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故事(精选10篇)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5日 10:1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这是外滩160年的历史。没有一个人物能够贯穿始终,于是主人公便只能是外滩自己。在影片中,他将化身为一个历史老人的画外音,见证下面的故事,也见证故事里包含不下的更大的外滩。在他眼中,各种人物从这里登场,在上海的十里洋场展开自己的人生之剧,关于金钱,关于事业,关于爱情,关于历史的戏剧。于是,外滩的故事分为四幕,好似一部经典的四幕戏剧一般起承转合,它是外滩的初建、繁华、战乱与重建。
第一幕
(1854年~1899年。外滩开埠,租界建立。来到这里的第一批人可以被称为拓荒者,外滩成就了他们,他们也影响造就了外滩。这一幕是关于财富的故事。)
1854年,一艘客轮正从香港驶往上海。在经历了风暴、搁浅甚至流落荒岛之后,本来一个月的旅程走了三个月。船上有一位19岁的年轻旅客,他只是为了一个使馆翻译的职位来到中国,而此时已经被晕船和迷航折磨得痛苦不堪,恨不得马上回家。他不会想到,他在这里实现的将远比梦想的多得多——他将成为掌管中国海关50年甚至对中国近代化进程都产生影响的人物。
赫德(Robert Hart)怀出人头地的梦想,踏上外滩。
在这里,他见到了时任英国领事的阿礼国(Rutherford Alcock),第一次感受到租界——这个国中之国。随后,赫德作为领事官员被分配到了宁波,在那里,他学习中文。同时,作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又挣扎在信仰与情欲之间,他有了一个中国情人——阿玉。喜欢记日记的赫德将他们认识头两年的日记全部销毁了,直到1857年,他才打消了抛弃阿玉的念头——随着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的出生。同样在这一年,第一幕的另一个主人公叶澄衷还只是外滩的江面上一名划着舢板兜售杂货的小工,他将要遇到一件彻底改变自己命运的事…… 一个雨天,他像往常那样摇着舢板把一位英国商人从浦西送往浦东。英商下船的时候却将装满外币和文件的皮包遗失在叶的船上。当他发现并急忙赶回码头的时候,看到叶澄衷竟在原地抱着皮包等他。那满满一皮包的外币足够让叶澄宗回老家摇身一变成为小地主,但他选择了归还。叶澄衷甚至没有接受英国人表示酬谢的钞票,但他得到了更多——英国商人的信任
和一个建议——因为外滩各种轮船的增多,维修需要配件,英国人建议他做小五金生意。这让他从此找到了自己的财富之路。
也许是因为有了中国情人,赫德比他的英国同事更熟悉中文,也更了解中国人。这使他在中国的官场左右逢源。1863年,29岁的赫德在替清政府购买炮舰的事件中,成为受益者,取代他的前任,成为中国海关的总税务司。他带来了与清政府完全不同的管理方式,使得海关成为高效廉洁的部门,很多制度甚至影响至今。更难得的是,他一直把自己当作一名中国政府的雇员,全心全意为它工作。
活跃的鸦片贸易正把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资金快速集中到这里。这给赫德的税务工作提供了绝好条件,税收快速增加。同时,一大批外资银行开始在外滩开设,其中汇丰银行的建立最具传奇色彩。而多年后,汇丰大楼与海关大楼并列成为外滩的标志建筑,每年海关收上来的关税几乎直接运进汇丰存起来,并以关税作为清政府战争赔款的抵押。无论如何,海关和汇丰让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得更紧密了。外滩成了中国对外的一个窗口。
1866年英国的金融危机波及到中国,中国第一次感到来自外面世界的经济寒流。叶澄衷迅速收回在外的欠款,躲了过去。1883年,他以优惠条件获得了美孚火油的销售权,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火油销售商之一。同年,国际蚕丝丰收,造成中国蚕丝价格大跌,以大商人胡雪岩为首的参与囤积蚕丝的钱庄纷纷倒闭,叶澄衷却因此低价收购了大批沙船,将自己的火油和五金生意扩展到了广大的中国内地。
在叶澄宗身上可以看到上海滩第一代华商的典型品质——勤奋、精明、诚信……又经过几次漂亮的商业动作后,他成了上海首屈一指的富豪。
