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计划

2024-1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2025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计划

2024——2025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计划 篇1

2018-2019学第一学期

六(1)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计划

罗玉言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市、局精神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总体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具体措施:

1.活动以问题和项目为中心,结合学生特点、学校特点、地域特色,将多学科知识整合,将个人与社会整合。

2.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使每一名的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在活动中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在活动开展中锻炼学生的与人交往的能力、社会实践的能力、抗受挫折的能力;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4.明确活动主题: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期初选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5.制定活动计划、方案:根据活动主题,认真制定好计划,对于每次活动都要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2024——2025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以《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材为依托开展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的课程, 在课程开展的初期, 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型的教学模式, 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讲, 如何将课程理念变为可操作的具体内容, 是一个很大的难题。2004年, 冀教版《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材的出版, 为我们实施这门课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单元主题, 而每个主题之下又是一个又一个开放的小主题, 师生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示内容, 根据学生兴趣及实际条件有选择地进行活动。同时, 教材又为我们提供了包括观察法、采访、问卷、演讲等许多进行活动所必需的方法指导。这就使得师生在活动过程中有了依托, 在活动的每一环节都可以得到教材的“扶助”, 从而使活动有序、有效地启动、开展下去。

例如, 冀教版《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七年级上有一单元主题《寻找身边的绿》, 在做这一单元活动的时候, 我根据教材安排的内容, 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 并联系我区实际, 共同商量定出了《关于宣化区环境污染状况的调查》、《宣化区初中学校校园植被的调查》、《水污染的研究》三个小主题, 并指导学生根据主题需要确定了适合的研究方法。这时, 教材中研究方法的提示又为我们的活动提供了许多帮助, 学生们通过阅读教材, 就可以明白各种方法如何去应用, 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活动的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 教材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蓝本和可资借鉴的过程, 并不代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在实施中应注意不能把这本教材当作学科教材去教, 以至于会出现黑板上种庄稼、做实验的现象。而是需要教师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去使用。

二、以校本研发课程内容为主渠道拓展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实施的课程。因此, 以校为本开发课程资源是我们实施课程的理想境界。在课程启动后,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 在师生基本能够依托教材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完成活动之后, 教学的重点就应该进行转移, 即由选择教材单元主题转移到紧密联系学校实际, 立足社区实际, 开发当地资源, 自主开发教材主题中去。这时候, 学生可以在学科学习过程中, 对学科知识有所感悟、反思、质疑, 或者在现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思考、延伸、拓展, 有意识地抓住这些有利契机, 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进行深层创新、研究, 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 如语文学科在教授了以“故乡”为主题的单元后, 在实践课就组织学生开展了“家乡的名片———京西第一府宣化”的主题活动。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大型活动, 选择自己的研究角度, 去探索、体验、创造, 从而生成系列的探究活动主题, 形成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

几年来, 笔者根据学生年级特点,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先后做了《校园安全面面观》、《可爱的宣化》、《传统节日》、《保护我们的家园》等综合实践活动, 并在每个主题之下形成了系列的小主题供学生选择, 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操作的内容。这样的以校为本开发活动内容的做法, 克服了活动场地、季节、环境等条件的限制, 有利于把活动落到实处, 收到了很好的活动效果。

校本研发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流方向, 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实践, 开拓校本开发的新路。

三、以多学科教师合作指导为主深化教学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 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活动的合作者———与学生亲历亲为, 一起参与活动;活动的激励者———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励学生去探索、实践;活动的支持者和协调者——活动中, 同学们遇到的困难是形形色色的, 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去支持、协调。教师还需要为活动提供一些资料、情感、能力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课程, 在活动过程中涉及到文科、理科等各个学科的知识, 在活动中, 既要动脑, 又要动手, 而我们的教师所学专业是单一的, 在活动指导中不可能面面俱到, 这就造成了活动指导的局限性。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摸索出的做法是:以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指导教师为主设计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而学科教师均承担相关内容的指导,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指导教师群体, 使学生开展的每一次、每一项实践活动都有了有力的指导师资保障, 促进了活动课程的深入发展。例如:在我 (语文专业) 承担指导的《我心中的偶像》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 就同时聘请了历史、政治、心理等学科的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在指导《保护我们的家园》活动中, 又聘请了生物、地理等学科教师为指导, 有效地完成了这一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兴的课程, 唯其新, 才更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唯其新, 才给了我们更多的探索空间。以校为本, 多维指导, 多方开发资源, 全力做好活动指导, 需要我们更深一步的研究与实践, 只有这样, 才能更有效地推动这门课程健康地发展。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 同时也是难点。如何推进这门课程是课改研究的新课题。宣化第二中学依托教材开展教学, 以校本研发课程内容为主渠道拓展教学, 以多学科指导教师协作完成活动指导, 为推进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行了尝试。

