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行文注意事项(精选5篇)
不同的机关有着不同的职责权限,体现在公文的运行中,就形成了不同的行文关系,包括上下关、平等关系、隶属与非隶属关系等。军队各级机关的各行文关系,应根据本机关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各地方关系起着规定和约束公文按照一定方向和程序运行的作用,它要求各级机关必须认真履行职责,既不能失职,也不可越权。军队团以上机关都可以按各自权限正式行文,团以下单位原则上不能正式行文。军队机关的行文关系体现在具体的公文运行上,就是: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行文,应当是请示、报告工作;上级机关对部属行文,应当是实施指挥和管理;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之间行文,应当是告知事项、商洽工作。任何违反上述原则的上、下级机关以及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公文运行,都是不符合行文条件的。
因此,在文种使用上,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的行文,应使用请示、报告文种;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行文,主要使用命令、通令、决定、指示、通知、通报、批复等文种;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行文,属告知事项的,可使用函或通知文种,属商洽工作的,只能用函。公文具体用语和内容,也应当与行文职级和使用文种一致起来。尤其是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以及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不能出现作指示、下命令的语句。
二、坚持逐级行文的原则
一般情况下,行文在直接的上、下级机关之间进行,不应越过直接上、下级机关行文。虽然有特殊情况可以越级向上行文,但由于军队各级职责权限规定得很具体、很明确,越级行文往往会打乱正常工作秩序和超越直接上级机关,所以,不到万不得已都不应运用越级行文的方式,仍要坚持逐级行文,具体来说,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正确理解“越级行文”的内涵。何谓“越级行文”?越级行文通常指下级机关越过自己的直接上级机关,向更高层的上级机关或首长行文。那么,上级机关下发的行文,有时需要扩大发送范围,如总部文件印发到军级单位,军区的文件印发到师一级单位,算不算越级行文?显然,这不属于越级行文,而是属于多级行文。这种行文方式有利于迅速将有关精神传达到下级,提高工作效率,而不会导致上下行文关系的混乱。两者,上级机关与有隶属关系的直属单位之间的直接行文,如某集团军与直属的陆航团、通信团、工兵团之间的行文,是不是越级行文呢?回答也是否定的。因为,虽然之间隔着“师”这一级,但由于是直接的隶属关系,也就构成了直接的上下级关系,因而是可以直接行文的。二是处理好允许越级行文与慎用越级行文的关系。“允许”不等于不顾条件、不加限制地滥用,一定要在“特殊条件”下才能使用越级行文。这些“特殊条件”通常为:情况重大紧急,如逐级行文易误时、误事,造成损失的事项;上级交办的并指定越级请示、上报的事项;被直接上级机关搁置而又急需解决的事项;与直接上级机关争执不下,一时难以解决而又急需处理的事项;上复非直接上级机关的径直询问等。从军队工作的实践看,简而言之,就是只有越级行文才能解决问题或遇到特殊、紧急情况时,才能允许越级行文,这一条必须牢牢把握住。三是上级机关应尽量少要求非直属下级机关向自己越级行文。造成越级行文的原因,并非都在下级机关,有时是执行上级机关的指示而为。作为上级机关,也要按照正常的上下级渠道办事,遵循逐级行文的原则,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要求非直属下级机关向自己越级行文。四是如确实因情况特殊而必须越级行文时,下级机关在各地方时应当说明理由,并将该公文抄报越过的机关。这样做,既达到了办事目的,又能够对自己的直接上级机关有所交待和解释,以利直接上级机关了解情况。
三、正确把握平等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
平等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可相互行文,但在行文内容上,应当是告知事项、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而不是下命令、作指示。在行文种类上,应区分两种对象:一是军队内部行文,大多数情况下用“函”;但属职权范围内的、要求平等或不相隶属机关周知或执行的事项,也可以使用“通知”文种。但是,这类形式的行文使用时一定要慎重,必须是涉及职责范围的工作才能这样做。二是向地方的行文,除省军区系统外,不论何种情况,只能用“函”,不得使用请示、报告、批复、指示、通知等文种。由于省军区系统是地方党委的军事机关,接受军队上级机关和地方党委的双重领导,确有必要时,可行文向地方党委请示、报告工作,但一定要掌握好尺度。
