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思想帮扶(精选10篇)
***住***村工作组到乡汉族队开展结对子工作
***村住村工作组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先锋队主体优势,广泛开展“民族团结结对子”活动,不断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
到结对子朋友家中做客,这是结对子工作中的一部分,也是最好交流感情的一次机会,我驻村工作组借此向联系村党员、群众、宣传了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及新疆历史、各民族发展史等内容,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对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将其作为在我们多民族国家中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权形式, 从而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
“依据民族平等原则, 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 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少数民族地区, ‘可以按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我们说的民1族区域自治, 就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要认真做到少数民族为主, 汉族为辅。”[3]“在苏联的总人口中, 俄罗斯族占百分之五十多, 少数民族占将近百分之五十, 而在中国的总人口中, 汉族占百分之九十四, 少数民族占百分之六, 所以中国不能像苏联那样搞加盟共和国。”[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共有少数民族人口37.74万人, 占兵团总人口的14.5%, 少数民族聚居团场37个, 占团场总数的20%以上) 地处祖国西北, 辖区内居住着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等37个少数民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以下简称兵团) 自从成立以来就认真贯彻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保障少数民族的各项权益,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初步实现了新疆兵团民族地区的繁荣昌盛。为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2012年4月兵团党委出台《关于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举全兵团之力, 扶持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年均生产总值增长幅度要高于兵团平均水平;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要达到兵团农牧工平均水平;重大项目投资力度明显加大, 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变;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 初步形成对资金、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和周边的辐射力。
二、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我们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也要反对。”“我国少数民族人数少, 占的地方大。论人口, 汉族占百分之九十四, 是压倒优势。如果汉人搞大民族主义, 歧视少数民族, 那就很不好。”“我们无论对干部和人民群众, 都要广泛持久地进行无产阶级的民族政策教育, 并且要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经常注意检查。”[5]“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一定要搞好。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克服大汉族主义。在存在有地方民族主义的少数民族中间, 则应当同时克服地方民族主义。无论是大汉族主义或者地方民族主义, 都不利于各民族的团结, 这是应当克服的一种人民内部的矛盾。在一部分地区, 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还严重地存在, 必须给以足够的注意。”[6]“必须深刻批评我们党内在很多党员和干部中存在着的严重的大汉族主义思想……帮助当地党政组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而不是走马观花的访问。如果我们现在不抓紧时机进行教育, 坚决克服党内和人民中的大汉族主义, 那是很危险的。在许多地方的党内和人民中, 在民族关系上存在的问题, 并不是什么大汉族主义的残余的问题, 而是严重的大汉族主义的问题。”[7]
为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兵团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第一每年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检查、批判、纠正在思想和行动中的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并加以纠正。第二妥善处置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和问题, 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为主的方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避免事态扩大和矛盾激化。第三维护法律尊严, 维护人民利益, 凡属违法犯罪的, 不论涉及哪个民族、信仰何种宗教, 都依法处理。第四坚决反对和抵制一切外部势力打着“民族”、“宗教”、“人权”的旗号插手、干预中国的民族问题, 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境内外各种恐怖主义势力、分裂主义势力、极端主义势力对中国的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
三、为少数民族大办好事
“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8]“中央有什么东西可以帮助你们的一定会帮助你们。帮助各少数民族, 让各少数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 是整个国家的利益。”[9]“要做好经济工作。农业、畜牧业、工业要一年比一年发展, 经济要一年比一年繁荣, 人民生活要一年比一年改善。”[10]帮助各少数民族, 让各少数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 是整个国家的利益。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和进步都是有希望的。
兵团民族地区不断加大社会事业建设的力度, 着力解决民族团场、连队群众上学难、看病难、吃水难、用电难、出行难、就业难等实际问题, 使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有了极大改善和快速发展。近年来, 兵团大力实施“十件实事”, 对困难团场 (边境、贫困、少数民族团场) 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在实施“兴边富民”工程的基础上, 兵团新增“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工程, 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少数民族聚集团场民生建设。如兵团一师大力开展“三个一千”活动, 即每年支持少数民族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少数民族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长每年不少于1000元;培训少数民族群众, 帮助其就业不少于1000人。争取通过5年努力, 实现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与团场经济发展水平同步, 少数民族职均收入与其他职工收入同步增长。
兵团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制定了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把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列入兵团长期发展规划, 逐年加大对少数民族单位基础设施的投入。
