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2025-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篇1

概论

社会医学: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她的知识基础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医学科学,也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另一方面是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和管理科学。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 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 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3 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4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进一步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德国卫生学家弗兰克在《全国医学监督体制》中提出用医学监督计划使政府采取措施来保护个人和公众健康的主张。

新世纪卫生策略: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的:增加期望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改进卫生公平;使全体人民能利用可持续卫生系统和服务。

第二章

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是科学的医学观,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是指导医学实践的基本观点。医学模式的特点:1社会性 2普遍性 3广泛性 4渐进性

希波克拉底 在《人与自然》一书中提到“四体液”学说

古代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

培根把医学的任务分为三个方面:保持健康、治疗疾病、延长寿命,提倡研究解剖学和病理解剖学。笛卡尔和拉美特利《动物是机器》《人是机器》

机械论医学模式的缺点:认为甚至连思想活动也是机械的,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总体,对人的观察具有片面性 机械性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生物医学模式的缺点:1单因单果的线性医学模式 2强调生物对健康的作用 3重视部分 忽视整体 4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及主体意识,重视疾病,忽视病人 5难以理解有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健康问题

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1确立了心理 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的位置 2更加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 3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4建立以人为本的医疗体系

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 1环境因素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 3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的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底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第三状态” 或“灰色状态”。亚临床状态

第三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

社会医学最基本的研究内容:从个体和群体角度分析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社会因素的内涵: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一系列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即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环境、人口、教育以及科学技术等 包括环境、人口和文明程度三个方面

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1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2恒常性与累积性3交互作用

衡量经济水平的主要指标: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反应居民健康状况的指标:出生率、死亡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

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1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2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3提高居民文化素质

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1环境的污染和破坏2不良行为生活方式3社会负性事件增多4现代社会病的产生5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多

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一方面,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保障社会劳动力,延长劳动力的工作时间,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病伤缺勤损失,减少资源耗费,减轻卫生事业的负担,使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投入重点更多的放在预防保健工作上,促进全社会人群整体健康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社会阶层 :是指由财富、权力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

社会阶层作为一项综合指标,探讨社会经济发展对不同人群健康的影响

亚文化: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它是非全社会性的思想文化的泛称。

反文化: 是亚文化的特殊类型,是指那些对现存社会思想文化持敌对态度的人的某些思想行为,常常是某些对现实不满的人的心理爆发。

跨文化:由于文化背景的变化所形成的文化现象 如:移民文化、殖民地文化等

第五章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社会医学相关的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主要特点 所要研究的问题及因素是客观存在的)2试验研究(研究者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受试对象接受何种处理因素是由随机分配而定的)评价研究:1健康危险因素评价2生命质量评价3卫生服务评价

文献研究:是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通过整理、综合、分析等手段,最终达到研究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研究方案设计:1技术路线2实施计划3资料整理与分析

概率抽样的方法:1单纯随机抽样2分层抽样3系统抽样4整群抽样 非概率抽样的方法:1方便抽样2定额抽样3立意抽样4雪球抽样

定性研究的特点:1定性研究注重事物的过程而不是事物的结果2定性研究是对少数特殊人群的研究,其结果不能外推。3定性研究需要与研究对象保持较长时间的密切接触4定性研究的结果很少用概率统计分析

问卷的一般结构:1标本2封面信3指导语4问题及答案5编码6结束语7备查项目 问卷设计的原则:1目的性2明确性3逻辑性4便于整理分析5简短精炼

开放式问题:优点:可用于事先不知道问题答案有几种的情况,开放式问题可让回答者自由发挥,能收集到生动的资料,回答者之间的一些较细微的差异也可能反映出来,甚至得到意外发现。答案太多使人感到厌倦此时用开放式问题为好 缺点:要求回答者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正确理解提议,思考答案,并表达出来,因而适用范围有限,自填式问卷通常不用开放式问题;需要花费回答者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统计和处理常常比较困难。

问题设计的注意问题:1避免使用不确切的词2避免提断定性的问题3避免引导性提问4避免令被访者难堪和禁忌的敏感问题5避免提笼统、抽象或不确切的问题6注意问题的排列顺序7封面信简单明了8避免一题多问

第七章

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的特点:1标准化(基础)2定量化(关键)3个体化4系统化5整体化

健康管理的定义:是以不同健康状态下的人们的健康需要为导向,通过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及预测,向人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并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计划,协调个人、组织和社会的行动,针对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干预和管理过程。

健康管理产生的背景:1满足多元化健康需求的需要2人口老化和疾病谱的改变3危险因素流行率的变化4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5医疗服务系统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的挑战

健康危险因素:是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健康危险因素的特点:1潜伏期长2特异性弱3联合作用4广泛存在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RA:是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

健康危险因素测定从第一阶段开始

慢性病自然史的六个阶段:1无危险阶段2出现危险阶段3致病因素阶段4症状出现5体征出现6劳动力丧失(这个阶段主要措施是康复治疗)

危险分数:平均危险分数为1.0时,个体死于某病的概率相当于当地的平均死亡率;危险分数大于1.0时,个体的疾病死亡概率大于当地的平均死亡率,危险分数越高,死亡概率越大;反之,危险分数小于1.0时,个体发生死亡的概率小于当地的平均死亡率。表格计算,自己看书P119 残疾管理将从雇主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不同伤残程度人口的积极管理,使残疾造成的劳动和生活能力下降的损失降到最小。

健康管理的应用:1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和医疗保险行业中的应用2健康管理在企业、医疗机构和健康管理公司中的应用3健康管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它以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整个社区人口为服务对象。

第八章

卫生服务研究

社会因素:1环境2人口3文明程度

卫生服务的分类:1卫生系统研究2卫生工作研究3防治效果评价4行为医学研究

卫生服务效果评价:人群健康状况是评价卫生服务效果的最终指标。通过对单项的卫生服务项目评价,如预防接种的效果评价,一般考核接种率、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等即可作出评价;但对综合性的卫生服务项目,如初级卫生保健、生殖健康服务、门诊工作等进行评价,情况要复杂的多,需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做出科学的评价。

综合评价法: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通过人群健康状况、医疗需要量、卫生资源、卫生服务利用等指标及其相互关系,评价卫生服务的效益和效果,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和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投入产出分析法:主要用来研究卫生服务投入量(卫生资源)与产出量(卫生服务利用量)之间的关系,以评价卫生资源配置或使用的效益和效果 会识别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要求P145 反映居民医疗服务需要量和疾病负担的指标主要由疾病发生的频率(度)指标和严重程度两类指标组成,通过需要通过调查方能得到,如家庭健康询问抽样调查。

“患病”的概念:1自觉身体不适曾去医疗卫生单位就诊、治疗2自觉身体不适未去医疗卫生单位就诊,但采取了自服药物或一些辅助疗法3自觉身体不适未去医疗卫生单位就诊也未采取任何自服药物或辅助疗法,但因身体不适休工、休学或卧床1天及以上者。

