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新对策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2024-1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采取新对策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精选4篇)

采取新对策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篇1

冯世民 伍克珍 陈量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近期,围绕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一精神,扎实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目标,进行了一些调查和思考,形成粗浅看法,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提升扶贫开发质量和水平,确保如期完成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目标任务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一、正确认识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扶贫开发步入了历史发展的最佳时期。一是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贫困地区的发展,始终把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巩固扶贫成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认真落实扶贫纲要,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增加扶贫投入,着力改善重点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扶贫开发成效。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安居温饱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把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作为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坚持把扶贫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到重要位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坚持从治本入手,治穷先治愚;坚持项目进村入户,集中力量抓突破;坚持全社会发动,形成扶贫攻坚的整体合力,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解决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二是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贫困人口减少逐步加快。

2、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继续改善。

3、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4、贫困地区整体经济水平有所提高。

5、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三是扶贫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1、全面实施强农惠农政策。

2、较大幅度增加扶贫投入。

3、全力推进重点工作。

4、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5、广泛动员社会参与。

6、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四是扶贫队伍能力水平不断提高。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扶贫开发的各项任务,着力在五个方面工作得到提高。一是坚持认识到位、思想统一。二是坚持振奋精神、奋发有为。三是坚持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四是坚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五是坚持廉洁从政、秉公用权。造就了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扶贫队伍。但是扶贫开发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一是扶贫对象规模仍然庞大。根据各地统计,建档立卡实际需要扶持的工作对象在14.9万人左右。消除贫困的难度加大。

1、目前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更差的地区。

2、劳动力素质偏低。

3、贫困农户家计薄弱。而刚刚越过温饱线的低收入家庭如遇到灾害、市场风险和家庭变故时就会返贫,同时贫困群体的弱势地位突出,贫困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二是相对贫困问题日益凸现。

1、贫困人口规模仍然较大。

2、致贫返贫因素仍然较大。

3、相对贫困日益突出。

4、在新的发展阶段,贫困的流动性问题需引起关注。

5、人民群众对新阶段的新期盼。三是连片贫困地区发展滞后。全县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高寒山区,尤其是三区、四区、五区的乡镇最为突出。其共同特征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生产手段落后、粮食产量低、生活能源短缺、收入来源单

一、就业机会少、信息闭塞、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及资源开发困难,脱贫解困艰难等。因此,解决好连片贫困地区的发展是解决全县贫困问题的重要内容。四是片区以外的贫困问题仍然突出。

1、基础设施较差,经济结构单一。

2、农业抗灾能力弱。

3、发展能力较慢。

4、致贫原因复杂。

5、农民素质欠缺。

6、城乡发展差距大。

7、经济文化落后。

二、准确把握扶贫开发呈现的新特点

(一)工作任务发生了新的变化。贫困农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扶贫开发的任务以由过去解决温饱为主转变为稳定解决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一是工作对象由特困人口到低收入贫困人口的变化。随着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特困人口已逐步进入低收入贫困人口的范围内,扶贫对象也随之进入以低收入贫困人口为重点对象。二是贫困人口的贫困标准发生了变化。扶贫开发以特困人口为重点,今后扶贫对象以低收入贫困人口为重点,对象转换由此带来数量的变化。按照新阶段国家确定的贫困标准。三是扶贫目标由解决温饱问题到为实现小康创造条件的变化。四是扶贫内容由单纯的经济发展到经济和社会统筹发展的变化。五是扶贫方式由以户为单元到整村推进的变化。

(二)工作思路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的深入开展,扶贫开发步入了开发扶贫与生活救助两轮驱动的新阶段。一是在扶持对象上,过去主要瞄准绝对贫困人口,同时关注低收入人口,现在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二是在制度安排上,过去主要地开发式扶贫,现在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不断完善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体系,实行开发扶贫和生活救助“两轮驱动”;三是在主要任务上,过去专项扶贫工作范围比较宽泛,随着大扶贫格局的开发有成,现在专项扶贫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更要强调瞄准贫困户。

(三)工作对象发生了新的变化。过去是1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为扶持对象,而现在是2300元以下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人口作为扶贫对象。特别是扶贫对象的分布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县的贫困县绝大部分是分布在高寒山区的汀坪乡、五团镇、白毛坪乡、丹口镇、兰蓉乡等,基本呈现集中分布的状态。

