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满意度报告(共8篇)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指示,2021年秋季学期采取暂缓开学,采用网络授课方式让学生居家学习。一部分学生在疫情居家期间经常会产生无聊、烦躁、高压力、恐慌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与同学的分离时间远超暑假之前的预期,导致同学关系疏远、情感淡漠,社会支持系统薄弱也会让部分学生对生活感到不满意。我校由于忙于疫情防控工作,对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可能了解不准确,返校后学生经历了封校、隔离等疫情管控措施,时间长了可能也会产生适应性心理问题。故我小组对我校大学生的疫情下的生活满意度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样本
本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的对象是我校的在校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620份,经筛选其中有效调查问卷590份,其中21级学生有50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0%,而其他年级的学生有120人占20%,其中男生有230人,女生有360人。
二、调查结果
在回收的调查问卷统计后,结果显示有60名学生对疫情期间的生活表示非常满意,240名学生认为满意,260名学生认为一般满意,而30名学生表示不满意。在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95%,其他年级的学生仅占5%。而在一般满意和不满意的学生中,21级学生和其他年级学生各占50%。在大一新生中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学生占85%,一般满意和不满意的学生仅占15%。其他年级的学生中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学生占30%,一般满意和不满意的学生占70%。此外在选择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学生中80%的学生选择的理由是疫情期间宅在家中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娱乐活动,20%的学生选择的理由是疫情期间可以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了解更多专业知识。选择不满意的学生中87%的学生给出的理由是上网课效率低。其他学生认为疫情期间同学关系疏远、情感淡漠,社会支持系统薄弱,可以进行的活动受限等。在有关学校中处教师和宿舍外去过最多的地方的调查中80%的学生回答的是体育馆,20%的学生回答的是图书馆。对于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同学们的建议有尽早解封校园,尽快恢复线下教育,增加校园中的体育设施等。
三、结论
(1) 调查背景
2008年10月,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 并于2009年4月发布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明确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然而这项惠民政策在推行过程中"遇冷", 出现叫好不叫座的现象。以安徽为例, 大学生参保率虽然很高, 但是绝大多数已参保的大学生, 对相关程序、报销标准、规章制度不甚了解, 对政策的了解基本上是"零", 没能够利用政策切实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
(2) 调查意义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这一群体医疗保险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我们要重视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发展, 切实保障医疗保险政策的落实, "遇冷"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能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医保工作, 使医保政策能够真正惠及到大学生, 保障大学生的切身利益;也有利于减轻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 (2) 能推动未来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 (3) 大学生医保的顺利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
(3) 调查目的
本调查报告对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学院、安徽财经技术学院4所不同层次和研究领域的高校80名大学生的进行问卷调查从而进行数据分析。从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对校医院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大学生对医保的认识程度及支持度等方面, 分析大学生对医保的认知现状, 综合各方面分析合肥市大学生的医保现状和遇冷原因, 从而提出一些建议, 希望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医保工作。
(4) 调查时间。2015年5月4日--2015年5月11日。
(5) 调查对象: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学院、安徽财经技术学院的80名大学生。
1调研设计
(一) 调研方法
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访谈法
(二) 调研过程
(1)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开发问卷, 着实调查, 整理数据, 分析结果;
(2) 小组成员去校医院进行实地考察, 观察校医院的医疗设施等;
(3) 通过与校医院有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情况及电话向医保经办人员了解相关政策;
(4) 综合各方面, 总结并写调查报告。
(三) 调研实施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 对合肥4所大学的8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发放数量不多, 但具有一定的价值, 80份问卷全额回收, 有效率很高, 且获得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数据。
(四) 调研样本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学院、安徽财经技术学院的共计80名大学生。
2调研分析
(一) 基本信息
我们发放了80份问卷调查, 通过走访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学院、安徽财经技术学院4所不同层次和研究领域的高校, 以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合肥市大学生医保的具体落实情况、满意度、认知度等进行抽样调查。
此次被调查的对象有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大多数同学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基本满意。
(二) 医保信息
(1) 大学生参保比率
安徽省大学生总体参保比率较高达到96%, 但仍未达到100%。未参保的原因以"自己身体好, 不需要"为主。
(2) 大学生对医保的了解度
通过调查, 在抽样调查的80人中仅有1人对大学生医保政策非常了解, 部分了解为4人, 了解一点点的为322, 完全不了解的则为43人。由于大部分同学在校期间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大学生医保的知识, 了解度较低。且学习过这方面知识的同学基本多局限于公共管理、社会学等专业。
(3) 大学生了解医保及参保的途径
根据调查显示, 大部分的同学是通过学校宣传知道医疗保险, 有18名同学是通过媒体宣传, 还有2名同学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医疗保险,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校宣传起到很大的作用, 这为我们今后宣传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许多人了解医保是通过学校, 可知很多学生参保是因为学校的强硬政策, 根据调查, 我们得出有75%的同学是跟随学校参保的, 有20%跟随家人参加了农村医疗保险, 还有一些少数的同学是主动报名参保的。
(4) 大学生最需要报销的医疗项目
大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 需要国家的关注, 许多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基本满意, 所以很多学生"大病没多少, 小病一大堆", 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最需要医疗报销的是普通疾病医疗费, 例如感冒、肠胃病等, 其次是例如买药等, 最后是重大疾病, 这组数据给我们完善医疗保险提供了依据。
3存在问题
(一) 大学生层面
(1) 大学生群体医疗保险意识不强
对医保制度认识模糊, 重视不够。大学生对医疗保险了解不够, 自身保险意识淡薄, 风险意识较差, 这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2) 学生对医疗保险的意义也并无真正的理解
对权利义务、合同条款更是知之甚少。当发生医疗费用支出时, 由于未及时办理手续或手续不合规定, 延误了理赔。
(3) 自恃年轻身体好, 不需要参加医疗保险
他们认为除了感冒基本上没有生过什么大病, 尤其大三、大四的学生认为马上就会毕业, 工作后会有职工医疗保险, 所以对参加大学生医保兴致不高。
(二) 高校层面
(1) 责任主体的权力与义务不够明确, 工作时效性不高
大学生医保实施对象是在校大学生, 政策性强, 涉及教育部门、社保部门、财政部门及各高校等多方管理主体。由于彼此没有隶属关系, 在政策落实、费用报销、资金拨付等方面, 行政手续繁杂, 工作效率不高, 阻碍了大学生医保工作的全面完善。
(2) 长效机制不完善, 工作阶段性明显
大学生医保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教育、财政、社保等部门的配合, 更需要高校本身建立从上到下的医保工作体系。目前, 多数院校还处于完成"任务"阶段, 没有根据政策要求主动建立健全本校大学生医保工作体系, 大学生医保工作的制度化、专业化有待探索。
(3) 高校的大学生医保工作力度不够、途径有限、方法单一
大学生医保政策的落实靠的是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努力, 然而大分高校只是在新生入学时通过新生入学手册告知学生医保政策, 但许多学生根本不会关注。高校医保工作者对大学生医保的流程、医保待遇、报销程序, 宣传不够专业、详实。
(三) 制度层面
(1) 各地医疗保险制度缺乏统一性和公平性。
全国大学生被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 但是各地的大学生医疗保险政策并不完全一致, 缺乏统一性和公平性。
(2) 异地产生的医疗费用必须在学校所在地报销。
