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病情况调查(精选8篇)
一、基本情况:
窑场村共五个组,1870人。群众反映集中患病的病区为窑场三组(即原佛洞村一组),属自然村落,共40户,190人,大部分饮用井水和高水低流自来水,兼有水、旱农作物。
二、调查结果:
1、线索调查:(据村干部、村医提供)
(1)、该村三组原佛洞村一组(下同),近十年来共患有较重病种18例。一是肝病16例,发病率为8.42%,低于全国发病率(10%)水平。其中乙肝8例(之中4例在外打工,4例在家常年务农);肝腹水7例;肝癌1例。二是子宫癌1例。三是膀胱癌1例。后两者发病在疾病谱中微乎其微。
(2)、病患者死亡情况:近十年来因较重疾病死亡9例。其中因肝腹水先后死亡7例(1998、1999、2000、2002年各死亡1例,2003年死亡2例,2004年死亡1例);因子宫癌死亡1例;因膀胱癌死亡1例。
(3)家族患病情况:该组40户,仅四姓患有肝病。A、卢姓家族共患有肝病9例(肝腹水4例,肝炎5例,共占肝病总数的56.25%)。其中一户2例的4户,一户1例的1户;b、刘姓家族患有肝病4例,其中一户3例的1户(该姓上代患有肝炎,下代两子一人患有肝腹水,一人患有肝癌),一户1例的1户(为肝炎);郑姓和别姓家族各患有肝病1例(均为肝腹水);谢姓家族患有肝病1例(为肝炎)。
(4)、患病年龄分布: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18岁,30~50岁患病最多,11例,占68.75%。
2、入户调查:共调查该组在家的户主28户,其中9户患有肝病。在其9户病家中仅3户的户主或患者提供了在县医院检查的化验单,其中一户提供了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化验单,一户提供了诊断为肝癌的化验单,一户提供了两对半阳性的化验单。其他6户的户主或经线索调查认为是肝病的患者,可能碍于面子或隐私并不认为自己患了肝炎或自己己故的家庭成员因肝腹水而去逝。
3、查阅有关记录:
(1)、查阅卫生院近五年门诊日志,仅有1例病人(2002年)在卫生院接受过抽肝腹水的治疗记录。
(2)、查阅村卫生室近五年门诊日志,也仅发现有1例乙肝病人接受过液体治疗记录。
4、健康人群调查:为进一步了解当地居民就医与患病情况,抽查了12名健康群众,有6名群众认为当地患肝病的人好象不少,因该组村民位于国道旁,交通便利,看病的人90%以上都在县医院或中医院,究竟是否得的是肝病他们不十分清楚。从就医情况看,该组村民可能是因经费困难等原因,他们看病一般是在出不了工或无法干活的情况下才去医院检查治疗,因延误治疗致使小病变大病,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传染家人的机会。
三、结论:
该村三组村民患病情况,经线索为主的调查,结合临床和流行病学诊断并综合分析,调查组认为该组确实存在肝病的患病情况,从线索调查的情况看,近十年肝病在该组延绵不断,而且存在高度的家庭聚集性,其发病与隐性感染、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及时、家中密切接触感染所致。故此认为该组村民肝病患病符合肝病疾病谱的规律,即“慢性肝炎、肝硬化乃至肝癌的发病率大幅上升,其中肝硬化发病率每年是以1%的幅度上升,而肝癌患者中八成为中青年人”。
四、发病之多的主要因素:
(一)、家族性传播。乙肝高发的主要原因是乙肝多来源于家族性的垂直传播。在我国,乙肝的家族聚集特征十分突出,一家祖孙三代都有乙肝的情况屡见不鲜。而且,越来越多的动物和人体研究表明或证实,乙肝病毒可通过生殖细胞传播。
(二)、预防意识欠缺。乙肝疫苗已经问世近20年,它是阻断乙肝垂直传播的最佳措施,但是,由于经济条件较差以及预防意识欠缺,尤其是后者的原因,我县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开展得不够理想,到现在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口接种过乙肝疫苗。这就使得对乙肝的预防难以奏效,慢性病例越来越多。
(三)、婴幼儿期感染病毒。最初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与慢性乙肝有密切关系。有研究表明胎儿、新生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约有90%~95%要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儿童期感染乙肝病毒后,约有20%会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只有3%~6%会发展为慢性病毒携带状态。
(四)、延误诊断和治疗。急性期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肝炎比急件黄疸型肝炎容易发展为慢性,这与无黄疸型肝炎患者容易被延误诊断,从而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和休息有关。
(五)、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感染病毒。如肾移植、肿瘤、白血病、艾滋病、血液透析者感染乙肝病毒后常易演变为慢性肝炎。
(六)、既往有其它肝病史者感染病毒。如原有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变等)或疟疾、结核病,再感染乙肝病毒后,不仅容易成为慢性肝炎,而且预后较差。
其它还有一些因素,如急性期的肝炎患者过度劳累,酗酒、性生活过度、吸毒、应用对肝脏有损害作用的药物、营养不良、合并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严重感染或滥用药品等也可使急性转为慢性。
五、建议
(一)、加强卫生科普知识宣传与教育:教育部门应当深化对各学校健康教育课的开课力度,不断增强青少年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意识;并以此在农民中普及防病治病知识。
(二)、预防血传播及性传播
1、不用未检测乙型肝炎指标的血液及血制品。
2、不到黑窝点去献血。
3、不要用不洁的注射器、穿刺针、针灸针、牙钻、内窥镜等介入性医疗仪器。
4、不要用不消毒的剃须刀、穿耳针、纹身针等进行美容活动。
(三)、做好特异性的预防。就是用乙型肝炎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的感染。实践证明,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包钢所辖托幼园所3~6岁1 654名儿童, 其中男828名, 女826名。患沙眼儿童为291名, 男137名, 女154名。
1.2方法
采用室内自然光线直视检查法对包钢所辖幼儿园1 654名儿童进行沙眼检查。沙眼的诊断标准按照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调查对象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2 结果
2.1 患沙眼率与性别, 年龄的关系
1 654名儿童其中患沙眼儿童为291人, 男童患沙眼率为16.55%, 女童患沙眼率为18.64%。男女间患沙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4岁、5岁年龄组患沙眼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 见表1。
