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讽刺与幽默(精选8篇)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一,讽刺时事:1924年6月,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校门口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人斯门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黄埔军校蜕化成为谋取名利的终南捷径,有人将对联改为:升官发财莫往他处,贪生怕死请人斯门1949年4月1日,南京各大专院校举行大规模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争自由、争民主、争人权”示威游行,遭到当局血腥镇压,致使学生死伤多人。几天后在中央大学召开的追悼会上,挂起了一副无字联,写满了触目惊心的标点符号:?,??,???,!,!,!!国民党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喊得最响的口号是“民国万岁”“天下太平”。很多县党部以此为对联。刘师亮略改两字,便成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抗战时,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当时的陪都重庆,官僚机构林立,特警横行,民众叫苦不迭。重庆一小土地庙贴出一幅讽刺联:婆婆莫擦摩登红,谨防特务打主意公公要留络腮胡,免得保长抓壮丁一些保守人士所撰讽刺时事的对联,现在读来同样令人忍俊不禁。清廷设同文馆,有保守分子作对联(据翁同和日记同治六年即1867年2月13日日记):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子弟拜异类为师又载(2月24日):其
一、未同而言,斯文将丧其
二、孔门弟子,鬼谷先生清李伯元《南亭四话》记载,清末办新式学堂,一私塾老先生极为不满,作联曰:大学堂,小学堂,不大不小中学堂,学剪辫,学改装,学来了半人半鬼中教习,西教习,不中不西华教习,教自由, 教革命, 教出些无父无君
二、讽刺人物:郭嵩焘作为大清朝的第一个驻外使节,出使英国,朝野一片骂声,甚至被视为汉奸。家乡湖南有讽刺联曰: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苏昆名丑杨三在演白蛇传时,讽刺李鸿章的卖国行为,后被李迫害致死。民众十分气愤。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李鸿章排行第二,故称李二先生。张佩纶以马尾之败遭谴戌,李鸿章把自己的幼女嫁给张。新婚之日,有人作对联嘲曰:三品功名丢马尾,一生艳福仗娥眉另有一联并嘲张佩纶、张之洞和陈宝琛:八表经营,也不过山西禁烟,广东开赌三洋会办,请先看侯官降级,丰润充军张之洞爱说“经营八表”之类的大话。侯官指陈宝琛,丰润指张佩纶(二人的籍贯所在)。近代著名学者章太炎撰联讥讽康有为: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上联末隐去了“妖孽”,下联末则隐去了“贼”字,两联末尾凸现了“有为”二字,隐含骂康为“国贼”、“妖孽”之意。而王闿运去世,有人为挽联打趣(王与其佣人周妈感情特殊,联中七里铺即为周妈故居):讲船山学,读圣贤书,名士自风流,只怕周公来问礼登湘绮楼,望七里铺,美人今宛在,不随王子去求仙近代人物,袁世凯可谓一代枭雄,只因逆时代潮流而行,落得千秋骂名,对他的讽刺对联举不胜举。“洪宪”复辟时,一派浊浪滔天、群魔乱舞的景象,一联概之日:洪水横流,淹没汉满蒙回藏宪章文武,尽是公侯伯子男福州某报曾刊出讨袁征联:或入園中,拖出老袁还我國“園”字出“袁”入“或”为“國”字,表达了国人驱逐窃国大盗、恢复中华民国的强烈呼声。不久袁氏复辟失败病殁,有人模仿老袁的口吻对出下联:余临道上,不堪回首望前途袁世凯过50岁生日时大摆宴席,演剧庆贺。有一位名士拍马屁,给他献上一副寿联:戊戌八月,戊申八月我佛万年,我公万年戊戌(1898)八月,是袁世凯出卖光绪和维新派开始得势的日子,戊申(1908)八月,是袁的50岁生日。我佛,指老佛爷西太后,我公,当然是指袁世凯了。然而好景不长,两个月之后慈禧就一命呜呼,袁也被罢官免职。有一位祝鸣元,便在此基础上改了几个字:戊戌八月,戊申十月我佛今年,我公明年意为你老袁从戊戌八月发迹,到戊申十月下台;老佛爷今年命归西天,你怕也熬不过明年了。王闿运撰联抨击袁世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袁世凯死后,有人写过这样一副对联(意为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又: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举国情狂,情狂情狂情情狂上下联均是模拟锣鼓的敲击声。“当”拟小锣声,“庆”拟小钹声,“情”拟大钹声,“狂”拟大锣声。从内容上来讲,“普天同庆”当然应是“当庆”,“举国情狂”,“情狂”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过“情狂”二字是贬义,又指男女苟合,用在窃国大盗袁世凯及其追随者身上很合乎情理。还有人拟了这样一幅讽骂挽联:毋人负我,宁我负人,惟公善体斯意不能留芳,亦当遗臭,后世自有定评袁世凯帝制美梦化为泡影,在四面楚歌声中一命呜呼。当时有报纸曾刊载两副对联:其
一、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其
