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个人工作总结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诉个人工作总结

公诉个人工作总结 篇1

在过去的一年里,本人在院领导的带领和指导下,在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一、自觉加强学习

首先,本人系统的学习了三个代表、十七大报告及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与政治素质,保证了自己在思想上和党保持一致性。注重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健全自身的知识体系,通过学习对于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其次,在业务学习方面,我虚心向身边的同事请教,通过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多做,努力使自己办好各种公诉案件。

二、努力完成工作

本人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开展工作,养成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较好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严格遵守纪律

本人高标准要求自己,管好自己的言行,管好自己的思想。注意将工作、学习、娱乐、休息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八小时以外的时间合理的利用起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本人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取得了新的进步,但本人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理论知识水平还比较低,业务技能还不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还将进一步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克服畏难心理,不断提高思想素质,争取更加出色的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本人一定认真克服缺点,发扬成绩,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做一名优秀的国家公诉人,为实现本县的和谐、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

公诉个人工作总结 篇2

一、如何做好检察机关的出庭公诉工作

(一) 检察机关应该加大对出庭公诉工作的重视程度

在目前, 我国部分监察机关还存在着对出庭公诉工作认识不清, 重视不足的情况, 其认为出庭公诉工作只是程序化的工作, 从而导致对出庭公诉工作的轻视和怠慢。出庭公诉活动是揭露犯罪分子罪行, 从而给予犯罪分子相应的刑事惩罚所必经的环节, 是使犯罪分子以及社会群体认清犯罪分子罪行的重要平台, 也是向社会大众宣传法律及犯罪的最直观的手段[2]。检察机关的出庭公诉工作就是为了证实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 而犯罪事实是审判机关对犯罪分子进行定罪量刑的基础和依据, 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能否得到充分地揭露和展示, 最重要的就是依靠监察机关的出庭公诉工作。因此, 检察机关应重视出庭公诉工作, 投入足够的精力和人力去准备出庭公诉工作中所需的人证、物证等相关资料。

(二) 出庭公诉之前检察机关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 检察机关在出庭公诉之前应将公诉中所需的材料、人证等准备齐全, 还应该准确预测出庭公诉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突发状况, 寻找解决办法, 以免在出庭公诉中出现突发情况而慌乱阵脚。在出庭公诉前, 公诉人应将整个案件的脉络捋顺, 做到思路清晰, 对相关的材料、证据进行反复检查和审核, 尤其是对足以对犯罪嫌疑人定罪的材料证据进行慎密地反复审核, 对其中可能会出现的疏漏进行演练式地解决和填补, 真正做到心中有数[3]。监察机关在收集证据时, 既要收集与定罪量刑有关的证据, 也有收集有利于辩护人的证据, 对其可能提出的任何辩护寻找相应地解决对策;除此之外, 还应该对相关证人进行法律知识教育, 谨防证人做假证或者当庭翻供等情况的出现。

(三) 检察机关在公诉中要做到公正、客观及真实

检察机关的出庭公诉工作是对犯罪嫌疑人犯罪行为最真实地情景重现, 因此在出庭公诉过程中, 检察机关的公诉人必须保持客观、公正以及真实的公诉态度。所谓公正, 即公诉人应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 公平正义地进行犯罪事实的陈述, 不可出现偏私以及因对犯罪嫌疑人个人厌恶而出现妄自添加犯罪情节和程度的现象;所谓客观, 即公诉人应该做到实事求是, 不主观猜测与臆断, 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过程进行实事求是地陈述;所谓真实, 即公诉人在庭中的陈述内容属实, 证据真实, 没有弄虚作假的部分[4]。检察机关只有在公诉中做到公正、客观及真实地陈述案情, 才能有效保证检察机关的威信力。

除此之外, 检察机关的公诉人在进行出庭公诉工作时, 也应该注意在庭中所用到的措辞和公诉时的态度, 即便对待犯罪分子也不可当庭使用带有侮辱和蔑视的言辞, 等等。

二、结语

目前我国检查机关的出庭公诉工作并非完美, 其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和完善, 如何做好出庭公诉工作, 提高出庭公诉工作的有效率, 是目前我国检察机关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应受到检察机关各部门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周虹.浅析证人出庭作证对公诉工作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 2015, 02:114-115.

[2]李明, 宋淑玲.论出庭公诉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以刑诉法修改为切入点[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04:78-79.

[3]李士凯.试论出庭公诉工作的成效[A].黑龙江省社科联、黑龙江省法官协会、黑龙江省刑侦学会、黑龙江省监狱学会、黑龙省律师协会、黑龙江省女法官协会.“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黑龙江省社科联、黑龙江省法官协会、黑龙江省刑侦学会、黑龙江省监狱学会、黑龙省律师协会、黑龙江省女法官协会, 2014.2.

公诉工作科学发展实现之路 篇3

一、创新公诉工作理念

创新公诉工作理念,就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坚持公诉工作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三统一。

一是创新公诉工作价值理念。在惩罚犯罪,保护人权的价值基础上向全面优化服务大局的效果价值延伸,充分彰显公诉工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司法保障和司法促进作用。

二是创新公诉工作质量理念。在准确适用实体法律,严格执行法定程序的基础上,向全面贯彻落实刑事政策,全面强化诉讼监督力度延伸。改变过去眼中只有条文,手中只有卷宗,脑中只有犯罪构成标准的狭窄的、单线条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深化诉讼监督措施在全面提升办案质量、全面维护司法公正中的特别作用。

三是创新公诉工作效果理念。在依法指控犯罪、实施法律监督、维护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基础上向依法修复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延伸,在履行公诉职能的全过程中关注显现的和潜在的各类社会矛盾。及时跟进化解和防范社会矛盾的措施。

四是创新公诉资源理念。在充分发挥公诉部门自有资源的基础上,向充分发掘并借助检察机关其他职能部门资源、刑事诉讼主体资源以及其他相关社会主体资源延伸,全面整合各类公诉工作资源,以促进新的公诉工作价值理念、质量理念、效果理念落实到公诉工作各环节之中。

二、创新公诉工作方法

(一)开拓个案审查思路

在个案审查中,包括上级院对请示案件的审查,在全面审查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程序是否严格遵守、适用法律是否准确的同时,注意通过认真仔细审查发现是否贯彻落实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否还存在隐藏的必须实施法律监督的问题,是否存在必须化解和防范的显现的和隐藏的各类社会矛盾,是否存在需要开展为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检察建议工作。

