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劝学复习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一语文劝学复习

高一语文劝学复习 篇1

《劝学》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3.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二.重难点:

1.归纳掌握“劝、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等词义。2.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知识分析:

(一)作者作品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他为“荀卿”。其政治思想主张,礼法兼治,强调尚贤使能。

(二)把握主旨 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三)把握结构

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第二段:论述学习的意义。第三段:论述学习的作用。

第四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四)艺术特色

1.比喻论证,运用自如。2.排比对比,语言整齐。3.行文简洁,条理清楚。

【典型例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中绳(zhîng)槁暴(pù)须臾(yú)闻者彰(zhāng)B.靛青(dìng)舟楫(jí)蛟龙(jiāo)跂而望(qì)C.跬步(kuī)蚯蚓(yǐn)蛇鳝(shàn)驽马(nù)D.可镂(loù)骐骥(jì)爪牙(zhǎo)锲而不舍(qiè)

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虽有槁暴(晒)(2)輮以为轮(使„„弯曲)

(3)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5)非利足也(走路)

(6)筋骨之强(强壮)(7)而致千里(送达)(8)而绝江河(隔断)

(9)声非加疾也(强,这里指声音宏大)(10)而闻者彰(清楚)(11)劝学(勉励)

A.⑪⑫⑭⑮⑯ B.⑫⑬⑯⑲⑳ C.⑪⑭⑮⑰⑴ D.⑯⑱⑲⑳⑴

3.根据古今词义变化的特点,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和名称说法改变,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 曹操自江陵顺江东下 ②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③ 丈夫不耕 ④ 能谤讥于市朝 ⑤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⑥ 宿将爪牙,若李广 ⑦ 宫女左右莫不私王 ⑧ 牺牲玉帛 ⑨ 金就砺则利 ⑩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A.①/②③⑦/④⑥/⑤⑨/⑧⑩ B.①/②③⑤⑨/⑧⑩/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⑧⑩/⑦⑨ D.①②/③⑨/⑧⑩/④⑥/⑤⑦

4.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B.善假于物也/于是余有叹焉

C.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吾尝终日而思矣

5.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A.金就砺则利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輮以为轮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对下面虚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③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④ 吾尝题乎是。

⑤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⑥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⑦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A.①④/②⑤⑥⑦/③ B.①③④/②⑥/⑤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③④/②⑤⑥⑦

7.对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②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③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④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⑤ 劝学

A.尽 消失 快 功绩 劝说 B.到达 隔断 猛烈 功劳 勉励 C.到达 横渡 强 成绩 勉励 D.得到 渡过 锐利 成绩 鼓励

8.选出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下面三段文字,均选自《荀子·劝学》,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①,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②。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③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① 端而言,蝡而动:端,微言;蝡,微动。意思是极细微的言行。② 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以小禽兽作为礼物。③ 兰槐:一种香料。

9.给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用“/”断开句读。

10.甲文中有两个词类活用的词是()

A.学、动 B.入、出 C.布、美 D.身、己 11.甲文中的“乎”、“曷”可分别用 和 代替。12.“其质非不美”中的“其”指代()

A.兰槐 B.芷 C.滫 D.君子、庶人 13.对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喻人本性无善无恶,唯在教育与学习,论证教育与学习的重要性。B.喻人善恶无常,唯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C.喻人是可塑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义,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14.选出填空正确的一项()

甲文谈学习的①,乙文谈学习的②,丙文谈学习的③。A.① 态度与目的,② 环境与内容,③ 作用(或意义)B.① 环境与内容,② 态度与目的,③ 意义(或作用)C.① 作用与意义,② 环境与内容,③ 态度与目的 D.① 意义与作用,② 态度与目的,③ 内容与环境

15.甲文运用① 论证,乙文运用② 论证,丙文运用③ 论证,选出填空正确的一项()

A.① 对比 ② 类比 ③ 比喻 B.① 比喻 ② 对比 ③ 类比 C.① 对比 ② 比喻 ③ 类比 D.① 类比 ② 比喻 ③ 对比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务:务必。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蒙:继承。C.尝以十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叩:攻打。

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费:耗费。

17.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②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③ 北收要害之郡 ④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A.两个“固”字相同,两个“北”字相同 B.两个“固”字相同,两个“北”字不同 C.两个“固”字不同,两个“北”字相同 D.两个“固”字不同,两个“北”字不同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句是()例句:席卷天下

A.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B.内立法度,务耕织 C.东割膏腴之地

D.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19.下列是对这两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段用排比句式,极力渲染了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雄心。

B.商鞅辅佐秦孝公制定了正确的对内对外的政策,于是秦国日益强大。

C.山东诸侯以合纵策略对抗秦国,作者从人才、土地、兵力和财物四个方面突出显示出诸侯力量的雄厚。

D.九国最后被秦所败,争相割地,臣服于秦,合纵解体。

答案及分析: 1.A 分析:B项中“靛”读“diàn”;C项中“跬”读“kuǐ”,“驽”读“nú”;D项中“镂”读“lîu”

