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的起源与发展(精选8篇)
(1)茶饮的广泛盛行
宫廷茶艺、宗教茶艺、文士茶艺和民间茶艺 宫廷茶饮
据《元和郡县图志》载:湖州过去贡茶数额不多,“贞元以后,每岁以进奉顾山紫笋茶,役工三万人,累月方毕。”
子兰《夜饮》:“大内隔重墙,多闻乐未央,灯明宫树色,茶煮禁泉香”;
鲍君徽《东亭茶宴》:“闲朝向晚出帘栊,茗宴东亭四望通”;
花芯夫人《宫词》:“近被宫中知了事,每来随驾使煎茶”; 僧侣茶饮
陕西法门寺出土的唐僖宗时期的金银茶具
陆羽的师友,如智积,怀海和尚,灵一和尚,及皎然、齐己等
专题介绍.关于茶圣陆羽与《茶经》
12岁时陆羽终于逃出了龙盖寺,开始了流浪生活。小陆羽加入了一个戏班,四处演出,渐渐成为了竟陵四乡一个参军戏的名角。并且慢慢自己编脚本和唱词,有著名的《谑谈》。
俗话说,吉人自有天相,陆羽亦不例外。唐天宝五年(746),竟陵太守李齐物在一次州人聚饮中,看到了陆羽出众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和抱负,当即赠以诗书,并修书推荐他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墅(邹夫子)为师,学经业儒,遂了多年的心愿。
陆羽师从邹夫子五年返回竟陵城后不久,与被贬至竟陵的前礼部员外郎、颇享诗名的崔国辅成为了忘年之交,得到了不少熏陶与指导。两人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三年之后,崔国辅离开竟陵,行前,崔国辅以白驴、乌犁牛及文槐书函相赠。
陆羽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江南度过的。他先后游历了襄、荆、峡州等茶区,并深入茶园进行实地考察。先后到过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于公元760 年在盛产名茶的湖州苕溪结庐隐居,并以苕溪为中心,每年茶季就亲自带着采制工具前往湖州、苏州、常州和杭州等地的深山中采制春茶,向茶农学习经验,考察茶叶生产,他将游历考察中的见闻随时记录下来,在实践中丰富了自己的茶叶知识和技能,为写《茶经》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他初来江南就结识了时任无锡尉的皇甫冉,皇甫冉也是一位多才多艺、怜才重友之士。这是陆羽初来江南结交的第一位挚友。两人一见如故,情投意合,陆羽在这里逗留期间经常到异地茶山进行考察,皇甫冉《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等诗篇就记述了陆羽的采茶活动以及他们之间的友谊。
唐肃宗至德二年(A.D.757 年)来到吴兴,与乌程县柠山妙喜寺皎然相识结谊。皎然,俗姓谢,湖州人,为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之十世孙,他即是诗僧,又是茶僧。陆羽的正直人品、渊博知识受到了皎然的赏识与钦佩,与他结成了“缁素忘年之交”。皎然是陆羽人生旅途中的又一位知己,是陆羽越过坎坷、走向事业全盛的坚定的支持者。他们生相知、死相随。由于湖州较北方安宁,又是名茶产地,这一时期陆羽到各大茶区游历考察,学习茶农种茶的经验和方法。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陆羽前往江苏茅山观察茶事。应该说这段时期是陆羽的一个成长期,在这之前他虽然在积公禅师那里学会了烹茶,品茶,但对于真正的茶道和茶的基础工艺还不甚了解,皎然的出现无疑弥补了他的缺点,通过与皎然的交往,陆羽对茶道有了更深的理解,因此后世有人称皎然是指导陆羽写作《茶经》的人也是有根据的。
陆羽的诚信人品,对佛学、诗词韵律的高深造诣,特别是他的渊博的茶学知识及高超的烹茶技艺,在湖州各阶层人士中赢得了声望,同时也博得了时任湖州刺史颜真卿的赏识与信赖。
陆羽参与了由颜真卿主编的大型类书《韵海镜源》,还参加了颜真卿组织的数十位文人参与的诗词联唱,并集成《吴兴集》,成为唐代文坛上的一大盛事。而陆羽在湖州最令人敬慕的杰作是“三癸亭”,这是由他亲自设计,由颜真卿出资,皎然鼎力相助的三人通力合作的作品,至今仍是湖州的胜景之一。由此可知,他们三人之间的友谊之深。
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陆羽回到湖州,在皎然的苕溪草堂开始了《茶经》的著述工作。期间常身披纱巾短褐,脚着蘑鞋,独行野中,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或诵经吟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迟疑徘徊,每每至日黑兴尽,方号泣而归,时人称谓今之“楚狂接舆’。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陆羽在他从事的茶业、茶文化业中结识了很多品德好、学识广的朋友,这对于他的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凡是他未去的茶区均由他的友人为他寄送茶叶样品,传递情报。为了总结茶叶生产和茶叶科学技术、经验,以适应茶叶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需要,陆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经过长期的潜心研究与实践,于公元765 年写出了人类文明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于公元775 年又对其作了修改和补充,公元780 年刻印问世。《茶经》首次使茶叶科学系统化、理论化,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巨著。
纵观陆羽的一生可以看出:他勤于读书,注重实践,学识广博,多才多艺,抱定目标,矢志不移。他善于与品德好、学识广的人交友。他与茶学、茶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为此贡献了他毕生的精力。
陆羽及其《茶经》对当代青年学子的人生启示
1、目标定位
2、抓住机遇
3、锲而不舍
4、注重实践
5、善于交友
《茶经》是一部历史和实际考察相结合的关于茶的专著,也是唐代和唐以前有关茶叶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全书分为十篇,分为上中下三卷,七千余字。从茶的起源、用具、采制、煎煮和历中典故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茶事的起源及发展。
一之源:对茶的起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的名称、种茶的土地、种茶方法、茶的性味作了说明。
二之具:记采茶、制茶工具;共16种,如灶、釜、甑等等。
三之造;记采茶的月份、天气以及采后的茶制作,并对茶的形状和鉴定制茶好坏作了描述;
四之器; 记煮茶和饮茶工具,共25件; 五之煮;记饼茶的烹茶(烤、煮、酌)方法;
六之饮;记饮茶之法;
七之事;历史上出现的茶人、茶事活动或故事传说。
如晋〈中兴书〉所记、〈异苑〉等 八之出;详记当时产茶盛地,并品评其高下位次。
九之略;是讲饮茶器具何种情况应十分完备,何种情况省略何种。 十之图:陆羽主张把以上各项内容用图绘成画幅。
茶经的科学价值
第一、总结了茶的功用价值,为茶文化的推广传播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二、《茶经》提出了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对于提升茶叶品质、正确价值茶叶品质具有推动作用。
第三、《茶经》中对饮茶煮茶方式的总结,形成了特定的品饮方法,对于我国茶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我国第一部茶叶专著,它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唐以前的茶叶生产及饮用状况,是唐代及唐代之前茶叶科学和文化的系统总结;建立了茶学的基本框架结构;直接促进了茶叶生产和饮用的快速发展。
茶经的科学价值
第一,它总结了茶的功用价值, 为茶文化的推广传播提供了理论依据。“一之源” 中茶定性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总结了前人关于茶的功效的说法: 1.作为药物,可解毒、治病、醒酒。“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2.可作为饮料,令人兴奋等 “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3.可倡导节俭之风,可以茶代酒。
所谓“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痛、目涩,四肢烦,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受茶经思想的影响唐末刘贞亮和日本的明惠上人先后提出了“茶十 德”和“饮茶十德”。
刘贞亮茶十德
以茶散郁气 以茶驱腥气 以茶养生气 以茶除疠气 以茶利礼仁 以茶表敬意 以茶尝滋味 以茶养身体 以茶可雅心 以茶可行道
第二、茶经提出了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对于提升茶叶品质、正确评价茶叶品质具有推动作用。
评定茶叶品质的几个因素:
1.鲜叶原料是否精美; 2.加工工艺是否精良; 3.煮茶用水是否精纯; 4.煮茶技艺是否精湛。
《茶经》还提出了影响茶叶品质的五因素
土质:“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茶树生长情况;“野者上,园者次。”
茶芽生长情况;“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
光照情况,“阳崖阴林”;“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 采摘时期和方法:“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间…..”
