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导学案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江南导学案

江南导学案 篇1

设计说明

《江南》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古诗,读着这首古诗,犹如展开一幅清新动人的画卷,置身其间,仿佛看到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可以充分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教学时,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运用了看图谈话激趣、整体探究阅读、情境学字词等教学方法来辅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2、情感目标: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3、思维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如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江南水乡的美。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及荷叶、荷花、小鱼的头饰。(师生)2.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看图谈话,激趣引入(用时:8分钟)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提示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有什么?你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形容你看到景物后的感受吗?

2.引出课题:猜猜这是哪里的美景?(板书:江南)3.引导学生识记生字:谁有好方法记住“江、南”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

4.课文中还有哪些生字朋友?课文又是怎样描述江南的? 1.仔细看课文插图,然后回答问题,最后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自己的感受。(如,荷花很美。荷叶很茂盛。江南的风景很美……)2.大胆猜美景的地点,明确课题,观察老师板书的生字,并用手和老师一起书空。

3.(1)发挥创造力,想出好办法记住“江、南”这两个字。(如,“江”是三点水旁加“工”。或利用本班级的点名册识记这两个字。)(2)先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再提醒同学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如,“南”的里面不是“羊”。)4.齐读课题,明确学习任务,带着阅读兴趣走进课文。1.给生字注音并组词。

()江()()南()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用时:20分钟)1.提出初读要求:借助拼音自由地朗读课文,遇到拼不准的字可以请教他人,把解决不了的字词问题圈出来。

2.检查初读情况。

(1)课件出示带注音的生字卡片:江、可、采、莲、东、南、西、北。教师用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侧重订正前鼻音“南”和平舌音“采”的读音。相机引导学生说识字的好方法。

(2)课件出示去掉注音的生字卡片,采用指名读、赛读、抢读等方式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名读字扩词。

(4)指2~3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后评议,注意引导学生纠正错误读音。

(5)师范读指导停顿。(课件出示)(6)引导学生说出读后感受:这首诗给自己什么样的感受?

1.(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

(2)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错误的读音。

(3)圈出读不准或不懂的字词后,和同桌或小组同学交流,把已解决的词语问题划掉。

2.(1)认真读课件中的生字词。先借助拼音读,再独立认读,积极参与读生字词的游戏或竞赛。读准前鼻音“南”和平舌音“采”并说说自己识记这些生字的方法,与同学分享。[如,加一加:“连”加“艹”就是“莲”。谜语: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大丁遇小口。(可)](2)大声认读课件中的生字,然后积极参与赛读、抢读的游戏,并认真听读,帮助同学校正生字的读音。

(3)读生字并口头组成词语。

(4)仔细听读,听读后试着从字音是否正确、语句是否连贯两方面进行评价。

(5)听范读后,学着适当停顿,练读全诗。

(6)齐读全文,思考并回答全诗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或感受。(江南美、小鱼可爱、莲叶茂盛……)

2.给生字注音。()()西

北()()采

3.我会给生字归类。

三拼音的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鼻音的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鼻音的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方位的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完成课堂活动卡。

三、游戏巩固,快乐书写(用时:10分钟)1.游戏巩固本课的生字。

(1)用字卡做游戏巩固识字。(2)写字指导。

课件出示“东、西、可”三个生字。2.重点指导书写“可”。

(1)引导学生巧记字形与笔顺:横下一口,后写竖钩。边范写边强调:第一笔横长且平;然后写“口”,要小;最后写竖钩,要内收。

(2)让学生先独立书写,然后通过展评发现优点和不足并校正写法。

(3)引导学生用“一看二比三对照”的方法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1.游戏巩固本课的生字。

师生游戏。听老师说字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字并大声读出来(“口”加“丁”就是“可”),或一名学生指方向读字,其他学生找字,并把字贴在相应方向的墙上。

2.写字练习。

(1)认真观察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回顾书写方面的注意点。

(2)随着教师范写,学生用小手跟着书空。

(3)在本子上把每个字写两遍,在组内展评,选出写得最好的字参加班内展评。(4)按照优胜者的书写标准把每个字再写一遍。同桌之间对比两次书写的字,互相夸夸对方。5.我会照样子写。

例:艹+连=莲 口+丁=()6.给生字组词。江()南()可()采()莲()东()西()北()7.写笔顺。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朗读全诗,总结收获(用时:2分钟)1.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师生齐读全诗。

1.从字的认读方法、组词、课文内容、书写技巧等方面谈出收获。(如,我知道不仅要在课堂上认字,还应该在生活中多多注意积累识字。我认识了八个生字,还会用它们组词。书写时,我知道“一看二比三对照”的方法了……)2.和老师一起齐读全诗。8.和同桌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或感受。

