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那边电影观后感1200字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天那边电影观后感1200字(精选10篇)

天那边电影观后感1200字 篇1

————题记

当城市与乡村相遇,当智慧撞上了无知,它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会产生怎样的结果?我想,我在影片《天那边》中找到了答案。

影片主要讲了城市校花徐晓萌和男朋友江可可为了爱情誓言而去乡村小学支教三个月的故事。在水咕噜小学里他们遇到了这里的校长兼老师的罗老师,在不断的相处中,他们消除了对罗老师的误会,并慢慢接受了他。途中江可可因为忍受不了农村的环境而离开。只剩下了徐晓萌。故事的结尾悲伤而美丽:罗老师因上山背泥土盖教室,遭遇泥石流而去世,徐晓萌从城市回到了乡村,代替了死去的罗老师。

影片从头到尾都显得十分的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炫丽的场景,但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真实。蓝色的天空,绿色的大山,广阔的土地,朴实的人们,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就在我还为这里的方言而大笑时,故事就从江可可的不辞而别中突然蒙上了一层悲伤的感情。看到结尾,我不由的已泪流满面,为罗老师的离世而感到悲伤,为徐晓萌的接替而感到欣慰,但我更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

罗老师和徐晓萌的身上有一种共同具有的精神品质,那就是执着与奉献,他们甘愿忍受乡村的艰苦环境,放弃自己的大好前程,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乡村的孩子们,他们的付出是如此的不易,在金钱的诱惑下,他们的坚持是如此的珍贵,即使在群山环绕的大山中,他们的精神也散发着无与伦比的光芒,照亮那一片小小的天地,照亮孩子们的心房。

在三个月的相处中,不仅仅是徐晓萌被罗老师对孩子们的责任和爱所感动,隔着一张玻璃的我也不由得敬佩。

在孩子们的面前,他是“全能”的老师,在孩子们的心中,他早已成为了他们的爸爸。所以,孩子们亲切的称他为“破罗”。为了当好这一个爸爸,他还未来得及结婚。他将这栋破旧的土屋当成家,尽自己所能来帮助孩子。他是如此的伟大!但是,他也有过迷茫,有过失败——他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生,没有考上高中。他一直梦想着去当兵,却因为种种原因而落选。但他就这样自暴自弃了,从此堕落了吗?不,他没有!他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到羞愧,与他相比,我所受的这一点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但是每次遇到挫折的打击后,我没有想到去吸取经验,而是去怨天尤人,去打击自己的自信心。这是一种多么愚蠢的方法啊!在梦想的破灭后,罗老师依然能微笑面对生活,那我又怎能轻易就说放弃,轻易向命运低头呢?罗老师可以自学完高中课程,那现在的作业和课本我又怎么不能完成呢?在我的心里,一种信心油然而生。

罗老师用生命谱写了一首动人的歌曲,他离开了人世,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徐晓萌接替了他的信念,接替了他的梦想和愿望。在影片的最后一幕中,我想在孩子们与徐晓萌的照片中,也一定照下了罗老师的身影,希望在他们每个人的手中传递,永不停止!

其实,不止是罗老师和徐晓萌,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有那么多的人在用他们生命发出光芒,照亮人间。他们也许很平凡,但是他们却早已用自身的平凡换来了无数人的伟大,他们又怎能不让我们尊敬呢?他们用他们的“angel’sheart”改写了无数人的人生篇章,震撼了无数人的铁石心肠,鼓励了无数人坚定他们奉献的步伐。

在他们带给我的震撼和感动下,我的心里也早已种下了一颗种子,一颗未来的种子,我想,在我数年后,它也会长成一棵大树,使我迈开执着的步伐,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去做出贡献,用我平凡的生命去发出光芒!

《天那边》电影观后感 篇2

尽管希望工程已高了学很多年,可是,偏远地区的学员期盼读书需求和教学设施的差别要我深深震撼人心了,另外我来自己觉得愧疚,脸发红。自身的读书标准和电影中的小朋友们对比,不知道好些几倍呢?但是,自身还和其他同学们比这比那的,彻底沒有将所有活力资金投入到学习上,想一想简直不应该啊!

