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准备资料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应急预案准备资料(共9篇)

应急预案准备资料 篇1

一、工作目标

1.普及疫情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疫情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建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的学校疫情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

(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午检制度,由年级组和班主任负责,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四)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检测和报告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疫情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考勤监测制度,由校长室对师生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疫情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3、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部门和个人有权向学校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的职责的情况。

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

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出应急反应。

以下分级标准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标准界定。

1.一般突发事件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①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

②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③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进行控制。

④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②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③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⑤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中午代伙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②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③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学校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调整大型会议时间;学校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暂缓进行。

④对教室、实验室、音乐室、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由专人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⑤学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1.校内疫情。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以下工作:

①要根据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疑似病例,可对该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时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临床诊断病例或两例及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如出现两例及以上临床诊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可视第情况扩大停课范围。若需全校停课,须报市教育局批准。

②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电话咨询与指导,网络教学、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网络教学,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高空坠落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 篇2

一、应急准备

1、组织机构及职责

(1)项目部高处坠落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

组员:生产负责人安全员各专业工长技术员质检员值勤人员

(2)高处坠落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突发高处坠落事故的应急处理。

2、培训和演练

(1)安监站负责主持、组织全系统每年进行一次按高处坠落事故“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响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2)安监站负责对相关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培训。

3、应急物资的准备、维护、保养

(1)应急物资的准备:简易担架、跌打损伤药品、包扎纱布。

(2)各种应急物资要配备齐全并加强日常管理。

4、防坠落措施

1)脚手架材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的杆件连接必须使用合格的扣件。

2)钢管脚手架立杆间距不得大于1.5m,大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2m,小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m,脚手架必须按楼层与结构拉接牢固,拉接点垂直距离不得超过4m,水平距离不得超过6m,拉接所用的材料强度不得低于双股8 号铝丝的强度,高大架子不得使用柔性材料拉接。在拉接点处设可靠支顶,脚手架的操作面必须满铺脚手片,离墙面不得大于20cm,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操作面外侧应设两道护身栏杆和一道挡脚板或设一道护身栏杆,立挂安全网,下口封严,防护高为1.2m。

3)特殊脚手架和20m 以上的高大脚手架必须有设计方案。有脚手架结构计算书,特殊情况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4)井字架的吊笼出入口均应有安全门、两侧必须有安全防护措施,吊笼定位托杠必须采用定型装置,吊笼运行中不得乘人。

5)1.5X1.5m 以上的孔洞,应预埋通长钢筋网。或加固定盖板,1.5X1.5以上的孔洞四周必须设两道护身栏杆,中间支挂水平安全网,电梯井口必须高度不低于1.2m 金属防护门。电梯井内首层和首层以上每隔四层设一道水平安全网,安全网应封门严密,楼梯踏步及休息平台处,必须设两道牢固防护栏杆或用立挂安全网防护,阳台栏杆应随层安装,不能随层安装的,必须设两道防护栏杆或立挂安全网加一道防护栏杆。

6)无外脚手架或采用采用单排脚手架高4m 以上的建筑物,首层四周必须支搭固定3m 宽的水平安全网(;高层建筑6m 宽双层网):网底距下方物体不得小于3m(高层不得小于5m)高层建筑每隔四层固定一道6m 宽的水平安全网,水平安全网,接口处必须连接严密与建筑物之间缝隙不大于10cm,并且外边沿高于内边沿,支搭水平安全网,直至没有高处作业时方可拆除。

7)临边施工区域,对人或物构成危险的地方必须支搭防护棚,确保人、物的安全。高处作业使用的铁凳、木凳间需搭设脚手板的,间距不得大于2m,高处作业,严禁投扔物料。

8)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经过现场培训、交底、安装人员必须系安全带,交底时按方案要求结合施工现场作业条件和队伍情况做详细交底,并确定指挥人员,在施工时按作业环境做好防滑、防坠落事故发生。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要建立登记、整改检查,定人、定措施,定完成日期,在隐患没有消除前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如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险情,应立即停止作业

二、应急响应

1、一旦发生高空坠落事故由安全员组织抢救伤员,项目经理打电话“120”给急救叫中心,并落实人员保护好现场防止事态扩大。其他义务小组人员协助安全员做好现场救护工作,协助伤员外部救护工作,如有轻伤或休克人员,现场安全员组织临时抢救、包扎止血或做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尽最大努力抢救伤员,将伤亡事故控制到最小程序,损失降到最小