2024——2025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计划 篇3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寻求音乐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契合点,力求在课程内容、教法学法、校本课程等方面将综合实践活动融入音乐教学中,对二者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一、课程内容的整合

1.与学生社会生活实践领域的整合

学校不应该是一堵墙。把学生禁锢在课堂和课本中,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残酷的折磨。音乐就是将几个不同的音符巧妙地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不同的灿烂之章,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它不以地域而存在,也不以时间而消亡,它弥漫于天地间,参透于人群里。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所以,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抛开教材,向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兼顾学科知识与学生的主体经验进行教学。

例,追溯到1998我国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侵吞了我们的家园,当时为了挽救那些受灾的群众,我们艺术家用音乐鼓舞他们,让他们重新回到美好的生活中来,如郭峰创作的《让世界充满爱》《永不分开世界的爱》,2003年的非典时创作的《你好吗》《真爱无

限》《因为爱》,唱出了对白衣天使的敬意与挂念。由甲丁作词、苏越作曲的《姐妹弟兄》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双眼讲述着真情永恒,告诉我生命的嘱托有多重……”音乐纯真、圆润透明,深情又真切,一个爱的故事荡涤着我们的心灵,让他们重唤起对生命的希望。

2.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传统音乐课程内容忽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和整合,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音乐课程内容则既考虑音乐学科自身的独立性、系统性,又强调建立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但这种综合并不是盲目地实施难以把握的大综合,而是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教学为重心,致力于音乐教育领域内各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交叉与融合。

此外,音乐与美术、戏剧、舞蹈、文学、地理、物理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音乐剧《猫》就结合了文学、舞蹈、美术、戏剧、表演等元素。

由此可以看到,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链接,打破了学科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的封闭局面,将学生置于多元的情境之中,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学生建立起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发展了综合解决与音乐有关问题的能力。

整合过的音乐课,集人文、科学、技能于一体,在音乐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消除了音乐学科原有知识体系的界限,既有音乐学科知识,亦有学生获得的主体经验。音乐学科知识在教学中综合、延伸,促进音乐学科知识的建构,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在音乐学习中实现一种整体的转变。同时,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可以使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在音乐教学中拓展和升华,为音乐学科知识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有助于知识的整合,发展了学生的整合创新、举一反三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法、学法的整合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探究、实验、调查、考察、社会宣传、公益劳动、设计、劳动实践、总结、交流、展示与答辩、汇报与表演等,即“做中学”。音乐新课程也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实现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效整合。所以,我改变以往以音乐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少“填”多“引”,指导学生调查、访谈、操作、交流、评述、展示,进行探究、合作、自主等学习。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九年级《爱心满天》一课的教学时,首先给学生提供研究的问题,并教给一定的方法,给学生分组,然后让学生分组调查,运用各种手段了解、获得与这一主题有关的故事、摄影作品、雕塑作品、宣传画等等,然后整理材料,形成调查报告,设计成形并加以运用。

这种方式使学生从一个主题出发,深入到社会生活中,既获得了知识,又在能力方面得到提高,情感方面得到体验。拓宽了音乐学科的教育功能,课堂教学最终达到质的升华。

三、与校本课程相结合

新课程给了教师更大的空间,安排有校本课程。我结合我校校本课程《滆湖鱼文化》考虑到寨桥特有的自然环境(水系发达,水产资源丰富)和社会环境,设计音乐校本活动方案《音乐中的鱼》。

例:《音乐中的鱼》设计简案

【活动内容】

1.了解滆湖鱼文化的知识。

2.了解学习有关鱼的各种音乐,并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

3.通过开主题班会等形式,给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活动过程】

1.学习校本课程滆湖鱼文化。

(1)学习课本第五章《文化中的鱼》、第七章《民俗风情中的鱼》完成相应的表格;(2)通过分组调查、访问、网络了解民俗风情中的鱼,完成调查报告;(3)分组调查:分四组活动,在组长的带领下明确职责,分工合作。

2.通过课堂教学和网络进行研究与教学。

3.成果展示。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调查,查阅资料,走访农家,学习有关鱼的表现技法,汇总成果,开办展览,切合学生实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音乐教学,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生初步体验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了音乐,增强了对音乐的关注,领悟了音乐的独特价值,提高了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了个性发展。

但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音乐课是一种全新的课程模式,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一线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在加强学习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其他学科的知识要有所了解,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应用。我们更应及时更新音乐教育观念,探索教学方法,研究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框架.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2]王英奎.艺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

[4]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寨桥初级中学)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五下 篇4

2008——2009学年下

一、指导思想:

为配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推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适应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特拟定以下计划。

