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制作培训简报

2024-06-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微课制作培训简报(共12篇)

微课制作培训简报 篇1

第一期

长寿区邻封镇焦家小学校

二0一六五年一月二十三日

焦家校小学校举行教师微课培训

2016年1月21日下午,我校举行了针对小学全体教师的微课制作培训,旨在将中国教育报刊社培训中心于2015年1月主办的“微课程技术与校本作品开发培训班暨微课程现场说课比赛”中的微课精神和微课基本操作方法传递给与会各位老师。

本次培训由包伟老师主讲,他将微课的基本含义准确地传授给其他老师,通过细节的深入解析再次明确微课的基本精神:微小而精致的教学片断。随后包伟老师又对微课制作的基本方法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向与会老师介绍了微课录屏软件喀秋莎7的基本录制方法和降噪、调节音量、剪辑、变焦、标注、测验、转场等美化技巧。

微课制作培训简报 篇2

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存在的问题

针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从1995年至今将近20年了,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形式[1]:

1.操作式培训:主要是让教师学习一些应用软件(如PPT、Flash、Authorware等)的基本操作。操作式培训关注教师对软件功能的学习和训练,但缺乏技术应用的载体和与教学应用的结合。单独讲授技术的培训效果就是教师只是学会软件操作,不会课堂整合应用。

2. 案例式培训:多数以信息技术软件功能模块为分类,分别进行数据处理、图像处理、音视频处理等模块的案例设计,通过完成案例的制作过程,来掌握软件平台的各项功能。这种培训方式先从模仿开始,再一步步按步骤完成作品,缺乏与学科教学应用的紧密关联。

3. 项目式培训:如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等。项目式培训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设置不同种类和级别的培训课程,注重教学理论的引领,提供了与教学关联的问题和任务载体,但从项目自身的视角出发设计的课程体系不完善,难于满足教师实际教学工作的全部需求,并且只关注了知识的短期内化过程,不能支持教师的常态化学习,难以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理想效果。

综上分析,以往针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包含了技术支持领域、教育教学理论领域和教学应用领域,要么侧重于技术训练,要么以专家讲座和报告形式来介绍教育教学理念和倡导实施原则,要么以教学设计为线索进行知识内化,三个领域的培训基本上是独立存在的,没有全面深入的对课程进行融合设计,所以受培训教师的理念与行为之间、技术与教学之间的“桥梁”并未有效建立,难以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理想结果。

二、TPACK 模型对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启示

(一) TPACK 概念和特征

美国学者科勒(Koehler)和米什拉(Mishra)2005年于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基础上提出了TP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知识框架,即技术 - 教学法 - 内容知识,也称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后来为了便于拼读和记忆统一改为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强调的是将技术的知识、学科内容和教学法知识有机的结合,其相互的关系如图1[2]。

如图1所示TPACK是学科知识、技术知识(计算机、因特网、数字视频等)和教学法知识(教学策略、教学程序和方法等)三者之间动态整合的产物,是使教师创造性的将技术、教学法和学科内容三种关键知识整合起来。三种知识融合的过程就是形成和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过程。

从TPACK的知识框架模型来看,要提升TPACK(实际上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能力),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设计的时候,要综合以往各类培训设置的特点,将教育理论、教学应用和技术支持三个领域进行融合设计,对每个领域采用不同的方式提供知识内化的线索和环境,教师在教学应用中才能达到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

TPACK知识具有如下特征:(1)综合性:综合了学科知识、技术知识和教学法知识。(2)动态性:TPACK是动态的,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3)情境性:TPACK不能通过脱离具体情境孤立的技术课程来传授。(4)实践性:TPACK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3]。

(二)TPACK 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启示

由TPACK的特征可知,TPACK知识的获取需要具体情境的知识和教师亲身参与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要设计与具体学科课程密切联系的案例教学实践活动,使教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对教育技术如何应用于教学的深刻理解,真正有效的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体策略如下:

1. 创设学习情境,“通过设计学习技术”。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总是基于情境的。区别于传统的技能简单传授方式,任务设计为让教师为真实教学问题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为完成任务,教师需要查阅、学习相关的资料,或者听取培训者安排的课程,技术的学习则以内隐学习的方式贯穿在整个过程中。

2. 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课例研究。通过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讨论和反思,关注教育技术是否恰当而有效的帮助达到了教学目标,改进之后再进行第二轮甚至第三轮的课堂实施和总结。

3. 搭建教师知识共享的信息空间,促进TPACK知识的交流。将许多扩展的知识放到网络平台上,使教师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去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4]。

三、TPACK 视角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培训模式设计

教师在真实的问题解决情境中才能深刻理解技术、内容与方法三者之间相互建构的动态关系。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开设了《微课制作与应用》培训课程时,此课程目标是让教师了解微课,学会制作微课,并在课堂中很好的应用微课。培训模式如图2:

(一)教学团队的组织和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团队包含教育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分别具有丰富的技术知识、学科教学理论与教学知识,为学习者提供TPACK( 技术与学科融合 ) 全方位的支持。教学内容设计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提供将技术、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应用融合设计的“三位一体”的综合学习内容,为学习者提供了足够的引导以及丰富的学习支持。培训团队共同备课,准备学习资源,录制微视频 , 为提供学习者制作微课需要的学习资源,技术部分如:“微课的定义”、“微课的设计”、“微课的制作”,教学应用部分如:专家教师应用微课的课例示范和讲座等,并将这些资源按专题放入课程管理平台中。

(二)培训方式设计

鉴于TPACK的获取需要具体情境的支持和教师亲身参与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 , 培训任务的内容设计与教学实际紧密关联,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过程,也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如学习者要“上传一个自己制作的微课”,并“用微课至少上一节课”。培训中以任务为驱动,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课例研究。

