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作文:美丽人生
人呱呱坠地后,在父母的牵手下蹒跚学步,长大后奔跑如飞;人生也是这样,先有父母师长的谆谆教诲与提携,才有了成年后独创人生江湖。初学走路嗑嗑碰碰、跌跌撞撞是常事,初涉人事也青涩懵懂,状况不断,教训连连。
走路要不断地选择,避开泥泞和坎坷,选择一条平坦的路来走;人生也要不断地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要远离不良诱惑,不断地修正我们的人生目标,做一个有益于家庭和社会的人。球王贝利少年时在父亲的帮助下抵制香烟诱惑,远离那些的不良习惯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数年后终于成为足球历史上令人尊敬的一代球王。避开泥泞,避开坎坷,不断修正目标,驶向成功的彼岸。
正确道路的选择意味着发展,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人生路漫漫,当你在选择犹豫时,会有旁观者指点迷津,更会有人冷嘲热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陶渊明一句“吾不以五斗米折腰”,历史定格在他愤然离去的那一刹那,为了自己的人生信条宁愿隐居山野,成为文人志士学习的典范;诺贝尔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面对众人把他当做“疯子”的不理解,从实验中吸取教训,他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毅然决然,没有退缩,完成了上世纪最伟大有发明之一。
如果说坚持人生之路是人的精神与信念,那么脚踏实地就是实现人生目标的方法。人生之路无捷径,在确立正确目标之后,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终点指日可待。袁隆平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劳作在田间地头。只为让亿万中国人民吃饱饭,几十年默默做水稻杂交试验。不管困难与否,都是积极面对,最终取得成功。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荀子云,“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踏踏实实才是到达成功之路的根本。
夕阳西下,草木枯黄;万物复苏,旭日东升。从出生到死亡,我们走过了各式各样的.路,当我们走不动的时候就算到达目的地,人的一生同样随着生命的终结而终结,不过有人是精彩落幕,有人则从未被人记住过。心中怀揣着梦想,踏着正确的道路,用心去踏踏实实,坚持走下去,每个人的人生都无限美丽,无比绚烂。
一、用好课本这个素材库
人教版七至九年级六册教材中, 现代文共131篇, 其中记叙文108篇, 占82.4%;说明文17篇 , 占13%;议论文6篇 , 占4.6%。从数据上看, 教材中的阅读篇目以记叙文为主, 但同时说明文和议论文也不乏典型选文:例如八年级上、下册各选有《中国石拱桥》、《 苏州园林》、《压扁的沙子》、《旅鼠之谜》等说明文, 其中有事物说明文也有事理说明文, 还有科学小品文;九年级上册选有《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不求甚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议论文, 且选文在立论、驳论均有兼顾。
面对如此庞大的资源库, 如何用它来指导学生作文呢?
(一) 在复习中重视文体, 加强阅读与写作的联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记叙文, 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 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 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 写日常应用文”。可见写作时文体必须清晰。因此在进入初三复习阶段, 我对六册书的现代文进行归纳、梳理, 突破册的框架, 按文体复习, 并用文体典型的课文指导学生写作,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文体。要求学生写小说需具备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写散文要具备“行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写议论文要有理有据;写事物说明文要有典型的事物特征等。
通过整合指导, 学生训练, 学生在写作时文体是不会混淆的。
(二 ) 整合课文的写作技法, 在写法上指导学生写作
叶圣陶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在这六本书中可以运用的写作技法很多, 根据作文的需要加以整合, 指导作文写作时挑选学生易于运用的文章技法让学生运用。
初三下半年最后一篇作文是《我的初中生活》, 作文指导课时我用幻灯片带领学生回顾了三年的初中生活, 有精彩运动会, 有难忘的春游, 有激情的篮球赛, 有灵动的课堂等等。回忆很热烈, 而习作却很平淡、枯燥, 缺乏生动的描写。讲评时我找出了有特色的课文片段描写:
例如:《背影》一文中用“走、探、穿、爬、攀、缩、倾”等动词来描写父亲去买橘子的感人场景。
《社戏》一文月下航船去看戏时调动身体感官的描写去看戏途中的愉快心情。
《云南的歌会》一文用“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三个场面的描写构成全文。
带领学生朗读揣摩课文这些精美的片段, 品味优美的语句, 同时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将这种场景描写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随后写作练笔, 学生把描写手法运用到作文里, 文笔更加细腻:写军训生活时, 侧重调动身体的感官, 从视觉、触觉、味觉等方面写难熬的军训;写篮球赛时用一系列动词刻画上篮的优美动作等; 有的学生则仿用《云南的歌会》的写作手法, 从三年初中生活中截取初一军训、初二篮球赛、初三上课三个场景, 来刻画初中生活等。
《智取生辰纲》是双线索的文章:《智取生辰纲》一文中采用了“杨志押送金银担”和“吴用智取生辰纲”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借鉴这种双线索写作手法, 给学生出了以《变化》为话题的作文题。
生一写《门》, 一条线索是由奶奶老家小木门写到进城后的铁门再到经济好了用上防盗门指纹门的变化, 另一条线索则写出人与人直接由亲密到疏远隔膜的渐变, 最后文末呼唤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信任。
