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青少年教育转化工作职责(共12篇)
灵秀社区违法青少年教育转化工作
职责
灵秀社区违法青少年教育转化工作在鹿城镇党委政府,鹿城镇综治维稳中心的领导下,社区成员单位的大了支持下,做到各司其责,协同配合,形成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制定社区违法青少年教育转化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积极指导、督促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把预防学生违法犯罪作为综合评价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要求学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活动,做好对有不良行为学生的帮教转化工作,不得歧视学生;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学校及周边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促进家长相互配合,有效开展未成年人保护、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和安全教育。
2、对侵害青少年人身权利等各类犯罪依法从严打击,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在处理上依法予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及对犯罪青少年的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
3、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依法保障未成年人的诉讼权利;协助做好对依法不捕、不诉的未成年人的帮教转化工作;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措施。
4、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配合有关部门,整治学校及周边环境、校园暴力和突出治安问题,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和预防犯罪教育活动;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各种娱乐场所、电子信息产品和计算机网络的监管,及时消除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对受教唆、胁迫的未成年人,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其人身安全,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和有轻微 1
灵秀社区居民委员会
违法行为青少年的帮教工作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禁毒宣传教育力度,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吸毒贩毒行为,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
5、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辖区成员单位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社区领导小组成员要做好有不良行为、轻微违法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加强社区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和控制能力。
加强对妇女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家长素质,发挥家长特别是母亲在家庭教育、保护和预防犯罪中的特殊作用;调节和疏导婚姻家庭纠纷,为妇女儿童提供帮助;指导基层妇女组织、妇女自治组织落实帮教工作。
6、做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加强依法治校工作,为青少年排忧解难,维护其合法权益;督促辖区单位认真做好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根据青少年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不断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道德素质。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对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归纳起来, 不外乎四大类, 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然而笔者认为这种分类并不科学, 因为这四种因素并不属于一种层次, 社会家庭学校属于外界影响因素和个人因素相对, 即个人因素比社会学校家庭因素更高一层, 因为个人因素是青少年主体的潜在的一种意识, 而社会家庭学校而是外界的一种客观存在, 在客观存在的作用和影响下, 意识才会变化。基于此, 青少年的犯罪因素应分为两大类, 一是内在因素, 二是外界因素, 外在因素是第一因素影响着内在因素, 而内在因素影响着外界因素, 两者相辅相成, 共同决定着主体的犯罪动机和行为。
1. 青少年犯罪的内因。 (1) 文化因素:人是文化的载体, 青少年在交往和学习的过程中极易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 如接受负面影响极易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2) 生理心理因素:青少年时期是感情上变化最明显的时期。如果自身道德法律根基不劳又缺乏自制力, 加之学校家庭不能进行及时的引导, 极易采用非法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从而导致犯罪。
2.青少年犯罪的外因。 (1) 学校因素:学校是青少年受教育的主要场所, 每一名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最长的。青少年的思想发展, 行为变化与学校的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 许多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在学校方面也有一定的原因。
(1) 学校执行教育方针不力, 在教育内容方面存在偏差。虽然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原思想品德课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法律常识课, 但在具体执行中, 许多学校却不以为然, 将其视为“副课”, 不但没有专门的授课老师, 而且其应占的课时还被挪用, 成为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课”争相挤占的时间。
(2) 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中学教师一般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 但却有一些老是欠缺好的教育者的素质。他们在教育, 管理学生时, 只顾一味严厉, 而不顾学生的感受, 方法简单、行为粗暴, 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3) 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对中学生产生负面作用。学校的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因而未能切断或堵住中学生违法犯罪的诱发根源, 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很多学校没有详尽的学生违纪处罚的规章制度, 另一方面处罚方法单一。从而对中学生产生了消极作用。
(2) 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渊源。从违法犯罪的青少年来看, 家庭主要存在过分溺爱等问题。
(3) 社会因素:社会上的不良因素也是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教育对策
1.完善以学校为主导的道德教育。 (1) 注重道德教育的内在联系将道德教育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品德的培养应该同品德的构成相对应, 相一致。因而道德教育也应该从提高道德认识, 陶冶道德情感, 锻炼道德意志和养成道德习惯入手。 (2) 遵循青少年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 将道德教育与青少年的实际结合起来。我国处于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型中, 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挑战, 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形成, 而我们的学校道德教育目标又高高在上, 过于理想化, 与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相差太远, 为了消除这个差距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 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确定道德教育的目标。维果茨基认为, 教育要给受教育者一个“最近发展区”, 即将目标设置在适当的高度, 让他们通过一定努力就能达到目标。其次, 根据青少年的生活需要, 确定道德教育的内容。再次,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 采取适当的道德教育方式。 (3) 拓展道德教育途径, 将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道德教育就不应限定在课堂上只是的传授, 而应该在广泛的社会盛会实践中进行。 (4) 挖掘道德教育资源, 将历史素材与现实素材有机结合起来。
2. 加强社会联系, 形成家庭及社区教育网络。学校是社会的分子, 任何学校都存在于一定的社区之中, 社区对学校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中学应打开校门, 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和交流, 架构多向沟通系统, 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3. 加快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 也是一个事关每个人的全民事业。和谐社会可以分解为:个人和谐、家庭和谐、区域和谐。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个人和谐、家庭和谐、区域和谐的累积成长过程。如果个体或局部都不能和谐, 那么很难会出现整体的社会和谐。从此意义上讲, 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每个公民自己都能协调发展, 尤其是代表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青少年一代的协调发展。
摘要: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上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也呈恶化趋势。究其根源, 原因是多方面的, 学校在教育方面存在的多种不足, 不健康的家庭教育及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平衡都可能导致中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教育对策也涉及到学校、家庭等多方面。
关键词:青少年,违法犯罪,成因,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1]曹漫之.中国青少年犯罪学[M].群众出版社, 2001年.
