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造型技术》实验实训指导书

2025-04-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园林植物造型技术》实验实训指导书(推荐4篇)

《园林植物造型技术》实验实训指导书 篇1

2011年3月

实训一 基本造型修剪方法训练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际操作了解造型修剪的意义。掌握植物造型截、疏、伤、变、放的一般方法。

二、材料及用具

枝剪、大平剪、手锯、电动锯、各种植物若干等。

三、实训内容

1、教师现场演示截、疏、伤、变、放各种修剪技术的要点。

2、在老师指导下选择有代表性的植物修剪对象。

3、学生独立进行截、疏、伤、变、放各种修剪技术的操作练习。

4、学习剪枝剪、整枝大剪刀等园林植物造型常用工具的正确使用和保养。

四、考核要求

从实际操作效果及实训报告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1、每位学生完成一定次数的截、疏、伤、变、放修剪操作的实际训练。

2、完成对截、疏、伤、变、放修剪操作的体会报告。

实训二 球形独干造型

一、目的要求

通过动手操作,掌握观叶园林植物简单几何独干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二、材料及工具

1、植物材料:达到一定规格的圆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植物种类)若干株。

2、用具:剪枝剪、整枝大剪刀等。

三、实训内容

1、造型准备:仔细观察树体情况,根据树高、冠幅及其生长状况,确定独干造型的球体直径及保留主干的高度。

2、截顶、定干:消除树体上的病虫枝、枯枝,在低于预定造型高度约5 cm处截断顶枝,剪去树冠预定球形直径下部主干上的部分侧枝。

3、造型修剪:按预定的球形直径以树干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先剪出一条水平带,再从树冠顶部向两侧沿圆周剪出一条中心带,然后以这两条带为引导修剪树冠的其他部分,最后修剪出一个圆球形的树冠。再将球形树冠下面主干上的侧枝全部剪除。

4、检查:修剪之后对整个造型再仔细观察,可以在球形树冠中心部位的主干上系一条绳子,以球形直径的半径为长度,拉直对球形树冠的各个部位进行检查,看是否存在问题,并进行补偿修剪。

5、剪口的保护:造型修剪时如果有较大的剪口或者出现伤口,要涂抹伤口保护剂。

6、整理:修剪完毕,收好工具,清理现场。

四、考核要求

从实际操作效果及实训报告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1、在造型操作中,检查其造型的方法步骤是否正确,修剪的方法和程序是否得当,最终的造型是否符合规格和要求。

2、将实际操作的独干造型的方法步骤做以记录,总结分析在整个造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提高实践的技能和技巧。

实训三 组合造型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训使学生了解采用群植法进行组合造型的基本要求,明确组合造型的方法步骤,掌握造型技术要领。

二、材料及用具

枝剪、大平剪、手锯、电动锯、各种植物若干。

三、实训内容

1、了解造型地的环境情况和设计要求,画好设计图。

2、严格按照比例进行定点放线。

3、栽种植物,并做好日常养护管理。

四、考核要求

从实际操作效果及实训报告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1、以实训小组为单位组织实训,每小组上交一份设计图,图上需注明组员、命题、立意。

2、根据定点放线的准确性,植物种植的密度、均匀度,修剪技法的应用,造型效果等进行考核打分。

3、完成操作的体会报告1份。

实训四 几何图案造型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训,使学生了解几何图案造型技艺的基本要求,明确造型的方法步骤,掌握造型技术要领。

二、材料及用具

枝剪、大平剪、手锯、电动锯、各种植物若干。

三、实训内容

1、造型前对上盆植物进行轻度修剪,仔细观察并设计几何图案的长、宽、高。

2、修剪几何体表面,仔细检查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四、考核要求

从实际操作效果及实训报告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1、根据设计的合理性,修剪技法的运用和造型效果等进行考核打分。

2、完成操作的体会报告1份。

实训五 花灌木修剪造型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习,使学生学会园林花灌木的修剪造型方法。

二、材料及用具

1、材料:紫薇、月季或蜡梅等花灌木的幼龄、成龄植株。

2、工具:修枝剪、修枝锯。

三、实训内容

1、教师根据实际条件选择并准备好无干开心形、丛状形、无主干分层形等植物待造型材料,为学生操作备用。

2、教师先进行操作示范,使同学明确技术要点和方法步骤;然后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辅导。

3、学生要全面仔细观察所需修剪造型的植株,了解树体枝芽特性、生长情况、树形特点,做到心中有数。

4、结合树种特性和树体实际生长情况选择最佳观赏树形,小组讨论制定出修剪方案。

5、根据已定修剪方案,按照顺序依次修剪。原则是先选定修剪骨干枝,再处理其他辅养枝。短截骨干枝的延长枝和有发展空间的枝条,疏除枯死枝、病虫枝、密生枝、重叠枝、交叉枝、竞争枝,回缩过长枝和过强枝以及靠近地面的拖地枝。回缩修剪时,先处理大枝,再处理中枝,最后处理小枝。

6、剪完以后检查一遍,看是否有漏剪、错剪的地方。及时进行补剪或纠正。修剪完毕,清理现场。

四、考核要求

从实际操作效果及实训报告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1、花灌木修剪造型实际训练效果。

2、书写花灌木修剪造型操作的体会报告。

实训六 造型植物参观

一、目的要求

通过城市绿地参观、考察造型植物,体会不同植物造型的形式、观赏特点,临摹造型植物的设计形式,掌握本地区园林植物造型设计的一般方法。

二、材料及用具

铅笔、画纸、画板等。

三、实训内容

1、由指导老师事前选择有代表性的苗圃或城市绿地。

2、组织学生现场参观、考察,讲解植物造型的特点。

3、学生临摹造型植物的设计形式。

四、考核要求

从实际操作效果及实训报告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1、学生完成造型植物的设计形式的临摹。

2、完成考察报告。

实训七 造型植物的养护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际操作了解造型园林树木养护修剪的意义。掌握养护修剪的一般方法。

二、材料及用具

枝剪、手锯、电工刀、伤口涂补剂等。

三、实训内容

1、疏枝:疏除枯枝、病虫枝,过密枝,并疏除开败的残花。

2、短截:短剪徒长枝、伸出冠外影响造型的枝条。

3、回缩:重剪下垂枝、衰老枝。

4、变向:对造型遭到损坏的树木,采取撑、拉、压、坠、别枝、蟠扎等措施,结合其他修剪,恢复树体造型

5、刮树皮:在秋冬季对有伤口和粗糙反卷的老树皮用刀刮平,并用伤口涂补剂涂平。

6、修枝后的大伤口也应涂抹伤口涂补剂。修剪后的枝叶应及时清除。

四、考核要求

从实际操作效果及实训报告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1、实际操作过程与效果。

《园林植物造型技术》实验实训指导书 篇2

关键词:园林藤本,植物造型,造型技术

1 园林藤本植物造型研究现状

1.1 概念

1.1.1 藤本植物。

藤本植物是指干茎细长,依附、攀援于其它植物或支持物,缠绕或攀缘向上生长的一类植物的总称。藤本植物一直是园林造景中常用的植物。如今城市中可用于园林绿化的土地面积愈来愈小,充分利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是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增加绿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1]。

1.1.2 藤本植物造型。

藤本植物造型是以藤本植物为主要材料,利用辅助性材料进行主题性造型制作的立体植物景观。在园林美学和艺术学原理的指导下进行藤本植物造型设计,能够起到烘托景观主题的作用。藤本植物造型一般布置在城市公园入口、广场、宽阔的缓坡地等视线开阔的大空间处,以成为视觉的焦点和景观中心。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战略的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创建花园城市的需要,常用的园林景观树种已不能充分满足城市立体绿化建设需要,藤本植物具有生长速度快、观赏性高及具有药用和经济价值等特性,通过现代材料和种植技术科学的创新,形成新颖美观的造型藤本植物景观,对同个造型一季多花,多种藤本植物组合共生等技术研究,其种植形式将成为现代植物景观中一个新的亮点,将被广泛的应用在城市园林景观中去,也将是精品园林的亮点景观元素之一。

