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陋室铭知识与练习(推荐10篇)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刘宾客集》。被白居易称为“诗豪”。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 韵母是:ing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xīn)苔(tái)痕 鸿儒(rú)案牍(dú)
5、解释下列加点字
有仙则名(出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大)(读书人)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调弄)(未加装饰的)阅金经(阅览)(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等弦乐和萧管等管乐,此处指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南阳诸葛庐(草庐)
6、成语和名句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7、对联: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居有仙之山德馨,临有龙之水志远
8、填空:
①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
2010-11-17
总第 页
初二语文导学案
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③《陋室铭》在写法上用了类比的手法,先与“山”类比,原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中强调山能闻名天下的原因是“有仙则名”。然后与水类比,原句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强调了水能显示灵异的原因是“有龙则灵”。其中的“仙”和“龙”都暗喻了“德馨”的人。最后又将陋室与古代著名的居室“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相类比,表达了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意思,使文章境界突然上升,而引出孔子的句子强调自己的观点,与前文“惟吾德馨”句呼应,把“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了最完美的思想境界。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运用类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⑤刘禹锡以因仙、龙成名的山、水来比自己德馨而不陋的陋室,用陋室内外的情景,衬托自己的德馨,而自比古贤,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怀。
⑥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9、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 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
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最后,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11、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010-11-17
总第 页
初二语文导学案
3、表明陋室主人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中运用对偶修辞的一句话: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
12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4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5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6文中写室内景物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
17、文中写室外景物的句子是:草色入帘青
十二、本文运用的修辞方法为: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比喻、比兴、类比
2010-11-17
总第 页
初二语文导学案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拟人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对偶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
⑤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
十三、问答题。
⑴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以比喻起头,以虚衬实,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⑵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答:用山水作衬托引出“陋室不陋”。这样开头,不落俗套,引人入胜。起到了创造意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⑶“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答: 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⑷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3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理由:本文作者要说的是“陋室不陋”,而不陋的原因则是室主人的品德高尚,所以是这个句子
⑸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
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2010-11-17
总第 页
初二语文导学案
⑺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答: 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⑻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答: 鸿儒,无白丁(雅)
⑼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答: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
⑽作者是怎样写“陋室不陋”的?
答:居室环境—清幽雅致 交往人物—高雅脱俗 日常生活—清雅安适
⑾“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答: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的。表现了室主人清雅安适的情感。
⑿作者既说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意思对即可)
⒀、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
答: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
⒁、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2010-11-17
总第 页
初二语文导学案
⒃、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再次有力的点明主题,同时说明了作者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
⒄、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⒅、作者明明是在称赞他自己的“陋室”的,为什么又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呢?
答: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人的情趣与品质
⒆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答: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⒇首尾句有何关系?
答: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自互相呼应。
(21)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
答: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22)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是一位有着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的名士。
(23)写交往人物、写室中生活都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试具体说明。
答:交往人物:实写:谈笑有鸿儒虚写:往来无白丁.室中生活: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010-11-17
总第 页
初二语文导学案
(24)本文写法新颖别致,采用了反向立意的写法,不写“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这种写法将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陋室”和室主人的“德馨”联系在一起,由室及人,又因人及室,扣住“陋室”的同时,将笔墨引向室主人,通过描写,表现“惟吾德馨”,以此说明“陋室不陋”充分突出主旨
(25)本文是一篇骈文,多用对偶句,请你根据对本文的理解,拟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表达你对本文的看法。
答:人雅无须室大;品正不在官高
(26)找出本文你最喜欢的骈句。
答: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十三、拓展延伸发挥题:
①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你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答:开放题,不设答案。
②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答: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典型。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
③作者持有怎样的生活态度?你是否赞赏这种生活态度?
答: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赞同。(再谈一些理由)。
④文中描写的陋室环境清静淡雅,你喜欢这样的居室环境吗,为什么?
答:(提示:喜欢,可从此环境对人思想品质身心健康有利来谈。)
⑤本文作者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
2010-11-17
总第 页
初二语文导学案
答:(提示:正直、善良、上进等,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⑥生活中侧重追求精神,还是物质,或是二者并存,古往今来,都被人们所争议,你认为本文作者追求的是哪方面的?你是否与他的观点一致?