二、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的完成,小组实验、研究、调查及制作等都能较好的配合。课堂上他们动手动脑都很积极,一些常规已经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新课程的学习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继续学习进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三章:留住春天、塑料的功过、我们身边的空气。本册教材既符合当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又力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测量以及评价等活动,进一步学习科学、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体例上大胆创新,在教学内容上敢于突破常规,语言生动活泼,版面图文并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对自然界、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教材中创设的“信息窗”“他山石”“创新园”等导学栏目,把学生的处主学习、合作研究、激励评价等有机地融为一体,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能量和资源。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3、增强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要求。

4、让学生联系生活与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5、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的价值取向,真正地培养既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又具有乐观积极的人文情怀的人,使学生不仅能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而且能认识自己;不仅使自己适应社会,而且能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新。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

共同提高的机会。

5、结合《纲要》领会资源包的设计意图和目的,不要当成学科课程教材不是教资源包或教学生活动,而是参考资源包来开展活动。

6、每一课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取舍,创造性地使用,将新生成的补充到资源包中。

7、在教学中,可参考资源包的活动与形式,再结合本校当地资源状况拓展与调整,将资源包校本化实施。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留住春天

寻找不一样的春天

巧手留春灵

研究春天

第二章塑料的功过

常见的塑料制品

塑料废弃物的调查

治理白色污染刻不容缓

白色垃圾的妙用

变废为定小能人

第三章我们身边的空气

空气层

探索空气的性质

探索空气的利用

利用空气的性质设计和制作3课时3课时4课时2课时4课时3课时3课时3课时3课时4课时4课时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篇5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翻开新的一页,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相信写教学计划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事情,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范文1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

一、学生基本情况:

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 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 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 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写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 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创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具体工作:

结合教材开展教学活动。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4.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5.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基本要求:

第一: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二:把握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6.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五、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六、存在的问题及想法:

在活动中,由于缺少很多实践器材,严重影响和制约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影响到活动质量的提高。在我们农村学校就显得格外突出,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希望得到国家的支持与帮助,早日把实践室、实践基地建立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

总之,本我们对学生的活动要加强指导与帮助,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进步与发展,建立创新精神与独立生存能力。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孩子成长的夯实机与提升机。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范文2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更快适应新教材、掌握新教材,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精神,特制定劳技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倡导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更多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师点拨、指导为导线,以问题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课标》要求,低年级学生的劳动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在学校和家庭中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增强动手,动脑的能力和习惯。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而且每一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针对这种情况,了解学生比较困难,但我力争做每个学生的朋友,了解其素质水平,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应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特长和兴趣,关心进步慢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动手能力及学习该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目的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劳动光荣、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遵守纪律、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勤劳俭朴、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初步树立质量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2、使学生学习一些浅显的手工劳动知识,学会使用一些常用工具。

3、通过劳动课的教学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4、采用合作的学习形式,创设浓厚的探究氛围,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合作精神的形成。结合课内知识和课外活动,学以致用,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5、展示劳动成果,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在“劳动”中成长起来。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活动。

2、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点,充分体现探索的过程、尝试的过程和创造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多动手实践,多动脑思考和多动口表达。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3、在活动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可以充分自由,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和灵活的活动时间。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活动成果的呈现,学生可以充分自主、自由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积极创新。

4、搞好分层教学,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每个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5、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观的教育,教育学生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 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2 篇6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更有效地提升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尽早地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实践中体验,探究中创新,拓展知识和技能,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实践能力、正确对待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激发和养成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素养、有能力的现代中学生。

二、课程实施的原则

1.主题性原则

传统的课程类型既包含有知识,又包含有经验,并按照知识和经验的系统结构组织和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尽管也包含有知识和经验,但它是以知识和经验的现实主题为中心进行组织,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通过活动的方式来实施的。因此,它既不是单纯的学科课程,也不是活动课程,而是综合了各种课程优点达到了优势互补的,以主题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

2.生活性原则

长期以来,受理想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教育将人类迫切要求解决的现实问题与人类生活的课题置之度外,结果导致学生缺乏起码的社会生活常识。正因为如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着力解决这一问题,促使学校教育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未来与现实的统一。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避免学术性、学问化,多选取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3.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综合,决定了其教学组织形式在时间、空间上应该是开放的,而非限制于教室和课堂45分钟,教师应让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引导他们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内容,如家庭、环境、健康、交通、文化、城市建设等问题。

4.全面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认知系统,也要内化个体的心理因素,发展他们的非认知系统。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知识、能力,而且要关注学习方法和过程,关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的实施