疾病严重程度指标:1两周卧床率2两周活动受限率3两周休工(学)率4两周患病天数5失能率6残障率7两周卧床天数、休工天数、休学天数。

预防保健服务包括:1计划免疫2健康教育3传染病控制4妇幼保健

影响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因素:1人口数量及其年龄性别构成2社会经济因素3文化教育4卫生服务质量及设施5医疗保健制度6气候地理条件7行为心理8婚姻与家庭

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中最宝贵且具活力的一种资源,是制定与实现国家卫生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医生与护士的比例为1:0.42 发达国家的医护比为1:2 我国高、中、初三级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约为1:1.7:1 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为1:3:1 卫生费用评价指标:1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2人均卫生费用3政府财政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百分比4卫生事业费用占财政支出百分比5卫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6门诊和住院费用构成7医疗、卫生防疫和妇幼卫生费用的比例

卫生服务综合评价内容的主要特征:1适宜程度2足够程度3进度4效率5效果6影响

第九章 社会卫生状况与卫生策略

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衡量健康生命损失的单位,用年表示,它是疾病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与疾病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相结合的指标,是生命数量和生命质量以时间为单位的综合性指标。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是一种个体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全面考虑健康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把生命质量和生命数量相结合以时间为测量单位反应。初级卫生保健的对象:个人、家庭、群众与国家卫生系统

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1合理布局2社区参与3预防为主4适宜技术5综合途径 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任务:1促进健康2预防3治疗4康复 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要素:增进必要的营养和供应充足的安全饮用水2基本的环境卫生3妇幼保健,包括计划生育4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5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6目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控制方法的宣传教育7常见病和创伤的恰当处理8保证基本药物的供应

第十一章 社区卫生服务

P204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

选择题

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1健康人群2亚健康人群3高危人群4重点保护人群5病人 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1以健康为中心2以人群为对象3以家庭为单位4提供综合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1协同性2发展性3经济性4公平性

第十三章

社会病防治

社会病防治的特点:1广泛性2危害性3时代性4社会性5复杂性 自杀的分类:1自杀死亡2自杀未遂3自杀准备4自杀计划5自杀意念

自杀预防的一般措施

应该吧提高社区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作为预防自杀的第一个层次 6月26 国际禁毒日

吸毒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针对普通人群的预防;二级预防是针对易感人群的预防;三级预防是针对针对已经吸毒的人群

按伤害意图将伤害分为三类:1意外伤害 无目的无意识的伤害如道路交通事故、跌倒、烧伤烫伤、中毒等2自杀与自伤 对自己有意识的伤害如自杀、自虐和自残3暴力与他杀 他人有意识的加害而造成的伤害如家庭暴力、虐童、强奸、他杀、斗殴等

性传播疾病 STDs :是主要由性行为接触或类似性行为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组疾病,过去称为性病

健康性观念和安全性行为是预防STDs最有效的措施

慢性病的特点:1不可逆转的病理变化2症状复杂,变化多端,容易产生并发症3永久性的改变,会造成残障或功能障碍4需要长时间用药及其他治疗、护理及照顾5不能完全治愈,需要特殊的康复治疗、训练及护理6要病人改变生活方式或人生目标以适应疾病的变化。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1环境危险因素2行为生活方式危险因素3生物遗传危险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危险因素。

慢性病的预防:不仅仅是指阻止疾病的发生,还包括疾病发生后阻止或延缓其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造成的危害。

慢性病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 又称病因预防 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目的: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 主要手段: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二级预防 :又称发病前期的预防 目的:阻止疾病向临床阶段发展,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防止并发症 核心:早期诊断 早期发现(疾病的筛查);三级预防:是疾病的临床期阶段 手段:1住院治疗2社区家庭康复

筛查:目的是早期发现和早起诊断病人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篇2

1 培养目标的调整, 优化培养方案

当今的医学研究生教育不仅是单纯培养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学术型人才, 还应积极培养能直接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的复合型应用型医疗人才[1]。根据当代医学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要求,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点, 我院侧重于基础性的科研, 要求学生具备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主要是培养科研型硕士研究生, 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

武汉大学从2004年全面推进以两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和学分制, 围绕这一新的改革举措, 努力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培养管理模式和质量保证体系, 全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 推行按一级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 并进一步加强了研究生公共课教学改革的力度。将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英语课程改为"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两个部分。"公共英语"着重培养硕士研究生英语的听、说等应用能力;"专业英语"着重培养研究生专业文献的阅读、写作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对研究生的政治理论课进行了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革。所有课程均按"专题"讲授, 确保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学术前沿性、系统性和时效性。

2 课程体系搭建和教材的改进, 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础性工作, 是不断优化研究生知识结构,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我院根据武汉大学的培养目标及结合我院培养的实际要求, 构建了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科通开课及专题讲座等四大模块组成的基本知识平台, 它们相互依存、互相促进, 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以培养类型及专业划分班级的基础上, 按需设课, 建立了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课程体系。前者侧重于传授专业基本理论,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训练实验技能或科研基本功, 后者则侧重于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我院主要以建立科学学位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全面性大大拓展了不同专业研究生对综合性、交叉性以及新兴学科知识的选择范围, 而一些课程的边缘性、前沿性, 又为研究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拓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空间。

教材建设是夯实研究生教育基础、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又一项基础性工作。由于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科的多样性和教学内容的经常更新, 通用的研究生教材出台很困难, 而选用教材往往带有较多的不适用成分, 因此, 教师自己编写教材是比较好的方式。为了确保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 提高研究生教学整体水平, 我院遵循"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统编教材, 优先选用优秀教材、精品教材, 优先选用近3年出版的新教材"的3个优先原则, 严把教材的选用关, 另一方面加大研究生教材建设支持力度,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 编写高质量的研究生教材。

在加紧课程体系建设的同时, 也注重培养创新工程:2.1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公共课改革, 大力推进学科通开课建设;2.2同时也建设一批研究生优质的精品课程, 研究生优质精品课程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模式等特点的示范性研究性课程。

3 导师队伍的建设, 建立起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的导师资助制度

导师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灵魂, 是整个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关键。为了提高研究生导师队伍的质量, 我校痛下决心, 完善了研究生导师遴选制, 按学科所需设置导师岗位, 制订选拔导师的量化标准, 导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化, 明确了导师的标准和条件, 规范了遴选程序, 强调淡化层次, 强化岗位意识;提出"导师是工作岗位而不是学术地位"的口号, 废除了导师终身制, 并建立起动态上岗制度, 只有兼具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的申请人才可能入围, "三无" (无经费、无课题、无成果) 导师及其他在审核中被认定不合格的导师只能"下岗待业"。定期召开博士生指导教师工作会议, 并对新增博导进行上岗培训。

我院在一年一度的导师遴选中严格按照武汉大学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 同时我院还实行研究生导师组制度, 联合培养, 共同孵化, 在导师小组的指导下, 把研究生从师徒制的体系变成多学科交叉的引导方式;在研究生导师上岗培训制中, 重视和发挥老教授、老专家在学术承传等方面的传帮带作用, 加强新任导师的上岗培训, 让他们听取老导师介绍指导研究生的经验, 了解新时期研究生培养的宗旨和目标、导师的基本职责、与学生相处的经验、对学生的要求与责任、因材施教的经验等, 了解关于研究生招生、培养及学位授予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吸纳国内外优秀学术资源, 强化导师队伍建设, 多方吸纳人才, 特别是充实有国际教育背景的专家、具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实业家、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的技术精英, 形成多元化、高学术含量的专兼职导师队伍。

