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届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共8篇)

届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 篇1

在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在学习上,我热爱我所学习的专业,努力学好本专业知识。在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在搞好专业课学习的同时,还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能够熟练进行电脑基本操作;掌握autoCAD, 3Dmax、PHOTOSHOP、ci等制图软件;熟悉Word, Excel,ppt等办公软件。

在生活上,我诚实守信,热情待人,勇于挑战自我,时间观念强,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由于平易近人待人良好,所以一直与人相处融洽。生活中的诚信坚毅是我引以为豪的优点,为我争取来了别人的尊重。

在工作上,对工作热情,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善于沟通、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不但锻炼自己的组织交际能力,还深刻地感受到团队合作的精神及凝聚力,更加认真负责对待团队的任务,并以此为荣!

作为积极乐观新时代青年,我不会因为自己的大专文凭而失去自信,反而我会更加迫切要求自己充实充实再充实,完善自我石我未来目标,且我相信:用心一定能赢得精彩!

我们享受了活在这个世界上权利,就有义务对社会为自己的言行负责。高尚的品德,是我们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的基本要求,是我们不辜负父母养育和祖国期望的前提。三年的大学生活,使我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迈上一个新台阶,在这即将挥手告别美好大学生活,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候,我整军待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心去迎接心的挑战。追求永无止境,奋斗永无穷期。我将会在新的起点、新的层次、以新的姿态,展现新的风貌,书写新的记录,创造新的成绩。

届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 篇2

实习,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从而提高实践技能和工作能力。具体分类上有教育实习、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教育实习一般针对师范生,是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初等或中等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毕业实习是高年级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后,到有教学资质的单位参加生产实践活动。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实习环节已不再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实践化应用,而更偏重学生实际就业技能和职场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此意义上,毕业实习,是高校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校内教学的延伸,促进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相互了解,打通就业渠道,实现由学习到就业的顺利过渡。通过毕业实习环节,可以加强高校毕业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创新思维、综合素质等能力的培养[1]。

就毕业实习的具体运行机制而言,目前普遍的做法是——主体上,安排实习教学的相关部门有教学管理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等多种主体;对实习时间的规定,从1个月到1年不等,其中高职院校的实习时间要高于本科院校;形式上,有高校根据学科特点设置定点实习基地,学生亦可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考核机制上,学生实习表现由实习单位作出点评,高校会对实习基地和下属各院系的实习工作机制进行考评。

但在当前的教学体系中,实习作为教学体系的一部分,职责和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表面上看,国内高校普遍建立起了完整的、多样化的毕业实习工作机制。但就目前的运行实效看,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在整个实习阶段,从教学安排到生产实习环节具体指导缺乏有效监督,分管部门职责不明,部分实习单位接收实习生较多而不能提供足够的生产实习岗位,从而使实习成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学习;实习生管理缺位,长期处于“放养”状态,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教材陈旧,学校给予极少或没有经费支出。总而言之,学生毕业实习的目标难以达成,实习效果并不明显,对学生的职业能力锻炼提升作用不大。

但必须看到的是,毕业实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就业前的“热身”,是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鉴于当前大学生毕业实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对苏州大学2014届本科生进行了相关调查。本次调查共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个专业门类,二十三个学院,发放问卷4 6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 305份。笔者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分析毕业实习对当前本科院校学生求职和职业发展能力提升的实效,并希望通过对学生实习情况、意向、态度、效果的实际调查,了解大学生实习需求,从而推动高校毕业实习工作的深化改革,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也提升高校毕业生的职场竞争力。

二、大学生毕业实习现状调查——基于苏州大学 2014 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

(一)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判断及就业选择意向

有29.71%的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不好,更有31.78%的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形势很严峻,表明学生极其关注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前景,如压力过大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就业焦虑,影响其求学的平稳心态,应该及时给予引导与疏导。57.60%的学生选择考研、出国深造、公务员、村官等较稳定的岗位,说明择业观近年来有了很大变化,与社会经济的变化紧密相关。

对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除了认为供大于求的社会环境导致大学生过剩的客观因素以外,有57.61%的学生认为缺乏技能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与来苏州大学招聘的用人单位调研发现,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大学生需要重视并加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表明大学生已经意识到自身掌握的求职技能与社会需求的不足之处,而实习可以帮助大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确立学习目标,调整学习兴趣,发现与挖掘自身潜能,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培养职业爱好,实习是一次“预就业”,能从心理上、能力上缩短现实与期望之间的差距。