生二写《电视》一文, 写了他们家由9寸的黑白电视到19寸的彩电再到现在的56寸液晶电视的变化, 另一条隐含的线索就是人与人由原来的融洽交流到现在被电子产品“掌控”变得冷漠的变化。
课文在文体、内容、写法等方面都为写作提供很好的例子, 在初三总复习这个关键的阶段, 教师要最大化地用好课文, 让它成为实现高效作文的平台。
二、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生活, 亲身经历的作文素材最具生命力
俗话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初三的学生纵使繁忙, 但做为老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情, 教他们细心品味亲身经历的事情。用他们自己的感官去体味繁忙生活的味道, 找到生活的美, 用“我手写我心”。
(一) 写出生活。 布置了《幸福》的话题作文, 学生议论哪里来的幸福, 天天都是上课下课、作业、吃饭, 生活枯燥无味道。于是课堂上和学生回顾一天的生活, 找找幸福的点:早上起床的一杯温开水; 课堂老师的谆谆教诲;精心制作的美味午餐;傍晚热闹的运动场景; 校园一隅繁密盛开的羊蹄角花; 放学后父母的爱心车; 晚上作业时甜美点心等。一盘点, 他们发现身边幸福的事情很多, 文章百花齐放: 例如《幸福的每一天》《像那花一样幸福》《花开的幸福》《那杯温热的白开水》《幸福盛开》等。以下是学生作文片段:
花盛开在长满浓密绿叶的大树上, 那是三棵并排而生的树, 中间那棵较为高大, 在操场的那边笔直地立着, 而我在这头抬眼望去, 三棵树组成颇有趣味的“山”字。走到更近处, 看见上白下紫的羊蹄角花朵在深深绿叶的映衬下, 无一丝妖冶的气息, 宛如开在天堂的圣花, 洗净心灵的尘埃。就这样静静地望着, 即使看不清花朵的模样, 只见满树交杂的白色与绿色, 就在心中装满了满满的赞叹, 这花可开得真美! 和身边的同学边赞花, 边交谈儿时玩花的趣事。……
一次赏花, 美的不是那些花, 而是那些笼罩在赏花人身上淡淡的泛着幸福的光晕。这便是幸福!
(二) 写出情感。蒙田说:“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正因为他们所写文章有了情感, 因此更加打动读者。
要毕业了, 许多学生舍不得老师、同学、班级。引导他们表达出这种情感, 学生也写出了很多感人的文章, 如《记忆藏在每个角落》、《我的班级, 我的最爱》。
(三) 写出思想。 身边的新闻层出不穷:环保问题, 食品安全, 公交车风波……引导学生多了解关心热点时事, 在了解事件, 阅读他人评述之后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文章因有思想而深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即使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事, 老师的讲课, 父母的叮嘱, 上学的风波, 旅游的见闻, 考试的感受等等, 只要用心观察, 精心选材, 认真细致地刻画, 写到文章中都是独特的风景。在大考中能打动阅卷老师的文章, 常常就是他们自己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三、 运用积淀下的古诗文提升文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的积累, 构思再好也难以写出精彩的作文。相反, 若能在作文中旁征博引, 即使构思略显浅薄, 也可以靠文采取胜。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过:“虎豹无文, 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 而色资丹漆, 质待文也。”苏轼也说:“凡文字, 少小时须气象峥嵘, 彩色绚烂。”可见作为一篇优秀的文章, 文采是必不可少的。初中三年背诵了大量的古诗文,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优美的词句用在作文中提升文采。
(一) 巧用古诗句为题
古人云: 题好一半文。凝炼, 蕴含深意的诗句常被用来当作文题。例如:《横看成岭侧成峰》、《听取“蛙”声一片》、《春蚕到死丝方尽》、《只有香如故》等。
古诗文也可以运用在文中当小标题。《水祭》一文, 全文以杜牧的绝句《清明》中的诗句为框架和线索, 写出了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为小标题的四个概括性画面。通篇围绕“水”的话题, 写出它的过去、现在、未来。内容全面概括, 特别是“拍卖会”、“杏花村”更富有创意, 引发人们珍惜水资源、改造水资源的思索。这样一篇文章构思巧妙, 文采飞扬, 一下就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
(二) 巧用古诗句开头
例如某学生的《让大脑放假一天》:
我向往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向往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的雅兴;向往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的舒适怡情。因为我的大脑每一天都是在紧张的工作。
(三) 巧用古诗句结尾
例如《充盈着“书香”的天空》一文:
进入“书香”的大门, 已是几年以前的事了。我放弃了不少玩耍的时间, 选择了读书。我一直恋恋不舍的是黛玉的葬花词, “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销香断有谁怜”;我难以忘却苔丝的温柔与三毛的细腻; 我也对《家》《春》《秋》的结局难以释怀……当我与母 亲去秦淮 河时 , 我仿佛看见了朱自清笔下那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那积淀六朝历史的沉沉的绿, 是六朝金粉所凝的吗? 我常想, 那剑桥大学的康河柔波的映衬下, 是否还有一位诗人吟着:“轻轻地, 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撒哈拉大沙漠中, 是否还有一个坚强女人在竭力地描绘着她的“梦中小屋”……
诗词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 融诗意与哲理于一体。引用诗词能增强文章的文采, 可以在某一段中点缀一二, 给文章添一点亮色; 也可以吸取古人的思想当作文的主题。
第一步:统一写作
统一,就是教师对学生写作进行地点、时间、命题甚至体裁等要求的统一规定。自由,则与之完全相反,让学生完全自主地进行写作,写“放胆文”。
