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改革思考论文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学教育改革思考论文(精选10篇)

数学教育改革思考论文 篇1

1、数学思维及其特征

思维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性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而数学思维就是人脑关于数学对象的思维.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因而数学思维有其自己的特征.

第一,策略创造与逻辑演绎的有机结合。一个人的数学思维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上.数学思维活动是生动活泼的策略创造.其中包括直觉、归纳、猜测、类比联想、合情推理、观念更新、顿悟技巧等方面,微观上,要求数学思维具有严谨性.要求严格遵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要言必有据,步步为营,进行严格的逻辑演绎。事实上.任何一种新的数学理论.任河一项新的数学发明.只靠严谨的逻辑演绎是推不出来的.必须加上生动的思维创造.诸如特殊化一般化.归纳、类比、顿悟等等。一旦有了新的想法.采取了新的策略.掌握了新的技巧.通过反复深入地提出猜想.加以修正.不断完善.才有可能产生新的数学理论。也可以说.数学思维过程总是似真推理与逻辑推理相互交织的过程。似真推理起着为逻辑思维探路.定向的作用.可以用来帮助在数学领域中发现新命题.提出可能的结论.找到解题的途径与方法等。其中.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更是两种重要的策略推理形式;而逻辑推理则是似真推理的延续和补充.由似真推理所获得的结论.往往需要借助逻辑推理作进一步的论证、证实。因此.数学思维只有将策略创造与逻辑演绎有机结合.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发散思维是指从不同方向、不同侧面去考虑问题,从多种途径去求得解答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其特点是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通常所说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命题推广、升维策略、降维策略等都于这方面的反映。聚合思维是以“集中”为特点的一种思维.其特点是具有指向性、比较性、程性等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在数学思维活动中,这两种思维也是常常被交替使用的。在解决一个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时,为了探查解题思路.人们总是要将思维触角伸向问题的各个方面.考虑各种可能的解模式.并不断地进行尝试.设法找到具体的思路.在探测思路的过程中.又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要集中注意力初中数学论文,集中攻击目标,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或关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将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有机结合,特别要重视发散发性思维的训练。

2、数学思维品质

数学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数学思维品质的优劣,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弄清数学思维品质的内容是必要的,但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很多,我们认为数学思维品质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数学教育改革思考论文 篇2

一、当前高职数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 从教学体系上把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分离开来

当前的高职数学教育把知识放在第一位, 局部地看到数学的知识和理论, 不能更好地感知数学所蕴含的创造精神和丰富的人文思想。实际上, 知识只是数学文化的一部分, 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不仅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 还应该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 教给学生更多的数学思维方法,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精神。当前, 高职数学教学很多都是把知识与文化割裂, 学生学到知识理论, 不能够真正地理解数学的思维方法, 更不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从数学教学模式来看, 教学内容与数学的思想、方法、精神相分离

当前不少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把传授知识当做唯一的内容, 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只能简单地学习知识, 不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去感知相关的数学思想, 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 丰富学生的数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这是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对数学的较为狭隘的认知和定位, 在这种形势下高职数学, 只能给学生传授有关的知识, 对学生的数学教育没有拓展更多的视野, 忽视了学生数学思想文化的培养, 不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课程教学改革的角度来看, 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 更多的是丰富学生的数学思想、精神, 更好的把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法、文化、思想、精神等方面统一起来, 感知数学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三) 从人才培养目标上来看不能把数学素养目标与学习目的有机统一起来

这种认识导致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只能传授数学知识, 以培养学生更多的知识为目标, 学生也只能更多地关注教材, 应付考试, 教育没有更好的把数学人文素养培养当做首要目标, 导致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 教书与育人、读书与修身不能够很好地统一起来。学生只能是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不能够对数学有更深的体验, 也不能够把数学的学习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 使得数学失去了文化意蕴, 学生学习数学感到枯燥乏味, 教学内容较为空洞, 不能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

二、高职数学文化教育数学教育改革的对策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 应该改变传统的单一数学知识传授教学模式, 更多地把数学文化教育, 不再是以应试教育和实用主义为根本目的, 而是让数学教学充满文化精神, 实施素质教育。