切身的生产实践、工作体验能为大学生尽快适应就业岗位、工作环境做好充足的准备,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情商,尤其是学生在专业实习时面对各种困难时,训练敢于面对并挑战困难的勇气,通过分析问题、学习、实践克服所遇到的种种困难,能使学生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塑造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当机立断的果断性。

(二)对自身的定位和基本职场认知

当前我校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求职时的优势是“能快速适应工作”及“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强”,同时认为“社会实践经验”是用人单位录用人才主要的考虑因素。其次是“个人知识的积累”及“毕业院校知名度”,而与用人单位的调查中发现,企业招聘时最为关注的三个要素是:“责任心和事业心”、“专业知识”、“团队协作精神”。当代大学生已经意识到,适应性、协调能力等情商要素占据了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在前期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多数高年级学生有清醒意识,力争在心理准备上、在技能运用上,与社会接轨,此外还要重视责任心、事业心、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在实习前,学生认为应当需要详细了解企业的岗位要求,做好心理上的调整,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可见,学生普遍了解,除了专业知识储备,还需要有针对性的知识培训与补充,才能应对职业要求。高年级学生个体由学生身份逐渐向职业准备者转化,自我实现的目标,由学业成就向职业成就过渡。

(三)对实习的重要性的认识

68.90%的学生希望通过实习获取工作经验,大部分同学愿意从暑期开始参加学校统一组织安排的实训、实习项目,希望实习时间是2-3个月,从而可以熟悉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便于做出合理的选择。实习的时间设置与阶段目标设置,应当从专业实际出发,既讲求规范,又具灵活性。

大部分学生以苏州市区或苏锡常地区为优先的实习单位,与其将来的就业选择区域有很大关联,现实利益与发展空间成为关注的焦点。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思考职业与事业的关系,考虑人生追求的设定与调整,不仅视之为谋生手段。广阔的视野和心胸,是决定大学生后续发展的关键。

学生主要通过校园途径获取实习岗位,校园招聘会也是学生获取实习岗位的有效方法。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时着重考虑实习单位的实力和未来发展空间,另外单位是否给实习生提供培训指导也是学生选择实习单位的重要因素。实习薪资已不仅仅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更关注于实践机会,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毕业求职创造广阔空间。

对于在正常课程教学以外希望获得补充的知识依次是职业素养教育、管理技能及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可见,“软性能力”开始受到学生关注,此类教育培训的需求也日益提高。绝大多数学生(91.13%)希望通过有经验的企业工程师或社会职业培训师讲授综合素质、管理能力知识。尤其对于高年级即将就业学生而言,校外特聘导师与专家成为重要的师资补充,是培养综合素质、管理能力的必要补充。

通过实习,学生主要希望增加“人际关系沟通能力”、获得“企业的从业经验”,提升“专业技能”,实习不仅仅能使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更有部分学生希望实习单位成为自己未来的工作单位。当实习工作内容与自己的期望有差距时,绝大部分的学生(95.59%)表示将学会适应,坚持学到东西、找到新岗位后放弃,表明当前大学生已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

三、对创新当前高校毕业实习工作机制的思考

通过以上调研分析可以得出,当前高校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严峻的就业形势,并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社会的需求与自身的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直面这些困难,并试图通过实习这一方式加以改善。实习对于培养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锻炼大学生实践工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鉴于当前各高校对实习生管理松散,人力、物力投入不足,定点教学实习单位承担繁重的教学指导职责,大学生的实习效果不理想,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实习目标得不到保证。结合国内外、校内外为改善实习现状所采用的种种措施,对大学生实习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应当加强引导和政策支持力度

在国外,如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对招收实习生的企业实施给予一定额度的税收减免,并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岗位。在国内,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给予的扶持力度也不一样。如苏州市工业园区,给予区内招收实习生的企业一定的实习补贴,积极联络各大高校,为区内企业招收实习生创建合作平台;如江苏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与苏州大学、江苏捷美集团联合开发了在江苏省本科类综合院校中有着鲜明特色的“校企合作带薪实习项目”,在政府的指导和组织协调下,推动校企合作带薪实习项目,从而确保项目实施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如重庆地区,由政府有关部门统筹,发动机关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在各高校各专业中实行实习岗位计划的协调,保证各高校实习生可根据所学专业及个人能力选择合适的实习岗位[2]。

