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段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精选14篇)
2011—2012学年上学期的工作已近尾声。上学期,我校全体高段语文教师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求实,教书育人,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回顾半学期来的语文教研工作,既有得又有失。现做如下小结: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业务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深入规范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开学初,我们组根据组内教师实际情况制定了工作计划,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上公开课、同课异构、经验交流等。教研组认真组织全体教师积极主动学习教学理论,通过学习老师们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自觉地将新课程中的先进科学的理念内化为切实的教育教学行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教研组配合教导处从备课、上课、听课、批改、辅导、反思“六认真”入手,全面落实教学常规,教学常规检查能严格落实到位。
3、反思是新时代教师进步的基础,不会反思就不会进步。老师们除了能真实地记录自己平时教学的随感、随想、随得外,还能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在活动中,上课的教师积极准备,虚心听取建议;评课的教师踊跃发言,不伪饰、不做作,真心地帮助上课者,提出了卓有成效的见解。各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认真反思,并相互交流、借鉴,提高了教学能力。
(二)抓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1、强化对课堂结构的改革。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们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个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为此,我们提倡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在教研活动中观看教学录像,尽可能地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学习、扩展的学习空间,使课堂教学结构最优化,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落实学科常规,重点是抓课堂教学常规的落实。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3、常规检查工作有序地开展。检查中发现我们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都能认真分析教材,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教学过程合理、清楚,重点环节能具体体现设计思路。在其中的学生作业评价检查中,多数老师作业批改认真、及时、仔细,字迹清楚,作文批改符号规范。
(三)抓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素质
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开展各类创新活动,晨读时,帮助学
生收集并背诵一些优秀诗文,另外老师们还引导孩子每天花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让孩子在系列阅读中享受阅读的快乐,积累一定的词汇,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沐浴在浓浓的书香中。通过这些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特长,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二、存在的不足
1、有些教研活动开展的不够扎实,走过场,在许多具
体工作环节上缺乏创意,活动效率不高,没有发挥出教研活动应有的作用。
2、个别教师对教研组活动重视不够,认识不够端正,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学能力提高不快。
3、学生活动开展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够。
三、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研究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充分调
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激发出广大教师的创造性,更好的整合资源,有效提高我校高段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研读并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组织撰写、发表更多 的教育教学论文,不断提高教师的素养,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和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和所需要的帮助不同。适性教育就是个性化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
其主要理念体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体现了适性教育的道德性,其前提是尊重学生,含义也是丰富的,意味着教育对象的内在尊严,意味着师生的人格平等,意味着无限地相信学生,意味着对儿童个人世界的尊重,意味着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尊重等等,不尊重学生的教育是扭曲的教育。
二是研究学生。研究学生,就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背景,研究学生的学习起点,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研究学生的学习结果,当然,这种“结果”既包括知识的收获、技能的掌握,也包括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形成。
三是发展学生。发展学生体现了适性教育的目标性,是教育的落脚点。
二、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特点”的研究
高年级的学生,年龄已达十一、二岁。从心理特征上看,他们已能长时间地、有效地知觉事物,能区分事物主要和次要的特征,思维的发展已达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大大加强。从学习方法上看,他们已基本学会和掌握学习语文知识基本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因此,小学语文的高段(五、六年级)语文教学,着重是进行篇的训练,要在加强对课文条理、层次、内容理解、篇章结构训练的基础上,突出布局谋篇的训练。
三、对创设基于“适性”的小学高年段语文课堂的几点想法
1.从课堂细节上,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是一个生命的能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存在一些细节的地方,而这些细节往往又关乎到整个学习质量的提升。对学生的学习细节的关注,比如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一种条理性,一种学习和生活的规划意识,这样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是宝贵的财富。
2.从语言组织上,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是依据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及学生心理需要而构建的。在进行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一些思考题,给学生造成悬念,使课堂上荡起一种情感的“小浪花”,创设积极思考的氛围。无论是导语,还是内容的挖掘,教师能做到这一点,课堂上就会出现既紧张又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
3.从文本内容上,挖掘学生的探究意识。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表达创造,从而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以及训练思维、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目的。
(1)结合学生质疑设计探究点。主要是指学生依据教材内容,提出问题时,教师结合学生问题设计探究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林老师执教《雾凇》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充分质疑,然后根据学生的疑问层层引导,让学生拨开云雾见青天。从课文的导入,“雾”与“松”分别各指什么?“雾凇”合起来指什么?让学生清清楚楚明白了“雾凇”指什么。然后教师说:课文是如何来写“雾凇”的,文中“雾凇”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迷;开始词语训练很扎实,紧抓“摄氏度”、“弥漫”、“涌”、“笼罩”等词语进行训练,让学生在点拨、交流、感悟中夯实了基础,扎扎实实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立足文本,抓住重点内容,分层学习。
(2)结合教学要求设计探究点。《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到林肯的人格魅力,即使他在众议员的嘲讽下,他也能以自己的睿智从容地予以抗争。
以下是其中一部分教学设计:
1.“忠告”这个词本身是指善意的劝告这个意思,但在这忠告是指文中的那句话?“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2.试着想想看,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那位参议员应该是怎样的口吻呢?你来读一读。
3.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劝告”吗?如果你听了这样傲慢、讥讽的话你会怎么样?
