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应用研究

2024-08-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应用研究(推荐7篇)

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应用研究 篇1

摘要:近年来,随着育种水平的提高,几乎每年都有一批新的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农作物品种涌现出来。为了避免有些品种未经推广即遭淘汰,造成科研成果的浪费,当前种子工作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新品种推广速度。本文即就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应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分析,并对之提出相应的推广对策,以资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对策

中图分类号: S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007

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存在的问题

1.1 品种更新换代难

人的一个普遍心理是信任他所知道的,对人如此,??物亦如是。所以尽管某些地区所销售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多为20a前所研发,仍旧被人们所广泛使用。另外的一个老品种退出市场难的原因是尽管一些老品种无法高产,然而在某些个自然条件特殊的地区却可以稳定生长。

1.2 各个新品种集中出现

种子经销商出于利益考虑,引进各种未经审定、认定的品种,造成同一作物经销品种同时出现,让购种农民无所适从,难以放心选择,对新品种的推广产生不利影响。据调查2015年该县推广的玉米品种达46个。

1.3 农业技术推广发挥不足

作为农技推广体系中的最基层单位,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在新品种的推广中作用明显。然而为了追求更多利润,农技服务中心在良种推广中,偏重于让利高的种子企业。如此一来,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的主导品种的推广便变得步履维艰。

1.4 价格偏高,超出农民可承担的底线

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渐次兴起。因此,绝大多数新品种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人们在研发新的品种时,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对知识进行必要收费也无可厚非。这就致使它们的价格要高于普通品种。以玉米种子为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市场价达到30元/kg左右,有的甚至超过50元/kg,而普通品种市场价却仅为20~25元/kg,1.5 农技推广部门推广力度有待加强

人们对于新鲜事物是既好奇又害怕,少数人敢于尝试,多数人最终会选择放弃。除非有人予以介绍或指导。农作物新品种也是一样,倘若农技推广部门不对之多加推广,加大宣传力度,赢得信任,它就会失去价值。除了主观存在的问题,还有客观的原因导致推广受阻,那就是经费不足,无法划定区域做试验示范,让农民看到新品种在实际种植后所带来的好处。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应采取的对策

2.1 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

农民之所以对于农作物新品种有所抵制,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农民的科学素养不高。因此就要以提升农民的素质为方向,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可以通过赠送科技书籍,举办科技交流会议等让农民的科技认识水平有所提高;要善于利用技术优势,分析、甄别、引入那些最适合当地农业环境的农作物新品种,并对之进行试验示范。倘若有的最终示范成功,要利用各类宣传平台,将该品种的优势、特征及具体的栽培方法告知农民,增加农民对它的了解,进而促进其在更大范围内的使用。

2.2 因地制宜,确定主推品种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农业环境,不同的地域特点,也应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确定主推与搭配的品种,并遵循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让那些不太适合当地生产的品种逐渐退出种子市场。

2.3 增加投入,加大新品种示范推广力度

新品种能否尽快为农民所接纳,与政府的态度也不无关系。倘若政府部门十分重视,并积极对新品种进行大规模多点示范宣传,揭开新品种的神秘面纱,让它与农民近距离接触,那么农民就会对新品种有及时而准确的认识,从而增强示范效果,为下一步推广打好基础。

2.4 重视新品种示范展示作用,突出品种效应

事实证明,做好新品种示范展示是加快新品种推广的有效途径。在新品种推广中要突出品种效应,重视瓜果蔬菜等高效作物的示范推广,顺带做好粮食作物的试验示范。要加强栽培技术的宣传推广,把农技、农机、种子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示范。

2.5 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强化其农技推广职能

乡(镇)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应对农技推广服务站的推广功用予以高度重视,应通过加大资金支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专业人才建设,改变目前农技推广服务站经费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老化的现状。要进一步强化农技推广服务站的推广职能,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工作,让农民尽快用上适合本生态区域的优质、高产、高效品种。

2.6 增加惠农补贴,提高农民采用的积极性

只有重视知识产权,才能充分保证研发者的研发积极性。因此要在尊重新品种的价格设定基础上,在其刚开始推广的时候对农民购买新品种增加一定数额的补贴,消除农民因为新品种价格高而退缩的心理。一旦农民对新品种有了充分的认识便可自然接受,从而使新品种得到快速推广。

2.7 逐个击破,重点培养,制造辐射效应

要充分认识种田大户作为示范点的重要宣传作用。很多农民之所以对新品种不予接纳,根本上还是从众的心理在起作用。一旦有一个人引入新品种并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其他人就会争相模仿。所以农技推广部门要积极联系种田大户,对其进行游说,并给予一定的特殊支持。只要他们同意,那么就会产生辐射效应,新品种的推广难的问题便会引刃而解。

小结

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是随着新品种数量的不断增多,在品种推广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何把新品种变为生产力,变为农民的直接经济利益,成为新品种推广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以上的分析和建议,希望可以对新品种的宣传推广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应用研究 篇2

1.1 品种更新换代难

人的一个普遍心理是信任他所知道的, 对人如此, 対物亦如是。所以尽管某些地区所销售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多为20a前所研发, 仍旧被人们所广泛使用。另外的一个老品种退出市场难的原因是尽管一些老品种无法高产, 然而在某些个自然条件特殊的地区却可以稳定生长。

1.2 各个新品种集中出现

种子经销商出于利益考虑, 引进各种未经审定、认定的品种, 造成同一作物经销品种同时出现, 让购种农民无所适从, 难以放心选择, 对新品种的推广产生不利影响。据调查2015年该县推广的玉米品种达46个。

1.3 农业技术推广发挥不足

作为农技推广体系中的最基层单位, 乡 (镇) 农技服务中心在新品种的推广中作用明显。然而为了追求更多利润, 农技服务中心在良种推广中, 偏重于让利高的种子企业。如此一来, 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的主导品种的推广便变得步履维艰。

1.4 价格偏高, 超出农民可承担的底线

现代社会, 人们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渐次兴起。因此, 绝大多数新品种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人们在研发新的品种时, 付出了太多的心血, 对知识进行必要收费也无可厚非。这就致使它们的价格要高于普通品种。以玉米种子为例,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市场价达到30元/kg左右, 有的甚至超过50元/kg, 而普通品种市场价却仅为20~25元/kg,

1.5 农技推广部门推广力度有待加强

人们对于新鲜事物是既好奇又害怕, 少数人敢于尝试, 多数人最终会选择放弃。除非有人予以介绍或指导。农作物新品种也是一样, 倘若农技推广部门不对之多加推广, 加大宣传力度, 赢得信任, 它就会失去价值。除了主观存在的问题, 还有客观的原因导致推广受阻, 那就是经费不足, 无法划定区域做试验示范, 让农民看到新品种在实际种植后所带来的好处。

2 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应采取的对策

2.1 拓宽宣传渠道, 加大宣传力度

农民之所以对于农作物新品种有所抵制, 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农民的科学素养不高。因此就要以提升农民的素质为方向, 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 可以通过赠送科技书籍, 举办科技交流会议等让农民的科技认识水平有所提高;要善于利用技术优势, 分析、甄别、引入那些最适合当地农业环境的农作物新品种, 并对之进行试验示范。倘若有的最终示范成功, 要利用各类宣传平台, 将该品种的优势、特征及具体的栽培方法告知农民, 增加农民对它的了解, 进而促进其在更大范围内的使用。

2.2 因地制宜, 确定主推品种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农业环境, 不同的地域特点, 也应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因此要因地制宜, 合理安排, 确定主推与搭配的品种, 并遵循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 让那些不太适合当地生产的品种逐渐退出种子市场。

2.3 增加投入, 加大新品种示范推广力度

新品种能否尽快为农民所接纳, 与政府的态度也不无关系。倘若政府部门十分重视, 并积极对新品种进行大规模多点示范宣传, 揭开新品种的神秘面纱, 让它与农民近距离接触, 那么农民就会对新品种有及时而准确的认识, 从而增强示范效果, 为下一步推广打好基础。

2.4 重视新品种示范展示作用, 突出品种效应

事实证明, 做好新品种示范展示是加快新品种推广的有效途径。在新品种推广中要突出品种效应, 重视瓜果蔬菜等高效作物的示范推广, 顺带做好粮食作物的试验示范。要加强栽培技术的宣传推广, 把农技、农机、种子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示范。

2.5 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 强化其农技推广职能

乡 (镇) 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应对农技推广服务站的推广功用予以高度重视, 应通过加大资金支持,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专业人才建设, 改变目前农技推广服务站经费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老化的现状。要进一步强化农技推广服务站的推广职能,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工作, 让农民尽快用上适合本生态区域的优质、高产、高效品种。

2.6 增加惠农补贴, 提高农民采用的积极性

只有重视知识产权, 才能充分保证研发者的研发积极性。因此要在尊重新品种的价格设定基础上, 在其刚开始推广的时候对农民购买新品种增加一定数额的补贴, 消除农民因为新品种价格高而退缩的心理。一旦农民对新品种有了充分的认识便可自然接受, 从而使新品种得到快速推广。

2.7 逐个击破, 重点培养, 制造辐射效应

要充分认识种田大户作为示范点的重要宣传作用。很多农民之所以对新品种不予接纳, 根本上还是从众的心理在起作用。一旦有一个人引入新品种并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 其他人就会争相模仿。所以农技推广部门要积极联系种田大户, 对其进行游说, 并给予一定的特殊支持。只要他们同意, 那么就会产生辐射效应, 新品种的推广难的问题便会引刃而解。

3 小结

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是实现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是随着新品种数量的不断增多, 在品种推广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何把新品种变为生产力, 变为农民的直接经济利益, 成为新品种推广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以上的分析和建议, 希望可以对新品种的宣传推广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都晓玲.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研究[J].中国农业, 2013.

[2]齐伟武.小谈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工作[J].江苏自然科学周刊, 2014.

[3]曹蓝海, 吕富棠.我市玉米新品种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种子科技, 2010 (2) :18-19.

[4]杨大勇.当前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 2010 (1) :11-12.

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应用研究 篇3

关键词 山区农作物;新品种推广;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S32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1--02

山区农作物的推广可以有效地带动当地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高速发展。由于山区自然环境的限制,导致农民的耕地较为分散,无法实现大面积集中种植。新品种的推广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由于新品种具有产量高、耐寒性强和耐旱性强的特点,所以在山区种植新品种可以改善当地收入。本文就山区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的必要性、山区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山区农作物新品种问题的解决方式等展开探究。

1 山区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的必要性

由于山区农作物种植环境检查,导致其产量较低,不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对山区农作物进行改良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山区农作物新品种的引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可以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使我国整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1]。另一方面,山区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可以使我国农业科技获得提升。科技发展水平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山区农作物的研发可以有效体现与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水平。由此可见,在山区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是十分必要的。

2 山区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2.1 适宜山区的新品种较少

由于山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气候都较为独特,适宜在山区进行种植的种子种类较少。一般情况下,育种实验在进行研究时很少考虑气候较为复杂的山区。通常情况下,山区的温度较低,地势较为复杂,没有充足的水分,因此,缺乏适合在山区种植的植物新品种。通常情况下,在山区较为寒冷的地域,人们种植玉米的面积较大,像蔬菜这种不能忍受低温的植物就不能种植在此地域。所以,特定的环境会使山区的新品种的研制与推广受限。

2.2 农作物品种多,农民选择难

农作物的种子销售点经营的品种较多,其适合各个层次人们的需求。为了筛选出更适合推广的新品种,工作人员往往会陷入难以选择的误区。通常情况下,企业都会引入不同类型的新品种进行试验。例如,在云南省巧家县,全县种植玉米3 800 hm2,其种植的品种高达50余个;果树种植面积约为3 000 hm2,其品种高达40多个。由于企业实验的品种较多,其提供给市面的种子品种也较多。种植人员在进行购买时,仅凭借销售人员的阐述,难以选择。并且销售人员往往侧重于经济利益,无法结合实际为种植人员提供其真实需要的植株种类。如果种植人员选择了不适合山区种植的新品种,就会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因而为了降低风险较少引入新品种。

2.3 农民对新品种接受程度较低

由于当下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大量山村青年投奔城市,农村的知识分子数量呈下降趋势。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年老体弱的老人或劳动能力较低的妇女。由于其文化水平较低,无法短时间内接受新鲜事物。导致农民对新品种接受能力不高的因素主要有3种。一是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且思想较为保守。他们通常认为新的事物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实际检验,不能使植物收成得到保证。二是新品种的推广价格一般较高,这样会增加种植成本,从而降低农民对新品种的采购欲望。三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导致多数耕地资源被征用。耕地面积减少,使农民的收入降低。因此,农民对新品种的接受程度较低。

3 山区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的对策探析

3.1 增强新品种推广力度

由于人们对农作物新品种的熟悉度不足,导致新品种在推广过程中受到限制。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处于宣传部门的最低处。因此,可以利用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对新品种进行宣传。可以通过海报、广告、广播的形式在农作基层进行宣传;通过对农作物新品种内容的详细介绍,使农民对农作物的种植方式更加深入地进行了解。农作物新品种的宣传力度是实现新品种推广的基础。首先,应保证新品种推广的使用经费。积极引进资金是新品种推广的首要条件。其次,联系当地基层单位对农作物的基本知识进行宣传。最后,通过不定期举办相关活动,加深农作物新品种的宣传效果。

3.2 强化优良品种筛选力度

由于山区得自然环境较为特殊,人们在对新品种进行研制时,应加大对优良品种的筛选力度。可以建立专门的研究机制,对本地域山区的农作物新品种进行研究。其可以结合实际自然环境对原先的种植品种进行改良,使植物品性更利于山区环境种植。如果设备和人力资源允许,可以将筛选基地建立在相应的山区。这样有利于新品种的试种。对于山区农作物新品种,市场中销售的种类较少。某些仅适用于范围较小的局部地区,无法实现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如果在筛选新品种中不加深选择力度,就会使新品种的推广作用不理想。长此以往,农民会对新品种的研制失去信心,导致推广效果停滞不前。

3.3 提升农民工作能力

山区农作物推广的最终应用实体是农民。当下社会,农村的主要劳动力是文化水平较低、工作能力低下的老人、妇女、儿童。这类群体对农作物新品种缺乏认识,并且其在应用新品种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类因素为山区农作物的推广提供了阻力。通过提升农民的工作能力可以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人们可以通过在农村建立科学研究基地、引进先进技术、提供各类综合性人才的方式,使农民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首先,人们应该普及农作物新品种的相关文化知识,使农民对其有基本了解。其次,结合实际在农民实验田进行实验。最后,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手把手教学,使农民的工作能力获得提升。

4 结语

本文主要简述了关于山区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首先,说明了山区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的必要性。其主要通过两方面简述了新品种推广的重要性。其次,说明了山区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中常见的问题。其主要通过农民对新品种接受程度较低、适合山区的农作物新品种较少、农民对新品种选择能力较低等方面简述了其主要存在的問题。最后,说明了如何改善山区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中出现的问题。其通过强化新品种筛选力度、增强农民的工作能力、增加农作物的宣传力度等方面,详尽的说明了改善问题的具体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关菊.浅谈土地资源中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J].时代教育,2014(9):124.

