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华师大(精选8篇)
3甲乙两盒中各有一些小球,如果从甲盒中拿出10个放入乙盒,则乙盒球就是甲盒球数的6倍,若从乙盒中拿出10个放入甲盒,乙盒球数就是甲盒球数的3倍多10个,求甲乙两盒原来的球数各是多少?
4甲、乙两人在东西方向的公路上行走,甲在乙的西边300米,若甲、乙两人同时向东走30分钟后,甲正好追上乙;若甲、乙两人同时相向而行,2分钟后相遇,问甲、乙两人的速度是多少? 5有两种药水,一种浓度为60%,另一种浓度为90%,现要配制浓度为70%的药水300克,问各种各需多少克?
6甲乙两盒中各有一些小球,如果从甲盒中拿出10个放入乙盒,则乙盒球就是甲盒球数的6倍,若从乙盒中拿出10个放入甲盒,乙盒球数就是甲盒球数的3倍多10个,求甲乙两盒原来的球数各是多少?
7一个两位数字,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5,如果把这两数字的位置对换,那么所得的新数与原数的和是143,求这个两位数.甲、乙两人在东西方向的公路上行走,甲在乙的西边300米,若甲、乙两人同时向东走30分钟后,甲正好追上乙;若甲、乙两人同时相向而行,2分钟后相遇,问甲、乙两人的速度是多少?
9某铁桥长1 000米,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从车头到桥到车尾离桥共用一分钟时间,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40秒钟,求火车车身的总长和速度.
10某牛奶加工厂现有100吨鲜牛奶准备加工后上市销售,该工厂的加工能力是,如果制成奶片每天可加工鲜奶10吨,如果制成酸奶每天可加工鲜奶30吨,受人员限制,两种加工方式不可同时进行,受气温条件限制,这批牛奶必须在4天内全部加工完毕.该厂应安排几天制奶片,几天制酸奶,才能使任务在4天内正好完成?如果制成奶片销售每吨奶可获利2 000元,制成酸奶销售每吨奶可获利1 200元,那么该厂出售这些加工后的鲜牛奶共可获利多少元?某酒店客房部有三人间、双人间客房,收费数据如下表.
普通(元/间/天)豪华(元/间/天)
三人间150300 双人间140400 为吸引游客,实行团体入住五折优惠措施.一个50人的旅游团优惠期间到该酒店入住,住了一些三人普通间和双人普通间客房.若每间客房正好住满,且一天共花去住宿费1510元,则旅游团住了三人普通间和双人普通间客房各多少间?学校书法兴趣小组准备到文具店购买、两种类型的毛笔,文具店的销售方法是:一次性购买 型毛笔不超过20支时,按零售价销售;超过20支时,超过部分每支比零售价低0.4元,其余部分仍按零售价销售.一次性购买 型毛笔不超过15支时,按零售价销售;超过15支时,超过部分每支比零售价低0.6元,其余部分仍按零售价销售.
(1)如果全组共有20名同学,若每人各买1支 型毛笔和2支 型毛笔,共支付145元;若每人各买2支 型毛笔和1支 型毛笔,共支付129元.这家文具店的、两种类型毛笔的零售价各是多少?
(2)为了促销,该文具店对 型毛笔除了原来的销售方法外,同时又推出了一种新的销售方法:无论购买多少支,一律按原零售价(即(1)中所求得的 型毛笔的零售价)的 出售.现要购买 型毛笔 支(),在新的销售方法和原来的销售方法中,应选择哪种方法购买花钱较少?并说明理由.甲乙两人以不变的速度在环形路上跑步,相向而行每隔两分钟相遇一次;同向而行,每隔6分相遇一次,已知甲比乙跑的快,求甲乙每分钟跑多少圈?
14我区某学校原计划向内蒙察右旗地区的学生捐赠3 500册图书,实际共捐赠了4 125册,其中初中学生捐赠了原计划的,高中学生捐赠了原计划的,问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各比原计划多捐赠了图书多少册?
15某农场有300名职工,耕种51公顷土地,计划种植水稻、棉花和蔬菜,已知种植各作物每公顷所需劳动力人数及投入的资金如下表: 作物品种每公顷需劳动力每公顷需投入资金 水稻4人1万元 棉花8人1万元 蔬菜5人2万元 已知该农场计划投入资金67万元,应该怎样安排这三种作物的种植面积,才能使所有职工都有工作,而且投入的资金正好够用?
16某学校现有校舍面积20 000m,计划拆除部分旧校舍,改建新教学楼,使校舍面积增加30%,若建造新教学楼的面积为拆除的旧校舍面积的4倍,那么应该拆除多少旧校舍,新教学楼面积是多少?
17、打折前,买60件 商品和30件 商品用了1080元,买50件 商品和10件 商品用了840元,打折后,买50件 商品和50件 商品用了960元,比不打折少花多少钱?
18、甲、乙两人各有书若干本,如果甲从乙处拿来10本,那么甲拥有的书是乙所剩书的5倍;如果乙从甲处拿来10本,那么乙所有的书与甲所剩的书相等,问甲、乙两人原来各有几本书?