二、鹿逐中原,浩劫遍及廿二省龙飞何处,伤心惟有十三人六君子,指当时为袁世凯称帝效犬马之劳的“筹安会六君子”,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二陈汤:是指陈树藩、陈宦、汤芗铭。时陈宦为四川督军,陈树藩任陕南镇守使,汤芗铭为湖南都督。“六君子”和“二陈汤”本都是中药名,此处用于联中,既是巧合,又语带双关。“二陈汤”中尤以陈宦当时积极劝袁世凯当皇帝最为积极,深得袁信任,被派往四川坐镇。可是,当蔡锷在云南举起义旗后,“二陈汤”相继发表宣布“独立”的文电。陈宦还特别声明“与袁氏个人断绝关系”。袁世凯接到此电,如五雷轰顶,茶杯掉地粉碎,人从座椅上滑跌到地上,从此卧床,直至一命呜呼。据说其临死最后一句话是:“他害了我!”有人说这个“他”是指杨度,有说指陈宦,也有说指袁克定。总之,袁之死,“六君子”鼓吹帝制是起病之因,而“二陈汤”通电“独立”是丧钟。汪精卫是近代中国头号汉奸。当时有人以其姓名,作了这样一副对联:白费精力,有碍卫生横批:一片汪洋旧时讽刺贪官污吏的对联很多,如:早去三朝天有眼,迟走几日地无皮这是四川祟庆县百姓为县长叶某所立的劣政碑联。有条(金条)有理,无法(法币)无天大胆揭露了富人把持法律,穷人无处申冤的不平世道。清时,民间流行一幅讽刺县太爷的对联:县老爷做生,金也要,银也要,票子也要,红黑一把抓,不分南北。小百姓该死,谷未收,麦未收,豆儿未收,青黄两不接,送啥东西。
三、讽刺封建迷信:民间流行不少讽刺封建迷信的对联,如今读来,仍不失风趣幽默,又引人深思:经忏可起生,难道阎王怕和尚?纸钱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贪官!何不将手双垂下,抹得人间一样平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殿遏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奉泥木,空费了多少钱财!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四川新都宝光寺有一幅流传极广的对联,劝人要思想开朗,处世豁达: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白马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庙,有这样两副对联:其一: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其二: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难度不善之人。
黑色幽默产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的美国,开始其存在形式只是一种简单的文学艺术表达,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一表现形式被越来越多作家运用,逐渐演变为一种流派。黑色幽默产生的历史背景虽然复杂但归根结底可以总结出两点主要原因:首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两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久的情况下,美国不顾民众厌战情绪、贸然发动侵朝、侵越两次较大的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大范围招兵,且两次战争均以失败告终,进一步加剧了民众的恐慌不安感、以及当时社会的动荡,整个社会被笼罩在一种战争、阴暗、恐慌的气氛之下。尤其是对许多基督教徒的基督信仰造成了极大冲击。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的自由意志正在逐渐被剥夺。文艺复兴后涌现的大量文艺复兴知识者对人自由意志的追求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这两个原因使得当时美国社会的文人、尤其是受文艺复兴较大的知识层的传统价值观念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甚至发生了动摇。以及深受弗洛伊德作品的影响等催生了“黑色幽默”的产生。
2.黑色幽默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有关黑色幽默著名的代表作有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这部作品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可以说它是引领美国文学走入黑色幽默时代的始祖。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作者通过运用荒诞的表现手法描写当时民众深陷困境的滑稽场景,向世人展示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现实风貌,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统治者的荒谬、腐败以及无能。整个作品运用喜剧的表现形式向大众呈现出一副悲剧性的现实,也好像只有运用这样一种表现手法,才能将不堪、黑暗的现实置于大众面前。同时,作品还对此种现实加以讽刺,使人们在捧腹大笑后得以深刻反思。再如其他经典的黑色幽默代表作还有:库特·冯尼格的《第五号屠场》、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等。以及小说家福利德曼出版的短篇小说《黑色幽默》,黑色幽默这一流派因此得名。
3.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与讽刺效果
3.1反逻辑、反理性
黑色幽默在西方也被称作“绞刑架下的幽默”,这一形象的比喻形象的描绘了黑色幽默的性质,其绝望中的喜剧性。因此,这样一种艺术,必然是不同于传统喜剧,它是一种反逻辑、反理性,甚至带有荒诞性的艺术作品。用这样一种荒诞性喜剧的表现手法去揭示、抨击当时统治阶级的权威、腐败、无能和堕落,在作者的笔杆下描绘出统治阶级统治者丑恶的嘴脸,以及整个社会风俗的异化、风气的转变。荒诞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即是不存在现实世界中人们一贯以为的逻辑发展顺序,以一种反逻辑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当时美国社会的荒诞性。
