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市场调研报告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外市场调研报告(通用8篇)

国外市场调研报告 篇1

第一章 进口贸易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

第一节 对外贸易的管理体系

一、对外贸易主管部门

二、对外贸易法规体系

第二节 进口贸易管理制度

一、关税税率

二、自由贸易区及税收优惠政策

三、相关认证标准规定

四、通关手续流程和海关检查方式

第三节 金融体系环境

一、汇率制度

二、本币与主要货币的汇率变化

三、银行机构和外汇管理

第二章 市场发展状况市场容量预测

一市场供给状况二 市场需求状况三 市场容量预测

第三章中国目标市场历史状况分析

第一节中国与目标市场进出口贸易历史状况

第二节中国与目标市场出口历史发展状况

第三节中国出口市场前景展望

一、中国企业在目标市场的SWOT分析优势 劣势

二、中国 出口市场开拓前景判断

第四章中国 出口贸易风险判断

第一节国家风险判断

一、政局动荡的风险

二、偿债能力不足的风险

三、外债负担过重的风险

四、财政收支失衡的风险

五、政府腐败的风险

六、办事效率低下的风险

第二节 出口贸易风险判断

一、市场需求波动的风险

二、出口市场竞争对手的竞争风险

三、汇率波动和人民币升值的风险

四、收汇的风险

五、欺诈风险

六、中国产品恶性无序竞争的风险

七、售后服务能力不足的风险

第五章中国企业开拓目标市场的建议

第一节 目标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的建议

一、市场分析

二、目标市场定位的建议

三、产品定位的建议

第二节 市场销售渠道开拓的建议

一、销售渠道开拓的建议

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第三节 当地市场进行产品广告宣传的建议

一、当地及周边地区的交通运输和车辆相关展会

二、当地广告媒体的种类和特征

三、广告媒体选择和组合的建议

四、广告诉求的建议

第四节 出口贸易风险防范的建议

一、国家风险的防范建议

二、结算货币选择的建议

三、付款方式选择的建议

第五节与当地社会沟通交流的建议

一、处理与当地政府和执法部门关系的建议

二、处理与当地商会和工会关系的建议

三、处理与当地媒体关系的建议

国外市场调研报告 篇2

一、物美价廉战略

物美价廉战略, 是商品生产和销售中最基本的战略。有关资料说明:一般情况下, 当产品数量在单位时间内提高一倍时, 该产品的成本必将降低20~30%。

美国一家公司接受了社会上一位工程师的一项新产品设计——一次性使用尿布。这种尿布比布质更为吸尿, 而且贴肉的一面干燥柔软。该公司制作了新产品投放方案, 首先决定进行市场调查。他们通过家庭访问、电话访问、发意见征求书等形式, 对100多万“妈妈”进行了调查, 结果妈妈们一致认为, 现在使用的尿布用量大, 洗涤麻烦, 带孩子外出不方便, 而且最大的问题是尿布湿漉漉的, 孩子的皮肤被刺得发红, 妈妈很心疼。同时关于市场潜力的调查表明, 全美国每年要换用150亿次尿布, 这是一个很理想的市场。

紧接着公司对此进行了商业性分析, 财会部门认为一块尿布只能带来很少的利润, 唯有大量销售才能聚起巨额利润。同时也只有大量生产, 才能降低成本, 足以和其他布质尿布竞争。广大部门对尿布的名称进行了筛选, 在七八种提案中选定用“贝贝”这个名字, 包装部门设计出一种式样新颖、妈妈们便于携带、摆在橱窗里很显眼的匣子。销售部门选定伊州作为实验性市场, 进行新产品试销。根据调查分析, 公司决定每块尿布从10美分的价格试销, 预计销售4亿块。但试销的结果, 实际销售数量仅为预计销售量的一半, 很不理想。

后来, 公司研究发现, 在整个试销过程中, 没有把价格这一环节与消费者联接起来。消费者很欢迎这种新产品, 但每块尿布10美分太贵, 在带孩子旅游或参加宴会的时候才舍得使用, 长期使用负担太重。这样看来, 消费者对“贝贝”尿布还是有强烈兴趣的, 关键在于价格。

于是, 公司再次进行了成本分析, 寻找节约的途径。研究表明, 如果每年生产10亿块, 其管理费用和固定成本 (折旧等) 与生产4亿块相同。而单位成本可降低40%, 售价从10美分降至6美分。再投入市场后, 物美价廉的“贝贝”尿布需求量巨增。不久, 美国有一半以上的婴儿都用上了“贝贝”尿布。

二、优质高价战略

优质高价战略, 对产品的质量和设计要求极为严格, 所设计的产品必须树立高档次、高极品的形象。

新加坡有个大型海鲜企业——海鲜市场和餐馆, 占地22亩, 有一批操各国语言的服务员, 用多种文字做广告、印制宣传品。它的广告牌只有一句话——“海里游的, 这儿都有!”

它的最有说明力的特点, 是胆略!胆略首先表现在说到做到, 表里如一。“海里游的, 这儿都有”——大到100多吨的鲸鱼身上的每一可食部位, 小到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富有营养的浮游生物, 确实在这里应有尽有。至于龙虾、鲤鱼、梅花参等高档海鲜, 在这里成了常品, 随时可以买到。

当顾客提出要购买的某一件东西恰好断档时, 他们首先表示歉意, 几分钟后即可将货送到你眼前。根据特殊的需要, 则请你留下电话号码及通讯地址, 一般在12~14小时内, 就可以送货上门, 或者通知你来取。

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那就是不惜重金, 到世界各渔业公司组织货源。这是一项极为繁重费钱的工作。有一次, 有位德国人要吃新加坡活的壳鱼, 海鲜公司闻讯立即行动。

他们派人用特殊鱼网到特定海域打捞, 鱼网出水前一刹那, 用一种特殊吸管连鱼带水一起装入了一个特殊容器;专车送往机场, 等待的专机立即起飞;在飞机上, 还将保证适当温度的海水、适量的氧气供应, 到达目的地, 又有专车抢运, 才可保证千里之外的顾客得以尝鲜。

如此一番忙碌, 其代价可想而知。只有世界名都的几家大餐馆和一些政府要员、皇亲贵族、豪富巨贾才敢问津。即便如此, 也是赔钱买卖。试想, 动用专轮、专车、专机为了几只海鲜, 该付出何等代价。不过赔钱也干。因为他们心理明白只有保住招牌, 保住信誉, 才能取得顾客的信任, 才能赚取更大利润。

三、优质名牌战略

优质名牌战略, 又称差别化战略。商店里所陈列的商品琳琅满目, 千差万别。商品的差别不仅有外观的不同, 更有内在质量差别、性能差别、等级差别和价格差别等等。在分析商品的各种差别时, 最值得重视的是商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差别。

怎样才能使本企业的商品有力地占据消费者的心?这就是差别化战略所要解决的课题。一般在制定差别化战略时要求掌握3个要点: (1) 创造独具特色、精益求精的产品; (2) 广告宣传生动切实; (3) 销售服务周到细致。

伊斯曼·柯达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照相机和摄影器材制造商。出售胶卷占公司总销售额的65%。20多年来, 柯达公司在日本出售的胶卷数量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少。这所以如此, 是因为与占据市场大部分的富士和樱花 (现名柯尼卡) 胶卷公司有强烈的竞争。

直到1975年, 在日本柯达彩卷比黑白卷的销量剧增。然而到1976年运往日本的胶卷首次轻微下降。彩卷和黑白卷加在一起降低了10%, 仅黑白卷一项就下降16%。按日元计算, 彩卷和黑白卷下降数量的对比是富有戏剧性的:按数量计算彩卷占所有胶卷的50%, 但按日元计算则占78%。