2.2 患沙眼与生活习惯的关系
以孩子在家是否单独使用毛巾等为例作问卷调查, 调查表明使用专用毛巾的幼儿患沙眼率为10.25% (141/1 376) , 使用混用毛巾的幼儿患沙眼率为53.96% (150/278) , 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
2.3 患沙眼与卫生习惯的关系
卫生习惯调查以孩子单独使用的毛巾是否消毒为例, 坚持毛巾消毒的幼儿患沙眼率为7.18% (49/682) , 不能坚持毛巾消毒的幼儿患沙眼率为24.90% (242/972) , 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3。
2.4 复发与治疗的关系
另外对291名幼儿患者治疗情况调查发现 (根据幼儿园每年体检幼儿缺点与疾病的干预记录) , 其中有11名是因治疗不彻底而复发的, 有8名是治疗方法不能达到应有疗效, 还有15例是数次检查后家长未重视没有进行治疗的。
3 讨论
沙眼是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疾病, 重症沙眼仍是我国当前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结果表明, 沙眼的传播与儿童的年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医疗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预防沙眼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更是学校、幼儿园卫生工作的重点。[2]幼儿园应加强健康教育, 普及卫生知识, 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养成毛巾面盆专人专用, 勤洗勤晒的习惯。在幼儿园中开设家长健康教育课程, 或利用板报、宣传栏、宣传画册、幻灯片, 向幼儿家长宣传沙眼的危害性, 发现沙眼应重视并积极治疗, 避免复发。保健医定期督促家长进行沙眼治疗, 做到真正的干预。同时必须加强幼儿园内的环境卫生管理, 严格空气、毛巾、面盆等消毒制度, 阻断沙眼传播途径, 防止沙眼的感染流行。一旦确诊患有沙眼, 应坚持正确治疗和定期检查。
参考文献
[1]赵堪兴, 杨培增.眼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91-93.
【关键词】 干部 ; 高血压 ; 患病情况 ;调查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857-01
1 引言
近年来高血压患者患病率逐年增多,受到医学科学者的关注。本研究从2010年11月至2010年12月对贺州市694例科级干部体检材料中分析高血压患病情况,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提供预防策略。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选择在我院体检的694例科级干部,其中男性553例,女性141例,年龄(22~76)岁,平均49岁,依2003年《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用)》,以BMI≥24㎏/㎡为超重。按体重指数分体重超重组(BMI≥24㎏/㎡或男性腰圍≥85cm、女性腰围≧80cm)402例,年龄(25~81)岁,平均(45.60±9.30)岁,男性362例、女性40例;非超重组(BMI<24㎏/㎡)292例,年龄(25~81)岁,平均(44.99±11.16)岁,男性191例、女性101例。
2.2 方法
对上述各组均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重超重以BMI≥24㎏/㎡为标准。采用经核准的水银柱血压计,安静休息10分钟后测量坐位时右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连续测量3次,每次间隔2分钟,取3次测量平均值为研究对象的血压值。
2.3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显著水准为<0.01。
3 结果
(1)、本组694例体检干部,高血压患病率为27.52%;见表1;(2)男性干部组患病率为32.01%,女性干部组患病率为9.93%,两组对比﹤0.01。见表2;(3)、体重超重组患病率为32.68%,非肥胖组患病率为23.00%,两组对比﹤0.01;见表3:
4 讨论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贺州市科级干部的高血压总的发病率为27.52%,远高于2002年卫生部公布的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的18.8%的研究结果[1]。可能与本地的的饮食习惯中钠盐摄入较高,动物蛋白摄入较多,饱和脂肪酸(动物油及内脏)摄入较多有关;领导干部工作方面精神压力较大;运动较少都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说明原发性高血压在我市干部群体中已经成为常见病,严重影响干部群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应引起干部保健工作者的重视,切实加强原发性高血压防治。
男性干部组高血压患病率为(32.01%)与女性干部组高血压患病率(9.93%)相比,两组有明显差异(P﹤0.01)。可能与男性比女性干部有更多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吸烟、嗜酒等[2]。女性干部低于男性干部,可能与女性干部既要工作,又要做大量家务,活动量比男性干部多,再加上女性爱苗条的天性而更注意体力锻炼和节食有关。体重超重组高血压患病率为(37.06%)与体重正常组患病率(14.38%)相比,两组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超重或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
所以科级干部特别是男性干部,体重超重的干部应在百忙中尽量改善生活行为,减轻体重,尽量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减少钠盐的摄入,补充钙和钾盐;减少脂肪的摄入;戒烟限制饮酒;增加运动;自我减压;从而降低高血压患病率,也有利于心血管疾病和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的控制,最大限度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其意外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м].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793.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8年12月以漯河市艺术幼儿园1~4班3~6岁儿童140例为调查对象,男生71例,女生69例;年龄最小的3岁,其中,3.0~3.9岁1例 (0.71%) ,4.0~4.9岁71例 (50.71%) ,5.0~5.9岁65例 (46.43%) ,6.0~6.9岁3例(2.14%)。3周岁以后到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3]。