2、处理程序

1)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

2)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3)对所有员工进行事故教育。

4)宣布事故处理结果。

地震应急预案资料 篇3

字号显示:大 中 小2008-05-14 10:33:00来源:太原新闻网

太原供电分公司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市地震局下发的《工矿企业地震应急编写指南》,将《太原供电分公司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后重新发布,本次修订规范了预案文本,调整了抗震减灾领导组成员,对《太原地区易燃易爆有毒用户震情发生后电力要求表》、《太原供电分公司所辖重要用户明细表》、《太原市用户自备发电机明细表

》重新核定,保证震时重要用户、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用户用电,提高公司抗震减灾能力,从而强化本市抗御震害的综合能力。

历次震害表明,当强烈地震冲击城市的时候,极可能引起电力系统的严重破坏,使城市因供电中断陷于瘫痪,导致指挥失灵,引起混乱和恐慌。同时,断电还可能引起次生灾害,从而加重灾害损失。为了在地震突发的情况下,尽可能减轻电网破坏程度,应付各种突发事件,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抗震、防震和抢险、救灾工作,太原供电分公司废止了原2003年制定的《太原供电分公司地震应急预案》,并制定了新版预案。

预案要求在日常工作中贯彻防震有关规定,采取“平战结合”原则工作,平时经常性地锻炼队伍,提高公司地震应急能力,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震时各部门接受领导组统一指挥,按照地震预案实施紧急处置,提高反应速度,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和次生灾害的发生。公司重新组建了1700余人的太原市电力工程抢险队,震时接受由市防震减灾领导组下达给公司的抢险任务。

预案明确了各部门职责。领导组全面领导公司的防震减灾工作,制定震前抗震措施,指挥震时救灾抢险,向上级汇报有关抗震工作,下达上级有关抗震精神。抗震办公室为领导组的办事机构,负责组织编制本企业应急预案。监督检查各项防震减灾工作,正确执行领导组意见和安排的工作。治安组配合市内有关单位搞好联防工作。医疗组负责内部医疗抢救工作,配合市内有关单位进行震时救护工作,并作好救灾期间防疫工作。联络组负责领导组、办公室与抢险组的联络,准确传达指挥部门指示,负责对外联络工作。变电抢险组负责变电一、二工区所辖设备临震加固及震时抢险工作。检修、输电抢险组负责所辖变电站设备以及输电设备的临震加固及震时抢险工作。城区配网抢险组负责所辖配网设备的临震加固及震时抢险工作,保证各要害部门抗震时期用电。农电抢险组负责六县区农网设备的临震加固和抗震救灾工作并指导县区支公司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编辑 吴鹏)

为适应地震应急工作的需要,保证我市交通部门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地震应急的交通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根据《防震减灾法》、《安徽省防震减灾条例》和《安徽省地震应急预案》、《黄山市地震应急预案》、《安徽省交通厅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一、领导机构

成立市交通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

指挥长:钱新庭

副指挥长:张国春

成员:金杰、方枝明、彭庆智、许均愿、张渊、方少华、凌观荣、方国强、胡志平、齐国强、周汉、王书爱。

办公室设在局交管科。

二、工作机构及职责

市交通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下设7个王作组,职责如下:

1.应急协调组:局交管科牵头,根据灾情性质,会同局相关科室组织协调局直属和有关单位参加抢险救灾工作。与市地震局有关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震情灾情,并向省厅领导小组和市政府办公厅上报交通抗震救灾进展情况,并抄送市地震局和市民政局。

灾害发生地的县交通部门在市局领导小组和所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参与抢险救灾工作。

2.调查监测组:局交建科牵头,调查、核实险情或灾情,同时会同专家组织险情或灾情的监测和评估,查明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威胁,提出应急防范对策及措施。(承担单位:市局质监站、市公路局、市地方海事局、市运管处、市县乡处、灾害发生地的县交通局等)

3.计划安排组:局交建科牵头,负责灾害抢修和恢复计划的制订,组织开展对被毁坏的道路桥梁及港口的抢险抢修。(承担单位:市公路局、市地方海事局、市县乡处、灾害发生地的县交通局等)

4.应急资金保障组:局财务科牵头,负责安排落实抢险救灾资金,指导、监督救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等工作。(承担单位:市公路局、市海事局、市县乡处等)