(一) 从教学内容上由数学知识向数学文化上拓展

高职数学教育应该树立文化教育的理念, 以此为指导, 对学生进行有关的知识教育, 这样才能让高职数学教育枝繁叶茂, 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开出鲜艳的花, 结出较为丰硕的果实。高职数学教学应该不仅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以这些知识为载体, 让学生去充分地了解数学的精神文化, 丰富学生的数学方法, 教会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去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指导学生数学学习不仅要有学习知识的兴趣, 更为重要的是学习数学家的理想和信念, 感知每一个数学家的精神境界, 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这样让学生在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之下, 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从而让学生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二) 高职数学教学要教书更要育人

高职数学应该转变教育观, 转变教学角色。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熟悉教材, 吃透教材和知识数学知识, 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文化教育, 教师结合自己对数学的认识, 对数学文化的体验和感悟, 精选相关的数学知识为载体, 向学生传输更多的数学精神,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历史, 感知数学家对数学的信念和研究精神, 表现出来的艰苦奋斗、科学严谨的精神。用数学文化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让数学教育充满人文气息, 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思想, 不断唤醒学生的执着信念,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探索和创新的热情, 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培养科学的生活观和人生观。

(三) 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获得一定的知识, 还应该提升他们的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还应该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素质和修养。数学教学不能仅仅靠传授知识, 尤其是不能靠脱离那种文化命脉的知识传授, 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广泛地理解数学的文化, 去接受文化的熏陶;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了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创新务实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让每一个学生明白, 个人的成长不仅仅需要知识, 还需要一种思想文化精神和信念, 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拼搏进取精神,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观。

总之,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 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高职数学教学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 还要把数学教学与文化教育有机统一起来, 让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去感受更多的文化魅力, 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能力、数学素养的提升, 培养和造就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余惠霖.职业综合素养取向的高职数学文化课程建设[J].柳州师专学报, 2011 (05) .

高职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数学;思考

0.引言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高职数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的认识日益模糊。高职数学开始面对日益尴尬的局面,有着“被边缘化”的趋势。另外,高职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与学的矛盾也愈演愈烈,这很不利于其自身教育作用的充分發挥。

众所周知,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领域第一线的高技能型应用人才。高职数学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不仅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而且还关系到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甚至能为终身教育打下基础。它在培养学生思想文化素质,提高他们适应职业变化能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对高职数学课程进行全面改革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中刻不容缓的一个重要课题。

1.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从目前来看,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学生基础差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了大众教育,所以造成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基础普遍不理想。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高考分数较低的学生。他们在入学后几乎都表现出数学基础差,数学成绩低,接受知识的速度较慢,对数学课程的兴趣不高等问题。这样的情况给高职数学教学增加了不小的难度,教学效果也是难以保证的。

1.2高职数学教学的课时相对不足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所以教学课时基本上都放在专业课的教学和实践训练上,高职课程设计中给予基础课的教学时数普遍不多。再加上基础课除了数学课之外,还包括外语课和体育课等,由此造成数学课的教学时数不断减少,难以保证能在如此少的课时之内将应有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

1.3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目前,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陈旧的现象。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仍旧占据主导地位。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是全部的教学工具。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缺乏应有的灵活性,因此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很正常的。再加上教师过分强调反复讲解与练习,造成了学生的“思维惰性”,不能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也不利于他们创新精神的培养。

2.改革高职教育数学课程的思路

改革高职教育数学课程的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

2.1按学生现有的水平教学

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的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拥有了什么?要了解这一点,并以此教学。”由于高职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大,数学教师就要面对这个现实,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必要求他们掌握高深的数学理论,而是重视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采取贴近学生现有水平的语言来讲授数学知识,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获得发展。

2.2减少不必要的理论推导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应用型人才,决定了他们不必对数学定理和公式的来龙去脉搞得明明白白,而是要能运用这些定理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必花过多的时间进行公式证明和理论推导,教会他们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能够进行正确运算即可。

2.3提倡数学工具的运用

对于技术型应用人才来说,从业之后不会要求他们运用严密的思想逻辑来证明、检验一个纯数学公式或问题。数学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从事从业工作的工具。学数学是用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因此,高职数学教学中,要摒弃以往那种不允许应用各种计算器、数表等工具的做法,也要改变不许将计算器带进考场的规定。因为高职人才在日后的工作中遇到了数学问题,是可以通过电脑、计算器等工具准确的得到结果的。

2.4改变教学手段

高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所以“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不适合数学课堂,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就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比如,教师可以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虚拟似真、生动活泼的数学问题情境。因为现代多媒体技术集声音、视频、动画和图形等于一体,表现形式生活灵活,信息量大,相对于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与巩固。

总之,高职数学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要接受教学实践的不断检验。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数学教学服务于专业发展需要的目标,才能为高职院校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花向东.高职高专数学课程改革的探讨[J].职业技术,2009,(01).