学生刚进入初三时,笔者总是先进行统一作文,历时一个多月,大约要写四五篇文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室内、课堂上(一般两课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也有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文体也注意多种多样。通过统一作文(应该说排除了抄袭或过多模仿的可能),老师对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作风格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能够比较客观地掌握全班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全面地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步:自由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应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应注重打好基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应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我们认为让学生进行有指导、有系统的自主写作训练,正是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1.提供题目、材料,给学生以写作帮助
历年的中考试题,各地的模拟试题,报纸上、电视里、日常生活中可以入文的典型的人和事,都可以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建立题目库、题材库,供平时训练时查阅、参考,避免出现不知写什么的情形。
2.限定时间,杜绝拖拉、不写现象
这里时间的限定,主要指两种情形:一是指学生自由写作的成文时间。每篇文章从动笔到写成(不含自改、互改)要控制在一小时以内,每个学生一定要高度自觉,决不能养成拖拉习惯。二是指每篇作文的间隔时间。这因人而异,基础好的约一周一篇,中等的约八九天一篇,基础差的也不超过十天。当然也有基础不太好的,但其他学科不错,为确保其全面发展,确保不误升学,也一周一篇。鼓励多写,学生随写随交,老师随收随阅、随阅随发。批阅日期是检查督促的主要依据。
3.分数从优,鼓励学生乐于写作
让学生能看到自己写作水平的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渐渐提高他们的作文分数。渐渐提高是指总体而言,并不是说每一篇作文的分数都要比前一篇作文高。作为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希望得到肯定,希望得到提高的心理,打分上不要苛刻。学生学习“成绩”(专指分数、等第),一方面是他自己努力取得的,另一方面也是老师给予的。不是吗?题目的难易是由老师出的,主观题(特别是作文)的好差是由老师定的。必须知道,学生的分数有时会由老师所给“分数”生出。更何况,就写作而言,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水平也应该得到提高。
第三步:再次统一写作
这种放手、自主训练,大约五六个月的时间。当然,期中、期末等大规模测试仍是收拢的统一命题作文,偶尔几次为了了解情况也进行统一命题作文。在临近中考前两个月继续进行统一写作训练。虽然这期间的训练方式与一开始相同,但目的、作用、效果却不一样。第一阶段是为了了解情况,让学生暴露问题,如果说这是“望、闻、问、切”的检查,那么第二阶段五六个月的自主训练就是对症下药的理疗——老师要有一般、有个别的指导、评讲,大多是三言两语,有时也可能是穿插在平时对课文的分析和讲解中。最后几个月的统一写作则是对第二阶段疗效的检测。另外,后期的统一收拢训练也是为了“适应”中考的需要:一是对时间限定的适应。促使极个别的平时难能及时完成者,迅速适应。二是对命题、半命题、材料、话题及各种形式、各种文体的“适应”。三是对适度紧张的心理“适应”。平时自主写作比较放松,无多大紧迫感,统一写作让学生稍微紧张紧张,以适应中考的需要。
在对作文训练实行“统一—自由—再统一”的“三步走”模式的同时,笔者还让学生进行作文审定题目、确立主题、选定材料、安排结构提纲的练习,这种练习同样实行“统一—自由—再统一”的“三步走”模式。
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界泰斗、现行苏教版教材的主编洪宗礼先生曾说,如果把听、说、读、写比作四笺灯,那么“想”就是开关,只有“想”开了,听、说、读、写才能大放光彩。他强调“想”对写作的重要作用,强调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为了培养学生写作中的思维能力,提高写作质量,笔者让学生进行审题、立意的练习。
给学生一个题目:命题、半命题,一则材料,一个话题,让学生进行下列思考,并书面写出。第一,审题:可写成什么体裁,什么写作重点,什么范围,有什么时间、对象、程度、性质的限制;半命题可填写哪些内容;所给材料写了什么内容,可提炼什么观点;话题可从哪些方面思考,可拟哪些题目,拟题后又如何再审题。第二,立意:确立文章的写作中心,有的可确立、表现多个中心,试比较哪个更有新意、更有深意、更适合自己写作,哪些中心不宜表现;议论文可确立什么论点、分论点。第三,选材:文章根据不同的中心可以选哪些材料,选材要注意新颖,有时代感,真实、典型,有代表性。第四,提纲:拟定文章的结构,确定如何安排材料,谋篇布局。这种审题、立意的训练刚开始稍稍滞后于作文训练,正常训练以后,就每一个具体练习而言,又放在作文写作之前。
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等项目的练习——半成品制作和作文写作——成品制作,并坚持先统一、后自由、再统一的“三步走”原则,是笔者对作文教学的尝试。其做法有理可循,有据可依。其效果也是比较显著的。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从原来的怕写、厌写到愿写、想写,从原来的没有什么可写到觉得什么东西都可以写;其次,写作数量大大增加,原来每两周一篇,有可能还是抄的,现在几乎每周一篇;再次,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原来拿到题目,不思考或稍加思考就写,现在反复思考,进行认真审题,心中有谱后再写; 最后,最有说服力的还是作文水平的提高,学生参加校级、镇级乃至市级的作文竞赛,频频有人获奖,这便是最好的明证,中考语文较为骄人的成绩应该说也是很好的注脚。
或许有人很聪明,甚至认为这些放弃是明智而且是值得的,但他们只需要看一看成才,他们就将会明白,放弃是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的。或许他们已经得到了代价,或许他们将要得到代价。
其实,永不言弃的人,看到的永远是希望;而轻易就放弃的人,等待他的后果只会是绝望。永不言弃的人,心中总会是一个乐观安适的心态;而轻易放弃的人,心绪烦恼万分,终日生活在困恼与悲观之中。永不言弃的人,往往会享受到胜利与成功给他带来的喜悦;而轻易就放弃的人,失败永远是他心中无法抹去的一道阴影。
鹰从出生到在天空飞翔,不知要经过多少的摔打和搏击,最终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它想:永不言弃的感觉太棒了!