1897年5月27日,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外滩6号成立,叶澄宗成为银行首任经理。他的梦想几乎已经实现了,如果没有随后的事情……
1898年,法租界借口筑路建医院,要求征用宁波祠堂的土地,拆除祠堂这对于中国人就好比挖祖坟,是绝大的侮辱。祖籍宁波的叶澄衷领导同乡进行抗争,游行罢市,可没想到法国人竟派兵围了祠堂,还开枪打死打伤几十人,此后经过中法双方斡旋,宁波祠堂得以保存,但法租界借此将地盘扩大了将近四倍。这件事情,法国人肯定是胜利者,宁波人看似也是胜利者,但失败者呢?——只有中国政府,而且作为中国人,这些宁波的商人也难感受到什么喜悦。
这件事给了叶澄宗极大的刺激,第二年,便去世了。临终时刻,他一直无法解决心中疑惑:为什么英法日等国,不过弹丸之地,却能一再令泱泱大国的中国受屈辱? 在朋友的建议下,他立遗嘱开始兴办学校,它的学生名册中能够看到很多对近代中国影响深远的名字:胡适,李四光,邵逸夫……
赫德也走了,他临走时只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留下一张纸条。他回国后被封为爵士,同时中国皇帝也追授他为“太子太保”,这是外国人在清政府得到的最高爵位。
第二幕
(1902年~1937年。外滩快速发展。这时候来到这里的人可以被称为冒险家,他们来淘金,也来挥霍,此时的上海是远东最有吸引力的城市,冒险家的乐园。这一幕是关于事业的故事。)
1902年,一个瘦小的男孩杜月笙坐着拥挤的渡船从高桥老家来到外滩,梦想出人头地。他进入了法租界大亨黄金荣的公馆打杂,在成功地单枪匹马夺回一包失窃的鸦片之后,他崭露头角,随后,他又组建了专门抢鸦片的快速行动小队,逐渐成为租界里新兴的帮会势力。作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之一,鸦片贸易取得了合法地位。更活跃的鸦片贸易造就了更发达的金融业。外滩的白银储备最高的时候达到4亿两,几乎是全中国白银的1/3。这个时期,外滩一线的大楼逐渐完工,开始形成今天的轮廓。
杜月笙的鸦片生意越做越红火,他的势力迅速扩张,很快与老板黄金荣旗鼓相当。他们组建公司垄断了鸦片的分销,并开始逐渐把触角向各处扩张。
1927年3月,外滩码头云集着100多艘军舰,他们都为保护各国在上海利益而来,因为此时的上海局势十分紧张。国民党的北伐军正逼近上海,而共产党控制的上海总工会抢先占领了华界的大部分地区,成立了上海特别市。
1927年4月11日夜,已经和蒋介石取得默契的杜月笙诱杀了总工会主席汪寿华。随即组织手下帮会人员化妆成工人模样,借道租界,直接偷袭上海的工人武装,配合国民党获得了上海的控制权。这是国共两党历史上都不得不纪录的大事。
然而完成了任务的杜月笙却和自己最亲密的合作伙伴张啸林发生了分歧。张啸林认为国民党掌权之后必然禁绝烟赌,可能会断了财路。杜月笙主张跟上形势,和国民党合作。此后不久,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因为帮助国民党获得上海的控制权而获得蒋介石的委任。但杜月笙显然比另外两个人对这份委任想得更深……他开始有意识地从内到外摆脱黑帮人物的形象。
1931年,中日“918事变”爆发。国民党却宣布“不抵抗”政策。上海守军坚持抗敌,杜月笙参与组织抗敌后援会。民间更是爱国热情高涨,外滩上爱国游行的人群不断。这个时候,我们影片中最重要的女主角出场了。
在抗敌的演出中,明月歌舞社一名小演员周小红,因为领唱《民族之光》而获得好评,她从此根据歌词“和敌人周旋在沙场上”而改名“周璇。”这个从小被拐卖甚至不知道自己母亲的女
孩开始有了梦想——成为一名歌星,同时也有了爱情——她爱上了剧团里才华横溢的副团长严华。
第三幕
(1937年~1949年。战乱,繁盛的都市骤然陨落。虽然仍有浮华的表面,但下面却暗藏着暗杀、斗争。但无论如何,生活还要继续,人们仍然需要梦想与爱。这一幕是关于爱情的故事。)
1937年,因主演电影《马路天使》,周璇一夜成名。铺天盖地全是《马路天使》的海报,外滩的上空的广播里也回荡着周璇演唱的电影主题曲。此时的北方,七七事变爆发,中日正式开战。上海的繁荣总有些朝不保夕和最后疯狂的味道。一个月后,战火终于烧到上海。
淞沪会战是中国近代真正经历的第一场大规模现代战争,激烈而残酷。军队顽强抵抗的同时,政府却已经做好了放弃上海的打算。