四、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要搞建设, 便要有自己民族的干部, 自己的科学家。”[11]“大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 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 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12]“我们一定要帮助少数民族训练他们自己的干部, 团结少数民族的广大群众。”[13]
兵团各级党委非常注重培养选拔年轻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和女干部, 使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专业结构更加优化, 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兵团各师不断的举办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兵团绝大部分民族基层单位落实了“一连一名大学生”、“大学生连官”的制度, 对连队后备干部队伍实行“递进培养”。2009年, 兵团一师在基层单位选拔了27名少数民族干部, 在师党校集中学习半年, 再到团场和少数民族连队挂职半年后, 经组织部门考察分配到各基层单位担任连队副职或治安员, 为民族团场连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兵团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要求, 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力度。在少数民族团场连队领导班子中配备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如农三师, 全师民族团场党委班子中配备了2-3民少数民族领导干部, 基层连队配备了3-5名少数民族干部, 这些少数民族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五、尊重宗教信仰自由
“人们的宗教感情是不能伤害的, 稍微伤害一点也不好。除非他自己不信教, 别人强迫他不信教是很危险的。这件事不能随便对待, 就是到了共产主义也还会有信仰宗教的。”[14]“共产党对宗教采取保护政策, 信教的和不信教的, 信这种教的或信别钟宗教的, 一律加以保护, 尊重其信仰。今天对宗教采取保护政策, 将来也仍然采取保护政策。”[15]
在兵团, 各族人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得到充分尊重, 各族群众完全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宗教信仰, 没有人因信仰宗教而受到歧视或不公正待遇。在有民族群众居住的单位普遍建设了宗教活动场, 如在三师一维吾尔族群众集中的单位就建设了6座伊斯兰清真寺, 充分的满足了信教群众信教的需要。成立专门管理宗教事务的机构——民族宗教事务局, 其主要职责是依法保护公民自由信仰宗教的权利, 依法保护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 依法保护宗教教职人员在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正常的教务活动。
六、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帝国主义过去敢于欺负中国的原因之一, 是中国各民族不团结, 但是这个时代已经永远过去了,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起, 中国各民族就开始团结成为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足以战胜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 并且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繁荣强盛的国家。”[16]“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国防上, 都对整个国家、整个中华民族有很大的帮助。那种以为只有汉族帮助了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没有帮助汉族, 以及那种帮助了一点少数民族, 就自以为了不起的观点是错误的”。[17]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巩固各民族的团结, 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兵团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繁荣的民族政策,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形成了休戚与共的关系。近年来, 为进一步加强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荣辱与共的关系, 促进民族融合。兵团在各单位开展各族职工群众“四个一起”活动, 即一起学习, 鼓励少数民族职工子女上汉族幼儿园、汉族学校学习双语;一起工作, 吸纳少数民族青年到连队承包土地;一起居住, 鼓励更多的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到团场小城镇购房居住;一起维稳, 即各族职工一起训练、一起巡逻、一起维稳。兵团还在少数民族聚居单位启动了汉族职工和少数民族职工“结对子”共建活动, 努力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兵团还以城镇化建设为抓手, 鼓励和引导各族职工群众在团部小城镇集中居住, 实现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增加彼此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关键词:民族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民族团结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民族高校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任。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时数有限、教学内容丰富的现实状况,作为此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应将民族团结教育的相关内容有机融入到教材相关章节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凸显民族团结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首先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同时强调爱国主义是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崇高精神,现时代的爱国主义就是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从党和国家制定的民族政策及相关法律制度极大地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现实案例,说明民族团结有理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和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将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树立于民族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
一、民族团结的基本要求凸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中
民族团结教育首先从社会意识形态的高度教育学生,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能够引领全体人民为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各民族繁荣昌盛而不懈努力。民族高校学生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道德品质的根本指南,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指引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始终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行为规范,不断提高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将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与社会责任、历史使命联系在一起,使自己迅速成长为加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推动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的可靠接班人。
二、民族团结教育融入理想信念教学中