[2]祁红,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早期预防与社会控制初探[M].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0年.
[3]王亚东, 鲍遂献.中国现阶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检查出版社, 1997.
关键词:挫折教育;青少年犯罪;思想品德
挫折教育是指为了克服青少年在遇到挫折或失意时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的现象,向青少年灌输振作精神、鼓舞斗志的理论,或事先设置特定的环境让青少年置身其中以增强青少年的心理适应能力的教育方式。它是针对青少年心理不成熟、承受能力弱的一种素质教育。
一、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必要性
自改革开放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子,新鲜空气进来了,不良气息也随之而来,各种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剧烈的冲撞,这些社会污染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社会既然不能为青少年创造一个“真空”的空间,那么就必须教会青少年合理应对这个复杂的社会。
二、分析青少年挫折犯罪的原因类型
1.缺乏沟通型
一些青少年因为社会原因而成为“留守儿童”,失去亲情、关爱,产生严重的失落感。彬县范公中学19岁花季少年因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无法与孩子沟通,致使他多次犯错无人引导而丧失了生活的信心,亲手扼杀了自己老师12岁孩子的生命,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贪图享受型
有些青少年家庭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家庭富有,平时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一旦稍有不顺心,不是哭就是闹。如,父母外出时16岁的姑娘因不会煮一碗面条而走上社会,结交不三不四人误入歧途走上了犯罪道路。
3.仇恨社会型
有些青少年因父母犯罪而未能受到社会的保护,从而把对某个人的仇恨转化成为对社会的仇恨,一有机会就报复社会,宣泄自己的仇恨。
三、开展挫折教育的方式
1.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开设普通心理学的课程
目的是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使青少年明白各种心理活动产生的机制和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克制一些不良习惯,建立良好的心态。如,在《风雨中我在成长》的教学时,设计一些心理测试的小问题,并制订一套教学的预案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避免悲剧的发生。
2.进行情感教育,用爱心架起沟通的桥梁
在青少年遭受到挫折时及时去同情、关心、感化影响他们,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抚慰受伤的心灵,及时向他们灌输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念,增强青少年的斗志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使之从悲观的情绪中走出来。
3.开展对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
如,在教学《美好人生我选择》时,告诉学生现代化建设需要多层次的人才,职业的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要考虑自身的实际,还要正视竞争,不能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只要对社会有贡献,人生就有价值。事实证明,中学生毕业后在不同的岗位上都有优良成绩,极少有危害社会的行为。
“少年兴,则国兴”。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兴衰。进行挫折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需要每个家庭和社会共同的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共担青少年教育重任,使我们的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2010年,全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市政法工作会议和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的要求,狠抓预防工作基层基础建设,以“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为统揽,切实推进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服务和管理创新,抓住影响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开展教育引导和预防工作,努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构建和谐佛坪、创建国家级平安县做出新贡献。
一、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一)深入推进重点青少年群体排查摸底工作。县综治办、县法院、文教体育局、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团县委等部门要按照“底数清、情况明”的要求,深入推进重点青少年群体排查摸底工作,着力加强针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临界预防工作。要努力摸清各类青少年群体的基础数据,着力研究和把握各类重点青少年的群体性特征和不同年龄阶段的行为特征,把握各类青少年群体违法犯罪的特点和原因。
(二)加强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县法院、县检察院、公安局、文教体育局、县广电局、县关工委等部门 1 要加大对校园网、互联网及其营业场所和手机运营商的监管力度,继续开展打击互联网、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和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及时清除低俗媚俗、格调低下的网上信息垃圾和相关网站。加强互联网等信息网络的基础管理,落实企业信息安全责任,积极推动WAP网关绿色上网技术标准的使用和推广,加强网上思想教育政治工作,有效配合关闭淫秽色情网站;充分发挥违法违规网站黑名单机制作用,加强社会监督,推进行业自律;要坚持不懈地继续抓好“五老”网吧志愿者(老干部、老党员、老复退军人、老教师、老劳模志愿者)监督员队伍的建设,力争每个网吧都有“五老”志愿者持证上岗、加强监督,为我县广大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三)大力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强化校园安全防范。公安局、文教体育局、城建局等部门要继续加强学校及其周边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加强中小学周边用地规划控制,加强校园及其周边建设工程监督检查力度,整治学校周边容易藏污纳垢的场所,确保学校周边安全;依法严厉查处学校周边非法经营的书刊、音像摊点、计生用品店和违规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等场所,坚决扫除学校周边的“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进一步强化校园安全预防工作,通过“警务室进校园”和“警校共建”活动,把学校纳入平安建设和社区警务战略的总体规划;通过严厉打击校园内传销,遏制传销组织诱骗学生、渗入校园的苗头和倾向,探索建立长期有效的预防机制。
(四)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重点工作为抓手,协调相关部门开展专项督察。县综治办、县法院、县检察院、公安局、司 2 法局、团县委等部门共同推进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并针对主要问题开展专项督察,督促基础贯彻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相互配套的工作机制。县综治办、团县委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创建“青少年维权岗”专项督察,督促检查基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工作和各级“青少年维权岗”在日常工作中履行职责、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情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研究和指导。
二、突出重点群体,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五)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县关工委、文教体育局、公安局、县妇联等部门联合开展“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大行动”,共同做好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生活关爱和权益保护工作。建立健全基层家庭教育工作网络,依托网上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提高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能力。利用基层学校主阵地,政府各部门共同协作,创新留守未成年人管理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引进社会工作者队伍,通过多种途径弥补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缺失。
(六)进一步加强流浪未成年人社会救助和管理。民政局、公安局、财政局、城建局要严格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的通知》,做好街头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
(七)进一步加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和艾滋病致孤儿童的生活救助和帮扶。民政局、文教体育局、司法局、县妇联 3 等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切实掌握服刑劳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和艾滋病致孤儿童的生活状况、心理动向,加大社会关爱和救助力度,落实相关救助政策,开展各类社会慈善活动,推动落实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和艾滋病致孤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八)加强网络沉迷青少年的教育引导。针对青少年手机媒体依赖情况和网络沉迷等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互联网等信息网络的监管,加强网络技术安全监控,继续推进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净化网络空间。文教体育局、省广电局等部门要加强对青少年文明上网的宣传教育,使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九)进一步加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群体的教育、管理和就业帮扶工作。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文教体育局、团县委等部门要努力帮助和促进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群体就业创业,要推动各类社会组织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在这一群体中广泛吸收人才。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和帮扶工作,使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群体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心,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突出重点项目,进一步深化常规活动
