26页第2题。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并进行验算。
四、总结全课,归纳新知。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教材第26页第1题。
三年级下册《除法的验算》说课稿
黎城县南关小学刘海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5页例4.教材分析
例4教学除法的验算,使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关于除法的验算,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一个是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一个是有余数的除法验算。课标教材简化了教学的步骤,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教材为了让学生在现实中感受验算的作用,创设了买红、蓝笔记本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计算进行验算。还可以将题中数据100元换成120元或150元,让学生根据自选数据进行计算和验算。
教学目标
1、利用乘、除法的关系,使学生掌握除法及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及计算能力。
2、会用乘法验算除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用乘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得出验算方法。
教学关键:
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教学方法
除法验算的基础是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课始可以出示类似的题组,让学生观察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然后得出“商×除数=被除数”。在这之后出示例4,让学生通过画面收集信息,小组讨论他们算得对吗?你用什么方法验证的?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反馈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有余数除法的验算上,对有余数除法学生验算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即14×7=98、14×7+2=100,此时我们应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明白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搞清“用100元人民币买7元一本的笔记本,可以买14本,还多2元,应找回2元”如何用算式表述,有余数算式的每个部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都能与具体情境的实际意义对应,这样验算时,学生才能真正明白7×14的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再加上
2应该等于100,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设计思路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与成果。为此,教学是我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既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的结论,教师不教。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考虑到以下三点:
1、创设情境,感受验算的作用。
2、提供足够的探究空间。
3、利用情境充分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新课以后还应引导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加以概括,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指出:今后做除法题时,凡是题目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黎城县南关小学刘海峰
本节课学习的是除法的验算,除法的验算是在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不仅要让学生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而且通过情景的创设及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意识和习惯。
对于学生的验算意识和习惯的培养,我在以往的教学中采用的是“要求”或“命令”式的被动方式,学生往往产生不了验算的心理需要,体验不到验算所带来的意义,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进一步让学生体验验算的意义和功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然而然的学会验算,体会验算的实际意义,真正理解并掌握除法的验算。
由于除法计算的结果可能有余数,也可能没有余数,所以除法的验算相应地也有两种情况。本课教材分两段:第一段教学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第二段教学有余数除法的验算。而由于叔叔的除法的验算是教学的难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 2、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以及仔细、认真的计算态度。 3、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的过程,理解算法,提高学生节约意识。 教学设备: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1、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这一单元的内容,在学习之前我们大家一起复习口算题。(出示口算题) 28 ÷2= 66 ÷6= 33-4= 0 × 6= 269 ÷7≈ 8 × 0= 28 + 0= 0 ÷5= 50 × 7= 0 ÷2= 42 ÷2= 36 + 0= 48 -9= 0 ÷7= 4 × 0= 178 ÷2 ≈ 1600 ÷4= 700 × 8= 3600 ÷9= 156 ÷8 ≈ 900 × 2= 3 × 800= 2、谈话: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吃饭穿衣。下面请大家看一组信息,你能了解一些什么? 3、提出问题: (1)出示 单位:千瓦时 3个月用电量平均每月用电数 李思 309 万青 420 学生说信息 (2)问:平均每月用电数应该怎么求?为什么? 309÷3 用3个月的总用电量除以3 420÷3 (3)估计309÷3大约是多少?怎么想?(309÷3≈100) 二、探索新知 1、探究309÷3的算法 师:309÷3到底是多少呢?会算吗? (1)师讲解并板书例六①并强调简便算法。 (2)投影展示学生笔算过程并指名说算理。 师:为什么商中间写0?可以省吗?――(占位) (3)将竖式进行对比进行对比,讨论得出0÷3的过程可以省略,选第二种简便写法。 百位3÷3没有余数,0÷3=0省略,直接在十位写“0” (4)边板书边复述笔算过程 (5)出示练习402 ÷2= 609 ÷3= 808 ÷4= (6)学生练习(7)投影展示学生笔算过程 2、师:李思家平均每月用电量为103千瓦时,那万青家平均每月用多少千瓦时呢? 420÷3=?你能算出来吗? (1)独立试一试,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2)集体反馈。强调末尾是0,而且前面没有余数时,0÷3=0可以省,直接在个位写“0” 。 (3)教师强调算理并板书例六②,强调简便算法。 (4)小结强调:在三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过程中,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个位又是0,就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就可以了。 