“其曰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睛采之。”
第三.《茶经》中对饮茶煮茶方式的总结,形成了特定的品饮方法,对于我国茶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1.煮茶方法上
2.用水选择上; “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3.火候掌握上;“其沸,如鱼目为一沸…” 4.饮茶方式上;
第四、我国第一部茶叶专著,它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唐以前的茶叶生产及饮用状况,是唐代及唐代之前茶叶科学和文化的系统总结;建立了茶学的基本框架结构;直接促进了茶叶生产和饮用的快速发展。
《茶经》开创了我国茶书的先河。自此,我国出现的论茶之书多达一百多种。如清代陆廷灿的《续茶经》是《茶经》的续作。
“ 自从陆羽生人间, 人间相学事新茶”
“茶经”对唐代茶文化形成的贡献
1.《茶经》首次把饮茶当作一种艺术过程来看待,创造了从烤茶、选水、煮茗、列具、品饮这一套泡茶技艺。
2.《茶经》首次把“精神”二字贯穿于茶事之中,强调茶人的品格和思想情操,把饮茶看作“精行俭德”,进行自我修养,锻炼志向、陶冶情操的方法。3,陆羽首次把我国儒、道、佛的思想文化与饮茶过程融为一体。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发展
五、宋代鼎盛时期的茶文化
1.茶区不断扩展,产量得到提高 因为气候的原因,南方茶叶生产优势突出,着重反应在福建茶业的崛起。
2.制茶技术得到改进(出现了散茶的生产,但同时团茶的制作也达到了顶峰。)
3.皇室贵族的大力提倡(斗茶之风盛行等) 4.饮茶风俗深入平常百姓家(“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宋.吴自牧《梦梁录》)
茶 类 介 绍
饼茶时期 1 饼茶开始
《茶经》引三国时魏人张揖《广雅》:“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灸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复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茶叶加工最早的记载)《茶经》记载:唐有粗茶、散茶、末茶和饼茶四类。
粗茶——将采来的茶叶、芽、梗一起切碎待用。
散茶——仅用采下来的芽叶。末茶——将茶叶烘烤碾成茶末。
饼茶——将茶叶蒸、压成饼后烤干,再捣碎成末。
饮法有两种:一种是将茶放入瓶缶之中,以沸水注入而饮;也有的将茶与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类一起煮饮。
茶 类 介 绍 宋代团茶
茶 类 介 绍
散茶
王祯《农书》记载,散茶源于元朝。不过,元代散茶尚未普及,还处于饼茶与散茶混用状态,即便饮散茶,也大多碾成茶末,依然是唐宋遗风。
一、中国式的油画与西方文化的结合
西方油画传入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利玛窦在公元16世纪时给明朝万历皇帝的一幅圣像画, 但这只是史书上记载的中国人第一次见到油画。而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与借鉴, 则是1830年以后, 英国人钦奈瑞在广东开设了一画坊, 亲自教授中国民间子弟学习油画。二十世纪初, 五四运动时, 大量的西方油画传入到中国来, 西方先进的文化艺术对中国的传统艺术产生了积极而有意义的影响。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我们一批爱国青年远赴西洋, 东渡日本, 向这些国家与地方学习他们的先进的文化。我国的早期的油画大师是有着深厚的民族传统底蕴的, 他们也积极去到西方学习油画, 像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他们去西方, 学习西方先进的油画技术, 对西方油画中的古典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等许多流派进行吸收与借鉴, 把西方的技术与中国传统精神结合起来, 真正做到“洋为中用”, 中西结合, 起到了表率作用。
徐悲鸿于1919年赴法国、德国及比利时留学后, 大胆引进了西方学院派, 他继承欧洲古典油画的优良传统, 吸收与学习印象派在表现光和色的成就, 融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长处, 为油画的民族化另辟了蹊径。他一生提倡写实主义, 这样就为以后中国油画界里的写实主义创作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而写实主义油画也与改革开放政策相适应, 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提高, 他所建立的美术教育体系, 在中国延续了半个多世纪。林风眠是中国油画史上的一代宗师, 他向西方学习油画技术, 并对中西方结合的油画技法进行探索,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和中西艺术, 创造时代艺术”的口号, 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形成特有的林派。
正是美术大师在油画艺术理论与创作中的不懈探索与研究, 才使得油画艺术在中国成了既保持着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的文化精神, 又吸收西方优秀油画技法, 为我所用, 中西结合,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艺术。中国油画艺术在当时多样化的学习、借鉴和吸收, 为中国油画开辟了一个良好的先端。另一方面, 由于当时的条件的限制, 出国留学, 学习西方先进的艺术只是少数有钱人家的事, 因此西方的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与气候。
二、中国式油画的科学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 中国式的油画得到了发展与壮大, 也逐步普及开来。但由于受“左”的思想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油画创作的路子窄、风格单一, 有些甚至走向极端与畸形。总体上看, 油画得到了普及, 可质量却下降了, 油画创作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中西结合的探索与发展, 在实践中得到了社会极左思想的批评, 发展出现了停滞状态。上世纪八十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加大步伐, 西方文艺思潮像潮水一样地涌入到中国来, 各绘画的艺术流派与表现技法也一起蜂拥而至。那时候中国还没有建立市场经济, 高考刚恢复, 一批有才华的青年投身于艺术行列, 进入到艺术学院学习深造。他们立足现实, 关注社会, 并向西方先进的文化艺术学习, 从而创造出了一批朴实而有价值的油画作品。
但不久之后,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 中国再一次承受到西方文化艺术的洗刷、冲击与侵袭。中国油画开始走进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 而此时, 西方的艺术审美价值标准主导着国内的整个油画市场, 而市场又主导着国内油画的创作。这样导致那些从事油画创作的青年人一味地向西方学习, 模仿西方的审美观点与情趣, 而背离了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全国各大专学校报考的人数惊人, 似乎全民都热爱学美术, 可这些学生的创作作品是越来越差。油画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单一, 学油画的大都不会写书法和画中国画。学生浮躁和急于求成, 静不下心来在基础上下功夫, 对传统文化艺术不感兴趣, 甚至有排斥心理, 更谈不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研究。
纵观国外的绘画艺术, 不难发现, 他们从写实传统发展变化到现代流派, 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原则:从客观到主观。而我国的油画在当前的现状, 正处于由客观到主观这一变革的过渡期。从徐悲鸿到董希文, 从董希文到今天, 中国的油画以客观写实为主流, 已经具有高度的写实性。但从上世纪末开始,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 社会开放的加深, 中国的油画也渐渐增多, 慢慢发展到了主观表现时期。这一时期, 作品繁多, 可以看到这种强调主观精神的油画虽多, 但这众多的作品中良莠不齐, 很多作品只流于表面, 其实质质量很差, 甚至于粗糙。因此, 这一时间, 我们对这种中国式的油画要反思与梳理, 要立足本民族的文化艺术, 放眼世界。主观性的油画是发展的趋势, 有着巨大的潜力, 以备后世者来挖掘与开发, 更容易传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兼收并蓄。
总之, 中国式的油画在中国当前尚未成熟, 这种具有民族文化精神、富于时代气息和创造性的油画艺术要真正走向成熟还尚待时日, 即便有前面所讲的这些先驱与大师们的不懈的努力与探索, 但中国式的油画目前尚处于停滞与边缘化的状态。中国式的油画在创作上要有质的飞跃与大的转变, 不仅要注重西方的技法与流派的特色, 更要注重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吸收与发扬, 要把本民族的文化精神上升到内在的精神文化层面上来, 只有真正意义上的结合本民族的文化精神, 才能脱离西方的影响, 才能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 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成为中国式的油画。
参考文献
[1]钟涵.康下巡礼——从传统到现代的艺术探索[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5.