(十)深入开展以“两法两办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团县委、县综治办、县法院、司法局、文教体育局、县关工委等部门要以“两法两办法”为主要内容,采取集中宣讲、“知心律师进校园”、“审判进学校”、志愿者与重点青少年群体一对一帮扶等多种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民政局、4 司法局、公安局、团县委、县妇联、县关工委等部门要共同做好闲散青少年教育和管理工作,要重点摸清初三毕业未就学和初中辍学等闲散青少年的分布区域和社会心态,在此基础上加强服务管理,健全闲散青少年的社区保护机制。
(十一)深化“青少年维权岗”和“未成年人零犯罪城乡社区”创建活动。认真做好2009—2010佛坪县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申报创建工作。同时,以“为了明天”创建活动为统揽,将“未成年人零犯罪城乡社区”创建工作纳入“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的总体要求,在系统(行业)和基层组织两个层面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创建,进一步拓展基层工作空间,有效整合相关力量,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把城乡社区青少年活动场所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部分,加大投入,改善服务,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健康向上的公益性服务。
(十二)深入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建立和完善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经常性联系工作机制。组织开展集中性和日常性相结合的面对面活动,采取集中视察、面对面沟通等方式,在“两会”上提出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建议和议案,进一步畅通青少年合理、有序表达普遍性利益诉求的渠道。
(十三)深入开展青少年安全自护教育。县综治办、公安局、文教体育局、团县委、县妇联等部门要广泛开展青少年安全自护教育活动,继续在中小学生寒、暑假期间通过多种方式发布“假期青少年自我保护提示”,普及青少年自护知识,提高青 5 少年安全自护能力。特别要注重“自护提示”日常化和经常化宣传教育,积极探索通过网络、手机报等新媒体开展自护教育活动的新途径,拓展“自护提示”在公众场合发布的空间;开展“网上Flash征集比赛”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吸引青少年主动参与自护教育活动。
四、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和工作机制建设
(十四)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基层工作机制。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区域协作,注重加强各级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组织建设,切实解决县和乡镇预防机构力量薄弱的问题,县级预防办至少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落实乡镇预防机构的兼职工作人员,强化乡镇综治办、村级治安中心户长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职能,逐步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预防工作网络。
(十五)完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协作机制。发挥县一级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作用,进一步完善预防办议事协调、调查研究、舆情分析、信息汇总制度,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形成工作合力。继续深入落实综治工作联系点制度,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平安学校”、“平安家庭”等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对各乡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检查、监督和考核,落实责任奖惩制度,推动各地在抓重点群体、抓重点问题、抓基层基础上下功夫。
(十六)加强基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保障。各有关部门要努力为基层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培训机会,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创造更好的环境。落实各级预防青少年违法犯 6 罪专项工作经费,在保证预防办日常工作经费的基础上,逐年加大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投入。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推进基层家庭教育工作网络建设。重视加强基层专兼职队伍建设,聘请和培训专职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参与预防工作,建立包括“五老”和志愿者在内的辅助工作队伍,促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在基层的整体活跃。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贯彻“教育发展,平安先行”、“学生成长,规范引导”的理念,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将普遍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和弘扬美德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警示相结合,努力探索法制教育的新途径,提高依法育人的实效性,让每一位青少年在“法”的指挥棒下健康成长。
二、总体目标
提高认识,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良好氛围;强化基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网络;实现以学校法制教育带动社会,并将法律知识辐射到家庭。创新工作载体和工作机制,提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水平,遏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努力实现在校学生违法犯罪“零”发案目标。
三、内容和途径
1.突出一个主题。以“与法同行、牵手明天,做合格公民”为主题。
2.夯实两个基础。一是学校普法队伍。成立学校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定期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普法宣传。二是学校普法阵地。巩固和发展校园法制广播站,黑板报、橱窗、手抄报等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等手段对师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
3.抓好三项重点。一是抓特点。要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开展有针对性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探索好的方式方法,及时总结新鲜经验,形成本校工作特色,努力营造学校普法教育的良好氛围。二是抓亮点。组织开展“四个一”工程,(即:建立一个固定的法制宣传教育阵地、组织一支
合格精干的普法宣传队伍,每学期定期开展一次普法宣传月活动和普法征文活动,每月定期开展一次“问题学生”心理访谈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将法制教育系列化、制度化、程序化。三是抓热点、难点。依法处理家长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针对本校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师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4.实现四个突破。一是学校领导学法用法有新突破。学校领导在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宪法及基本法律知识的基础上,把《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作为重点,全面了解我国法律制度基本体系,从法理上掌握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的基本内涵,增强对法律的理性认识,逐步养成依法决策、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和行为习惯,实现学法用法的制度化、规范化。二是教师学法用法有新突破。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并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八不准”作为评价教职工师德师风的重要标准。坚决抵制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及乱收费等违规违纪行为发生。三是学生学法用法有新突破。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定期组织召开主题班会、举办法制教育讲座,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经费“五落实”,保证学生普及法律任务完成。认真挖掘各学科教材法制教育因素,渗透法制教育。建立以兼职法制副校长、辅导员为骨干的普法教育队伍,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定期向学生宣传《宪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毒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依托有效载体, 通过开展“模拟法庭”、“青少年维权岗”等活动,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学法、懂法、守法,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教育机制,突出法制教育内容,充分发挥社会及家庭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全社会关心、爱护、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工作机制。四是家长学法用法有新突破。家长是普法工作的隐形力量,通过发放法律宣传材料,定期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毒法》、《义务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教育,引导家长依法监管保护孩子。
