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锻炼了我》阅读心得(精选4篇)
她是青瓦台的公主,她的父亲是创造汉江奇迹的朴正熙。从小母亲对她的教育是,不能用同学没有的东西。启蒙读物是父亲送她的三国志,最崇拜的人物是赵云。她阅读经典:海明威,莎士比亚,塔木德,贞观政要,明心宝鉴,法句经,金刚经,圣经„
二十二岁那年,母亲中弹过逝,丧礼结束不过六天的时间,她就得以第一夫人身份面对群众。五年后,她的父亲在总统任内同样中弹过逝。九日丧后,她离开青瓦台。
沉寂十八年,她在韩国濒临破产时重返政坛。她被称为笔记本公主,纪录实地视察的见闻与陈情。她遵守与人民的约定,为实践约定而努力。
2006年,她遭到突袭,右脸颊留下一道长疤。她深知,老天未夺她性命,是要她为人民创造希望。
她是朴槿惠,一个向往平凡确充满传奇的人物。
朴槿惠背负者父亲威权统治的原罪,以女性特有的柔中带刚性格,一方面重建历史现场,另一方面选择以”完成父亲生前未竟事业”的自我期许重返执政。从韩国民主化走向政党改革的角度来看,《我是朴槿惠》这本书的参考价值不言可喻。
朴槿惠以第一人称式撰写的人生告白,透过平易近人的文字娓娓道来,引领读者进入她的记忆宝盒,和她一起走进韩国战后现代史的历史现场。书中巨细靡遗地记载着年轻时期的朴槿惠,参与其父亲朴正熙威权时期第一家庭前后共十五年的治国经验,以及沉寂二十年之
后在民主化时期参与在野政党试图重返执政的心路历程。本书内容记载了朴槿惠从十二岁随父母进入青瓦台开始,到二十七岁父亲遇刺身亡,以及二十年后有感于”亚洲金融风暴”对韩国的冲击,决定以”政治人朴槿惠”的自我定位重返政坛的过程,包括丰富的政治历练与个人理念。朴槿惠尊荣父母的人生哲学充分地体现在她的政治之路,她深刻体会到朴家在韩国现代史的历史定位有褒有贬,如何在尊荣父母同时响应民主化浪潮之间取得平衡点?则需要智慧与诚恳的态度才能面对,或甚至重建历史评价。选择积极参政”完成父亲未竟事业”,或许可以解读为朴氏家族寻求历史再定位的政治之路,而二○一二韩国总统大选也成为朴氏家族重返荣耀的试金石。
虽然位高权重,朴槿惠谦卑守约的态度,以其父为师,勤做笔记成为她信守承诺以示负责的重要典范。即便是大国党在野期间,她代表大国党走向市井小民,认真地记录对人民的承诺,因而被媒体讥为“笔记本公主”,对于这个封号她倒是不以为意,反而为自己能坚守信念而颇为自豪。这份“约定笔记本”甚至印制成为三百页的“大国民约定实践白皮书”,内容包含了兑现承诺的执行进度。虽然这些细节未必会占据媒体版面,但是她仍期许韩国政党或是任何政治人物都应该出版类似的白皮书以示负责。关键时刻坚持立场是朴槿惠重返政坛的另一个人格特质。重返执政对朴槿惠而言,是一份责任更甚于一种权力。她接任大国党副总裁之后为了改革政党政治,提出党内民主化的主张,包括废除党主席制、改革党提名制以及党产透明化。为了坚持理念,毅然决然于二○○二年退出大国党另组韩国未来联合党,直到前者接受改革案才重回大国党。同时为了挽回人民对大国党的信任,在风雨飘摇的时刻,朴槿惠决定参选大国党的党代表(党内最高领导人)。二○○四年三月二十四日当选之后为表明反贪腐的决心,选择在党部大楼前的空地搭帐篷上班八十六天以明志,并顺利在四月十五日国会大选中赢得一二一席,重新燃起民众对大国党的信心。