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小英雄的故事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汶川小英雄的故事(精选5篇)

汶川小英雄的故事 篇1

1942年春天,11岁的李爱民担任村抗日儿童团团长。有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让他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一件“火急”信。李爱民二话没说,回家赶上心爱的小毛驴,带了草绳和镰刀,把信装进袜筒子里出发了。

一路上还算顺利。眼看就到敌人的封锁区了,他忽然发现前面不远的土堆上有个端着枪的人影在晃动。不好,鬼子的流动哨盯上他了。

怎么办?李爱民灵机一动,抓起一把稀牛粪,涂得满身都是,然后把小毛驴赶进了草坡里,弯下腰割起青草来。“八格亚路,举起手来!”冷不防,已绕到身后的鬼子一下子抓住了他的衣领。另一个日本军官直盯着李爱民的眼睛吼道:“大大的八路探子,抓起来!”

“我是来放驴割草的。你们看,那是我割的一堆草,那不是我的小黑驴吗?”李爱民机智地回应。

鬼子看他满身是粪,像个放牲口的穷孩子,一脚把他踢倒,又嘟囔了几句,调头而去。小爱民忍着剧痛爬起来,踉踉跄跄地赶着小毛驴直奔小道,顺利完成了送信的任务。第二天深夜,鬼子在这里的临时据点被我八路军14团战士和联防民兵收拾掉了。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篇2

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3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让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一起,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供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哪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鬼子和你这个狗汉奸!”王朴面不改色地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的,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大声高呼:“打倒日本鬼子!打倒狗汉奸!”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为了纪念王朴,晋察冀边区政府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荣称号,并立了纪念碑。解放后他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十大少年英雄”的称号。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编辑本段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

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编辑本段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

电影《鸡毛信》

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海娃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站住!”鬼子吆喝起来,哗啦一声举起枪,对着海娃的小脑袋。一个穿黑军装的歪嘴黑狗跑过来,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个长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海娃一点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小胡子说声“搜”,那个歪嘴黑狗马上动起手来,摸补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连两只破鞋也没放过,结果什么也没搜着。小胡子只想早点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滚开!”

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又追上来了,他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还挤着眼睛、歪着嘴巴狞笑者说:“皇军还没吃饭呢!这么些羊,够我们吃几顿啦!”海娃没法,只好跟着走。太阳落山了,鬼子的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羊肉吃。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他心里叫起来“你还在这里啊!”

鬼子吃饱了,一个个摸着肚皮,进屋里睡觉去了。歪嘴黑狗叫海娃把羊赶进牲口圈里,然后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海娃拉进屋里。鬼子和黑狗们抱着枪睡在干草上,把海娃挤在尽里头。海娃睡不着,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鸡毛信可就完了。”他不住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么搞的,连一封鸡毛信都不会送啊!„„”忽然听见外面的哨兵吼了一声:“哪一个?”有人回答:“喂牲口的!”哨兵不吭气了。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一阵鸡叫。

鸡叫两遍了。海娃哪儿还躺得住,他坐起来一看,门口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呢。他就悄悄地站了起来,踮着左脚把歪嘴黑狗的胳膊轻轻拨开,从小胡子身边跳过去,闪到了门边,又轻轻地迈过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边的路上。“哪一个?”街那头的哨兵吼起来。“喂牲口的!”海娃装着大人的声音回答。那个哨兵就不理会他了。海娃走进牲口圈,一把抱住那只老绵羊,把它尾巴底下的鸡毛信解下来,揣进口袋里,撒开两腿就跑,一口气跑上了庄后的山梁。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边,听见前面有人吼叫。他抬头一望,山梁那头有个鬼子拿着面小白旗,朝着海娃来回摇晃。海娃脱下身上的白布小褂,学着鬼子的样子也来回摇晃。没想到,真混过去了。海娃转过山嘴,一口气跑到对面山顶。前面就是三王庄啦。海娃高兴极了,他一屁股坐在山头上,把手伸进口袋一摸,不觉浑身哆嗦起来。鸡毛信呢?口袋里没有,赶紧脱下小褂子来找,也没有;把身边的石头缝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海娃马上往回跑,在来的路上找。他一口气跑上大山,爬到小山嘴旁边,就在刚才摇晃褂子的地方,鸡毛信好好地躺在那儿。海娃高兴极了,把信装进口袋,刚想回头跑,忽然背后有人喊叫,歪嘴黑狗追上来了。他抓住海娃,一连打了几枪托,叫海娃回去给鬼子带路。

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鬼子和黑狗又出发了。海娃赶着羊群夹在他们中间,过了大山,来到三王庄眼前。海娃看到山上的“消息树”放倒了,不用说,张连长的队伍已经知道鬼子来了。鬼子可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沟里,又是抽烟,又是吃羊肉。休息够了,一队黑狗先走,想从中路走上峁去。山坡上忽然轰轰响了几声,冒起一柱一柱的黑烟,黑狗踩上地雷了。小胡子扔下那些黑狗不管了,他指着小路对海娃说:“你在前面带路,皇军在后面。明白吗?”

