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调查问卷(精选8篇)
1、请问您知道小学、初中学生现在不收学杂费吗?
(1)知道(2)不知道
请问对这项政策实施满意还是不满意?
(1)很满意(2)满意(3)一般(4)不满意(5)非常不满意(6)不清楚
2、请问您知到不知道政府在高校、中职和普通高中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1)知道(2)不知道
请问对这项政策实施满意还是不满意?
(1)很满意(2)满意(3)一般(4)不满意(5)非常不满意(6)不清楚
3、请问您知道政府为了中小学生的安全,将学校的教室、宿舍、食堂加固,提高防震防火能力?
(1)知道(2)不知道
请问对这项政策实施满意还是不满意?
(2)很满意(2)满意(3)一般(4)不满意(5)非常不满意(6)不清楚
4、请问您知道不知道政府在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活动室?
(1)知道(2)不知道
请问对这项政策实施满意还是不满意?
(1)很满意(2)满意(3)一般(4)不满意(5)非常不满意(6)不清楚
长丰县从2007年开始, 在全县范围内启动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 2008年、2009年连续对民生工程“扩容升级”。三年来, 全县实施的民生工程项目达到36项, 计划投入各级财政资金11.88亿元, 已累计支付资金9.77亿元, 其中, 发放补助救助类资金4.82亿元, 受益人数达到261.7万人次;完成新型农民和农民工技能合格培训1.06万人, 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3518人;完成水稻、小麦、油菜参保面积160.3万亩, 在保能繁母猪、奶牛达到5.36万头, 基本实现全覆盖;拨付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95亿元, 已建成各类工程5572个、在建工程13个。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 细化实施方案, 健全工作机制
按照省市民生工程工作有关要求, 结合长丰实际, 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贯彻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以及24个配套文件;县民生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进一步调整完善办公室及成员单位职责以及民生工程联络员制度、定期分析通报制度、信息上报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和工作目标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民生工程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 为各项工程深入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保证。
(二) 落实配套资金, 严格资金管理
按照省市规定的资金标准和配套比例, 在年初财政预算的基础上, 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压缩一般性支出, 足额落实三十三项民生工程县级配套资金。同时, 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管理, 开设了民生工程资金专户。完善了《长丰县民生工程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进一步推广和完善惠民资金管理“一线实”做法, 对发放和补贴到人的资金, 直接打卡发放到户。对工程建设类资金严格实行报账制管理, 直接支付到施工单位或供应商。
(三) 加强督查调度, 确保序时推进
领导小组按月调度, 先后开展了一次综合督查和两次专项检查, 对存在问题以督办通知的方式限期解决, 确保政策措施落实。
三、主要社会成效
(一) 关爱困难群体, 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高
第一, 全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7年以来, 长丰县逐年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从683元提高到1000元, 按照应保尽保原则, 将38535名农村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 累计发放资金6551万元。
第二, 进一步提高五保供养水平。全县10013名农村五保户已纳入供养范围, 供养标准由2007年的年人均2040元、1460元提高到2640元和1500元, 累计发放生活补助资金4785万元。同时, 三年共投入资金3374万元, 新建和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5所, 新增床位2812张。
第三, 建立和完善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保障制度。已将732名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保障范围, 按月发放生活补助, 同时, 帮助606名未参保人员办理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
第四, 建立和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制度, 认真落实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对计划生育家庭面临的特殊困难实行奖励扶助, 全县共审核确定奖励扶助对象903人, 累计发放扶助资金163.5万元;对全县5457名重度残疾人实施生活救助, 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对大中型水库后期移民实行直接补助, 全县共核定直补人口30313人, 年人均补助600元, 累计发放直补资金2172万元。同时, 加大对库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全县共完成建设项目149个, 投入资金1553万元。
第五, 实施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政策, 大力建设安居工程。对县城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施廉租住房补贴, 政策惠及338户785人, 累计发放廉租住房补贴210.5万元。在县城和南部工业区开工建设660套廉租住房, 建筑面积达32950平方米, 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第六, 建立和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大力实施就业援助工程。按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标准, 将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基本养老范畴, 全县核定参保农民达到10893人, 累计发放养老金3568万元。
(二) 加快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
第一, 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 全县参合、参保人数70.5万人, 参保率达90%以上, 减少了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第二, 逐步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 完善和建立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制度。对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重点优抚对象实施医疗救助, 累计救助人次达到10.2万人, 补助救助资金859.8万元;对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 累计救治、救助5800人;免费对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 全县共有438名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第三, 积极推进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防保网络, 加强卫生服务监督,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三年来, 共改扩建8所乡镇卫生院, 新建标准化村级卫生室17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8个, 总投资达1806.6万元。