1、生态脆弱型集中连片贫困乡镇。

2、生存条件待改善型连片贫困乡镇。

(四)工作重点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央明确要求,要把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在我县主要集中于高寒山区。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把握宏观环境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影响。二是适应拉动内需政策,增加扶贫开发投入。三是利用良好金融环境,为贫困地区企业和贫困农户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四是努力增加贫困农户受益的机会。要结合整村推进、移民扶贫、灾后恢复重建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优先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五是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基础,坚持开发和保护相互促进,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六是实行整体推进和县经济工作六个重点突破相结合,提高扶贫开发的综合效益。

三、扎实推进扶贫开发的新举措

针对当前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必须因时而异,及时调整扶贫思路的对策,统筹扶贫开发全力抓好片区、重点贫困村的基础、产业、劳务、组织和扶贫对象户等帮扶工作,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强基础建设突出抓好特色产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形成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实施,全面完成新十年扶贫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一)突出重点,举全县之力打好扶贫攻坚战。目前既是扶贫开发工作形势最好的时期,也是对扶贫工作要求高,任务更重的时期。一是认真摸清底数,找准致贫原因。

1、贫困人口规模依然庞大,返贫面临新的压力。

2、发展严重不平衡,连片特困地区的矛盾更加突出。

3、自然灾害威胁严重,防灾抗灾能力不足。

4、收入差距仍在扩大,相对贫困现象凸显。

5、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形态特殊,公共服务欠缺,贫困人口比例大。二是全面理清思路,科学制定规划。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充分发挥行业扶贫作用,继续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事业,积极开展反贫困领域经验交流。促进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同时要把缩小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一并纳入扶贫开发的工作范畴,以便整合政府现有相关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做实新十年扶贫规划。

1、整合各类项目资源,启动新十年整村推进。2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促进贫困群众增产增收。

3、组织开展扶贫培训,提高贫困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4、做好集中连片综合开发,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5、做实“两项制度衔接,积极探索扶贫到户。

6、着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加快发展内在活力和内生动力,千万百计在产业开发,人才开发,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支持。

7、围绕“两个提高”(提高扶贫标准,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开展工作,全面完成“七大任务”(整村推进、移民扶贫、雨露计划、产业扶贫、连片开发、保障扶贫、建设扶贫),有效破解了“一个难题”(“一体化”同步推进),实现“两个目标”(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8、围绕城步扶贫规划,要千方百计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资金、项目、技术扶贫投入上向国家争取更多的支持。三是出台特殊政策,扶持区域发展。

1、研究制定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及配套法规政策的保障机制。

2、制定特殊的教育优惠政策。

3、完善扶持支柱产业发展政策。

4、出台提高特困民族县发展资金额度政策。

5、加大民生项目建设和补助标准等。

(二)全面统筹,认真抓好片区以外重点县和面上贫困乡镇的扶贫开发工作。片区以外贫困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一要纳入总体规划。主要在改善生产条件:基本农田建设,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二要落实扶持政策。

1、落实配套资金减免政策。

2、落实倾斜扶持发展政策。

3、落实帮助培养人才政策。

4、落实财政转移支付特殊扶持政策。三是安排专项资金。主要在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特殊困难群体、集中集中连片开发、易地搬迁。

(三)科学部署,以整村推进为平台重点抓好贫困村的扶贫工作。一是加快以“三个确保”为主的整村推进步伐。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贫困村要全部安排。财政扶贫资金要继续向“三个确保”贫困村倾斜。二是发展防灾避灾产业。打破贫困地区传统农业,适当加大设施农业的投入比例,同时,扶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贫困地区产业化组织程度,三是加大“雨露计划”力度,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产业发展。解决一些返乡农民工的实际问题。四是积极稳妥地推进移民扶贫。五是开展贫困村综合治理试点。六是突出抓好组织保障,着力提高贫困村发展能力。

(四)扶贫到户,努力提高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的入户率。一是以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为载体,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扶贫对象户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推进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定衔接,瞄准贫困人口,全面实施扶贫开发政策,继续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把促进农村贫困人口增收放在重要位置加大整村推进力度。二是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基础,进一步协调相关部门使各强农惠农政策向扶贫对象户倾斜。

1、强化特惠政策,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

2、实施板块开发,集中解决特殊连片贫困地区落后面貌。

3、突出素质建设,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4、重视产业扶持帮助贫困人口建立稳定收入来源。