我们无法回避生活中挫折,那就只能去面对了。重要的是在挫折中能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直至击败挫折。坚信挫折是对人生的一种考验,是对自身毅力的一种检验,更是成功之前对自身磨砺的一种再现。
因为我们知道,永不言弃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顽强。
所以我想交很多很多朋友.但每次都被我无情地伤害了,就像单纯的天使被无情的恶魔踢回天堂.我不是一个易交的朋友.即使我本意是友善的,但我都要用匕首承载友善,向朋友的心刺去,我无能为力,我无动于衷。
我现在报考的是音乐系,我只是任由我的兴趣在这个人生转折点摆弄.我对未来的生存之路是迷茫的,我不知道做什么。
这天,我们换了一个老师,我还是像往常一样低着头,偷偷地瞄了老师一样,她穿着一件深灰色的上衣,下面一条墨色的牛仔裤,一根黑色的皮筋把一头乌黑的秀发扎成一捆,却还是扎不住秀发的俏皮,隐隐的随风飘荡着。老师的五官不是很精致,可是搭配起来却十分入眼,有着一种严肃的感觉,可是严肃中又透着亲切,让我们不至于觉得可怕,干净的没有任何修饰的脸上,透出丝丝质朴。应该是个很严厉的老师吧!我心里慎慎的想着。
开始上课了,这位老师以极其清脆的声音想我我们问好,那声音干脆,悦耳,犹如远方的鸣笛带着丝丝温暖。虽然换了老师,可是我依旧害怕举手,我耷拉着脑袋,渐渐的走了神。
“哪位同学,请你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老师那温柔的声音把我飘荡在外面的三魂七魄全给拉了回来,我抬起头,歪着脑袋,疑惑的看着老师。 “老师是在叫我吗?”我还是一声不吭, “老师一定不会叫我的,我又没举手”我小声的嘀咕着。
这时候老师走了过来,她轻轻拍拍我的脑袋:“同学请你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只好愣愣的站起来,脸红的跟上了红漆的鸡蛋似的。
几个好朋友都在一旁看好戏,都捂着嘴偷笑着,其中小胖还用他肥嘟嘟的手捂着肚子做捧腹大笑状…唉,一群损友啊,都在一旁幸灾乐祸,真希望老师瞅见他们这副“嘴脸”。我喃喃的说:“我没听见问题”老师没听到我的回答,我只好硬着头皮再说一次。我刚说完,老师便伸出手来,我以为她要打我便本能的脖子一缩,我感觉到老师楞了一下,随后微微笑着摇摇头,手还是抚上了我的脑袋,又重复了一遍问题,问题很简单,我以翻书就全会了。
从那以后语文课成了我的最爱,课前预习,每回课上都有我的声音,参加各式比赛,成绩也一直遥遥领先。
一、立意:“听唱新翻杨柳枝”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其中发展等级对立意的要求是“深刻”。所谓深刻, 在于能察他人之不能察, 悟他人之不能悟, 思他人之未所思, 言他人之未能言, 对问题的分析、判断、提取有独到的眼光。那么, 如何让文章的立意深刻呢?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视角的独特性。
每一个话题或材料, 都能引起不同作者的独特联想和感悟。在构建文章立意时, 写作者应避同求异, 避旧求新, 想他人之未想, 言他人之未言, 这就是“独特”。
2.立论的针对性。
“文以载道”是优良传统, 强调文章具有现实意义。考场作文的思想性不容忽视。思想性最好的评判就是文章的针对性。所谓立意的针对性, 并不取决于用古代材料还是写现实生活, 而在于观点能否直接评判、褒贬现实, 形象能否折射现实。
3.思维的辩证性。
从目前作文命题的内容看, 不外乎时代性、理性和人文性。其中“理性”是核心。评价一篇作文立意是否深刻, 理性思辨是一条重要标准。理性就是思维的辩证性。它包括“现象与本质”“原因和结果”“条件与结果”“绝对与相对”“一般与特殊”等关系, 包括全面地看问题、多角度地看问题、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等思维方法。如果考生在思维的辩证性上多下点工夫, 获得高分甚至满分也不是很难的。
二、布局:“立意标新二月花”
清代戏曲家李渔认为, 工匠造房盖屋必须首先筹划“何处建厅, 何方开户, 栋需何木, 梁用何材”, 就是说胸中先要有“构图”, 方能“挥斤运斧”、正式开工。写文章有如建造房屋, 下笔之前必须有一个总体设计, 写作时按“图”施工, 有“章”可循。整体布局首先要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性, 即符合认识事物的规律, 能最有效地表达内容和主题。2.严整性, 指既能反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句与段、段与篇之间紧密的逻辑联系, 又能在外在形式上显示其完美。3.清晰性, 即行文流畅, 层次分明, 起承转合, 针线紧密。4.文体性, 即文章结构要体现文体的主要特征, 不要弄成“四不像”。
除了遵循这些原则外, 着眼点在于使文章富于变化。既要会使用一定的结构形式, 又不能拘泥于现存的结构形式, 使其“大体则有, 定体则无”, 如立意标新的二月花, 新人眼目。
三、文体:“万紫千红总是春”
《考试说明》对写作文体的要求是“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这是非常宽泛和自由的。对于思维活跃、创意新奇的考生来说, 作“文体自选”考场作文时要尽显自己的文体优势。只要是表达内容的最有效载体, 只要能淋漓尽致地展示个性, 都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获得高分。
四、标题:“一枝红杏出墙来”
“自拟题目”是近年来作文命题的普遍要求。古人云:“题者, 额也;目者, 眼也。”标题就像人的额和眼, 额美眼亮, 谁不青睐?新颖别致、引人注目的标题, 如一枝出墙的红杏, 体现了作者的智慧与匠心, 也是奉送给阅卷老师的一张漂亮名片, 在整个篇章中举足轻重, 需要作者精心打造。
好的标题应有以下特点:1.蕴涵文旨, 即既能包蕴考题的主旨, 又能提挈所写文章的主旨, 两者扣合, 天衣无缝。2.亮明文体, 即标题能显现所写文章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或者是其他体裁。3.彰显文采, 即文学色彩浓郁, 人文内涵丰富, 语言典雅生动。4.启思激趣, 即所用文题启发性强, 能激起阅卷者的兴趣, 令人过目不忘。