1977年1月, 公司决定对其在日本的销售采取一些措施。国际经销部提出的评估报告认为, 经销工作的重点应在彩卷上使劲, 它比黑白卷更为重要。同时指出:柯达彩卷与其竞争对手存在价格差距, 和富士卷相比, 在货架上的位置不显眼, 牌子知名度不高人们不敢贸然试用。事实上除非营业员推荐, 顾客是不买柯达彩卷的。

为了让经销商更积极地推销柯达彩卷, 提高牌子的知名度和最终销售量, 公司采用的推销办法是:通过降价来缩小价格差距, 改变价格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鼓励试用, 使那些不信或很少相信名牌的人转向购买柯达。公司还要注意他们的战略, 由于这个项目包括零售商在内, 所以要引起他们重视促使他们发挥干劲。于是, 一方面进行降价, 降低批发价来激发零售商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 开展广告宣传活动。

柯达公司在日本的经销领导谈到这项活动的优缺点。他指出, 日本的零售商喜欢要招贴画和彩色商品展示设备, 因为这样能吸引更多人到商店里来, 而单纯减价则不能招徕顾客。和照相联系起来, 招贴画也能大大提高柯达牌子的知名度。他还强调指出, 柯达是市场上质量最好的彩卷, 降价能在国内外招徕一些顾客, 如将价格下降过猛反而会引起人们怀疑。日本人非常喜欢审美比赛, 零售商为展出而感到骄傲并赠送小猫的招贴画, 这样可能会吸引那些不相信这个牌子的顾客, 而他们正在成为攻克的主要目标之一。

四、间隙产品战略

间隙产品战略, 又称补空白战略。企业在全面调查分析市场情报时, 有可能发现市场中存在的漏洞, 即没有被满足或满足程度比较差的市场面。市场漏洞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 消费者急需某种商品; (2) 市场上短缺某种商品; (3) 未问世却急待开发的商品。

利用国外展会 开拓国际市场 篇3

2003年中国的对外贸易仍保持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机电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额也依然占据着全国外贸总额的半壁江山。机电产品出口连续数年保持强势,出展功不可没。走出国门,参加境外展览已逐渐成为我国机电企业了解世界市场,产品推向全球的一条重要途径之一。其中,一直为机电产品出口竭诚服务的三大行业组织—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简称机电商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简称机械贸促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简称电子贸促会),在组织企业出境参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对机电国际贸易服务的理解和对国际市场走向的把握、特别是出境参展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对广大出口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2003年岁末,本刊记者走访了上述三大行业组织。

记者:首先请简要介绍一下2003年的出国展览情况?

徐义梦:我们是全国性的有行业性组展权的机构,在机电行业中是做的最大的一家。2003年全年组织了30几个展会。参展商主要是我们的会员单位,以收支相抵、略有结余为原则。

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1988年成立以来涉及外展,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壮大,也和国家的整个外贸形势有关。过去拥有外贸经营权的单位只是一些老牌的外贸公司,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近年已形成全民做外贸的态势,即使没有外贸经营权的单位也都在“走出去”。国内的展团组织单位也越来越多,这对整个展览业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了很多的竞争对手。商会的职责之一就是服务,所以在展览业务方面我们也更侧重于服务,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有组织地把企业带出去。随着我国出口结构的变化,我们也在不断调整出展工作。前几年五金工具、自行车、家电展比较多,现在汽配、摩托车的展会也很有市场。

张效林:机械贸促会成立15年以来,共组织参加境外展近300个。2003年共组织23个展会,500多个摊位,合计1000多名参展人员。伴随国家经贸形势的不断发展,出国展览的内涵也在不断转变,即综合性展览向专业性展览转移;参展单位由原来的外贸公司、工贸公司向企业直接参展转移;服务对象也由过去的国营企业居多逐渐向民营企业转移。外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很多工作。机械贸促会是为行业发展提供服务的非赢利机构,在组展活动中,机械贸促会一直以促进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为宗旨。在组织出国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企业的利益、行业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让我们的工作去适应企业产品出口的发展需要,而不是要企业来适应我们。机械贸促会原来是办外展的几个“老大”之一,现在涌现出来许多竞争对手,我们也有一个重新认识、转变观念的过程。

李葆生:2003年我们共组织有20几个展览会, 近500个出国展摊位,与2002年相比略有增加。由于受“非典”的影响,有五个展会停办,但总体来说没受太大的冲击。特别是来展方面,基本没有受到影响,所有展会都按计划正常举行。

过去有一种说法叫做“酒香不怕巷子深”,但这句话用在现在的展览业就不合时宜了。现在的人都认识到一个问题,速度的快慢决定着胜负。要快速地提高质量,要快速地发展技术,要快速地开拓市场,这是一种积极参与竞争的状态。比如一个产品的科技含量、质量都很优秀,但如果不注意开拓市场、不注意产品的宣传,就会使自己的产品最终没有销路,而有的产品可能虽然技术不如你,产品质量也比你略有差距,但人家注意通过参加展览会、广告、网络等宣传途径快速地把产品推向市场,及时地把自己产品宣传出去,从而占领市场。等你醒悟过来再重新开拓市场,将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种观念已经陈旧了,企业应该不仅有技术精、质量好的产品,而且要快速地将产品推向市场。其中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参加展览会,而参加国际展览会也是使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的一条重要途径。

记者:商会和贸促分会作为本行业企业的服务机构,在组织出国展览的工作中是如何体现服务精神的,都有哪些具体举措?

徐义梦:我们选择展览会主要还是看它的规模、水平、专业和地点。必须有一定的规模和专业客商流量,综合这些因素来判断某个展会是否值得开拓。也有多年做不起来的展会,象美国的拉斯维加斯自行车展,从1991年开始参加展会,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并不是展会本身不好,我国每年向美国出口自行车2500万辆,而产品供销双方相对渠道已经比较固定,所以其它参展企业效果不理想。展览工作特别是外展,是一项琐碎、复杂的工作,参展产品的运输、场地的布展和装饰、参展人员的在外生活安排及开展知识产权、保密安全的培训,每个环节都能体现你办展主要是为钱还是服务,是更看重自己的效益还是参展企业的利益。

2003年在招展“巴西超市展”时,浙江省一个注塑机制造企业前来咨询参展事宜,由于路途遥远,光设备的运费就要几万美元,如果没有销路再运回来成本就更大了。对此我们建议客户不要参加这个展会,因为超市展不适合这种产品的销售,建议改为参加2004年的“巴西机械设备展”,使客户深受感动,象这种为企业利益着想的例子还有很多。在组团的具体工作中,每个环节都能体现服务精神,有的客户在国外有自己的渠道,提出要求自己买机票,不随团走,在国外单独活动等要求,对此我们要求客户尽量要随团活动,要求客户提供在国外想要去的地方,由我们连程定票,我们为此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为客户却节省了一笔可观的费用。”非典”期间,在大部分项目停止的情况下,应参展商的要求,我们仍带团参加了英国和迪拜的展览会,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的因“非典”而无法成行的展会,由于已交付的前期费用不能退回,为此我们自己承担,不把它转嫁给客户。

张效林:近几年来,国内展览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出展方面, 我们面对境内外的双重竞争,如何挖掘自身的潜力,在竞争中求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我们认为:必须牢固树立以企业的利益为第一,一切工作围绕企业的需要开展的理念,不断规范和加强内部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办展人员的素质,发挥行业贸促优势,才能在竞争的环境下有所发展。采取的措施有:

对展览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加强项目全过程规范管理。所有组展程序做到规范化、文字化,有立项需求、市场调研、计划进度流程、工作标准要求、检查总结和相应的管理规定和奖惩办法。同时规范了我们与有关服务商(如运输、装修、机票、地接等服务公司)的合作,共同努力改善和提高对展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降低办展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为机电工业的发展,特别是行业出口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内行业分布,国外展览格局,制订市场开拓计划,规划出国展览。为企业顺利参加展览和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包括展前、展期和展后跟踪在内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服务。我们有熟悉专业、熟悉行业发展,熟悉企业的工作人员;还有一支由机械行业各个专业、老专家组成的顾问组;我会与35个国外对口机电工商团体签有长期合作协议,与国外许多知名机电类跨国公司,如西门子、ABB、通用、福特、大众、菲亚特等有多年的密切联络和工作关系。这些都是我们用以为企业提供深层次服务的资源和优势。利用这些资源和优势,根据企业的需要,从出口市场分析、产品市场定位、营销策略、突破市场技术壁垒、应对反倾销、避免知识产权纠纷、出口及合作渠道联络、后续贸易跟踪等多方面给企业以咨询和帮助。我们为企业提供多种服务形式,除了出展,还有来华专业展、技术交流、考察、商贸合作洽谈会、专业外贸、管理人才培训、市场研讨、智力引进、企业诊断、出口认证服务、商贸、政策、国情信息传递、为具体企业提供专项服务等等。

近几年国内企业参加展览会的愿望越来越强,但是许多企业不熟悉参展的基本知识,为此我们专门制作了培训资料,对这些企业从展览选择、展品准备、展台布置、对外谈判、落实合同以及降低外贸风险等方面进行培训,并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协助,赢得了企业的信任和好评。

李葆生: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参加国际展特别是一些较有影响力、知名度高、效果好的展览会,应该是一种长期行为,是不能轻易退出的,要注重长期效益。一些企业长年参加国际展览会更注重的是企业形象,更注重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存在,以“常露面,勿忘我”的参展方式来宣传自己的企业形象,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企业通过参展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占领国际市场,企业才能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出展不但可以销售自己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可以结识更多的客户,可以了解世界最新的行业技术动态、科技成果和各类信息。也可以有针对性地了解展地的投资市场情况,甚至与当地的企业相结合投资办厂,使自己彻底地“走出去”。比如佛山市日升电业制造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绕形变压器的民营企业。过去其产品主要针对国内市场,由于国内市场日渐狭小、竞争激烈,该公司于1999年10月参加了由我会组团的美国国际电子元器件展览会(WESCON)。这是该企业首次走出国门。在展会上,他们接触到很多客户,了解到美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也感到要真正进入美国市场,就必须在美国有自己的代理公司,经过我们的联系介绍合作伙伴,该企业很快建立了在美国的分公司。现在该分公司运行情况良好,不仅每年向美国出口100多万美元的变压器产品,同时还利用在美国对市场便于了解的优势,经营着回收美国废旧变压器的新业务。他们将美国企业淘汰的各类变压器产品低价买下,拆卸后,一部分作为自用原材料,另一部分转卖其他国家,获得了十分丰厚的利润。通过我们近年组织出国展览,深感到我国的出国展览业务还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过去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展览会比较少,组织展会的单位也不多,企业对世界性的展览会了解的更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增加了企业对世界的了解程度,为企业自主选择展会创造了条件。现在企业选择展会主要考虑三点,一是看展会是否与自己的产品对路,二是看当地的市场情况,三是看展会对周边地区的幅射大小。企业在决定参展时注重的也是组织者的服务态度。

过去企业出展就好比摆摊卖货,只要有成交和定单就算是成功了。现在则不同,他们开始注重长远的发展,注重企业的形象宣传。展台的布置越来越讲究,参展规模也越来越大,为此不惜资金的投入。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的企业适应市场,使企业能够获取更多的利润。

过去参展人员公私兼顾,边参展边旅游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在参展企业的人员基本都是直去直回。

记者:伴随我国加入WTO及国内服务市场的逐渐开放,一些国外的著名展览公司陆续进入中国,他们资金充足,经验丰富,服务方面也更加系统周到。国外展览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是否会改变目前我国出展业的格局?

徐义梦:对于外国展览公司进入中国,对我国从事展览工作的单位来说,有影响是肯定的,而且已经显现出来。世贸服务条约约定进入我国的外国展览公司不能以独资企业的形式出现,只能是合资。但这毕竟只是约定,外方公司找一家中国企业合资合作,依仗其雄厚的综合实力,大比例控股,企业的决策、经营权实质控制在外方。很多这样的外资企业都在变相组展,他们鼓励中国企业直接去国外参展,这一点我们是无法控制的。比如我们组织国内一家企业到国外参展,该企业的所有资料和信息,国外主办方都掌握了,第二年它就可绕过国内组团单位直接或通过其在中国的公司与该企业联系,并许诺更多优惠条件,从而实际上形成了不公平竞争。

我们应该看到,国外一些著名展览公司的客户资源是全球性的,而且可以主办很多世界著名的展览会,而我国的展览行业还不够成熟,称得上世界性展会的只有几个。广交会号称中国第一展,那是依靠长年积累的一个品牌,而且是从计划经济时代延续下来的,其它展会都无法与之相比。所以面对这种竞争,我们不能只是抱怨,应该积极应对,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张效林:近年来,有些外国展览公司直接进入中国或通过香港进入中国的展览业,这也是国际化社会的一个必然结果。现在还不具备完全废除展览立项审批制的条件,目前WTO成员国大多数都还没有完全放开本国的展览市场,比如巴西,国外展览公司不能单独在巴西办展,必须与当地一家公司合办。我个人认为,目前我国展览业市场的开放程度已超过了一些WTO成员国家,比如上海的合资展览公司,自己建展馆,自己招展,给我国的展览公司形成了不小的竞争压力。所以说成立自己的展览业协会已是当务之急。

国外市场调研报告 篇4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自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以来,由于迎合了商业银行注重研究市场、研究客户、开拓业务空间、开发新的服务项目以满足客户需要等客观要求,已经被各国商业银行普遍接受。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观念也由原来的“品牌营销”、“定位营销”、逐步转向“服务营销”。国有商业银行要确立市场营销的新观念,就需要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有益经验。

银联信分析:

【营销模式】美日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模式

1、美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模式

美国商业银行的专家认为,银行经营的危险问就在于只埋头办理传统的银行业务,而放弃对银行的监测工作,银行只有通过后者才能鉴定当前提供的服务是否符合客户的需要。

为此,市场营销活动应主要致力于:第一,采用一揽子的服务方式,即系列化业务服务。为了适应客户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不同情况,美国商业银行将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进行配套,以从整体上满足和解决客户的各种需要。同时,这种服务还向客户提供集业务员、咨询员、情报员为一体的“个人银行家”,负责对客户的财务状况提供咨询,并对客户所需的金融服务项目作出安排,帮助客户处理遇到的困难。第二,采用有针对性的服务方式。围绕客户需要,把客户市场细分为不同的门类,并分别由已有的或新的金融产品来满足。商业银行人士认为,如果要取得更大的市场占有额,必须弄清楚这个市场的哪个部门能从自己提供的金融产品中得到好处。第三,培养“关系”经理的服务方式。就是建立起跨越多层次的职能、业务项目和地区、行业界限的人际关系。“关系经理”不仅推销银行传统业务,而且还为客户提供并办理新的业务,使潜在的客户变成现实的“用户”,成功地实现账户渗透和业务的发展。第四,加强公共关系,保持良好的信誉。美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注重公众舆论态度的变化,认为加强公共关系、赢得公众好评是银行服务的基础。因此,商业银行从不放弃任何通过报刊、会议、商谈以及其他各种媒介活动进行宣传报道的机会,尤其偏爱使用广告这一促销手段,美国商业银行的广告费用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2、日本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模式