5、实行异地开发,帮助贫困群众告别恶劣生存环境。

6、围绕城乡统筹,完善贫困地区社会保障机制。三是以瞄准对象为核心,集中帮助扶贫对象户实施一批短平快的致富项目。结合资源优势及产业发展实际,认真做好农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加快奶业、菜业、竹木业、养殖业,果蔬种植、苗圊培育、优质稻种植等产业扶持力度,增强产业发展能力。

采取新对策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篇2

赣州市市长冷新生:赣州市扶贫对象由“十一五”末的215.46万人减少到172.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6.6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十一五”末的4182元提高到5310元,增长了26.76%。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快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和周边四省八市。下一步,赣州市将着力推进整村推进、移民搬迁、产业扶贫等专项扶贫工程,着力构建专项扶贫、社会扶贫和行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着力推进扶贫开发与新型城镇化、和谐秀美乡村建设有效结合,着力探索扶贫开发工作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努力为全国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累积经验、提供示范,全面加快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修水县县长孙朝辉:以整体搬迁移民扶贫为抓手,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修水历届县委、县政府把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以搬迁移民为突破口,不断探索扶贫开发的有效途径。出台了《推进整体移民搬迁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意见》及10个配套文件,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得到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被列为全省试点县。目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主要做法和设想是:以全域规划为引领,着力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以“两分两换六联动”为路径,着力增强整体移民搬迁的新动力;以行政村为单元,着力实现整体移民搬迁的新突破;以分类帮扶为手段,着力探索特困群体搬迁的新方式。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朱希:省交通运输厅未来三年支持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以人民幸福为最高追求”的要求,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的行业优势,在交通重大项目建设、惠民工程建设、资金和政策安排上给予全力支持,助推贫困地区小康提速。具体举措为,交通重大项目建设上:加快修建公路通道;加快完善水运基础设施。交通惠民工程上:提升国省干线通行能力;提升农村公路通达深度;提升人民群众出行效率。在交通政策、资金安排上:优先安排规划、计划;提高资金补助标准。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定明:未来三年,国土资源厅将从以下三个层面,对全省扶贫开发给予大力支持:一是充分利用国土资源部赣南扶贫大平台,搞好借力扶贫移民扶贫。将按照“职权范围内的倾斜支持,积极争取部里更多支持”的原则,在扶贫政策、项目、资金和计划指标等方面争取国土资源部大力支持,深入推进国土资源服务我省扶贫开发工作。二是充分发挥国土资源部门优势,搞好行业扶贫。包括突出规划和计划管理,保障合理用地;突出试点先行,拓展发展空间;突出资源优势,做强矿业经济;突出项目抓手,增强发展后劲。三是积极构建扶贫开发工作新机制,搞好系统扶贫。主要方法是:健全上下联动机制;完善服务保障机制;落实考核评估机制。

江西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胡强:今后,省财政厅将进一步做好加大财政投入,整合部门投入,引导社会投入。未来三年,集中有限力量做好三大重点工作:一是集成资金,支持贫困村整村推进。二是集中力量,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三是组合政策,支持移民搬迁扶贫。同时,加强管理,着力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认真执行扶贫资金管理使用规定,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确保资金安全有效运行。

采取新对策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篇3

关键词: 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四个到位;五个进村;五个新突破;广东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4)02-0004-04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扶贫开发工作只能加强,不能放松。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深入河北、甘肃、湖南和山东等地慰问农村贫困群众,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反复强调扶贫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新时期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一系列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李克强总理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强调要下决心、有韧劲打好扶贫这场硬仗,这为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强调要从考核评价、精准扶贫、干部驻村、资金管理、金融服务、社会参与六个方面改革创新扶贫开发机制,这为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201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指出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是有效的思路和政策,要保持连续性,把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继续往前推进,目前全省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更加强烈,这为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深化改革,锐意创新,持之不懈地推进扶贫“双到”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扶贫“双到”成果,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和区域协调发展,丰富和发展扶贫理论和实践。

自2013年启动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部署和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扶持力度,着力推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取得了初步阶段性成效,实现了良好开局。主要体现为“四个到位”:一是领导重视、责任落实,人员驻村按时到位。2013年6月,全省2571个重点帮扶村3765名帮扶干部全部到位。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帮扶方案制定到位。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和顺德区、77个县(市、区)均出台实施方案,2571个帮扶村全部制定三年帮扶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且细分到需帮扶的贫困户。三是多措并举、加大投入,帮扶资金落实到位。截至2013年底,全省2571个重点帮扶村到位资金30.8亿元,平均每村到位资金 119.8万元。四是各方参与、创新机制,帮扶项目实施到位。截至2013年底,全省启动实施扶贫项目17620个。