1.2.2 国外藤本植物造型。

国外藤本植物造型研究较早,其中几何造型的藤本造型比较常见,在城市垂直立体绿化和西式的庭院景观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很多庄园庭院中都可常见藤本植物的应用,如藤本皇后之称的“铁线莲(Clematis florida)”应用非常广泛。比较有新意的是藤本造型和艺术雕塑相结合,尤其是许多藤本造型加入了文化的元素,以童话故事人物或场景作为藤本造型创作的主题,非常具有艺术美感。

1.2.3 国内藤本植物造型。

我国的园林藤本植物一般的传统应用方式主要有:攀缘式墙面绿化、栅栏和墙垣绿化、拱门景门绿化、景观廊架绿化、假山配景遮蔽绿化以及造型绿化等。其中造型绿化在现代园林中常见的几何造型和动物造型,例如在街头绿地、草坪广场上常使用的月季(Rosa chinensis)和凌霄(Campsis grandi flora)藤本造型柱,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sinensis)和络石(Trachelosperum jaspminoides)藤本动物造型。随着城市立体绿化、垂直绿化的快速发展,藤本植物在城市绿化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发达城市,藤本植物造型被更多的应用在立体景观绿化中[2,3]。

2 藤本造型植物选择原则

用于制作造型的藤本植物必须结合藤本植物的生长习性、观赏特性及相互之间的搭配协调统一来进行综合考虑。藤本植物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原则:

2.1.1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美。尊重藤本植物独特的自然美,在园林绿化中注重融入自然美的元素,以迎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园林藤本植物种类繁多,在选择时应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不同的植物物种对生境有不同的要求和适应能力,能适应环境则生长良好,否则便长势不良甚至死亡。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不同的生态因子构成生态环境,移栽时要考虑藤本植物生境和生态习性的千差万别,才能最好地发挥其园林景观效果。

2.1.2科学选择、尊重艺术美。藤本植物应用要注意科学选择,关注实际应用过程科学工艺的艺术美学性,充分发挥植物对环境的生态功能。藤本植物作为大自然赋予的绿色主基调,又以花、果、叶等多姿多彩的动态形式向人们展示体态婀娜飘逸、纤弱依附的艺术美学风韵。通过观赏藤本植物姿态万千的茎叶、花果,在形体姿态、气味色彩、质感等方面,从视觉、嗅觉和触觉等层次表现出不同的艺术美感。

2.1.3突出创意、尊重文化性。藤本植物的文化性,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联想之美、含蓄之美、寓言之美、象征之美、意境之美的延续,其特征主要是将植物自然形态与一些社会文化、传统理念相关联,借物寓意、托物言情,使植物成为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载体,成为文人、画家垂青表达的对象。由于植物具有一定的文化载体功能,赋予创意性使得这些植物在具有自然形态美的基础上又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之美。有这些功能的藤本植物如紫藤(Wisteria sinensis)、凌霄(R.banksiae)、木香花等。

3 园林藤本造型技术研究

3.1 藤本植物造型分类

藤本植物造型多样,所表达的主题和营造的效果都各有不同。藤本植物造型一般布置在城市绿地的入口、广场、宽阔的草坪缓坡地等视线开阔的大空间处,已成为小区域内景观视觉中心的焦点。藤本植物造型按照造型类别分类,大致可以分为几何造型、动物造型、人物造型、建筑场景造型、文字图案造型等[4]。

3.1.1 几何造型。

藤本植物几何造型包括球形、柱形、塔形、、瓶状、螺旋状等简单造型(图1),一般会被放置于道路节点中起到引导交通美化视野的作用。现代式庭院景观的设计中也常见到采用藤本几何造型,形式比较简单,具有一定的景观趣味性,应用比较广泛。

3.1.2动物造型。

藤本植物动物造型有很多,较为常见的形象有大象、天鹅、水牛、熊猫、马、龙以及十二生肖等,大多数为儿童所喜爱,一般给布置在大空间草坪和主题性景观的节点位置。动物造型的藤本植物观赏性比较强,应用于海底世界,动物园、公共绿地主题公园等场所。

3.1.3 人物造型。

藤本植物人物造型,用艺术的手法表达主题,使人们在欣赏藤本造型“雕像”的同时感受到文化韵味。营造每一个会讲故事的人物形象,如通过“嫦娥奔月”、“哪咤闹海”等特征非常明显的人物造型,多用于会展、公园的中心位置,作为主要特色景点将藤本植物造型做成卡通人物形象放置在幼儿园、儿童游乐场的造景中,使得景观具有生动活泼感。

3.1.4 建筑场景造型。

北京的天安门和长城、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和凯旋门等,这些标志性的特色建筑能反应一个地方的文化和历史,特别能体现出场景的主题性。按适宜的尺寸比例缩小,利用钢筋铁丝或木砖构建小型造型场景,结合藤本植物造景,营造出具有文化特色的城市独特“绿色雕塑”景观。

3.1.5 文字图案造型。

文字和图案的藤本植物造型能开门见山体现主题,具有视觉冲击力,使人印象深刻,可用于制作各种重大节日和重大会议等的标语、口号以及大型会议的名称及庆典祝词等,如“新年快乐”、“和谐中国”等。该种造型有很好的体现主题、具有象征意义,灵活性很大,一般布置与主体建筑大门口以及大坡度的草坪上,如布置书的形状在学校图书馆前面;布置人物奔跑运动造型在运动场;布置乐器或音符的图案在音乐厅门口等。各种造型的尺寸应适宜,并用藤本植物加以美化装饰。

3.2 造型设计

本项目的藤本造型做了几何造型设计,有圆柱体、棒棒糖球体、菱形立方体、宝塔型等(图1)。主要通过Φ15钢筋进行骨架焊接,再用10#铁丝进行细部造型搭接,便于藤本植物缠绕及造型。结合藤本植物生长速度及景观特性,造型骨架设计高度1.5~2 m,直径0.6~1.2 m。

3.3 试验方法

通过对对凌霄、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藤本月季(Morden cvs.of Climbers and Ramblers)、木香藤(R.banksiae)、风车茉莉(T.jasminoides)、花叶络石(T.jasminoides cv.'Flame')、京久红忍冬(Lonicera×heckrottii'Gold Flame')、铁线莲8种藤本植物进行引种栽培,结合几何支架设计进行搭配种植。试验对风车茉莉、凌霄进行了单一品种的造型试验,对其他品种进行了两两组合试验;造型主要通过牵引、绑扎、修剪等管理措施进行塑造。

3.4 造型技术方法

3.4.1 牵引。

对生长过程中的藤本植物偏离设计造型方向生长的藤条,人为牵拉至造型相对薄弱的地方,引导藤条往我们想要它生长的地方生长(图2)。牵引一般是在藤条生长旺盛时期进行,不同的藤本植物,生长旺季略有不同,大部分藤本植物生长旺盛期主要集中在5~7月。在藤本植物生长旺盛期针对生长快速的嫩枝条进行牵引,让枝条按照设计的造型缠绕,以达到造型塑造的目的,牵引一般结合绑扎进行。

3.4.2 绑扎。

对容易松动,造型不稳定的枝条,可以通过人为绑扎进行固定,使其形成稳定的形态。绑扎是藤本植物造型最基本的处理手法。绑扎可针对半木质化或木质化的枝条进行绑缚固定,使其按照人为设计造型进行生长。绑扎要循序渐进的进行,对已经木质化的枝条不可图快图省事,强行绑扎,要慢慢的,分步骤,有节奏的进行,可通过从下到上一点一点的绑扎,使其慢慢改变生长方向,以达到造型需求。对半木质化的枝条,要在牵引后及时进行绑扎固定,使其形成稳定的造型[5,6](图2)。