在培训过程中,大致分为两个板块:

1. 学习任务与创作设计、技术要点为一个板块组合。这个板块包含多个知识点,可以制作成一个知识目录索引,每个知识点以微视频的形式进行呈现。学习者登陆学习管理平台,进行“翻转课堂”的学习。学习者自选时间在线学习“微课”的概念、制作技术,同伴之间可以交流协作,培训团队也能给予指导和答疑,在集中面授时动手制作微课,学习者制作出“微课”作品并提交到学习平台。同伴、教育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提出反馈意见,学习者再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正并重新提交。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可以兼顾不同能力水平的学习者,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不断地尝试、思考和内化,高效完成这一板块的学习。

2. 理论指导和教学应用为另一个板块,这一板块培训可以采用如下步骤:1在线观看学科教学专家的讲座和授课视频。2将参与研究的教师分成小组,每组自由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3课堂教学。由一位小组成员授课,其他成员旁听、观察和记录,并对课堂进行录像并上传到学习平台供观摩和反思使用。4课后进行讨论和反思,特别应关注教育技术是否恰当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这个总体目标。之后对上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设计方案和课堂实施与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差异,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形成第二次上课的设计。5重新进行课堂教学,再次讨论,并根据需要再次修改教学设计,第三次上课。6总结。反思讨论可以集中在上课现场也可以通过网络的讨论区来开展。课例研究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面向真实教学问题的和在行动中学习、反思和提高的平台。学习者可以一直通过学习平台与同伴、培训团队进行交流,学习不会因为培训时间的结束而终止。

四、培训效果

在课题组开展的《微课制作与应用》第一期培训实验中,45位学习者基本上都是零基础,通过一个周期的培训,所有学习者都提交了自己制作的微课作品,基本掌握了微课的制作技术。有19位学习者已多次利用微课进行了课堂教学,其余学习者也多次参加了微课应用的课堂实践与讨论,并在做微课运用于教学的准备。甚至有部分受训老师已经开始制作系列微课,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受学习者欢迎的是课例研讨环节,学习者通过现场听评课或通过学习平台观看课例视频,参与讨论,都觉得收获特别大。专家教师的示范不但展示了利用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而且使得新手教师能够直接观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增加了教师们应用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信心[5]。

在培训中的访谈和培训后的调查中,多数老师都认可这种培训模式,认为这样的一种培训,融合了技术支持领域、教育教学理论领域和教学应用领域的知识,建立了技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应用之间的桥梁,能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

五、结束语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关键问题是要努力实现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具体情境,经历一个知识技能学习转化成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内化过程。本文基于TPACK视角,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教学需要,研究学科教学与技术深度融合的培训模式,或许能为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一个新思路。

摘要:本文根据国家《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要求,分析了以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以《微课制作与应用》培训课程为例,从TPACK视角提出了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模式设计,为有效落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率先进行了实践探索。

制作微课培训座教案 篇3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微课是指利用五分钟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的一种微视频。微课的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或课前预习。微课时间须严格控制在五分钟以内。

一、微课制作者的自我定位 角色定位:老师和视频制作人

1、从老师的角度努力使视频在内容上具有准确性、逻辑性、知识性。

2、从视频制作人的角度努力提高视频的视觉效果,使视频具有可观赏性,尽可能关注PPT的动态效果、颜色搭配、解说技巧等。

关注以下方面:知识储备、PPT制作技巧、视觉美感、解说技巧、软件操纵技巧

二、微课标准

1、微课功能理解透彻:解惑而非授业;

即微课的功能是对一些上课没听懂的同学进行课后的解惑辅导,而不是代替课堂教学。微课作者不能以课堂上讲解新知识一样来制作微课,没有听过课的同学来听微课是毫无意义的。

2、时间5-10分钟;

原因:(1)现在是快节奏时代,好比微博,追求快捷精炼;(2)学生课程多,疑问多,每门课看一个视频的话,微课时间过长,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看完Ta想看的微课;(3)五分钟足够讲透一个小知识点,否则要么是讲的太泛,要么是讲的太罗嗦。

3、知识点够细,五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一节微课只讲解一个特定的知识点,如果该知识点包含了另一个知识点,需另设一节微课讲解。

4、受众定位明确:是针对什么年级段;

微课作者需清楚本节微课受众的年级段,采用适合该年级段的相关定理、定律、词汇讲解。

5、情景定位明确:一对一的教学而非一对多; 讲解时不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词汇。

6、知识准确无误;

在微课里不允许有文字上、语言上、图片上的知识性的错误或有误导性的描述。

7、知识点(考点)、题目(真题、模拟题)讲解不照本宣科;

对现有的知识以及课本上对该知识的表述应有自己的理解,而不是罗列书上的知识,否则微课起不到“解惑”的作用。

8、语言通俗易懂;

口语讲解,尽可能少地使用古板、枯燥的书面语,使讲解通俗易懂。

9、PPT有视觉美感;

多角度地应用PPT现有的功能带来的视觉效果,如自定义动作、PPT切换、颜色搭配、字体搭配等。

10、视频画质清晰;

影响视频画质的因素有:显卡驱动未更新导致屏幕像素低;导出视频时未设置与屏幕分辨率相一致的视频长宽尺寸导致视频画面变形(设置参看最后的后期

制作)。

11、外部环境安静无噪音;

12、形象良好;

13、声音响亮,节奏感强;

三、微课录制准备步骤

1、深刻理解微课的功能:解惑而非授业;

2、选择要讲的知识点,尽量选择热门的考点、难点;