民族高校学生应该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因为它不仅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它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争取自身解放,并走上发展自身的道路。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落后、科技文化进步缓慢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状况落后于全国一般水平,甚至有的少数民族还处于农奴制社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历史使命。新中国成立之后,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指导之下,党和国家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打破旧有的森严等级制度,各民族人民平等地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宪法保证了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平等享有各项基本权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政治、科教、文化、卫生等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
这一切都证明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指导之下,各民族的基本权利才能够得到保障,只有各民族团结一致才能走上共同发展的光明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引导民族高校学生的思想,使少数民族学生自觉地将个人成长和各少数民族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将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寄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中。
三、民族团结教育融入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教学中
爱国主义是个人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它反映的是个人与国家之间的依存关系。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过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动员和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爱国主义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召唤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侵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56个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并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也是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的集中体现,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懂得中华民族精神是深深植根于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优秀文化传统,它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也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要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错误思想,树立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的思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民族在社会发展中的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和消除,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因此当代爱国主义的主题是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这也是当代爱国主义的灵魂和目标,爱国主义是与拥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相一致的。
四、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政策教学中
民族法律法规包括各民族人民共同遵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各自治区、自治市制定的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法规、条例等。在我国《宪法》序言中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现阶段确立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这一关系继续加强。同时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以及任何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行为都是禁止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也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统一领导下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使学生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精神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繁荣发展的原则,自觉遵守我国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中规定的“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基本原则。
除基本法律法规介绍外,还可以适当加入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首先指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是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并协调发展,各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步走向了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共同享受国家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其次,要明确“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是我国民族关系的本质。各民族不论人口规模多少、历史发展长短、社会发展程度如何都一律是平等的,要以“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为指导正确理解民族关系。最后,提高各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中华民族发展的重大使命,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延续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56个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与汇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在宪法和相关法律中规定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促进各民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潜涛.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科学含义[J].教学与研究,2010(4):7.
[2]奔厦·泽米,吴宇.新时期的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及其路径选择[J].西北民族研究,2011(3):231.
[3]张昌羽,钱珊.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刍议[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52.