4.而我们的林肯,他非但没有生气,没有和他争吵,相反却礼貌地把它的称作“劝告”,此时你想对林肯说些什么? 板书:心胸宽广
5.教师点:当受到别人不公正的看待时,争吵、生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应该学习林肯,要以礼貌、沉着的语言给予别人最有力的反击。
这一段教学,让学生了解到:这儿的“忠告”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忠告”是不一样的。而我们教师应该做一个引导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体会当时林肯的情境,从而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对林肯产生敬佩之情,从中学生也会认识到:当自己受到别人不公正的看待时,争吵、生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他们应该学习林肯,要以礼貌、沉着的语言给予别人最有力的反击。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时,我们应该从学生的思维出发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摸索什么,领悟到什么。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教学方法
一、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更多层次的思考,能够不受传统方法的约束开放思维,正是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的关键点。针对小学高年段学生的学习特点,要在实际教学中设计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保持学生活跃的思维,调动学生主动表达的积极性。
比如,在指导学生完成《老师不在场的时候》主题的习作时,由于学生缺少实际体验,在写作中很难组织素材。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自我假设一个老师不在场的环境,来创造一个故事情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实际创造一个老师不在场的情境,让学生在真正没有老师的场景下自由发挥,观察其他同学在做什么,记录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对话等,以此作为习作的基本素材。学生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创新思维,来假设一个情境,并通过习作的方式表达出来,从实际生活出发,加上自身的构想,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用自己的视角体会和抒情
在习作教学中,学生通过习作表达的内容往往是多层次的,通过习作这种表达形式,从自身的真情实感出发,习作教学才能摆脱模式化的弊端。比如,习作《写一篇读后感》,学生选择的文章或者书籍,首先要能够理解,不能为了习作而选择一些模式化的内容,这样不利于抒发情感,缺少情感的习作也就缺少内涵,运用一系列的修辞手法也是在说空话套话,并不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让学生在阅读时,就选择真正有所感悟的文章,不管感悟程度深浅,表达出自身的感受非常重要。
例如,学生阅读《西游记》有感,首先学生对整个故事非常感兴趣,其次,对师徒四人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感悟,体会到坚持、正义与勇敢,这些才是学生真正的情感,写作过程中也能通过自身的感触更加深刻地抒发阅读的感悟,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来突出习作中心,言之有物才能更好地抒发情感。
三、发挥联想和想象的力量
联想和想象是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有效化实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能缺少合理性,在习作中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启发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则能够极大地增强习作的感染力,强化艺术效果。联想和想象可以借助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来展现,比如,拟人、拟物、夸张等,让学生的习作更加富有感染力。
比如,习作《童年趣事》,希望学生通过描写童年的一件趣事,练习记叙文的基本写作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会写小时候和小树比个子的故事,可是单纯的描述,将整个事情非常写实的描述出来,很难突出“趣”,这时候就需要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将小树拟人化,想象一段自己和小树的对话,比如“小树在风中轻轻的摇动,仿佛在向我说:‘以后你也可以像我一样高!我和小树拉钩约定要好好学习,茁壮成长。”这样就充分体现出学生童年的天真,和读者一同分享一段美好的回忆。
四、让习作言之有物,避免空洞化
维果斯基教学理论中,认为历史和文化会对学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习生活中,一些历史事件和国家新闻同样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有所触动。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对语文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对学生词语应用、语句组织和逻辑表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除了摆脱习作教学的模式化弊端外,习作教学的主要任务,还是教学生如何写出好的文章。
生活化命题习作是最接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习作,规避一些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主题,让学生有更多的写作素材和更多的真情实感,生活化的习作内容,确保学生言之有物,抒情更加真挚,习作内容也不再空洞脱离现实。比如,写一次有趣的实验,借助生活中的直接素材构造习作内容,将学生的观察和感悟转化成习作活动,能够有效的实践习作技巧,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有趣的实验一定是学生在生活中对某一现象产生了好奇,所以才要进行实验,这个好奇心理就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动机和动力,学生想要和同学和老师分享自己的经历,所以,更有习作的积极性。比如,学生观察了“蚂蚁搬家”的现象,好奇蚂蚁是如何排队行动的,于是对蚂蚁行动的轨迹进行了干扰,发现蚂蚁失去了行动规律,这就会引起学生一定的猜想,排队行动应当是地面上的某种气味指引的,或者是蚂蚁在行动轨迹上留下的某种物质。学生从好奇到实验,从猜测到想象,可以说有很多的写作内容,这就是避免写作空洞化最好的素材。
总而言之,小学高年段习作教学,综合了语文的基本技能,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提升。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习作,学会习作,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旭先.“最近发展区”:有效教学的起点[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10).
[2]周维.元认知理论在本科翻译专业四字成语英译教学中的运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3]张梦.谈最近发展区理论与技校数学教学“分层教育”设想[J].科技信息,2011(15).
“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有兴趣就有乐趣,有乐趣就能激发出更大的兴趣。只要让学生个体体验到阅读的兴趣,就能增强他们在阅读中的主体意识,实现个性阅读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
使读书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靠长期大量的阅读积累形成的,所以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一)呵护学生个性,诱发兴趣。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各有各的秉赋和天性;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要重视人的价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篇课文,哪怕是经典名作,不同的学生肯定会有不尽相同的理解,对于阅读能力的训练,不同学生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教师既要考虑到面上的拓展,又要考虑到点上的突破。与其打着让学生 “全面发展”的旗号,不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扎扎实实地训练他们有潜力的某一方面,使之为今后的自我发展打好基础。
(二)和谐师生关系,诱导兴趣。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交际学理论告诉我们:对话需要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以消除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因为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融洽,会使彼此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心灵的愉悦……此情此景中,学生能大胆展示内心的感悟,进而表达出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相机教育学生:学问,学问,要学要问;教与学都是互相的,每个人都可以各抒己见,就算错了也无所谓。而且,我总是送给学生激励的话语,特别是后进生,不仅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还肯定他们发言、朗读中的点滴优点及进步。
通过这些做法,让学生逐渐消除心理障碍,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使课堂充满了“人情味”,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随之得到了锻炼。
(三)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兴趣。
现行的小学高段语文教材,有许多对高尚情操的陶冶、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未知世界的探求的美文,它们能启迪学生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教学中,我们应因课制宜,因势利导,将课文中的有关内容挖掘出来。
(四)开展实践活动,保持兴趣。