此外,荒诞在作品中还可以以一种混乱的状态存在,撰写黑色幽默作品的作者们只是在作品中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抨击当时统治者的黑暗、丑陋、社会的异化,运用一些扭曲病态的人物来丰满自己的艺术作品,然而这种描写只是单纯地停留在描写阶段,他们并没有意识到需要到是改变社会状态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的抱怨,他们一边在描写丑恶的社会现状又一边屈从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当时统治阶级的统治、甚至用更为恶劣、极端的手法描写、创造出更深的阴谋、更为愚蠢的故事情节,使本就很乱的社会更加呈现出一种无序的状态。
2.2“反英雄”式人物塑造
黑色幽默小说在人物塑造上有别于传统幽默小说、甚至其他小说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反英雄”式人物的塑造,在黑色幽默小说中,尽管主人公意识到自己身处在黑暗之中,甚至他们在这种畸形的社会中会感到压抑、痛苦,在他们身上时常还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但他们不能站出来发声、对这种种现象,只能耸耸肩、一笑而过、他们对待自己所处的环境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甚至是绝望。对于这种社会现象只是在内心有一种无言的反抗,然而永远不会付诸行动符合言行,更甚者、连无言都已经被同化为一种生活的习惯。但作者通过“黑色幽默”的表现手法使得在小说中读者很难感受到对于这些“反英雄”人物的同情、悲悯之心,让我们跳出了当时社会的大圈子。
2.3叙事手法的创新
黑色幽默小说的叙事方法采用的是一种“反传统”的叙事方法,其不同于传统小说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以及情节、对话等的有顺序的规规矩矩的描写叙事方式,而是采用一种新颖的叙事方式来反映其所要描绘的荒诞畸形的社会现象。主要有在文中大量运用喜剧、幽默的方式来表现对荒诞世界的无奈、以及运用重复、无序的语言来试图刻画出作者身处的整个世界的无序状态。来例如:其在作品中大量运用重复对话的表达方式来反映那种无逻辑、反理性的社会存在状态。在作品中其大量运用声音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副荒诞、无秩序的社会现象,以及在这种社会下任何有逻辑、有秩序的存在都是不合理的畸形现象。
黑色幽默小说通过这种创新式的叙事方式将陈腐、荒诞的社会现象用重复、无逻辑的语言结构加以表达,组织成一个喜剧性故事,讽刺了整个荒诞畸形的社会;同时,在黑色幽默小说中重复还不同于其他传统小说表达强调的意味,它的重复更多的是一种慌乱、无序、无逻辑的状态,借此来描绘一种荒诞、无序、尴尬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汪小玲.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雷红琴.轮黑色幽默情感模式[J].外国文学研究,2012.
“肤浅新闻深度报道”是由两位泰裔美国人创办的低成本节目,每周上传到YouTube,节目有一种在泰国不常见的西式幽默——尖酸刻薄的讽刺——并从原本一本正经的泰国政治危机中不断涌现的自相矛盾、荒诞不经和混乱逻辑中寻找素材。
这个节目已经播出了5年,但是最近几个月观众规模蹿升到了数十万。
昵称“约翰”的温育和姐姐、首席作者珍雅·旺素拉瓦共同创办了这个节目。两人都说,在这场令朋友反目、亲人成仇的危机中,曾经以温和的微笑和乐于退让而著称的国度变得箭拔弩张,他们做这个节目就像是一种喜剧心理治疗。
包括另一位主持人、电气工程师出身的纳塔蓬·天迪在内的“肤浅新闻深度报道”节目组认为,他们在选择攻击对象时是一视同仁的。节目嘲笑抗议者一边自称“广大民众”,一边又阻挠他们知道肯定会输的选举;节目还拿抗议者在参加抗议活动时无休止的“自拍”行为开玩笑。在2006年军事政变中被推翻后主动流亡海外的他信在节目中被描绘成一个绕着国家转的卫星,它不断取笑这个国家的颜色战争。
他信的支持者人称“红衫军”,而推翻他的运动是由所谓的“黄衫军”领导的。这场危机还催生了黑衫军、白衫军以及彩衫军等团体。温育有一次光着上身做了采访,以表明不站队的立场。“不用把我们太当真,”他说,“我们只是些小丑。”
然而在无休止的讽刺和挖苦背后,这个节目也带着强烈的社会批判和公民教育色彩。纳塔蓬说,节目在3年前已经开始盈利,他负责节目的商业事务。
珍雅说,把节目放在YouTube上播出,让他们可以免受泰国电视网中的企业压力和自我审查。她说政治危机曾经是喜剧的金矿,但这场危机实在令一些泰国人深感厌倦,以至于他们渴望彻底远离政治。
“像这样把满嘴胡扯的人作为中心的节目还能做多久?”她说,“大家对一切都见怪不怪了。”
1. 我把你的话放到油锅里可以榨出油来!
2. 为什么节目中间要插播段广告?因为主持人和嘉宾要上厕所。
3. 不懂的最高境界,是两个字:装懂!
4. 早回家的男人,讲故事给老婆听;晚回家的男人,编故事给老婆听。
5. 没用的东西,再便宜也不买;不爱的人,再寂寞也不依赖。
6. 昨晚梦见你在唱歌!你的歌声很甜,你那多愁善感的表情打动了我,我差点发誓爱你一万年,但我没敢,因为你正对着一头驴唱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7. 你脑子空不要紧,关键是不要进水。
8. 我空有一身泡妞本事,可惜自己是个妞。
9. 大脑是最高贵的器官——因为是大脑告诉你的。
10. 你瘦的时候你在我心里,后来胖了、卡在里面出不来了。
11. 光头强,我教你砍树,你教我怎么坚强。
12. 一断网,我就感觉自己成了山顶洞人……
13. 我不是个冷血的人但你们千万别把我变成一个冷血的人。
14. 我以为天那么久,地就会长的。谁知道还会有地震...