海娃远远地走在鬼子的前边。树林里岔着两条路,一条小路,一条羊道。他把羊赶上了羊道。歪嘴黑狗在底下吆喝:“走错了!”海娃放开嗓子说:“没错!我走过的。走吧!”羊道越来越陡,越来越不好走,鬼子走一截,停一截,远远落在后面。小胡子吼起来了:“慢慢的!”海娃装作没听见,一步紧一步往前跑。鬼子使劲喊:“站住!再不站住就开枪啦!”海娃不听他的,甩了一响鞭,拼命往前跑。鬼子真的开枪了。海娃同羊群一起飞跑,可是他实在跑不动了。就扑倒在乱草里,放开嗓子叫:“鬼子上来啦!打呀!赶快打呀!”

峁上突然响起一阵排子枪声,跟着又是一阵。海娃听到了,这是自己人的枪声。他的两条腿又来了劲,爬起来拼命向峁上扑去。忽然他张开双臂,“哎哟”尖叫一声,晕倒在乱草堆里了。一个游击队战士跑过来,抱起了海娃。

等到海娃睁开眼睛,他看见蹲在他身边的正是张连长,连忙说:“信„„鸡毛信„„”他的伤口疼得厉害,说着又昏迷过去了、海娃又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暖炕上,盖着一床软绵绵的毯子。太阳从窗口射进来,照在炕上。张连长笑眯眯地问海娃:“好些吗?还疼吗?”海娃顾不得疼,他问张连长:“这是哪里呀?”张连长哈哈大笑起来,他摸着海娃的脑袋,说:“你忘了吗?昨天你不是送来一封鸡毛信吗?那是你爸爸让你送来的情报。咱们的队伍根据情报,砸了鬼子的炮楼。多亏你这个小八路,小英雄!”

海娃这才记起送鸡毛信这回事来。他脸红了,连忙问:“缴了枪没有?”张连长说:“缴了一大捆,都是崭新油亮的三八式快枪!”海娃高兴地说:“那就给我一支吧!”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将他狠狠地摔在石头上。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小学课本上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现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

抗日小英雄李爱民

李爱民是太行山区的一个抗日小英雄。

1942年春天,11岁的李爱民担任村抗日儿童团团长。有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让他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一件“火急”信。李爱民二话没说,回家赶上心爱的小毛驴,带了草绳和镰刀,把信装进袜筒子里出发了。

一路上还算顺利。眼看就到敌人的封锁区了,他忽然发现前面不远的土堆上有个端着枪的人影在晃动。不好,鬼子的流动哨盯上他了。

怎么办?李爱民灵机一动,抓起一把稀牛粪,涂得满身都是,然后把小毛驴赶进了草坡里,弯下腰割起青草来。“八格亚路,举起手来!”冷不防,已绕到身后的鬼子一下子抓住了他的衣领。另一个日本军官直盯着李爱民的眼睛吼道:“大大的八路探子,抓起来!”

“我是来放驴割草的。你们看,那是我割的一堆草,那不是我的小黑驴吗?”李爱民机智地回应。

鬼子看他满身是粪,像个放牲口的穷孩子,一脚把他踢倒,又嘟囔了几句,调头而去。小爱民忍着剧痛爬起来,踉踉跄跄地赶着小毛驴直奔小道,顺利完成了送信的任务。第二天深夜,鬼子在这里的临时据点被我八路军14团战士和联防民兵收拾掉了。