女主人翁是一个品行高尚的人,是新时代青年人的榜样,她那类大无畏精神非常值得现代社会任何人学习培训。

天那边观后感 篇3

看完电影——《天那边》,心情莫名的沉重,想要写点什么却无从下手,不知从何说起,不知说些什么„„

也许那份质朴已经无法再用语言阐释,也许那份乡土热情已被城市的气息冲击的支离破碎,也许孩子们已经遗忘那本该属于他们的纯真,也许这世上本不该再出现水咕噜村的那种落后,也许这只是电影而不是现实存在,也或许这些真的只存在于天的那边,也许„„可是再多的“也许”也掩盖不了那催泪的感动!可能如江可可一般,再多的信誓旦旦、再多的豪言壮志也无法在他眼中的灰色世界被一一实现。当一切失去颜色时,诺言、承诺,甚至作为赌注的感情,也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结果一切都无所谓了!

然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并不伟大,只是那一颗心无法因为环境而在道德的底线堕落,无法因为诱惑而泯灭了那颗带有责任的良心„„而许小萌只是一个代表,一个明面上的一线代言人!可有多少人知道罗吉伟呢?也许只有在孩子们心里,他才是长存的,伟大的、无可替代的。罗吉伟,作为那些默默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牺牲自己的一线人物的缩影,他或许并不出名,并不出色,甚至还经常犯错,但是不得不说,他是可敬的!但同时,他也是可悲的,因为认可他的人不多,懂的珍惜他劳动成果的人更是少,更别谈获得其他人的帮助了!而对于这部电影,它不仅反映出现时社会的支教的现象与问题,更是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贫困地区教育问题的重视。前几年,支教大学生徐本禹成为感动中国的大学生,支教的人很多,站上领奖台,他只是一个个例罢了,但是支教完了,他们依然回来继续自己的研究生生涯,不同的是有的人在支教岁月中为那些需要的孩子们做了一些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比如徐本禹,但是这样的人,太少了。年复一年,这些学校换了一批又一批的支教青年,老师来了又走了,只是,这些孩子却没有办法如此迅速成长起来。

《天那边》观后感 篇4

中厂小学五年级陈枚琳

我从小就爱看电视、看电影,只要一出新的影片,我就会迫不及待地找出来看。有时真的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为此,不知挨了妈妈的多少唠叨。

今天下午,老师说让我们看电影,我别提有多高兴了。要知道这可以我梦寐以求的事啊!而且下午几节课也不用学习了。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天那边》。嗯?天那边—有点怪怪的,哎,不管了,总之有电影看我就心满意足了。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观看。这部电影搞笑极了,惹得我们全班不是爆发出阵阵哄笑声。我记得最有意思几个片段是:当江老师电话响起来的时候,同学们都齐刷刷地看向教室后面,当由于信号不好,江老师走出教室去接听电话时,同学们又齐刷刷地用双手撑着课桌,跳出座位跟着出去看稀奇。他们的动作是那么的整齐划一,速度又是那么的迅速。连正在上课的老罗老师也跟着伸长脖子、张大嘴巴向外张望着。那种憨态惹得我们哈哈大笑。

还有课堂上罗老师教同学们读“吃饭”一词时,把chi拼成ch-i“吃”,同学们不禁跟着ch-i“吃”起来,教室里又传出阵阵笑声。

更搞笑的是,村长带着两位新来的大学生老师来到学

校,村民和师生们为了表示欢迎,正在举行仪式时,一头小白猪跑出来了,几只鸡也飞出来了,他们像无头苍蝇似的在人群中乱飞乱撞,大家就忙着抓鸡、捉猪。看着小白猪扭动着身子东跑西撞,人们手忙脚乱的样子,再配上小猪“哼哧、哼哧”的节奏又引起一阵哄堂大笑。忙了好一阵子,把这两位老师都忘了。更使人哭笑不得的事是原来这些鸡和猪是准备作为礼物送给新老师的。

不知不觉中电影看完了,同学们还在学影片中搞笑片段。可老师的一句“同学们,现在你们明白了为啥题目叫《山那边》吗?”教室来渐渐安静下来了,我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消失了,心情也慢慢地沉重起来了:是啊,原来山那边是那样的贫穷、落后。咕噜村里没有像样的学校,教室就是一间破旧的土屋,没有专业的老师;十八个孩子,穿得很破烂,吃饭蹬在教室的屋檐下,连手都不洗,脏手吃饭,我看着就想哭。他们连手机都没见过。更别说像我一样手机都换了好几个了(现在我用的可是“小米”哟)。