日军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亲自拜访杜月笙,因为他知道想控制上海,杜月笙的力量不可忽视。他威逼利诱,希望得到杜月笙的合作。但杜月笙搪塞一番,并未表态。随后,他和最亲密的朋友张啸林进行了一次长话。张啸林决心留在上海,继续他的烟赌买卖,而杜月笙不愿在日本人统治下生活。几天后,他从外滩登船,悄然离开上海。
周璇和严华也离开了,他们是回北京结婚。
这年年底,日本准备在上海扶持傀儡政权,但这却引发了大规模的暗杀活动。
1939年2月,潜伏在上海的国民党特务组织在除夕夜刺杀了维新政府外交部长陈箓。1940年6月,张啸林的保镖林怀部刺杀张啸林。在香港的杜月笙是否参与或至少默认了这件事不得而知。
不久,上海伪政府市长傅筱庵被厨师砍死在家中。
1941年1月,傀儡政权的中央储备银行开张,结果多名储备银行的要员被杀。这些暗杀极大地刺激了傀儡政权,他们立刻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报复,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的无辜职员多人被枪杀。上海一时间腥风血雨。最终双方通过杜月笙调解,同意休战。
在这个段落中,会穿插着张爱玲对于上海日常生活的细腻描述,将造成极大的影像张力。在日军无法完全控制的租界区,一片畸形繁荣,日本人想用另外的方法施加影响。一个在中国东北出生的日本女孩被隐掉国籍,改名李香兰,她也拥有一副美妙的歌喉,视周璇为偶像,并以唱周璇的《何日君再来》暂露头角。她被日本人控制的电影公司捧红,经常演出一些亲日的角色,她主演的《支那之夜》张爱玲也很喜欢,在张爱玲小说《色戒》的结尾,很容易看出《支那之夜》的影子。1938年10月,18岁的李香兰作为“日满亲善”代表首次回日本,兴奋之中的她万万没想到,当验过护照刚要下船时,听到官员凶狠地喝叫:“你还是日本人吗?一等国民却穿着支那服,不觉得羞耻吗?”李香兰一下子哭了。
周璇和严华在北平完婚之后,回到上海。她签了一个新的公司,老板是她的干爹。给干爹干活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他会重视你,捧红你;坏处就是你工作再辛苦,又怎么好意思和干爹提要求,提条件呢?
周璇在《马路天使》走红之后的那一年拍摄了四部电影,而期间还要时不时去电台演出。她不好意思跟干爹说累,哪怕她已经怀孕了。
有一天她突然肚子疼,本来准备去医院检查,可是干爹来电话让她去电台做节目。周璇想忍忍就算了吧。她虽然是大明星,但是穷苦出身让她对吃苦已经成为习惯。不过那天她没有忍到最后,唱到一半就晕倒了,再送医院抢救,大人脱离了危险,肚子里的孩子却无论如何保不住了。
在北京结婚时候,周璇曾买了一双虎头鞋给未来的宝宝,那双鞋后来再也没有派上用场。流产后没休息几天,周璇经不起干爹的恳求,又复出拍电影了。也许工作同时也能让她暂时忘掉丧子之痛,她一拍就不停,第二年又拍了四部戏。
周璇更红了,但她与丈夫严华的关系却逐渐出现裂痕。原先初入歌舞社的时候,严华是她的老师和大哥;现在周璇成了大明星,严华却还是社团里写歌的,不过他对周璇还是当作妹妹及学生看待。当他与周璇散步,看到路边电影海报上有周璇接吻的镜头,他竟然当众打了周璇重重一个耳光。而当他看到有男演员送周璇回家,一场家庭风暴已经无可避免。
周璇离家出走,本想等严华来找自己,说说软话她也就跟着回家了,但她等来的却是严华公开发表在报纸上措辞强硬的警告信,信中竟说周璇“卷款逃走”。周璇伤心欲绝,试图自杀幸好被人救起。她也曾想去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但她目标太大,正处于国民党围剿中的解放区无法接受她。
1941年秋天,身心疲惫的周璇最终离婚。对于传统的中国女人来说,家庭甚至比事业更重要。为了不与日本人合作,她宣布息影,红极一时的周璇如今梦想的仅仅是一个平淡温馨的家,一个爱她关心她的丈夫,还有一个属于她的孩子。她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发呆,可是这样的清净也没能持续多久。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上海再无安全的地方,外滩上整天都可以看到日本军队在巡逻,士兵的皮靴踏着正步,狠狠地砸在地上。