(三) 健全教育服务体系, 让更多的人享有公平教育的机会
近年来, 长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一是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对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对贫困家庭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二是建立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 认真落实各项补助政策, 建立中职贫困学生资助体系, 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三是加大教育设施建设力度, 改善办学条件,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消除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 改建中小学校86所, 改建校舍面积32768平方米;加快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步伐, 大力实施中小学建设工程, 完成新建学校2所、改扩建学校13所;普及学前教育, 加快城乡幼儿园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提升办园质量。三年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7054万元用于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四)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一是加大公共文化体育事业投入。以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主体的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网络建设为重点, 加快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 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42个农家书屋、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8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二是着力推进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在巩固广播组组通工程的基础上, 2008-2009年共计对170个广播电视“盲村”实施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为4652户安装卫星直播接收装置, 基本实现广播电视全覆盖。
(五) 健全农民培训体系, 提高素质扩
大就业
2009年, 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四大”新型农民培训, 累计培训农民6500人, 其中“阳光工程”完成培训4100人, 实现劳动力转移3518人, 农业专业技术完成培训1600人,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800人。同时, 紧紧围绕进企业、进工厂、进工地、进社区、进农村等“五进”活动, 深入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 已完成农民工合格培训4906人, 发放培训合格证书3096人, 取证率达
70.4%。
(六) 全面推行政策型农业保险, 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2009年, 完成水稻参保80.7万亩, 占任务数147%, 小麦参保33万亩, 占任务数143.5%, 油菜参保46.6万亩, 占任务数155%, 已落实到期承保能繁母猪56700头, 占任务数100%, 奶牛731头, 占任务数100%。2009年度, 共为农户理赔受灾水稻10.75万亩, 理赔款483.7万元;受灾草莓570.3亩, 理赔款30.0万元;能繁母猪理赔2600头, 理赔款260.0万元;奶牛理赔29头, 理赔款14.5万元, 合计788.2万元, 小麦、油菜正在定损摸底, 理赔资金全部通过“一卡发”的方式赔付到户, 大大降低了种养户的灾害损失。
(七)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一是强力推进农村公路“村村通”和通乡公路建设工程。三年来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资金6790.6万元, 完成农村公路“村村通”和通乡公路建设工程129条, 建设里程达251.5公里, 建成农村客运站5个, 候车亭及招呼站290个, 投入运营车辆212台, 开通班线72条, 全县258个行政村实现通班车, 通达率达到98.1%, 方便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出行和生产生活,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消除安全隐患。2009年, 投入财政资金4963万元, 对2座中型水库、1座国家小型水库、16座省小型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工程。三是加速推进农村安全人饮和沼气建设工程, 三年来, 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524.3万元, 埋设自来水主管网达600公里, 完成改扩建水厂2座, 新建小型集中供水工程4处, 全县15个乡镇13.52万人饮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力实施以农村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 建成户用沼气1885口, 服务网点26个, 大型沼气工程1处, 家居环境清洁化, 资源利用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趋势逐步显现。
四、对策建议
长丰县在民生工程实施中取得显著成效, 为进一步提高民生工程实施水平,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扎实开展工作:
(一) 从思想上切实增强做好民生工程实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 常怀为民之心, 常谋为民之策, 常行为民之举, 倾听群众呼声, 关心群众疾苦, 解决群众困难, 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 切实加大工作力度, 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促进和推动全县民生工程深入实施, 把发展的目的真正体现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
(二) 在民生工程政策选择上, 应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群体
将政策保障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并举, 保证社会效率, 促进结果公平。工程实施重点必须放在教育、就业领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将各地已有的“4050工程”、下岗人员培训、大学生职业培训、农民技术培训等关于就业的政策纳入民生工程, “授之以渔”, 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弱势群体的自身素质和职业素质的提高, 使他们有能力在初次分配阶段获得更好的收入。由于年老体弱、低收入和低学历群体对民生工程有着较高的期望值, 因此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 还应重点向这部分群体倾斜。
(三) 服务与监督双剑并举, 提高民生工程实施效果