(二)建立公诉工作信息平台

以检察机关内部网络为主要载体,利用法律文书、内部简报、信息、报告和其他材料的传输,及时汇集、整理、分析、研判与公诉工作相关的信息,为公诉工作宏观决策、微观指导、个案质量把关、开展诉讼监督、实施服务大局的措施提供依据。

(三)拓展法律监督连径

在监督范围上,在针对个案实施法律监督的同时,针对在通过对某一时间段所办理案件的系统剖析或办理某一类、几类案件的系统剖析和通过进行专题调查工作发现的某一类案件的专门问题,某一环节的专门问题或某一区域的共性问题实施专项监督;在落实监督措施上,除常规监督方式外,还可以采取召开个别交换、会议交流、联合行文等方式提出监督意见、实施整改措施,从而使依法监督将个别问题与普遍问题结合,文来文往与人来人往结合,承办人层面与领导层面结合,乃至点、面、线结合,实现监督的整体性长远性效果。

(四)提高公诉工作的透明度

在检务公开中公开应当公开的公诉工作信息;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检察联络员、检察执法监督人员在相应的范围内参与并监督公诉工作的作用:在个案处理相关环节深入探索听证制度,保障各诉讼主体的诉讼权利和相关群众的知情权;积极参与综合治理工作和其他有关专项工作以及个案中的矛盾化解工作,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让公诉工作成果惠及群众。

三、创新公诉工作机制

(一)进一步完善公诉工作的考评机制

考评体系应符合公诉工作规律,锲合时代要求,讲求考评科学性。其中重点要完善质量评价标准,将是否贯彻落实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否化解和防范了社会矛盾,是否实施了有力的法律监督措施,是否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党和政府及社会公认的服务大局效果纳入评价内容。以加分和减分的方式体现考评的力度。此外,将推动司法改革、立法完善、司法解释等成果作为特别加分内容。

(二)进一步完善繁简分流的办案工作机制

面对刑事案件总量仍然高位运行,公诉力量与工作任务不完全相适应的现状,对案件办理实行轻重有别、繁简分流、合理配制公诉资源。对案件事实简单、证据确实充分、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深入探索快速处理机制,依法扩大简易审理的适用,缩短办案期限,提高诉讼效果。便于集中力量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办理带区域性的群发、多发的类案。

(三)进一步完善抗诉案件审查运行机制

在原有运行机制基础上。强化各级院案件承办人对裁判文书抗诉审查的责任,建立网络抗诉案件审查平台。承办人对裁判文书进行抗诉审查后,将裁判文书及审查意见登人内网,由上级院明确专职或兼职人员进行审查。一方面解决监督信息不畅问题,另一方面解决该抗而未抗导致履行审判监督职能不到位的问题。

(四)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办案机制

要成立专门办案组或者指定专门人员办理这类案件,集中精力,加强办案方式方法的专门研究,促进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关于“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的切实贯彻执行,同时探索老年人犯罪的办案机制。

(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外协作机制

对外建立检察与律师、检察与公安、法院、司法、行政沟通机制。对内,建立公诉与职务犯罪侦查、控告申诉、监所检察、侦查监督等内设机构的沟通机制,在配合中实施监督,在交流中实现内部制约。

四、探索改革,深化试点

近几年来,一些检察机关在公诉工作中不断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我们应借助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公诉环节的主观能动性,探索改革、深化试点。

(一)探索公诉引导侦查取证的机制

公诉部门引导侦查取证,具有提前强化指控证据基础和实施与侦查同步的监督即事中监督等多层功效,是司法改革意见中提出的重要改革措施,一些检察机关也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根据公诉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服务大局的要求。为促使侦查工作依指控要求取证和有效阻却非法证据,应重点抓好三类案件引导侦查工作:(1)重大复杂的职务犯罪案件。这些年,贪污贿赂犯罪的作案手段、犯罪方式不断变化与翻新,渎职犯罪发生在新领域里多,法律关系错综复杂,无论在定性定罪的事实情节上还是在量刑处理的事实情节上,给取证、举证、质证、认证的方式和要求都带来重大变化。公诉部门提前介入,以法庭采信为标准,根据刑事

审判认证规则引导侦查,共同确保职务案件办理质量,进而加大对职务犯罪惩治力度。(2)倍受社会关注的涉众型经济犯罪。包括非法集资、非法传销、地下“六合彩”等涉众型犯罪。这些犯罪涉及面广。受害人多,法律关系复杂,且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公诉部门引导公安机关的侦查取证有利于严格区分法律界限。全面把握刑事政策。(3)危害特别严重的暴力犯罪、涉黑犯罪、恐怖犯罪、有组织犯罪和严重危害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民生工程的刑事犯罪。这几类犯罪,党和政府关切、人民群众关心、舆论媒体关注,公诉引导侦查,有利于审查起诉环节快审快结。工作中要注意创造、总结和积累引导侦查的成功经验,为司法改革完善立法提供实践依据。

(二)探索量刑建议机制

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规范自由裁量权,是完善诉讼制度的重要改革措施。各级检察机关应从有代表性的类案与个案人手,开展量刑建议试点,并且按照纳入审理程序实施量刑庭前的要求,探索该机制的运行,将量刑监督予以前置,深化对刑事审判的监督。

(三)探索建立完善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

这也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制度虽有法律的规定,但其职责、范围、程序不明确。检察机关应当加强与法院的联系,先在职务犯罪,特别是渎职犯罪和其他明显存在争议的刑事案件上探索检察长列席审委会的职责、程序。此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公诉环节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和存疑不起诉案件被害人救助制度,继续深入探索主诉检察官制度,在机制创新和改革探索中,促进公诉工作的科学发展。

五、加强队伍建设

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决定因素。不断提升公诉部门整体和每一位公诉人个体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是推动公诉工作科学发展的根本。