3、明确你的微课的受众;

4、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5、将各知识点做成汇总表格; 如:

编号

微课名称

微课出处

01

等腰三角形的一般标记法

《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版,8年级,上册,第140页(没有出处者,注明“自编”)

6、做PPT;

7、准备好摄像头和麦克风;

8、熟悉软件操作;

9、开始录制。

四、提高微课的视觉效果

1、ppt的排版建议

对PPT的总体认识可以看附件《PPT的四重境界》(1)动静结合

2010

充分利用PTT的动作效果,可以给人动态感、空间感的美。《PPT动作按钮使用》

http://(2)图文并茂

图版率在50%-90%;表现亲和力插图要比照片好,表现专业性照片要比插图好。

(3)图片合适

表现力最强的图片:脸部图片。适合表现主题,不适合做背景。表现力最弱的图片:云海。适合做背景,不适合做主题。视觉3B原则:Beauty(美女)、Baby(孩童)、Beast(动物)(4)字体搭配

微软雅黑(标题)+宋体(正文),黑体(标题)+楷体(正文),艺术字不乱用。

(5)字号搭配

Ppt字体标配:标题字号是44号,一级文本32号,二级文本28号,最好不要有三级文本;

(6)颜色搭配

一般来讲,除了黑色和白色外,最多搭配3种颜色。(7)错落有致

行距1.3倍-1.5倍,段间距大于行间距;(8)字数要求

字数越少越好,一页不超过五个要点,页面上下左右要留1CM的空白。总结:PPT设计十招

a.内置样式不可使 b.高质图片需善用 c.单色体系震且撼 d.排版清晰观点明 e.小心留神主题性 f.无招胜有招,越简单越好 g.重点要突出,主次需分明 h.封面吸引人,大功半告成 i.让观众发笑,演示必走俏

2、鼠标动作

充分利用鼠标的拖、点配合解说 适当使用画笔功能

3、拍摄设置(1)保持摄像头清洁(2)远离强光刺激(3)不背光

(4)适当打光,确保光线充足(可使用带灯光的摄像头)(5)调整摄像头距离确保至少能看到整个头部

五、讲解

1、口语化;

2、不照本宣科;

3、不将PPT当演讲稿;

4、语调揄扬顿挫有节奏感;

5、适当看镜头,与观众有眼神交流;

六、后期制作

确保生成导出MP4高清视频格式、确保视频画面导出后不变形 以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为例

1、生成导出MP4高清视频格式设置

《微课设计制作与应用》培训心得 篇4

《微课设计制作与应用》培训心得

x月底,我有幸去xx教育学院参加了微课制作培训,就本次参加培训后的一些感想收获与大家分享。

微课程,即微型课程。来源于可汗学院翻转课堂实验,分解成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微型课程体系。

在现代教学改革浪潮中,微课之所以如此盛行,主要在于其精简而又有实效。微课的教学时间简短,聚焦某个知识点,有较强的针对性,使用方便而又广泛应用。

微课教学设计的关键:选题要小而精。一节微课只讲解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或典型问题,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加工,而不宜照搬书本;选题内容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不是什么内容都适合制成微课);微课的对象是学生,所以老师的讲解的口吻要贴近学生,虚拟情景,有吸引力,遇到问题时应该适当停顿供学生思考。

下面以自己在培训中制作的一节微课《比的应用》为例,细谈微课制作的主要过程:1.选课时聚焦单一的知识点,选取《比的应用》一课中“按比分配”的新知点;2.撰写教案(重点讲解“按比分配”两种解题过程);3.教学需要的素材例如课本例题,练习的设计;4.接着,就是制作课件,微课是供学生自学使用,因此课件的制作要科学,重点突出,简洁明了,注重视觉效果,图示体现文字内容,起到直观深刻的作用。例如“按比分配”这个新知的解题方法,采用数形结合,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两种解题思路;5.前期的工作完成之后,开始实施拍摄,利用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来录制,录制时要注意避开外界噪音的干扰,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视频录像软件和教学PPT(Word、画图工具软件或手写板输入软件等),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单击“录制桌面”按钮,开始录制,执教者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讲解时不要念稿式的旁白,语气自然亲切,虚拟情景交互问答,可以配合标记工具或其他多媒体软件或素材,尽量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6.对录制完成后的“微视频”导入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7.最后,根据选题内容及“微视频”教学后的效果制作进行“微反思”。

这样的一节简短的十分钟微课,对学生而言,可以紧抓学生注意力的最佳时间段,自觉性高的学生他们在家里进行自学,不仅可以进行个性化的深度学习,对于没有掌握该知识点的学生,课后通过微课学习,完成进阶练习掌握该知识点;对于已经掌握该知识点的学生,课后通过微课学习进行巩固。还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微课制作说明 篇5

一、选题:现在完成进行时

二、课程内容分析:

1、内容:现在完成进行时时的定义、结构及其用法为八年级学生所应掌握的重点。学生已学习过现在完成进行时,有一定的语法知识。

2、教学目标: 1)掌握现在完成时和现在完成进行时的定义,结构,及用法)区别现在完成时与过去式;区别现在完成时和现在完成进行时。)现在完成进行时的运用

3、教学难点:

1)现在完成进行时的用法

2)区分现在完成时和现在完成进行时

4、使用工具: 手机、黑板、粉笔及其它教学工具

浅淡“微课”的制作技巧 篇6

一、微课及其特征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 使用多媒体技术在3 ~ 10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讲解的教学视频。它起源于美国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微课”究竟什么样, 总结起来有三大特征:

1.时间短

微课的“微”体现在哪儿, 首先是长度上的“微”。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 一节“微课”的时长最好为3 ~ 6分钟, 不宜超过10分钟。根据可汗课程和脑科学的研究, 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也在10分钟左右, 通常超过6分钟的教学视频就会让人感觉冗长了。

2.内容精

微课的“微”还体现在内容上。在常态课堂上, 若干知识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而一个微课只研究一个知识点。如果这个知识点需要别的知识点作为铺垫, 我们则认为铺垫的部分是学生已经掌握的, 或者可以再做另一个微课去解决。

3.视频载体

微课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无线网络带宽的加大以及视频压缩与传输技术的发展, 视频应该是其目前最佳的承载形式。

二、微课制作的相关技术

微课的载体是视频, 制作时需要跟视频编辑工具打交道。常见的视频编辑软件很多, 这里推荐Camtasia Studio。它的优点是能集视频编辑和屏幕录制、后期配音等功能于一体, 还可以轻松添加字幕和注释, 对于制作微课来说还是很方便的。下面总结一下微课制作中需要用到的主要技术及技巧。

1.视频拍摄

微课的载体是视频, 因此我们在制作中需要拍摄视频素材。通常理化生实验操作过程、音体美动作要领示范以及文科的情景表演等, 都需要通过视频来记录表现。

(1) 拍摄器材的选择

目前可用于拍摄视频的设备很多, 除了专业的数码摄像机以外, 一般数码相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都可以拍摄视频。选择拍摄设备时主要考虑拍摄的画面质量、操作的复杂程度、设备的便携性以及后期制作的兼容性等问题。

(2) 拍摄的技术要领

无论使用哪种设备拍摄, 通常要选择画面稳定、图像清楚的, 因此在拍摄时一定要注意稳定性和光线角度。

微课视频还应注意突出主体, 尽量规避环境中一切无关的干扰因素, 画面中只突出描述对象, 甚至可以不必出现教师和学生。

2.视频导入

拍摄的视频素材需要导入视频编辑软件中进行制作加工, 但不是所有设备拍摄的视频都能符合编辑软件的导入要求, 格式的不兼容、转码的不正确是经常遇到的问题, 可以考虑用以下两种办法来解决。一是借助“格式工厂”之类的软件进行格式转换。二是借助视频网站进行转码。例如, 用智能手机拍的视频, 可以先通过手机发布到优酷之类的视频网站上, 然后再用PC去网站下载, 这样视频网站会自动帮我们进行编码解码。

3.基本编辑

视频编辑就是将视频素材加入时间轴 (或轨道) 上, 再进行切割、移动、删除、拼接等操作, 这些不难, 但要注意将视频与音频分开编辑。

在视频拍摄时, 如果没有使用专业拾音设备, 现场采集的音频效果都不好, 最好将现场采集的音频部分去掉, 再进行后期配音。一般视频编辑软件都能将素材的视频与音频分到不同的轨道上进行处理。

4.录制屏幕

录制屏幕是微课制作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微课画面并不一定都是用摄像机实拍的,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呈现电脑课件的画面, 例如重难点分析时需要借助课件、示意图的说明, 信息技术课需要演示软件的操作步骤等。如果用摄像机对着投影屏幕去拍摄, 画面效果会很差,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软件进行动态录屏。

有时我们在网上找到的某段视频资料如果无法下载, 也可以考虑利用录屏手段获取。

5.录制旁白

通常现场采集的声音效果不好, 需要后期配音, 用录音软件把录好的音频导入轨道中进行合成, 现在很多视频编辑软件也都有录制旁白的功能了。

在音频合成时一定要注意, 教师讲授的声音不能被背景音乐盖住。如果需要背景音乐, 则一定要降低音量, 不能影响讲授的效果。

6.添加字幕、标注

在强调重点难点时, 一般需要通过字幕来辅助说明, 有时还需要用一些符号、箭头在画面上进行圈点突出,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7.艺术效果

教学类的视频也需要添加一些艺术效果来点缀, 可以在作品的开头和结尾部分加上淡入淡出的背景音乐, 在两个环节过渡处加上转场的特效。总之, 希望学生能在轻松、优雅的环境中学习3 ~ 5分钟的内容。

8.经验之谈

如果觉得视频编辑软件操作难度太大, 还可以考虑用一种更简单的方法, 就是将所有的多媒体素材都集成在PPT文件里, 就像做了一个完整的课件, 然后在播放PPT文件的同时录制屏幕和配音, 这样只需要用到PPT和一个带有录音功能的录屏软件即可。

三、微课制作的注意事项

除了以上微课的制作技巧外, 在设计制作微课时还要注意一些细节, 避免出现失误。

1.课堂实录不是“微课”

课堂实录的片段可以用做微课的素材, 但它不是微课。微课再微小也是一个完整的课, 课题、重难点分析、课堂总结等, 都是针对一个短小的微课专门设计的, 不能简单地从常态课堂里去截取。

2.开门见山, 迅速切入课题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通常会通过简短的情境演绎或复习巩固来导入新课。但微课里不需要, 学生就是冲着该主题来选择学习的, 建议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3.教师语言要得体

平时的课堂上, 教师的语言有点啰唆也是正常的, 但在微课作品中则会被扩大很多倍, 所以要注意这些细节。而且微课对每一个点击者来说只有他一个学生, 是一对一的教学, 因此也要注意相关的语言表述。

4.板书简洁, 要有提示性信息

微课里不适合有大段的板书, 学习者来不及细看, 但重难点的剖析则需要借助字幕、符号、图表等来加以强调。微课录像缺乏师生间的交互, 那么教师在单向传授知识时, 一定要考虑到学生能否跟得上, 所到之处需要有相关提示。

5.要有简短的总结

微课结束时需要有概括性的总结, 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 强调重难点, 让学生在微课的尾声能回顾本课的内容及要点。

四、结束语

微课其实并不神秘, 我们只要把握住它的本质内涵, 选择得心应手的工具软件, 就能将教学设计脚本轻松地表现成微课作品。微课是无线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的新生事物, 它不会取代常态课堂。在教学实践的道路上, 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究和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4) :10-12.