9.前后桌互相朗读全诗,夸夸对方。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用时:6分钟)1.课件出示生字:江、可、采、莲、东、南、西、北,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2.指名读课文,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听后评价。1.用开火车的方式每人认读一个生字并组词,其他同学跟读。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全诗,认真听读后从是否正确、流利两个方面做出评价。10.同桌互相检查八个生字的读音。

二、情景感知,积累语言(用时:20分钟)1.播放课文配乐录音。

2.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数数共几行,画出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3.随着学生交流喜欢的语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看图理解诗句。4.指导用不同的方式朗读。

5.(1)指导学生戴头饰示范表演,体会情感。指五名学生做碧绿的莲叶,一名学生做漂亮的荷花,还有一名学生做淘气的小鱼。表演后采访:小鱼在莲叶丛中游玩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2)指导学生分组表演。6.创设情境有感情地齐读全诗。课件出示: 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7.积累语言,指导背诵。8.齐背全文。(配乐《渔舟唱晚》)面,听录音。

2.学生再读读这首诗,数出行数,并把自己喜欢的那句诗画出来,多读几遍。

3.自由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如,我喜欢“莲叶何田田”这句诗,因为这句诗让我仿佛看到了莲叶挨挨挤挤的样子。我喜欢“鱼戏莲叶间”这句诗,因为我喜欢小鱼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戏时的快乐心情。)4.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先自己练读,再展示读,最后齐读诗句,可以读出自己不同的理解。

5.表演朗读。

(1)看示范表演,体会诗句意思,重点体会小鱼的快乐、自由自

1.学生看课文插图的画在的心情。再带着这种心情自由朗读后五句诗,然后在班内展示读,最后有感情地齐读。

(2)找好朋友表演课文内容,边表演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6.按照屏幕上的古诗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诗。7.看图试背,或小组表演背。

8.学生伴乐有感情地齐诵全诗。11.写话。(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我喜欢“____________”这句诗,因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江南的孩子说: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小鱼说: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古诗填空。______戏莲______间。______戏莲________,______戏莲________,______戏莲________,______戏莲________。

13.选用“东、南、西、北”中的一个字说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巩固复习,指导写字(用时:10分钟)1.课件出示本课九个生字:江、可、采、莲、鱼、东、南、西、北。引导学生巩固识字。

2.课件演示“可、西、东”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注意字形,识记笔画。

3.指导写好“西、东”,强调:“西”的第一笔稍短,下面的“口”稍扁,第五笔是竖弯,竖弯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东”的第一笔是横,要长且平,第三笔是竖钩,要写得有力。

4.组织开展“展评活动”。

5.组织改写。1.正确认读八个生字,并组词,选择自己喜欢的字组词并试着用组的词说一句话。

2.认真观看课件上的汉字演变过程,并注意字形,识记笔画。3.按照提示写字。先跟着老师书空,然后在本子上正确、美观地把每个字写两遍。

4.展示自己的字,请同学们提意见,再给别人的字提建议,或夸赞一下他人。

5.按照大家提的建议改写生字。(重写一个)14.照样子写词,写句子。(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例:江(江南)江南是个美丽的地方。西()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适当拓展(用时:4分钟)1.引导学生说说:(1)江南是个怎样的地方?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江南或荷花的诗句?

2.实践:利用晨练的时间,a面向太阳,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邀请家长参与此项活动)1.(1)自由谈谈自己对江南的认识。可以结合课文的诗句或课前收集的图片谈。

(2)交流课前收集的描写江南或荷花的诗句。(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杨万里的《小池》)2.和家长一起晨练时辨认方向。15.我还知道描写江南或荷花的诗句。

江南导学案 篇2

刚好所到的基地学校不仅仅使用“学案”, 他们还使用“学案导学”, 和“导学案”一样很注重这个“导“字。在数学教学中, 以导学为方法, 教师的指导为主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这就是学案导学的模式。这正与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相吻合。

一、“学案导学”与学生“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启示

在天津学习期间听了不少课, 上课老师都是“学案导学”与学生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经过与老师们交流得知这样做:一可以杜绝学生在课堂上当拿到学案后, 不认真听课, 一直埋头做学案的情况;二可以带动学困生从中学会与人沟通, 与人交流, 就算他不肯动手, 但每次的合作都能让他目睹所有发生的合作过程中同学的不同表现, 这样可以感染或潜移默化他;三是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独立解决、独立思考, 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解决, 而学案的使用恰恰能使学生知道本节课的授课内容及重难点, 一些简单的知识自己能解决的在学案上解决了, 不能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 既提高了参与率, 又节省了时间。学案还有一个好处是学生必须进行阅读学案内容才能思考, 这样又加强了学生数学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有把学案收集起来就是一种课堂笔记, 复习时再利用·好处多多。