(一)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艰苦奋斗、创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内容指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确定,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直接经验;第二,旨在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的经验和素材;第三,在整体背景和视野中形成的态度与情感。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在寻求人的发展的前提下,从文化领域的全面性和均衡性角度考虑,认为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应包括:(1)发展思维能力;(2)培养读书的兴趣和读书习惯;(3)认识社会问题;(4)发展想象力和鉴赏能力;(5)从事劳动与技术活动;(6)搜集信息;(7)促进身心健康;(8)展示个人才华。从上述八个方面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不仅可以克服活动主义和经验主义课程的弊端,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

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已有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四)、活动主题

书香伴我成长

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内容

三月份:苦难伴我成长

《童年》导读

读书活动及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四月份:勇敢、顽强让我成功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

读书活动及《成功故事》故事会

五月份:母爱

《母爱故事》系列读书活动

“好妈妈”征文评选及活动

六月份:昆虫王国探秘

《昆虫记》导读

将综合实践活动融入语文教学 篇7

一、结合语文课的内容, 开展一些综合性的语文活动

语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 很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有的还结合了其他别的学科的知识, 这些熟悉的内容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是教师上课的时候, 往往只是想着解决课文中的所谓知识点、难点, 而给学生再现感受生活的情景, 动手去实践的机会很少, 教师讲得多, 学生动手少, 因此就忽略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观察大自然的机会, 忽视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做就扼杀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更让学生失去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以体验和感受为主的, 它更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它以学生为主体, 以发展学生实践能力, 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把综合实践活动融入语文教学, 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初中语文课本上增加了很多语文综合学习的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我上《天净沙·秋思》时, 在让学生充分读懂诗歌的情景, 主人公所处的环境, 和主人公的心境的基础上, 我让学生进入角色, 把自己的境遇, 用记叙文的形式记下来。这种形式, 可以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诗歌, 还能让学生运用自己平时最容易表达的形式来表达诗歌的情感。教学《恐龙无处不在》这一课, 飘移学说对于学生很抽象, 为了印证这个学说, 我叫学生找来一张世界地图, 把各个洲大陆剪下来, 然后拼在一起, 慢慢地拼上去, 看是不是很吻合。结果学生发现非洲、南美洲的大陆边缘是比较吻合的, 因此明白了原来大陆是结合在一起的, 是由于板块的漂移而分离开来了。

二、认真备好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实践的机会

语文教学的课堂往往以教师的讲解为主, 更多的时候学生们的学习是随着教师的思维进行的, 他们很难有自己的想法。因此, 在课堂教学时我们要时刻记住以学生为主, 把课堂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 而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我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 因为课文比较适合表演, 学生们也较感兴趣, 我就把大部分时间交给了学生。我把学生分成角色, 让他们对号入座, 扮演各种角色, 结果学生很有兴趣, 并进行了评比。《变色龙》这一课, 人物性格很容易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表现出来, 我让几个学生认真准备, 当做一次演出来对待, 上课时让他们到讲台上来表演。这样一来, 课文中的内容就在学生的脑海中扎了根。通过表演, 学生有了更深的体会。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实践能力, 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让综合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今天我们谈人才的培养, 更多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人, 是很难生存的。因此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学会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中的美。我在上完八年级上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是这样说的, 人们常常用世外桃源来表达心目中的理想家园, 请大家也描绘一下自己心中的理想家园是什么样子的, 并把它写下来。有的学生根据学习的经验和体会, 用学过的课文来表达理想的生活, 如《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 《天上的街市》的美丽街市, 有一位学生说我的理想家园就是“大同社会”。我还没有上《大道之行也》这一课, 他一定是预习了, 我对他这种“创新”精神大加赞扬, 并解释了大同社会的意思, 就是天下太平, 公正, 没有饥饿, 没有犯罪, 人人安居乐业的社会。这样一来, 更多学生用学到的诗歌来形容自己的理想家园。于是, 这节课就变得富有诗情画意了。学生们描绘的理想家园都很美好, 有喜欢小桥流水的清静, 有喜欢草原的广阔, 有喜欢大海的明净与神秘, 有喜欢大城市的热闹繁华, 有喜欢宫廷楼阁的豪华……表达出了学生们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和各自的价值观。这时, 我趁机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了适当的引导。在教《走一步、再走一步》时, 我请学生谈谈对课文中家长的做法有何看法, 结果学生有的赞同, 有的提出了反对意见, 认为在很危险的情况下, 爸爸应该直接把孩子抱下来,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 才能让孩子一步一步自己走下来。之后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学生们认真细读原文, 各自找出自己观点的理由。这是一次很好的激发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 通过讨论, 学生对父母如何关爱孩子和接受父母的关爱有了更深的认识。