实践活动是语文兴趣与能力形成的土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就应转变观念,变单一课堂教学为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为辅助的“大语文”教育体系。我们要知道每一个实践活动,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多经常开展“讲故事”、“读书会”、“展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课本剧”、“演讲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拓展学习文化的范围,扩大知识视野,增加文化知识,补充语文积累,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二、方法入门,推动学生善于阅读。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的确,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一定的规则和方法,你违背了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读书亦如此,贵在得法,方法不当,等于没读。
当你掌握到各种技巧与规则后,你就会少走弯路,你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你也就能越来越多地享受阅读的乐趣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该给他们作适当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在读书时真正受益。
(一)从阅读的整体而言,要有计划,有部署,有要求,循序渐进。
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要想学生取得“滴水穿石”之功效,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制定好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目的、要求、范围、时间、步骤、方法等。
1、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具体的阅读计划和措施。主要从课外阅读的规划、目标、内容、总量、活动方式、评价方法等方面去制定。阅读量依据《课标》的规定。阅读目标首先要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其次从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等方面分解出不同层次的目标。
我采用“自主性”、“计划性”和“目的性”相结合的方法选定课外阅读的内容。“自主性”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教师只要求学生在选择读物时要涉及到不同的门类,进行广泛地阅读,而不是具体指定读哪本书。
“计划性”是指着眼于本校的办学特色,思考“我班的学生毕业时应该有怎样的文化积淀”从而确定我班每位学生在校期间都必须读完100本左右的书。“目的性”就是阅读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分类别、分层级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
2、根据阅读计划,指导学生选择阅读书目。学生时间有限,应帮助他们合理选择书目。古代学者提出读书有“四别”,即“目治之书(只看一遍即可),口治之书(不仅看而且要背),心治之书(不仅要背而且要认真思考),手治之书(不仅要看、背而且要摘其要点写下来)”。
所以,阅读应分清轻重缓急。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教科书应是“手治之书”,重要的参考书是“心治之书”,消遣性读物是“目治之书”。不同的书目有不同的阅读方法。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
在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
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
(二)从阅读的过程而言,要有广度,有深度,有速度,博采众长。
阅读的过程主要体现在“读”字上,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书既要保“量”,更要保“质”,还要有一定的速度。
1、课内外衔接,保证阅读的广度和容量。
《课标》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少于150万字的分量,无疑是我们要注意阅读的广度,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不足,真正达到刘勰所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境界。
古人云:“世间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用语文。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
2、多法并用,保证阅读的速度和数量。
在信息时代,面对剧增的知识、信息,如果不能多法并用,高速度、高效率地去读书、学习,不用说建设四化,就连“生存”也难以保障。(这里的“多法”指的是“读法”,主要有: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朗读法、默读法、诵读法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
“限时限量速读法”,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根据篇幅,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读完。经过长期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和信息处理能力有了长足进步,速度快了,数量也就多了。
3、去粗存精,保证阅读的深度和质量。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读书如果一味追求数量,并不是一件好事。有位哲人说过:“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三)从阅读的目的而言,要有恒心,有经验,有成效,迎刃而解。
千教万学,千阅万读,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能正确理解、分析、解答试卷上的疑难问题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说白了也就是为了提高阅读成绩,增加考试分数。可是需要阅读积累的内容又实在太多、太广了,简直让人有一种不着边际,大海捞针的感觉。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这学期又很快过去了。回顾一学期来,我们高年级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能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求实,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重视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新课程的实施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老师能与时俱进。我们高年级教研组老师总是积极参加教研培训活动,非常珍惜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充实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研能力。我们结合教学常规工作管理检查,深入课堂,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本组教师自身的素质。
二、抓实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认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最终要通过课堂来实践。因此,加强教师对课堂教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集体备课既是提高备课水平、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又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教研组特别重视备课,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1、每周三,是学校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每逢这时,老师们总提前做好准备,早早到场。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有问题大家则会聚在一起讨论研究。
2、集体备课重在集体的交流和研讨,首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位老师都精心准备,钻研教材意图,明确教学内容的地位和知识结构,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思路的设计。
其次是通教学思路。在个人备出思路的基础上组织集体备课。其他老师结合自己的备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进行研讨。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老师们常常把自己打印的资料分发给大家。开学初,我把自己收集的语文资料拿出来,集体共享。唐美玲老师总是提前准备好课前,方便了我们的教学,使学生学习的内容趣味化,简单化,学生很感兴趣。
第三步是个性化的修改与反思。在集体备课通教学思路的基础上,每位老师根据自己教学特色及学生实际,确定一个自己认为最优化的教学思路,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好方法大家资源共享,难题困难大家一起解决。上完课后,大家就在办公室里七嘴八舌,谈谈自己这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有没有什么特别好或不好的反应;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大家再商量着还有没有更好的讲解方式,以便让还没上这课的其他老师能吸取经验,更好地把握教材,这是我们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
我们备课组成员在一起,相处融洽,互相帮助,高效合作。平时我们团结互助,但是我们也有为了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分歧而争论不让的时候。但当意见统一时,大家都会会心一笑。
三、落实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语文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都应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更多的关注学生,做到“目中有人”。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研组的的老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同时,我们教研组的老师比较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课前,我们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家中、图书室、书店、网上收集与文本有关的资料;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允许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讨论、探究、辩论中获得问题的答案;课后,要让学生联系自身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你会怎么做?鼓励学生去采访、调查,对生活中的事情多了一份关心,多了一份思考,使语文学习延伸到更广阔的生活中去。
