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备考经验交流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三复习备考经验交流(通用10篇)

高三复习备考经验交流 篇1

去年在高三数学组老师的辛勤劳动下,我们团结一心,高考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我谈谈我们备课组的一些做法。

一.仔细研究考试大纲,了解高考新动向

大家都知道《考试大纲》对高三备考的参考价值,它是高考的导航灯和牵引线,给我们明确了考试的范畴和重心。因此我们在拿到《2012年考试大纲》后,备课组进行集体研读,让每名成员对大纲内容至少有整体的把握,然后,将其与2011年的大纲进行比对,找出其中的差异与变化,实践证明,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认真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把握复习备考方向

一年来,我们备课组都认真积极的参加济南市、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虚心听取各位主讲老师的真知灼见和宝贵经验,从中获益匪浅!让我们整个备课组在备考能力方面有一定提升。通过去商河学习取经,我们也受益良多!同时,在小组集体备课中,我们积极的进行研讨,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坚持一周至少听课一次。尤其是“二模”后,主要针对各地“新鲜出炉”的模拟题进行解读,希望能从中找出些对研判高考重难点方向有所帮助的“支撑点”,从中筛选、改编试题,给学生进行训练。通过以上工作,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了备考工作。

三.认真做好三轮复习的合理规划

在高三的复习中,我们主要进行了三轮的复习。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夯实基础,重视基础知识的整合,将高中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地整理,有机的串联,构建成知识网络。第二轮复习,我们针对高考 “在知识交汇处命题”的特点,对重点的能得分的章节进行适当的小专题综合,建立知识的跨章节联系,同时也是对第一轮复习的巩固提高!限于学生的实际水平,专题的综合度较小、难度也不大,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轮复习,主要是巩固基础知识,查漏补缺,拔尖促高,进一步加强对重点知识和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四.重点知识重点复习,抓常规,抓落实

针对我校的生源状况,在复习中,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常规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尽量让每个学生能落实常规要求。在例题和习题的选取上也是以常规题为主,以中低档题为主,稍加一些提高能力的综合题。

五.重点模块循环重现,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互交替

因为高考数学复习的知识既有系统性特点,又有独立性特点,在第一轮复习各知识点得到巩固后,数学知识网络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但第一轮复习前后横跨的时间很长,就会出现学习后面忘记前面的情况,而模块知识循环重现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在复习每个模块的同时,布置一些其他模块的习题给学生做练习,一般不多,同时,我们还进行了每周一次的综合测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六.重视小题的限时训练,加强解答题的得分能力

对于我校的高三学生来说,要让成绩上去就一定让小题分上去,所以我们在小题的限时训练方面从高三下学期就开始就抓,基本上是每周一次,每次训练的题目都按照高考的要求,训练的时间是45分钟,每次练完以后我们都会及时而详细的讲评。同时,对客观题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了专门训练。在第三轮复习中,我们还特别向学生强调解答题的答题要求,就是常说的容易题争取不丢分(规范表达少跳步);中等题争取少丢分(得分点不能省);难题争取多拿分(知道一点写一点,不知道也要写一点);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对于学生做的每一个解答题都按照考试评分标准给分,让学生了解解答题怎样去得分。

七.加强学法和解题技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复习中,我们还加强了学生的学法指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题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的基础上,逐字逐句的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将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须联系题设和结论,寻找突破口,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2)要求学生养成解后反思,归纳总结的习惯,提高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解完题后,要不失时机地回顾下列问题,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解题后的回顾和反思,就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学生养成纠错订正的习惯,提高自我评判能力。对做错的题要反复琢磨,寻找错因,写出心得,进行更正,日积月累,反复查看。不少问题就会豁然开朗,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位。

高三复习备考经验交流 篇2

一、整合知识, 夯实基础

高考地理试题往往不以教材知识为切入点, 而是使用新材料, 营造新情境, 设计新问题。尽管这些材料涉及了区域重点问题和热点问题, 但其知识和原理仍源于课本, 且要求考生解答的专业术语也要依据课本。所考查的知识点均能反映学科主要面貌或基本的分析、研究方法, 立足于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原理和规律。试题通过引用课本内外的知识素材, 形成新的问题情境, 构成新的设问角度。因此, 在学习中熟悉教材、夯实基础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精读教材, 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梳理知识, 掌握基本概念和关键词语的含义, 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 避免出现知识盲点。要全面复习基础知识, 不留死角。对已考过的知识点, 不能麻痹大意, 在复习时可以转换角度进行思考。

二、正确解析读图题,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图像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图像中提供了比文字描述更为丰富的地理信息。要正确解答读图题,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扣准图名和图例, 不放过图中任何信息 (如经纬度、箭头、注记等) 。坐标图注意纵坐标、横坐标, 最高点、最低点, 转折点、交叉点, 并通过描点来理解其地理含义, 多轴坐标图要准确寻找与变化曲线相对应的横、纵轴;等值线图从形态、疏密、弯曲方向、极值等方面入手;区域图、地形剖面图要根据经纬度、海拔高度、参照物、比例尺等判断地理位置;无图考图题, 先将文字转换成图形;若是区域图, 要确定其所在的位置;若是统计图, 要弄清楚它所反映的是什么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第二, 观察图像内容, 根据题目要求或图中信息, 解决问题。第三, 图文转换, 这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 思维能力的反映, 也就是学生根据图中的地理信息, 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论证和陈述的过程, 即答题过程。应做到多见多看、多画多练、多思考, 在自己的大脑内多罗列储存大量的图像信息, 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