5.运输保障组:由局交管科牵头,协调运力,保证灾民的疏散和应急抢险救援人员、物资的优先运输。(承担单位:市运管处、市地方海事局、灾害发生地的县交通局等)

6.设备供应组:局交通战备办公室牵头,负责救灾机械和设备组织及供应。(承担单位:市公路局等)

7.局直保障组:局办公室牵头,负责做好局机关办公生活设施保障维护,指导局直单位设施保障;负责应急车辆调配;负责配合市卫生防疫等有关部门做好局机关及局直单位机关卫生防疫以及伤亡人员的抢救、处理工作,并向受灾人员提供精神、卫生方面的帮助。(承担单位:市公路局、市地方海事局、市运管处、市县乡处、市联办等)

三、应急预案划定

特别重大、重大地震灾害发生时,在省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实施省地震应急预案。

较大地震灾害发生时,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统一指挥下实施市地震应急预案。

一般地震灾害发生时,由市、县交通主管部门在市、县政府的统一组织指挥下进行抢险救灾工作。

(破坏性地震灾害事件划分见附件)

四、预警和预防机制

1.加强地震知识和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中,提高全体职工防震救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组织开展对大型交通工程设施的地震安全性评价、防震检查,根据工程类别和特点,制定地震应急预案,落实防震措施。

3.加强对易产生次生灾害的易燃、易爆、剧毒物资的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制定出破坏性地震应急措施。

4.结合需要,做好防震抢险救灾物资的储备,以备工程发现异常时能及时抢险处理,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五、应急响应

1.接到市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的指令,立即启动此预案。

2.临灾应急响应

根据省、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临震预报,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由办公室统一向有关处室及局直单位传达临震预报,安排临震应急期有关工作:发布避震通知,要求对特大型交通基础设施采取紧急防护措施、运输企业做好安全相关准备,必要时组织避震疏散,检查其他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

3.灾害应急响应

(1)组织抢险救灾队伍,及时抢救伤亡人员,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各种“次生灾害”进行抢险和防范。

(2)迅速查明灾害类型、影响范围及相关因素,组织灾情监测和评估,分析、预测灾害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对策。

(3)指导当地交通部门抢修、恢复受损交通设施。

4.灾害期间,根据市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市局实行24小时值班,值班室设在局总值班室,指挥部办公室协助值班,值班人员负责纽织收信、整理信息,按规定将险情、灾情,灾害发展趋势和抢险救灾情况及时报告市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

五,后期处置

保持与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统一宣传口径,及时发布有关信息.做好地震应急宣传教育工作的地震谣传或误传,保持社会稳定.

配合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各项震后救灾、安置、保险理赔、调查总结和恢复重建工作.

六、附则

1局直各单位均应成立相应机构和制订交通地震灾害应急预案,井将应急预案报市局备案.

2市及各市县交通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分别接受市、县抗震减灾指挥部的领导和指挥.

3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附件

破坏性地震灾害事件划分

一、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占全省上年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7.0级以上地震,可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二、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5至7.0级地震,可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三、较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2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0至6.5级地震,可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

应急预案准备资料 篇4

应急管理资料和档案实行谁分管,谁负责的管理原则,按有关规定,由各专业科室收集并进行整理与本单位有关的应急管理资料(包括电子资料和纸字资料),应急演练的相关记录等由调度室统一保管。应急救援资料档案归档、保管、借阅、保密、登记及销毁必须遵循以下规定。

一、归档

凡属本单位在应急救援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图纸、表格、声像、实物等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都应列入归档范围。

二、保管

资料档案质量符合完整、准确、系统的要求,分类编号保管;借出的档案须按时归还,利用后的档案应随即放回原处。切实做好防盗、防火、防水、防潮、防尘、防虫、防霉工作。

三、借阅

查阅涉密资料档案,必须严格履行登记手续,由借阅人写书面申请并经分管领导批准方可准予借阅。申请单上必须写明借阅目的、借阅时间及借阅人,同时有分管领导的同意签字。所借阅资料档案必须由借阅签字人负责保管,不得随意借与他人,文档在使用时需爱护,不得有破损、缺页。资料档案使用完毕应及时归还,统一交回。

四、保密

资料管理工作人员和借阅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对外泄露资料档案中的机密,对造成泄密事故者,应追究其责任。未经领导批准,不得擅自复印档案。认真执行《保密法》,严格遵守《保密守则》的规定,做好档案保密工作。