民生工程覆盖面广, 受益群众多, 实施工作难度大。任何一项惠民政策, 只有真正落实无偏差, 才能实现它惠民的初衷。因此, 必须加强民生工程实施过程的监督, 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和政策执行的公平。基层必须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尽可能简化工作流程, 提高行政效率, 缩短群众享受政策的办理时间。同时,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最好建立全县联网的民生工程信息库。
(四)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群众对民生工程政策的理解程度
部分群众对民生工程有不满意的地方, 一个主要原因是对民生工程相关政策不理解。各地要改进宣传工作模式, 细化宣传工作内容, 消除部分群众通过民生工程坐享其成的错误观念。
摘要:笔者对长丰县民生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 该县在民生工程实施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提高民生工程实施水平, 笔者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摘 要: 本文以能源类170名本科生为样本,在教学期间针对教学方法、节奏、形式等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可以通过督促学生做笔记、合理安排作业量及答疑和讲解作业题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引入MOOC和研究性课题等方式,加强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强工程热力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工程热力学 教学方法 问卷调查 教学效果
1.引言
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学各个环节,尤其是具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尽管基于网络平台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1,2],目前课堂讲授仍是最广泛的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的缺点是互动性不强,学生学习被动性比较大而主观能动性比较弱。为此,许多教育工作研究者针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案例教学[3]、互动教学[4]、情景教学[5]等模式,力求克服其缺点。
教学方法的研究对高等学校中抽象、晦涩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尤其重要。能源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工程热力学[6]。工程热力学是热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相互转换的规律及其具体应用。工程热力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特点是抽象概念多,对高等数学基础要求高,学生难以在课堂上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本研究认为,课堂安排、课后作业及考前复习等环节对学习效果均有重要作用,并针对北京科技大学能源类专业的工程热力学教学在学生中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获得了热能与动力工程(以下简称热能)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以下简称建环)两个开设了工程热力学课程专业的学生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基本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两个课堂在工程热力学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探索我校能源类各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形式及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本研究一些结论对其他类似基础课程教学应该有参考价值。
2.研究方法
针对工程热力学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本研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涉及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热能与动力工程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两个专业的本科生。调查问卷分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两部分。由于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滞后性,两批问卷在不同时期发放,其中教学方法问卷共发放130份,收回128份,有效率为98.46%。该问卷共设置题目18个,选项有2~6个不等,13个单项选择题,4个多项选择,1个开放性文字题。教学效果问卷共发放170份,收回164份,有效率为96.47%。该问卷共设置题目12个,选项有2~6个不等,10个单项选择题,1个多项选择,1个填空题。
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真实性,采用的是无记名问卷方式。
3.结果与分析
3.1课堂情况
课堂授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课堂授课的方方面面都会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对于工程热力学课堂教学情况,本次教学方法调查问卷包括学生的上课状态、授课形式采用板书还是PPT、对授课节奏的感觉、使用教材还是讲义和课堂互动方式这五个方面。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包括学生课堂小练习的完成情况、是否记笔记、学生高效听讲时间百分数、每堂课能够吸收的课堂知识容量及对课堂氛围的感觉这五个方面。调查结果如图1、图2和图3所示。
从图1到图3的数据对比可以发现,记笔记的学生完成课堂小练习的情况明显好于不记笔记的学生,而且他们的课堂效率和吸收课堂知识的百分比高于不记笔记的学生。
调查分析了学生对教师讲授形式的偏好,发现偏好PPT的人数略多于偏好板书的人数,然而绝大部分人认为二者的结合更合理。使用PPT的好处是知识点连贯性好,学生基本可以不记笔记。板书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随时控制进度和讲解内容,但需要学生做较多的笔记。参考前文笔记对课堂效果的影响和学生的反映,可以说板书在课堂讲授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加以运用,尤其是推导过程较多和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
调查发现,在课堂上仅通过讲授与练习就想达到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是比较困难的。从调查结果看,仅有5.5%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能够听懂课堂教授内容,但是课后发现并没有听懂或者理解有限。一方面是因为工程热力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學科,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课上老师的讲解和帮助下大致理解,但是课后复习时往往发现自己理解得不够全面。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课上讲解的知识比较基础,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小,但是课后复习时会对一些比较深入的问题束手无策。说明通过科技创新等方式实现学与用的结合对掌握工程热力学这样的专业基础非常重要。