19、某种口服液礼品盒有大盒、小盒两种包装,现在知道3大盒、4小盒共装了108瓶;2大盒、3小盒共装了76瓶,现在有一个人一共买了6大盒、6小盒,问他一共买了多少瓶?
3、张老师去文具店给美术小组的30名学生买铅笔和橡皮,到了商店后发现,若给全组每人都买2支铅笔和1块橡皮,则要按零售价计算,共需付款30元;若给全组每人都买3支铅笔和2块橡皮,则可按批发价,共需付款40.5元.已知铅笔每支批发价比零售价低0.05元,橡皮每块批发价比零售价低0.1元,求这家文具店每支铅笔和每块橡皮的批发价是多少? 20、某中学新建了一栋4层的教学大楼,每层楼有8间教室,进出这栋大楼共有4道门,其中两道正门大小相同,两道侧门大小也相同.安全检查中,对4道门进行了测试:当同时开启一道正门和两道侧门时,2分钟内可以通过560名学生;当同时开启一道正门和一道侧门时,4分钟内可以通过800名学生.
⑴求平均每分钟一道正门和一道侧门各可以通过多少名学生?
⑵检查中发现,紧急情况时因学生拥挤,出门的效率将降低20%,安全检查规定,在紧急情况下全大楼的学生应在5分钟内通过这4道门安全撤离.假设这栋教学大楼每间教室最多有45名学生,问:建造的这4道门是否符合安全规定?请说明理由.
21、汽车在相距70km的甲、乙两地之间往返行驶,因为行程中有一坡度均匀的小山,该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2小时30分钟,而从乙地回到甲地需要2小时48分钟,已知汽车在平地每小时行30km,上坡路每小时行20km,下坡路每小时行40km,求从甲地到乙地的行程中,平路、上坡路、下坡路各是多少?
22、某中学组织一批学生春游,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若干辆,但有15人没有座位;若租用同样数量的60座客车,则多出一辆车,且其余客车恰好坐满,已知45座客车租金每辆220元,60座客车租金为每辆300元,试问:
⑴这批学生人数是多少?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多少辆? ⑵若租用同一种车,要使每位学生都有座位,怎样租用更合算?
23、某旅社在黄金旅游期间为一旅游团体安排住宿,若每间宿舍住5人,则有4人住不下;若每间住6人,则有一间只住了4人,且空两间宿舍,求该团体有多少人和宿舍间数.
24、有甲、乙两种债券,年利率分别是10%与12%,现有400元债券,一年后获利45元,问两种债券各有多少?
25、李明与王云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若两人同时出发,则经过80分钟两人相遇;若李明出发60分钟后王云再出发,则经过40分钟两人相遇,问李明与王云单独走完 全程各需多少小时?
26、在一次足球比赛中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某队在足球比赛的4场比赛中得6分,这个队胜了几场,平了几场,负了几场?
27、某单位急需用车,但又不需买车,他们准备和一个个体车或一国营出租公司中的一家鉴定月租车合同,个体车主的收费是3元/千米,国营出租公司的月租费为2000元,另外每行驶1千米收2元,试根据行驶的路程的多少讨论用哪个公司的车比较合算?
28、小王到新华书店帮同学们买书,售货员告诉他,如果花20元钱办理“会员卡”,将享受八折优惠.请问:
①在这次买书中小王买标价为多少元书的情况下办会员卡与不办会员卡花钱一样多?
②当小王买标价为200元书时,怎么做合算?能省多少钱?