2.A 分析:③句中“跂”义为“提起脚后跟”,⑦句中“致”义为“到达”,⑧句中“绝”义为“横渡”。

3.B 分析:用排除法。先确定①句中“江”为词义扩大,再推断②③⑤⑨均为词义缩小,即可得出答案。

4.C 分析:此项中的两个“则”均为表顺承的连词。5.A 分析:B项中“有”通“又”,C项中“輮”通“煣”,D项中“生”通“性”。6.D 分析:①③④相当于“于”介词,其他为语气助词。7.C 8.C 分析:A项中“水”名词动用;B项中“日”名词作状语;D项“上”“下”名词作状语。

9.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10.C 分析:“布”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美”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1.于;何 12.B 分析:这一句和上一句的论述中心都是“芷” 13.D 分析:理解整段话的意思即可快速锁定答案。14.A 分析:整体感知文段的内容,就很好作答。15.C 分析:明确各种论证方法的特点,很容易作答。16.A 分析:A项中“务”应释为:从事、致力于。17.D 分析:① 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地方。② 坚决。③ 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北边。④ 败北,败北的士兵。

18.D 分析:A、B、C三项加点词均为名词作状语。“囊”,像袋子一样(去装);“内”,在

内部,在国内。“东”,向东。与例句“席”用法相同。D项“争”,一般性状语,译为争着。

19.C 分析:C项无财物方面,这是无中生有的干扰项,要注意一把选项中的信息点代入到原文中比较。

高一语文劝学复习 篇2

一、《劝学》一文字词补释

1.知

人教版《劝学》在解释字义的时候,并没有解释“知”字。

《汉语大词典》(第七卷)[2]释“知”义:《集韵》知义切。“智”的古字。聪明;智慧。《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汉语大字典》(第五卷)[3]释“知”义:同“智”。智慧。《集韵·寘韵》:“智,或作知。”清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矢部》:“知,智慧即知识之引申,故古只作知。”

郭锡良在《古代汉语》[4]中指出:知,“智”字的古体,指见识。

可见,“知”,古今字,智慧。“知”同“智”。“知”,由本义言词敏捷逐渐分化引申为了解判断事物的能力,即聪明,智慧。《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知”与“智”,古本一字,后来人们用“智”来表示“知”的意思。

2.跂

人教版《劝学》在解释这个字义的时候,只是说“提起脚后跟”,注音为第四声,去声。

《汉语大词典》(第十卷)[5]释“跂”义:《广韵》丘弭切。踮起脚跟。《诗·卫风·河广》:“谁谓宋远?跂予望之。”汉扬雄《太玄·文》:“履于跂,后其祖祢。”司马光集注:“跂,举踵也。”

《汉语大字典》(第七卷)[6]释“跂”义:通“企”。踮起脚跟。《集韵·纸韵》:“企,举踵也。或作跂。”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解部》:“跂,假借为企。”《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杨倞注:“跂,举足也。”

《汉语大词典》(第一卷)[7]释“企”义:《广韵》丘弭切,又去智切。踮起脚。《老子》:“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可见,“跂”,通假字,提起脚后跟。“跂”本应写作“企”。“跂”通“企”。此外,课文中将“跂”注音为第四声,去声,也是不妥的。“跂”,《广韵》丘弭切。应该读第三声,上声。《汉语大字典》和王力的《古代汉语》[8]解释“跂”的时候也明确说明了应该读上声。

二、对“用心”的分析说明

在高中语文课文《劝学》一文的教学中,我们很容易忽略“用心”这个特殊的词组(短语)。《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王力《古代汉语》[8]将“用心一也”解释为:“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人教版的新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也采用了这个解释。这个解释是恰当正确的,这点毫无疑问。并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学教学中该如何正确讲述“用心”这个语法现象。古代汉语的“用心”,是由“用”和“心”两个词构成的词组(短语),“用”是动词,“心”是名词,用心构成一个动宾结构。现代汉语的“用心”则是一个词,可以作形容词,也可以作名词,作形容词,表示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汉语大字典》(第一卷)[9]对“用”字的解释:

《说文》:“用,可施行也。从卜,从中。”《广韵》余颂切,去用以。东部。

(1)施行。《说文·用部》:“用,可施行也。”《易·乾》:“初九,潜龙勿用。”王弼注:“勿可施用。”三国魏嵇康《声无哀乐论》:“古人知情不可恣,欲不可极,因其所用,每为之节。”《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2)奉行。《书·甘誓》:“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

(3)使用。《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4)运用。《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韩非子·扬权》:“(智与巧)民人用之,其身多殃;主上用之,其国危亡。”