在“学案导学"中,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 认真阅读教材, 了解教材内容。根据学案的要求完成相关内容, 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 师生共同研究学习。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导学案”教学中, 也会出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样, 同样一个问题, 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很容易, 但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 也许就是难以逾越的障碍。解决这样的问题, 也可像“学案导学”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 他们在交流中可以充分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 取长补短, 达成共识, 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只是个别学生的问题, 小组之间的讨论就可以解决了;通过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才是教师教学中真正要解决的问题。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 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又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 利用省下的时间可以进行多一些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 生成能力, 从而走向高效课堂。

二、"学案导学"中"学案"、课本、课件、教辅教学整合的启示

现在的学案内容设计已经非常灵活, 非常精细化, 与课本、课件、教辅等的整合运用都很有讲究, 如果和课件搭着用于课堂, 课件主要面对教师, 对于学生学案里有的幻灯片尽量少有, 除非是帮助学案解决较难理解的问题的, 并且课件的幻灯片张数不能太多, 学案的设计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用于探究、发现新知。如果学案和教辅搭着用于课堂教学, 那么学案里的练习不要和教辅上的重复, 学案里的习题也要少些, 是主角, 尽量与课本同步;教辅是配角起到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如果与课本搭着用于教学的, 学案里的内容就不能和课本的重复, 以课本的阅读为教学的主线, 而学案是用于知识扩展, 或是帮助课本新知识的提高或巩固检测。其实三者都可以一起运用, 只是用起来会有些手忙脚乱, 特别是学生注意力的方向会乱, 因此, 四者整合运用教师的操作和设计一定要合理。教师建议常规课尽量不要四者一起运用, 这对学生是件好事。“导学案”也经常出现整合问题, 从“学案导学”中又可以突破整合设计。

三、“学案导学"重视课前预习的启示

“学案导学”的第一环节学习准备模块很注重学生的预习情况, 早期基地学校的学案都是发给学生带回家提前完成预习, 后来发现有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大多数学生没能完成, 原因很多;二是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现阶段提倡减负。这两个原因使学案不再提前发给学生, 改成上课发给学生, 利用上课的前几分钟完成预习部分。

这一部分就是“学案导学”的第一模块——学习准备模块。具体做法可以是复习, 或是知识链接, 或是了解这节课要用到以前学习过的哪些知识, 或是检查学生阅读数学课文、课前网上搜索相关的新课内容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或课上的时间, 通过提问、小纸条、听写、题目、询问等形式进行检查, 看看学生哪些知识内容理解了, 哪些知识内容没有弄懂。这样经过不断地改良, 一直就坚持到现在,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学习准备, 如果学生能看明白的内容, 教师就不必讲了, 老师要解决的是学生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不是重点亦即难点。这样后面的教学过程就变得轻松多了。

四、“学案导学"克服学生厌学的启示

“学案导学”的学习导航模块其实就是我们“导学案”的自学互动模块。本环节中可以设计不同的动手操作、数学游戏, 通过学生讨论和交流, 不仅能够真正解决自己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 还从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克服厌学情绪, 提高教学效果。不仅如此, “学案”的内容设计可以因材施教, 还可以灵活降低知识难度,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便于教师进行导教, 还可以利用知识树或简单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慢慢发散思维。听“全国说课标、说教材大赛”的不少年轻数学教师说课时, 都说到“让学生在学案中画知识树”的做法, 如在某s节课学完后让学生画出知识树, 或自主画出一小节、一章的知识树, 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巩固了知识。知识树是一种很好的整合方式, 是一种训练思维的重要方法, 用好知识树, 能强化整合意识和整合思维,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得到锻炼。

在听课交流中也有不少教师说了, “导学案”其实更适合起点低的学生使用。早期也有用过知识树进“学案”中, 只是当时不注重“导”, 还看不出知识树对厌学的学生或学困生有多大的帮助, 但现在非常关注学案的“导”思想, 知识树和思维导图用的时候很有趣, 还可以生长, 不过要学生通过努力才能看到画在纸上生长的树, 这样更能突破厌学孩子的心理防线,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毫无疑问, “导学案”也可以参照这种做法。

五、"学案导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启示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和变教材为学材的教学指导下, 所到的基地学校加大力度抓教师的“说课标、说教材”, “说课标、说教材”可以提高教师驾驭教材使用的能力, 可以让教师准确地把握教材, 更明确自己教什么, 还可以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从而在设计学案时处处注意课标和教材的使用:一是设计学案从最基本的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做起;二是设计学案时要体现分层施教的原则, 多练基础题, 增加中等题, 不漏拔高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深入浅出, 重在引导。体现数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应用性;三是学案设计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 在学案里体现出让学生预习, 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完成练习并归纳小结的时间和空间。