日本国内的学者认为,随着金融自由化的日益推广和普及、市场准入障碍的消除和市场竞争机制的加入,金融服务业将不可避免地沿着制造业和

零售业的路子发展。大型集成化金融机构并不总是处在有利的盈利地位,对于专门从事于某个领域的小金融机构和能够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银行业来说,依然有大量的商业机会。

因此,商业银行为了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经营理念必须转向用户导向,主要的成功要素有三:第一,加强销售和开拓市场,提高银行的服务能力。具体包括发展咨询式销售能力,改进与客户的关系,建立“耳目商店”掌握顾客喜好的最新变化,开拓潜在的市场,重组面向用户的分支网点,建立有效的推销渠道,诸如建立实验性自动化分支点和百货公司型的“金融广场”,通过使用信息网络吸引客户,如在消费者市场中开辟网络和“家庭银行业务”等。第二,通过重组业务结构,发挥银行的内部潜力。金融机构要引入研究和开发的概念,加强业务领域中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发展以信息系统能力为基础的“内部办公室业务”,企业可以通过委托银行办理事务性工作,降低其劳动力成本和信息领域的投资支出,从而使经营活动更趋合理化。第三,改革管理系统,提高银行的能力。改革的目的不是要加强行政管理的能力,而是要建立支持营销战略行动的利润与风险管理机制,健全银行业绩评估指标体系,改革企业文化,加强员工的社会责任感,使银行本身以一个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加入社会,并通过专门的项目系统地完成社会义务,树立金融机构的卓著信誉。

【营销战略】差异化营销突出服务营销理念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商业银行需要确立市场营销的新观念,面向市场,研究市场,研究客户,科学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成功经验,从而发展自己的营销战略,并重点突出“服务营销”。

1、科学导入CIS战略,统一企业经营理念

CIS是企业识别系统,或者称企业形象战略。导入CIS理论和技法,必须联系我国实际,加以吸收、消化和创新,把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商品经济的观念及现代西方企业管理的方法加以融合,创造出具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特色的CIS。这样,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构筑统一的企业精神、管理文化和行为规范,外部设计统一的机构识别系统,既是新时期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又是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基础。

银行要研究自己,研究市场,研究未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意策划。一是构筑经营理念,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二是统一企业理念,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突出企业理念的识别性。包括银行的标志、建筑物的装璜、服装、名片、信封包装等统一的规格和范式,要富有个性、与众不同。通过整体形象的改变,必将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知名度,增强凝聚力,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获取经营利润。中国银行(4.63,0.14,3.12%)在CIS策划上有个性特色,行标在国际评选中榜上有名;把企业经营理念定位于“科学管理,稳健经营,创建一流的国际大银行”,不断向社会提供新的金融服务;在支持海峡两岸(台北—北京)长跑活动中,有中行特色的宣传品包装袋受到台湾同胞的喜爱,许多台湾市民从此知道大陆有中国银行。此外,中国银行还突出企业形象的培植,对机构网点的内外

装修、招牌设置、员工名片格式等都作了统一的要求,意在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展示中国银行作为国际性大银行的良好形象。

2、增强公关意识,提高信息传播能力

公众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印象和评价,决定着该行拥有客户量的多与少,关系到市场占有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为此,要增强公关意识,发展公共关系,并积极向外界传播良好的银行形象、金融产品和一系列服务信息,增进各方了解,沟通情感,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按客户要求不断调整市场营销策略,以取得公众对银行的好评;同时,引导企业与银行建立业务关系,激发公众金融消费欲望。所以增强公关意识、发展公共关系是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主要策略之一。

国有商业银行公关对象和范围包括内部员工、业务联系公众、新闻媒介、社区公众、政府部门,依靠广泛的社会交往,加强与公众的交流,顺应公众的需求,以取得客户对银行的信任。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近年来特别注重自身形象的宣传,不断提高在公众中的声誉,该行多次通过员工捐款支持“希望工程”,并会同有关部门在福建电视台演播“希望工程”节目,还配合总行实施闽西扶贫战略工程,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和选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产生了轰动效应。这说明中国银行在开拓业务的同时,努力为社会奉献爱心,帮助贫困社区发展致富,同时积极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三资企业出口创汇,深得公众信赖。在增强公众意识,发展公共关系方面,提高信息传播能力,利用新闻媒介发布形象创意和服务创新,是国有商业银行一条有效的市场营销宣传途径。借助电视台、电台、报刊的宣传,举办参与各种大型会议、贸易洽谈和社会公益活动,利用广告宣传的独特效果,增进公众对银行服务的了解,尤其是对新技术、新业务的宣传,可以为国有商业银行塑造一个“这个银行好”的发展环境。

例如,中国银行深圳特区分行在全国率先推出电话银行服务,率先利用电脑配机为客户代发工资、代收水、电、电话费等一系列现代生活“一条龙”投资

理财服务,并在《深圳特区报》、《羊城晚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和刊登广告,把公关的信息传播与银行经营联为一体,使中行现代化的形象在特区内外深入人心,客户纷纷到该行办理业务,使该行一度在当地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3、加强市场研究,优化客户服务战略

现在银行呈多极化发展,有国有的、股份制的、地区性的、外资的等等,无论其规模大小,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只能满足市场总体中相对有限的部分,而不可能满足全部。因此,要在市场上动脑筋,在客户上做文章,在服务上下功夫,加强市场与客户的研究,根据各自的不同点,将企业和公众划分为若干个服务对象,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向目标客户对象提供独特的服务,使客户需求得到更为有效的满足,在维护客户忠诚度的同时,不断拓展和连锁占有新的市场。国有商业银行的客户市场可以按国家政策因素、经济周期因素、行业发展因素、人口因素、地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客户利益因素等类别进行细分。

如中国银行在过去集中资金保外汇外贸和出口创汇企业的基础上,近年又把重点投向国家大中型企业。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重点建设工程以及基础设施项目,尤其是电力、能源、通讯、交通等国家支柱产业,中行特别注重发挥国际性大银行的作用,在国际、国内业务和中介业务方面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特别是充分利用遍布全球的结算服务网络,发挥国际结算的优势为企业出口创汇提供一条龙配套服务,深得客户好评;中行还积极为企业改革和开拓市场献计献策,跟踪服务,建立新型的银企合作关系,形成以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出口创汇企业为主体的客户群,并扩大间接融资范围,把吸存业务延伸到投资、消费领域,如以贷促存、促结算业务,就为中行回笼了大量资金,从而壮大了资金规模,形成了中国银行的独特魅力和竞争优势。

4、建立营销体制,构筑新型服务体系

国有商业银行现行的经营体制基本上沿用了专业银行的体制,机构设置和人员分工虽有一定调整,但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一些机构设置和业务分工不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有的部门对市场信息反应不快,对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服务思想虽有提高,服务质量却没有到位,加上内部整体配合不够,已直接影响经营大局。为此,国有商业银行要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体制,改变长期以来内部机构设置的计划经济特点,实现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体制转变,向以市场为导向的综合性部门发展。

首先,开展系列化配套业务服务,当好客户“银行顾问”。为客户提供集业务员、咨询员、理财员、服务员为一体的并包括资产、负债等业务在内的多层次、全方位服务,为客户解决金融服务问题;