15. 挂个蚊帐在里面裸睡,挑逗蚊子,把它急死。
16. 给你最大的报复,就是活的比你幸福。
17. 不要给我压力,那将是我成为你上司的动力。
18. 锄禾日当午,啥都不靠普。闲来没事做,不如斗地主。
19. 老师说过:世上没有后悔药,只有老鼠药~
20. 要不是老师说不能乱扔垃圾,不然我早把你扔出去。
讽刺小人的搞笑语句
1. 如果我中了五百万,我觉得还是捐进自己的账户吧。
2.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
3. 朋友说:你总躺着累不累啊!我说:就算累死也愿意躺着
4. “老公我手机掉厕所了怎么办?”老公回到:“是屎在给我发信息吗?”。
5. 闹钟叫醒了我的身体,却叫不醒我沉睡的心。
6. 你的人生,总结起来就八个字儿——生的荒唐,死的窝囊……
7. 思想有多远,你就滚多远;光速有多快,你就滚多快。
8. 你以为我会眼睁睁地看着你去送死?我会闭上眼睛的。
9. 你玉树临风,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想必一定是人渣中的极品,禽兽中的禽兽。
10. 你的手机比话费还便宜。
11. 人家有的是背景,而我有的是背影。
12. 我是胖人,不是粗人。
13. 别把虾米不当海鲜。
14. 我的名字叫Rain,小名叫润土。
15. 我诅咒你一辈子买方便面没有调料包。
讽刺小人的经典语录
1. 骗子太多,傻子明显不够用了。
2. 别人装处,我只好装经验丰富。
3. 你看得出我擦了粉吗?
4. 史上最神秘的部门:有关部门。
5. 令堂可是令尊表姐?
6.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7. 台湾一日不收复,我一日不过4级!
8. 不怕偷儿带工具,就怕偷儿懂科技!
9. 我就是在路上斩棘杀龙游江过河攀上塔顶负责吻醒你的公主。
10. 谈钱不伤感情,谈感情最他妈伤钱。
11. 我是天使,回不去天堂是因为体重的原因。
12. 收银员说:没零钱了,找你两个塑料袋吧!
13. 我的优点是:我很帅;但是我的缺点是:我帅的不明显。
14. 会计说:“你晚点来领工资吧,我这没零钱。”
酒厂经理:这还不简单,要是有老鼠屎掉进去,就发现不了了!!
甲:那中国酒为什么是白的??
酒厂经理:这更简单了,就是有老鼠屎掉进去了,我们就说那是酒糟呗!
2、举行的鹦鹉说话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鹦鹉叫可可。他从笼子里走出来,四面张望了一下,大声叫道:“这儿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鹦鹉?”
3、“我的汽车轮胎又破了。您是搞公路修建工程这一行的,我们的公路怎么这么坏?”
“是啊,说起公路来,问题大着呢。一次,一位外国专家骑着摩托车到我们这里来。他见了我们的公路惊奇万分,说‘你们生产的摩托车那么好,而公路却坏透了,这是怎么回事?’我们的一位上司说:“‘这问题非常简单:摩托车可以出口,而公路却不能啊/”
4、一个地主快要死了,他在遗嘱中顺便加了这么几句:“那两只失踪了公牛可以这么处置:如果找到了就归我的儿子,如果找不到,它们就归我的管家。”
5、有所医院处处要节省开支。一次护士室洗脸盆上面的镜子破了,请求更换,院方以经济理由驳回,不予批准。
后来,请求发给用具时,有个护士在表上填写了“一具人体反映器”,很快就被批准了。
6、古时候,一个和尚跟一个屠夫是好友。和尚早上要起来念经,而屠夫要起来杀猪。
为了不耽误各自工作,便约定早上互相叫对方起床。
多年后和尚与屠夫去世了。屠夫去了天堂,和尚却下了地狱。
因为屠夫天天做善事,叫和尚起来念经;而和尚天天叫屠夫起来杀生。
7、火车站站长在车站等车,发现地上有一个烟头,遂把烟头捡起,攥在手中。不远处,又发现一个烟头,走过去又捡起来。一会儿,手中就有了一大把烟头。
站长心想,今天怎么了?地上这么多烟头,成何体统!正要找当班班长理论,一抬头,才发现自己是在公共客运站。
8、记者正在采访一位成功人士。
“能告诉我们你成功的秘密吗?”记者问。
“四个字:正确决策。”成功人士回答。
“那些正确决策又是来自哪里呢?”
“两个字:经验。”
“你是怎样得到这些经验的呢?”
“四个字:决策错误”
9、一个人买了衣料去找裁缝,裁缝看了一眼,说衣料不够。他只好另找对门的裁缝,很快就谈妥了。
几天后,他去取货,看到裁缝的儿子穿着一件用他的衣料做的衣服,于是便问:“怎么回事?对门的那个人说衣料不够,而您却还能省下来给小孩做衣服?”
酒毕,茶馆喝茶——就是打麻将。
里面,几个成功的同学在打麻将,一百元起糊,二番四百,三番八百,倍起则是一千六百元。一场下来,输赢肯定是上万的。
我与另一个同学在外真正地喝茶。
他说,你怎么不去?