1.2 调查方法和内容
按照《全国学龄前儿童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检测细则》进行。由专职社区医师及经过统一培训的儿童口腔保健医生进行现况调查。依班级顺序逐人检查。在室内充足光线下,受检儿童面向采光面,端坐,由调查者使用平面口镜、牙镊、探针进行视诊、探诊、计数。按上、下、左、右颌位进行龋齿统计登记。同时,采用统一制订的表格,逐一逐项,对儿童口腔卫生行为习惯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刷牙次数,吃甜食、零食习惯等。
1.3 诊断标准
按国家龋病统一标准规定,凡是牙齿表面或齿沟处有色、形和质三方面改变的即诊断为龋齿[4],凡恒牙龋、失、补和乳牙龋、失、补均作龋齿统计 (正常乳牙脱落除外) 。
2 结果
2.1 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及龋均数与性别的关系
140例儿童中有76例儿童有不同程度的龋齿,患病率为54.29%,男童龋患率为50.70%,女童龋患率为57.97%,从性别统计龋齿率分析,女性略高于男性。见表1。
2.2 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及龋均数与年龄的关系
乳牙患龋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龋均数也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年龄与龋均数呈正相关。但龋齿充填率极低,见表2。
2.3 学龄前儿童龋齿与牙位的关系
下颌第一、二乳磨牙患龋齿最多,其次为上颌中切牙及上颌第一、二乳磨牙,下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及乳尖牙最低。上颌牙列龋患呈中间高两侧低,而下颌牙列呈中间低两侧高的现象。见表3。
2.4 儿童龋齿原因调查
对140例龋齿儿童进行社会调查,包括儿童平时吃甜食、零食习惯,刷牙次数等。调查中发现,龋齿的发病不仅与卫生习惯有关,而且与饮食习惯更为密切。见表4。
3 讨论
龋齿俗称蛀,是中小学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龋齿如不及时进行修复治疗,可引起牙龈炎、根尖炎、齿槽脓肿等各种并发病,影响儿童食欲、咀嚼、消化和吸收,同时可成为慢性病灶,引起全身性疾病。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6岁儿童患龋率为54.29%,患龋率及龋均数在3~6岁随年龄的增长明显增高,以6岁组达高峰。与姚应水、金岳龙等[5]所调查的学龄前儿童龋均及总患龋率为51.72%及韩莉[6]所调查的学龄前儿童龋均数及平均患龋率为59.60%相近。其中患龋率6岁有所下降,此与有关文献报道不一致[5],可能与病例太少有关。有调查报道,小学生男女间患龋率有显著性差异,女生高于男生[7],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女童与男童相比患龋率较高。下颌第一、二乳磨牙患龋齿最多,与磨牙担负的咀嚼功能较重,咬牙合面和邻接面窝沟、隙多,食物残渣易滞留,儿童难以通过刷牙保持清洁有关。
表4表明患有龋齿的学生,饮食多过于精细,甜食多,再加上日常的口腔卫生不好,以致食物残渣停留在这些牙齿表面,时间长了发展成龋齿。防治龋齿主要是注意口腔卫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合理饮食,所以学校要认真开好健康教育课,教育学生注意口腔卫生及保健,坚持早晚二次刷牙,并使用含氟牙膏进行正确刷牙,保护牙齿,6岁时第一恒磨牙萌出后应及时做窝沟封闭,防龋齿效果良好[8]。预防乳牙龋齿发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儿童要有良好的口腔卫生和饮食习惯,家长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是关键。
摘要:目的:由于龋齿已被认为是儿童最普遍的慢性疾病之一, 通过了解学龄前儿童龋患状况, 进一步探讨儿童的口腔保健及龋齿防治工作的重点。方法:按WHO龋齿检查诊断标准进行调查, 由检查者提问并记录。结果:本幼儿园儿童龋患率为54.29%, 龋均数为3.12, 女童与男童相比较高。不同年龄的学龄前儿童患龋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下颌第一、二乳磨牙患龋齿最多, 其次为上颌中切牙及上颌第一、二乳磨牙, 下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及乳尖牙最低。结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应的口腔卫生保健措施却没有及时跟上。预防乳牙龋齿发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儿童要有良好的口腔卫生和饮食习惯, 家长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是关键。
关键词:儿童,龋齿,患病率,调查
参考文献
[1]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
[2]余燕萍, 陈敏, 黄小励, 等.六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成效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 12 (5) :455.
[3]王慕逖.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
[4]崔英, 李默宇.2004年灵武矿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 2006, 12 (2) :252.
[5]姚应水, 金岳龙, 施六霞, 等.城市社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的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 (23) :4471-4476.
[6]韩莉, 卢进.海安县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 2008, 19 (1) :54-55.
[7]魏国英, 陈秀红, 张民.2003年平阴城乡部分中小学生龋齿患病与充填情况调查[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 2004, 10 (3) :283.
一、两对常染色体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情况及概率计算
患甲病:就是两种病中,只考虑患有甲病,不考虑是否患有乙病.这时,只需考虑有关甲病的基因型及概率a,不涉及乙病,则不患甲病的概率是1-a.患有甲病应包括只患有甲病和两病兼患两种情况.
患乙病:就是两种病中,只考虑患有乙病,不考虑是否患有甲病.这时,只需考虑有关乙病的基因型及概率b,不涉及甲病,则不患乙病的概率是1-b.患有乙病应包括只患有乙病和两病兼患两种情况.