5.开展八项活动。一是法制宣传活动。利用校园之声广播、橱窗、黑板报、手抄
报等宣传阵地,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学习和宣传。邀请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定期到校举办法制教育专题,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开展以“法律伴我行”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班(团、队)会、模拟法庭等活动,让每个在校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内容,知道两法赋予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防范的能力。利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禁毒日”、“世界人口日”、“爱鸟周”等有利时机,采取多种方式向学生宣传《环境保护法》、《水资源保护法》、《森林法》、《土地资源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积极争创“绿色学校”,唤起师生环保意识。二是创建青少年维权岗。利用校园网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课堂,在校园内设置青少年维权岗举报信箱和法律援助窗口,开通维权服务咨询热线,及时提供法律服务和援助,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发生。三是兴趣转移活动。通过开展寓德于文“两个一”(每周学生记诵一首古诗词,写一篇心得日记)、精神早餐“三个一”(诵读一句名言警句,讲一则名人故事,唱一支积极健康的歌曲)、爱国主义等活动,培养学生正当的兴趣爱好。建立健全敬老院等社会德育实践基地,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组织开展青少年志愿者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道德修养,有效抵制不良思想的侵害。四是师生礼仪常规教育。利用校园网制作《中小学学生礼仪规范》、《中小学教师礼仪规范》专题片、利用“校园之声”广播开办礼仪教育专栏节目,以礼仪教育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提升学生文明素养,达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目的。五是主题团(队)日活动。积极开展“五团”(团旗飘起来,团歌唱起来,团徽戴起来,团课上起来,团的活动搞起来)、“五心”(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信心留给自己)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规范学生课前一支歌活动,引导学生传唱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红色经典歌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六是重视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开展“悄悄话周日记”等活动,给学生创造一个倾诉情感的场所,给老师提供一个了解学生心灵的渠道,搭建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实施问题学生导师制,建立问题学生档案,推行问题学生承包责任制,跟踪调查引导,提高心理素质,矫正行为习惯,培育良好品德。七是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成立青年党员教师
义务护校队,晚间巡逻值班,防止发生意外事故。让学生人人参与执法护法行动,提升学生依法管理公共事务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八是开展“小手拉大手”互促活动。发挥学校“窗口”辐射和学生“天使”带动作用,完善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互促机制,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将学校法制教育的成果传递到家庭、社会中去,为创建一个和谐、文明、祥和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实现“教育好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造福一方人民”的社会效益。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密切配合。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政工、教务、总务和工青妇群团队组织负责人、年级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将《方案》的实施列入学校思想道德及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之中,纳入到相关人员学期考核和班务量化考核当中,明确分工,互相配合,全面负责组织和推进《方案》的实施。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通过校广播站、橱窗、黑板报、手抄报等宣传《方案》,通过校园网、校园之声广播、开办校园电视台、设置法制专栏、开展法制讲座、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节目等途径,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要充分利用教师大会开展教师学法行动,利用家长会开展家长学法、家长法制教育活动,为《方案》的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
3.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要认真学习、领会《方案》精神,从基础工作抓起,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要积极与公、检、法、司等相关政法部门联系,争取社会各个方面力量的支持,形成全社会都来学法、普法的良好势头。不断提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水平,遏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实现青少年违法犯罪“零”发案目标。
2009年,我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在林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预青办和林区综治委的大力指导下,在各成员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我区顺利开展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征:
(一)2009年以来,我区青少年作案成员主要是在松柏镇初中部学生和少数辍学少年人数,年龄在13至18岁之间。从违法犯罪年龄看,逐渐趋向低龄化。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不满16岁不予刑事处罚和不满14岁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
(二)从犯罪性质看,盗窃犯罪最为突出,采取撬锁、破窗、破门等手段入室盗窃,一般选择居住处附近或亲戚、熟人或接触的工作单位为作案目标,且一旦得手,行为还具有连续性。他们活动地点相对集中,盗窃物品相对单一。相比较成年人流窜性犯罪现象,我区青少年犯罪作案地点一般在日常较为熟悉的活动区域周围,例如超市、沿街铺面、邻居同学家及其他作案简单的场所,就地作案,就地消费。所盗窃的物品主要是现金和易于脱手换钱的物品,如手机、电脑、烟酒、金手饰等。
(三)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特征突出,系列作案特征明显。大多以团伙的形式作案,纠合对象一般为邻居、同学、朋友,值得注意的是在校学生与已经辍学现游荡在社会上的青少年结伙作案,主要采取翻窗入室,插门入室盗窃。由于青少年犯罪人员在心理、生理上相似,易于结成较为稳定的生活圈与作案团伙,并随着作案次数的增多,团伙成员犯罪心理进一步强化,团伙内部逐渐形成明确分工,作案手法也日益熟练。再者,一些青少年由于过早辍学,无所事事,浪迹街头,便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纠合邻居、同学、朋友,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上网、打游戏、酗酒滋事。
(四)重复犯罪的现象明显。纵观近几年的犯罪情况,18岁以下的青少年再次犯罪率非常高,因为大部分没有达到法定年龄,在打击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本着教育感化的观点出发,大部分都责令监护人领回,但领回去后又继续犯罪。
二、我区预青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建立健全预青工作机制,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1、大力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林区预青办按照林区综治委和省预青办的要求,变更了由党委领导任组长,公安、文化等13家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神农架林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并充实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办公室组成人员,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2、大力加强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了《神农架林区预青领导小组职责》、《神农架林区预青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和《神农架林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等相关预青工作制度,同时还建立健全了法制校长制度、信息上报制度、情况沟通反馈制度、成员单位联席会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有效的整合了全区法制教育资源,增强了区预青办与各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渠道,保障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顺利开展。