3、试一试 750 ÷5= 980 ÷7= 640 ÷4= 投影展示学生笔算过程 4、小结: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强调: A、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前一位不够除,再看前二位。 B、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上。 C、余数<除数 三、巩固练习1、填空。(课件出示、指名回答) ⑴ 406除以2的商是( )位数。商的最高位是( ) 位。 ⑵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 )。 2、我是小医生。 (1)课件出示判断题。 (2)指名修改。 806÷2=40 650÷5=13 450÷4=110 3、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课件出示) 果园里今年共收了903箱苹果,运输队准备用3辆车运完,平均每辆车运多少箱苹果?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4、巩固提高。(课件出示) 4008÷2= 7200÷6=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总结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算理。 板书 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 309÷3=103(千瓦/时) 420÷3=140(千瓦/时)
一、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创设一个运输蔬菜的情境,将口算除法的内容蕴含其中,十分自然地导出例1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的不同算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补充理解它们的算理,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班级:三年级 班
四、教学时间:2012年 月 日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口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六、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七、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八、课的类型:新授课 练习
九、教学方法:观察法、交流法、讨论法、指导法、讲解法等
十、教学准备:小棒、口算卡片、小黑板等
十一、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要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法。
4、如果不分小木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呢?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60÷3=20
5、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1)、口算写出结果。(2)、说说口算方法。
(二)、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三)、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2.结合学生汇报,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24÷3=8
240÷3=80
(四)、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30÷3= 360÷9= 420÷7=
(五)、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设计:
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1、2小题
十二、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1)、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60÷3=20(箱)
(2)、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600÷3=200(箱)(3)、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40÷3=80(箱)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一位数除三位数(教材第18页例4及“做一做”和教材第19~20页练习四第5~7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怎么办?商的最高位定在哪里?
【教学准备】 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出示教材第18页例4的情境图。
师:寒假期间,小梦和小欣兄妹俩在家整理照片。他们数了数共有256张照片,相册每页可插6张照片,问:可插满多少页,还剩多少张? 生:列式为“256÷6”。师:先估算一下“256÷6≈”。
生:256≈240,240÷6=40,还多16张。
生:想
(四)六二十四,接近它的前两位数“25”,所以256÷6≈43。2.师:如何笔算?
请每个学生在本子上试算。【新课讲授】
1.试算完毕,开展“争当小老师”的活动。
在“争当小老师”的活动中,四人小组的成员自找同伴,互教互听。可对你的同伴的想法予以评价,如:“我听懂了。”“听不懂。”“你好像这个地方说错了。”“这样说会更好。”……
2.师注意观察,巡视,发现交流好的同伴,予以表扬、鼓励。3.全班交流。请一人当老师,教教班上的同学。可自由辩论,遇到不清楚的可要求再解释,说错的予以反驳,有好的想法可再说明……
(重点可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先用6除几?2个百除以6不够商一个百,怎么办?25个十除以6,商应该写在哪位上?商是几位数?)
小组内评评小老师的作用有多大?你教会了谁?
4.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5.以例4为例,师生共同小结: ①判断:商是几位数?
②除:用25除以6,等于4,4写在十位上。
③乘:用口诀“四六二十四”算出商4个十乘除数6等于24个十,写在25个十的下面。
④减:用25个十减去24个十等于1个十,1写在十位上。⑤查:检查余数1是否比除数小。
⑥放:把被除数个位上的6放下来,和余数1个十合起来是16个一。
⑦除:用6除16,等于2。
⑧乘:……(再重复上面的笔算步骤)。
让学生闭眼,回忆笔算的六步骤:①判断;②除;③乘;④减;⑤查;⑥放……理清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6.列竖式计算。①2个百除以6不够商1,怎么办?……和十位一起当作25个十再除以6;②余下的“1”表示什么?……“1”表示1个十;③说一说竖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含义。
7.探究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师:计算完之后,应该做什么呢? 生:验算。师:该怎样验算呢? 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板书验算方法:用商乘以除数再加上余数。
8.小组讨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怎样计算? 学生讨论后交流。
小结:一位数除三位数,如果被除数第一位不够除,要看被除数前两位再除,商在十位上,所得的余数与个位上的数一起再除以除数,余数比除数要小。验算时,用商乘以除数再加上余数。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完成后交流订正。2.完成教材第19~20页练习四第5~8题。注意商的位数和验算的方法。【课堂小结】
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练习。教学板书: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例4:有一本相册,每页可插6张照片。把256张照片插到这本相册里,可插满多少页,还剩多少张?