图4反映了学生对于授课节奏的偏好。喜欢“老师讲,学生听”和“边讲边穿插提问,随堂小作业等”的人数相同,这些人占75%以上的比例,只有很少部分人选择“由教师提出问题,主要靠小组讨论解决老师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授课节奏和学生性别显著相关:男生更倾向于“边讲边穿插提问和随堂小作业”,女生则更倾向于“老师讲,学生听”。说明女生比男生更能长时间地保持对听课的专注。然而,大部分工科院校男生人数远远多于女生,所以学练结合对整体课堂效果更有利。
在课堂互动方面,选择“A.教师提问,某一学生回答;B.教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C.教师设问,全班共同响应”的人数分别为31、56和58。其中B、C两项选择的人数较多,说明学生愿意有更多机会参与课堂互动活动。
从图5可以看出,上课所用的参考资料与专业显著相关。热能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教材,而建环专业学生更倾向于使用讲义。究其原因,可能是热能专业学生更重视知识的权威性和系统性,所以愿意使用比较成熟的教材;而建环专业的学生更重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所以更倾向于参考老师编排的带有较多衍生知识和应用案例的讲义。
3.2课后自觉和作业情况
由于工程热力学的概念繁多,抽象而复杂,布置课后自学和作业是让学生巩固知识和检查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为了解学生的课后学习和作业情况,对学生如何补足在课堂上没有及时解决的疑问、作业量和作业上交时间、习题何时讲解及课后每天用于工程热力学学习的时间进行了调查统计,统计结果如图6、图7和图8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66%的学生在课堂上有疑问没及时解决时,会通过课后自己看书思考弥补,90%以上的学生每次课后用于工程热力学的平均学习时间在1小时以内。说明学生对于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的主动性,有利于知识掌握。但反映出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交流不充分的问题,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共同提高。
关于习题讲解,83%的学生选择每学完一章讲解,这样可以在学完每一章节后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和巩固,更有助于工程热力学的学习。
作业内容和交作业时间的差异化设置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需求,并降低学生之间抄作业的可能性。在关于课后作业的调查中,大多数人选择“教师对所有学生都留同样的作业”和“多次课后作业在某一特定时间统一上交”。据调查后的私下了解,有学生认为布置同样的作业,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探讨,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因此,作业布置方式哪一种更有利需要单独进一步考查。
3.3考前复习情况
考试成绩对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长期教学质量考察可以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对于本次调查而言,由于采用的是匿名调查,难以将学生成绩与学生各种表现关联起来。此外,本次调查只是针对2012级本科生一个年级,与其他年级学生在基础上也许不同,将期末考试成绩与其他学年的成绩比较意义不大。因此,本次研究调查学生用于期末复习的时间,并将学生对考试的信心作为考察指标,问卷调查结果如图9和图10所示。调查结果表明,84%的学生复习时间为1到2周。考前复习时间越长的学生,对考试的信心指数越强,二者呈正相关。
调查结果说明,积极引导学生制订复习计划,要求学生提前一两周对所学知识进行认真的、系统的综合复习,对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考试成绩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任课教师应该重视考前答疑,相对集中地解决平时积累的问题,配合学生做好考前复习。
3.4MOOC和研究型教学的采用意见
在工程热力学教学中引入MOOC,不仅能够让学生接触到高水平的教育资源,还由于多元化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热力学的有关知识。调查发现,21%的学生非常希望引入MOOC,但有32%的学生并不希望将MOOC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开始阶段,将MOOC作为平时课堂教学的补充也许有一种更好的选择。
对于将研究性教学引入工程热力学的教学形式,近100%的学生表示乐于接受。其中83%的学生希望以团队形式完成,每个研究性课题小组的人数为三五人,自由或随机分组,由教师给出选题范围,学生在给定范围内自由选题。说明学生难以单独承担研究性教学课题的压力,并且无论是分组方式还是课题的选定,都希望有更大的自由和发挥空间。
4.结论与建议
工程热力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提高工程热力学的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发现通过督促学生做笔记,合理安排作业量及答疑和讲解作业题的时间,引导学生做好考前复习,引入MOOC和研究性课题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强工程热力学教学效果。如果将板书和PPT结合,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课堂上的教学质量。
一些教学方式有明显的群体相关性。参考资料的选择和专业相关,热能专业学生喜欢用正规教材,而建环专业学生倾向于用讲义。课堂教学节奏和性别相关,男生课上保持专注的时长比女生短。因此,对于男生为主的院校,课上采用学练结合的节奏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瞿振元.以MOOC发展为契机 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14(06):1-4+22.
[2]杨劲松,谢双媛,朱伟文,方小楠.MOOC:高校知识资源整合与共享新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85-88.
[3]郭德红.案例教学:历史、本质和发展趋势[J].高等理科教育,2008(01):22-24.
[4]颜醒华.互动教学改革创新的理论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7(01):21-24.
[5]冷泽.浅谈情景教学在高等学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2014(30):25.
[6]陈占秀.论工程熱力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的核心作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0(02):90-92.
[7]陶淑艳.关于工程热力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高等教育研究,2002(03):79-80.
1.您是否医保对象?
□否□是
2.您觉得看病是否方便?
□方便□基本方便□不方便
3.您就医的医院药品、医疗收费价格是否合理,在您的接受范围之内? □合理,完全可以接受□基本合理,基本可以接受 □不合理,完全不能接受
4.你认为目前医疗服务中最不合理的地方是什么? □医疗价格不透明□药品价格太高
□医院对医生医德监管不严
5.您是否有自己的住房?
□有□没有
6.您对您的住房条件及环境是否感到满意?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
□不满意
7您什么时候会买房?
□最近一年□一到三年
□三到五年□五年以后
8您买房的目的是什么?
□满足基本需求□改善居住条件
□为父母或子女买房□投资
9您对物价的关注程度?
□十分关心□偶尔关心一下□根本不关心10(多选)您认为对您生活影响最大的是?
□粮价上涨□房价上涨
□石油价上涨□肉价上涨
11今年猪肉的价格一路飙升,您的看法与做法是?
□不能承受,因此减少购买猪肉的量□无所谓 □虽然不是很满意,但是没有减少□其他
12、您觉得物价上涨使生活质量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提高□降低□没有影响 13您对抚顺公共交通是否满意?