3、大力加强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我区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正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已做到了年初有计划、有布置,年中有检查、有督办,年末有考核、有评比。并将预青工作纳入了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核内容,进行同部署、同检查,使全区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为预青工作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使预青工作在全区顺利开展。
(二)积极履行预青办职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
1、清明节期间,我委联合林区文明办组织全区各学校团组织,开展了祭扫烈士墓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在校园内营造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优良革命传统的良好氛围,使广大学生了解了一些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激发了他们树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2、林区民政局和妇联积极开展儿童救助和帮扶工作。近年来,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林区妇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对全区238名“留守儿童”进行登记造册,并招募120名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队子,为他们提供生活学习必需品,解除了孩子们父母的后顾之忧。3、2009年10月14、15日,我委组织区普法办、教育局、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单位先后在新华中心学校和木鱼中心学校举办了两场场以“爱祖国、学法律、促成长”为主题的法制讲座。共有1000余名在校学生参加了讲座活动,发放法律知识宣传手册1000余份。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广大学生中形成了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风尚,为我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全面整顿文化和出版物市场,使青少年“远离失学、远离疾病、远离伤害、远离犯罪”,今年文化、公安、工商等相关成员单位对我区文化市场和出版物市场进行了检查和清理,共出动人员89人次,车辆23台次,行政处罚4家,警告5家;在音像出版物市场大清查行动中,共收缴淫秽光碟265盘、收缴非法出版物12册,有效净化了社会文化环境。
5、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管理。今年我区文化、公安、工商、电信等部门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零点行动”和“暑期行动”,保证在校园周边200米以内不存在网吧等娱乐场所。通过联合执法行动,有效遏制了针对青少年违法经营行为的发生,为广大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公安机关加大对违法犯罪青少年的保护力度和帮教力度。在办理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时,林区公安局始终坚持“特案专办”、“特案细办”、“分押制度”和“跟踪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有效地防止青少年再次受其他成年犯的教唆,更好地引导他们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正确对待自己犯下的过错,接受法律的公正判决,克服悲观心理,树立重新做人的勇气和信心。
四、我区预青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经费缺乏保障。预防青少年违反犯罪工作没有专项工作经费,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法制教育基地等活动设施建设还需加强。缺少必要的硬件设施,法制图书少,专题材料少,必要的音像设备少,且法制教育缺少特色,相对缺乏吸引力。
(三)专职工作人员不足。预防青少年违反犯罪办公室具体工作设在区委权益部,只有一名专职工作人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四)部分单位重视程度不够。目前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尚未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部分成员单位和乡镇党委、政府
仅满足于依据各自职能做好份内工作 ,不能形成工作合力。
五、2010年预青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为预青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通过送法进校园、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要结合青少年特点,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法律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二)摸清重点青少年群体底数,搞好服务和管理工作。从我们了解掌握的情况看,流浪未成年人、农村留守未成年人、闲散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仍然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高危人群,也是我们作为教育、管理和服务的重点对象。对于这几类重点青少年群体我们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要进一步加强个体信息统计工作,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强化引导和服务,并积极主动提供法律援助或司法救助,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多渠道开展关心、帮扶、救助工作。
(三)进一步加大力度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针对非法经营的网吧、游戏厅、淫秽色情网站、不良图书等非法出版物、毒品、校园及周边不良环境等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针对网吧的管理问题,文化、公安、工商和电信等部门要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有效制约未成年人上网和网吧超时经营等问题的发生。
(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力度上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要加强基层预防工作机构建设,进一步推动乡镇、社区(村)、学校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树立群防群治的工作理念。发挥好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并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媒,深入宣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面,营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良好社会氛围。
东城区2009年上半年
未成年人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工作总结
上半年,在市未委会、市预防小组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各委员单位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下,我区未成年人保护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始终以“巩固奥运成果、强化重点突破,维持常项水平、实现持续发展”为主线,扩大品牌效应,增强工作实效,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全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巩固和扩大“平安奥运行动”成果,为建国六十周年庆典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巩固社区闲散青少年服务和管理成果。认真总结了“平安奥运行动”中社区闲散青少年服务与管理的宝贵经验,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闲散青少年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在保留排查摸底、数据库定期更新、危险度评估、分类动态管理等经验做法基础上,以“全国社区青少年信息管理系统”为依托,严格提出“保留经验,拓宽领域,管理到位”的12字方针,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用社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组织由志愿者、社工组成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工作队伍,尝试开展一对
一、面对面的联系服务活动,加强教育和管理的针对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苗头,消除一定影响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
(二)加大对特殊青少年群体的帮扶力度。借助社会专家学者和青少年心理服务机构的力量,依托“12355”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和咨询点,通过举办青少年心理知识图片展、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等形式,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青少年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进一步落实《东城区关于对判处非监禁刑失足未成年人复学安置的实施意见》,针对不良行为、被判处非监禁刑、服刑及刑释解教等特殊未成年人,建立了跟踪帮教机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矫正,避免该群体因失学而增加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三)积极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新途径。在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开展了青少年法律援助进校园活动。活动中,工作人员向同学们讲解了法律援助工作的意义、对象和流程,公布了全区青少年法律援助的相关渠道,并赠送了《呵护未来—东城区未成年人保护及预防犯罪手册》、《东城区法律援助服务指南》、《开口ABC》等普法、学习书籍,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法用法的兴趣。此外,为增强法制教育工作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在全区各中小学校和社区举办了“健康成长 法律护航——未成年人保护主题展览”,将常用易懂的法律知识以卡通漫画等图文并茂的形式,告知同学们要远离侵害、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二、推动重点工作实现突破,逐步拓展未保和预防工作领域
