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生活小论文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法律与生活小论文(通用11篇)

法律与生活小论文 篇1

1、如果未成年的孩子将人碰伤,监护人必须承担医疗费用。

2、继承权是男女平等的,嫁出的女儿别忘了父母遗产有您的一份。

3、如果被从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伤,可以把它们的管理者告上法庭。

4、如果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有权向所在单位要求享受工伤待遇。

5、如果对行政机关的罚款、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为不服,可申请行政复议。

6、如被公安机关传唤或拘传,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24小时。

7、如果未满18岁得孩子也不归宿,必须对孩子进行教育,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8、如果别人借您钱,您一定要他出借据,而且借款数额一定要大写。(注:诉讼时效为2年)

9、如果想要保护自己的家伙其他财产,一定不要私设电网或设置毒物等,否则等待的将是:危害公共安全罪。

10、如果您成为被告,又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律师,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您提供法律帮助。

11、如果想写遗嘱,一定要注明年月日,并亲自签名。让人代书,一定要两个以上证人在场见证,代书人、见证人、遗嘱人都要签名,最好委托律师见证并执行遗嘱。

扩展阅读:

一、教学目标

通过关于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相关社会现象进行法律分析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法律的基本分类,了解法律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以及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本方式。

二、教材分析

1.逻辑分析

就本单元在整个课程设置中的作用来看,其主要目的在于教育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到法律规则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并初步形成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以及个人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从逻辑上来说,在前两课教学已经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公共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维持社会稳定与和谐的特殊规则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法律规则的作用在个人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就成为了必然要求,本课的主要作用就在于解决这个问题。从内容上说,本课主要涵盖了两个方面:一是法律通过对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划分进行调节以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二是法律的上述作用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2.内容分析

本课共分两站:

第一站:法律就在身边。

主要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到法律发挥作用的途径。从法律发挥作用的途径上来说,主要是通过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相关权利与义务,进而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调节。

第二站:用法律维护权益。

本课前一站主要介绍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的途径,而本站则主要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教育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法律与生活小论文 篇2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走进学生的世界,这是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中职学生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针对性、实效性。如教学《感受道德之美》,在“走近道德”环节,可让学生在校园里观察:学生穿着大方简朴;教室整洁干净废纸杂物都放在专门的箱子里;校园里来往的学生很多,但却很安静没有喧闹声;食堂里看不到剩饭剩菜;学生在校园里遇到熟悉或不熟悉的老师都会主动问好……组织学生思考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学生收集资料,帮助课本理论联系实际,使知识变得直观易懂,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组内讨论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组间交流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在竞争中发现他人、反思自己。引出道德就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中,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中,同时导入道德的含义以及道德包含的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情境”生活,让道德从社会生活中来,又回到社会生活中去,努力使课程生活化,从而拓展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空间。

二、拓宽教材,引领学生感悟生活

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的,学生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才能得到广泛的认同。我在上《增强规则意识》这一课时,先安排学生看一组图片,然后做一个课堂小调查,我提出疑问:“你遵守交通规则了吗?如果你看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你会怎么办?通过调查学生每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行为标准。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上学了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排队时不拥挤,给老弱病残的人让座,家庭成员之间相亲相爱。可在现实社会中经常遇到一些人依仗身强力壮横行霸道、欺凌弱小,对老弱病残的人是视而不见。我们要正视这种社会现实,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是非观念,按自己的是非观念去实践一下,你有何感受?人们对你有何评价?学生就有可能从人们积极的评价中,自己的情感体验中获得的知识,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建构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

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正是在处理这些活的情境中得到发挥,这些活的情境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

三、超越教材,丰富学生的认知环境

1.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如在讲《公正处理民事关系》内容时,让学生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库内查询,以对该节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实施中发现,学生对这种知识拓展的方式非常乐于接受。

2. 头脑要有风暴。

头脑风暴法是指教师提出某些社会现象或问题,要求学生尽量提出不同的想法,通过随心所欲的联想,学生可以在轻松而有目的的气氛中理解和吸收知识,也是一种拓展思维的好方法。比如《依法进行生产经营》这一课中在“如何产生好的企业想法”的授课过程中,我们针对“北京存在的流浪猫现象”,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看见流浪猫,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自由发挥,最终引出建立一个宠物养老院的商业想法,因为如果存在这样的养老院,宠物的主人可能花一点钱把他们送到宠物养老院,而不是遗弃他们。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中职学生的德育教学是国家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必修课,是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法治社会的基本方式,重点在于学习者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生活让空洞的德育学习形象化、生动化,以达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的目的。

摘要:《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要突破道德与法律理论教育灌输瓶颈,让《职业道德与法律》走进生活,用社会生活充实课堂,让《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生活化,从而使学生形成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

关键词:《职业道德与法律》,走心,生活

参考文献

[1]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

法律与生活小论文 篇3

关键词:“小产权房”;法律问题;对策

“居者有其屋”既表达了我国老百姓对“安居”的诉求,同时也是我国政府极力追求的目标。然而近些年来,房价不断攀升,许多中低收入家庭由于付不起高额的房价,转而将目光投向了“小产权房”。“小产权房”凭借其价格优势,得到了众多购房者的热捧,一度热销,但与此同时,它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法律问题。

1“小产权房”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所谓“小产权房”,是指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用于交易的商品房,该房屋占用土地却没有交纳土地出让金,没有土地使用证和房屋预售许可证等文件,它的产权证是由乡政府或村政府颁发的。而我国法律规定,由乡政府或村政府颁发的产权证事实上并不被法律认可,更加不受法律保护,因此这些房产也就没有真正的产权而言。

“小产权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动。

从购房者的角度来说,由于房地产属于刚性需求,而且这种需求与日俱增,导致近些年来全国各地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然而高额的房价却让许多购房者望而却步。与此同时,政府主持开发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数量有限,远远满足不了普通老百姓的住房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小产权房”的相对较低的价格成为吸引买家购买的主要原因,一些购房者铤而走险,甘愿去购买这些没有合法的产权证也不受法律保护的“小产权房”。