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应用研究 篇4

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协议书

甲方:

乙方:

展示示范品种:

为探索研究农作物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鉴定其适应性、丰产性和抗逆性,加速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步伐,经甲乙双方共同研究,订立协议如下:

甲方职责:

1、免费

提供经国家或者省级审定发布的允许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新品种或拟于下经销推广的优质高产新品种一份(展示示范品种水稻不少于1[找材料到好范文 wenmi114.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公斤,玉米不少于2.5公斤,油菜不少于0.25公斤,小麦不少于10公斤。试验品种不少于0.25.公斤)及品种资料一份。

2、承担因品种本身缺隐(非人为及气候因素)所造成示范户的减收损失。

3、足额支付所提供品种的展示示范费用。

乙方职责:

1、依据甲方所提供品种熟性选择具有代表性区域按农作物品种田间试验示范方法进行展示示范。

2、负责展示品种及试验品种从制到收各生育阶段调查记载及资料收集整理,并在展示示范品种收获后及时以正式文件向甲方呈报展示示范结果,并抄报县级农业执法部门存查。

3、对表现好、有推广前景的品种,协助甲方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并义务介绍推广。

违约责任:

1、甲方提供的品种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所造成示范户及乙方经济损失由甲方承担。

2、乙方伪造示范结果或不按时呈报示范报告,甲方有权追回展示费用。

其它: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方及监证单位各一份,自签订之日生效,展示示范结束后自行失效。

甲方(公章):代表(签字):

乙方(公章):代表(签字):

监证单位(公章):代表(签字):

二OO六年五月三十日

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应用研究 篇5

2018年贵州省初审通过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简介

一、水稻

品种名称:9香优139(区试名称:惠优139)申请者:铜仁鑫天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育种者:铜仁鑫天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南粮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铜仁市农业科教信息站

品种来源:9香A×R139 特征特性: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为152.4天,与对照F优498相当。株高121.6厘米,株叶型较好,茎秆较坚韧;叶色绿,剑叶挺直;叶鞘、叶缘紫色。分蘖力中等,亩有效穗15.1万。穗型较大,穗实粒数为155.5粒,结实率80.0%,千粒重30.7克。粒型较长、粒重大,颖尖紫色、无芒、后期转色好。201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米质主要指标为:出糙率81.6%,精米率73.3%,整精米率60.3%,垩白粒率59%,垩白度13.2%,粒长7.3毫米,长宽比3.2,胶稠度4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4%,碱消值级5.0,透明度2级;食味鉴评77.7分。稻瘟病抗性鉴定2016年综合评价 “中感”;2017年综合评价为“中抗”。耐冷性鉴定2016年表现为“较弱”;2017年表现为“弱”。

产量表现:2016年省区试迟熟F组初试平均亩产639.49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80%,达极显著水平;2017年省区试迟熟A组续试平均亩产666.64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21%,达极显著水平。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53.07千克,比对照增产4.50%。20个试点15增5减,增产点次达75%。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3.82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11.37%,6个试点全部增产。

栽培要点:

1、清明节前后播种,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多蘖壮秧。

2、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或两段育秧,秧龄不超过40天。

3、合理密植。宽窄行栽插方式,每亩1.2~1.5万穴,随海拔升高或肥力降低增加种植密度。

4、科学肥水管理:重底早追,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结合科学管水,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到苗足、苗健、穗大、粒重。亩施基肥农家肥750公斤、尿素7公斤、普钙25公斤、氯化钾7公斤,移栽5天后亩施分蘖肥尿素3公斤,主穗圆杆后10天亩施穗肥尿素2公斤。

5、苗期、破口期、齐穗期注意稻瘟病防治,分蘖期、孕穗期注意稻飞虱、螟虫防治。注意稻瘟病和其它病虫害防治。

初审意见: 该品种符合贵州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在适宜于我省中迟熟杂交籼稻区种植。稻瘟病重发区慎用。

品种名称:M两优152(区试名称:M优152)申请者:四川发生水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四川发生水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江油市川江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MS1×蜀恢527 特征特性:早熟籼型两系杂交稻。全生育期为152.9天,比对照香早优2017晚熟1.4天。株叶型较好,茎秆较粗壮;叶色绿,剑叶挺直;叶鞘、叶缘无色。分蘖力中等。平均株高103.0厘米,亩有效穗15.2万。穗型较大,穗实粒数为142.3粒,结实率79.0%,千粒重29.3克。粒型较长、粒重较大,颖尖无色、间或有芒、后期转色好。201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米质主要指标为:出糙率79.1%,精米率71.5%,整精米率62.6%,垩白粒率20%,垩白度4.5%,粒长6.9毫米,长宽比3.1,胶稠度7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3%,碱消值级5.0,透明度1级,达国标优质米3级;食味鉴评81.0分。2016、2017年稻瘟病抗性鉴定为感。2016年耐冷性鉴定为“极强”;2017年耐冷性鉴定为“极弱”。

产量表现:2016年省区试早熟G组初试平均亩产643.12千克,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2.94%,增产点率50%;2017年省区试早熟F组续试平均亩产568.18千克,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5.28%,增产点率85.7%。两年平均亩产605.05千克,比对照增产4.03%,16个试点11增5减,增产点次达66.7%。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5.52千克,比对照增产17.96%,6个试点6增0减,增产点次为100%。

栽培要点:

1、清明节前后播种,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多蘖壮秧。

2、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或两段育秧,秧龄不超过45天

3、合理密植。宽窄行栽插方式,每亩1.2~1.5万穴,随海拔升高或肥力降低增加种植密度。

4、科学肥水管理:重底早追,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结合科学管水,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到苗足、苗健、穗大、粒重。亩施基肥农家肥750公斤、尿素7公斤、普钙25公斤、氯化钾7公斤,移栽5天后亩施分蘖肥尿素3公斤,主穗圆杆后10天亩施穗肥尿素2公斤。

5、苗期、破口期、齐穗期注意稻瘟病防治,分蘖期、孕穗期注意稻飞虱、螟虫防治。注意稻瘟病和其它病虫害防治。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于我省早熟杂交籼稻区种植,稻瘟病重发区慎用。

品种名称:T香优151 申请者:贵州金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贵州万亩良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红四方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贵州金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水稻研究所、贵州万亩良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红四方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T香23A×金恢15H1

特征特性:早熟杂交水稻组合。全生育期158.5天左右,比对照香早优2017迟熟1.5天。株叶型松散适中,后期叶片直立,抗早衰。无色,长粒型。株高90厘米,有效穗17.0万/亩,穗长22.6厘米,每穗总粒数187.4粒,结实率83.6%,千粒重26.5克。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结果,稻米品质主要指标表现为:整精米率62.0%,长/宽比2.7,垩白粒率38.5%,垩白度9.5%,胶稠度41mm,直链淀粉含量 20.8%,碱消值级6.1,透明度级1。稻瘟病鉴定表现感-中感。耐冷性鉴定表现为较强。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贵州省杂交稻绿色通道区域试验早熟组两年平均亩产595.24kg,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10.29%,增产点100%。2017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为620.06kg,比香早优2017增产9.79%,增产点率100%。

栽培要点:(1)适时早播:在我省一般于4月上中旬播种,采用盖膜湿润育秧、温室两段育秧、旱育秧等技术均可,培育多蘖壮秧。(2)合理移植:秧龄期为35天左右。中等肥力田块每亩定植1.5万蔸左右。可采用宽窄行(窄行5-6寸,宽行9-10寸,株距5-6寸)或者宽行密株(宽行8寸,株距5寸)均可。每蔸插2粒谷秧。(3)肥水管理:施足底肥,早施追肥,一般每亩使用普钙50kg,尿素15-20kg,钾肥10-15kg。在分蘖期够苗时,适度晒田控苗,成熟期不要晒田过早。(4)注意防治病虫害。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于我省早熟籼稻区种植。

品种名称:成优592(区试名称:贵丰优503)申请者:贵州神农大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贵州神农大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成丰A×R592 特征特性: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154天,比对照F优498晚熟1.5天。株型适中,秆矮粗壮,分蘖力较强;叶色浓绿,剑叶直;叶鞘、叶缘、颖尖紫色。株高122.1厘米,亩有效穗14.3万,穗长26.5厘米,每穗总粒数202.2粒,结实率为76.8%,千粒重31.3g。整精米率51.7%,粒型长/宽比2.9,垩白粒率69%,垩白度13.5%,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7%,碱消值级4.0,透明度级2。耐冷性鉴定2016年表现为“较弱”、2017年表现为“较强”,2016~2017年稻瘟病抗性鉴定均表现为“中感”。

产量表现:2016年初试平均亩产641.38千克,比对照F优498(对照)增产3.41%,增产点比例60%,居参试组合第一位,达极显著水平。全生育期152.8天,比对照F优498(对照)晚熟0.3天。2017年续试平均亩产661.70千克,比对照F优498(对照)增产3.44%,增产点率9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全生育期155.2天,比对照迟熟2.6天。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51.54千克,比对照增产3.42%,两年累计增产点比例75%,平均生育期154.0天。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7.39千克,比对照F优498(对照)增产0.61%,增产点率66.7%。

栽培要点:

1、适时早播、培育壮秧,秧龄35天左右;

2、插足基本苗,亩栽1.3万穴,基本苗每亩6万左右;

3、重施底肥、及时分蘖肥,亩施农家肥700公斤,磷肥50公斤,尿素5公斤(若无农家肥,则每亩增加2公斤尿素,10公斤氯化钾)作基肥,移栽后6天施分蘖肥,亩施尿素2-4公斤;

4、稻田管理,分蘖期浅水灌溉,抽穗期适当灌深水,收割前15天排水;

5、病虫防治,在始穗期注意防治稻瘟病,分蘖期及时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其它病虫害结合本地发生情况加强防治。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于我省中迟熟杂交籼稻区种植。

品种名称:川农优576 申请者:黔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种者: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 品种来源:川农4A×QN576 特征特性: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为152.6天,比对照F优498早熟1.7天。株高123.7厘米,株叶型较好,茎秆较粗壮;叶色浓绿,剑叶挺直;叶鞘、叶缘紫色。分蘖力较强,亩有效穗13.7万。穗型大,穗长26.7厘米,穗实粒数为152.4粒,结实率79.4%,千粒重32.8克。粒型较长、粒重较大,颖尖紫色、无芒、后期转色好。201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米质主要指标为:出糙率81.3%,精米率72.7%,整精米率59.4%%,垩白粒率49%,垩白度9.8%,粒长7.3毫米,长宽比3.1,胶稠度3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9%,碱消值级5.8,透明度2级;食味鉴评80.6分,优于对照F优498(79.7分)。耐冷性鉴定2015年表现为“较强”、2017年表现为“较弱”,2015、2017年稻瘟病抗性鉴定均表现为“中感”。

产量表现:2015年省区试迟熟初试平均亩产636.07千克,比F优498(对照)增产7.84%,居参试组合第一位,增产点率77.8%;2017年省区试迟熟续试平均亩产661.01千克,比F优498(对照)增产3.88%,增产点率为70%。两年平均亩产648.54千克,比F优498(对照)增产5.79%,19个试点次15增42减,增产点次达78.94%。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8.42千克,比F优498(对照)增产5.91%,6个试点3增3减,增产点率为50%。

栽培要点:

1、贵定类似区域4月中旬播种,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多蘖壮秧。

2、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或两段育秧,秧龄不超过40天

3、合理密植。宽窄行栽插方式,每亩1.2~1.5万穴,随海拔升高或肥力降低增加种植密度。

4、科学肥水管理:重底早追,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结合科学管水,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到苗足、苗健、穗大、粒重。亩施基肥农家肥800公斤、尿素7公斤、普钙25公斤、氯化钾7公斤,移栽5天后亩施分蘖肥尿素3公斤,主穗圆杆后10天亩施穗肥尿素2公斤。

5、苗期、破口期、齐穗期注意稻瘟病防治,分蘖期、孕穗期注意稻飞虱、螟虫防治。注意稻瘟病和其它病虫害防治。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于我省中迟熟杂交籼稻区种植。

品种名称:恒丰优387 申请者:贵州秋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育种者: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贵州秋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海南南繁种子基地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恒丰A×R387 特征特性: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为150.8天,比对照F优498早熟1.4天。株叶型较好,茎秆较粗壮;叶色淡绿,剑叶挺直,分蘖力强 粒型较长,颖尖无色、无芒、后期转色好。株高112.8厘米,有效穗16.1万/亩,穗长23.6厘米,每穗总粒数194.6粒,结实率为79.5%,千粒重27.1克。201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达国标3级优质稻谷,米质主要指标为:出糙率79.8%,精米率72.1%,整精米率65.8%,垩白粒率10%,垩白度2.3%,粒长7.1毫米,长宽比3.1,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0%,碱消值级6.0,透明度1级。食味评价80.8分。耐冷性鉴定2016年表现为“较弱”、2017年表现为“较强”,2016~2017年稻瘟病抗性鉴定均表现为“中感”。

产量表现:2016年初试平均亩产634.58千克,比对照F优498(对照)增产3.54%,增产点比例70%,居参试组合第一位,达极显著水平。全生育期149.2天,比对照F优498((对照)早熟2.5天。2017年续试平均亩产657.46千克,比对照F优498(对照)增产2.78%,增产点率80%,增产达显著水平;全生育期152.3天,比对照早熟0.3天。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46.02千克,比对照增产3.15%,两年累计增产点比例75%,平均生育期,150.8天。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1.54千克,比对照F优498(对照)增产8.02%,增产点率100%。

栽培要点:

1、清明节前后播种,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多蘖壮秧。

2、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或两段育秧,秧龄不超过 35 天。

3、合理密植。宽窄行栽插方式,每亩 1.2~1.5 万穴,随海拔升高或肥力降低增加种植密度。

4、科学肥水管理:重底早追,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结合科学管水,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到苗足、苗健、穗大、粒重。亩施基肥农家肥 60 公斤、尿素 5 公斤、普钙 15 公斤、氯化钾 5 公斤,移栽 5 天后亩施分蘖肥尿素 3 公斤,主穗圆杆后 10 天亩施穗肥尿素 2 公斤。

5、苗期、破口期、齐穗期注意稻瘟病防治,分蘖期、孕穗期注意稻飞虱、螟虫防治。注意稻瘟病和其它病虫害防治。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于我省中迟熟杂交籼稻区种植。

品种名称:成优33(区试名称:成丰A/R33)申请者:贵州省水稻研究所 育种者:贵州省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成丰A×黔恢33 特征特性: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156.0天,比对照F优498(CK)晚熟4.8天。株高128.8厘米,有效穗13.6万/亩,穗长26.9厘米,每穗总粒数195.0粒,结实率为77.8%,千粒重32.6克。颖尖紫色、无芒、后期转色好。米质中等。耐冷性中等,中抗稻瘟病。

产量表现:2016年区试平均亩产661.64千克,比对照F优498(CK)增产4.49 %,增产点比例80%,居参试组合第二位,达极显著水平;2017年续试平均亩产660.21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2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率80%。两年平均亩产660.93千克,比对照增产3.85%,增产点率80%。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5.94千克,比对照增产2.31%,增产点率67%。

栽培要点:

1、适期早播,培育壮秧。因地制宜、适期早播。

2、科学肥水运筹 大面积亩施纯氮10kg左右,肥料运筹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并重视磷钾肥和有机肥的配合施用。

3、综合防治病虫,确保丰产丰收。根据各地病虫发生的动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于我省中迟熟杂交籼稻区种植。