(一)深化东城“阳光?成长”行动。进一步整合、更新、完善了“爱心基金”、“希望之星1+1”奖学金、“学子阳光”助学金等各类救助项目,加大了对区内贫困青少年的帮扶力度。同时,结合“两节送温暖”活动,先后举办了“爱心基金”发放仪式、“托起明天的太阳”扶贫助学、欢度新春观影等系列活动,为区域内贫困青少年送去新春的温馨祝福和亲切的人文关怀。截至目前,共募集发放助学金23,600元,资助贫困青少年58人,为140名贫困青少年发放了价值万余元的学习用品。
(二)整合资源提升法制校长工作水平。不断创新授课方式,公、检、法、司四家单位法制校长通过开展警学共建、青少年安全教育进校园、讲好一堂法制课、法制宣传图片展等特色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加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进一步丰富了法制校长队伍成员构成,吸纳区交通支队参与法制校长工作,并结合青少年成长需求开展了交通法规、文明出行等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青少年交通安全防范意识。此外,我区法制校长工作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首次将区优秀法制校长评比纳入了全区表彰奖励范围,提升了评选工作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三)建立了第一批12355星光自护学校。为加强社区青少年自护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区青少年远离危险、防范侵害的意识和能力,在我区全面启动了第一批12355星光自护学校。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选取了北新桥街道、建国门街道、东四街道的3个社区推广建立三所12355星光自护学校,全力打造青少年社区教育新平台。目前,在团市委权益部和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已为三所社区自护学校配备了部分必要的自护道具与教材,并在课程设置、活动组织等方面给予了具体指导和帮助;邀请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课题组专家策划举办了“服务家庭 促进和谐——12355东城区星光自护学校大讲堂心理健康专场”,面向社区青少年及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条件成熟社区给予工作方向性建议和具体指导,起到以点带面,共同推进的良好效果。
三、保持常项工作高水平运转,全面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一)深入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活动。落实市、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创建活动的申报、监督、检查、考核和激励机制,积极做好2009市、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评选表彰工作。深入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区城管、公安等部门联合行动,以集中整治和日常巡逻相结合,对长安街一线特别是王府井南口、北京饭店门前、台基厂区域散发小广告的未成年人实施强制性救助。在专项整治行动中,各部门共出动执法车辆10辆、执法人员53人次,救助散发小广告未成年人26人,教育孕妇3人,没收非法小广告3000余份,并对小广告上相关号码进行了停机处理,有效打击了沿线区域散发小广告的违法行为,多渠道、全方位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二)深入开展“星光青春自护行动”。6月初,下发了《关于举办了第一届“呵护?未来”东城区青少年社区自护文化节活动的通知》,面向社区全体青少年征集歌曲、相声、小品等自编自演的自护文艺节目,形成社区青春自护文化交流和普及的有效载体;强化社会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东城分部的专家资源优势,积极做好青少年自护教育和心理疏导的日常工作。
(三)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优化行动。全面净化未成年人文化环境,区文委针对“口袋书”、有害卡通画册、不良游戏软件等突出问题进行了集中清理整顿,加强对娱乐场所和网吧等营业场所的监督管理。区工商局继续开展了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加强学校及校园周边食品卫生、交通安全、公共秩序检查,为在校学生营造安全放心的外部环境。区园林局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优惠政策,向未成年人优惠开放区内公园、图书馆等文化娱乐场所。
四、深化长效机制建设,促进未保和预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区、街、社区三级工作体系。根据新形势新任务需求,增补了区交通大队、质量技术监督局、统计局、烟草专卖局四家职能单位为区未委会委员单位,调整补充了各委员(成员)单位委员、联络员,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强基层组织机构建设,按照“有领导分管、有专项经费、有专人负责”的目标,继续加大街道未保和预防工作机构建设,推动未保和预防组织网络向社区延伸。
2012年全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县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围绕创建“和谐平安宽甸”的总体目标,以深入开展“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为统揽,以教育和服务特殊青少年群体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和工作机制建设进一步把我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一、以教育特殊青少年群体为重点,作好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工作
一是扎实开展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中央预防办等教委联会下发的做好流浪儿童救助工作意见的有关精神,结合我镇实际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加快推进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严厉打击控制、操纵流浪儿童的黑恶势力。
二是继续深入开展“为了明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行动”。落实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有关政策建立完善对其养育、监护、教育、管理的工作体系,保障他们的基本生话,促进其健康成长。组织开展与服刑人员子女“手拉手”结对互助活动,有效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大量,多渠道开展帮 1
扶救助工作。
三是着力做好社区闲散青少年教育和管理工作。深化“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加强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建设和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开展社区闲散青少年管理和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社区青少年的信息机制和帮教矫治机制,通过跟踪帮教、专人联系、就业扶助等方法,使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是不断加强对边缘学生群体的教育引导。制定有效措施,强化义务教育法在基层的贯彻落实,防止和减少中小学生辍学、失学,完善和改进工读教育的有关政策,加强工读学校建设规划,提高教育质量,把工读学校办成教育、矫治、挽救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阵地。
五是广泛开展服刑未成年人结队扶助行动。依托村(社区)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志愿者队伍与我镇服刑未成年人开展结队帮扶活动,使服刑的未成年人都有人联系和关爱,促进服刑青少年更好的回归社会。
六是继续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帮扶工作。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积极为进城务工子女就学创造条件,把他们纳入“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活动当中,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的孩子一样快乐成长。
二、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要内容,广泛深入
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
一是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把在青少年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继续深入开展具有宽甸特色的“三有三为”、“小雷锋行动”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二是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依托(村)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等教育基地,运用多种方式,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法制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切实抓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教育活动。镇预防青少年犯罪办公室将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深入到基层进行集中宣讲。
三是继续广泛开展自我保护教育。围绕治安防范、心理健康等主题,通过举办自护培训班、自护学校、采取专家授课、录像观摩、模拟情景训练等形式,向青少年宣传自护知识,传播“认识社会、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侵害”的自护理念,提高青少年自我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三、以品牌意识为主导思想,扎实推进重点工作项目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依托法院、检察院、司法系统,组织基层法院、检察院、司法部门深入学校,帮助和指导学校建立“青少年模拟法庭”,与法制副校
长的普法教育活动形成有机结合,生动形象地开展法制实践教育活动。力争镇内五所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青少年模拟法庭”,让青少年通过实际参与不断增强法制观念。
二是开展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工作。要以创建活动为工作抓手,有效推动基层达标争先,形成区域联动、群防群治的工作局面。注重总结推广各地的经验,加强分类指导、估评跟进,进一步调动基层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积极性,推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各项任务、措施和责任层层落实到基层。