可惜,这个抗日小英雄在1943年为保护乡亲落入敌手,倒在了鬼子的屠刀下。那年,他12岁。

少年英雄——谢荣策谢荣策,1931年11月13日,诞生在辽中县茨榆坨镇茨榆坨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因生活所迫,9岁就给地主放猪、放牛,受尽了地主老财的百般虐待。在他幼年的心灵里,就埋下了对地主老财仇恨的种子。因此,谢荣策少年时期就参加革命活动,担任茨榆坨村儿童团长。谢荣策的童年是在苦水里度过的。社会的黑暗,生活的艰难,使荣策幼小心灵上萌发了反抗压迫的信念和力量。1947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战场开始战略性反攻。尤其是东北各线进军更是神速,打得国民党部队丢盔卸甲,溃不成军。村里地主老财纷纷逃往沈阳。乡亲们如久旱盼甘露一样的心情,盼望着共产、解放军的到来。12月18日,解放军主力部队开进了茨榆坨村,谢荣策在小伙伴们的推选下当上了村儿童团长。1948年春天,驻辽中一带的我人民解放军,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战略部署,陆续开往前线。龟缩在沈阳城里的国民党军队,妄图打通沈辽要道,命令一个骑兵团,乘机对辽中东部四方台、茨榆坨一带进行骚扰。在这严峻时刻,刚满16岁的谢荣策经过斗争的锻炼,更加成熟起来。他不顾疲劳,日夜坚守战斗岗位,同敌人进行英勇斗争。一天,谢荣策和武装队长肖洪义正在农会屋里擦枪,突然听到远处传来阵阵枪声。不一会儿,有人向农会报告说,从沈阳城窜出来的那股骑兵已经到了四方台,正沿着公路向茨榆坨村扑来。荣策和肖洪义不顾个人安危,掩护农会干部、土改积极分子和儿童团员安全撤出农会后,俩人才分头走出。与荣策同时离开农会大院的还有他的叔伯哥哥谢荣环,哥俩直奔谢家坟走去。当走到村西一座小土岗时,被国民党骑兵发现,敌人追上后,枪口对准他们凶狠地叫嚷:“你们是不是儿童团?快说!不说实话就崩了你们!”荣策不谎不忙地说:“我们是学生。”一个国民党骑兵不耐烦地说:“学生?管他妈干什么的,带走。”于是,荣策和荣环被敌人捆绑着拴在马缰上,带到村子里。地主宋四环,听说国民党军队进村的消息后,穿上长袍,得意洋洋地走出了家门。当他看见荣策被匪军捆绑着时,幸灾乐祸地走了过去,提高嗓门对院子里的匪兵说:“唉呀?这不是我们茨榆坨村大名鼎鼎的儿童团长谢荣策吗?”宋四环的一句话,惊动了那些正在院子里、屋子里抢东西的匪兵,一个个象恶狼似的向荣策扑来。一个敌军官疯狂地叫嚷:“把这小子带进来,给我打!”几个匪兵把荣策推进屋,抽一阵皮鞭。荣策怒不可遏,咬牙切齿地大骂敌人。当天下午,这伙骑兵押着荣策回到团部驻地四方台村。国民党骑兵团长尚其悦以为荣策年纪小,只要稍用严刑就可以从荣策口中得到我军情报,酷刑一招接一招,“你们的部队上哪去了?你们那帮穷人头子都跑到哪去了?”敌副官恶狠狠地追问。荣策瞪着愤怒的眼睛:“不知道!不知道!”敌人咆哮着:“来人,夹他手指头!”敌人用竹筷子狠狠地夹住荣策的十指,荣策用尽全力反抗着。一会儿工夫,荣策的脸变得苍白,但他还是咬紧牙关,宁死不屈。敌副官一遍又一遍吼叫:“谢荣策,你到底是说还是不说?”“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接着又是一阵皮鞭落在荣策身上。残暴的国民党骑兵团长见荣策不怯硬,便耍起软招。当天晚上,狡诈的副官假惺惺地装出一副笑脸,拍着荣策的肩膀说:“受苦了吧?小小的年纪应该放聪明点,干嘛要跟共产党跑呢?”荣策理直气壮地大声说:“是共产党救了我,我就要永远跟着共产党,死也不向你们投降。” 3月12日早晨,敌副官假惺惺地要请荣策吃饭,被荣策严词拒绝了。但敌人没有死心,晚上,他们把荣策带到团部,荣策虽遍体鳞伤、疼痛难忍,但他仍坚强地挺着腰板走。一进屋,那个副官假献殷勤,对荣策说:“请坐!请坐!”荣策理也不理,怒目环视四周。国民党骑兵团长尚其悦来到荣策面前,哈哈大笑说,“好啊,你这个小孩长得确实不错啊,这样吧,我看你年纪小,又聪明能干,以后就给我当个勤务兵吧。”荣策满腔怒火,他猛地闯到尚其悦跟前说:“呸!我是共产党儿童团长,死也不给国民党干事。你这个团长当不多久了!等我们大部队回来抓到你,我还要审讯你呢!”尚其悦的脸刷地变了,凶相毕露地尖叫着:“好厉害的小兔崽子!你不想活了吗?”荣策正言厉色地回答:“为什么不想活?是你们不让我活!”尚其悦气急败坏,歇斯底里地对士兵下令道:“把这个穷人头拉出去,枪毙!” 3月13日早晨,荣策见到了荣环哥说:“我不回去了,你回去告诉我妈妈,不要难过,革命是胜利的。” 1948年3月13日,天空突变,乌云压顶,北风怒吼,古老的四方台大庙前变得杀气腾腾。人们立刻意识到刽子手要行凶了。敌人押着荣策和肖洪义,谢荣策和肖洪义昂起头,神色自若,步履坚定地登上广场中的一个小土台上。尚其悦骑着马来到荣策面前说:“怎么样,谢团长,你不怕死吗?”荣策慷慨激昂地说:“怕死就不参加儿童团!我们的军队一定会打回来,共产党一定会给我报仇!”敌人无计可施,凶残地下了毒手,罪恶的子弹打响了,年仅16岁的谢荣策和肖洪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1949年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辽中县委员会追认谢荣策为革命烈士,将他的遗体安葬在茨榆坨烈士陵园,并为谢荣策立了纪念碑,碑上刻着:“谢荣策小烈士千古!” 1984年3月,中共沈阳市委决定,进一步修建谢荣策烈士陵园。10月13日,谢荣策烈士像塑成,在塑像基座正面大理石上,原中共沈阳市委第一书记李涛同志题写的“少年英雄谢荣策”七个大字,寄托着人们对烈士的怀念和哀思!小宣传员——石宝芹石宝芹,1932年11月生,江苏响水县陈家港南林人。1947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再次占领陈家港后,严密封锁,大镇区内生活资料严重匮乏。石宝芹为谋生计,经常用火油,火柴等到王集(今南河)头甲一带去换些玉米,面粉,山芋干等,回去充饥度日,在频繁的往来中.她们与南河区民主政府逐渐取得了联系。