大部分地区的大学生, 如果不在学校期间 (比如实习、寒暑假、休学等情况) 在学校所在地之外发生的医疗费用先由个人垫付, 这对贫困家庭的大学生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
(3) 封顶线以上的费用缺乏保障。
由于封顶线的限制, 大学生医疗保险只能解决基本的医疗费用, 根本无力解决一些重病、大病的高额医疗费用。
(四) 校医院层面
(1) 校医院医疗设备, 药品配置以及医疗环境不佳
高校的校医院普遍存在着医疗设施简单、陈旧, 保障水平低、服务态度差等问题。校医院本应成为大学生医保工作推进的"前沿阵地", 但自身条件的不足, 使得学生的大病小病只能去校外大医院就诊, 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大学生在校参保的信心。
(2) 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
高校校医院的医务人员普遍没有较高的业务水平, 诊断基本凭借经验, 很多不常见的症状, 不能及时诊断出病因。
(3) 报销程序繁琐
大学生医保费用的发生具有不可确定性和报销过程的漫长性。多数高校实行人工审查、人工发放的报销模式, 没有实行时报时销和联网结算, 缺乏硬件投入和专业技术人员, 导致医保报销效率低, 患病学生无法及时享受到医保"福利"。
4对策和建议
(一) 完善多层次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
(1) 政府与高校联合保险公司设立合理新险种
政府或者学校应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 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创设出适合大学生群体需求的新保险险种, 弥补大学生医保最高限额以上费用的空白。但由于商业保险公司并不是公益机构, 因此国家应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给予支持。
(2) 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基金
由政府出面, 创设大学生医疗救助基金, 由社会医疗保障机构每年从医疗统筹金中划出的一定比例资金与个人、单位或慈善机构捐助的资金组成医疗救助基金, 并设定使用范围, 实行专款专用, 可以进行全省或全国统筹, 由政府社保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和支付。
(二) 高校应加大宣传力度, 让大学生真正了解医保制度
(1) 利用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促进宣传
政府可以将相关政策材料传达给校方, 然后由校方制作医保手册并发放给学生, 以便学生可以细细研读相关医保政策与报销流程。同时,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站资源, 及时将医保的最新动态和注意事项放在校医院官网上, 方便同学认知和了解。
(2) 利用人身媒介促进宣传
高校是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服务平台, 高校在组织和管理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中的作用重大, 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参保的积极性, 因此学校应该定期举办大学生医保宣讲会。
(三) 国家加大医疗投入
(1) 提高校医院的医疗水平
应该加大医疗投入, 提高校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从硬件和软件设施上促进校方医疗机构的改革, 从而增强学生对校医院医疗水平的信心, 解决大学生看病难的问题。
(2) 实行全国电子联网结算的报销制度
医疗费用应由医院和社保机构直接发生关系而进行结算, 学生并不参与到报销过程中。这样无论是否在异地, 大学生只要凭借社保卡和身份证就可直接交付报销后个人负担的费用。
(四) 加强高校、校医院、社保部门三方主体的合作与沟通, 使其权责名相统一
在落实医保政策时, 高校、校医院、社保部门的工作应该常态化、制度化, 使得三方主体权责分明, 相互配合。一方面, 学校和社保部门应该充分注重校医院在落实医保政策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 在社保部门下增设专管大学生医保的部门, 单独负责大学生医保的相关事宜。
(五) 加快针对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法制建设
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相关法律及及具体政策出台, 而对某些细则的施行需要国家强制力的保障。因此, 国家应该尽快制定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学生医疗保障的法律法规, 而不仅是从宏观上把握的指导意见, 地方政府亦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制定不同的报销比例、缴费标准、医保待遇等政策。
5调研结果
我们从调查者给出的数据及意见总结出:大学生渴望保障全面, 方便的医疗保障制度, 但由于他们急病发生率低, 对学校的制度的不了解, 理赔过程复杂等多种原因造成大学生使用医保卡率十分低, 因而必须制定相关政策的措施以保证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并且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 进一步加强管理, 提高服务意识, 达到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的目的, 而我们大学生应加强主动性, 更好地实现大学生医疗保险的价值。
摘要:随着我国全民医保体系的深入发展, 大学生作为社会一个重要群体被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但其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真正惠及大学生的切身利益。为了了解现阶段大学生医保推行过程中"遇冷"现象的原因, 我们对合肥市不同层次高校的8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并对校医院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访谈后, 我们得出, 在大学生新医疗保险开展过程中, 政府、高校、校医院以及大学生自身都要积极参与, 才能使大学生医保真正惠及到所有在校大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医疗保险,遇冷现象
参考文献
[1]魏新民.大学生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 2005.
[2]汪丹萍.高校学生医疗保险势在必行[J].中国学校卫生, 2005.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C-0020-03
了解教师工作满意度是高校改善管理、制定激励政策、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对广西某职业学院教师在工作本身、工作环境条件、薪酬待遇、进修提升、领导与管理及人际关系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教师满意度的建议及对策。
一、广西某职业学院师资队伍情况
广西某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某学院”)是一所创办于2008年6月,经广西区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民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某学院师资队伍具有其他民办院校师资队伍的共性:
(一)教师队伍中年青教师偏多
截至2012年10月,某学院的专任教师共有98名,其中35岁及以下年青教师7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3.5%,专任教师年龄分布见图1:
图1 广西某职业学院专任教师年龄分布图
(二)教师离职率高
根据某学院人事部门统计,2011、2012年,离职的专任教师数量分别为20人、25人,离职人数占专任教师比例为20%、25%。离职原因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工资低、福利待遇差、工作压力大。
二、某学院开展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的意义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教师对所从事职业、工作条件与状况的总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开展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能了解教师工作满意度程度,找出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为改善学校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二是能了解教师心理需求,帮助学校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增强教师归属感,稳定教师队伍;三是根据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来提高教师满意度,从而改进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达到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三、调查的内容及方法
调查内容直接采用了周国平所著《民办高校教师满意度调查分析》一文中的教师满意度问卷内容。问卷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教师基本信息;二是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三是教师离职倾向调查;四是教师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工作满意度是调查的核心内容,包括工作本身、工作环境条件、薪酬待遇、进修提升、领导与管理及人际关系等六个方面共21个小问题,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法,对每个问题设置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5个选项,分别赋予5,4,3,2,1分,分值越高,教师满意度越高。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教师满意度调查工作由学院人事部门组织,与2012年12月年终考核工作同时进行,调查对象为全院专任教师。共发出98份问卷,回收85份,其中有效68份。随后,采用Excel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一)教师总体满意度不高,情况很不乐观
教师总体满意度3.26分,介于一般及满意之间,其中工作本身、工作环境条件等六个大项的得分图2所示:
图2 教师满意度得分图
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人际关系、工作本身、工作环境条件、领导与管理、进修提升、薪酬待遇。只有人际关系一项得4分达到满意,其他五项低于3.5分,尤其是薪酬待遇、进修提升项得分低于3分,达不到一般满意,情况很不乐观,应该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从21个调查小项来看(见表1),2个小项达到4分,14个小项得分介于3~4分,5个小项得分低于3分,说明学校大部分管理工作都让教师觉得不满意。