256÷6=42(页)……4(张)
①2个百除以6不够商1,怎么办?……和十位一起当作25个十再除以6;
②余下的“1”表示什么?……“1”表示1个十;
③说一说竖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含义。
小结:一位数除三位数,如果被除数第一位不够除,要看被除数前两位再除,商在十位上,所得的余数与个位上的数一起再除以除数,余数比除数要小。验算时,用商乘以除数再加上余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通过仔细分析教材里不同计算方法的呈现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
一、情景中明算理
提供给学生生动有趣的素材,创设计算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口算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觉得数学好玩,乐于参与,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中,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激发学生计算兴趣。在此以前,学生所学的乘法都是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这是第一次突破表内乘法。学生凭借生动的现实背景,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清晰思考4×9与4×10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是4×10的思考,充分反映出学生个性化的想法,这得益于创设的问题情景给学生的思维起到了十分有效的支架作用。
二、思辨中求深化
本节课的内容是十分简单的乘法口算。设想在算理的理解中,经历规律性的探索过程:“看着这一排的算式,猜猜接下来是什么算式?”“口算这样的乘法有什么规律?”“什么情况下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积会多出1个0?”……拓宽学生思考广度,提升学生的思维含量。在规律的探索、口算练习比赛、互相评价中,使学生感受到计算的美。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努力体现深则浅之,浅则深之。
三、体验中有拓展
把教材中静止的、平面叙述的画面,进行动态的开放处理。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学习材料,提供信息,让学生根据表格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模拟的游乐场景中体验问题解决的成功感。明白数学来自生活,又用之生活的道理。不仅如此,还适当延伸到整十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培养学生会举一反三地运用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努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
四、保底中不封顶
六市乡黄桥小学 龙春荣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的习惯。
教具准备:挂图、口算卡片 PPT 八仙过海视频 教学过程:
一、第一宝:口算能手
1、口算下面各题。
30×4 20×3 50×7 120×3 60×8 300×7
2、说一说30×4、300×7、120×3的口算方法。
3、学生口算完成,播放铁拐李过海视频
4、总结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二、新授
第二宝:万能神笔
1、教科书第41页例题1的教学。
出示例题1:商店里卖新鲜的草莓,每盒筐装15盒草莓,一位阿姨要买3筐,一共有多少盒草莓?
X 3=
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10X3=30 5X3=15 30+15=45(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想一想:150X3= 注:播放吕洞宾过海视频
第三宝:我会变
3、邮递员叔叔平均每天要送60封信。
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60×30=1800(封)
答:
4、完成做一做
注:播放韩湘子过海视频
三、巩固练习 第四宝:我爱秀
80×100=800
0
70×20=14 00
60×70=420
0
注:播放
蓝采和 何仙姑 过海视频
第三宝:我会变
50×30=1500
× 20=6 3240
50×40=2000
52×2 10 90×8 72 400×7 280
注:播放张国老、汉中李、曹国舅三仙过海视频
80×40
300×60=1800
31×50=1550 恭喜同学们,你不仅化身小雷锋,还得道成仙,继续努力修炼吧
四、总结
一、复习内容
教材P33—P35的整理复习和练习七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和验算,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除法的笔算和验算。
难点:根据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配套资源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随堂测评。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搜集错题,分析错误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请你搜集整理出练习中的错题,认真分析,写出错误原因及注意事项,课堂上我们一起交流。
(二)课堂设计
1.回顾学习内容,明确学习任务
谁来说一说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随着学生的交流板书知识点:
口算除法
笔算除法及验算
解决实际问题
2.展示交流错误,强化巩固算法
(1)展示错误,分析错因
谁愿意当小老师,主动和大家交流自己的错题?为了保证效果,在交流时,要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呈现错例——分析错因——提出建议
(注意:为了使展示更有针对性,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收集错题的情况,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展示)
(2)梳理归纳,整理方法
在展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整理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怎样验算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①先比较被除数的首位和除数,确定商的首位在哪一位。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这一位商0。
③除的过程中每一步的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④如果除到最后有余数,验算时不要忘了加上余数。
(3)典型题目1:P34的第1题,确定商的位数,估算出结果,计算准确值。
引导:准确计算时,可以通过判断商的位数,或者先估算来检查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复习解决问题
谈话:除法的计算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解决问题。
典型题目2:P33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一块像教室那么大的草地1天产生的氧气够3个人用。三年级有120人,多少块这样大的草地1天产生的氧气够三年级学生用?