□满意□一般□不满意
14总的来说,您对抚顺市公交车服务质量满意吗?□满意□一般
□不满意□很不满意
15您每次等车大约要花多长时间?
□5分钟以内□5—15分钟
□15—30分钟□30分钟以上
16您认为影响抚顺市公交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可多选)□交通问题□乘客的素质
□公交集团的态度□其他
17你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是:
□形势好,没有压力□形势较好,压力不大□.形势较严峻,比较困难□形势严峻,很困难
18目前您是否已找到工作或意向单位?
□有,就业问题已经解决□还在洽谈中□还没有 19您认为实行免费九年义务教育有弊端吗?
□好,没有弊端,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它的利与弊,但利大于弊
□不好,弊端重重
20您认为好学校收取择校费合理吗?
□合理□不合理□无所谓
尊敬的女士/先生:
您好!为了更好地全面地了解城镇居民民生问题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特制此调查问卷,以便更好的了解城镇居民民生问题。对于您所提供的信息我们仅方便研究之用,不做任何评估,并将对个人资料予以保密。请务必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填选。谢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1.您家庭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是___________,您的性别是___________,家庭人口是人,您目前从事的职业是。
2.您生活的城市是:
A.直辖市B.省会城市(较大城市)C.建制市(较小城市)D.县城E.乡镇
3.您属于哪一个年龄段
A.20岁以下B.21—40岁C.41-60岁D.61岁以上
4.您的文化程度
A.初中及以下B.高中、职高C.大专D.本科及以上
5.您的月平均收入
A.1500元以下B.1500-3000C.3000-5000元D.5000元以上
6.您觉得中国现在最大的民生问题是什么?
A.物价B.房价与住房C.医疗D.教育E.养老F.就业G.食品安全H.环境I.其他
7.您对物价的关注程度
A.十分关心B.偶尔关心C.毫不关心
8.你认为对你生活影响最大的物价上涨是
A.粮油B.肉类及禽蛋C.蔬菜D.其他
9.您觉得物价上涨使生活质量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A.提高了B.降低了C.没有影响
10.你是否已买有住房
A.已买B.未买
11.你所在地房价对你压力有何影响
A.很大B.稍有影响C.毫无影响
12.您买房的目的是什么
A.满足基本需求B.改善居住条件C.为父母或子女买房D.投资E.其他目的13.您认为政府对房价上涨有影响吗?
A.有,很大B.有,少部分C.没有D.不了解
14.您是否是医保对象
A.是B.不是
15.你认为目前医疗服务中最不合理的地方是什么
A.医疗价格不透明B.药价格太高C.医生医德问题D.其他,请填写________
16.您觉得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哪里需要改进
A.资金监管不够透明B.公平性不够C.覆盖率过低D.其他,请填写________
17.您对医疗保障制度是否满意
A.满意B.基本满意C.不满意D.不在乎
18.您觉得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有无弊端
A.好,没有弊端,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B.有它的利与弊,但利大于弊C.不好,弊端重重
19.您觉得的现在我国对贫困生上学难问题的解决情况如何
A.非常满意B.满意C.不满意D.非常不满意E.不清楚
20.您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式怎样
A.形式好,没有压力B.形式较好,压力不大C.形式较严峻,比较困难D.形式严峻,很困难
21.您认为对您生活影响最大的是
A.教育不完善B.房价上涨C.就业难,失业易D.医疗保障E.其他
22.你认为现在食品安全问题重不重要
A.重要B.不重要C.无所谓
23.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好的保证食品卫生的安全
A.政府应加大对食品监管力度B.食品加工厂应做好卫生工作C.纯属于个人身体及卫生问题D.其他
24.你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
A.非常关注B.关注C.不关注D.无所谓
25.对于环境污染你最关心下列哪个或几个问题
A.空气污染B.水质污染C.噪音污染D.垃圾处理E.其他
26.您最期望政府解决的问题是
10春行政管理专科陈晶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历史,展望未来,从总揽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勾画未来五年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推动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带领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为了有效解读中央政策,有力引导社会舆论,央视财经频道联手红旗出版社通过网络、媒体、问卷等形式调查了“十二五”规划中党员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对最为关注的国计民生热点问题,认真遴选来自不同领域的权威部门、专家、学者、官员、媒体,对“十二五”规划建议进行全方位解读,汇集成为《提问“十二五”——中国百姓关注的未来五年国计民生》透彻地解读和回答了与“十二五”规划相关的热点话题和问题。如 “十二五”规划国计民生主要发展目标,农业发展、农村改革与农民增收问题,教育改革与收费负担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等医疗保障难题,人口与就业问题,全民社会保障问题,住房问题,收入分配增长问题,农民工问题与城镇贫困弱势群体问题,国家经济增长与民生民富问题,法制化建设与推进司法公正问题,服务型政府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等等。