中职数学教学方法改革思考论文 篇4

一、现阶段中职院校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互动性的缺乏也是目前中等职业院校数学课堂教学主要问题之一,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这就难免会使得教与学的过程相对脱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这种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必然会导致整个课堂氛围的沉闷,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另外很多教师将课堂内容安排的过于紧凑,学生完全没有时间和空间参与课堂,再加上课堂氛围的缺乏,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久而久之学生在思维上形成了对于教师的强烈的依赖感,思维的惰性也就逐渐的养成,在独立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在思维能动性上的缺陷就暴露无遗。

二、中职数学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1.教学观念上的改变

任何学科的教学改革都要以教学观念上的改革为先驱,数学这门学科也是如此,在中职院校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一改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真正的将课堂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对于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发挥。另外在教师的思想上也要进一步的解放,要与学生真正的成为良师益友,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才能够真正的“活”起来,教师的教学也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

2.注意教学方法的层次性

在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层次性,这主要是因为中职院校中的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如果在方法上缺乏层次性则必然会伤害到很大一部分学生,因此教师首先要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学生,对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做一个初步的了解,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保持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原则,既保持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又不断的激励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3.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数学是一门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有着很高要求的学科,如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同时又对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也有着很高的要求,而这些思维上的能力对于学生其他学科以及专业课程的学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所以教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于学生这些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从而带动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探究式教学能够非常有效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够非常有效的锻炼学生们的思维独立性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行的利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这个过程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发的进行学习,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不断的巩固既有知识,获取新知识。

4.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是一项全新的教学手段,其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形象性和丰富性,不仅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将原本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多媒体这种教学方法在内容上也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丰富性,能够非常有效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在多媒体视频内容的编排上教师还可以突出数学这门学科与学生专业课程的联系,通过实践案例以及内容模拟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幻化成实际生活和工作之中经常会用到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非常有效的加深学生对于课内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能够非常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性,让学生懂得如何有效的运用数学知识。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很多教师都没有给予正确认识的部分,诸多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作用下,其学习效率会非常高,这主要因为学生由于习惯的驱使作用使得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的提高,进而能够保证学生在离开课堂之后的学习效率,这样会使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大大的提高。另外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非常有效的促进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使得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能够非常的牢固,在这个基础之上学生通过课后的复习以及课前的预习能够将课内知识良好的掌握。6.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提高针对性教与学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一切都要建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交流的基础之上,通过良好的交流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这样学生会在最为合适的状态之下完成课堂的学习,从而非常有效的保证其课堂学习效率,教师的课堂教学成果也就得到了保证。

三、结语

浅议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篇5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特殊类型,它培养的是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型或技能型人才,走的是“实用型”路子.作为基础课程的高职数学虽然在以往的改革中有了较大发展,内容有不少更新,但在很大程度上还沿用传统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市场、专业和学生的需求不相适应,与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不够.学生学完数学后不知道在专业里怎么用,理论和应用完全脱节,觉得学数学没意义.因此,为了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作用,新一轮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更新教学理念

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在教学思想上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够.根据高职基础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培养目标,数学课程的改革要以深度挖掘岗位技能所需的数学知识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具备的素质要求为核心,要与专业课程改革同步,为专业领域内的课程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数学课程应该在为学生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数学工具的同时,强化对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与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改变应试型教学,要加强基础,加强应用,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二、课程内容模块化

课程设置问题不能凭空而论,学校在课程设置之前要进行社会需求分析、个体需求分析、教学现状分析,应使课程内容既满足高职学生的就业要求,又要适应高职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可以结合市场需求,增设一些新兴课程,改进传统课程,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由于高职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数学课程内容要有职业教育特色,课程的开设应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目的性,数学的教学内容不能偏离专业过远,要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供更为直接的运算工具,专业间对数学需求的差异性更要在课程设置中凸现.笔者认为可以把高职数学课程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基础模块、实用模块、提高模块.基础模块是以保证满足各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为依据,是高职数学中的一些最基本的内容,对所有学生都是必修课.实用模块可由各专业课教师和数学教师共同研讨确定,结合不同专业的需要选取相应的内容,主要特点是体现专业性,所有内容都要体现一个“用”字,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可以选取数学思想、数学建模、数学应用软件等内容,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介绍数学在各专业领域的应用.提高模块主要是为了满足一些学生继续深造的需要而选取相关内容.