三、对练习题精心取舍, 不搞题海战术

我们平时做的地理试题, 充斥着大量的怪题、旧题、偏题和难题, 对同学们“毒害”很深, 甚至也“毒害”了一些地理教师。我们要擦亮眼睛, 看清这些地理试题的真面目, 对学生进行“双基”培养, 做到精讲精练。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做到讲解少而精, 有重点、有难点, 各个击破, 特别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练习题处理要有的放矢, 不搞题海战术。要有选择地征订复习资料, 精选习题。针对地理既文又理的特点, 同学们一定要在理性思维分析上下工夫, 突破文科学生的薄弱环节, 诸如在地图的延伸和经纬网地图与区域的全面结合、等值线系列图整体训练、文字材料中的隐含条件上挖掘等, 并在试题的精选上巧安排, 提升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进而开拓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加强限时训练, 提升应试能力

地理学科的训练强调地理图形读、填、绘、记, 要学会把地理学科的基本现象、规律、原理落实到图形上。通过经常的图形复习, 巩固积累地理知识, 完成知识的“积少成多, 厚积薄发”。学生在复习时要联系实际回归课本, 对过去的错题进行温习和重作, 做到步步为营, 稳扎稳打, 养成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在做练习时切忌仅仅满足于知识答案, 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 融会贯通, 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练习量, 以适应高考的要求。

五、规范答题训练, 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的一种基本能力, 地理学科考试中的语言表达应符合科学性、全面性、针对性、有序性等要求。科学性要求对问题的回答要正确, 达到准确无误, 不能进行错误判断或错误定位。全面性要求回答问题要完整, 不能有要点的缺漏。针对性指在回答问题、组织答案时, 不是写得越多越好。因为, 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 考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 如果抓不住重点, 将不相干的答案写得过多, 就会影响整个试卷的完成速度与质量。有序性要求考生要对答案内容进行梳理, 使其规范、整洁、清晰。同时, 还要注意减少错别字。“眼到、心到、手到”, 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形成过程, 概括基本原理, 提高理解能力和文字说明能力, 紧扣课本, 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否则在答题过程中就会出现“眼高手低”或“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的情况。

六、聚焦地理重点问题和时事热点问题, 突出综合能力训练

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热点、焦点、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 以及国内、国际正在或已发生的重大事件,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要把握热点就要增加阅读量, 平时注意阅读如《半月谈》、《人民日报》等报刊, 注意收看新闻, 同时随时查阅地图, 弄清问题发生的地点及背景, 注意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主干知识的密切联系, 把握其因果缘由及其影响, 使热点问题重点化。对于地理时事和热点问题, 教师在第一轮复习中应采取不回避、不喧宾夺主的态度, 使学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收集地理时事与信息的习惯, 引导学生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分析、解释地理时事。这样既可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觉得“地理有用”而兴趣大增, 又可对相应的地理知识起到强化作用。如:能源问题与能源问题安全, 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 人口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 民族团结和边疆地区经济发展, 金融危机和经济全球化, 自然灾害与可持续发展, 宇宙探测和极地考察, 等等。注意宏观把握, 微观切入, 从不同层次、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又要注意与政史等学科进行横向联系, 突出综合能力训练。

高三化学备考复习策略 篇3

关键词:高三;化学备考;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170-01

鉴于期末考试的重要性,建议学生:需要理清学科的知识框架,夯实基础知识与要点,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平和、自信的心态迎接考试。

一、理清化学知识的框架

在备战期末考试的过程中,学生不要只埋头复习单个知识点,要合理安排好复习时间和精力分配,从整体上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融会贯通,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构建知识框架上,在弄清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再细化知识点,并强化主要知识。

例如,能够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氢离子,碘离子,硝酸根离子,硅酸根离子

B、银离子,铁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

C、钾离子,硫酸根离子,铜离子,硝酸根离子

D、氨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离子

解析:本题应该选择C。对于A选项,氢离子、碘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三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氢离子与硅酸根离子能发生反应生成沉淀。B选项中,银离子能跟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形成沉淀;选项D中的氨根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发生反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离子间的共存问题,需要学生能构建离子反应的知识构架。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离子间的反应主要有:复分解型(包括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型两类。这里的酸性不是狭义上的氢离子,还要包括所有酸性微粒,根据这一原理可以知道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是显示

酸性的,水解是显示碱性的,因此,它不能与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任何一种共存。

高考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主干知识有: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周期表;分子的结构及晶体的类型;化学反应与能量;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原理及其应用;非金属卤素;氧族和碳族元素、美铝铁以及碱金属和同分异构体。同时,还有烃衍生物、蛋白质、糖类、油脂以及有机合成材料等。除此之外,还有物质量计算、结构式与化学式、方程式计算;实验室制法、分离以及物质检验和化学实验的设计。学生需要按照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逻辑推理、实验性探究、建模思想等化学学习方法,进行复习并掌握化学知识。

二、夯实基础

夯实基础需要注重基础,更要突出教材,建议学生一定要回归课本。注意教材中章与节之间的知识联系、规律的解释等。同时,还要适度重视高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常识的介绍及课后习题,它们往往是高考的盲点,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课的提示卡中有:在检验试样或者配好的试样溶液中是否还有某种物

质的时候,每次取少量该物质试验。

比如: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

上表各组实验数据最先出现沉淀的是()

解析:应该选择D。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众多,本题主要是从溶液自身的浓度与溶液温度因素进行考查的,只要抓住了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其反应速率就越大,便可以选择正确的答案。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其题目源于课本本身,而且与新教材内容相一致,真正体现了教材的回归,对基础特性进行了有效的强化。

三、注意细节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学生一定要注意其表达和书写的正确性与规范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化学成绩。为此,要注意加强化学用语的训练,需要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需要强化机构简图、电子式、有机结构式、结构离子式等的书。总之,在化学复习的时候,必须要养成良好地使用化学语言,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达;化学计算的步骤要严格、运算要准确,有效数要表示规范等。