(5)介词。表示原因,相当于“因”,“因为”。《诗·邶风·雄雉》:“不枝不求,何用不藏。”王引之释词:“用、以、为,皆一声之转,故‘何以谓之‘何用,‘何为亦谓之‘何用。”《礼记·礼运》:“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6)连词。表示结果。相当于“因而”、“于是”。《书·益稷》:“(丹朱)朋淫于家,用殄厥世。”《楚辞·离骚》:“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矢乎家巷。”表原因,相当于“因为”。《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汉语大词典》(第一卷)[7]对“用”和“用心”的解释:

《广韵》余颂切,去用,以。

(1)使用;任用。《诗·大雅·公刘》:“执豕于牢,酌之用匏。”《孟子·梁惠王下》:“见贤焉,然后用之。”

(2)介词。犹言以。表示凭借或者原因。《书·顾命》:“命汝嗣训,临君周邦,率循大卞,燮和天下,用答扬文武之光训。”《史记·佞幸列传》:“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3)连词。因而;因此。《书·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三国魏曹植《美女篇》:“行徒用息驾,修者以志餐。”《晋书·庾亮传》:“朝政多门,用生国祸。”

用心

(1)使用心力;专心。《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北齐书·方伎传·信都芳》:“尝语人云:‘算之妙,机巧精微,我每一沉思,不闻雷霆之声也。其用心如此。”

(2)存心;居心。《庄子·天道》:“昔者舜问于尧曰:‘天王之用心何如?”

(3)费心;留意。宋丁谓《丁晋公谈录》:“(真宗)谓晋公曰:‘今来封禅礼毕,大驾往回,凡百事须俱总办集,感卿用心。”

在古代汉语中,“用”的动词性用法很多,介词和连词的用法比较少;“用”和“心”这两个词的连用还是很紧密的,它们以词组(短语)的形式出现的例子有很多,其涵义主要有上文提到的这三个义项。课文《劝学》中的“用心”应看作一个动宾词组(短语)。首先,从句式结构上看,“用心一也”、“用心躁也”的句式结构是典型的判断句式,翻译时需加判断词“是”。其次,从词语释义上看,“用”作动词“使用”讲,“心”即“心思;性情”意,“用心”构成动宾词组(短语),“用心一也”当解释为“(是)用心专一(的缘故)”。以前曾有把“用”作连词“因为”讲这一说法,“心”是“心思;性情”意,“用”连接句子的大主语“蚓”,“用心一也”解释为“(是)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但是,从整个句子来看,“用心”这个动宾词组(短语)的特征还是很明显的,“用”做动词讲更恰当,这也符合“用”这个词的基本意义和普遍用法。而且,“用”并非古代汉语常用的连词,作连词讲的例子很少。“用”虽然有连词和介词的用法,但是在这个句子里不论作连词还是介词讲都是很牵强的。现在普遍认同的说法是作动词,“使用”义,认为“用”在句中的古今义基本是一致的。

“用心”在《孟子·梁惠王上》一文中也有出现。“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10]这里的“用”是一个弱化了的动词。由于介词“之”的存在,“寡人用心”这一主谓结构在形式上词组化为形容词,成了名词词组“……者”的一个成分。但是“用”的动词性特征还是很明显的,“用心”在这里也是一个动宾词组(短语)。从语言的演变来看,“用”和“心”连用反映了汉语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变化的现象,现代汉语的“用心”是逐渐演变来的。

中学语文不是文字学或训诂学。教材出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回避了一些字词的解释,但是,学生在学习古文的时候,难免会望文生义,以今释古,出现误解。本文对教材进行的补释和分析可作为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延伸阅读,希望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 袁行霈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七卷).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1.

[3]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五卷).武汉:崇文书局,2010.

[4] 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古代汉语(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十卷).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

[6]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七卷).武汉:崇文书局,2010.

[7]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一卷).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

[8]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99.

[9]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一卷).武汉:崇文书局,2010.

[10]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99.

高一语文劝学文言文重点难点 篇3

(1)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

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日晒)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通“至”,达到)

(2)古今异义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3)词类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动,变直)

(4)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高一劝学读后感 篇4

孟郊道: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他人所得非我贤,须己运。传道受业有其定律,吾自就职,每日应卯于案牍,惟时守令,思无邪,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如矮人看戏,自谓见仔细,楼上人闻之,不觉笑喷鼻,何以登楼?答:好读书不求甚解,若书香郁然于胸,则嗟吾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司位。

吾业所涉万象,上国下民,无所不至无所不生,赖一众热血僚友,各执己业,益各竭其力,各尽其命,护我平兴车水马龙,保民一方水土安平,往来游人乐思蜀,居者心安定兮,其功如斯,嗟乎!非为一己之利。於兹二年矣,常品书之香,感叹“爱岗敬业,崇德向善”四字之精粹,若成斯功,其事有三:不求急利,善假于物,积跬步至千里,用心一也!同僚相敬,防邪辟而近中正,不因有所偏颇丧失本心,为二;心似积水空明,不营私,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是为三也。学大抵发明人心,论议宏伟,远出寻常,汝行事亦勤学,复习之用之,怀“少小多勤学”之心兮,及时当勉励。

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读,不闻前人之遗教,不知学问之大也。生即学,学即生,汝事于路政无异于他,查之不足,学他人所长避己所短,须善于物。但使乐于心,合于志,而有感于怀,则卷不手释,书香也!