(二)高校需要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拓宽校企合作力度和方式

高校需要稳抓教学质量,确保在校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注重专业技能操作的培训,完善实践、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要重视通识教育,苏州大学“校企合作带薪实习项目”开设了职场心态建设、沟通技巧、职场礼仪等职业素养课程和办公软件使用、问题解决思路、劳动法律法规等管理技能及知识的课程,受到了学员的关注和好评,为学员顺利步入职场、实现心理、能力上的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该带薪实习项目开创了“由政府、高校、社会和学生多远主体共同参与的合作模式,是应对严峻就业形势和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与此同时,高校应当明确职责,由相应就业指导部门负责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政府、校友资源,发挥自身科研和人力资源优势,为合作企业解决科研、人力资源等方面难题,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在全面合作、互利双赢的基础上共建实习基地,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保证学生实习的顺利开展。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只有切实重视企业的相关利益,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企业才有动力、才有积极性参与合作[3]。

(三)用人单位需要主动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

用人单位不应仅将实习视作为接收实习生开展生产教学工作,而应是“产学研”全面合作的起点。以接收大学生实习为契机,加强与高校的“产学研”全面合作,实现企业生产技术升级换代和转型、科研难题攻克、人力资源培养等,推动企业的发展。用人单位在接收实习生时应根据自身生产实际情况,接收符合企业生产容量的实习生,安排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指导,保障实习生的实习效果,达到提升就业能力的目标。此外,企业还应当制定科学实习工作计划和考核评价体系,确保每个实习生在实习期间都能参与企业的生产实习工作,实习结束后,针对实习生的工作情况及学习情况,认真考核,科学评价,促进企业、实习生、实习项目发展。

摘要:高校大学毕业生实习可以让大学生获得实践经验、增加就业能力,也可以使用人单位优先深入了解、选拔人才,减少招聘、培训成本,录用适合招聘岗位的合格人才,实现大学毕业生、用人单位“双赢”。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实习对大学生就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毕业生的实习情况、意向设计调研问卷,掌握当前大学生对就业形势及所学专业、职业规划的了解程度,掌握学生的实习意向的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组织、推进大学毕业生实习,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实践技能型人才。

届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 篇3

一、大学毕业生对四年学业的回顾

转眼间,大学生活结束了,在这四年里大家有得有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85.2%的同学对大学生活满意;思想成熟和知识增长各占81.3%;能力的提高占41.2%;20%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活一般,原因是同学们之间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只是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相互之间交流的机会少,缺乏理解。仍有2.87%的同学不满意大学生活,认为大学生活没有收获,这些同学是大学生群体当中的弱势群体,应将其作为学生将来工作的重点。

专业技能是衡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77.76%的同学对自己研究的专业领域的成就持乐观态度;19.4%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持悲观的态度;2.73%不发表意见。有同学指出专业重要,但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基于调查结果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对大学生选择专业考虑的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在高考选报专业时主要依据自己的兴趣(占53.6%)和就业市场(21.4%)。热门专业9.8%;就业市场21.4%;自己的兴趣46.7%;性别因素1.4%;其它15.9%。填报高考志愿时,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是由自己决定或与父母商量的,占89.1%,有15.43%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专业,有74.1%的学生表示将另选专业。在进一步对专业不满意原因的调查中发现,在校大学生认为自己对专业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如下:自己不感兴趣(占总调查人数的48.2%);专业前景不好和就业困难(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16.1%和26%);受家庭影响的占0.9%;其他因素的占3.2%。由此可见,专业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自己不感兴趣。其次,影响专业学习的因素,除了专业兴趣外,还与从事某一专业或职业的生涯动机、个人学习某一专业或从事某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以及个人的个性特点等有关,这些都是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中应该重要考虑的方面。

二、毕业后的打算

随着毕业的的临近,是继续“在国内”攻读研究生学位,还是选择“出国留学”或及早就业,再次成为大四毕业生的热门话题。其实是否选择出国留学还要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家庭情况作出多方衡量。52.7%的同学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考研(其中69.44%的同学考本专业;30.55%的同学跨专业考研);30.5%的同学选择先就业;10%的同学选择出国或创业。在选择就业的同学当中同学们对自己的初次择业期望:47.22%选择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5,55%选择专业一定要对口;8.337%选择只要找到工作就可以;27.77%要求待遇要好;5.55%的选择是工作稳定最重要;13.88%坚持发展优先的原则。要强调的是:出国留学仅是为自己提供了一次机会,至于能否很好的把握住,则要依个人的努力程度而定。但有些学生和家长由于误读政府政策,信息了解不到位,或忽视学生自身个性特质,跟风选择出国留学。主要表现在盲目选择留学国家和专业,造成的后果往往是使学生抱撼终生,也造成了社会总体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关于择业