三是积极开展青少年社会公益教育活动。大力推进社区假日学校、阳光教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社区学校、社区辅导站等形式的社会公益教育活动。同时,要继续开展青少年宫为特殊青少年免费教育活动,组织全县教育、共青团、妇联及各级青少年宫针对困难青少年免费开办培训班,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校外教育环境,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四是发挥职能作用,整治社会环境。各织预防组织和成员单位要按照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做好宣传工作,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氛围。县预防办要继续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和禁毒斗争,加强文化市场、电子信息产品和计算机网络的监管,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电子信息以及玩具、饰品,查处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行为和恐怖、残忍等有害内容的游戏软件。
五是加强和完善青少年维权和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和“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活动,推行青少年社会事务联络员制度,及时了解青少年需求,为他们提供综合服务,有效化解矛盾和问题。
四、以加强基础工作和机制建设为保障,促进全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建立联动机制,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村(社区)预防领导小组要适时召开会议。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进行研究部署;针对涉及区域性的突出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协调力度,牵头单位要认真负责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结合新制定的预防工作考核办法的实施,确立预防工作评估标准,做到预防工作与综合治理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同奖惩。
三是建立预警机制,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各村(社区)预防办要与本辖区学校密切合作,定期研究发布本辖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研究报告。积极探索制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预警指标,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尤其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趋势适时做出预警。
四是加强调查研究,努力把握工作规律。加强对青少年
简报 第8期
宗旨信访维稳中心
2010年8月25日 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部署和镇《关于开展“建设和谐平安水口镇”活动的意见》的要求,我镇积极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
一、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根据我县实际,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开设法制教育校本课程,确保在学生九年义务教育期间普及基本法律知识,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自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掌握正确的家教方法,特别要为教育子女存在困难的家庭提供指导和帮助。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社会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中小学生教育体系和社区综合评价体系。
二、做好重点群体的管理、帮教工作。对辍学在家的闲散青少年,逐步建立管理机制,做到生活上解困,学习上帮助,行为上纠偏,就业上扶持。对进城务工青年,围绕工资拖欠、劳动超强度、工作环境恶劣和子女就学困难等突出问题,强化执法,建立有效机制,做好维 权和服务工作。对流浪儿童,围绕预防、救助、抚养、教育、安置等重点问题,预防、打击控制、操纵流浪儿童的黑恶势力,加强救助和管理工作的硬件和机制建设,帮助他们重返家庭、正常生活和接受义务教育。对有不良行为和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和矫治工作,做好有不良行为和轻微违法犯罪行为中小学生的教育转化、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的工作。
三、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针对非法网吧、不良网络信息和游戏软件、淫秽色情出版物、“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校园及周边环境混乱等突出问题,加大打击力度,制定有效措施,开展集中专项整治,要在认真探索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日常监管,建立长效机制。要疏堵结合,加强少儿传媒、未成年人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青少年文化产品和青少年教育活动阵地建设,提供优秀精神食粮,发挥文化科技体育设施的教育功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文化条件。
11月24日,市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会议暨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工作会议召开。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魏洪祥出席。
魏洪祥指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各成员单位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各司其职、协调推进,重点青少年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形势依然严峻。要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进一步增强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魏洪祥要求,要突出重点,创新方法,坚持教育为先,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协调配合,落实工作责任,充实人才队伍,努力开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新局面,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作出应有贡献。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引导青年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全县青少年的维权意识,增强了法制观念,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发生。结合团县委实际情况,特制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关键环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逐步完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体系,按照综治委统一协调、成员单位各负其责、社会群众广泛参与的原则,采取教育、服务、管理、矫治、优化环境等多种形式,实行综合治理,促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提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青少年 违法犯罪工作的良好氛围;强化管理,构件学校、家庭、社会三为一体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水平,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遏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
三、重点工作和措施
1、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对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引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增多,给青少年管理增加了难度,青少年违法犯罪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一个新的突出问题,各县直团委、各乡镇团委、各学校团委要高度重视,增强责
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关心支持并积极参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维护我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2、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学校要发挥的主渠道作用,把德育、法制教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建立和完善法制教育制度,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活动,3、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乡镇团委,以及其他一切基层组织都要切实担负起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责任。一是实施“家庭细胞”工程。二是实施校园“育苗”工程。三是实施社会“防护林”工程。
4、做好闲散青少年和失学辍学学生的管理、帮教工作。逐步建立管理机制,做到生活上解困,学习上帮助,行为上纠偏。乡镇团委、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对闲散青少年进行救助、教育、安置,帮助他们正常生活和接受义务教育,对有不良行为和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有针对性在开展帮教和矫治工作,协助学校和家庭做好有不良行为和轻微违法犯罪行为中小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对于闲散青少年和失学辍学学生,要区别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对有轻微违法行为需要加强临护责任;对失学、辍学的,镇中心校要帮助其回到学校重新学习。
