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通用10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篇1

3月31日下午,我们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讲述了1961年,周恩来总理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求真务实,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

总理的工作处处体现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调研工作中,总理不辞辛劳,在田间与广大农民一起插秧苗,调研工作中不畏环境的艰苦,和老区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吃的、住的都和老区人民一样的艰苦。总理始终围绕如何使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昼夜操劳、不辞辛苦。每一个行动都体现了为群众服务、处处想着群众、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总理的工作求真务实。总理来到老区,就想了解老区人民的真实情况,可老区人民不愿国家担心,对总理影片对总理“善意隐瞒”。总理用感人肺腑的语言和实际行动,激励人民说出真相,找到工作的调整方向。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对我们今天的工作有深刻的启迪。

总理的工作细致入微。当老大娘让儿子送来“拽面”时,总理一面吃了“拽面”,一面让警卫员到老大娘家看看是不是把寿材卖掉了,并且选择用自己的钱帮老人家把寿材买回来,在走了后送回去。当邓颖超同志想要伯延的妇女好好学习知识时,她亲自与汪老师一起粘书,画画补充教材,使得汪老师在感动之余承诺“一定会在这里一直教下去”。他们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让我们颇受教育。

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篇2

影片公映前就看到了相关的介绍,一直没能找到片源,心里一直惦记着,今天有幸通过机关学习收看了该片,应该说是怀着无比激动和敬仰之情看完了影片。

该片讲述了1961年困难时期,周恩来总理考察革命老区伯延公社时的情景,四个昼夜的探访故事感人至深,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基层公社书记为了不给总理添堵、为了伯延的面子,百般隐瞒村民没饭吃的困难实情。

结合当前实际,一些领导干部为了所谓的政绩和面子,行事之中只有“只为上”思想,全然不顾百姓生活,不顾实际困难,欺上瞒下,是多么的愚蠢荒唐、误国误民。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篇3

3月20日下午,我校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在影院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们真的很感动,心灵再一次被洗礼,观看的整个过程我们是含着泪水看完的。在中国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内忧外患的困难年代,总理能够深入群众,扎实调研、体察民情的优良作风和对百姓和谐可亲,与民一体的亲和风范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

在观看完电影之后,我们做出了集体讨论,在讨论:“影片中总理的工作处处体现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调研工作中,总理在田间与广大农民一起插秧苗,大雨夜给救援的乡亲们送糖水,调研工作中不畏环境的艰苦,始终围绕如何使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昼夜操劳、不辞辛苦。每一个行动都体现了为群众服务、处处想着群众、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我们作为教师党员,学习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后,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更深入的践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细心了解发现适合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用学生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更好的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篇4

公司员工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来源

课件 w.5 Y K J.O M 4 公司员工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3月25日下午,xx公司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看后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周总理,对于80后的我来说,主要的认识和感知,来自小学的课本、老师的传颂、电影电视的演绎和父母的讲述。对于我所认知的周总理,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和腾飞,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奋斗了一生。

在《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大病初愈的周总理来到了革命老区伯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老区的人民在忍饥挨饿,树皮树叶都被吃光,可周总理带队调研的时候,老区人民首先想到的是为总理的操劳而忧心,不愿因自己的困难给总理增加负担。村主任为了掩盖真相,甚至把“落后分子”关在邮局的仓库,做法虽然是不正确的,但是也体现了老区人民宁愿自己勒紧裤腰带渡过难关,也不愿给国家和国家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领导人添麻烦,这也不正是老区人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闪光点吗?