从卖方的角度来说,“小产权房”不必向国家交纳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所以其建设成本与“大产权商品房”相比就低得多。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政府可以征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但是征用的补偿标准却相对较低。政府将征收的土地用于商业销售,并很快将能够获得巨大的利润,但农民却无法参与到这些利润的分配。而乡镇政府主导的在本地集体土地上建设的“小产权房”,能够留住这些土地增值而带来的收益,村民也因此可以获得比国家征收补偿更大地收益。

2“小产权房”存在的法律问题

我国对土地施行用途管制制度,在使用土地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的用途来使用。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不得进行出让、 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要想取得土地进行建设开发,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根据上述规定,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村集体,使用权只限农民自住,不能向国有土地那样单独流转,“小产权房”的建设利用的是集体土地,因此违反法律。

此外,合法的商品房开发应当具备五证齐全,即开发商要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使用证、开工证、销售许可证。只有开发商完全取得了这五个证,政府才能向其颁发产权证,成为“大产权房”。我国相关法律又规定,只有县级以上政府才有权颁发房屋产权证,乡镇一级政府并没有这个权利。由此看来,“小产权房”实际上是没有产权的。缺乏产权制度的保障,使得“小产权房”的占有人无法对其进行转让和收益等等。

以此同时,“小产权房”不仅因其违法而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同时也给购房者带来许多法律风险。由于“小产权房”在开发建设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使其很难保证自身的质量,一旦房屋质量出现问题,将得不到合理的解决,此外,如果购房者与出售者产生纠纷,购房者将由于无法维权而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

3 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的对策

3.1大力解决居民住房需求

保障居民的住房需求关乎到我国的民生大计,政府应该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城市住房需求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收入较低的居民,针对这一群体,政府应当继续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同时,国家还应该主动采取相关的宏观调控措施来抑制房价的过度上涨,确保房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此外,对广大购房者来说,将买房意愿转变为租房意愿,在条件不允许的时候先行租房,也不失为一种更现实更经济的一种方法。

3.2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农民可以在宅基地和农村集体土地上进行房屋建设,但这种房屋只能自住或是转于本集体组织中的其他人使用,不能进行交易转让给城镇居民。因此,农村集体土地要想进行房地产开发,必须首先要被国家征收为国有土地才能进行。对农民而言,土地不仅仅是他们的生产资料,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保障。因此,国家和政府在对农民土地进行征收时,一定要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在综合考量土地所带来的价值的基础上,扩大农民的征地补偿范围,提高农民征地补偿的标准,让农民切实享受到土地征收带来的利益,只有这样,广大农民才会支持国家的相关土地政策和住房政策,从源头上切断“小产权房”的用地来源。

3.3妥善处理现存“小产权房”

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小产权房”,到底应该如何处理,各个地区的具体态度与做法不尽相同,“小产权房”虽说在我国不合法,但不合法并不代表不合理,“小产权房”关乎农民、地方政府以及购房者的多方利益,如果采取激进的手段对其进行强拆,势必会由于损害了太多人的利益而导致社会矛盾的发生,同时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这是一种不可取的方法。本文认为,政府应该采取一种变通而不易造成社会矛盾的方式来处理这一问题,即将不合法的事物合法化。也就是说,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小产权房”,国家可以通过按照“大产权商品房”的标准对其补办相关的证件和应当交纳的各种费用,从而将不合法的“小产权房”转变为合法的“大产权商品房”。

参考文献:

[1]高婷.小产权房法律问题的困境与出路[D].海南大学,2012

[2]王文竹.小产权房法律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

[3]操小娟.“小产权房”的法律问题及相关制度的完善[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24-29

[4]李长健,屈怡,曹俊. 基于农民权益保护视野下的“小产权”房的法律问题研究[J]. 桂海论丛,2008,04:95-97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 篇4

一切人类理性的发展都依赖于法律!一切人类法律的发展都来源于生活!

谈到法律,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或多或少对它都有一定的了解。那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并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当然法律还有更为具体的定义,这里我只能泛泛而谈它的一般含义。

先哲卢梭曾喟叹:“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其实所谓枷锁在很大程度上是法律的隐喻。

如果人间没有了法律的规则,将出现两种极端的局面,一者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资源按需分配,一系列暴力机构都不复存在的时候,当然法律也因为失去了保障其实行的强制力而逐渐消亡。整个社会进入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个人的情感与道德的约束超越法律,达到完美的境界。其二种情况有可能世界将混乱一片,人们的基本权利,如生命、财产、健康等等都得不到保障,整个社会因为规则的缺失而最后崩溃,人类也将随之走向灭亡。较之二者,也许在现阶段看来,第二种状态具有出现的可然性。当然,我也不是在说不知道多少年之后,国家达不到社会主义。由是观之,吾国吾民依然无法摆脱社会规则之清朗。

法律是规则和原则统一。法律首先是规则。法律总是表现为一条一条的规则,规则是法律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但是,由于规则本身具有滞后性、有限性等弱点,因而,规则要和原则结合起来,要深入探究法律背后共同的东西,这样才能全面充分地掌握法律。其次,法律应该是百科全书。学习法律不仅仅需要学习法律规则方面的知识,而且需要掌握和这些法律规则有关的非常丰富的广博的知识。人的任何知识、任何经验,对他的法律理解和法律执法都大有裨益。

法律是人的行为规则,法律要规范人的行为。而我个人认为,法律虽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约束,对其根本还是针对那些“坏人”。正如霍布斯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如果你要了解法律,一定要从坏人的角度去看待法律,而不要从好人的角度去看待法律”。而这也就是著名的霍布斯“坏人理论”。

法律作为人的行为规则,必然要涉及到对人性的基本假定,法律的“坏人理论”把人性假定为恶,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是因为人性恶,是坏人,会做坏事,为了禁止坏人做坏事,让坏人做不成坏事,所以才需要制定各种法律规则。如人会背信弃义,所以要规定诚实信用;会出尔反尔,所以要签订合同;会损人利己,所以要规定损害赔偿;会杀人越货,所以要罚当其罪,等等。从这个角度看,人性恶是法律的基础,也是法律的渊源,有坏人才有法律,从根本上说,法律就是一套对付坏人的规则制度。