民生工程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备受百姓关注。铜陵市民生工程一直走在安徽省前列。民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事关执政为民大政方针。所谓民生,就是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民生问题就是指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及其满足程度,包括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休闲娱乐、生老病死等,最基本的是五个方面,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铜陵市政府坚持“为民、利民、惠民”宗旨,按照“突出重点、需中选急、好中选优、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惠及多数、务求实效”的原则,切实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群众最需要、最紧迫的事办好、办实,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残有所助”目标,走出一条谋求幸福、建设幸福的新路子。为此,2010年铜陵市民生办坚持“工作早谋划、调研早开展、项目早确定”,认
真开展民生工程调研活动,以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追求、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全面拓宽民生工程项目征集渠道,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情于民、问计于民,实现铜陵的事大家来办、老百姓的事“自己”来办,不断完善民生工程民情民意沟通反馈机制。通过征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意见、开展民意调查活动、收集信访投诉机构意见、“市民论坛”征集以及各级各部门申报等渠道,共搜集意见建议880多条(次)、候选项目120多个。市政府在充分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相统一、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统一、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统一的原则,提出了2010年民生工程计划实施的民生工程项目,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010年铜陵市委市政府决定在省政府33项民生工程基础上实施48项民生工程,其中生活保障类的有13项,参保服务类的有15项,工程建设类的有20项。覆盖范围有进一步拓展,惠及城乡居民人数将进一步增加,城乡统筹发展将进一步体现,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将进一步增加。按城乡划分:覆盖城乡的有18项,涉及农村的有22项,涉及城市的有8项;按实施项目内容划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救助力度,保障老年人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有13项;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解决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提高市民素质、健康水平的有12项;着力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增强就业技能,改善生活条件的有9项;促进城乡一体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有14项。2010年,铜陵市新增的民生工程,主要包括棚户区改造、公交优先工程、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洲(圩)区水上交通安全工程、学前教育标准化建设、就业援助工程、精神病服药救助、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等一大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使各项民生工程更好地实施,铜陵市政府下发了《铜陵市民生工程资金筹措方案》,通过财政预算安排、调整支付结构、年初预留经费等措施保障民生工程所需资金;二是优先拨付资金;制定了《铜陵市民生工程资金内部操作规程》,建立起民生工程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做到及时申请、及时拨付。补助类资金严格执行阳光操作办法,工程建设类资金严格实行专户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各级财政部门对政策已经明确、上级资金暂未到
位的民生工程项目,可采取垫付资金办法兑现政策,让老百姓更早地得到实惠;三是优先配套资金。专门制定了每项民生工程资金管理办法,在全面落实省民生工程所需资金基础上,提高财政补助和配套资金标准。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部委和对口支援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极大帮助下,四川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全省中心工作,坚持科学重建和民生优先,灾区经济快速恢复发展、民生明显改善,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在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前夕,四川省统计局围绕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灾区群众就业、收入消费、住房等情况开展了系列调查,结果如下:
(一)就业规模稳步增大
灾区就业人数已逐渐恢复到震前水平,新增就业人员持续增加,就业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底,6个重灾市(州)从业人员达1550.3万人,占全省从业人员的32.6%,比2007年末增加49.6万人,同比增长3.3%。
(二)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6个重灾市(州)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不断优化,由震前(2007年末)的37:27:36发展到震后的34:30:36,优于全省45:24:31的总体水平。
6个重灾市(州)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持续下降,二、三产业从业人数不断增加。2009年末,6个重灾市(州)第一产业就业人员531.1万人,比2007年减少25.8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463.1万人,比2007年增加52.2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556.2万人,比2007年增加23.2万人。其中,成都、德阳和绵阳二、三产业大量吸纳就业,发展态势良好。
(三)就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