一碗红烧肉、一碗炒鸡蛋、一瓶白酒,周总理将已经迈过门槛的脚收了回来,转身去了公社大食堂,与社员同吃难以下咽的树叶稀饭、窝窝头,而连弟奶奶宁肯卖了自己的寿材换回白面也要让周总理吃上她亲手做的拽面。而总理毫不犹豫的走了进去,并和邓颖超同志将拽面吃下去,并安排人在自己离开后将悄悄赎回的寿材送回老人家,这体现出了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廉洁自律、勤俭节约。

求真务实,认真听取群众呼声,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连弟虽小,话却让总理心疼,总理向拉家常一样与老区人民交谈,详细了解人民群众的各种困难,关心教育,亲自为小汪老师穿鞋,向孩子们传颂伯延老区的历史,关心妇女和人民的再教育,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起和社员下地种庄稼。大雨之夜,不顾自己疲劳虚弱的身体与群众抢救庄稼。态度诚恳,勇于担当责任,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村干部出现作风问题,民众生活出现的疾苦,总理首先不是指责,而是检讨自己这个总理没有当好,向老区百姓真诚的道歉,对于犯错的干部有批评、有理解更有爱护,那样的发自肺腑、催人泪下。影片生动的呈现了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鞠躬尽瘁。

解决群众问题从实际出发,落实和纠正措施果断。在当时特定的历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史条件下,国家政策出了问题,国家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国家领导人不是消极的等待,而是亲自下去调研考察,详细了解百姓疾苦,整理好调研结果并向毛主席汇报情况,并果断处理所发现的问题,调整农村政策问题,让伯延成了第一个解决大锅饭的公社,让百姓得到实惠。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再一次诠释了周总理的宽阔的胸怀、谦逊品格、至情至义、顾全大局、两袖清风、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和人格精神,再一次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是何等重要。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我们是人民公仆,我们为了群众,我们依靠群众!

来源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篇5

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今天公司组织观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这是一部周恩来总理到革命老区伯延公社调研的影片。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我和许多同事一样眼角湿润,让我深有感触:周恩来同志不愧我党、我国伟大领导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受万民敬仰。

通过观看影片中周总理仔细调查研究的过程,我想起了毛主席曾说过的一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许在当今社会,许多老百姓很难看到官员的实地调查,即使有调查,老百姓也认为许多的调查都是敷衍了事,走形式,反应不了广大老百姓的心声。其实毛主席说的是句真理,毛主席在不同的年代和场合对自己的这句话有过解释:一,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

二、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到底怎样才能使调查所得的材料真实正确呢?毛主席指出:一要对调查工作要有深刻的认识;二要有认真、积极的工作态度;三要对调查要点有深刻细致的了解。毛主席曾指出:实际政策的决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坐到房子里面想象的东西,决不是具体的情况。倘若根据想当然和不合实际的报告来决定政策,那是危险的,所以,详细的、科学的调查,乃非常必要。

影片中,从周总理到伯延公社的开始片段,我们可以看到总理是做过事前的深入了解的,头脑非常清醒,非常有自己的判断力、推断力。没有一颗满怀人民深入调查的心,那是绝对做不到的。片中敢说真话的都被关起来了,失去了自由,不敢说真话的广大老百姓都迫于公社委员会、主任的官威,跟着公社领导一起说假话。公社附近的树叶子都被吃光了,还说自己有饭吃,过得好,比以前什么时候都好的违心话。所以作为领导干部,你听到的大多数老百姓都说的,也不一定是真话。就像毛主席说的: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周总理如果没有自己的判断力、推断力和自己的深入了解,是不会了解到后来的真实情况的,因为我们的总理做了正确的调查。其实你说老百姓有罪吗?我认为没有。在一个领导干部带头讲假话的大环境下,普通老百姓还敢讲真话吗?不敢。他们如同沧海一粟一般,在浩瀚的海洋中,他们显得太渺小,是无法吐露自己真实的想法的,他们往往是无辜的、被动的受害者。

领导干部如果不密切联系群众,不深入到群众当中去做正确的调查,你基本上是不可能听到群众真实的呼声的。我们的周总理做调查做到了密切联系群众,深入群众当中去。在伯延公社的大会上,因为公社的领导带头讲假话,并指使部分社员讲假话,其他广大老百姓不敢讲真话,周总理无法听到真实的声音,他就采取公社领导回避的方式,深入到各家各户去了解。这样的方式很好,没有了有官威的领导在场,总有老百姓敢讲真话,而且总有想说真话的老百姓有机会讲真话。