3.3.3修剪。

修剪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控制徒长枝,控制造型要及时剪除多余的枝条,使形态更加精美;另一个就是通过控制顶端优势,促使枝条下面芽眼生长出枝条,丰富和丰满造型形体(图3)。修剪是控制造型的最主要手法,一般结合牵引、绑扎适时进行。当藤本植物初步造型已经基本完成时,就要通过修剪控制藤本植物的生长。修剪强度要根据藤本植物生长规律进行,在生长旺盛期,修剪强度要加大,一般20 d到一个月就要修剪一次,促进藤条长出更多更密的新枝条,使造型形体更加丰满生动。在修剪过程中,要注意修剪的方法,修剪要分清主干枝条和新生枝条,修剪主要针对新生枝条进行,切不可误将主干老枝条剪断,影响造型。

3.4单一品种造型研究

单一品种藤本植物造型能形成质感相对统一、纯粹的造型景观。在研究上,做了风车茉莉和凌霄的单一品种造型试验,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风车茉莉生长缓慢,选择了一个体型相对小的棒棒糖球体进行造型。通过引导和绑扎,使其沿着球体表面生长,结合后期修剪,2 a后慢慢形成了枝叶紧密的球形。

凌霄生长速度较快,造型上选择了较高较大的宝塔形支架。在生长旺盛期,不断将新长出的枝条围绕同心圆进行缠绕,1年就形成了紧凑的宝塔形。

3.5 组合品种造型研究

本研究将藤本植物按照花期错开、常绿与落叶、常绿与半常绿相互搭配的原则,对所研究的藤本植物进行了两两组合搭配。搭配方案分别为:花叶络石与藤本月季相搭配(图5),风车茉莉与木香花相搭配(图6),京久红忍冬与铁线莲搭配(图7),金银花与铁线莲搭配(图8)。藤本月季与木香花均为落叶植物,但两者花艳而多,花叶络石与风车茉莉均为常绿植物,它们相互组合,正好能互相弥补,优势互补。试验发现,藤本月季与木香花生长较快,1 a就成型了,而花叶络石与风车茉莉才达到设计模型的一半,但是它们都能很好的共生,形成紧密的整体。金银花、京久红忍冬均为半常绿植物,铁线莲为落叶植物,它们均开花。研究发现,它们能很好地共生,且花期错落,延长了观赏期。

4 结论

通过对藤本植物造型的设计与制作研究,掌握了凌霄、金银花、藤本月季、木香花、风车茉莉、花叶络石、京久红忍冬、铁线莲等藤本植物的生长规律和习性,在藤本植物造型方面,风车茉莉生长缓慢,能形成较为紧密的造型景观,是较为理想的造型藤本植物;凌霄虽然能1 a成型,但生长过快,造型不易保持;两两组合方面结合最完美的是京久红忍冬、铁线莲组合和金银花、铁线莲组合,它们生长速度相差不大,一个常绿,一个落叶,形成互补,而且花期相互错开,形成花开不断的景观;风车茉莉、木香花组合和花叶络石、藤本月季组合相对差一点,首先,藤本月季和木香花生长速度较快,而且枝条生长比较杂乱,塑形不理想,而风车茉莉与花叶络石生长缓慢,未能及时形成互补,其景观效果还有待今后继续的研究和探讨。基于时间和经费的限制,其他藤本植物之间的搭配景观还未进行试验,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展开探讨。

参考文献

[1]何梅,胡玉安,梅雅茹,等.城市住宅区“立体绿化”景观设计探析[J].南方林业科学,2015,43(5):58-61.

[2]王彦婷,陶抵辉,龙岳林,等.藤本植物雕塑设计与制作技术探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8(1):163-165.

[3]孙卫邦.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2003,19(7):63.

[4]将佳.攀援式墙体绿化中藤本植物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5(1):123-125.

[5]陈庆,蔡永立.藤本植物在城市垂直绿化中的选择与配置[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5):26-29.

[6]周本贤.垂直绿化造景的主要手法[J].湖南林业,2004(7):10.

[7]张艳.藤本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8(5):48-49.

《园林植物造型技术》实验实训指导书 篇3

关键词:TDS-GC-MS;植物挥发物;实验综述报告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5-20-02

气相色谱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遍及中药制药、食品工业、环境监测、生物工程等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1]。近年来,该技术在植物挥发物研究领域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动态顶空气体循环采集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一种采集-吸附-分析相结合的技术。在植物挥发物研究中,全自动化的顶空进样器、气相色谱仪和现代高分辨率的质谱仪联用,具有操作简便、分离效能高、准确性高、节约样品制备时间等优点,可用于近自然状态下植物挥发物的定性分析。

根据安庆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园林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植物学是主干基础学科,且学校十分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本实验将以应用性为导向,通过气相色谱实验课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园林植物的基础理论知识,并掌握气相色谱检测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园林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 实验原理

1.1 园林植物挥发物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释放的分子量小于250,沸点低于340℃的次生代谢物,主要包括萜类、苯基/苯丙烷基和脂肪酸衍生物[2-3],这些物质的含量相对较低,但其较高的化学活性不仅可增强植物的抗性,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环境[4]。研究植物释放挥发物的种类和含量,将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

1.2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簡称GC),是利用试样中各组份在气相和固定液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将混合物分离、测定的一种分析方法。当汽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当中运行时,组份就在其中的两相之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由于固定相对各组份的吸附或溶解能力不同,因此各组份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的柱长之后,便彼此分离,按流出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特别适用于分析沸点低、含量少的气体和易挥发的液体。

1.3 质谱法 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简称MS),质谱中采用高速电子束撞击气态分子,把电离出的离子加速导入质量分析器中,然后按碎片离子质荷比(m/e)大小的顺序进行收集和记录,即得到质谱图,根据质谱峰的位置可以定性和结构分析,根据质谱峰的相对强度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1.4 动态顶空分析法 采用惰性气体通入液体样品(或固体表面),把要分析的组分吹扫出来,使之通过一个盛有吸附剂的容器进行富集,然后再把吸附剂加热,使被吸附的组分脱附,用载气带入气相色谱柱中进行分析。适用于从液体或固体样品中萃取出的沸点低于200℃、溶解度小于2%的挥发性或半挥发性有机物。此法对样品的前处理无需使用有机溶剂,对环境不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具有取样量少、富集效率高、受基体干扰小、容易实现等在线检测等优点。

2 实验内容

2.1 实验课目的 了解动态顶空气体循环采集法与TDS-GC-MS联用技术仪器组成、工作原理及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的基本操作。掌握各种数据的计算、气相色谱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对各种定量计算方法进行总结。

2.2 实验材料 玫瑰(Rosa rugosa)属于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它花型优美、花色丰富、芳香馥郁、四季常开,被广泛地用于造景、布置花镜、花坛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可以用于提炼精油,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2.3 实验步骤

2.3.1 挥发物采集方法 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采样时间固定在10:00~11:00,使用微波炉采集袋套在处于盛花期的玫瑰鲜花上,然后在使用大气采样仪(QC-2型)将袋内空气抽成瞬时的真空,再利用采样仪泵入经活性炭过滤后的空气,当袋内气体量达到采样袋体积的3/4时,停止充气,再使用硅胶管连接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接通吸附管采样气体,进行挥发物采集。采集过程中,气体循环流量为100mL/min,采气时间25min,采样重复3次。

2.3.2 挥发物分析方法 仪器及参数设置参考已发表文献[5]。热脱附系统(TD3型,德国GERSTEL公司生产)工作条件:系统载气压力为20kPa、脱附温度250℃(10min)、进样口温度250℃、冷阱温度-100℃(保持3min)、冷阱进样时温度骤然升温至260℃。

色谱(7890A型,Agilent公司生产)工作条件:色谱柱为30m×250μm×0.25μm的HP-5MS柱。程序升温过程为:初始温度保持40℃(保持4min),以6℃/min的速率逐渐上升至250℃(保持3min),再以10℃/min的速率逐渐升至270℃(保持5min)。

质谱(5975C型,Agilent公司)工作条件:所用的载气为氦气,电离方式为EI,电子能量为70eV。扫描方式:选择离子扫描,质量范围为28~450amu,离子源温度为230℃,接口温度280℃,四级杆温度150℃。