四、平和的心态

据调查显示,考生在实际考试过程中,试题本身的难易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学生的答题心情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实践中考生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积极调整好心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做题时,若遇到平时没有见过的题型,一定要冷静,不要被题目表面所蒙蔽或者吓住,要相信再新颖的试题也是来自于我们日常学习的化学教材和内容,相信利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和技巧,一定能将此题解出来,而且还要把日常所学的知识发挥到极致。

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篇4

1、三年整体规划,明确奋斗目标。

在我看来,每一届高考成绩的好坏,实际上不完全取决于高三这一年或者说一模后的这几个月,而是高中三年整体的规划加上高三的阶段性部署。我校把高考备考策略整体规划为高一求“严”,高二求“放”,高三求“紧”,做到突出重点,环环相扣;三年一贯,一以贯之。高三求“紧”,就是要求“紧中有严、紧中有放、紧中有序”,既要让学生紧起来、静下心来,又要让学生动起来、放开手脚。当然前提是要求老师们先紧起来、动起来、静下心来。针对我们三类学校的教学实际,我们今年把高三升学目标定位为“立足本科,冲击重点,不放弃专科”。我们的总体思路是“抓两头,带中间,促整体”。支撑这一目标和思路的核心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成功的自信和希望”、“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2、研究高考动向,制定复习计划。

一是组织各备课组认真研读《浙江省2010普通高考考试说明》,重视对样卷和高考卷的研究,把握高考命题的要求和高考命题方向。同时,加强高考信息的采集,如《考试》《教学月刊》《高中数理化》等杂志和杭嘉湖一些学校模拟试卷的收集。组织高三老师与与高三年级学生一道参加温州市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让老师真切地感受高考试题趋势,更好掌握学情,准确反思教学得失。除了参加市直十校联盟外,上学期组织高三老师赴龙港开展校际高三联谊活动,交流

高三复习备考计划。下周将组织高三部分老师赴杭州参加2010新课程高考备考信息报告会,了解高考信息,探讨复习对策,掌握高考动向。

二是认真研究制订高三备考复习计划。高三各备课组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对高三复习工作作出详细、合理的安排。学校对高三备考复习计划明确提出总体要求,一轮复习到上学期末结束,强调扎实,要求细分知识点和章节,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二轮复习从一模开始到二模结束,强调系统,要求专题突破,建构知识体系,基础、能力、方法、训练并重;三轮复习从二模之后到高考前夕,强调提高,要求注重查漏补缺,强化应试技巧,加强综合训练和模拟训练。

3、着眼教学常规,聚焦常态课堂。

高三要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率,我们认为关键要在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下工夫。我们学校特别强调教学常规的落实,把教学常规的规范作为教师专业基本功来改进,把有效备课作为有效教学的前提,把常态化有效课堂置于教学管理的核心地位。通过抓有效备课、有效作业、有效考试、有效辅导和有效课堂,整体建构有效教学链条,提高高三复习的质量和效率。为此,主要开展五项活动、明确五项要求。

五项活动(1)开展全员开课、全员听课活动。营造关注课堂、研究课堂的氛围,促进常态课的有效和高效。(2)开展课堂调研活动。组织行政和骨干教师对高三课堂教学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诊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帮助教师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开展期中教学检查活动。加强对备课、课堂、作业等环节的过程监控。(4)开展教学质量分析活动。重视考试管理,考前抓命题,考中抓监考,考后抓诊断性分析,诊断教和学的情况,重视学生学业的个案分析、跟踪对比分析。下周我们将举行一模质量分析会。(5)开展学期教学工作考核。按照“从起点看提高,从基础看发展,从过程看变化”的思

路,修订学科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并与学期考核挂钩,使之成为激发教师努力工作的动力。

五项要求(1)课堂教学上要求建立讲练常规,以学为主体、以教为主导、以练为主线,让学生动脑、动笔、动口,努力摒弃“满堂灌”现象。面向全体、夯实基础,努力做到起点低、容量大、气氛活、达成度高,保持一定的紧张度。(2)在作业和试卷方面,我们倡导“让教师跳进题海,让学生走出题海”,凡是布置给学生的作业都要做一遍。要求教师案头多几本教学参考书,教案绝不允许照搬原有备课笔记,强调筛选、重整试卷和讲稿,精选例题和学生作业,作业和试卷必做、必收、必改、必反馈。(3)重视对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的研究,突出预习、精讲、测试、讲评、再练等环节,杜绝发试卷、对答案,抄冷饭、满堂灌的简单模式,向预习要底数,向讲课要效率,向选题要质量,向讲评要水平,向再练要进步。(4)高三教师实行坐班制,加强对学生的作业面批和个别辅导以及答疑活动。各学科每周安排专门时间,强化综合训练,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应试水平。(5)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讽刺、打击、变相体罚学生,努力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情绪体验,给每一个学生成功的自信和希望。

4、注重精神鼓励,激发学习斗志。

其实,在我看来,检验我们高三工作的成效重要指标是看学生精神状况和学习投入情况。为此,我们紧紧抓住学生这个层面,加强各种指导和鼓劲工作,营造紧而活、紧而放的浓厚学习氛围,增强学习自信心和向上的动力。

(1)帮助学生认清目标、准确定位。根据学生阶段性检测的情况,不定期划定并公布高考“预上线”和“预踩线”学生名单。同时,举行高考誓师大会、学生表彰奖励大会和高三家长会议。接下来还要开展学生高考冲刺动员会、学生表彰奖励大会,给尖子生鼓劲,给后进生加油,给学生以信心、希望和前进的动力。