一要强化学习和实践。古人云:“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尤贤乎瞑而无见者也”。要适应公诉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强力创建“学习型”公诉部门,将学习作为全面履行公诉职能职责的基本要求,作为每一名公诉检察官的工作、生活常态,向学习要执法能力,要执法水平。要在书本中学,在办案和工作实践中学,在社会交往中学。学中积累、学中总结、学中思考、学中提升。定期集中学习,分类开展岗位培训,选题进行岗位练兵,组织评选优秀公诉人。结合办案组织开展模拟庭、观摩庭活动,疑难案件研讨点评、网络论坛和辩论赛等活动。还可以以院或以处、科(室)为单位,由业务骨干作专题讲座,撰写法律适用、操作技能、工作经验等公诉实务方面的文章,促进互帮互学、整体提升。

公诉厅工作职责 篇4

2.负责对人民法院刑事审判活动实行监督1:作的指导。

3.承办应当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抗诉的案件,对最高人民检察院抗诉及最高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刑事案件,出庭履行职务。

4.承办下级人民检察院起诉检察部门工作中疑难问题的请示。

5.指导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件的审查起诉、出庭公诉工作及相关工作。

公诉工作如何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篇5

追求的目标,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承担着打击犯罪,化解社会矛盾,保证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任,公诉工作是检察机关的核心工作,更应该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出发,充分发挥公诉职能,打击犯罪,教育和感化人们,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氛围。

一、充分发挥公诉职能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一)依法打击犯罪,促进社会和谐。检察机关依法行使公诉权的过程其实就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犯罪活动是社会矛盾激烈化的一种表现,是破坏社会和谐最主要的一种形式。犯罪活动极大地破坏了社会正常秩序,使整个社会处于一种不稳定,不协调的状态。公诉部门通过对犯罪案件审查起诉,指控犯罪,将一切罪犯绳之以法,及时有效地阻止了犯罪行为继续对社会和谐的破坏,化解了犯罪行为引起的社会矛盾,使社会快速恢复原有的正常秩序。

(二)履行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群众最热切期盼的事情。当前社会出现的一些司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不但引起人民群众的极度不满,也大大地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公诉部门强化法律监督,及时纠正司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通过对侦查活动的监督,纠正公安机关有案不立、漏罪漏犯、刑讯逼供、违法办案、徇私舞弊等侵犯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通过对审判活动的监督,纠正重罪轻判、轻罪重判、有罪不判的行为,维护审判活动的合法有效;同过对其他执法活动的监督,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努力营造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三)以案说法,追求社会效果。法律除了具有惩罚功能,还具有教育功能。公诉部门在适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的同时,也在发挥法律的教育功能,教育、感化和挽救偶然失足者。唯物论告诉我们,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所以不能将和谐社会理解为没有矛盾,而是通过建立良性机制,正确认识矛盾,科学化解矛盾,在化解矛盾中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公诉部门正是一方面通过打击犯罪,快速平息引起社会矛盾的活跃事件,一方面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守法、依法维权的法治意识和精神,促进一个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和谐共处的社会氛围,从而推动社会形成自我消除、化解矛盾的良性体制。

二、规范适用刑事和解制度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一)刑事和解制度能使司法机关、被害人、加害人三方共赢。刑事和解,又称加害人与被害者的和解,是指犯罪人、受害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自愿参与由中立协调人主导的对话和交流程序,通过双方协商共同解决纠纷冲突。与传统刑事司法相比,刑事和解是一种更具有人性化、更积极的纠纷处理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加害人从物质上和精神上补偿受害人因其犯罪行为而遭受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使加害人认识到其行为的危害性,积极“弃恶从善”;同时还可以减轻国家司法机关的工作压力,降低刑事司法成本。

(二)刑事和解制度应该规范适用。通过刑事和解结案,使被害人和加害人都心悦诚服,从而减少社会上访事件,对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独特的功效。但是刑事和解制度不能滥用,只有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条件的适用,所以对案件的选择、和解的模式、和解后的跟踪监督都应该有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措施。规范适用和解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其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三、全面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实施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当前社会形势和任务的理性把握,是我们党在深刻认识我国犯罪发展态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提出的一份指导刑事立法与司法的重要性文件。标志着党和国家对犯罪的治理对策更加成熟全面,对推进我国法治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对于检察机关转变执法观念、更新执法措施,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正确把握“宽”与“严”的尺度。宽严相济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和谐,但如何真正做到“相济”,这需要执法者全面把握,正确理解。“宽”,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一是该轻则轻。即对于那些较为轻微的犯罪,处以较轻刑罚。二是该重可轻。虽然所犯罪行较重,但行为人具有坦白、自首或立功等法定或酌定情节的,法律上予以宽

恕,在本应判处较重之刑的情况下判处较轻之刑。三是非犯罪化。即在侦查、起诉、审判阶段,对一些犯罪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以犯罪行为论处。四是非刑罚化。即宣判行为人有罪,但不限制其自由,而是将其置于一定机构的监控之中。“严”,首先是要在刑事立法上做到法网严密,以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其次是在罪刑相适应原则指导下对重大犯罪分子在法定刑限

度内判处较重的刑罚。

(二)公诉工作要落实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又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指导思想。公诉部门在“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础上,全面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使一些犯罪嫌疑人可以通过其它非刑罚化方式得到改造,减少犯罪嫌疑人因轻微犯罪遭受短期自由刑而产生仇视和对抗社会的扭曲心态。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对抗,增加和谐因素。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毒品犯罪以及杀人、爆炸、抢劫、抢夺、盗窃、强奸、绑架等严重危害社会的刑事犯罪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职务犯罪、贪污贿赂犯罪,要坚持“严打”的方针,坚决“从重从快”打击严重犯罪。

四、积极推行“阳光公诉”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法律上有句格言:“正义不仅应当被实现,还应当以看得见的方式被实现”。只有通过“看得见”的方式,将正义的实现过程置于阳光之下,杜绝暗箱操作,公开让人们监督,正义的实现才有保障,实现了的正义才有公信力。“全面落实阳光检务,让人民群众的监督贯彻于公诉办案的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关注点作为公诉部门推行阳光检务的着力点和落脚点。”这是郑红检察长在全省检察机关公诉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