为应对21世纪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新挑战, 当前全世界共同倡导的跨学科素养是4C’s, 即合作 (collaboration) 、交往 (communication) 、创造性 (creativity) 和批判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 。核心素养不只是课程目标, 还是一种崭新的课程观 (张华2016) 。英语课程改革新动向是关注学科育人价值, 关注学生思维发展, 关注学科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英语阅读教学要体现六要素, 即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 (王蔷2016) 。为了改变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语言知识和词汇学习的现状, 构建中国特色品牌学校共同体, 北京市昌平区教育委员会、中国石油大学附属中学举办了“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策略分享交流会”。下面, 笔者从教学目标、课堂导入、课文处理方式、重难点处理、细节处理等方面对比分析与另一位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方式。
一、确定教学目标
笔者和另外一位授课教师都选择了北师大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4 Seasons and weather Lesson12 Summer holiday, 单元主题为Seasons and weather, 一共包括4课, 主要谈论天气情况、假日旅行计划以及假日旅行信息。本课是一篇应用文中的明信片, 发送明信片的Tim给朋友David介绍暑假期间在中国学习和与家人旅游的情况。
学生在前两课中学习了有关天气和季节的话题, 本课中将进一步学习在不同季节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从而完善单元话题知识。
基于学生整体素质较好的情况, 笔者认为可以适当地加深和拓展对材料的处理。笔者预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1.学生对表达假期计划的相关词汇和语法不熟悉;
2.学生对中国某些景点位置不熟悉;
3.学生对语言所传递的隐含信息和语篇结构的认识比较薄弱。
(一) 设计思路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即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提高人文素养, 增强实践能力, 笔者确定教学流程为:
第一步:学生通过读标题、看图片和阅读文章的首尾句推测明信片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推测并概况文本的主旨大意;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Tim的旅游路线图。
第二步: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启发学生了解Tim一家做什么和具体的旅游时间, 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明信片的具体内容,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第三步:学生通过讨论Tim的暑期安排是否合理, 科学规划自己的假期, 培养思维能力;自主探究、归纳明信片的写法和语言特点;通过理解和品读文本语言, 理解作者的写作态度, 评价作者的计划安排, 培养思辨能力。
第四步:学生谈论自己的计划。
第五步:布置作业:写一封明信片 (分层作业) 。
(二)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等形式学习Tim给朋友David写的明信片的内容, 以及英语明信片的写作结构和语言特点;笔者组织学生讨论Tim的暑期安排,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假期, 劳逸结合。
第二课时:学生再次分析明信片的内容, 在语境中学习、探究be going to的语义及其功能作用, 在创设的新语境中初步运用be going to进行表达。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学生根据语境学习短语, 了解单词;
2. 学生找出文章主旨, 归纳明信片的写法;
3. 学生根据季节情况, 合理计划旅行;
4. 学生制订假期计划, 发现家乡的美。
二、在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素养能力上的差异
(一) 导入方式不同
另外一位授课教师的导入方式是:放一段录像, 让学生观看并回答问题;教师交代be going to do sth.的用法。
笔者的导入方式是:利用思维导图, 用旧知识导出新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出本课的生词 (见图1) 。
Brainstorming: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n summer holiday?
在两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下, 教学效果有着较大差异。另外一位授课教师的导入方式语速较快, 部分学生听不懂;直接处理be going to的用法, 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比较适合, 但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没有意义。笔者的导入方式是围绕主题进行的, 并提出发散性的问题, 激活了学生的背景知识, 同时引出了话题, 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部分生词。这种导入方式从学生实际出发, 通过谈论暑假活动, 以旧带新, 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实现词汇学习,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使学生在心理和知识上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 处理课文的方式不同
1. 另外一位授课教师的课文处理方式
另外一位授课教师从篇章结构入手, 总结明信片的结构, 接着, 让学生听录音跟读课文, 了解文章大意, 概括文章中心;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文中找出旅游地点;最后让学生报道家乡昌平的历史遗址。本堂课实现了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体会语言的表达方式的目的。
2. 笔者的课文处理方式
Lead-in——引入话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Fast reading&detailed reading———引导学生通过快读、扫读获取文章的主旨大意, 把握文章脉络, 再通过细节阅读获取关于明信片中Tim的暑假计划 (学习汉语和旅游) 的详细信息, 归纳、总结明信片的结构, 推断出旅游的时间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并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作者的计划安排;Review and Internalization———引导学生内化信息;talk and use———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讨论, 最后写出自己的旅游计划, 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三) 重点、难点的处理方式不同
另外一位授课教师先让学生读课文, 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地点和时间, 再找出相关的细节信息。这种做法适合于全体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能准确地找到关键信息, 但是, 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辨能力没有得到相应锻炼。
笔者通过任务设置和追问的方式, 引导学生获取Tim的旅游路线, 在地图上找出地点, 并用红旗标出来, 然后获取细节信息并学习生词, 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引导学生根据文中所给时间推断Tim的其他旅游时间, 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明信片的结构, 了解西方明信片的写法, 对比中西方明信片写法的不同, 培养了学生的文化品质;引导学生通过文中信息判断作者的情感态度, 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作者的计划安排,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 细节阅读的处理方式
笔者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Tim写明信片时的心情和他对自己假期的期待, 培养了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五)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笔者让学生评价Tim的假期安排, 感受作者的做法, 体会合理安排假期的重要性, 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评价能力和审思能力。
(六) 作业不同
1. 另外一位授课教师布置的作业
Jack is from England.He will come to Chin this Summer Holiday.Please make a tour plan fo him.Make the plan after school, consolidate the lan guage points.
2. 笔者布置的作业
(1) Read a postcard;
(2) Write a postcard;
(3) See a film:Mr Bean’s Holiday.