《劝学》(高一必修学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德育目标: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

文言实词的识记、理解;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文中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教学时数

2课时

预习要求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荀子》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掌握字音。

木直中(   )绳     (   )以为轮    虽有(   )槁(   )暴(   )   金就砺(   )则利    参省(   )(   )   知(   )明而行无过   须臾(   )(   )   (   )

彰(   )   生(    )非异   跬(   )步    骐骥(   )(   )  驽(   )马

锲(   )而不舍    镂(    )   螯(   )    蛇鳝(   )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把握文章脉络。

2、落实可以、中、暴、受绳、金、日、知、、疾、彰、假、绝、性等语言点,重点落实第一、二段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2、体会一、二段中的比喻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检查预习效果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题--劝学

2、找出最能表达本文中心的句子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落实第一、二段中的重点字词及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2、第一段中论述到的事物及其关系,其所含喻义是什么?

蓝←---胜于--青(取之于蓝)

3、找出第二段中五组对应关系,用文中的语句概括其共同特点,其中喻义是什么?

而望------→登高博见

登高招------→见者远

四、拓展延伸(语言训练 )

用一句或几句比喻来说明知识和学习的重要性,例如:

1、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没有知识的生活,犹如在黑暗中的远征。

2、谦虚的人像翱翔高空的雄鹰,知道天高地阔、学海无涯,因而刻苦好学,永不自满;骄傲的人就像井底之蛙,以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因而浅尝辄止、夜郎自大。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掌握第三段中的重点文言字词及特殊句式。

2、学习对比论证的方法。

3、引导归纳本文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二、研读第三段

1、落实善、得、焉、无以等重点语言点,重点落实“无以”此固定用法及本段中定语后置的句子。

2、荀子在第三段中强调了哪些优秀学习品质,除了运用比喻论证外还采用了什么样的说理方法?又是如何运用的?

三、引导归纳本文写作特点

四、知识梳理

1、通假字

以为轮

虽有槁暴

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

2、古今异义

金就砺则利

以为轮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蚓无爪牙之利

3、词类活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一词多义

5、特殊句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以为轮

五、拓展延伸

历年来高考涉及到本课的名句

1、(09山东)故不积跬步,             。

2、(09天津)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09福建)故木受绳则直,             。

4、(09福建)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5、(09全国I)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

6、(09重庆)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7、(08广东)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而望矣,               。

8、(08山东)君子性非异也,           。

9、(08全国II)登高而招,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而闻者彰。假舆马者,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而绝江河。              ,善假于物也。

10、(07安徽)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

阅读欣赏-勤学故事

范仲淹“划粥断齑”

范仲淹小时候很爱读书,但是一家老少挤在一间小屋里,弟弟又不懂事,戏耍吵闹,使他难以安宁,便去借住在一所庙里,以集中心思攻读。

由于家里穷,范仲淹只能吃粥充饥,每天一早熬一小锅稀粥,等粥冷凝后用刀切成四块,再切几根咸菜,早上和傍晚各取两块粥,和着咸菜填肚。这就是古人“划粥断齑”(齑,音跻,指切碎的腌菜)的勤学故事。

虽然吃得很苦,范仲淹的`读书却非常用功,夜以继日,不浪费一寸光阴。深夜里困倦了,就用冷水洗一把脸刺激头脑,振作精神再读。

寒来暑往,一晃八年过去了,范仲淹天天过着“划粥断齑”的苦读生活。艰苦的环境,既使他磨练了意志,又获得了丰富的学问,成为宋代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司马温公幼时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能背讽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宋]吕祖谦《吕氏私塾记》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哲宗朝任宰相,死后追封温国公,世称温公。

②下帷--“帷”是室内悬挂的帐幕。“下帷”是放下帐幕不朝室外看的意思,原本是西汉哲学家董仲舒的勤学故事,后来常用作闭门读书的代辞。

③绝编--古代用竹简写书,把许多竹简用皮带编联起来叫“韦编”。孔子晚年喜读《周易》,因为读的遍数太多,穿在竹简上的皮带多次被磨断,这就是“韦编三绝”的故事。这里的“绝编”是读了一遍又一遍的意思。

高一语文劝学复习 篇6

1.When the park is hit by a storm, things start going wrong.