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关键是导师制度的改革, 要真正建立起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的导师资助制度[2]。这两个制度本质上是一致的, 但建立起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强调科学研究, 是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应用, 而不是单应用的应用。

4 培养模式的改革

新中国建立前, 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学徒式培养模式和专业式培养模式;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专业式培养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研究生数量急剧增加, 因此我们应改革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多样化的培养模式。2004年我校进行了学制的际情况, 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或进程, 从而一定幅度地缩短或延长在校的学习时间, 进一步扩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自主发展的选择权。2007年我校开始实行1+4硕博连读制度, 1+4硕博连读制度的基本学习年限为5年, 把硕士阶段、博士阶段必须学习的公共课在一年之内全部学完, 然后用四年的时间, 立足于博士学位论文开展学习和研究, 它的整体设计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线, 硕士阶段的学习与博士阶段的学习进行有机结合, 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三年制学生存在的科学实验研究时间短的问题, 它对高科技含量论文及科研成果的产出将会生产积极意义。在培养过程中, 1+4硕博连读研究生在第三学期初进行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 通过资格考试者, 正式进入博士研究阶段, 未能通过资格考试者, 退出硕博连读程序, 按硕士研究生培养, 这有效保证了硕博连读培养过程的管控。

5 积极营造创新氛围, 搭建研究生学术科研舞台

为了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 必须为他们创造浓厚的学术探讨气氛, 当今科学发展突飞猛进, 不断涌现出新问题, 即使是学识非常渊博的导师, 也难以解决研究生提出来的所有的问题, 何况学术研究本来就是在探讨中发展的, 努力创造学术探讨的气氛, 不但可以充分发挥研究生的积极性, 而且可以充分发挥研究生的创造性, 这对人才的成长非常有利。我院支持研究生开展常规性的学术科技活动, 注重引导研究生科学研究的创新, 重视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 邀请众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到我院进行参观讲学, 举办了多场学术专题讲座。建立健全研究生学术科技激励制度, 我院重视研究生学术科技激励制度建设;建立了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考核制度, 并将其纳入培养方案, 明确参加学术活动与毕业答辩资格、评奖评优确认挂钩。这些措施有效地激发了研究生参与学术科研的主动性、积极性, 打造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品牌。我院在成功举办"第一届博士生学术论坛"之后, 不断总结经验, 开拓创新, 每年5月份都举行博士生学术论坛, 邀请博士生导师进行点评, 提出问题和意见, 让博士生们受益匪浅;博士生学术论坛的召开, 不仅激发广大博士生的求知热情, 拓宽广大博士生的学术视野;而且营造学院学术氛围、构建学院交流平台, 为我校基础医学领域的学术互动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6 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

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进一步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 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和科研水平, 增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能力,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自2007年起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我院有多名学生派出。同时, 武汉大学医学部积极实施开放性办学的战略, 与美国耶鲁大学、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 (HOPE基金会) 、比利时根特大学、芬兰瓦沙综合科技大学、日本福岛医科大学、法国南锡大学等20多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一些院校、国际组织建立了院 (校) 际交流关系。

摘要:总结了合校十年以来基础医学研究生在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及导师队伍建设进行的改革, 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国际化接轨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工作,总结

参考文献

[1]陆才德, 王国良, 叶华.浅谈医学培养模式的改革[J].中国医学高等教育, 2010 (, 2) , 133-134.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篇3

摘 要: 医学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契机。为了推进医学影像技术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本文提出了根据学院实际情况的规划框架,并提出项目责任制、校企合作制、教学体系建设制、师资队伍建设制、社会服务建设制和第三方评价制六种制度详细实施。

关键词: 重点专业建设 医学影像技术 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

一、引言

高职院校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是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提高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高职院校省级重点专业建设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带来了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医学影像技术,着重于为医疗卫生单位培养医学成像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和接入放射学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高等职业院校的医学影像技术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着力于加快培养与地方医学事业相适应、与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工作人员的步伐。加强医学影像技术重点专业建设,科学制订建设方案、切实整合各方力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稳步推进项目建设,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有效、出色地完成医学影像技术省级重点专业的建设。

二、建设目标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自2003年经国家卫生部、教育部批准招生以来,一直为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专业。多年以来,为地方基层医疗事业培养了上千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医务工作者。

秉承“立德、敬业、勤学、善作”的校训,坚持“植根老区、面向秦巴、对接产业、服务民生”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彰显专业特色。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办学实力和竞争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使本专业成为我省影像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作为该专业的建设目标。

三、具体实施与成效

为了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学院制定了项目管理规划,分别从项目责任制、校企合作制、教学体系建设制、师资队伍建设制、社会服务建设制和第三方评价制六个方面完成我校省级重点专业的建设。

1.项目责任制

要求严格按照“省示范”建设标准严格执行,成立从学院到系部教研室的各级分工责任划分,实施项目责任落实制度。党政办公室负责指导建设工作;教务处、系办公室和系部专业教研室负责完成全程实施细则;信息中心负责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平台提供和保障;附属医院参与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机制的完成;成立监督处,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国有资产处和计划财务处等小组负责项目所有招标和采购,且所有招标和采购都严格按照国家招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规定流程办理。

2.校企合作制

逐步完善和稳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扩大与企业和医院的合作,通过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和医院的实际人才需求,建设校企联动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精细化校企联动管理运营机制。在1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与川渝等多地大型医院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签订了校外实习、实践基地41个。

根据校企合作,了解、分析和总结得出了人才需求模式,促进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改善了现有实践条件[2]。实践条件即为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根据办学规模和新的人才培养要求,对实践条件提出新的要求。通过与各大实习医院签约,在制度上保证学生实习顺利进行。与成都市众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该公司已向我校捐赠CT机一台,改善了实训条件,进一步的合作正在洽谈之中。与达县人民医院合作,建成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与达县人民医院共建影像实训中心[3][4],以供教学使用。学校还通过招标、采购建成相关医学实验室10余个,包括X光机室、CT检查室、心电室、B超室等。

3.教学体系建设制

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重点专业建设的坚定基石。根据医学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体系中现代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科学论证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5]。对现有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进行科学重构。要求考虑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服务面向群体三个因素。人才培养,即为本院校培养人才的定位,不能盲目提高标准,需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素质,研究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社会需求,培养现今高科技环境下高职业素养和高技术的社会需求的影像学人才;服务面向群体,现今为高服务意识社会,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培养不容忽视,要采用切实可行的办法,提高学生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对于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而言,实践能力和职业意识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键。因此,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强调和加重实践教学的比重,改进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专业实验室课外向学生开放,并安排学生周末到签约医院进行周末见习。

邀请行业专家、专业带头人等参与制定和完善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建设等,促进专业建设,推进教学过程改革。

教育信息化发展形势下,以信息化网络资源为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库和信息化资源库,加强专业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建设,将传统的纸质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案例和媒体素材等数字化。充分发掘教师的潜能,共享教学资源。