以前条件艰苦的时候,广大的党员干部都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去,与民同劳动,共甘苦,大家连成一片。现在条件好了,许多党员干部与老百姓的距离反而远了,坐办公室享舒服,不愿去田间地头调查研究,总是上有政策,下游对策,采取一些变通的方式应对中央的政策,甚至有许多不做调查研究就拍脑门决策的事。

调查研究是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渠道,是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研究更没有决策权。如果领导干部不做正确的调查研究,或者缺少调查研究拍脑门决策,就如同将广大老百姓带入万丈深渊,结果领导自己坐飞机、轮船安然的走了,老百姓不是摔死就是淹死了。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人民群众的疾苦做决策,与民共命运,困难时候,领导才不会丢下老百姓,老百姓才会拥护你,才会把领导看的比自己重要。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影笔记 篇6

在党支部的组织下,在11号上午,我观看了一部令我难忘的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此部电影以1961年时国内大跃进、再加上俄罗斯的逼债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同时又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庄稼几乎颗粒无收为背景。1961年,周恩来总理来到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里农民之间发生了感人至深的故事。电影将村民们的真诚、质朴,和周恩来对国家人民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

此部电影深刻诠释了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从影片中看到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周总理的四个昼夜,每一步都是求真务实,走群众路线,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乐于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此部电影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影片中周总理来到伯延调研的初衷就是要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身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践。在具体过程中,有两点格外让人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做事的果断,令人感动。当总理了解真相和群众呼声后,立即与毛主席通电话,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

此部电影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奉献。

通过深入学习《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我们应该努力解放思想、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把握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思考,多奉献,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篇7

这部电影讲述了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革命老区河北邯郸伯延公社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四个昼夜。也正是因为这次调研,党中央作出了解散公共大食堂的决定。没有什么华丽的画面,影片用纪实的手法讲述了四个昼夜里周总理和普通老百姓之间发生的一连串的感人故事。

影片深刻诠释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我真切的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很好的诠释了我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路线,为当代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很好的典范,值得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去学习。

影片生动展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我党长期以来坚持的宗旨,也是每位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和根本的人生价值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很好的诠释了这一宗旨。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广大干部与普通老百姓之间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甘愿做人民公仆的无私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在党员干部眼里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主旨。

影片充分体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贯穿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我们今天的工作具有异常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一是靠真心。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公社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二是靠真情。周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而看到食堂里确有红烧肉的时候,他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正因为凭着那份真情,才最终让群众吐露了心声。三是靠真诚。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正是周总理的真诚打开了百姓心底的犹豫,建立了与群众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真诚的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克服实际苦难。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篇8

2014.3.9

电影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亲自去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总书记上任后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多次出行密集调研国情,解决百姓最关心的问题。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给出了最好最生动的诠释。也说明我们党一直一以贯之发扬和传承老一辈的优良作风。

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的奉献精神。

影片中的总理是一个勇于担责的形象。他一进村,面对百姓就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让你们吃苦了。同时,他又是一个亲民者形象。他不唱高调,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生存是第一位的。他最关注的是人民的吃喝拉撒,引导、鼓励大家说真话。总理毕竟是总理,肯于反思,他的慧眼最终落在当时危及老百姓生存的公共食堂上,勇敢地向最高领导人毛主席表达了自己的明确态度,促成毛主席下决心撤销了这个大跃进中诞生的大锅饭“怪物”。周总理此行的历史意义在此进一步加重。导演至此成功地在银幕上刻画了一位亲民、负责、在大事面前勇于担当、敢于谏言的大写的总理形象,闪现的思想与人格光辉,让后人高山仰止。

周总理是亲民者形象,新一届党中央习总更亲民而且与时俱进,网民昵称他为***,网络上还有习总和李克强总理的漫画形象,那么可爱,可亲,可信赖。让人对这一届充满了信任和爱戴。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篇9

这部电影中,有一幕让我深有感触。在第三个晚上,大家都向总理提出问题之后,周总理在凌晨三点与毛主席通话,且通话时间极长。凌晨三点,本应该是深入睡眠的时候,而主席和总理还在讨论民生问题,从这小细节,就可以看出和想到,在那个时代,总理和主席以及其他国家领导人,坚持走群众路线,设身处地去感受群众生活,为了我们国家,为了我们人民,是付出了许多。

