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业会计准则总结

2024-1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企业会计准则总结(精选8篇)

新企业会计准则总结 篇1

一、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6号

(一)明确了企业因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确认的预计负债发生变动时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对于预计负债的减少,以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限扣减固定资产成本,如果预计负债的减少额超过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超出部分确认为当期损益;对于预计负债的增加,增加该固定资产的成本。

(二)明确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在被合并方是最终控制方以前年度从第三方收购来的情况下,合并方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被合并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该如何计量。

合并方编制财务报表时,在被合并方是最终控制方以前年度从第三方收购来的情况下,应视同合并后形成的报告主体自最终控制方开始实施控制时起,一直是一体化存续下来的,应以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包括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而形成的商誉)在最终控制方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为了适应我国企业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实际需要,实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二条第五项修改为:“(五)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即修订了对公允价值的定义。

三、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新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修订的内容主要有:增加了长期股权投资的定义;对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要求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处理;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基金以及类似主体的`权益投资可作为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主体可以将通过投资主体间接持有的对联营企业的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并对直接持有的采用权益法;删除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投资的要求;删除投资则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确定初始投资成本的规定。

四、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新的职工薪酬准则引入了离职后福利和其他长期辞退福利,充实和明确了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的有关规定,修订后的准则将适用于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涵盖了除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以外的各类职工薪酬。修订的主要内容:充实了离职后福利的内容,新增了关于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规范;充实了关于短期薪酬会计处理规范,将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养老、失业保险调整至离职后福利中;充实了关于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规定;引入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完整第规范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五、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新的财务报表列报准则将综合收益相关内容补充纳入准则正文。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其他会计准则规定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应当根据其他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分为下列两类列报:

(1)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

(2)以后会计期间在满足规定条件时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

六、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改进了控制的定义,强调控制构成的三要素为对被投资者的权力、可变回报以及能够行使权力影响可变回报。引入实质性控制、投资性主体,及关于拥有决策制定权力的投资者是委托人还是代理人的判断指引和对被投资方可分割部分的控制。新的准则还吸纳了已发布的解释公告、年报通知等文件相关规定,包括不丧失控制权情况下处置部分对子公司投资、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或其他原因丧失对原有子公司控制权、少数股东超额亏损的分担、因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导致的所得税影响。因首次采用本准则导致合并范围发生变化的,应当进行追溯调整。

七、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金融工具列报准则的修订,主要内容包括:外币“固定换固定”的配股权等归类为权益工具;符合一定条件的可回售工具等归类为权益工具;补充了抵销的规定和披露要求;补充了金融资产转移的披露要求;修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到期期限分析的披露要求;并删除了有关金融工具公允价值部分披露要求。

八、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规范了公允价值定义,明确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和级次,并对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信息的披露做出具体要求。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有序交易,是指在计量日前一段时期内相关做出或负债具有惯常市场活动的交易。清算等被迫交易不属于有序交易。企业应当将公允价值计量所使用的输入值划分为三个层次,并首先使用第一层次输入值,其次使用第二层次输入值,最后使用第三层次输入值。

九、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

合营安排准则对合营安排的认定、分类以及各参与方在合营安排中权益等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明确规范。合营安排,是指一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共同控制的安排。共同控制,是指按照相关约定对某项安排所共有的控制,并且该安排的相关活动必须经过分享控制权的参与方一致同意后才能决策。合营安排分为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

十、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在其他主体中的权益的定义,指通过合同或其他形式能够使企业参与其他主体的相关活动并因此享有可变回报的权益。在其他主体重权益的披露,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评估企业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性质和相关风险,以及该权益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

新企业会计准则总结 篇2

会计制度是对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和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体系, 从总体上来看分为两个层次, 即国家会计制度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本文以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上市和非上市子公司共存的国资委所属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为模型, 讨论企业内部如何根据国家制定的会计法律制度, 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 设计出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一、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的着眼点和立足点

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以赢利为目的的从事商品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的经济组织, 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这个中心进行的, 作为监督和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与企业的目的是完全吻合的。

1. 设计内部会计制度要着眼于企业的根本目的

企业在设计内部会计制度前, 应明确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企业的一切活动是为了赢利、是股东利益最大化, 在设计内部会计制度时必须考虑设计成本、运行成本和与之带来的效益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内部会计制度中监督指导性条款设计要体现对经济业务事前、事中、事后动态控制的理念, 使监督手段能够发挥效用, 指导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 提高经济效益。内部会计制度中反映性条款设计要手段先进、披露充分、时效性强、信息准确。设置会计科目要考虑国资委报表需要的内容和怎样分级才能满足各级公司业务和集团内部监督控制的需要, 月度、季度、年度会计报表如何设计才能达到集团合并和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对财务信息的要求。总之, 内部会计制度的设计必须为企业的根本目的服务, 从而达到强化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 设计内部会计制度要立足于法律法规