其次,培养“客户”经理,密切与客户的关系。“客户”经理的作用就是走向市场,及时捕捉市场信息,改进并发展与客户的关系,开拓销售渠道,适时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直接为客户提供并办理银行业务,开发和占领新的市场;

再次,改革管理体制,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面向市场的营销体制,改变目前存在的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的状况,使经营人员从机关事务型向市场营销型转变,建立健全银行业绩评估体系。

此外,要坚持依法经营,公平竞争。过去金融市场上有些竞争手段,如不计成本拉储蓄、送纪念品、给回扣等,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必将被高科技、高质量的服务所淘汰。

国外出差报告 篇5

(x月xx日——x月xx日)

一、出差背景

为了了解加拿大特别是安大略省光伏市场情况,准确把握政策动向及最新竞争态势,确定xx太阳能源是否要进入该市场、采用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参与竞争,xx太阳能源领导安排xx从2月11日起出差加拿大安大略省,开展市场研究。

二、本周主要工作

1)安顿下来:

住店、租车、申请电话等,并先后与xxxx博士会合;

2)拜访光伏电站项目开发商及集成商:

先后拜访了Sonnenpal Canada, Apollo Solar两家公司;前者的老板为多伦多当地华人创业先锋,目前经营一个较典型的小型光伏集成企业;后者前身为安省知名屋顶开发商,于2010年转型为光伏屋顶项目开发商,在业界有一定影响力。

3)拜访组件生产商:

结识了PV technical Service公司的CEO,该公司在哈密尔顿市有15M的多晶硅组件生产能力。

4)拜访原材料供应商:

结识了CDK的副总裁xxx博士。xx已在安省考察半年多,据称CDK有意愿拓展安大略市场。

5)拜访金融机构工作人员:

先后拜访了中国工商银行及中国银行驻多伦多业务代表。

6)向政府工作人员了解政策

与OPA(安大略省电力局)工作人员沟通,请其详细解读了有关政策条款。

7)结识当地闻人:

拜访当地华人活动家ALAN CHAN先生。

三、重要收获

1)明确了整体市场容量、现有申请数、获批准数、集成项目回报率、业界通行商业模式、项目开展中的常见难点等:

a)整体而言,市场容量较大,市场前景看好。目前煤发电量占安省总发电量15%左右,到2014年,按要求煤电要全部转换为清洁能源发电。据CANSIA保守预期,到2021年,安省光伏总容量达6G以 上,2025年,光伏总容量达到11-14G。

b)到2月18日为止,安省光伏项目总申请量约5G左右,其中已批准的约1G左右;申请周期在逐渐变长; c)在安省,电站项目IRR可达12%-15%,在世界居于前列; d)做电站项目,难点主要包括四方面:其一,申请周期长,需要获取的各种许可多,如安评、环评、经济评价、入网许可等;其二,融资难;其三,尚未有成熟的电站出售模式;其四,本地内容比例要求高。

2)澄清了政策理解上的一些疑点:

a)整个电站项目中,本地内容(Domestic Content)要求60%以上,无论使用晶硅组件还是薄膜组件,均不得低于此比例;

b)基于现有政策,安省以外所产薄膜组件事实上完全无法进入该市场并适用于FIT Program。薄膜组件与晶硅组件混用不满足要求;部分使用当地薄膜组件不满足要求;薄膜组件中的背支架、接线盒部分在当地生产亦不满足要求。据了解,美国First Solar已经明确表示,现有政策下,该公司薄膜产品无法应用于安省FIT项目。

c)对于晶硅组件而言,如果部分工序在安省完成,可以满足本地内容要求。

d)本政策旨在促进当地就业,受到了众多公司(如美国first solar, 日本sharp)的挑战,但短期内预期不会改变。3)初步明确了新奥进入策略

a)由于申请周期较长,排队者较多,因此只能靠买项目进入;

b)无法使用xx自产组件,需要外购符合要求的晶硅组件,亦可考虑在当地加工;

c)要加快速度,抢在优惠政策调整之前获取并启动项目;

d)必须采用战略联盟形式,通过战略伙伴获取项目、各种批复及出售项目。

4)与Apollo Solar签订了保密协议,拟探寻2M项目深入合作可能性。

四、待决策点

1)在不能使用自产组件情况下,是否可以通过外购晶硅组件做项目?其正面意义在于可以拓展市场、锻炼队伍、提升品牌、获取盈利,进一步搭建全球市场网络;不利之处在于无法拉动现有组件销售;

2)是否可以考虑与国内晶硅组件生产厂合作,在安大略省做完成部分后期工序?据x博士判断,其投资量并不大,而且可以丰富我司产品种类,辐射加、美两国;

3)是否需要在当地注册公司?根据Domestic Content的规定,项目从业人员,如项目管理人员、安装人员、律师等应主要为安大省居民,因此,建议注册公司,成为安大略省本地公司,规避潜在的不利因素。4)是否需要同时考虑加拿大其他省份的市场开拓?由于Domestic Content的规定对国外组件极其不利,First Solar已着手开拓加拿大其他省份市场,建议我司亦开始关注。

五、下周工作计划

1)拜访集成公司、电池板供应商、金融机构各一家;

2)与政府机构CANSIA(加拿大光伏协会)取得联系,未来争取成为会员;

3)与研究机构Clear Sky Advisors及Ontario Solar Network取得联系,听取第三方机构对安大略省市场前景的判断及建议; 4)就Apollo Solar提供的项目与对方CFO洽商合作方式; 5)研究加拿大其他省份光伏政策;

6)着手注册公司、租办公场所、买办公用品等(根据第四部分决策结果确定是否开展)

xxxxx

一个经理的国外考察报告 篇6

大家好:

我这次到国外考察收获很大。特别是对我们彻底粉碎“崇洋媚外”的思想是大有教育意义的!在这方面我最有深刻体会的是:洋人都很傻,都没有我们中国人聪明!下面我就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

■比如说:法国人自称很有文化,可取个名也是怪怪的,偏要倒着来!明明是泥巴,他们取个巴黎,明明是赛马,他们偏偏叫马赛!这不是存心跟人闹别扭吗?

■再比如我到澳大利亚考察期间,正值他们国家发生森林火灾。救火这本来是消防队员的事吧!可偏偏有许多人专门请假或是利用休假从老远赶来救火!这些人图个啥呢?我问了一下,什么都不图!你看这些人多傻呀!就说不要奖金、工资,总该蹭顿饭吃吧!可那些人救完了火还自己上餐馆,这不是倒贴钱吗?■洋人傻,那是有目共睹的!有一次,我们到阿尔卑斯山去玩,看见很多人都拎着一个塑料袋往自己的小车里装。我以为他们是捡的什么好山货,仔细一瞅,都是垃圾!嗨!是垃圾就丢在地上呗!自有环卫

工人来扫呀!再说又没戴红袖章罚款的,怕个啥呀!把垃圾拎几百里甚至上千里带回家,不是太傻冒了吗!■洋人傻还表现在古板不灵活。有一次,我们到一个旅游点去玩,车行在半路上时,突然停住了。我往窗外一看,前面停了一排小轿车。我以为是出了车祸,跑到前面一看,原来是一头猪正在路当中大摇大摆地晃荡着哩!那些开车的洋人居然还傻乎乎地等着猪自觉地让路,这不是见鬼吗?我灵机一动,在心里说:“傻洋人们,看我们是怎么机智灵活果断地处理这事吧!”我冲上前三脚两脚,就把那头猪蹬得嗷嗷直叫,乖乖地让到路边去了!