4.师资队伍建设制

专业带头人的行业地位和学术素养对该专业的建设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具有行业气质和专业素养的专业带头人能广泛了解当前的行业形式、准确分析当前的行业现状、清晰决策行业发展方向,能在该领域的科学研究中起到引领作用,能为专业团队的搭建合理分配和协调资源。因此,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尤为重要。

“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教师不但有理论教学的素质,还有实践操作教学的素质。对于学院的专职教师,一方面,采用定期派送老师到师资培训基地、实习、实训单位进修学习,另一方面,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

5.社会服务建设制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村镇医疗资源配备严重不足,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川东卫生人才的培养地和聚集地,要积极发挥辐射和示范作用。主要通过基层影像从业人员培训、对口支援和送医送药下乡支援三种方式进行社会服务。

一定程度上,影像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医院核心的诊疗辅助技术。基层医院影像工作人员的培养,仍然延续着传统以老带新的模式,缺乏对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和认识[6]。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应该服务地方,为区域内影像工作人员的“终生学习”提供帮助和条件。因此,为了提高基层从业人员的诊疗技术,医学影像系与达川区人民医院联合举办“基层影像从业人员培训班”,参训人数达200余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开展社会、文化、科技“三下乡”活动,教师与学生真正走进百姓生活,进行医疗卫生知识宣讲,现场诊疗,免费送药服务,反响强烈,受到当地政府和百姓的高度赞扬。

6.第三方评价制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招生形势和生源结构发生重大的变化。采用合理的评价体系是高等职业院校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也是提高专业建设成效评价公信力的方法。建立学院与政府、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毕业学生、家长的沟通及反馈渠道,及时做好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工作。根据调查与反馈结果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适应岗位工作的能力,形成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变化之间的动态反馈和校正机制。为此,学院引入麦可思公司作为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第三方评价。

四、结语

本文针对医学高职院校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提出规划建设框架,根据规划采用六种制度推进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实施,通过几年建设,深化了校院合作体制机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方针,以服务地方为宗旨,以新的教学模式和人才需求优化整合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道德、从业人员素养、社会公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以自建、共建、合作的方式,建成了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医学影像技术实验、实训环境,稳固和扩大了实训、实习基地。通过各种努力,已基本建成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专业“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培养的医学影像技术毕业生就业率显著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高,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行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参考文献:

[1]李振斌.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与内涵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2(4):27-29.

[2]苏晓杰.构建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医学检验实验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5):90-92.

[3]曾庆仁,张顺科,孙科柱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J],2011,11(23):4736-4738.

[4]冯文莉,尹一兵,翁亚光等.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2008,7(5):480-481.

[5]李继龙,张宏斌,马爱红等.浅谈基层医院现代临床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0):2-3.

[6]林雷,陈蓉蓉.地方高等医学院校服务社会的思考和实践[J].医学与社会,2009,22(1):64-70.

循证医学重点总结 篇4

1.循证医学的概念: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目前可获取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长期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完美地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2.循证医学的实践方法:找准患者存在的且就解决的临床重要问题。○检索有关医学文献。○严格评价文献。○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总结经验与评价能力.○

Chaper 2

1.构建临床循证问题的模式:PICO P指特定的患病人群population;I指干预intervention;C指对照组或另一种可用于比较的干预措施comparator;O指结局outcome.。

Chapter 3

1证据资源分类:4S模型:即原始研究、系统评价、证据摘要和证据整合系统。○5S模型:即原始研究、系统评价、证据摘要、证据整合系统和系统总结summaries○

2.证据资源的标准:

1循证座谈会的严谨性。○

2内容的全面性和特异性。○

3易用性。○

4可及性。○

Chapter 4

1证据的分类与分级:

1分类:⑴按研究设计方案分类:原始研究证据和二次研究证据。⑵按研究问题分类:可分为诊断、治疗、预后等。○ 2分级:○

第一级:按照特定病种的特定疗法收集所有多个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后所作的系统评价;

第二级;单个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第三级:有对照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的研究(如设计很好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无对照);

第四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

第五级:专家意见。

1研究目的;○2研究设计;○3研究对象;○4观察或测量;○5结果分析;○6质量控制;○7结果3.证据评价的基本内容:○

8卫生经济学;○9研究结论。表达;○

chapter 5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 篇5

治疗主要是:化痰止咳,多从四点入手:对因、对症、一般治疗、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吸烟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原因。感染是(吸烟后引起的防御力下降后)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考]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症状:慢性咳嗽、咳痰,有些患者伴有喘息。[考] 肺炎是肺部感染的代表性疾病。是指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的肺实质炎症。

病因:肺炎链球菌引起;诱因:机体抵抗能力下降。[考] 肺炎病原体主要是细菌。细菌包括球菌和杆菌。球菌代表是肺炎球菌(95%~98%),治疗首选抗生素:青霉素,杆菌代表是克雷白杆菌。

主要症状:出现脓性痰或血痰(铁锈色痰)。[考] √※P169 和P222 高血压

高血压: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临床表现的综合症。[考]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考] 高血压并发症:①高血压危象;②高血压脑病;③脑血管(最常见死因:脑出血);④心力衰竭;⑤慢性肾功能衰竭;⑥主动脉夹层瘤。

√ 判断高血压:收缩压(SBP)≥18.62kPa(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11.97 kPa(90mmHg)[考] 致病有(遗传因素:40%;环境因素:60%):①抽烟、酗酒;②工作压力大;③超重;④少运动;⑤高盐饮食;⑥口服避孕药;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治疗:1.非药物治疗:合理膳食、减轻体重和运动、减轻心理压力。

2.※药物治疗:①利尿药;②β受体阻断剂;③钙通道阻断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考] 高血压三高:①发病率高;②致死率高;③致残率高。[考] ※冠心病※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冠心病主要五种类型:①心绞痛;②心肌梗死;③无症状型心肌缺血 ④缺血性心肌病;⑤猝死。[考]

一、动脉粥样硬化

√易感因素(主要):1.年龄、性别(女性发病率低);2.血脂异常;3.高血压;4.吸烟;5.糖尿病。[考]

二、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短暂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心绞痛的特点:①部位:胸骨后,心前区;②性质:钝痛、呈压榨样、表现胸闷、常不自觉的停止原来活动;③诱因:情绪激动、劳累、饱餐;④持续时间:一般3~5 分钟,不超过15 分钟;⑤缓解方式:休息、含服硝酸甘油。

√心电图是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见的检测方法。[考] √冠状动脉照影术是检查出病的最有价值的方法。[考] 治疗原则:①.改善冠状动脉的血供和减轻心肌的耗氧;②.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治疗:1.发作时治疗:①休息:停止活动;②含服硝酸甘油、或其他药剂(喷雾吸收、硝酸异山梨含服、亚硝酸异戊酯敲碎改鼻部)。

2.缓解期治疗:①硝酸酯制剂(如:硝酸甘油);②β受体阻断剂(如:普萘洛尔);③钙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④中医治疗:活血化瘀、祛痰通络;⑤其他治疗。[考]