但扶贫开发“双到”是广东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难打的一场硬仗,也是事关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的重大课题,当前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思想行动不够重视。有的帮扶单位主动筹资引入项目实施帮扶的积极性不高,“等米下锅、看菜下饭”,财政给多少钱就做多少事;一些行业部门主动性不高,对自身帮扶的村比较重视,缺乏结合本行业部门职能承担实施扶贫的行动和措施;一些单位和部门认为扶贫开发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本身资源有限,不可能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持续保持投入,由此出现马虎应付、松劲懈怠的倾向。二是帮扶机制不够清晰。部分驻村干部缺乏农村基层工作经验,调查研究不深入,群众工作不细致,帮扶思路不清晰,导致工作开展难。三是资源分配不够均衡。部分帮扶村的现有资金投入与建设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资金投入有待加强,而有的示范点又有层层加码、锦上添花的倾向,存在扶贫资源分配不均衡现象。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

2014年是贯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攻坚年。做好今年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必须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扶贫资源,继续狠抓人员、方案、资金和项目“四个到位”,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扶贫开发的社会经济效益水平,重点要做到“五个进村、五个突破”。

一、注重长效机制进村,着力在创新扶贫开发体制上取得新突破

行政帮扶力量毕竟是有限的,长久帮扶脱贫有赖于引入市场机制。要引导将农民群众利益与市场机制紧密结合,建立利益共享的扶贫帮扶机制。投资农业的企业要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密切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农民群众要切实增强投资风险意识,努力学习市场规则,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扶贫开发越深入,越需要制度创新。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央提出改革创新六大扶贫体制机制的要求,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广东省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目前已对省定2571个重点帮扶村20.9万户90.6万贫困人口进行了建档立卡、实行电脑管理。要坚持高标准、广覆盖,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将省定贫困村外的29.5万户、164.4万贫困人口也纳入精准扶贫范围。二是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干部驻村既可以锻炼干部,又能使党的政策与农村民情进行双向互动,是已为实践证明的扶贫开发工作好方法,要继续坚持,实现驻村干部长期化、制度化。要落实好驻村干部激励机制,使驻村干部真正沉得下去,驻得下来。三是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改变以项目为平台的专项资金安排模式,将各类扶贫专项资金、扶贫“双到”补助资金统一为扶贫开发财政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计划安排,明确资金用途,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建立专项扶贫资金增长机制。将扶贫开发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市)级政府,省、市两级政府主要精力放在依法依规做好资金和项目监管,推动形成权、利、责相一致的责任机制。四是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发动社会扶贫是广东扶贫工作的一个亮点和经验遵循。要进一步创新活动方式,拓展活动内涵,谋求更好效果。要探索建立向社会购买扶贫公共服务的机制,研究出台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扶贫公共服务的制度,建立对扶贫公共服务的监管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和问责制度。持之以恒地抓好“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充分发挥其广泛动员作用,探索完善具有广东特色的社会化扶贫济困新模式。通过设立扶贫门户网站,开设慈善官方微博、手机报,定期向社会发布扶贫信息等,建立推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扶贫的信息平台。五是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各地要严格执行考核制度,根据省公布的2013-2015年扶贫工作考核办法,认真组织好考核工作,促进扶贫开发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nlc202309020004

二、注重造血功能进村,着力在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上取得新突破

贫困地区要实现稳定脱贫,最根本的要靠发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要把着力点放在开发上,不能只是简单地给钱给物,而是要通过帮扶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造血功能进村,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动力。一是要高度重视产业化扶贫。积极扶持能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着力发展特色品牌农业,突破一村、一镇发展观念,实行连片规划、连片开发,形成区域化规模化发展优势。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发展,特别注重引入种养项目,在帮助农民引入良种良法的同时,积极引入市场销售渠道,逐步形成“生产有规模、产品有保证、品牌有影响、销售有渠道”的主导产业,吸引更多的贫困农户参与,实现稳定增收。二是要鼓励引导贫困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广东省粤东西北地区正处在振兴发展时期,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为推进贫困农民转移就业、增加收入创造了机会。要加强贫困农民的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务农、就业、创业的技能。要妥善解决好转移进城农民的就业、住房、医疗、子女上学、社会保障等现实问题和长远生计,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三是要想方设法增加村集体收入。将扶贫开发与产业园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发挥产业园区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通过发展产业园区、集体入股分红、参与项目融资等办法,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如:有些帮扶单位筹集资金建立股本金,支持贫困村参股当地有实力、有信用的经济实体,实现保本分红,这种做法应予总结推广。四是要创新金融扶贫服务机制。制定和完善金融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引导和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网点向村镇和社区延伸,建立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积极推广金融扶贫“郁南模式”,依托农民合作社,鼓励农户贷款联保方式,给予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小额贷款。大力推广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解决贫困农户发展农业生产的启动资金。