学生通过写英语明信片提高了运用英语做事的能力, 实现了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分层作业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第 (1) (2) 题是必写题, 第 (3) 题是自选题。学生通过视、听、读、写、看等方式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拓展知识面, 以便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 培养自身的文化品格和语言素养。
三、教学效果评价
(一) 笔者的教学效果
1. 关注学科育人的价值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总结明信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运用所学知识谈论自己的假期安排, 实现了知识的迁移。本堂课教学从浅层走向深层, 将语言知识和文化整合起来, 将语言、文化、思维整合起来, 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暑假生活。
2.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
从篇章结构入手, 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写作手法、篇章结构、主旨大意、写作意图, 并归纳提炼阅读材料中的信息。
3. 在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笔者利用问题设置、小组讨论、材料展示等平台, 把学生阅读思考的成果进行课堂展示, 让学生在组织、主持、演示、讲解的过程中交流学习的收获, 培养学习能力。
(二) 另外一位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
1.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2. 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课文和归纳概括能力等。
3. 注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4. 注意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
(三) 笔者的教学创新点
1.本堂阅读课是紧密结合《中小学生英语学科能力表现框架 (3*3核心能力要素) 》设计的, 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通过画旅游路线图、填时间连接词以及总结明信片的结构, 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写作中的谋篇布局能力, 进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2.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 解决自身的现实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批判评价思维能力。
3. 分层布置作业, 给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四、从同课异构课教学设计引发的思考
第一,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教师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 时刻保持学生的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学习、体验和探索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 教师的指令语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学方法既要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 又要满足优秀学生和差生的需求, 使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第三, 在教材和资源的选择上, 教师可以整合教材, 也可以选择与课题相关的课外材料, 但要注意材料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第四,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立足语篇, 要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要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同时, 教师要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促进学生的心智的发展, 塑造其健康的品格 (褚宏启、张咏梅, 等2016) 。
结束语
从本次同课异构课可以看出, 教师对于教材的掌控能力和挖掘能力以及对于学科素养理论的掌握程度等, 会直接影响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 会影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效果。总之, 不管是阅读教学, 还是整个的英语教学, 英语教师都应该树立一种观念——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心智、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创造能力, 最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褚宏启, 张咏梅, 田一.2016.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 (2) .
王蔷.2016.中小学生阅读素养内涵及其培养--全国首届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学术研讨会发言 (节选) [J].英语学习 (教师版) , (1) .
1.填一填。
(1)折线统计图既能看出数量的( ),又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 ),分为( )和( )两种。能同时看出两组数据变化情况的是( )统计图。
(2)反映一家人身高情况,用( )统计图较好;反映一个人身高变化情况,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2.小红为了提高自己的跳绳成绩,最近一段时间练得很刻苦。她记录了每天的锻炼情况,并绘制成了统计图。
(1)小红第( )天到第( )天跳绳成绩提高最快,第( )天到第( )天提高最缓慢。
(2)估计小红第6天的成绩大约是( )个/分,达到每分钟130步大约是在第( )天。
3.下面是某市5月份第一周(1~7日)每天最高和最低气温统计图。
(1)这是一幅( )式( )统计图,它适合表示( )组数据的( )情况。
(2)这周中,( )日温差最大,相差( )℃;( )日温差最小,相差( )℃。
(3)这周最低气温的变化情况是( )。
二、巧手操作。(32分)
1.下面是阳光小学五年级同学家庭汽车数量统计表。请完成折线统计图。
(1)该校五年级同学家庭汽车数量增加最快的是( )年,比上年增加了( )辆。
(2)平均每年拥有汽车( )辆。
(3)五年级同学家庭汽车数量呈现的变化趋势是( )。
2.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飞行中飞行时间和高度如下表。
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
(1)( )飞机的飞行时间长,比( )飞机长( )秒。
(2)起飞后第15秒,甲飞机的高度是( )米,乙飞机的高度是( )米。
(3)起飞后( )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起飞后大约( )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
三、解决问题。(35分)
1.下面是某股票昨天的交易价格统计图。
(1)每天股票交易的开始时间是( ),一天交易( )小时。
(2)该股票前一天的收盘价(每天股票交易结束时的价格)是10.55元,昨天收盘时( )(填“涨”或“跌”)了( )元。
(3)你能说说该股票昨天的走势(价格变化情况)吗?
(4)不计算,你能估计出该股票昨天交易的平均价格大约是多少元吗?
2.下面是甲、乙两地去年4~10月份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1)两地的月平均气温哪月相差最大?低温是高温的几分之几?
(2)根据统计图,简单分析两地一年中的气温变化情况。
班次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计算1.25(+0.24)8的结果是()A.0.24B.2.4C.24D.2402.下列计算错误的是()A.-2(-3)=6 B.-3(+2)(-4)=24 C.(-5)(-2)(-4)=-40
D.-
1(-6)=-3
3.a、b、c、d是四个互不相等的整数,若abcd9,则abcd()
A..0B.4C.8D.不能确定 4.下列变形正确的是()①(ab)ca(bc)②a(bc)acab ③(a)(bc)abac ④abba
⑤a(b)b(a)⑥a(bc)b(ac)A.④①③B.②⑤⑥ C.①②③D.都不对
5.若ab<0,且a<b,则a()0 A..>B.<C.=D.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计算:3(0.3)=2.计算:-513153
=3.计算:-0.4×0.2=4.计算:
(0.2)5.若四个有理数的积是负数,则其中负因数有个
三、计算(1题10分余题15分,共70分)1.(16)(32
5)5
2317(7)解:
2.(120)(5
4)(8)
3.36(5746129)
4.3.142(5)3.142(10)3.142(14)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
2.能将已知数在上表示出来,能说出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二)能力训练点
1.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2.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画,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到和谐美的享受.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始终贯穿“激发情趣—手脑并用—启发诱导—反馈矫正”的教学方法.