四、联合行文要职级相当 军队机关之间、军队机关与地方机关因工作需要,可以联合行文,在办文实践中,联合行文还是较多的。但联合行文时应当注意:一是确有必要。通常是一份文件中涉及军队多个系统、多个部门的工作以及军地双方的工作时,才联合行文。从另一个角度讲,一份文件中如涉及军队多个系统、多个部门的工作或军地双方的工作时,一定不能只以某一个机关的名义行文,而必须以涉及到的所有机关的名义联合行文,否则,就超出了这个机关行文的职责权限。二是军队机关必须是同级机关才能联合行文。军队机关,各级有各级的职责权限,不同级别的机关制定的公文,所规范的范围及其效力也不同,因此,只有同级机关联合行文,才能保持机关职责与规范效力的一致性,同时,也才能保持公文运行的严肃性。三是军队机关与地方联合行文,通常只与党政机关联合行文,不与地方企业、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联合行文,而且,职级也应相应。常见的是省军区系统与地方党政机关的联合行文,如省军区(警备区)与省(市)人民政府联合行文,省军区(警备区)机关与省(市)部、委、厅、局联合行文,依此类推。有时,也可以军区名义与省(市)人民政府联合行文。一般情况下,不以司令部的名义与地方联合行文。
五、注意协商办文 公文内容经常会遇到涉及两个以上同级机关职权范围的问题,如司令部下发的一份关于组织战备演练的文件,可能会涉及演练所需油料、弹药、经费等事宜,而这些事宜属后勤部业务工作;政治部下发一份关于培养两用人才的文件,可能会涉及兵员的管理以及与军事训练时间的比例问题,这些问题属于司令部的工作权限;后勤部下发一份关于加强军队农场建设的文件,可能会涉及政治建设、农场兵员和行政管理、编制等事宜,这些是属于政治部、司令部的业务工作;各大部承办的文件中,也会经常涉及各业务部门之间的职权范围问题。诸如些类情况,主办机关和部门都应主动与有关机关和部门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再报首长审批。日常公文处理工作中,有的机关和部门有时不大乐意主动与别的机关和部门协商问题,有的期望综合部门去协调办理,有时越过有关职权机关和部门径直送首长审批,这些都是需要加以纠正的。当然,综合部门有协调办文的职责。有些事情也可以通过首长定夺,但主办部门对协商办文的职责一定要很明确,要把协商工作做在前面,不能事事都靠综合部门协调,靠首长拍板。
如协商后机关和部门间的意见仍不一致,而又必须行文的,可由综合部门进一步协调,最后由首长确定。但不得不经协商或协商后未达成一致意见就各自向下行文,以免造成混乱,影响机关威信,贻误工作。
六、合理确定分送范围
一份文件发到什么范围,主送谁,抄送谁,要根据公文的具体内容严格掌握。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下发部属执行的公文,主送范围应与执行机关一致,或者说,只有执行机关才能列入主送范围。需要了解情况的机关列入抄送范围。如,以军区名义制发一份有关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文件,需各省军区、警备区贯彻执行,同时,也需要各集团军了解情况,那么,各省军区、警备区就是主送机关,集团军就是抄送机关。公文处理中,还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个单位下发部属执行的公文,同时也需本级机关一并执行,按照主送范围应与执行机关一致的原则,本级机关也应作为主送机关。如上述有关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文件,如需军区司、政、后机关一并执行,则主送机关中应标明“军区司令部、政治部、联勤部”字样。二是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需上级机关了解情况时,应抄报直接上级机关。如,军级单位下达年度军事工作指示、政治工作指示、后勤工作指示,由于是全年的工作安排和要求,很有必要让上级机关了解这些情况,因此,应分别抄报军区司令部、政治部、联勤部。一般性业务公文,则不必抄报上级机关。三是受双重领导的机关上报公文时,应根据内容确定主报机关和抄报机关,既可以向其中的一个领导机关行文,将别一个领导机关列入抄报,也可以只主报一个领导机关,还可以同时主报负有直接领导职权的两个上级机关。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时,根据需要抄送该下级机关的另一个上级机关。
七、遵循对“请示”的特殊行文要求
“请示”通常是为了解决对有关方针、政策、法令、指示中不了解的问题,本机关职权范围内不能决定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工作中发生的重大问题或无规定而难以处理的问题,因本部门、本机关特殊情况难以执行统一规定需要变通处理的问题,等等。由于这些问题都是涉及到政策、规定方面的事宜,因此,“请示”有着特殊的行文要求。归纳起来:一是要逐级请示,一般情况下不越级请示,因情况特殊必须越级请求时,应说明理由并抄报越过的机关。这些内容在前面已讲过。二是“请示”通常只送上级主管机关,不得多头主送。必须送两个以上机关的,应同时分报。需要了解情况的机关列入抄报。通常情况下,以司令部、政治部、联勤部、装备部名义的单独的请示,一般单独报上级主管机关。以机关大部名义的联合行文,一般报对应的上级机关。比如,以军区司令部、政治部、联勤部、装备部名义的单独的请示,一般单独报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以军区四大部或其中两个部名义的联合请示,一般报三总部或对应的总部机关。除领导同志直接交办事项或特殊情况,不得直接报上级领导同志个人,以免造成行文混乱,请示不得下发。三是“请示”应一文一事。