从1941年到1945年,周璇只拍摄了四部电影。而她的淡出让却给了李香兰机会,尤其是1943年《万世流芳》让她红极一时。一次记者招待会后,有位年轻记者追上来问她:“李香兰,你不是中国人吗?为什么演出《支那之夜》《白兰之歌》那样侮辱中国的电影?你中国人的自豪感到哪里去了?”李香兰无以回答,又哭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杜月笙回到上海,一直忠于蒋介石的他原以为可以做个大官,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打到恶势力的标语。杜月笙突然明白,他已经没有利用价值。
李香兰被军事法庭以“汉奸罪”嫌疑审讯,后因公布了自己的日本人身份得以幸免。对自己以中国人的名义演出的《支那之夜》等电影,她说“虽因年轻但考虑愚昧”而表示道歉。1946年2月,她被释放回国。
1948年,内战深入。上海的经济形势一塌糊涂。蒋经国到上海推行金圆券改革。杜月笙的三儿子因为参与股票投机,被蒋经国抓了典型。
杜月笙发表谈话支持政府的举措,暗地里却派人调查政府高官家族企业的舞弊行为。最后,蒋介石介入,金融改革无疾而终。
淮海战役结束,解放军逼近上海。杜月笙全家做好了去香港的准备。只留下很少家人看管财产。
一天早起,天还未亮,看门的老人打开杜家大门,发现门外睡满了解放军。外滩一线,也随地睡满了解放军。太阳渐升,又迎来一个清晨。
第四幕
(1949年到1978年,1978年到2009年。这是外滩重生的两个阶段。如果之前的每一幕是将历史放慢,扩大为细节,则这一幕则是将历史加快,缩短为瞬间。)建国以来上海资料片的快速剪辑,外滩的影像变迁。
改革开放以后,上海资料片的快速剪辑,外滩的影像变迁。
而那些曾经的风云人物如今还留下些什么?——贝尔法斯特大学保留着赫德的大部分档案,但是除了我们来这里,平时并没有什么人对他感兴趣。“澄宗中学”今天仍然可听到读书声朗朗。
杜月笙的十个儿女都与帮会全无瓜葛。其中两个女儿仍生活在香港,每天早晨喝早茶,跟别的老人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周璇后来生过两个儿子,大儿子周民在北京电影资料馆工作,他尽力回避着与母亲的各种联系。
2007年,日本电视台TV tokyo于当年的2月11日、12日 20:54 播出由上户彩饰演李香兰并主演的冬季特别剧《李香兰》。2008年,在特长篇SP《男装的丽人》,当红影星堀北真希饰演李香兰。
走进外滩,映入眼帘的是“瑞安外滩”四个大字。最引人注目的是音乐喷泉,随着音乐的节奏,喷泉也跟着它的节拍跳起舞来:有的腾空而起,像烟花一样洒落下来;有的一飞冲天,像一个个火箭向天空冲去,又向四周散开;还有的甚至在天空翻了几个跟斗……引来了人山人海的观众。走上台阶,就会发现旁边有一条又窄又长的健康小道。我和爸爸往东边走了一会儿,就看见了曾联松爷爷的雕像。曾联松爷爷是瑞安人,我们的国旗就是他设计的,他还是瑞安实验小学的校友呢!想到这里,我非常骄傲。
走着走着,我们又看见了一头栩栩如生的金牛雕像,这头金牛活灵活现的,牛角弯弯的,长长的,像一把镰刀。一个学童坐在金牛上看书,它象征着瑞安的孩子勤奋好学。往远处看,飞云江姐妹桥像两条巨龙横跨在江面上。一艘游船正缓缓地向对岸行驶,另一艘渔船上的渔民正在捕鱼,还有几艘轮船停靠在岸边。
走近外滩,你就会看见热闹非凡的喷泉广场。每到节假日的夜晚,喷泉便会伴随着音乐和灯光给前来游玩的人们展现她优美的舞姿。你看,“她”身着傣族的服装正跳着孔雀舞向我们漫步走来;“他”穿着皮靴正给我们演绎踢踏舞呢!还有跳新疆舞的、蒙古舞的,看得人们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喷泉跳起舞来。美丽的舞姿加上绚丽多彩的地灯,这一切简直太完美了,让人有一种身临仙境的感觉。
沿着喷泉往里走,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高大雄伟的照屏。照屏呈半圆形,一眼望去,就像一个巨人张开手臂欢迎我们呢!顺着照屏的阶梯往上走,便来到了大堤上。站在大堤上俯瞰,波澜壮阔的飞云江尽收眼底。风平浪静的时候,江面在月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把人们深深地吸引住了;波涛汹涌的时候,一个巨浪接着一个巨浪拍打在堤坝上,溅起万丈多高。远处,一条发光的巨龙横卧在飞云江上,没错,那就是雄伟壮观的飞云江大桥。三十七个桥墩好像巨龙的爪子稳稳地支撑着桥身又紧紧地抓住飞云江。桥上来来往往的车辆更是川流不息,汽车明亮的尾灯像是闪闪发光的龙鳞,好看极了!