三、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临床表现: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1.先兆:前数日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燥心绞痛(心绞痛发作时频繁、硝酸甘油疗效差)。

2.症状:①疼痛:心前区剧烈疼痛(最显著特征);②全身症状:发热(疼痛后24h 后出现)、心动过快;③胃肠道:恶心,呕吐,山腹胀痛;④心律失常;⑤低血压和休克;⑥心力衰竭。√心肌坏死标志物:1.白细胞增多;2.血清心肌酶增高[考]

√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再灌注心肌。※贫血(P299)

贫血是指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可比人群正常值的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国内诊断标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妊娠期血红蛋白<100g/L。[考]

治疗:①对症治疗:减轻致命影响,为对因治疗赢取时间;②病因治疗:(是贫血治疗的关键)。[考] √再生障碍性贫血指由于骨髓功能衰竭,造成全血细胞减少的病。

病因:①化学因素(多用药造成);②物理因素(长期接触γ、X 射线);③生物因素(多病毒感染)。发病机制:①造血干细胞缺陷②造血微环境缺陷③免疫功能紊乱。[考] √※临床表现:

1.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①贫血: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②感染:多为发烧,体温39℃以上;③出血:皮肤、黏膜及内脏都有不同程度出血(※脑出血是出血死亡率最大的一种)。[三点出填空] 2.非重型再障:①贫血:苍白、乏力、头晕、心悸及活动后气短;②感染:高热比重型少、易控制,少持续一周以上;③出血:较轻,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

一般检查:血象(全血细胞出现减少说明贫血)。※诊断:

AA 诊断标准:①全血细胞减少;②一般无肝、脾大;③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④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病。治疗:1.支持治疗:①预防感染;②防止出血。

2.对症治疗:①纠正贫血(可输浓缩红细胞);②控制出血(输血小板制剂);③控制感染;④护肝药物。

糖尿病(P345)

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或无反应。√ ※临床表现:1.主要表现:“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考]

√诊断标准:空腹静脉血浆血糖≥7.0mmol/L;餐后2h 后静脉血浆血糖≥11.1mmol/L。[考] 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反应2~3 个月血糖总体水平(糖尿病金标准)√※ 治疗包括:①饮食治疗;②体育锻炼;③药物治疗(口服抗糖尿病药物;胰岛素治疗);④糖尿病教育;⑤血糖监测。[出填空题] 儿科疾病(P657)

√※小儿年龄分期(7 个)[考] ① 胎儿期

②新生儿期 ③婴儿期

④幼儿期

⑤学龄前期 ⑥学龄期

⑦青春期

备注

共40周,早产←37~42 周→过期产 出生后28天,前7 天为新生儿早期

出生到满1 周岁,为第一个快速生长期,来自母体内的IgG 自6 各月后逐渐消失 1 周岁到3 周岁,生长减慢,智能发育加快,开始会走,开始学说话 周岁到6~7 岁,大脑皮层发育到接近成人,具有高度可塑性,是培养各方面的好时期 6~7 岁到12~14岁,是体力和智力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是长知识,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 11~12 岁到17~18岁,第二个快速生长期,第二性征出现,多注意心理,饮食,“三高”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考] √口诀:①动作发育: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②语言发育:一哭二静三会笑,四咿五啊六妈妈;七摸八仿九会意,一岁理解单音连。

√儿科最常见四种病:①腹泻;②肺炎;③贫血;④佝偻病。

佝偻病是小儿体内维生素D 缺乏,钙磷代谢失衡的慢性营养性疾病

√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分期:①初期(活动早期);②激期(活动期);③恢复期;④后遗症期

√※最常见病因:①日照光射不足;②维生素D 摄入量不足;③生长过速,需维生素D 多;④疾病因素(胃肠道、肝胆病影响维生素D 吸收)⑤药物影响(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使体内维生素D 不足)。[考] √佝偻病骨骼的变化:

前囟过大或闭合延迟,指压枕骨有压兵乓球样的感觉,方颅、肋骨串珠、肋膈沟、鸡肋、“O”型或“X”型腿。[考] 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活动、防止骨骼畸形:

①口服维生素D(1,25-(OH)2 维生素D3);②注射法;③补维生素D3 时补钙剂;④外科手术矫治。

第八篇妇产科疾病 产科

√ 决定分娩因素: 产力,产道3,胎儿,精神心理

自然流产: 表现

1、阴道出血;

2、腹痛。8周前胎盘未成形流产胎盘易排出,流血少;8 周后则相反,流产时胎盘难排出,流血较多。√ 流产因素:胎盘因素、母体因素、免疫功能异常、环境因素 ※流产类型:①先兆流产;②难免流产;③不全流产;④完全流产。[考]

※治疗:①保守治疗;②药物治疗;③手术治疗。检查:HCG 测定:胎盘分泌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妇科

子宫颈癌:好发部位是:宫颈鳞柱交界区。主要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考] 病理:1.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2.宫颈浸润癌(基本全部癌变):①鳞状细胞癌,医学上最常见的是鳞癌;②腺癌,其中最常见的是黏液腺癌; 3.宫颈原位癌(自由表面有癌变)。[考] ※ 癌变区主要转移途径:①淋巴转移;②直接蔓延。[考] ※ 三大症状:①阴道出血;②阴道排液;③疼痛。[考] 诊断方法:①宫颈刮片;②碘试验;③宫颈活检。

※ 诊断最有效的方法是:宫颈活检(先碘试验,在刮未染色区检验)[考] 治疗方法:①手术治疗;②放射治疗;③化疗。子宫肌瘤:30~50 岁最常见的良性肌瘤,高达20%。[考] 良性肌瘤出现继发性变化有:①玻璃样变;②囊性变;③红色样变;④内瘤变;⑤钙化。[考] 症状:组要与肌瘤生长部位、有无继发性改变有关。①月经改变;②腹部包皮;③白带增多;④压迫症状;⑤疼痛;⑥不孕;

⑦寄发贫血。[考] 治疗原则:①肿瘤大小;②症状轻重;③患者年龄及生育要求;④诊断是否明确;⑤最近情况及并发症。[考] 卵巢肿瘤:

治疗原则: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考] 泌尿系统疾病(P279)※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是一组以急性肾炎综合症为主要临床表现,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和水肿为特征的肾脏疾病,可伴有一过性肾功能损害。[考] 临床表现:起病前常有一前驱感染期(在1~3 周前有感染)。

表现:①肉眼血尿(一定具备的表现);②蛋白尿或管型尿;③水肿;④高血压;⑤肾功能异常。[考] 检查:①抗链球菌溶血素O 抗体(ASO);②免疫学检查:血清C3一过性下降。治疗:(1)①卧床休息;②低盐饮食;③低蛋白饮食;(2)对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表现(和急性基本一样):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病史达一年以上。

治疗:①控制高血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②预防肾衰竭;③预防并发症;[考] 控制高血压药物可改善肾小球“三高”(高内压、高滤过、高灌注)※肾病综合症:

肾病综合征是以(三高一低):①大量蛋白尿(>3.5g/d);②低蛋白血症(血浆蛋白<30g/L);③水肿;④高脂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症。