据悉,去年,全国新增高校毕业生212万人,到年底还有近20%没有找到工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择业难度也日趋明显。在目前的情况下,充分就业显然是不现实的,而选择职业之难还不仅仅来自就业机会的多寡,更多的来自择业者自己对职业的理解。

当代大学生作为跨世纪的一代青年,有理想、有追求,成为青年学生的主体形象,在时代变动、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从总体分析,主流积极健康向上,支流问题不容忽视;思想情绪稳定活跃,但在许多问题上,表而上焰向于务实,深层次陷入迷茫困惑。大学生界定人才的主要标准:64.86%社会工作能力的认可度;16.21%高超的专业技术能力;13.51%英语;5.40%毕业学校的知名度。在学校出现考研热、实用知识热、晚自修率高、去图书馆人多的现象,学习压力、就业市场的竞争,使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完善,对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在择业中作用的看法也很务实,比例占到22.85%;重要但是只是一个方面的占62.85%;在国内工作无所谓的占14.28%。在价值取向上,注重自我价值实现、注重功利,价值多元化。深入分析,部分学生的成才动机与国家的振兴、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联,主导思想是自我价值与自我奋斗,并力争社会的认可。

所以,同学认同的最主要的择业标准:47.22%看重的是待遇;43.58%看重行业发展的前景;23.07%考虑个人爱好(如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业)5.12%认为择业受地域文化的影响。首选的工作单位是私企的占31.57%;事业单位的占23.68%;行政单位的占10.52%;外企的占23.68%;国企的占5.26%;自主的占5.26%。职业,被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转向,追求工作要轻松一点,环境要好一点,待遇要高一点,造成了择业初期一些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所以,“择业难”从某种意义上为个人价值观所驱动。关于择业,我们历来主张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首先是谋生,其次谈发展。

由于机遇等因素,人并不能百分之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但人不能因此而不工作。分析当前大学生心中认同的影响就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个人能力26.19%;社会环境17.85%;社会实践经验15.47%;学历问题13.09%;地区经济发展情况13.09%;高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配合14.28%。对单位工作是有机会就跳槽,或有更好的机会就跳槽的占73.52%;一有机会跳槽的占20.58%;不确定的占5.88%。其实,人的兴趣是有弹性的,有时个人兴趣完全可以在工作中培养。你对某个职业没兴趣,可能是因为你不了解那份工作,关键是要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你选择社会。也是在接受社会的选择。在选择职业时,贪图高薪和安逸是最要不得的。个人成才是如此,个人致富也是如此。不少大城市出现的“许多工作没人做,许多人没工作做”的状况,说明人们在择业时的短视与轻率,最终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四、求职途径

投简历,参加笔试,迎接面试,人们都有了太多的相似,就业方式从就业双方来讲都有太多的可能和不可能,所以必须积极主动、卓有成效的从各方面来包装自己。在求职前对自己进行包装的看法有:58.82%的同学认为很有必要,因为包装是现代职场基本的要求;20.58%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显的做作;14.70%持中间态度;5.88%的同学无所谓。

考大学是为了有个工作,大学毕业了却没有工作,不管是家长,还是大学生,都不可能甘心,所以家长及亲友十分关注孩子能否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求职途径主要是依靠学校的招聘会占24.13%; 人才交流市场占31.03%;查找相关就业信息,从中获取机会占25.86%;得到老师帮助的占8.62%;其它的占10.34%。

如何看待自主就业与家庭成员的关系7027%不排除在家庭的帮助下,选择自己爱好的专业;18.91%选择自力更生。

五、对学校提供就业指导的满意程度

据调查显示,对各校就业平台的利用情况如下:利用招生就业网43.90%;《毕业生就业实用手册》7.31%;《就业指导报》17.07%;就业辅导课14.63%;其它17.07%。

六、求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难的背后还有一个怎样转变择业观的问题,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适合大学生就业,比如民营企业、公共领域。教育部门在管理要转变职能,高校在办学上要转变思路,大学生在择业上要转变观念。当问到你认为求职当中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时:16.66%认为是表达能力不强;48.88%认为是社会交际能力差;8.33%认为和形象有关;11.11%认为专业知识不过关;19.33%认为家庭没有背景。