2.学生学法:动手画,动脑概括的三要素,动手、动脑做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难点:有理数和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师生同步画,学生概括三要素,师出示投影,生动手动脑练习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大家知识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
生: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
(出示投影1)
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0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
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生:2℃,-5℃,0℃.
我们能否用类似温度计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
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从温度计用标有读数的刻度来表示温度的高低这个事实出发,引出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再从温度计这个实物形象抽象出来研究.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培养了用数学的意识.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的画法
与温度计类似,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 原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为正方向 那么相反的方向(从原点向左)则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相当于温度计上每1℃占1小格的长度).
【教法说明】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跟着一起画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把类比作为一种重要方法贯穿于概念形成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领悟这种思想方法.
让学生观察画好的直线,思考以下问题:
(出示投影1)
(1)原点表示什么数?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
(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向左 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的定义.
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相互叙述,互相纠正补充,语句通顺后举手回答.大家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教法说明】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概括—表达”展现知识的形成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领会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归纳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或否定,纠正后板书.
2.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向学生提出问题:上为什么要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呢?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结合温度订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从而知道三要素的重要性,了解三者缺一不可,认识和掌握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的依据.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讨论.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请大家回答下列问题:
(出示投影2)
(1)有人说一条直线是一条,对不对?为什么?
(2)下列所画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不准讨论,想好后举手回答.
让其他学生对其回答进行评判,对确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给予讲解.
【教法说明】此组练习的目的是巩固的概念.
答案:(2)①缺原点,②缺正方向,③不是射线而是直线,④缺单位长度,⑥提醒学生注意在同一数轮上必须用同一单位长度进行度量.⑤⑦是,同时⑦为学面直角坐标系打基础.
4.有理数与上点的关系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来表示.
例1 画一条,并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1,5,0,-2.5, .
学生练习: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然后在上标出各点,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教法说明】让学生动手自己画,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例1是把给定的有理数用上的点来表示,完成由“数”到“形”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出示投影4)
例2 指出上 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先让学生思考一会,然后学生举手回答
解:A表示-3;B表示 ; C表示3;D表示 ;E表 .
【教法说明】例2是让学生说出上的点表示的有理数,完成了由“形”到“数”的思维过程.例1、例2从各自不同的两个侧面,体现出数形结合,渗透了数形之间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
5.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5)
①说出下面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②将-3, ,1.5,-6, ,2.25,,-5,1
各数用上的点表示出来.
【教法说明】①题由点读数练习,②题由数找点练习,进一步巩固加深本节所学的内容.
(三)归纳小结
师:①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章有理数的有关性质和运算都是结合进行的.
②掌握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上的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以后再研究.
八、随堂练习
1.判断题
(1)直线就是( )
(2)是直线( )
(3)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来表示
(4)上到原点距离等于3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 )
(5)上原点左边表示的数是负数,右边表示的数是正数,原点表示的数是0.( )
2.画一条数轮,并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5,0,+3.2,-1.4
九、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第56页1、2.
(二)选做题:课本第56页及第57页B组l.
(三)思考题:
①在数轮上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
②在数轮上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__侧,距离原点_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_侧,距离原点__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
【教法说明】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发展不尽相同,所以分层次地布置作业 ,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他们都能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并使部分学生能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C(解析:(- 8m4n+12m3n2- 4m2n3)÷(- 4m2n)=- 8m4n÷(- 4m2n)+12m3n2÷(- 4m2n)- 4m2n3÷(- 4m2n)=2m2- 3mn+n2.故选C.)
3.D(解析:观察图形可知:单独涂黑的角顺时针旋转,只有D符合.故选D.)
4.C(解析:(1)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样的两个三角形也不是全等三角形,所以(1)错误;(2)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如果两个三角形是任意三角形,就不一定有对应角或对应边了,所以(2)错误;(3)正确.故选C.)
5.C(解析:A.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驶速度为180÷2=90(km/h),故本选项错误;B.乡村公路总长为360- 180=180(km),故本选项错误;C.汽车在乡村公路上的行驶速度为90÷1.5=60(km/h),故本选项正确;D.2+(360- 180)÷[(270- 180)÷1.5]=2+3=5(h),故该记者在出发后5 h到达采访地,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
6.B
7.B(解析:因为PR=PS,PR⊥AB于点R,PS⊥AC于点S,AP=AP,∠RAP=∠SAP,所以△ARP≌△ASP,所以AS=AR.因为AQ=PQ,所以∠QPA=∠QAP,所以∠RAP=∠QPA,所以QP∥AR.所以①,②都正确.而在△BPR和△QPS中,只满足∠BRP=∠QSP=90°和PR=PS,找不到第3个条件,所以无法得出△BPR≌△QPS.故本题仅①和②正确.故选B.)