只患甲病:就是两种病中,只能患有甲病,同时不能患有乙病的情况.按照遗传的基本规律和概率的计算法则,只患甲病的概率应等于患有甲病的概率和不患乙病的概率之积,即等于a(1-b).
只患乙病:就是两种病中,只能患有乙病,同时不能患有甲病的情况.按照遗传的基本规律和概率的计算法则,只患乙病的概率应等于患有乙病的概率和不患甲病的概率之积,即等于b(1-a).
两病兼患:就是两种病中,既患有甲病,同时又患有乙病的情况.按照遗传的基本规律和概率的计算法则,两病兼患的概率应等于患有甲病的概率和患有乙病的概率之积,即ab.
完全正常:就是两种病中,既不患甲病,同时又不患乙病的情况.按照遗传的基本规律和概率的计算法则,两病兼患的概率应等于不患甲病的概率和不患乙病的概率之积,即(1-a)(1-b).
患病:就是两种病中,无论哪种病,只要患有一种病或两病兼患的情况.按照遗传的基本规律和概率的计算法则,患病的概率应等于患有甲病的概率与患由于乙病的概率之和再减去两病兼患的概率,即a+b-ab;也等于只患有甲病的概率、只患有乙病的概率与两病兼患的概率之和,即a(1-b)+b(1-a)+a b;还等于1减去完全正常的概率之差,即1-(1-a)(1-b).
例1 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症患者(由显性致病基因P控制),母亲的表现型正常,他们婚后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先天聋哑的孩子(由隐性致病基因d控制),试推断他们后代可能的表现型及其概率.
解析 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亲子代的表现型可推知,父亲的基因型为PpDd,母亲的基因型是ppDd.根据父亲和母亲的基因型可以推断可能的表现型及概率:
患多指症:只考虑多指症的情况,即Pp×pp,所以患有多指症的概率为1/2,不患多指症的概率为1/2;
患先天聋哑:只考虑先天聋哑的情况,即Dd×Dd,故患有先天聋哑的概率是1/4,不患先天聋哑的概率是3/4;
只患多指症:考虑多指症的情况,患有多指症的概率为1/2,考虑先天聋哑的情况,不患先天聋哑的概率是3/4,所以只患有多指症的概率是1/2×3/4=3/8;
只患先天聋哑:考虑多指的情况,不患多指症的概率为1/2,考虑先天聋哑的情况,患有先天聋哑的概率是1/4,所以只患有先天聋哑的概率是1/2×1/4=1/8;
两病兼患:考虑多指症的情况,患有多指症的概率为1/2,考虑先天聋哑的情况,患有先天聋哑的概率是1/4,所以两病兼患的概率是1/2×1/4=1/8;
完全正常:考虑多指症的情况,不患多指病的概率为1/2,考虑先天聋哑的情况,不患先天聋哑的概率是3/4,所以完全正常的概率是1/2×3/4=3/8;
患病:考虑多指的情况,患有多指病的概率为1/2,考虑先天聋哑的情况,患有先天聋哑的概率是1/4,两病兼患的概率是1/8,故患病的概率为1/2+1/4-1/8=5/8;也可用1减去完全正常的概率计算,即1-3/8=5/8.
二、遗传病与性别相关联时的患病情况及概率计算
当遗传病与性别相关联时,往往会出现“男(女)孩患病”与“患病男(女)孩”的概率问题,二者的差别主要在于求解概率的范围不同,男孩患病是指在已知是男(女)孩的条件下,出现患病情况的概率问题,其概率的计算就是在子代所有男(女)性个体中求解患病的概率,即子代男(女)性患病个体数除以子代男(女)性个体数;而患病男(女)孩是指在未知所生孩子是男(女)孩的条件下,将出现患病情况的概率问题,其概率的计算就是在所有子代个体中求解男(女)性患病的概率,即子代男(女)性患病个体数除以子代个体数.
(1)一对或多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连锁)控制的遗传病,由于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所以男孩患病概率=女孩患病概率=患病孩子概率,而患病男孩概率=患病女孩概率=患病孩子概率×1/2,其中“1/2”的生物学意义(实质)是什么呢?常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无关,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后代无论男女,其发病率相同,患病孩子实际包含了男孩患病和女孩患病两种情况,其患病概率相同,因此,患病男孩概率=患病女孩概率=患病孩子概率×1/2.由此可见,这里的“1/2”是指自然状况下男女的概率均为1/2.
(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与人类的性别这一“性状”是“连锁”的,计算其概率问题时有以下规律:若病名在前、性别在后,推测双亲基因型后可直接作图解,从全部后代中找出患病男(女)孩,即可求得患病男(女)孩的概率,而不需再乘以1/2;若性别在前、病名在后,求概率问题时只考虑相应性别中的发病情况,根据图解可直接求得,亦不需再乘以1/2.当多种遗传病并存时,只要有伴性遗传病,求“患病男(女)孩”概率时一律不用乘以1/2.
例2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双亲均表现正常,他们婚后生了一个白化病且色盲的孩子(分别由隐性致病基因a和b控制),试推断:
①他们生一个男孩且是白化病的概率;
②他们生一个白化病女孩的概率;
③他们生一个男孩且是色盲的概率;
④他们生一个色盲男孩的概率;
⑤他们生一个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
解析 根据染色体的传递规率和亲子代的表现型可推知,母亲的基因型是AaXBXb,父亲的基因型为AaXBY.根据父亲和母亲的基因型可以推断可能的表现及概率:
①他们生一个男孩且是白化病的概率,就是在男孩中只计算患有白化病的概率,不考虑色盲的有无,即Aa×Aa,所以其概率为1/4;
②他们生一个白化病女孩的概率, 就是在所有孩子中只计算患有白化病女孩的概率,不考虑色盲的有无,即Aa×Aa,故其概率是1/4×1/2=1/8;
③他们生一个男孩且是色盲的概率,就是在男孩中只计算患有色盲的概率,不考虑白化病的有无,即XBXb×XBY,所以其概率为1/2;
④他们生一个色盲男孩的概率,就是在所有孩子中只计算患有色盲男孩的概率,不考虑白化病的有无,即XBXb×XBY,所以其概率为1/4;
⑤他们生一个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就是在所有孩子中计算同时患有白化病和色盲的男孩的概率,即AaXBXb×AaXBY,所以其概率为1/4×1/2=1/8.