一份请示,有时是某一项单一的工作,如关于申请调拨抗洪救灾器材的请示,文内可能只涉及到申请器材的事情,也有时是某一个方面的工作,如关于组织某部队检验性演习的请求,文中可能涉及参演部队,动用武器装备的数量,需要的油料、弹药、经费等项事宜。虽然涉及到不少部门工作,但都是围绕检验性演习这件事讲的,因而,这种形式的请示,也应属于一文一事的范畴。如果将几件互不相关、没有联系的事情硬凑合到一份请示里,那就违背了一文一事的原则。四是不得在“报告”中附有请示事项。从办文角度看,作这样的规定是完全必要的,否则“报告”、“请示”两个文种就无法加以区别,公文内容也会互相交叉。但从实践看,有些“报告”的内容又似乎介于“报告”和“请示”之间,比如,贯彻上级会议或指示精神,下级机关往往要行文报告贯彻的情况。有时可能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对有关问题或下一步工作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又比如一份调查报告,既要反映所调查的情况,又要根据调查的情况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诸如此类情况,在使用文种方面是没有疑义的,只能用“报告”;但在内容上,这些意见、建议又不完全属于报告的范畴,带有请上级确定的成分,如果把这些意见、建议都视为“请示”,而要作另文处理,那就割裂了一份完整的公文。所以,处理这类特殊性的“报告”,首先在提出意见和建议的用语上要避免“请示”二字,其次是不得出现纯粹的“请示”事宜,第三是在公文内容上,一定要以报告的事宜为主,提出的意见、建议为辅,以免喧宾夺主。如不提意见、建议同样能达到行文目的,则不必再提意见、建议。
八、正确确定以何种名义行文
军队机关公文中,用于向部属下达作战任务、调动部队、调配武器装备和部署其它军事行动,发布军事法规、军事规章,变更编制体制,授予荣誉称号、任免干部,授予军官军衔的“命令”,以及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向部属宣布奖惩事宜(不包括授予荣誉称号)的“通令”,应由首长署名,即以首长名义行文,其余公文,应以机关名义行文。对能否以机关业务部门的名义对下行文问题,要作具体分析。从工作需要看,大量业务性的工作确实需以公文形式加办理,但如将业务工作都以领导机关名义行文,必然会把原属于业务部门可以办理的事情纳入领导机关公文的范围,这样不仅会提高公文等级,而且将会大大增加以机关名义行文的数量,因此,只能以业务部门名义行文。但从行文要求的角度看,由于机关业务部门不是一级领导机关,虽有对口的下级业务部门,但只有业务指导关系,而不是隶属关系,因此又不能提倡以业务部门名义行文。怎样处理好这一对矛盾呢?应当兼顾到各个方面,也就是说,要把工作需要与行文要求结合起来。一般说来,可以允许以业务部门名义行文,但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尽量减少以业务部门名义向下级行文,军以下机关的业务处、科一般不正式行文;二是以业务部门名义行文,仅限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业务工作,只能向对口的业务部门行文;三是不得以业务部门名义向下发指示、下命令。能否以非常设机构名义行文,也是应当研究的问题。目前,军队系统从上到下,都有成系统的非常设机构,如各种领导小组、委员会等。这些机构不是一级行政机关,但大都有实体机构在兼管,也有相应的工作人员。对能否以这些领导小组、委员会名义行文,全军未作统一规定,各单位做法也不尽一致,但总的看来,以些名义行文的单位居多。在全军未作统一的情况下,为理顺行文关系,方便工作,倾向于应当允许以非常设机构的名义行文。这是因为,总部机关以领导小组、委员会名义向下级的行文还是较多的,下级机关需行文贯彻尤其是上报贯彻情况时,只能对应使用领导小组、委员会的名义,再者,如不以非常设机构名义行文,大量的工作只能以常设行政机构的名义行文,将会增大常设行政机构的行文量,所以,当前以允许用非常设机构名义行文为宜,但在以非常设机构名义行文时应注意:一是行文不能太滥,不能不管什么事情,哪怕是当面或电话可以解决的问题,都要以领导小组、委员会的名义行文,要尽量压缩非常设机构行文量。二是只能同对口的非常设机构行文,一般不以非常设机构的名义向行政常设机构行文。三是格式上应有特殊要求,发文字号不编常设行政机构发文字号,而应单独编非常设机构发文字号;承办单位应标注非常设机构办公室,而不应标注常设行政机构。
九、控制和减少行文数量
公文是各级用以开展工作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要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从实际情况出发,严格控制和减少行文数量,使各级机关从文件堆中解脱出来,深入基层实施指导。
在公文写作学界, 非法定公文是相对于法定公文而言的, 这已经是广大文秘人员和研究者大家的共识。根据《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 (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 以下简称《条例》) 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 以下简称《办法》) 两大公文法规规定, 我们认为:公文是社会政治集团, 即党和国家机关在领导党的事业和治理国家施政方面, 表达意志, 传递策令的重要文字工具和手段。我们通常所说的法定公文文种, 即《条例》和《办法》中明确规定的公文。《条例》中规定的文种有14个, 分别是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和会议纪要。《办法》中规定的文种13种, 分别为命令 (令) 、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和会议纪要。两大公文法规共列举了27个文种, 其中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和会议纪要9个文种是两大公文法规中共有的, 所以, 党政公文的法定文种 (亦叫“正式文种”或“主要文种”) 合计为18个。