(二)薪酬待遇及进修提升项得分最低,应该进行大的改革
薪酬待遇中“工资水平”2.57分、“福利待遇”2.58分,排名倒数第一、第二,进修提升中“深造进修”2.81分、“晋升机会”2.86分排名倒数第四、第五,满意度介于不满意与一般满意之间,可见教师最不满意集中在薪酬待遇和进修提升方面。
表1 调查小项满意度得分情况一览表
根据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激发人工作动机的因素有两类:一类为保健因素,另一类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指与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如组织政策和制度、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个人生活、保障福利等,保健因素是必需的,虽然它不能直接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但是能消除不满意,防止问题的发生。薪酬及福利是教师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工作的基本动因,某学院教师在薪酬及福利方面的低满意度表明,学校的薪酬福利制度存在较多问题,它是造成教师离职率高的主要原因。要解决此问题,增加工资提高福利待遇是关键。激励因素指的是与工作内容相联系的因素,包括得到晋升、获得的成长和发展的机会等,激励因素能够直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某学院教师认为学校提供的培训进修机会偏少,导致他们没有机会更新知识,教学及科研能力得不到提高,不利于个人职业发展。要提高教师满意度,必须给予教师更多的培训与进修机会。
(三)工作环境条件及领导管理得分偏低,要尽快改善
工作环境条件的满意度为3.1分,介于一般满意与满意之间,排在六个大项的第四名,其中“校园文化氛围”指标2.94分,低至一般满意以下。工作环境条件与薪酬制度一样同属保健因素,只有提高了它的满意度,才能消除教师对工作的不满意。
领导与管理方面满意度为3.14分,介于一般满意与满意之间,排在六个大项的第三名,该项中教师最不满意“学校领导与管理方式和作风”和“ 绩效考核工作”,这与某学院教师普遍反映的多头管理、各部门及教职工的绩效目标不明确有很大关系。
(四)工作本身和人际关系方面满意度一般,尚存不少问题endprint
工作本身和人际关系满意度分别为3.45,4.03,人际关系是教师唯一认为满意的指标。对于工作,教师觉得能发挥个人专长,感到工作有成就感,也较稳定,但是他们普遍认为工作压力大。与其他民办院校一样,教师每周的教学工作量较大,一般都在16个课时以上,比公办院校教师每周不超过8课时的工作量要大得多,除此之外,教师每年还要完成一定的招生任务,招生成绩作为年终考核、薪资调整、职务晋升的重要因素之一。民办学校无财政补贴,办学经费以学费收入为主,收入来源单一,只有保证一定的生源规模才能确保学校有足够的经费来维持正常运转。随着高考生源逐年的减少,再加上公办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民办院校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愈来愈激烈,招生越来越艰难,某学院将招生任务分配到每位教师身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五)教师偶尔有离职倾向
离职倾向中设计了三个问题:考虑辞职、计划辞职及另找工作,得分越高表示离职意愿越低。从统计数据看,考虑辞职、计划辞职及另找工作得分分别为3.44,3.43和3.61,综合得分3.49,教师偶尔会有离职倾向,调查结果与某学院这两年来25%的离职率相符。
五、提高教师满意度的建议及对策
(一)改革薪酬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
1.建立对外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机制,提高教师的整体薪酬水平。与同类院校教师相比较,某学院教师的收入处于中下水平,毫无竞争优势。要稳定教师队伍,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学校工作,学校应结合社会平均薪酬水平及其他行业的收入情况,科学设定教师薪酬标准,并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薪酬水平,增加薪酬的市场竞争性。这就要求:一是学校要努力做好招生工作,确保一定的学生规模保证学费的收入;二是学校投资方要加大对学校的投入;三是政府对民办教育不仅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更要在财政上给予支持,让民办院校的教师也能享受公办院校教师的财政补贴,民办学校教师的工资水平才能提高。
2.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一套好的薪酬制度应该是优胜劣汰。提高教师的整体薪酬水平不等同“一刀切”,而是要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调整薪酬结构,在基本工资水平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增加绩效工资的比重,引入激励机制,使绩效好的优秀人才得到高的报酬,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最终提升学校的教学教育质量。
(二)构建切实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是薪酬激励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保障。某学院教师对学院的绩效考核工作认可度不高,考核工作流于形式,原因在于部门及个人的年度工作目标不是很明确,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考核标准模糊不清,导致考核结果无法真实反映教师的绩效。
学院要根据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的流程,确定学院的战略目标,然后将目标分解到学院每年、每个部门、每个(下转第49页)(上接第21页)教师中,只有工作目标明确了,考核标准清楚了,绩效考核工作才能有效推进。
(三)完善教师在职培训进修制度,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平台
在满足教师物质方面的需求外,学院必须要重视教师职业发展的需求。很多调查表明,教师群体具有很强的“自我实现”需求,某学院提供给教师的进修机会偏少,无法满足教师的“自我实现”需求,教师认为晋升无望。因此,完善教师在职培训进修制度,提供更多的培训进修机会给教师,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平台是提高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四)改善教师工作环境条件
教师只有在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充分发挥潜能,创造更多佳绩。所以学院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善教师工作的硬环境和软环境。职能部门要视教学部门、教师作为服务对象,为他们提供优良的办公条件、住宿条件、生活设施,改善教师工作生活的硬环境,帮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能安心教学工作。同时,学院要进一步改善软环境,创造良好、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领导要经常与教师沟通,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及生活,同事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学生之间要营造尊师爱教的良好风尚,保证教师心情舒畅,愉快工作。
【参考文献】
[1]冯伯麟.教师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1996(9)
[2]周国平.民办高校教师满意度调查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7 (37-42)
[3]陈万明.冯承强高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理论评析与展望[J].复旦教育论坛,2006(4)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C00238)
一、调查目的与内容:
学校食堂是学生关注最多的问题,它关系到的不仅仅是学生吃饭的问题,更多的关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而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正常运行。大学生群体和食堂之间存在着很 多的不和谐的因素,这种现状如果任其发展的话,势必会阻碍学校的正常运行,为了解我校学生食堂服务整体情况,进一步提高食堂的工作质量,营造和谐的就餐环境和改善大家的生活条件,使同学们能够得到更好的饮食服务。因此,我们开展的调查,更多的从学生对食堂的具体情况入手,具体的从学生对学校食堂的饭菜口味、服务质量、价格、卫生状况、对食堂的意见和建议等多方面做了调查。
二、调查总体与样本:
总体:在xx大学食堂就餐的全体同学和老师
样本:在xx大学食堂就餐的部分同学和老师
三、抽样程序:
在青春广场及二餐中午就餐时间向同学和老师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共200份,其中同学180份,教师20份)
四、调查员的确定:
调查小组共六人,其中组长一人,负责统筹安排,组员五人,负责具体事务及小组讨论。
五、时间进度安排及人员安排:
调查活动时间:5月3日——5月12日
阶段安排:
5月3日——5月4日:调查前准备(包括写调查报告、设计问卷、人员分工确定、时间进度安排、活动经费预算、材料准备等等,由全体成员共同准备)
5月4日——5月5日:问卷发放及回收(全体小组成员)
5月5日——5月6日:问卷数据汇总整理(小组成员三人)
5月6日——5月7日:问卷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与对策及改进建议,小组讨论)5月7日——5月9日:撰写调查报告(小组成员讨论,组长撰写)
5月9日——5月11日:与食堂及后勤部交流并取得答复(组长及一名成员)5月11日——5月12日:展示调查结果(青春广场展板展示)
附:调查问卷
大学生对食堂满意度的调查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xx大学xxxx学院08级的同学,为了使大家得到更好的饮食服务,为了提高食堂工作质量,我们精心设计了此份问卷,您只需按要求在相应的地方或空白处做答即可,我们会将结果整理分析,将情况反映给有关方面,相信有关方面会采取积极的措施,以改善我们的生活条件。
感谢您对我们调查工作的支持!
1.性别:男女
2.你来自哪里?南方北方
3.你认为你的饮食口味偏向?(可多选)
清淡酸甜苦辣其他_____
4.您对食堂饭菜是否满意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太满意E很不满意
5.您认为食堂饭菜主要存在下列哪些问题(可多选)
A口味不合适B菜式品种不够丰富C饭菜冷热程度不合适D饭菜不够卫生E饭菜量过多或过少F价格过高G食品不新鲜H 半生不熟I 其他_____
6.您对食堂的就餐环境是否满意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太满意E很不满意
7.您认为食堂的就餐环境主要存在下列哪些问题(可多选)
A食堂内温度过冷或过热B乱丢乱抛现象严重C过于拥挤D工作人员不能及时打扫桌面或地面卫生E过于喧闹,影响正常就餐F空气浑浊G其他___________
8.你学校的食堂饭菜的价格状况怎么样?