[2]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4) :13-14.

微课这样制作 篇7

一、选题的标准

微课的选题是微课设计和制作的首要环节,好的选题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且制作起来也比较轻松自如;相反,如果选题不当,要么就是用微课来解决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样能解决的问题,要么就是不大适合用多媒体进行表达,制作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那么,选题的标准是什么呢?

1.基于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着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和评价建议。因此,微课在选题的时候,只有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才能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这样做出的微课才能够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2.进行系统规划

微课程是授课教师在对某个知识点认真钻研后,依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实际制作出来的,它体现了授课教师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在整个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倾注了制作者的心血与智慧,做出后是非常值得同学科的老师借鉴和学习的。再加上一所学校学科教研组人力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同一个知识点任课教师不通信息都去制作,这无疑会对人力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在学期初,对微课程进行系统规划非常重要。同学段同学科老师要加强协作,每位老师对一学期教学任务的某一部分担负主要备课任务,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又避免了微课制作热点课题人人做,冷僻课题无人做的境况。微课程是一种教学资源,只有通过系统规划才能够达到资源纷呈共享的局面。否则,微课程制作就只能是一个教学活动而不能成为一种教学手段融入我们的日常教学中。

3.要适合多媒体的表达

微课程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资源,必须借助多媒体平台进行表达,因此,微课程在选题的时候就要注意,所涉及的知识点一定要能够通过线条、图案、动画进行解读,否则不但制作费时费力,而且也达不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4.可以选择相对固定的知识点

微课程作为在线视频教学资源,其影响的范围是非常宽泛的。其中,会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它解决遇到的一些问题。如果选择的知识点有不同的解读,就会引起争议,甚至使学生陷入迷惘之中。因此,在微课程选题时应尽可能选一些固定的知识点。

二、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1.教学内容的确定

微课程设计的关键是教师要在熟知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选出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这样才能实现“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的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的微课设计制作理念。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第二章讲解天气系统时,学生对“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把这个知识点作为一个选题制作成微课程。为什么呢?因为搞清了这个问题,就等于是明白了锋的形成和锋影响下的天气特征。而这恰好是本节课的重点。另外,锋是占有三维空间的,且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非常适合动画模拟演示,内容本身就是制作微课程很好的素材。

2.教学内容的微处理

选好了课题后,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微处理,要根据微课程时间短,知识粒度小的特点设计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1)揭题设问,导入新课;(2)切入主题,逐步推进;(3)回顾反思。

3.媒体设计

良好的教学设计是微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的关键,但是媒体设计也相当重要,因为微课程最终呈现的形式就是由媒体设计决定的。目前,微课程视频的媒体呈现形式多样,一般有摄制型微课、录屏型微课、软件合成式微课以及混合式微课。在这些媒体类型中,软件合成式运用起来相对要简捷灵活一些,即屏幕录制软件(Camtasia Studio)+PPT的制作组合。用屏幕录制软件可以完整地录制PPT课件的内容,在做好音频调试、屏幕设置、灯光设计、环境调适等准备工作后,正确操作该软件,就可以完成微课程制作了。做成以后,还可以对部分细节进行修改,直至没有任何问题就可以合成输出教学视频了。

微课讲解与制作 篇8

今天,非常有幸站在这里跟大家聊聊关于微课制作的方法与技巧。其实,我也是一个学习者,因为在坐的部分老师在微课制作上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方法,那我就带个头,简单讲讲自己对微课的一些认识。

1.“微课”概念

“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

2.“微课”作品组成

“微课”核心资源是“微视频”(教学视频片段),同时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教学设计)、“微课件”(教学课件)、“微习题”(练习测试题)、“微反思”(教学反思)等辅助性教与学内容。

“微视频”时长一般为5分钟左右,建议不超过10分钟。

“微教案”是指微课教学活动的简要设计和说明。

“微课件”是指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微反思”是指执教者在微课教学活动之后的体会、反思、改进措施等。

“微习题”是根据微课教学内容而设计的练习测试题目。3.微课的类型

①讲授型——以学科知识点及重点、难点、考点的讲授为主,授课形式多样,不局限于课堂讲授;

②解题型——针对典型例题、习题、试题的讲解分析与推理演算,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与过程;

③答疑型——围绕学科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

④实验型——针对教学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

⑤其它类型。

通过刚才简单的讲解,相信各位老师对微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其实,在我看来,微课制作最需要动脑筋的是对“微教案”和“微课件”的研究。“微教案”能反映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我们制作微课时所讲的内容都是根据对教案的理解而来,要反复的组织语言并不断修改,必须达到简洁、正确、易懂的要求。之所以我认为“微课件”也很费神,因为往往你的课件制作能力达不到你教案所要的要求,那时矛盾无奈的心理会让你觉得手足无措。所以,你若要制作微课,先得克服这两关。

4.微课制作方式

接下来,我重点讲解微视频的录制方式:

第一、数码设备摄录。教师可借助手机、IPad或专业摄像机将自己的教学过程场景拍摄记录下来。这是最实在、最易操作的录制方式。这种录制方式的关键在于把数码设备定位好,能拍出画面不抖动的最佳效果。我们可以利用手机架或IPad架固定住数码设备,选取好拍摄画面,进行录制。

第二、电脑录屏软件内录。通过安装屏幕录制软件(如Camtasia Studio、屏幕录像专家、绘声绘影等录屏软件),同步录制教师在电脑屏幕上演示、操作、讲解的授课内容和声音。这种方式在我看来比较适合注重逻辑推理演算过程的教学内容,可以由教师一个人操作完成。网络上录屏软件很多,但往往找到操作简单的,录制效果却不好;而录制效果好的,操作使用起来能让人奔溃。但为了能让制作的微课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理应花时间去研究录制软件,熟能生巧是吧!