天那边观后感 篇5

女主角则不同,虽然江可可的离开给予了她沉重的打击,但孩子们的热情让她很快地将孤独感填满,父母的疼爱、家庭的呵护,让这个女孩差一点在困难面前倒下。可最终她没有,她用她顽强的意志力与坚定的信念坚持了3个月,而后回到大城市中,一日,村长来城里看望她,当许晓萌问及罗老师的情况时,村长叹了一声:“罗老师因为修教室,到山上背黄泥,遇到泥石流而去世了。”

这部电影主要为叙事的手法,在罗老师操着一口湖南方言教英语、江可可满村偷鸡解馋等都是该片令人捧腹的片段,而趣中带着对生活的感悟与理解,也更真切地反应出中国边疆地区农村生活的现实情景,衬托出了边疆农村地区学校的落后与知识的偏倚。以江可可的角度出发,可以反应出许多中国大学生生活自立能力的不足与吃苦耐劳精神的缺陷。

环境描写上突出了边远农村建设的失败,破旧的土房,不堪入目的家具。以同学们不洗手就吃饭,家长更是教导孩子们错误的理念,足以表现出边远地区人民文化水平的落后与浅显。

天那边观后感 篇6

曾经以为天空如此的广阔,处处都应该充满着我们意想不到的精彩。但是现实往往是很幻想是背驰而道的。《天那边》讲述了美丽的大学生许晓萌和她的恋人江可可在大学毕业后,一起报名志愿到边远的山村的水咕噜小学支教,并且约定坚持三个月。在这三个月里,许晓萌奋力地争取机会为孩子们上课,传授更新更好的知识给孩子们。而江可可却一直无法忍受边远山区里的生活,最后选择了放弃离开。而这里面性格鲜明的罗老师,是让我感触最深的。

深远的山区里,生活条件十分的艰苦,罗老师一直都在坚持他的事业。尽管他不会讲很流利的英文,还操着一口湖南方言,但是他不辞辛苦地为孩子们的课本问题寻求方法。尽管他不能为孩子们带来很幸福的学习环境,但是他还是一直坚守着,他一直关怀着,后来因为要修教室,遇到泥石流而去世了,他把他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山里的孩子。许晓萌因此被震动了,决定再回到山村里继续支教。

尽管我国的教育体制在不断地完善,很多地区都在普及义务教育。但是还是有很多边远地区的孩子还是无法接受正常的教育。往往这些事暴露在社会人前,大家都会惋惜,都会感触良深,但是这种教育问题依然无法得到解决。

当看到那些为了孩子们的教育未来而投身于支教行列的教师们,心中都会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他们把热情浇灌着未来的祖国花朵,他们把青春奉献给深远的大山,他们的坚守,他们的执着,都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电影《无双》观后感1200字 篇7

看的很认真,突然想写点什么,尽量不啰嗦。

影片本身的剧情不多做叙述,无非就是烧脑悬疑、紧张刺激、环环相扣、峰回路转、引人入胜。确实算的上是一部用心的好电影,编剧质量过硬、演员演技更是到位。只是到了千言这等年纪,看电影早已不满足于看电影本身,总是不自主的从电影里看到人生。

电影进行中,最开始让千言思考的是发哥饰演的吴复生,如此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还不差钱,为何一定要去做伪钞,就因为是祖传的吗?再难后他丧心病狂的杀了鑫叔全家、接着想置阮文、李问于死地。他想干嘛?做人做事一定要这么极端吗,纵使人生如戏,明明自己有风流潇洒的气质,为何还要如此拘泥小节、睚眦必报?看到吴复生穿着警服进入大楼被制服的前一秒,我是不理解他的。