[4]谢忠,蔡文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式”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78.
[5]詹先友,杨继军.藏区高等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民族教育研究,2014(1):45.
昆明3.01事件,死了我们29位同胞,令人扼腕痛惜,此次恐怖袭击暴力事件震惊了国人,也震惊了世界所有人。我坚决反对新疆分裂势力,反对民族分裂,那些在此次事件中遇害的无辜老百姓,愿逝者安息,伤者平安。案件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政法机关迅速组织力量全力侦破案件,依法从严惩处暴恐分子,坚决将其嚣张气焰打下去。要精心做好受伤和遇难群众的救治、善后工作。要深刻认识反恐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强化底线思维,以坚决态度、有力措施,严厉打击 各种暴力恐怖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民族是我们做一切事的基础,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最坚实的保障,是新中国诞生的先决条件。民族团结与进步,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旋律。对于我们党的历史了解的越深刻,就越坚定了我要求入党的决心。我们要坚定不移地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强化“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我国发展到现阶段离不开人民的支持,但是在这样的国度,我们也得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感,一些发分裂势力任然在秘密的进行破坏人民团结的活动,他们企图截肢 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新疆地区作为多民族聚集地区域,合理的处理民族的关系成为更好的,和谐的发展新疆 地区的关键因素。新疆地区也存在一些民族分裂分子,“三股势力”是我们维护新疆地区民族团结的所面临的重大难题,他们在一些学生当中宣扬反分裂的思想,希望有先进思想的大学生被他们所利用。我想作为当今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我们要用先进得思想去和一切的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 矛盾的极端分子作坚决的斗争,用我们先进的思想去教导那些思想狭隘的民众,让他们认识到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要发展的必要前提。民族的分裂只能带来流血牺牲,给人们带来的是灾难,是经济的衰退,是历史的倒退。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 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时刻保持清晰地思维,明白什么事是该做的,什么事是坚决不能做的,什么事 又是我们要奋力阻止的,因为一种责任,一种爱国的情怀深深地埋在了我们心中,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
民族,贯穿了整个时代,实践证明民族团结给我们带来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民族团结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在当前世界上许多地方民族冲突加剧,民族战乱不断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 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由于我国各民族已经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民族发生分裂,必然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战争发生,这样对国家、对民族、对每个人都会带来损失乃至灾难。相反,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环境安定,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民族团结就发展,民族分裂就倒退,这也是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所得出的结论。
学生:
敬爱的党组织:
前段时间我以入党积极分子的身份观看了恩施土家族《嗯嘎·女儿会》大型诗剧文艺演出,让我对我国民族团结及民族文化产生了颇多的感触,一下是我的思想汇报:
我生活在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同时就读于我国国家民委直辖的民族院校之一,我深刻的感受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加强民族团结是我们建设的重要使命和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生产、生活以及和谐相处的前提和基础,维护民族团结,需要我们每个人从我做起、点滴积累、持之以恒。
班集体也是一个多民族集体,他包含了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习俗,作为班长,我认为我首先应该处理好班级内部的工作,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理解、关心少数民族同学的感受和生活,将民族团结实践成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就变成了一项十分具体细致的工作。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需要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点滴培养,需要我们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生活工作上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件小事,在点滴中积累信任、积累理解、积累团结、积聚向心力。
细节决定成败,点滴汇聚江河。我应该身体力行协调好同学之间的各种问题,用心呵护,保证从身边的小集体开始,做到时时讲团结,事事讲团结,处处讲团结,注重细节的养成,注重点滴的积累,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细微之处体现团结、体现互助、体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民族,贯穿了整个时代,实践证明民族团结给我们带来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民族团结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事实证明,只有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具有强大动力,中国的综合有望不断提升。只有携手共进、共同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才能具有坚实基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希望。
就像演出中出现的“女儿会”中体现出的恩施土家族所特有的民族风情一样,在促进民族团结的同时,尊重各民族多元化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思想,尊重各民族文化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前提,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源,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不尊重彼此的民族文化,结果必然是民族的分裂,社会的动荡。而只有以尊重各民族文化、互相欣赏、彼此包容为前提,才能使不同的民族互相理解和包容,才能实现民族的团结,而只有实现民族的团结,我们才能专心搞建设,才能实现国家的安定和发展。
既然尊重民族文化如此重要,我觉得要真正做到做好首先要给民族文化发展的空间,使其延续和传承,例如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给了少数民族足够的自主权去按自己的意愿发展自己的经济和文化,这样就能使“女儿会”这样赋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得以传承。在深化民族区域自治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加强其互相认同感,取长补短,促进团结;其次,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使少数民族人民有能力发展和弘扬本民族的文化,以经济促进文化进步,以文化带动经济发展;最后,建立健全法制,保护各民族文化,巩固民族文化的地位,使民族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承,从而使其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
此致
敬礼!