非法定公文, 即《条例》和《办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文种, 它们中大至工作总结、计划、规划、调查报告、会议记录、会议讲话稿类文书, 小到专用书信、便函等。非法定公文在整个公文体系中处于次要、从属地位, 既没有法定的格式, 也不具备独立的行文资格。尽管如此, 作为辅助性公文, 非法定公文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机关中使用范围广, 使用频率较高, 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是, 在日常的公文写作教学实践中, 我们把绝大部分的课时和精力用在法定公文的学习上, 从而忽略了非法定公文的教与学。这使得学生产生极大的疑惑, 它们不知道非法定公文的写作格式规范, 更不懂非法定公文的行文规则。在写作实践中, 他们更是错误地将非法定公文等同于法定公文, 套用法定公文的格式规范和行文规则, 以至于贻笑大方, 更为严重的是扰乱了法定公文的行文规则和严肃性。
法定公文的格式必须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9704-1999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12月27日发布2000年1月1日实施) 来执行, 并且具有独立的行文资格。然而, 非法定公文与法定文种的一个重要区别, 就是在行文上不能套用国家规定的标准格式, 也不具有独立行文的资格。法定公文的格式和行文规则在这里不需要详细论述, 下面就谈谈非法定公文的格式和行文规则的问题:
一、简便的格式
由于计划、总结非法定公文等不属于法定的正式主要文种的范畴, 因此只能采用简便的公文格式, 既无版头、发文字号、也没有主送机关、附件、抄送机关、盖章等项目内容。他的正确格式是:标题、正文、成文日期。例如:
XX日报社纪委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XX报社纪委在中共XX市委和本社纪委的领导下,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
第一, 认真组织新闻报道,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以下内容均省略)
第二, 精心开展教育活动, 强化队伍作风建设。
第三,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第四, 问题和不足。
XX日报社纪委2006年10月24日
二、“移花接木”的行文方式
非法定公文不具有独立行文的资格, 那么由于实际工作需要, 非法定公文必须要上报、下发或平行行文时, 怎么办呢?按照人们的普通做法, 在这种情况下就一定要从法定文种中寻找合适的文种作为载体来运载着非法定公文行文, 我们通常称这种载体叫“文件头”。
1. 常用的“文件头”。文件头大都由通
知、命令 (下行时) , 请示 (上行时) 及函 (平行时) 来承担。文件头, 从行文的形式上看是一份公文的主体, 而从实际内容上看, 文件的主体恰恰是“附件”中的总结、计划、调查报告等非法定公文, 因为文件头仅仅是一个行文的载运工具。下面我们看一份文件头的样式:
XX县人民政府文件X政发[2006]2号
关于印发2006年工作计划的通知县直属单位:
现将县政府《2006年工作计划》印发给你, 望认真贯彻落实。……
XX县人民政府 (印章)
二〇〇六年一月六日
以上这是一份下行计划的“文件头”。下面再看一份上行的报送总结的文件头:
XX石油开采公司
关于报送2007年工作总结的报告XX石油管理局:
现将我公司2007年工作总结送上, 请审示。
XX石油开采公司 (盖章)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八日
其后附有XX石油开采公司2007年工作总结, 格式有标题、正文、落款与日期。
2. 电报作为一种特殊载体。
文章需要通过各式各样的发表和传播才能产生作用,而公文的发表和传播则是按照一定规则来运行和传递的。法定公文中行政公文和党务公文的运行更要遵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等则。
第一节公文行文规则概述
写作公文之前,就要确定行文规则。从现实的公文写作及教学情况来看,行文规则往往是人们普遍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学习和把握行文规则,则必须首先了解行文关系、行文方向和行文方式。
一、行文关系
行文关系是机关单位之间的组织关系在公文运行中的的体现。这就必须首先弄清我国社会组织的机关单位。我国社会组织的管理机关可以分为三大类型:
(一)政权机关,包括:
1.立法机关体系: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省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省级以上立法机关或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的市级立法机关才有立法权)至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2.行政机关体系:依次是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省、市(四大直辖市)、区(各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市、地区、州(自治州)政府;市(县级市)、区(市辖各区)、县政府;乡、镇政府。
3.司法机关体系:自最高人民法院至乡镇司法机关。
其它政权机关有军事机关体系、政协机关体系等。
(二)团体机关,包括:
中国共产党机关体系,这一机关体系实质上是我国社会的领导权力核心;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机关体系;
全国工会机关体系;
全国妇女联合会机关体系;
其他群众性团体,如文联、社会科学联合会等等。
(三)实体机关,包括:事业单位机关,均由国家提供一定的经费,如学校和研究机构等机关;企业单位机关。一般实体机关纵向级别较少。
各级机关都有自己所辖的若干部门。在公文写作中,一定要注意机关和部门的区别。每一社会组织都有管理机构即机关,在机关中又有不同的职能部门。如市政府,应理解为市政府机关,而商业局则应解为市政府机关所辖的部门之一。同时,相对而言,机关首脑一般称机关领导人,部门首脑一般称部门负责人。还要注意,在机关之下有各级单位,这些基层单位又会有自己的机关。如市政府机关下设区县及乡镇政府机关。又如总公司机关下设分公司机关。
我国社会组织机关及其部门、单位之间的组织关系和行文关系有以下四种:
一是上下级关系,即领导和被领导关系,这是直接垂直的关系,一般在上下一级之间。如国务院和省政府。机关或部门的上行文报告和请示都是面向上一级的机关或部门。而下行文如决定、通知、批复等都是面向下一级机关或部门。
二是隶属关系,不论大小和级别,都在同一系列内。如某乡政府就可以说隶属国务院或者所在省的省政府,而和另外的省政府就不是隶属关系。在这一关系之下,上级常用普发性下行公文如命令、通知、意见、会议纪要等,下级也可越级使用上行文(在特殊情况下行文并且必须抄送上一级即直接上级机关部门)。
三是平级关系,是在一个系列中的同等级别的机关或者部门、单位之间的关系。其代表性文种是平行文函。有的通知也可以发挥平行性来使用。
四是非隶属关系,指不是同一垂直系列不发生直接职能往来的机关及其部门、单位之间的关系,不论是相同级别还是不同级别,都要通过知照性行文如函进行协调,或联合行文共同办理。
二、行文方向
行文方向是以发文机关为立足点向不同机关运行的去向。大致有四个: 上行,指公文向上级机关单位运行。行政公文的上行文有议案、报告和请示,但有的下行文如通知、通报等也可以在一定情况下上行。
下行,指公文向下级机关单位运行。下行的行政公文较多。
平行,指公文向同级或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运行。函、通知等都可以平行。泛行,指公文可以同时上行、下行或平行,并向社会公布。行政公文中的公告和通告就属此类。
三、行文方式
行文方式,指行文的方法和形式。
(一)从行文对象分
1.逐级行文:向直接的上级或者直接下级行文。
2.越级行文:越过自己的直接上级或下级行文。
3.多级行文:向直接上级并呈非直接上级或者向直接下级并转非直接下级的一次性行文。
4.普发行文:向所属各机关及其部门、单位一次性行文,主送机关使用泛称。
5.通行行文:向隶属机关和非隶属机关以及社会群体一次性泛向行文。
(二)从发文机关分
1.单独行文。
2.联合行文。
(三)从对象主次分
1.主送。
2.抄送。
第二节行政公文行文规则
4章第13条至第23条规定了行政公文的行文规则。《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4章第11条至第15条规定了党务公文的行文规则。它们是我国其它公文行文的主要依据。以下主要依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4章第13条至第23条规定的11条规则归纳成为6个方面加以解说。
一、注重效用
《办法》第13条规定:“行文应当确有必要,注重效用。”公文不能随意发出,一定要讲究实效,这才能保证发文机关的权威性。如果公务不大重要,不必用公文反映,那么可以采取电话、谈话等方式办理。不要出现那种“当收发室简单照抄照转”和“一文多发”重复发文的问题。公文要少而精,否则就会出现效率低下的问题,以致于造成文牍主义,产生官僚主义。
二、行文根据
《办法》第14条规定:“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这是基本原则。国家行政机关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所规定的。例如,《宪法》第89条规定了国务院的职权,主要有“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和“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等。又如,《宪法》第107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使的职权是“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发布决定和命令,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工作人员”。行政工作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公文运行当然更要照此办理。