再后来,他被抓了,事情峰回路转,根本没无复生这个人,不过是画家李问脑海里的.杜撰。或是他人格分裂的一面,又或是他所向往的形象。这样无复生的人生便不值得深究了,他如何天马行空都是说的通的,因为他根本不存在。至此才震惊的发现深藏不露的daboss画家李问的人性竟如此的惊涛骇浪,说他有才华吧,不会原创;说他没才华吧,模仿能力冠绝天下,钞票都画的出来。幻想自己不为情所困,却对爱情一眼钟情、至死不渝;幻想自己江湖义气,有生死相交的兄弟,却视伙伴如工具草芥,弃之如履·····人性扭曲至此,看着都累。只是想问,他的人生追求的是什么呢?芸芸大众所追求的金钱、爱情吗?或许他想成为自己生活的主角,能掌控一切、叱咤风云潇洒无拘的豪士,可惜的是始终摆脱不了他自己阴暗懦弱、癫狂如魔的性格。才是有才,人生注定悲剧。甚至都不敢去追求自己所认为的最好的,到头来也不知折腾个什么劲。

天那边电影观后感1200字 篇8

第一个没想到:没想到救火戏居然撑足全片!

按照上面提到的那些香港和好莱坞救火片的常规套路,基本上是半部剧情片、半部救火片的整体结构,前半部分先铺垫剧情和角色,后半部分才转入救火高潮戏。而目前上映的这部《烈火英雄》显然更加注重商业娱乐性,一上来就是一场小规模救火戏,随后简短铺垫了黄晓明扮演的救火队长江立伟遭遇失败打击的恐惧迷茫心理,以及杜江扮演的另一位救火队长马卫国自身能力不被父亲认可的心结。影片在开场仅仅20分钟之后,就迅速进入了危机大戏中,海港码头的石油管道发生爆炸,巨型储油罐危在旦夕,而储油罐旁边的化学储藏罐,将会危及整座城市人民的生命,全市消防员全都投入到这次救火大行动中,各种高能救火戏从此开始就一直持续到影片结束,如此大篇幅的救火戏,动作和特效场面的密度之高,在所有救火片中也堪称罕有了吧!

而且,本片的救火戏亦有多角色多线索的结构,黄晓明负责“进入火场关阀门”的视死如归,杜江负责“死守防火线”的众志成城,欧豪负责“保证消防供水”的舍生忘死,作为消防指挥官的侯勇则负责运筹帷幄,每条故事线上都给观众准备了一波又一波足量的救火险情,以及一个又一个救火英雄的感人故事,既有救火专业范儿的营造,同时又不缺火光冲天、爆炸四起的商业大片范儿,堪称是场面惊心动魄,情感催人泪下!

第二个没想到:没想到居然能从救火片扩展成灾难片!

本片救火戏的灾难级别也比想象中更大,甚至不难看出,导演的意图就是将本片直接从救火片升级为灾难片。因为面对码头油罐爆炸的危机,消防员们的任务已经不仅仅是救火这么简单了,而是要死死守住油罐附近的化学罐区,因为一旦大火将化学罐区引燃,那么化学气体将毁灭整座城市,甚至沿海其他城市也不能幸免。因此,影片中的危机也从一个码头的危机上升到了整座城市的危机,消防员们肩负的是守护全城人民生命安全的重担。

为了强化灾难片的整体氛围,本片在救火戏的主线之外,还设计了一条市民逃生戏的副线。影片一开始码头爆炸,观众就能看到冲击波袭击附近居民区的各种人仰车翻的灾难性破坏场面,之后随着码头火情危机的愈演愈烈,不安的情绪在市民中蔓延,最终演变成全城大逃亡。只见人们纷纷走出居民楼准备离开城市,逃亡的车辆塞满街道,地铁里也人满为患,扮演黄晓明妻子的谭卓还在拥挤中跟儿子在地铁里走丢。渡船码头上也挤满了急于坐船离开的人群,船票涨了几倍,轮船超载不得不来不及收起上人的舷梯就赶紧驶离码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只能看好莱坞的灾难片,华语片里其实是罕有这种“全城逃生”的灾难大戏的,所以本片中展现的一幕幕发生在街道上、地铁里、码头前人头攒动的逃生大戏,以及具有典型中国人特征的逃生心态,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既感觉别开生面、又十分接地气。

当然了,展现灾难逃生戏里的人性百态也是此类影片的必备路数。片中既有大街上逃生中的孕妇即将产子,躲在一家饭店里的其他逃生者不愿开门施救的人情冷漠,也有其他人伸出援手,将孕妇送往医院的人性温暖。影片中谭卓的孩子被挤散,被一对逃难的大爷大妈带到了码头,后来看到孩子哮喘病发,大爷大妈也顾不上自己逃命,而是首先把孩子送到医院,最终母子得以在医院重逢。灾难是考验人性的试金石,而本片的相关情节正是鲜明体现了这一点。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弘扬人性正能量,医院里坚守岗位的医生,火场中舍生忘死的消防员,在他们的字典里,就从没有“逃跑”二字。

第三个没想到:没想到煽情催泪效果居然如此之强!