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有针对人性恶,禁止坏人做坏事的各种法律规则,如背信弃义,会遭到“上帝”的惩罚;违反合同,要承担违约

责任;损人利己,要损害赔偿;杀人越货,会罚当其罪;等等。既然如此,人们就不背信弃义,不违反合同,不损人利己,不杀人越货了,结果人们弃恶从善,坏人变好人。可见,法律是克服人性恶的工具,法律催人向善,正是因为有了法律,人们才成为好人。

如果法律把人性假定为善,把人看作好人,不会背信弃义,那还讲什么诚实信用;不会出尔反尔,那就用不着签订合同了;不会损人利己,那就谈不上损害赔偿;不会杀人越货,那还规定刑法干什么?等等,一句话,如果人是好人,就不需要法律规则了。好人虽然也会有矛盾纠纷,但只是小打小闹,严重不到法律上来,好人不需要法律,法律是对好人的不敬。从这个角度看,人性善的假定,好人理论,往往会导致法律虚无主义。当然我也不是在否定“人之初,性本善”的古训。

有时我也在想生活也法律到底有什么关系。此时却有种感觉,法律是生活的百科全书,它要告诉人们为人处世之方,待人接物之法,安身立命之道。为此,法律必须生活化、世俗化。那种没有生活根基,不关切人生,不食人间烟火的法,不是人法而是神法。法律只规定人们能做到的,不要勉为其难,远离人们生活的法律必然会为人们所离弃。

在生活中,法律是一种公平的规则,是安全的眼睛,懂法就能辨明邪正,认清是非。而这也正是生活所需要的。法是知慧的窗口,对人的思想进行点拔,行为加以制约。21世纪是一个法制社会,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法律的重要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知道宇宙中的星球,都在按照各自的轨道运行,否则就会发生天体大碰撞;马路上的车辆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不然就会发生交通事故。我们生活在社会上,必然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一旦违反法律,也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当这些法律被制定出来,而我们也需要去紧记遵守。正如轰动上海的胶州路大楼大火事件,正是用人单位违规使用无证焊工,才酿造了如此悲惨的结局,多少生灵在此刻涂炭,多少家庭在此刻破碎,多少幸福在此刻消散。正是这么个漠视法律的念头导致了如此下场。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从此次事件中获得教训:倘若我们忽视了法律,法律一定不会忽视我们。

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知法、懂法、了解法律。我们大学生在身体发育逐渐成熟的同时,也是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并成熟的关键时期。我们面对的世界,有鲜花也有野草;有阳光灿烂,也有夜暗阴霾,有携手同歌,也有拼搏竞争;在我们渴求知识,崇尚善良的同时,也最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影响,被愚昧左右和欲望诱惑,从而出现违纪、违法甚至犯罪的可怕事件.所以我们要从小就学法、知法,才能宏扬正义,远离邪恶。

邓小平曾就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但是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我们或许只是一个正在叩响法制大门的学生,对所谓的法制只略知一二,但是迎着时代的朝阳,法制对于我们来说再也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了,它引导着我们的生活,引导着我们的学习,引导着我们前进的步伐。作为21世纪主人的青年朋友,只有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制知识,才能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人生的路很漫长,打好基础是人生之旅的关键所在。我们广大青年只有认真学习法,才能在未来做一个知法的人;因为只有知法,才能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只有我们自己守法,才能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利,进而借助法律维护他人的权益,维护国家的利益,维护法律至高无上的尊严!

小生活与大生活美文 篇5

这里,根据人们在生活中的角色和地位,我们将生活分为“小生活”和“大生活”两类。凡是我们亲自参与的,尤其是以我们为主体和中心的生活,包括我们的家庭、事业和休闲等等,可以说都是我们的生活,我们把它称作“小生活”。

凡是无法直接参与的生活,包括我们自己生活之外的所有生活,虽然与我们存在某种关联,但又都与我们保持某种程度的隔离,我们把它称作“大生活”。

“小生活”是我们的生活。我们在自己的“小生活”中具有完全的价值和意义,它是我们的所有,我们也是它的全部。任何人,无论他多么强大、多么高贵,都不可能超越他自己,动摇或取代我们在自己生活中的“独尊”地位。

现实的世界很大,世界中的人和事物都很多。我们不可能尝遍生活的所有类型,也不可能参与所有人的生活。事实上,无论我们多么主动、热心,我们最终还只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过自己的“小生活”。

在我们的“小生活”中,我们是天然的主角,也是唯一的主人。我们是它的设计者、建设者和改造者。只要不违背法律和公德,我们可以自由决定它的形式,不断创造新的内容和风格。也就是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拥有完全的自主和自由。我们就是自己“小生活”的至高无上的“王”,“小生活”也就是我们的“独立王国”。

作为我们“小生活”的“王”,我们应当勤勉敬业,治理好自己的“王国”。要治理好自己的“王国”,我们就要好好地设计和建设自己的“小生活”。

设计和建设自己的“小生活”时,我们应当自主自立。我们在自己的“王国”内可以自由自在地思想和生活,不必曲意逢迎任何人。

在设计和建设自己的“小生活”时,我们应当自省自律。我们在自己的“独立王国”内,是真正的“孤家寡人”,没有任何文臣武将来辅助自己治理国家。所以,我们既要自己决策,还要监督和激励自己。这就要求我们应当勤于反思缺点,勇于改正错误。

设计和建设自己的“小生活”时,我们应当珍爱自己,善待他人。“小生活”是我们的家园、乐土,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释放我们生命的能量,做自己喜欢的事和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收获丰富的劳动成果和人生乐趣。我们在这样做的时候,要考虑和照顾到接近和介入我们“小生活”的人,并经常将自己的成果和快乐拿出来与他们分享。

设计和建设自己的“小生活”时,我们还应当珍惜时间。有了时间,我们才能设计和建设自己的“小生活”;珍惜时间,就是将我们的“小生活”设计和建设得更美满。

怀着乐观的心,积极向上地追求,通过自由地创造,努力设计和建设好自己的“小生活”,同时不吝于让别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是何等的快乐和有意义!