答:(作者追求精神,一致)。
⑦你认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陋室”的“陋”还是“不陋”?请说说你的理由。“陋”或“不陋”答案都应鼓励(因为题目是“你认为”但要提醒注意作者认为“不陋”)
2010-11-17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孔子云:何陋之有?
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4.《陋室铭》的作者是 代。
本文的主旨句是
5、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
6、《陋室铭》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阅读下面《陋室铭》,完成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用“/”为文中划线句断句(断三处,不要求加标点)。
可 以 调 素 琴 阅 金 经 无 丝 竹 之 乱 耳 无 案 牍 之 劳 形。
2.解释下面句中的划线词。
(1)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
(3)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
(1)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往今来,有许多像“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样的典型事例,请你仿造该句再写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1)出名
(2)这
(3)我
(4)博学的人
3.(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4.(1)惟吾德馨。(或: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何陋之有?(或: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1分)
苔痕()鸿儒()案牍()甚蕃()德馨()淤()泥洗濯()清涟()隐逸()亵()玩鲜()有闻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
斯()是陋室鸿()儒
无案牍之劳形()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不妖()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亵玩()
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
1.水陆草木之花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之:
5.渔人甚异之。之:
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8分)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2、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
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6.《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元公”是他的。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
人:、、。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
是。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
6、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
六、阅读训练(36分)
㈠课内巩固
(一)《陋室铭》
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1)名:(2)灵:
(3)德馨:(4)鸿儒:
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2分)
3.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3分)
(1)(2)
(3)
(二)《爱莲说》
1.解释加点的字词。(5分)
①妖:②益:③植:④鲜:⑤宜:
2.:“淤泥”和“清莲”是写莲花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直”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的高贵气质,才会惹人喜爱,让人肃然起敬。(3分)
3、你能说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吗?(3分)
答:
4、本文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还谈到菊花、牡丹,用意何在?(3分)答:
四、1、《全唐文》唐代刘禹锡
2、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
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6、《周元公集》周敦颐北宋哲学谥号
7、爱莲草木之花菊花牡丹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8、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五、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我只爱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4、(莲梗)中间空,外面直,不生藤蔓,不长旁枝。
5、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6、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六、(一)
1、(1)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2)灵异(3)品德高尚(4)博学的人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1)金猴迎新春(2)金猴驾云来
(二)1、(1)美丽而不端庄(2)更加(3)立(4)很少(5)应当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大名远扬;“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廉行,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知识
一、基础知识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二)文言词语
【名】有名,著名。
【灵】灵异。
【斯】这。
【德馨(xīn)】品德高尚。馨,香气。
【鸿儒(rú)】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素,朴素,不加装饰。
【金经】指佛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案,文书,案卷。牍,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二、理解探究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
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
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
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
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9.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10.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
12.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
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13.“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
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
三、迁移拓展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
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乐。
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理解赏析
1.“陋室”为什么“不陋”?(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结合文章分析如何表现“陋室不陋”。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居住环境优雅。
“上、入”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这样,我们就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一种生机盎然、春意正浓的幽雅的环境,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人高雅。
要想知道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生活情趣雅致
在陋室里,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可以看出作者生活情趣恬淡闲适、安贫乐道。
写日常生活,则先展示主人抚琴调弦、展卷读经的怡然情态,这是实写;而之所以有如此雅兴,则是因为这里没有世俗的羁绊(即没有杂乱的丝竹声乱耳,也没有纷蒙的书薄、繁忙的公务劳形),这里虚写。这样,一正一反,相互依存,将世俗生活的“乱”、“劳”与陋室生活的“雅”、“闲”映着写,既生动活泼,又相得益彰。
总之,陋室之景迷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开头写山水的作用是什么?
运用比兴的手法,山水比作陋室,仙龙比作居住陋室的君子品德高尚,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伏笔。
(“比兴”:以比喻起兴,先言他物再咏所咏之物。是我国诗歌的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
4.作者明明在赞颂自己的陋室不陋,为什么又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其用意是什么?