《宪法》确定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对社会和国家的管理上,实行党政分开。反映在公文运行上,党和政府的行文不能混淆,党政可以联合行文而不要互相行文。
三、部门行文
《办法》第15条规定:“政府各部门依据部门职权可以相互行文和向下一级政府的相关业务部门行文;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其它社会组织以此类推,以机关及其部门和基层单位来表示。
(一)机关各部门在职权范围内,可以互相行文,可以向下一级基层单位的有关业务部门行文。如市政府的商业局可以向农业局行文(主要以函的形式,有时以通知的形式),可以向区政府的商业局行文(多以下行文形式)。上下级业务部门之间,虽然没有隶属关系,但有业务指导关系。同样,总公司机关的技术
处可以向生产处行文(主要以函的形式,有时以通知的形式),可以向分公司的技术科行文(多以下行文形式)。
(二)机关各部门向下一级机关行文只能采用函的形式。上级机关的职能部门同下级机关是平级关系,有时向下级机关发函要得到上级机关的授权,行文时要在正文的开头说明授权的机关或领导人。
(三)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部门行文还有以下规定。第17条:“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应当由部门自行行文或联合行文。联合行文应当明确主办部门。须经政府审批的事项,经政府同意也可以由部门行文,文中应当注明经政府同意。”第18条:“属于主管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具体问题,应当直接报送主管部门处理。”
平级机关或部门往往联合行文。《办法》第16条规定:“同级政府、同级政府各部门、上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可以联合行文;政府与同级党委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相应的党组织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可以联合行文。”
这项规定强调了联合行文的前提是同级。联合行文的机关及部门、单位必须是平级的,还要经过协商并取得一致意见。这就一定要掌握各种社会组织的职权范围和隶属关系。如同一地区的党委就不能和团委联合行文,因为它们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联合行文在公务中常常是必要的:避免了各自分头行文的不一致问题,增强了行文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减少了公文数量。如某省《关于党政群机关工作人员参加成人教育有关问题的通知》,由省委组织部、省教委、省人事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这是由于通知的内容涉及到组织、人事、教育及经费开支等方面。联合行文,应将相对应的机关都列为主送机关,以便于共同处理。如上文的主送机关为“各地、市、州、县委,各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各大专院校”。
《办法》第17条又规定:“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应当由部门自行行文或联合行文。联合行文应当明确主办部门。须经政府审批的事项,经政府同意也可以由部门行文,文中应当注明经政府同意。”这里对部门之间联合行文进一步做出规定。
联合行文要求协商一致。《办法》第19条规定:“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经协商一致,不得各自向下行文。如擅自行文,上级机关应当责令纠正或撤销。”对各部门都有关系的问题,如果没有协商一致而各自向下行文,自行其是,就会在更大的范围中出现更为严重的问题。因此,各部门必须在发文之前取得共识,主办单位更要和其它单位主动协商。如果多次协商仍然存在分歧,而问题的解决又不允许再拖延下去,就请示上级协调或者直接处理。
四、抄送规则《办法》第20条规定:“向下级机关或者本系统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重要行文,往往是在决定、通知和批复等文种中关于重要公务或者重大问题如撤换下级主要领导人、增设重要机构、审批大型项目、进行重要涉外活动的公文。对发文机关和下级机关来说,这就便于上级监督,避免出现重大差错;对上级机关来说,这就便于了解和掌握情况,统一管理。
《办法》第23条还规定:“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上级机关向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应当抄送其另一上级机关。”这样,便于协调工作,防止出现矛盾问题。如某市学校一件公务,既需要直接上级机关的审批,又需要经费支出,这就要将请示主送市教育局,抄送市财政局。而市教育局下发批复批准该项目给这个学校时,要抄送市财政局。
五、请示规则