A太贵了,吃不起B有点贵,还能接受C中等D较便宜E很便宜
9.你觉得是否有必要成立学生对食堂的监督组织
A非常有必要B有必要C没必要D成不成立都行
10.您对食堂就餐时间是否满意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太满意E很不满意
11.您认为食堂的就餐时间主要存在下列哪些问题(可多选)
A下课后已错过了最佳就餐时间B开饭时间过早或过晚C饭菜供应时间过短D节假日开放窗口过少E学校不提供夜宵等特殊时段服务F其他____________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调查报告》的内容,具体内容:大学生对专业的满意程度影响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决定着学习的效果,从而间接影响着今后的发展情况。下面内容由我为您整理归纳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篇 1 一、引言...大学生对专业的满意程度影响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决定着学习的效果,从而间接影响着今后的发展情况。下面内容由我为您整理归纳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 1
一、引言
许多高考考生和家长特别重视专业的“前景”,他们认为的“前景”就是学这个专业今后能够使他们更体面,如通讯、计算机、法律、医学等专业。的确在这个时代,谁不愿意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获得应有的高收入呢?这是我们应该考虑,并且值得去追求的。如果有这个能力,就应该鼓励去报考这样的专业。然而,这些学生对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是否满意呢?我们小组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各专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是否满意,通过调查找出满意或不满意的原因,使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性格和专业的未来前景等方面来选择专业,使其更好地成才,也使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能了解到学生的意愿并采取相关措施来解决此问题。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的形式,于 2008 年 11 月,随机抽取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本科阶段四个年级)的 105 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回收率 100%,有效问卷 100 张,有效率 95.2%,其中男生占 56%,女生占 44%,基本符合我校在校男、女生的比例。使用 SPSS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绘制统计图表。
本次调查包括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报考专业方面),以及转专业和学习第二专业的意向和动机等几个方面。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总体较为满意,“专升本”学生的满意度较高
有 63%的被调查者认为较为满意(其中有占总体 32%和 5%的同学认为“满意”和“非常满意”)。其中有 55%的“专升本”学生认为较满意;其实这个结果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可以说“专升本”学生升入本科时又有了一次挑选专业的机会。
2.一些热门专业较受欢迎
财务管理、会计、日语、电子信息工程、艺术设计等专业的同学对所学专业较满意(选择“满意”的占该专业被调查者的百分比分别为 78.2%、75.0%、66.7%、62.5%、53.8%),这和这些热门专业的就业率较高不无关系。
3.填报专业不科学
图 1:报考前对专业的了解程度
图 2:当初填报志愿时的考虑因素
以上两图反映了大部分同学在填报志愿时对专业方面的信息了解的很
少,而且容易受父母、亲友、媒体等的影响。另外,有 22%的同学认为填报志愿时对决策影响最大的是自己,有 21%的同学在选择专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有 23%的同学目前所读专业不是高考填报的第一志愿。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对高考的招生信息了解不够,自我认识不全面,没有合理权衡学校、社会、个人等因素,又缺少必要科学的指导,往往只凭个人经验或简单了解就盲目做出专业选择,以致于学校招生计划与专业实际招生情况不相符,只能通过专业调剂来解决,但这种调剂的结果往往并非学生心目中理想的专业。
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些大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的,但是,到了大学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自己对学习的专业还是不满意。那么,为什么根据自己兴趣选择的专业后来却还是不满意呢?这主要可能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学生本人对自己兴趣的把握可能不准确。高中学生对大学某专业的兴趣往往来自于自己对中学相关学科的成功体验,或者是受到这些专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吸引,等等,严格地说,这些都不是对专业的直接兴趣。为了能较好地把握自己的兴趣所在,以便给选择专业提供较科学的参考,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去参加一些高考填报志愿的测评,这样选出来的专业应该比较适合自己。
其次,影响专业学习的因素,除了专业兴趣外,还与从事某一专业或职业的生涯动机,个人学习某一专业或从事某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以及个人的个性特点等有关,这些都是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中应该重要考虑的方面。
4.转专业的难度较大
在调查中,有 39%的同学认为自己想过转专业,其中最希望就读的专业有:经济管理类、会计、法律、对外汉语、艺术设计等;其中,对于“想转专业的主要原因”,有 20.5%的同学认为“自己不感兴趣”,有 18.0%的同学认为“就业前景不好”。对于“如果对所学专业不满意,而又没有可能转专业时的选择”,有 20.5%的同学选择“通过考研,转变所学专业”,有 2.6%的同学选择“通过出国留学,转变所学专业”,有 18.0%的同学选择“将就着学”。
我们认为,对于那些有意向转专业的同学,学校应当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毕竟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不会有太大的积极性。然而目前学校关于转专业的政策为:“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学科类中平均学分点排名前 5%学生可以跨学科选专业(艺术、体育、特招生除外)”。我们认为这个要求有些苛刻,应当适当降低一些,让那些打算转专业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
5.学习第二专业未能如愿
在调查中,有 37%的同学打算学习第二专业(双学位),其中有 34%的同学是因为感兴趣,有 43%的同学是因为补充知识的需要。
然而,据了解,目前我校还未出台关于开设第二专业(修双学位)的政策。实际上,开设第二专业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同学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的局面,同时也是顺应当今社会提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的。因此,我们希望学校能够从学生和社会的共同需求出发,尽快出台关于开设第二专业(修
双学位)的政策,使得广大莘莘学子能尽早从中获益。
三、对策建议
1.填报志愿方面,考生应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以便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同时也要利用网络、电视等多种途径了解报考政策、各高校招生情况等信息,理性地填报志愿。对高中学校来说,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填报志愿。高等院校则要加大对招生信息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让考生对之有比较细致的了解,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而社会应及时、准确、多途径地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例如招生信息、专业简介、专业前景等。学校、教育部门、社会应该在专业情况提供科学、全面、有效的信息及咨询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善,从而使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更加科学、合理,最终达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2.建议学校可以借鉴部分高校在一、二年级按大类对学生实施综合培养,三、四年级再分专业学习的做法。
高校为弥补考生高考填报志愿不当而实施的辅修、修双专业、双学位等措施,使学生可以在两年里通过逐步学习,结合个人兴趣,了解到相关专业的情况,然后重新选择专业。这样的选择更科学,更理性化,既能满足学生心愿,也能有效地协调专业。而且,两年的综合培养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向一专多能和“通用型”人才方向发展。面对将来激烈竞争的社会就业状况,这些学生将会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因此这一做法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应当大力推广。
篇 2
一、前言
本课题在 xx 各高校进行抽样调查,最终获得 400 份有效问卷,用 SPSS创建数据库,主要利用频数分析和 T 检验分析等方法来分析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的特征及原因。
在我国,有许多大学对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这个课题进行了认真而长期的调查和研究,并且得出了结果,对其原因进行了系统而仔细的分析,而后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如北京教育科学院潜能研究中心就北京高校的大学生专业学习状况进行了分析,主要调查了高考选报专业时考虑的因素和高考志愿决策者两个方面,本课题的研究是从多方面来分析的,可以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些建议。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我们在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北大学城的商专和师专等学校对在校学生采取偶遇抽样等非概率抽样方法,涵盖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有一本、二本、三本和大专四个等级的学校。发放问卷 440 份,回收有效问卷 400 份,有效率为 90.9%,其中男女生比例为 1:1。
2.调查工具及分析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阅读大量的有关专业满意度的材料和国内各种期刊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本次调查及报告提供理论依据。
2.2 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有两大部分构成,分别是“个人资料”,“专业满意度调查”。在第二部分我们主要根据专业因素、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共设置了 19 个指标。2.3 统计分析方法 运用所学的 SPSS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问卷中的数据进行了处理,有性别对比组、年级对比
组、相关分析等,并对其进行逻辑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3.1 个人因素对专业满意度的影响
在调查中我们得出:对专业非常满意的只有 8%,比较满意的有 43.8%,一般的有 38%,其中男生只有 4.5%的人认为对专业非常满意,23.8%的认为比较满意,15.3%的认为一般。女生只有 3.5%的人认为对专业非常满意,20%的认为比较满意,22.8%的认为一般。总体上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还是比较满意的。