在择业中,你如何看待签署就业协议:73.52%同学认为必须签协议,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方法;&82%的同学暂时不签,有了反而成为制约自己的枷锁;11.17%无所谓,看公司的惯例;5.88%尽量争取。

届大四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4

五、生活方面――热心助人友善待人

生活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及其影响,努力做到表率和模范带头作用。洞察同学们的生活,为同学们排忧解难做我力所能及的事。当他们遇到挫折时,热心的帮助他们从挫折中走出;当他们工作中失误时,帮助他们查找原因并及时纠正;当他们学习中出现困难时,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他们在生活上有不愉快时,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找到快乐的源泉。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大学生活是短暂的。我以一颗执着的平常的心,迈出人生每一步坚定的脚印。我坚信只有热心助人、友善待人的大学生活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不管前面的路是鲜花还是荆棘,追求的心永远不会变。”我将继续积累知识,完善自我、实践自我、超越自我为漫长的人生道路写下光辉的扉页!

(3)

时间飞逝,悄无声息,经历了轻松愉快的大一,紧张繁忙的大二平静而又动荡的大三,如今珍贵的四年大学生活已匆匆向我挥手告别,未知的生活正向我展露微笑,回顾我所走过的路,经历的风风雨雨,都将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成为人生美好记忆的一部分,其中的喜怒哀乐都将是我人生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值得我去珍藏……

现在对自己的大学四年生活做个总结,看看自己的得失,也为了看清自己将来要走的路!

首先,在学习方面,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在我考进大学时,心里总想的是好好放松从重压下解放出来的自己,然而经历了几年的生活学习,我明白到自己仍需要认真学习,不能玩忽所以,自学能力也提高很多,随着学习的不断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各科成绩顺利通过,而且我的思想也有了一定的成熟和稳重,在看待一个问题时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锻炼了自我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受益匪浅!

在生活方面,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丰富了自己的阅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在工作方面,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所拥有的是年轻和知识,年轻也意味着欠缺经验,但是年轻也意味着热情和活力,随着自己的不断成长,不断改变,不断努力,社会实践有很大的提高,参加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兼职工作,接触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学到了很多经验,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大胆的放开了自己,回想以前的自己,大学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它资源丰富,为我们准备和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给我们很多机会去磨砺自己,最终把自己培养成一位合格的大学生,提高了各方面综合素质,很感谢大学四年的生活给我的人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将来走向社会埋下了坚实的台阶!

在思想品德方面,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在社会实践方面,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大学四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此外,还一直做班委和寝室长,对自己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我喜欢做一些社会活动,会让大学生活更丰富多彩,做过家教、志愿者、推销员和设计员等,有时会感到累些,但乐此不疲。

体育成绩一向很好。我的体质并非很出色,可是通过我的练习和对体育项目的理解,还是能很好的完成体育课的教授项目。我喜欢运动,基本对所有运动都感兴趣,尤其是足球。在四年之后的今天,我的球技有了质的提高,脚法和意识。我是从高一开始接触足球,起步比较迟,可进步很快,总能在同一水平的伙伴中踢一段时间后脱颖而出。我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抱定了要踢好的决心,也许还有那么点运动天赋。踢足球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增强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总而言之,大学四年的生活是我人生中不可抹去的回忆,过去的一切知识和经验都只是一块敲开大门的砖,真正能够成就自己的是在今后的努力,坚持和机遇!虽然在大学留下了很多遗憾,错过了很多机会,但仍抹不掉的是它培养了我的独立性和不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和追求目标的进取心!让自己有望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在过去的学年里我明白了,确定了一个目标就要坚定不移地一直走下去,不管遇到什么事,愿意相信,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去做,努力去奋斗过没有 ,正真地去向生活学习,学会生活,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坚定自己的航向,认真做事,勇敢前行,脚踏实地地奔向下一个起点。每个人对未来都会有个美好的憧憬,积极乐观的我会秉着自己的一份信念,尽自己的一份心力,以更高的追求,更好的发展来要求和锻炼自己,相信自我:用心一定能赢得精彩,大学忠实记录着我最真的梦,最真的情怀和感动!