这部电影中还有许多人也让我颇有感触,伯延公社主任郭凤林、郭凤林的父亲郭百岁等等,这些都让我认识到了老党员的样子,学习到若身为党员该如何去做事。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篇10

3月31日,区实践办组织观看了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这段史实没有大事件,没有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然而,创作者们深入到伯延,实地了解到周总理在伯延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到老百姓对总理的深厚感情,油然激起了创作的灵感和热情,于是捕捉到影片的思想之魂——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

于一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历史的记忆映照现实,传递出强烈的时代精神。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

我们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影片还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深受教育,也使我们深受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

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2014年4月3日篇二: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5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一部重大题材、农村题材电影。以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大跃进、反右倾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大范围饥荒,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背景。1961年,周恩来乘专列来到革命老区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里农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电影通过不同的人物性格、语言动作,将村民们的真诚、质朴,和周恩来对国家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该片在历史中探寻真知,深具历史意识,重大历史题材电影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新收获,为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一部生动的影像教材。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

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臵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的事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主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传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扑下身子,从小事做起,真心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影片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一是靠真心。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镇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二是靠真情。周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看到村食堂

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三是靠真诚。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他语重心长地对群众说:“朱老总从河南乡下,刘少奇同志从湖南老家,邓小平同志从顺义县„„都分别给在上海调研的毛主席汇报了那里的情况,只有我没有办法汇报啊!”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宛如一面镜子,又似一泓泉水,让观众照亮自己,净化心灵。它不仅诠释了党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2014年4月2日篇三:《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观后感

3月26日下午,临空经济核心区管委会组织全体职工观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以“大跃进”、苏联逼债、自然灾害、国民经济濒临崩溃,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天灾人祸的大饥荒中的真实历史背景下,讲述了1961年周恩来来到河北邯郸市武安革命老区伯延公社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里与当地村民之间发生的故事。影片主要反应了一个中心思想、一个执政主线和三个主要内容。公社主任郭凤林本着为党分忧的思想,采取了一系列弄虚作假的行为,但周恩来明察秋毫,甩开干部访贫问苦,得知真相后与毛泽东含泪通话,决定调整农村政策,取消大食堂分户吃饭。

中心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周总理在伯延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他了解到集体食堂、大公社、供给制的严重弊端,于5月7日凌晨3时向毛主席电话汇报并提出了解散集体大食堂的建议,之后不久全国取消大食堂。

执政主线就是——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在国家最艰难的日子里,周总理身体力行,来到百姓身边,说出掏心窝子的话,办了实实在在的事。他尝出了玉米糊糊、窝窝头的特殊味道,及时纠正了政策上的偏差。主要内容一: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影片中,周总理不顾自己身体刚刚大病初愈,深入到群众中去,搞调研,了解群众困苦的镜头;总理同群众一起栽种地瓜苗,却因水是从几十里外人力拉来的,而不舍得喝,留给群众的镜头;大雨之夜,总理不顾一天的疲惫,带着工作人员到田地中视察群众抢救地瓜苗,并亲自为群众煮红糖水的镜头;总理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并连夜同毛主席通话汇报的镜头,至今萦绕在我脑中,挥之不去。

主要内容二:领导干部要真话,拒绝浮夸之风。影片中,总理下车,把严峻的目光盯在路旁光秃秃的槐树上。这些树的树梢七零八落,树叶被捋的精光,那本应是青枝绿叶的季节呀!大概是为了替总理分忧,一位公社干部吞吞吐吐地说:“树头都扒下来„„喂羊了。”好一个“替总理分忧”,那分明是在总理面前报喜不报忧。中国数千年来官场逻辑无不如此,而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和六十年代初期,本着不给领导添“麻烦”的逻辑,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怪现状,竟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还好,在伯延的第四天,周总理与毛主席通话后,向大家宣布:“大食堂还要不要办下去,要伯延人民自己说了算!”不要让 “指鹿为马”的悲剧在中国大地重演。

上一篇:中职生期末学生评语下一篇:家具销售店长年终总结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