(2)丁小林家到学校有500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走8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几十米?
(3)三年级的225名学生要乘5辆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的人同样多,每辆车应该坐多少人?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讨论交流:
在解答以上问题的过程中,你选择了什么样的计算策略?为什么?
对比发现:第(1)题根据数据特点,用口算就可以解决;第(2)题根据问题需求,用估算解决就可以;第(3)题则需要通过笔算得出精确的结果。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数据特点,灵活选择计算策略解决问题。
4.呈现思维导图,回顾反思内化
通过刚才的复习过程,我们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形成了知识图(出示下图)。请你认真看一看,想一想,把自己的收获或困惑和同桌交流一下。
5.完成评价试题,检测复习效果
(1)口算。
40÷2=
240÷6=
63÷3=
900÷9=
0÷8=
3000÷6=
(2)估算。
71÷8≈
138÷7≈
181÷2≈
361÷5≈
(3)用竖式计算,带★号的要验算。
685÷5=
402÷8=
★920÷8=
680÷4=
749÷7=
★615÷6=
(4)计算。
930÷3×5
(504-132)÷6
【知识点】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以及验算的方法。
【答案】略
【解析】要注意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
(4)填空。
①口算120÷4时,可以这样想:120是()个十,()个十除以4等于()个十;或者4×()=120,所以120÷4=()。
②608÷9的商是()位数,商的最高位是()位;
343÷3的商是()位数,商的最高位是()位。
③在□÷5=24……□中,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
④4□6÷4,要使商的中间有0,且没有余数,□里可填()。
解析:
①考察口算的算理和方法
②判断商的位数的方法。
③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比5小的数中最大的是4;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④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算理。十位上的数必须比4小再考虑□6正好是4的倍数。所以填1或3。
(5)选择
①下面三个算式中,商是三位数的是()。
A.244÷6
B.356÷5
C.425÷3
②下面算式()的商最接近70。
A.200÷3
B.492÷7
C.400÷6
③比较下面竖式中A和B的大小。()
A.A>B
B.
A<B
C.不确定
解析:①考察商的位数的判断方法
②考察除法估算。
③考察笔算的算理。A表示35个十,B表示56个一,所以A>B。
(6)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①钢笔厂生产了7200支钢笔,每8支装一盒,这些钢笔能装多少盒?再把这些钢笔装在箱子里,每箱装9盒,需要多少只箱子?
②春光明媚的周末,聪聪、丽丽、明明、倩倩4个家庭一起到郊外烧烤,采购各种食品共用去275元,平均每个家庭大约消费多少元?
③根据图中信息解决问题。
杨叔叔4天卖了多少钱?
杨叔叔平均每天卖多少根冰糕?