8.D(解析:A.因为此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所以正确;B.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点连线,正确;C.由三角形全等可知,BG=CE,且直线BG,CE的交点在AF上,正确;D.题目中没有60°条件,不能判断是等边三角形,错误.故选D.)
9.A(解析:因为台球桌四角都是直角,∠3=30°,所以∠2=60°.因为∠1=∠2,所以∠1=60°.故选A.)
10.C(解析:在△OBC中,已知∠O,∠C的度数,易求得∠OBC=80°,欲求∠OAD的度数,可通过△OBC≌△OAD得∠OAD=∠OBC=80°.)
11.11(解析:因为x2+3x+2=(x- 1)2+a(x- 1)+b=x2+(a- 2)x+(b- a+1),所以a- 2=3,b- a+1=2,所以a=5,所以b- 5+1=2,所以b=6,所以a+b=5+6=11.)
12.不公平(解析:甲获胜的概率是,乙获胜的概率是,两个概率值不相等,故这个游戏不公平.)
13.110°(解析:因为∠A=40°,∠ABC=∠ACB,所以∠ABC=∠ACB=(180°- 40°)=70°.
又因为∠1=∠2,∠1+∠PCB=70°,所以∠2+∠PCB=70°,所以∠BPC=180°- 70°=110°.)
14.(1)日期、电表读数 日期 电表读数 (2)120 58.8(解析:(1)变量有两个:日期和电表读数,自变量为日期,因变量为电表读数;(2)每天的用电量约为(49- 21)÷7=4(千瓦时),4月份的用电量=30×4=120(千瓦时),因为每千瓦时电费是0.49元,所以4月份应交的电费=120×0.49=58.8(元).)
15.(解析:偶数有2,4,6.求出偶数区域面积与总面积之比即可求出指针指向偶数的概率.)
16.4(解析:△BCE和△ADE,△BOE和△AOE,△OCE和△ODE,△BOD和△AOC,共4对.)
17.①②③(解析:因为∠E=∠F=90°,∠B=∠C,AE=AF,所以△ABE≌△ACF.所以AC=AB,∠BAE=∠CAF,BE=CF,所以②正确.因为∠B=∠C,∠BAM=∠CAN,AB=AC,所以△ACN≌△ABM,所以③正确.因为∠1=∠BAE- ∠BAC,∠2=∠CAF- ∠BAC,∠BAE=∠CAF,所以∠1=∠2,所以①正确,所以题中正确的结论应该是①②③.)
18.19(解析:因为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所以AD=CD,AC=2AE=6 cm.又因为△ABD的周长=AB+BD+AD=13 cm,所以AB+BD+CD=13 cm,即AB+BC=13 cm.所以△ABC的周长=AB+BC+AC=13+6=19(cm).)
19.解:原式=4x2- 4x+1- 9x2+1+5x2- 5x=- 9x+2,当x=0时,原式=2.(答案不唯一)
20.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农民自带的零钱为5元. (2)=0.5(元). (3)=15(千克),15+30=45(千克).答:农民自带的零钱为5元;降价前他每千克土豆出售的价格是0.5元;他一共带了45千克的土豆.
21.解:(1)∠EAB=∠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BAC=∠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BAD+∠D=180°;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2.解:游戏规则不公平.理由如下:列表如下:
由上表可知,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共有9种,故P(牌面数字相同)==,P(牌面数字不同)==.因为<,所以此游戏规则不公平,小李赢的可能性大.
23.解:以下答案供参考.图(4)(5)(6)中的三角形全等,只需画其中一个.
一、解析教材, 设定目标
“世上本无鬼, 庸人自扰之。”《活见鬼》一文所要揭示的就是这样一个浅显而又深邃的道理。那么,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本篇课文的过程中, 自主、能动地研读、品读、美读文言文, 理解文章基本内涵呢?体会文言文学习的乐趣就成了首要任务, 也是教学的重点。而在趣味盎然、层层递进的解析诵读之后, 学生能否对文章结尾处“二人相视愕然, 不觉大笑”展开丰富多元的解读, 自觉树立“破除迷信、讲求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便成了教学的难点。
就此, 教学目标可以设定如下: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力争达到“熟读成诵”;2.读议结合, 在情境延展与反复诵读中探究文言字句的意思, 感悟寓意;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培养诵读、积累文言文的兴趣。
二、浓妆淡抹, 教学相济
目标的达成需要依靠合理有效的环节设计。在对教材研读、解析的基础上, 我进一步提出了“兴趣先导、研读入境、浓妆淡抹、教学相济”的教学理念。
(一) 制造矛盾, 直视中心。
开课伊始, 我便提出学生极为感兴趣的问题:你见过鬼吗?鬼是什么样子的?这两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之间其实存在着必然的矛盾:我们谁都没见过鬼, 然而对于鬼的样子却了然于心:青面獠牙, 来去无踪, 出没间妖声缭绕……学生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 得出一个结论, 那就是我们心里有鬼!“心里有鬼, 遇事就会疑神疑鬼”, 这是文章传达的浅显寓意, 也是上演这出闹剧的根本原因。在开课之初, 让学生做好这样一种心理准备, 不仅可以引发学生阅读的期待, 而且可以拉进阅读主体———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实现阅读教学“做文中人”的教学理念。