1947年秋,开始将南河区民主政府的油印宣传品带进被敌人侵占的陈家港,宣传土地改革,全国解放战争形式等提高群众觉悟。农历腊月末的一天拂晓前,在新民街巷内挨户地把传单塞进门。天亮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发现了共产党的传单,立即进行追查。由于叛徒告密,当天晚上,石宝芹等四人落入敌手。在牢中,敌人威逼利诱,但她们众口一词;“不晓得”,“不知道什么传单、小报”。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们坚贞不屈。翌年2月16日,四个姑娘被国民党军队押往南潮河闸堤内,反动军官对她们说:“还有最后机会,谁交待了谁就可以回家。”而四个姑娘齐声说说“你们要杀就动手吧,没有什么可讲的。”最后国民党军队残忍地将她们四人全部杀害。石宝芹英勇就义年仅16岁。苏中少年英雄——周银海周银海,1933年生,江苏靖江侯河乡幸福村人。家境贫困,主要靠父母种地主的租田糊口,生活朝不保夕。幼小的周银海不得不帮大人干活,有时挖点野菜充饥。1940年新四军东进,周银海的家乡获得解放,从而使他有机会入学读书,接受革命教育。1943年,乡里成立农抗会和儿童团,周银海高兴地报了名,成为一名儿童团员。从此,他白天上课,晚上到村头、路口站岗放哨,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一天傍晚,周银海扛着红缨枪在路口站岗,突然村外来了一人。此人身穿长袍,头戴礼帽,腋下夹着一只小布包,像是教书先生。周银海想:“怎么从来没有见过这个人?”于是便举起红缨枪,拦住来人要路条。那人见此情况,连忙掏出路条给周银海看。这时,乡农抗会吴会长正好路过此地,一看来人是县委的陈部长,两人不禁哈哈大笑。陈部长见周银海办事认真,表扬了他,并鼓励他好好学习,跟共产党干一辈子革命。从此,周银海在儿童团干得更出色了,不久当上了儿童团团长。此后,他经常带领儿童团员在村里唱歌、上操,在路口站岗、放哨,还多次配合民兵破路拆桥,常常受到区乡干部和村民的赞扬。1946年,土地改革运动在周银海的家乡展开。那里有8家大地主,都是远近闻名的吸血鬼,剥削农民心狠手毒。运动中,周银海带着儿童团员,配合民兵监视地主的行动。在一次斗争地主的大会上,他领着儿童团不时高呼口号,使斗争大会开得十分热烈。这年冬天,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大举进攻解放区。国民党军队对靖江实行重点“清剿”。因为靖江是苏中解放区南部的“门户”,侯河区是靖江县的老解放区,迎祥乡又是靖江的土改实验乡,所以国民党反动派决心要将这里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斩尽杀绝。1947年1月18日清晨,国民党整编第四师对侯河地区进行“扫荡”。周银海发现敌情后,立即通知正在准提庵小学开会的乡干部,要他们迅速转移。为了掩护这些乡干部撤退,周银海挺身而出,将敌人引开,自己却英勇被捕。敌人将周银海押进团部,逼他供出谁是共产党干部和干部家属,周银海坚定地说:“我不知道!”。敌营长命令士兵把周银海按倒跪在地上,一边压杠子,一边要周银海说出谁是共产党,直至把周银海压昏过去。敌人又舀来一盆冷水泼向周银海。周银海透了口气,一字一句地说:“你们这些狗东西,就是打死我,我还是不知道!”敌人又搬出老虎凳,把周银海绑在凳上,脚后跟下塞进一块块大砖,上到四块,他又一次晕厥过去。从上午直到深夜,敌人还在对这个钢铁般的少年不断用刑。在敌人的酷刑下,周银海一次次昏迷过去,但是始终没有屈服。第二天,敌人将全村乡亲集合在晒场上,把周银海带到人群面前,要他当场指认谁是共产党干部和干部家属。周银海环视四周,大声喊:“乡亲们,解放军一定会打败反动派!”敌人见无计可施,就放出狼犬,将周银海身上的肉一块一块地咬下来„„周银海始终没有屈服。敌人一无所获,就将周银海拖到晒场枪杀。刚满14周岁的周银海壮烈牺牲!解放后,靖江文教科曾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儿童团长周银海》一文,以他的光辉事迹教育全县青少年。苏北少年女英雄——马秀英 马秀英,1929年6月生。江苏淮安县石塘区南涧乡近采桥镇(今,淮安市朱桥镇洼圩村)人,出身于穷苦农民家庭。1945年10月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l946年2月担任石塘区黄卢(南)村妇女会长。1946年12月,一天下午,石塘圩子的五六个还乡团分子来抓马秀英和妇女会成员。此时,秀英和几个妇女会员正在黄卢村为联防队做军鞋。秀英接到村民报告,即分头转移。她扮成回娘家的小媳妇向东南方走,在洼圩北门遇上黄兆云带领的“还乡团”。黄兆云一眼认出秀英,一群还乡团分子像疯狗似的窜上来,一拥而上扭住她的胳膊,把她押到周庄圩子里。在周庄圩子里,黄兆云妄图从她的口中得知我地方党组织的秘密以及妇女会成员的名单,对她软硬兼施,逼问共产党组织和妇女会员名单。秀英被肆意凌辱,严刑拷打:鞭子抽,杠子压,灌辣椒水,坐老虎凳„„ 面对酷刑,秀英斩钉截铁地回答:“要人头有一颗,要名单办不到!” 最后,黄兆云把她押到仇夏庄残杀。马秀英牺牲时年仅17岁。编辑本段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小英雄的故事 篇3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寇侵入中国,中国大部分地区被日本占领,日本人在中国实行三光政策“杀光、抢光、烧光”妇女,无恶不作,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中国人牌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游击队进驻了太康战岗区(老区)宣传抗日,发动群众,扩大地下武装,发展地下组织。就在这时十二岁的范学富参加了抗日游击队。由于他机智勇敢当上了通讯员,不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在敌人封锁的县城里,他都是准时无误的把信送到。