我们可以从表 1 中看出大一有 15.5%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大二有 9.7%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大三有 5.6%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大四有 3.6%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这说明不同年级在对专业的认同上是不同的,因此专业满意度也不同。
在调查中来自城市的学生对自己专业不满意的有 10.3%,来自乡镇的学生对自己专业不满意的有 10.2%,这说明地域不是影响专业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在表 2 中可以看出一本学历的学生有 5%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二本学历的学生有 13%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三本学历的学生有 8%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专科学历的学生有 15%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学历不太重视,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在意学历对专业的影响的。学历的高低对大学生专业满意度是有影响的。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满意度也不同,总体来看,艺术类对自己专业的满意度最高,这也与他们的性格和爱好有关,一般报考艺术的都是
自己比较喜爱的专业,所以满意度要比普通类的要高,其次是理工科的学生专业满意度也比较高,由于理工科的学习的是比较实用的知识,他们自己也比较有信心,所以满意度也比较高。文科学生对自己专业的满意度略低于理工科,但比其他类的要高。
3.2 学校的设施对专业满意度的影响
学校的设施的高低是一个学校优劣的重要指标。优美的环境,完善的学习设施,便利的交通,丰富的学习氛围,一流的老师......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自然会是学生对这个学习满意,进而对自己的专业满意。
学生来到学习,首要看到的是学习的设施,在表 3 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对学校硬件设施满意度的调查中,对学校硬件设施非常满意的一本的学生有61.9%,二本的学生有 14.3%,三本的学生有 19%,专科的学生有 4.8%。学校的硬件设施会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满意度。
在调查中我们看到:有 4.3%的学生对自己专业课老师非常满意,有 38.8的学生对自己专业课老师比较满意,有 46.3%的学生觉得一般,有 9.3% 的学生不太满意,有 1.5%的学生很不满意。老师的讲课方式也是影响学生专业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一定程度上老师讲课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的感兴趣程度,进而影响专业满意度。
从表四可以看出:在被调查者中有 51.8%的学生所在院系都有社会实践,48%的学生所在院系没有社会实践活动,这也是影响学生专业满意度的一个因素。学校多举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进而提升对本专业的满意度。
从表 5 中看出:有 13%的学生所在院系对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69.5%的学生所在院系偶尔对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17.5%的学生所在院系没有对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经常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增加对本专业的兴趣,进而可以提升对本专业的满意度。
经过在大学一段时间的学习,93%的学生对其专业都有一定的了解,只有少数学生还对专业不太了解。98%的学生在对待专业课上都比较积极,都会完成自己的任务,只有少数学生持消极怠工的态度。可见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学校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要求,增加学生对专业的马满意度。
3.3 专业自身对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的影响
专业是一个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对本专业的学习程度、对本专业的忠实程度.....都会影响个人发展。但本专业的社会认知程度、就业前景....都会影响个人对本专业的满意度。
从表 6 中可以看出:对就业前景乐观的有 7%,对就业前景比较乐观的有41.3%,对就业前景一般的有 37.3%,对就业前景不太乐观的有 13%,对就业前景非常不乐观的有 1.5%,总体看来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持积极的态度的,这也是学生对自己专业满意度高的另一个原因。
从表 7 看出:有 44.5%的学生认为到时毕业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6.8%的学生不会从事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有 48.3%的学生会视情况而定。专业未来的发展对大学生是否从事本专业有很大影响。
从调查中还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现在还是很有信心的,认为自己会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并且收入会达到一般之上的水平。
从表 8 中看出有 6.5%的学生认为自己专业未来需求量非常大,有 49%的学生认为自己专业未来需求量比较大,有 38.3%的学生认为自己专业未来需求量一般,有 6.3%的学生认为自己专业未来需求量比较少或很少,97.3%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还是充满信心的。
3.4 社会对本专业的认知程度
不管是学什么专业,最终都会走向社会。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量很对本专业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本专业的就业。但学校是在育人的同时,也是一个为社会做贡献的事业单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因此,学校设置的专业也都是社会需求的专业,只不过需求量的多少不同。
从表 9 中可以看出 33%的学生认为社会对自己的专业评价好,有 51.5%的学生认为社会对自己的专业评价一般,有 11.3%的学生认为不理想,只有 4.3%的人不知道,社会对各个专业的期望值不同,对各个专业的评价也不同,但各个学校设置这些专业肯定有他的社会用处,所以学好本专业是走向社会之前所必须做的。
四、结果与讨论
4.1 整体满意度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90%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持肯定态度,还是比较满意的。很多学生愿意在本专业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争取有更高的发展。
4.2 专业满意度指标分析
影响专业满意度的指标很多,但总体来说主要有三个:专业因素、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
专业潜力与前景是影响专业满意度的最重要指标。因为它关系到将来的人生发展问题,譬如就业。就业是青年一项突出的需要。青年要进入社会领域、获得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有赖于自己的职业。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强。学生本身的素质和技能以及专业方向是用人单位最为注重的方面,决定着能否顺利就业,因此成为学生们关注的焦点也不足为奇。专业本身的设置要符合社会的要求,要让学生学习几年有用武之地。
一般刚入学的学生对专业的了解都比较少,而且专业认同感低,他们觉得自己的专业前景不好,专业满意度都比较低。随着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个人阅历的增加,他们开始对专业有所了解,专业认同感逐渐增加,因此高年级的学生的专业满意度普遍比较高。
学生在此方面的担忧有诸多原因,例如对自身和专业不够了解而盲目填报导致丧失兴趣,或是被调剂到现专业,或对本专业就业信息不够了解,或对专业方向不满意,又或是社会对该专业方向的需求发生改变之类。
纵向看,学校方面指标的满意度提升无形中激励了学生,珍惜各种资源和机会,在学习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呈现出学习能力的现象。
横向看,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的专业定位不同,个人的性格气质也不同,尤其是在各个人不同的学习适应方式上有很大区别。因为之前对专业各个方向不够了解,对专业要求的学习能力也不够了解,心理准备难免不足。而之前对专业有所误解,或不适应学校的专业学习任务安排,或因为兴趣发生变化,这些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对专业的不满。
刚跨入大学不久的低年级生对于大学的憧憬较高,很多人基于过去对相关学科的成功体验,或受到这些专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吸引,在进入大学时
都胸怀大志,目标远大,但现实可行性却较低。高年级生在实现自身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受挫,开始意识到最初的目标过于理想化,而重新制定更为现实可行的人生规划,由于和寄予该专业的期望产生出入,对专业的满意度自然有所降低。另外,随着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加深,与低年级生的盲目相比,高年级生对于专业的满意与否逐渐确定,由于误区等造成的不了解问题被解除,相联系的是由误区产生的满意感消失,专业满意度“真实”地降低了。
一般国家重点大学的设施都比较好,基本上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普通类的学校设施还不太完善,学生对学校设施的不满意,这无形中影响力学生的专业满意度。
现代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在学校都能感受到社会激烈竞争的气息,使他们望而生畏。今年有遇上金融危机,学生找工作更是雪上加霜,这更使在校大学生危机感加强,工作不好找,进而会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产生怀疑,影响对自己专业的满意度。所以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来挽救消极的就业形势,逐渐恢复大学生的就业信心,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满意度。
五、结论与建议
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度都很高,大部分学生现在所学的专业是自己高考时所填的专业,或是已经转过的专业,都比较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校一般都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大学的设施一般都比中学的设施要好,也有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不致于到
社会上显得茫然,这就激发了学生对本专业的热情,大大增加学生的专业满意度。
学生的专业满意度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别人对本专业的看法和认同程度。学生在自由时间多看与本专业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多与他人交流,从更深层次上来认识本专业,无形中会提升对本专业的满意度。
学生对专业教师教学水平是否满意是影响学生对专业的喜欢程度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校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既要考虑到教师原来的专业背景、学识专长,又要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教师要注意从教育对象的个性出发进行教育,营造积极健康的教育教学环境,感染、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动机,使学生不仅愿意而且乐意参与到自己的专业学习中去。