用类比的手法,作者用诸葛庐和、子云亭和自己的陋室作类比,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也表明作者以这二人为楷模,说明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德操与才能。
(“类比”是同类事物或有同种性质的事物之间的比较。)
5.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
总结全文,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暗含以君子自称,回应上文“”惟吾德馨“这一句,自比言志,突出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的主题概述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对陋室的描写和赞美,极力形容“陋室”不陋。同时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①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②也。”其自述如 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③融然④。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 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套,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
注:①堵:墙壁。 ②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③适:满足。 ④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⑤畜:同“蓄”。 ⑥徽:系琴弦的`绳子。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惟吾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B.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C.博学善属文(属于) D.亦雅咏不辍(停止)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斯是陋室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何陋之有 渔人甚异之
C.则抚而和之 有仙则名
D.而畜素琴一张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9.用现代 汉语写出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的意思。(4分)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20.甲文作者和乙文陶渊明的生活情趣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4分)
参考答案
17.C(应为“撰写”)
18.C D
19.(1)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2)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源明一点也不推辞。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陋呢?”
作家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陋室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让学生在积累巩固古文言文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品格上的教育。
设计理念:
《陋室铭》是流传了千百年的名篇,细细品读,那优美的文字、深远的意味、高尚的情怀,让现实的苍白无法遁形,所以渴望把这份崇高传递给我的学生……
不想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就一定要学得之乎者也,忽略文法的挖掘,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大意,带领学生感受刘禹锡的生活及情怀,体会一个寂寞人的难言寂寞,进而懂得作者的那份情怀,并结合个人的认知体验阐发阅读体悟,汲取精神营养,相信那份感悟会享用终生。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疏通文意,识记重点文言词语;背诵、默写全文。2了解“铭”的特点和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怀。
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教学重点: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1.PPT课件(幻灯片)。录音带。2.学生预习课文,熟悉生字难词。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先板书“陋室”两字,让学生说说对这个词的理解,再加上个“铭”字,由学生回答它的意思,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出示“铭”这种文体。(多媒体出示)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多媒体出示)二.初读课文,感受语言
1、听录音。(播放课文朗读)
我国古代的诗文有很多都用韵的,这些文章往往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现在请大家听《陋室铭》的朗读,在听读的同时,注意录音里的停顿,字音。
2、自主学习,读懂课文。(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要求:(1)、注意节奏、语调和情感,读出韵味。
(2)、看注释,理解文意,遇到疑难,同桌互相讨论。(3)、注意句式和铭文特点,自己小声朗读。
教师巡视,解决疑难。全班齐读。
三、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1)、查找资料,逐字逐句翻译全文。(2)、找出文章的主旨句,揣摩文章主题,看看作者是怎样托物言志的。(3)、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
2、整体感知:找出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
四、课文理解:
1、重点文言词的理解与积累。(1)、有仙则名:
名:著名
有龙则灵 :
灵:灵异(2)、斯是陋室:
斯:这
惟吾德馨:
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3)、苔痕上阶绿:
上:长到
草色入帘青:
入:映入(4)、谈笑有鸿儒:
鸿儒:有学问的人
往来无白丁:
白丁:没什么学问的人(5)、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指琴瑟、萧管等乐器;
乱耳: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6)、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2、课文研读:作者是如何表现陋室不陋的?(1)、自然环境清幽。(景)(2)、交往人物不俗。(人)(3)、生活情趣高雅。(事)
3、小组合作,讨论:(1)、作者开头说自己的屋子是陋室,为什么到最后又说何陋之有呢?这不是矛盾的吗?请大家一起来讨论,到底是否矛盾?
(2)、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还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3)、作者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无关,为什么要这样写?(4)、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又是什么意思?它们与陋室有什么关系?作者这样写有何作用?
教师巡视,查看学生学习情况,由学生讨论好回答,教师引导、点拨、明确:
1、陋是针对房子本身的简陋讲的,而不陋是说主人的精神品质高尚的话就不觉得陋了。陋是指物质上的,而不陋是指精神上的。正如文章开头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正是文章的中心句,后面的文章都是围绕这一句话展开的。
2、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3、用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与陋室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和“灵”的性质。
4、用诸葛庐和子云亭与陋室类比,意在以古代名贤自论,表明陋室的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唯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
五、.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
通过对室居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六、探究:
本文表现了作者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志趣,对于作者这种思想,你有怎样的看法呢?