汇报人:谢挺波
胡锦涛总书记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民族学生进入高校学习,高校日益成为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也需要根据新形势和新特点,展开民族团结教育的创新与实践,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民族大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渗透与分化,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我国教育普遍存在以教师为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的教育理念。在此理念的导引下,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也倾向于以教师为中心传递现成的知识,缺乏鼓励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这样的教育理念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力的养成和独创性的发挥,致使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缺乏创造性、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行为导向取决于观念导向。高校民族团结教育要尽快改变传统的民族团结教育理念和学生学习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民族团结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为此,首先要改变改变过去以老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师本”传统,转向“生本”的理念。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为主,一切为学生服务,以学生的成长进步和未来发展为落脚点,努力把教师角色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服务者和促进者。
其次,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接受能力和兴趣点,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创新的教育过程,引导并开发学生的学习本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和实践性学习,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民族团结教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民族团结教育目标、完成共同的民族团结教育任务,在教育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现行的方法主要有讲授式、问题探究式、训练与实践式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方式等。其中,讲授式是至今仍普遍应用的教育方法,以教师为中心,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民族知识、传播民族团结的思想观念,而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这种教育也被形象地称为“灌输式”、“填鸭式”或“满堂灌式”的教育方法。因此,民族团结教育方法的创新就是要开拓思想、转变观念,根据民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设置具体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把不同学段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
三、丰富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要达到民族团结教育预期的目的,除了更新民族团结教育理念和改变教育方法外,内容与重点也至关重要。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民族学生,因其生活环境、专业背景、发展方向不同,对课程的学习要求、兴趣和接受能力也有区别,民族团结教育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首先,根据对象不同,选择和取舍不同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范围、深度和重点;而且不同学制、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高校,教育的内容和重点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有所选择、取舍和侧重。一般而言,应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紧密结合当地民族、民族工作和民族问题实际,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多种手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理论阐述、案例分析、热点讨论等,构建互动式学习的平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最终达到学生肯学、爱学、会学、长知识、受民族团结教育之目的。
其次,高校对民族大学生要注重人文关怀,突出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育人环境,及时掌握民族学生动态,及时解决民族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使他们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第三,重视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疏导。根据民族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试,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信、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最后,加强对民族学生的资助工作,不断完善资助体系,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其到基层、到西部、到民族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党和政府对民族学生的关怀和温暖落到实处。
四、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形式
重视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作用。根据民族学生能歌善舞的特点,定期举办民族文化周活动。一些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良好契机,通过民族特色文化展示、民族知识竞赛、民族歌曲大赛、民族舞蹈演出等格调高雅、主题鲜明、感染力强、参与广泛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展现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风情,充分展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和谐共融的精神风貌。通过这些活动大力营造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强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贯穿民族团结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形式,深入民族地区切身体会那里的发展变化,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其他民族的了解和民族地区现实情况的认知程度。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开展专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高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对民族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这就要求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更新民族团结教育理念,改进民族团结教育模式与方法,丰富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形式,把各族青年学生紧密
一、民大附中民族团结教育实践
(一) 专门开设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
民大附中是一所具有2000多人的内地多民族中学, 学生来自五湖四海, 由于来自不同类型的经济文化类型区域, 学生在文化基础、思维方式、生活习俗上存在极大的差异。校领导结合民大附中实际情况, 在坚持国家课程不动摇的前提下, 精心构建科学的、特色鲜明的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 增强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开设少数民族传统艺术课程。
学校在坚持国家课程 (音乐) 的基础上, 将少数民族歌曲、舞蹈、音乐整合为“少数民族艺术课程”。专门开展了“唱三歌” (国歌、校歌、民歌) 校本选修课程, 自编《唱三歌》校本教材, 精选各民族民歌。