[2]黄复盛.中西画论选解[M].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6.
奥运会的起源,实际上与古希腊的社会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前9-8世纪,希腊氏族社会逐步瓦解,城邦制的奴隶社会逐渐形成,建立了200多个城邦。城邦各自为政,无统一君主,城邦之间战争不断。为了应付战争,各城邦都积极训练士兵。斯巴达城邦儿童从7岁起就由国家抚养,并从事体育、军事训练,过着军事生活。战争需要士兵,士兵需要强壮身体,而体育是培养能征善战士兵的有力手段。战争促进了希腊体育运动的开展,古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也带有明显的军事烙印。连续不断的战事使人民感到厌恶,普遍渴望能有一个赖以休养生息的和平环境。后来斯巴达王和伊利斯王签订了“神圣休战月”条约。于是,为准备兵源的军事训练和体育竞技,逐渐变为和平与友谊的运动会。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基本上是每四年举行一次,这一周期被称为“奥林匹亚德”。按此周期算,则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4年间,经历了1168年。共应举办293届;但实际上召开的次数要少得多。不过,古代奥运会有规定,一个奥林匹亚德为一届,不管举行与否次数照算。古奥运会初期,竞赛项目不多,所以前22届时间仅一天。后来随着比赛项目增加,又延长为两天。从第37届增加少年比赛项目后,时间又延长到五天。其中第一天是开幕式,举行献祭和宣誓仪式,第二、三、四天是比赛的具体内容,第五天是闭幕式,进行发奖和敬神活动。
最初的奥运会比赛是在奥林匹亚村的阿尔齐斯神城内进行的,后来在神域的东北角修建了一块长方形运动场,周围有依天然地形修成的看台。运动场跑道宽32米,每次可供20名选手同时此赛,长为192米。起跑线用石条铺成,上面刻有两道平行的小槽,供运动员起跑时使用。古代奥运会不仅是一种竞技大会,在它延续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实际上是古希腊八的一个全国性节日。“神圣休战”宣布之后,成千上万的人便向奥林匹亚涌去,在那里,各城邦的代表参加祭祀活动和游行;政治使节缔结条约;艺术家展出作品;学者和教师研讨学术;雄辩家发表演说;商八展售商品;人们穿着最华贵的衣服,带着最珍奇的珠宝,彼此炫耀自己的富裕。各城邦派出的优秀选手则在竞技场上奋勇拼搏,他们赤身裸体进入赛场,向神和观众展示他们超人的体能、健美的身体和良好的教养。奥运会的盛况大大超出了竞技比赛的范围,形成了全希腊最盛大的节日。
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奴隶社会进入了鼎盛期,但随后不久,内部战争分歧,社会矛盾加剧。公元前五世纪末,爆发的泼罗奔尼撒战争使希腊奴隶制开始走向衰败,也是古代奥运会由兴到衰的转折点。战争使经济萧条,社会风气低下,运动竞技失去了原来的意义,逐渐成为人们追求财富的手段,运动会上出现了营私舞弊、损人利己的不良倾向,奥运会的崇高理想受到扭曲。
公元前二世纪,罗马征服了希腊,闻名于世的古代奥运会走向全面衰落。公元四世纪末,统治了希腊的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立基督教为国教,因此把祭祀宙斯神的古代奥运会当作是异教活动,为了维护罗马对希腊的统治,为了巩固基督教的地位,公元394年,狄奥多西一世下令终止了古代奥运会,历时1169年的古代奥运会从此消失了。
到公元8世纪初,唐王朝出现了所说的“开元盛世”,经济、文化发展到鼎盛。诗歌创作领域也出现大批优秀诗人,写下内容异常丰富的诗歌。其中田园山水诗和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占相当比重,李白、杜甫也出现在这时。下面分别作扼要介绍。
唐代自开元至大历间,为唐诗的全盛时期,唐诗分期者称为盛唐,有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至“安史之乱”爆发以前,是唐代社会高度繁盛而且极富于艺术气氛的时代。唐诗经过一百多年的准备和酝酿,至此终于达到了全盛的高峰。虽然盛唐的时间在四个时期中是最短的,但是成就是最大的。这一时期,唐朝的经济十分繁荣,与此同时,诗歌也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这时的诗人主要分为山水田园派与边塞诗派两派。山水田园派以王维与孟浩然为首;边塞诗派则以王昌龄为佳。 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这派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进了一大步。其中以王维成就最高。他们写出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对优雅自由的生活的向往,对官场的鄙弃
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在他们的诗中把祖国的壮丽山河与保卫祖国的豪迈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最出名的是王昌龄的《出塞》与《从军行》,他的边塞诗有一种沉厚的历史感和清刚的风格。在边塞诗人的笔下,写出了边塞风景的雄奇瑰丽,写出了军人的豪雄奔放。荒漠与艰苦,在他们的笔下都成了充满豪情的壮丽图画。
说的盛唐,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是不得不提,他就是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代表这唐诗走到了顶峰。另一位伟大的诗人杜甫,是自李白后的华夏第一诗人,他的诗没有李白的豪放,而是一种沉重的感觉。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记入了安史之乱时期的百姓民生,著名的如三吏、三别。
总之,唐诗在盛唐中发展到了顶峰,这时期的诗也是唐诗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中晚唐歌
唐代中后期,王朝的鼎盛期已过,但诗歌创作仍未衰歇,先后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张籍、李贺、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李商隐、温庭筠、杜荀鹤等等风格不一的杰出诗人。他们的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国走向衰落过程中的危机和民间苦难,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繁荣原因
在隋末的农民蜂起的大起义中,原隋朝大官李渊和他的儿子们(世民与兄建成),其中李世民功劳卓著。公元6,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统一的帝国(疆域约1100多万平方千米)。并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先进、文明的国家!在唐鼎盛时期不仅物质富庶繁华,而且文化也极其繁荣,而诗歌更是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是中华诗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据全唐诗不完备统计,整个唐朝时期,二百八十九年中,至少产生了有名记载诗人就有两千三百多位,近五万多首诗作。这与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遗留诗歌总数比较还超出两到三倍!