我说,有什么意义?一下午输赢的惊涛骇浪,远远当不得品茶清谈的宁静。宁静的生命,才能全部感受自然界中每一株植物的美好——不输不赢,看见坡上最普通的一朵小蓝花,也是美丽的;赢了,因为兴奋而忽视这种美;输了,小蓝花的美如何敌得过他内心的暴跳如雷?
他说,那也是。
我说,老实说,这个春节,我一年品迭下来,还是赤字。那么大的麻将,我打不起的。假如输上一万,将是我一年沉重的债务。
他一笑,古怪地看着我。
我不解地问,笑什么?
他说,哥,以你的智慧,稍微随俗一点,钱可能不是问题。
我说,那当然。前不久,我还拒绝了一个几万元的生意。
几万元?不小了嘛,你为什么要拒绝?
他让我为他写自传。
可以呀!他一定是成功人士?
他说他可以运作3个亿。
那你为什么不写?
他的主要业务是民间高利贷。我凭什么写?
他哈哈一笑,说,写!有钱挣,为什么不写?有奶就是娘。如果你挣到了5万元,这百元一炮的麻将,你还是可以打几场的。
我说,我的笔可以不写,假如要写,写的是很干净的东西。所以我不能随俗。
你们文人就是清高。
如果清是清白的清,高是高尚的高,也许我是。
醒醒吧,你要合群,不合群要饿死。
在边缘可以苟延残喘吧?
他说,哥,你真的要改一下你这清高的臭毛病,莫当傻瓜。
我说,我这傻瓜,改不了啦。
他说,为什么?
我说,是三个老傻瓜教我的。每次我让自己这傻瓜改,他们一骂我,我骂不过他们,所以改不了,只好继续当傻瓜。
他说,三个老傻瓜这么厉害?他们是谁?
我说,第一个老傻瓜是悲悯,第二个老傻瓜是公正z,第三个更老的老傻瓜则是真理。
幽默讽刺小故事2:给我媳妇吃啥了
老周两口子只有一个宝贝儿子,如今儿子三十岁结婚了,还整天为儿子的事操心。最近,儿子眼睛出了点问题,总是视物模糊不清,到医院一查,说是肝脏不好引起的。老周找人一打听,有人说吃啥补啥,肝不好可以吃肝补肝。于是,老周打电话给儿子,让儿子隔三差五地晚上来家里,买来了鸡肝羊肝猪肝给儿子吃。
儿子小周结婚后和妻子翠花就搬出去住了,小两口的家离老周家不远,翠花的娘家跟老周家在一个小区,算是邻居,可每次小周来老周家,翠花就回自己家,很少进老周的家门。主要是因为小周脾气好,老受翠花欺负,老周两口对此很是郁闷,跟儿媳关系就不太融洽。所以小周和翠花两人一起走到小区后,就分道各回各家……
还甭说,小周补了一段时间动物肝脏后,真的治好了眼睛。老周很是高兴,听说翠花下半年有个过级考试,老周就去找翠花的爸爸老王,叮嘱他说,翠花要考试,要多吃脑子才能补脑子啊!——虽说老周跟翠花不和,但毕竟是儿媳妇,老周也不想翠花考试过不了关。
于是,翠花一回来,老王就给女儿买来羊脑鸡头之类的东西吃。还真灵,翠花的考试顺利通过了。
再说老周,儿子怕老婆一直是老周的心病,想到“吃啥补啥”这个秘诀,老周有一天忽然来了灵感:儿子怕老婆是缺乏胆量.缺胆咱给他补胆不就行啦!想到这个妙招,老周很是兴奋,花了不少钱买来了许多蛇胆泡成药酒,然后命令儿子晚上有空就来陪自己喝酒,给儿子多喝些补胆的蛇胆酒。
小周晚上回家喝酒,翠花一个人在家没意思,就回自己家陪爸妈吃宵夜。
三个月后,老周问小周:“儿子,最近有没有感觉胆量大增呀?”小周眼睛一亮,说:“爸,真奇怪啦,最近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像个猛男。昨天逛动物园,看到笼子里的老虎,我真想扑过去跟老虎掐上一架!”老周一听,开心极了,看来这蛇胆酒没白喝啊!
谁知没过几天,小周耷拉着脑袋,像个败兵似的回家了,脸上挂着一个清晰的巴掌印,老周忙问怎么了。小周眼圈一红,委屈地说:“在家里跟翠花怄气了……”老周怒道:“你小子这么没胆啊,上次不是还说敢跟老虎掐架吗,怎么又被媳妇欺负了?”
“这次跟翠花生气,原本我也是很凶的。”小周说,“开始时我一卷衣袖,指着翠花大声说:‘翠花你不要欺人太甚啊,我可不是个软蛋,你敢……’我话没说完,翠花噌地跳到桌子上,直接给我一个耳光,吼道:‘我王翠花还就是横了,你说怎么着?’我一看,翠花实在是太横了,就怕了……”
老周一听,不由得皱起了眉头,隐隐觉得势头不对,径直跑到了老王家,见到老王就问:“老王,最近你给你闺女吃了什么东西?”“也没什么啦!”老王笑呵呵地说,“这段时间我们也就是拿螃蟹当宵夜吃而已呀。”
讽刺与幽默是英语语言文学中的瑰宝。没有它, 戏剧对话, 小说散文乃至应用文便会干巴巴使人昏昏欲睡。某英文报刊上曾有一幅漫画, 下面的caption (解说词) 是这样的:
A:How come you spread salt on the newspaper?