■有一次,我为了证明他们的呆板,也为了捉弄他们一下,为上百年来受过洋鬼子欺负的同胞出口气,特地在柏林街头两个相挨的电话亭上一个贴上男字,一个贴上女字。结果,正如我预料的那样,那些男洋人宁可排着长队,也不到贴着“女”字空着的电话亭上去打。

■在欧洲乘火车,那就更可以占便宜了。欧洲的火车上一般都不查票,下车出站也不查票。我买一张十元的短途完全可以大摇大摆地乘上几百元的车。还有欧洲的一些城市,市政当局在街头放了一批自行车

让游人自己骑着玩,你说这傻不傻,我完全可以把自己家自行车的破内胎换它个好内胎,还不会被人知道嘛!

国外市场调研报告 篇7

信用评级诞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其积极作用也逐渐为其他国家所认识。目前, 在日本、英国、法国、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 评级制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从国际资信评级业的发展历史来看, 其发展模式大体上分为两种:一是“市场驱动型”发展模式, 即资信评级机构的建立和业务发展主要取决于市场因素, 监管部门不直接对机构的设立、业务范围、评级操作等进行监管, 代表国家或地区主要有美国、欧洲、日本等;二是“政府驱动型”发展模式, 政府以法规支持或培育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无论哪类发展模式, 国际评级业的监管部门都对机构的执业活动提出了一定要求, 这些要求多表现为执业规范或存在于评级机构资格认证的要求中, 目的是保证评级结果的可信度, 同时也对评级行业的准入和竞争采取一定的监管措施。

(一) 美国评级市场监管

政府部门扮演着评级市场“推动者”和“监管者”的双重角色。第一次世界经济大危机前, 美国已有20多年民营的评级机构和市场化评级的历史 (从1909年约翰·穆迪出版《铁路投资分析》算起) 。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使美国70%的企业倒闭, 这促使美国政府的货币、证券、保险等委员会颁布行政法规来启动评级市场。如1933年公布的《证券法》规定, 禁止有利益冲突的机构从事评级业务, 评级转由第三方评级机构担任;同年, 美国全国保险协会制定的保险公司投资合格证券标准规定以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为依据;1936年2月, 美国货币监理署规定, 银行所持有的证券资产必须是取得一定等级以上的债券。1936年以后, 政府在管理中对评级结果的广泛利用, 使评级制度在美国资本市场上深深地扎下了根。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第二次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 美国政府还规定, 发行短期商业票据时必须取得评级机构较高的信用等级。1974年,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定所有发行的证券都必须经两家以上评级机构的评级。同时在法规中也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条款, 如罚款、停业整顿、取消资格、退出市场等。从第一次世界经济大危机到第二次世界经济大危机的40年是美国评级业快速发展时期, 政府部门的行政法规是推动评级市场发展的最重要力量, 随后陆续形成的16部法律交织构成了美国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有效运转的法律环境。这些法律对所有失信者产生了极大的震慑作用。从中可以看出, 在美国, 政府不仅是启动和培育评级市场规范化发展的最重要力量, 而且也注重从市场的监督机制中取得信息, 实施对评级机构违规的有效监管。

另外, 在美国安然事件、世通破产、意大利帕玛拉特丑闻, 特别是次贷危机之后, 三大国际评级机构都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调查。西方主要国家有关部门、机构纷纷出台了关于规范信用评级的建议, 以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

(二) 德国评级市场监管

首先, 德国没有专门的评级机构, 这一现象的成因与经济体制内部的制度性安排密切相关。德国全能性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 银行评级强调统一性, 注重数据技术的评级结果是其特色。

其次, 德国奉行的是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其指导思想是建立有法律保证的经济自由和有社会保障的福利国家的综合体。这里, 银行和企业同样是作为独立自主的参与方进入市场的, 联邦银行和各级政府只能通过制定有关的法律和规定间接干预。但与美国相对微弱的银企关系不同, 德国历史上的综合银行制度使银行通过股权操作和人事安排, 实现了对工商企业的监督和控制。

第三, 德国企业有不愿公开信息的传统。欧洲企业不同于美国企业, 一般不愿公开其信息, 对于那些要求企业公开其信息的筹资手段, 往往不予选择。在德国, 大企业中有许多是同族公司, 它们更不愿将秘密的企业信息暴露给外部, 因此依赖于公开信息原则的美国式评级在这里无法进行。

次贷危机发生后, 欧盟准备通过立法手段对在次贷危机中遭受质疑的标准普尔公司等信用评级机构加强监管。拟制定的法律将要求信用评级机构避免利益冲突, 进一步完善信用评级体系, 提高信用评级活动的透明度, 并规定对违规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严厉的处罚, 包括禁止在全欧盟范围内开展业务、暂停营业、公开警告等。在监管机构设置上, 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两套方案:一是以现有的欧洲证券管理委员会为基础, 加强成员国主管机构间的协作;另一套是建立新机构, 负责信用评级机构注册, 并由成员国主管机构负责监管。

此外, 欧盟委员会还希望通过立法手段促使金融机构不要过度依赖信用评级机构, 而是要加强自身对投资风险的评估和判断。

(三) 日本评级市场监管

在日本, 信用评级制度的发展与美国有所不同。其在建立现代评级制度前, 衡量发行债券的标准为“适债基准制度”。这个标准是由负责管理发债的有关部门从保护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制定的,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债券发行人的信用要求。

在20世纪30年代, 日本经历了经济萧条时期。相对于美国的“以充分披露债券发行人信用的相关信息来保护债券投资人”的债券评级制度, 日本则修改《有担保公司债信托法》, 确立“债务必须为有担保”的原则等方式来加强债券发行市场管制。但事实证明, 债务是否履行与债券有无担保之间并无关联, 反而是有担保公司债发生债务不履行的几率高于无担保公司债, 同时还产生其他一些流弊。因此, 债券担保制度受到抨击, 无担保债券发行逐渐增加, 与此相适应, 以债券评级为主的信用评级制度也得以产生和发展。

日本的信用评级具有较强的法律效力, 因为在日本发行证券, 尤其是发行债券必须通过信用评级, 所获得的信用等级是能否发行证券的法定要件。

政府监管部门是日本评级机构及评级业务的主要推动者和监管者。日本的信用评级机构都是独立的法人, 而且要经过政府批准方能取得开展信用评级业务的资格。在评级活动中, 要严格遵循“独立、公正和保密”三项原则。在责任方面, 评级机构仅负责提供评级结果及有关材料, 并对评级服务质量负责, 但不对投资者或证券交易者遭受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评估机构也不会为了盈利或其他目的而作出不公正或不真实的评级结果。

二、国外信用评级市场监管的经验

从上述对各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与监管的比较来看, 一国评级制度的发展及其具体的实现模式是与该国经济体制中的银企关系密切相关的。信用评级业的监管目标就是要建立科学统一的监管体系, 监管当局的职责就是设计良好的制度安排, 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监督信用评级机构切实履行风险揭示职责, 向投资人负责。国外信用评级市场监管具体包括“资质标准、质量标准、风险规避机制、质量跟踪机制”四个方面。

(一) 资质标准。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对于国家认可的评级机构 (NRSRO) 的认定标准如下:国家认可, 即评级机构作为资信评级的发布者得到证券评级主要使用人的认可;要有足够的从业人员、金融资源和组织结构, 确保能够对债券发行进行可靠评级, 能够独立于经济压力或来自被评级公司的压力运作, 并且拥有足够的有一定教育和专业背景的、能够胜任评级工作的员工;运用系统性的评级程序, 确保可靠准确地进行评级;与债券发行方的管理者加强沟通, 包括接触发行方高层管理人;通过内部程序控制非公开信息的误用, 遵守内部控制程序。