更多热门搜索的自我鉴定推荐参考:

大二自我鉴定300字(10篇)

届大学生通用的自我鉴定范文

中专毕业生自我鉴定500字(经典篇)

XX届大专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5

XX届大专毕业生自我鉴定

五年的大专生活充实而紧凑,我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一专多能综合型的社会应用人才。

成绩已成为过去,未来属于自己。人生的道路还很长、很长,我希望能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从踏入大专门槛的那天起,经过良师的精心指导以及自己的奋力拚搏、自强不息,我逐渐成为了一个能适应社会要求的新时代大学生,并为做一个知识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

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按时完成,这给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待人热情诚恳,所以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得很好,而且也很受周围同学的欢迎,与许多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更懂得了,考虑问题应周到,这在我处理人际关系时充分展示了出来。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不喜欢虎头蛇尾,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就算再难的事也全力以赴,追求最好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把自己的意志视为主要因素,相信只要有恒心铁棒就能磨成针。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的什么人,而是他本身。

届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 篇6

此模板可用于高校应届毕业生作《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毕业生登记表》的“院系意见”时使用。以100人的班级为例。

A类:排名30%前(1-30名)

该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遵纪守法,注重加强自身政治修养(团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入党积极分子),以身作则,能按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预备党员/党员); /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异或优秀,综合测评名列年级前茅或x/100(前10名)专业基础扎实;/组织观念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非学生干部);曾担任某某学生干部,有很强(较强/一定,依职务重要性或实际能力而定)的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学生干部);/作风正派。/有某某爱好或特长。/曾获院级或校级以上某某奖励,如: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等(挑最重要的三项写),/是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毕业生。/同意推荐就业(作毕业生登记表鉴定时省去此句)。

B类:排名31%-80%(31-80名)

该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遵纪守法,注重加强自身政治修养(团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入党积极分子),能按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预备党员/党员);/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良(21-37)或良好(38-52),专业基础较牢固;/组织观念较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非学生干部);曾担任某某学生干部,有很强(较强/一定,依职务重要性或实际能力而定)的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学生干部);/爱好广泛,有文体或写作或书法等方面的特长。/曾获院级或校级以上某某奖励,如: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等(挑最重要的三项写),/德智体各方面表现突出。/同意推荐就业(作毕业生登记表鉴定时省去此句)。

C类:排名81%-100%(81-100名)

届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 篇7

学校高度重视, 保证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就业工作是民生工程, 毕业生就业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稳定。”校党委书记王俊波、校长陈永灿多次在就业工作会议上如是强调, 足以体现学校党政领导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

近年来, 学校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教育促发展, “招生、就业、校友”环环相扣, “教育、管理、服务”有机结合, 实施全程就业指导课程教学, 构建了全方位就业体系, 确立了“一个机制”——齐抓共管促就业工作机制, “三个平台”——就业指导平台、就业市场拓展平台、就业实习平台, “三个面向”——面向西部、面向基层、服务国防的学校培养及就业促进体系, 逐步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 切实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各学院把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目前, 已形成了由各学院院长、书记作为学院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全面负责和指导学院就业工作。一方面, 各学院分管领导亲自抓、学办主任具体抓、辅导员抓落实, 专业教师齐配合, 实行就业率一周一通报, 两周一总结的方式,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各学院积极举办专场招聘会或兄弟学院之间的联合双选会, 挖掘校友、董事单位就业资源, 切实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为毕业生提供了更优质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

部门协同联动, 促进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在西南科技大学, 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一线教师、辅导员, 人人都是就业工作人员。学工口与教学口协同联动, 部门、学院积极发力、各司其职, 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就业的针对性。

学生就业, 渠道信息十分重要。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校领导多次带队到全国各地考察拓展学生就业市场。在校内以专场招聘、双选会以及网络招聘为学生就业搭台, 一年来提供就业岗位60000余个, 招聘单位共计2200余家。许多毕业生通过招聘会, 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

中铁十八局招聘老师的第一次经历也从侧面反映了西南科大全员抓就业的决心, “西南科大是我单位长期投放招聘计划的高校之一, 每年在该校的招聘计划在40人左右。吃苦耐劳是西南科大毕业生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 招聘到单位的毕业生经历3-5年的历练, 基本上能成为各岗位独当一面的角色。今年到西南科大招聘, 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学校的工作人员联系到我们希望能录制部分视频, 视频主要包括简历筛选与学生面试。通过交流后得知, 西南科大从2015年开始录制用人单位招聘过程的视频材料, 搜集相关样本信息后在学生就业教育过程中进行展示, 并开展相关讨论沙龙, 从而通过创新的授课方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说实话, 这是我们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西南科大这种创新的工作思路值得其他高校学习和借鉴, 而在这种校园教育氛围下培养的学生也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学校深知, 学生就业成功与否, 一方面在于学生的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在于学生的就业理念。学校紧密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 根据学科与专业特色, 从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 每个专业按不同模式进行分类培养, 因材施教, 极大地提升了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一位连续5年来校招聘的国企负责人说:“西南科大的毕业生品行好、能力强、能吃苦, 一般到单位两三年就能成长为骨干力量。”这充分说明了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认可。