四、让课后的作业更具有实践性

教师在上课前后,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和巩固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 常常会在课前或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对课文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也要考虑到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要考虑到让学生有充分的综合实践的空间。课外的综合实践作业, 立足于文本却高于文本。对于涉及有关中国的历史、风俗、名胜古迹、名人警句等的, 我都会让学生广泛收集资料, 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如, 有关描写黄河、月亮的诗句, 有关表达爱国情怀的诗句, 以及有关涉及这些事物的传说、故事等。让学生们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手抄报, 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上展出他们的作品。在讲到有关中国风俗的课文时, 如上《端午的鸭蛋》一课, 我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家乡的一些风俗传统.让学生亲手做, 师生共同来分享其中的乐趣。上《安塞腰鼓》时, 我要大家各人表演一段自己知道的戏种, 或者家乡戏。通过这种结合实际的教学, 学生既能体会课文中的作者的情感, 又能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扩展知识面。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创新与探索 篇8

这种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经验,注重学生的人格,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强调通过研究学习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对社会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判断能力。同时也强调激发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兴趣,关心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形成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

一、联系生活,亲历亲为。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实际的真实感受。比如我在讲三年级《有趣的叶子》时,就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自己去采集各种植物叶子进行感性认识,再通过采访、调查、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通过各种方式搜集资料、筛选材料、最后得出结论。使他们有一种成功的自豪感。这种内心的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也是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在课程的指定领域中,研究学习突出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究的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艰辛与愉悦。着重让学生通过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直接接触,更多更深刻的去了解和体悟科学,把科学知识加以融合并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同时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使学生满怀兴趣而又比较便利地投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与活动来获得丰实的经验。在具体的活动方式下,尽量采用参观、实验、调查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探索创新,自主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观点和行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创新。学生可以按照课程的一般目标,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自主设定具体活动的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观看的水平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他们有权利参与决定学什么和怎样学,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负起责任来。以研究性学习为例,我在让学生研究子课题之前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题,研究任务的确定,到研究内容的落实和研究方法的采用,都由学生自己规划和设计。教师只需适度引导和组织,注重让学生自己活动、自主学习。教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发号施令者。所以更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每个学生都当做具有自己的独特经验和情感态度的人,与学生建立起一种真诚、平等、相互信任的关系。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一种宽松、融洽的心理氛围,并且教师对学生和指导也要安排适宜。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想学什么,而不是规定要求他们必须学什么,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发现自己所学内容的用处,所做事情的意义。而不是要求学生按统一的方式接受他们无法感受,不能理解的东西,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教师可给予适当的帮助,但不能急于求成,包办代替。而是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他们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学习的意义,从而推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新的进步。

三、勇于探索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创新。课程内容通常以主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某一主题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来开展。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的探索和发展提供机会与帮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在《有趣的叶子》中,让他们对“叶子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这一子课题进行探索,这种内在的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源泉。学生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为了获得答案,会努力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探索和发展的过程是内容与方法交织的过程,是把知识学习与人格养成融为一体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机。而在对学生的探究发现进行评价时,还要注重探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看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和各种方法的掌握情况,而非知识量的多少。

四、交流合作

综合实践活动把教学过程视为交往过程,是师生在社会这一广阔天地中进行的多元化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把学习活动和社会活动结合起来。让他们小组分工收集资料,密切合作得出结论。把学习的目的和社会的目的以及个人的目的协调起来,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这种交往合作不局限于课堂,而是走进社会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这种交往也不局限于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更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学会沟通与合作,形成民主素养和团队精神。与此同时,就必须疏通交往渠道,为学生提供多种交往条件和机会,协调人际关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团结互助的心理环境,综合采用多种交流形式,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多引导学生制定小组共同目标,分享学习活动的乐趣。组织小组成果汇报与交流,让学生共享成功的喜悦。

综合实践活动所重视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这已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线教师的共识。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过程中,我总是让学生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篇9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通过以前的学习,五年级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综合实践这门课程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的研究能力还停留在网上查找资料的层面,缺乏动手实验探究的兴趣和方法。本学期多留给学生自由实践锻炼的时间和空间,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相当丰富,形式也和多。教材编排上充分体现小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联系较多,与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联系密切,容易激发兴趣。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六、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五个主题:

单元1———我自信,会成功

单元2———零用钱该怎么花

单元3———死海不“死”的秘密

单元3———漫步古诗园

单元5———家乡的传统民居

七、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周次

课题

2—4

我自信,会成功

5—7

零用钱该怎么花

8—11

死海不“死”的秘密

12—14

漫步古诗园

15—18

家乡的传统民居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二、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主题活动,理解学习行为的含义,了解良好的学习行为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从而指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了解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的发展能力。

3、通过调查我们身边的电和交通工具,让我们用实践行动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4、通过调查、采访,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5、通过制作水果拼盘、了解茶文化,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进度表