(二) 质量标准。

国际证券机构组织技术委员会公布的《国际证券机构组织技术委员会报告》对资信评级机构 (CRA) 的评级工作规范如下:CRA应采用书面的程序和方法来实施评级工作, 以确保他们所作出的结论是基于对相关问题的公正、全面的分析之上;CRA评级方法应系统化, 评级结果以历史经验为依据, 遵照某一有效的形式;CRA的分析师应使用公司制定的方法从事作业, 他们应专业、胜任、品行正派;为得到高质量的评级, CRA应拥有充足的资源, 人员充裕并能够搜寻有价值的信息和对其进行分析;一旦公布了新信息, 致使资信评级机构要修订或终止它所作出的评级结果, CRA要基于持续经营的原则, 定期更新其分析和评论的方法;CRA应保存内部记录以支持其评级结果。

(三) 风险规避机制。

各国监管部门都作出规定, 防止围绕信用评级机构发生的各种利益冲突。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在其2003年发布的《在联邦证券法监管下的评级机构及其评级的作用》文件中提出, 为了控制对“发行人与信用评级机构、评级报告征订者与信用评级机构及评级机构的评级业务与辅助业务”之间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 必须加以专门的限制。

(四) 质量跟踪机制。

评级机构的质量自检:一是通过对评级对象跟踪监测过程, 及时提示可能发生的风险变化, 或因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对原资信等级发生重大影响而调整等级;二是通过对每个评级对象资信等级的实际违约率的计算和估计的违约概率进行比较, 证明其级别处于实际的违约率与预计的违约概率之间, 以此来检验评级结果的质量。监管部门既可以从市场的反馈中获得信息实施监管行为, 也可以通过检查评级机构是否具备自检技术、违约定义的设定、评级结果与违约率的对应关系等方面, 发现评级机构质量的优劣, 从而做出相应处理。

三、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监管现状

我国信用评级业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市场化信用评级最早运用于债券发行评级, 目前已逐步扩展到借款企业、金融机构、担保机构等市场主体的信用评级, 国内信用评级市场正在孕育与发展壮大中。而评级市场监管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与国际评级业相比, 目前我国资信评级业的发展与监管水平还相当落后,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评级市场运作不规范, 缺乏统一的行为规范, 随意性强, 可比性差。

国内债券市场债券发行主体多元化, 监管部门分属人民银行、证监会、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这虽然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从信用管理的需要出发规划和培育相关的评级市场需求, 同时也可能有利于对相关市场的信用评级实施专门化监管。但是, 各监管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监管口径, 没有进行充分的沟通, 造成评级机构无法确定统一的行为规范, 随意性强。

(二) 长期以来监管缺位、行业自律组织的缺乏使行业自律机制迟迟不能建立。

由于我国信用评级市场起步较晚, 社会及监管机构对评级市场的认识还不到位, 客观上造成监管缺位, 评级行业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 一些不法机构可能乘虚而入, 为了个人的短期利益而影响到整个信用评级行业的公信力。

(三) 评级总体水平不高, 评级结果不能真实地反映风险程度。

从我国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 因评级市场发育程度低、信用评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评级产品仅有少量的贷款企业评级和企业债券评级, 市场经济主体对评级产品的主动需求小, 市场对信用评级业的约束机制尚未形成或者说十分有限, 一些资质不够的评级机构的评级水平达不到基本需要, 评级结果不能真实地反映风险程度, 给评级结果的使用带来潜在的信用风险, 市场机制真正发挥约束作用有待时日。

(四) 地区封锁和行业分割使国内评级业缺乏提高评级质量的基本条件。

评级标准的差异使违约率失去了客观基础——评级标准和级别含义的一致性。同时, 一些行外资本也纷纷涉足资信评级业, 与评级存在利益冲突的其他中介机构也以各种名义从事资信评级业务, 整个行业的社会形象受到损害。

目前, 国务院已经确立了由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征信业的职责,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局的设立和信用评级市场的行业标准的颁发为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和监督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监管的建议

鉴于我国目前经济体制和银企关系与西方国家的差异, 简单照搬其他国家评级制度的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评级制度作为金融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容和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宏观金融体系整体的制度性安排和政策选择。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过渡时期, 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银行业日益严格的监管和对直接融资渠道的积极开拓, 都使我国在政策选择上更倾向于建立一种近乎美国模式的金融体制。从我国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紧迫性和当前信用评级业发展的现状看, 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积极指导是信用评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采取“政府驱动型”更符合我国实际。因此, 政府应在推动和培育征信市场以及对信用评级机构违规处罚上发挥双重作用, 即促进信用评级业的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

(一) 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确保评级机构资质。

虽然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对资信评级的需求日益增大, 但并不是每个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都可以得到市场的认可。因此, 必须严把信用评级市场准入关, 让有资质的评级机构开展信用评级业务。

(二) 建立市场退出机制, 监督评级执业质量。

尽量减少借贷双方和其他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对资信评级机构评级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独立性、国际性、可信性、信息披露、资源充足性、可信性应进行规范, 并建立评级机构失信行为惩戒机制, 及时对违反行业规范的资信评级机构采取措施, 处罚或清理出市场, 以保证资信评级报告的质量。

(三) 建立利益冲突规避机制, 对利益冲突进行监管。

在我国, 一些评级机构在成立之初就与政府部门或商业银行有着密切的联系, 以至于影响到评级业务的公正性。要杜绝这种联系的影响, 就要对评级机构的业务范围实施限制。如果评级机构的员工与被评对象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 评级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回避制度。由于评级机构除提供评级业务之外还开展信用管理、信用咨询等服务, 应建立公司防火墙制度来避免评级业务与其他业务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

(四) 建立结果跟踪机制, 对评级结果进行验证。

评级结果即资信等级是评级对象信用风险的客观描述, 是征信产品价值的体现。评级机构除收取评估费或出售征信产品获取收益外, 对评级结果使用者的损失不负责任, 也不分享其收益, 但依法负有道义责任, 因为评级结果一旦使用, 关乎公众的决策和信用交易。市场具有的对评级结果的检验和评价效应, 将使“乱评者”受到道义的谴责和市场的惩罚, 质量差的评级机构因此而遭到淘汰。监管部门则可以从市场的反馈中获得信息, 从而实施监管行为。

参考文献

[1]杨建莹.央行为什么要管理信用评级业——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银行间债市信用评级有关问题答本报记者问[N].金融时报, 2005.

[2]何敏华.规范促发展评级看质量——《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解读[N].金融时报, 2006.