拟好标题的目标是追求新颖别致, 为文章增添绚丽的色彩和无穷的魅力。方法因人而异, 这里介绍几种最简洁的方法。1.借用诗文法:借用大家所熟悉的诗词、歌词、名言警句、影视剧名等作为文章题目, 意蕴丰富, 哲理深刻, 脍炙人口, 作者和读者之间容易产生共鸣。巧借、化用恰切, 给文章增色添彩。2.形象描绘法:主要运用描述式的语言和比喻、拟人、夸饰等修辞手法拟题, 使题目形象、生动、鲜明、美丽。3.引欲激趣法:运用设置悬念、设置疑问、设置反差等手段编拟文题, 形成强大的冲击力, 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激发读者强烈的探求兴趣。这种文题轻灵活泼, 不拘一格, 常常令读者赏心悦目。4.显现文体法:所拟题目直接或间接地标示出文章所选用的文体, 直观简洁, 一目了然。
五、开头:“未成曲调先有情”
浔阳江头的琵琶女,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用的是“先声夺人”, 一开始就展示出自己的才华与个性, 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写文章也应如此。人们用“凤头”来比喻文章的开头, 即开头要亮丽, 高雅, 气势夺人。好的文章开头, 有先声夺人之势, 有一见倾心之效。因此我们要精心刻画好“凤头”, 让阅卷老师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在未看全文之前就对文章产生感情。
打造“凤头”的方法如下:1.评述现象, 引述文意;2.诠释概念, 确定文意;3.类比对比, 凸显文意;4.巧设题记, 提挈文意;5.开门见山, 点破文意;6.借用诗文, 引出文意;7.铺排文采, 渲染文意;8.抒情造势, 烘托文意。
六、结尾:“回眸一笑百媚生”
人们用“豹尾”来比喻文章的结尾, 即要结实有力, 神韵绵长。好的文章结尾, 有画龙点睛之妙, 有不能忘怀之功。因此, 我们在结尾处, 应追求诗的语言、诗的形象感、诗的丰富内涵, 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有余音绕梁的效果, 给读者留下最后的“媚眼”。在结尾“抛媚眼”的方法如下:1.首尾呼应, 凸显主旨。这是最实用的技法之一, 一般是开门见山提出中心, 然后在结尾处照应开篇, 强化主旨。2.抒发情怀, 呼唤号召。“至情出美文”, 考场作文讲究情感真挚, 要抒发自己对真善美的呼唤, 对假丑恶的鞭挞。这种情感并不局限于自身, 有时还可在结尾发出呼吁, 号召大家一起追寻真善美、鞭挞假恶丑。3.景物烘托, 情景合一。有意识地通过融情于景、渲染氛围等手法彰显美感与韵味, 也是考场作文重要的结尾方法。4.巧妙发问, 余味无穷。一篇好文章要有理趣, 要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同欣赏美妙的乐曲, 曲虽终而余音绕梁, 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5.引用佳句, 增辉添彩。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 结尾时若能巧妙引用, 定能使文章更具迷人的光彩。
七、语言:“大珠小珠落玉盘”
一、教师要加强对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保证学生作文训练的时间
在初三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误认为在最后阶段进行对学生的作文训练不仅费时费力,还不容易取得成效。所以在这最后一年的学习中,许多教师都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上,从而忽略了学生的作文训练,导致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要改变这种教学状况,首先需要教师加强自身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思想上认识到初三阶段作文训练的重要性,并加强对学生的作文训练,保证训练时间。
作文训练是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的重要路径。在初三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作文教学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如在初三上学期,教师可以集中安排学生对写作文体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和第五册的语文教材保持一致,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为其下学期的强化训练奠定基础;在具体的作文训练时间安排上,教师还要保证每周一到两次的作文训练课,并在每节课的教学中为学生布置一些写作的任务,保证学生都要完成一篇作文;而在初三下学期,教师要根据几年来中考的作文题目类型和具体的教学任务有重点地进行作文巩固训练,从而保证学生作文训练的时间。
同时,在作文训练课的开展中,教师要通过情境创设等有效的教学方式来为学生的写作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学生在作文训练中提出或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帮助他们进行及时、有效地解决,以提高作文训练的实效性。
二、加强对学生写作的指导,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作文训练不是盲目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效训练。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在科学指导学生写作的基础上,重视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生活作为写作的主要素材来源,对于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和提高学生作文的真情实感有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让他们在自身的情感体验中加深对生活和人生的理解,从而增强他们作文的感染力。