(二) 深情范读, 整体感知。
文言文教学尚处起步引领阶段, 教师的范读有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文言词句之美, 韵律之和谐, 意味之深长, 能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激发学生自主读文的兴趣, 拓展学生对文本丰富多元的解读。
为此, 导入之后, 我并没有让学生直接读文, 而是先进行了范读。在范读过程中, 要读出古文的抑扬顿挫, 读好人物情绪变化的关键词句。然后, 再让学生充分练读, 全凭意会去猜测大意。这正实现了自读文章时的整体感知。而学生仅凭意会去理解文章大意, 难免有对文言词句解释不当之处, 这恰恰又为下一环节的“研读、品读”提供了契机。此处可谓:教学相济, 教为浓妆, 学宜淡抹。
(三) 文白对译, 感悟精练。
文言文中译文的出现有两个目的:一是做好工具性的帮助理解, 二是做好人文性的对比赏析。在此, 教师要把握好“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的原则, 对于译文能用则用, 该用才用。什么时候能用?学生需要准确的解释, 教师需要牵引过渡的时候。为了使学生在文白对译的过程中, 体会文言词句的精练与传神, 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划出文言文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 反复诵读体会。此处教渐淡抹, 学愈浓妆。
(四) 适度拓展, 内化情感。
本篇课文短小精悍, 借小喻大, 寓较深之哲理于简单故事之中, 具有鲜明的训诫性、讽刺性和哲理性。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文中的思想精髓“古为今用”, 真正让文言文教学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 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 在课末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1.故事的结果怎样? (用古文回答更好) 2.此时这两人明白了什么道理?他们会说些什么话?通过这些问题, 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 回答的问题不落俗套且更丰富了, 当然让学生“不迷信有鬼, 不疑神疑鬼”这一教学目标也就水到渠成。
—Well, hes really tall. 噢,他确实很高。
【点拨】 look like的意为“看起来像”、“长得像”,多用来询问或描述人的外貌或物品的外观等。询问“某人长相”怎么样时,要用“What do/ does…look like?”。例如:
The boy looks like his father. 这个男孩看起来像他爸爸。
—What does your friend look like? 你的朋友长什么样?
—She is tall and has long hair. 她高高的个子,留着长发。
2. She never stops talking!她从不停止讲话。
【点拨】 stop是动词,意为“停止”,常用于“stop doing sth.”和“stop to do sth.”结构中。stop doing sth.表示“停止做某事(正在做着的事)”,doing sth.作stop的宾语;stop to do sth.表示“停下来(正在做的事)去做另外一件事”,to do sth.是目的状语。例如:
He is tired. He stops to have a rest. 他累了,他停下来休息一下。
3. “ I dont think hes so great,” says Ruth from New York. 来自纽约的Ruth说:“我认为他没那么伟大”。
【点拨】 1)I dont think是主句,hes so great是宾语从句。英语中,think后面接宾语从句时,若从句为否定的,一般要否定主句,而不否定从句。例如:
I dont think you are right. 我认为你不对。
2)say意为“说、讲”,强调所说的内容。而speak作“说、讲”时,强调说话的能力;说某种语言时,要用speak。例如:
Please say it again. 请再说一遍。
Can you speak English? 你会讲英语吗?
4. Id like some noodles. 我想要一些面条。
【点拨】 would like意为“想要”,相当于want,但比want的语气委婉;后面可接名词或动词不定式。含有would like的句子,在变为一般疑问句时,把would提到句首。例如:
I would like to watch TV. 我想看电视。
Would you like some apples? 你想要几个苹果吗?
5. What size bowl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 你们想要多大碗的面条?
【点拨】 What size意为“多大号”、“多大尺寸”,用来引导特殊疑问句。例如:
What size are your shoes? 你的鞋是多大号的?
6. What about your friend, Carol? 你的朋友怎么样,卡罗尔?
【点拨】 What about ...? 是口语中很常用的一个句型,意为“……怎么样?”,与How about ...?的意思一样。一般用来征询对方的意见或看法、提出请求或建议等。后面可跟名词、代词、动词-ing形式。例如:
I like swimming very much. What about you? 我非常喜欢游泳,你呢?
What about swimming this afternoon? 今天下午去游泳怎么样?
7. Old Henry looked for his dog. 老亨利找他的狗。
【点拨】 look for意为“寻找”,强调“找”的过程;find意为“找到”,强调“找”的结果。例如:
What is he looking for? 他在找什么?
Did you find your pen? 你找到你的钢笔了吗?