2. If you think highly of the film you may encourage other people to go and see it.

Come和go都可以后接形容词,表示状态的变化,此时,其主语一般是物。“go +形容词”多表示“(从好的状态)变为坏的状态”,而“come +形容词”则多表示“(从坏的状态) 变为好的状态”,如:

In hot weather, meat goes bad easily. 热天,肉容易变质。

注意:系动词go后面接“mad、crazy、blind、lame”或表示颜色的形容词时,主语可以是人,如:

Due to an accident, he went lame last year. 去年由于一次车祸,他腿瘸了。

【真题】The traffic lights ______ green and I pulled away. (2006广东)

A. cameB. grew

C. gotD. went

【解析】D。考查系表搭配。虽然四个选项中的动词都可以作连系动词,但搭配不一样。Grow一般接表示人或物特征的静态形容词,也接表示天气的形容词,侧重于表达“逐渐变成”;get常用于口语,它的主语既可是人也可是物,多与形容词比较级连用;而come一般不用于表示颜色的变化,选D。

“Think highly/well of”的意思是“高度评价,赞扬”,如:

His teachers all thought highly of him. 他的老师们都对他评价很高。

类似的短语还有:

think little/poorly of 看轻,看不起

think nothing of 轻视,认为无所谓,认为没什么了不起

【真题】He said, "She _______, and she'd do anything for anybody." (2006模考)

A. is well thought of

B. is thought well

C. thinks well of

D. is thought good

【解析】A。“Well thought of”现多用连字符连接作形容词使用,是由短语“think well of”的被动式变来的。

▲Unit 6

Table manners change overtime. They follow the fashion of the day. Besides, table manners are only important at formal dinner parties.

Besides既可作介词也可作副词。作介词时,意为“除……外(还有)”,后常接名词、代词或动名词短语;作副词时,意为“而且,再者”,相当于“what's more”,常用逗号与后面的句子隔开,如:

He has no other choices besides this one. 除此之外,他没有其他的选择。

I don't like that hat. Besides, it is too expensive. 我不太喜欢那顶帽子,而且它也太贵了。

【真题】I don't mind picking up your things from the store. _____, the walk will do me good. (2004全国)

A. Sooner or laterB. Still

C. In timeD. Besides

【解析】D。根据句意“我并不介意去商店取你的东西。再说,走路也会对我有好处。”后句是对前句的补充,只有D项可以表示这个含义。此处besides相当于also,可译为“此外”“再者”“而且”。

▲Unit 7

Where there is a river, there is a city.

注意区分where 引导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Where 引导定语从句时,从句修饰的是where前表地点的先行词;而where 引导状语从句时,从句修饰的是整个句子,作整个句子的地点状语,如:

This is the house where my father was born. (定语从句) 这所房子是我父亲出生的地方。

Our teacher advises us to make a mark where we have any questions during reading. (状语从句)老师建议我们阅读时哪儿有问题,就在哪儿作个记号。

【真题】—Mom, what did your doctor say?

—He advised me to live ________ the air is fresher. (2006四川)

A. in whereB. in which

C. the place where

D. where

【解析】D。这是一个地点状语从句,由于句中没有表示地点的先行词,所以不能选B;而如选C项,因live是不及物动词,需加介词in;A项本身错误,排除。

▲Unit 8

To make it the best ever Games,the capital city will make several big changes.

不定式和不定式短语作目的状语,主要用来修饰动词,表示某一动作或状态的目的。为了使目的意义更加清楚或表示强调意义时,还可用“in order to”或“so as to”。由 in order to 引导的目的状语,既可以置于句中,也可以置于句首;而由 so as to 引导的目的状语,只能置于句中,如:

He worked very hard in order to earn enough money for his family. 为了给家人挣足够的钱,他十分努力地工作。

In order to get there before dark, we started early this morning. 为了在天黑前到达那里,我们今早很早就出发了。

She went into the room quietly so as not to wake the baby. 她轻轻进了房间,怕吵醒孩子。

【真题】______ this cake, you'll need 2 eggs, 175g sugar and 175g flour. (2006广东)

A. Having made

B. Make

C. To makeD. Making

【解析】C。考查非谓语动词,用于句首表示目的时,应该用动词不定式。

▲Unit 9

Well, it depends.

“It depends”相当于“That depends”,常用于口语中,意思是“这很难说;那得看情况(而定)”。“It depends”常与all 连用,形成“It all depends”,以加强语气,如:

—Will you go skiing with me this winter vacation?

—It all depends.

【真题】— How often do you eat out?

— _____, but usually once a week. (2004天津)

A. Have no idea

B. It depends

C. As usual

D. Generally speaking

【解析】B。注意四个选项各自的含义:Have no idea不知道;It depends 要看情况而定;As usual 和往常一样;Generally speaking 一般来说。根据对话的情景,选B。

▲Unit 10

Use the questions below to get started.