(2)加强学业帮扶和行规管理工作。学校重视“扶优辅差”工作,加强对“预上线”学生、“预踩线”学生的帮扶以及学科“短腿”学生的辅导工作,加强数学、英语等薄弱学科的辅导力度。为尖子生开设自选模块课程,鼓励向更高层次努力。重视行规管理,强调课堂的抬头率和自修课的埋头率、午休静校的到位率。(3)关注学生的压力和精神状态。注重教室、走廊等环境布置,张贴激励性标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10分钟晨读活动,以提振学生的精神状态。开设自学整理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重视考前心理辅导,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开展午间静校,开足体育课程,动员学生参加学校的文体活动,确保学生足够的体育活动时间、午间休息时间和娱乐时间,做到一张一弛、劳逸结合,让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

高三语文复习备考计划 篇5

一、复习进度安排

高三语文复习一般分为三轮:第一轮(2014.9—2015.1)重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第二轮(2015.2—2015.4)重在专题复习,查漏补缺;第三轮(2015.5—2015.6)重在强化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第一轮复习:

9.1---9.31 文字、修辞扩展、压缩、虚词(18个)实词(120个)。

10.1---10.30高中教材一、二册背诵诗文、词语、仿句、句式变换、文言语语段。11.1---11.30高中教材三、四册背诵诗文、语法、病句、简明、连贯、得体、12.1—12.31 高中教材五册背诵诗文、文学常识名篇、名句梳理、诗歌鉴赏

1.1—31 现代文阅读、综合练习

二、教学案的编制和使用

1、及早思考,明确到人。在开学初就明确了各个专题的具体责任人,要求责任人及早思考,深思熟虑,形成草稿。

2、具体智慧,完善学案。在授课前一周,将草稿发到每个教师手中,每个教师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学案。

3、统一行动,重视个体。在每周备课组会议上,所有教师各抒己见,见仁见智,最终讨论确定正式学案。但由于文科与理科学生实际不尽相同,不同班级之间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还特别重视个体差异,要求所有教师针对自己班级的实际,进行二次备课。

4、学案确定后,提前一天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做好预习。

5、学案一般包括典型例题、知识讲解、课堂巩固练习、课后巩固练习四部分。课后巩固练习主要是针对知识讲解的内容来命题。

三、第一轮复习的具体措施

(一)采取“超低空、地毯式、拉网式”的复习策略,夯实基础,建立知识体系。

学生底子薄弱,我对此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这就决定了第一轮复习起点不能高,容量不能过大。与其在高空作业,不如踏踏实实地给学生一些东西。因此我们采取了“超低空、地毯式、拉网式”的复习策略,把知识全面的给学生,学生得到的知识是实实在在的。

(二)构建立体式复习体制,早读、课堂、自修处处到位,知识、方法、能力层层推进。

我们的学生学习自觉性是不高的,而且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更不高,这就要求在复习中抓一个“实”字。要求“实效”,就必须实在的工作,早读、课堂、自修处处到位,构建立体式的复习体制,让学生时刻感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当然,实在的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求的高效,因此我们先夯实基础,再点拨方法,最后才提高能力,层层推进。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并不可怕,高考并不可怕。

(三)处理好复习中的四个问题,一切为学生服务,一切以实效为前提。

1.课堂力求做到精致化。提倡增大课堂复习容量,不是追求过多的讲,过多的练,面面俱到。而要敢于取舍,重点问题舍得用时间,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提高学生必需的能力。

2.讲练比例要科学。第一轮复习容易形成“满堂灌”或“堂堂做”,这些都是不好的做法,这样都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确立了教为考服务,以考促教的策略,合理分配好讲练时间。

3、学生主体作用要明确。课堂中有的讲得多、讲得快,学生被动听、机械记,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僵化、应变能力差;有的简单提问,过多的板演,貌似气氛活跃、讲练结合,其实是老师的惰性行为。因此在课堂上就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出了一个原则:学生应积极参与到老师的思维中去。

4、讲评的方式要高效。学情抓不住,讲评随意,对答案式的讲评是影响讲评课效益的大敌。做到评前认真阅卷,具体分析,评中归类,抓错误点、失分点、模糊点,剖析根源,彻底纠正。也可采取“自助”的办法,让学生讲方法,析错误,展开争论。这种方式,由于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极易让学生接受。

四、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以“本”为本,注重延伸拓展。

学生对语文课本上的东西,掌握的比较差。特别是文言文,很多学生再回头看的时候,感觉到很陌生,而且高考中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跟课文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因此

确定了以“本”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充分的掌握课本,并注重向课外的适度延伸,力求课本与高考的要求的和谐统一。

语文组

高三语文复习备考建议 篇6

复习策略

一、目标与过程

第一轮复习是整个高三备考环节中最主要的一环。之所以这样讲,理由有二。其一,这是最全面的、最完整的一环。在这一时间段中,要有计划、有目标地涉及所有高考考查的知识点与能力点。此后,再无这样全面应对的过程了。其二,这是最深入、最系统的一环。在这一环节中,不仅会较为深入地探触到各个知识点、能力点,而且还会关注到它们之间彼此的内在关联,建立彼此关联的网络。同学依据以上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当结合自我实际,合理有效安排好“过程”。同时还可以请相关老师看看,提出修改意见,力求让此过程契合自我实际和班级整体安排的实际。这一阶段,用时最长,从整体的状况上,安排好个人学习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二、制定到践行

计划制定好,一定要付出实际行动,充分利用每一秒钟意味着生命的延长。不要再在忙乱中苦恼,有计划地安排生活。一定要相信自己,最大化做到合理计划、充分复习、突出重点。

人生本就有限,而又有太多太多的时光在苦恼、迷茫与毫无节制的享受中荒废。人是善变的,而白纸黑字却永远不变,违反了规划,只会助长自己的惰性,使人深深的陷入后悔与自责。在茫茫大海中,人常会迷失方向。不如出海前就带好海图和罗盘,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撞上暗礁。人性本不爱吃苦,只好给他鞭策与激励,使人生不断前进;人性本爱享乐,那就在辛勤耕耘后使他感到先苦后甜的无限乐趣并周而复始,进一步发现学习中获得知识的快乐,学习过程带来的探求研究之乐趣。一切提前计划好,不会慌乱,不会紧张,留下的只有从容不迫与必胜的信心。