品种名称:创两优513 申请者:袁氏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氏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创5S×R513 特征特性:迟熟籼型两系系杂交稻。全生育期为152.3天,比对照F优498早熟0.2天。株高108.1厘米,株叶型较好,茎秆较粗壮;叶色淡绿,剑叶挺直;叶鞘、叶缘紫色。分蘖力强,亩有效穗16.8万。穗型较大,穗实粒数为170.4粒,结实率78.1%,千粒重23.6克。粒型较长、粒重较轻,颖尖紫色、短芒、后期转色好。201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米质主要指标为:出糙率79.3%,精米率71.8%,整精米率65.8%,垩白粒率14%,垩白度3.5%,粒长6.4毫米,长宽比3.3,胶稠度8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2%,碱消值级5.5,透明度1级;食味鉴评82.4分。稻瘟病抗性鉴定为中感。耐冷性鉴定2016年表现为“较强”;2017年表现为“极弱”。

产量表现:2016年省区试迟熟F组初试平均亩产633.81kg,比对照F优498(CK)增产3.87 %,增产点比例60%,居参试组合第四位,达显著水平。2017年省区试迟熟A组续试平均亩产655.80kg,比对照F优498(CK)增产2.52%,增产点率80%,增产达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644.81公斤,比对照增产3.18%,两年累计增产点次达70%。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4.74公斤,比对照增产4.01%,6个试点5增1减,增产点次为83.3%。

栽培要点:

1、清明节前后播种,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多蘖壮秧。

2、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或两段育秧,秧龄不超过35天

3、合理密植。宽窄行栽插方式,每亩1.2~1.5万穴,随海拔升高或肥力降低增加种植密度。

4、科学肥水管理:重底早追,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结合科学管水,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到苗足、苗健、穗大、粒重。亩施基肥农家肥750公斤、尿素7公斤、普钙25公斤、氯化钾7公斤,移栽5天后亩施分蘖肥尿素3公斤,主穗圆杆后10天亩施穗肥尿素2公斤。

5、苗期、破口期、齐穗期注意稻瘟病防治,分蘖期、孕穗期注意稻飞虱、螟虫防治。注意稻瘟病和其它病虫害防治。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于我省中迟熟杂交籼稻区种植。

品种名称:毕粳优5号

申请者:贵州九穗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种者:贵州九穗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67A×NR210 特征特性:中熟粳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为155天,比对照滇杂31早熟5.2天。株高105.6厘米,株型适中,植株整齐,分蘖中等,抽穗整齐。叶色绿色,叶片中、剑叶叶片平展、直立,后期熟色好。分蘖力较强,亩有效穗14.3万。穗大,穗粒数为187.7粒,结实率82.3%,千粒重25.6克。2018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米质主要指标为:出糙率80.0%、精米率72.8%、整精米率66.3%、垩白度7.1%、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3%、粒型长/宽比2.2。稻瘟病抗性鉴定为中感。

产量表现:2016年区试平均亩产553.63千克,比对照滇杂31增产6.27%,差异极显著,6个试点3增3减,增幅14.8~15.82%。2017年续试平均亩产550.48千克,比对照滇杂31增产16.48%,差异极显著,6个试点均增产,增幅4.29~29.62%。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52.06千克,比对照增产11.18%,两年12个点次有9个点增产。在2017年度生产试验中,三个点均增产,平均亩产585.8千克,比对照(479.0千克)增产22.3%。增产点次为100%。

栽培要点:

1、清明节前后播种,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多蘖壮秧。育秧方式以旱育秧或薄膜覆盖湿润育秧,亩用种1.5~2.0Kg。

2、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或两段育秧,秧龄不超过45天。

3、合理密植。栽插规格6×(6+9)寸,或7×4寸或6×5寸,亩插13.3~20万基本苗,每亩1.5~2.0万穴,随海拔升高或肥力降低增加种植密度。

4、科学肥水管理:重底早追,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结合科学管水,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到苗足、苗健、穗大、粒重。亩施基肥农家肥750公斤、尿素10公斤、普钙30公斤、氯化钾5公斤,移栽7天后亩施分蘖肥尿素5公斤,主穗圆杆后12天亩施穗肥尿素4公斤。

5、苗期、破口期、齐穗期注意稻瘟病防治,分蘖期、孕穗期注意稻飞虱、螟虫防治。注意稻瘟病和其它病虫害防治。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于我省粳稻区种植。

品种名称:嘉糯2优2号

申请者:贵州神农大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福建农林大学、贵州神农大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亚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嘉农wx2A×嘉糯恢2号

特征特性: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糯稻。全生育期151.8天,比对照糯优6211晚熟1.4天。株高115.9厘米,株叶型较好,茎秆较粗壮;叶色淡绿,剑叶挺直;叶鞘、叶缘无色。分蘖力较强,亩有效穗15.3万。穗型较大,穗实粒数为173.6粒,结实率81.4%,千粒重27.6克。粒型较长,颖尖无色、无芒、后期转色好。2016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米质主要指标为:出糙率80.0%,精米率70.4%,整精米率56.3%,粒长6.4毫米,长宽比2.9,胶稠度1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碱消值级6.0,透明度3级;国标等级属优糯。食味鉴评83.8分。稻瘟病抗性鉴定为感。耐冷性鉴定为强。

产量表现:2016年省初试平均亩产605.40千克,比对照糯优6211增产7.02%,增产点率80%;2017年续试平均亩产611.47千克,比对照糯优6211增产16.18%,增产点率80%。两年平均亩产608.43千克,比对照增产11.6%,5个试点4增1减,增产点次达80.0%。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4.6千克,比对照增产9.56%,6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点次为100%。

栽培要点:

1、清明节前后播种,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多蘖壮秧。

2、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或两段育秧,秧龄不超过35天。

3、合理密植。宽窄行栽插方式,每亩1.5~1.8万穴,随海拔升高或肥力降低增加种植密度。

4、科学肥水管理:重底早追,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结合科学管水,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到苗足、苗健、穗大、粒重。亩施基肥农家肥750公斤、尿素7公斤、普钙25公斤、氯化钾7公斤,移栽5天后亩施分蘖肥尿素3公斤,主穗圆杆后10天亩施穗肥尿素2公斤。

5、苗期、破口期、齐穗期注意稻瘟病防治,分蘖期、孕穗期注意稻飞虱、螟虫防治。注意稻瘟病和其它病虫害防治。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于我省糯稻区种植。

品种名称:黔粳优295 申请者:贵阳金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种者:贵阳金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163A×HR295 特征特性:中熟粳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为156.1天,比对照滇杂31早熟4.0天。株高99.3厘米,株型适中,植株整齐,抽穗整齐。叶色绿色,叶片中、厚,剑叶叶片平展、直立,后期熟色好。叶鞘、叶缘淡紫色。分蘖力较强,亩有效穗14.7万。穗型较大,穗实粒数为实粒数153.6粒,结实率84.3%,千粒重24.9克。种子性状:中粒型,无芒,颖尖淡紫色、后期转色好。2018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米质主要指标为:出糙率81.0%、精米率73.9%、整精米率69.4%、垩白度6.0%、透明度4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6%、粒型长/宽比2.2。稻瘟病综合抗性鉴定为中感。

产量表现:2016年平均亩产586.88千克,比对照滇杂31增产13.72%,差异极显著。6个试点4增2减。2017年续试平均亩产504.71千克,比对照滇杂31增产6.80%,差异极显著,6个试点5增1减。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45.8千克,比对照滇杂31增产9.92%,两年12个点次有9个点增产。在2017年度生产试验中,三个试点均比对照增产,平均亩产532千克,比对照滇杂31(479.0千克)增产11.1%,增产点次为100%。

栽培要点:

1、清明节前后播种,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多蘖壮秧。育秧方式以旱育秧或薄膜覆盖湿润育秧,亩用种1.5~2.0Kg。

2、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或两段育秧,秧龄不超过45天。

3、合理密植。栽插规格6×(6+9)寸,或7×4寸或6×5寸,亩插13.3~20万基本苗,每亩1.5~2.0万穴,随海拔升高或肥力降低增加种植密度。

4、科学肥水管理:重底早追,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结合科学管水,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到苗足、苗健、穗大、粒重。亩施基肥农家肥750公斤、尿素10公斤、普钙30公斤、氯化钾5公斤,移栽7天后亩施分蘖肥尿素5公斤,主穗圆杆后12天亩施穗肥尿素4公斤。

5、苗期、破口期、齐穗期注意稻瘟病防治,分蘖期、孕穗期注意稻飞虱、螟虫防治。注意稻瘟病和其它病虫害防治。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于我省粳稻区种植。

品种名称:金籼优709(区试名称:扬籼优709)申请者: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金籼7A×扬恢MP14-9 特征特性: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为150.6天,比对照F优498早熟1.9天。株高114.1厘米,株型紧凑,茎秆较粗壮;叶色浓绿。分蘖力强,亩有效穗15.1万,穗长23.5厘米,穗总粒数为199.3粒,结实率81.8%,千粒重27.3克。长粒型、颖尖无色、无芒。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米质主要指标为:出糙率79.6%,精米率71.5%,整精米率63.1%,垩白粒率26%,垩白度8.8%,粒长6.7毫米,长宽比3.0,胶稠度8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0%,碱消值4.5级,透明度1级。食味鉴评80.9分,优于对照香早优2017(80分)。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均为中感,2016年耐冷性鉴定为较强,2017年耐冷性鉴定为弱。

栽培要点:

1、清明节前后播种,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多蘖壮秧。

2、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或两段育秧,秧龄不超过45天。

3、合理密植。宽窄行栽插方式,每亩1.2~1.5万穴,随海拔升高或肥力降低增加种植密度。

4、科学肥水管理:重底早追,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结合科学管水,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到苗足、苗健、穗大、粒重。亩施基肥农家肥750公斤、尿素7公斤、普钙25公斤、氯化钾7公斤,移栽5天后亩施分蘖肥尿素3公斤,主穗圆杆后10天亩施穗肥尿素2公斤。

5、苗期、破口期、齐穗期注意稻瘟病防治,分蘖期、孕穗期注意稻飞虱、螟虫防治。注意稻瘟病和其它病虫害防治。

产量表现:2016年省区试迟熟组平均亩产638.7千克,比对F优498增产4.67%,增产点率80%;2017年省区试续试平均亩产651.89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1.91%,增产点率50%。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45.3千克,比对照增产3.25%; 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1.99千克,比对照增产11.83%,增产点次为100%。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于我省迟熟杂交籼稻区种植。

品种名称:旌11优华珍(区试名称:12正H8312A/HR3485)申请者:四川绿丹至诚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四川绿丹至诚种业有限公司、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品种来源:旌11A×华珍 特征特性: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153.8天,比对照F优498迟熟1.9天。株叶型好,茎秆较粗壮;叶色浓绿,剑叶挺直;叶鞘、叶缘绿色。平均株高121.1厘米,亩有效穗14.3万。穗长26.0厘米,每穗213.5粒,结实率79.5%,千粒重28.6克。粒型较长、粒重较大;颖尖白色、无芒。2016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米质主要指标为:出糙率78.3%,精米率68.7%,整精米率55.6%,垩白粒率20%,垩白度4.5%,粒长7.0毫米,长宽比3.1,胶稠度5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4%,碱消值级7.0,透明度2级,国标三级优质稻谷;食味鉴评82.1分。稻瘟病综合抗性鉴定为感。2016年耐冷性鉴定为“弱”,2017年耐冷性鉴定为极弱”。

产量表现:2016年省区试迟熟组平均亩产666.75公斤,比对照F优498增产5.30 %; 2017年省区试续试平均亩产679.02公斤,比对照F优498增产6.15%。两年平均亩产672.89公斤,比对照增产5.72%。两年20个试点18增2减,增产点率90 %。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5.05公斤,比对照F优498增产12.12%,6个试点全部增产。

栽培要点:

1、清明节前后播种,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多蘖壮秧。

2、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或两段育秧,秧龄不超过45天

3、合理密植。宽窄行栽插方式,每亩1.2~1.5万穴,随海拔升高或肥力降低增加种植密度。

4、科学肥水管理:重底早追,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结合科学管水,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到苗足、苗健、穗大、粒重。亩施基肥农家肥750公斤、尿素7公斤、普钙25公斤、氯化钾7公斤,移栽5天后亩施分蘖肥尿素3公斤,主穗圆杆后10天亩施穗肥尿素2公斤。

5、苗期、破口期、齐穗期注意稻瘟病防治,分蘖期、孕穗期注意稻飞虱、螟虫防治。注意稻瘟病和其它病虫害防治。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于我省中迟熟杂交籼稻区种植。

品种名称:旌优681(区试名称10东5346A/R781)

申请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成都丰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成都丰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旌46A×德恢781 特征特性:早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为151.7天,比对照香早优2017迟熟1.7天。株高105.0厘米,株叶型较好,茎秆较粗壮;叶色绿,剑叶挺直;叶鞘、叶缘紫色。分蘖力强,亩有效穗15.3万。穗长24.6厘米,穗实粒数为186.3粒,结实率80.3%,千粒重29.7克。粒型较长、粒重较大,颖尖紫色、无芒、后期转色好。201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米质主要指标为:出糙率79.4%,精米率71.5%,整精米率54.2%,垩白粒率20%,垩白度3.4%,粒长7.0毫米,长宽比3.2,胶稠度6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碱消值7.0级,透明度1级,达国标3级;食味鉴评78.2分。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均为中抗;2016年耐冷性鉴定为极强,2017年鉴定为弱。

产量表现:2016年省区试早熟组区试平均亩产716.80千克,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14.74%,增产点率100%;2017年省区试续试平均亩产615.39千克,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14.03%,增产点率100%。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66.10千克,比对照增产14.41%,8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点次达100%。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2.07千克,比对照增产20.32%,5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点次为100%。

栽培要点:(1)适时早播:在我省一般于4月上中旬播种,采用盖膜湿润育秧、温室两段育秧、旱育秧等技术均可,培育多蘖壮秧。(2)合理移植:秧龄期为35天左右。中等肥力田块每亩定植1.5万蔸左右。可采用宽窄行(窄行5~6寸,宽行9~10寸,株距5~6寸)或者宽行密株(宽行8寸,株距5寸)均可。每蔸插2粒谷秧。(3)肥水管理:施足底肥,早施追肥,一般每亩使用普钙50公斤,尿素15~20公斤,钾肥10~15公斤。在分蘖期够苗时,适度晒田控苗,成熟期不要晒田过早。4)注意防治病虫害。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于我省早熟杂交籼稻区种植。

品种名称:两优1316(区试名称:两优1316)申请者:湖南金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湖南金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C815S×R1316 特征特性:迟熟籼型两系杂交稻。全生育期为153.6天,比对照F优498迟熟3.0天。株高109.4厘米,株叶型较好,茎秆较粗壮;叶色浓绿,剑叶挺直;叶鞘、叶缘紫色。分蘖力中等,亩有效穗16.7万。穗实粒数为154粒,结实率78.6%,千粒重25.3克。粒型较长、颖尖紫色、短顶芒、后期转色好。201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米质主要指标为:出糙率80.4%,精米率73.2%,整精米率65.2%,垩白粒率13%,垩白度2.5%,粒长6.4毫米,长宽比3.0,胶稠度8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3%,碱消值级6.0,透明度1级,达到国标3级,部标2级;食味鉴评83.8分,优于对照F优498。稻瘟病抗性鉴定为中感。耐冷性鉴定为弱。

产量表现:2016年省区试迟熟E组初试平均亩产623.87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1.78%,增产点率60%;2017年省区试迟熟B组续试平均亩产644.13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1.23%,增产点率50%。两年平均亩产634.00千克,比对照增产1.51%,20个试点11增9减,增产点次达55.0%。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9.28千克,比对照增产3.65%,6个试点5增1减,增产点次为83.3%。