三、注重“雪中送炭”进村,着力在推进“两项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上取得新突破

扶贫说到底就是要扶持那些最需要帮助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民生事业,必须避免“锦上添花”式的项目资金安排和“一刀切”式的检查评比。要坚持“雪中送炭”,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一是要推进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和“两不具备”村庄移民搬迁“两项工程”。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加快重点帮扶村内的住房、水、路、电、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重点帮扶村村容村貌。要坚持有所侧重,在危房分布集中、群众积极性高、筹资能力相对强的村庄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每年开展两次专项督促检查,汇总建设进度情况并进行通报;同时,要针对扶持对象审核不严、资金监管不够到位等问题,加强监管,追究问责。二是要推进解决农村泥砖房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抓紧开展重点帮扶村内泥砖房核查工作,制定措施,明确资金投入和目标任务,争取用两年时间,优先解决2571条重点帮扶村内的泥砖房问题。

四、注重脱贫志向进村,着力在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和统筹扶贫资源上取得新突破

“扶贫先扶志”,只有脱贫志气进村,才会留下永不走的工作队,才会留下脱贫致富的坚韧意志力。各级党组织及进村帮扶的党员干部要大力宣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引导农村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与此同时,要统筹用好行业部门扶贫资源。发改、财政、农业、国土、劳动、水利、交通、民政等政府部门,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捆绑使用”原则,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向重点帮扶村倾斜扶持。各主管部门要将行业项目资金安排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在年度项目资金计划中对扶贫开发予以优先安排。各地政府和扶贫部门要指导重点帮扶村申报行业扶贫项目,并做好项目监督和检查。各帮扶单位要加强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确保行业扶贫措施有效落实。

五、注重优良作风进村,着力在推动扶贫开发任务落实上取得新突破

目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启动,各地、各帮扶单位要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做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作为教育实践活动最直接的成果来检验,尤其是驻村干部要把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带到各村党支部,着力推进干部优良作风进村,带动各村党员干部更好地造福当地群众。一是切实加强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领导。强化督促落实,层层推动落实,切实做到思想上重在认真、行动上重在责任、考核上重在推动、成效上重在巩固,确保扶贫开发任务全面完成。二是坚持人员、方案、资金和项目“四个到位”。各级领导干部和各级驻村干部要紧紧围绕“四个到位”进行工作部署和落实,特别要确保资金项目合理到位,切实纠正“财政给多少钱就做多少事”的思想,积极主动筹措扶贫资金。三是加强宣传报道。积极宣传报道扶贫济困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先进人物和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强不息、战胜贫困的精神,努力营造扶贫济困的良好氛围,共同增强全社会做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信心。

(责任编辑:石大立)

采取新对策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篇4

百侯镇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百侯镇打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

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委会:

《百侯镇打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攻坚战实施方案》已经镇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百侯镇人民政府 2011年3月10日

百侯镇打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

攻坚战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和市人大五届六次会议精神,以更高的认识、更强的责任、更大的力度、更好的方式,打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硬仗,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美丽和谐新侯乡为目标,以建立贫困村、贫困户长效脱贫机制为重点,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帮扶力度,提升开发水平,“整村推进”建设示范点,力争2011年被帮扶的贫困户基本实现稳定脱贫、被帮扶的贫困村基本改变落实面貌。

二、目标任务

(一)帮扶贫困户目标任务

1、力争全镇100%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2011年继续加大对贫困户的扶持力度,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方式,在2010年脱贫98户(占总贫困户总户数的40%)的基础上,力争实现年内脱贫比例达到100%的目标任务。