三、改善教学方法

1. 减少不必要的理论推导

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从业岗位,决定了他们不必像理科学生那样对数学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搞得清清楚楚,而要能用这些公式来解决实际运算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必要的、花时间较多的理论推导、公式证明都可以删减,采用导学、精选、精讲、精练、精点相结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2.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数学教育改革思考论文 篇6

杨芳

(西峰区北街实验学校 甘肃 庆阳 745000)

内容摘要 开放性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求数学真谛的乐趣,有利于他们形成全面、正确的数学观。本文拟以我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浅谈其中的一些思考,以就教与大方。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方式改革 实践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一个开放的创造过程,更是一个开展思维活动的互动过程。多少年来,教育理论一直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目前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已成为课堂改革的重点。我所任教的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北街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凤凰路 11号,学校占地面积34284平方米,建筑面积 10413平方米,专用教学楼3幢,正在新建的小学部教学楼、艺术楼、艺术楼预计建筑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学校现有学生 2636名,其中小学部1263人,初中部1373人,分设 52个教学班,其中小学部22个,初中部30个。在职教职工219名,本科学历 87人,专科学历 115人,中专学历 16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 72人,全部具备合格学历。学校现有图书室、阅览室各1个,藏书达22116册,多媒体室 2个,微机室 2个,生物化学实验室 2个,物理实验室1 个,多功能教室2个,会议室2 个,配发、购置教学光盘50套,可以满足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需要。下面就课堂教学方面,浅谈我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一、以不同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1、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学习“百分数应用”的内容,我带领学生到银行、商店作调查,提出有关利息和折扣等方面的问题,分组研究解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概念,学习方法。再如,中年级学习解三步计算的整数小数应用题时,有的课就是复印一些真实的发票,让学生调查熟悉物品的价格,由学生通过自己填发票,理解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通过这样实践,既学会了解题,还接触了社会。

2、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如“成反比例的量”这一节,我把原来长篇讲解的内容改为只呈现几个成反比例关系的实例,让学生用学习“成正比例的量”的思想方法去分析数量关系,找规律,得出结论。再如,中、低年级的应用题尽量用画面呈现事物关系,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组织学生课堂讨论释疑

对于一些新概念多,内容比较抽象的内容,是否就一定由教师讲解才好?我觉得未必如此,应当启发学生思维,以讨论解疑为主,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引导学生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从而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实质是为了表示一般化。

其次问题要有利于加深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后,提问:不用圆规怎样画图?用一张纸能剪出一个圆吗?怎样在一张圆纸片上找出它的圆心?怎样在一块圆铁板上找出它的圆心?通过讨论,使学生对圆的知识有了深化的认识。

三、积极倡导探索式的教学方法

从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组织数学智力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思考和创新的体验中构建知识,学习方法,增长智慧。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的课堂上,教师给每个学习小组发了一套特别的画圆工具——个图钉、一条短线绳、一个铅笔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圆。由于用这套工具画圆,看似简单,但真正画起来,一个人难以完成。就是合作,在运用图钉、线绳和铅笔头的综合操作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小技巧,稍有不慎,就难以画出一个理想的圆。正是因为在反复克服困难中才好不容易地画出一个圆,它便增加了吸引力,从而深刻体验了画圆时各要素的作用。因此,学生在讨论半径、直径的特点,以及圆心、半径的作用时,学生们有感而发,有话可言,表现得异常的积极。这样的课不管对学生来讲,还是对老师来讲,都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四、重点实施学生在动手实践和观察中学

1、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之一。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不足,缺乏经验,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接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使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认识过程,进行思维变通。如教学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认识,先让学生准备萝卜一个,小刀一把,后和教师一切萝卜:①先直着向下切一刀,把萝卜分成两块,让学生摸一摸其中一块的面;②切面朝下,再直着向下切一刀,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两个切面相交形成一条线,这就是棱;③最后横着效果向下切一刀,让学生再观察发现,三个切面相交形成三条棱,这三条棱相交成了一个点,这就是顶点。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感知,对面、棱、顶点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体验。再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也就水到渠成了。通过以上这样让学生手脑并用、益智益能,表述不同阶段的操作感受,让学生多种感官得到协调发展,把客观上的“要我学”转化为主观上的“我要学”,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局面,增长知识,增长智慧。