对日寇冲满仇恨的范学富,向军部领导申请下连队与日寇会战,以报民族之仇。在通许县欧牙岗,白天潜伏,夜间突然袭击,第二天又打了一天,打败了日寇,打死打伤日本兵五、六十名,缴获机十挺,步短不计其数,汽车五辆,咱们的人不会开,要转移,泼上汽油,把汽车烧掉。

游击队由通许转移到杞县县城,任务夜间炸日本的碉堡,由于日军工事坚固,三十团一营偷袭猛攻,敌从我寡,我军指挥不当。战士们与日军浴血奋战,一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失败了,为了保存实力,撤退转移,隐藏起来。

抗日战争是一个自卫的革命战争,是要动员全民族力量去奋斗才能持久与胜利。艰苦的去把人民群众动员和组织起来,使之成为不可摧毁的力量。

游击队在发展,在壮大。这时的范学富已经升任三十团一营三连连长。转移到睢县西停寺,游击队发展壮大了,加上老老百姓后防的支援,打了一个漂亮的仗。这天鬼子大摇大摆的出来扫荡。在西停寺潜伏的游击队单等着鬼子的到来,待日军的后卫钻进了包围圈时,指导员郑子明一声命令,霎时间平静的西停寺西侧变成了一片火海,成百上千的手榴弹在敌人的头上脚下爆炸,横飞的弹片,闪闪火光,连同硝烟与尘土,一下子把长长的日伍和公路都吞没了。“冲啊,杀呀!”战士们大喊着从工事里,草丛里飞奔出来。范学富带领全连战士杀进敌群,威风凛凛,杀气腾腾,如入无人之境。用刺刀、大刀、长矛等武器奋勇拼杀,浴血奋战。在公路上短兵相接的战斗中。大刀砍在鬼子的头上如同切西瓜,刺刀穿在鬼子的肚子上好似扎蛤蟆。红缨显出他特有的威风,到处尖白光闪烁,头红缨飞舞,杀的日军人仰马翻,溃不成军。

三十团打了一个漂亮的仗,离不开指导员用兵有方,指挥得当,离不开群众的后防支援,离不开战士们英勇奋战。打死打伤鬼子一百多名,俘虏一百多名,炸坏汽车三辆,缴获三辆,机十二挺,步不计其数。

三十团转移山东与八十一师作战,把敌人牵引到河北定朝南戏台集全部消灭。整训,加入了刘邓大军南下,到大别山和作战。久经沙场的范学富病倒了,领导批准范学富回家养病。

回到家乡后,经一番治疗,在家庭的悉心照料下,病情得到了很大的好转。家乡正在剿匪反霸,范学富参加了地方组织。与伪县长郭馨坡大队长姜停燕在逊母口彭庙业岗连续作战,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连战连胜,最终消灭了的残余势力。