七、仿写:(例子)
教室铭(讽刺某些学生)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可以写情书,阅金庸。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八.背诵课文
1、自由背诵。
2、接龙背诵。以游戏形式进行,一人背一句。希望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记忆的能力。九.布置作业 十.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赐
设喻引题
山
水
喻
陋室
仙
龙
喻
德馨
环境:清幽宁静
陋室不陋
朋友:学识渊博
生活:情趣高雅
古贤自喻:
托物(陋室)言志(德馨):安平乐道
牟家镇初级中学
罗向平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悟作者朴实的情趣、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抱负。
2、深入理解“铭”这种文体的特点;
3、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背诵。
难点:在朗读中体悟作者朴实的情趣、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抱负。【教学方法】诵读 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假设有一座皇宫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的话,做若干伤天害理的事;还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如果让你选,你要哪个呢?
(选后者)恭喜你!你的思想境界已经和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一样高了。刘禹锡就有这样一间简陋的屋子,并曾为这座屋子写下铭文。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刘禹锡并欣赏他的陋室铭。板书: 陋室铭 刘禹锡
1、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是“铭”呢?(生读注释)
2、器物之铭是戒己述功的文字,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则别具一格,它虽以自己的住室命题,但是用意却在自述其志。
3、这种方式叫做——板书:托物言志
二、初读《陋室铭》,结识刘禹锡了解韵和韵脚
1、同学们先自由朗读,然后 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纠正字音、句读上的错误。(拼音练习见课件)
2、全班齐读
3、师:与刘禹锡结交的人,都是“鸿儒”,没有学问的白丁,是与他无缘的。因此,要结识刘禹锡,首先要把《陋室铭》烂熟于心。请借助注释疏通课文。把你认为最好的词句圈点批注,把你借助注释还不能解决的字词,就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4、翻译过程中注意文言知识的积累。①虚词
之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何陋之有。(结构助词,表倒装,不译)②词类活用
无丝竹之乱耳 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 使动用法,使„„受到劳累
5、看来大家对文章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现在我们再次读起来。(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大声的朗读)
6、下面我来请一位同学单独读。
7、其他同学评价她读得怎么样?
8、好像理解了文章,但总觉得缺少了点韵味,怎样才能读出韵味呢? 提示:①本文是铭文,用韵的,要注意押韵。
请生读出押韵的字(韵脚)
再请一生读出文章,要求读得韵味悠长
②要读出韵味除了注意押韵之外,还需要注意什么?
大家七嘴八舌说了很多,我以为还要结合一点,就是《陋室铭》的文体特点。魏晋时期的陆机说:“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 博:内容广博,约:文辞简约。(内容和文笔上的)温:气质温和,润:语调柔顺。(语音和语调上的)
9、请大家尝试用温和的气质,柔顺的语调把这篇文章再背诵一下。
三、品读《陋室铭》,拜访刘禹锡
1、刚才我们大家背诵了这篇文章,背得很好,可见字面意思我们大体上弄清楚了,但老师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是不是内容方面还有什么疑问和困惑啊?不妨提出来!
2、学生如果问不出问题,教师不妨变换问题: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刘禹锡这座陋室去参观参观。作为来访者,你最想拍摄下哪个镜头?说出你的理由来。
分解问题:①陋室环境如何?——“苔痕一句”——引出清新、跳跃的感觉 板书:对偶 描环境(读,体会)
②陋室热闹嘛?——“谈笑一句”——引出对朋友的夸赞,自己的自豪之感
板书:对仗 夸朋友(读,体会)
3、这样的引导后,再请学生质疑,主要质疑课文的后两层。教师提示:①文中有矛盾之处啊!——“可以调素琴” ——“无丝竹之乱耳”
都是乐器嘛!为何素琴之声悦耳,丝竹之声就乱耳了呢? *调——调弄——漫不经心——优雅的情怀 *素——不加装饰——朴素的志趣
*丝竹——管弦之音,歌舞升平,世俗之乐
所以:可见,刘禹锡的生活志趣是超然物外的,世人皆爱“丝竹”,而“我”独爱“素琴”。②仅仅只是素琴和丝竹的不同体现了这种生活志趣吗?——“阅金经” ——“无案牍之劳形” 这两者也形成了什么?——对比
这样的对比向我们展现的是刘禹锡的什么——生活方式 板书:对比 话生活
朗读提示:可以调素琴,但绝不听丝竹;可以诵佛经,但绝不读官文。朗读时,要读出崇尚朴素、优雅;反对世俗之乐、官府之累的感觉。(读,体会)③文章结束了呀!又来一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干巴巴的放在这里什么意思呢?(生会读注释)追问:这些人的房子和我有什么关系?作者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是什么?能不能用文中语句来回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美好的品德也会让陋室生辉,我也会像诸葛、子云一样受到后人的景仰。
*所以最后作者发出了这样的反问“何陋之有?”我想补充一点知识,注释上说这句话语出《论语 子罕》,原文是:“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如何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再那么简陋了!”