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作文指导的科学性,以提高学生作文训练的效率。如在作文训练之前,教师可以先通过社会热点的分析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欲望;在作文训练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写作前的全方位指导,引导他们对作文题目和要求进行深度的分析,帮助找出作文写作的主体思想。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多读一些《时文选萃》《智慧背囊》等书籍和一些生活时政类的报纸,以更好地为他们的写作积累素材,促使他们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把握作文写作的中心思想,对他们的写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逐渐掌握题目分析的基本规律后,教师还要通过为他们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来加强他们的写作训练,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
三、积极进行不同写作文体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中考作文偏重于对学生记叙文写作的测试和检验,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写作文体的分开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使学生加强对不同文体写作技巧的把握。在作文教学的课程安排上,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形式在初三的上学期重点训练学生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写作,尤其要注重对学生记叙文的写作规范。在下学期的前半段时间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说明文等其它文体的写作,而在后半段时间再进行具体的集中训练。通过作文教学课程的合理安排能够促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从而促使学习效率的提高。
系统的知识体系是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基础和源泉,是衡量学生整体语文水平的重要路径。初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功底,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传授,以帮助他们建立更为丰富和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学生对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掌握是完善其知识体系的重要方式,反过来,知识体系的丰富与完善又可以促使学生文字驾驭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学生作文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仅包括不同问题的写作技巧,还包括表达方式和叙事手法等熟练运用。如表达方式的运用作为学生进行写作的基本功,对于作文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不同文体的作文教学训练融入相关表达方式运用知识的传授,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提高对不同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能力,促使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
四、增强作文训练的针对性,促使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
作文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常常采用大容量、高强度的写作训练,这种方式不仅会使学生学习压力增大,还会挫伤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要改变这一教学现象,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中考作文考题的研究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积极进行作文教学的有效设计,从而增强作文训练的针对性,促使应试能力的提高。
自古以来,人们对美丽的见解是各式各样的。有人认为,打扮的花枝招展是一种美丽;有人认为,举止文明,朴素大方是一种美丽;也有人认为心灵纯洁是一种美丽。而我认为只要活得开心、有尊严,平平凡凡也是一种美丽。
我家正在装修,我在进门之前已做好了心理准备,里面肯定是凌乱不堪的。当我小心翼翼地走进门,环顾四周之后,我发现里面虽然在装修,但依然是井井有条的。工具放在一个专属区域,材料也整整齐齐地放在一边。虽然里面那刺鼻的气味让人难以呼吸,但让人感到心里很亮堂。工人们正在齐刷刷地干活,他们身着蓝色工作服,上面染着白的、黑的、红的污点,像是专门印上去的花纹,为他们的制服多增几分色彩。我路过他们身边时,总是刻意地远离他们。当我走过一位身穿浅绿色衣服的工人时,她转过头对我和蔼一笑,他的笑容笑得让我心花怒放觉得很温暖,很亲切。我停下脚步,看着那位工人全神贯注工作的`神情,那额头上千沟万壑的皱纹,手上厚厚的老茧,心里又酸又甜。
晚饭时,爸爸邀请他们吃饭,可都开饭了,还不见他们的人影儿。妈妈嘀咕着说:“怎么还不来啊!”一会儿,便看见他们气喘吁吁地跑着过来。他们衣着整洁,头发还是湿湿的,那位老工人说:“对不起,我们回去换衣服洗头,耽搁了下。”爸爸随口说了句:“没必要嘛!就是吃个饭!”老工人说:“不,这是出于对你们的尊重,也是我们的自尊。”爸爸哑口无言,这句话让我觉得这位工人是多么的高大呀!让我由衷地敬佩他。