Get started 意为“开始”,是由“get+done”构成的一种特殊的被动结构,也可视为系表结构,其主语一般是动作的承受者。常用的搭配还有:get dressed、get killed、get burned、get hurt、get caught、get lost、get paid、get drunk、get married等。

【真题】Sarah, hurry up. I'm afraid you can't have time to ______ before the party. (2004全国)

A. get changed

B. get change

C. get changing

D. get to change

【解析】A。本题考查get的用法。题意是“萨拉,快点吧!恐怕在宴会前你没时间换衣服”。

Get changed是“换衣服”的意思。Change这个动作是主语发出并施加到自己身上的。

▲Unit 11

Hip-hop music often have much in common with blues and rock, but they also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n common 有“共同,共用,共有”的意思,常和have、share等动词连用,如:

Though they are twins, they don't have anything in common. 尽管他们是孪生兄弟,但却没有什么相似之处。

Come和go都可以后接形容词,表示状态的变化,此时,其主语一般是物。“go +形容词”多表示“(从好的状态)变为坏的状态”,而“come +形容词”则多表示“(从坏的状态) 变为好的状态”,如:

In hot weather, meat goes bad easily. 热天,肉容易变质。

注意:系动词go后面接“mad、crazy、blind、lame”或表示颜色的形容词时,主语可以是人,如:

Due to an accident, he went lame last year. 去年由于一次车祸,他腿瘸了。

【真题】The traffic lights ______ green and I pulled away. (2006广东)

A. cameB. grew

C. gotD. went

【解析】D。考查系表搭配。虽然四个选项中的动词都可以作连系动词,但搭配不一样。Grow一般接表示人或物特征的静态形容词,也接表示天气的形容词,侧重于表达“逐渐变成”;get常用于口语,它的主语既可是人也可是物,多与形容词比较级连用;而come一般不用于表示颜色的变化,选D。

“Think highly/well of”的意思是“高度评价,赞扬”,如:

His teachers all thought highly of him. 他的老师们都对他评价很高。

类似的短语还有:

think little/poorly of 看轻,看不起

think nothing of 轻视,认为无所谓,认为没什么了不起

【真题】He said, "She _______, and she'd do anything for anybody." (2006模考)

A. is well thought of

B. is thought well

C. thinks well of

D. is thought good

【解析】A。“Well thought of”现多用连字符连接作形容词使用,是由短语“think well of”的被动式变来的。

▲Unit 12

If only they could find a way to get to the room.

If only....表示愿望,意为“要是……就好了”,常用虚拟语气形式,用一般过去时表示对现在的愿望;用过去完成时或could have done表示对过去的愿望;用过去将来时表示对将来的愿望,如:

If only I were as clever as you!要是我像你一样聪明该多好啊!

If only you had not told Tom what I said, everything would have been all right. 要是你没把我说的告诉汤姆就好了,一切就不会出什么问题了。

【真题】Look at the trouble I am in! If only I _________ your advice. (2003上海春)

A. followedB. would followC. had followedD. should follow

高一期中语文作文复习资料 篇7

(一)、探讨代章主旨

《我若为王》:本代借我若为王将出现的种种情景这一内容对国民的奴性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弄,表达了自己对一切奴才或奴才相的切肤痛恨,提出我若为王将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的强烈愿望。

(二)、把握主要内容

第一段(1):写作的缘起,由电影刊物上一影片的名字引出话题。

第二段(2,3,4,5):设想我若为王后的种种光景。

第三段(6):指出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第四段(7,8):阐明我对一切奴才或奴才相的`憎恶之情,表达了我若为王后将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的强烈愿望。

难点知识剖析

1、课文描绘我若为王后的种种情景,在全代中起什么作用?

列举现象,为下代分析原因,改革这一普遍充满奴性的社会作铺垫和张本。种种现象,说明奴才之多,危害之大,也说明改革现状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品的思想性。

(1)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长,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

表明作者痕恨奴才。杀死臣民是一个暴君,但杀死的是这些具有奴性的臣民,也不能不说是一个明君。

(2)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的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万岁、万岁、万万岁!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

如果我是王,将杀死奴性的臣民,连同敬畏的尊长和师长们,那时我也就不是奴才的首领了,成为一个有道明君!伟大的主上啊!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表明作者的斩杀奴才的举动,表达了全世界正直之人们共同心声。

高一语文劝学复习 篇8

(一)一、基础知识与语言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峥嵘(zhēng)偌大(ruî)戕害(qiāng)自怨自艾(ài)....

B.怪癖(pǐ)滂沱(pāng)泥淖(nào)休戚相关(qī)....

C.啮噬(shì)熨帖(yù)坍圮(pǐ)拾级而上(shí).....

D.按捺(nài)庇护(bì)归咎(jiù)远离人寰(huá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厄运甄别慰藉怨天忧人B.惊蜇暮霭斑驳入不敷出

C.饿殍田塍笑魇沸反盈天D.袅娜殄灭摭拾熠熠生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曾几何时,他意气风发,雄心勃勃,立志要创出一番事业;而今却鬓已微星,意志消沉,整日埋怨命....