栽培要点:

1、清明节前后播种,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多蘖壮秧。

2、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或两段育秧,秧龄不超过45天

3、合理密植。宽窄行栽插方式,每亩1.2~1.5万穴,随海拔升高或肥力降低增加种植密度。

4、科学肥水管理:重底早追,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结合科学管水,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到苗足、苗健、穗大、粒重。亩施基肥农家肥750公斤、尿素7公斤、普钙25公斤、氯化钾7公斤,移栽5天后亩施分蘖肥尿素3公斤,主穗圆杆后10天亩施穗肥尿素2公斤。

5、苗期、破口期、齐穗期注意稻瘟病防治,分蘖期、孕穗期注意稻飞虱、螟虫防治。注意稻瘟病和其它病虫害防治。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于我省迟熟杂交籼稻区种植。

品种名称:陵优2064(区试名称:Lx2064)申请者:贵州众望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贵州兆和丰水稻科技研发有限公司、贵州众望种业有限公司 重庆市涪陵区农科所

品种来源:陵1A×LDR2064 特征特性:早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151.1天,比对照香早优2017迟熟0.1天。株叶型较好,茎秆较粗壮;叶色浓绿,剑叶挺直;叶鞘、叶缘紫色。株高101.5厘米,亩有效穗14.5万。穗型大,穗长24.8厘米,穗总粒数为191.6粒,结实率82.7%,千粒重27.9克。粒型较长,颖尖紫色、无芒、后期转色较好。201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米质主要指标为:出糙率79.8%,精米率73.5%,整精米率66.6%,垩白粒率10%,垩白度3.2%,粒长7.2毫米,长宽比3.2,胶稠度7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0%,碱消值级5.0,透明度1级;食味鉴评78.3分。稻瘟病抗性鉴定为感。2016年耐冷性鉴定为强,2017年耐冷性鉴定为弱。

产量表现:2016年省区试早熟组平均亩产691.24公斤,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10.64%; 2017年省区试续试平均亩产560.35公斤,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3.83%。两年平均亩产625.79公斤,比对照增产7.49%。两年15个试点14增1减,增产点率93.3%。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4.26公斤,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2.48%,5个试点4增1减,增产点率80%。

栽培要点:

1、清明节前后播种,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多蘖壮秧。

2、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或两段育秧,秧龄不超过45天

3、合理密植。宽窄行栽插方式,每亩1.2~1.5万穴,随海拔升高或肥力降低增加种植密度。

4、科学肥水管理:重底早追,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结合科学管水,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到苗足、苗健、穗大、粒重。亩施基肥农家肥750公斤、尿素7公斤、普钙25公斤、氯化钾7公斤,移栽5天后亩施分蘖肥尿素3公斤,主穗圆杆后10天亩施穗肥尿素2公斤。

5、苗期、破口期、齐穗期注意稻瘟病防治,分蘖期、孕穗期注意稻飞虱、螟虫防治。注意稻瘟病和其它病虫害防治。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于我省早熟杂交籼稻区种植。

品种名称:泸香优110 申请者:贵州红四方种业有限公司、贵州兆和丰水稻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育种者:贵州兆和丰水稻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贵州红四方种业有限公司、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种子公司 品种来源:泸香618A×LDR110 特征特性:早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为154.1天,比对照香早优2017迟熟2.5天。株高98.4厘米,株叶型较好,茎秆较粗壮;叶色浓绿,剑叶挺直;叶鞘、叶缘绿色。分蘖力中等,亩有效穗14.3万。穗长26.7厘米,穗总粒数为209.9粒,结实率73.4%,千粒重28克。颖尖无色、有少许顶芒、后期转色较好。201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为国标2级,米质主要指标为:出糙率77.0%,精米率66.5%,整精米率54.0%,垩白粒率8%,垩白度2.1%,粒长7.3毫米,长宽比3.4,胶稠度5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4%,碱消值7.0级,透明度1级;食味鉴评80.8分,优于对照香早优2017(80分)。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均为中感,耐冷性鉴定为较弱。

产量表现:2016年省区试早熟组平均亩产632.90千克,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1.31%,增产点次62.5%。2017续试平均亩产554.76千克,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2.79%,增产点次71.4%;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93.83千克,比对照增产2.00%,两年累计增产点次66.7%。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2.86千克,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4.22%,增产点次40%。

栽培要点:

1、清明节前后播种,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多蘖壮秧。

2、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或两段育秧,秧龄不超过45天

3、合理密植。宽窄行栽插方式,每亩1.2~1.5万穴,随海拔升高或肥力降低增加种植密度。

4、科学肥水管理:重底早追,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结合科学管水,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到苗足、苗健、穗大、粒重。亩施基肥农家肥750公斤、尿素7公斤、普钙25公斤、氯化钾7公斤,移栽5天后亩施分蘖肥尿素3公斤,主穗圆杆后10天亩施穗肥尿素2公斤。

5、苗期、破口期、齐穗期注意稻瘟病防治,分蘖期、孕穗期注意稻飞虱、螟虫防治。注意稻瘟病和其它病虫害防治。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于我省早熟杂交籼稻区种植。

品种名称:泸香优912 申请者:贵州金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贵州兆和丰水稻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种子公司、贵州金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泸香618AxLDR912 特征特性:早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154.0天,比对照香早优2017迟熟2.5天;株叶型较好,茎秆较粗壮,叶色浓绿,剑叶挺直,叶鞘、叶缘绿色。株高97.0厘米,亩有效穗15.5万。穗型大,穗总粒数为187.7粒,结实率77.2%,千粒重27.5克,粒型较长、粒重较大,颖尖无色、无芒、后期转色好。201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米质主要指标为:出糙率80.5%、精米率69.3%、整精米率46.4%、垩白粒率36%%、垩白度6.8%、粒长7.0毫米、长宽比3.2,胶稠度3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9.8%,碱消值级6.5,透明度2级;食味鉴评79.8分。稻瘟病综合抗性鉴定为感。2016年耐冷性鉴定为较强,2017年耐冷性鉴定为较弱。

产量表现:2016年省区试早熟组平均亩产661.38公斤,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5.87%; 2017年省区试续试平均亩产568.76公斤,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5.39%。两年平均亩产615.07公斤,比对照增产5.64%。两年15个试点11增4减,增产点率73.3%;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1.70公斤,比对照早优2017增产9.28%,5个试点4增1减,增产点率80%。

栽培要点:

1、清明节前后播种,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多蘖壮秧。

2、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或两段育秧,秧龄不超过45天

3、合理密植。宽窄行栽插方式,每亩1.2~1.5万穴,随海拔升高或肥力降低增加种植密度。

4、科学肥水管理:重底早追,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结合科学管水,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到苗足、苗健、穗大、粒重。亩施基肥农家肥750公斤、尿素7公斤、普钙25公斤、氯化钾7公斤,移栽5天后亩施分蘖肥尿素3公斤,主穗圆杆后10天亩施穗肥尿素2公斤。

5、苗期、破口期、齐穗期注意稻瘟病防治,分蘖期、孕穗期注意稻飞虱、螟虫防治。注意稻瘟病和其它病虫害防治。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于我省早熟杂交籼稻区种植。

品种名称:内香优6368 申请者:四川发生水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育种者:四川发生水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内香6A×江恢4368 特征特性: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为155.8天,比对照F优 498迟熟3.3天。株高118.9厘米,株叶型较好,茎秆较粗壮;叶色绿,剑叶挺直;叶鞘、叶缘无色。分蘖力强,亩有效穗15.8万。穗型较大,穗实粒数为139.7粒,结实率79.1%,千粒重30.8克。粒型长、粒重较大,颖尖无色、间或有芒、后期转色好。2016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米质主要指标为:出糙率79.6%,精米率70.7%,整精米率45.3%,垩白粒率42%,垩白度6.7%,粒长7.1毫米,长宽比3.0,胶稠度7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6%,碱消值级4.0,透明度1级;食味鉴评84.7分,优于对照F优 498(79.7分)。稻瘟病抗性鉴定为中感。耐冷性鉴定2016年为较弱、2017年为弱。

产量表现:2016年省区试迟熟组平均亩产641.62千克,比对照F优 498增产5.15%,增产点率80%;2017年省区试迟熟组续试平均亩产646.80千克,比对照F优 498增产1.11%,增产点率80%。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44.21千克,比对照增产3.08%,20个试点16增4减,增产点次达80%。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1.46千克,比对照增产10.47%,6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点次为100%。

栽培要点:

1、清明节前后播种,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多蘖壮秧。

2、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或两段育秧,秧龄不超过45天

3、合理密植。宽窄行栽插方式,每亩1.2~1.5万穴,随海拔升高或肥力降低增加种植密度。

4、科学肥水管理:重底早追,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结合科学管水,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到苗足、苗健、穗大、粒重。亩施基肥农家肥750公斤、尿素7公斤、普钙25公斤、氯化钾7公斤,移栽5天后亩施分蘖肥尿素3公斤,主穗圆杆后10天亩施穗肥尿素2公斤。

5、苗期、破口期、齐穗期注意稻瘟病防治,分蘖期、孕穗期注意稻飞虱、螟虫防治。注意稻瘟病和其它病虫害防治。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于贵州省中迟熟杂交籼稻区种植。

品种名称:黔优35 申请者:贵州省水稻研究所 育种者:贵州省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黔79A×黔恢35 特征特性: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154.0天,比对照F优498迟熟1.5天。株高123.9厘米,有效穗14.7万/亩,穗长25.7厘米,每穗总粒数189.5粒,结实率为79.0%,千粒重30.8克。粒型较长、粒重较大,颖尖紫色、无芒、后期转色好。米质主要指标表现:整精米率62.0%,垩白粒率28%,垩白度3.5%,粒长6.9毫米,长宽比2.9,胶稠度5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0%,碱消值级4.8,透明度1级。达到国标优质3级。耐冷性中等,中抗稻瘟病。

产量表现:2016年区试平均亩产641.09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36 %,增产点率80%,居参试组合第二位,达极显著水平;2017年续试平均亩产653.02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2.08%,增产点率70%,增产达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647.06千克,比对照增产2.71%,增产点率75%;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9.10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7.86%,增产点率66.7%。

栽培要点:

1、适期早播,培育壮秧。因地制宜、适期早播。

2、科学肥水运筹 大面积亩施纯氮10kg左右,肥料运筹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并重视磷钾肥和有机肥的配合施用。

3、综合防治病虫,确保丰产丰收。根据各地病虫发生的动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于我省中迟熟杂交籼稻区种植。

品种名称:双优505(区试名称:双优505)申请者: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育种者: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双丰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双1A×蜀恢505 特征特性: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152.0天,比对照F优498早熟0.4天;株叶型较好,茎秆较粗壮,叶色浓绿,剑叶挺直;叶鞘、叶缘紫色。平均株高114.7厘米,亩有效穗14.4万。穗长24.8厘米,每穗207.2粒,结实率77.5%,千粒重28.1克;粒型较长、粒重较大,颖尖紫色、无芒、后期转色好。2016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米质主要指标为:出糙率76.7%、精米率69.2%、整精米率56.3%、垩白粒率24%、垩白度3.5%,粒长6.9毫米,长宽比2.9,胶稠度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8%,碱消值级4.3,透明度1级,国标三级优质稻谷;食味鉴评82.9分。稻瘟病综合抗性鉴定为感。2016年耐冷性鉴定为较弱,2017年耐冷性鉴定为较强。

产量表现:2016年省区试迟熟组平均亩产614.09公斤,比对照F优498增产0.64%; 2017年省区试续试平均亩产635.60公斤,比对照F优498减产0.11%。两年平均亩产624.85公斤,比对照增产0.25%。两年20个试点12增8减,增产点率60 %;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1.10公斤,比对照F优498增产6.06%,6个试点5增1减,增产点率83.3%。

栽培要点:

1、育秧: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移栽:秧龄35~40天,合理密植,每亩栽插1.2-1.5万穴左右,每穴栽插2苗。

2、肥水管理:配方施肥,重底早追,后期看苗补施穗粒肥,每亩施纯氮10~12千克,氮、磷、钾合理搭配,底肥占70%,追肥占30%;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及时晒田,孕穗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后期切忌断水过早。

3、病虫防治:据虫情病害预报,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于我省中迟熟杂交籼稻区种植。

品种名称:泰优390(区试名称:泰丰A/广恢390)申请者:湖南志和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湖南金稻种业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泰丰A×广恢390 特征特性:早熟三系籼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153.9天,比对照香早优2017迟熟2.4天。株高99.1厘米,有效穗17.4万/亩,穗长23.6厘米,每穗总粒数185.6粒,结实率为79.3%,千粒重25.5克。株型适中,生长势强,叶鞘、叶缘无色,短芒,后期转色好。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78.6%,精米率70.0%,整精米率57.8%,粒长7.3毫米,长宽比3.6,垩白粒率18%,垩白度5.7%,直链淀粉15.4%,胶稠度85毫米,碱消值5.5级,透明度1级,达到国标优质3级。食味鉴评84.7分。中感稻瘟病。耐冷性鉴定为较强。

产量表现:2016年省区试早熟组平均亩产686.51千克,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9.89%;2017年省区试续试平均亩产599.27千克,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11.04%。两年平均亩产642.89千克,比对照增产10.42%。两年16个试点14增1减,增产点率93.75%。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0.99千克,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16.0%,增产点率100%。

栽培要点:

1、清明节前后播种,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多蘖壮秧。

2、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或两段育秧,秧龄不超过45天

3、合理密植。宽窄行栽插方式,每亩1.2~1.5万穴,随海拔升高或肥力降低增加种植密度。

4、科学肥水管理:重底早追,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结合科学管水,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到苗足、苗健、穗大、粒重。亩施基肥农家肥750公斤、尿素7公斤、普钙25公斤、氯化钾7公斤,移栽5天后亩施分蘖肥尿素3公斤,主穗圆杆后10天亩施穗肥尿素2公斤。

5、苗期、破口期、齐穗期注意稻瘟病防治,分蘖期、孕穗期注意稻飞虱、螟虫防治。注意稻瘟病和其它病虫害防治。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于我省早熟杂交籼稻区种植。稻瘟病重发区慎用。

品种名称:武优6号

申请者: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武香A×华恢016 特征特性: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为154.4天,比对照F优498迟熟0.3天。株叶型较好,茎秆较粗壮;叶色浓绿,剑叶挺直;叶鞘、叶缘无色。株高123.6厘米,亩有效穗14.1万,分蘖力中等。穗型较大,穗长23.9厘米,穗实粒数为188.3粒,结实率77.1%,千粒重32.7克。粒型较长,颖尖无色、无芒、后期转色好。2016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米质主要指标为:出糙率79.9%,精米率69.8%,整精米率45.2%,垩白粒率47%,垩白度11.4%,粒长7.6毫米,长宽比3.2,胶稠度3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5%,碱消值5.0级,透明度2级;食味鉴评79.5分,优于对照F优498(77.3分)。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均为中感。两年耐冷性鉴定为弱。

产量表现:2015年省区试迟熟组区试平均亩产607.84千克,比对照(组内平均值)增产4.06%,增产点率77.8%;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48.27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47%,增产点率80%。两年平均亩产628.05千克,比对照增产3.75%,19个试点15增4减,增产点次达78.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7.8千克,比对照增产5.81%,6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点次100%。

栽培要点:

1、清明节前后播种,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多蘖壮秧。

2、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或两段育秧,秧龄不超过40天

3、合理密植。宽窄行栽插方式,每亩1.0~1.2万穴,随海拔升高或肥力降低增加种植密度。

4、科学肥水管理:重底早追,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结合科学管水,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到苗足、苗健、穗大、粒重。亩施基肥农家肥750公斤、尿素5公斤、普钙25公斤、氯化钾7公斤,移栽5天后亩施分蘖肥尿素3公斤,主穗圆杆后10天亩施穗肥尿素1公斤。

5、苗期、破口期、齐穗期注意稻瘟病防治,分蘖期、孕穗期注意稻飞虱、螟虫防治。注意稻瘟病和其它病虫害防治。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于我省中迟熟杂交籼稻区种植。

品种名称:宜香优62 申请者:湖北奇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宜香1A×恩恢62 特征特性: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为152.4天,与对照F优498相当。植株整齐,叶鞘及稃尖绿色。生长势和分蘖力强,株型集散适中。茎秆较粗壮;叶色绿,剑叶中等。平均株高125.0厘米,亩有效穗15.5万。穗型较大,穗实粒数为169.4粒,结实率81.0%,千粒重31.7克。粒型长、粒重大,颖尖绿色、后期转色好。2016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米质主要指标为:整精米率56.8%,粒型长/宽比3.0,垩白粒率20%,垩白度3.5%,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4%,碱消值6.8,透明度1,国标等级属于优质3级。2017年食味鉴评82.5分。2016年稻瘟病抗性鉴定为抗、2017年稻瘟病抗性鉴定为中抗;2016年耐冷性鉴定为强,2017年耐冷性鉴定为较强。

产量表现:2016年省区试迟熟F组初试平均亩产620.28千克,比对照F优498(CK)增产1.65%,增产不显著,增产点比例60%;2017年省区试B组续试平均亩产647.36千克,比对照F优498(CK)增产1.74%,增产不显著,增产点率60%。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33.82千克,比对照增产1.69%,两年累计增产点比例60%。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1.22千克,比对照F优498(CK)增产11.0%,增产点率100%。

栽培要点:

1、3月中下旬播种,采用旱育秧等育秧技术,培育多蘖壮秧,秧龄控制在30天内。

2、合理密植。亩插1.2~1.8万穴,每穴插2粒谷苗,亩插基本苗8~10万,亩最高苗35~40万,亩有效穗18~20万。

3、肥水管理。施足底肥,早施苗肥,巧施穗肥,补施粒肥;寸水活棵,浅水分蘖,苗数达到计划苗数的70%时晒田,致圆梗拔节时复水,湿润壮籽。

4、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好纹枯病、稻瘟病和螟虫、稻飞虱、稻秆潜蝇等病虫害。

5、及时收获。当85%以上谷粒变黄成熟、茎秆1/3变黄时为最佳收割期。收割的稻谷存放于干燥、无虫鼠害和畜禽的场所。在避光、常温、清洁、干燥、通风、无虫鼠害且有防潮设施的地方储藏。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于我省中迟熟杂交籼稻区种植。

品种名称:宜香优1152(区试名称:海香优1152)申请者:贵州金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贵州兆和丰水稻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贵州金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种子公司

品种来源:宜香1A×LDR1152 特征特性: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为151.9天,比对照F优498迟熟0,35天。株高118.4厘米,株叶型较好,茎秆较粗壮;叶色浓绿,剑叶挺直;叶鞘、叶缘绿色。分蘖力中等,亩有效穗15.1万。穗型较大,穗粒数为222.7粒,结实率81.9%,千粒重31.1克。粒型较长、粒重较大,颖尖无色、无芒、后期转色好。2016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米质主要指标为:出糙率79.7%,精米率70.3%,整精米率44.8%,垩白粒率32%,垩白度6.1%,粒长7.1毫米,长宽比3.3,胶稠度5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8%,碱消值级4.8,透明度1级;食味较好,中感稻瘟病。耐冷性中等。

产量表现:2016年省绿色通道区试组初试平均亩产640.70公斤,比对照F优498增产8.66%,增产点率55.6%;2017年省省绿色通道区试F组续试平均亩产670.07公斤,比对照F优498增产9.98%,增产点率89%。两年平均亩产655.39公斤,比对照增产9.32%,20个试点14增减,增产点次达72.3%。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9.95公斤,比对照增产5.55%,6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点次为100%。

栽培要点:

1、清明节前后播种,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多蘖壮秧。

2、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或两段育秧,秧龄不超过45天

3、合理密植。宽窄行栽插方式,每亩1.2~1.5万穴,随海拔升高或肥力降低增加种植密度。

4、科学肥水管理:重底早追,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结合科学管水,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到苗足、苗健、穗大、粒重。亩施基肥农家肥750公斤、尿素7公斤、普钙25公斤、氯化钾7公斤,移栽5天后亩施分蘖肥尿素3公斤,主穗圆杆后10天亩施穗肥尿素2公斤。

5、苗期、破口期、齐穗期注意稻瘟病防治,分蘖期、孕穗期注意稻飞虱、螟虫防治。注意稻瘟病和其它病虫害防治。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于我省中迟熟杂交籼稻区种植。稻瘟病重发区慎用。

品种名称:兆优5455 申请者:湖南志和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深圳兆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兆A×R5455 特征特性: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155.0天,比对照F优498迟熟2.5天。株型适中,茎杆较粗壮,叶色浓绿,剑叶挺直,叶鞘、叶缘绿色,分糵力较强,颖尖黄色,短顶芒,叶下禾,后期落色好,平均株高117.6厘米,有效穗15.6万/亩,穗长25.7厘米,每穗总粒数181.5粒,结实率为82.8%,千粒重28.1克,粒型较长、粒重较大。2017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79.6%,精米率71.1%,整精米率60.1%,粒长7.1毫米,粒型长/宽比3.4,垩白粒率13%,垩白度2.7%,直链淀粉16.0%,胶稠度80mm,碱消值7.0级,透明度1级,水分11.4%,国标优质2级,食味鉴评分80.6。2016年田间自然鉴定和接种鉴定综合评价 “中抗”;2017年田间自然鉴定和接种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2016--2017年耐冷性鉴定均表现为“较强”。

产量表现:2016年省区试迟熟D组初试平均亩产632.59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1.99%,增产点率80%;2017年省医试迟熟B组续试平均亩产648.00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1.84%。增产点率75%,两年平均亩产640.29千克,比对照增产1.91%。两年19个试点15增5减,增产点率75%。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5.05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12%,6个试点均增产,增产点率100%。

栽培要点:

1、清明节前后播种,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多蘖壮秧。

2、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或两段育秧,秧龄不超过45天

3、合理密植。宽窄行栽插方式,每亩1.2~1.5万穴,随海拔升高或肥力降低增加种植密度。

4、科学肥水管理:重底早追,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结合科学管水,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到苗足、苗健、穗大、粒重。亩施基肥农家肥750公斤、尿素7公斤、普钙25公斤、氯化钾7公斤,移栽5天后亩施分蘖肥尿素3公斤,主穗圆杆后10天亩施穗肥尿素2公斤。

5、苗期、破口期、齐穗期注意稻瘟病防治,分蘖期、孕穗期注意稻飞虱、螟虫防治。注意稻瘟病和其它病虫害防治。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于我省中迟熟杂交籼稻区种植。稻瘟病重发区慎用。

二、玉

品种名称:友玉876

申请者:贵州友禾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贵州省旱粮研究所、贵州友禾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ZH05×QB2182

特征特性:生育期122天,比对照早1天。株高288厘米,穗位高124厘米,穗长20.3厘米,穗行数16.7行,秃尖1.7厘米,百粒重38.2克,轴白色,果穗中间型,粒型半马齿,籽粒黄色。雄穗一次性分枝12-16,雄穗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38厘米,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26厘米,上位穗上叶轻度下披,雄花护颖紫色,花药紫色;雌花紫色,果穗苞叶覆盖长,籽粒排列直。经农业部谷物监督测试中心检测:粗蛋白8.28%,粗脂肪4.79%,淀粉73.93%,赖氨酸0.27%,容重760g/L。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虫害鉴定结果: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穗腐病、灰斑病,感丝黑穗病。

产量表现:2016年省区域试验L组试验平均亩产769.1公斤,比组平均增产6.46%,2017年平均亩产701.9公斤,比对照增产15.65%,两年平均亩产735.5公斤, 比对照增产10.65%,17点次16增1减,增产点次达94.1%。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6.7公斤,较对照增产12.52%,增产点次85.7 %。

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期和密度:春、夏播均可,春播宜在4月上中旬播种,夏播在5月中旬以前播种。种植密度为3000-3800株/亩。

2、种植方式:采用营养块育苗移栽效果较好,选择适宜的土壤墒情和气候在二叶一心到三叶一心时适时移栽。

3、施肥与田间管理:播种前用拖拉机或牛犁耙1~2次,并辅以人工碎土平整;在肥水管理上,以促为主,施足底肥基肥亩用量在50~150斤之间,种类以腐熟农家肥、复合肥、普钙和氯化钾为主。直播应及时匀苗间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用10公斤尿素/亩作苗肥,20-25公斤尿素/亩+5公斤硫酸钾在大喇叭口期重施穗肥。苗肥结合中耕除草,穗肥施用结合中耕培土。整个生长期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4、适当晚收获,可提高千粒重。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在贵州省的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市、毕节市、黔南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六枝特区海拔1500米以下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品种名称:惠玉990(区试名称:YH766)申请者:贵州友禾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种子公司、贵州友禾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YG990×SD164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3天,比对照黔单16早2天。株高297厘米,穗位高126厘米,穗长20.5厘米,穗行数17.6行,秃尖1.5厘米,百粒重36.9克,整齐一致。雄穗次分支13个左右,雄穗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43厘米,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31厘米,雄花护颖紫色,花药浅紫色;雌穗花丝淡红色。籽粒黄色,中间型,穗轴红色。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容重770g/L,粗蛋白质8.35%,粗脂肪4.52%,粗淀粉75.36%,赖氨酸0.24%。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中抗大斑病,感小斑、丝黑穗、纹枯、穗病和灰斑病。

产量表现:2016年省区域试验F组平均亩产728.2公斤,比对照增产11.72%,2017年省区域试验L组续试平均亩产746.5公斤,比对照增产23%。两年平均亩产737.4公斤,比对照增产17.16%,19个点次18增1减,增产点达94.7%。2017年省生产试验跨区组平均亩产608.9公斤,比对照增产14.83%,7个试点6增1减。

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期和密度:春、夏播均可,春播宜在4月上中旬播种,夏播在5月中旬以前播种。种植密度为3500-4000株/亩。

2、种植方式:该品种植株稍高,采用营养块育苗移栽效果更好,一般在二叶一心到三叶一心时移栽为宜,应选择适宜的土壤墒情和气候适时移栽。

3、施肥与田间管理:播种前各试点均用拖拉机或牛犁耙1~2次,并辅以人工碎土平整;在肥水管理上,以促为主,施足底肥基肥亩用量在50~150斤之间,种类以腐熟农家肥、复合肥、普钙和氯化钾为主。及时防治病虫害,直播方式应及时匀苗间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用10公斤尿素/亩作苗肥,20-25公斤尿素/亩加5公斤硫酸钾在大喇叭口期重施穗肥。苗肥结合中耕除草,穗肥施用结合中耕培土。

4、适当晚收获,以提高千粒重。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在贵州省的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市、毕节市、黔南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六枝特区海拔1500米以下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注意防治小斑病、丝黑穗、纹枯、穗病和灰斑病。

品种名称:遵玉5071(区试名称:5071)申请者:遵义裕丰种苗科技研究所 育种者:遵义裕丰种苗科技研究所 品种来源: CZ14×YN207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1天,较对照黔单16长1天。株型半紧凑,株高316厘米,穗位高139厘米。雄穗一次分枝12-15个,雄穗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30厘米,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22厘米,雄花护浅颖紫色,花药紫色;雌穗花丝淡红色;果穗筒形,穗长19.5厘米,穗行数18行、秃尖1.3厘米。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3.5克,穗轴白色。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容重746g/L,粗淀粉含量70.19 %,粗蛋白含量9.0%,粗脂肪含量5.51%,赖氨酸含量0.29%;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抗大斑病、丝黑穗病,中抗小斑病、纹枯病和灰斑病,感穗腐病。

产量表现: 2016年省区域试验D组平均亩产763.4公斤,比对照增产10.63%;2017年省L组续试平均亩产755.1公斤,比对照增产24.42%。两年平均亩产759.3公斤,比对照增产17.08%;20个点次18增2减,增产点90%。201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7.6公斤,比对照增产22.13%,7个试点产量6增1减,增产点数85.7%。

栽培技术要点:宜春播,适宜播种期3月中旬至5月上旬。每亩种植密度2800-3300株左右。播种前整地,使土壤疏松、平整。底肥每亩施用1000公斤农家肥和30-40公斤玉米专用复合肥。4-5叶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并每亩施尿素15公斤。大喇叭口时进行中耕、培土,结合每亩施尿素20公斤。苗期防治地老虎,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成熟后及时收获,脱粒,晾晒,注意防治穗腐病。

初审意见: 该品种符合贵州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在贵州省的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市、毕节市、黔南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六枝特区海拔1500米以下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注意防治穗腐病。

品种名称:多玉3号

申请者:贵州富邦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贵州富邦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PH6WC×QR743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39天,较对照贵单8号长3天。株型平展,株高 261厘米,穗位高96厘米。雄穗一次分枝17个左右,雄穗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36厘米,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25厘米,雄花护颖紫色条纹,花药紫色;雌穗花丝淡红色,苞叶有旗叶;果穗筒形,穗长19.8厘米,穗行数17.4行、秃尖2.6厘米。籽粒黄色,硬粒型,百粒重34.8克,穗轴白色。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容重742g/L,粗淀粉含量72.54 %,粗蛋白含量9.24%,粗脂肪含量5.66%,赖氨酸含量0.30%;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高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茎腐病,感丝黑穗病、纹枯病、穗腐病。产量表现:2013年省区域试验A组平均亩产643.7公斤,比对照增产8.37%;2014年省区域试验A组续试平均亩产693.8公斤,比对照增产11.2%。两年平均亩产668.8公斤,比对照609增产9.82%,16个点次15个增产,增产点达94%。2016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8.6公斤,比对照增产7.46%,6个点次全部增产;201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1公斤,比对照增产8.31%,6个点次5点增产,增产点达83.3%。

栽培技术要点:宜春播,耕作水平较高的地区,建议采用育苗移栽,单株定植,提高栽培质量和种植水平。每亩种植密度2800—3200株。播种前要犁耙好地,使土壤酥松、平整。施足底肥,底肥要求每亩施农家肥1000—1500kg,玉米专用复合肥30kg,5—6叶时进行第一次中耕,结合每亩施苗肥尿素10kg,大喇叭口时进行中耕、培土,结合每亩施穗肥尿素20kg,缺钾的田块,配以适量钾肥施用。注意防治丝黑穗病,苗期防治地老虎,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成熟后及时收获,脱粒,晾干贮藏。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该品种2015年通过贵州省东部组审定。适宜在贵州省的贵阳市、遵义市、铜仁市、黔南州、黔东南州、安顺市、黔西南州、毕节市和六枝特区海拔1500米以下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纹枯病和穗腐病。