学生对学校的教学条件与设施、课程设置、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满意度会影响专业的满意度。所以学校的教学条件和设施应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课程设置应科学合理,人为化的学校管理模式,使学生对本学校产生认同感。
现状反映全国高等教育系统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着的问题及可采取的措施。专业满意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专业设置的合理性,理应得到关注。但从 05 年教育满意度调查来看,20 个评价指标中没有一个是针对学生而设的指标。对学生主观满意度的忽视是高等教育界无法回避的软肋,是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如何解决?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满意度,变高校单方面挑人为高校考生双向选择。高校的危机意识增强,会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设置实际应用性专业,在教学内容
上更切合实情,只有这样才能争取到优秀的人才,形成良性循环。这有利于高校的发展,也有利于考生合理择校,促成“双赢”。专业设置应该顺应社会潮流,这也将成为高校教育的主流走向,成为高校机构的主要努力领域。另外,考虑到将来的个人发展,专业设置和管理方面的具体措施应该更加人性化和高效性,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更合理地进行资源利用,节约社会资源。
篇 3
一、引言
许多高考考生和家长特别重视专业的“前景”,他们认为的“前景”就是学这个专业今后能够使他们更体面,如机械、电气、土木、通讯等专业。的确在这个时代,谁不愿意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获得应有的高收入呢?这是我们应该考虑,并且值得去追求的。如果有这个能力,就应该鼓励去报考这样的专业。然而,这些学生对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是否满意呢?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查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各专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是否满意,通过调查找出满意或不满意的原因,使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性格和专业的未来前景等方面来选择专业,使其更好地成才,也使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能了解到学生的意愿并采取相关措施来解决此问题。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的形式,于 2011 年 7 月,随机抽取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的 105 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回收率 100%,有效问卷100 张,有效率 95.2%,其中男生占 56%,女生占 44%,基本符合我校在校
男、女生的比例。使用 EXCEL 进行数据处理和绘制统计图表。
本次调查包括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报考专业方面),以及转专业和学习第二专业的意向和动机等几个方面。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总体较为满意
有 63%的被调查者认为较为满意:其中有占总体 32%和 5%的同学认为“满意”和“非常满意”。其实这个结果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了学校特色专业的学生,大都高考分数较高,加上他们对学校专业的了解程度较高,从而选择了较好的专业,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对专业越了解,在选择专业时就越理性。
2.一些热门专业较受欢迎
3.填报专业不科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在填报志愿时对专业方面的信息了解的很少,而且容易受父母、亲友、媒体等的影响(如下面两图所示)。
很不了解
比较不了解一般比较了解很了解 0%
自己的兴趣
该专业非自己填报
报纸杂志等媒体的报道亲朋好友的建议父母等人的意愿10% 20% 30% 40% 50% 图 1:报考前对专业的了解程度
0% 5% 10% 15% 20% 25% 30%
另外,有 22%的同学认为填报志愿时对决策影响最大的是自己,有 21%的同学在选择专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有 23%的同学目前所读专业不是高考填报的第一志愿。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对高考的招生信息了解不够,自我认识不全面,没有合理权衡学校、社会、个人等因素,又缺少必要科学的指导,往往只凭个人经验或简单了解就盲目做出专业选择,以致于学校招生计划与专业实际招生情况不相符,只能通过专业调剂来解决,但这种调剂的结果往往并非学生心目中理想的专业。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有些大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的,但是,到了大学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自己对学习的专业还是不满意。那么,为什么根据自己兴趣选择的专业后来却还是不满意呢?这主要可能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学生本人对自己兴趣的把握可能不准确。高中学生对大学某专业的兴趣往往来自于自己对中学相关学科的成功体验,或者是受到这些专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吸引,等等,严格地说,这些都不是对专业的直接兴趣。为了能较好地把握自己的兴趣所在,以便给选择专业提供较科学的参考,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去参加一些高考填报志愿的测评,这样选出来的专业应该比较适合自己。
其次,影响专业学习的因素,除了专业兴趣外,还与从事某一专业或职业的生涯动机,个人学习某一专业或从事某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以及个人的个性特点等有关,这些都是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中应该重要考虑的方面。
4.选择专业趋热避冷
相当多的考生有一种只凭分数填报志愿的倾向。高分报“热门”,低分冷门碰运气。于是社会上相继出现了物理热、计算机热、生化热、建筑热(理工类)等“专业热”;另一方面则是师范冷、“农林水地矿油”冷。许多考生凭高考成绩完全可以考上其它专业,但由于不切实际的盲目赶“热门”而失去了升学的良机,十分让人惋惜。
另一部分考生则受从众心理的影响,自己拿不定主意,“儍子过年看邻居”。左右观望,最后随大流,看大多数人报什么专业,自己也报什么专业。认为既然大多数人都这样选择,那这个专业肯定错不了。他们既不考虑自己的优势,又不知道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专业选择中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导致很多人都集中在某些热门专业上,但这几年我们国家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新兴的职业种类又非常之多。尤其是 WTO 时代的到来,更是冷热转换频繁;实际上之前的冷热门专业,家长和考生的看法已出现了差异。有关资料显示如下:
出现“热门”专业不足为奇。因为社会也许在某一时期对某种专业人才处于紧缺状态,大量需求。因此,很多人都报考此专业,从而形成热门。这样形成的热门不是坏事,它既满足了社会对某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使毕业生各得其所。这种热是正常的,理性的热,这对社会,对个人都有良性导向作用。
但是,有时候在起始尚属正常的“热”,由于大多数人不断推波助澜,会走向极端,使这种“热”,脱离社会需求,产生种种弊端。正如大街上的时装一样,一旦大家趋之若骛,很快就会“臭大街”,成为人人都不理睬的“甩货”。热门专业的人才一旦过多过滥,就不再是“紧俏商品”,而成为廉
价的处理品乃至积压滞销产品。
盲目争挤热门,势必造成严重后果。一方面可能失去升学的良机,另一方面即使考上了热门专业,也可能因为不适应该专业的学习,而给本人造成很大的痛苦。
5.转专业的难度较大
在调查中,有 39%的同学认为自己想过转专业,其中最希望就读的专业有:经济管理类、会计、法律、对外汉语、艺术设计等;其中,对于“想转专业的主要原因”,有 20.5%的同学认为“自己不感兴趣”,有 18.0%的同学认为“就业前景不好”。对于“如果对所学专业不满意,而又没有可能转专业时的选择”,有 20.5%的同学选择“通过考研,转变所学专业”,有 2.6%的同学选择“通过出国留学,转变所学专业”,有 18.0%的同学选择“将就着学”。
我们认为,对于那些有意向转专业的同学,学校应当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毕竟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不会有太大的积极性。然而目前学校关于转专业的政策为:“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学科类中平均学分点排名前 5%学生可以跨学科选专业(艺术、体育、特招生除外)”。我们认为这个要求应当适当降低一些,让那些打算转专业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
6.学习第二专业未能如愿
在调查中,有 37%的同学打算学习第二专业(双学位),其中有 34%的同学是因为感兴趣,有 43%的同学是因为补充知识的需要。
然而,据了解,目前我校还未出台关于开设第二专业(修双学位)的政策。实际上,开设第二专业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同学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的局面,同时也是顺应当今社会提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的。因此,我们希望学校能够从学生和社会的共同需求出发,尽快出台关于开设第二专业(修双学位)的政策,使得广大莘莘学子能尽早从中获益。
我们认为,“爱一行,干一行”比“干一行,爱一行”更符合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解决方案
1.填报志愿方面
考生应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以便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同时也要利用网络、电视等多种途径了解报考政策、各高校招生情况等信息,理性地填报志愿。对高中学校来说,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填报志愿。高等院校则要加大对招生信息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让考生对之有比较细致的了解,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而社会应及时、准确、多途径地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例如招生信息、专业简介、专业前景等。学校、教育部门、社会应该在专业情况提供科学、全面、有效的信息及咨询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善,从而使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更加科学、合理,最终达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2.专业设置的政策方面
建议学校在专业设置方面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实行辅修、修双专业、双学位等措施,借鉴部分高校在一、二年级按大类对学生实施综合培养,三、四年级再分专业学习的做法。
尤其是后者,使学生可以在两年里通过逐步学习,结合个人兴趣,了解到相关专业的情况,然后重新选择专业。这样的选择更科学,更理性化,既能满足学生心愿,也能有效地协调专业。而且,两年的综合培养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向一专多能和“通用型”人才方向发展。面对将来激烈竞争的社会就业状况,这些学生将会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例如,华东交通大学 2008 届毕业生中,具有双学位、双专业、双方向的毕业生备受用人单位青睐,他们因“双证”教育的背景受到用人单位重视,有的还获得较高的待遇,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双赢”。据统计,该校这类大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 74.85%,超过了全校大学生的平均就业水平。由此可见,这一做法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应当大力推广。