周次内容周次内容
第1周早餐的学问第12周快乐学习
第2周偏食与减肥第13周我们真幸福
第3周秋天的节日第14周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
第4周过节第15周动物的家
第5周生活中的电第16周谚语
第6周电的游戏第17周水果拼盘
第7周有限的水资源第18周茶文化
第8周水的调查第19周

第9周交通工具的变化第20周

第10周设计一个新型的交通工具第21周

第11周认识广告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3

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本课程是一项探求在自然常态教学条件下,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力求把这门课作为一像语文、数学一样的课程要求去实施、去开发,使之常态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拓一条有助于学校发展特色的新路子,本学期我们构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模式。继续开展并利用学校周边有利环境进行课题开发,力求把实践学习融入学生生活,体现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理念。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律方面的知识。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4人,其中女生27人,其中男生27人,大部分学生喜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一种积极探索问题的意识,课上一部分同学状态较好,课堂气氛活跃。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集中精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本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相当丰富,形式也和多。教材编排上充分体现小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联系较多,与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联系密切,容易激发兴趣。

本学期主要有以下几个单元:

1、中国结

2、当地土特产品调查

3、当地旅游资源调查

4、陶艺

5、认识电池

三、教学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相关法律知识。

四、具体措施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利用校园丰富的植物资源;学校的植物园经过上学期的努力,已初具模型,本学期的重点是让学生亲身参与植物园的开发与利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每周三节课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也可以把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3、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在期末做好实验班级活动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评价工作。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4

一、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在逐步由儿童期迈向少年期。在这个时期,广阔无边的外部世界和自身的内心世界都等着他们去探索。他们有着强烈的探究心,但因社会经历有限,再加上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有待加强,有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知识面窄,课外阅读量小,他们看世界的方式方法需要加以引导。

2、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走进孔孟》、《写字》、《信息技术》三大部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贴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一些性别差异的知识,体验成长的快乐,培养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并能掌握一些常见病、小伤害的预防和临时处理方法。

2、让学生具备环保意识,知道环保应从自己的身边做起;引导学生关注国际问题,关注地球,关注宇宙,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通过访问、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好奇、竞争、合作、分享、关爱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4、继续组织学生研究生活中的小科技问题,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并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各个单元教学目标

1、《走进孔孟》旨在使同学们较为全面,深入地了解济宁的过去和现在,激发大家深爱家乡,报效家乡,服务人民的感情,提高人文和科学素养。借助济宁地区名人故事及感人的史实,使同学们深刻感悟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体验先辈们在创造孔孟之乡文化过程中的艰难曲折,聪明智慧,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信息技术》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来看,四年级学生以直接兴趣为主,对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这样的有实物的观察内容比较感兴趣。对他们来说只有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具体方法时,他们的观察才能持久和有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广泛用途,并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从小培养良好的`用机习惯,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进行创新实践。

3、《写字》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本学期要加强写字教学,增强学生的写字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学生写字意识,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通过写字课程的开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推进语文教学改革,认真贯彻语文的指导思想,具体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

1、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生字描红、课文同步描红进行写字训练。

2、每周有固定写字时间。(一节地方课程)

四、教学措施

1、注意加强现场教学,教师要认真备课,选好地点,通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操作示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并注意提供学生更多自己探索的机会。

2、认真上课,突出重点。

3、加强与社会和学生家长的联系,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调查,既开阔学生视野,又在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

4、对学生的劳动成果及时反馈,表扬先进,激励后进。

5、采取集中课时和分散课时,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安排综合实践活动。

6、培养学生的特长。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及所处地位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一类新型课程。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2、单元内容分析

本教材包括“方法与指导”和“活动与探究”两部分内容。

“方法与探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采访,通过一系列活动,掌握采访的准备、注意事项、具体实施,及最后的交流总结,培养学生交往能力,“活动与探究”包括六个主题。

二、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交流,提升能力;认识各种标志,学会制作;学会健康的生活;通过制作丝网花、风筝、植物的扦插于嫁接,学会制作,提高动手能力,通过体验小小志愿者,提高服务意识。

难点: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与创新的潜能。

四、评价要求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流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五、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不同主题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不同的问题要有不同的研究方法。通过使用简单、常见的材料,使它们变废为宝,培养学生操作简单工具的能力;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2、通过采访活动使学生掌握如何进行采访,通过一系列活动,掌握采访的准备、注意事项、具体实施,及最后的交流总结,培养学生交往能力。。

3、通过设计班级标志活动。动手做早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通过制作培养学生合作、审美、动手能力。