并发症:有感染、血栓和血塞、急性肾衰竭和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考] 治疗:①消肿利尿;②减少尿蛋白。药物治疗有①糖皮质激素;②细胞毒药物。※尿路感染:

分为: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尿路感染最常见的治病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大肠杆菌(70%以上)。[考] 约95%的尿路感染由上行感染引起(排尿不通畅、不完全)。[考] 临床表现:(1)膀胱炎:尿频、尿急、尿痛

(2)肾盂肾炎:尿频尿急尿痛;全身感染症状(如发烧、头痛、乏力等)。[考] 检查:①尿常规:尿白细胞增多;②尿细菌学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尿细菌定量培养(尿含菌量≥105/ml)。[考] 诊断:①尿频尿急尿痛;血常规尿白细胞增多;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105/ml。

重症医学科重点专科总结 篇6

项目工作汇报

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老百姓就近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自2011年8月开始,我科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展市级医疗特色专科建设,现将医院的基本情况及科室近三年来开展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医院概况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綦江医院、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坐落在美丽的綦河之滨。始建于1940年,历经70余年的发展,始终秉承“仁心仁术、厚德济生”的核心理念,现已建成为一所医院占地面积76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开放床位800张,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并与多家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开展合作,成为其托管医院或教学指导医院,综合实力快速提升,承担着渝南黔北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急诊急救任务。医疗服务范围覆盖綦江全区并辐射到邻近的贵洲、巴南、江津、万盛等地,总服务人口超过200万。2010年6月,医院被列为重庆市首批三甲医院建设单位。医院紧紧围绕建设三甲医院的总体方案,以打造渝南黔北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重视学科建设和发展,强化医院管理及内涵建设,保证了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地进行。

二、专科概况

科室成立于2007年,于2011年成为重庆市重点临床专科建设单位。2012年搬迁到新外科大楼,科室用房面积为1600平方米,设有28张监护病床,实际开放床位20张。拥有每张床配备完善的独立干湿分区吊塔系统和床旁监护仪,拥有迈瑞T8中央多参数监护仪15台,进口高端有创呼吸机15台、无创呼吸机2台,进口微创血液动力学监测仪1台,丹麦雷度BL800大型血气分析仪1台,床旁心肌损伤检测仪(AQT)1台,连续血液净化机(CRRT)2台,电子胃镜、支气管镜工作站1套,纤维支气管镜1台,进口微量注射泵输注管理系统1套,进口输液泵14台,微量注射泵46台,亚低温治疗仪3套等先进设备。

专科团队建设:为全面推进科室“人本位”整体医疗的运行,促进科室长远发展,医院加大了优秀人才、成熟人才的引进力度,充分满足科室的人员配备需求,使科室的医护人员配置合理。建设前全科正高职称 人,副高职称 人,中级 人,本科学历 人:建设后正高职称 人,副高职称 人,中级 人,本科学历 人,在职研究生1人。

学科带头人张文军:本科,副主任医师,急救部、重症医学科主任,重庆市卫计委重症医学质控专家组成员、重庆市綦江区急诊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专委会委员,从事临床、教学工作23年,2000年组建急诊科,2007年组建ICU,擅长重度创伤、急性中毒、各系统功能衰竭等各种危重病的救治。曾指挥2008年同化煤矿事故的抢救工作、负责5·12地震的抢救工作。主持开展市级科研1项,区级科研1项,发表论文4篇。

副主任李多:本科,副主任医师,重庆市神经外科介入专委会成员从事外科工作20余年,曾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西南医院及重医附一院进修学习。擅长多发创伤的急救与诊治,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组织开展市级科研1项,发表医学论文5篇。

护士长金城梅:大学本科学历,从綦江区人民医院护理质控成员。医院危重症护理组成员,从事护理工作近2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及护理管理经验,擅长内外科急危重症护理,组织开展市级科研1项,发表论文5篇,年荣获重庆市优质护理新进个人。

三、创建保障

领导支持:市、区各级领导关心科室发展,多次到科室视察、指导工作。医院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也定期到科室进行现场办公,帮助科室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先后30余次邀请专家亲临现场,针对创建工作及科室医疗、护理工作进行指导。通过现场查看、专题讲座、疑难病例查房、病历质量检查讨论等方式,对我科的医疗、护理临床及管理工作给予了全面的指导。

医院支持:医院为科室提供人力资源配置保障,通过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完善专科团队结构建设。病房环境、设施得到改善,并购置中央监护系统、呼吸机、微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持续性血液净化机(CRRT)、血气分析仪等大型设备。

专科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建设期间外出进修25人、参加会议和培训100人,晋升副高1人、1名医生读在职研究生。

资金保障到位:市财政拨款专项资金25万元,医院配套支持专项资金25万元,共计50万元。截止2014年9月,科室已经支出经费 元,其中购买设备: 万元,培训学习、科研、新技术: 元,剩余 元计划用于外出学习培训、专家指导、科室质量持续改进。

专科规模扩大:人员由建设前的 人增加至64人;床位由建设前的15张增加至28张;建设前仅有总价值 万的医疗设备,建设后增加至总价值达1600万的医疗设备。

四、创建措施

科室制定目标:成立綦江区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打造渝南黔北区域创伤(中毒)和危急重症救治中心。

科室管理:制定科室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制定专科计划;明确专科建设管理责任。成立专科建设小组,根据计划逐步实施,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分工,建立专科建设工作制度,形成专科建设评估、督促机制。

1.制定建设规划及方案:召开专科建设动员会,让全科人员明确专科建设的目的及重要性。

2.专科建设推进会:定期召开评估会议,对进行中的专科建设工作进行适时评估,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措施。

3.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定期召开医疗、护理一体化的质量控制会议(目前每月召开一次)。进行三管检测、手卫生依从性与消毒暗访,提高医务人员无菌观念,降低医院感染率。科内提倡人人参与管理,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相互提高。

4.专科技术建设:定期进行业务培训。科内每月开展专科知识小讲座2次以上,对专科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不断的深入了解,由科内人员轮流进行讲课,并进行考核。以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专科理论知识。

5.实施科室5S管理:为科室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病区环境,塑造一个良好的科室形象,使科室人员养成良好的物品管理习惯。并且方便在工作中很快的找出需要的物品。

6.操作技能及应急培训:科室定期进行各项操作技能培训,以理论培训——理论考核——操作考核——评估——再陪训的方式,让全

医护人员熟悉掌握危急重症的救治以及处理流程,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和抢救成功率。

五、创建成效

专科设施条件改善:2012年10月,科室搬迁至新外科大楼,病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患者拥有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科室在建设期间新增 设备。

专科队伍素质提升:建设期间,晋升正高职称 名,副高 名,中级 人,引进硕士研究生 名。

专科服务能力提升:收治病人有建设前的 人次增加至 人次,占全院比例的住院人次由 增加至,专科开展优质护理、等项目。科室实施5S管理和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责任心和团队精神、加强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

专科影响力提升:埠外住院病人比例由建设前 增加至。医师外出会诊人次建设前(2010年)例,建设后(2013年)例;院外转入病人人次2010年 人,2013年 人;转上级医院人次2010年 人,2013年 人。