2、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表现。[1]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生存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 积累了大量的民族体育课程资源, 这为学校开展民族体育项目奠定了基础。在校领导指导下, 学校教研室和学生处及任教体育教师, 在现有的国家课程基础上增设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
3、开设少数民族宗教课程。
民大附中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 利用国家民委相关优势教育政策和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科优势地位, 开设民族宗教知识选修课———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到校给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知识, 宣传党的宗教政策, 开阔学生知识领域,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 自觉抵制错误的民族宗教意识和观念。
4、开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课程。
语言文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瑰宝。针对学生民族的多样性, 学校与中央民族大学联合开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选修课。内容包括蒙古族、朝鲜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课程, 鼓励学生积极掌握国家通用语言之外的少数民族语言, 养成能用、爱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 促进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 为学生之间团结合作营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 开展多样化民族特色活动
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要注重知行结合, 既要发挥知识性课程的引导作用, 又要彰显实践性活动的育人作用。多年来, 民大附中精心组织了一系列校内、外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 实践育人。
1、“走·北京”社会大课堂。
为认真贯穿落实教育部和国家民委联合印发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要求, 开展校外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民大附中开展“走·北京”社会大课堂, 通过参观、访问、体验各民族优秀文化, 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
2、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
学校每学期在各个班级专门开展 (1—2) 次“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 围绕民族团结的主题, 学生通过自行准备和搜集材料选派学生代表主持班会活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班会上学生之间积极交流、发言、讨论、进而增加民族知识, 自觉树立“三爱” (爱祖国、爱民族、爱母校) 核心价值观念。
(三) 积极营造民族团结校园文化
民大附中校领导深知校园文化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于是匠心独运设计出一系列校园文化标志。校东门的宣传橱窗、校门口温家宝总理题名的大理石碑、别出心裁的“和”字碑设计、风雨操场、教学楼内大厅和各楼层走廊间的宣传展览板、学生学习园地, 橄榄枝组成校徽、录取通知书、学生校牌、学生证封面设计等都深刻体现了各民族优秀文化, 真正做到将民族团结教育理论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准则以潜在的、内隐的、非公开的方式赋予到学校教育活动、实践活动、学校生活, 使学生不知不觉在头脑中形、构建、巩固、维持民族团结观念、行为方式。[2]真正做到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
(四) 开展民族教育对口帮扶
对口帮扶是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中学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民大附中利用地处北京的丰富资源优势, 积极开展对口支援, 将首都的教育资源传递到民族地区, 实现资源共享。多年来, 为贵州、青海等地提供免费的学校教师、干部挂职培训, 利用寒暑假组织高三教师走进贫困民族地区中学进行支教活动, 通过优质课、示范课等形式, 提高当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为边疆地区培养人才, 进行支教、送教活动;积极与各地民族中学结盟, 创办“共美教育中学联盟”。
二、民大附中民族团结教育取得的初步成效
第一, 编写一系列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教材。民大附中在总结多年的民族团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编写校一系列赋予该校特色的民族团结教育校本教材。如《民族服饰教育读本》、《唱三歌》、《在路上》、《在途中》等。第二, 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 民大附中构建“和”文化, 倡导以和为贵, 引领民族团结教育。第三, 构建了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特色民族团结学科校本课程为主导, 活动课程为辅的课程框架。第四, 开创了“混和式”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学校教育是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渠道, 在民族中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长期的实践,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在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设置、民族团结教育校内外活动开展、民族团结校园文化构建、民族团结对口帮扶、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方面展开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积累了可贵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经验。
关键词: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民族团结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1]马文琴.贵州省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与反思[J]贵州民族研究, 2013 (4) :200—202.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化的世界。看课题,讲文化,讲中华民族文化;看眼前,看课桌,找一找最富有“文化”的元素。
师:讲到书的文化,不得不让我们想起一个人。请问这人是谁?为什么你会记得他?
【图片材料】 莫言与作品
小结:莫言的《蛙》,荣获我国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摘取了世界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标志”。
Ⅱ、授新课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师:说到书,不得不提到文字。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样的?甲骨文在中华文化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师:从古代的甲骨文到今天世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这说明中华文化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小结: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上最著名的是什么?除了“四大发明”还有什么?
【图片材料】 古代乐器与现代乐器
师:现代乐器与古代乐器比较,二者有什么联系吗?我们在传承古代文化时,应坚持什么样的原则?
小结:在传承古代文化时,我们应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音乐视频】 龚丽娜与《忐忑》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龚丽娜演唱的《忐忑》,你会感知到哪些文化元素?
师:《忐忑》集东西方文化为一体,这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这包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又强调仁爱和谐、和而不同。同时中华文化善于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内容和有益成果,不断繁荣发展。这就叫做“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图片音乐】 刀郎与《2002年的第一场雪》
师:你知道“刀郎”是什么民族的人吗?
师:为什么当你听完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后,你会感到刀郎是位少数民族?