第三、IPad录屏软件内录。Ipad上的APP软件中也有许多带有录屏功能的软件。例如“Numberkiz”、“Explain Everying”,它们都是一款具有强大白板功能的软件,同时还能录制教师在屏幕上的演示、操作、讲解的内容及声音。制作简单快捷,容易上手,视频的生成速度也比较快。

第四、通过对现有微课的裁剪、合并,生成更具针对性、目标性的微课。我们在自己制作微课的同时,也会在网络上寻找可以利用的微课,但别人的微课内容也许只有一部分是你所需要的,或者你要将多个微课的部分内容合并在一起。这是非常简单的,我们平常电脑上看电影的播放器就有裁剪合并的功能。譬如,QQ影音,操作非常简单快捷,效果也比较理想。

第五、PPT创建视频。很多老师都发现了PPT也可以创建视频,根据自己教学内容的讲解速度,对幻灯片排练计时,从而生成视频。就个人而言,我一直都觉得用PPT创建视频制作微课的方式比较麻烦,因为它不像之前几种方式,可以将画面和音频同步生成,PPT创建视频只是生成画面,但音频还需你自己单独插入,所花的功夫就比较多。

这些就是我现阶段接触较多的微课制作方式,各有各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课的内容而选取较好的制作方式。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篇9

关键词:微课,选题设计,教学设计,视频资源

1微课

微课又称微课程,是一种新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方法,但也对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微课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提出的,后被称为“一分钟教授”。

微课的特点主要有课时短、主题集中、资源丰富、传播多样化等。具体而言,其在10 min以内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一般讲解者需要充分利用资源,比如教具、PPT、动画、视频等多种资源将特定的知识点讲解清楚,学生通过网络、手机等进行在线或非在线学习。

2 选题

2.1 知识点要小

因为讲解的时间一般在10 min以内,最多不超过15 min,所以,知识点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知识点过大,则讲解者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讲完或讲清楚;如果知识点过小,则知识点会过于分散。因此,如何合理划分知识点是很重要的。

2.2 知识点要能讲清楚

讲解着需要用适合的资源将知识点讲解清楚,如果知识点不适合通过视频形式展示,则很难展示出很好的效果。

3 制作方法

一般情况下,由于微课的时间有限,所以,讲解应直接切入主题,但要想微课有较好的效果,则教师需要引人入胜,清楚地讲解教学内容。一般引入可以用对话、提问、直接讲解等方式展现。

目前,微课一般有实录、录屏、二维动画等方式,但一般都是将多种方法合并使用来完成微课的制作。主要有以下3种模式。

3.1 可汗学院模式

可汗学院式是比较早的微课授课形式,主要利用网络视频进行免费传授,制作过程主要通过手写板和画板等传统教学工具对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讲解和演示。同时,使用录制工具,比如摄像机等同步录制,最后配上同步配音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3.2 PPT模式

PPT模式主要是通过录屏软件,比如用Camtasia Studio对已经完成的教学PPT进行录制,然后通过教师边演示边录制的方式完成微课教学。

3.3 课堂实录模式

以往,这种模式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在教室中通过摄像机+黑板+粉笔+其他教学演示工具,并通过教师讲解知识点完成整个录制过程。

目前,主要通过高清拍摄设备+演播室+场景+PPT+动画+师生互动等完成整个微课教学,并进行后期视频编辑生成优质的微课。

4 微课的制作过程

一节微课的制作过程包括选题、撰写脚本、准备素材、教学实施、拍摄、后期编辑。下面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图像的数字化”课题为例进行介绍。

内容:计算机基础中的图像数字化。

微课时间:6.5 min。

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一些关于图像数字化的参数。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教学类型:讲授法。

教学资源:PPT课件及Flash小动画。

课程简介:本次课所授内容属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该课程是一门计算机的基础课程,适用于所有专业的大一新生。数字图像的表示属于数字媒体及应用章节,是在讲授图像获取后需要掌握的内容,本节课由学生的一个关于图像大小的问题引出数字化图像中的分辨率、像素、像素深度及图像数据量的概念。具体如表1所示。

在整个微课的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微课的表达形式,一般有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讨论式、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表演法等。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其中的两三种方法来参与微课的整个讲解过程,本微课中主要使用的是问答启示法和讲授法。当选定好授课内容以及讲授方法后,需要准备素材,一般素材包括图片、PPT、动画、网站、小视频、音乐、实验素材、演示过程等,在本微课中,主要以PPT和Flash动画为主。讲课形式和素材都选择好之后,我们可以准备教学实施和拍摄了,一般使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来完成录屏,在耳麦和话筒准备好之后就可以录制了。视频录制好后,需要进行后期制作,包括视频的编辑、声音、背景音乐、字幕等内容的精加工,本课件主要使用Premiere来完成视频的合成,包括字幕和旁白的制作。

5 结束语

微课以碎片化的形式展示知识点,对于学生而言,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知识的学习,但需要有更强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解清楚一个知识点成为了微课的关键,且制作微课时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拍摄技术等。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才能使微课这种新型教育资源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莉.略谈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福建电脑,2014(10).