除了热中于内部改革,一个被称为“嫁给韩国的女人”又是如何在对外关系上展现其长袖善舞的外交长才?早年母亲被刺身亡后,做为朴正熙长女的朴槿惠担负起代理第一夫人的国际经验,累积出她为党国经营国际人脉的利基。对于盟邦领导人,朴槿惠总以细心相待累积软实力,包括利用应邀前往哈佛大学演讲的机会,专程前往校园角落的教堂向韩战阵亡的美军致意;二○○五年出访中国,行程特别安排前往重庆参访“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厅舍”并致赠当地政府感谢牌;今年当选总统后的首次访华,前往秦始皇兵马俑和秦始皇陵参观,提出送还360具中国军人遗骸。面对领土争议问题时,朴槿惠对日本的态度,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策”为最高指导原则,希望日韩两国共同致力于建立东北亚共同体。总之,以和为贵的女性特质,在朴槿惠与外国领导人的互动中展露无遗。
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朴槿惠冒险犯难的精神,在她的政治生涯里,放弃一定会选上的铁票区,主动到艰困选区去参选,放弃唾手可得的女性保障名额,用选票证明自己可以选上女性副党主席,党员都跟她说某个地区民调不高,铁定赢不了,她应该把辅选时间多花一点在比较可能赢的选区。可是最后她还是帮助艰困选区的候选人
作者:朴槿惠
译者:蓝青荣等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5月
定价:35元
【内容简介】
《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写青少年时期与父母共度的时光。第二部分写母亲遭到暗杀后代理“第一夫人”角色的经历。第三部分写父亲遭到枪杀后,搬离总统府邸、远离公众视线的隐居生活。第四部分写韩国经济危机后重返政坛之路。第五部分写外交生涯,包括对中国部分地区的印象和与中国领导人的交往。
朴槿惠以最平实的笔触,娓娓道出她的过往人生,处处可见她对父母的追慕与怀念之情、对韩国人民怀抱的使命感,以及历经大起大落后的省思与坚韧。1997年韩国陷入经济萧条,朴槿惠眼见民生多艰、国家危殆,毅然重返政坛。书中详细描写了在加入大国家党之后,朴槿惠如何以诚意和真心竞选,以原则和信念立身,带领大国家党踏上破除陈年积弊、夺取国会议席的征程。
《出梁庄记》
作者:梁鸿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3月
定价:39.8元
【内容简介】
《中国在梁庄》2010年出版,它是梁庄人留守在梁庄的故事。
梁庄的打工者在城市打工时间最长的有超过30年,最短的才刚刚踏上漂泊之程。《出梁庄记》主要人物有51位,51位中,外出务工时间长达20年以上的有26个,外出务工时间10年以上的有15个,平均外出打工时间为16.7年。
然而,他们进入了中国的哪些城市?做什么样的工作?如何流转?他们与城市以什么样的关系存在?……
中国有近2.5亿农民和梁庄打工者一样,他们是中国特色农民,长期远离土地,长期寄居城市,他们对故乡已经陌生,对城市未曾熟悉。然而,他们构成完整的农村与城市,构成完整的中国。他们是一个共同体的存在样态,我们是如何思考并以什么样的姿态参与了他们的生态发展?