品种名称:金玉150

申请者:贵州金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贵州金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旱粮研究所 品种来源: QR10612×QR743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4天,较对照相当。株型半紧凑,株高 278厘米,穗位高118厘米。雄穗一次分枝10个,雄穗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42厘米,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27厘米,雄花护颖紫色条纹,花药紫色;雌穗花丝淡红色;果穗筒形,穗长19.7厘米,穗行数15行、秃尖0.9厘米。籽粒排列直,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百粒重36克,穗轴白色。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容重786g/L,粗淀粉含量72.95 %,粗蛋白含量8.69%,粗脂肪含量5.41%,赖氨酸含量0.33%;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抗大斑病、灰斑病及锈病,中抗纹枯病,高抗小斑病及穗腐病,感丝黑穗病。产量表现:2016年省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09.76公斤,比对照增产14.74%;2017年省绿色通道东部组区域试验续试平均亩产617.63公斤,比对照增产9.76%。两年平均亩产663.7公斤,比对照增产12.25%,18个点次17增1减,增产点达94%。201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4.59公斤,比对照增产9.00%,6个点次5增1减,增产点达83.3%。

栽培技术要点:宜春播,适宜播种期4月上旬至5月上旬。每亩种植密度3500株左右。播种前整地,使土壤疏松、平整。施足底肥,每亩施用1000公斤农家肥和30公斤玉米专用复合肥。4-5叶时进行第一次中耕,结合每亩施尿素15公斤。大喇叭口时进行中耕、培土,结合每亩施尿素20公斤。苗期防治地老虎,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成熟后及时收获,脱粒,晾晒或烘干贮藏。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在贵州省的贵阳市、遵义市、铜仁市、黔南州、黔东南州、金沙县海拔1500米以下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品种名称:金玉318

申请者:贵州金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贵州省旱粮研究所、贵州金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 QB1013×QB221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4天,与对照相当。株型半紧凑,株高 307厘米,穗位高138厘米。雄穗一次分枝16-18个,雄穗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38厘米,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30厘米,雄花护颖浅紫色,花药浅紫色;雌穗花丝淡红色;果穗筒形,穗长19.5厘米,穗行数16.9行、秃尖1.9厘米。籽粒排列直,籽粒黄色,硬粒型,百粒重35.2克,穗轴红色。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容重775g/L,粗淀粉含量74.29 %,粗蛋白含量9.24%,粗脂肪含量4.86%,赖氨酸含量0.29%;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中抗大斑病、纹枯病、灰斑病;感穗腐、丝黑穗和小斑病。

产量表现:2016年省区域试验F组平均亩产699.7公斤,比对照增产7.36%;2017年省区域试验L组平均亩产652.3公斤,比对照增产7.48%。两年平均亩产676公斤, 比对照增产7.41%。19个点次16增3减,增产点达85%。201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9.1公斤,比对照增产20.53%,7个点次6增1减,增产点达85.7%。

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期和密度:春、夏播均可,春播宜在4月上中旬播种,夏播在5月中旬以前播种。种植密度为3500-4000株/亩。

2、种植方式:采用营养块育苗移栽效果较好,选择适宜的土壤墒情和气候在二叶一心到三叶一心时适时移栽。

3、施肥与田间管理:播种前用拖拉机或牛犁耙1~2次,并辅以人工碎土平整;在肥水管理上,以促为主,施足底肥基肥亩用量在50~150斤之间,种类以腐熟农家肥、复合肥、普钙和氯化钾为主。直播应及时匀苗间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用10公斤尿素/亩作苗肥,20-25公斤尿素/亩+5公斤硫酸钾在大喇叭口期重施穗肥。苗肥结合中耕除草,穗肥施用结合中耕培土。整个生长期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4、适当晚收获,可提高千粒重。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在贵州省的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市、毕节市、黔南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六枝特区海拔1500米以下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注意防治穗腐病、丝黑穗病和小斑病。

品种名称:裕单162

申请者:遵义农资(集团)农之本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遵义农资(集团)农之本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 YNF10×YNA179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3.8天,与对照中单808相当。幼苗长势强、叶鞘紫色、叶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8.8厘米,穗位高118.2厘米。雄穗一次分枝12个,最低位侧枝以上主轴长43厘米,最高位侧枝以上主轴长31厘米,雄花颖片浅紫色,花药浅紫色;雌穗花丝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9.2厘米,穗行数15.5行,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白色,百粒重35.6克。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容重764g/L,粗蛋白8.41%,粗脂肪 4.52%,粗淀粉72.73%,赖氨酸0.29%。经贵州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抗纹枯病,中抗大斑病,高抗小斑病、穗腐病、灰斑病和锈病,感丝黑穗病。

产量表现:2016年省绿色通道区域试验跨区组平均亩产697.9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7.61%;2017年省东部组绿色通道区试续试平均亩产614公斤,比对照增产9.12%。两年平均亩产656公斤,比对照增产8.3%,20个点次18增2减,增产点90%。2017年省绿色通道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8.6公斤,比对照增产3.98%,6个试点产量4增2减,增产点数66.7%。

栽培技术要点:宜春播,适宜播种期3月中旬至5月上旬。每亩种植密度2800-3300株左右。播种前整地,使土壤疏松、平整。底肥每亩施用1000公斤农家肥和30公斤玉米专用复合肥。4-5叶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并每亩施尿素15公斤。大喇叭口时进行中耕、培土,结合每亩施尿素20公斤。苗期防治地老虎,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成熟后及时收获,脱粒,晾晒,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在贵州省的贵阳市、遵义市、铜仁市、黔南州、黔东南州、金沙县海拔1500米以下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

品种名称:裕单889(区试名称:裕丰162)申请者:遵义裕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遵义裕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 GH35×B34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4天,与对照黔单16相当。幼苗长势强、叶鞘浅紫色、叶缘紫色。株型披散,株高 285厘米,穗位高115厘米。雄穗一次分枝12个,最低位侧枝以上主轴长35厘米,最高位侧枝以上主轴长24厘米,颖片紫色,花药紫色;雄穗花丝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8.1厘米,穗行数19.7行,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白色,百粒重34.9克。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容重750g/L,粗蛋白8.37%,粗脂肪 4.5%,粗淀粉72.62%,赖氨酸0.28%。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中抗大斑病,感小斑病、丝黑穗病,中抗纹枯病,感穗腐病、灰斑病。

产量表现:2016年省区域试验E组平均亩产758.2公斤,比对照增产5.2%,增产极显著;2017年省L组续试平均亩产710.5公斤,比对照增产17.07%。两年平均亩产734.4公斤,比对照增产10.62%,16个点次16增2减,增产点达88.9%。201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4.7公斤,比对照增产12.15%,7个试点产量6增1减,增产点数85.7%。

栽培技术要点:宜春播,适宜播种期3月中旬至5月上旬。每亩种植密度2800-3300株左右。播种前整地,使土壤疏松、平整。底肥每亩施用1000公斤农家肥和30公斤玉米专用复合肥。4-5叶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并每亩施尿素15公斤。大喇叭口时进行中耕、培土,结合每亩施尿素20公斤。苗期防治地老虎,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加强斑病、丝黑穗病、穗腐病、灰斑病防治。成熟后及时收获,脱粒,晾晒。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在贵州省的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市、毕节市、黔南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六枝特区海拔1500米以下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注意防治穗腐病、穗腐病、灰斑病。

品种名称:山玉8号(区试名称:SF1502)申请者:毕节市七星关区山丰玉米科学研究所 育种者:毕节市七星关区山丰玉米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 SY13378×QS紫-3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7天,与对照相当。苗期长势强,幼苗芽鞘紫色,叶色浓绿,叶缘紫色。成株期叶鞘绿色,略有紫色斑纹,叶色浓绿,株型半紧凑,上位穗上叶中度下披。株高303㎝,穗位高135.5㎝。雄穗一次分枝9个左右,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46㎝,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33㎝,雄花护颖有紫色条纹,花药紫色;雌穗花丝淡红色。果穗长锥型,封尖结实好。穗长21.2㎝,秃尖长1.0㎝,穗粗5.4㎝,穗行数18.6,单穗粒重247.2克,百粒重37.8克,籽粒黄色、半马齿偏硬,穗轴白色。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容重760g/L,粗蛋白8.93%,粗脂肪 4.16%,粗淀粉75.18%,赖氨酸0.27%。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中抗大斑病和纹枯病,感小斑病、丝黑穗病、灰斑病和穗腐病。

产量表现:2016年省区域试验L组平均亩产769.5公斤,比对照增产6.51%;2017年省区域试验D组续试平均亩产848.4公斤,比对照增产22%。两年平均亩产809公斤,比对照增产14.11%,15个点次14增1减,增产点达93.3%。201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6.8公斤,比对照增产10.75%,6个试点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宜春播,清明前后播种为宜。亩种植密度3500株左右,播种前精细整地,直播或营养块(坨)育苗移栽,单株或双株留苗,亩施农家肥1000kg+西洋复合肥15kg作底肥,尿素30~40kg作追肥,追肥分两次施用,分别于苗期(5~6叶)和大喇叭口期施用,苗期施30%,大喇叭口期施70%。结合施肥进行中耕除草。注意防治地老虎和丝黑穗病,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成熟后及时收获、晾晒、脱粒、贮藏。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在贵州省的贵阳市、安顺市、毕节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海拔1500米以下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注意防治穗腐病。

品种名称:百隆玉908

申请者:贵州百隆源种业有限公司、贵州省旱粮研究所 育种者:贵州省旱粮研究所、贵州百隆源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QB2565×QB221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8天,比对照短1.5天。株型平展,株高308厘米,穗位高135厘米,穗长19.6厘米,穗行数15.6行,秃尖0.75厘米,单穗粒重212.3克,百粒重34.75克,轴白色,硬粒,籽粒黄色。雄穗一次性分枝13个,雄穗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40厘米,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26厘米,上位穗上叶轻度下披,雄花护颖紫色,花药黄色,雌穗花丝白色,果穗苞叶覆盖程度中等,籽粒排列直。经农业部谷物监督测试中心检测:粗蛋白8.87%,粗脂肪4.73%,淀粉74.58%,赖氨酸0.26%,容重771g/L。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虫害鉴定结果:抗纹枯病;中抗大斑病;感穗腐、灰斑病、丝黑穗和小斑病。

产量表现:2016年贵州省玉米区试E组平均亩产774公斤,比参试组合平均亩产增产7.39%。2017年平均亩产773.9公斤,比对照增产10.49%。两年平均亩产774公斤, 比对照增产8.92%。15点次全部增产。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9.3公斤,较对照增产8.06%,6个点次4增2减,增产点达66.7 %。

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期和密度:春、夏播均可,春播宜在4月上中旬播种,夏播在5月中旬以前播种。种植密度为3500-4000株/亩。

2、种植方式:采用营养块育苗移栽效果较好,选择适宜的土壤墒情和气候在二叶一心到三叶一心时适时移栽。

3、施肥与田间管理:播种前用拖拉机或牛犁耙1~2次,并辅以人工碎土平整;在肥水管理上,以促为主,施足底肥基肥亩用量在50~150斤之间,种类以腐熟农家肥、复合肥、普钙和氯化钾为主。直播应及时匀苗间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用10公斤尿素/亩作苗肥,20-25公斤尿素/亩+5公斤硫酸钾在大喇叭口期重施穗肥。苗肥结合中耕除草,穗肥施用结合中耕培土。整个生长期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4、适当晚收获,可提高千粒重。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在贵州省的贵阳市、安顺市、毕节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海拔1500米以下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注意防治穗腐、灰斑病、丝黑穗和小斑病。

品种名称:北玉1521

申请者:云南北玉种子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云南北玉种子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XZ50612×BY13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8天左右,与对照贵单8号相当。株型半紧凑,株高 277厘米,穗位高112厘米。雄穗一次分枝14-18个,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38厘米,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26厘米,雄花护颖紫色,花药紫色;雌穗花丝红色。穗长20.5厘米,穗行数16-18行,秃尖1.3厘米,单穗粒重246克,百粒重36.7克。籽粒黄色,中间型,穗轴白色。经农业部谷物监督测试中心检测:粗蛋白8.85%,粗脂肪4.84%,淀粉74.76%,赖氨酸0.30%,容重770g/L。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虫害鉴定结果:抗大斑病、穗腐病,中抗丝黑穗病、纹枯病和灰斑病,感小斑病。

产量表现:2016年省区域试验B组平均亩产847公斤,比对照增产11.64%;2017年省区域试验F组续试平均亩产782.9公斤,比对照增产9.4%。两年平均亩产815公斤,比对照增产10.6%,15个点次14增1减,增产点为93.3%。201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6.7公斤,比对照增产9.20%,6个试点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期和密度:春播,春播宜在4月上中旬播种。种植密度为3500-4000株/亩。

2、种植方式:净种,间、套种均可。

3、施肥与田间管理:属中晚熟品种,活杆成熟,综合抗性好,稳产性好,应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增施农家肥。亩施优质农家肥1500公斤以上,钾肥10~15公斤,磷酸二铵30~40公斤,追施尿素50公斤。成熟后及时收获,脱粒,晾干贮藏。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在贵州省的贵阳市、安顺市、毕节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海拔1500米以下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注意防治小斑病。

品种名称:金白玉3000

申请者:贵州金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贵州金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SC234SC45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53天,比对照西抗18早2天。株型半紧凑,株高299厘米,穗位高137.5厘米。雄穗一次分枝6-12个,雄穗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39厘米,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31厘米,雄花护颖紫色条纹,花药紫色;雌穗花丝红色;果穗筒形,穗长20厘米,穗行数15行、秃尖1.1厘米。籽粒白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7.5克,穗轴白色。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容重767g/L,粗淀粉含量72.9 %,粗蛋白含量10.22%,粗脂肪含量5.27%,赖氨酸含量0.29%;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中抗大斑病、穗腐病,抗纹枯病,感小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

产量表现:2016年省区域试验高山组平均亩产731.1公斤,比对照增产13.0%;2017年省区域试验高山组续试平均亩产746.6公斤,比对照增产9.1%。两年平均亩产738.9公斤,比对照增产11.0%,14个点次13增1减,增产点达92.9%。201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8.3公斤,比对照增产8.9%,7个点次全部增产,增产点达100%。

栽培技术要点:宜春播,采用营养块育苗移栽,单株定植,每亩种植密度3500株左右。播种前要犁耙好地,使土壤疏松、平整。施足底肥,每亩施用1000公斤农家肥和30公斤玉米专用复合肥。5叶时进行第一次中耕,结合每亩施尿素10公斤。大喇叭口时进行中耕、培土,结合每亩施尿素20公斤。注意防治丝黑穗病,苗期防治地老虎,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成熟后及时收获,脱粒,晾干贮藏。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在贵州省的毕节市和六盘水市海拔1400~2200米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注意防治小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

品种名称:先达901 申请者:三北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隆化分公司 品种来源: NP5024×NP5063。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7天左右,与对照正大808相当。株型半紧凑,株高 282厘米,穗位高122厘米。雄穗一次分枝8-15个,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45厘米,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33厘米,雄花护颖紫色,花药紫色,雌穗花丝粉红色。穗长19.9厘米,穗行数14.7行,秃尖1.5厘米,单穗粒重209.8克,百粒重43.3克。籽粒黄色,轴色白色,半马齿型。2017年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结果:容重766g/L,粗蛋白9.95%,粗脂肪4.09%,粗淀粉72.63%,赖氨酸0.33%。2017年四川省农科院抗性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纹枯病、穗腐病和灰斑病。