5、通过了解体验志愿者的活动,丰富阅历,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自身获得提升与发展。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跨学科的实践性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性、关注过程和具有生成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亲身经历及积极实践,体现参与,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过程中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二、主要教学目标

1.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2.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3.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4.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习制定活动计划,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5.学会利用网络等多种手段查找收集资料。

6.学会通过合作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

三、教学工作措施

1.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2.增加劳动科技含量,赋予劳动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更有生命力。

3.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学会与人合作,搜索整理资料。

四、主要教学任务安排

九月份:

1.开学第一课--------我心中的综合实践课

2.走近中秋节

十月份:

饮食与健康

十一月份:

走进老游戏

十二月分: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篇10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主题活动,理解学习行为的含义,了解良好的学习行为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从而指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了解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的发展能力。

3、通过调查我们身边的电和交通工具,让我们用实践行动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4、通过调查、采访,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5、通过制作水果拼盘、了解茶文化,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浅议 篇11

[关键词]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40118

近几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亦强调了语文学习中进行综合性、实践性学习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多数学生经过在校的三年学习后就要踏上工作岗位,如具备良好的综合实践能力,定会使学生受益终生。我认为:语文首先应该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为企业培养这种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略谈一下近几年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几点感想。

一、要抓住课堂这个实践能力培养的前沿阵地

语文课堂是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前沿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教材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任务,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相关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比如在教授《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时,在学生疏通文义掌握相关文言文知识后,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他们分别编排四幕话剧:缪贤举贤、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学生都很兴奋,每个人都积极地参与课本剧的编排中,把人物演得惟妙惟肖。在这样的活动参与过程中,小组学生之间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巩固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语言、编排导演等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在表现人物性格时也涉及诸如胆识、忍让、大局为重等话题,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素材。

在这个能力培养的前沿阵地中,教师始终是统领全局的主帅。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那些平时不善言谈、不善交际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能力的提高。要把握好难易程度,过高的要求和标准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相反会挫伤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要对参与活动的每一名学生给予及时和恰当的评价,让学生准确把握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并能制定相应的目标要求。

二、要教育学生树立时时处处皆可进行实践活动的意识

课堂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沿阵地,不代表课堂是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唯一途径。社会亦是大课堂,生活中随时随处都可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这样的意识。比如课后出黑板报可以锻炼学生的版面设计能力;写请假条、写寻物启事等可以掌握相关应用文的写作格式;主持班会或班会发言可锻炼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提高普通话水平;记会议记录可锻炼速记能力;节日放假可以观察了解风俗;观察楼名、路名可以增加文化底蕴等。

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生活中时刻注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当做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每一次锻炼都进行反思总结,这样,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三、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重视真实案例的作用

要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社会真实案例的效果不可忽视。比如,在为幼师班学生讲授《应聘与自荐》一课时,教师讲清楚了应聘与自荐的基本要求及常见应聘中面试者设置的语言陷阱种类后,为学生播放了宁夏卫视《中国职场好榜样》“拇指姑娘”顾伊劼应聘第一财经节目主持人求职现场的录像,让学生感受身体有缺陷的顾伊劼如何从容应对诸位主持人咄咄逼人的提问而赢得现场阵阵掌声的语言魅力,让学生明白如何才是真正的扬长避短。这是教师仅用理论授课所难以达到的效果。之后,教师又为学生找出当下我区教育系统公开招聘幼儿教师的简章,让学生了解自己专业的从业要求,并在课堂上模拟了幼儿教师的招聘现场。这堂课赢得了参加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它也让教师明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样适用于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日的备课中要博览群书,多渠道掌握相关资料,以便在授课时能为我所用。

四、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贵在坚持

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路漫漫其修远兮,需要教师、学生的长期坚持。实践能力,顾名思义,实践中锻炼,实践中提高,仅靠课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对教师而言,除了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还可以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的实践活动切实延伸到课堂之外。比如,可以利用周末节假日布置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以致用。

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的耐心教导,需要学生的持之以恒,当然也需要社会的支持与配合,相信在所有力量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一定会培养出综合实践能力强的合格中职生!

中师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教学初探 篇12

一、中师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组织

中师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的方面是中师生能自主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加强语文课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 促进自我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提高与协调发展。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 其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因此, 应该让中师生更多地直接接触各种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有语文综合实践研究者得出“悟、探、创”三环节教学活动的组织, 有利于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悟, 即领会、感知, 学生的研读不仅包括对文本仔细认真的整体感知, 也包括结合教师的提示, 文本的“提示”、“课后练习与思考”或相关资料, 边阅读边思考, 从而对文本形成一定的独特的感受, 并初步明确学习的基本方向;探:即探究, 是在教师的引领和组织下, 让学生能互助、合作, 借鉴外力及团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获得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创, 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让学生新的思想、新的创造在实践中产生。