江南导学案 篇3

关键词:导学案;课改;备课;知识迁移

在课堂改革的大潮下,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应该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课堂教学内涵,构建充满教育智慧的创造性课堂,让学生“学会学“就成了课堂改革关注的焦点,而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下面就我在教学探索中用导学案实现由“教”向“导”的转变,提高课堂效率的粗浅做法谈几点认识。

导学案,强调的是“导”与“学”,是实现由“教”向“导”转变的有效途径。“导”指的是引导、指导;“学”则指的是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导学案既是教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稿,它把“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学生的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出发点,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在精研教材,充分考虑学情、学法、学生的情况下编制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打造高效课堂,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物质媒介。

一、利用导学案做好预习、备课工作

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制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在精研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强调难点,有的放矢,体现精炼、适度。其次,更要研究学情和学法,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能力和学习习惯之后,编制出适合学生认知水平、本学科特点的学案。最后,设计的导学案要体现层次性、针对性。设计的问题应有质量,围绕学生如何学得轻松、学得丰富、学得有效去设计。习题导向要具体、明确,切忌含糊不清。且应围绕学习目标,由易到难,确定在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有质量的提问才能带来有质量的课堂。

学生以“导学案”为依托,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自主学习基础知识部分,在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基本掌握本课的重点知识,初步构建本课的知识框架和脉络。在此基础上独自或小组合作讨论学案中的探究问题,写下思考和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又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

二、变教案为学案

传统的教案强调“教”的过程,即先教后学,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学。突出的是教师的主体作用,强调知识的传授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单向联系。教案的编写也只是注重基本知识的罗列,不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上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是老师的,即使有少量的提问,也往往是优等生唱“独角戏”,课堂的实效性不大,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导学案强调的是“导”与“学”的过程,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中的答疑解惑,对学生学习的有效引导,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这种模式由原来单纯的接受性知识获取转变为过程性知识获取,师生关系由原来的单向联系转变为师生双向互动。正如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的:“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导学案的设计实现了这一教学方式的转变。

三、变讲堂为学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常常出现“一刀切,一锅端”的弊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难提高”的局面,从而大大影响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新课改观念的冲击下,很多教师也在不断地探索、改进教学方式,但绝大部分都是在追求怎么让自己讲的课更精彩,或者怎么让学生记的知识更多。观察整个课堂教学,学生的表情一片木然,学生对教师的“倾情奉献”并不领情,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

使用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实现让学生“学会学”这一目标。教学过程切忌把课堂“放羊式”地教给学生,让学生放任自流,对学生的自学不管不问,甚至把导学案当成课外训练。而应该重点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教师参与到学生学习当中,适时进行指导,发现并记录易错点、疑惑点,便于在课堂上对学生不理解的重难点及时予以解读,对学生漫无边际的“思考讨论”予以纠正,将“身在教室心在外”的学生及时拉回到正常的课堂学习当中。让学生头脑“动”起来,学习“活”起来,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学会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正确引导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智慧。

四、课堂达标测评,实现知识迁移拓展

这一环节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测评题,做到精选精练,练习要求目标明确,形式多样灵活,针对性强。可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重难点的理解,还可以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通过检测可以补充一些课堂上没有讲到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设计练习题的形式主要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为主,主要是一些与重难点有关的题目,尤其是非选择题,在设计时应将本课知识点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考查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运用,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迁移能力。

五、重视课后阶段的反思

有位教育家说道:“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一堂课讲完并不代表一节课就此结束。对有效课堂的研究或一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不能把眼光只停留在课堂,还应该关注课后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以及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反思。通过教学反思的形式或者课后随笔的形式将课堂中的亮点或不足用语言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反思中总结,在反思中进步、成长。对于教师而言,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课改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如何使用导学案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效率,我还处在探索阶段。但通过导学案的应用,有效地把教师的教与引导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师“导”的技能,增加了学生“学”的活动,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再进行巧妙点拨、指导。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做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契合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师由单纯的“教”向“导学”方面的转变,培养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不屑的努力,勇于探索、创新,相信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切入点,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种理想课堂教学模式,也一定会迎来人生路上教育改革的春天。

江南导学案 篇4

(2)I often spend time with my family.1.Don’3.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A.carefullyenoughB.enough carefully

(1).….be good for….C.careful enoughD.enough careful

(2).spend….onspend….(in)doing….(3).enough A.some habitB.some habitsC.any habitsD.any habit