产量表现:2016年贵州省区域试验低热河谷组平均亩产704.8公斤,比对照正大808增产9.06%,5试点4增1减;2017年续试平均亩产641.2公斤,比对照增产10.9%,5试点3增2减。两年平均亩产673公斤,比对照增产9.98%,10点次7增3减,增产点为70%。201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3公斤,比对照增产9.8%,增产点为67%。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在气温恒定10度以上或土温12度以上和土壤湿度适宜的时期播种,春播由桂南到桂北在大寒前后到立春前后播种,采用覆膜播种或育苗移栽的还可以适当提前,秋播在立秋前后播种。

2、合理密植、及早间苗、定苗:先达901是中穗型品种,亩种植3300-3500株可获得较好群体增产效果,在4-6叶期及早间苗、定苗可使各个单株发育良好,果穗均匀。

3、科学施肥:重施基肥和穗肥,N、P、K均衡使用,基肥采用农家肥和复合肥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追肥要结合除草中耕和盖土以减少肥效流失。

4、及时抗旱排涝:生长期遇上干旱,午后叶片翻卷至傍晚不能恢复,连续2天以上的应及早灌溉,尤其是大喇叭口期对产量影响大;对于雨水较多季节,特别是秋季苗期,要注排涝。

5、适时收获:苞叶枯黄,籽粒黑色层出现,植株就停止给籽粒供应养分,产量就不再参加,可及早收获,不必等到全部株叶枯黄。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在贵州省的三都县、荔波县、独山县、平塘县、罗甸县、望谟县、册亨县、安龙县、贞丰县、兴义市、紫云县、镇宁县、关岭县海拔800米以下中等以上肥力土壤种植。

品种名称:正大808

申请者:云南正大种子有限公司 育种者:襄阳正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Y708M×F880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5天,比对照正大619晚2天。幼苗长势强、叶鞘紫色、叶缘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 266厘米,穗位高116.7厘米。雄穗一次分枝16个,最低位侧枝以上主轴长40厘米,最高位侧枝以上主轴长34厘米,颖片紫色,花药浅紫色;雌穗花丝红色。果穗锥型,穗长17.4厘米,穗行数17行,籽粒黄色,马齿型,穗轴白色,百粒重32.5克。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抗大斑病和纹枯病,中抗小斑病、穗腐,高抗茎腐病,感丝黑穗病、玉米螟。

产量表现: 2015年东部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2.7公斤,比对照增产12.38%;2016年东部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8.8公斤,比对照增产3.66%。两年试验增产平均亩产595.7公斤,比对照增产9.54%,11个点次10增1减,增产点达91.65%。

栽培技术要点:宜春播,也可夏播,采用直播或营养块育苗移栽,直播的要气温稳定在12℃以上,单株定植,每亩种植密度3200—3500株左右。播种前要犁耙好地,使土壤疏松、平整。施足底肥,每亩施用1000公斤农家肥和30公斤玉米专用复合肥。5叶时进行第一次中耕,结合每亩施尿素10公斤。大喇叭口时进行中耕、培土,结合每亩施尿素20公斤。注意防治丝黑穗病,苗期防治地老虎,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成熟后及时收获,脱粒,晾干贮藏。

初审意见:该品种2013年已通过贵州省低热河谷组审定。该品种符合贵州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在贵州省的贵阳市、遵义市、黔东南州、黔南州、铜仁市、毕节市金沙县海拔1500米以下和望谟县、册亨县、安龙县、贞丰县、兴义市、紫云县、镇宁县、关岭县海拔800米以下中等以上肥力土壤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病和玉米螟。

品种名称:正大608 申请者:云南正大种子有限公司 育种者:云南正大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S128M×Y815F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3天,比对照正大808早7天。幼苗长势强、叶鞘浅紫色、叶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4.7厘米,穗位高118.7厘米。雄穗一次分枝10-15个,最低位侧枝以上主轴长35厘米,最高位侧枝以上主轴长26厘米,颖片浅紫色,花药淡紫色;雌穗花丝红色。果穗锥型,穗长17.1厘米,穗行数18.1行,籽粒黄色,马齿型,穗轴白色,百粒重36克。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容重734g/L,粗淀粉含量73.78 %,粗蛋白含量8.76%,粗脂肪含量4.49%,赖氨酸含量0.29%;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中抗大小斑病、纹枯病、丝黑穗病,感穗腐病和灰斑病。

产量表现:2016年省区域试验低热河谷组平均亩产707.6公斤,比对照增产9.49%;2017年省区域试验续试平均亩产604.7公斤,比对照增产4.6%。两年平均亩产656.15公斤,比对照增产7.04%,11个点次10增1减,增产点达90.9%。201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4.9公斤,比对照增产2.49%,3个点次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宜春播,采用营养块育苗移栽,单株定植,每亩种植密度3200株左右。播种前要犁耙好地,使土壤疏松、平整。施足底肥,每亩施用1000公斤农家肥和30公斤玉米专用复合肥。5叶时进行第一次中耕,结合每亩施尿素10公斤。大喇叭口时进行中耕、培土,结合每亩施尿素20公斤。注意防治丝黑穗病,苗期防治地老虎,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成熟后及时收获,脱粒,晾干贮藏。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在贵州省的三都县、荔波县、独山县、平塘县、罗甸县、望谟县、册亨县、安龙县、贞丰县、兴义市、紫云县、镇宁县、关岭县海拔800米以下中等以上肥力土壤种植。注意防治穗腐病和灰斑病。

品种名称:金糯691

申请者:贵州卓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金农科种子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JNK2076  JNK2048 特征特性:金糯691播种至鲜穗采收为95.5天,较对照黔糯868早6.6天。幼苗长势强,叶鞘紫色,叶缘紫色。株高201.6cm,穗位高76.0cm,株型半紧凑,保绿度76.0%,分蘖率5.5%,双穗率8.6%,空杆率为0.8%,果穗筒型,穗长17.3cm,穗粗5.3cm,秃尖长1.2cm,穗行数15.9,行粒数32.6粒,籽粒白色,排列不规则,鲜百粒重34.0g,鲜出籽率66.1%。感观和蒸煮品质综合评分80.4分。经贵州师范大学测试中心检测:支链淀粉含量为95.8%,蛋白质含量5.34g/100g,赖氨酸2.164mg/g,色氨酸42.3mg/100g。2017年四川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结果:感小斑病、穗腐病,高感丝黑穗病、纹枯病,中抗大斑病,抗灰斑病。

产量表现:2016年平均亩产鲜果穗861.0kg,较对照增产3.1%。2017年平均亩产鲜果穗865.5kg,较对照增产3.5%;两年平均亩产863.3kg,较对照增产3.3%,14个点次10增4减,增产点为71.4%。

栽培技术要点:

1、隔离种植:最好与普通玉米隔离种植,空间隔离要求 200米以上,时间隔离要求花期相差15天以上。

2、播种方式:宜春播、春季地温稳定通过10℃时为始播期,适宜播种时间为3月25日至4月10日。直播一般采用1-2-1的播种方式,每亩用种量1.5公斤。育苗移栽播种量一般每亩1公斤,采用营养块育苗移栽,单株定植。

3、种植密度:每亩种植密度3000株左右。

4、田间管理:播种前要犁耙好地,使土壤疏松、平整。施足底肥,每亩施用1000公斤农家肥和30公斤玉米专用复合肥。5叶时进行第一次中耕,结合每亩施尿素10公斤。大喇叭口时进行中耕、培土,结合每亩施尿素20公斤。苗期注意防治地老虎,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不得使用高残留农药。

5、适时采收:吐丝后25天左右收获。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在贵州省的中上等肥力土壤作鲜食玉米种植。在丝黑穗、纹枯病常发区慎用,注意防治穗腐病和小斑病。

品种名称:贵青1号 申请者:贵州大学 育种者:贵州大学

品种来源:PH6WC GD909 特征特性:青贮生育期121天左右,比对照筑青1号早1天,幼苗长势强,株型半紧凑,株高276厘米,穗位高112厘米,雄穗一次分支9-11个,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35厘米、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23厘米,雄花护颖浅紫色、花药紫色,雌穗花丝淡粉色,籽粒排列直。籽粒黄色、硬粒型、穗轴白色。经贵州省农科院草业研究所品质测试:鲜物质含水量61.55%,粗蛋白7.18%,粗脂肪2.61%,酸性洗涤纤维27.34%,中性洗涤纤维46.52%,灰分7.14%,钙0.42%,磷0.25%,无氮浸出物55.7%。经贵州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高抗大斑病、小斑病、穗腐病和灰斑病,抗纹枯病和锈病,感丝黑穗病。

产量表现:2016年贵州省青贮玉米区试平均鲜物质亩产3607.3kg,比对照增产2.35%,平均干物质亩产1254.2kg,比对照减产5.12%;2017年续试平均鲜物质亩产3140.3kg,比对照增产1.11%,干物质亩产1207.3kg,比对照增产13.69%;两年12点次平均鲜物质亩产3373.8kg,比对照增产1.77%,12点次8增4减,增产点为66.7%;两年平均干物质亩产1230.8kg,比对照增产6.11%。2017年生产试验,鲜物质平均亩产3754.4公斤,较对照增产2.63 %,4个试点3增1减,增产点达75%,干物质亩产1443.6kg,比对照增产20.53%。

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期和密度:春夏播均可,春播宜在4月上中旬播种,夏播在5月中旬以前播种,种植密度为4000-4500株/亩。

2、种植方式:播种方式直播和机播均可,播种前要犁耙好地,使土壤疏松、平整。

3、施肥与田间管理:在肥水管理上,以促为主,施足底肥,亩施玉米专用肥或复合肥40公斤或农家肥1000公斤作底肥,保证苗全、苗齐、苗壮。追肥尿素二次,共约30公斤左右, 5叶期结合追肥进行一次中耕,大喇叭口时进行培土,或亩施缓释肥50公斤,在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一次。苗期防治地老虎,如果是全株用作青贮,在乳熟后期到腊熟前期时收获,青贮产量和质量最好。如是粮饲兼用,在腊熟中期收获,茎叶可作青贮用。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在贵州省的贵阳市、安顺市、毕节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遵义市、铜仁市、黔东南州和黔南州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病。

品种名称:黔青1号 申请者:贵州省旱粮研究所 育种者:贵州省旱粮研究所 品种来源: QR10165×QR741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0天,较对照筑青1号长2天。株型平展,株高 290.1厘米,穗位高136.6厘米。雄穗一次分枝9个,雄穗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33厘米、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22厘米,雄花护颖紫色,花药紫色;雌穗花丝淡红色;果穗锥形,籽粒黄色,中间型,穗轴白色。经贵州省农科院草业研究所品质测试:(全株)鲜玉米水分61.55%,干物质含量38.45%,粗蛋白6.56%,粗脂肪2.94%,酸性洗涤纤维26.31%,中性洗涤纤维47.46%,灰分6.32%,无氮浸出物57.87%。经贵州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高抗大斑病、小斑病、穗腐病、灰斑病,中抗纹枯病、锈病,感丝黑穗病。

产量表现:2016年青贮玉米区试平均鲜重亩产3682.72kg,比对照筑青1号增产4.49%,有50%试点增产。2017年青贮区试鲜重亩产3209.5kg,比对照筑青1号增产3.34%,有 83.33%点数增产。两年区试平均鲜重亩产3446.1kg,比对照增产3.95%,平均增产点数为66.67%;两年平均干物质亩产1271.96kg,比对照增产9.66%。

栽培技术要点:宜春播,适宜播种期4月上旬至5月上旬。每亩青贮种植密度3800株左右。播种前整地,使土壤疏松、平整。施足底肥,每亩施用1000公斤农家肥和30公斤玉米专用复合肥。4-5叶时进行第一次中耕,结合每亩施尿素15公斤。大喇叭口时进行中耕、培土,结合每亩施尿素20公斤。苗期防治地老虎,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腊熟期收获青贮。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在贵州省的贵阳市、安顺市、毕节市、黔西南州、六枝特区海拔1500米以下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注意防治穗腐病。

品种名称:黔青446 申请者:贵州省旱粮研究所 育种者:贵州省旱粮研究所 品种来源: QB1545X QB44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1天,较对照筑青1号短1天。株型平展,株高288厘米,穗位高128.2厘米。雄穗一次分枝21-24个,雄穗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30厘米,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26厘米,雄花护颖紫色条纹,花药紫色;雌穗花丝淡红色。经贵州省草业研究所对品质测试:鲜玉米水分65.88 %,烘干水分3.65%,粗蛋白7.45%,粗脂肪3.22%,酸性洗涤纤维25.34%,中性洗涤纤维44.83%,灰分5.59%,无氮浸出物58.4%。经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虫害鉴定结果:高抗小斑病、锈病、穗腐病;抗大斑病、纹枯病、灰斑病;感丝黑穗病。

产量表现:在2016年贵州省青贮玉米区试组平均鲜物质亩产3970.80 kg,比对照筑青1号增产12.7%;2017年平均鲜物质亩产3576.2kg,比对照增产15.1%。两年鲜物质平均亩产3773.5kg,比对照增产13.8%,12个点次全部增产,增产点平均为100%。两年干物质平均亩产1244.12kg,比对照增产7.26%。2017年生产试验鲜物质平均亩产4211.5公斤,较对照筑青1号增产15.1%,100%的试点增产,干物质亩产1384.74kg,比对照增产15.6%。

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期和密度:春、夏播均可,春播宜在4月上中旬播种,夏播在5月中旬以前播种。种植密度为4000-4500株/亩。

2、种植方式:采用营养块育苗移栽效果较好,选择适宜的土壤墒情和气候在二叶一心到三叶一心时适时移栽。

3、施肥与田间管理:播种前用拖拉机或牛犁耙1~2次,并辅以人工碎土平整;在肥水管理上,以促为主,施足底肥基肥亩用量在50~150斤之间,种类以腐熟农家肥、复合肥、普钙和氯化钾为主。直播应及时匀苗间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用10公斤尿素/亩作苗肥,20-25公斤尿素/亩+5公斤硫酸钾在大喇叭口期重施穗肥。苗肥结合中耕除草,穗肥施用结合中耕培土。整个生长期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4、适当晚收获,可提高千粒重。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在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市、毕节市、黔南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六盘水市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品种名称:糯青1号 申请者:贵州省旱粮研究所 育种者:贵州省旱粮研究所 品种来源: QW79×QW21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2天,较对照黔糯868相当。株型平展,株高 265.3厘米,穗位高123.8厘米。雄穗一次分枝9个,雄穗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36厘米、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25厘米,雄花护颖紫色,花药浅紫色;雌穗花丝红色;果穗锥形,籽粒白色,糯质型,穗轴白色。经贵州省农科院草业研究所品质测试:(全株)鲜玉米水分66.24%,干物质含量33.76%,粗蛋白5.93%,粗脂肪1.98%,酸性洗涤纤维23.76%,中性洗涤纤维38.62%,灰分5.64%,无氮浸出物62.7%。经贵州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高抗大斑病、小斑病、穗腐病,中抗灰斑病,抗纹枯病,感丝黑穗病、锈病。