2、在观察中学。人们常说:“观察是思维的门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比较异同,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他们就主动地去探究,去发现,进而掌握知识的本质。如在教学“乘法分配率”时,先出示口算题:

(16+35)×2(23+42)×4 16×2+35×2 23×4+42×4 学生回答后设疑:①每组口算题中,它们的得数怎样?②每组题中两个算式有没有联系呢?这一问学生急于探索其中的奥妙,于是再让学生计算两组算式:

(11+25)×3=11×3+25×3(25+36)×4=25×4+36×4 30×(12+18)=30×12+30×18 50×(20+28)=50×20+50×28 再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上面的四组等式,启发学生思考:等号左右两边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竖着看左边算式有什么相同点?(两个

数和一个数相乘),右边呢?(两个加数都与这个数相乘、相加),横着看左右两边算式有什么关系?在学生掌握了规律后,再让全班同学举例验证。刚才我们举例中提到的是“两个数”,如果是三个数、四个数也适用吗?乘法分配律指“两积的和”,如果是“两积的差”、“两积的商”适用吗?让学生逐一举例释疑。这种启发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方法,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学习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乘法分配律”,挖掘了数学知识的内在因素,学生学得更“活”,做到了举一反三,极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教育改革思考论文 篇7

数学与其他科学一同成为人类的精神财富, 是人类几千年智慧的结晶。它表达了人类思维中追求创新的意念、对客观世界发展变化的感悟与深入的思考、对人类自身不断跨越的理性与信念的追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几何学可以将灵魂引向真理, 并且创造出理性精神。”他的阐述已经把数学看作是文化的最高理想。这是对数学多么崇高的盛赞。

1 数学教育的现状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 我们强调素质教育, 但从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因素影响下, 并没有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应试教育下的数学教学, 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数学方法做习题, 机械地应用数学公式和原理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在操作层面上更加注重训练解题方法, 而往往很少考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教学中很少体现数学文化, 更很少让学生静下心来归纳和探索数学思维、仔细品味数学之美, 也很少启迪学生去发现自然界万事万物中透出的数学之光, 学生也很难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如此密切。

现如今的教育应该将目标落实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上, 数学教育也同样如此。但许多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一年级, 连续学了13年数学都未能掌握数学的精髓, 相反, 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宏观认识和总体把握尚且较差, 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明晰, 没有真正认识数学的价值及其深远意义。有些学生甚至误以为学数学就是为了会做题, 在生活中会简单的计算, 并能应付考试即可, 他们不知道“数学的理性思维”的重大价值, 不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更不了解数学文化能够与诸多领域深入交融。

2 高职院校数学课程的地位和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具备综合职业技术能力和全面优良素质的高等技术人才, 因此, 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模式上、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注重体现“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并重。确实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系列改革中突出了实践与实操, 学生动手能力大大增强, 一度受到企事业单位的一致好评。但是在经过了入职初期的适应阶段后, 却出现了各类问题, 这些问题反映的却是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欠缺, 其中数学素质和素养尤为匮乏。

近年来, 很多高职院校不断加强教材改革和建设, 通过改革考试模式、改革教学教法、运用信息化手段等途径来提升高职数学教育质量, 但终归没有摆脱学科型的条框限制, 这也是制约高职数学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众多课程中, 数学有时被视为“为专业服务的工具性学科”, 这些观点的提出更加弱化了数学的地位, 数学的理性思维对学生智力和素质的提升作用逐渐缺失, 种种认识误区导致学校逐渐忽视了高职数学课程, 进而致使学生不在意数学课程。实际教学中的“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和策略, 忽略了数学基础理论知识是学好其他专业知识的基础这一基本教育规律, 更认识不到数学文化与数学素养对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影响, 数学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成为“鸡肋”课程。

实际授课中, 甚至有学生这样问道:“老师, 学校为什么要开高数课, 学了又没有用, 去超市购物也用不上微积分吧?”老师反问道:“航天卫星的发射升空有哪些学科的知识在里面?现代大都市有各式各样的建筑群体, 那些建筑的背后又有哪些学科体系的支撑?道路桥梁的设计、工程的预算、国民经济中哪些工作又能离得开数学呢?”笔者借用华中农业大学首届数学文化节的主题词——“学数学, 受益终身;用数学, 无处不在;爱数学, 其乐无穷”, 以强调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3 数学文化的重大魅力开启数学教育改革之门