全国解放了,范学富在家乡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搞土改,打土豪分田地。到改革开放任村支部书记,他个性了解民情,关心群众,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抗日战争小英雄的故事 篇4

王港堂,祖籍河南,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毕业。1938年随所在孙连仲第二集团军调往台儿庄,参加对日作战。在战争最惨烈的关头,他无所畏惧,带领57名敢死队员夜袭敌阵地,浴血奋战,夺回阵地,最后与12名队员生还!然而,因种种原因,他的这段感天地惊鬼神的历史却不为世人所知……

1938年,中国的抗日战争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局势。

“卢沟桥事变”后,平津沦陷,太原、张家口失守。在南方,上海和宁、沪、杭三角洲全部落入倭寇之手。1937年12月7日,日军攻占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这之后,日军分兵两路,直扑徐州,企图打通津浦线,使南北日军联手。而台儿庄恰位于徐州东北大运河北岸,是徐州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为此,中国最高统帅部决定:在台儿庄展开会战,阻击日军西进。这次会议的指挥官是李宗仁,由白崇禧协助。李、白均为广西名将,李宗仁知人善任,指挥果断;白崇禧多谋善断,有“小诸葛”之誉。

进攻台儿庄之敌,是板垣、矶谷两个师团。这两支部队装备精良,是日军精锐。官兵气焰嚣张,扬言要在台儿庄会师,恨不得一举踏平台儿庄。

而中国应战军队,大多是晋绥、淞沪战场撤下来的疲惫之师,装备极差。然而就在这种极为不利的情势下,身为山东省主席的韩复榘,拥兵8万之众,竟一枪不发就放弃了济南,致使泰安、曲阜失守,徐州危急!

形势危如累卵。李宗仁急调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辖两个军,但有一定战斗力的仅三个师)从河南乘火车赶赴台儿庄增援。王港堂当时为二十七师一五八团三营七连连长。部队进入阵地后,担任正面防守任务。

王港堂虽是下级军官,但上过两次军校,又有十多年作战经验,深得师长黄樵松喜爱。随着战幕拉开,王港堂已经弄清了指挥部的意图:死守台儿庄,大量消灭敌人,赢得会战胜利,但是,要以区区三个师2万人,抵挡装备精良、携有飞机大炮的板垣、矶谷师团近4万劲敌,形势异常险恶!

此时,日军急于攻占台儿庄,大搞心理战。敌军广播不停地播送:“日军已攻占台儿庄外围,台儿庄指日可下……”等谎言,妄图涣散我军心!

李宗仁当即通知孙连仲,晓以大义,严令死守。孙连仲回答:“第二集团军牺牲殆尽不足惜,连仲亦一死而已!”并立马对池峰城师长下令:“士兵打完了,你就填进去,你填进去了,我就填进去。敢退河者,杀无赦!”

台儿庄系一千户大镇,街巷复杂,城墙俨然。几经争夺,城墙炸豁,敌我阵地不但犬牙交错,而且一股日军已袭入庄内,致使担任正面防守的池峰城师腹背受敌,情况万分危急。

池师长一面调整部署,一面向右翼黄樵松师求援。黄师长命一五八团副营长时尚彬率七、八两个连进庄救援,铲除袭入庄内之敌。

本应七连先上,可七连尚在开饭。时副营长就命令八连先上,刚一进庄,就遭遇日军的机枪埋伏。轻重机关枪从不同角度,“嗒嗒,嗒嗒!”一阵疯狂扫射,不到半个钟头,八连百多号战士几乎全部牺牲!

此时,王港堂率七连赶到,时副营长声泪俱下,说:“王连长,八连完了,太惨了!你们要给八连报仇!”

军情急似火,敌寇恶如魔。王港堂顾不上悲伤,脑子高速运转寻找对策。他吸取了教训,命令士兵排成一字长蛇阵,人与人间隔5步向南迂回,绕了一个大圈子,经我军控制的南门进入庄内。

时值中午,太阳火辣辣地毒。火药味、血腥气扑面而来,让人透不过气。四周枪炮声震耳欲聋,头顶炮弹呼啸而过,脚边尸体叠加堵塞街巷。王港堂只觉胸口嗵嗵直跳,血往上涌,他咬咬牙,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心里升腾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悲壮感。经验告诫他:蛮干只能白白送死,只有镇定、果敢才能保全自己,消灭敌人!在他指挥下,战士们一个一个相机前进,竟无一伤亡便进入本应由两个连队防守的台儿庄西北角阵地。

七连是背向城墙内侧,面向庄内布防,主要任务是铲除袭入庄内的一股日军。刚弄清情况,庄外的日军两个联队,就以10余辆坦克为先导,猛攻台儿庄西北角。庄内日寇立时躁动,妄图里应外合,再次撕开缺口。

守城指挥官王冠五命令王港堂连阻止庄内之敌,勿使内应得逞。王港堂集中全连10多挺轻重机枪,配置在有利位置,敌人嗷嗷叫着冲上来,10多挺轻重机枪同时开火,弹雨交织,一片火网;嗒嗒嗒一阵狂风扫过,鬼子倒下一大片,没死的龟缩于四周,躲在残墙后,拐角里打冷枪,近距离杀伤我方战士。王港堂立即组织战士,分散包抄,各自选准目标,消灭敌人。一时间,手榴弹你来我往,爆炸声此起彼伏!