——这是一种类比的方法,作者立下志向,要像古代名贤那样拥有高洁的志趣和远大的抱负!板书:类比 立志向
朗读提示:读出自豪之感(读,体会)
4、现在请同学们合上书,再次回想一下,我们刚才看到的景色,体会到的那些志趣,感受到的那些情感,用心地再背一遍课文,看看,会不会比刚才好一点?(配乐背)
四、研读《陋室铭》 我看刘禹锡 师:刚才大家对刘禹锡的评价非常高,好像意见很一致,那你觉得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问题提示:
1、刘禹锡有博学的朋友,有朴实的志趣,有高尚的情操,那他为什么要住在陋室?
2、刘禹锡是像陶渊明一样的隐士吗?是真隐还是假隐?消极避世还是积极入世? ——生活状态几乎隐居,心态是向往要有一番作为
追问:何以见得?——开头:自喻:仙,龙。结尾:自比:诸葛,子云 本文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全文都围绕着这句话来写,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清高自许,这像是一个隐居之人吗?
3、忍辱是为了负重,归隐不过是时运未济的权宜之计。大家知道吗?其实刘禹锡的这篇铭文是被气出来的。
介绍写作背景:刘禹锡三次搬家的故事。他曾写下过这样的句子: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4、从这个故事来看,刘禹锡隐居了没有啊?
——如果说陶渊明的隐居是主动的放弃,那么刘禹锡的隐居就是无奈的选择。
5、刘禹锡其实是一个积极入世的人,他一生辗转奔波于仕途,虽历经艰辛却痴心不改,这样的一个刘禹锡,怎可能隐居避世、独善其身呢?
6、只有当你真正理解了刘禹锡,你才能真正读出《陋铭》的韵味来啊
7、——“山不在高,有龙则名;水不在深,有仙则灵”是何等的气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又包含了多少无奈何挣扎?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又充满了豪情,意气风发!
8、请合上书,体会这些种种情感。请一位同学背诵。
五、总结全文,请完成课件上的题目 师:送大家一首刘禹锡的诗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就是这样一个刘禹锡,自然界的秋天在他的眼里尚且春意盎然,他又怎么可能让一间小小陋室困住了自己进去的心?想想刘禹锡奋笔书写《陋室铭》时复杂的心情,让我们怀着对刘禹锡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
全班再次齐声背诵,这次注意“何陋之有?”要读两遍。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课外阅读刘禹锡的《秋词》,谈阅读感受。3·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居室(无论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板书:
陋室铭 刘禹锡
托 对偶 描环境 陋 物 对仗 夸朋友 室 言 对比 话生活 不 志 类比 立志向 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教学方法】
导读教学法和提问朗读教学法,并指导学生用以读会意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
此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座破旧简陋的房子,它既没有流光溢彩的屋檐,也没有金碧辉煌的陈设,更没有珠光宝气的点缀,但他却成就了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刘禹锡,走进他的《陋室铭》。
二、出示目标(出示幻灯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作者简介(出示幻灯片)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授监察御史。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四、解题(出示幻灯片)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五、写作背景
刘禹锡热心于政治革新,得罪了不少当朝权贵,失败后被贬到和州当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厢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策知县又将他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触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气得脸都发青了,干脆将刘禹锡的房子调到城中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哑口无言。(幻灯片出示两副对联)
六、走进陋室:(自学指导一)过渡语:同学们预习得很认真,现在让我们走进陋室,熟读课文。要求:
1、注意节奏、语调与情感,读出韵味。
2、注意句式特点。(找出押韵的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七、熟悉陋室:(自学指导二)自主学习:
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2、学生相互质疑、解答。
3、检查学生的词、句翻译。
4、翻译全文。
多媒体出示重点词句。(由小组讨论互助解决)
八、理解陋室:(自学指导三)(出示幻灯片)
你认为刘禹锡的陋室陋吗?主人是不是也认为很简陋呢?