(一)“阳光公诉”在我国尤为必要。随着“检务公开”制度在全国普遍展开,“阳光检务”、“阳光公诉”亦成为必要。由于我国检察机关发展起步较慢,发展过程历经波折,导致民众对检察机关始终保持一种神秘感,多数民众不完全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检察机关的职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普通民众表达合法诉求,同时亦不利于检察机关自身的发展。“阳光公诉”制度的建立,将公诉工作置于老百姓的视线之下,为老百姓了解公诉职能、公诉运行机制敞开了一扇大门,从而逐渐消除老百姓对公诉工作的神秘感,促使老百姓通过合法程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阳光公诉”应制度化。推行“阳光公诉”的目的,是要增加公诉工作的透明度,促进老百姓对公诉工作的了解和理解,同时接受老百姓的监督,从而促进公诉工作科学发展,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更坚实的基础。但公诉工作涉及到保密问题,不是所有的公诉工作都能公开,所以必须建立规范的制度,在不泄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老百姓的知情权,广开渠道接受老百姓的监督。通过这种双向的交流,不断促进公诉工作化解社会矛盾机制的良性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公诉个人工作总结 篇6

2020年公诉科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本院“巩固、提高、创新、服务、协调”的工作思路和榆林市公诉工作计划的部署,全面履行公诉职能,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为维护我县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我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公诉业务完成情况

公诉科2020年共受理案件49件64人。其中: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案件43件56人,本院自侦部门移送审查案件6件8人。经审查移送市院处理3件3人,公安移送决定起诉42件55人,自侦移送起诉6件8人,建议公安机关撤回1件1人,改变定性1件1人,追诉1人,防止错案3件3人,发出检察建议5份。提起公诉的案件保持审结率、有罪判决率、定性准确率、出庭成功率四个100%。

二、认真履行公诉职能,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吴堡”活动,严厉打击各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和毒品犯罪,全力维护我县社会稳定;认真办理职务犯罪大案要案,加大对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贪污贿赂、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的指控力度。

2020年我们提起公诉的各类刑事案件49件64人,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为我县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2、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促进社会和谐。深入推进公诉环节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切实把化解矛盾贯穿于公诉部门执法办案始终,实现执法办案“三个效果”有机统一。在坚持依法严厉打击严重犯罪的同时,积极对初犯、偶犯、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犯罪以及因邻里、亲友纠纷引发的轻伤害案件落实依法从宽处理的政策,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做到既依法惩治犯罪,又减少社会对抗,最大限度促进社会和谐。在办案中我们根据《适用刑事和解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意见(试行)》,对危害性不大、被告方和受害方达成和解、受害方请求司法机关不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依法对被告人作出不起诉决定,这样既节约了司法资源,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如我们办理的李某某交通肇事案中,廖某某驾驶小汽车致古某某死亡后,由于双方在赔偿问题上未能达到一致,引起死者家属一直在上访,办案同志收到案件后,为化解矛盾,认真做好双方家属的工作,并就赔偿问题促使双方达到调解,最后被告人得到死者家属的谅解并请求政法部门不再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后该案得到和解处理,化解了双方存在的矛盾。一年来,我们处理和解案件2件2人,依法对被告人作出不起诉决定1件1人,从中化解了社会矛盾,起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3、结合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2020年,公诉部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遏制和减少刑事案件的发生。首先是根据近

段时间来,我县因河道非法采沙、超范围采沙起发的群体性发生的伤害案件,与有关部门特别是水利部门进行密切联系,积极参与到维护河沙资源开采的正常工作中去,为河沙资源开采的正常秩序出谋划策,提出好建议。此外,还认真做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处理前社会调查、结案后回访帮教等工作,切实加强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和社区矫正工作。其次,针对农村邻里间纠纷引起的故意伤害案件居高不下的情况,推行农村调解机制建设,减少农村邻里间故意伤害案件,积极维护农村稳定。

4、强化自身监督,提高公正廉洁执法能力

坚持把强化对自身监督与强化法律监督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加强与公安、法院等政法机关的沟通协调,正确处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与接受监督的关系。我们做到:一是深入推进“阳光公诉”工作全面推行不起诉、不抗诉案件文书说理制度;规范权利告知制度;完善听取被害人意见制度;规范律师阅卷制度,使阳光公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二是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及社会监督,加强公正廉洁执法,切实提高开放、透明、信息化条件下的执法公信力。三是坚持每季度向人民监督员汇报公诉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接受监督。如我们在办理李某某贩卖毒品一案时,开庭当天,检察院、法院联合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观摩庭审,并当庭宣判,主动接受监督,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提高案件质量和指控犯罪水平,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狠抓办案质量。公诉工作中,我们始终以办案质量为核心,坚持质量优先,兼顾效率的工作原则。首先,正确把握起诉条件,认真做

好审查起诉工作。要求承办人要依法认真细致、全面地审查案件,坚持客观公正原则,既要查明有罪、罪重证据,也要查明无罪、罪轻证据,强化对定案证据、犯罪构成等问题的分析论证,对疑难复杂案件,严格审查把关,切实防止出现冤假错案。其次,强调做好出庭工作,增强指控犯罪的效果。要求承办人对每个案件,都要围绕案件的重点和争议焦点,制定出庭预案;对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坚持选派优秀公诉人或业务骨干出庭;认真积累出庭经验和出庭技巧,切实增强公诉人庭审中的应变能力。最后,严格要求对判决的审查工作依法及时进行,改变过去那种只要法院判有罪了,公诉工作就完成了的错误认识,而是全面、及时、认真地审查每一件判决,切实履行好对审判活动罪名认定是否正确、量刑是否适当的监督职能,确保办案质量。一年来共改变定性1件1人,防止错案3件3人,实现“四个百分百”即出庭成功率、审结率、定性准确率、有罪判决率均达百分百。如

四、强化诉讼监督,维护司法公正

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在公诉工作中全面加强诉讼监督的意见》,强化监督意识,加大监督力度,创新监督机制,增强监督实效,提升监督能力与水平,切实加强对执法不公的法律监督。我院公诉部门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监督和配合,力争做到监督配合二不误。

1、全面加强侦查监督,确保司法公正。在审查案件中,加强对侦查机关侦查活动是否合法的监督,进一步强化对另案处理、随意改变强制措施的监督,有效地防止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等现象发生,还特别注重保障人权,坚决杜绝侦查机关刑讯逼供的行为。如我们在办

理审查薛某某故意杀人案件中,办案同志在认真审查案卷后,发现杨某某有窝藏犯罪的行为,而侦查部门没有对杨某某等人的窝藏罪行为进行立案侦查,于是我们根据此情况向公安机关提出书面检察意见,要求侦查部门对杨某某的窝藏罪行为进行立案侦查。一年来,公诉部门向侦查机关发出书面检察建议5份,书面纠正意见35份,追诉1人,追加犯罪事实10次。