战士们完全忘记了危险和死亡。九班长杨绍宽见敌人扔过来的手榴弹尚未冒烟,飞身拾起扔回去,连续回敬敌人13枚手榴弹。这等功夫,身手快更须胆子大!王港堂的传令兵见一枚飞过来的手榴弹,在“兹兹”冒烟,捡已来不及,竟一脚踩住,轰隆一声,腿被炸飞,却保护了跟前的战友。大家从血泊里把他抬起来,男子汉们个个头上青筋暴胀,泪水夺眶!

“杀——”王港堂抓住时机,大吼一声,率先跃出矮墙,战士们紧随其后扑向鬼子:一百多条好汉,杀声震天;一百多条枪连打带捅,敌人丢下几十具尸体,逃进附近的文昌庙里去了。

此时庄外阵地,却已危在旦夕。日军用飞机大炮摧毁了我方阵地,坦克掩护着步兵气势汹汹扑过来!

二十七师副师长康法如亲上火线,组织兵力,准备反击。王港堂命一排监视文昌庙之敌,率二、三排随康副师长行动。我庄外西北角阵地守军见救兵赶到,士气大振,跳出战壕,从坦克之间冲过去,刺刀捅、大刀砍,杀得鬼子抱头鼠窜!

鬼子坦克急忙改变方向,左冲右碾,一时间竟活活轧死我军战士数十人。杀红了眼的战士,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王港堂手下一班长,身挂十余枚手榴弹,爬上坦克,轰然一声,人车俱毁。战士们纷纷效仿,连续炸毁坦克七、八辆!好一个活人炸坦克,哪想生和死?只有一个有我无敌的信念,坚如铁、硬似钢!

有一辆坦克趁混乱直奔城墙,发动机轰轰怒吼着,想从炸豁的缺口突进去。守城机枪连长池峰俊(师长池峰城之弟)急令一班长从城头跃下,揭开炮塔盖,将一束手榴弹塞了进去,人急忙跳下就地一滚,轰隆一声闷响,坦克瘫了。

敌人的进攻终于被打败,我军阵地欢声雷动。对面之敌,竟被镇慑,10多分钟,不发一枪,真乃血战奇观,大解心头之恨。多年以后,每忆及此,王港堂仍嗟叹不已!

战斗胜利后,王港堂仔细查看了阵地四周的情况。他发现自己阵地后面不远,就是守城指挥部,深感责任重大。他把战士安排成三线:第一线,充分利用庄内石屋石墙与敌人对垒;二线隐蔽其后,随时准备接应;三线作为后备,抓紧休息,补充弹药,定时轮换。并让三里外的炊事班长尽量搞好伙食,让战士们吃好吃饱。

情况十分险恶,每天大小战斗10多次。往往敌我仅一墙之隔,互相凿洞射击;距离近,死角大,彼此伤亡严重。进庄4天4夜,七连毙敌200余人,而自己也仅存57人!

这天清晨,王港堂和副连长张天才到前沿查看阵地,猛然觉得寂静的阵地外沿,地下有什么响动,趴在地上听听,发觉是挖土声。不好!敌人在挖掘地道,妄图从地下穿过我军阵地,打个出其不意!

正巧,守城指挥部王冠五来前沿传达嘉奖令。王冠五紧紧握住王港堂的手说:“感谢你们坚守阵地4天4夜!”王港堂顾不上说别的,立即向王冠五报告敌情,建议指挥部调配迫击炮炸塌地道,再组织机枪扫射,全歼偷袭之敌。这一招果然奏效,敌人的阴谋败露,死伤惨重,日军指挥官慌忙下令撤退。

但到这天下午,情况突变。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再次突破西北角阵地,情况十万火急!

军情一层层报上去,命令一级级传下来:已无一兵一卒可派,只有子弹和银元;着令王港堂连,白天严防死守,夜晚夺回阵地!

王港堂比谁都清楚,谁也指望不上了。只有拼死杀敌,别无出路!他把仅存的班、排长叫到一起,提出组织敢死队,夜袭敌阵!班、排长们全都是有种的好汉,齐声说:“王连长,我们听你的!”

王港堂去找王冠五请战,指挥部的军官们大为感动。王冠五双手握住他的手说:“好兄弟,祝你好运!”