五、登记

申请人借阅资料必须在资料本上登记,注明借阅、归还时间及借阅人。同时,档案管理员必须借阅情况做好记录。

六、销毁

应急预案准备资料 篇5

1.目的

为了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火灾防范工作方针,严格落实公司安全防火工作,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以及在火灾事故发生时能得到迅速、果断地处理,防止事故扩大。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电气防火(防爆)安全规程及火灾扑救、逃生基本知识,制定本应急预案。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火灾防范应急工作的处置。3.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及时扑救、重点防护、及时报警。4.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4.1火灾防范工作领导小组

4.1.2成立火灾防范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公司副总经理担任,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4.1.3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4.1.3.1认真贯彻落实消防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制度,做好防火安全工作。4.1.3.2负责开展防火安全教育、灭火器材配置等防火工作的检查,督促落实防火安全措施和火灾隐患的整改。

4.1.3.3负责组织开展灭火技能训练和预案演练,提高自救灭火能力。4.1.3.4根据火灾现场情况,指挥和组织力量进行火灾扑救和抢险。4.1.3.5配合公安、消防等部门灭火工作,保护火灾现场,并协助调查火灾事故原因和事故分析。5.火灾防范重点部位

重点部位为机房、库房、档案室、财务室、化验室、食堂、办公室、中控室、自动化控制间等。6.应急救援预案 6.1办公场所火灾 6.1.1办公场所火灾预防

6.1.1.1严禁使用明火取暖、烧()、焚烧废纸等物品; 6.1.1.2严禁乱拉临时电源、明线接电。

6.1.1.3办公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器、电视、灯具等电器做到随用随关,及时断电。

6.1.1.4重点部位的部门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以及防火割断装置,部门负责人要加强日常防火管理。

6.1.1.5确保用于灭火的()源畅通。6.2办公场所火灾应急救援 6.2.1火势刚起,有能力扑灭时

6.2.1.1现场火势刚起时,各部门要立即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扑救,救火方法要得当,灭火前必须先切断蔓延材料,针对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灭火方法。6.2.1.2油料等起火可用干粉灭火器或采用隔离法灭火源不宜用()救; 6.2.1.3办公电脑等电气设备起火时,立即切断电源,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千万不要盲目向电器设备上泼(),这样容易造成触电、短路爆炸等并发事故。

6.2.1.4扑救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火灾采用“隔离灭火法”,就是将燃烧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质与火源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失去可燃物质而停止。6.2.1.5灭火以后,要保护火灾现场,不得留有暗火,并设专人巡视,以防死灰复燃。并将具体情况报告火灾防范工作领导小组,以便进行事故整改和防范。

6.2.2火势猛,无力扑灭时

6.2.2.1现场火险扑救时,判断准确,当不能马上扑灭的或无力扑灭的要立即报警,请消防部门协助灭火,并立即将情况报告火灾防范工作领导小组。6.2.2.2火灾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对火灾附近区域所有人员进行疏通,要遵循“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则,确保人身安全。各科室负责清点本部门职工,对缺失人员应立即查找去处,及时报告。

6.2.2.3在消防队到现场后,要及时而准确地向消防人员提供电器、易燃、易爆物的情况,并协助消防部门做好火灾扑救工作。

6.2.2.4现场抢险组救出伤员,将伤员立即脱离危险地方,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并立即拨打120救护中心或运送伤员至最近距离的医院。现场抢救组要向120救护中心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应。6.3电气火灾(含电气爆炸)应急救援 6.3.1电气火灾事故预防

6.3.1.1为了防止(****)厂电气火灾(含电气爆炸)事故的发生,中控室、高低压配电间、自动化控制间等禁止使用明火设备及在工作中可能产生高温、高热的设备器材。

6.3.1.2运行中的电动机,由于外壳温度较高,附近禁止摆放易燃易爆物品。6.3.1.3严格按照各类电气操作规程的规定,巡视检查各种设备、线路以及电缆接头等,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处理,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6.3.1.4当班人员在巡视检查中如果发现有焦糊味或其它异味、异响,要引起高度警惕,应查找异味的来源,直到弄清楚为止,及时进行火灾隐患处置和报告。6.3.1.5为了防止电气设备发生过热现象,各电气设备应保持通风良好。6.3.2电气火灾应急救援