3 实验结果

数据处理与质谱检索:获得气相色谱和质谱图,再利用该仪器上的有机物数据谱图库系统对各组分进行计算机自动检索。采用气质联用仪计算机的NIST 2008谱库,并结合手工检索、定性分析组分的质谱数据,确认挥发物的各种化学成分,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得各成分相对含量(相对含量=该化合物峰面积/各化合物峰面积之和×100%)。

玫瑰挥发物检测出的主要成分及相对含量如下:苯乙醇36.05,香茅醇31.46,乙醇10.33,橙花醇3.9,正己醇0.62,5-甲基-2-己醇0.51,香茅醇乙酸酯8.13,β-乙酸苯乙酯0.98,乙酸己酯0.35,反式-玫瑰醚1.56,苯甲醚1.02,柠檬醛0.85,香茅醛0.45,罗勒烯0.42,β-蒎烯0.38,合欢烯0.29,十三烷酮0.11等。学生实验报告要求用图形、文字、表格将观察结果和数据表示出来,并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对自己所学的基础知识做进一步佐证。

4 注意事项

(1)动态顶空气体循环采集法获得的气样中,除了植物挥发物外,也包括了一些不能被过滤层完全吸附的外界成分,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需要将植物气样与对照空气气样中的相同成分进行比较,去除质量色谱峰面积相近的成分。

(2)要控制好进入色谱仪样品用量的多少、进样时间的长短,否则都会使色谱峰变宽甚至变形。

(3)仪器通入载气和辅助气后,应按要求进行检漏。

(4)注意仪器的用电安全,确保仪器的使用可靠性和人身安全。

5 结语

通过本实验让园林专业的学生了解植物挥发物对人体健康和建设城市绿化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更加坚定学习园林基础知识和实验方法的动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设计探索性实验,采用其他植物材料,引导学生对各种定量计算方法进行总结,记录好实验结果并作讨论和分析,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谭芳.《气相色谱》实验课程教学浅谈[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6):106-109.

[2]高群英,高岩,张汝民,等.3种菊科植物香气成分的热脱附气质联用分析[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2):326-332.

[3]左照江,张汝民,王勇,等.冷蒿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成分分析及其地上部分结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10,34(4):462-468.

[4]郭阿君,岳桦.观赏植物挥发物的研究[J].北方园艺,2003(6):36-37.

[5]周帅,马楠,林富平,等.樟树花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日动态变化分析[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6):986-991.

华农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篇4

一、植物病害的认识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室内、外观察,对什么是病害,病害的病状表现,病害发生原因及条件,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等问题,有一个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病害基本概念的理解,并为病害的诊断打下基础。

二、内容及方法

症状是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病状和病征总称为症状,病状是指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的疾病状态(如植株矮缩、黄化、萎蔫、坏死、斑点等),病征是指植物病部上病原物所构成的宏观外貌(如霉状物、粉状物、溢脓等)。

症状是诊断病害的佐证,也是病害命名的依据之一,有的病害病状显著(如花叶病等),有的病害则病征显著(如白粉病等),有的病害则二者都显著(如黑穗病、甘薯软腐病等),不少病害就是以病状(如水稻徒长病、花生丛枝病等)或病征(如小麦黑穗病、锈病、白粉病等)命名的。

通过下列病害症状的观察,初步掌握植物病害症状的主要类型。根据病害的表现,可把病状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五类:

(一)变色类:植物受害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称为变色。1.黄化——植物绿色部分的叶绿素形成受抑制呈退绿或被破坏呈黄化。2.花叶——植物绿色部分局部的叶绿素受抑制或破坏,呈现黄绿相间。3.条纹——黄色部分呈条状称为条纹。

4.红叶——叶绿素形成受抑制,花青素形成过旺,叶片变成红色或紫色。

(二)班点状: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病原物的破坏而死亡,形成各式各样的病斑。由于病斑的颜色不同,有黑斑、褐斑、灰斑、白斑等。病斑的形状不一,有圆形、椭圆形、棱形、不规则形等。有时具有轮纹或花纹,有的病斑受叶脉限制而形成角斑。有的沿叶脉发展而形成的条纹或条斑。有的病斑周围有明显的边缘,有的边缘不明显。在根、茎、叶、叶柄、果和穗等部位都可以发生坏死性病斑。

(三)腐烂类:植物组织细胞受到病原物的破坏和分解而发生腐烂。如根腐、茎基腐、块茎和块根腐烂等。

1.软腐和干腐——含水分较多的软柔组织,有的细胞间的中胶层被病原物所分泌的酶所分解,导致细胞分离,组织崩溃,造成软腐或湿病,组织腐烂后,水分散失而干硬收缩,成为干腐。

2.立枯及猝倒——幼苗的根或茎基腐烂、幼苗直立枯死而不倒伏,称为立枯,幼苗迅速整株倒伏称为猝倒。

(四)萎蔫:植株的根或茎部的维管束受病原物的侵害,大量菌体堵塞导管或产生毒素,阻碍或影响水分运输,使枝叶失去膨胀状态而下垂,叶片枯黄,凋萎,以致植株死亡。

(五)畸形:植物受害后,发生增生性或抑制性的病变,造成不正常的形态结构的状态,称为畸形。

1.肿瘤——植物受害后,组织细胞增生,生长发育过度,病部膨大而形成肿瘤。2.丛枝和发根——枝或根过度分枝,产生丛枝或发根现象。

3.矮缩、皱缩——植物受病后,发生抑制性病变,生长发育不良,使植株或器官萎缩、皱缩。4.畸形、卷叶、线叶和叶变——病部组织发育不均匀,呈现扭曲畸形、卷叶、叶片畸形变成细线状,称为线叶。有的器官转化为叶状,称为叶变。

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在植物病部上的宏观结构,称为症征,主要有下列几类:

①霉状物——真菌的繁殖体或营养体在植株病部上表现为明显的霉层,因颜色不同,有绿霉(柑桔青绿霉病),黑霉(甘薯软腐病),灰霉(稻瘟病),赤霉(小麦赤霉病,水稻徒长病)等,有些呈白色或灰色如霜状,则称为霜霉(霜霉病)。

②粉状物——真菌的繁殖体在病部上表现各种粉状结构。1.白粉状物——在病部上呈白粉状,如白粉病。2.黑粉状物——在病部上呈黑色粉状,如黑穗病。

3.锈色粉状物——自病部表皮下泡状病斑破裂后,散出鲜黄色或深褐色粉末,状如铁锈。如锈病。

③小黑粒或小黑点——病原真菌的繁殖体在植物病部产生表面较粗糙的黑色小点(分生孢子盘),如炭疽病、或产生表面较光滑的黑色粒状结构(分生孢子器、子囊壳),称为小黑粒,如黄麻立枯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等。

④菌核——病原真菌的营养体在植物受病部位的表面或组织内,形成形状及大小不一的团粒结构,如水稻纹枯病、菌核杆腐病等。

⑤菌脓状物或胶状物——病原细菌在病部常涌出黄色或污白色的脓状或粘胶状溢滴,或用水挤压病部常见污白色混浊液,如水稻白叶枯病,花生青枯病等。

三、注意事项

1.症状及为害情况,常因病原和寄主的种类及不同的发病部位、不同的生育期及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

2.细心观察和比较健株与受害后的异常表现,比较各种类型症状的差异及特点。

四、作业

1. 思考题:

①什么叫病害?病害与虫害,机械伤有何不同? ②认识病害的症状有何意义? 实验二 植物原真菌——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

鞭毛菌亚门的真菌多为水生,少数为土生和陆生。

低等的鞭毛菌其营养体为原质团。其它为无隔、多核、发达的菌丝体。

无性繁殖均较发达,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有一根或二根鞭毛,前生、后生或侧生,鞭毛又分尾鞭和茸鞭二种,是鞭毛菌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

有性生殖均以同形配偶子配合产生休眠孢子(囊)或异形配偶配合产生卵孢子。

根据鞭毛特点,鞭毛菌亚门分为四个纲:

1.根钟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不等长双根尾鞭。2.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后生单根尾鞭。3.丝壶菌纲(Hyphochytridiomycets)前生单根茸鞭。4.卵菌纲(Oomycetes)侧生一根尾鞭一根茸鞭。

一、实验内容和材料

1.根肿菌目(Plasmodiophorales)——芸苔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和十字花科根肿病。2.壶菌目(Chtridiales)——玉米节壶菌(Physoderma maydis)和玉米褐斑病。

3.水霉目(Saprolegniales)——水霉属(Saprolegnia)和绵霉属(Achlya)及水稻绵腐病(烂秧)。4.霜霉目(Peronosporales)

(1)瓜果绵腐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和猝倒病。

(2)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和马铃薯晚疫病。(3)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thora litchii)和荔枝霜疫霉病。

(4)禾生梗霉菌(Sclerospora graminicola)和谷子白发病。

(5)古巴拟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和黄瓜霜霉病。

(6)寄生霜霉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和十字花科霜霉病。

(7)白锈菌(Albugo candida)和十字花科白锈病。

(8)1~2个霜霉病未鉴定的标本,要求鉴定到属。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 显微镜观察十字花科根肿病组织切片,有无见到膨大的根细胞内不定形的芸苔根肿菌的原质团?有无见到根细胞内有大量圆球形、厚壁、密集呈鱼卵块状的休眠孢子囊堆?(绘图)

观察白菜根肿病标本,根部的症状属何种类型?地上部表现什么症状?

2.显微镜观察玉米褐斑病组织切片,有无见到病组织的细胞内有许多扁球形、深黄色的菌体,这是什么?菌体上有盖状的痕迹这又是什么?

观察玉米褐斑病标本,病斑发生在什么部位,有什么特点?

3.显微镜观察水霉菌和绵霉菌玻片(或新鲜材料),比较两个属的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和孢子囊再生方法有何不同?

观察水霉菌或绵霉菌的卵孢子,雄器和藏卵器是什么形状?如何配合?藏卵器内有几个卵球?

观察水稻绵腐病(烂秧)标本,表现什么特征?症状属何种类型?

4.从培养皿内挑取少许瓜果绵腐菌制成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菌丝体,有无分隔?有无见到姜瓣状或不规则形的孢子囊(绘图)?孢子囊如何释放游动孢子的?有无见到排孢管和泡囊?

雄器和藏卵器如何配合?藏卵器内有几个卵球? 观察蔬菜苗期猝倒病和瓜果绵腐病的标本,其症状属何种类型?

5.显微镜观察致病疫霉菌玻片,其孢子囊梗与Pythium有何不同?有无见到呈节状膨大的部分?孢子囊什么形态?(绘图)

观察马铃薯晚疫病的标本,病块茎和病叶各表现什么特征?有无见到病叶上的霉轮?这是什么?

6.从培养皿上挑取少许荔枝霜疫霉菌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其孢子囊梗与Phytophthora的有何不同?有无见到卵孢子,什么形态?

观察荔枝霜疫霉病的标本,叶部、花穗和果实等部位各表现什么症状?有无见到霉状物?

7.显微镜观察禾生指梗霉的玻片,其孢子囊梗有何特征?孢子囊什么形态?

取谷子白发病株,有无见到病部有许多黄色粉末状物,这是什么?取一块载玻片滴一滴清水其上,轻轻抖动病株让黄色粉末状物落在水滴上,制成玻片在显微境下观察,卵孢子什么形态?颜色?外壁分多少层?观察谷子白发病各阶段的症状(灰背、白尖、白发)。

8.显微镜观察十字花科白锈组织切片,可见到寄主表皮下面的孢子囊堆,什么形状?孢子囊便什么形状?孢子囊如何着生?病组织内有无见到卵孢子,什么形状?外壁有无花纹?

观察十字花科白锈病标本,叶部和花梗上的症状有何区别?病征有什么特点?

9.任意选取所供的1~2种作物霜霉病标本(黄瓜霜霉病、白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菠菜霜霉病、莴苣霜霉病等),挑取病斑背面的霜霉状物少许制成玻片,在显微境下观察,注意其孢子囊梗分枝的方式,孢子囊的形态,查霜霉菌科分属检索表,鉴定出其属名。

观察上述各种霜霉病的标本,注意叶部和茎部的症状有无区别比较其病斑形态和霜霉状物的颜色有无不同?

附:霜霉科主要属简明分类检索表

1.孢囊梗菌丝状,短,很少分枝······················ 指梗疫霉属(Sclcrophthora)1.孢囊梗分枝明显······················· 2 2.孢囊梗上部膨大,分枝呈指掌状·············· 指梗霉属(Sclerospora)2.孢囊梗细长,直径均匀···················· 3 3.孢囊梗单轴,直角分枝,顶端平切状············ 单轴霉属(Plasmopara)3.孢囊梗叉状锐角分枝········· ··········· 4 4.分枝不对称···················

· 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4.分枝两侧对称························ 5 5.顶端尖细······················· 霜霉属(Peronospora)5.顶端膨大呈掌状,上生小梗,小梗上生孢子囊······· 盘梗霉属(Beremia)

三、作业

1.指明绘图的,按要求绘出,并注明所绘各部分的名称。2. 未知霜霉病菌分属鉴定。实验三

植物病原真菌——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

接合菌亚门的真菌大多数为腐生菌,少数寄生于人、动物、植物及其它真菌上。有一类与高等植物的根共生,结合成互为有利的共生体——内生菌根。

接合菌的营养体多数为发达的、多分枝的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在孢子囊内形成不动的孢囊孢子。

有性生殖多以同形配偶囊接触配合的方式产生接合孢子。

接合菌亚门包括接合菌纲(Zygomycetes)和毛菌纲(Trichomycetes)。其中接合菌纲的毛霉目(Mucorales)内有一些是植物的兼寄生菌。

一、实验内容和材料

毛霉目,毛霉科(Mucoraceae)

1.匍枝根霉菌(Rhizopus stolonifer)和番薯软腐病。2.生长在培养基上的毛霉属(Mucor)或犁头霉属(Absidia)。3.接合菌有性生殖异宗结合形成接合孢子的示范材料。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显微境观察匍枝根霉的营养体和无性繁殖体,注意分清其匍伏枝、假根、孢囊梗、孢子囊、孢囊孢子、囊轴等各部,观察匍枝根霉的接合孢子(绘图)。

观察番薯软腐病标本,其症状属何种类型?

2.从培养皿中挑取少许毛霉或犁头霉的菌落制成玻片,在显微境下观察,与根霉有何差别? 3.观察接合菌异宗结合的示范材料,在(++)(――)和(+-)三个组合中哪一个组合才能产生接合孢子。

三、作业

绘匍枝根霉的无性阶段和接合孢子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实验四 植物病原真菌——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子囊菌是真菌中种类最多的一个亚门,多数为腐生菌,也有不少植物的寄生菌,引起许多重要的植物病害。有一些寄生在昆虫上可作生防菌。子囊菌的营养体除一些低等的种类为单细胞或不发达的丝状体外,大多数均为分枝发达的有隔菌丝体。菌丝体有的还可以构成菌核、子座和子实体等各种组织结构。

无性繁殖:多数子囊菌的无性繁殖很发达,低等的以芽殖方式产生芽孢子。多数子囊以分生孢子梗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

有性生殖:子囊菌有性生殖的共同特征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性结合后均产生囊状结构的子囊,子囊内再形成一定数目的子囊孢子。低等的子囊菌其子囊为裸生的。多数子囊菌的子囊形成于发育不同、形态有别的组织结构——有性子实体(子囊果)内,子囊的壁有单层和双层的。

子囊菌亚门便根据其子囊果的类型、子囊壁是单层还是双层等特点分为6个纲。1.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2.不整囊菌纲(Plectomycetes)3.核菌纲(Pyrenomycetes)4.腔菌纲(Loculoascomycetes)5.盘菌纲(Discomycetes)6.虫囊菌纲(Laboulbeniomycetes)

一、实验内容和材料

除虫囊菌纲外的五个纲,以核菌纲和腔菌纲为主。1.畸形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和桃缩叶病。2.紫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的闭囊壳玻片。3.禾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和小麦白粉病。4.待鉴定的几种白粉菌标本。

5.番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和番薯黑斑病。6.围小丝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和炭疽病。7.黑腐皮壳菌(Valsa)和树木腐烂病。8.玉蜀黍赤霉菌(Gibberella zeae)和小麦赤霉病。9.痂囊腔菌(Elsinoe)和疮痂病。

10.球腔菌(Mycosphaerella)和瓜类褐斑病。11.黑星菌属(Venturia)和瓜类褐斑病。

12.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十字花科蔬菜菌核腐烂病。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半子囊菌纲,外囊菌目(Taphrinales)

显微境观察桃缩叶病的组织切片,有无见到病叶角质层下有一层排列整齐的裸生子囊层,子囊内有几个子囊孢子?有无见到成熟子囊基部的脚胞?(绘图)注意病叶的栅栏组织发生何种变形?病叶属何种病变?