“大生活”不仅在我们之前、我们之后和我们之外存在和发展,而且就是在我们存在的时候,“大生活”也很少会专门考虑和照顾到我们,更不会为了我们而进行特别的改进或者变化。

在这个“大生活”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显得很渺小。有时候,尽管我们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很多的代价,但仍然会被时代轻易忽略,被历史早早遗忘。纵然是对世界作出很大贡献的伟人或者圣人,他们其实也只是顺应了生活的规律,并不能对其进行随意的改造。

“大生活”是我们生存和活动的背景。我们的“小生活”离不开“大生活”,一直在受“大生活”的各种影响。可以这么说,当我们最初降临在这个世界时,我们就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以特定的方式和这个“大生活”发生了联系。也正是从那一刻起,“大生活”就以种种途径和方式,向我们施加它的威力和影响。而且,它的威力是如此之大,影响又如此之深,以至于我们身上都打有时代和国度的烙印。

“小生活”是我们自己的编导和演出,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总是在“小生活”的舞台上演出。与此同时,不管能力大小,我们也都在通过自己的“小生活”对“大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大生活”尽管大,但它毕竟是由一个个的“小生活”汇聚而成的,没有数以亿计的“小生活”,就没有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大生活”。

我们无法超越时空,无法跳出自己的生活去控制和操纵整个世界。但我们又的确能透过自己的“小生活”,去影响外面的“大生活”。我们对“大生活”的影响,总是从自己身边开始,逐渐地由近及远地扩展,先是感染亲朋,然后带动周边,直至影响距离我们很远的人和世界。

我们应当珍爱自己。我们的生活虽然是我们自己的,但又不完全是我们自己的。这正如我们外面的“大生活”,看似和我们无关,可始终与我们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应当超越自己。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们才能不断地从“大生活”中汲取营养,并反过来对“大生活”有所贡献。

正如我们是自己“小生活”的“王”,其他人也都是他们“小生活”的主人。在我们自己的“独立王国”之外,还平行并列着许许多多的“独立王国”。

所以,我们“王”的地位和权力,应当仅仅局限在我们自己的领地内。一旦超出我们“王国”的边界,我们就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和别的“国王”进行平等的协商和交往。我们不允许别的“国王”来到我们的“王国”称孤道寡,同时,我们也不应闯入别人的“王国”,越俎代庖地在那里发号施令。否则,这必将引发两个“王国”之间的纠纷,甚至是争斗。

为了避免纷争,人类发明了一系列的制度和程序。到目前为止,被实践证明最有效的、最可行的就是民主和法治。所以,人类文明的起点虽然各异,而且进化的过程也各有不同,但在最终的方向上,却越来越呈现出高度的一致,就是普遍的民主和共同的法治。

生活是我们自己的生活,生活又是所有人共同的生活。我们在过自己的生活的时候,需要同别人合作和交往。在与人交往和合作中,我们应当相互理解和尊重,互相关爱和扶助,在好好地过自己生活的同时,尽可能地让别人也都生活得快乐和美好。

“小生活”是我们的舞台,我们只能在这个小舞台上开展自己的人生,无法超越现实,生活于他乡或者天国。

与我们的“小生活”并存的,还有无数个“小生活”,我们应当为它们共同成长、友好交往、和谐共处,不能主导或者掌控别人的人生。

世界上所有的“小生活”,都离不开“大生活”的背景。我们在“小生活”中的所有活动,都受“大生活”的影响,反过来又对“大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聪明的人总是立足于自己,设计和建设好自己的“小生活”,决不幻想别人的拯救和上天的垂青;强大的人善于学习和利用“大生活”,能够超越一定的时间和地域,影响很多的“小生活”。

生活小圈圈与作文大思想 篇6

周雄伟

许多学生认为生活圈子太小,自己生活太单调,苦恼没什么可写,他们笔下常出现了一些内容空洞、虚情假意、思想浅陋的作文。

生活阅历对于写作者来说,的确是一个影响写作效果的重要因素。可我们学生不能因为自己生活圈子小、生活阅历有限而随意地“应付”写作,这不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写作品质。

学生拥有的生活分为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三部分。在生活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过程,都有自己生活经历和学习经历。我们要在生活中做“有心”人,用心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用心来热爱生活,然后用文章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感受,表达对生活的正确、深刻认知。这样,我们即使生活在“小圈子”中,但作文中能体现“大思想”。

首先,学生要树立良好的写作心态。

(一)辩证的心态。

在分析事物、表达个人情感态度时,学生应持有一种辩证的心态。要学会以“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在作文中流露的观点不能片面,也不能绝对。要注重观点成立的相对的前提前件。如作文中谈对“读书”的看法,我们不能盲目地一口咬定“读书好”。学生要分清所读书的性质——书有好书、坏书之分,即便是读“好书”,我们也要认识到:不能做“书袋子”,更不能做“书呆子”,要学会将知识“学以致用”。

(二)责任的心态。

人活着虽说以生命个体存在,但人活着就意味担负着一定的责任。我们学生应责任的心态来看待生命,包括珍视自我的生命和善待他人或大自然中其它生物的生命;应以责任的心态来对待家人、对待老师、对待社会;应以责任的心态来做人、做事、求知、感恩等。

(三)审美的心态。

我们面对的生活是现实的生活,生活中往往存在着真善美和假恶丑。学生在感悟生活中的人或事时应持有审美的心态。如人身上具有人性美,包括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等。如果平时能对身边的不同人或历史中的不同人等加以审视,发现他们身上的“亮点”和“暗点”,以后遇到写人记事的作文时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四)批判的心态。

在作文中,我们不提倡一味地“歌功颂德”,也不禁止写坏人坏事。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性中有“亮点”,也有“弱点”,我们以批判人性的弱点,何尝不是在褒扬人性的亮点?鲁迅先生曾以批判的心态来剖析“愚昧的国民性”来彰显文章的力度,这对于我们写作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借签呢?如作文中写家庭生活中的“爱“,我们不仅可以表现父母的“慈爱”,还可以批判父母的“溺爱”,提出“爱应有度”的观点。再如“新农村建设”事件,我们在作文中不仅可以分析它的“利”,也可以分析其“弊”,提出它的实施要“因地制宜”。