在两千多有名望的诗人中,特别突出的属世界级的大诗人就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以外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五六十名,这一数字也大大超出战国至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
连鲁迅也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动手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唐朝后就没好诗了;实在是后来人写古诗,要先读唐诗是很必要的。唐诗代表了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无疑是中华以及世界文坛上浓墨重彩的笔触!更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最具文采的一座巍峨耸立的高峰。
说到唐诗的兴盛的原因,(当然学术界不断的在探讨中)较普遍的看法是:
一:唐代社会在发展中解决了很多的束缚,在一些政治变革、经济变革、取得很大的进步,更重要的是由‘门阀仕族拢断政治’局面已基本结束,使老百姓在生活实践中,思想大大解放,从而为文化生活之一的形式‘诗歌创作’开拓了视野、诗歌艺术得到了‘活水源泉’。
二:由于经济的普遍提高,给文学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广泛的来源。
三:前代文学积累;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因此也为唐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代诗人们是在前人的文化遗产上,发扬光大才有可能兼收并蓄,取人之长,推陈出新,把中华诗歌文化推向新的高峰。
四;唐代采取了科举制度,考试内容就有诗(诗歌概括性强)、赋(文彩韵章),而皇帝也热爱诗歌,(这很重要!)必然造成重视诗歌的‘社会风气’,因而,提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
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唐朝的政治比较开明,特别是在宗教和文化上,对儒家、释家、道家,都提倡;允许外来宗教在国内传布,这对于人们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促进文艺上,各种风格流派的形成,是有益的因素。同时,唐朝国力强大,统治者对自身充满信心,因而基本上没有‘文字狱’,所以文人胆子都比较大;(例如;李白遭谗,也就是‘赐金放还而已)所之,文人及诗歌体裁宽广,而反映的社会问题迅速而尖锐。(并非是一片颂扬)
六:唐朝同邻国与边境各族实行的是:经济、文化交流政策;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方面接受西域,及外来影响,(印度、中亚国家)这些新鲜事物,同时也给诗人们以宽敞良好的艺术熏陶。
唐诗的发展传统分为初唐(618---712)、盛唐(713---770)中唐(771---835)晚唐 (836---907)
月城中学高一
徐小峰
课程要求: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教材分析
维系现代社会正常运转的两大支柱,一是民主,二是法制。新课标必修1第六单元第1课介绍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第2课介绍古代罗马的法制,这正是现代民主法制的源头,学习好这两课显得十分重要。
罗马法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它对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后世尤其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以及近代各国的立法都影响深远。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罗马法的产生与发展;罗马法的主要内容;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知道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作用
2)理解罗马法的演变与罗马帝国扩张之间的关系,分析 其在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培养学生全面、整体的思考问题
3)理解罗马法对后世法律体系的影响,促使学生通过对比、联系更清晰的从历史纵面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找罗马法的内容及《人权宣言》、《权利法案》和拿破仑时期的《法国民法典》等相关内容,使学生学会收集资料,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并加强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从而加深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小组讨论罗马法的内容所体现西方文化精神的基础和分析中西法律发展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宽学生思维,加深其对现实的关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法律在维持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国家进行法制建设和实行法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明确作为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重点与难点:
重点:罗马法的的主要内容 难点:罗马法的影响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和讨论相结合的综合法 教学器具:投影仪或幻灯机,课件 板书设计 :
第二节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罗马法的定义 2)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习惯法→《十二铜表法》(成文法的标志)
发展:公民法→万民法→《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法体系的形成)2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1)按形式划分:成文法、习惯法 2)按结构划分: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3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
1)作用;维系和稳固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 2)影响:
3)
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我们可以从中国的历史上找到一个统治近千年的王朝吗? 生:不可以!
师:是的。每个王朝的创立者都希望自己创立的事业可以一代又一代代的传下去,直至千秋万代。其中,秦始皇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称自己为始皇,并且希望后代以二世、三世计数,直到万世。但秦朝仅存二世就被灭。在中国的其他王朝中也找不到一个统治近千年的。而在西方的历史中,罗马帝国从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到东罗马帝国灭亡,简直创造了一个奇迹。那么,罗马帝国 有什么秘密武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板书:第二节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师: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罗马国家的发展过程也就是罗马法的发展过程。罗马法随着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建立而产生,并随着奴隶制国家的灭亡而结束,时间将近千年。(板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师:从罗马城的建立到罗马共和国的成立,也就是公元前8世纪中期到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社会处于由原始氏族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这时候,习惯法是唯一的法律。这个时期的罗马平民,他们的命运是怎样的呢?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么做呢?会不会跟罗马的平民一样奋起争取自己的权利? 生:贵族垄断政治经济大权,农民少地或无地,受贵族法律的限制不能担任官职。而贵族 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平民的权利受到更多的损害。
师:如果你面临的是上述的环境。你的权利受到不公正的损害,你会怎么做呢?
生:起来反抗,用行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师:同学们,你们呢? 生:我们也会。
师:罗马平民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最终他们获得了胜利,贵族们妥协了并通过了《十二铜表法》,平民的权利以文书的形式确定下来。其后,平民被赋予更多的权利,这些通过的法令称之为“公民法”。
师:而与此同时,罗马开始了对外扩张。首先,统一了意大利,其后,将势力大大扩张,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帝国。「幻灯片」统治范围包括了小亚细亚,莱茵河高卢、西班牙等地罗马帝国的创立者屋大维也感叹叫苦,这样庞大的一个帝国实在难以统治。师:同学们,屋大维面临着什么样的危机?你们认为什么办法最有效?
生:被征服地区的人民与罗马帝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但却不能受到罗马法律的保护,不没有享受罗马公民的权利。被征服的情绪和没有归属感的心理,对罗马帝国的统治不利。
生:给予这些人一些公民权利并保留一些他们原享有的权利,既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同时又改善他们的地位。
师:进入帝国时代罗马的最高统治者也将立法权收归个人所有,二世纪时的皇帝哈德良就曾经说过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法律,其中查士丁尼组织纂写《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师:罗马法是罗马平民通过斗争取得的结果,它的主要内容体现出高度的民主(板书)。从形式上看罗马法可分为那两部分? 生:成文法,习惯法。
师:从整体结构上看又可以分为那三部分? 生: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师: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可以看出罗马法最强调的是哪方面的内容? 生:财产,契约,个人权利。
师:罗马法具有高度的民主,在奴隶社会,子女已经具有相对独立的婚姻自主权和财产权。在中国社会中情况又如何呢?即使进入了封建社会,子女的婚姻还要讲求“父母之命媒酌之言”,一个女人还是被要求“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而老佰姓的权利仅能通过像包公一样的清官来维护,罗马法体现了一种与中国观念很不一样的东西。
师:罗马法给予公民相对高度的民主,它的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板书)显而易是为了维护其统治,维系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利益。近代欧洲成为了民主的社会,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近代社会中首先反对中世纪神权的是哪一项运动? 生:文艺复兴运动。
师:那么它的核心思想又是什么? 生:人文主义。
师:肯定人将人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欧洲接下来的另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中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等人又提出了什么口号? 生:平等自由博爱。
师:这些观点都与罗马法的观点一致,由此可以看出罗马法对近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下列的材料,看看罗马法在历史上产生过什么影响。
(1)《拿破仑法典》的内容除总则以外,共有3编2281条。第一编是人法,是关于个人和亲属法的规定,实际上关于民事权利主体的规定;第二编的物法,规定了各种财产和所有权及其它物权;第三编是关于取得所有权的各种方法,这一编规定了继承、赠与、遗嘱和夫妻财产制,还规定了债法。
(2)“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合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人权宣言》
(3)“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重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
(4)“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第三条: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第四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守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和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生:罗马法产生的历史影响包括对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理论基础;为欧美各国立法提供依据。对中国也有一定影响。
师:罗马法为什么影响如此深远?第一,罗马法在发 过和中随着商品z经济的发展不断修正、完善,具有效强的生命力。第二,罗马帝国疆域辽阔,最强盛时地跨三洲。第三,罗马法的发达的罗马统治者重视法学、尊重法学家的结果。第四,罗马法本身的系统性、逻辑性很强,法理精深,有利于它的发展和传播。
练习
1、罗马帝国的疆域地跨()A、欧洲和亚洲
B、欧洲和非洲 C、欧亚非三洲
D、欧洲
2、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A、习惯法的废除
B、《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C、公平法的制定
D、《民法大全》的编纂
3、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A、《十二铜表法》的发表
B、公民法的形成C、公民法演变成万民法
D、《民法大全》的编纂
4、公民法与万民法最主要的不同是()A、内容的不同
B、制定者的不同
C、适用的范围不同
D、制定依据的不同
5、罗马法制定的根本目的是()A、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法律依据 B、为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C、为了保护私有财产 D、为了扩大帝国的势力
教学反思: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都是一段凝固的历史。无论他人怎样指手划脚,历史是无法改变的。了解直销的起源及发展史,这可追遡到20世纪40年代。
20世纪40年代的西方国家,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管理和大规模生产的推广,商品产量大量增加。导致市场厂品供大于求,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堆积如山的商品销售不出,生产相对过剩,市场一片萧条。这种状况,迫使西方企业界和理论界发明一种新的营销方式,缓解堆积如山的商品库存,重创经济的发展。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人类第一次尝到了原子弹的威力。很多人不敢置信,相当于几万吨的硝化炸药威力的原子弹燃料只有几十斤重。此现象引起了美国的麦格尔和卡思尔佰里的关注,他们设想如果将原子弹裂变后所产生的连锁反应运用于营销流通渠道中,不是会产生非常惊人的效应吗?