【知识链接与探究】 1 Good habits are important for good health.A.isB.areC.wasD.were

.be good for 意为“对……有好处” e.g: Doing eye-exercise is good for your eyes.4.Please at 8:00 in the morning.其反义词为“be bad for”意为“对……有害处”e g:Eating too much is bad for your health.A.wake me upB.wake me upC.wake meD.wake I up 拓展:1).be good to 后常接某人,意为对某人友好,反义短语:be bad to s b对某人不友好 our health.e.g.:The teacher is good to his student这位老师对他的学生很好。A.is;forB.are;forC.is;toD.are;to

2).be good at在…..方面擅长,介词at后常跟名词,代词或动名词。同义词组:do well in.。Ⅳ.根据汉语完成句子。

e.g.: He is good at playing chess.他擅长下棋。The boy does well in English.这个男孩擅长英语。1.我们经常去超市买食物。

2.I often spend time with my family.food.spend, cost, take与pay四个词都表示“花费”.2.他们昨天去钓鱼了。

spend主语是人,常用结构有:spend timemoney on sth.doing sth;e.g.: He often spends much time on English.或 He often spends much time in learning English.3.我一天刷三次牙。

他经常在英语上花费很多时间。I brush my teeth

pay 的主语是人,多用于买某物花费多少钱。常与for连用.,pay…for 意为“花费….买….” 4.他每天花很多时间做家庭作业。

e.g: My friend paid ten yuan for a new pen.我朋友花费10元钱买了一只新钢笔。his homework

cost主语是物;e.g: The sweater cost me 120 yuan.这件毛衣花了我120元。5.他们同时都跳了起来。

take常用于it takes sb.some time to do sth.结构。They began to dancee.g: It takes me 2 hours to do my homework everyday.我每天花2小时做家庭作业。6英语很难,但我从来没有放弃。

3.enoughadjadv足够的(地)。enough作形容词修饰名词时,放在名词的前后都可以。7.不要看太多电视,你应该多做锻炼。

enough作副词时,修饰形容词或副词要后置。如: Don’He is old enough.I have enough time.Ⅴ.句型转换。

【课堂练习与检测】 1.at,I,in up,6:30,morning,the week often.(连词成句)

Ⅰ.英汉互译

对划线部分提问)

5.一天三次6.太多的 7.在晚上?

8做家庭作业 9同时10.很久以前3.She did her homework half an hour ago.(改为一般疑问)

Ⅱ.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提示填写单词。.4.It is good for you to eat more vegetables(同义句转换)

江南导学案 篇5

如皋市白蒲小学  宋叙(小学语文)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送别情深。

【活动方案】

活动一:读课文,明诗意。

1.放声朗读诗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尝试着根据诗歌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用“--”画出。

2.组内讨论讨论,可以把诗句与文句对应着读。

3.朗读展示,比比哪一组读得好。

活动二:读课文,悟别情。

1.自由朗读2、3自然段,找出体现友人间依依惜别的句子。(读读、品品、写写 )

2.组内交流,然后选择一处,再次研读交流,准备有序展示。

3.展示学习成果。(读、演、谈体会,注意形式要多样呀!)

【检测反馈】

此时此刻,李白伫立在江边,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发挥你的想象,写下他的心声吧!

一、创设情境

播放《烟花三月》。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早已成为中国诗坛的一段千古佳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黄鹤楼送别》。读课题。

二、读课文,明诗意。

暮春三月,一对好朋友就要分别了,别离的时刻诞生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指名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寻找。(开展活动一的学习)

(活动中,老师巡视,个别指点)

比一比哪一组的朗读更出色。

小结:你们的朗读韵味足,诗味浓,形式多样。从诗中你们体会到一种怎样的情感。

三、读课文,悟别情。

过渡:那么课文是怎样表达李白和孟浩然之间依依惜别之情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寻找,去体会。

(学生开展活动二的学习,教师巡视,随机参与小组交流。)

学生展示时注意:①尽量让学生多说(还有哪些同学想发表意见?)②加强朗读指导。③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离情。第二小节抓住“一会儿……一会儿”、“藏”体会不忍离别之情。第三小节抓住人物对话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孟浩然对李白的安慰。

小结:依依惜别之情藏在人物的动作中,藏在离别的话语中,藏在景物的描写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检测反馈

过渡:这一江春水哪里载得动李白太多的离愁,伫立江边,李白思绪万千,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发挥你的想象,写下他的心声吧!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评价。

老师也展开了大胆的想象,此刻李白心中或许流淌着这样的旋律,或许正涌动着这样的话语。播放《烟花三月》。

五、课堂总结。

想到这里,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生齐读。

《白杨礼赞》导学案 篇6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以及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3.理解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线索;

4.学习北方抗日军民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及象征的艺术手法;

2.学习本文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作者及背景介绍:

1.填空: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著名的、。原名,字,浙江桐乡人。作品编为《》,代表作有农村三部曲《》《》《》和中短篇小说《林家铺子》以及长篇小说《》等。茅盾已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逝世。党中央给予他“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2.背景介绍:

《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参天()毡子()虬枝()秀颀()楠木()外壳()......