(五)参与的心态。

许多学生习惯于在文中“指点江山”,一味地评论他人或叙述他事,而自己在文中做“局外人”,作文中看不到“我”的存在,这种“无我”之文,是“虚情”之文。文章是用来表达写作者对人或事的情感态度的,学生应以参与的心态表达个人的真情实感。“我”在文中的参与,并不是简单的字面形式上的出现,而是有机地将写作人的情感、做法等融入到作文之中。

其次,学生要具备敏锐的写作眼光。

有人说,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要说,生活中并不缺乏写作的“黄金矿”,而是需要我们学生炼一种敏锐的“雷达”眼。

(一)关注自我,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情体验。

近几年来,湖北省高考语文阅卷负责人华中师大的刘九洲教授一再提倡人性化、生活化作文,一再强调学生要写身边事、说平常理,是希望那些“假、大、空”的高考作文不再出现,希望把学生引到“写真情实感”的正路上去。他提出“用文章抒发人生感悟”的观点,应给我们学生在写作上有所启发。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宝贵的写作素材可用。每个人展现过欢笑的容颜,曾流下有酸楚泪水;尝试过成功的滋味,也拥有失败的教训;受到父母的呵护,听到老师的教诲;品味了亲情的温暖,体会了友情的可贵等。这一切,发生在我们学生身上的一切,都是活生生的第一手材料,我们怎么能“等闲视之”呢?这个板块的素材适合学生写记叙类或议论类文章。

(二)关注时代,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认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知识极其丰富。社会生活这块阵地我们不能丢弃,应引起我们学生关注。学生虽身处校园,很少与社会打交道,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阅读报刊新闻等)来关注时代、关注社会。

时间随着日历一天天翻过去,而永恒的是人间真情和人生价值等。“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有太多的成员,发生了太多的事,在这些人和事中融入了太多的时代主题,如和谐、诚信、合作、环保、节能等。不过这些主题被形形色色的外在现象包裹着,需要我们学生用敏锐的眼光觉察到,如果学生能透过社会现象看到其本质,并合理地将社会素材运用到作文中,挖掘出时代主题,这样的作文何愁体现不出“大思想”呢?当然,摄取社会生活中的负面现象入文也未尝不可,此时要以辩证的眼光来分析,来批判假恶丑,以“呼唤”的意识来表达真善美,同样可以写出“有思想”的作文。

此外,由社会现象到深析其本质的文章还可体现“深刻性”,真是一举两得!这个板块的素材适合学生写议论类文章。

(三)关注自然,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

大自然中的花鸟虫鱼等本是无情物,一旦进入文学作品中,它们就变成有情物,这不过是作家合理地赋予它们不同的主观情感的原因。如课文中的《白杨礼赞》等散文,可作为学生写作的例文。如詹克明的《水困曲桥》这篇课外散文,作者在文中描写了一个小虫子在水中遇险和脱险的过程,主要采用了对比和联想手法,将小虫子遇险的自救与人类在危难来临时的茫然无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人深思。

又如何蔚的《远去的鸟影》一文(节选),“有这么一只感情丰富的鸟,它郑重其事地飞过来,落在我的窗台上……逗留了几秒钟,仅仅炫耀般地抖了抖它漂亮的羽毛,仅仅很轻很轻地叫了那么一声,甚至只有半声,我突然便感到了它的崇高,感到了它的潇洒与大度,它的友善与谦和,它的真诚与宽容。这只鸟深深地打动了我。

鸟的降临等同于福音的降临,对于我。

我完全应该把一只鸟飞临我的窗前看成对我诚心诚意的探望和问候。这个神秘的天外来客在飞近我的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风险,然而,它最终还是惊慌地飞走了,在我向它点头致意并正准备欠身的时候。我依稀看见鸟的眼瞳中闪烁着极小的泪光,它无缘无故的惊慌对我是一种误解。

我一整天的心情都在为一只小小的鸟从窗台上匆匆飞走而沉重。问题是,我再也找不到机会来回报它对我的问候和亲近了,对此我感到无比愧疚…… ”

“我幻想着在我们城市的楼顶上植满森林,设法将逝去的鸟们全部招回来。我愿意替我的朋友和兄弟保证,和它们和睦相处,互不侵犯。

然而,鸟儿毕竟是一去不复返了,它们无法将我们怜爱和贪婪的表情分开。它们的翅膀拍得又轻又快…… ”

本文运用了联想和对比手法,表现鸟类在人类的粗暴侵害和城市绿地逐渐消失下离人类越来越远的现实,以及作者对这种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忧虑。文章题目就以鸟影远去的这种具体形象揭示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关系,以及作者对此无比忧虑的情感。文章显得很有“思想”。

我们学生在写作时,可尝试借助大自然之物来表达个人的独特感悟。这个板块的素材适合学生写抒情类或哲理类散文,且这类作文常借助了联想、拟人、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

此外,拥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掌握必备的表达技巧也是很有必要的。

学生如果拥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在文中可体现一定的文化底蕴,可体现一定的文采性;学生如果掌握必备的表达技巧,可以很好地体现文体特征,可以有机地将作文的“形式”为“内容”进行服务等。

小围栏关涉法律大责任 篇7

(1) 装设围栏, 可有效保障施工人员及行人的安全, 防止人员受到伤害。众所周知, 在变电站, 用围栏围出醒目的检修范围对防止检修人员走错间隔, 提醒工作人员在施工中保持安全距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变电站以外工作中, 拉起围栏可起到对施工地段的隔离防护作用。在室外地面高压设备上工作时, 应在工作地点四周装设围栏, 围栏上悬挂适当数量的“止步, 高压危险!”标示牌;在城区、人口密集区地段或交通和通行道路上施工时, 工作场所周围更应装设围栏, 并在相应部位装设标示牌以示警戒。装设防护围栏, 其作用主要是防止行人接触到危险的部位, 或是当危险发生后, 不使其伤害无关人员。

(2) 装设围栏, 可有效界定一些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在公共场所、道路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 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 施工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明确告诉我们, 为保障公共道路安全, 供电企业装设围栏并设立警示牌, 这既是应尽的义务, 又是一旦出现损害纠纷供电企业免责的前提。只要作业时装设了围栏和设立了明显提示, 供电企业就可以免除事故责任, 或者大大减轻事故责任。