B:The article is tasteless!
画与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纵观英美文学史上从莎士比亚 (Shakespeare) 开始乃至近代的简·奥斯汀 (Jane Austen) , 凡为世人所承认的作家, 在使用讽刺幽默的修辞手段上均有独到之处。他们的讽刺幽默变化莫测, 有的婉转含蓄, 有的尖锐辛辣, 有的嬉笑怒骂, 有的则令人掩口失笑。如果学会在英文写作中使用讽刺幽默手段, 写出来的文章必定受人欢迎;如果善于理解这些手段, 则其理解力必有过人之处。
在英美语言文学漫长的历史中, 众多的语言大师创造性的使用上述手法, 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典型的范例, 近代的作家有更多的优秀发挥。可以说英文中的嘲讽典型优秀、丰富多彩。
英语中关于讽刺幽默方面的手法主要有:satire;sarcasm;taunt;irony;ridicule;parody;humor等等。该文粗浅地谈谈satire;sarcasm;irony和ridicule等修辞手法所表达的讽刺与幽默。
2 Satire和Sarcasm
Satire (讥讽) 是运用反语、讽刺、嘲笑、或戏谑等方式对恶习、愚行、失礼、陋习或各种恶行进行揭露、谴责或嘲弄的修辞手段。它可以是对某个人或某个社会现象严肃地揭露或抨击, 可以是恶意的嘲笑, 亦可以仅仅是开玩笑的戏谑[4]。
读书看报的人只要留心便处处可见。Satire的表达千变万化, 仔细敏感才能察觉其差异。“Sophi Chattel—Monkheim was a socialist by conviction and a Chattel—Monkheim by marriage.The particular member of that wealthy family when she had married was rich even as his relatives count riches.Sophi had very advanced and decided view as to the distribution of money;when she inveighed eloquently against the evils of capitalism at drawing room meetings and Fabian conference, she was conscious of a comfortable feeling that the system, with all its inequalities and iniquities would last her time...that the good they include must live after them if it is to live at all....”
以上是苏格兰作家萨奇 (Saki) 的短片小说中的一段。此处“Sophi”显然是虚伪的名字, 代表了当时的一些富豪。他们把社会主义当作茶余酒后的话题, 他们提倡社会主义, 又乐于自己的富有和享受。正如我国当今的少数新贵们在利用公款吃喝的酒席宴会上奢谈廉政建设一样。这段文字在修辞手法上采用了并列对比, “...by conviction, by marriage, she had advanced views as to the distribution of money, she was conscious of...”一系列矛盾对立的概念组合在一起, 把Sophi的形象刻画得明显突出。萨奇以幽默、辛辣的笔调描写当时上流社会各种人物在彬彬有礼的外衣下掩盖着的虚伪和自私[5]。
这种Satire是从现实出发的, 还算得上温文尔雅。与之相反的是江奈生·斯威夫特 (Jonathan Swift) 的格列佛游记 (Gulliver’s Travels) 中的讽刺, 大胆辛辣, 脸带笑容, 心怀仇恨, 暗含杀机。
“I had the curiosity to enquire in a particular member, by what method great numbers had procured to themselves high titles of honour, and prodigious estates;...Perjury, oppression, subornation, fraud, pandarism, and the like infirmities, were amongst the excusable arts they had to mention, ...But when some confessed they owed their greatness and wealth to sodomy or incest;others to the prostituting of their own wives and daughters;either to the betraying of their country or their prince;some to poisoning, more to the perverting of justice in order to destroy the innocent:...”
“A first or Chief Minister of State was a creature wholly exempt from joy and grief, love and hatred, pity and anger;at least makes use of no other passions but a violent desire of wealth, power and titles.That he applies his words to all uses except to the indication of his mind.That he never tells a truth, but with an intent that you should take it for a lye;nor a lye but with a design you should take it for a truth...”
斯威夫特的讽刺独具匠心, 他犀利的文笔, 夸张的手法和尖刻的讽刺直接抨击了当时上层官僚的本质, 揭露了他们的丑恶面目─虚伪、贪婪、腐败以及对普通阶层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榨。斯威夫特的文章能使某些当权的贵族老爷们战栗, 产生直接的政治效果, 致使当时的绅士文人们说他filthy in word, filthy in thought, furious, raging, obscene and should be banished from a decent family, 但他的文章不仅在当时, 就是现在也为多数人所喜爱。
Sarcasm (讽刺) 是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于不良的或愚蠢的行为进行揭露或批评的修辞手段。它主要用于伤人感情的那一类幽默, 常运用嘲笑或讽刺性反语[4]。Sarcasm的手法之一是以比拟来丑化一个人。欧·亨利 (O·Henry) 在这方面是独到的老手, 看看他所描写的一个女房东的可憎形象:“At the bell he had rung, came a housekeeper who made him think of an unwholesome, surfeited worm that had eaten its nut to a hollow shell and now sought to fill the vacancy with edible lodgers.”