8. Then it was time to go home. 该回家了。
【点拨】 Its time to do sth. 是一个固定句型,意为“该做某事了”、“是做某事的时候了”。例如:
Its seven oclock. Its time to go to school. 七点了,该去上学了。
9. That made me feel very happy. 那使我感到很高兴。
【点拨】 make用作使役动词时,意为“使、让”,常用于“make sb. do sth.”结构中,意为“使/让某人做某事”。例如:
They made the young men work ten hours a day. 他们让这些年轻人每天工作10个小时。
10. We had great fun playing in the water. 我们在水里玩得很快乐。
【点拨】 have fun doing sth. 意为“做某事很有乐趣/快乐”。例如:
We have fun playing computer games. 我们玩电脑游戏非常快乐。
11. ... so we decided to play tennis. ……因此我们决定打网球。
【点拨】 动词decide意为“决定、下决心”,decide to do sth. 表示“决定做某事”时,后要跟动词不定式作宾语。类似的动词还有want等。例如:
She decided to buy a new bike. 她决定买一辆新自行车。
12. What do you think of soap operas? 你认为肥皂剧怎么样?
【点拨】 What do you think of ...?意为“你认为……怎么样?”,是用来询问对方对某事、某物或某人的看法、态度,相当于How do you like ...?句型。例如: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ory? =How do you like the story? 你认为这个故事怎么样?
13. Welcome to 9 oclock Weekend Talk. 欢迎来到九点钟的《周末访谈》节目。
【点拨】 Welcome to ... 意为“欢迎来到……”,to为介词,后面要跟地点名词,若接地点副词时,则不用介词to。例如:
Welcome home!欢迎回来!
Welcome to Beijing! 欢迎来北京!
14. Were talking to Alan, a thirteen-year-old boy. 我们正在与Alan,一个13岁的男孩谈话。
【点拨】 由“数词+名词+形容词”构成的复合形容词,每个词的中间要用连字符号“-”,且名词要用单数形式。例如:
Carol is an eight-year-old girl. 卡罗尔是一个八岁的女孩。
15. I enjoyed reading your “Whats Cool?” article in the school magazine. 我喜欢读学校杂志上你的那篇“Whats cool?”的文章。
【点拨】 动词enjoy后面可接名词、代词或动词-ing形式。例如:
Do you enjoy working here? 你喜欢在这儿工作吗?
16. Dont run in the hallways. 不要在走廊里乱跑。
【点拨】 祈使句通常无主语,由动词原形来开头,为使语气委婉,可在句首或句尾加上please一詞。否定句一般直接在句首加上Dont来构成。例如:
Dont be late next time. 下次不要迟到了。
17. We have to clean the classroom. 我们不得不打扫教室。
【点拨】 have to意为“不得不;必须”,后面要跟动词原形,有人称、数和时态的变化,表示受客观原因限制,不得不去做某事。变疑问句或否定句要借助助动词do/does。例如:
Its too late. I have to go home now. 太晚了,我现在必须回家。
巩固练习
()1. —_______?
—Hes a tall man with short hair.
A. How is he B. What does he like
C. What is heD. What does he look like
()2. They are too tired, so they stop _______ and
have a rest.
A. working B. to work C. work
()3. People usually _______“Hello” to each other
when they make a phone call.
A. sayB. tellC. talkD.speak
()4.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Id like _________ my parents.
A. to visitB. visitC. visiting
()5. When Mary couldnt see her mother, she began
to cry and ________ her.
A. look for B. look afterC. look at
()6. —Hurry up! Its time ________ home.
—Im coming.
A. goB. go toC. going D. to go
()7. —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watch the
national flag go up?
—It makes me ________ very proud.
A. felt B. to feel C. feeling D. feel
()8. We went to the beach and had great fun
_______ in the water.
A. to playB. playing C. played
()9. —Whats your plan for the summer holidays?
—Ive no idea, but Ive decided ________ at
home and have a good rest first.
A. stay B. to stay C. stayedD. staying
()10. Ben, dont you think such a task is too
difficult for _________ boy?
A. a 8 year old B. an 8-year-old
C. the 8-years-old
()11. I enjoy _________ my bike in the moun-
tains. Its not always easy, but exciting.
A. rideB. rodeC. to rideD. riding
()12. —I cant give up smoking, doctor.
—For your health, Im afraid you ________.
A. may B. canC. have to
()13. —What do you ______ your hometown?
—I love it very much.
A. look atB. talk about
C. think ofD. think over
14. 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每空一词。
我认为你的答案不对。
I _________ _________ your answer is right.
15. 根据汉语意思完成英语句子。每空限填一词。
你要多大的甜点?
_________ _________ of dessert would you like?
16. 用括号内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每空不限一 词)。
—What about _________ (have) a birds eye
view of Shanghai?
—Great! I cant wait to.
17. 根据汉语完成英语:
欢迎2010年来上海。
__________ ________ Shanghai in 2010.
18. Tell Harry the news when you see him, please.
(改为否定句)
________ _________ Harry the news when you
see him, please.
【七年级下册数学华师大】推荐阅读:
七年级下册华师大科学09-30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06-12
新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1-09
七年级思品(北师大版下册)单元测试卷二11-26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0-15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拔萝卜01-30
数学七年级下册难题07-10
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09-15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09-16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