连锁反应也即是几何倍增原理--乘法法则。便如某公司向4000名顾客宣传产品,若采取一对一问答式介绍,每人10分钟,共需40000分钟(666个小时)。按每天工作8小时计,需要83天完成。但若采用倍增原理,假如先向8人宣传,然后这8人每人各自再向8个人宣传,到第四代时即超过4000人。只用了(8人×10分钟)+(8人×10分钟)+(8人×10分钟)+(8人×10分钟)=320分钟(近6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工作效率足足提高了125倍(40000分钟÷320分钟)。
其实,采用几何倍增的概念,在组织之内达到成员,或传递信息的目的与做法的理念,事实上早已存在有几个世纪了。自罗马帝国时代以来,军队为了建立起一种能够确保对广大的军队成员进行扩展及军中交流的等级结构,就采用了类似的组织形式。
第一个真正着手于采用几何倍增来作为扩展成员的是基督教徒们最初的十二名信徒,发展到遍布整个罗马帝国,就是采用这种做法。
1945年,美国麦格尔和卡恩尔佰里,创建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纽崔莱营养食品直销公司,他俩设计出来的直销计划就是运用倍增原理的基础,以人际传播为基本形式的商品营销方式。这就是直销业的发端。(该公司1972被安利公司收购)此后,他们很快地发现,这种销售方式至少有下列三个好处:
一、既然生意是以人际关系和口碑销售,故可以节省行销和广告费用。
二、直销可开发出许多喜欢向所认识的人买产品的忠实顾客。
三、直销可以利用业绩越多,佣金越高的方式来激励业务人员。从今天来看,直销的好处远远不至以上三个。第一、间接营销的销售渠道是生产商→大批发商→中批发商→小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这样一个营销渠道,也就是我们常见传统的销售方式。这个既长又宽的营销渠道有利产品纵横四海地销售,非常地好。但它有一个弊端,那就是要成为生产商的中间销售商,此人必须接受生产商对其财力、能力和实力的考察,还要对不同的人进行分析比较,然后择优录用为销售商。而现实状况是,富人少穷人多,如此成为销售商的人就少,销售商少就不利于产品从横四海向每个消费者销售,进而不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采用直销,要想成为企业的中间销售商,无需接受企业对其财力、能力和实力的考察,也没有对资金不同的人进行分析比较,仅需缴微不足道的资金即可成为企业的销售商。如此,成为销售商的人就多,销售商多有利于产品纵横四海向每个消费者销售,进而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取得销售权者,还可以推荐他人成为企业的销售商,组成一个相同于间接营销既长又宽的营销渠道,更有利于企业的产品纵横四海向每个消费者销售。第二,间接营销的销量是以加法法则进行交易的,显然而见销量增长是缓慢的。而采用直销,运用市场倍增原理,借以人际传播销售,使销量以乘法法则进行交易,使销量快速倍增,迅速倍增市场,倍增时间、倍增利润。比如有一位直销商以8折价买了一件商品,他把这个好消息告告诉他的6位朋友,这6朋友又分别介绍6位朋友买产品,这36人又分别介绍6位朋友来买产品,如此发展下去,到第100代人,共购699件,简直不可思仪。现实中不可能按理论计算那样发展顺利,但速度仍然是非常惊人的,这是间接营销方式所无法做到的,而在直销里,却能轻而易举地做到。
第三,间接的营销方式商品从企业到各级批发商、零售商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要经过诸多流通环节。环节过多,使企业的商品在市场反馈信息极为缓慢与分散,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采用直销,即企业 →直销间→消费者这种销售方式,环节少,可使企业较快地接收市场信息,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更有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第四,间接营销,各级销售商为利润拼命地向企业压低商品的进价,却又未将从企业低价的商品销售给消费者,严重影响企业产品的销量,导致企业获利少,甚至赔本。而采用直销,企业的商品价格全国统一,有利企业商品销量的稳定上升。
第五,间接营销,流通环节较多,企业难以快速收回投资产出等的资金。而采用直销,流通环节少,现金交易,能快速收回投资产出等资金。
第六,间接营销,流通环节多,极易被不法商人所利用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损害正当企业的利益。而采用直销,企业的产品由直销商销售,直销商只有销售该企业的产品才能计算酬金,及直销企业的产品属于高科技商品,不法商人难以生产销商假冒伪劣产品,这样的结果实际上杜绝了假货。此外直销商服务的对象多数是自己的认识的人,而产品直接来自企业,产品来源有迹可寻,也可杜绝假货。
第七,间接营销,企业的产品放在零售商的柜台里,守株待免式被动地等候顾客来购物,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不易被启发,且客源流动性较大。况且,目前市场上的产品供应丰富,消费者的选择性增强择性增强,销售较以前更加困难,加上现代人生活紧张忙碌,有时因交通拥挤及气侯因素,或者商店服务不佳,影响了外出购物的意愿和情趣。更重要的是,传统的商家很少设有”30天顾客购物满意退保障”。增加顾客购物对质量的顾虑。而采用直销,直销商主动上门为消费者提供各种产品,为顾客提供更省时方便的购物选择;其二,直销商都是先自己试用直销公司的产品,试用产品证实良好后,再推荐给亲朋好友试用,如果未经试用或产品不好,推荐给亲朋好友试用,他会在亲朋好友中失去信任感,因此,大多数的直销商不会因赚毛头小利而这么做。其三,直销商不沿街兜售,顾客大多是亲朋好友,更富有人情味;其四,直销商能为顾客不烦地详细介绍各种产品特性,运用专业知识提供服务,及为顾客做产品示范,让顾客通过产品示范,比较那种产品较好;其五,直销有赖口碑,俗话说: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张,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靠口碑销售的直销公司,产品设计、配方,功效必须具有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优越效能,才能成功地拓展市场,所以直销有利于促进产品品质的提升;其六,直销公司设有“30天顾客购物100%满意退换保障”,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第八,间接营销,生产企业除了将产品交予各级中间商销售外,还借助新闻媒体等作大量的产品广告宣传,以增加销量,于是投入大笔的广告费。由此,也增加了产品成本,增加了产品成本,必将降低企业的利润,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要么将广告费附加到产品上,但产品原料由良降次,填补广告费的投入,但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同样不利于产品销售。这是间接营销难以克服避免的弊端。
而采用直销,企业间断性地做少量的企业形像广告,而非各种产品广告。旨在民众了解公司形像,尽量减少广告费的投入,将大笔的广告费节省下来,用在研究开发产品,提高产品品质,因而产品皆有保障满意退货制度。其二,转移给直销商,作为奖励,也就是将广告宣转交给直销商去做。因为直销企业的产品乃高品质的产品--靠广告无法说明,店铺亦无法由店员一一清楚说明。而直销商为顾客提供在家购物的便利的同时,一一将产品的原料、特性、功效等向顾客说明,同价格可比品质,同品质可比价格,起到了广告宣传的作用。这样,直销将间接销售难以克服、避免的弊端解决了。
第九,国家经贸委市场贸易局局长(现任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明确表示:“谁能掌握分销渠道,谁就能掌握工业品的命运”。(《中国经营极》2002年12月19日特刊24版)。接营销的营销网络掌握在各级中间商手中,企业处于被动状态;而直销的营销网络掌握在企业自己手中,处于主动状态。
以上九点是直销优越于间接营销之处,因此,经济界和营销界学者们认为直销是营销史的一次重大的改革和发展,是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具有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不过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采用直销来销售。适合直销的产品绝大部分是非耐用品,重复性消费品。如日用品、化妆品、保健品等。
由于直销比间接销售方式更为优越与先进,美国许多企业纷纷仿效,并很快盛行起来。20世纪50年代后期,一家多层次直销公司崛起,如今它已成为直销业的“巨无霸”和“领头羊”,这家公司就是美国安利公司(Amway)。安利创办于1959年,发源于美国密执安州的亚达城,创办人杰·温安洛和理查·狄维士,自制清洁剂,采用直销方式销售,当年营业额达50万美元。经过40多年的发展,安利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海外分公司,从业人员达390余万人,2004年营业额达63亿美元。公司创办人担任过美国商会主席,世界直销协会联盟主席美国制造商协会主席、美国直销协会主席等公职。
但是,直销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64年,美国“假日魔法公司”。他们利用直销的结构原理,加以演变成非法传销,使直销变质。公司借此牟取暴利,业绩获得惊人的增长。1964年11月,即成立第一个月,营业额为16000美元;1977年的业绩为2.15亿美元。“假日魔法公司”的业绩令不少人心动,接着佳线公司,卡恩星际公司,格连特纳公司等分别在1966年、1967年和1970年相继成立,以类似的诈骗术经营。最后,当许多的加入者发现上当受骗,遭受损失后,纷纷向司法机关检举,控告这些公司,而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和各州政府皆对直销公司展开调查、起诉。假日魔法公司被FTC控告多项行骗罪名成立,被查封。而其残余的成员见在美国无生存发展之空间,就向日本、韩国、英国、加拿大等世界各国流窜继续行骗。于是,世界各地充塞了各种各样的非法传销,引起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强烈的反响。