以上两个“没想到”虽然在观影过程中让人略感意外,但这第三个“没想到”,才是真正具有国产片特色,或者说是“中国特色”的,可以说是影片创作者对于中国的社会氛围以及受众审美心态的敏锐把握,所以才在影片中呈现出如此强烈、如此催泪的情感氛围。而这一点在个人看来,才是本片吸引观众的“最强武器”,称之为“年度国民催泪大片”也不为过吧?

近年来在社会新闻重大事故的报道中,“最美逆行”一词逐渐流行,指的就是面对急难险重的重大事故,冲锋在前的消防员、解放军以及武警战士,他们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先进事迹以及带给人们的真实感动,已经通过新闻报道牢牢地记在了人民心中。而《烈火英雄》这部影片,恰恰给观众提供了这样一种将现实中积蓄的情感尽情释放的空间。

片中无论是以黄晓明为代表的让队友逃生、却独自在火海中关闭输油管道阀门的个人英雄主义,还是以杜江为代表的带领队员死守防火线、即便烈火焚身也绝不退让的集体英雄主义,都充满着各种极具情感冲击力的泪点。例如在火海中关阀门的黄晓明,本来已经被烤得遍体鳞伤,又被一阵爆炸冲击波打倒,他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捡起从帽子里掉出来的跟妻子和儿子的合影,把照片收好,然后继续在火海中一遍又一遍重复关阀门的动作。比如说杜江手下的一位队员,为了营救被困火海的其他队员,开水枪时过于急迫,导致水枪出水时的强大反作用力打在他的下颌将他击倒,相信不少观众看到此处都会惊呼一声,后来这名队员用他的生命换得了其他队员的脱险,自己倒在地上被烈火逐渐吞没,相信看到这个场景观众会跟片中其他消防员一样动容。

天使爱美丽电影观后感1200字 篇9

今天就为大家说一部极具代表性的经典喜剧——法国影片《天使爱美丽》。这部 精灵古怪、充满了奇异想象力的电影,来自法国电影怪杰让-皮埃尔·儒内,那些非比寻常的、甚至带有童话怪诞色彩的人物和事情,以及超过正常人思维和想象的 东西,是这家伙的偏爱。天使爱美丽电影讲述了一个并不能让所有人开怀大笑的故事:满目琳琅遮掩的是个人的孤独,五彩斑斓背后的是现实的反思。女主演奥黛丽·塔图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个演员,奥黛丽·塔图凭借着自己非常独特的、朴素的性感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天使爱美丽女主角的选择,无疑是天使爱美丽电影的点睛之笔。

影 片的编排逻辑很难算得上高明、甚至难掩叙事上的些许混乱,但这方面的缺陷却不妨碍天使爱美丽电影成为法国电影的一代经典。电影采取了人物叙述的常规原则, 对于艾美丽的一切都在进行着流水帐似的介绍。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格调独特的镜 头语言、错落有致的动静节奏、风格迥异的背景配乐,都向我们诠释了电影艺术的丰富性、而不仅仅如同文学作品一样以叙事为唯一目的。也正由于其出色的画面表 现,《天使爱美丽》获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Cinematographer)评选的“-最佳摄影影片”(Best Shot Films of 1998-)。整部电影从她的出生,成长,家庭环境,父母的命运等等,凡是一切和艾美丽有关的东西全都搬了上来。但导演却很厉害,运用了精熟的场 面调度,将镜头处理的很是精彩。然后,到了艾美丽的青年时期,整个故事才全面展开,从为老人找到童年的回忆开始,艾美丽开始了她的“天使”之旅,她不断的 在帮助别人,是有策划的进行,包括对自己的父亲。在她周围生活的人都得到了她的关爱,天使的定义开始发挥,整个故事也都在艾美丽的精心设计下发展。到了她 自己的爱情,导演和编剧又提出了一 个新的问题。天使帮助了别人,可谁来帮助天使呢?于是乎,那位玻璃老人成了“天使”,是他的鼓励让艾美丽敢于正视自己的人生,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爱情。 电影的最后,看到那些被艾美丽精心策划后的每个人再次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其实,导演也想告诉我们,艾美丽也将他们变成了“天使”。