6.3.2.1当电气火灾发生时,火情第一发现人不可惊慌失措,应保持冷静,并迅速立即通知厂部领导及当班的相关人员。

6.3.2.2当班的班组长承担在()厂抢险组或火灾防范工作领导小组未到达之前的灭火自救、设备抢险的临时指挥任务,并根据现场情况拔打“119”火警电话求救,清楚描述火情现场情况和具体位置,必要时派员接应。6.3.2.3()厂厂部或火灾防范工作领导小组接到火情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由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指挥现场人员进行火灾扑救、人员疏散、伤员救护、设备物资抢险、现场警戒、秩序维护等工作。

6.3.2.4灭火抢险自救时,应立即切断发生火灾部位的电源,然后进行救火。切断电源时应有选择,尽量局部断电,同时应注意安全,防止触电。夜间断电救火应启用临时照明措施。

6.3.2.5 当为了争取灭火时间,防止火灾事故进一步扩大,来不及断电,或因生产需要和其他原因不能断电时,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需要带电灭火。

6.3.2.6在消防队到现场后,及时而准确地向消防人员提供电气设备、情况,并协助消防部门做好火灾扑救工作。7.火灾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7.1火灾扑灭后,部门应立即将人员伤亡和物品、设备、设施损失情况向火灾防范工作领导小组汇报。

7.2火灾防范领导小组组织公司相关部门对受损设备、设施尽快修复,并投入生产使用。7.3做好医疗救护善后处理,包括医疗经费的提供、受伤人员的住院安排与护理以及以意外伤害保险的理赔工作等;

7.4火灾防范领导小组调查火灾发生原因并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事故处理,并配合公安、消防等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工作。

7.5总结本次火灾事件的教训,制定防范措施,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8.附则

应急准备、应急处置评估规定 篇6

应急准备、应急处置评估规定

一、目的根据《安全生产应急准备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和《交通运

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第1部分:总体要求》(JT/T

1180.1-2018)第5.11.6条等规定,为规范应急准备、应急处置评估

工作,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育,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改进应急

准备工作,特编制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编制的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卡等应急处置

效果的评估。

三、职责

安全科为本规定的归口部门。

四、应急处置评估组织机构

1、应急处置评估组长由公司经理担任,安全负责人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参加,并根据需要聘请专家参与评估工作。

组长:经理

副组长:安全负责人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

2、应急准备、应急处置评估工作

应急处置小组根据险情、事件事故的实施效果进行应急处置评估。

五、应急处置评估程序

应急处置小组根据事故事件突发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置评

估工作,确定采用综合预案、专项预案或现场应急处置卡。

2、根据事故现场直接经济损失金额及伤亡人数,以及事故可能

扩散的情况,评估选择最佳的应急预案。

3、应急资源配置:应急救援车辆的设备设施、应急物资、救援

设施是否满足应急准备、应急处置要求。

4、应急救援人员的分工、专业技能、专业工具的使用、现场应

急救援的程序、步骤、方法是否熟练掌握。

5、评估基础资料的采集:现场勘查、查阅相关文字、音像资料

和数据信息、询问有关人员。

6、结论权威性:可组织专家论证或可以委托相关机构进行评估。

六、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

1、事故基本信息。主要包括:事故发生概况、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简要经过、事故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失踪的人数)、水域环境污染情况下初步估计的直接经

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2、先期处置。主要包括: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应急措施、事发现