1、陋室简陋,陋在何处?(看课文:不放过任何一个词──咬文嚼字)(空间小、景致少、人来少、摆设少:从图画上看,房子确实很小,一个人坐着弹琴,室内就觉得拥挤,可见其小;文章内所提到的景致,只有“苔痕”、“草色”,可见其少;自古读书的穷人就少,能成为鸿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阶绿”了,更见来客少;室内陈设历历在目,其“少”一目了然。)
2、陋室不陋,又在何处?(思维角度:环境、交往、生活)
那么,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里是写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幽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里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不俗„„(儒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这里是写陋室主人的情趣„„(高雅)
九、探究陋室:(自学指导四,)
1.本文主要写的对象是陋室,但是文章开头和结尾写的却是山、水、诸葛庐、子云亭,这与写陋室有联系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引古贤之名室作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比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2.结尾为何又引用孔子的话?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
3.作者写陋室不陋,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4.小结写法: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可以悟出作者借这篇“铭”赞美简陋的居室,要表达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十、走出陋室(多角度解读课文)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如何看待刘禹锡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情怀?(学生各述己见)
老师归纳: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而从之,择不善而改之。因此,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地学习和接受,不断提升自己学识和做人的涵养。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总结全文:
刘禹锡凭借《陋室铭》这篇传世之作,发表了他响亮的人生宣言。在这篇只有81个字的短文里,我们可以清晰地解读出这样达观而充满哲理的人生态度:生活的清贫绝不妨碍精神的富有,只要拥有高尚的情操和宽广的胸襟,就拥有了丰富多彩的精神广场。清贫的物质世界顿时会向我们展开异样的色彩:一片青苔,一抹草色,一缕清风,一阵蛙鸣,都有了几分圣洁的意味。达到了这层境界,我们就可以坦然反问: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何陋之有?最后,让我们怀着对刘禹锡的深深敬仰齐读课文,再次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陋室铭》 是一篇名传千古的美文,通过对简陋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不慕荣利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结合本文的教学过程我有几点反思:
1.文章的教学目标设定符合教材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落实重点和难点。
2、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注重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采用小组合作竞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把握文言文教学的重点:积累文言词汇、句式等常识,准确翻译文章,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好基础。
5、巧妙的设计提问,采用小组合作、教师点拨来解决,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精心设计问题,并形成一个问题链,让这些问题逐步深入地把整篇文章的内容串联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串珠成链”的整体把握效果。
6、对于课堂的时间安排如再紧凑些,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反馈的掌握。
20101110237 卓越文一 孙丽萍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德馨等的重点实词,积累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了解‚铭‛的特点。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4、理解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趣。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掌握课文中德馨等的重点实词,积累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了解‚铭‛的特点。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理解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趣。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同学们,我们在初一的时候学过一首经典乐府诗《龟虽寿》,大家还记得吗?(记得)它的作者是谁?字什么?(举手告诉我)(孟德),谁来给大家写一下?是这个孟德呢还是这个梦得呢?大家告诉我到底是哪个?好好想一下。对,是同学写的这个。那么,这个梦得是谁呢?不错,是刘禹锡。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通过其千古名篇《陋室铭》了解一下他。
二、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看课下注释,特别标注的在课本上有没有?没有该怎么办呢?)
大家都看过课下注释了,那你们还有没有其他有关陋室铭的发现啊?
(··········)
细心的同学很快就发现了,咱们来一起认识一下: 陋室:简陋的房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以座右铭为例说明)。也就是说,陋室铭就是写简陋的房子的铭文。那么用韵呢,咱们一会在学习中体会一下。
(二)走进陋室
1、首先呢,我问一下,有没有同学预习过课文,举手示意一下。
那这样的话,咱们就得认真的读一遍课文,记得把生字生词标注出来,读完课文之后同桌合作赶紧解决。
考一考大家:德馨 苔痕 鸿儒 案牍 西蜀
2、下面呢,我们来听一下录音,听一听别人是怎样读的?