尽管进入六年级后,孩子的学习任务多了很多。但我们还是在班级设置了图书角,让孩子们有了一个比较自由、方便借阅书籍的小天地。同时,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依然坚持每两周给孩子推荐一本好书,并利用语文课、晨会课、午休等时间及时地反馈、引领。每周布置孩子撰写一篇读书笔记,并认真批阅。同时,在老师们精心的策划下,我们六年级语文组尝试用“循环日记”的形式激发孩子表达的兴趣。从实践情况来看,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形式,在日记中畅所欲言。我们
经常能看到学生的童真童趣,能感受到学生真挚的情感。在相互学习中,他们在不断地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不断地学习中进步。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以培养,语文素养和思想素养得到提高,受到领导和学生家长的广泛好评。
四、联系教学实际,进行课题的实验与研究
以科研为先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是实现教育创新的必由之路。这已在教育管理者心中达成共识。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教研组的教师人人参与教学,积极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继续开展学科课题《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的研究,并顺利地完成了最后的结题工作。作为课题组的成员,我们不断地在“教中研,研中教”,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存在问题:
1、教研组工作还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2、如何因材施教,如何对差生进行更好的辅导,还有待研究。
3、教师要积极的写出更多更优秀的文章来发表,交流。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以我校教导处、教科处工作精神为指导,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以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为契机,紧紧抓住教学主渠道,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魂、以课堂教改为中心、以校本研究为主要方式,继续落实教学常规,优化教学过程,扎扎实实地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提高语文教师教学水平,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接受良好语文教育的熏陶。
二、现实问题:
1、学生的学习习惯还不够理想,主动性不强,不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
2、学科质量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我们对学生个性化学习方面的探究做得不够主动,科学。教师个性化的教与学生个性化的学,张扬学生个性与培养
良好习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与切实提高学科质量不能和谐、高质量地统一。
3、教研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不强,教师工作受各种事物牵制,对于教研是疲于应付。
三、工作目标:
1、更新教育理念,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大改革力度,注重改革的过程和经验的积累,及时组织本教研组的教师开展语文教研活动,提高语文教研组的整体水平。
2、改进教学方法,真正把改革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质量。扎实落实教学“六认真”,面向全体学生,中是主体性和实践性,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发展学生思维。
3、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加强学习《新课程标准》、学科指导意见探索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的变革策略。用生活理念,构建教学大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超文本教学。
4、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结成对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加大教研力度,组织开展好教研活动,健全教研活动档案,做到有计划,有活动记载。
5、加大教研组成员使用多媒体、先进教学手段,以及结合远程教育接收内容实施教学。
6、积聚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让教师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改善全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四、工作要点:
(一)认真研讨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研究的主阵地,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渠道。我们要立足课堂,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研究,探索教学规律,努力实现理念与实践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形式与效益的统一。
1、优化备课环节。充分利用每次集体备课的时间,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备课做到“四突出”:突出对教材的理解,务必正确、全面、1
深刻;突出对方法的选择,既要选择教法,又要选择学法;突出对练习的设计,练在重点处、难点处、疑点处,力求有趣味性、层次性、多样性;突出对班上后进生的关注,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教学设计追求“同中求异”,注重教学后记、教学随笔的实效性。
2、“一课三议”有实效。磨课做到:结合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结合课题研究,注重成果的推广应用;结合现代技术,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评课做到:上课教师说课、听课教师议课、骨干教师点评、上课教师谈收获,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发言,人人受益”。成果做到“三个一”:一份课堂实录(教学案例),一份教学反思,一份组内评价。
3、积极参与讨论。平时人人参与有问题就讨论,每月召开一次,讨论教学中存在的焦点问题。努力做到:围绕一个问题,结合案例,深谈体会。“网上沙龙”,开放对话。组内教师根据教研组在网上开辟的专题论坛,畅谈自己的观点,实现同时间段的交流互动。
4、人人要上好教研课。每月组内进行一次单项的月查工作,情况及时反馈。
(二)规范与特色结合,和谐发展。
树立发展意识、质量意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既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养成,又提倡学生特长的发展和培养,实现在达标基础上的特色发展。
1、注重习惯的养成,积淀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继续要加强学生的写字姿势纠正;使用好《字帖》,开展写字专题研讨活动认真写好钢笔字和。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平时要加强口语交际训练,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的要求,对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大胆实践,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言语交际环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平时要加强朗读指导,规范朗读姿势,提高朗读水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加强午间阅读,提高班级图书角的藏书数量和质量并写好读书笔记。
2、优化辅导过程。针对学生实际,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练习的设计减少随意性,追求精品化。练习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形式儿童化、趣味化。练习提倡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获得成功。对后进生要做到多鼓励,使他们感到“我真行”、“我并不比别人差”。
(三)、组织各类活动,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
1、如本学期将围绕“小学生古诗文诵读”这一内容系统安排学科活动,让学生
在学习中感受古诗的情趣,激发学习、掌握古诗的热情。可安排以下系列活动:知识竞赛书面答卷(自足知识基础,人人参与,过关基本知识点。)(其他活动结合具体情况而定,如:作文分类过关竞赛、改病句竞赛、钢笔字竞赛)
2、加强作业设计的研讨力度。力争把作业和课堂训练点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让作业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语文作业的设计要多动脑筋,做到精、活、实。即作业少而精,避免机械无效劳动;作业设计灵活多变,做到基础与能力都得到训练;作业设计有实效,成绩确实有提高。
3、进一步重视写字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写好汉字,大面积提高写字教学质量。
4、利用课外辅导时间,做好提优补差工作。
5、加强服务型课堂教学的研究,切实提高常规课的教学效率,也切实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本学期组内要举行阅读优秀课评比,推出最优选手参加校极公开课。
6、狠抓写字教学,提高写字质量。写字质量已成为评价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一环,因此,各年级都应该加强写字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科作业的质量,提倡老师的板书整洁、规范化;在班级中开展优秀作业评比活动,评选小小书法家之类的荣誉称号。
7、阶段性过关,根据本年级段学生的基础与现状,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过关活动,比如书写过关、阅读过关、词语积累过关等。要落实好单元过关检测。及时地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