答案:①1/4;②1/8;③1/2;④1/4;⑤1/8
综上所述,要解决好有关的患病及概率计算问题,就要很好地把握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的差别,充分理解遗传的基本规律,分析各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的发病情况,根据概率计算的法则,进行认真全面地计算,才能做到准确快速的目的.
三、经典习题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有甲病的女孩和一个患有乙病的男孩,经检测父方不含乙病致病基因,甲病基因用A或a表示,乙病基因用B或b表示,请回答:
(1)甲病致病基因是位于
染色体上的
性基因;乙病致病基因是位于
染色体上的
性基因.
(2)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
和
.
(3)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患有乙病的孩子,其性别一定不是
,原因是
.
(4)这对夫妇所生孩子的基因型有
种,表现型有
种.
(5)如果只考虑甲病,则所生后代中患甲病的概率是
;如果只考虑乙病,则所生后代中患乙病的概率是 ;由此可见,一对性状的遗传符合
定律.
(6)如果只考虑这两种性状不考虑性别,则子代中完全正常的概率是
,只患甲病的概率是
,只患乙病的概率是
,两病兼患的概率是
,由此可见,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
定律.
参考答案:
(1)常 隐 X 隐 (2)AaXBY AaXBXb
(3)女孩 父亲的X染色体及其正常显性基因一定传给女儿,使女儿表现正常.
(4)12 6
(5)1/4 1/4 基因的分离
(6)9/16 3/16 3/16 1/16 基因的自由组合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灵山县高一年级至高三年级学生,年龄16~19岁,共计9 711人,其中男生4 787人,女生4 924人。
1.2 调查方法 在自然光线下,使用一次性口腔检查器械进行口腔疾病常规检查,未进行X线检查,对参与健康检查的人员均进行专业培训。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PEMS 3.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患龋率 9 711名学生共检出龋病1 888人,患龋率为19.44%,男生为15.58%,女生为2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72,P<0.01)。见表1。
2.2 龋均 学生总体龋均为0.48,男生为0.36,女生为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80,P<0.01)。见表1。
2.3 龋失补构成比 学生总体未治龋比率为79.31%,男生为76.86%,女生为8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4,P<0.01)。学生龋齿总体充填比率为14.79%,男生充填比率为17.31%,女生充填比率为1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5,P<0.01)。学生总体因龋失牙比率为5.90%,男生为5.83%,女生为5.9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05)。见表2。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4 不同年级学生患龋情况比较 高一学生患龋率为19.64%,高二为22.04%,高三为14.91%。高一与高二患龋率比较,χ2=6.30,P<0.05;高二与高三比较,χ2=48.94,P<0.01;高一与高三比较,χ2=21.59,P<0.01。高一学生未治龋比率为79.61%,高二为80.50%,高三为76.67%。高一与高二比较,χ2=0.43,P>0.05,高二与高三比较,χ2=6.45,P<0.05;高一与高三比较,χ2=3.26,P>0.05。高一学生龋齿充填比率为13.70%,高二为14.04%,高三为17.66%。高一与高二比较,χ2=0.08,P>0.05;高二与高三比较,χ2=7.28,P<0.01;高一与高三比较,χ2=7.65,P<0.01。高一学生因龋失牙比率为6.68%,高二为5.45%,高三为5.68%,各年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一龋均为0.45,高二为0.52,高三为0.46,高一与高二比较,χ2=40.24,P<0.01;高二与高三比较,χ2=24.18,P<0.01;高一与高三比较,χ2=0.69,P>0.05。见表3。
注: ()内数字为构成比(%)
2.5 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学生患龋情况比较 城镇户口学生患龋率为22.16%,农村户口学生患龋率为1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4,P<0.01)。城镇学生未治龋比率为78.43%,农村学生未治龋比率为8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P<0.05)。城镇学生因龋失牙比率为6.30%,农村学生因龋失牙比率为5.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P>0.05)。城镇学生充填率为15.27%,农村户口学生充填率为14.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P>0.05)。城镇学生龋均为0.51,农村学生龋均为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0,P<0.01)。见表4。
注: ()内数字为构成比(%)。
3 讨论
灵山县高中生龋患率(19.44%)较低,低于高秀秋等[1]报道的结果,可能与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有关,体检中发现龋齿者当场均发放治疗通知单,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同时与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进行窝沟封闭[2]也有关。学生龋均(0.48)高于襄樊市高中生的龋均(0.39)[3],女生患病率和龋均均比男生高,与女生生理发育早于男生,女性乳牙脱落和恒牙萌出均早于男生,即女性恒牙接触口腔环境的时间以及受到龋病侵蚀均早于男生之故[4];也与女生爱吃零食及口腔卫生稍差密切相关[5]。不同年级学生龋齿患病情况中高二年级患病率最高,高三最低,这与学生学习时间松紧有关。经过初三阶段的紧张学习后,高一学年开始放松,有时间吃零食,口腔卫生欠佳;一年后即到高二时学生的患龋率达到最高峰;到高三时学生学习又紧张起来,没有时间吃零食,加上经过多年的口腔健康教育,学生逐渐意识到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学生的患龋率又呈下降的趋势,这与龋病病因的现代概念[6]相符合。充填比率高三最高,这与学生培养了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和学生的口腔保健意识逐步提高有关。学生来源中,城镇学生患龋率和龋均均比农村学生高,这与城镇学生摄入富含蔗糖的精、细、软食物过多,特别是吃的频率过高,加上饭后不漱口和早晚不刷牙关系很大;充填比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口腔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7],因灵山县是百强县,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经济条件差距不大,故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充填比率差异也不大,但学生总体充填比率(14.79%)比较低,低于锦州市(66.28%)[8]。提示由学校、卫生部门、家庭的共同参与下,从乳牙龋齿的防治做起,坚持不懈地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建议学生少吃甜食及零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在口腔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合格的牙刷,合理全身与局部用氟,进行窝沟封闭,注意个人口腔卫生,发现龋齿及时充填,预防和减少口腔并发症,对缺损及缺失的牙齿进行修复治疗。