然而, 在装设围栏时, 还需特别注意一点, 那就是合法性问题。据报载, 某市就发生过这样一个案例:为了敷设暖气管道, 施工企业对街道实施开挖。施工方把土堆在街道一旁, 并用警示牌标注:“该路段施工, 请车辆靠边行驶, 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 敬请谅解。”话虽够客气的, 但客气中由于工作不到位也埋下了不幸的种子。某一日, 一骑车男带着一个不到两岁的小孩, 在那剩余的半边路面上行驶, 与对面相向行驶的公交车相遇, 骑车男不小心致孩子掉到车下, 恰被公交车压住, 不幸的事故终于发生了。在后来的诉讼中, 原告始终把公交公司以及暖气管道施工方共同列为被告。若干个回合过后, 法院最后判决:公交公司与暖气管道施工方共担责任, 各担责50%。

在局外人看来, 该案例中, 公交公司显然难辞其咎, 但与暖气管道施工方有何干系?施工处该隔离也隔离了, 该警示也警示了, 难道干民生工程有错吗?后来, 原告方律师的一番话, 道出了其中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道路和交通流量的具体情况, 可以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采取疏导、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等措施。”第三十一条:“未经许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从事非交通活动。”第三十二条第一款:“因工程建设需要占用、挖掘道路, 或者跨越、穿越道路架设、增设管线设施, 应当事先征得道路主管部门的同意;影响交通安全的, 还应当征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遗憾的是不知什么原因, 上述事件中暖气管道施工方没有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履行相关手续。

综上, 不难得出如下结论:在道路上 (旁) 施工时, 供电企业在装设围栏施工前, 尤其是在进行为期较长、规模较大的施工前, 应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和备案, 获得其批准后才能作业。

生活小实验与物理教学的有机融合 篇8

生活小实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取材方便,简单易行。例如:在探究“摩擦的影响因素”时,先在书中夹带长纸条——能吊起厚厚的课本,然后将课本换成练习薄,学生原以为练习薄重量轻,应更易提起,但实验时结果却相反;再将纸条换成不易被拉断的塑料条来做,实验仍未获得成功。这一组实验迷雾重重,在学生的预料之外,却在物理的原理之中。像这样的实验既简单方便,可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生活小实验存在于生活之中,只要留心,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教师若善于将这些小实验运用到物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预习时利用生活小实验能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感性认知。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课前可布置学生用盛水的玻璃杯(或透明饮料瓶)代替凸透镜,观察远近不同的物体经过它所成的像,让学生初步感知凸透镜成像具有几种情形,为课堂上引出凸透镜成像的条件起到了过渡作用,同时也有效地节省了课堂实验时间。

2上课时运用生活小实验作为演示实验。有利于本节课重点、难点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探究“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时,先找一支废旧日光灯管,将其敲碎后取出其中的一端灯丝,然后把这段灯丝和一个小灯泡、电流表、变阻器、开关等串联接在电源上组成电路。接着闭合开关,调节变阻器使小灯泡正常发光,然后用尖嘴钳夹住日光灯灯丝的一端,把灯丝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会发现小灯泡的亮度显著变暗,电流表示数变小;停止加热,仍用尖嘴钳夹住灼热的灯丝一起浸入凉水盆中,又会发现小灯泡迅速变亮,电流表示数变大,该实验直观地表明了金属电阻率与温度的变化关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3课后再做生活小实验,有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甚至会有新的发现

例如: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课堂上由于用水较少,加之为了节省时间而用热水进行实验。这样,学生就不易看清沸腾前后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大小变化情况,因此,要求学生课后回家用锅烧水进行观察,在此实验活动中,学生不仅能清楚地看到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大小变化情况,而且还会注意到水在沸腾前后所发出的声音响度也是不一样的。像这样的课外生活小实验,由于不受时间、空间、实验条件的限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是课堂实验的极好补充。

法律与生活小论文 篇9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也在突飞猛进地发展,它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舒适、方便、快捷等好处,如智能手机的研发,高铁的出现,互联网的技术……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智能手机给我和家人带来的变化。有一次老师给我们推荐购买几本课外书籍,妈妈跑遍了附近好几个书店都买不齐,只有向爸爸“求救”,爸爸连说我们“OUT”了。只见他掏出手机,点击了一个“当当”的图标,将所需要购买的书名输入搜索,只用了几分钟就说搞定了,我不得不对爸爸竖起了大拇指。爸爸已经出差好几天了,我有点想他了,想看看他这几天是否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又熬夜或者喝酒了,是不是又多了几根白发。妈妈似乎发现了我的心事,安慰我说她有“魔法”,能让我看到远方的爸爸。她拿出手机,在通讯录中找到爸爸的号码,打开“FaceTime”进行呼叫,这时爸爸真的出现在我的面前了,我激动地和爸爸分享起这几天我都有哪些进步,班上都发生了哪些新鲜事。有了“FaceTime”,爸爸就好像还在我们身边一样,我们可以每天问候“早上好”和互道“晚安”。最让我感到幸福的事是在吃过晚饭后,与爸爸妈妈一起手牵着手外出跑步,不光可以享受与爸爸妈妈一起嬉戏的快乐,还能锻炼身体。有一次在返回家的路上,我看到灯火辉煌的商店,货架上的食品琳琅满目,我不光口渴了,而且嘴馋了。但抬头看看一身运动短装的爸爸妈妈,我只有满眼的失望。妈妈似乎发现了我的“小动作”,关心的问我是不是想吃东西了。我点点头,无奈地说:“可是我们都没有带钱啊!”妈妈微笑地说:“这你不管,我自有办法”,原来她的办法是通过手机的“微信支付”。我真是高兴的几乎跳了起来,我得感谢手机帮我解决了“嘴馋”。有一天,我们一家受邀到参加一个小朋友的“百日宴”,路盲的妈妈找不到路了,问了好几个路人也都说不知道,这时无所不能的手机可又帮上大忙了。妈妈让对方共享了一个地址,然后妈妈根据提供的地址,用“高德地图”步行导航功能,精准的把我们指引到了我们想去的地方。当我们出去旅行时,更能享受智能手机的高科技功能,不用带相机、地图、笔记本电脑,只需要带上它,无论何时何地,只需要打开手机,可订购机车票,可查看当地天气、食宿及风景区情况,还可以及时的把美景通过“朋友圈”进行分享。