早晨,走过一条条蜘蛛网般的马路,顺着栏杆台阶而上,就来到了清晨的外滩。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外滩左边栏杆外一丛丛芦苇。它们没有乡村的芦苇那么鲜艳,没有河边芦苇那么葱茏,却异常地茂盛,它们一丛丛地树立在河边,好像个个捍卫家园的士兵,守护着这片领地。
接下来,你会看到平静的江面,往远处望去,就会发现江面上有几个小白点,你可能以为这是浮在江面上的塑料泡沫,可是它们却是一只只洁白如玉的鸭子。一艘游轮开过,鸭子们被吓坏了,飞快地往前游去,有些还惊慌失措地向上飞,它们这些动作,弄出了许多涟漪,像发出了许多雷达信号。
来到外滩的右边栏杆,你就会发现那边有许多的迷你公园,这些迷你公园虽然小,但里面的器材和景物也不少:有石凳、石椅、小石桌、还有小亭子。迷你公园的小路两旁还有许多的树和花,它们争奇斗艳,美丽极了!
你看我写了这么多,以为清晨的大堤很宁静吧!可是你错了,这里人山人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跳舞的跳舞、带小孩的带小孩,晨跑的晨跑……
海河外滩作文
。
进入海河外滩,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标志性建筑物――“碧海扬帆”。它不仅气魄雄伟,而且意义深远。远远望去它真像即将远航的大船,象征着塘沽经济发展的美好前景。起衬托作用的喷泉群也是一个吸引人注目的亮点,晚上,它会喷射出光彩夺目的七彩水柱,然而更令人惊奇的是:喷泉不但会喷水,而且会喷火,水火本不相容,然而伟大的建筑师却将它们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由于傍晚,我们决定去上海乃至全中国闻名的上海外滩。在那里也许我能发现更多的好东西。
快到外滩了,妈妈叫住了我,让我往左看,妈妈告诉我说,这些建筑都是二三十年代的建筑,都是用石头搭起来的,现在这些建筑还保存得很完好。我当时心里想:这些建筑也太耐风吹雨打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竟然还能在现在抬起他属于自己的一身傲骨,也是好建筑了。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属于上海人的夜生活就此开始了,灯光闪烁的一个晴好的夜晚,我发现了几艘船停靠在岸边,它们的上面都有某些广告。在那人群熙熙攘攘的夜晚,走在黄浦江边的小步道上,的确像消磨时光的好去处。
再回来的时候往右望去,我又看见了一些现代风格的建筑,其中有两栋上面还有广告显示的呢!它定期会显示“我爱上海”的字样,好看极了。
沿着上海的南京步行街往江边走,不久就可以走到黄浦外滩,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黄浦江对岸的美丽的东方明珠,它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因为它先进的建筑技术和宏伟的美丽形象,成为了上海城市形象的象征,威武而不粗俗,秀美而不造作,加上对岸连绵起伏的陆家嘴现代建筑,促成了黄浦江畔独一无二、优美绝伦的城市景观,真是美不胜收,人在画中游。
跨过马路,走近岸边,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水缓缓的流淌,就好像悠久的中国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偶尔泛起的水花,那不正是中华儿女历经的磨难,但是任何磨难又怎能阻挡中华事业的发展前行?