摘要:目的 了解广西灵山县高中生恒牙患龋情况,探索发生龋齿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灵山县在校学生每年进行1次学生健康检查。检查结果经数据统计处理后,对学生患龋率、龋均、龋失补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学生总患龋率为19.44%,男生为15.58%,女生为23.19%;学生总龋均为0.48,男生为0.36,女生为0.60,患龋率和龋均在男女生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1)。学生总体充填比率为14.79%,男生为17.31%,女生为1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学生患龋情况比较,患龋率高二学生最高(22.04%),充填比率高三最高(17.66%),患龋率和充填比率在高二与高三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镇学生患龋率为22.16%,农村学生患龋率为16.52%;城镇学生龋均为0.51,农村学生龋均为0.45,患龋率和龋均在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充填比率在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灵山县高中生恒牙龋均较高,患龋率较低,充填比率也较低,应继续加强口腔健康教育,进行定期检查、窝沟封闭和充填治疗,以降低患龋率和龋均。
关键词:高中生,患龋率,龋均,充填比率
参考文献
[1]高秀秋,黄克强,席焕久,等.西藏那曲地区藏族学生恒牙龋病现状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1097-1098.
[2]卞金有,胡德渝.预防口腔医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2-139.
[3]邓万霞,张金枝,罗敬安,等.襄樊市高中生龋齿调查分析[J].中国校医,2010,24(1):58-60.
[4]卞金有,胡德渝.预防口腔医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30.
[5]王新华,王丽卡,林梅生.学龄前儿童龋齿易患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7,17(2):106.
[6]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9-52.
[7]严志玲.柳州市中学生恒牙患龋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4):4784-4785.
1 材料和方法
1.1筛查对象
2013 年9-11 月在衡阳市蒸湘、 珠晖、 雁峰、 石鼓和南岳5 个城区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 每个区随机选择3~4 所幼儿园, 对抽中幼儿园的所有3~6 岁在园儿童进行筛查。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调查过程分筛查和诊断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使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 (CABRS) 筛查出可疑的ASDs患儿; 第二阶段在采用DSM-IV诊断标准的同时, 利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CARS) , 最终确定其是否为ASDs患儿。
1.2.2 调查工具: 采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 (CABRS) , 包括14 个项目, 分别按 “从不”、 “偶尔”、 “经常” 3 种不同的反应强度给予0 分、 1 分和2 分评分, 总分≥14 分为ASDs的初筛标准, 对总分≥14 分, 且 “从不” 项数<3, “经常”项数≥6 的3 项标准, 可合并为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自拟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 儿童家庭基本情况、 母亲孕期情况、 出生时情况、 新生儿情况、 疫苗接种情况、 发育史等。 儿童孤独症的诊断严格按照DSM-IV标准,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CARS) 是适用于儿童孤独症语言、 行为和感知方面的评定观察工具, 包括人际关系、 模仿、 情感反应、 躯体应用能力、 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近处感觉反应和焦虑反应等15 项, 评分分为4 个等级, 从1~4 分, 所得分数越高, 就说明孤独症的倾向越明显, 以30 分为分界值, 高于30 分就评定为孤独症, 信度和效度均较好。
1.2.3 质量控制: 调查人员由儿童保健专家、 预防系研究生及本科生组成, 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 采用集体讲课的方式, 确保对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 (CABRS) 、 自拟影响因素问卷、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CARS) 的理解相同, 一致性要求能达到95%以上。 在调查过程中, 应尽量保证环境的安静, 对少数筛查阳性, 但拒绝接受进一步诊断的儿童, 由调查员入户进行评定诊断, 尽量确保完成随访。
1.3 统计分析方法
应用SPSS 19.0 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分析, 用 χ2检验进行两组独立样本率的比较, 以 α=0.05 进行假设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 980 份, 回收问卷4 895 份, 有效问卷4 780 份, 问卷回收率98.3%, 问卷有效率97.7%。 筛查出的355 名阳性儿童中, 最终确诊孤独症的30 例, 患病率为62.7/万, 其中孤独症为16.8/万, 其中高功能孤独症 (HFA) 占17.6%, AS为33.7/万, PDD-NOS为4.2/万; 男童26 例, 女童4 例, 男女比例为6.5∶1。 经检验, 男女儿童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不同年龄段儿童孤独症的分布情况, 其差异无统计意义, 见表1。
2.2 两组家庭基本情况比较
两组对象的父母亲生育年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ASDs组父亲在30~34 岁以及>35 岁这两个年龄所占比例较大, 而母亲则在25~29 岁和29~34 岁这两个年龄段所占比例较大。 两组对象父亲有害职业史, 母亲的人工流产史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家庭基本情况见表2。
例 (%)
2.3 两组儿童母孕期和出生情况比较
对两组儿童母孕期以及出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两组对象母孕期情绪、 新生儿黄疸及窒息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3。
3 讨论
自1943 年Kanner提出孤独症概念之后[3], 学者们对其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各国也都进行了相关方面的流行病学调查, 并获得了很多孤独症患病率的数据。 Blaxill[4]综述1970—1990 年美国孤独症患病率由<3/万上升至>30/万, 英国1980—1990 年孤独症患病率也由<10/万上升到30/万, 而孤独症谱系障碍 (ASDs) 在英美两国的患病率由5/万~8/万上升到50/万~80/万。 刘靖[5]等对北京市常住户口幼儿患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 PDD的校正患病率为15.3/万, 而2009 年广州为75.4/万[6], 该次衡阳市的调查为62.7/万, 接近Fombonne[7]对ASDs患病率的最佳估计值60/万~70/万。综上所述, 近些年来孤独症的发病呈现上升趋势[8], 因此, 我们应该意识到孤独症的高发, 并给予足够的重视。