2、帮助贫困村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最低生 活保障,并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3、贫困村贫困户家庭全部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4、贫困村贫困家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全部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5、全部完成贫困村内贫困户的危房改造任务,2011年全镇计划完成危房改造101户。

6、完成贫困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贫困村95%以上农户用上安全卫生饮用水。

7、贫困户适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达100%,且没有发生因贫困被动辍学;考上高中和高等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对没有考上高等院校的和未能升高中的贫困家庭子女,经本人同意,98%能进入技(职)校培训。

8、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能参加免费职业技术培训,至少输出一个劳动力;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接受免费技能培训2次以上,学会一至二门种养技术或者手工加工技术,提高种养劳动技能。

(二)帮扶贫困村目标任务

1、村集体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其中,201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低于3万元的,增长率达到50%以上(市指标30%以上)。在2010年全镇有3个省定贫困村实现村集体经济3万元以上稳定增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其他各村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模式,力争年内全部贫困村集体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2、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家以上的龙头企业或经济合作组织对接,培育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脱贫项目。

3、完成农田水利设施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4、镇到村公路实现硬底化,自然村通机耕路,完成贫困村300人以上大自然村的道路硬底化改造任务。2011年计划完善苏姑坪主村到青坑、软桥村至武塘腾公寨、帽山林场的村道硬底化建设,横乾村至东山电站的沿河公路硬底化建设。

5、贫困村大自然村实现通电、通邮、通讯、通电视广播。

6、贫困村有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理设施,村容村貌整洁、卫生。

7、贫困村“两委”班子团结,党员队伍发挥作用好,村民自治各项制度健全,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实现“五有”,即:有牌子、有活动场所、有电教设备、有宣传栏、有工作制度。我镇2011年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好配强贫困村班子成员,将具体工作责任层层落实到村、到人。

三、主要措施和责任分工

按照“县负总责、镇抓落实、各部门分工合作”的原则,整体推进扶贫开发“双到”硬仗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镇(场)党委、政府责任。镇(场)党委、政府是落实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硬仗的责任主体、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要成立专门机构,加强统筹协调,制订实施方案,落实 工作责任,集中时间、集中资源、集中力量,确保全面完成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硬仗各项工作任务,打造一批成效明显、特色鲜明、有创新模式、有示范效应的先进村。

(二)帮扶单位责任。各级帮扶单位负有打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硬仗的主体责任和直接责任,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考评办法各项要求,积极筹措帮扶资金、落实帮扶项目、推进帮扶工作,充分调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完成帮扶目标任务。

(三)镇相关职能部门责任。镇相关职能部门负有专项工作的指导协调配合责任,具体职责和分工如下:

1、建立产业发展平台,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增收脱贫。按照镇的产业发展规划,结合贫困村的基础和条件,积极构建与特色主导产业对接、与农业龙头企业对接、与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对接的产业发展体系,提升产业化扶贫水平,确保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项目、市场机制健全,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家以上的龙头企业对接发展,力争在广州市对口帮扶区镇甚至珠三角超市和农贸市场设立大埔特色农产品专区。继续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指导协调配合单位:镇农业站)

2、创新劳务输出帮扶模式,实现贫困户转移就业。实施免费培训转移就业智力扶贫工程,加强对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 力的转移就业和创业培训。对大埔县域内企业的用工需求进行摸底调查,组织订单培训,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探索建立有效转移就业机制,对接省直和广州市帮扶单位、对接广州市及珠三角等地的劳务县场,帮助贫困户实现异地转移就业。(指导协调配合单位:镇人才所、镇劳保所)

3、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建立贫困户基本生活保障机制,通过政府支持一点、帮扶单位补助一点、贫困户缴纳一点等办法,把60周岁以上的贫困家庭老年人全部纳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特别是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老年人,引导帮扶单位按最高档次趸交,确保老有所养。同时,对45周岁以下、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探索提高趸交、提高享受养老保险的途径和办法。(指导协调配合单位:镇劳保所)

4、进一步巩固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成果。对符合救助条件的特困农民实行医疗救助。完善村级卫生站建设,方便群众就医,实现“小病不出村”。(指导协调配合单位:镇卫生院、镇民政办)

5、统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危房改造指标、资金,重点投向贫困村内的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鼓励帮扶单位提高危房改造的补助标准,对特困户的危房改造项目实施特殊补助,确保所有贫困户都能够完成危房改造。(指导协调配合单位:镇扶贫办、村镇站)