黄昏时分,王冠五组织炮火,猛轰突入台儿庄西北角阵地的日军,并命令两翼策应。王港堂把57人编成6个小组,每组配足手榴弹,并携云梯一架。傍晚,敢死队员饱餐之后,王港堂带领大家宣誓:“为国杀敌,不成功便成仁!”送行的人员无不热泪盈眶。宣誓完毕,人人脖围白毛巾,撤出阵地,绕行到西北角城墙外。各小组查看地形,选好架设云梯地点。

我军炮火一停,6架云梯同时竖了起来。王港堂率先攀上城头,正在此时,一颗流弹飞来,只觉面部一麻,一个跟头摔了下来。他在脸上一摸,脸上没有窟窿,只有下巴破了一道口子。他顾不上包扎,重新攀上城头,组织战士们先向城下鬼子阵地狠狠地摔出百多个手榴弹。敌人万没想到会有敢死队从后面城墙爬上来,被炸得血肉横飞。此时,敢死队员端着刺刀,从城墙斜坡上冲下去,一阵猛打狠劈,消灭了大部敌人。接着沿战壕肃清残敌,鬼子凶顽万分,有的负隅顽抗打冷枪,有的挥舞军刀来拼命……战至天亮,阵地全部被夺回,被日军撕开的口子又被重新封上,但敢死队连同王港堂和班长杨绍宽及战士只存12人!

台儿庄大捷,举国欢腾。全国军民的抗战热情空前高涨。此时恰逢武汉保卫战准备时期,数十万民众涌上街头,鸣放鞭炮,彻夜游行,抗战的口号声和歌声如海洋的浪涛,一浪高过一浪!

此时的王港堂才在师长黄樵松的关爱下,与战地服务团的河南籍姑娘刘先涛成了婚。

到1949年,王港堂已是国民党三十军三十师少将副师长了,部队驻守成都西郊白云驿。是年他与师长谢锡昌率领所部7000余人起义,投入革命阵营。

抗美援朝期间,他将自己仅有的3块金条和300个银元全部捐献出来,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他手捧捐献收条,竟和捧起台儿庄血战所得的奖章一样激动!

1953年,他从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陕西省汉中地区褒城县(1959年撤县并入汉中市)文化馆任副馆长。

拿惯了枪杆子的手,咋拿笔杆子?但他从头学起,勤学苦练,文墨逐渐精进。不但能搞好馆务,还自己创作小剧本,并热情扶持业余作者,因此,深受人们敬爱。

“”中,他的国民党少将历史注定他要经受一番“触及灵魂”的“革命”。直到实事求是之风再度吹遍神州大地,王港堂的命运才得到真正的改观。他被选为汉中市政协委员,受到了理应得到的尊敬。

★ 抗日战争小英雄的故事

★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故事

★ 抗日战争观后感

★ 抗日战争纪念馆观后感

★ 简短动物小故事

★ 英文小故事精选

★ 数学小故事

★ 五四青年节小故事

★ 抗日战争的作文:抗日战争胜利作文

给灾区小英雄的一封信优秀作文 篇5

各位灾区的小英雄:

你们好!对于一种陌生的问候,有没有一些奇怪和惊喜呢?当新年将要来临,我又想起了你们。认识我吗?呵呵,可能会茫然。告诉你们吧,我是一个和你们隔了很远的小学生。在这儿我预祝你们新年快乐!这半年,过得还好吗?

5.12那个日子,所有人都不再想谈起的那个日子。那一天,你们在干嘛呢?兴许正在谈笑,兴许正在于同学打闹,兴许正在睡觉。可是,在那一眨眼的时间里,轰隆一声,地震了,所有的一切一切,化为灰烬……不知道有多少个小朋友,在废墟下,哭,呜呜……一直哭到嗓子哑了.

而你们,却没有像他们一样,而是镇静和坚强.是因为什么呢?是……

我一直以同情看你们,可是其实你们并不需要同情!你们坚强,象一盏灯,为大家照明……你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证明了什么是坚强,而这需超乎常人的勇气!这是什么?这是爱的伟大的力量!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对了,你们现在好吗?我知道,你们是住在帐篷里吧!因为你们的.房子还没有建好,可是又不能露宿街头,所以只好住在帐篷里吧?你们能学习吗?那场灾难……怎么?你们……是转到了新的学校吧?会害怕的吧?没事,放心,我们会经常来信,和我做朋友吧!

你们舍己救人,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林浩、王亮、陈浩、何亚军、张庚杰、王彬……这些抗震小英雄用一个词来形容——坚强!

我能怎么样?跟你们一样成为小英雄?这……不太可能了,唉,我要怎么样?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这“四有”……嗯,我是不太做的好。可是我想要做得好!我们一起努力吧!

我们做真知已吧!像伯牙和钟子期一样,做一对互相信任的好朋友!

英雄少年,少年英雄,舍己救人,无愧天地!

此致

上一篇:计算机审计发展下一篇:小学诗词文学常识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