三、循序以渐进

整体的规划做好了,局部细节才能跟得上。每一天的学习安排看似是独立的,又能保持与整体步骤的和谐一致。保证了过程,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天天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干什么才最有效,这样,复习备考虽说是艰苦的,但心底却总能漾起快乐。

四、课上牵课下

在处理“过程”问题时,还要注意处理好课上与课下的关系。首先,课下,自己要通过努力,将“龙”备好画好;期待课堂,在课上得到老师充分的帮助,点亮龙“睛”,这样,“龙”必会破壁飞出,整个复习就会“活”起来。其次,还有可能需要依据老师点出的“睛”,去修改完善自己准备的“龙”。龙爪威猛,龙身腾跃,再配有灼灼双睛,“龙”也自会飞腾而去。

五、全局想细节

①将基础知识(语音、字形、同义词辨析、成语、病句、文言文阅读)安排时,既要注意专题性,又要注意分散性。

②基础知识中许多能力点的落实需要记忆,但不能盲目记忆,只靠工夫。如“惹是生非”中“是”字经常被误写为“事”,这主要是因为不了解“是”与“非”的关联,“是非”在词中是指矛盾,争端。再如“寒暄”中的“暄”经常被误写为“喧”,仔细推究就会发现“寒”与“暄”是意义相反的两个字,是指寒和暖,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再误写误用了。

③对于病句,要着重注意用足例句。对精选出来的例句要坚持“辨(感性)一析(理性)一改(操作)”三步走战略:辨就是能从结构性和语义性两个层面辨别正误;析就是能分析错例属于六种病句中的哪一类;改就是能将错例修改正确,这一点虽然不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但它非常有助于我们在正误的比照中加深对各种病句类型的理解。通过三步走战略,精耕细作,务求辨得准、析得清、改得正,从而真正做到精选精练,以一当十。只有这样,才能跳出题海战术,收到事半功倍的复习实效。

④写作的改善,离不开词汇量的积累。在字词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进一步了解词语意蕴,增强对词语的敏感力。如“水光潋滟”可以想象为描摹的是这样的一幅图景:最是那一片烟雨朦胧,轻轻荡漾在湖水中央,浅浅的暖暖的阳光温柔的抚摸着一切,轻掬一捧清,看阳光跳跃在手心,反着美丽光芒……

各类题型具体复习方法

一、写作:重感悟分析;轻模板套作

1、针对大作文部分:

自“高考语文写作之阵痛”以来,作文命题思路及阅卷标准的变革一直为考生所关注。分析近几年高考及北京模考卷可知,如今的高考写作越发重视考生对于某一具体问题、具体现象的分析;或对于某一具体事物、人物的感悟描摹。换言之,高考作文在逐渐回归写作之根本、文章之灵魂――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曾经一度,学生在作文复习方面,更加注重所谓写作模板和写作语言;而如今,如欲在高考写作方面摘得桂冠,须从根本能力出发进行训练。具体方法如下:如考生以议论见长,则需着力提取材料所述问题及态度,并以此为根基结合社会现实和丰富范例就条件、原因、解决方案及结果等依据逻辑逐层展开进行分析、反思。如考生以记叙抒情见长,则需着力发现生活中的动人事件、事物等,自情出发、以情动人。唯此,方能遵循写作之规律,万变不离其宗。

2、针对微写作部分:

学生首先需要做到层层破题,同时需要把握住各种文体类型的写作特点,做到形神具备,切莫陷入仅揪其模式而忽略其内在内容的怪圈。

二、阅读:

1、针对长阅读部分:

长阅读为15年高考新增题型,篇幅长、考查信息细、所涉题型广。考生在学习具体方法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该题目之命制目的何在。很多考生未经思考,盲目按照文学作品阅读的方法答题,消耗掉大量时间,导致无法按时完成试卷。值得注意的是,在长阅读出现之前,文学作品阅读作为传统阅读题型自古有之,其主要考查学生精读、细读能力。那么,长阅读作为新增题型,势必要与文学作品阅读所考查之项目有所区分。经分析可知,该模块重在考查学生泛读、速度能力。明确这一考查方向,学生即可知,在该模块中应当遵顼“由题带文、速度为先、逻辑为重”的思路,训练精准定位、迅速搜索信息的能力,方为良策。

2、针对文学作品阅读部分:

如前所述,与长阅读不同,文学作品阅读重在考查精读、细读与文学分析及感悟能力。基于此,考生需要重点训练把握文章脉络、分析文章各层次中心的能力,同时需要区分不同题型按照答题方法完成题目。分析历年高考真题及模拟试题可知,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部分重点考查的题型包括:词句解释题、词句赏析题、概括归纳题和发散延伸题。其中每类题型着重考查不同范畴的能力,词句解释题重在结合上下文及文章主旨挖掘词句的引申义、比喻义。赏析题重在从“结构、手法、内容、中心”几个角度分析词句妙处。而概括归纳题考查学生拆解题干和提取筛选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全文概括题,是近几年的热门题型,且往往为6分大分题,需要考生着力关注。延伸发散题学生则需抓住“文本、中心、生活”三个立足点进行题目分析。

3、针对诗词鉴赏部分:

学生要特别注意把握诗词情感,所谓“诗言志”。要知道,诗词鉴赏的核心即在于由情感反推其所选写作手法所用语言之妙处。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生往往本末倒置,片面地套用所谓题型及解题方法,只答其表,未解其理、南辕北辙,需要特别关注。

4、针对文言文部分:

该部分考查学生“语法、语感、技巧”三个维度,其中以语法、语感为先,解题技巧仅仅起到辅助作用。部分考生本末倒置,期待“只看题目不读文章”的解题方法,我们说,技巧只能做到解决特殊事件,而真正需要做的还是从基础语法出发,通过“点对点”解读文本,训练文言语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语言基础: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备考的建议 篇7

一抓住共性, 强化读图

地图既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也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正所谓无图不成题, 文科综合试题36、37题, 都是以地图作为切入点, 设置自然、人文地理问题。读图、作图能力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

近年的文科综合试题中, 地理部分出现较多的图形, 其种类虽然繁多, 变化各异, 但其本质都是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等, 因此在复习时应注意对图进行分类整理, 抓住其共性, 总结读图规律。

在做有图 (表) 题时, 可以按以下步骤展开:首先看图名, 若是区域图, 可知道其所在的位置, 若是统计图, 可知道其反映的是什么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 曲线发生转折的地方, 分析其背后的成因;其次是观察图例或注记;最后观察图像内容, 根据题目要求或图中信息, 解决问题。解此类题的关键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第二轮复习重点在课堂, 关键是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第一, 自然地理的复习首先要掌握地理概念, 如在给学生讲地壳物质循环一章时要求学生掌握这一组概念: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有些学生在做题时, 题目中一谈到地质作用就认为答案应是内力作用, 这就是对概念不理解, 而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而地壳运动又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在地表留下的痕迹就是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所形成的地貌就是构造地貌, 如断层就是地质构造, 但断层山就是构造地貌。其次, 掌握地理原理。如热力环流原理、水循环原理、地壳物质循环原理、整体性原理等。再次, 掌握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大气受热过程、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过程等。最后, 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如洋流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第二, 人文地理, 应结合案例分析, 培养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 但内容分散, 不容易抓住重点, 需要记忆的东西多, 因此在复习方法与策略上, 应抓住核心知识, 即区位因素 (工农业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的区位因素等) , 剖析典型案例, 理清知识线索, 并应用于其他案例的分析。

第三, 区域地理, 区域定位是学生的学习弱点, 在第二轮复习时应强化区域定位, 首先要抓住主要经纬线, 用它们“框住”区域各大洲的边缘线、中心线, 如20°E是非洲的中分线来定位非洲, 90°E可看作是亚欧大陆的中分线, 命题素材很丰富, 它经过孟加拉湾可以考这一区域的自然灾害如飓风、喜马拉雅山的成因及雪线、新疆的地形等问题;其次根据重要的地理事物来定位, 如主要的河流、湖泊、山脉等, 定位出地理位置后, 推导出该区域的自然特征, 进而推导出该地的人文特征。

三精评精讲

试卷评讲要时时抓住考情分析、典例解剖、变式拓展三大环节。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第一, 教师要引导学生, 从审题、挖掘提取有效信息、转化已知条件到最后布局谋篇等环节上逐一落实;第二, 要引导学生领悟, 挖掘此类题的解题规律, 举一反三;第三, 通过变式训练、补偿练习将知识规律落实到实处;第四, 要求学生揣摩原题与答题的逻辑关系, 试题分布与答案采分点的联系。答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第一是课本上的例子和个案剖析;第二是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常规题型的答题要点和解题思路, 培养学生自查错误、自我纠正的良好学习习惯和主体意识, 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

四后期复习要回归教材

回归教材, 梳理知识, 把厚书念薄, 以点连线, 以线结面, 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 重点关注图表和方框内的阅读材料部分, 突破重点、难点, 不留盲点、疑点。立足模块复习, 以专题为基础、以区域为平台, 提炼主干知识。复习过程中, 可采用大、小专题的结合, 一方面利用大专题来引导考生复习地理主干知识, 强调的是知识的覆盖面;另一方面利用小专题来引导考生复习某类知识点, 强调的是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对课本主干知识的掌握以及难点知识的突破, 无疑会大大提高考生的各项应试能力。

五劳逸结合, 战胜自我

由于第二轮复习时, 与高考的“约会”近在咫尺, 学生身心每天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心理压力太大, 往往会出现失眠、上课时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的现象。这个时期应做到劳逸结合, 有张有弛;加强锻炼, 适当活动;注意营养, 合理饮食;保证睡眠, 精力充沛, 使自己的身体保持良好的运行机制, 让大脑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高三政治第三轮复习备考策略 篇8

一、回归课本,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主体知识体系

回归课本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新课程高考文综政治强调对综合知识的运用,注重对各知识点的联系和迁移。考生在考前一个月里,从整体把握考点,按照高考考纲,把握好教材的内同和高考价值之间的关系。如《经济生活》知识回归教材可这样建立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线索。国家: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完善分配制度—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市场秩序的建立)—加强宏观调控(目标、手段—财政、货币政策)—倡导科学发展观—实现小康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关注民生加强社会建设。企业:关注商品的价格和消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参与经济全球话,积极引进来和走出去—承担社会责任履行企业义务—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劳动者:金钱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职业技能—学会理性投资。

二、把握导向,研究高考试题,关注时政热点,形成高考政治对社会热点介入

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政治突出时代特点和社会热点。例如:下表为近四年38题考点考查情况。

近四年38题考点考查情况

年份实考当年重大热点

2015政府预算管理、财政知识预算法、财政赤字

2014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文化创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反腐倡廉

2013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企业转企改制党十八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梦

2012民生、分配改善民生、幸福感 、社会心态建设、稳定物价

上从表可以看出,出题背景材料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热点素材。2016年高考高考政治仍不回避热点,贴近学生生活,以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为命题素材,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习总书记访美英、两岸历史性会晤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互联网+” 、反腐倡廉、企业改革、生态文明、雾霾笼罩等都可能是2016年高考命题素材。

三、考法指导,训练必要的答题技巧和心理素质,提升高考应试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