每个人都曾拥有年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际遇,每个人都曾对未来充满幻想,每个人到最后都会死去。生命,是美好的源泉,生活,请多一份恬淡。
人生在天地间,总是匆匆的来,又匆匆的去,作为一个小人物,生命更是匆匆,没人记得你生命留下的痕迹,如青烟的消散,亦如流星消逝的瞬间;但请相信,从未放弃过希望的人,总会有一番事迹,震惊天地!即使匆匆的离去,也是无悔的生命。
人生很长,长到永远憧憬着未来,人生很短,短道对过去只剩叹息,无论怎样活着都是好的,对于过去,只是怀念也未尝不可,对于未来,没有憧憬又怎能前进,就让生命在匆匆的岁月里勇敢的前行,路上,也不妨回首怀念旧景;旧景虽过,可美好永恒,在短暂的生命里它转瞬即逝,在记忆的长河里,却是依旧年轻,记忆不会死去,只是渐渐地遗忘,遗忘在春天的角落,那一棵樱花树落下的雨,那如老电影的画面我依然记得;生命未知天意,一切尽在手里。
一路走来风尘仆仆,看淡了云烟,也看淡了风景,四季里匆匆走过,不觉惊雷滚滚,心,却已是冬雪,一切都静了;沉寂了浮华,也孤单了自己。
找个懂你的人,谈场不分手的恋爱吧!在喧嚣的都市,静下来喝茶吧!生活如此美好,也需要去享受啊!无论好的坏的,做个匆匆的过客吧!庆幸的是,我还年轻,岁月带给日渐老去的我颇多感悟,我真该好好的说声谢谢(说感谢倒不如微微的笑一笑!);也许有一天,我也同样离去,那时我一定会再次回首当年旧景,生命的`消逝带不走我安然的心,它随着风自由吹落在我生命里最美好的年纪,永远年轻,无限延续。
生命正如那句话所说,总有人活着,总有人死去,总有人老了,总有人正年轻,生命里相遇不同的人,总有着不同的惊喜。让心情像诗歌一样,留存在优美的文字中,放飞在高山流水间,去感受博大淡雅的情怀;待芳华尽失,捧一抔芳香的泥土,埋葬我青春无悔的岁月。
进行想象作文,不仅要学会摆脱思维定势,而且还要学会迅速打开思维模式。想象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创作的过程。只有想得奇妙,才能写得精彩。不妨再举一例。请用以下4个图形组成一物,然后以此物作为灵感的触发点,展开想象,写一段文字。
我们来看两个片段。
片段一:
流水的江南,小桥是最常见的。桥下的水哗啦啦地流着,像是唱着一支优美的歌谣。桥墩往往是用树桩或水泥拄做成的,给人一种厚重、结实的感觉。也有单薄的,人走上去,桥就晃动起来,于是人也就跟着晃动。走的次数多了,人们也就熟悉了晃动的节奏,再走时,就仿佛是在跳一种不知名的舞蹈。
片段二:
在林子的深处,有一间木制结构的小屋。小屋很小,但它的窗户却很大。起初见到这个小屋时,多少有些不解,为什么不设计得更美观一些呢?可小屋的主人却并不在乎,甚至还有些得意,仿佛这是他的非常创意。后来在别人那里才了解到,原来大窗户是为了看护林木方便,这是看林老人主动要求的。于是,心里对主人就多了几分教意。夕阳西下,小屋上升起了袅袅轻烟,大概老人在做饭了吧。
这两个片段作文是成功的,成功首先来自于图形的设计,其次才是文字的描述。但不论是图形设计,还是描述作文,都离不开想象。是想象,让我们的思想长出了翅膀;是想象,让我们的作文开出了花朵。如此作文,既开动了脑筋,又练习了文笔,不是很有趣味吗?
下面我们来做两个练习。
练习一:请以“在多年以后,他想起自己第一次与冰有关的实验”一句开头,编写故事,故事须提及一双袜子、一个纪念碑、一串钥匙、一头家畜和莎翁(莎士比亚)全集。
提示:这是美国的一道高考作文题。作文时请注意第一句中“与冰有关的实验”,故事编写时后面的内容顺序可以打乱。
练习二:续写下面的一段文字。“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关键词:考场,作文,方法
近几年来, 随着各类考试特别是高考作文命题趋势的变化, 即由原来的命题作文, 到材料作文, 到现在的话题作文, 主题、文体等的束缚被打破之后, 考场上佳作纷呈, 群星闪烁, 那一篇篇文思盎然, 笔调灵秀、个性张扬的满分作文, 无不向人们昭示着:字字看来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
一、底蕴丰厚, 感悟深切
曾记得在2001年高考中, 南京考生蒋昕捷的一篇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引起轰动, 一位阅卷老师在作文评语中写道, “明白晓畅, 文采飞扬, 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他的成功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览群书, 尤其是《三国演义》, 他读了至少三四十遍。2010湖北高考满分作文:“古风”忆昔夜宴高台上, 谁可与我诉衷肠?夜来秋风响回廊, 枕上江南梦徜徉。游丝飞絮满眼望, 孤帆高悬去潇湘。翠柳风清红杏香, 黄莺碧树春草芳。风尘天外卷飞沙, 日暮塞外啼寒鸦。由此可见, 这些考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功底是如此的高深。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在这方面的努力就勿需多言了。通过参加评卷工作, 我发现有些考生好想把自己想法告诉人们, 但错字连篇, 词汇贫乏, 造句错误, 修辞不当, 孤陋寡闻, 甚至写了半天, 仍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更有考生背范文, 抄所给话题材料, 被动应付。在考生作文中曾出现这样的话“多少烈士为祖国而死, 难道他们的命不值钱, 难道他们比你们多长一条腿。” (用词不当) “山上没有一棵树, 只有几棵光秃秃的槐树在风中呻吟。” (逻辑错误) “非典是一种很要强的病, 这个病每天在电视上看, 我很害怕。” (主语不明) “孩子们玲珑般的笑声。”和“每个人都有两颗象葡萄球大小的眼睛转动着。”和“如果说被关心的感觉是一个热鸡蛋, 那么关心别人的人就是一只会下蛋的母鸡。” (修辞不妥) 还有“董存瑞、邱少云是在抗美援朝中壮烈牺牲的。”“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 是日本人最早说的。”“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恐龙”等 (孤陋寡闻) , 由此可见, 写好作文, 一方面需要很好的语文素养, 对这种素养的培养, 不应从高中开始。“根之茂者其实遂, 膏之沃者其充烨”。另一方面还要有丰厚生活阅历的沉积, 并能从这些阅历中品评出自然的奥妙和人生的真谛, 那文章才能有深意。