3.积极调适大学生就业心态
学生在校期间的?a href=“///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涣夹奶?煌?潭鹊赜跋熳潘?墙?吹脑褚岛途鸵怠W魑?7剑?皇且?⒁夥⒒泳鸵抵傅伎蔚淖饔茫?ㄖ敖淌 σ?胙黄鹧?熬鸵嫡?撸?治鼍鸵敌问疲鼐鸵凳谐。?ü?樯艹晒?鸵档牡湫桶咐?妓?钦?酉质怠⑹髁⑿判?二是要积极开展职业生涯心理咨询,及时掌握学生的就业心态,分析心态偏差的原因,耐心疏导,让学生学会心理的自我调控方法。努力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
要重视对大学生学习方面的辅导和学习适应性的指导,使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处理好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之间的关系。大学生也要学会自觉激发学习动机,合理制订学习计划,科学使用学习方法,以逐步提高自已的学习能动性。
5.指导大学生适应就业市场需求
高校应明确专业与就业的关系,以市场需求为本,分类规划,拓宽就业
渠道,将规划就业、指导就业、自主就业相结合,从整体上对市场饱和专业进行体系重构。
全县中小学学生食堂
二、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实地调查、问卷调查
三、调查内容
(一)学生食堂基础设施情况
1、标准化的项目食堂34个,占67%;正建、待建项目食堂7个,占14%;不符合标准的老食堂10个,占19%。
2、配套餐桌椅的食堂19个,占37%。
3、“三防”设施齐全的食堂15个,占29%。
4、设荤、素洗涤池的食堂23个,占45%。
5、荤、素操作如分开的食堂12个,占24%。
6、使用内扒灶的食堂18个,占35%。
7、具备“五间”(更衣间、粗加工间、操作间、销售间、储存间)的食堂34个,占67%。
8、具备冷藏设施的食堂42个,占82%。
9、具备消毒柜的食堂20个,占39%。
10、使用不锈钢合金或搪瓷餐用具的食堂41个,占81%。
11、使用垃圾容器加盖的食堂4个,占8%。
(二)学生食堂基本管理情况
1、餐厅具有文化氛围的食堂45个,占88%。
2、生、熟食储存分开的食堂3个,占6%。
3、食品留样并记录的食堂19个,占37%。
4、餐用具消毒并记录的食堂19个,占37%。
5、管理制度上墙的食堂49个,占96%。
6、饭菜价格上墙的食堂25个,占49%。
7、每周菜谱上墙的食堂20个,占39%。
8、“五员制”上墙的食堂31个,占61%。
9、形象监督栏上墙的食堂26个,占51%。
10、卫生许可证上墙的食堂51个,占100%。
11、从业人员作装上岗的食堂41个,占80%。
12、进出货台帐登记规范的食堂11个,占22%。
13、索取“五大类”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单的食堂9个,占18%。
14、财务规范管理的食堂9个,占18%。
(三)学生食堂基本服务情况
1、51所学校学生就餐总人数24820人,(调查报告)食堂从业人员483人,从业人员占学生就餐人数比约为1:50。
2、学生持卡自由消费的食堂26个,占51%。
3、设立意见薄(箱)的食堂20个,占39%。
4、实行教师陪餐制的食堂36个,占71%。
5、学生“食堂满意度”问卷调查平均满意度为63%。
四、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数据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县中小学校食堂存在如下问题:
1、虽然全县中小学校项目食堂占到81%,但在食堂的设计上不尽合理,不符合卫生学标准。33%的食堂最基本的“五间”都不完全具备。
2、食堂基础设施配套率低,给学生服务和后勤管理带来物质上的障碍。
3、食堂基本管理不到位,特别在台帐登记、票证索取、消毒留样等食品安全管理上存在很大漏洞,各学校食堂不同程度上存在食品安全卫生隐患。
4、后勤从业人员主要是教师家属,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后勤服务观念不强。绝大多数后勤管理人员由于负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后勤工作疏于管理,或不懂得管理。
五、调查总结
基于以上问题,为了全面提升我县学校后勤保障与管理水平,切实办好让“师生放心”、“家长满意”的食堂,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实行食堂“三基(基本设施、基本管理、基本服务)达标”,从基础抓起,落到实处。只有把食堂这个重点抓住了,这个难点解决了,才能真正把“放心食堂”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根除学校食品安全卫生隐患。
2、创建全县后勤示范学校。对全县具备一定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学校加以培植,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形式促进全县中小学后勤保障与管理水平均衡发展。
3、培训提高,通过送教下乡,分区域现场参观培训学习,全面提高后勤管理与从业人员的素质。
4、实现回访督办制。对在检查、调研、考评、信访中发现的问题,以书面的形式下达整改通知书,通过反复的回访督办,敦促整改落实到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匹配文理科、整班施测的方法, 随机选取某高校36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31份, 有效率为91.4%, 其中男生146人 (44.1%) , 女生185人 (55.9%) ;文科生138人 (41.7%) , 理科生193人 (58.3%) 。
1.2 方法
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的量表包括: (1) 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修订版 (DSI-R) 。该量表由吴煜辉[7]根据Skowron和Friedlander的自我分化量表而修订, 包含27个项目, 分为情绪反应、自我位置、情感阻断、与他人融合4个维度。得分越高, 自我分化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 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7。 (2) 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 (SLSS) 。该量表由Huebner编制, 共7个项目, 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采用Likert 6点量表记分, 对其整体生活的满意程度作出评价, 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8], 该量表在本次测验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7。
1.3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13.0处理和分析数据, 主要进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自我分化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表1显示, 自我分化总分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 从自我分化的各维度来看, 除情感阻断因子之外, 自我分化其他3个因子均与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 (P值均<0.01) 。
注:**P<0.01。
2.2 大学生自我分化与生活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以自我分化的4个因子为预测变量, 生活满意度作为效标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 自我分化中的情绪反应和自我位置因子进入回归方程, 其多元相关系数为0.307, 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094, 即情绪反应和自我位置能联合预测生活满意度9.4%的变异量, 此决定系数具有良好的统计学意义。说明自我分化对生活满意度有直接效应, 见表2。
注:**P<0.01。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 自我分化与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说明当个体有能力调节自己的情绪情感, 情绪化反应较少, 能够妥善处理“我”的位置, 清晰地界定自我感, 能够正确把握自己重要他人之间的距离, 则其对生活状况的评估水平也较高。该研究结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国外的相关研究结果, 即自我分化水平高的个体, 具有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9]和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2]。这种能力可能促使个体选择理性适宜的行为, 抑制不适宜行为, 出现心理问题和人际冲突的较少, 显示出高水平的心理幸福感和人际幸福感。这些研究也均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Bowen的理论观点[10]。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情感阻断与生活满意度无显著相关, 可能表明大学生与重要他人的关系过于疏离对其生活满意度影响并不明显。
研究还发现, 情绪反应和自我位置对生活满意度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首先说明在个体能够平衡理智与情感的关系时, 就有能力对环境刺激做出稳定的情绪反应, 既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和自发性行为, 同时也能自我克制且客观冷静地看待事物, 因此有能力抵制情感冲动对自身的伤害[3], 则生活满意度相对较高。其次, 个体在人际关系中能够清晰地界定自我感, 即便在压力情境下也能够坚持自己立场, 相对于不良分化水平的个体, 出现更少的心理和人际问题, 则生活满意度较高。本研究结果与Skowron等[10]的研究结果不一致, 他们的研究结果认为情感阻断和自我位置会影响幸福感, 个体无法在人际中清晰地界定自我时, 往往采用情感阻断以保持自我感, 因此, 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非常敏感而尽量与他人保持距离。这可能与中西文化背景有关, 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SKOWRON EA, FRIENDLANDER ML.Differentiation of self inven-tory:Development and initial valiation.J Couns Psychol, 1998 (45) :235-246.
[2]SKOWRON EA, DENDY AK.Differentiation of self and attachmentin adulthood:Relational correlates of effortful control.Contemp FamTher, 2004, 26 (3) :337-357.
[3]易春丽, 钱铭怡, 章晓云.Bowen系统家庭的理论及治疗要点简介.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18 (1) :53-55.
[4]吴煜辉, 王桂平.国外自我分化研究述评.医学与社会, 2008, 21 (1) :44-46.
[5]SULDO SM, SHAFFER EJ.Looking beyond psychopathology:Thedual-factor model of mental health in youth.School Psychol Rev, 2008, 37 (1) :52-68.
[6]陈晓娟, 任俊, 马甜语.积极心理健康的内涵解析.心理科学, 2009, 32 (2) :487-489.
[7]吴煜辉.大学生自我分化与压力视觉、心理健康的关系.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08.
[8]HUEBNER ES.Initial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life satisfactionscale.School Psychol Inter, 1991, 12 (1) :231-240.
[9]JENKINS SM, BUBOLTZ WC, SCHWARTZ JP, et al.Differentiationof self and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Contemp Fam Ther, 2005, 27 (2) :251-261.