在久久的震撼中,其实眼睛是目不暇接的,环顾四周,万国建筑雄浑屹立,巍峨参差,刚健而又雍容、有罗马式、有巴洛克式、有哥特式、有法国古典式,一栋栋宏伟的建筑物无不记录着中国历史的百年沧桑,昔日繁华的“远东华尔街”,“和平饭店”……,所谓的“通商口岸”,永久的记录着中国被殖民主义侵略抢占的历史,踏着脚下昔日黄浦土地,我们走在黄浦外滩,何尝不是走在历史的苦难与艰苦的斗争中。
在这次旅行中,我最难忘的是观赏外滩夜景,夜晚的外滩是美丽的。金碧辉煌的商务楼矗立在马路旁边,给人以尊贵的感觉。他们是上海给外地游客亮出的名片;走上木质的楼梯,一股夹杂着水气息的风扑面而来。这条川流不息的黄浦江就在你我脚下。哇,真棒啊!我不仅为这美好的气氛而赞叹。
我踮起脚眺望江的那一边,上海高大的电视塔东方明珠就在那里。他高耸入云,散发的颜色在不停的变换着:紫的、蓝的、红的、绿的……照亮了电视塔周围的夜空。我们拍一张照吧!妈妈提议道。当然要拍!爸爸调整好闪光灯,咔嚓一声,这个难忘的夜晚就被记录在了相机之中。
为了更近距离的观赏美景,我们买了横渡黄浦江的船票。码头上微风习习,脚下的木板被江水轻轻的晃动。嘟嘟嘟一艘双层船向我们缓缓驶来,人们一窝蜂地挤上船。
上了船,我赶紧跑到二层露天的地方找位置。过了一会儿,船开动了。我看见原本平静的江水被马达卷起一个又一个洁白的浪花。随着船的加速,外滩的景色变成了一条线。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更美的东方明珠。它的塔身是锥形,塔顶尖尖的,直插云霄。塔中间的圆球散发的彩色光芒变幻无穷,可谓是五光十色。它就像一颗闪亮的珠宝,镶嵌在美丽的东方,黑夜将它衬托的熠熠生辉。我听见旁边传来许多赞叹的声音:哇,真漂亮啊!是啊!不知不觉中,船已经到达了终点,我们结束了这次观景。
大家每次暑假、寒假应该都会出去旅游或游览一个地方吧!今天,我来说我去的――“黄浦江”游吧!
我和爸爸吃完晚饭,开始了“黄浦江”游。我们先做车去南京东路。在路上,爸爸对我说:“在时看灯会,非常美丽!”我听了,真想插上翅膀飞过去。在南京东路上,我们看见着里都是人,我们被挤都快喘不过气了,我们终于费力九二虎之力从人群中“逃”了出来。
我们走到外滩,我就迫不及待地问爸爸:“爸爸,现在几点了?!”爸爸看了看表,脸露出微笑,说:“还有10分钟呀,还有10分钟啊!”我狠不得把世界的时间调到
终于,到了黄浦江两岸站满了人群,顿时天空出现了许多五彩的烟火。真美丽!人们都不禁地赞叹道。有许多的图案,如:可爱的小兔子、凶猛的老虎、狡猾的狐狸……
我爱那危险的`蛇、我爱那小巧玲珑的燕子,但我最爱那凶猛的老虎,它那炯炯有神的眼睛看着前方,好像整个世界马上就要归它统治了,真威风!江中也有许多船只在“绽放”这自己光芒,在互相争艳。我爱那条在水中穿行的“龙”,它好像认为自己非常的美,不断地在水中游来游去,“绽放”自己的光彩!
花坛边,有对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与老公公在照着相。还有一家人在空地上放风筝……外滩上一片欢声笑语。
夏天,外滩的早晨是生机勃勃的小男孩。在烈日的照射下,一些老人们在树荫下练拳,一对年轻夫妇沿着外滩跑步有些人唱着歌,跳着舞……
秋冬季节,外滩的早晨是个萧瑟的老奶奶。在这金风送爽的季节里,外滩的几棵石榴树上,在绿叶的庶掩下有着一两个肥大的石榴,让人一见,就起爱慕之心。地上飘落着许多枯叶,使外滩变成了一片深黄……天气渐渐转冷了,外滩的人也越来越少了,鸟儿回南方了,小草小花也枯萎雕零了,湖面结上了一层薄冰,小鱼儿睡着了……
外滩的早晨真是多姿多彩啊!
【外滩故事】推荐阅读:
外滩导游词07-03
新外滩英语导游词12-15
听故事童话故事05-23
恐龙的故事幼儿故事07-19
高考励志故事真实故事09-30
儿童故事小狐狸的故事07-06
小孩故事书中的故事06-05
婴儿故事书中的故事10-27
故事稿:学雷锋的故事01-14
励志小故事:不同故事 不同命运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