2、大力加强审判监督,促进司法公正。在审判监督上,我们不断更新执法理念,克服以往“重配合轻监督”、“重实体监督轻程序监督”的思想,对不按法律规定的时限送达出庭通知书、一审刑事判决书,开庭时着装不整齐,庭审秩序不规范等违反程序的情况,我们采取发检察建议书、纠正违法通知书的方式,及时向法院提出并纠正。在实体监督上,我们重点对法院的一审判决、裁定,从认定的事实、罪名是否准确,适用法律是否得当,量刑是否属于畸轻畸重等进行审查,客观分析法院不予支持部分的理由是否正确。对于在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与法院沟通,力求在证据认定、法律适用等方面达成共识,最大限度地消除检、法之间的对立与分歧。

五、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提高公诉工作效率和公正性

一年来,我们原有创新的《关于建立规范诉讼参与人权利告知的意见(试行)》、《关于建立规范辩护人阅卷制度的意见(试行)》、《关于规范听取和收集被害人意见听取制度的意见(试行)》、《适用刑事和解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意见(试行)》、《关于建立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工作机制的意见(试行)》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办案程序,提高公诉工

2020上半年检察院公诉科工作总结2

2020年来,检察院公诉科在上级院和院党组的带领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为契机,以加强公诉队伍建设和业务能力培训为保障,以推进公诉改革和工作机制创新为着力点,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立足公诉职能,不断提高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能力,为维护我(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公平正义,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立足公诉职能,严打“三项犯罪”

今年以来,公诉科根据我区地处的文化地理位置,以及我区刑事犯罪的特点,我们与公安、法院密切配合,具体分析,对症下药,稳、准、狠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

一是依法打击严重影响社会治安、侵犯人身民主权利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去年以来,我公诉科突出一个“快字”,坚持快审快诉,依法提起公诉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等严重严重影响社会治安、侵犯人身民主权利犯罪的刑事犯罪案件件人,受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如案,为了维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和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公诉科从受理案件到提起公诉仅用十余天的时间,使某、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由于及时地打击了犯罪,从而有效地遏制了等侵财性犯罪案件的发生。

二是依法打击职务犯罪,保持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职务犯罪虽然案件数量不多,却影响严重,造成群众对干部的不信任,影响党在群众的威信,致使群众上访的事件时有发生。为此,公诉科针对案发的特点与原因,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预防对策及建议,并依法提起公诉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职务犯罪案件件人,既惩罚了犯罪,又教育与引导国家工作人员增强法纪观念和廉洁奉公意识,使他们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自觉运用法律政策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是依法打击破坏环境保护犯罪,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近年来,检察院公诉科科加强了同森林公安、法院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在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上,提高办案效率,加快办案节奏,提前介入引导公安机关取证,加强了对环境资源保护的行政执法监督和刑事立案监督工作力度。同时认真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于对环境资源危害较大的犯罪案件,坚决予以打击,毫不手软。对于一些初犯、偶犯,且情节轻微的,则从宽处理,确需提起公诉的,也向法院提出处刑较轻的量刑建议。如:案。

二、加大诉讼监督力度,丰富诉讼监督内容

今年以来,公诉科在办案中不断总结经验,通过强化诉讼、审判监督和建立新机制,不断加大诉讼监督力度,丰富诉讼监督内容。

一是严把案件质量,强化诉讼监督。一年来该科始终以打击严重刑事犯罪为重点,深入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不断强化诉讼监督,立足“敢抗、善抗、抗准”和查微析疑,不断加大刑事审判和侦查监督工作力度,深化公诉改革,提高了办案质量和效率。2020年,我们审查起诉工件,尽管人均办案量很大,但我们仍要求公诉干警严格按照《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要求,把好案件事实关、证据关、适用法律关,做到“三个确保”。第一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第二确保依法提起公诉的案件的证据全部合法;第三确

保审查起诉的案件均无漏罪漏犯。如案。由于我们严把了案件质量关,2020年我们共依法作出存疑不起诉人,建议公安机关撤案人,依法追诉漏犯、漏罪余人(件),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件。

二是强化审判监督,重点对2020年的打击侵犯人身民主权利犯罪、职务犯罪、环境保护犯罪等进行了复查,依法提请抗诉件人,均被发回重审。全年依法抗诉件人,均抗诉成功,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

三是在新机制的建立完善上重点落实了未成年人相关机制、刑事受害人求助机制等。

在未成年人相关机制建立上,我公诉科本着对青少年挽救和教育的方针,对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了诉前帮教考评机制,主要包括:第一步,通过“三见面”、“五谈话”的方式,全面考察未成年人的生长环境;第二步,对未成年人的犯罪成因、帮教条件、未来走向以及再犯罪可能性做出分析论证;第三步,对于不符合不诉帮教条件的未成年人及时予以思想帮教矫治工作,以预防未成年人再次犯罪,帮助其早日回归社会。

在刑事受害人求助机制建立上,我公诉科树立现代刑事司法理念,关注“谁受到了犯罪侵害?”“他们所受侵害如何才能弥补恢复?”建立了以“法律帮助、经济扶助、心理救助”为内容的三重救助机制。首先从“法律帮助”入手,依托刑事和解或量刑建议促赔偿,将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作为轻微刑事案件刑事和解的前提,或作为对被告人提出免于刑事处罚、缓刑或从轻处罚量刑建议的前提,让被害人得到及时有力的赔偿。其次加强与民政、社保、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的沟通,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社会团体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凝聚各方力量筹集救助资金。在对刑事被害人‘法律帮助’和‘经济帮扶’的同时,‘心理救助’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我科对遭受严重心灵创伤、导致心理不平衡、易冲动、存在“报复”意向的被害人,都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化解被害方内心怨恨,防止发生“案后案”。这些机制和措施的建立与完善妥善化解了社会矛盾,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今后我科还将建立受害人申诉绿色通道,并将申诉方式、受理内容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公开。对刑事和解的程序、范围及受害人权益等应及时依法告知受害人及相关人员,确保受害人权益能得到有效保证。