受“假日魔法”事件的影响,美国许多直销公司也受到了牵连,其中包括安利公司。从1975年开始,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对安利进行查办。安利公司自受控以来提出上诉。1978年,安利公司获得胜诉。这就是直销界著名的案例(F TC VS、AMWAY、93、FTC618)亦是直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FTC”对安利的判决如下:“安利的销售方式和创业计划不是非法传销。在近20年中,它是一个制造业和一个有效率的销售系统,而这个系统销售有效地将新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消费者也从这个新的销售方式中获得利润,而消费者的回报就是对安利产品的忠诚”。
法院对安利公司的判决基于以下四点:一是没有猎人头奖金(即推荐他人加入没有奖金可得);二是奖金的来源每月销售产品;三是存货购回定约(可以退还给公司,拿回所购产品的货款);四是将产品确实卖给顾客,产品品质优良,消费者认同接受。上述四点实际上提供了直销公司合法与非法的判断标准。
TFC对安利销售计划的肯定,成为日后美国各州直至世界各国规范正当直销计划的标准,也为世界直销业的发展找到了生存空间。安利的胜诉,结束了美国关于直销业的纷争,直销终于以合法身份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使社会大众改变了对直销的看法。安利最后的胜诉,实在是世界直销业的最大贡献者,因此,被直销界称为直销业的鼻祖。
安利的成功,立即给直销界树立了一面成功的旗帜。之后,直销概念在美国渐渐深入民间,不断改进。产品陆续登场,制度不断改善。例如安利陆续推出四百多种产品,通过直销商销售,安利的直销制度被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等高校列为研究生必修课程,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称安利奖励制度无懈可击,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杂志--美国《读者文摘》曾四度作了报导,并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公证信实。安利创办人被推荐担任美国一些机构的领导人。另外,计算机(电脑)、航空事业和家电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直销的发展。因为,直销企业对直销商的各项管理及奖励计算离不开大型计算机。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电脑及互联网都有高度的发展,这为直销企业进驻世界各地创造了良好的管理。成千上万的直销商记录及交易资料,公司管理者只要打开电脑便一目了然,可以快速结算各位直销商的酬金。录像带亦是80年代大行其道,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宣传工具,很多的直销商就是利用录像带作为主要宣传工具;航空事业的发达,对国际化的直销机构业务发展更有帮助。在此条件下,难怪在1979年至1983年间,美国已超过500万人直销业。今天,美国的直销事业已发展到专业阶段,美国直销协会的成立更为直销制订了一连串的守则,这无疑对直销的发展起了一个指引性的作用。此外,高科技的不断进展更令直销业如虎添翼,促使直销更专业化及国际化。
1995年6月23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就指出美国从事直销的人员自1990年以来增长35%,专职者已占1/4。直销为很多人提供了一个只需很少资金的创业良机和成长机会。经济专栏作家理查·波在专著《第三波:直销的新纪元》中举出不少实证,说明直销的威力。如ATQT从1988年至1992年5年内失去了15%的美国长途电话市场,原因在于两颗新星MCI和US Sprint通过直销抢占了部分市场;包括高露洁、吉列、可口可乐,都把直销策略应用到某些产品之中。两位世界级的财务专家J·D戴文森和L·W·摩格在《大审判:因应即将来临的经济萧条》一书中预言:“由于经济不景气,使在家中经营的小型事业蓬勃发展;90年代将是Tupperware聚会、及安利直销商的年代。”安利更保持着1990年以来第每年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公司的两位创始人理查·狄维士和杰·温安洛被《福布斯》(Forbes)杂志评为1995年美国500富豪榜的第9位与第12位。正是由于直销和更广范围的直销业的蓬勃发展,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在其著作《大趋势》断言:未来将是一个“个人创造社会”代替“单位创造社会”的年代,在这个“小而强的年代”,直销将是最热门职业之一。
根据美国直销行业调查报告显示,1988年美国直销业的总营业额是97亿美元,而1990年则已高达119亿美元。营业额共增长323%,销售人员数也从1988年的390万人增长到了1990年的470万人。止2000年,直销行业除了为美国创造巨大的收益外,还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机会。华尔街报刊指出,1990年在美国就有50%-65%的商品及服务是通过这种倍增市场的方式销售的。美国的研究协会公司(Associaton Rearch Inc)在所进行的直销业成长与展望调查报告指出,美国国内的消费者有92%的人曾向直销公司购买过产品,每年都向直销公司购物者高达57%。另有统计数据显示,美国20%的百万富翁是靠直销起家的。最近有一个统计报告,称美国微软公司是制造百万富翁最快的公司,安利是世界制造百万富翁最多的公司。现在,美国共有1330万直销人,其中520多万人已成为百万富翁。
直销给美国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创业机会和激情,这种激情,也感染着其他美国人,影响着他们的消费习惯,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态度。美国总统克林顿曾在任期内在电视上提到直销业是个趋势。日本人直接绎成日文在电视上播放。
日本的直销业兴起于1969年,但因从美国流窜到日本的非法传销影响,使正当直销事业蒙上阴影,谈直销色变。直到1979年,美国安利公司进入日本,带来了正当的直销理念。日本的直销业才开始继康发展,1995年日本直销总销售额高达304亿美元,高于美国。最大的直销公司是安利公司,于1992年创下15亿美元的业绩,并号称大约有了亿元的盈余,从事安利者人数更多达130万人。安利也是在日本最成功的外商,排名第二,仅次于可口可乐公司,安利日本公司股票上市以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营业额第十大公司。今日。日本是全球最大的直销王国。
为了使日本的直销业有稳定可靠的发展,日本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法规制度。1980年,日本成立了直销协会,是个半官方机构,协会的资金及主要理事和事务人员,三分之二由通产省委任。1992年该协会已拥有206家会员直销公司。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日本直销几乎是以30%的平均速度在增长。据日本直销协会估计,20世纪80年代,日本直销业的销售为120亿美元,有100多万从业人员。到1995年,日本直销营业额为304亿美元,占世界直销总额的40%,成为世界直销第一大国。现在,日本国内的零售业每年营业额中约有80%是通过直销完成的,而且很快向海外扩张。
中国香港直销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30年发展历史。1979年,安利、雅芳和时代生活3家公司发起成立了香港直销协会,(香港直销协会网址.hk)。作为法制社会的香港地区,也有一系列有关法令制定出来,使香港直销无多大的波折。对香港直销影响力最大的安利公司是在1974年进入香港,是香港惟一大型且最负盛名的直销公司。中国台湾的直销业在20世纪70年代,由日本引入。不过一开始就因为“台湾非法传销事件”搞得声名狼籍。到了80年代,即1982年安利进入台湾,由于安利带来了正规的直销理念。宣传舆论也不再一边倒,政府部门也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于1992年制定了“多层次直销管理办法”,中国台湾省直销协会也成立,(台湾省直销协会网址:.tw)。许多专家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因此直销公司也逐步向内地发展。20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台湾省直销业首度起飞时期。到1998年,台湾省直销公司50余家,年直销额近20亿美元,而到2001年,台湾直销公司增加到615家,从事直销人员已达313.6万人,占台湾省总人口的14.04%,也就是说100个人中就有14个人做直销。2001年营业额21.34美元。
2002年,台湾省整体经济成长停滞,而直销产业成长幅度却大幅超前。首先,全年营业额为431.77亿元,比上年增加346.04亿元。10家直销公司总共创造了227.62亿元的营业额,占站体营业额的57.72%,其中安利台湾连续三年(2000—2002年)营业额列在十大直销公司之首,分别是2000年38.4亿元,2001年36.64亿元,2002年38.89亿元。
其次,就参加人数来说,2001年为313.6万人;2002年为409.5万人,增加了95.9万人,占总人口的14.56%。2001年直销企业为615家,2002年则是729家,增加了114家直销公司。
受日本、台湾省、香港地区的影响,亚洲地切也迅速引进了直销,如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新加坡于2000年也开放了直销业市场。
针对东南亚直销业务的前景,根据直销协会近期所进行,题为《经济冲击:30个国家的直销业务》的调查发现,东南亚地区的直销市场在过去5年平均增长14%,预计未来5年的增长率会劲升逾175%。
早在20世纪90年代,香港直销协会主席、安利香港总经理郑李锦芬就预言过直销业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一、愈来愈多的单层次直销公司发展成为多层次直销公司。20年前,美国直销协会会员中只有30%多层直销公司,现已增加至75%。