(四)、拓展课外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1.将新教育理念引进课堂,努力实现二期课改中要求六年级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地默读课文,每分钟阅读250个字。在阅读中能运用工具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圈划、批注等。鼓励学生对文体的自由看法,教会学生先了解内容,知道想表达什么,再写出自己的感受。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班级的图书角作用,每周上好电子阅览课,本学期着重指导学生在电脑教室运用电子阅览进行阅读,做好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的撰写。为尊重学生的阅读理解与体验的差异,倡导阅读的个性化,年级组设计了阅读记录卡,用表格的方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量、情感体验,学生还可以自主选择阅读后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3.平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发现生活,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促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开拓视野。
五、每月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本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
2.制定本教研组工作计划
3.推门听课
4.备课组集体备课
三月份:
1.听取学校组织有关专题讲座
2.推门听课
3.教学大练兵
4.校本培训
5.集体备课
四月份:
1.教学大练兵总结
2.听取有关方面报告与讲座
3.集体备课
4.开展有关教研组活动
五月份:
1.“高效课堂”赛课
2.教学大研讨
3.集体备课
六月份:
1.做好本学期教科研总结工作
2.积极上报校刊有关内容
一、概念界定
1.网络环境 下 的 小 学 语 文 阅 读 教 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再局限于教材上有限的学习资源,应当积极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拓展语文阅读教学的时空领域,构建新的语文阅读教学形式。那么利用全新的教学平台———网络, 以全新的观念改善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就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依托丰富的网络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快节奏、高效益地实施阅读训练的崭新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信息量大,自主性强,合作程度高,极具挑战性和创造性。
2.文 本的 内 涵
2001年 ,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文本”这一新理念便在广大师生头脑中生根、发芽、成长。在现代汉语里面,也有“文本”这一词语。
《现代汉语大词典》解释“文本”为 “文件的某种本子 ,也指某种文件”。《精编当代汉语词典》解释“文本”为“文件的某种本子(多就文字、措词而言),也指某种文件。例如:这个文件有中、英、法、日四种文本”。然而,《标准》中阅读教学提及的“文本”是纯粹的文艺学术语,是从西方引进的文艺学术语。
在西方释义学哲学家眼里,文本不限于文学的、写下的文本。狄尔泰认为,具体的历史世界和作为整体的实在也是一种有待解释的文本。任何具备文本性质的事物,即需要人们来解释的事物,均可称之为“文本”,如口头语言、艺术、艺术作品、历史(不是历史教材或历史书籍)都可称为“文本”。这是对“文本”的一种最宽泛的解释。法国哲学家美学家利科尔认为:“文本是任何由书写所固定下来的任何话语。”这是对“文本”的一种狭义的解释。
按照狄尔泰和利科尔的观点, 在语文教学中,“文本”“狭义上指一篇篇课文,广义上则包括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所有口头的或书面的言语材料。在语文教学中,它通常指的是前者。
二、网络背景下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特点
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快速搜索方式和丰富的阅读资源,改变了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阅 读 资 源 丰富 多 彩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展开本质上是一种基于阅读资源的学习, 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得益于丰富的阅读材料,教材内容是有限的,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网络的出现弥补了教材内容有限的不足,弥补了阅览室、图书馆资料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阅读资源的共享。学生可以借助网络的强大检索功能,在网上迅速查询相关阅读信息。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学生个人的兴趣需求和不同的理解程度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指导。
2.阅 读 形 式 多 种 多 样
网上阅读具有良好的交互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阅读方式、阅读难度和阅读重点,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包括电子邮件、论坛、在线交流、发帖子等方法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阅读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究和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在网上,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语文老师的指点与帮助,还可以向其他老师甚至专家学者请教。
3.阅 读 过 程 无 拘 无 束
网络形式 下的阅读 是一种以 人机对话 为主的阅 读方式。网上阅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阅读方式灵活、便捷。学生可以 选择适合 的时间、内 容进行阅 读 ,获取信息 ,整合信息。教师也可以选择特定的时间对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指导。总之,网上阅读为语文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广阔、自由、开放的空间,实现了在网络环境下更广泛的阅读信息交流。
4.阅 读 兴趣 被 激 发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能营造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便于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心理,形成积极的学习状态。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学习者不再是被动的参与者,而是信息的主动探究者、发现者,甚至是提供者。他们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作家、作品进行阅读,或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查找相关资料辅助阅读。同时,网上阅读还有利于学生自由地发表读书心得,交流对别人阅读体会的评价,共享网上阅读的乐趣。可以说网络阅读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学习特点,真正实现了本色阅读。
三、网络环境下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处理文本的失误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语文阅读方式, 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然而,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网络应用不当,出现了处理文本失误的现象。
1.极 端 淡 化 文本
从教师的“一言堂”到“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从教师权威到“师生平等对话”,这些都是教学理念的变革。然而在实施时,由于一些教师没有把握好“尊重学生”和“互相平等”的度,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淡化文本的现象。
(1)讨论泛滥
《标准》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便成为语文课堂上流行的教学组织形式, 似乎哪位教师在课堂上没有组织学生讨论就是没有贯彻好新课标一样。比如有位教师教授《望月》一文,在整个教学程序中,穿插一个又一个“四人小组”探究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伴随着“初读”、“抓关键词品读”、“美读”等,而且老师让学生分组读课文,当学生刚调好整情绪,进入读书状态时,但连开头都没有读完,下一个小组活动又接踵而来。读书,完全淹没在小组活动中。
(2)无限度的超越文本
读者反映理论认为,文学文本的意义,只有通过文本的解读才能得以建构,它的生成和创造离不开读者的解读创造,必须由读者实现。可见,读者的解读是赋予文本第二次生命的关键。如果读者的解读仅是“反映文本”、“复制文本”,那么只能算是平凡的解读,因为“成功的阅读必须超越文本”。在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 一些一线教师一味追求超越文本的解读,而走向另一个极端———淡化文本(或脱离文本)。例如有位教师在讲授《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时,教授一节课都在组织学生讨论谈迁编写《国榷》的艰辛,而且涉及一些说话练习,让学生想象谈迁的辛苦。结果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花在讨论谈迁编写《国榷》的艰辛事情上,而学生对信念对文本的理解却鲜见深刻。
四、立足文本,有效拓展阅读资源
文本是教师展开课堂教学, 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基本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必要依据。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谨慎地使用网络资源,立足“文本”,把好“自主关”,以防文本失守 ,从而实现阅读资源有效拓展。
1.立 足 文本
凭借网络资源进行拓展,易出现的问题是“放得开,收不拢”,导致无法深入学习文本,甚至陷入文本“失守”的困境。例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篇课文,知识丰富,文辞优美,凭借网络资源学习,有利于开阔知识面,加深理解文本,并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1)用PPT演示海洋里丰富的资源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2)提出问题 ,确定主题。
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上网阅读 ,自主学习。
以问题为导向,小组协作解决问题,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主题(在网上搜集一些有代表性的资料加以语言描述)。
(4)汇报交流 ,纠正误读。
(5)你想更多地了解未来的海洋吗 ?