国外平板电脑电子图书市场表现 篇8

一、电子图书发展现状调研

2012年1月23日至25日举行的电子图书世界(Digital Book World)大会上,著名弗雷斯特市场调查公司向与会者展示了该公司对图书市场调查的数据。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1.平板电脑用户猛增

2011年的美国,至少2500万人拥有一台电子阅读器,而有3500万的人拥有一台平板电脑,有800万的美国家庭中拥有至少两台平板电脑,相比之下,2010年拥有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脑的人仅仅为1500万和1000万,相关数字在短短一年中均翻了一番多,而且平板电脑的增长速度超过电子阅读器。

2.出版业对数字出版信心下降

弗雷斯特市场调查公司对代表了美国出版行业74%利润的85家出版社进行了采访,数据显示,2011年底,82%的被访者对于数字化出版表示乐观,虽然这是一个很大的比例,但比2010年89%的调研结果有所下降,这表明出版社对数字出版的热情有所下降。

更值得注意的是,只有28%的公司管理人员认为数字化在未来会提升公司竞争力,这与2010年调研的51%形成鲜明对比。

3.图书数字化会使阅读信心下降

普遍认为,图书内容数字化会给读者带来阅读的便利性,或许这会促进数字阅读。但调研数据显示,当问及数字化是否会促使更多人阅读,47%的出版社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比2010年的66%下降了一些;当问及数字化是否会促使读者阅读更多的书,60%的出版社的回答是肯定的,这也比2010年的66%下降了。显然,这两个数字显示出版商对于数字化促进阅读的信心有所下降。

4.电子图书销售继续看好

据美国出版商协会2010年数据,消费类图书中电子图书的销售比例占到了9%,这比2010年3.31%的数字有明显增长。在图书的销售中,电子图书所占比例更是从2008年的0.6%急升到了2010年的6.4%,1.14亿册的电子图书获得了8.78亿美元,其中小说类更是达到了13.6%。

而作为对比的实体书在2011年上半年的销量比去年同期下降到了30.71亿美元,下降了10.2%,小说类是最为严重的,下降了25.7%。

在实体书与电子图书的竞争中,有关专家认为,2012年底电子图书的销量增幅将超过130%;2015年,电子图书的销售将会达到30亿美元。

5. 出版商对平板电脑并不看好

出版商们对于平板电脑的阅读并不是那么乐观。数据显示,只有31%的出版社认为像iPad这样的平板电脑是理想的阅读器,这比去年的46%下降了不少。同时,只有30%的出版社认为像Kindle Fire和NOOK Color这样的阅读平板电脑是适宜的平台。专家给出的原因很简单:“当你要消磨15分钟时,你是更愿意阅读一本全是字的书呢,还是玩一个轻松的游戏呢?”而数据也显示,只有53%的iPad使用者是用它看书的。

虽然在被调查的出版商中75%都在苹果在线商店中出品了图书应用(Book Apps),但51%的人认为图书应用产品的开发成本太高了,同时只有19%的出版社认为图书应用将改变未来的图书出版行业,也只有15%的人认为图书应用将成为他们的重要利润来源。

出版商对于平板电脑的未来似乎并不看好,也有许多读者在运营商出品的产品中踌躇不决,平板电脑这一还未在图书市场中站稳脚跟的新生儿,显然命运未卜,而出版业者要面对的更是一场数字化大潮下的硬仗。

二、平板电脑在电子图书阅读方面的比拼

紧随iPad上市出现的各大平板电脑经过第一轮阅读器的功能、价格和书源比拼后,现在平板电脑在电子图书阅读方面进入更高层次的竞争,其表现在于:

1.大力开发平板电脑的图书应用

角逐图书市场的平板电脑主要的竞争者便是苹果公司的iPad、基于谷歌安卓系统的Kindle 和美国巴诺公司出品的NOOK。苹果作为一家电子科技产品公司,其图书通常是需要第三方供应的,这点与后两者以自己的网上电子图书商店为后盾的产品区别甚大。

若是要说基于平板电脑的电子阅读,那么必定离不开构成平板電脑实质内容的图书应用。图书应用通俗意义上讲,便是第三方软件,由第三方开发,放到苹果的电子图书书店或者谷歌的安卓系统市场中销售,供用户下载。

在iPad上的电子图书大致可分为苹果自己开发的iBooks软件中的书籍、单独的图书应用和书架形式的图书应用。

在苹果开发的iBooks软件,大部分图书都是失去版权保护的免费图书,而作为单独的图书应用或书架形式的图书应用,其图书通常是由实力较强的出版社或专门的技术公司进行制作的,图书的种类也大多为热销的图书。而作为平台的书架图书应用的无限可能性更使亚马逊和巴诺开发了属于自己的图书应用,以内容来吸引读者。

2. 向作者提供自助电子图书出版系统

紧随亚马逊的Kindle自助出版平台,苹果公司在2012年推出的基于Mac OS系统的iBook Author软件,给予了普通读者制作电子图书的能力。通过模版,作者可以制作属于自己的惊艳的iBooks电子图书,期间更可以插入照片、影片、3D项目等,简单几步便可以将自己的电子图书提交到苹果电子图书书店,发布自己的电子图书。这是一种新生的电子图书,它给予了自助出版作者更多的出版和制作图书可能性。各大平板电脑生产商都纷纷开发自助出版系统,这一出版形式是否在孕育出版业的新生命,有待时间考验。

3.缩小不同平板系统的阅读限制

Kindle和NOOK Color等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书库,很明显这两者都是以内容制胜,以强大内容资源为后盾来吸引读者。而亚马逊和巴诺都分别在苹果和安卓平台上推出了自己的图书应用。拥有一个账户,便可以通过内置的快捷键连接到商店购买书籍,在应用中阅读,而你并不需要拥有一个Kindle。

但是,目前在苹果购买的电子图书并不能与其他平台互通,在弗雷斯特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2012年数字出版中,苹果除非将产品的价格下降或者采用一个更为兼容的营销理念,即向其他平台开放图书应用,才可能在平板电脑阅读的竞争中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

三、平板电脑阅读的发展趋势

从目前电子图书市场的发展情况和平板电脑的比拼潮,我们可以看出平板电脑阅读的一些发展趋势:

1.电子图书阅读对平板电脑的平台依赖性减小

通过应用软件,各大供应商之间平台互通,读者再也不用考虑某一平台上图书的多少,只需考虑自己对于设备的喜好,平台对于读者选择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这一趋势从亚马逊和巴诺书店为苹果和安卓以及个人电脑等平台推出的各种应用中便可见一斑。数据显示,下载了这些应用系统的用户,在亚马逊和巴诺购买书籍的量有明显增加。这些功能的实现,使通过内容制胜的亚马逊和巴诺等书店在一定程度上也掳获了其他系统的用户的芳心,为自己的平台带来了更多的消费。

2.图书的内容将更难受到出版商的控制

随着电子图书市场的迅速发展,各类自助出版平台相继问世,加上部分娱乐公司涉足出版行业,习惯于通过版权控制图书内容的传统出版商对于未来图书的内容控制将变得愈发困难。

2011年,自助出版公司Smashwords平台上的作者数量翻了三番,图书品种翻了四番。自助出版发展如此迅猛,一方面是因为电子图书对于图书的要求并没有实体图书那么严格,另一方面对图书的出版少了出版社的申报批准后才能出版,而是自己想出版就能出版。显然,未来作家对出版商的依赖会越来越小,而选择自助出版。因此,图书的内容将更难受到出版商的控制。

3.未来人们会阅读更多的电子图书

平台的互通,一方面带来了用户对平板电脑的更多选择性,预示着平板电脑另一场价格战的开展;另一方面,平板電脑的便携,会让用户更能高效利用零碎的时间,从而促进平板电脑的电子图书阅读。

哈佛贝克曼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认为,人们已经习惯于用移动设备将生活中的零碎时间填满。现在,任何一个拥有平板电脑的人,都等于随身携带了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亚马逊曾称,购买了Kindle的人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阅读量。

4.催生图书应用平台

随着平板电脑的普及以及自助出版的不断升温,我们可以展望,未来,有可能催生图书应用的制作-销售一体平台。

现今电子图书大多通过第三方制作和发布,在此过程中,作者的利益在层层分配中减少,而要通过自身的力量来制作图书的应用则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极大。若有一个这样的一体平台,作者可以上传图书,系统自动生成相应格式的文件上架销售,并且作者和读者通过大众信任的方式(如PayPal等)交易,那么是否将比现今的众多平台更受欢迎呢?

上一篇:东方之珠课堂反思下一篇:导师带徒活动小结--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