专科技术水平提升:建设前后对比(技术对比:CRRT例数、新技术例数,新技术项目)

专科医疗质量不断提高: 规范化诊疗水平提高:

急危重症患者、疑难疾病患者处理水平提高:为多人次严重创伤、急诊外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抢救成功率高达98%。

专科医疗质量提高:建设前(2010年)三管率 ;非预期48小时重返ICU率 ;非计划拔管例数 ;专科病历甲级率 ;入

出院诊断符合率达 ;专科病种治愈好转率 ;平均住院日 天;病床使用率 ;医疗纠纷 例。建设后(2013年)三管率 ;非预期48小时重返ICU率 ;非计划拔管例数 ;专科病历甲级率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达 ;专科病种治愈好转率 ;平均住院日 天;病床使用率 ;医疗纠纷 例。通过合理用药,药品比例下降、药品收入减少、抗菌药使用率降低、抗菌药DDD值下降。

专科科研及新技术得到提高: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科实行激励机制,鼓励全科人员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及新技术,开展市卫生局科研项目 项: ;开展綦江区科委科研项目 项:

。其中 建设期间全科申报新技术 项,并在临床广泛开展。

科室荣誉:

专科合作交流增多:近两年来,上级医疗机构累计派出30多位专家来院指导,开展教学查房11次、专科知识讲座16次、会诊4次、手术2次。我科选派20余人外出学习交流,每周开展教学查房、护理查房等,定期举办科内小讲座,每月进行三级培训及草错培训。今年,由我科牵头的綦江区普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立,科主任梅礼强担任质控中心副主任及专家组组长。2014年6月,由我科承办的《綦江区普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立大会暨綦江区肝胆专科学术交流会》在我院成功召开。

五、下一步工作规划

1、进一步加强专科队伍建设:提高专科队伍素质,轮流派医生、护士于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保持持续有人员外出学习交流,以掌握最新动态,1-2年内拟引进成熟技术人才、硕士、博士各一名。2名主治医师晋升为副主任医师,3名主管护师晋升为副主任护师。拟1-2年内引进硕士、博士、成熟技术人才各1人。

2、加强科室设备投入,拟1-2年内再次增加腔镜设备、胆道镜、十二指肠镜各1套,购置射频消融设备1套,开展肝癌射频消融术,同时依托医院新购置DSA设备,开展肝癌介入治疗,依托原有腔镜设备,开展腹腔镜下脾切除、门体断流术、肝肿瘤切除等新技术;

3、进一步提高专科技术水平:3年内危重患者比例达到10-15%,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达到99%。

4、加强临床科研,推动医疗技术进步:拟5年内申报科研项目达9-10项;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篇7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某系统公立医院随机抽取、复查确定的71个临床医学重点学科作为研究对象(决策单元),分为研究所组(27个研究所,占其总数的48.21%)和中心组(共44个专科中心,占其总数的44.44%)两个组进行分析[1]。

1.2 研究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DEA)在国外得到了普遍应用,未见临床学科相关研究。国内采用DEA方法对医院评价较多,将临床医学重点学科作为决策单元,系统运用DEA开展研究未见报道[2,3,4,5,6,7,8]。本文效率评价使用3个基于不同经济学假设的DEA模型:规模报酬不变、要素强自由处置假设下基于投入的决策单元生产效率评估模型;规模报酬可变、要素强自由处置假设下基于投入的决策单元生产效率评估模型;假设规模报酬可变、要素弱自由处置假设下基于投入的决策单元生产效率评估模型[9]。对其结果解释相同:minλ=1则表明决策单元有效率,minλ值越大则效率越高,minλ<1则无效率[10,11,12]。将效率(TE)分解为纯技术效率(PTE)、规模效率(SE)、要素可处置效率(DE),分析各类指标的变化情况。在文献研究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将决策单元的床位总数、人员总数、专用设备总值、年度业务支出总额、科研投入总额5项作为投入要素;将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年度业务收入总额、发表论文数量、培训进修生数量、床位使用率6项作为产出指标。运用DEA超效率模型,对技术有效决策单元进行比较分析。

对71所临床医学重点学科随机编号,利用Epi Data3.0建立数据库,采用SAS9.1.3软件(SAS公司,北卡罗来那洲,美国)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效率分析

结果显示,研究期间总体平均效率均<1,呈下降趋势。各年度DEA评价值有效率的临床医学重点学科有42所、46所、44所、42所、40所,分别占总数的50.15%、64.79%、61.97%、59.15%、56.34%(见表1)。各年度DEA评价技术有效率的决策单元有部分不同,连续5年DEA评价技术均有效率的共24所,其中研究所8所,专科中心16所。

研究所组效率值分别为0.8784、0.8907、0.9208、0.9112、0.9161,呈提高趋势;影响总体评价的学科比较集中,如主要受技术水平和发病趋势影响的传染病专科中心等。中心组的效率值分别为0.8894、0.9210、0.8766、0.8866、0.8738,总体呈下降态势。2005年~2007年度,研究所组提升迅速且状态较为平稳,中心组则出现下降。临床医学重点学科效率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中心组效率下降(图1)。

2.2 纯技术效率分析

总体平均纯技术效率分别为0.9696、0.9567、0.9687、0.9655、0.9840,均小于1,但呈上升趋势。说明临床医学重点学科总体无效率,至少部分原因是其纯技术无效率(图2)。

研究所组平均纯技术效率分别为0.9383、0.9324、0.9598、0.9643、0.9658,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中心组平均纯技术效率分别为0.9886、0.9715、0.9741、0.9663、0.9951,总体水平高于研究所。促使整体纯技术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研究所纯技术效率提升。

2.3 要素可处置效率分析

总体平均要素可处置效率分别为0.9604、0.9785、0.9517、0.9558、0.9423,整体呈下降趋势。研究所的要素可处置效率稳定上升;后期研究所明显高于中心组,中心组则明显下降(图3)。临床医学重点学科5年平均要素可处置效率呈下降趋势,中心组要素可处置效率降低是整体要素可处置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2.4 规模效率分析

规模效率平均值分别为0.9486、0.9673、0.9640、0.9648、0.9563,呈先升后降状态,均小于1。说明临床医学重点学科技术无效率既源自纯技术无效率,也有规模无效率(图4)。

研究所组规模效率平均值分别为0.9709、0.9796、0.9758、0.9644、0.9 6 8 5;中心组规模效率平均值分别为0.9348、0.9597、0.9568、0.9651、0.9488。总体上,研究所组高于中心组,尤其是在2003年、2004年、2005年,其规模效率均值均达到0.97以上水平。研究所组最后一年呈上升态势,中心组则呈下降趋势。

2.5 规模报酬变动分析

临床医学重点学科5年规模报酬均递减的6所,2007年度规模报酬递减的22所。说明这些学科的经营规模过大,机构人员冗余,撤并其床位、裁减人员及整合资产是其管理的当务之急。

5年一直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23所,2007年度规模报酬不变的40所。规模报酬不变意味着当期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的经营规模达到了最佳状态。

5年一直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1所,2007年度规模报酬递增的8所。这意味着当期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的经营规模过小,即现实的经营规模没有达到最优生产规模。