《办法》第21条规定:“‘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需要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其他机关。‘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第22条又规定:“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请示’、‘意见’和‘报告’。”
1.一文一事。古代就有一文一事的行文制度。一份请示写一件公务,内容简单,便于上级批复。如果一文多事,就会出现可批可不批、全部批和部分批、快批和缓批的复杂情况。这就造成了批复的困难,甚至导致无法批复。
2.只写一个主送机关。一份请示写一个主送机关,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批复。如果写几个,很可能出现没有一个主送机关批复的情况,这是请示的失败;也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送机关都批复而意见不一致甚至矛盾的情况。因此,请示只能写一个主送机关。需要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当用抄送形式。
3.不得抄送其他机关。《办法》第21条提出“需要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下级机关”。我们的理解是,请示尤其不能抄送下级机关。请示事项都是发文机关无权解决的问题,只是意向,不具备行政约束力,上级在批复中可以批准也可以不批准。如果将其抄送下级,容易造成被动和混乱。
4.不直接送领导者个人。如果是领导个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在办理过程中可以请示领导人。除此之外,请示不能直接送领导人。这是为了防止官僚主义的产生而制定的。
5.报告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按照《办法》规定,上级对下级的报告不作批复。夹带请示事项,只会造成公文处理的混乱。
以上归纳了请示的5项规则。作为行政公文中3个上行文之
一的请示,又是唯一向上级要求事项的文种,这就会有明晰周到的规定,便于下级遵守。
还要注意,在《办法》第14条中有这样的规定:“一般
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因特殊情况如发生重大紧急事项、被直接上级长期搁置而又必须尽快处理等必须越级时,应抄送被越过的直接上级机关。
此外,经批准在报刊上全文发表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视为正式公文依照执行。报刊上发表的法规都是面向社会通行的不涉密公文,经过上级的批准。下级社会组织应当视为正式公文贯彻执行。
有关主送、抄送机关的规范
行文机关根据其隶属关系、职权范围及公文的性质、内容,正确选择主送机关与抄送机关。
(一)关于主送
行文应当根据公文的内容及发文、收文机关的隶属关系及职权范围确定主送机关,上行文应当坚持一个主送机关的作法,不能多头主送。多头主送往往造成受文机关之间相互推诿或产生矛盾、抵触,反而不利于尽快解决问题。确定上行文主送机关的规范是:
1.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需要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当用抄送形式。
2.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根据公文内容,即针对具体公务活动的职权归属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
3.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请示”、“意见”和“报告”。
(二)关于抄送
抄送机关是指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知晓公文的其他机关。抄送范围得当,有助于公文处理,否则将贻误沟通或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1.应当抄送的情况
(1)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知晓公文的其他机关,应列为抄送机关;
(2)向下级机关或者本系统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
(3)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应当抄送其另一个上级机关;
(4)下级机关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请示时,应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5)上级机关越级向下级机关行文时,可以抄送受文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
2.不应当抄送的情况
(1)请示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
(2)接受抄送公文的机关不必再向其他机关转抄、转送;
(3)凡与公文办理无关的单位一律不予抄送。
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请示的主送机关只能有一个?