全员参与, 合力助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辅导员张老师表示, 如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 学校面临的就业工作压力也是逐年递增。“在高压面前, 学校积极搭建‘学校书记、校长—学校分管领导—学院书记、院长—学院分管领导—学办主任—辅导员、专业教师齐抓共管’的良好体制和氛围, 形成了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顺利完成了预期的就业工作目标, 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没有辜负社会及学生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和支持。”

全员全程育人抓就业, 这是学校大就业工作的一大亮点。各学院整合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 通过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培训, 逐步建立了就业指导队伍。生命学院充分依托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 贯穿于从大一到大四的各个阶段, 实现了就业指导的全员化、全程化覆盖。制造学院以精准化、暖心化开展就业工作, 针对有就业意愿但就业能力不足的学生, 由辅导员和毕业设计老师进行一对一指导;针对暂时没有就业意愿的学生, 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规划和择业目标。经管学院通过组织主题班会、校友讲座、创业论坛、专家报告等活动,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全面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就业指导讲座、就业指导专栏、就业咨询等形式, 对毕业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指导。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热潮中, 学校积极支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创业, 依托学校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优势, 给予创新创业的同学更好的创业政策, 落实税费减免、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免费提供创业指导、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等扶持政策。同时, 充分发挥我校就业创业师资力量, 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创业培训、指导, 拓展学生的就业创业思维, 鼓励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

多点“开花”让毕业生找到好“出路”

学校的就业工作始终紧跟形势、与时俱进, 在做好传统就业工作的同时, 学校积极进行学生创业、考研、公务员考试、村官、西部计划、参军入伍等方面的指导, 让每一位毕业生都找到好“婆家”, 愉快地离开学校。

“作为2016届应届毕业生, 我通过学校的双选会成功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我十分感谢母校为我们毕业生搭建这个平台。在应聘初期, 面对高强度的竞争压力, 我经历了3次面试失败的经历。辅导员曹老师得知这个情况后, 立即找到我, 从简历完善、面试技巧、压力缓解等方面对我进行了就业指导, 让我重新燃起了求职斗志, 并最终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事实上, 在就业方面为我提供帮助的老师, 还有我的专业老师。他们在专业知识领域方面为我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求职建议, 是我顺利通过面试的坚强后盾。”西南学子有感而发。另外, 对于有继续深造学习意愿的学生, 学校继续加强服务与指导。以材料学院为例, 2016届共有应届本科毕业生430人, 参加推免和考研209人, 共有140人被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录取, 考研成功率达到三分之一。

亲历哈佛356届毕业典礼 篇8

媒体也特别兴奋,因为哈佛故意制造了一个戏剧性的话题——两位比尔将作为演讲嘉宾同时莅临哈佛。一位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争议和最有影响力的政治领袖——比尔·克林顿,一位是多年占据世界富豪榜首的商界天才——比尔·盖茨。

6月6号下午,比尔·克林顿首先登场,在本科生的毕业典礼上讲话。据说因为这位先生的出现,毕业典礼的门票在craiglist(美国一个很有名的小商品交易网站)上炒到了150美元一张。克林顿的演讲被安排得非常靠后,前面的各路演讲者一个接一个地拿他开玩笑,老克坐在第一排,笑得前仰后合。每一位演讲者都是哈佛毕业典礼委员会经过类似“超级女生”那样层层挑选产生的,什么风格的都有。虽然风格不一,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所有的演讲都走“搞笑+感动”路线。在美国,场合越大,搞笑越厉害。能把全场先笑翻之后再感动得一塌糊涂的演讲者就会被认为是最成功的演讲家。在发言人一次一次地烘托气氛之后,克林顿才在保镖的护送下闪亮登场。全场的观众站起来鼓掌,掌声持续了一分钟。

6月7号,比尔·盖茨紧随其后。与前一位比尔不同的是,这位比尔当年自己选择弃学创业,让哈佛很没有面子。不过32年之后,哈佛还是邀请这位当年辍学的学生回到哈佛,接受荣誉学位,并给他的学弟学妹们演讲。他虽然没有获得当年的那个学位,但却赢得了很多人的尊敬。学位不是一切,读书不是为了盲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抛弃哈佛又何妨?盖茨演讲前,Bok校长先拿他开了一个玩笑:“盖茨在哈佛待了两年就这么成功了,大家能想象,他如果在哈佛再待两年会是什么样的人吗?”