考生要研读高考的各种题型。高考文综政治分为选择题和客观题两部分,笔者认为,“文综得选择题者得天下”,做好文综政治选择题是高考政治获取高分的关键。高考政治选择题主要有计算题、图表题、漫画题、材料题等,针对不同的题型考生要做有针对性的训练。客观题的解答“三部曲”一是审题,阅读设问找准答题知识范围、分值和切入点;阅读材料,对材料分层,根据标点符号,标划关键词句,搞准材料的中心。二是回归课本,将分析的材料和课本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回忆、检索、筛选课本知识,确定和材料最紧密联系的理论知识。三是组织答案,组织答案要“三化”:段落化、序号化、规范化(专业术语+时政语言)。

临考前注意加强应试心理辅导,克服考生高考到来过重的紧张、焦虑情绪,注重营养补给、科学安排食谱、防病健体,控制心情、提升信心、保持清醒,合理安排时间、保持充足睡眠。

四、查漏补缺,加强对知识和能力的巩固,巧做加减法

巧做加法要做到三点:一是重视新教材的新增点。例如:2015年全国卷Ⅰ主观题考“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新增知识点,地方卷也有涉及新增知识,所以预计明年高考教材中有修改的知识点还是高考热点。二是关注各地模拟试卷常考的知识点。高考不回避热点,各地模拟卷常考知识也是高考高频考的知识。考生要经常整理考过的模拟试题,从中找寻命题规律,学会举一反三。三是查漏补缺,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记忆,整理错题笔记。加强基本概念、原理、方法论、知识范围的把握。在备考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只知道疯狂做题,疯狂练习,最后甚至连最基本的概念和理论都搞不清,所以,考生最后阶段的冲刺中多看课本,强化知识的记忆和区别。巧做减法,一减高考近几年主观题考过的知识。一般上一年主观题考过的知识下一年度不会再考,例如:2015全国卷Ⅰ主观题考了财政和人大的知识,2016年高考就不再考。二减不符合当下的热点主干知识点。高考政治以时政材料为背景材料命题,例如:2015年全国卷Ⅰ考的“预算法”为背景材料的书本知识,这些不符合当下的热点主干知识2016年高考将不会出现。

高三语文备考复习方法 篇9

作文的分值是60分,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语文高考的胜败。这一点尽管老师在考题的时候一再强调,可是我是直到进入高考语文考场之后才深刻的体会,当然活生生的例子就坐在你的现象,就因为一篇高考作文花8个月时间有点长,所以我差点放弃这次高考,之后的语文考试,我就抱着考不好就复读的心情去考的,而且因为作文的失误,我想名牌高校我的同学之中也不少,所以大家一定要非常重视作文,不光高考语文的成绩,而且在高考考试顺序上,语文是首科,所以会影响各科成绩的发挥,也会影响到整个高考的成绩,说得严重点就会影响到同学们前途命运的问题,所以一定要把作文抓好。

外语学校高三语文复习备考 篇10

天道酬勤 善思行远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复习备考的做法

2011届的高三语文备考和往年相比 多一些迷茫 也多一些机遇

作为新课改的第一届

在大家都没有任何经验可依的情况下

谁能把新高考研究透彻谁才有可能在高考中胜出 为此

我校高三语文组在复习备考上做了以下工作

一、准备工作:

1、主动取经 明确方向

在2010年8月初

我校先是组织教研组长去银川二中学习交流 而后又请银川二中的老师来我校现场指导、交流

这一“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消除了我们心理上的紧张、迷茫 让我们明确了复习备考的方向

2、强化意识 科学备考

高考试卷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检测 语文试题不仅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 而且考查考生的应试技能 在做题时要达到又快又准

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贯彻“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 文本意识

规范意识”的精神

并让学生养成习惯、形成能力 因为只有审清题意

才能明确答题的方向;只有读透文本 才能准确理解文意;只有根据分值答题 才能做到准确规范

二、整体安排:团结协作、理性备考

我们这一届高三语文组在梁焕敏老师的带领下 进一步加强了集体教研

依据市教研室的指导建议和我们学校十一月底有保送生考试的特点 我们做出详细的备考计划 并根据每一位老师擅长的专题 分工到人

大家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最后由梁焕敏老师整理成高三语文组备考备忘录 人手一份

备忘录包括课时内容安排 专题责任人安排 日常语文积累安排 作文训练责任人安排 努力做到理性备考 防止盲目低效

三、专题操作

(一)文言文阅读专题:前接后连 文(思想情感)言(文言知识)并重 内外互补

上学期的前六周主要讲授《文化经典》

同时穿插复习必修1到必修5及《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文言文 并练习往年的高考题

比如在讲“儒道互补”单元时 穿插复习《寡人之于国也》《劝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讲授“春秋笔法”单元时 穿插复习《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这样按内容分类复习

既做到了文言知识的前接后连

又能让学生在知识类型上形成细致而又完整的认识 还能积累作文素材 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高考题的练习主要在课下进行 老师布置篇目 提出具体要求

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围绕着常考的文言现象重点讲解、归纳总结 让课内知识的检测与课外的应用形成优势互补 最终提升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应试能力

在这一专题

我们给学生提出了“四遍阅读法” 第一遍通读全文

然后做题;第二遍查字典、通译全文 重做试题;第三遍对照译文

检查答案;第四遍针对自己的疑难点做笔记 不要求每一篇都这么做 但每位同学至少认真查做5篇 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进而形成技能

(二)诗歌阅读专题:解诗织锦 技巧添花

这一专题是学生的难点

我们老师也经常困惑:从形象到语言再到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 学生做老师讲 分析做题思路 总结规律方法

讲解细致、费时很多 到了综合考试

十分的题平均得分为四分 这样的结果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们想主要是因为在教学中太注重方法的归纳 而忽视了对诗意本身的解读 读不懂