3.1 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运筹学》中的“如何安排各道工序, 使总时间最短”思维规划问题, 这是我们很早就接触到的, 也常常是在生活中经常遇见的数学实践问题。人出生后身体的指标问题, 如身高、体重、体温、心率、血压、血脂数等等, 这些数量都符合一定的统计规律。职业发展中的事业规划与选择涉及优选法、优化问题, 以及生活中的博弈问题, 这些无不体现着数学的神秘和奥妙。

3.2 数学与生命科学中的斐波那契数列

千姿百态的植物把地球装扮得异常美丽, 其生长也遵循着一定的数学规律, 向日葵籽盘上相互交叉的奇特螺线是按对数螺线排列的, 有时是顺时针和逆时针的两组对数螺线构成相继的两个斐波那契数, 有些花的花瓣的各式各样的形状, 都向我们展示着许多美丽的数学模式。

斐波那契之花、斐波那契螺旋排列的松果、放射虫的骨架 (正多面体) ……很多奇幻而美丽的事物和现象都在我们身边, 这都和数学中的斐波那契数列有关。

所有的这些都只是数学文化的冰山一角,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无时无处不在, 而且会带来重要影响。

数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数学文化也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育势在必行, 这终将是影响和改革各级各类数学教育的关键所在, 数学文化正在打开数学教育改革的大门。

4 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育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和关键所在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突出强调了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求将数学文化融入到数学课堂中。

近年来, 我国高校加大了对数学文化类课程的重视力度, 把该类课程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通识课引入教学体系, 其中国内本科院校中就有100多所院校开展了此课程的教学, 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许多重点院校也开设了此类课程, 数学文化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发现近几年的MOOC教育资源中, 多所院校的数学文化课程也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

数学文化教育逐渐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和关键所在, 那么如何将数学文化融入当今的数学教育呢?

第一, 对数学文化课程的认识:数学文化课程应区别于高等数学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但也不是趣味数学的累加和罗列, 是集知识性、趣味性、文化性、思想性和应用性为一体的新型数学课。数学文化课程的教与学也不应局限于课堂之上, 而是引导学生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 积极走出课堂, 实现课本教学、数学史实、名人案例等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第二, 对数学文化传授者的要求:数学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数学不只是一系列抽象的符号、公式定理的堆砌, 它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 拥有特殊的文化内涵, 体现着求真务实、合作献身等精神, 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人文精神的升华, 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结晶, 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因此, 可以说数学文化是人类历史的一种高层次文化。因此对传授者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传授者不只具有数学专业知识, 还要深刻掌握数学思想、精神、方法、史实等。第三, 对院校保障、支持及课程执行的要求:院校要对课程有高度的认识和重视, 保障课程的开展和落实,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最终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育及改革后的综合数学教育办成真正有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门重要课程。

参考文献

[1]包福利.制约高职数学课程的发展因素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9:226+228.

[2]邹庭荣, 夏静波, 李娜娜.华中农业大学数学文化课程的建设与推广[J].数学教育学报, 2012.1:4.

[3]顾沛.数学文化课程和素质教育的一次大检阅[J].大学数学, 2008.5:1-3.

[4]王存荣.数学的文化价值和高等数学教育[J].新课程研究 (职业教育) , 2007.2:9-12.

数学教育改革思考论文 篇8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方法;素质教育

中职数学素质教育很多地方都有待改善,需要中职数学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思路。本文将从中职数学素质教育的现状以及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职素质教育的现状

中职教育往往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主,常常忽略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往往造成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在求职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素质教育的概念虽然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提出,职业中学尽管不追求升学率,但仍然不能忽略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仅适用于普通中小学范围的认识是错误的。职业中学办学任务、自身可持续发展需要和办学中已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决定了在职业中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性。

中职学生毕业后大多进入工厂生产第一线,主要从事一些技术性的工作,但是由于他们年纪小,步入社会早,他们必须要能够提早适应社会,为社会所接受,而素质不高,只有职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这常常导致他们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展之中,因此,我国中职教育的现状继续改善。