《政府的本分Ⅱ》
作者:姚中秋
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6月
定价:35.00元
【内容简介】
地权配置乃是所有社会经济体制之骨干,过去十几年中国最为重要、深刻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正是土地的权利与收益之重新分配。这样的再配置过程存在严重的不公,十年来,作者始终关注这一问题,并撰写了大量时评。本书是这些时评之结集,从不同角度简要地描述了这样的不公,探讨了走出不公陷阱之出路。本书之基本结论是: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则国泰而民安。某些地方政府若不知本分,不守本分,与民争利,则国无宁日。
《金融可以颠覆历史》
作者:王巍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6月
定价:36.00元
【内容简介】
一部以皇权为中心的垄断史中,只会以从上向下的角度记录统治的权术,向人民展示为了统治者的利益服务而经过加工的历史。在这样的历史背后,人们无法看到权力之外的影响因素,一旦将那些真正促进社会发展的力量展现在人们面前,书本中的历史立即变得苍白无力。而被极力渲染为无恶不作、流着鲜血的资本,恰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她是青瓦台公主,父亲是在韩国执政长达十八年的前总统朴正熙。她也曾向其他女孩一样幻想过完美的生活,成为像自我母亲一样的人,拥有完美的家庭,然而命运却将她推向了一条她从未想象到的艰辛之路:二十二岁时母亲遇刺身亡,二十七岁时父亲被暗杀,她作为长女开始担负起家庭的全部,五十四岁时自身遭遇突袭,与死神擦肩而过。正是这些经历,让朴槿惠开始用一种观看前世的方式审视自我前一生。整部书用十分平实的语言记述着朴槿惠少女以来的心路历程,不是一部权力的争夺史,也不是一部锋芒毕露的奋斗史。在这本自传中,字里行间更多的是透着坚毅与果敢,透着对生活的感恩。朴槿惠散发出的亚洲女性特有的谦逊与内敛使得她在男权政治环境下散发出一丝“柔情”。
对人民的感恩
对于朴槿惠来说,政治不意味着权力,而是她出离人生低谷之后回报国民的恩情。在书中,她记述了在双亲相继遇刺时,那些“转身离去的人”,那些原先最亲近朴槿惠一家的人也开始变得冷漠,反而一些未曾谋面的群众给予了她莫大的鼓励。“使我能默默熬过这一切并最终站起来的,正是在乡村中、在集市上遇到的那些质朴的人们,他们用温暖的双手给了我勇气和力量,正是这份无名的爱让我度过了那段黑暗时光。”朴槿惠在书中记述了一段这样一段经历:当她独自一人走遍韩国知名的大山和遗迹,走在乡村小路上,遇到的许许多多淳朴善良的村民,他们好客淳朴的笑容使得朴槿惠心中的苦闷与孤寂一扫而空。那些农村妇女用最简单、朴素的一碗面条卸下了她肩上的所用重担。当有一位大娘认出了她时,还偷偷将揉成一团的几张钞票塞到她的手里,对她说“振作点,往后的日子还长呢。”正是这种温情与感恩之心才让她从绝望中挣脱出来,为了回报人民奉献自我的全部力量。
在我们的人生中,会经历许许多多的挫折与苦痛,我们会遇到帮忙我们的人、落井下石的人。身怀感恩之心去回报那些帮忙过我们的人,身怀感恩之心去对待那些落井下石的人,正是这些不好的经历使得我们更加坚强与笃定,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战胜困难,既使日后再有类似的挫折也能安然处之。
对于我们来说,可能不会像朴槿惠一样体会到如此的大起大落,也没有感受过在绝望之时群众带来的温暖。但是,我们可能都经历过贫穷、感受过身在农村的祖辈们最朴实、深沉的爱、感受过自我在茫茫人海中的渺小与无助。这些经历都能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过去的“我们”,帮忙那些与我们一样还在经历着贫穷、无助的人。只有这种“感恩”之心才能带动社会的良性循环,重新建立起社会的“良心“。
对权力与欲望的掌控
“我发现用对的方式活下去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人生中重要的不是金钱、名誉或权力,那些只但是是一瞬间就会失去的海市蜃楼”。《绝望锻炼了我》中,朴槿惠在字里行间都透露出父母对她的影响。当她们刚刚搬进青瓦台时,母亲就教导她要像她的其他同学一样学习、生活,不能动用特权,甚至在下雨时也坚持让朴槿惠自我打着雨伞上学,而不用车接送。这种克俭克勤的作风也为朴槿惠以后的个人品格的构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父亲的影响下,朴槿惠开始喜欢阅读历史题材的小说。父亲送给她的《三国志》使得他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她失意时,她也一向持续着良好的阅读习惯。《法句经》、《金刚经》等佛教典籍、《论语》、《贞观政要》、《明心宝鉴》等哲学书籍都是她在那个时期阅读的。正如她日后所说的“权力是把刀,当权力越大时,这把刀也越锋利,轻轻一动就会伤及他人。因此权力使人惧怕,但真正需要惧怕权势的反而是手持那把刀的人。若不是有着笃定的哲学信念及修养并受到上天的护佑,任何人都无法正确地运用那强大的权力。”在那个时期,她透过不断阅读与思考开始认识到权力的真正含义,不断警醒自我以最平凡的视角看待权力,为人民造福而不是为己私利。