或者读不透诗成了学生做题的最大障碍 基于此

我们有意识地把教学的重中之重放在了引导学生说诗解诗上

比如:在鉴赏《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 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 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 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这首诗时

如果学生能注意到并准确理解到“尚”的语境义是“还” 若有所思

苦闷无聊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读字词 让学生养成说“诗”解“诗”的习惯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诗意的能力 只有这样

学生做题时才会游刃有余

(三)选考题:突出重点 指向明确

2011年课标卷大纲对选考内容的说明包括文学类文本(中外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阅读和实用类文本(中外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阅读 根据全国课标卷近几年考题的设置情况

我们在复习备考时以小说阅读和传记阅读为重点 因为传记类文本解读和试题的难度相对较小 得分容易

所以侧重传记类文本的复习具体到时间的分配上 传记阅读用两周 小说阅读用一周

并建议学生在大型考试中选做传记阅读题

1、传记阅读:理清线索 探究规律

这一专题我们采用的是最朴素的方法 从传记的定义(传记是遵循真实性的原则 用形象化的手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

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入手 提炼出传记的特点:真实性 文学性 评论性

叙议结合以叙为主

纵横两条线索(纵线主要是传主的生活经历 横线主要是传主与时代与他人的关系)

根据传记的特点尤其是评论性和纵横两条线索总结出阅读传记的基本方法为:抓纵横两条线和评论性的语句

理清了纵横两条线索 我们便能明确传主的生活经历

传主与时代与他人的关系;找到评论性的语句便能明确作者对传主的情感态度 大大增强了阅读的针对性、有效性 然后结合具体的题型指导学生规范答题 双选题和前两道主观题

一般为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筛选与归纳 难度不大

在探究题上

我们综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总结了三大题型和相应的答题套路:

(1)探究传主的某一特点(2010课标卷《杂交水稻之父》2010辽宁卷《黄遵宪的外交活动》2009课标卷《寻找教育的曙光》等)

做题思路:观点+论据+历史背景+总结

(2)探究写作意图(2009广东《黄侃先生二三事》)

做题思路:传主的典型性 时代性 普遍性

(3)探究写作特点(2008山东《我所认识的梁漱溟》)

做题思路:评传结合 细节描写 引用 侧面描写 诗化语言 首尾照应等

2、小说阅读:新旧相连、要素互动

在指导学生复习这一专题时

主要采用旧知带新知的方式、三要素和主题相互作用的特点来整理各种题型的做题思路和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复习课内小说《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强化学生对小说三要素及其关系的理解

明确高考题考查的重点和常见题型的答题思路

比如

复习《林黛玉进贾府》主要是以黛玉的形象来反推概括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比如

复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主要是梳理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

二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或衬托人物的心理

三是推动情节发展或者使情节得以转换

四是暗示小说的主题

思考、研究这两大题型的答题模式

我们会发现三要素加上主题四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因此考查某一情节的作用题的思路为这一情节跟环境、人物、其他情节以及主题之间的关系 而探究主题类的试题往往要结合三要素来分析

(四)作文训练:分类训练、分工到人

梁焕敏老师统筹安排 分类训练 分工到人

印发给学生书面的指导材料

材料内容包括理论讲解、实例展示、样文及本次训练的作文题

1、结构训练:共进行四次 横列式结构练一次 纵式结构一次 对比式结构一次 自由选结构练一次 由梁焕敏老师负责

2、立意训练:共进行八次 寓言式材料练两次 诗歌类材料练两次 漫画类材料练两次 现象评论类材料练四次 由李亚娟和廖伟老师负责

3、论据的使用和分析训练:共进行两次 苏小娥老师负责

4、开头和结尾的训练:共进行两次 杨建新老师负责

分类训练结束后是综合训练

上学期除了月考、联考、保送生考试、一质检考试我们共写10篇作文 都是全批全改

这学期除了考试我们是一周一篇作文 可以不写评语只给分数 但要有重点面批 评讲要扣住训练重点 评讲时有范文

评后张贴到教室外的走廊供学生随时看阅 范文还要有层次

哪些范文供45分左右的学生学习

哪些范文供48分左右的学生学习要给学生交代清楚 让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 且针对性强

四、常规安排:

(一)印发积累卡片

针对高三学生时间紧任务重阅读量少的特点 我们给学生印发积累卡片 每位老师负责一个月 每周两大张 内容的选择

原则上应包括名句名篇默写 两道成语题

其他内容根据老师自己的喜好和学生的需求可以选诗文选粹、热点时评、精彩文段等 我们的想法是把默写、成语、作文素材的积累等这些繁琐的内容化整为零 让学生始终保持着对语文的亲切感和期待感 这项任务工作量很大 但我们坚持着做下来 学生反映还不错

(二)充分利用早读

充分利用早读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我们的做法是由课代表负责安排学生 在早读上课前

在黑板上写六个成语 注明褒贬

写清意思及适用范围 也可以写名言警句 还可以设计默写题 或者给大家解析一首诗 学生抄写 老师抽空检测

早读开始后由课代表往黑板上写任务 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实情自由诵读 比如读知识积累卡片

这样既增强了学生有效利用时间的意识 又能培养学生科学安排复习时间的能力

(三)专题与套题相结合 为了避免学生遗忘知识点 增强学生对套卷的熟悉度

我们实行专题与套题相结合的做法 两周一套高考卷或模拟卷

学生全做、老师抽查批改、重点讲解

以上是我代表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组对我们在日常工作和专题复习方面的一些做法 向各位同仁做以汇报交流 语文高考的备考任务很重

我们希望勤能补拙;语文高考的备考难度很大 我们希望思能行远 不当之处

请教研室高老师等给予指导 也请大家批评指正

上一篇:小学家长会学生发言下一篇:大班公开课《认识日历》优秀教案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