运不公。

B.国庆节的夜晚,空中各色礼花绽放,争奇斗艳;广场上欢歌笑语,歌舞升平,真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C.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烧锅炉的、打扫卫生的和食堂打饭的工人师傅,却不屑一顾。....

D.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B.美国2013年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申请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

C.如何体会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认识用优秀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是摆在每一位中国企业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D.中国人口多,就业需求大,推迟退休年龄固然可以缓解养老金发放的压力,但势必将要导致年轻人就业难。

5.根据下面的文字,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8个字)(3分)

正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锦乡江苏——中国江苏工艺美术精品展”开展以来受到观众的热烈欢

迎。展览以雅致的东方文化氛围,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一个文化底蕴丰厚、开明开放和充满勃勃生机的江苏。该展的工艺品荟萃的是百余位江苏工艺美术大师的116件力作,全面展示了江苏在刺绣、染织、陶艺、雕塑、绘画等诸多领域取得的艺术成就,其中不少作品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6.填空(7分)

①荀子,《劝学》的作者,战国末期人,先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②欧·亨利,(国籍)作家,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③积善成德,圣心备焉。

④吾师道也,?

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⑥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用之如泥沙?

⑦想当年:金戈铁马。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4题。(20分)

(一)中、西方戏剧与人生

中国戏剧,可用三句话概括指出其特点,既是:动作舞蹈化,语言音乐化,布景图案化。此三者之配

合,可谓是人生之艺术化。戏剧不求将人生搬上舞台,但有假戏真做与真戏假做之别。世界即舞台,人生即戏剧,但若把真实人生搬上舞台演出,则为真戏假做。但京剧则是把人生艺术化了而在舞台上去演,因此是假戏真做。也可以说中国京剧中之人生比真实人生更有意义了。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不应有隔。但从中国戏剧来说,正好相反。中国戏剧之长处,正在其

与真实人生之有隔。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真,要使戏剧与人生间无隔。但中国戏剧则只

是游戏三味。即如绘画,西方也求逼真,要写实,因此连阴影也画上。中国画则是抽离现实,得其大意,重在神韵,在意境,始是上乘作品。中国人作画也称‚戏笔‛,便是这意义。中国京剧亦如作画般,亦要抽

离不逼真,至少在这点上,中国京剧已获得了中国艺术共同精神主要之所在。

西方宗教是空灵的,也是抽离现实的,因此有他们逼真的戏剧来调剂。中国人自幼读经,所讲全是严

肃的人生道理。这些全是现实的,因此要有空灵的文学艺术做调剂。不论中西,在人生道路上,一张终该

有一弛。如果说母亲是慈祥可爱,而父亲是严肃可畏的,则西方宗教是母亲,文学戏剧是父亲;在中国儒

家道德伦理是父亲,而文学艺术是慈母。

中国京剧为要抽离现实,故把人生世象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因此,中国人对人生太认真,故有

戏剧教人轻松,教人解脱,我们不能说中国京剧不如西方话剧之逼真,这在整个文化体系中之配合各有其

分别的地位与意义。

7.能说明“中国艺术共同精神”的一项是(3分)

A.与现实保持距离,重要在神韵,在意境。B.教人轻松,教人解脱。

C.艺术与人生不应有隔。D.把人生世象来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

8.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京剧把人生世象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是由于抽离现实的需要。[来源:学.科.网]

B.中国的戏剧只是起着教人轻松,教人解脱的作用,因为中国人对人生太认真了。

C.中国京剧抽离现实的特点,与中国人的人生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D.作者认为,中国京剧和西方话剧在整个文化体系的配合中各有各的地位与意义。

9.请简要概括中西方戏剧的异同。(不超过35字)(2分)

答:

(二)雪祝勇

①雪满山野,总令我想起画面里的留白。王摩诘画山而不见云,齐白石画虾而不见水,那留出的空白,便是云,是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而意蕴却最丰厚。每当雪至,五色杂陈的世界只剩下黑

白两色,山川大地便成了落笔简约的国画,环境纯粹了许多,心灵也就跟着纯粹了许多。

②所以,雪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谈谈的欢愉。倘在山中,那感觉就更好。黎明于客舍

醒来,心中纳罕天缘何亮得这般早,披衣行至院中,发现大雪早已没膝。呼啸了一夜的北风不知何时戛然

而止,空气清新如琼浆,天气文静如睡熟的少女,崖上翠柯、溪上板桥,无一不穿上白袍,只有檐上麻雀,傻兮兮地挺立着,黑得可爱。

③于是,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便禁不住从口中滑脱而出,那种深邃的意境遂将自己浑身浸透。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染出优美的图影。

④大雪封山,路是走不得了,喝罢老板娘亲熬的热汤,便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这或许是另一种形

式的行路罢。读得倦了,便再去访雪。周遭静无声息,而脚底踏出的咯吱声,好似雪地轻柔的言语,令我感到亲切和愉悦。有时路旁堆积的雪太厚了,‚刷‛地掉下来,落在我的外套上,正是前人所谓‚玉堕冰河,沾衣生湿‛的情景。我徘徊着我的脚步,拓展着我的视线,一派浓重而神秘的诗情,油然浮上我的心头,使我幽然意远,漠然神凝。