(二)不整囊菌纲,散囊菌目(Eurotiales)

显微境观察紫红曲霉菌的闭囊壳玻片,其外壁有几层细胞,是紧密的还是松散的?闭囊壳内有无见到完整的子囊,为什么不易见到?

(三)核菌纲

1.白粉菌目(Erysiphales)

(1)显微镜观察白粉菌的分生孢子玻片(或挑取少许禾谷类作物白粉病的白粉状物制片),分生孢子呈什么状态着生?什么形态?

挑取白粉病叶上的小黑粒点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见到褐色圆球形的闭囊壳?附属丝什么形状?在低倍视野下用小针尖对准成熟的闭囊壳,轻压盖玻片将闭囊壳的外壁压破,闭囊壳内有几个子囊,什么形状?有无见到成熟的子囊孢子,什么形状?每个子囊内有几个子囊孢子?(绘一压破的闭囊壳图,有附属丝、子囊、子囊孢子)显微镜观察禾白粉菌吸器玻片,什么形状?

(2)观察所供的几种植物的白粉病标本,其症状有何共同特点?

任选1~2种白粉病标本,挑取其上的黑褐色小粒点制成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查下列检索表,鉴定出其属名。附:白粉菌科主要属简明分属检索表 1.闭囊壳内有多个子囊 2 1.闭囊壳内只有一个子囊 3 2.附属丝针形,基部膨大 球针壳属(Phyllactinia)2.附属丝菌丝状 白粉属(Erysiphe)

3.附属丝顶部卷曲呈钩状 钩丝壳属(Uncinula)3.附属丝顶部呈叉状分枝 叉丝壳属(Microsphaera)4.附属丝菌丝状,不分枝 单丝壳属(Sphaerotheca)4.附属丝顶部呈叉状分枝 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

球壳菌目(Sphaeriales)

(1)显微镜观察番薯长喙壳菌,有无见到具一根长喙的子囊壳?子囊壳内有无完整的子囊?为什么不易见到?子囊孢子什么形状?(绘图)

从病组织上挑取少量黑色霉状物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几种类型的内生分生孢子?其形状和细胞壁的厚薄有无区别?

观察番薯黑斑病标本,病苗和病薯块表现什么症状?病部有无见到黑色刺状物和霉层?(2)在显微镜下观察围小丝壳菌引起的炭疽病切片,注意其子囊壳与子座的关系,子囊壳什么形状、颜色?子囊什么形状,如何排列,子囊间有无侧丝?子囊孢子什么形状,单胞?多胞?有无颜色?

观察各种植物的炭疽病标本,有什么病征?

(3)显微镜下观察苹果树腐烂病组织切片,有无见到黑色子座组织,子囊壳什么形状,有无长颈,与子座的关系怎样?子囊内有几个子囊孢子,什么形状、单胞或多胞?有无颜色? 观察黑腐皮壳菌的无性阶段(Cytospora)、分生孢子器什么形状?有无见到发达的子座组织,孢子器有几个腔室?分生孢子什么形状?单胞、多胞?有无色泽?

观察果树腐皮病标本,属何种类型的症状?病部有无见到黑色小粒点或孢子角?

(4)显微镜观察小麦赤霉病穗的组织切片,注意子囊壳与子座的关系?子囊壳什么形状、颜色?子囊什么形状?有无见到子囊间的拟侧丝?子囊内有几个子囊孢子,怎样排列?子囊孢子什么形状、颜色、有几个分隔?(绘图)

观察小麦赤霉病标本,病穗上有无见到粉红色霉层和蓝黑色小粒点,是什么? 3.

(四)腔囊菌纲

1.多腔菌目(Myriangiales)

显微镜观察痂囊腔菌引起的疮痂病组织切片,可见到子座内有许多散乱排列的子囊腔,每个子囊腔内有几个子囊?什么形状?子囊壁是单层还是双层的?子囊孢子什么形状,有几个分隔? 观察柑桔疮痂病、葡萄黑痘病标本,在叶、茎和果实上的症状有何特点? 2.座囊菌目(Dothidiales)

显微镜观察瓜褐斑病组织切片,子座内的假囊壳什么形状?假囊壳内的子囊什么形状?如何排列?子囊孢子什么形状,单胞还是双胞?有无色(绘图)

观察瓜褐斑病标本,茎部和叶部的症状为何不同,有无见到黑色小粒点,是什么? 3.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

显微镜观察梨或苹果黑星病组织切片,假囊壳什么形态?假囊壳内的子囊什么形态?如何排列?有无见到子囊间的拟侧丝?子囊孢子在子囊内如何排列?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双细胞是否大小均等?(绘图)

观察黑星病标本,叶、枝、果实等部的症状各有何特征?

(五)盘囊菌纲,柔膜菌目(Helotiales)

观察核盘菌的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的标本,每一菌核可形成几个子囊盘?子囊盘外观呈什么形状?

显微镜观察核盘菌子囊盘切片,子囊盘可分为子实层、囊层基和囊盘被等部分,仔细观察子囊层的构造,子囊什么形状?如何排列?有无见到子囊间的侧丝?子囊内有几个子囊孢子,什么形状?单胞还是多胞(绘图)

观察核盘菌引起的十字花科作物菌核腐烂病标本,寄主被害部的症状属何种类型?有无见到黑色鼠粪状的菌核?

三、作业

1.上述指明的绘图。2.白粉菌鉴定到属的结果。

实验五 植物病原真菌——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担子菌亚门的真菌其中低等的多为寄生或专性寄生菌(活物营养寄生菌),引起许多重要的植物病害,如多种作物上的黑粉病和锈病,高等担子菌多数为腐生的,亦有一些兼寄生菌,一些高等担子菌与高等植物的根共生联结成互为有利的外生菌根。

担子菌的营养体为发达的,分枝有隔菌丝体。一些担子菌的菌丝体上有锁状联合。高等担子菌的营养体能组织成结构紧密的大型子实体,如蘑菇。

担子菌的无性繁殖除锈菌产生双核的夏孢子外,多数都不很发达。有性生殖配合方式简单,性结合后从担子上形成外生型的担孢子。

担子菌根据担子果有无和担子果的发育类型分为三个纲。1.冬孢菌纲(Teliomycetes)2.层菌纲(Hymenomycetes)3.腹菌纲(Gasteromycetes)

一、实验内容和材料

仅做冬孢菌纲

1.栅锈属(Melampsora)和亚麻锈病(M.lini)。

2.柄锈属(Puccinia)和小麦秆锈病(P.graminis)、条锈病(P.striiformis)和叶锈病(P.recondita)3.单孢锈属(Uromyces)和豆类锈病。

4.胶锈属(Gymnosporangium)和苹果锈病(G.yamadai)的性子器和锈子腔阶段以及桧柏上的冬孢子角。

5.黑粉属(Ustilago)和腥黑粉属(Tilletia)典型的冬孢子萌发玻片。6.黑粉菌的主要属及其引起的黑粉、黑穗病。

(1)黑粉属:小麦散黑穗病(Ustilago tritici)或玉米黑粉病(U.maydis)。(2)轴黑粉属(Sphacelotheca)和高梁或玉米丝黑穗病(S.reiliana)。(3)腥黑粉属:小麦腥黑穗病(Tilletia caries)。(4)条黑粉属(Urocystis)和小麦杆黑粉病(U.tritici)。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锈菌目(Uredinales)

1.显微镜观察观察亚麻锈病的组织切片,有无见到寄主角质层下排列整齐的冬孢子堆?冬孢子什么形状?有没有柄?相互如何联结的?