屈原、司马迁、苏轼等, 无不是有复杂的生活阅历并能品味透彻而做出千古文章的,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在饱受生活磨难的同时, 也成就了他的绝世文章。“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至今我们的耳边仍然回响着那“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穷年忧黎元, 叹息肠内热。”的忧国忧民的诗句。然在考场作文中曾看到, “妈妈爱吃鱼头, 我从小就知道。”做儿子的体会不到, 妈妈在他小时, 是不舍得吃鱼肉才吃鱼头的。在生活中也有听到做女儿的对母亲说“出门老让我加衣服, 你老了, 我也老了。”“我们不爱见她, 她的老脸非要往我们跟前蹭。”这是为人学生的在说她带着腿伤来上课的英语老师。这样麻木不仁的学生, 如何能写出至情至性的好文章来。虽然当今学生, 大都生活阅历单纯, 但仍不乏有“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的莘莘学子们。他们用真心去感受和品味着周围的一切, 沉积生活, 品味生活, 高水平的考场作文由此始。
二、话题须审题, 立意新高远
过去的供材料作文, 从材料中挖掘主题难度较大, 它必须要考生吃透材料, 挖出材料所蕴涵的全部含义, 往往很容易跑题。而现在的话题作文, 既可以根据原材料作文, 也可以完全抛开原材料, 写由话题作文引发的联想、感受等。但不论主题如何直接, 也要考生对原话题有审美、价值等的判断, 所写内容也要在话题包涵的范围之内, 所以现在的话题作文也是让考生带着镣铐跳舞。然而有些考生则完全抛开原材料, 自说自话。如2003年的高考作文题是“请以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写文章”这就需要考生明确, 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有关系吗?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关系, 这两种关系倘若存在是正确还是错误。而有的考生则仅列出和话题所给材料相类似的材料, 就算完事, 有的考生只谈感情的亲疏影响对事物的认知, 这是不对的, 而使文章陷于某种极端, 有的学生虽审清了题, 但主题难以纵深开拓, 主题的积极意义不大。更有人云亦云的麻木思维, 文章也难以拿到高分。如2010广东高考作文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审题的时候要注意到标题中的“你”是属于第二人称, 还要注意到标题中隐含着“我”, 这个“我”可以是实指, 也可以是虚指, 标题中的“你”可以是实在的邻居、邻座、邻国, 也可以是无形的道德品质、思想情绪, 审题难度加大, 逻辑思维不高的学生只注意到“邻”, 而不是“为邻”, 这就变成了“我的邻居、邻桌”, 变成了自己的话题, 严重跑题。对“与你”的理解, 考生也很容易“跑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但置换后的“你”应该放在什么关系来谈呢?有的考生会把“与你”不自觉变成了“与他”, 比如有的学生说与“音乐”为邻, 写着写着就变成了“音乐熏陶了我”, “与你”其实变成了“与他”。因而写不出主题深刻的好文章来, 其实文无定法, 但贵在有真情实感和独立思考。比如有考生结合自身体会, 谈与同学的“邻”;也有同学讲述“弹钢琴”经历, 一个人弹力度不够, 两个人合奏后有所顿捂, 并延伸探讨对90后学生的“自我”, 跌宕起伏, 有深度也有厚度;还有学生思考老板与职工的关系, 关注社会现实, 也同样取得高分。如果“邻”变成了“和谐”“诚信”“坚忍”, 一类的主题, 那势必会形成麻木思维, 没有对生活独特的感悟和体味, 也不会新颖, 因此话题作文并不是在这个谈话范围内谈就行了, 仍需考生审题并能有高新的立意。
三、有米还要“巧妇”为
作为考生, 当你拥有了深厚的生活积累, 并能有敏锐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也具备很好的写作功底, 那么如何使你的作文脱颖而出, 还要关注写作技巧问题。如近几年高考中展现出的游记、杂文、童话、剧本、诗歌、招标书、诊断书等多姿多彩的文体, 无不令人耳目一新;那化大为小、小中见大、独辟蹊径等的立意新颖, 构思巧妙的文章如2009年 (全国卷二) 卷的满分作文《化蝶飞》;2010年北京的满分作文《给墨子的一封信》等就是这方面成功的诠释;讲究文章的标题、开头、层次段落、结尾、叙述方法、文面等, 仍可以亮丽你的文章, 如标题:失败?成功、7-1=0、胸怀诚信追求成功、0的启示、知足者常乐?等, 都形象生动, 新颖别致;古人作文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 也有“起句当如爆竹, 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 清音有余。”之谈。那么, 用能营造哲理氛围的名言开头, 能创造诗情画意的诗句或歌词开头, 能唤起类比联想的传说故事开头, 能激发阅读欲望的悬念开头, 或用题记等开头方法都能收到不凡的效果;卒章显其志, 首尾呼应, 画龙点睛, 含蓄深刻、启发联想, 描写景物, 叙写事情等的结尾方法。在结构上使用多种叙述方法, 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 跌宕起伏, 才能引人入胜。采用对仗、排比、顶真等的整句、或整散结合, 错落有致的句子等, 使句式段落有匀称美, 使语言形象生动, 清新凝练, 富有和谐的音节和铿锵的语调。另外, 层次分明、结构严谨也会给人思路清晰的感觉, 这种种的努力, 无不在是为你的文章披上美丽的外衣, 使阅卷老师赏心悦目, 从而给你的作文做出肯定的评价。总之, 有米还要“巧妇”为, 精心设计, 为你的作文营造道道美丽的风景吧, 让你写作为你的人生之路插上奋飞的翅膀。
【初三作文:美丽人生】推荐阅读:
人生如四季作文-初三作文07-09
自信的人生初三作文06-07
初三写景作文:美丽的雪景10-04
难以理解的人生初三优秀作文06-24
最美丽的秋天初三作文900字09-27
挫折也美丽作文400字_初中初三作文06-19
写初三的幸福作文500字初三作文10-23
我的教官作文__初三作文_初三作文10-24
你在我心里作文__初三作文_初三作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