三、宽严相济,落实和解的理念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根据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确立的准确惩罚犯罪的刑事政策。基于这样的政策,2020年以来,检察院公诉科一方面严把“严”字关,即毫不动摇地坚持“严打”方针,在注重教育挽救少年犯、初犯、偶犯和罪行较轻的犯罪嫌疑人的同时,我们还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震慑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指定专人办理涉黑、涉恶性质的犯罪、恐怖犯罪以及杀人、爆炸、抢劫等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做到该严则严,依法从重从快,该起诉的要坚决起诉,及时、准确、有力地予以打击。;一方面又坚持“宽”字诀,即要坚持区别对待,对于具有法定从轻、减轻情节的犯罪依法从宽处理,对于具有酌定从轻情节的犯罪要依法考虑,对情节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犯罪人员,尽可能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依法从轻、减轻处罚,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危害。对少年犯、初犯、偶犯、过失犯以及犯罪情节轻微的嫌疑人,专门指定-名精通法律,善于沟通的业务骨干办理此类案件,做到当宽则宽,让双方当事人沟通,同时要通过检察人员入情入理的引

导、劝说,让双方当事人相互体谅,修复犯罪给社会、给受害者以及给犯罪者本人家庭的创伤,快速解决争端。加害人对其行为主动承担责任,受害人从社会、情感、经济方面得到满足。以受害人得到补偿为基点,加害人回归社会为终点。如:案。

同时我检察院公诉科在办案中对轻微刑事案件,在征求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双方意见的基础上,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和解工作,通过刑事司法和解的理念来处理案件,较好的化解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既促进了当事人之间的和解又降低了诉讼成本,提高了诉讼效果。在保障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的前提下,达到了化解分争、减少对抗、促进和谐的目的,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的有机统一。如:案。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我检察院公诉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宗旨为核心,以“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为主线,以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法律监督能力为目标,认真履行公诉职能,加大诉讼监督力度,积极稳妥地推动公诉各项工作的发展。全面加强公诉队伍的思想政治和执法能力建设,公诉队伍的政治、业务、职业道德水平全面提升,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传帮带体系。

我院公诉科针对全科干警平均年龄仅岁,人员变动快、案多人少、办案压力大,一些同志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业务技能较欠缺的实际情况,调整优化年龄、知识、专业结构,充分利用年轻同志法学理论素养高、学习进取心强的特点,充分发挥年轻干警的工作优势,提高公诉队伍的执法办案水平。根据个人特长和执法办案经验对全科人员进行分组,各组由经验丰富的检察官担任组长,新老搭配,形成“传、帮、带”体系。各组组长负责对组内办案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对本组案件进行初审把关。这一措施加强了对新手的指导,强化了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促进了公诉案件质量的提高和办案人员的成长,增强了团队之间的凝聚力、和谐力和战斗力。

二是加强业务制度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化素质和水平。

1、集体集中学习制度。通过建立每个月集中学习制度,加强思想教育,严格队伍管理。结合当前开展的“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自学写心得,科室组织谈体会,把思想建设和队伍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加强队伍理想信念、工作作风、勤政廉政教育,切实加强公诉队伍纪律作风建设。由于大部分同志缺乏公诉实践经验,利用科室集中学习,及时掌握最新司法解释与刑事司法政策,深入研究案例,商讨办案思路,提高办案技巧。同时把学习理论与学习业务相结合,着力加强检察官的职业道德建设,促进公诉业务水平和履行法律监督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着重提高公诉干部审查判断证据的能力,正确适用法律的能力,出庭支持公诉的能力以及履行诉讼监督职责的能力。

2、个案经验交流制度。承办人在办案过程中遇到了有影响的或比较典型的案例,通过对科室领导汇报,召集大家集中进行讨论、交流、学习,通过庭审现场观摩、承办人讲评、讨论等形式,开展精品案件经验交流活动,学他人办案的长处为自己所用,切实提高整个公诉队伍的学习能力和法律监督水平。

3、不诉回访帮教及风险评估制度。办案干警对不诉案件进行回访,了解有关机关和案件当事人对不诉的意见和建议,把执法办案活动置于相关机关和群众的监督下,有效地预防和杜绝了违法违纪现象发生。承办人对不诉案件进行帮教,教育感化被告人,使其对所犯罪行悔悟,教育广大群众,对因犯罪所侵犯权利形成的社会矛盾进行化解,提高了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能力,不断提高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同时对不诉案件进行风险评估,对案件进行风险分析提出分析意见,在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化解的方案以及预案,增强应对不诉案件涉检信访风险的预测与处理能力。

总的来说,一年来,我公诉科工作稳步发展,全处同志精神饱满。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公诉队伍业务素质还有待提高;公诉能力弱化;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较弱;执法方式机械单纯等几个方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公诉科将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应对复杂局面及配合全局的能力。

2020上半年检察院公诉科工作总结3

2010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工作总结

一、2010主要工作

(一)基本情况

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我科共受理各类移送起诉案件999件897人,上期积存40件79人,退查重报12件39人,提级审理案件26件70人,转其他院审理7件16人(以上合计640件1097人)。其中经济案件14件14人,法纪案件2件4人,刑事案件624件1079人;受案数999件897人与上年同期941件844人相比,案件上升0.7%,人数上升6.3%。

提起公诉案件993件873人,与去年同期933件811人相比,案件上升3.8 %,人数上升7.6%。提起公诉案件准确率和法定时限内结案率均达100%。

不起诉案件9件16人,退侦查机关补充侦查案件36件97人(含2009年12月退补12件39人),侦查机关撤回案件9

件29人,年末无积存。

在提起公诉的993件873人中,抢劫案件96件99人,与上年同期49件89人相比,案件上升14%,人数上升7%;盗窃案件180件289人,与上年同期169件26人相比,案件上升9%,人数上升9%;诈骗案件33件47人,与上年同期21件24人相比,案件上升97%,人数上升96%;故意伤害案件92件117人,与上年同期70件91人相比,案件上升31%,人数上升29%;其它案件192件329人,与上年同期224件346人相比,案件下降14%,人数下降9%。

2010年,出庭支持公诉277件,适用简易程序223件。法院下达判决900件794人。抗诉案件3件7人。

(二)主要作法

1、加强侦查监督和审判监督,把好监督关。一是加强侦查监督,对重大案件介入侦查、引导取证9件。本着严细认真的态度,认真审查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每一起案件。发挥主诉检察官个人和主诉检察官会议的互补性,改变公安机关案件定性错误13件,追诉漏犯9人,追诉漏罪8起,规范了起诉意见书粘