为活跃本小区的文化氛围,与业主(使用人)架起相互沟通、交流的桥梁,我处拟在xx(节日名称节期间举办“相聚XX(节日名称),共筑美好家园”活动 (活动时间X年X月X日8:30--22:00;活动方式以社区促销为主,下午3:30表演节目)。经我处对活动经费的预算(预算附后),共需费用XXX 元。因我处无活动经费,所以此活动及XX节(商场、住宅)布置采用赞助及公司支持。故特向公司领导申请XXX元活动经费,望公司领导能给予支持批准为盼。
特此报告
XXX管理处
年月日
一、行文关系
行文单位各自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决定着行文关系,行文关系是行文时发文与收文单位之间关系的反映,主要有四种形式:
(一) 上下级关系
上下级关系,即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也是一种隶属关系,不过它是指同一系统中的具有直接垂直关系的上下级机关、部门、单位之间存在的隶属关系,如国务院与国务院各部委、县政府与乡镇政府。
(二)隶属关系
隶属关系,不论级别大小都在同一系统内,既包括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上下级关系),又包括领导与间接被领导的关系。这里主要强调后一种关系。如某乡镇政府可以说是隶属于国务院或所在省政府,而与非所在地的省政府就不是隶属关系。
(三)平级关系
平级关系,是指同一组织系统内级别相当的机关、部门、单位之间的关系,如省委所属各部委与省人民政府所属各厅局之间的关系。
(四)非隶属关系
非隶属关系,是指非同一组织系统内的机关、部门、单位之间的关系,如,此省政府与彼省政府、某省党委与某县政府之间的关系。
二、行文方向
行文方向是行文关系的反映,是指公文运转与传送的方向。一般分为上行、下行和平行三种。
上行,是指公文向其制发机关的上级机关运行。如某一机关要向其上级机关请示问题和报告工作,就必须使用上行的行文方向,运用请示和报告文种。
下行,是指公文向其制发机关的下级机关运行。如某一机关要实现对其下级机关的领导和监督职权,就必须使用下行的行文方向,运用命令(令)、批示、决定等文种。
平行,是指公文向其制发机关的同级或不相隶属的`机关运行。这类机关之间为了协商工作或进行合作,其发文就必须使用平行的行文方向,运用函,或通知、议案等文种。
还有一类公文,其运转与传送既可上行,又可下行,还可平行,如意见、会议纪要等文种,这种行文方向可称为“通行”或“泛行”。
三、行文方式
行文方式,是指行文的方法和形式。根据行文方向和实际工作需要,可以把行文方式分为逐级行文、多级行文、越级行文、直达行文、直接行文、单独行文、联合行文。
(一)根据行文方向分
1.逐级行文
逐级行文是上行文和下行文的基本的、常用的行文方式。
2.多级行文
多级行文,是公文制发机关向其直接上级机关报送公文并与此同时将此一公文呈报更高一级或几级的非直接上级机关,或者向其直接下级机关下发公文并与此同时将此一公文发给更低一级或几级的非直接下级机关。
3.越级行文
越级行文,是公文制发机关超越自己的直接上级机关,向更高的一级或几级的非直接上级机关报送公文,或者绕过自己的直接下级机关,向更低的一级或几级的非直接下级机关下发公文。
4.直达行文
直达行文,是指上级机关在必要时,将文件直接发至基层组织或直接传达给人民群众。
5.直接行文
直接行文,是指公文制发机关向同一组织系统内与其级别相当的或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指导与被指导关系的机关、单位行文。
(二)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分
1.单独行文
所谓单独行文,是指公文的制发机关只有一个,公文的具体内容,只是一个机关的独立意思表示。
2.联合行文
【公文行文注意事项】推荐阅读:
上行文公文格式(请示)10-23
行文格式规范要求07-07
行文格式标准模板10-05
关于规范公司行文的通知10-03
河南大学学生会行文规范10-05
公文写作:计划文书的写法及注意事项11-06
公文写作培训—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培训09-14
制作公文头05-30
公文规范简称06-02
公文具体分类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