【图片材料】 高空走绳与“高空王子”阿迪力
师:再来看,维吾尔族的“达瓦孜”与杂技舞台上的走钢丝,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吗?
师:“刀郎”、阿迪力这些人,将宝贵的青春献给了西部文化艺术的创作和传承事业。是什么给了他们如此强大的力量?
小结:中华文化深深熔入了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使我国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它是激励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激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之源。
二、新疆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师:说到新疆民族文化艺术,你能说到哪些方面的文化?说出哪些民族工艺?
师:同学们说出了方方面面的表现,那么你最喜欢新疆的民族文化艺术的哪个方面?新疆民族文化艺术都有什么特点呢?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老师也收集到一些新疆民族文化艺术的资料,在这里展示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感受和分享新疆文化艺术的魅力。
【图片材料】 新疆民族文化艺术
师:上述这些材料,是从哪个方面来介绍新疆文化艺术的?说到文学,你还能列举出哪些新疆的优秀文学作品?
小结: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我们从小就熟悉、喜欢的《阿凡提的故事》等等。
【音乐视频】 新疆《十二木卡姆》艺术
师:上述材料,是从哪个方面来介绍新疆文化艺术的?
师:说到歌舞,不得不说说《十二木卡姆》。
小结:木卡姆渊源于西域土著民族文化,又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2007年11月25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類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图片材料】 新疆“于田的小花帽”
师:上述这些材料,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新疆文化艺术的?你还能列举出哪些?
小结:英吉沙小刀、维吾尔陶器、小花帽等。尤其是“于田的小花帽”,是盛行的一种状似杯碟,直径不足十厘米,纯属装饰性的小花帽。于田的小花帽作为世界最小的帽子已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音乐视频】 新疆饮食文化
师:现在我们要介绍的是新疆的经典文化——饮食文化。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你都听到、看到了哪些美食?
师:谁来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一道“饮食文化”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价值?
小结:听了大家的介绍,相信每一位都深深地爱上了新疆的美食文化。新疆的美食越来越多的成为各民族大众非常喜欢的饮食。
【音乐视频】 新疆果品文化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看着诱人的果品,听着优美的音乐,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师:在座的同学中,有世居新疆的,有才来新疆不久的,为什么你们会如此喜欢新疆的果品呢?你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新疆的瓜果呢?
小结:现在新闻媒体很是发达。报纸杂志、新闻广播、网络空间等等。正是畅通的媒体,使新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也使新疆更多的了解内地、了解世界。所以说“新疆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文化是在交流和学习中发展的。
三、新疆各民族文化在交流和学习中发展
1.文化交流的历史
【材料一】 古“丝绸之路”
【材料二】 新时期的援疆工作
师:材料说明了什么?新疆与内地进行文化的交流意义何在?
小结:新疆与内地有史以来联系密切,各族人民在交流中,加速了新疆文化的发展和壮大,也推动了中华文化的长盛不衰。
2.文化交流的多种途径
【学生梳理知识,老师出示板书】
(1)大众传媒:报纸杂志、广播影视、互联网、口口相传等。
(2)文化交流:商品贸易、人口流动、人才交流、文艺演出、旅游业发展等。
Ⅲ、课堂小结
和静第八小学申报民族团结师范校先进材料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30多年的辛苦历程,30多年的精心浇灌,民族大团结之花已开遍了“旅游之乡”协比乃尔布呼乡。作为民族教育事业的生命线,发展民族教育的中坚力量的第八小学(原协比乃尔布呼乡中心校),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向学生浇灌民族团结之水,精心培育学生,为构建和谐社会奏响民族团结的最强音。
协比乃尔布呼乡中心校始建于1978年,校园占地面积3千余平方米,现有教学楼一栋,宿舍楼一栋,12个教学班,300多名学生,40多名教职工,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设施先进,校园环境优雅怡人。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祖国要统一,民族要团结,就要从学生最基本的民族意识抓起。始终坚持开展民族常识教育活动,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第八小学坐落在多民族聚居之乡——协比乃尔布呼乡,学生大都来自该乡的各个自然村队,维、回、汉族学生占主流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学生共同组成。这个维、回、汉相融的集体,通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加强了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民族团结,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形成了维、回、汉学生相互关爱,彼此尊重,共同进步的良好校园氛围。
学校领导意识到作为民汉合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为加强各民族团结,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民族常识教育。并按党中央的要求,我区区情,州教委、县教育局的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民族常识教育,上好民族常识课,纳入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来,并视其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为此,各校精心安排每个学期课程的实施方案,制定好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真正做到了将民族常识课纳入到课程表中。