观察亚麻锈病标本,表现什么症状?

2.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小麦三种锈病的冬抱子有何差别?(给其中一个冬孢子图)

显微镜观察小麦锈菌的夏孢子,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有无见到外壁的微刺?有无见到发芽孔?(绘图)

观察小麦三种锈病标本,比较其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有何差别?

3.从豆类锈病病叶上挑取少许夏孢子和冬孢子分别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绘图)和柄锈属的冬孢子比较有何不同?

4.显微镜观察苹果锈病组织切片,可见到病叶的表面有瓶状的性子器,有无见到性抱子和受精丝?病叶的背面有袋状的锈子腔,锈孢子是如何着生? 从桧柏上的冬孢子堆挑取少量胶状物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见到有长柄、双细胞的冬孢子(绘图)?从细胞壁的厚薄程度、冬孢子柄的长短、是否胶化等,比较胶锈属和柄锈属的冬孢子,有什么不同?

观察苹果锈病在苹果叶上和桧柏枝条上的症状,分别为胶锈菌的什么发育阶段?

(二)黑粉菌目(Ustilaginales)

1.显微镜观察黑粉菌属和腥黑粉属的冬孢子萌发的玻片,比较它们的萌发方式有什么不同(担子有无分隔、担孢子侧生还是顶生、担抱子的数目和形态)。(绘图)

2.取小麦散黑穗病或玉米黑粉病、高粱或玉米丝黑穗病、小麦黑穗病和小麦秆黑粉病的标本,分别挑取少许黑粉状物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黑粉属、轴黑粉属、腥黑粉属和条黑粉属的冬孢子有什么不同。(绘2个属的冬孢子图)

观察上述各种黑穗、黑粉病的标本,注意其发病部位,是局部性的还是全株性?

三、作业

上述指明的几个绘图。

实验六

植物病原真菌——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半知菌亚门的真菌很多是腐生的。有些在工业上有重要的用途;有些是人和动物的寄生菌;还有一些可引起重要的植物病害。

其共同特点是不进行或自然情况下不常进行有性生殖;营养体除少数为单细胞外,大多数为发达的有隔菌丝;无性繁殖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

半知菌根据其营养体、无性繁殖体的形态以及分生孢子发育的特点分为三个形式纲。芽孢纲(Blastomycetes):营养体单细胞,以芽殖方式产生芽孢子。

丝孢纲(Hyphomycetes):营养体为菌丝体,分生孢子产生于散生的孢子梗或分生孢子座上。还有一些不产生任何分生孢子,只有营养菌丝和菌核。

腔孢纲(Coelomycetes):营养体为菌丝体,分生孢子产生于孢子盘上或孢子器内。

一、实验内容和材料

(一)丝孢纲

1.稻梨形孢菌(Pyicularia oryzae)和稻瘟病。

2. 黄萎轮枝菌(Verticilium albo-atrum)或大丽花轮枝菌(V.dahliae)和植物的黄萎病。3. 长蠕孢属(Bipolaria)和玉米小斑病(B.maydis)。4.尾孢属(Cercospora)和芹菜叶斑病(C.apii)。5.镰孢属(Fusarium)和植物的枯萎病。

6.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植物的幼苗立枯病。7.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和植物的白绢病。

(二)腔孢纲

8.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和盘长孢属(Gloeosporium)和植物的炭疽病。9.茎点属(Phoma)或大茎点属(Macrophoma)和果实的黑腐病。10.壳针孢属(Septoria)和芹菜斑枯病(S.apii)。

二、实验方法和步骤

1.显微境下观察稻梨孢菌的玻片,分生孢子梗什么形态?分生孢子什么形状?有几个分隔?有无颜色?(绘图)

2.显微镜观察轮枝菌的玻片,分生孢子梗什么形态?怎样分枝?

3.显微镜观察玉米小斑病菌,分生孢子什么形状,有几个分隔?有无颜色?(绘图)4.显微镜观察芹菜叶斑病菌(自制玻片):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什么形态?几个分隔?有无颜色?(绘图)

5.从培养皿的菌落上挑取少许镰孢菌制成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见到两种分生孢子?各呈什么形态?分生孢子梗什么形态?

6.从培养皿的菌落上挑取少许立枯丝核菌制成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如何分枝的。(绘图)

7.观察齐整小核菌的培养特性,培养基表面生长的菌丝有何特征?菌核什么形状?显微镜观察菌核的切片,表层细胞和内部细胞有何不同?

8.显微镜观察炭疽病的组织切片,分生孢子盘什么形状?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什么形状?

有无见到黑色的刚毛?(绘图)

9,显微镜观察果实黑腐病的组织切片,分生孢子器什么形状?有无见到孔口?分生孢子什么形状?有无分隔?有无颜色?(绘图)

10.显微镜观察芹菜斑枯病的组织切片,分生孢子什么形状?有几个分隔? 11.观察半知菌主要属引起的植物病害,属何种类型的症状?产生什么病征?

实验七

植物细菌病害的症状观察及细菌病害的室内诊断

一、实验材料及用具

各种细菌病害症状类型的标本、图片、挂图;待诊断的细菌病害的新鲜病株,已知血清的稀释液;手持放大镜、干净的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吸水纸、刀、针、剪等用具。

二、实验步骤

(一)症状观察

1.腐烂

柔嫩多计肥厚的植物器官或组织,尤其是贮藏器官组织、受病原细菌寄生后往往发生腐烂,造成这类症状的细菌,大多是从植物的伤口侵人的。欧氏杆菌属(Erwinia)中的许多种都可以引起多种植物发生腐烂,如白菜软腐病。

2.叶斑、叶枯

叶斑病主要是叶片局部的细胞或组织受细菌侵染后坏死而形成的症状。在具有网状叶脉的寄主植物上叶斑常呈多角形,如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sp.)引起的棉花角斑病、豆类叶斑等。在禾谷类作物及其它具平行脉的植物上叶斑多呈现为长条形,如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

细菌性叶斑病发生初期常呈现半透明的水渍状,大多数叶斑病的病斑周围由于毒素的作用,有一黄色的晕圈所包围,有些叶斑病的坏死部分,容易在后期脱落形成穿孔,如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sp.)引起的桃细菌性穿孔病。

3.萎蔫

是侵染维管束组织的细菌所引起的症状,如棒状杆菌(Clavibacter sp.)所引起的马铃薯环腐病,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引起的花生、烟草、番茄、桑树等的青枯病。4.癌肿和其它畸形

植物的薄壁组织局部受病原细菌侵染后发生的刺激性病变,引起癌肿的病原细菌可以产生一些生长激素,刺激细胞分裂增多或体积增大,而呈现瘿瘤或簇生等现象,如癌肿野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所引致的苹果毛根病,仁果类,核果类及葡萄的根癌病。

(二)细菌病害的室内诊断 1.显微镜检验法

将典型、新鲜的病组织洗刷干净,用解剖刀或剪刀在病健交界处剪取一小块病组织,置于干净的载玻片上,加一滴无菌水,盖上盖玻片,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若有大量的细菌从病组织中溢出,则可初步诊断该病组织可能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

2.血清反应法(载玻片凝集反应)

(1)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取一小块病组织浸于其中,静置片刻,让细菌自行涌出,(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制成细菌悬浮液。