请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更多的有关资料和图片,谈谈自己的感想。
教师在这一自主学习的环节较难介入, 无法发挥导向作用,不乏不少学生脱离了对课文的理解与感知,也无法落实语言目标。
如何有效“守住”文本,又有适度拓展? 可操作的方法是:网络资源助预习,重点问题共讨论。教师不妨尝试改变拓展学习的时间,将其提到课堂教学前的预习阶段完成。课前提供网络资源地址,明确要求学生根据重点问题预习,先读课文,再上网阅读。当学生带着丰富的课外知识学习文本,就有很深的体验。课堂教学时,教师先组织开展文本学习,在此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纠正误读,深入理解。
2.守 住 网 络 关
打开网络,犹如驶向大海。课堂提出了学习重点后,围绕重点,尽快找到相对集中的拓展资料是高效阅读的重要保证。网络课堂, 教师发挥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尽快找到相应的学习内容,而不是让学生盲目地在网络中“遨游”,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前提。所以,教师在执教前,对于网络资源的筛选、整理是一个基础工作。
一位老师第一次执教《秦兵马俑》前,搜索到了一个专业的秦兵马俑网站,资源丰富,执教时运用了这个网站,但效果并不好。学生一打开网页,大量材料涌入,应接不暇,而安排自学的时间又不多。学习不充分,访问网页有“走过场”的意味,网络学习资源没有真正地为理解文本服务。
第二次执教时,她对这个网页进行了改造,留下了与课文内容相关较大的“俑坑介绍”、“后世影响”、“相关意义”三个内容,图文相谐,精简了文字,提供给了学生最有用的资源,让学生从这些数量不多但十分有效的信息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这样的改进,既形象直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对秦兵马俑有了深入的理解,并为后面拓展写话这一环节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花很多时间“备”网络,尽可能将网络资源中那些与课文有关的, 比较关键的资源进行筛选、重组。必要时,可自行设计专题网页,让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阅读网络材料,避免因学习资料的过度迷恋而造成时间的浪费。只有这样,才能紧紧把守“网络关”。
3.把 好 自 主 关
网络学习的意义,还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包含多方面的能力要求, 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收集信息就是要寻找“有用”的信息,处理信息是对信息进行概括。概括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标志之一,语文阅读课要安排自主学习环节,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这一环节往往被忽视。
网络教学的矛盾,主要是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之间的矛盾。要善于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否则就会有顾此失彼的问题,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法有效培养。课前的设计当中, 要充分考虑这个问题并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自主学习这一环节。
五、结语
关键词:复习课;自主;合作;学生
复习课就是把平时相对独立的进行教学的知识,特别是其中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六年级的学生面临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汇总,所以上好复习课和培养学生的自我归纳整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自我整理
在复习期间,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复习,对学生多采用鼓励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其学会系统化的归纳和整理。由于受到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的限制,对于学生所要整理的知识内容的切入点一定要小,做到小而精,而且提出的复习要求要明确,以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整理。
开始,学生在自我整理的时候,反馈回来的信息很不完整。有的学生总结的是部分类型的习题;有的学生总结的是零碎的知识点,不成体系;不能将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类总结。在老师提出具体的要求之后,情况就会大有改善。例如:提出在复习回忆的基础上对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整理,并记录与此相关的典型问题。这样既使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导向,又体现了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
二、交流展示
学生进行归类、整理后,要有序开展汇报交流活动。所谓“有序”是指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探索总结情况的前提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指导学生汇报
交流。
学生通过复习、整理,并汇报自己的观点,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出来,培养了他们归纳、概括的能力,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高度概括,并形成知识网络,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但“温故”,而且“知新”。
三、反馈梳理
复习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因此,在复习时,要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知识进行整理、串线和系统归纳,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网络。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横向、纵向联合的归类、整理,找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将平常所学孤立的、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
学生整理知识要长期坚持,形成习惯。开始时,教师要适当指导,可以学生自行出卷的形式,激发兴趣。持之以恒,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会明显增效。
四、综合训练
练习是巩固拓展知识的有效手段,但要讲究练的形式、练的实效。如概念的复习课,知识点容易相互混淆,那么在题型的选择上要侧重于“辨析题”,教师在复习时经常安排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由学生自行提问,然后在小组中互评、互解。学生在互评互解的过程中,不但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审查能力。
练习时还可以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解,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在练习的设计中,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系统整合;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辨析;设计综合发展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比如,在总结比的认识这单元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将比的应用分为三种类型,学生能清楚地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征和解决方法,在处理复杂比的应用问题时,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在复习中应淡化特殊技巧的训练,要注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并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和方法的总结,学生最终形成知识系统。如,在比的认识的复习中,总结了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几种方法:列表法、画图法、分数的意义、比的意义;在圆的面积推导时,总结了“化曲为直”的思想,这对圆柱的体积推导打下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在全班同学交流合作后,再进行当堂的独立测试,对复习的内容加以巩固和验收。
五、质疑解惑
复习结束后,让学生总结复习内容,哪些已经掌握,怎样掌握的,还存在哪些问题,马上再集中精力将问题解决掉。学生很有成就感,也用很多方式展示自己的复习成果,这样一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将复习课落到实处,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温故而知新”,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复习。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会有更多更好的复习方法来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培英.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探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2-24.
[2]李烈.我教小学数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6-57.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王村完小
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我们也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投入
到新学期的教学工作之中。为了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大力推进
素质教育,切实搞好我校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特制订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科学有序地组织
教研活动,使每位教师在教学上能够取长补短,在教学理念上能够与
时俱进,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营造开放的适合主体
发展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追求教学工作
轻负担、高质量的同时,使每一位学生和谐有个性的发展,全面提高
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组员情况
我们语文教研组有组员6人,其中大多数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我们教研组教师既富于教学经验,又有精力和工作热情。因此,我们
这支团队是一支年富力强的、有战斗力的团队。
三、本学期教研主题
有效的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好的课
堂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
表达能力等教育功能,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
教师提问的技巧。有效提问,是开启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金钥匙。所
以,经过商议,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的教研主题为:有效课堂之有效提
问。
四、工作目标