二、与德育结合,突出爱国主义,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根据中央精神,具体贯彻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要把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列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区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特别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重点,与德育教育紧紧结合在一起,做到了四讲:一讲祖国悠久的历史,使学生知道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二讲祖国幅员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居世界第三位。三讲祖国物产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四讲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56个民族和睦的大家庭,13亿多人,居世界第一。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利用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讲话、民族团结的宣传图片,庆 “国庆”等机会,结合民族常识向学生介绍祖国的日益强大,新疆的日益富强。我们还通过开展民族常识知识竞赛 “我爱协乡”有奖征文等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自豪感,使爱国主义教育有了坚实的落脚点。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教学中围绕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民族互相离不开这个核心。我们做到了四讲:一是讲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疆域。二讲,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三讲,各民族人民共同保卫着祖国的领土完整,维护着国家的统一。四讲,各族人民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家,协乡维、回、汉族人民共同建设我们这美好的家园。
三、与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突出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牢固树立“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在民族团结教育教学中注意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注意渗透民族常识的教育。如语文、新疆、综合、民族团结等学科都可以渗透这方面的教育。结合音乐课学习认识到手鼓、都塔尔、冬不拉等乐器都是少数民族人民创造出来的,都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体育课上,押夹、拔河、摔跤、民族团结接力等都列入了教学内容,使学生直接参加一些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在与美育及其它活动的结合上,利用美术课及兴趣小组学习绘画,学习少数民族的手工制作,学生动手学习制作简单的少数民族工艺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此外也同主题班队会结合,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家亲4
“民族团结一家亲”征文:民族团结一家亲
镇沅县振太镇中心小学
六二班
杨涵晔
我们的祖国是由6个民族组成的,纵观千百年来的民族发展史,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等,我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自豪。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傣族泼水节,傣族女子本就貌美如花,穿上五彩缤纷的服饰后,更像孔雀一般美丽。男女老少纷纷赶来,他们拿着各种装水的器具,尽情地相互泼洒,最终一个个都变成“落汤鸡”。天空中,一朵朵象征吉祥、幸福的水花在绽放。人们的头发被淋湿了,衣服被淋湿了,可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活动中享受到了无穷的快乐。人们在你泼我、我泼你的过程中泼出了感情,泼出了对新年的期盼与向往!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日举行。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各民族虽然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等,但各民族的心是相通的,是紧密相连的。
XX年,随着世博会的召开,全国人们沉浸在了幸福中。可是在4月14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高达7。1级的大地震打破了青海人民的宁静生活。青海玉树,一个吉祥、平安的名字,可为什么现在那里却成了一片废墟。玉树强震,国人揪心。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全国人民心系灾区,解放军叔叔奔赴玉树前来支援,志愿者们也陆续赶到,让玉树人民振奋坚强!
一个个令人感动的画面,一句句令人温暖的话语,一个个坚强不屈的生命,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对他们对生命的渴望,他们坚持着,坚持着,因为他们知道一定会有人来救他们的,他们坚信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民族,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民族,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而勇敢的民族!
【民族团结思想帮扶】推荐阅读:
民族团结结亲帮扶计划05-27
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思想沟通计划06-13
民族团结小结06-26
《民族团结》课件09-21
民族团结发言12-17
论民族团结12-17
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民族关系12-05
民族团结好少年06-03
民族团结相关知识06-10
民族团结班会教案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