研究所组没有连续5年规模报酬递减者,连续5年规模报酬不变者占总数的30.77%,两个研究所最后连续两年规模报酬递增。中心组包括了连续5年规模报酬递减的全部个体,占其总数13.64%;6个专科中心最后连续两年以上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占其总数13.64%。总体上看,中心组规模报酬递减状态严重。

2.6 效率综合分析

统计期间,研究所组的纯技术效率和要素可处置效率均呈上升趋势,规模效率下降。这说明,研究所组效率下降主要由规模效率下降引起(图5)。中心组的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保持相对稳定,而其要素可处置效率则明显下降,与效率下降的幅度和方向一致。中心组效率下降主要来自要素可处置效率下降(图6)。

2.7 要素压缩量分析

D E A是将具有效率的点连接起来,形成效率前沿,再以这条效率前沿曲线作为衡量效率的标准,可以求出每个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项的拥挤数量,进一步求出其在投入上应压缩的数量。通过计算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的投入拥挤数量及其拥挤程度,来确定其投入指标的压缩量。

结果显示:床位连续4年压缩量增加,其拥挤程度趋势逐渐加大。中心组拥挤程度增加特别明显(图7)。人员的拥挤程度、变化趋势、压缩量与床位基本类似(图8)。

中心组专用设备压缩量持续上升,研究所组的压缩量有所上升(图9)。业务支出压缩量均呈上升趋势,研究所组的压缩量明显高于中心组(图10)。研究所组科研投入压缩量呈下降趋势,中心组则持续增加(图11)。

3 讨论与建议

3.1 总体效率下降,需要高度重视

近年来,尽管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在技术水平、规模等方面得到不断进步,但其迅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评价显示,各年度临床医学重点学科整体上呈无效率状态,且呈明显下降趋势。评价期间有效率者的数量占总数的50.15%~64.79%,有相当一部分的个体评价结果为无效率。效率体现了产出能力,效率下降意味着整体产出效能减弱,其持续下降的趋势必将影响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管理者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把握发展方向,针对重点问题,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促进其效率的不断提升。

3.2 突出薄弱环节,强化科学管理

总体评价显示,研究所组效率呈上升趋势,中心组呈明显下降趋势,导致整体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中心组效率下降。因此,中心组效率提升是影响整体效率改善的关键管理环节。同时,在要素可处置效率、规模效率上,中心组效率降低均是导致整体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规模报酬显示,连续5年一直处于递减状态者均在中心组,中心组的规模报酬递减状态较研究所严重。因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中心组存在的规模扩张严重、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是提升整体效率、促进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

3.3 针对不同特点,控制要素投入

要素压缩量分析提示,整体上床位、人员后4年的压缩量逐年加大,专用设备、业务支出后3年度压缩量增加明显。分组比较显示,研究所组业务支出压缩量大,而中心组床位、人员的压缩量大,科研列项经费支出压缩量上升。这些结论提示管理者:在总体控制规模扩张的基础上,研究所组的业务支出需要进行适当控制;控制规模的重点在中心组,除协调科研投入与产出匹配机制外,应结合各个专科中心评价的具体情况,完善管理,在控制投入要素的种类、数量上尽可能的做到具体化。

参考文献

[1]孙金海,张鹭鹭,孟威宏,等.71所医院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2010,14(3):7-9.

[2]邴媛媛,徐凌中,李延鹏.卫生服务的效率及其测量[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5):272.

[3]庄宁,李伟,黄思桂.医院医疗服务效率测量方法应用评价[J].中国卫生资源,2001,4(3):124.

[4]Chilingerian JA.Evaluating Physician Efficiency in Hospital:A Muhivariate Analysis of Best Practice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5,80:548-574.

[5]Zuchenrman S,et a1.Measuring Hospital Efficiency With Frontier[J]Function.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1994,13:225.

[6]Chattopadhyay S,Ray SC.Technical Scale and Size Efficiency in Nursing Home Care’s non-parametricanalysis of Connecticut[J].Health-Econ,1996,4:363-373.

[7]庄宁,盂庆跃,卞鹰等.利用DEA法评价我国34家医院的技术效率[J].中国卫生经济,2000,19:49.

[8]左娅佳,初元章,陈勇.23所军队中小医院为兵服务效益评价和资源配置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1,21(6):25.

[9]Adam Wagstaff,Estimating efficiency in the hospital sector:a comparison of three statistical cost frontier models[J].Applied Economics,21,1989,659~672

[10]Charnes A,Cooper W W,Rhodes 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 Research,1978,2(6):429-444.

[11]Fare,R and S.Grosskopf and C.A.K.Lovell,Production Frontier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七年级英语重点知识回顾 篇8

“Could you lend me your dictionary?” “Of course.” “你能借给我你的字典吗?” “当然。”

2. one不仅可用作基数词表“一”之意,也能用作代词替代前面所提可数名词中的“一个”或代指“任何人”。如:

One and two is three. 一加二等于三。

I don’t have pens. Please give one to me. 我没有钢笔,请给我一支。

One must love one’s country. 任何人都必须爱国。

3. You’re welcome.用来回答对方的感谢,相当于That’s OK./That’s all right./Not at all.。如:

“Thank you very much.” “You’re welcome.”

4. 当名词前有定冠词、指示代词或物主代词修饰时,all 习惯上放在这些限定词之前。如:

all my books我所有的书

5. the other 通常表示两者(部分)中的“另外那个(些)”,而 other 多用来泛指“另一些”。试比较:

The twins are English. One is Lucy, the other is Lily.

这对双胞胎是英国人,一个叫露西,另一个叫莉莉。

I have many friends. Some are teachers, others are policemen.

我有很多朋友,一些是教师,另一些是警察。

6. socks, shoes, trousers, glasses(眼镜)等表示两部分构成的整体东西的名词习惯上用复数形式,如果表示数量指“一双(副)”,应用a pair of 短语修饰。如:

a pair of socks一双短袜 a pair of glasses一副眼镜

A pair of shoes is under the bed. 床下有一双鞋。

7. 当询问“某人(物)怎么啦”时,常用句型“What’s wrong with…?”,这里的疑问词 what 不可受汉语的影响误用 how。如:

“What’s wrong with your kite?” “It’s broken.” “你的风筝怎么啦?” “它坏了。”

8. worry作及物动词用时其后习惯上只接人作宾语,意为“使……担心”;worry 用作不及物动词时其后能接人或物作宾语,但必须用介词 about,意为“担心……”。如:

The recent changes in the Earth’s climate are beginning to worry scientists.

近来地球的变化使科学家开始担优。

Don’t worry about my lessons. 别担心我的功课。

9. tea, milk, bread, water, meat, rice 等物质名词均为不可数名词,此类名词无复数形式,其前不可用不定冠词、基数词、指示代词等直接修饰,若要表示它们的数量,其前必须加“计量名词+of”短语。如:

a bottle of orange 一瓶桔汁 two cups of tea 两杯茶

10. something to eat(drink)意为“吃(喝)的东西”,to eat(drink)为不定式短语作后置定语修饰不定代词 something。如:

上一篇:中班美术我爱我家下一篇:智能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