科技已经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很多贡献,我喜欢科学,我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用它为我们人类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法律与生活小论文 篇10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愿意做勇敢、坚强的孩子,不娇气,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品质。

2初步懂得克服困难和挫折的意义,学会一些战胜胆怯的方法,会结合自己的经验动脑筋、想办法,自己克服困难。

3帮助学生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初步进行研究性学习,初步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面对挑战不胆怯,树立能够想办法做好事情的勇气和信心。知道一些战胜胆怯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愿意做勇敢、坚强的孩子,不娇气,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品质。

教学准备

PPT课件,“智多星”奖章、“小雄鹰”奖章。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出示鹰的图片),大家看看它是谁?你了解它吗?(学生回答)正是因为这些特点,鹰深

受人们喜爱,被称作雄鹰,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种雄鹰叫康多兀鹫,又叫安第斯神鹰。它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有“百鸟之王”的称誉。你们想知道雄鹰小时候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学做小雄鹰》这一课。(板书课题:《学做“小雄鹰”》。)

播放动画,丰富认识:

1.教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我们看一个动画片,请认真观看,看看从中你明白了什么?观看动画片《勇敢的小雄鹰》。2.师生讨论。

(1)同样是鹰妈妈的孩子,为什么一只小鹰能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而另一只则不能呢?

(2)小雄鹰在学飞行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它是怎样克服的?(3)不敢飞的小鹰会是怎样的想法?你们会对它应该说些什么?(4)你愿意向哪一只小鹰学习?为什么?

(5)小结:从小雄鹰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怕困难、娇气的小鹰不能自由地在天空中飞翔,长大后也不能独立生活。而勇于挑战困难的小鹰,学会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长大后才能成为真正的雄鹰。我们都愿意做那只不娇气、勇敢的小鹰,那么怎样做才能成为展翅高飞的雄鹰呢?

师生探究,学习新知: 小组学习探究:

观看动画片《我们不娇气》和《他该怎么做》 思考:

1,从画面中你了解到什么?同学中有哪些这样的“小雄鹰”? 2,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你的心情、表现和做法是怎样的?你会怎样克服怕冷、畏难、气馁情绪,把事情坚持做下去?

3写一写:生活中“娇宝宝”会出现在哪里?我们一起试着把“娇宝宝”的表现一一列举出来。我还比

怯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不能

去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能行

我一

个人

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行

我一

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出主意,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和“娇宝宝”说再见?自己制订一份“小雄鹰”计划:

5,评价:根据写的内容自己评、同桌评。(板书:不做“娇宝宝”)

拓展活动: 争当“智多星”

1.谈话:让我们一起来争当“智多星”吧!——观看动画片《争当“智多星”》

2.讨论:动画片中同学们遇到哪些因胆怯而不敢做的事情?你能结合自己的经验,帮助胆怯的同学出主意、想办法吗? 提示:帮助出主意的同学发给“小雄鹰”章。

3.小结:人生的路上总会碰到大大小小的挫折。面对挫折,我们也许要放弃一些东西,但决不能放弃勇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绝望中找到希望,才能让自己的未来的路充满阳光。不向命运低头,不轻易放弃希望,只要我们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学会开动脑筋想办法,努力去解决,就能够告别“娇宝宝”,成为“小雄鹰”。(板书:学做“小雄鹰”

有信心、有勇气战胜困难)

4.颁发“小雄鹰”奖章。

板书设计

飞翔的小雄鹰

不做“娇宝宝”

牵手生活 走近法律 篇11

1.了解与少年儿童相关的法律法规,知道法律的作用。

2.能利用法律分析社会现象,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让学生懂得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初步形成知法、守法的意识,感受法律尊严,崇尚公平公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体验,懂得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初步形成知法、守法意识。

教学难点:能分析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与少年儿童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家人一起观看法制节目,观摩法院开庭现场,准备“家庭剧”的表演道具,组建四个代理“律师团”。

老师:教案、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一:模拟生活“知”法律

(一)创设情景,引入法律

1.生活情景剧表演:《小明的家庭风波》

一天上午,光明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小明,因为小事打了同学并逃学,跑到网吧里泡了一整天,晚上回家撒谎说刚放学回来,其实被打同学的家长早已告了状。爸爸妈妈又因为小明吵了起来,粗鲁的爸爸还打了小明和妈妈,并把小明禁闭在家里不让他上学。妈妈斗不过爸爸,只得向婆婆撒气,辱骂婆婆。小明的爸爸妈妈闹得不可开交,扬言要到法院离婚。

2.老师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吵架?这一家人违反了哪些法律?

3.小组讨论并汇报。

4.老师小结并提问:这一家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如果情节严重了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呢!说到法律,你知道什么是法律吗?

5.学生自由回答。

6.老师总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是一个国家最严肃、最重要的规则。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我们处事的基本依据。真是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啊。 法律就像阳光,让我们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健康地成长吧!

(板书课题: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设计意图】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提出:生活即教育,德育蕴涵于生活中。上课伊始,通过展示学生自编自演的家庭生活剧,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以此拉近书本知识和生活的距离,让现实生活与法制教育联系起来,初步感知家庭矛盾与法律问题的接轨。

(二)汇报交流,了解法律

1.小组合作: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法律条文。

2.老师提问:这些法律是在哪里搜集到的?对我们少年儿童有什么保护作用?