整部影片在夸张浪漫主义的手法下,看似喜剧片的基调,其实也并非完全是一部笑闹的电影,电影中许多沟通上存在障碍的人,许多生活上无法独立展开新的一页 人,他们无法交流,却又是那么的渴望被注意被关心,缺乏勇气,常常有挫败感难以表达。电影中的天使给他们的结局是理想化的,艾米里是理想化的。但生活中的 每个平凡人都可以成为艾米里,成为自己和身边人的天使。这一个立意,让我倍感温馨。如同画雷阿诺的老人最后也给了我们的天使鼓励―――――害怕爱和给予的 人,永远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1200字 篇10

很少有一部喜剧电影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因此当轻松幽默的《绿皮书》战胜了充满史诗质感的《罗马》,影评人们多少还是有些意外。而《绿皮书》的轻松,恰恰是其获奖的最大优势。众所周知,种族平权的主题,是近几年奥斯卡青睐的对象。仅今年的八部提名作品中,就有三部直指这一主题。《黑豹》是首部黑人超级英雄电影,也因此在北美地区刮起一阵观影和口碑狂潮,但它终归是一部带着幻想的娱乐片;《黑色党徒》也是通过喜剧手法探讨种族议题,但导演斯派克·李在结尾突然把镜头对准了现实,让观众直面种族主义的抬头,发出一声沉重的呐喊;而《绿皮书》中,既没有对未来非洲的高科技幻想,也没有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它回归到了质朴、简单的故事中去,通过一黑一白两个主人公的南部巡演之旅,讲述了一段放下偏见的故事。它不尖锐也不说教,而是让观众自己去体悟,哪怕只是在笑声中收获了一些温暖,就已足够。所谓“四两拨千斤”,大概就是《绿皮书》的价值。

《绿皮书》的故事虽然简单,但剧本扎实工整、演员表演出色,为我们完美示范了好莱坞的成熟功力。它首先推翻了以往种族题材中惯常的人物设置,黑人音乐家高雅文明,白人司机粗鲁没文化,而这种颠倒又酝酿出不少新的笑果。另一方面,公路片一定要是在旅程中完成人物的成长和升华的,《绿皮书》为此一路铺陈了很多细节,让主人公的转变自然可信。比如,白人司机从一开始会偷偷扔掉黑人修理工用掉的杯子,到为深陷困境的钢琴家大打出手,再到不计报酬地支持钢琴家罢演,你可以说这是一个白人放下种族歧视的过程,也可以说,他是为了朋友在改变。而这样的友谊,也慢慢让黑人钢琴家敞开心扉,走出孤独,甚至开始试着吃炸鸡、弹爵士,逐渐找回真实的自我,不再为外界的目光而活。

虽然维果·莫腾森在《绿皮书》中爆肥40斤,出彩地演绎了一位油嘴滑舌、夸夸其谈的意大利裔司机,但阿里·马赫沙拉的角色更有难度。他表面优雅傲娇,内心却极度自卑,尽管在舞台上收获无数掌声,却无法得到社会真正的尊重与认可。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人在雨夜中吵架的戏,那是钢琴家唯一一次的情绪爆发:“如果我既不够白,也不够黑,甚至不够男人,那告诉我,我是谁?”隔着黑暗的雨幕,我甚至看不清阿里脸上的是泪水还是雨水,却为他的表演深深震撼。也正是这样的克制,让阿里再度捧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

让观众们念念不忘的,还有电影里的不少金句。“世界上那么多孤独的人,因为他们都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光有天分是不够的,改变人们的观念需要很大的勇气”;“我父亲曾经说过,无论做什么,都要百分之百地做,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饭的时候要像最后一顿”;“暴力永远不会取胜,保持尊严才会取得真正的胜利”……即便抛开种族歧视的主题,这些台词也能触动大洋彼岸的我们,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普世价值,也是好莱坞电影能够持续输出的文化内涵。

上一篇: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总下一篇:大学生团员民主评议个人小结-大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