5、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一是集中整治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二是集中整治学校周边文化秩序。三是集中整治校园及周边交通秩序。四是化解校内外矛盾,消除不安全因素。五是加强消防和校舍安全整治。
四、各部门职责分工
团县委组织牵头,广泛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活动。通过
深化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犯罪行为,特别是对引诱教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良网络信息。
乡镇团委要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工作立足于基层,组织学校,基层单位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队伍,建立青少年活动阵地,举办“青少年法律学校”、“模拟法庭”,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和自护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自律自护能力,做好闲散青少年和有轻微违法行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帮教工作。
各团委要加强对团干部的法律常识、德育知识的学习,用律已正已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孩子,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注意孩子在社会受到的不良影响,用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教育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多鼓励提高孩子的上进心、自信心。在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时,更要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修养。
五、工作要求
1、各乡镇团委要成立小组,解决此项工作“有人管,有人干、有地方干、有事可干”的问题,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平安乡镇”创建工作内容,精心组织,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2、各团委要制定落实工作的具体方案,明确工作责任,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加强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各方面力量发挥作用。从一个个具体问题抓起,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确保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工作的科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水平。
共青团XX县委
(一)是在教育内容上,坚持主题教育与时事教育相结合。我们根据上级团委的下发青少年权益工作要点,确定一个教育主题,围绕主题开展教育活动。同时,结合社会时事热点开展教育,如青少年反邪教警示教育电视知识抢答赛、青少年网上犯罪专题辅导等活动。
(二)在志愿讲师团成员分工上,坚持定点包干和流动换岗相结合。按照青少年所在学校和班级情况,将社区青少年划分为6个小组,志愿讲师团成员分别担当他们的相对固定辅导员。同时,实行志愿讲师团成员定期流动换岗,实现教育内容和教育资源的共享,增强学习效果。
(三)在教育对象上,坚持以青少年为主体,与兼顾社会、家长相结合。我们将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同时,编印宣传材料,在家长中广泛开展宣讲,引起全社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共同关注。增强教育效果,为遏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社区安定做出应有贡献。
(四)在教育目的上,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在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同时,我们将紧密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通过有机结合的宣讲,从而提高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增强他们的自护本领。
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工作汇报
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办公室为切实推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各项工作措施的全面落实,根据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任务要求,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弘扬社会主旋律 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与祖国共奋进,与家乡同发展”、“劳动〃创造〃奋斗”——青春励志教育、“18岁成人仪式”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引导工作的重中之重,丰富教育形式和内容,提高广大青少年爱国主义思想意识,打牢青少年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引导青少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社会公德意识,规范社会行为,弘扬优良传统,传播文明新风。加强青少年先进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广泛开展健康有益、充满活力的青少年文化活动,创作推广青少年文化精品,大力发展青少年文化事业和产业,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等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加强对“虚拟社会”的管理和引导。积极搭建青年信息化工作平台,运用网站、QQ群、博客、微博等新媒体,密切-1-
与青年的沟通联系。注重在“虚拟社会”中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新媒体引导员队伍,围绕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坚持不懈地开展正面引导,疏导不良情绪,引导青少年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依法理性有序地进行意愿表达。
二、关注青少年现实需求,切实为青少年成长成才提供服务
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深入实施青年就业创业行动,积极引导青年转移就业,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民工子女、帮扶留守儿童等工作,解除转移就业青年的后顾之忧。认真做好青年就业创业见习、技能培训、创业小额贷款等工作。
广泛开展面向青少年的社会公益服务。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动员青年企业家和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增加社会福祉。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希望工程项目,积极为困难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切实帮助。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积极开展社会心理干预,及时发现、疏导青少年不良情绪,解决青少年思想困惑,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辅导,帮助青少年缓解人际沟通、社会竞争、恋爱婚姻等方面遇到的压力,引导他们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和乐观向上、开放包容、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态。
三、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加强对特殊青少年群体的管理和服务。对于闲散青少年
群体,力争解决其失学失业问题;对于有不良行为、流浪乞讨青少年群体,重点做好行为矫治和预防违法犯罪工作;对于转移就业农民工子女、农村留守少年儿童、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等群体,重点做好亲情关爱、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工作。
畅通青少年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探索建立青少年利益代言机制,全面提升青少年维权工作水平,强化社会维权工作者队伍建设,切实帮助青少年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继续深化“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积极反映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并努力争取从政策层面推动解决。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积极推动涉及青少年利益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引导社会各界努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
四、发展青年志愿服务,引导青年参与社会建设
构筑面向社会的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推动完善青年志愿者工作专门机构建设,广泛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服务站等基层服务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有效保持志愿服务工作的广泛性、连续性、实用性,满足基层群众的需求。
发展壮大青年志愿者队伍。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传媒手段,宣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弘扬志愿者文化,提高青年志愿者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采用社会化动员方式,吸引更多青年投身志愿服务。
【违法青少年教育转化工作职责】推荐阅读: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方案11-18
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调查报告07-08
市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方案06-10
近期打击非法违法生产工作情况汇报09-24
违法生育06-21
车辆违法信息09-21
杜绝违法分包10-02
盐池五中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总结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