⑤我之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于无色中想象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

力,任思维的雪橇怆然划向岁月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有人写到:‚能欣赏荒寒幽寂的人,必定

具有一种特殊的素质,那是一种顽强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兀傲不驯的人格力量。‛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

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北宋书院中,不乏以空山荒寺、寂寞无人之境为主题的画作。我曾在一家博物馆..........的《江寒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境界何其寂寥,然而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和衰苦,相反,却是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一如明朝胡应鳞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

种表象。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的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只有雪野的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充实,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我钦佩胡应鳞,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世界,玩味透彻了。

⑥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我就站立在雪地里,默默地伫望着。我在一片寂寞中感受生

命的怡静与温馨,逝去的梦境再度重现,凋谢的热情开始复苏,而那一瓣六角雪花,自天空落下来,‚咝‛地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中融化了。

10.文中的“雪满”山野,与“国画里的留白”有何相同之处?(2分)

11.请说说文末划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2分)

12.文章中心内容是写雪,但在第⑤段中却用了较多笔墨写《江寒独钓图》及其有关内容,为何?(2分)

13.文章第二段说“雪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谈谈的欢愉”,请根据全文概括作者“欢愉”的原因。(3分)

14.作者说“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请再举一例,并具体分析。(3分)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5——19题(13分)

(甲)

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⑵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⑶或曰:六国互丧,率赂

秦耶?⑷曰:不赂者以赂者丧。⑸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⑹故曰弊在赂秦也。(苏洵《六国论》)

(乙)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

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方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

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两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付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yì:疆界,边境)寸尺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杀;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苏辙《六国论》)

(丙)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山东诸侯之立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也,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唯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清〃李桢《六国论》)

15.解释三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3分)

当:出身:视:

16.与“未可专以罪秦也”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B.彼秦者将何为哉

C.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D.戍卒叫,函谷举

17.翻译以上文字中划线的句子(4分)

(1)以两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译文:

(2)兵连祸结,曾无虚岁。

译文:

18.(甲)对文章论证层次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⑶⑷⑴⑸

A.⑴⑵.⑷⑸⑹⑵⑶⑹

⑵⑶C.⑴⑹D.⑴⑹

⑶⑷⑸⑷⑸

19(2分)

(1)苏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2)题(5分)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甚妙,请简述“寒”字妙在何处?(2分)

答: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析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3分)

答:

四、作文(40分)

11月28日,‚2013海峡两岸汉字评选‛活动在台北揭晓,在有56万人次参与的网络投票中,‚涨‛字以91758票当选。水涨水落,乃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引发了历代文人墨客不尽的情愫和遐思:‚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便恐清游从此少,锦城车马涨红尘‛。当代生活中,‚涨‛字和民众民生息息相关,但除了物价、房价上涨等意思外,‚涨‛字还反映了另一种价值:如台湾《旺报》社长黄清龙认为,‚如果从两岸的角度来看,双方合作交流的声势在过去一年是看涨的,两岸的经济发展形势也都是看涨的。‛《厦门商报》副总编辑潘兴军也表示,‚未来一年大家要把信心‘涨起来’,两岸民众的幸福指数也要‘涨起来’。‛

你对“涨”字有何体验和体会呢?请以“涨”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标题自定,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期末复习综合卷

(一)试卷答案:

一、1.B(A.自怨自艾yìC.拾级而上shâD.按捺nà)2.D(A.尤B.蛰C.靥)

3.C(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多久。歌舞升平:多指粉饰太平,贬义。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自己原有的技能。)4.C(A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应为“防止出现„„现象”或“防止„„现象出现”。B句式杂糅,删去“进行”,也可改为“ 规定申请留学签证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D“势必”与“将要”有重复。)

5.江苏工艺美术精品展在巴黎(展出)受欢迎。

6.(7分)①儒家 ②美国③而神明自得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⑤侣鱼虾而友麋鹿⑥奈何取之尽锱铢⑦气吞万里如虎

二.7.A8.B9.(2分)中西方戏剧,表现手法、艺术追求有异,但其表现人生、反映生活的艺术目标一致。

10.(2分)①雪野的苍茫空阔与留白一样,并非一无所有,可以让人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②都可以让人发挥想像,使意境更加深远。

11.(2分)雪花使“我”感受生命的怡静与温馨,唤起了美好生活的回忆,心中充满了生命的热情。

12.(2分)①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②用具体事例说明雪满山野后更能体味出凛然的生命力。

13.(3分)①每当雪至,环境纯粹了。②心灵纯粹,听到雪地轻柔的言语,感受到诗意。③感受昂扬的生命力,激发自己的热情。

上一篇: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下一篇:卫生计生知识培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