1、在学校工作、教研工作、教导处的指导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握机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教研组继续要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各位教师仍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并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其他学习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在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还应关注教育教学类杂志中关于课程标准的专栏,全面、深刻地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更新并更合理地运用教学新理念,转变教学方式。通过集体研课、议课,吸收集体的智慧,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日常教学中不断渗透课程标准理念,明确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三个纬度的目标和五个领域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
2、以公开课教研为抓手,营造教师间相互听课、交流,共同提高的氛围。本学期规定骨干教师上好每人一节示范课,青年教师进行同题开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精品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及优秀青年教师的辐射作用。其次是由校领导带头,不打招呼随堂听课。听常态课,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切实在平等对课中,适度的压力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努力争取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做文章,真正把教研与提高课堂效率结合起来,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教师的成长结合起来。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还要加强教研组成员之间的紧密协作。互相听课、评课,互相交流、探索,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发言,人人受益”。
3、以教研促常规、增效益。加强教师教学的指导和检查,有重点地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活动。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真正把改革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质量。扎实落实教学面
向全体学生,重视主体性和实践性,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发展学生思维。每位老师们都要认真备好每一个课时,向40分钟要质量,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作业规范化要求进一步强化、细化。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完成作业的习惯,使学生的作业质量有明显的提高,达到净化、美化。引导教师用加强训练的批改、反馈和反思,做到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切实提高训练的有效性。要引导教师以“教好每个学生”为己任,重视学生“双基”的学习与掌握,把学习困难生的预防和转化工作作为教学管理的重点,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开展教师间相互听课。通过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表率,迅速成长为骨干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科研创新的促进者和实践者,成为学校发展决策的参与者。
5、充分利用博客进行网络教研。老师要积极在博客上发表文章,推荐文章,点评交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6、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注重学生积累。在学校、班级充实丰富的图书资源这一有利的条件下,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指导学生利用课件、午间、下午放学时间及双休日广泛开展阅读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从读书中收获知识、明白事理、陶冶情操。让读书成为每一位学生终身学习的自觉行为,从而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7、以作文教学不放手,加大研究力度。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体验是积淀生活的手段。要重视作文与学生活动及社会关系的研究,重视想象作文的研究,加强作文教学的开放性,追求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带他们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从而开辟作文写作的源泉,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我们只有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才能把本组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一、认真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为了加强理论修养,我们组制定了适合语文教学的理论学习计划,学习了学校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等理论书籍,以最大限度地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力求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支撑深化我们的语文教育改革,发挥语文在教改中的龙头作用。
二、抓好教学常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是老师的立身之地,踏实有效地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份内之事,我们的备课都是集体备课和独立备课相结合,每单元确定一名教师做中心发言人,每一节课要精心备课,分工合作,确定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疑点,精心地构思教学的环节,高标准地完成备课。
三、积极开展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汲取精华,吸取智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潜移默化地提高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4月,我们高年级组开展以“学国学 诵经典 传美德”为主题的比赛。
关键词:农村;高年段;音乐课;唱歌
一、“唱歌难”现象
在音乐教育逐步完善的今天,发展缓慢的农村小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学生无法感受音乐的氛围,不知道音乐课到底应该怎样上,不仅如此,在面对应试教育的高年段,学生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语、数、英三门学科上,根本无心学习艺术,并且小学高年段正是向青春期发展,变声萌芽的阶段,尤其是部分男生已经出现变声的迹象,对唱歌毫无自信。
【案例描述】
我任教的六年级的学生由于上一学年的音乐课由兼职教师任教,学习歌曲就用录音机放范唱,让学生跟着录音唱,音乐知识从来没有接触过。
六年级的第二节课的内容学习《手拉手,地球村》这首歌曲,我先请同学们聆听歌曲,思考歌曲是几拍子的?你听到了哪些节奏?歌曲听完后,我请同学回答,此时我愣住了,居然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是首三拍子的歌曲,于是我只好带着大家重新学习节拍知识,并且出示歌曲中击掌的两个不同节奏型,指导学生一一掌握。这节课下来,预计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并且感觉身心疲惫,这样的一节课毫无教育意义。
第二天我又到六年级上课,这次换了一个班,心想:这个班不会跟昨天的班级一样吧?我心有余悸地走进了教室,还是按照设计好的教案继续上课,没想到,遇到了和前一天一样的问题,这个班的学生同样对基本的音乐常识一无所知。
通过这两节课,我发现高年段的音乐课比低年段更难上,不仅歌曲的音域和难度加大,歌曲的类型也是多样化的,如果学生不能了解基本的音乐常识,音乐活动将很难进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于是我改变教学设计,从兴趣入手,跟大家聊一聊奥运会,聊一聊那首人人皆知的《我和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将歌曲化难为简,分段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音乐常识,也轻松地学会了歌曲。
二、为什么“唱歌难”
1.喜欢流行歌曲
由于当今社会的发展、网络的发达,新闻消息的传播速度非常之快,无论是电视、手机还是电脑,都已经是我们身边随时会出现的高科技产品。小学高年段的学生,不仅对新鲜事物有很大的敏感性及好奇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相对较强,但他们没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容易跟风、追随兴起一时的新鲜事物。而流行歌曲在当今的音乐发展道路上占有很大的比重,旋律简单流畅,也是大部分年轻人都喜欢的一种音乐,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已经具有自学一首流行歌曲的能力,并且容易受到影响,所以流行歌曲也成为小学高年段学生的一种娱乐方式。而我们音乐教材中的歌曲,都是著名的传统音乐、古典音乐……学生对这些音乐并不感兴趣,尤其是农村的小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音乐,学习乐器的同学也是少之又少,所以他们不愿意唱音乐书上的歌曲。
2.作业多,压力大
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即将面临小升初的转折点,课业压力相对较大,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语、数、英的学习上,音、体、美的课时本身一周就只有两节课,临近考试,课时还会被语、数、英老师占用,所以学生很少有时间关注艺术,更不要提好好学唱一首歌曲了。
3.青春期作祟
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已经逐步进入青春期,经过几年的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十分熟悉了校园的生活,叛逆心理也渐渐地萌芽,常常故意反其道而为之。有些调皮的学生认为音乐老师没有语、数、英老师那么严肃,所以在音乐课上可以悄悄讲话,甚至可以跟前后座位的同学打打闹闹,更有甚者在老师讲话的时候插嘴,故意引起大家的注意。
青春期除了心理发生变化,学生的声音也在逐步变化,有些学生已经进入了变声期,男生的声音变得十分低沉,从而导致自卑的心理,不敢开口唱歌,怕被别人嘲笑。而女生也因注意自己的形象从而缺乏自信心,怕自己唱得不好,唱得不准,被人嘲笑而不敢开口唱歌。
三、百花齐唱才是真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尤其是专职音乐教师,首先要保证正常的音乐课教学。对于高年段的学生不能过于放松,必须要保持基本的上课态度,无论任何一位学生都不能扰乱上课秩序,必须要认识到无论上什么课,学习的态度都要端正。
学习的兴趣很重要。虽然在我们的音乐教材中,有很多地方音乐和器乐作品,学生都很不感兴趣,但如果我们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效果就会好很多。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一首欣赏作品《跑旱船》,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这首歌曲,他们肯定会很不耐烦,音乐响起没多久就会一片唏嘘声,但我在教学这首歌曲时,先简单介绍“旱船”这种艺术形式,再请学生观看一段动画视频,请他们自己观察,这种艺术形式有什么特点,学生就很感兴趣,并且能够认真地观看视频。而后再引导学生试着演唱歌曲中的几个乐句,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能演唱出来。
我们的音乐课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音乐人,也不是为了让学生必须要达到很高的标准。音乐课是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会唱歌、都能参与,并且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陶冶情操。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努力,即使农村的小学生,也能够百花齐唱,竞相开放!