恹恹欲睡()倔强()潜滋暗长()晕圈()刹那().....

倦dài()坦荡如dǐ()旁yì斜出()主zǎi()bǐ视()纵横jué荡()pósuō()锤liàn()积雪初róng()

2.解释下列词语:

伟岸:锤炼:

主宰: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潜滋暗长:

倔强:秀颀:

三、自读感知,整体把握,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文题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从文中画出直接赞美白杨树不平凡的句子,理清本文感情线索。(结合本问题讨论书后“探究·练习”一)

2.白杨树生长在什么地方?那个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点?面对这样的景色,作者涌起的感想是什么?

3.哪一句话最能概括白杨树的外形特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描绘白杨树的?

4.第五段最后两句话又侧重谈白杨树的什么?

5.这篇散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全文的中心又怎么概括?

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

2.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

3.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

4.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它与北方抗日军民有什么相似点?

5.楠木有何象征意义?

6.课文标题为《白杨礼赞》,但文章的第二段似乎不是写白杨树的,它与白杨树有关系

吗?还有结尾写到楠木,又有什么用意呢?

五、重点语段赏析:读第七段思考相关问题:

1.白杨的“神美”可以用本段的哪几个词来概括?

2.为什么本段开头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3.本段作者由树写到人,赞美了什么人?作者为什么会由树写到人?

4.作者展开联想的话共有几句?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属于什么句式?

5.这四个排比反问句有什么作用?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比较语气上的不同。(结合本

问题讨论书后“探究·练习”三)

六、拓展延伸:

《快乐王子》导学案 篇7

1.学会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 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 感悟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善良之心, 体会作者内心的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

1.默读课文, 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善良之心;

【学习难点】

1.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2.理解为什么把这个灰暗的金片和宝石全部不在的、最后被拆除的王子叫做“快乐王子”, 知道帮助别人使别人快乐就是一种快乐。

【课前预习】

1.了解英国作家王尔德。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4.完成三道基础知识题。

5.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知识链接】

奥斯卡·王尔德 (1854—1900) , 英国著名的剧作家、散文家和诗人。

【教学过程】

1.把课文至少读三遍,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按要求完成:

(1) 正确地读出下列词语: (提示孩子把生字的读音注在旁边, 反复练读)

镶嵌剑柄燕子耽误裙子

代替火柴瞎子纯金片埃及

怜悯乞丐脸颊跌落啄面包屑

(2) 给多音字组词: (自己根据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在括号里正确组词。)

3.读了课文, 你能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写一写)

4.读读“知识链接”, 了解作者王尔德。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读课题, 质疑: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非常感人的童话故事, 谁来读课题? (点名读)

师:在没读课文前, 读到这个课题时你心里曾经产生过什么疑问? (生畅谈)

二、汇报自学成果:

【课件1】:会读吗?

师:请各个小组的1号同学来开火车读。 (生读) (注意正音)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开火车读? (点一、两组读) (注意正音和激励评价)

师:全班一起读, “镶嵌镶嵌”, 开始。

1. 正确地读词语。

镶嵌剑柄燕子耽误裙子

代替火柴瞎子纯金片埃及

怜悯乞丐脸颊跌落啄面包屑

2. 重点指导写字:“燕”和“啄”

师过渡:看来大家生字掌握的不错, 多音字组词谁来汇报?

【课件2】:谁来?

(每个多音字点一名学生口头组词, 注意评价。)

【课件3】:请大家齐读

3. 准确认读多音字并组词:

4. 读了课文, 你能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品读课文1~4自然段。

【课件4】:独学要求和方法

1. 独学:默读1~4自然段

2. 独学情况汇报:

四、理解这个城市的丑恶和穷苦, 进一步感受王子的不快乐

【课件5】:群学要求和方法

1. 群学:王子看到了这个城市的哪些丑恶和穷苦, 忍不住要哭?