灾区产业结构的重构,促使就业结构不断调整,就业资源配置日趋合理。6个重灾市(州)的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在灾后重建中吸纳就业能力大大提高。
(四)就业形式更加灵活
灾区群众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形式更加灵活,呈现出多元格局。在帮助实现就业的157.6万受灾群众中,有13.9%是通过从事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0.6%是通过对口支援省(市)异地转移和项目吸纳就业,8.2%是通过领取失业保险金等多种途径实现稳定就业,还有一半多灾区群众借助政府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财税措施,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五)城乡群众收入呈加快增长态势
特大地震灾害给灾区城镇群众造成重大损失。灾区各级政府为稳定灾区形势,在出台一系列保岗位、保就业、保民生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通过加大就业援助力度、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范围和额度、筹集创业补助资金、实行交通费补贴、缓缴新办小企业社保费、加发工资、奖金、特殊津贴等措施,多渠道拓宽灾区群众收入途径,切实增加收入。震后近3年来灾区城镇和农村群众收入在震后相对较低水平基点上恢复性快速增长,增速均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目前,随着灾后经济的振兴,灾区城镇和农村群众收入增长回归稳健。2010年前3季度,灾区城镇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13%,高出同期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农村群众人均现金收入增速为14.2%,高出同期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二、四个重灾县(市)调查结果
2009年7月,四川省统计局对6个重灾市(州)所辖的绵竹、江油、青川、汶川4个极重灾县(市)的692位灾区群众开展了专项调查。其中,按性别分,男性占63.6%,女性占36.4%;按户口类型分,农业户口占51.9%,非农业户口占48.1%;按年龄层次分,16~50岁青壮年劳动年龄群众占78.5%,51~65岁中老年劳动年龄群众占21.5%。调查结果如下:
(一)灾区群众对灾后重建经济社会发展广泛认同
调查显示,40.2%的灾区群众认为灾后重建期间,当地经济社会“有很大发展”,52.3%的人认为“有所发展”,仅4.3%的人认为“和以前差不多”、3.2%的人认为“发展较差”。
其中,各调查灾区县(市)的情况是:江油市有96.5%、青川县有95.4%、汶川县有90.5%、绵竹市有85.3%的灾区群众认为灾后重建期间,灾区经济社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发展。
(二)逾六成灾区群众对目前的生活质量表示满意
调查显示,5.2%灾区群众对目前的生活质量表示“很满意”,54.9%表示“满意”,34%表示“一般”,仅5.9%表示“不满意”。
当问及“对哪方面感到满意?”时,53.4%的灾区群众对目前“家庭和社会关系”表示满意,43.5%的对“政府公共政策及服务”表示满意,36%的对灾后重建期间的“自我发展”表示满意。
(三)灾区就业率达76.7%,超全省平均水平,“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
灾区各级政府综合运用各项就业服务措施和扶持政策,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成效显著。调查显示,灾区就业率达76.7%,超过2009年末全省76%的平均水平,95%的灾区家庭至少一人就业。其中,绵竹市就业率为78.7%,江油市为85.9%,青川县为79%,汶川县为59.1%。
(四)逾九成的灾区群众满意政府就业援助工作
调查显示,灾区群众对政府就业援助工作总体认同度很高。有19.9%的被访者表示“很满意”,55.5%表示“满意”,20.8%表示“比较满意”,仅3.8%的被访者表示“不满意”。
其中,就业政策制定全面、落实良好、宣传到位成为灾区群众最认同的三方面就业工作,其满意度分别为60.6%、41.5%和41%。
(五)逾六成的灾区就业群众满意当前从事的工作
调查显示,有7.1%的灾区就业群众对当前从事的工作“非常满意”,58.3%的就业人员表示“满意”,30.5%的表示“一般”,仅4.1%的就业人员表示不满意。
当问及“目前的工作和地震灾害前的工作相比,哪个更好?”时,认为“目前的工作更好”的占48.1%,认为“以前工作更好”的占13.6%,认为“都差不多”的占38.3%。可见灾区就业群众对当前工作的满意度比较高。
(六)个体私营经济成为灾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在灾后重建系列经济政策的刺激下,灾区个体私营经济异军突起,成为灾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调查显示,灾后灾区群众通过自主创业、自主经营实现就业的比重最高,达到23.1%,有16.4%是通过从事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
(七)政府和对口援建省(市)企业提供的技能培训成为灾区群众就业培训的主体渠道
调查显示,接受过岗前技能培训的灾区群众中,72%是参加政府组织的培训,20%是参加对口援建省(市)企业提供的(非)定向免费培训,仅1.5%的就业者是自己花钱上的培训班,其他培训渠道有6.5%。
(八)逾一半灾区群众家庭总收入比震前有所增加
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灾区群众家庭总收入较震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有12.3%的被访者表示“显著提高”,42.1%表示“稍有提高”,22.3%表示“持平”,仅12.7%表示“稍有减少”,10.7%表示“显著减少”。
各调查灾区县(市)的情况是:江油市有69.5%、青川县有62.1%、绵竹市有44.7%、汶川县有33.3%的群众表示目前家庭总收入高于震前水平。
当问及“家庭总收入提高的重要原因”时,31.4%的灾区群众认为目前家庭总收入提高的最重要原因是工资性收入的增加,19.9%认为是经营性收入的增加,16.9%认为是外出打工收入的增加,14.5%认为是政府救济、补贴的增加。
(九)逾八成灾区群众家庭总支出比震前增加
调查显示,48.8%的灾区群众认为目前家庭总支出比震前“显著增加”,40.8%的表示“稍有增加”,6.7%的表示“没有变化”,仅2.2%的表示比震前有“稍有减少”,1.5%的表示“显著减少”。
各调查县(市)的情况是:江油市有92.5%、青川县有88.7%、绵竹市有88.6%、汶川县有87.8%的群众表示目前家庭总支出高于震前水平。
当问及“家庭总支出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79.4%的灾区群众认为是“物价上涨,日常基本生活支出明显增加”,61.9%认为是“地震房屋受损,重建房或购房支出增加”,22%认为是因“生产资料受损,重新购置的支出较大”。以上原因成为灾区群众家庭总支出增加的三大因素。除此之外,“自主创业投入较大”、“重新组建家庭花费较高”、“震后医疗费用支出增加”等因素也占了一定比例。