二、1991年只有28%的直销员是男性,到1995年已猛增到74%。并成为直销业的生力军。
三、亚太区的直销业增长迅速,已占全球总量的52%,北美占27%,西欧占14%。可以看到,亚太区的直销业发展前景良好。
2005年9月,中国国务院出台《直销管理条例》。目前内地正在从事和曾经从事过直销人口接近1000万。专家预测2010年会有一亿中国人从事直销。未来会有9000万人加入直销业,他们是未来中国直销业的主流,他们就在你后面!在欧洲,世界直销联盟的几个成员国的直销业都有长足的进步。法国的直销业得到政府高度的重视,并以法律形式确定其社会地位;英国直销业从80年代中期就呈大幅度增长之势,1986年就达4.5亿英磅。波兰、捷克等国的直销业对经济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墨西哥,虽然通帐率居高不下,百业萧条,但直销额的增长率仍远远高于通胀率,显示出直销业在恶劣经济环境下的旺盛生命力。
云存储是云计算技术的衍生品,是一种新型网络的存储方式。那么探索云存储技术的起源,必将追溯至云计算技术的形成与发展,而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又将追溯至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网络技术、分布式技术以及虚拟化技术等的出现与发展。下面将分三个部分,按照时间发展脉络,系统地梳理云存储技术的起源。
1.1 原始技术的积累
1945年6月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和戈德斯坦(Goldstein)等人联名发表了一篇长达101页纸的报告《ED-VAC报告书的第一份草案》(《First Draft of a Report on the ED-VAC》),即计算机史上著名的"101页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冯·诺伊曼(von Neumann)明确提出了计算机的体系架构,即采用二进制体制,分为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冯·诺伊曼(von Neumann)的体系结构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46年2月,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研制出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用了18800个电子管和86000个其他电子元件,占地约140平方米,重达30吨,运算速度却只有每秒5000次加法或400次乘法,耗资100万美元以上。ENIAC采用了冯·诺依曼的体系架构,尽管还存在种种不足,但是却成为了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从此揭开了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序幕。
1948年6月,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上发表了《通讯的数学原理》,并于次年在同一杂志上发表了《噪声下的通信》。在这两篇著名的论文中,香农(Shannon)阐明了通信的基本问题,给出了通信系统的模型,提出了信息量的数学表达式,并解决了信道容量、信源统计特性、信源编码、信道编码等一系列基本技术问题,为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提过了理论基础。
1949年9月,马克3号计算机研制成功,并首次使用了磁鼓作为数与指令的存储器,取代了早期使用的磁带或者打孔纸带作为数据存储。
1950年,东京帝国大学(现为东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okyo))的中松义郎(Yoshiro Nakamatsu)发明了软磁盘,从而开创了计算机存储设备的新纪元。
1959年,克里斯托弗·斯特雷奇(Christopher Strachey)发表了《大型高速计算机中的时间共享》(《Time Sharing in Large Fast Computers》)的学术论文。虚拟化概念也被正式提出。
1960年,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教授约瑟夫·立克里德(J.Licklider)发表了计算机研究论文《人机共生关系》,在论文中他提出了分时操作系统的构想,并第一次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的设想。
1962年,保罗·巴兰(Paul Baran)发表了一篇学术报告《论分布式通信》,在报告中他首次提出了“分布式自适应信息块交换”,这就是我们现在称之为“分组交换”的通讯技术。
1966年,美国军方启动了“阿帕”(ARPA)网的研究计划。
1969年10月,阿帕网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节点与斯坦福研究院(SRI)节点实现了第一次分组交换技术的远程通讯,这也标志着互联网的正式诞生。
至此,云计算技术出现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术已经相继提出和实现。随着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网络技术、分布式技术以及虚拟化技术等的进一步发展,云计算技术也将随之孕育而生。
1.2 云计算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1961年,John Mc Carthy(约翰·麦卡锡)提出将计算能力像公共事业中的水电一样提供给人们使用的理念,成为了云计算的思想起源。
1962年,利克里德尔(J.C.R.Licklider)提出了“星际计算机网络”设想,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互通互联构想。
1983年,sun公司提出“网络是电脑”(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概念,用于描述分布式计算机技术带来的新局面,同时将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进行了一次概念融合。
1996年,网格计算Globus开源网格平台开始正式上线,进一步活跃了分布式计算市场。
1999年,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创建Loud Cloud,是第一个商业化的Iaa 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即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
2000年,Saa S(Software as a Service),即软件即服务开始流行。
2002年,IEEE 802.3以太网标准组织批准了万兆以太网标准的最后草案,为宽带业务的提速提供了新的技术标准。
2005年,亚马逊(Amazon)推出Amazon Web Services(亚马逊网络服务,即现在的亚马逊云服务平台)。
2006年3月,亚马逊(Amazon)出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EC2)服务。
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Emerson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
2007年,国内外互联网巨头,先后推出各自的Paa S(Platform as a Service),即平台即服务。
至此,云计算概念正式出现,云计算三种服务模式也初步形成。云计算的概念为云计算是由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发展而来,是通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个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通过云计算技术,网络服务提过者可以在数秒之内,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与“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的网络服务。
通俗上讲,云计算的“云”是由互联网上的服务集群组成的资源池,它包括硬件资源(服务器、存储器、CPU等)和软件资源(如应用软件、集成开发环境等),而云存储服务也正是孕育在云计算的硬件资源之中,同时也是云计算环境的核心基础设施。
1.3 云存储服务的出现
云存储技术,孕育在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历程之中。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以及宽带业务的大幅度提速,为云存储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2004年,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后,人们更加注重资源的分析和信息的交互,这种对大容量、方便快捷、随存随取的存储需求,无疑将大大的推动云存储服务的发展和普及。2006年3月,亚马逊(Amazon)推出的亚马逊简易储存服务(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即S3)云存储产品,也正式开启了云存储服务的发展。
至此,云存储产品正式面世,并提供存储服务。而云存储的概念也被进一步的推广和认可,云存储是在云计算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存储技术。和云计算类似,云存储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络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廉价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