3.小组汇报:说出法律名称及其所保护的人群。

4.老师小结: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一部法律。

《义务教育法》保障了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也是保护未成年人的一部法律。

《妇女权益保障法》是专门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一部法律。

《婚姻法》是保护成年人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专门保护老年人权益的一部法律。

5.老师补充宪法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其他法律法规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内容更加具体。(板书:宪法)

6.老师总结:同学们通过交流汇报,了解了这么多的法律知识,都成了“知法”小律师了! (板书:知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知识目标的“知法”环节,通过小组交流,汇报课前搜集的相关法律知识,并依据案例分析,初步了解与本案例有关的法律条文,结合现实生活,明白法律所保护的人群和作用,为后面的模拟法庭打下良好的铺垫。

环节二:体验生活“用”法律

(一)模拟法庭,走进法律

1.分工:推选出小明一家的代理人、法官、证人等人选。

2.师生讨论法庭规则。

3.模拟法庭。

(1)宣布开庭:出庭当事人有:小明一家,即小明、爸爸、妈妈、奶奶,以及他们各自的代理“律师团”:小明律师团、爸爸律师团、妈妈律师团、奶奶律师团,法官,旁听者等。

宣布法庭纪律:当事人有提出请求和辩护的权利,并请各位当事人和旁听者遵守法庭秩序,不要随意走动、喝彩,不要有过激的言论和行为。

(2)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自己受到的伤害,“律师团”为代理人寻找法律依据。

(3)法庭辩论:“律师团”互相质问,依据法律向对方提出要求,对方可以辩解。

辩论双方:小明→ ←爸爸 小明→ ←妈妈 妈妈→ ←爸爸 奶奶→ ←妈妈

(4)法庭调解:当事人反省,法官调解。

(5)法庭总结:

①支持爸爸的法律依据:小明未满18周岁,私自去网吧上网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②支持小明的法律依据:爸爸打骂孩子,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爸爸不让孩子上学,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爸爸和妈妈的离婚影响了家庭和睦,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③支持妈妈的法律依据:爸爸打妈妈,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

④支持奶奶的法律依据:妈妈辱骂奶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4.案例结局表演:(课件播放背景歌曲:《让爱住我家》)

在律师团帮助下,在法官的调解下,双方承认错误,互相道歉,并保证不再重犯,一家四口人手拉手依偎在一起,全家和解!

nlc202309011840

5.老师即兴小结:在法律的帮助下,这一家人重归于好,多么幸福的一家啊!相信他们有了这次经历会更自觉地了解法律、遵守法律。在此,也祝愿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都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健康地成长,快乐地生活!

6.老师归纳总结:这个案例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就是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是用拳头、打骂或者其他的野蛮手段到达目的。(板书:用法)

【设计意图】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论认为:认识是从活动开始的,活动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个性行为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环节是能力与方法目标的“用法”环节,学法是为了用法。本环节的模拟法庭,让学生参与庭审活动,亲身体验当事人和律师的角色,熟悉法律的适用程序,体验法律的权威性。在互动辩论中,学生唇枪舌战,思想激烈碰撞,能力于辩论中“提升”,情感于碰撞中“升华”。

(二)拓宽视野,维护权益

1.学生小组内交流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方法。

2.老师课件补充。

(1)聘请律师。

(2)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解决。

(3)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4)向人民检察院进行控告。

(5)拨打投诉电话。

①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拨打报警电话110。

②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拨打消费者投诉电话:12315。

③全国文化市场统一举报电话:12318。此电话可以举报接纳未成年人的“黑网吧”。

④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出示当地的求助电话)

(6)网络投诉。

①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http://net.china.com.cn/chinese/index.htm

② 维权网:http://www.ca315.com.cn

3.老师总结:请同学们记住这些维权的方式和方法,以便及时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更要学以“会”用,遇到法律问题该怎么办?学会运用不同的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尤为重要。本环节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通过学生小组交流、老师补充,有效地拓宽了学生解决法律问题的渠道。

环节三:拓展生活“守”法律

(一)拓展生活,内化法律

1.播放少年犯的一段视频:《陨落》。

2.学生说感受:你看到这个堕落的少年犯,你想说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你身边有类似的故事吗?今后你该怎么做?

3.学生触景生情地自由回答。

4.老师激情地感慨:此时此刻这个少年犯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有家不能回,有学不能上!多么惨痛的教训啊!)这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充分说明了什么?(上网但不能上瘾,网瘾猛于虎啊!)

5.老师归纳总结:无论是因为无知而犯法,还是明知故犯,知法犯法,法律都不会因任何理由原谅任何人。谁的行为违背了法律,谁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所以,我们一定要遵纪守法,做一个“守法”小公民!(板书:守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观看生活中常见的少年犯罪的视频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刺激,充分认识到触犯法律的后果,结合生活中的案例及自身经历,进一步认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感受法律尊严,崇尚公平公正。

(二)巩固延伸,强化法律

1.课件出示四个常见的法律问题:判断下面的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如果违法,违反了哪些法律?我们该怎么办?

(1)已经深夜十二点了,邻居家传来震耳欲聋的摇滚乐声!

(2)当你发现教室门口有人吸烟,你该怎么办?

(3)小爱莲的父母离婚,父母都不愿承担孩子的抚养和教育义务,小爱莲该怎么办?

(4)有人说:“学不学法没有关系,反正我不会做违法的事情”。这种说法对吗?

2.小组讨论汇报。

3.课件出示:我们身边的法律问题

(1)校门口有很多盗版书,同学们都买,我能买吗?

(2)在商场里被搜身,该怎么办?

(3)姐姐在网络购物时被骗,该到哪里维权?

(4)小亮经常在网上跟帖,经常发表一些攻击性地言论,小亮的行为违法吗?

……

4.老师小结:这些法律问题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希望同学们利用今天学到的法律知识,尝试分析并解决这些常见的法律问题。

5.根据板书总结全课:希望同学们继续像小律师一样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一个守法小公民。这样法律才像一把保护伞,时刻保护着你我他!让我们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健康地成长!

【设计意图】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品德课程要注重实践性和开放性,即品德教育不应只是“说”出来,更应该在生活中“做”出来。本环节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尝试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生活中的家庭纠纷和社会矛盾,与生活接轨,拓展法律视野,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步形成用法、守法意识。

【板书设计】

(作者单位:平邑县教体局教研室 平邑县卞桥镇中心校 山东平邑 273300 )

责任编辑 王清平

上一篇:世界古代文明期末答案下一篇:低温中的现象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