(十)灾区群众基本实现“家家有房住”
调查显示,通过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的极大努力,71.7%的灾区群众现已住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化的城镇重建住房(安居住房、廉租住房、原址重建住房及镇乡群众自建、联建住房);26.6%的灾区群众已住进经修复加固,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住房;仅1.7%的灾区群众因正在装修新房或等待分配住房等原因,暂住在过渡性板房内,基本实现了“家家有房住”的目标。
(十一)绝大多数灾区群众认为目前的居住条件比地震前明显改善
调查显示,68.4%的灾区群众认为目前的居住条件比地震前“明显改善”,17.9%认为“和地震前差不多”,仅13.7%认为与地震前相比”没有改善”。
当问及“对目前居住条件哪方面最满意?”时,排第一位的是“房子质量好、很安全,居住放心”,占到67.5%;第二位的是“面积大小合适”,占到38.3%;第三位的是“水、电、气均已开通,生活方便”,占到35.1%。
各调查灾区县(市)的情况是:江油市有74.5%、青川县有71.9%、绵竹市有67.7%、汶川县有45.6%的群众对目前的居住状况表示满意。
(十二)灾区群众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参保率最高
调查显示,灾区群众在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两个险种上,参保意识较强,参保率最高。被访群众中,有86%参加了医疗保险;55.9%参加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参保率则比较低,分别只有9.3%和8.5%。灾区育龄妇女参加生育保险的比例更少,仅为2.8%。
(十三)逾九成灾区群众对未来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充满信心
调查显示,46.8%的灾区群众对未来几年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很有信心”、45.5%认为“较有信心”,仅5.2%认为“信心不足”、2.5%认为“没有信心”。
其中,各调查灾区县(市)的情况是:汶川县有95.9%、江油市有93.5%、青川县有90.8%、绵竹市有89.3%的灾区群众对未来几年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充满信心。
(十四)健全社会保障和维稳物价是灾区群众最盼望政府着力解决的问题
调查显示,社会保障和物价维稳是灾区群众最盼望政府着力解决的问题,分别占到64.2%和61%;其他依次为医疗卫生占52.9%,就业与再就业占46.2%,增加收入占42.9%,环境保护占42.3%,子女教育占39.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占37%。
三、启示
在灾后重建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之后,我们不仅取得了灾区民生工作的显著成效,更得到了有益的启示:一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坚强领导核心;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制度保证;三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激励灾区群众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动力;四是党委政府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始终以实现、维护和发展灾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始终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指导思想是确保灾后重建伟业获得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的力量源泉。
摘要: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灾区群众民生状况备受社会各界关注。2009年7月,四川省统计局围绕就业、收入消费、住房等几方面对4个极重灾县(市)绵竹、江油、青川、汶川的692位灾区群众开展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自地震以来,在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灾区干部群众振奋精神、积极自救,基本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灾区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改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期待您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我们都将一一保存,作为今后办刊的参考,并将在《小演奏家》中摘要选登。您的关注始终是我们努力的动力和方向。
为了感谢读者朋友的参与,我们将从所有的有效答卷中随机抽取若干名幸运读者,并在杂志上公布名单,获奖者每人将获赠本刊2014年全年杂志一份。
一、填答方法
1. 每个问题除特别注明的,均请选择一个答案。您选定哪个答案,即请在相应选项前的“□”中打“√”(用笔不限)。
2. 调查问卷复制有效。
二、参加办法
1. 邮寄 请将填好的调查问卷邮寄至: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宁路399号甘肃教育社《小演奏家》编辑部“读者调查问卷”收,邮政编码:730010。
2. 传真 请将填好的调查问卷剪下,传真至(0931)8583566。
3. 电子邮件 您的书面意见除可发传真至上述电话,也可用电子邮件发送至xstd_xyzj@163.com。
4. 调查问卷上的姓名、电话、E-mail、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等栏请填写清楚。以上所有的个人信息,仅供编辑部了解读者构成及与读者联系所用,绝不外泄,特此说明。
三、截止日期
2013年7月1日(邮寄以当地邮戳为准)。
【民生工程调查问卷】推荐阅读:
民生工程07-22
铜梁十大民生工程05-30
居民医保民生工程10-29
水利民生工程工作总结06-08
县实施民生工程工作总结07-11
环保局2011年环保民生工程计划10-26
农村户用沼气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明白纸10-20
民生银行调查报告10-20
民生专题训练09-06
民生管理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