场的先期处置措施等。

3、事故信息接收、流转与报送。主要包括:事故及续报,事故

信息接收与处理、应急值守等。

4、应急预案实施。主要包括:应急预案启动、实施及衔接等。

5、应急救援队伍工作。主要包括:参与应急处置救援队伍、人

员及装备等情况;救援工作开展情况。

6、主要技术措施及实施。主要包括:应急处置方案制定、应急

处置措施执行、防范次生衍生事故及事故扩大采取的措施、应急处置

信息发布。

7、救援成效。主要包括:搜救遇险、遇难人员及医疗救治、成功救治人数、挽回财产损失、保护物资价值、重要设施情况、避免次

生衍生事故及事故扩大。

8、经验教训。主要包括:应急处置的经验和教训。

9、相关建议。主要包括:对于本公司自救方面的建议。

10、现场指挥部应当妥善保存并整理好与应急处置有关的证书和

物证。

七、应急准备、应急处置评估

1、应急响应。包括事故基本情况、信息报送、应急准备及先期

处置、自救,控制危险源,防范次生灾害发生。

2、应急管理规则制定的建立和执行,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

3、应急预案的编制、培训、演练、执行,应急救援队伍、人员、装备、物资储备、资金保障等方面的落实。

4、应急准备、应急处置评估组对事发现场进行评估。

1)应急响应。事故发生后信息接收、流转与报送,相关职能部

门协调联运。

2)指挥求援。应急预案启动实施、应急求援队伍和装备资源调

动、应急处置方案制定。

3)应急处置措施执行。现场应急求救队伍工作、应急资源保障、防范次生衍生及事故扩大采取的措施、防控环境影响措施执行。

八、应急处置评估报告

1、应急处置评估组应向事故调查组提交应急准备、应急处置评

估报告。

2、事故应急处置基本信息。

3、应急救援小组应急管理及应急处置责任落实。

4、公司应急处置责任落实。

5、经验教训,相关工作建议。

九、应急准备、应急处置评估管理

1、应急处置评估组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应

急管理局提交书面或电子评估报告。

2、公司安全领导小组及安全科应当根据应急准备、应急处置评

应急预案准备资料 篇7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时会突发一些难以预料的事件,为了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总归要预先编制应急预案。写应急预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特种设备应急预案新版-特种设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为在特种设备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及时有效地实施紧急处置,减少事故损失,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我校各校区,对教学、科研、生产和师生员工生活、学习影响较大的锅炉、配电室、煤气加压站、气瓶、电梯等特种设备生产安全事故。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设立xx大学特种设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总指挥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担任,副总指挥由分管校领导担任,成员由校长办公室、校产总公司、后勤管理处、实验设备处、基建处、保卫处和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组成。

(二)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主任由保卫处长担任,成员由校长办公室、后勤管理处、宣传部、实验设备处、基建处、监察处、法律事务室、发生事故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及保卫处副处长组成,具体承办指挥部交办的各种事项和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三)指挥部下设5个组。

1、警戒保卫组。由保卫处牵头,负责现场警戒保卫和维持现场秩序、疏导交通等。

2、抢险救援组,由事故发生单位牵头,负责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与地方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处置。

3、医疗救护组。由后勤管理处牵头,负责组织紧急医疗救护队伍,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或向地方医院转送。

4、后勤保障组。由后勤管理处牵头,负责提供事故紧急处置所需物资、设备和车辆等。

5、善后工作组。由校长办公室牵头,由保卫处、宣传部、监察处、法律事务室和事故发生单位组成,负责伤亡人员家属的接待、安抚、抚恤和善后处理工作,负责处理因事故引起的法律诉讼、保险索赔等事宜。

三、危险目标的确定及分布情况

(一)学校锅炉房、主配电室、燃油罐、气瓶间、燃气加压站、电梯等

(二)上述危险目标分布在后勤管理处、校产总公司、实验设备处等部门。

四、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

(一)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立即向分管校领导和校园110报告,分管校领导接报后应立即向学校主要领导报告;

校园110接到后要立即向保卫处长汇报,保卫处长接报后应立即向学校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

(二)事故发生单位应在24小时内写出事故书面报告。

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发生事故的单位及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2、发生事故设备的有关参数;3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遇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4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5、事故处理情况及采取的措施;6、需要有关部门单位协助处理的其他有关事宜;7、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三)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积极组织人员本着救人第一的原则进行人员救护和事故抢险,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好事故现场;

保卫人员接后应迅速到达现场,进行现场警戒和维持治安秩序。

五、事故的应急处置

(一)学校主要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大小和影响范围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确需启动本预案的,由校长办公室负责联络,立即按本预案组成指挥部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处置措施

1、抢救受害人员。事故发生后,及时、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移伤员,尽最大可能降低人员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

2、控制危险源。根据事故性质迅速采取果断措施,防止事故造成损害的进一步扩大,需要地方有关部门给以支援的,要迅速与地方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提高事故的抢险效率。

3、事故可能造成有害物质扩散的,要尽快进行人员疏散和转移,撤离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同时做好自救和互救工作。

4、进行现场清理,消除危害后果。

应急处置指挥部成员联系表(略)

应急用血应急预案和流程 篇8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有时会突发一些难以预料的事件,为了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就有可能需要事先制定应急预案。那么应当如何编制应急预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应急用血应急预案和流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输血科在常态下应贮存一定的应急用血量,包括新鲜冰冻血浆。