例 (%)
孤独症真正的致病因素至今仍未探明, 有学者认为孤独症的患病原因是由于环境中的一些危险因素的暴露, 而导致易感基因的表达[10]。 ASDs相关因素的研究标明, 父母亲的生育年龄、 职业和文化程度、 孕产期和出生情况以及家庭经济等因素, 均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1,12,13,14]。 例如Durkin[15]等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的出生队列研究显示, 年龄大于35 岁比年龄介于25~29 岁的母亲, 其后代患病的OR值为1.4 (95%CI1.1~1.8) 。 Windham[16]等人进行的空气中污染物与孤独症关系的研究发现, 孤独症患儿的父母在准备怀孕前, 接触过高浓度含量的汽煤油颗粒的大气, 而汽油、 煤油中的化合物已被确认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危险。 Eaton[17]等的研究结果显示, 低出生体重 (<2 500 g) 患孤独症的相对危险度为1.6 (95%CI1.1~2.6) 。 Larsson等的研究显示, 妊娠周数少于35周的儿童患孤独症的相对危险度为2.6 (95%CI1.5~4.0) 。 本次研究显示, 两组对象在儿童性别、 母亲孕期情绪波动和人工流产史、 父母亲生育年龄、 父亲有害职业史、 新生儿黄疸和窒息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需要引起重视, 而进一步的因果关系仍需要队列研究加以探明。 尽管如此, 研究结果对妇幼保健工作亦有指导意义, 可以有针对性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 例如父亲孕育年龄不要超过35 岁以及母亲怀孕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情。
此次对衡阳市学龄前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筛查, 优势是进行了一定规模的人群筛查, 并将筛查的人群定为3~6岁的学龄前儿童, 使用的筛查量表为克氏行为量表。 同样也有不足之处, 对调查员的一致性没有进行相关分析, 在今后的调查中将注意并加以改进; 由于孤独症的发病率较低, 再加上此次的研究对象数有限, 30 例病例对危险因素分析的结果解释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希望今后能够对一个更大的样本量进行孤独症调查, 从而对研究结果做进一步的证实。
摘要:目的 探讨衡阳市3~6岁学龄前儿童孤独症谱系患病情况, 为降低孤独症的发病率及其三级预防工作提供现实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抽取衡阳市区18所幼儿园, 使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 (CABRS) 、自拟影响因素问卷方式筛查出可疑孤独症谱系障碍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s) 患儿, 继而采用DSM-IV诊断标准同时利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CARS) 对其进行诊断评估, 统计分析得出ASDs患病情况。结果 (1) 本样本ASDs患病率为62.7/万, 男童26例, 女童4例, 男女比例为6.5:1; (2) ASDs组儿童性别、父母亲生育年龄、母亲人工流产史及孕期情绪波动、新生儿窒息和黄疸、父亲有害职业史的分布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衡阳市接受主流教育的3~6岁学龄前儿童ASDs患病率接近国外报道水平, 分析出的相关因素可以为孕期保健工作提供建设性意见。
锡林浩特市为蒙古族人口集中的少数民族地区, 为了解锡林浩特市18 岁以上居住满5 年的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 为防治高血压采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于2012 年9~12 月在锡林浩特市进行调查研究工作。 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 用多阶段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分别从锡林浩特市所辖7 个社区抽取年龄18 岁以上并在本地居住满5 年的居民2411 人进行调查。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根据《中国慢性病检测 (2011) 个人问卷》[3]调查表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计制定。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性别、民族、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慢性病史、健康知识知晓率、患病人群的治疗情况、家族史等。
1.2.2 体格检查
1.2.2.1 身高测量双足平放于地面, 脚跟并紧, 直立, 臀部贴着皮尺, 背部挺直, 双肩平放, 双手放松放在身体两侧, 掌心向内, 双眼平视前方, 头部保持水平, 头顶接触直角板。
1.2.2.2 体重测量被调查者站在体重计盘的中央, 站立称量时应保持身体直立、双臂放松放于身体两侧、头部直立、双眼平视。
1.2.2.3 腰围、 臀围测量腰围测量被调查者直立, 腹部放松, 双臂下垂, 双脚合并, 体重均匀分配于双脚。腰围的测量在肚脐以上1 cm水平面上进行。 应直接在皮肤上, 不应该隔着内衣或单衣。臀围测量:皮尺应该水平放置在臀部最丰满的部位, 应该从前面和后面都检查一遍看皮尺的位置是否水平。
1.2.2.4 血压测量手臂平放于桌面与心脏等高, 将气囊与听诊器置于肱动脉上, 中等力量充气至最大充气水平, 缓慢放气。
1.3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有县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 参照2005 年修订的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标准》[4]: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 收缩压≥140 mm Hg和 (或) 舒张压≥90 mm Hg (1 mm Hg=0.133 kPa) 。 收缩压≥140 mm Hg和舒张压<90 mm 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 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 血压虽然低于140/90 mm Hg, 亦诊断为高血压。
1.4 指标定义
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即为腹型肥胖[5]。 24 kg/m2≤体重指数 (BMI) <28 kg/m2为超重, BMI≥28 kg/m2为肥胖[6]。 吸烟定义为至少吸过20 包烟或者每日至少吸1 支且连续1 年[7]。 饮酒定义为平均每周饮酒至少1 次, 每次至少饮2 两白酒 (或相当于2 两白酒) 且现在还在饮酒者[7]。
1.5 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经专家论证, 调查员和体检人员由市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组成, 均通过锡林浩特市疾控中心统一培训。调查实施阶段有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审核, 对已完成调查的调查表逐项进行逻辑核查, 以3 d为1 个周期对有漏项或答题有疑义的及时通过电话核查补充。 数据收集核查无误后, 采用双录入模式进行数据的整理输入。
1.6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数据库后,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锡林浩特市18 岁以上居住满5 年居民2411 人, 其中男997 人 (41.1%) , 女1414 人 (58.3%) ;年龄为18~90 岁, 平均 (49.20±14.06) 岁;民族以汉族为主为1848 人 (76.6%) , 蒙古族为476 人 (19.7%) , 满族为33 人 (1.4%) , 回族为50 人 (2.1%) , 其他民族为5 人 (0.2%) 。