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城市容貌景观的组成内容,它在满足公共服务需求的同时,体现着城市风貌和形象,是衡量城市服务与管理精细化程度的标志。
按照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结合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为提升北京市市容景观建设和设施容貌水平,规范设施设置管理,达到“无物不景观”的目标,为编制《北京市市政市容“十三五”时期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规划》奠定基础,使规划接地气、顺民意、更具操作性,组织开展了此次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调查。
二、调查方式及内容
(一)调查主体
调查由北京建筑大学和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开展。
(二)调查方式
调查通过同一问卷四种调查形式的方式进行,即微信调查、网站调查、电话调查、现场调查四种方式。共发放问卷13050份,回收问卷11987份,经核查有效问卷11806份。其中,现场调查获得有效样本2865份(占比24%);网站调查获得有效样本3567份(占比30%);微信调查获得有效样本4834份(占比41%);电话调查获得有效样本540份(占比5%)。
(三)调查时间
调查历时近2个月,起止时间为2015年6月24日至2015年8月14日。
(四)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涉及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功能完备性、使用便捷性、造型美观性、色彩协调性、与周围环境匹配性、外表整洁性等方面的满意度评价。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样本分析
1.样本区域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的有效样本覆盖了北京市十六个区,其中城区占比56.7%,郊区占比43.3%;核心区即东城、西城各收到样本1086份(占比9.2%)、1381份(占比11.7%);中心四城区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各收到样本1346份(占比11.4%)、1629份(占比13.8%)、874份(占比7.4%)、378份(占比3.2%)。各区调查样本量及占比情况(图1-2)所示。
2.样本性别及年龄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样本的男女性别比例接近1:1(52.3:47.7),比例较为均衡。年龄主要集中在19-65岁(占比89.79%)。从调查样本的年龄分布情况看,35-54岁年龄段样本量最多,样本量4050份(占比34.30%),其次是19-34岁,样本量3474份(占比29.43%),最后是55-65岁样本量3078份(占比26.07%)。
3.样本职业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的样本主要是企业员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在校大学生三类,占比73.80%。
从调查样本职业分布上看,企业员工最多,样本量3477份(占比29.45%),其次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样本量3075份(占比26.05%),最后是大学以上学生,样本量2161份(占比18.30%)。
(二)总体满意度分析
1.市民对设施功能和容貌等方面的关注度情况
市民对设施功能和容貌等方面的关注度排序依次是设施功能、设施整洁、设施美观、设置合理、设施耐用。在设施功能和容貌等性能排序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置的样本中,有59.22%的市民(样本量6991)选择设施功能完备性;排在第二位置的样本中,有36.43%的市民(样本量4301)选择设施干净整洁性;排在第三位置的样本中,有33.44%的市民(样本量3948)选择设施美观性;排在第四位置的样本中,有43.13%的市民(样本量5092)选择设施设置合理性;排在第五位置的样本中,有39.45%的市民(样本量4657)选择设施经久耐用性。体现出市民把设施功能作为第一关注点,其次是设施整洁、美观、不影响通行和结实耐用。居民关注度排序情况(见下表),设施功能和容貌等关注排序情况(图3)所示。
2.市民总体满意度情况
通过统计分析,市民对北京市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的总体满意度评分为5.94分,处于基本满意水平(满分为10,不满意为[1,5),基本满意[5,8),满意[8,10])。在设施的日常保洁、样式和设置等方面的评分较低。各项指标评分依次为功能完备性(得分7.74)、设施干净完好(得分5.32)、造型美观性(得分5.46)、设施设置合理性(得分5.72)、设施经久耐用性(得分5.46)。体现出当前北京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整体功能能够满足市民需求,设施容貌样式美观性有待提升,设施维护不到位、外观不整洁、设置位置不合理、使用不便捷、设施体量大、影响通行问题较为突出。总体满意度评价情况(图4)所示。
3.市民对北京市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情况
通过统计分析,市民常用的设施有废物箱、座椅、公交站亭、指路牌、自行车存车架等,使用率低的设施有信筒、早餐车、信息亭、出租车扬招站、停车咪表等。在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使用频次排序中,废物箱排在首位(10593份,占比89.73%),其他依次为座椅(10453份,占比88.54%)、公交站亭(8893份,占比75.33%)、指路牌(8756份,占比74.17%)、自行车存车架(8678份,占比73.50%)、报刊亭(7992份,占比67.69%)、公用电话亭(7933份,占比67.19%)、移动公厕(2532份,占比31.20%)、信筒(2673份,占比22.64%)、早餐车(2532份,占比21.45%)、信息亭(134份,占比1.14%)、出租车扬招站(98份,占比0.83%)、服务亭(76份,占比0.64%)、停车咪表(0份,占比0%)。有较多被调查对象反映从未在出租车扬招站打过车,停车咪表不能用,从未使用过信息亭。设施使用频次排序情况(图5)所示。
(三)市民普遍反映的设施问题
1.市民普遍认为道路部分设施数量过多
通过统计分析,市民认为道路上公共服务设施数量过多的有9261份(占比78.44%),认为设施数量太少的有1323份(占比11.21%),认为设施数量合适的有1222份(占比10.35%)。其中数量过多设施反映集中在各类指路牌(2671份,占比28.84%)、公用电话亭(2514份,占比27.15%)、报刊亭(2283份,占比24.65%)、早餐车(1793份,占比19.36%)等设施。电话调查中许多市民反映,越是人多、拥挤的地方设施越多,如地铁出入口、交通枢纽等处大体量、经营性设施尤为突出。
2.市民普遍有设施阻碍通行的感受
通过统计分析,在全部样本中有74.8%(样本量8831)的调查对象曾有因设施体积过大、设置位置不合理,阻碍了步行通行的感受,其中以报刊亭(样本量4576,占比51.82%)、变电箱(样本量3423,占比38.77%)、早餐车(样本量2876,占比32.57%)、公租自行车(样本量1897,占比21.48%)为主,此外还有较多的调查对象反映盲道被大体量设施占用情况比较普遍,不安全。
3.市民普遍认为设施保洁、维护不及时
通过统计分析,在全部样本中有72.8%(样本量8597)的调查对象认为设施保洁、维护不到位。从问题类型方面统计,认为设施脏污的有7417份,占比86.27%;认为设施被喷涂小广告没有及时清理的有7194份,占比83.68%;认为设施锈蚀、残损的有6549份,占比76.18%。
从设施类型上看,认为设施保洁维护情况较差的依次是报刊亭(样本量6163,占比71.69%)、停车收费牌(样本量5799,占比69.52%)、公用电话亭(样本量5723,占比66.57%)、早餐车(样本量5486,占比63.81%)、公交站牌(样本量4768,占比55.46%)、候车亭(样本量4716,占比54.86%)等。
4.市民反映设施不美观,与北京市容景观不协调
通过统计分析,在全部样本中有67%的调查对象反映当前道路公共服务设施样式不美观(调查中此题可多选),反映设施类型的依次是报刊亭、早餐车、自行车存车架等。设施容貌样式意见统计情况(图6)所示。
(四)大体量设施满意度分析
1.报刊亭
市民认为报刊亭设施存在主要问题有:亭体老旧、占地过大、样式不美观等。在现场调查和电话调查中,许多市民反映报刊亭已变成了杂货摊,除卖报刊外还经营冷饮、食品、玩具等。
调查样本中,在报刊亭购买报刊杂志的仅有8.75%,69.7%的被调查者认为报刊亭可设置在社区或超市内,既便民又不占路。
2.早餐车
在调查样本中,仅有19.6%的调查对象近一年曾在早餐车购买过食品。有九成的市民认为,目前路边的早餐店非常多而且卫生,不需要在街头设置早餐车。
市民普遍认为早餐车存在的问题有:设施脏污加工条件差;食品不卫生;早餐车周边油污遍地;经营人员个人卫生差。
3.公用电话亭
从调查的情况看,有42.8%的调查对象几乎不使用公用电话亭,有37.4%的调查对象偶尔使用公用电话亭;19.8%的调查对象经常使用公用电话亭。80.2%的被调查对象近一年来使用公用电话亭的频率较低或从不使用。78.4%的调查对象认为公用电话亭可以减少数量。
四、报告建议
通过对调查情况的综合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从调查情况看,市民普遍认为,北京市城市道路上的设施过多,而且越是人流集中的地方设施越多,影响了道路基本功能的发挥,大大降低了道路的通行效率。有些设施集中设置在地下空间出入口和公交枢纽周边,影响人流疏散,形成安全隐患。
二是从全市道路资源情况看,便道宽度在3.5米以上的道路数量较少,大多数道路的便道宽度不足3米,不适宜设置大体量设施。有的设施设置后,便道剩余宽度不足1米,特别是报刊亭、早餐车,一旦进入营业状态,基本上阻塞了便道通行,占压了盲道,市民对此反应强烈。
三是调查中市民普遍反映,设施脏污、破损问题。
四是调查中一些市民提出,现有设施样式、颜色与周边环境不协调,设施不美观。
【大学生活满意度报告】推荐阅读:
大学生社团活动满意度调研报告06-08
关于大学生对宿舍的满意度的调查报告10-03
大学生专业满意度及就业方向调查报告1专题10-31
大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12-04
关于大学生对诺基亚手机满意度的调查问卷12-15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学习大讨论12-03
大学毕业大学生保险公司实习报告12-17
高校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01-12
大学生见习报告07-18
大学生阅读报告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