贴、卷宗装订、页号打印等常规性工作。二是加强审判监督,提出抗诉3件,均得到市检察院的支持。开辟审判监督的新领域,深挖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线索,向自侦部门移送徇私枉法案件线索1件,有力地净化了审判环境。

3、加强公诉科内部机制建设,把好规范关。公诉科内部工作机制进一步理顺。从细节入手,规范了受案登记、分案顺序、取保候审案件的审查期限、补查案件的收卷、律师阅卷登记、公诉案件审查报告及起诉书的格式与编号、不起诉案卷的装订等日常工作,使公诉工作的程序进一步规范。组织了公诉庭审观摩一次,锤炼公诉人的出庭支持公诉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

1、工作量大,人员超负荷工作。我院公诉科共有1名检察员,9名助理检察员,承担了每年900余件案件的审查工作,每年人均办案100件左右。每名主诉检察官全年平均每周就要审查二件案件,每件案件的审查时间平均只有2.9天,工作负荷是全市基层检察院最重的。

2、在出庭规范化方面,由于公诉科6名检察官,但只有1名书记员,在落实上级院要求的出庭公诉必须配备1名书记员的规定时力不从心。

二、明年工作打算1、2009年的公诉工作要紧紧围绕省院关于基层院规范化建设分类考核标准来进行,一切工作盯着目标看、围着目标干。保证起诉、不起诉案件准确率达到100%,杜绝无罪案件,杜绝公诉环节的超期羁押。

2、选树优秀公诉人工作要取得突破。优秀公诉人是公诉工作重要的支点,其可以起到以点代面的作用。要开创争先创优的局面,形成竞争的态势。积极提高观摩庭的数量和质量,通过开观摩庭,锤炼人员素质,将优秀公诉人选拔出来。

公诉个人工作总结 篇7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一)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 对公诉人审查证据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我国刑事实践素来是重实体、轻程序, 再加上“利用非法手段取得的言辞证据大多被证明是可靠的, 是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 能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得到正确的追诉的证据”。[1]所以在审查证据的三性时, 往往会忽略对合法性的审查。而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 意味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全面确立, 就要求公诉人对证据的审查必须更加全面、谨慎, 并且审查重点放在取证的程序、证据的来源是否合法上, 否则随时要承担对证据合法性的证明义务以及证据非法而被排除以致败诉的风险。虽然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检察机关对非法证据的调查核实权, 并且新《刑事诉讼法》及刑诉规则就非法证据的排除也有相关的规定, 但都不具体, 公诉人仍然面临以下问题:第一, 如何发现及界定是否是非法证据;第二, 如何排除非法证据;第三, 如何运用对非法证据的调查核实权;第四, 如何协调、处理好与公安机关的关系。这些都是全新的探索, 在原则性的规定下, 公诉人仍然要不断地摸索, 不断地总结经验。

(二)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应对

一是树立全新的证据观, 切实转变办案思维。证据是定案之本, 刑事诉讼的关键环节之一即为证据的合法性。首先, 必须摒弃“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 增强程序意识, 全面审查证据三性, 特别注重审查证据的来源、取得程序是否合法。其次, 加强质疑思维的转变, 保持对证据合法性的高度敏感, 尤其对言词证据, 借助广泛的专业知识背景、生活经验等审查证据, 以达到对非法证据早发现早排除的目的。

二是加强侦诉的沟通协调工作。由于公诉工作较大程序上依附于侦查活动, 因此公诉部门应当加强与侦查机关的沟通与协调。第一, 从指控犯罪的角度出发, 在证据的调查、收集、固定等方面进行指导, 以保证证据完整、取得程序合法;第二, 充分运用提前介入机制, 特别对于疑难、复杂案件, 提前介入既能早知晓案情, 还能引导侦查机关全面、合法取证, 从源头上杜绝非法证据;第三, 若当事人提出存在非法取证的, 要及时向侦查机关了解实际情况, 对于存在非法取证嫌疑而不能排除的, 坚决排除该证据, 但应当通知侦查机关并说明理由;第四, 对于存在非法证据嫌疑, 需要侦查人员出庭说明证据合法性的, 公诉人应当提前与侦查人员沟通, 制定好应变之策。

二、证人出庭制度

(一) 证人出庭制度的完善, 增加了庭审的不确定性

新《刑事诉讼法》第187条、第188条规定了证人、鉴定人、专家证人应当出庭的情况以及拒绝出庭作证的法律后果。该制度的完善, 使凭证人笔录起诉案件的公诉人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 增加了庭审的难度及不确定性。第一, 证人证言的主观性较强, 且书面笔录是侦查人员基于证人口述的再加工, 这些都使得证人证言经过当庭质证后存在变化的可能性;第二, 《刑事诉讼规则》第393条规定, 起诉书中应当列明证人的详细信息以及是否出庭作证, 此举会使得被告人方知晓出庭证人的信息, 导致证人有可能在庭审前、庭审时因受到被告人方的利诱、压力而当庭翻证;第三, 证人在庭审中如实作证, 但有一些为了胜诉而不择手段的辩护人采用纠缠证人证言细枝末节的手段, 使缺乏法律经验的证人难于应对, 动摇证人证言的可信性, 从而影响法官对案件客观情况的认定。

(二) 证人出庭作证之应对

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 彭州市人民检察院在证人出庭作证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以下就是该院应对证人出庭作证问题的一些做法。

一是公检法联动, 建立证人出庭作证机制。与法院、公安机关实行联动, 会签了《证人出庭作证工作规范》, 该《规范》明确了证人出庭案件范围、需要出庭作证的情形、以及证人出庭作证程序等内容, 打通了证人出庭作证的内部通道。

二是必要时亲自询问关键证人。对于有证人出庭可能性的案件, 书审时不但要审查证人证言的内容是否可信、符合常理, 还要结合案件的客观证据 (如物证、现场勘查等) 进行全面分析。必要时, 对定罪量刑有关键作用的证人亲自询问, 更直接、更客观地把握证人证言。