二、中职数学教学的改进方法

(一)转变育人观念,加强素质教育

社会上对于中职学校及中职学生的认识普遍存在一定偏差,认为中职学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对于文化课的教学不必太重视,因此往往造成了中职学生素质低的状况,中职学生处于这样的思想中,也会不由自主地怠慢了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一观念极大地限制了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因此,中职数学教学要想加强素质教育,必须转变育人观念,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对于中职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性,那些认为中职学生都是差生、中职学生只需要学习技术的观念都是错误的。作为中职数学教师,更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必须转变育人观念,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思想,始终把素质教育工作摆在自己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 把学生的素质提高当作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实行素质教育,技术培养与素质教育共举,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中职数学素质教育。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是一项现代化的新技术,它具有数字化、信息化的特点,它在教学中有着能够调动学生多感官交互,生动形象,说服力强,信息量大等不可替代的优势,将多媒体技术用于教学,已经越来越常见,例如多媒体教室、慕课的出现,都为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中职数学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传统的中职数学课堂往往以老师讲解、学生记忆为主,课堂效率不高,因此,中职数学老师应该积极创新,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学生兴趣。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相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具有直观生动地展现知识的优点。运用多媒体播放教学视频和PPT,可以使图像展现更加细节化。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文化课薄弱的现象,数学教师应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重视教学的反馈

教学反馈是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为学生讲课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讲课效果。因此,数学教师应重视教学的反馈。中职学生往往数学基础较差,若不对学生的听课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很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透彻,影响了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反馈,中职数学教师一方面可以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对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找到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更加科学高效地设计课程。

在每次课程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讲解进行评价或打分,比如匿名写出自己对课程的想法和意见,提出老师在课堂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和讲解不够清楚的知识内容。教师通过此切实了解学生对课堂的感受,认真考虑学生提出的意见,改善自己在讲课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学生营造更加合理高效的中职课堂。

综上所述,中职数学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意义,因此,广大中职数学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中职数学教师应不断积极探索,紧跟素质教育潮流,调整创新授课方法,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从而真正做好中职数学教学,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郭永忠.《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2]沈艳.《中职素质教育的一些思考》,《青年文学家》.2010年17期

[3]徐琳琳.《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12

数学教育改革思考论文 篇9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认识

1.数学教师方面的创新教育认识

首先,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教师本身应该具有创新意识,能明白实施创新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能主动配合学校并在创新教学原则下对中学数学的创新教学方式进行大胆突破、勇敢创新。其次,数学教师本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能理解创新教育理念,熟悉创新教育方式,并根据创新教育要求积极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开展实施创新教育的能力,能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2.学生方面的创新教育认知

学生在中学数学创新教育中属于主要的被教育对象,但在新教育理念中却被要求处于主体地位。为实现这两种身份的完美融合,学生也必须学会主动。主动去改变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主动配合教师的创新教育工作,并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参与到中学数学的创新教育实施过程之中。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实践策略

创新教育的实施不仅需要理论指导,还需要充分的实践。从最近几年的中学数学教学实践来看,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更新观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新教育是在一个和谐、稳定、愉悦的环境下进行的,而创造这样一个教学环境的前提便是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数学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的两大主要力量,教师应该更新个人教学观念,提升学生地位,经常与学生交流互动,如与学生谈心,交流意见;为学生精心设计学习方案,安排学习训练,习题练习;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模式或教学道具等。

2.教师主动开放课堂,解放学生思维

开放自由的.环境更利于学生思维的解放,数学教师开放中学数学教学课堂,让学生有更多展示自我、表达个人意见的时间和空间。在开放课堂中教师首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理解、爱护和重视。另外,对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要一味打压否定,而应该积极引导。此外,教师还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创造的过程。比如,教师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学生讲的是对是错、全与不全,都不要紧,教师先表扬鼓励,之后再引导纠错。

3.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中都必须注意激发、引导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的创新教育同样如此。为了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教师也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精心策划。首先,教学内容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其次,教学方式是新奇、有趣、浅显易懂的。最后,教师的所有教学行为都要具有教学启发意义,能起到实质性的教学效果。

4.让学生动手,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学生既然是教育的主体,那么在创新教育中也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在这一点上数学教师应该主动“放手”,相信学生能做好。比如,从学生刚进入中学的第一天起,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预习的习惯,让学生自己动脑去理解课本内容;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自己动口询问问题、发表个人意见、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等。

5.尊重学生个性,维护学生创新思维

个性是专属于学生个人的特色,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思维活跃的学生经常会对数学教学内容、课堂问题做出出人意料的反应。这并非有意破坏课堂气氛,而是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表现,懂得创新教育的教师能积极引导学生的这种发散性思维,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创新思维方式。在这一方面教师的主要策略有:首先,在行为和语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比如,学生的解题方式比较新颖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如夸奖学生:“你真棒!”“这样很好!”等。其次,既要充分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也要理解不同学生在思维方面的个体差异。最后,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突破常规。