解析: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①题适合口算②题适合估算③题需要准确计算。
(5)选做题: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解析: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培养推理能力。
6.小组互相评价,反思修订错误
完成后请小组同学互相批改,对于组内个别问题,在优等生的帮扶下进行订正,对于共性的错误,老师进行集中评讲。
一、设计思想
口算乘法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的第一部分,也是最基础、最关键的部分。教材从邮递员送信的情境图入手,引出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乘法。目的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乘法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新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本课中应提倡学生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二、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
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2、口算乘法的组成部分:
口算乘法内容:教材第58页的邮递员送信的情境图,从实际生活情境引出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乘法。然后由两个同学向学生提问:“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和多少封信?”使学生体会到他们要学习的内容来自现实生活。
3、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估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地教学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要注重适当的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是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本课学习是在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巩固以前的知识,还要注意沟通本课新知与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把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乘法转化成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来计算。教学时,让学生在300乘1的基础上计算300乘10,这样学生就能够发现和得出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计算规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58页例
1、做一做及练习十四1——5题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能正确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主动有效的探索新的口算。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能比较熟练进行口算。
情感与态度方面:培养学生对计算以及相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乐于与同学相互合作并积极进行交流得意识。
六、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难点都是掌握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算
七、教学策略与手段
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画的内容提出教学问题,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乘法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主生和形成的过程。
八、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第58页的主题图、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听算:
20×5 30×6 4×70 100×5 3×200
3×200 500×3 1000×6 23×2 12×3
7×11 5×60 50×4 22×3 15×32、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
3、抢答:
(1)3个十是()? 30是()个十?
(2)300是()个百? 60是()个十?
(3)9个十是()? 3个30是()?
小结: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知识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生: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复习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目标达成预测:98%的学生能迅速通过口算得出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计算方法,还有2%的学生指挥口算不能说出计算方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我们每天在家里,足不出户就可以和远方的亲人、朋友进行交流,也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你们知道是谁在为我们默默辛苦的工作吗?(生:邮递员)
师:对,是我们的邮递员叔叔,今天我们把邮递员叔叔请来了,请看主题图。
2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3、分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了解邮递员叔叔工作的辛苦,对学生进行尊重劳动者的情感教育,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目标达成预测:60%的学生能找到多个数学信息,35%学生能找到1——2个数学信息,还有5%的学生找不出数学信息。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学例11、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板书如下:
问题1: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2)怎么解决?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第一个问题算式
300×10 60×10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
板书:口算乘法
(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4)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5)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a.300×10 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10=3000(份)b.300×10 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所以300×10=3000(份)
同理:60×10=600(封)(10个10是100,10个60是600)
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
问题2: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学生独立解答。
a.300×30, 60×30分别表示什么?
(2)汇报口算方法:
b.你怎么口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交流获取新知识,理解新知识。
(3)小组讨论:刚才的计算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你喜欢哪种方法?。
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并把课题写完整
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由总结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目标达成预测:40%的学生能正确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并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主动有效的探索新的口算方法。40%的学生能找到数学信息,并能列算式计算,单不能很完整的归纳计算方法,10%学生能找到信息并提出问题,但不会列算式解决问题,还有5%的学生既不会找数学信息,也不会列算式,只会口算结果。
四、巩固新知。
1、第58页做一做。
(1)看谁算的对又快。
(2)指名汇报口算结果。
(3)任选一题说说你的口算过程。
2、第60第3题。
(1)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
3、开火车口算比赛。第60页 第1、2两题
(得数答错的学生自己编一题再答,若学习有困难的可请其他同学帮助)
【设计意图】:用游戏的方式巩固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标达成预测:这三题以口算为主,90%的学生应该都可以准确、迅速、独立完成任务,还有10%的学生也能完成任务,但他们的准确率相对来说应该差一点,计算速度也慢一点。
五、全课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学生自由汇报收获。
2、全体师生把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方法复述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整十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算理。
目标达成预测:80%同学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计算方法。
六、作业:第61页 第3、4、5、6题
板书设计
整十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
300 × 10
⑴300×10 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300×10=3000(份)
⑵.300×10 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
300×10=3000(份)
⑶300×1=300 300×10就是10个300就是3000。
300×10=3000(份)
……
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
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作者姓名:王艳平性别:女年龄:38岁
职务:教师职称:小学高级教师邮政编码:448126
【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除法教案】推荐阅读:
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1-04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教案06-20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07-18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解决问题07-27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9-15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07-20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10-03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知识点总结06-13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