方法: (1) 默读课文5~19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2) 圈出关键词语。

(3) 抓住关键词句互相说说自己的体会。

2.群学汇报:

[第二课时]

一、回忆快乐王子看到哪些穷苦。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快乐王子并不快乐, 他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自己看到了这座城市太多的丑恶与穷苦。

师:【课件8】: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学生配乐朗读)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 我深深感到王子的痛苦源自于他看到了别人的痛苦, 别人痛苦他痛苦。 (板书:别人痛苦他痛苦)

二、继续品读5~19自然段, 理解快乐王子怎样求燕子帮忙的。

【课件9】:独学要求和方法:

独学:默读1~19自然段,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

(1) 王子 () 燕子, 啄下 () , 救助 () ;

(2) 王子 () 燕子, 取出 () , 济助 () ;

(3) 王子 () 燕子, 取下 () , 帮助 () ;

(4) 王子让小燕子啄下 () , 帮助 () 。

独学汇报:

【课件10】:

(1) 王子 (再三求) 燕子, 啄下 (红宝石) , 救助 (女裁缝) ;

(2) 王子 (再三央求) 燕子, 取出 (蓝宝石眼睛) , 济助 (青年人) ;

(3) 王子 (连声央求) 燕子, 取下 (另一只蓝宝石眼睛) , 帮助 (小女孩) ;

(4) 王子让小燕子啄下 (一片片金片) , 帮助 (许多穷人) 。

【课件11】:对学要求

对学:角色体验——学习对子一人扮快乐王子, 一人扮小燕子, 根据以上四个情节进行对话练习。

对子汇报:

对子A:1.【课件12】: (1) 王子 (再三求) 燕子, 啄下 (红宝石) , 救助 (女裁缝) ;

2.先介绍谁扮快乐王子, 谁扮小燕子。

3. 王子和燕子对话。

4. 师采访小燕子。 (引导、归纳、提炼, 板书:善良真诚)

对子B:1.【课件13】: (2) 王子 (再三央求) 燕子, 取出 (一只蓝宝石眼睛) , 济助 (青年人) ;

2.先介绍谁扮快乐王子, 谁扮小燕子。

3.王子和燕子对话。

4.师采访小燕子。 (引导、归纳、提炼, 板书:舍己为人)

对子C:1.【课件14】 (3) 王子 (连声央求) 燕子, 取下 (另一只蓝宝石眼睛) , 帮助 (小女孩) ;

2.先介绍谁扮快乐王子, 谁扮小燕子。

3.王子和燕子对话。

4.师采访小燕子。 (引导、归纳、提炼, 板书:伟大崇高)

【课件15】:燕子和王子死去的片段

师配乐朗读此片段。

【课件16】:群学要求方法

三、群学:课题用“悲伤王子”好还是“快乐王子”好?

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

1.各组汇报。

2.【课件17】:穷人高兴语段组合

3.谁来读一读这些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

4. (师引导、归纳、提炼, 板书:别人快乐我快乐)

【课件18】:群学要求

四、群学:品读22~24自然段。

小组讨论思考题:

1.“这个城里两件最珍贵的东西”是指什么?

2.为什么说这两件东西是最珍贵的?

3.市长和上帝对快乐王子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小组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 教师加以引导、归纳和提炼)

1.“这个城里两件最珍贵的东西”是指什么?

预设:我认为这个城里两件最珍贵的东西是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心。

2.为什么说这两件东西是最珍贵的?

预设:因为他们的心都非常善良, 能够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 给别人带来无限的快乐。

3.市长和上帝对快乐王子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预设:市长是从外表是否美丽来评价快乐王子的;而上帝是从快乐王子的内心品质来评价他的。

五、全班互学:学完了这篇童话故事, 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师总结:让“真诚与爱心”常驻我们的心间!

“爱与诗”导学案 篇8

1 体会本单元一组诗歌蕴含的爱国之情;

2 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意象);

3 欣赏凝练、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诗歌语言。

一、课前延伸

1 熟读《我爱这土地》《乡愁》《我用残损的手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四首诗。

2 了解以上四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有关情况。

3 结合课前导读、课后练习及工具书领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4 尝试回忆多年来所学的众多篇章中与本单元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类似的篇目,选几篇进行比较阅读。

二、课内探究

(一)谈“爱”

1 诵我所爱爱犹切。各组成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或背诵自己喜欢的诗作。

2 呈我所感感益深。各组代表展示本组对本单元诗篇的创意解读。

3 说我所悟悟愈彻。请套用以下句式,归纳诗作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组长组织组内交流,互相点评,修改后展示推荐的佳作。

这就是爱——

艾青说:

爱是炮火中撕心裂肺的执著鸣唱,爱是

鸟儿融进土地的热泪和翎羽……

原来,爱就是血肉相连;

余光中(戴望舒/舒婷)说:

爱是,爱是……

原来,爱就是……

4 忆我所学学更通。请联系你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与本单元诗歌内容相近的作品,套用以下句式,进一步谈谈你对爱国思乡之情的理解。组内交流后展示推荐的佳作。

这也是爱——

都德说:

爱是小弗朗士课堂上忏悔而专注的目光,

爱是韩麦尔先生黑板前无助却傲立的背影,

爱是……

原来,爱还是……

(二)论“诗”

1 声与情并发并茂。各组结合以上的理解和体会,用各自喜欢的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各自欣赏的篇章或段落。