听的时候注意:
1、节奏、语调与情感,特别是韵味。
2、句式特点、铭文特点。(找出押韵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三)熟悉陋室: 小组合作:
1、自己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2、小组成员相互质疑、解答。
3、提醒学生要注意的词、句翻译。
4、翻译全文。
由小组讨论互助解决。多媒体出示重点词句:
名 斯 馨 上 鸿儒 白丁 调 素琴 丝竹 乱 案牍 劳 形 之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⑤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重点研读
(一)理解陋室:
1、想一下:作者的陋室到底陋还是不陋呢?(灵活处理)
(1)那陋室简陋,陋在何处?(抓紧时间看课文,不放过任何一处)(景致少、人来少、摆设少。文章内所提到的景致,只有‚苔痕‛、‚草色‛,可见其少;自古读书的穷人就少,能成为鸿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阶绿‛了,更见来客少;室内陈设历历在目,其‚少‛一目了然。)
(2)陋室不陋,又表现在在何处?(思维角度:环境、交往、生活)(板书:环境清幽、交往不俗、生活高雅)(主人高尚/德馨)
师:那么,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生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的优美的居室环境 生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陋室主人日常生活的高雅脱俗 生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陋室主人交往之人不俗 生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借引西汉扬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有力地证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是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 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其意不言自明。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二)探究陋室:
思考一下:陋室主人是个怎样的人?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呢,回想一下老师在介绍作者时,是否提到过刘禹锡曾参加过 运动(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结果呢 对,失败了。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被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现在想一下,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联系点:‚铭‛这种文体的特点。)
①(陋室简陋狭小,陈设简单,确实简陋,而斯是陋室,有景可观,安静清幽,有鸿儒谈笑来往,可抚琴读书,无乐音乱耳,无公文劳累身心,因此,作者身在陋室,却不觉陋室之陋。②联系‚铭‛这种文体,一是警戒自己,二是称述功德。(启发:抓住‚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等句子,体会作者不愿追逐名利,光宗耀祖,扬名立万;不愿高官厚禄,安贫乐道的思想境界。)
中心意思:这篇铭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板书:不慕荣利,安贫乐道)
③那这种写法是?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可以悟出作者借这篇‚铭‛赞美简陋的居室,要表达(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四、拓展延伸
(一)走出陋室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刘禹锡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情怀?(各述己见)老师归纳:
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而从之,择不善而改之。因此,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地学习和接受,不断提升自己学识和做人的涵养。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身居陋室,心忧天下,自古以来就是多少仁人志士推崇的高风亮节。刘禹锡凭借《陋室铭》这篇传世之作,发表了他响亮的人生宣言。在这篇只有81个字的短文里,我们可以清晰地解读出这样达观而充满哲理的人生态度: 生活的清贫绝不妨碍精神的富有,只要拥有高尚的情操和宽广的胸襟,就拥有了丰富多彩的精神广场。清贫的物质世界顿时会向我们展开异样的色彩:一片青苔,一抹草色,一缕清风,一阵蛙鸣,都有了几分圣洁的意味。达到了这层境界,我们就可以坦然反问: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何陋之有?
最后,让我们怀着对刘禹锡的深深敬仰齐读课文,再次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在这节课结束时,我想给同学们赠送几句话,以此共勉: 不必因出身贫寒而自卑,也不必因居于豪宅而炫耀。只有拥有高尚的情操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拥有充实的人生!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必做)
2、写一篇仿作(选作)
(1)为自己要仿写的内容选定题目,如‚电脑铭‛‚考试铭‛‚旅游铭‛等
(2)仿写练笔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韵
【26.陋室铭知识与练习】推荐阅读:
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12-21
《陋室铭》整体评析06-03
陋室铭教学反思11-23
陋室铭原文和翻译06-30
《陋室铭》中考复习要点10-11
教学课件陋室铭10-23
初二语文《陋室铭》学案11-12
《陋室铭》复习要点梳理12-03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11-04
陋室铭教案优秀教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