[2]孙海航.如何上好微型课程[J].教学与管理,2005(25).

[3]王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04).

[4]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微课制作说明 学习心得 篇10

微课是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对教师教学具有极大的意义。我此次进入教师培训学习,看到这里面的微课制作说明,我就悟出了道理。“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微课《贺卡制作》教学分析 篇11

适用对象分析:

此微课应用于小学低段三年级的学生,三年级的学生对美术有比较高的兴趣,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以往的美术活动中,掌握了撕,剪,拼贴等制作方法。不同类型的贺卡是他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内容,但是他们对贺卡的创意设计方法以及如何巧妙利用各种材料的特性来制作富有情趣的贺卡还没有深入的了解,教师在学生实践活动中要加以个别指导并给予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作出有新意的贺卡。学习内容分析:

微课采用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哆啦A梦和大雄之间的故事展开,能很快吸引孩子的眼球,让孩子们接受和喜欢。故事结合课程展开,先介绍贺卡的种类丰富多彩。然后介绍制作贺卡需要的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最后展示一些成品图,视频环环相扣,很有趣味性。本课重在引导学生学习习近平面贺卡的制作方法,学习将平面的纸张运用一定的技法和辅助材料制作成贺卡,将他们赠给朋友,老师或者父母,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增进感情,传递美好的祝福,其中贺卡制作的设计构思和进行手工制作时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的两个基本环节。学生通过了解贺卡的种类,形式与外形来理解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形象创造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教学目标分析:

1.认识贺卡的种类,形式和表现手法,发展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设计出与众不同,独居特色的作品。

2.能运用彩色卡纸和其他辅助工具材料制作一件贺卡作品,提高学生的绘制水平和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感受贺卡作品的形式美,材质美和色彩美。

微课制作容易 课堂翻转不易 篇12

一、微课制作在技术上不成问题

微课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发展, 一方面固然跟其适应网络时代学习的独特优势有关, 比如:让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与环境限制, 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式学习;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个性化知识体系的构建等。[2]但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微课的制作并不存在着技术上的壁垒, 在网络时代, 其实人人都可以制作微课。

1.对硬件和软件的需求简单

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可汗学院为例, 除了必备的电脑外, 萨尔曼·可汗用25美元的罗技耳麦、200美元的桌面录像软件CamtasiaRecorder、80美元的手写板以及免费绘图软件SmoothDraw, 录制了超过3500个微课视频[3]。在国内, 制作微课视频对硬件的需求似乎更加简单, 手写板基本可以省去, 因为多数微课视频是由PPT转录而成。软件的运用也不是什么难事, 一般经过短暂的学习后, 这些屏幕录像软件、绘图软件均可以熟练掌握。

2.视频制作流程简单

微课的制作有很多种类型:1摄制型微课。2录屏式微课。3软件合成式微课。4混合式微课等。“录屏式微课”是比较方便快捷、成本低、使用普遍的一种制作方法。“录屏式微课”主要以PPT作为讲解载体, 所以表现力和可操作性非常强。“录屏式微课”的制作和研究可以说是今后微课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下面就重点介绍“录屏式微课”的制作步骤。录屏式微课”的制作分六大步, 分别是:选题、教案撰写、课件制作、录制、后期制作、反思。[4]这六步中, 除了录制、后期制作这两步是常规教学中所没有的, 其余步骤跟常规教学中的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 对于广大教师来说, 真正从零开始学习的就只是录制和后期制作, 而这两个步骤其实就是屏幕录像软件的应用过程, 并不会存在着太多的障碍。

3.视频发布推广简单

微课视频制作好后, 一般都要上传到网上供学习者使用。在互联网上, 有数量众多的免费视频发布网站, 比如:优酷、56网、土豆等。在这些网站上, 发布者可以制作属于自己的视频网页, 发个链接就可以和公众分享微课视频。并且有些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纷纷打造属于自己的微课制作和学习网站, 这为微课的发布和推广又提供了更为专业的平台。

正是基于微课制作的低门槛, 2010年11月, 在佛山市教育局启动了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评审活动中, 全市就征集到1700多节优质规范的教师微课参赛作品;2012年9月, 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中, 截止2013年6月10日, 参赛的作品已经累积22303节, 参赛地区包括山东、广东、江西、江苏、辽宁等15个省。[5]制作微课的浪潮正在席卷整个教育领域。

二、微课的应用是个大问题

微课建设的目的在于交流与应用, 其价值在共享应用中方能体现。纵观国内外微课资源在教学上的应用情况, 国外已将微课融入日常教学中, 供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复习, 并取得一定成效, 而国内微课在该方面的应用研究极少, 学生对微课资源的应用情况和学习体验的调查几乎是空白。在教师的微课资源的使用情况的调查中, 仅31%左右的教师会“经常”去点播或查看自己的微课, 35%左右的教师会去“经常”点播或查看他人的微课, 而经常去下载他人微课的教师为17.5%, 评论他人微课的仅为12%左右, 在自己课堂教学中主动运用微课的比例也很少, 仅为16%。[5]教师对于微课的使用率尚是如此低下, 学生的就更加不容乐观。一方面微课视频源源不断地流向互联网, 另一方面却鲜有人问津, 这背后到底有何隐情?