通俗上讲,云存储也就是一个在“云”上的一个巨大容量的存储池。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供公众随存随取的一种新兴网络存储方案。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透过任何可联网的装置连接到“云”上方便地存取数据。
2 云存储技术的发展
云存储技术的发展除了上面讲到地相关技术的推动,公众对大数据存储需求的推动不可忽视。同时数据安全问题,也将影响着云存储未来的发展方向。
2.1 数据爆发的推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每个人都成为了海量数据的生产者,全球数据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仅在2015年就达到8.6ZB(1ZB等于1万亿GB)左右,据IDC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量将增加到40ZB。爆炸式的数据生产,使得人们对大容量、易扩展、低价格的存储设备产生了强烈的需求。
庞大的存储需求,也刺激着云存储服务的市场发展。据IDC的报告显示,在未来四年内,全球云服务市场规模将增长到442亿美元,其中云存储的市场比例将从目前的9%增长到14%,其规模将接近62亿美元,存储市场是增长最快的云计算服务,这也意味着云存储的市场潜力仍是巨大的。国内外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相应的云存储平台,如亚马逊(Amazon)的S3,谷歌的Google Drive,微软(Microsoft)的Windows Azure,百度云盘,360云盘等。
2.2 数据安全的制约
云存储服务由于其成本低廉、方便快捷等优势,短短几年就得到了迅猛地发展,使用云存储存放数据(文档、图片、音频、视频等)已十分普遍。但是,伴随着云存储数据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如数据泄露、数据丢失、账号或服务流量劫持、系统宕机等,使公众对云存储的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关注。数据安全问题,既会严重制约云存储的发展,又将促进云存储提供商不断对数据存储安全的研究与改善。
2.3 发展趋势
随着大数据存储需求的刺激,数据安全技术的完善以及宽带网络的发展,云存储提供商开始积极将各类搜索、应用技术和云存储相结合。云存储技术将在数据访问、数据安全、便携性及数据访问方面继续完善和改进。
云存储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大容量存储,而将是云计算时代的一场存储革命。随着云存储的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等存储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云存储将会给人们的生活方式,企业的运行模式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刘黎明.云计算起源探析[J].电信网技术,2010(9):8-11.
[2]Dockrill,Peter.Cloud Storage[J].Money,2012(144):28-28.
[3]刘友华,周素芳.国内外云存储技术专利实证分析[J].情报杂志,2014(1):37-43.
对西方文化的继承
1.在中国的发展
16世纪利玛窦携带圣像画贡于中国皇帝,这是史书上记载西方油画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而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则是1860年以后,英国人钦奈瑞在广东开了一间画廊并亲自教中国的弟子学习油画。到了二十世纪初五四运动时期大量的油画传入中国,先进的西方文化艺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引发了留洋热,我国一批又一批的爱国知识分子远赴西洋,向这些国际先进的文化进行学习,他们怀着对艺术的热爱和民族文化的使命感最终让油画在东方的国土繁盛。
2.探索与实践
我国早期的油画大师是有着非常深厚的民族传统底蕴的,并且对西方油画的古典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等多种画派进行了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致力于西方文化与技术和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精神性与技术性融合。我国近代艺术大师徐悲鸿与1919年赴法国、德国以及比利时学习和留学,大胆引进了西方学院派,他继承了欧洲古典油画的优良传统,吸收了印象派对光与色的表现成就,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优点和长处,为油画的民族化发展作出了很多的的贡献。他一生致力于提倡油画的古典写实主义技法,这就为以后中国油画界里得写实技法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所建立的美术教育体系,在中国延续了大半个世纪之多。林风眠是中国油画史上的一代宗师,他向西方学习油画技术,并对中西方油画技法结合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特有的流派。吴大羽,中国油画史上的先驱者,美术界的教育大师,曾经在杭州和林风眠合办了一个艺术学校—杭州师专,在艺术教育上因材施教,中国油画学会曾为吴大羽举办画展,当迟到的吴大羽的画集初次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都感到震惊和遗憾,令人震撼。从吴大羽老师的油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始终不移的在探索中西方艺术的融合。
中国式油画的发展
1.进步与滞缓
新中国建立后油画在中国的发展不断壮大发展,但是由于受左倾错误以及文化大革命的的影响,油画道路创作的路子太窄风格单一甚至走向极端。总体来看,油画得到了大量的普及和发展,但是质量却得不到很大的保障,中西集合的道路出现了停滞的状态。随着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进行,人们的思想得到大大的解放,眼界有了大大的提高,观念不断创新,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使得人们本土意识增强并出现一种怀乡情愫,才华横溢的青年艺术家奋身到艺术行列并进入专门院校进行系统专业的学习。他们洞察生活,有着伟大的理想,关怀社会问题,有着很大的人文关怀。在此期间一幅幅充满人情探究人物灵魂的作品出现。例如这一期出现的画家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罗中立的《父亲》,等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市场经济的开放使得中外文化交流更加便利,但此时油画工作者盲目追随西方油画的表面迹象,模仿西方人的审美观念和理想甚至追逐油画的经济市场,摒弃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内在灵气使得大批创作浮躁、无内涵。油画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单一,学油画的大都不会写书法和画中国画。没有丝毫的绘画基础,盲目崇洋对排斥传统艺术精髓,更谈不上对传统文化的艺术追求,此时油画在中国发展短暂滞后。
2.油画在中国的特点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表现出较大的写意性,民族文化内涵浓厚,极具中华气质,这是油画在中国的多年演变和与民族文化的多年融合,民族化、本土化特色鲜明,从大量可考的艺术作品中可看出与西方油画面貌的不同。吴冠中就是其中一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师。早年吴冠中受教育与林风眠与潘天寿等大师,其完全陌生的西方美学天地。但他在巴黎留学三年以后我们看吴冠中的作品中,从最初的正面交锋到渐渐互相的妥协、融合,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价值观的不同导致中西文化深入融合的难度。例如:徐悲鸿和吴作仁这两位著名画家 他们的作品是交替性的,没有融合, 他们的文化修养都是中国化的,水墨写意性较强,两者结合有限。然而能使中西方文化融合在一起的非吴冠中莫属。他将两种完全不相同的艺术文化结合在一起,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绘画介质。吴冠中利用中国传统民族风格元素,还有绘画中意识空间的完美融合,让他的创作具有了中国灵魂的西方绘画。
结论与总结
油画继承西方原汁原味的创作同时也赋予了东方特有的民族气质和艺术灵魂,在无数艺术先辈的探索努力下不断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各种艺术形态纷至斌来,民族性格鲜明,生命力强盛。中国油画要在创作上有质的飞跃和大的转变,不仅要注重西方的技法与流派的特色,更要注重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的吸收与发扬。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油画的起源与发展】推荐阅读:
马术的起源与发展06-16
书法的起源与发展10-13
中医的起源与发展历程10-16
中国旅游的起源与发展09-25
龙舟起源与发展探究07-21
美术中国画与油画欣赏10-18
广告的起源发展11-23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01-06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07-12
罗马法起源和发展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