6、不断拓宽投入渠道,引导帮扶单位参与建设,鼓励农 民投工投劳,积极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确保完成贫困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同时,继续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开展省“大禹杯”竟赛活动。(指导协调配合单位:镇水管所、镇扶贫办)

7、进一步加大贫困村道路改造、建设力度,切实改变贫困地区的交通落后状况。(指导协调配合单位:镇公路站)

8、继续推进贫困村大自然村通电、通邮、通讯、通电视广播和网络进村等公共设施建设。(指导协调配合单位:大埔百侯供电所、镇广播站、中国电信大埔分公司、中国移动大埔分公司、中国联通大埔分公司)

9、加强贫困村教育、公共卫生和生态旅游、红色旅游设施建设,扎实开展洁净乡村活动和创建生态镇村活动。(指导协调配合单位:镇村镇站、镇林业站)

10、整合各方资源,切实加大扶贫“双到”工作的专项资金投入。用好各级扶贫“双到”工作专项资金和广州市对口帮扶资金。整合“三农”资金,农业、水利、民政、社保、交通、卫生、教育、扶贫等部门要围绕贫困村、贫困户的项目优化资金投向,优先安排贫困村项目建设计划,确保如期完成贫困村的道路改造、饮用水安全、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农田基础设施、危房改造等工作任务。主动配合、服务省直(中直)、广州市、梅州市直和大埔县直帮扶单位的扶贫“双到”工作,争取更多支持。(指导协调配合单位:镇财政所、镇扶贫办、相 关职能部门)

11、完善扶贫济困各项制度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双到”工作。高质量办好“扶贫济困日”活动,积极主动募集社会扶贫资金。(指导协调配合单位:镇民政办)

12、选派优秀干部驻村,加强驻村干部管理。建立驻村干部教育培训和管理激励机制,确保驻村干部会干事、干成事、有奔头。(指导协调配合单位:镇组织办、镇扶贫办)

14、搞好村级换届工作,把能带头致富和带领村民致富的“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指导协调配合单位:镇组织办、镇民政办)

15、加强扶贫“双到”工作信息宣传报送(导)工作,总结推广先进典型。注重对贫困户的教育引导,在全社会营造“等靠要”可耻、自主脱贫致富光荣的良好氛围。(指导协调配合单位:党政办、镇广播站、镇扶贫办)

16、培育打造扶贫“双到”工作示范村,进一步激发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培育典型,办好武塘百亩红肉蜜柚基地、横乾蜜柚基地、新乐蜜柚基地三个示范点和武塘示范村,在各贫困村打造5-6个脱贫示范户,通过以点带面,实现贫困户脱贫和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的目标。(指导协调配合单位:镇扶贫办、镇村镇站)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一)成立镇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攻坚指挥部,指导、8 协调扶贫“双到”攻坚战各项工作。镇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攻坚指挥部由镇党委书记张红梅任总指挥,镇党委副书记黄海军总负责并兼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党政办、财政所、农业站、水管所、林业站、民政办、公路站、镇卫生院、人才所、劳保所、扶贫办、村镇站、文化站主要负责同志和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指挥部办公室设在镇扶贫“双到”办。

(二)细化方案,落实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间。各村要制订扶贫开发“双到”攻坚战工作《实施方案》。各职能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制订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攻坚战《专项工作方案》。

(三)建立定期研究制度,及时协调推进工作。镇党政联席会议每季度听取全镇的和各村的扶贫“双到”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以及各职能部门的专项工作汇报。每月,挂村镇领导负责召集所在村驻村干部协调会。每半年,镇党委、政府召开一次全镇性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会议,并组织一次观摩活动。

(四)加强督查问责,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成立专责督查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张红梅任组长,镇长蓝尚柏任副组长,党政办、组织办、扶贫办相关负责同志和各村书记为成员,每季度组织专项督查。督查组对各村实行“一月一督查”制度。每月根据督查情况,对各村进行综合排名,树立典型,鞭策后进。做得好的村在镇扶贫“双到”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排在末位的村支部书记则做作表态发言,限期整改跟上。制订好扶贫“双 到”工作村书记、主任长绩效考核办法。同时,对工作不落实、考核不达标的,对相关单位进行问责。同时,要加强工作指导,提高服务质量,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责任单位:党政办、人大办、镇纪委、镇扶贫办、督查组)

上一篇: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习题下一篇:变电检修技能鉴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