三是多举并用, 全面提高公诉人的庭审应变能力及驾驭庭审能力。由于证人出庭作证导致庭审突发情况增多, 因此过硬的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是公诉人的必备素质。第一, 加强对心理素质的培养, 做到庭审中始终沉着理性, 迅速适应庭审中的被动局面, 询问证人条理清晰, 引导证人顺利作证;第二, 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特别在证据法学的研究和运用方面, 强化公诉人对证据的全面把握能力, 受到辩方质疑时, 运用各种方法向法庭力证证据的三性;第三, 开展青年人才培训班, 观摩证人出庭案件的庭审。对于有证人出庭的案件, 组织全科干警观摩学习, 并在培训班中讨论总结, 进一步强化了干警的交叉询问技能及对抗性庭审的辩论技巧。

三、结语

不可否认, 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给基层院公诉工作带来了一些问题, 但是更应该迎难而上, 从难题的背后看到刑诉法彰显的公平与正义, 躬身践行, 切实履行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的职能。因为正义不仅应当得到实现, 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2]

摘要:文章对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就刑事诉讼法带给基层检察院公诉工作难题的其中两点进行分析探讨, 介绍了彭州市人民检察院在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做法, 希望对解决刑事诉讼法实施后基层检察院公诉工作面临的难题有所裨益。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难点,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大, 朱文敏.刑事案件非法言辞证据排除的实务应对[J].中国检察官.2011 (08) .

公诉个人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刑事政策;宽严相济;在公诉中的适用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作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目标的积极回应,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所彰现出的刑事法治的和谐精神也倍受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推崇。当前,公诉工作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是检察院公诉部门为进一步实现提升工作效率、实现公平正义目标所面临的新的挑战。而结合改革,如何深入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如何在公诉工作中努力践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如何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公诉工作机制,从而使其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精神实质有效的契合,则更是公诉部门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在公诉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既要借鉴现有的制度和作法,又要加强公诉改革,健全工作机制和制度改革。

一、“宽”的适用

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语境中,“宽”的确切含义应当是指政策的轻缓,表现为三种情形:非犯罪化、非监禁化、非司法化。具体来说,一是非犯罪化。非犯罪化是指本应当作为犯罪处理的行为,基于刑事原则或刑事政策的要求,不作为犯罪处理,具体到司法实践层面,是指刑法虽然规定为犯罪,但由于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在司法过程中对这种行为不作犯罪处理。非犯罪化体现了刑法的轻缓化,是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重要内容。二是非监禁化。非监禁化是指某一行为虽然构成犯罪,但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判处非监禁刑或者采取缓刑、假释等非监禁化的刑事处罚措施。三是非司法化。非司法化是就诉讼程序而言的,在一般的情况下,凡是涉嫌犯罪的都应当进入刑事诉讼程序。但在某些情况下,犯罪情节较轻或者刑事自诉案件,可以通过刑事和解,不进入刑事诉讼程序,案件便可了结,最有代表性的表现于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的相关规定。非司法化,是对轻微犯罪案件在普通的刑事诉讼程序之外得以结案的一种方式,体现了对轻微犯罪的宽缓处理。

在具体的审查起诉工作中宽严相济之“宽”的表现可以是多方面。如在审查起诉中,对轻微犯罪,包括偶犯、初犯、过失犯等主观恶性不大的犯罪贯彻轻刑化政策,根据轻微犯罪案件的不同性质和情节,对有认罪悔罪表现的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不同处理方式等等。另外,对符合条件的案件适用简易程序,不断完善轻刑快审机制,在保证案件质量的同时,缩短诉讼时间,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成本、同时减少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焦虑期,也是宽缓刑事政策在司法实践中的有力表现。

二、“严”的适用

1.适用的对象

一是从行为角度看,“严”的适用对象是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犯罪,主要包括:①严重危及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特别是暴力犯罪,如杀人、强奸、抢劫、绑架、贩毒等案件;②聚众性犯罪,如武装叛乱、暴乱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等;③部分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如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劫机劫船、涉枪犯罪以及造成严重后果的过失犯罪,如重大责任事故罪、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等;④有组织犯罪,主要是恐怖组织犯罪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⑤邪教组织犯罪;⑥贪污贿赂犯罪。近年来,这些犯罪的数量持续上升,对社会的危害日益严重,群众对此反映比较强烈,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二是从行为人角度看,“严”的适用对象是严重危及社会稳定的犯罪人,主要包括职务犯(利用职务便利进行犯罪的国家工作人员)和累犯。职务犯由于其主体的特殊性、其行为侵犯社会关系的多重性及对职务的违背性等,表现出更广泛、更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而且,职务犯对社会的不良示范作用较之其他犯罪人更大,因此,要“从严治吏”。而累犯,我国历来将其作为惩治的重点,现行刑法也对累犯专门作了修订,表现了我国对累犯从严惩治的决心。

2.适用的方式

一是实体上“依法从重”。所谓“依法从重”是指依法对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犯罪和严重危及社会稳定的犯罪人加大打击力度,依法予以从重惩处。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刑事政策导向的“从重”。根据社会治安的实际需要,对适用对象在政治上和法律上给予超出一般犯罪或犯罪人的否定评价;另一方面是实际处罚意义上的“从重”,即在相对确定的法定刑的范围内适用较重的刑种或较长的刑期。二是程序上“依法从快”。所谓“依法从快”是指在法定的程序下,在法定期限以内,对适用对象及时审查、及时起诉,以达到有效地追究犯罪、证实犯罪、打击犯罪的效果。如对于被告人犯数罪的案件,如果主要罪名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次罪中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在法定的期限以内无法查清的,以主要罪名起诉,无法查证的次罪不予认定;对于共同犯罪的案件,如果同案犯在逃,但现有的证据足以证明在案犯犯罪事实的,就应对在案犯起诉,决不能久拖不决。

3.适用的原则

一是遵循罪刑法定原则。公诉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要慎用司法解释,无论是扩张解释还是限制解释,都不能违反刑法规定的基本意图。二是遵循罪刑均衡原则。公诉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刑法规定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做到罪刑均衡,尤其是要正确适用“从重”情节。“从重”必须坚持以“依法”为前提,在政策和实际操作上严格把握,慎重运作。在政策上,既要严格控制和明确界定“从重”的具体范围,又要慎重对待和具体把握“从重”的幅度。在实际操作上,“从重”必须严格限定在法定量刑的幅度以内,并且“从重”处罚的幅度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三是遵循正当程序原则。要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办案,不能为了“从快”而人为地缩短甚至取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行使期限。

三、“济”的解读

上一篇:依据实际科学管理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下一篇:电功教案示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