产量表现:2016年贵州青贮区试6点平均鲜物质亩产2901.37kg,比对照黔糯868增产10.52%,干物质亩产814.4公斤,比对照增产4.73%。2017年区试鲜物质亩产2603.6千克,比对照黔糯868增产6.46%,;干物质亩产879.11kg,比对照增产13.83%。两年区试平均鲜物质亩产2752.5千克,比对照黔糯868增产8.56%,两年增产点数平均为75%,两年平均干物质亩产851.00千克,比对照黔糯868增产9.69%。2017年贵州青贮玉米生产试验鲜物质产量平均亩产3039.7公斤,较对照黔糯868增产11.44%,100%的试点增产。干物质亩产1026.51千克,比对照增产19.17%。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种植密度4000株/亩左右,播种前施足底肥,每亩施1500公斤农家肥、磷肥30公斤、钾肥10-15公斤。播种时间根据各地热量条件在2月底至7月初之间,可采用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提早收获。生长期间追施尿素40公斤/亩左右。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在贵州省的贵阳市、安顺市、毕节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遵义市、铜仁市、黔东南州、黔南州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锈病。

品种名称:糯青2号 申请者:贵州省旱粮研究所 育种者:贵州省旱粮研究所 品种来源: QW79×QW27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2天,较对照黔糯868号短10天。株型披散,株高259.0厘米,穗位高130厘米。雄穗一次分枝13个,雄穗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36厘米,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20厘米,雄花护颖浅紫色,花药浅紫色;雌穗花丝红色。经贵州省农科院草业研究所品质测试:鲜玉米水分64.39%,干物质含量35.61%,粗蛋白5.87%,粗脂肪2.01%,酸性洗涤纤维23.87%,中性洗涤纤维39.54%,灰分5.32%,无氮浸出物62.9%。经贵州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高抗小斑病、穗腐病,中抗大斑病、纹枯病、灰斑病,抗锈病,感丝黑穗病。

产量表现: 2016年贵州青贮玉米区域试验平均鲜物质亩产3043.6kg,比对照黔糯868增产15.9%,干物质亩产886.3kg,比对照增产13.98%;2017年平均鲜物质亩产2476.2kg,比黔糯868增产1.26%,干物质亩产881.8kg,比对照增产14.2%。两年区试鲜物质平均亩产2759.9kg,比对照黔糯868增产8.9%。两年增产点为83.35%,两年平均干物质亩产893.2kg,比对照增产15.1%。2017年生产试验鲜物质平均亩产3658.3公斤,较对照黔糯868增产8.3%,增产点为75%;干物质亩产1052.0kg,比对照增产22.1%。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种植密度4000株/亩左右,播种前施足底肥,每亩施1500公斤农家肥、磷肥30公斤、钾肥10-15公斤。播种时间根据各地热量条件在2月底至7月初之间,可采用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提早收获。生长期间追施尿素40公斤/亩左右。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在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市、毕节市、黔南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六盘水市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三、大豆

品种名称:黔豆12号(区试名称:黔豆14-80)申请者:贵州省油料研究所 育种者:贵州省油料研究所

品种来源:黔豆08001江口青皮豆

特征特性:属春大豆类型,全生育期为114.20天,紫花,灰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50.50厘米,底荚高度9.90厘米,主茎节数12.90个,分枝数1.95个,单株荚数36.35个,单株粒数65.05粒,单株粒重13.95克,百粒重24.05克,完全粒率85.10%,种皮黄,子叶黄色,种脐褐色。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蛋白质含量为43.76%,脂肪含量为19.20%,蛋白+脂肪总含量为62.96%。田间植株抗性表现:感大豆花叶病毒(SMV)程度极轻,不倒伏、不裂荚,落叶性较好。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网室人工接种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

3、SC-7鉴定抗性结果:SC-3病情指数为19%,SC-7病情指数为32%,对两个株系的抗性评价为中抗。

产量表现:2015年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5.67公斤,比对照黔豆6号增产12.47%,增产点次为80%;2016年省区域试验续试平均亩产214.09公斤,比对照增产10.89%,增产点次为100%。两年平均亩产204.88公斤,比对照增产11.68%。201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1.78公斤,比对照增产10.45%,增产点次为100%。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贵州省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贵州省春播大豆种植区种植。

品种名称:中黄76 申请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育种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黄21×中黄24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为121.5天,比对照品种黔豆6号长7.8天。紫花,灰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53.00厘米,底荚高度9.45厘米,主茎节数11.60个,分枝数1.80个,单株荚数36.25个,单株粒数60.75,单株粒重12.45克,百粒重23.05克,完全粒率79.85%。种皮黄色,种脐褐色。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蛋白质含量为39.77%,脂肪含量为23.13%,蛋白+脂肪总含量为62.90%。为高油类型优质品种。田间植株表现:抗倒伏性较好,感花叶病毒程度轻,成熟时不裂荚,落叶性好。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网室人工接种大豆花叶病SC-

3、SC-7鉴定抗性结果:SC-3病情指数为2%,SC-7病情指数为5%,对两个株系的抗性鉴定为抗病。

产量表现:2015年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2.73公斤,较对照品种黔豆6号减产6.74%,增产点次为20%; 2016年省区域试验续试平均亩产206.47公斤,比对照增产6.94%,增产点次为60%。两年平均亩产184.60公斤,比对照增产0.59%。2017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7.96公斤,比对照增产20.85%,增产点次为100%。

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应用研究 篇6

1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市场中老品种依然存在, 甚至占主载地位

目前在市场销售中主要还是以老品种为主, 尤其是一些粮食作物, 在销售中品种的研发时间甚至是十几年前[1]。农民方面也只能选择这些老品种, 由此便造成了市场中老品种依然存在, 新品种得不到及时推广的现象。除此之外, 受区域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在新品种的产量上存在一定的制约性, 由此便出现了农作物新品种上市难的问题。

1.2农作物品种来源广泛、数量多, 农民选择上存在困难

现阶段的农作物种子市场, 一般经营农作物品种的都是一些代理经销商, 其中一些农作物品种推广之前并未经过当地试验, 甚至是未审先推, 其品种丰富、来源广泛, 导致农民在选择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即便是在购买时也只是一味听经销商的宣传, 缺乏实践经验与有效的宣传, 由此便造成了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受到限制。

1.3农作物新品种销售价格过高

农作物的新品种是依靠多年的人工选育或高科技进行研发, 同时其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因此在销售时的价格会比较高, 但是这种销售价格对于农民来说却无法接受, 在购买时依旧选择经济实惠的老品种。

1.4相关部门缺乏对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宣传力度

进行农业生产的主要载体是农民本身, 而农作物新品种的使用主体也是农民本身。现阶段因为我国在研发农业科技与新品种的技术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更加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投入市场, 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农民本身对于农作物新品种的认识程度不够, 在接受上还需要时间, 为此, 造成了一些农作物新品种在推广宣传时缺乏力度, 从而价值得不到体现。

2解决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工作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2.1强化农作物新品种的宣传推广, 加快老品种的退出速度

在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 不断加强对于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宣传, 在进行推广时主要以农民本身为主要宣传主体, 将新品种的优势进行全方面的介绍与宣传, 开展定期的讲座, 全面讲解农作物新品种使用的优点, 全面提升农民进行科技种植的观念[2]。另外, 通过在不同区域开展试验、展示、示范等实践种田的方式, 让农民从根本上认识到使用农作物新品种带来的效益要大于老品种, 并且这种宣传方式更具权威性。农民从思想上认识到农作物新品种的优势, 在种植中全面运用新品种, 便可以将市场中的农作物老品种取代, 另外, 主管农作物品种审定的农业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快老品种的退出速度, 全面推广农作物新品种, 提高农民经济效益。

2.2优化农作物新品种更新体制, 解决市场中农作物品种来源广泛问题

相关部门要严格监督农作物品种的研发与上市, 在新品种推出时要对其进行检查, 确定农作物品种手续合法且质量合格才能允许其进行市场出售。另外, 对于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也要立足于各地的地质状况与环境因素, 选择合适的农作物新品种进行推广, 适当淘汰一些不适宜当地生长的农作物品种。因此, 相关部门要及时与当地种子管理机构进行结合, 全面清理市场上不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品种, 进而对市场的有序发展进行保证, 将市场中的农作物老品种逐步取代, 以此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升。还有, 品种审定部门要改革审定方式, 严格审定程序, 提高品种审定质量。

2.3加大资金投入, 提升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宣传力度

在对农作物新品种进行推广宣传时, 要与农业推广机构进行结合, 利用其对农作物基本情况的了解, 对新品种进行推广。另外, 相关部门要在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上加大资金突入, 以农民的利益为主, 增强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宣传力度, 提升农民对于使用农作物新品种种植的观念。

2.4改革推广方式, 提高农作物新品种推广速度

通过不同的实践表明, 农作物新品种的展示能够提供给农民更加直观的信息, 同时这也是实现农作物新品种推广效果的有效手段。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科技相关制度也在不断的优化过程中, 在未来的发展中, 对于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也需要更加先进的推广技术与方式。对粮食作物进行展示的过程中, 也要对蔬果等作物进行展示推广, 尤其是对一些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推广。在进行推广与宣传时要以农作物品种的品种特点为主, 重点凸显其品种效应, 全面结合各种技术进行新品种的推广。将最为真实的农作物品种信息对农民进行宣传, 将推广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全面提升农作物的产量, 以此提高农民对使用农作物新品种的认识。

2.5相关部门推出新补贴政策, 解决新品种价格过高的问题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逐渐推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 全面支持农业发展, 其主要是为了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新品种进行全面的推广使用, 提高单产, 以此推动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3]。其次, 是为了将现阶段一些质量不达标的种植品种全面淘汰, 提高农作物新品种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另外便是为了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创新。因为相关的政府部门已经对农作物新品种进行了授权经营, 由此便进一步保证了新品种研发的种种权益, 以及相关企业的利益, 同时也有效激发了进行农作物品种研发人员的积极性。而对于农作物新品种的销售价格过高的现象, 相关部门人员可以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 推出一系列的补贴政策, 从根本上削弱农民因为新品种价格过高而不购买的观念, 全面提高农民对新品种的认识, 加快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

3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科学技术也逐渐被应用于农业领域, 对农作物新品种的开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 在新品种推广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由于推广力度不够等等原因。造成了新品种没有得到及时快速推广的问题。为此, 文章中作者针对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工作, 从加大推广力度与加大资金投入等五方面进行了分析, 从而促进新品种的研发, 加大新品种的使用力度与范围, 全面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摘要: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农业发展, 农业发展同时也是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基本内容, 由此可见重点发展农业是全面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农业领域也逐渐应用科学技术进行农作物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在农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对农作物新品种进行推广是提高其质量的有效手段, 与此同时也能够增加农作物产品的产量, 对促进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现阶段在对农作物新品种进行推广的过程中, 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文章围绕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农作物,新品种,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沛, 叶晓玲.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5, 8:374+382.

[2]万青年, 闫存权.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 2013, 11:47-48.

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应用研究 篇7

关键词:农作物;品种;地膜;应用

1 优良品种应用

农作物品种是有生命的遗传性比较稳定的群体类型。同一农作物的不同品种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地区的适应性。不同地区的日照长短不一样,气温高低不一样,有效积温不一样,生长期长短不一样,降雨量不一样,土壤性质和肥力不一样,因而农作物的不同品种,对这些外界条件都有不同的区域适应性,同时,在同—个的自然区域内,由于各个局部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性质、肥力情况、耕作制度和病虫害等都不一样,种植的农作物品种也必须因地制宜.因为不同生育期的品种增产幅度不一样,一般早熟品种增产潜力小些(7—8%左右),中熟品种差些(8—9%左右),晚熟品种高些(11—15%左右)。选用品种时,必须了解和掌握上述条件与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并应掌握品种信息,选用经过国家或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品种,并购买具有“二证一照”的种子,即种子管理部门核发的“种子许可证”,

“种子质量合格证”和工商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未经审定批准或无“三证”的种子不能购买、不能推广、不能种植,以免伪劣假冒,上当受骗。对新品种要少量引进,选试验、示范,取得成绩.再进行推广。

在一个地方,粮食作物一个选用一个当家品种,再用其他品种搭配,做到早。中、晚合理搭配,这样才能做到,地尽气力,种进起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作用。因为品种合理搭配的理由:一是在一各地区.甚至一个乡、一个村,其自然条件和栽培模式总是有差异的,这就需要品种要合理搭配,二是有利于调节劳动力,不违农时,同一作物种植几个不同播期(包括水稻插秧),成熟期的品种,对于调节人力、蓄力和农机具是很有好处的,有利于适时早播、加强管理、促进早熟、适时收获;三是品种合理搭配,可以减少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现阶段,人力还不能控制气候,不完全防止病虫害和不能完全战胜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如果品种单一化,有时会造成严重损失,品种合理搭配就可以减少这些损失。

2 地膜应用研究

农用地膜的应用,已成为继化肥、农药之后的第三大农业生产资料。应用于中低产田、经济作物、

蔬菜等作物上,对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以及解决高寒地区作物栽培起到了极大作用。但是,农用地膜在使用时,由于不断老化,变硬变脆而散落于农田之中,大量的废膜积累,改变了土壤性质,影响了作物的生长,成为了“白色污染”。

2.1 农用地膜对农业的作用

农用地膜覆盖,具有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调节土壤养分的转化,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温、光的利用率,有利于作物的根系生长,抑制杂草生长,抑制盐碱上升等功能,使农作物的产量显著增加,品质得到改善。地膜栽培技术的推广,扩大了许多植物的栽培时域,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从80年代开始,克州的农用地膜用量迅速上升,2001年预计在425吨,覆盖面积达58.81万亩以上。

2.2 农用地膜残留及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1)农用地膜的残留。农用地膜长期暴露于空气、阳光下,不断老化,易破碎,作物收获后很难整片回收,大部分碎片,被耕翻埋在耕作层内,由于一般的农膜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或添加物合成或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和密闭性,能缓冲冷热、酸碱、拉压等,一般不易被微生物和一些有机溶剂所降解和溶解,能长期地留在土壤中。

(2)农用残膜对土壤的污染。1)稳定剂对土壤的污染。为了使农用地膜在温度变化和日光照射下保持性态的稳定,要在农膜中增添一些稳定性,其大部分都含重金属盐类,如含Pb、Cd、Zn、Ba、sn和一些有机化合物,且农膜主要用Pb和Cd的化合物作稳定剂,这些重金属很容易从农膜中溶出,在覆盖过程中不断受到水分的浸润而溶出来,进入土壤,使土壤不断地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从而在作物中产生积累,影响农产品品质。2)残留农用地膜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大量的残留农膜碎片进入土壤以后,除了引起重金属污染以外,还由于残膜具有很大的表面积,阻隔了土层的相互结合,破坏了土壤的整体性和通透性,对土壤的物理性状有极显著的影响。其主要分布在耕作层,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以及土壤的孔隙度有极显著的影响。有关资料表明,土壤容重与残膜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水分含量和孔隙度与残膜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3)残留农膜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农用地膜残留于土壤中,累积形成阻隔层阻碍作物根系的发育和水分、养分的吸收,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如:土壤中的残膜对土豆根系有显著的影响,残留量越大,根系下扎越浅,分布范围越小,同时土豆的分枝数量及其长度和粗度以及有效的块根数量都会变小。残膜影响作物的根系生长发育,从而影响叶宽,茎粗及株高等。导致干物质的积累受阻,使作物的产量下降,地膜的残留对作物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从地膜玉米田间试验来看;亩残留农膜量达4—6kg时,可使玉米的产量减少8%—10%。当农膜的添加剂和稳定剂进入土壤后,有的对作物有毒害作用,或者被作物吸收和积累影响到作物及产品的品质,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

【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应用研究】推荐阅读:

农作物病虫害田间调查06-15

经济作物情况调查表05-25

作物育种学教学改革09-13

上一篇:厦门新社区作文下一篇: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机电学院首届教职工运动会方案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