1.理念跟得上

当今教育发展日新月异, 各种先进教育理论、教学模式也是层出不穷。微课是信息技术和教育发展的共同产物, 它其实遵循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 有问题让学生查资料、查网络早已是教学常态, 自主学习、网络学习始终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但对于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和教师来说, 自主学习还只是一句口号, “教师唱主角, 学生当听众”的教学模式依旧根深蒂固, 从而直接导致两个后果。一是教师不敢让学生自主, 担心一旦自主, 课堂可能就会出现无法收拾的局面;二是学生不习惯自主, 担心一旦自主, 自己就会不知所措。总而言之, 目前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是薄弱的, 甚至缺失的。至此, 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网络上有这么丰富的微课资源, 教师很少理会, 学生更是不感兴趣。也就是说, 教学理念的滞后直接影响微课的使用。

2.时间去哪了

微课诞生的初衷就是为了满足学习者“碎片化”、“个性化”、“移动化”学习的需要。何为碎片化?就是把生活中的碎片时间拼凑起来进行学习,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余时间;何为个性化?就是自由选择自己所需的课程, 自由控制学习的时间, 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想学到哪就学到哪;何为移动化?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 走到哪, 就在哪学习。显然, 实现这“三化”必须满足两个前提, 一是学习者有一定自由支配的时间, 二是学习者有一定的自由空间。根据各地教育部门的规定, 一般中小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8个小时。但事实是这个规定并未得到严格执行, 中小学生实际在校时间到底多长, 笔者找不到权威的数据, 中小学生的实际在校时间基本上是笔糊涂账。笔者不甘心, 在一个2000人的全国高中教师数学QQ群上发起调查, 90%以上的教师反映学生在校时间远远超出政策规定的时间。早上7:30左右上课到晚上9:00左右夜自习结束, 遵循这样作息时间的高中教师超过80%, 也就是说, 高中生在校时间超过12小时的是普遍现象。不仅如此, 超过70%的学校在周末双休日还要组织全校性的补课, 在寒暑假进行全校性集体补课也不在少数。由此可见, 高中生不仅平时没有可随意支配的时间, 在周末、寒暑假照样没有。高中如此, 义务教育段呢?笔者没有经过调查, 或许情况比高中乐观点。但中小学生在校时间过长, 却是不争的事实。学校占去了学生大量的时间, 当然也挤走了学生的自由空间, 学生疲于在校进行紧张的课堂学习, 哪有多余时间利用微课平台进行“三化”学习。

当然, 也有人提出可以利用在校时间开展微课学习。很多教师习惯采用在课堂上统一播放视频, 学生集中观看的微课学习方式。这样的做法是有问题的。一是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 如何保证每个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掌握视频中的内容?二是微课的个性化学习功能如何体现?三是教师能够直接面对学生开展正常教学, 为何偏偏大费周章把教学内容录制成视频给学生观看, 这岂不是多此一举?这样的做法是对微课功能认识的偏差, 是把微课当作课件来用。其实, 微课的未来应该在网络, 微课的学习应该在课外。

三、几点建议

在国外, 较为成功的模式是将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这个教育改革项目中, 并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所谓“翻转课堂”则把教学发生地点调换, 让学生先在课前自习, 而正式上课时间教师专门负责答疑解惑, 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微课在这里的作用就是代替教师帮助学生在自习中完成知识传授过程。不仅两个过程的时间地点发生了翻转, 教师的角色也由原来知识传授转向辅助学生知识内化转变。[6]其中, 影响最大的就是要数可汗学院教学模式。比如:在美国某些学校可汗课程已经改变了学生以前的学习方式, 现在学生回家不用再做功课, 通过可汗课程进行自主学习, 正常的上学时间做练习。已经实现了把学习重点从学校转移到家里, 从课中转移到课后, 从听教师讲到自己独立学习的转变, 课堂上对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老师或其他懂得同学代为解答……由此可见, “翻转课堂”为微课应用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 微课的教育价值也能够在“翻转课堂”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因此, 我们可以预言:翻转课堂是微课的必然趋势。但基于教学理念、学习时间等因素的制约, 我们的课堂迟迟没有“翻转”的迹象。课堂若不翻转, 微课也就丧失了继续前进的动力。那么, 有什么办法让课堂得以“翻转”呢?根据上述分析, 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转变教育主管部门的理念

“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 理念的问题最难改变, 但并不是无法改变。延续千年的“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都败在了“计划生育”的政策下, 何况是教学理念。但转变的着力点应该是先从教育主管部门入手, 先转变他们的理念, 让他们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感受到微课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从而出台相关的政策、规定, 为微课的发展保驾护航。领导的理念变了, 评价的方式变了, 下面的教师也就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理念。

2.设定微课学习时间

微课的学习最好是在课外。一方面,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严格落实学生在校时间的规定, 把课余时间、自由空间还给学生;另一方面, 也可以尝试让学生在校内进行微课学习, 比如:在一天中抽出一个时间段不上课, 专门让学生进行微课学习, 并且提供电脑或者移动设备, 提供网络服务。

3.创建优秀微课资源

国外有“可汗学院”, 我们有能够和它平分秋色的微课学习网站吗?酒香不怕巷子深, 高质量的微课资源能够让学习者流连忘返。因此, 制作一批具有个性化的微课视频资源, 打造一批精品微课学习网站、培养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微课名师就显得非常迫切。

“微课制作容易, 课堂翻转不易”, 这是目前微课发展面临是现实问题, 也是无法回避问题。只有解决了微课的应用问题, 微课的未来才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6]胡铁生, 黄明燕, 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 2013, (4) :36-42.

[2]王竹立.微课:课堂还是网络?[J].中国教育网络, 2013, (10) :18.

[3]黄瑛.微课——网络时代的一种建构主义新型教学手段[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9) :36—48.

[4]俞益晖.录屏式微课的制作方法和技巧[J].教育信息技术, 2013, (11) :59—61.

[5]胡蒙娜.初探微时代的微课[J].中小学电教, 2013, (7-8) :34.

上一篇:书记办公会会议纪要下一篇:真正的英雄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