欧·亨利是著名的短篇小说创作者creator of short stories, 他善于使用sarcasm和反语 (irony) 。以上例子中把房东比作worm, 把房子比作a hollowed shell, 把房客比作即将被吃的nut。虽然仅仅一句话, 但却一扫而过, 尖酸刻薄的讽刺。
著名美国幽默作家James Thurber (詹姆斯·瑟伯) 写的小说My World and Welcome to It书中的男主角Walter Mitty被描写为既怕老婆又爱做白日梦胡思乱想的人。由于Thurber的刻画深刻巧妙, Walter Mitty便成了专用名词以代表capricious (反复无常的) 无能之辈。人们会说He has been a Mitty in all these thirty years。正如鲁迅先生写了阿Q正传, 从此阿Q便成了人们口头的典型人物一样。
3 Ridicule
英语中幽默还表现为ridicule (嘲笑) , 是一种有意识地用言辞或行为来嘲讽的手法[2]。有时自我嘲讽的方法会使文字更加活泼有效, 用于朋友交往中也显得风趣机智。
英国作家Ellen (埃伦) 在一封私人信件中写他出到伦敦不懂得排队规矩而出的洋相:“I had to catch a bus, I saw it coming, I ran and hopped on.The conductor looking daggers at me, told me to get off.He said I had jumped the queue!Well, I scratched my head and it took me quite a time to realise what the matter was, I got off anyway, and had dirty looks from the people waiting.Was my face red!”
这段自我嘲讽使用了casual dialogue style (随意对话文体) 和简明的习惯表达, 否则就不会有这么风趣, 所以说幽默是以文字基本功为基础的。
Mark Twain (马克·吐温) 在许多地方对自己的披露毫无保留, 其文字更简洁风趣[1]:“My father was a justice of peace, and I supposed he possessed the power of life and death over all men and could hang anybody that offended him...I first wanted to be a cabin boy, so that I could come out with a white apron on and shake a table-cloth over the side, where all my old comrades could see me;later I thought I would rather be the deckhand who stood on the stage-plank with the coil of rope in his hand, because he was particularly conspicuous.”
有时ridicule是善意的, 其主要特点是把个人或社会的某方面强调或夸大起来, 使之显得可笑。
英国作家Jerome K.Jerome (杰罗姆) 写的Three Men in a Boat把家庭中常见的、老太龙钟的糊涂老人的仪态集中表现在Uncle Podger的身上, 写得令人捧腹。文章从一个孩子的角度, 集中描写了Uncle Podger挂画的情景。真是童心不改, 憨态可掬:
You never saw such a commotion up and down a house, in all your life, as when my Uncle Podger undertook to do a job...
"Now you go and get me my hammer, Will, "he would shout;"and you bring me the rule, Tom;and I shall want the step-ladder, and I had better have a kitchen-chair, too;and, Jim!you run round to Mr.Goggles, ...And don't you go, Maria, because I shall want somebody to hold me the light;...and Tom!-where's Tom?-Tom, you come here;I shall want you to hand me up the picture."
And then he would lift up the picture, and drop it, and it would come out of the frame, and he would try to save the glass, and cut himself;and then he would spring round the room, looking for his handkerchief.He could not find his handkerchief, because it was in the pocket of the coat he had taken off, and he did not know where he had put the coat, and all the house had to leave off looking for his tools, and start looking for his coat;while he would dance round and hinder them.And, when half an hour had been spent in tying up his finger, and a new glass had been got, and the tools, and the ladder, and the chair, and the candle had been brought, he would have another go.
And we would all try to do it in our heads, and all arrive at different results, and sneer at one another.And in the general row, the original number would be forgotten, and Uncle Podger would have to measure it again.
He would use a bit of string this time, and at the critical moment, when the old fool was leaning over the chair at an angle of forty-five, and trying to reach a point three inches beyond what was possible for him to reach, the string would slip, and down he would slide on to the piano, a really fine musical effect being produced by the suddenness with which his head and body struck all the notes at the same time.
多么生动、逼真和形象的描述!挂画的时候一下子没挂上, 落地打碎了玻璃, 并割破了手指;一系列的“and”表示琐碎忙乱, 敲钉子敲在了自己手上要骂人, 量好地方做的记号找不到了也要骂人, 重量了半天得出的数字不准, 改用绳子亲自计算, 手伸得长长的够不着, 但见他脚一滑, 摔在琴健之上。由此产生出善良的、滑稽可笑的喜剧效果。
4 Irony
Irony (反语) 是使用和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的修辞手段。运用irony, 或可以使语言活泼、幽默、有风趣, 或能蕴涵深刻的思想和激越的情感, 进行强烈的讽刺[4]。有时这种故意说出的反语说得一本正经, 不细心很难辨出其中与作者的思想恰恰相反的意思。英国作家简·奥斯汀 (Jane Austen) 的代表作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与偏见) 通过对婚姻问题的描写, 反映了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 表现出她对当时婚姻制度, 门第观念等一系列腐朽社会现象的强烈抗议。该书开头有这么一句:“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普遍公认的真理”这顶大帽子原来是有钱的单身汉都要找老婆。简·奥斯汀是一个性情孤傲的人。此话正与她的本意相反, 但把找配偶当作人生中最大的事情却实实在在是当时中产阶层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子女、父母全力以赴, 为之奋斗。简·奥斯汀写得含蓄婉转, 巧妙深刻。
Irony也非全都如此婉转温和, 最著名的Irony莫过于讽刺大师江奈生·斯威夫特的“A Modest Proposal (一个温和的建议) 。书中谈到, 要让爱尔兰要摆脱穷苦潦倒, 就应该把一岁的孩子卖给达官贵人食用:
“I grant this food will be somewhat dear, and therefore very proper for landlords, who, as they have already devoured most of the parents, seem to have the best title to the children.”