2 赏与析入理入情。师从林黛玉苦学作诗的香菱曾说过:“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如果有,就请结合本单元诗作中的具体例子,谈谈你品诗的感受吧。

这就是诗——

难以言传却如临其境,

看似无理却有理有情。

3 褒与贬见仁见智。现代诗歌创作看似无定法,其实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请阅读以下修改过的作品,将其与原作进行比较,说说它们与原作有何不同,为什么?在这样的比较阅读中,你是否发现了一些诗歌创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乡愁

乡愁曾是儿时对母亲的依恋,

乡愁曾是少时对爱人的思念,

乡愁后来成了痛失母爱的悲凉,

乡愁最终成了企盼祖国统一的梦想。

我爱这土地

面对侵略者的暴行,

我要拼命喊出我的悲愤和激怒,

我要充满希望地等待自由和和平。

即使死去,

也要把自己埋在祖国的土地里,

永不离她而去。

我所有的悲哀,

都源自对她深沉的爱。

三、课后延伸

结合以上学习体会和情感经历,尝试创作一首小诗,用鲜明生动的意象和凝练优美的语言抒情言志。让阅读诗意地流经我们生命的每段时空。

教学反思

2012年12月参加了在山东省寿光市举行的“初中语文主题学习研讨会”后,我心潮起伏,特别振奋。因为同行们交流的做法和成果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语文课堂将越来越充满生机,充满魅力,我们语文教师将在一个越来越广阔、越来越精彩的舞台上舞动青春,学生们也将在一个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自由的空间里浸润成长。

在平日教学工作中,我尝试将“语文主题学习”的理念贯彻在诗歌教学活动中,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1 “语文主题学习”是本课的主旋律。单元推进的方式使学生在两节课的有限时空里,不仅学习了同一主题的四首现代诗,更将学习活动拓展到初中阶段所有同主题的诗文篇章中。

2 给学生和文本的第一次约会留出足够的空间。这堂课是第二课时,我把第一课时(课前延伸)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先与文本进行了一番充分自由的对话和交流,让他们用自己的心灵直接感受诗歌的情感和魅力。

3 给学生的表达交流留出足够的空间。自选形式的诵读和创意解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读诗的形式多样,他们对诗歌的诠释方式(歌曲、绘画、哑剧……)更是令人耳目一新。这一环节起到了鼓励学生个性化理解和感受的作用。

4 把体验、领悟、品味进行到底。这几首现代诗,词句浅易,所表达的感情相近相通,所以我没有剖析讲解,而是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诗的语言,用以往的阅读积累去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既体现了理解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的统一,又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

《海燕》导学案 篇9

2012.2

学习目标

1.理解象征、烘托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2.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3.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走进作者

高尔基(1868--1936),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时代背景

《海燕》写于1901年,是高尔基早期创作活动中的一篇著名散文诗。当时革命斗争蓬勃兴起,高尔基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写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海燕》就是一只鸟儿在《春天的旋律》结尾部分所唱的歌。“海燕”一词,在俄文中原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高尔基在作品中运用象征、对比、环境烘托等手法浓笔重彩地刻画海燕的形象,描写了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英姿,并且借海燕之口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变革充满激情的呼唤。文中关于海上风云的描写暗示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通过海燕面临暴风雨高昂的情绪则传达了作家对于革命浪漫、乐观的政治热情。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呻.吟白沫翡翠困乏深渊蜿蜒胆怯号.叫

2、文学常识

高尔基是前_______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他的小说有自传体三部曲《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合作探究

1、概括“海燕”的特点并说说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找出喜欢的句子来读)

2、文中除了写海燕,还写了哪些海鸟在暴风雨来临前的表现?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其他动物的句子(勾画、朗读)。为什么还要写到其他动物呢?

3、为什么要写大海、狂风和乌云?

结构梳理

本文在内部结构上层层推进,前后呼应。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变化,可以分为三大场景:

①②③

试找出海燕在这三个场面的不同表现:①②③研读质疑

文中描写海上图景变化的对象是和,相关描写的句子有。技法运用

文章中海燕仅仅是一种海鸟吗?他更是一个什么形象?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 文中还有哪些象征体?他们分别象征什么?

小试牛刀:请展开联想,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话,赞颂你喜欢的一种动物或植物。达标测试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题。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浪尖,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1、从文中找出四个描写海燕勇敢行动的动词、、、。

2、文中加点的词“高傲”表现了海燕的气概。

3、文段最后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和。

4、写海燕高傲的飞翔之前,写大海、狂风、乌云,是为了点明,烘托,突出。

5、作者塑造海燕这一形象,流露出来的感情基调是。拓展延伸

上一篇:论坛营销模式下一篇:审核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