2、遇临床急救用血且库存量不足时,工作人员应先行及时与采供血机构联系并说明应急情况,请供血方采取应急措施,积极配合临床抢救,并及时向科主任汇报,由科主任负责协调与处理。

3、对危重患者抢救用血,来不及办理任何手续时,可由抢救现场的医生开具输血申请单,在《输血申请单》右上角标明“急诊”字样,连同血样交输血科先行配血、发血,事后补办手续。

4、遇受血者需紧急输血时,为挽救生命,赢得手术及其它治疗的时间,可简化紧急大剂量输血时供血之间的.配血程,由经治医生确定是否需要不等交叉配血试验完成就立即输血,但要抢救现场最高职务(职称)医生签署意见,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并签字认可。在未知ABO血型的情况下,输血科可先行发“O”型洗涤红细胞或红细胞,最好是RhD阴性血,但血袋上应标明“未完成交叉配血试验”字样;已知ABO血型时可先采取ABO血型同型输注,同时应尽快完成交叉配血试验,如发现配血不合,应立即通知临床医生停止输血。

5、遇大量失血病人可采取回收式自身输血、同型输血和配合型输血;稀有血型患者紧救用血,除启动供血方应急预案外,可先行采用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但必须征得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并签字认可,并由抢救现场最高职务(职称)医生签署意见,方可发血。

6、血源紧缺下的急救用血可采取以下急救措施,但必须事先告知患者或患者家属并取得签字认可的情况下,由抢救现场最高职务(职称)医生签署意见,并报告医务科方可实施。

6.1、如果在紧急情况下无同型血浆,AB型血浆可安全地输给任何型的受血者;A型血浆可以输给A型和O型受血者;B型血浆可输给B型和O型受血者;O型血浆只能输给O型受血者。但应注意:

①A型血浆同型输注时,少数A亚型的供者血浆中可能存在高滴度的抗A1抗体,致A1型患者红细胞破坏溶血;

②RhD阳性供者血浆中没有抗D抗体,可用于RhD阴性患者,但不能排除RhD阳性供者血浆中残留少量红细胞RhD抗原,致RhD阴性患者免疫;

③RhD阴性供者血浆可能存在抗D抗体,不能盲目用于RhD阳性患者,除非已检测供者血浆中不存在抗D抗体;

④供者血浆中存在不规则抗体亦可致某些患者红细胞溶血。

6.2、如果在紧急情况下无同型红细胞制品时,先行配合型输血,如O型红细胞可输注给任何型的受血者,A型或B型血细胞可输注给AB型受血者,但最好输注洗涤红细胞,且每次输注量不多于2单位。

6.3、如果在紧急情况下无RhD阴性同型红细胞制品输注,又不符合自身输血条件时,可先行配合性输注RhD阳性同型血,但受血者抗D检测需阴性。此情况下的紧救用血需由抢救现场最高职务(职称)医生签署意见,告知患者或其家属此输血可能带来的并发症(患者以后输血只能输注RhD阴性血、生育妇女可能致新生儿溶血病等),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签字认可,并向医务科汇报。

【处理流程】

应急(抢救)用血→开具标明急诊的输血申请单→未知血型→先发O型洗涤或去白细胞红细胞(最好RH阴性)、A型或B型血细胞可输注给AB型受血者,但最好输注洗涤红细胞,且每次输注量不多于2单位→已知血型→同型相输→补办手续。

RH阴性应急(抢救)用血→开具标明急诊的输血申请单→紧急使用血站(冰冻)同型血→如无RhD阴性同型红细胞→可先行配合性输注RhD阳性同型血→补办手续。

应急(抢救)用血浆→开具标明急诊的输血申请单→未知血型→AB型血浆可安全地输给任何型的受血者;A型血浆可以输给A型和O型受血者;B型血浆可输给B型和O型受血者;O型血浆只能输给O型受血者→已知血型→同型相输→补办手续。

应急预案准备资料 篇9

【应急预案】

1.应立即停止药物的输注,报告经治医师和护士长。2.护士应及时评估外渗药物的性质、剂量、局部反应。

3.安抚患者,对症处理,抬高患肢,局部硫酸镁湿敷,避免在渗出部位的远端再行静脉输液。

4.局部皮肤破溃、渗液、给予局部清创换药。5.注意观察局部渗出部位的变化,做好记录。

6.分析发生外渗的原因,针对原因做好改进措施,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流程】

上一篇:校园足球本科论文下一篇:示范病房服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