“We can incur no danger in disobliging England.For this kind of commodity will not bear exportation, the flesh being too tender a consistence to admit a long continuance in salt, although perhaps I could name a country which would be glad to eat up our whole nation without it.”
“I have no children by which I can propose to get a single pen ny, the youngest being nine years old, and my wife past childbear ing.”[3]。
以上这些反语尖酸辛辣地攻击了英国当局对爱尔兰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
5 结束语
该文介绍了几种幽默讽刺, 涉及的很少, 很小。也许有人会说, 能用日常英语与他人交流便是当今时髦, 只要说得熟练就行。至于语言基本功, 研究文学作品等等, 只不过是学究傻瓜之所为。其实不然,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精华。汉语言文学如此, 英国语言文学亦是如此, 需要每一位语言爱好者深入探讨研究, 才能真正领会掌握。
参考文献
[1]Jay Parini, 1999.The Norton Book of American Autobiography[M].New York:w.w.Norton&Company, Inc.N.Y.10110:199
[2]Hayakawa, S.I.1969.Reader's digest use the right word;modern guide to synonyms and related words, lists of antonyms, copious cross-references, a complete and legible index[M].Syd-ney, Reader's Digest Association.1971:505.
[3]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M].北京:北京外文印刷厂, 1980:140.
[4]徐鹏.莎士比亚的修辞手段[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1:145, 290, 296.
酒能壮胆,最近,通过婚姻介绍所,阿毛认识了个叫丽丽的姑娘。丽丽个性温柔,各方面条件都不错,而且,看得出来,好像她对阿毛的印象也不错。可是,两人见了几次面后,又停滞不前了。为啥?还是老毛病,两人约会,也就是说说话,阿毛连人家的手都不敢去拉,更别说其他进一步的行动了。
同事们都替阿毛着急,大家通过分析,认为现在关键就是一层窗户纸没有捅破,只要阿毛拿出勇气,说出“我爱你”三个字,就有可能抵达胜利的彼岸了。大家纷纷为他打气,让他勇敢些。
可是无济于事。尽管阿毛每次约会前,都信心十足地发誓夸天一定要有所突破,可一到关键时刻,就患得患失,怕被人家拒绝,怕丢人,“我爱你”三个字憋在嗓子眼里,就是吐不出来。
单位有个烧锅炉的老黄。是个酒鬼,每天都喝得醉醺醺的,天不怕地不怕,连局长都敢骂。他听说阿毛的事情后,出主意说:“阿毛,下次你请人家吃饭,多喝两杯二锅头。酒能壮胆,我保证啥话你都说得出来。”
阿毛愁眉不展地问:“能管用吗?”
“你放心,保证管用。”老黄压低声音,“你看我,要不是有酒遮脸,打死我也不敢骂咱的局长呀。”
阿毛一听,心里陡生希望:“那我试试吧。”
当天晚上,阿毛鼓起勇气,打电话请丽丽出来吃饭。菜上齐后,阿毛跟服务员说:“麻烦你上一瓶白酒。”
丽丽奇怪道:“你不是不喝酒吗?”
阿毛脸一红,慌忙编了个理由:“今天单位发奖金,庆祝一下。”
服務员将酒拿上来以后,阿毛心想,也不能光自己喝呀,就问丽丽:“你要不要也来点?”
丽丽略一犹豫,微笑着说:“那就少来一点吧,我陪着你喝。”
一杯酒下肚后,阿毛试探着说:“丽丽,我……”后面的“爱你”两字却还是吐不出来。看来酒还不够,再喝。
两杯酒下肚后,阿毛重振旗鼓,鼓鼓勇气,说:“丽丽,我……”
丽丽抬起头,脸泛红晕,眼睛紧盯着他:“干什么?”
在她目光的逼视下,阿毛心一慌,鼓足的气又全散了,忙改口说:“……来,喝酒。”
两人一饮而尽。阿毛暗暗佩服,想不到丽丽这么有酒量呀。
第三杯下肚,阿毛肚里酝酿了一下,觉得这次差不多了,吭一声,清清嗓子:“丽丽……”
【对联的讽刺与幽默】推荐阅读:
幽默讽刺人生哲理故事11-06
讽刺老师的话06-29
关于背叛讽刺的经典句子10-04
讽刺朋友虚伪的个性签名12-14
试论鲁迅小说的讽刺艺术特色11-02
伊索寓言讽刺09-24
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优秀观后感10-09
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04-02
对联的欣赏与写作12-17
对联与典故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