在我们的人生中,可能会拥有权力去主宰他人的生活轨迹。如何用好权力务必用坚定的意志力来掌控好、实现好。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金钱观关键是放低自我,用一个“隐士”的态度生活,用“出仕”的态度为人民服务,用正直、尊严浇灌手中的权力之花,才能获得盛夏的绚烂。
如何应对绝望
高考失利、投资失败、被竞争对手打败、失恋、失去亲人都会让人的生活失去平衡,仿佛眼睛被浓雾遮蔽着看不到未来的风景。其实,并不是生活把我们逼向绝望的境地,而是我们自我。当你发现自我已经站在悬崖边缘时,有的人会因为恐惧和绝望而踏出人生最后的一步,而有的人则为自我还活着感到庆幸。这就是绝望带给我们的选取——逃避现实或是坚毅、乐观的走下去。
在《绝望锻炼了我》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朴槿惠如何从绝望、孤寂、无助中走出,真正找到自我生活的期望,也正是绝望让她能够以更坚定的步伐走向回报人民的道路上。有时,命运会给我们开一个玩笑,让我们失去以前最珍贵的东西。其实,命运想要告诉我们还有更宽敞的路值得我们去选取。可能在一切已然平静,当我们回过头来看,会感激那一段痛苦的岁月。
步入花季,虽已成熟,但仍有暴风雨在等待,所受的挫折,必须承担。今天的成就亦是往日的挫折积累起来的,这仅仅是因为长大了。
记得小时候,我选择了学古筝,这也意味着会有许许多多的挫折等着我。
考八级要学乐理,可是这对于我们学民乐的来说真的很难,上课几乎听不懂,当时爸爸就坐在教室外面,跟我一块听课,然后回家再教我,而且那段时间,我的眼睛也看不清黑板,所以很困难。每天,我都上两遍课,付出的比别人多,可是却没有得到回报。有一次,老师让我们考试,可是我的成绩根本就不及格,是倒数,当时老师评讲试卷,我几乎就没听,满脑子里都是分数,以这样的成绩,八级怎么考?肯定是过不了的,唉……
回到家,我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发呆,那分数像针一样,扎的我好疼……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不知不觉,我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等我醒了后,把脸洗了洗,回到房间,爸爸正坐在床上,看我进来了,让我坐在他旁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三个人,第一个人曾经吸过毒进过管教所,所有人都认为他无药可救;第二个人曾经三次被赶出办公室并且常睡到中午才起床;第三个人平时没有犯过什么错误,生活得很简朴。假如这三个人中肯定有一个人可以成就一番事业,毫无疑问,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是第三个人,然而,事实却恰好相反,第一个人是美国的总统——罗斯福,第二个人是英国的`首相——丘吉尔,第三个人却是杀人无数的法西斯。爸爸说,人生有许多不如意,挫折无处不在,可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勇气去面对挫折。加油吧,孩子!说完,他就让我一个人思考,自己去上班了。
于是我重拾信心,更加认真的学习,每天回来做题,终于,我以“优秀”考多了八级,向十级进发!
是啊,成长的道路上,跌跤是难免的,膝盖肿了,揉一揉,站起来继续走,不要怕,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眼泪,至少我们还有梦。成长是残酷的,前一回的内容令人回味,后一章的消息,我们却无从知晓。成长在与挑战,生命的每一分钟都涌动着为理想而奋斗的念头。在挫折中成长,在成长中成功,在成功中登上顶峰。
阳光下,小草挺拔而有生气,风雨中,也仍然不失风采,阳光重现,掸掸灰尘,依旧神采飞扬。
【《绝望锻炼了我》阅读心得】推荐阅读:
伤心绝望句子09-17
心碎绝望的说说09-26
绝望与重生作文12-30
绝望的个性签名03-31
对生活绝望的句子06-08
爱情伤心绝望的句子07-13
感情绝望的伤感句子09-26
伤心绝望难过个性签名02-04
对老公心寒绝望的句子06-18
看透爱情绝望的伤感句子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