教研室
我们知道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但是语文课让学生学什么?用什么方法学?怎样才能上好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呢?这学期我们通过不断地研读课标、查阅资料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对中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高年级语文应该让孩子从以下方面有所收获:
1、积累。(积累语言,积累表达的方法等等);
2、习惯。(观察、分析、思考、倾听等习惯);
3、表达。(口语表达,书面写作)。
4、掌握阅读的方法。
针对以上培养目标,我们认为,一般讲读课文分三课时完成.每课时的学习内容分别是: 第一课时
学习字词,积累词句,读熟课文,理清脉络。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体会感悟,读懂课文,学习写法。
第三课时
拓展阅读,说写练习。
中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我们把第一课时的预习安排在课下完成,独立充分地预习是完成课时目标的前提。因此在安排预习内容的时候不但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且预习的内容要明确,可操作性强,让学生学的有趣味。这里只对第一、二课时进行说明。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是:
1.学习生字生词,积累词语和句子; 2.正确书写本课要求写的字; 3.读通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我们把这一课时的预习任务分成四个环节,并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预习四环节:
一
识字扩词
二
习字展评
三
析词造句
四
读通课文
理清脉络 每一环节的具体做法和要求是:
识字扩词:
1.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规范地写对。
2.生字扩词,写的词越多越好。
3.多音字,要求能读对本课的读音,并能用至少两个音组词。
习字展评:
1.正确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方法
看:看清字的结构和什么笔画在什么位置 记:把看到的记一记 写:规范地地写一写 比:与课本上的字比一比,看哪一笔写的不像,圈出来。改:把写得不对的字改正。
2.评(课堂上小组内在对子互查改错后,评出本组的小小书法家)3.展:小小书法家在全班各小组展示。(2、3在课上进行)
析词造句:
1.找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试着想办法解决词意。并写出这个词的近义词、反义词。
2.找出文中带有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在句子中表达的是什么意思。3.试着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通读课文
理清脉络: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正确标准:不丢字,不加字,不重读,不错读。流利标准:不拉音,不顿读,能快速熟练地读。2.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串联段意法
串联文章关键词法 丰富题目法
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法等
3.说说课文是什么体裁?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小学常见的体裁有:说明文、应用文、古诗、词、现代诗、记叙文(写人的、写事的、写景物的)、文言文。)
(常见的叙述顺序有:事情发展顺序
时间顺序
地点转换顺序
方位顺序
总分总的结构)
课下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课上主要是对子检查完成情况,小组分问题预展和展示,修改补充完善预习内容。
这种设计,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既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获取知识。既重视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即字词句子的积累,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的总目标是:研读课文,体会感悟,读懂课文,学习写法。
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走近文本:说出课文在什么地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好在哪里;二是走进文本:朗读感受。
学生的预习内容一般这样设计:
1.找出能体现人物品质、感情(景物特点)的句子或关键词,标出读重音的地方,读出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和标点符号的意思。在书上或练习本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批注。
(重音的读法:要突出其读音,如快、慢、轻、重、低、扬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堂上一般分四步:
1.出示学习目标 2.明确学路导航
3.展示总结提升 4.归纳梳理完善
一、认真学习理论,更新教导看念
为了增强理论修养,我们组订定了得当语文教授教化的理论学习计划,学习了学校揭橥的《语文课程标准》等理论册本,以最大限度地改变教师的教导看念,转变传统的教授教化模式,力争用先进的教导理念以及今世信息技巧支撑深化我们的语文教导革新,施展语文在教改中的龙头作用。
二、抓好教授教化老例,连续进步教授教化质量
讲堂是先生的立身之地,踏实有效地做好教授教化老例工作,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份内之事,我们的备课都是集体备课和自力备课相结合,每单元肯定一名教师做中心谈话人,每一节课要精心备课,分工互助,肯定每一课时的教授教化目标,重、难、疑点,精心地构思教授教化的环节,高标准地完成备课。
三、积极开展语文运动,进步学生的整体程度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吸取精华,汲取智慧,让学生在运动中得到古诗文经典的基础熏陶和修养,潜移默化地进步文化和道德素质,加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4月,我们高年级组开展以“学国学、诵经典、传美德”为主题的比赛。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务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在学校整体工作思路为目标的前提下,高年组力争强化教师专业化发展,扎实推进有效教学,奋力打造优质课堂,积极、稳妥、有效地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探索出一条“科学、有效、高效、减负”的教学新路,使教师工作更好地促进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工作目标
1、优化高年级教研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遵循各学科的教学规律,扎实做好日常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积蓄力量。
三、具体工作与措施
(一)加强学习,内化理念:
1、学课标。进一步领悟课标理念,结合教学实践理性反思。
2、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专著和教学杂志,了解教学前沿动态,关注教研热点焦点,围绕校本教研专题,确立自主研究方向。
3、观课例。观摩名师课堂,学习名师经验,组内互相听课,互相学习。
4、记笔记。搜集整理研究资料,积累心得体会,内化理念。
5、写论文。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围绕研究专题撰写有价值的教学案例或教学论文。
(二)注重实践,抓好常规:
1、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注意开发和整合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正确对待课堂生成,探讨课堂教学策略。
2、充分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对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意义和作用,要注意紧扣教材,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本学期教研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完善开学初教学工作要求。
2、积极组织本组教师参加常态课。
3、语文主题阅读专题会。
4、积极参加教务处组织的“青蓝工程”。
四月份:
1、能手观摩课。
2、赴一完学习“语文主题阅读”观摩活动。
3、经典诵读验收。
五月份:
1、其中质量检测
2、组织教师参加教师演讲赛
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外出学习
4、组织教师参加达标课活动
六月份:
1、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比
2、组织教师积极撰写论文
3、减负工作经验交流会
七月份:
1、期末综合检测
2、参加优秀教研组评选
小学高年组教研工作计划
【小学高年段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小学高年级教师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07-19
小学高年段五段式阅读教学模式09-13
小学高年级教研组计划07-01
2018年秋高年级语文教研工作计划06-26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11-04
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工作总结10-01
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11-12
小学高年级说明文训练06-27
小学高年级开学第一课07-02
小学高年级如何进行阅读教学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