(2)将病组织移去,加一滴已知病原细菌的抗血清,充分混合,观察是否有凝集集物形成,可另设一滴不加抗血清的作对照。

三、作业

1. 描述所观察的各类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2. 细菌病害血清诊断法的检验结果。

实验八 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离

一、目的

学习从感病的植物组织中分离出病原细菌纯培养物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新鲜的病组织。

酒精灯、灭菌的细菌培养基、灭菌的干净培养皿、分离接种用具、升汞液(0.1%)、漂白粉液(1:14)70%酒精、油性笔、火柴。

三、分离前的准备工作

1.将实验室打扫干净,关闭门窗,减少空气流通; 2.用0.1%升汞液将实验台面抹洗干净,再铺上湿毛巾; 3.将所需用品都放好在工作台,操作时尽量避免走动。

四、病原细菌的分离

(一)平板划线分离法

1.将冲洗干净的新鲜病组织剪切成小块,在70%酒精中浸一会迅速移入0.1%升汞液中处理1-2分钟(时间的长短因材料不同而异),后移入漂白粉液中浸1-2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如分离的材料为肥厚多汁的组织或较粗的茎、根、枝条等,可将其表面蘸上酒精并在火焰上灼烧进行表面清毒,然后以灭菌的解剖刀削去表皮,在病部边缘挑取一小病组织块)。

2.取一灭菌的培养皿,加一滴无菌水在皿内,将上述已经过表面消毒的病组织置于其中,用灭菌的解剖刀将病组织切碎,静置片刻,制成细菌悬浮液。

3.用灭菌的移植环蘸少许细菌悬浮液,在琼脂平板上自左至右划数条线,使用过的移植环再经火焰灭菌,移动培养皿的位置,移植环,连接上线末再划数条线,如此操作。在该培养皿的琼脂平板上重划3-4次,便可能获得分散的单个菌落。

4.将培养皿倒置,在26-28℃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天后,观察检查,如见分散的单个细菌落则进行移种,纯化并保存。

(二)平皿稀释法 1.取四个灭菌的培养皿按顺序排列,每一个皿内各加入一滴无菌水。2.细菌悬浮液的制备(同上项2)

3.用灭菌的移植环蘸取1-2环菌液移入第二个培养皿中,略略搅动,再从第二个培养皿内蘸取1-2环稀释后的菌液移入第三个培养皿内,如此依次移至第四个培养皿或至最后一个培养皿为止。

4.将已完全熔化的培养基待其冷却至45℃左右,在各培养皿内倒入10-15毫升培养基,轻轻摇动使其与皿内的细菌悬液充分混匀,静置待其冷凝后即按上项方法培养、检查、纯化和保存。

五、作业

交分离所得的纯培养菌种1支。

实验九

植物病毒的传染试验

一、实验材料

TMV病叶

健康的心叶烟植株

白菜花叶病

健康的白菜植株

无毒菜蚜

金钢砂、纱布、消毒研钵、毛笔、标签等。

二、实验步骤和方法

(一)植物病毒汁液摩擦传染试验 1.制备病毒汁液:取一小块TMV病叶,用水洗干净,放在研钵中磨碎,加蒸馏水2~10倍再进行研磨使得到病毒汁液。

2.用肥皂洗净双手,取健康的心叶烟植株一盆,在其上部已展开的三片叶的正面撒上一层薄薄的金钢砂。

3.左手托住叶片,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纱布沾取少许病毒汁液,轻抹叶片,注意叶片各部位都要抹到,但不要重复以免擦伤叶表面,抹后用蒸馏水冲洗叶面以去除多余的病毒汁液及残存的金钢砂,接种后即告完毕。

4.用肥皂将双手充分洗干净,按上法用健株烟叶研磨的汁液进行接种作对照。5.将接过种的植株及对照植株放入无虫温室中,三天后观察发病情况,记录结果。

(二)介体蚜虫传染试验

1.用毛笔取无毒菜蚜20头,放在小皿中饿半小时后,移到白菜花叶病株上(病叶上先放上一张1平方厘米的白纸,将蚜虫先移到纸片上,让其慢慢爬到病叶上)饲毒5-10分钟。

2.将饲过毒的蚜虫用毛笔转移到4株白菜健苗上,每株5头(每一健苗先放一张1平方厘米的白纸片,将带毒蚜虫移到纸片上,任其爬到叶片上取食)传毒接种24小时后,喷乐果将所有蚜虫杀死。

3.用无毒菜蚜直接移到白菜健苗取食作为对照。4.2-3周后,观察发病情况并记录。

三、作业

两种传染病毒试验记录结果及写出分析报告。

实验十

植物病毒的物理性质测定

一、实验材料 TMV病

健康的心叶烟幼苗

消毒研钵、纱布、薄壁小管、烧杯、水浴箱、试管、棉花、1毫升及10毫升吸管、小碟等。

二、实验步骤和方法

(一)失毒温度的测定

1.取TMV病叶在研钵中研碎,用双层纱布过滤压取汁液,1毫升吸管将病毒汁液分别装入5个薄壁小管中,分别标记处理的温度。

2.将恒温水浴箱调至95℃、90℃、80℃、70℃和60℃五个温度等级。

3.从高温至低温,依次每种温度放入一支装有TMV病毒汁液的薄壁小试管,各处理10分钟,取出立即置冷水中冷却。

4.按常规汁液摩擦接种法,分别将五种不同温度处理过的病毒汁液接种在心叶烟的健康植株上,挂好标签,放置于无虫温室中。

5.接种后第三天观察接种过的叶片坏死枯斑出现的情况,记录结果。失去侵染力的最低温度即为该病毒的失毒温度。

(二)稀释终点的测定

l.取六个小碟分别标记稀释度为1:10,1:102,1:103,1:104,1:105、1:106。2.用10毫升的吸管吸取蒸馏水分别放入六个小碟内,每碟9毫升。吸取1毫升TMV汁液,放入1:10的小碟中,搅匀。

4.从1:10的小碟中吸取1毫升稀释1O倍的病毒汁液移入第二个小碟中,获得1:102的病毒稀释液。按同法依次稀释至第六个小碟,分别获得六种不同稀释度的病毒汁液。5.从稀至浓,将六种不同稀释度的病毒汁液分别用常规接种法接种在健康的心叶烟植株上,置无虫的温室中。

6.接种后第三天观察接种过的叶片坏死枯斑出现的情况,记录结果。失去浸染力前一个稀释度即为该病毒的稀释终点。

三、作业

病毒致死温度和稀释终点试验记录结果及写出分析报告。

实验十一 植物线虫病的症状观察、病原线虫的识别及线虫的常规分离方法

一、实验材料及用具

1.常见的农作物线虫病害标本:小麦粒线虫病;甘薯茎线虫病;花生或柑桔根结线虫病;大豆胞囊线虫病;水稻潜根线虫病;水稻干尖线虫病等。

2.显微镜镜检用具。

3.带有活线虫的植物病组织或土壤标样。

4.分离线虫用的漏斗、纱布、小烧杯、吸管、离心管等。

二、实验步骤和方法

1. 取所提供的各种植物线虫病害的标本,观察其受害部位及症状特点并作记载。

2.显微镜观察几种植物线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注意其是雌雄同形还是雌雄异形,及其内部主要器官。

3. 用漏斗法分离病植物或土壤中的活线虫,取病组织或土壤20克,置于盛有清水的纱网漏斗中(用双层纱布包扎亦可),在20-25℃的室温下静置24小时。线虫即会慢慢游出滑落到漏斗底部的乳胶管中,然后轻轻打开乳胶管的止水夹,用小烧杯收集漏斗底部的液体,用每分钟约1000转的离心机将此液体进行离心去掉上层清液,用吸管吸取一滴沉淀液置载玻片上,在低倍显微镜下检查有无活动的线虫?注意区别土壤中的寄生线虫和非寄生线虫。

三、作业

1.描述2-3种线虫病的症状特点。2.绘一种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图。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写家乡的山的作文下一篇:铁路工务车间党总支年终工作总结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