6.充分鼓励学生提问,教学生学会质疑

敢于提问和质疑数学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备的两项素质,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也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这两种素质。教师对于学生的质疑和问题不能采取不耐烦、蛮横的态度,应该积极听取学生的想法和意见,给予学生正面的解释。首先,从行动上肯定学生的这种行为,给学生建立敢于质疑的信心;其次,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质疑的问题得到正确解答,使学生找到继续开展探索性思维的目标。

三、小结

数学教育改革思考论文 篇10

要想小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让他们喜欢数学,必须让抽象的数学具体化,让枯燥的数学形象化,更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数学课充满生机与活力。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学海无涯“乐”作舟,“数”山有路“巧”为径。

一、巧妙的课堂导入

在教学中巧妙的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如:在教学“4与5”分与合这节课时,课前正好有一位小朋友表现不错,上课了,我走进教室对小朋友说:“小朋友,今天某某小朋友课间能够主动帮助同学做事,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的表现给予表扬!”教室里响起了“哗哗”的掌声,气氛活跃极了,我接着说:“小朋友,刚才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扬了某某,你们知道鼓掌也有学问吗?”这一下小朋友都有给问住了,他们面面想觑,不知道说什么好,我抬起双手,让小朋友观察鼓掌时的两个动作:“双手相靠叫‘合’,双手相离叫‘分’。”我边说边板书“分与合”,“分与合是两个相反的动作,在数学上是一种相反的思想方法,今天我们就将利用这种方法来研究“4与5的分与合。”这样的课堂导入生动、形象、自然,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为学习新知做好了心理准备。

二、巧妙的内容选择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要大胆用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使数学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要善于巧妙联系生活实际,有机地改编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如教“用字母表示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内容:10月20日,杨巷小学五(1)班有一支径赛队伍代表五(1)班参加学校举行的跑步比赛。(1)每个径赛队伍有a个小队和c双钉鞋。(2)每个小队有3名运动员。(3)全校有b个径赛队伍。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相关信息吗?请你先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写出的信息多?

这一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为学生所接受并且感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我表现、自我确认、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三、巧妙的练习设计

数学练习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种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如果用划一的练习题去要求不发展水平的学生,要么使学生吃不饱,要么使学生吃不了。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意练习的设计。

1、层次性。在练习中既要设计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题,又要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题。

2、新颖性。练习题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乐学善思。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一节内容时,我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份情境材料:我们班小明家收入10万元、小强家收入8万元、小红家收入3万元,请你选择一户人家合理设计他们各方面的`支出,如保险、消费、捐款……并说明你这样设计的理由。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不断获得数学经验,体验成为学习主人的快乐。

3、多样化。算法多样化的经常性训练可促使学生冲破固有的解题模式,使其不满足于用一般方法解题,养成善于思考别的解题新路的习惯,从而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4、实践性。在练习中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很多书本上的知识要经过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才能解决,也就是所谓的“跳一跳搞到果子”。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复习”时,我设计这样的练习内容:先给学生讲一个有关《阿凡提赶羊》的故事,阿凡提在巴依老爷家放羊,巴依老爷听说阿凡提很聪明,就故意给阿凡提出了一个难题,给阿凡提一段62米长的篱笆,要他围一个平面图形并且能将羊赶进去。现在请同学们①想一下阿凡提他可能采用了哪种合理的围法,并且将羊赶进去。②动手设计一下能画出这个平面图形。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中唤起学生思考,并且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实践的迁移中感悟到了数字的价值。

四、巧妙的分析评价

1、评价目标多元化。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他们关注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如:帮助学生制作“成长树”,成长树上挂有:自己特别的解题方法、学习体会、提出的有挑战性的问题等,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某一个时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并能使其进行及时反省与比较,同样教师也能够通过这一方式发现学生的特殊之处,从而改进教学工作。

2、评价方式多样化。我在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学生评价教师等方式,因而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充满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如在自评中,我主要采取了让学生写学习心得,让学生将一个阶段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困难以及上课无法与老师沟通的心理话统统写出来。让学生写学生心得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反醒能力,同样有促进教师的反思与提高。

3、评价结果情感化。评价结果应该采用情感化、鼓励性的语言来描述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如:某某同学在今天的数学课上,能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但今天的作业字迹还需端正。这样的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也巧妙地指出了学生需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儿科护士个人实习小结下一篇:唐诗《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