盖茨的演讲开场也走搞笑路线。他说:“老爸,我说过总有一天我会拿到学位的,哈佛校报称我是哈佛最成功的辍学生,这也许就是哈佛不让我来参加开学典礼,而是参加毕业典礼的原因吧。如果哈佛让我来开学典礼,能够坚持到今天毕业的人也许会少得多呢。”紧接着,盖茨讲了他和夫人创办盖茨基金的初衷:“我看到世界上有很多国家数百万的孩子被各种各样的疾病夺去生命,而这些疾病在美国早已得到了完全的控制。所以我希望能够用我们掌握的所有资源来挽救这些孩子的生命。”

毕业典礼最高潮的部分是授予学位的仪式。每个学院的院长逐一走上讲台,请求学术副校长授予本院学生学位。这时本院的学生就会站起来大声地欢呼。

6月6日晚上,盛大的毕业舞会从8点持续到12点,每个人都正装出席。

哈佛,是夜无眠……

将要暂别了,我深爱的哈佛。

一段旅程结束,一段旅程开始,就像盖茨在毕业典礼最后的时候说道:“妈妈告诉我,‘当你付出越多的时候,也是你期待收获越多的时候’,用你们的力量去做社会的领袖,去改变这个世界,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就像校长对我们说的,“让哈佛的力量永远伴随着你们……”

哈佛是我生命中一段美丽的旅程。如今这段旅程走完了,我又开始了新的梦想和奔跑。

附:

本刊特从比尔·克林顿在哈佛356届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节选出了精彩的一小部分,与大家一起领略这位前总统的风采,体验语言的魅力。

You’ve already heard most of what you need to hear today, I think. But I want to focus for a minute on the fact that these graduating classes since 1968 have invited a few non-comedians1). First was Martin Luther King, who was killed in April before. And you’ve had Mother Teresa and you’ve had Bono2). What do they all have in common? They are symbols of our common humanity and a rebuke3) even to humoristscynicism. Martin Luther King basically said he lived the way he did because we were all caught in what he called an inescapable web of mutuality4). Nelson Mandela5), the world’s greatest living example of that, comes from a tribe in South Africa, the Xhosa6), who call it ubuntu7). In English, I am because you are. That led Mother Teresa from Albania to spend her life with the poorest people on earth in Calcutta. It led Bono from his rock stage to worry about innocent babies dying of AIDS, and poor people with good minds who never got a chance to follow their dreams.

It’s a frustrating time, because for all the opportunity, there’s a lot of inequality. It’s an uncertain, insecure time because we’re all vulnerable8) to terror, to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to global pandemics like avian influenza9).

But here’s what I want to tell you about that. The inequality is fixable and the insecurity is manageable.

I believe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is the way people think about it and each other, and themselves. The world is awash10) today in political, religious, almost psychological conflicts, which require us to divide up and demonize11) people who aren’t us. And every one of them in one way or the other is premised12) on a very simple idea: that our differences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our common humanity. I would argue that Mother Teresa was asked here, Bono was asked here, and Martin Luther King was asked here because this class believed that they were people who thought our common humanity was more important than our differences.

So with this Harvard degree and your incredible minds and your spirits, this gives you virtually limitless possibilities. But you have to decide how to think about all this and what to do with your own life in terms of what you really think. I hope that you will share Martin Luther King’s dream, embrace Mandela’s spirit of reconciliation13), support Bono’s concern for the poor and follow Mother Teresa’s life into some active service. Ordinary people have more power to do public good than ever before because of the rise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because of the global media culture, because of the Internet, which gives people of modest means the power, if they all agree, to change the world.

Be true to the tradition of the great people who have come here. Enjoy your good fortune. Enjoy your differences, but realize that our common humanity matters much, much more. God bless you and good luck.

作者简介

张杨,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最新力作《我的哈佛日记:规划的人生更精彩》8月全国发行。

新浪博客地址:blog.sina.com.cn/alexzy,

上一篇:金融监管的作用下一篇: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