2.2 高血压患病情况
在调查的2411 名居民中测量血压异常率为32.7% (789/2411) ;有572 人患高血压病, 患病率为23.7%。
2.2.1 不同民族间高血压患病情况
本次调查不同民族间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7.146, P > 0.05) 。 见表1。
2.2.2 不同性别高血压患病情况
男性患病率为21.5%, 女性患病率为25.3%, 男女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99, P < 0.05) 。 见表2。
2.2.3 不同年龄高血压患病情况
调查显示,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其在≥80 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为48.8%, 18~< 40岁年龄组最低为2.7%。 不同年龄组患病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373.107, P < 0.01) 。 见表3。
2.2.4 不同社区高血压患病情况
调查显示, 南郊社区的高血压患病率最高为40.8%, 杭盖社区的高血压患病率最低为14.0%, 不同社区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54.350, P < 0.01) 。见表4。
2.2.5 不同家族史高血压患病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 18 岁以上居住满5 年的居民中590 人有高血压家族史, 其中患病236 例, 患病率为40.0%, 高于无家族史者患病率, 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 < 0.01) 。 男性有家族史者患病率为41.0%, 女性有家族史者患病率为39.3%, 均高于无家族史者患病率, 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均P < 0.01) 。 见表5。
2.2.6 吸烟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
本次调查显示, 吸烟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6.8%, 未吸烟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2.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298, P < 0.05) 。 见表6。
2.2.7 饮酒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
本次调查显示, 饮酒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9.0%, 未饮酒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498, P < 0.05) 。 见表7。
2.2.8 不同腰围、体重指数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 腰围正常、超标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12.8%、31.5%,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114.067, P < 0.01) ;正常、超重和肥胖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16.2%、24.9%和43.6%,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123.362, P < 0.01) 。 见表8、9。
2.3 多因素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以上因素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 控制混杂因素, 以高血压患病情况作为因变量, 其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 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最终进入方程的变量包括年龄、家族史、腰围、BMI、吸烟、饮酒, 均为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 (P < 0.05) , 即年龄大、有家族史、BMI高、腰围大、吸烟、饮酒的人群患高血压的危险性较大。 见表10。
注:“-”表示无数据;BMI:体重指数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锡林浩特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3.7%, 高于2008 年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6%的结果[8]。不同民族间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7.146, P > 0.05) , 可能是因为各民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 民族间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已经相互融合。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男性, 可能是因为女性长期以家务为主, 比较缺乏锻炼, 还可能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9,10]。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呈增高趋势, 且年龄越大, 高血压患病率也越高, 与其他研究结果相同[11,12], 表明年龄是高血压不可避免的危险因素。 因此, 进一步加强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控制尤为重要。 调查显示, 南郊社区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最高, 可能因为南郊社区有煤矿, 居民有独特的习俗, 与居民不良生活习惯有关;而杭盖社区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最低, 可能因为此社区很大一部分都是房屋拆迁后回迁的居民, 经济水平较低, 居民生活水平较差。
本研究结果显示, 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无家族史的居民, 与其他研究结果相同[13,14]。 同时, 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随着BMI和腰围的增加, 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提示控制体重对控制血压有重要意义。 体重、腰围等是可通过干预改变的危险因素, 应是今后实施干预工作的重点, 而有家族史的人群应是重点干预的对象。 对于吸烟、饮酒与血压是否相关, 国内外研究结果尚不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 吸烟、饮酒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不吸烟、不饮酒的人群。
目前已有研究显示, 高血压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 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改变”和“可改变”两类。 前者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年龄、性别等, 后者主要由一些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引起, 如吸烟、饮酒、超重、肥胖等, 在高血压的预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证实了高血压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