中师生语文素质是其通过语文学习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思维、知识、心理等方面能力修养和品质结构, 包括语文知识素养、语言交流的能力素养、个人的人文素养和对文学作品的审美素养等。中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就是为了培养中师生的语文素质而采用一系列语文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式, 如阅读、作文大赛、观看影视作品、文学社活动、创作活动、朗诵演讲等教学组织形式。中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耐心倾听、迅速分析、抓住要点的信息筛选能力以及当众说话、迅速组织语言、准确申述自己的观点、说服他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 以中师生的角色表演、朗诵演讲、记者采访、知识竞赛、制作卡片、编辑小报、影视欣赏、网络学习、读书报告活动、作文竞赛等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师生的语文素质提高。

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目的。中师语文课程的教学必须根据中师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中师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中师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 爱护中师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 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中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重要要求, 是师生经过讨论与研究, 采用变通和取舍的方式, 把语文学习中的各方面知识由大变小, 由小变实, 最后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又一个的主题。当综合实践的主题确定后, 中师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向与目标就比较明确与清楚, 中师生就会兴趣盎然, 按照主题去搜集内容, 自由组合成如“诗词歌赋”小组, “神话故事”小组, “歌曲”小组, “对联”小组, “风俗民情”小组等语文学习的兴趣小组, 再以采访、询问、读书等不同学习方式, 搜集整理出各类丰富而有价值的第一手语文学习资料。

二、中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课程资源与利用

中师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通俗地说, 可以拿来为中师语文教学工作或为语文的教与学服务的一切资源都是语文课程资源。按照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说法;“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 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 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 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以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 国内外的重要事件, 学生的家庭生活, 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 中师语文教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关键在于教师熟悉和了解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式。

开发和利用中师语文课程资源对教师的要求:第一是教师要发展兴趣, 一专多能。一个教师兴趣广泛, 学有专长, 他在发掘利用课程资源方面就占了很有利的条件。教师喜欢旅游、摄影、玩弄照相机等, 这些兴趣爱好在教学中就能发挥不小语文教学资源的作用。教师有了旅游、摄影的经历, 就可以为中师开设“旅游、摄影与语文”的选修课, 带领学生欣赏照片, 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旅游日记而写成学习体会或文学作品。第二是语文教师要观察事物, 多作思考。许多事物, 许多事情, 如果能够透过表面去深入思考, 常会有意外的发现, 意外的收获。第三是语文实践性知识的丰富。实践性知识是中师生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师范生成长为合格的教师需要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公共知识, 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获得一定的实践性知识, 通过教育实践课程的开设, 可以使中师生在习得实践性知识的过程中, 感受到教育教学的复杂性、特殊性, 加深对教育教学的认识, 增强教育责任感, 逐渐认识到教师面对的教育问题主要不是理论的或技术的问题, 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是一个教师在现场如何行动的问题, 从而使中师生及早地意识到自己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欠缺, 增强其专业学习的针对性和目标性。

随着教育科技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成为语文教育的主要目标。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教学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 实践过程, 又是一个信息处理, 心理变化过程, 更是发现探究过程, 情景创设过程和人格形成过程。因此, 现在的中师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问题, 它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诸多因素构成的一个统一体, 学生学习的知识更是课本知识 (课内资源) 与课本以外的知识 (课外资源) 组成的综合体, 中师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对于网络环境下语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不能忽视的。学生借助网络技术构建的学习环境, 是培养其搜集、筛选、整合优化课内课外资源能力的重要途径。网络环境下利用和开发学习资源, 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其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一台电脑, 一条网线, 足不出户, 就可以网尽天下无穷学习资源。建立多媒体教育资源库, 实现资源共享, 已成为中师学生能力提高的当务之急。

素材资源是指直接作用于课程, 并且能直接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 如知识、经验、技能、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等因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教师比作巧妇, 那么教学素材就是下锅的米。语文教学素材是最重要的一种课程资源, 一般情况下, 教师进行教案构思的灵感和创造力, 多是来源于教师掌握的教学素材, 而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依靠教学素材展开的。新课程背景下中师语文教学素材是极为丰富的, 为人处事的道理、日常生活中的常识、生活中的小窍门、一条新闻、一句谚语、一则小幽默等, 只要运用得当, 都有可能成为很好的语文教学资源。现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善了语文课堂教学信息的传达方式, 视频片段、数字动画、数字音频、数字图形图片等多媒体内容已成为中师语文丰富的教学素材。中师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能够对多媒体提供的语文教学素材进行深加工, 并整合成为多媒体课件, 从而取得不俗的教学效果。

三、中师生的文学修养提高的综合性思考

上一篇:英文简历推荐下一篇:生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