企业是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 为了生存、发展、获利, 其各项活动必须符合所在国家、地区政府颁布的财经法律法规。企业在设计会计制度时应以财经法律法规为依据, 在表达方式上要文字准确、条理清晰、浅显易懂并与企业规模大小、业务构成、日常核算方式、地区分布等要素紧密联系, 还要注意与工商登记注册法规、税务法规、统计法规相互协调, 兼顾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 不可设计超越法律法规或对法律法规产生歧义的条款。内部会计制度设计只有立足于法律法规基础上, 才能保证履行财务披露义务、承担财务报告责任、免于遭遇违法处罚。

3. 设计内部会计制度要具有普遍性和统一性

内部会计制度不光是集团层面的制度, 它是集团、所属公司、公司领导、所有员工必须执行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 必须体现个体的特殊性, 同时具有普遍性, 但也强调统一性, 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普遍性汇聚的集合就是统一性。强调统一性, 令行禁止, 强化执行力;具有普遍性, 才能有的放矢。在设计时一定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充分兼顾各个公司、各个群体的特殊性, 从而保证集团的普遍性、统一性。比如集团规定企业的货币资金必须通过公司财务部门收支, 纳入核算体系, 就不能出现小金库;集团规定多少个一级会计科目, 所属公司就只能用多少个, 如果为了更清楚表达本行业的特点, 可以通过增设二级、三级会计科目实现。

4. 设计内部会计制度要通用、实用

目前, 在世界上会计报告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账户式, 即完全遵从传统会计理论, 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的平衡公式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其报表格式严格、会计科目规范、核算内容详细、严谨, 使用的国家主要有法国、德国、美国、中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另一类是报告式, 即采用报告形式说明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情况, 这种模式没有固定报表格式、没有规范会计科目, 只要说明各个会计要素即可, 一般情况下每个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报告也各式各样, 主要是英国及部分英联邦国家、地区使用。以上两种模式, 从第一种转化为第二种比较容易, 而由第二种无法转化为第一种。我国的会计报告模式是按照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 以《会计法》、《企业财务制度》和新《企业会计准则》 (2006版) 为法律规范的, 对企业有实际指导效用的会计报告模式。对于跨地区的集团公司, 设计内部会计制度时应采用第一种, 他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导向, 符合多数国家的法律法规, 既可以满足企业外部利益关系者所需会计信息要求, 又可以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发挥作用。

5. 设计内部会计制度要能够准确解读

企业在设计内部会计制度时, 首先要保证规章制度的语言文字使用准确, 不能务虚, 一定要务实, 明确哪些是禁止性条款、哪些是指导性条款、那些是指令性条款;第二要使各个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唯一, 要保证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 能够准确按照会计科目编制会计凭证, 进而通过财务处理软件输出所需要的会计报表, 会计科目和会计凭证是将日常经济活动转化为会计语言的媒介, 如果不能将日常经济活动准确记入会计科目和会计凭证, 将导致所有会计数据、会计信息不准确;第三, 会计报表项目包括的会计科目内容必须准确, 使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准确反映在规定的会计报表项目中, 不能出现在一套报表体系中相同会计报表项目名称包含的内容不同。

6. 设计内部会计制度要先进、科学、可行

设计内部会计制度要先进、科学、可行。财务总监委派要考虑地区差别、企业承受能力、资产规模, 要把委派和委任相结合、财务总监和财务负责人相结合、总部委派 (委任) 和分级委派 (委任) 相结合, 使强化监督控制职能和节约费用成本双赢。要采用现代IT技术, 提高科技含量, 如采用网络版软件账务处理系统、报表汇总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网上企业银行系统、税务申报系统、统计申报系统、企业登记系统, 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实施动态监控、节省人工费用的目的。在IT已经进入社会生活领域的时代, 不能按照手工操作理念设计会计制度, 也不能因为追求先进, 而采用不成熟、不实用或费用昂贵的软件, 形成边设计、边使用、边研究, 造成企业无法实施, 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二、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一般包括会计核算单位与会计环境设计、会计监督机制设计、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选择、会计核算系统设计、会计报告体系设计、会计信息化设计。

1. 会计核算单位与会计环境设计

会计核算单位就是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他决定会计规定使用监督范围、会计科目详细程度、会计报表格式设计。为了使责、权、利和谐统一, 在设计内部会计核算单位时要与集团管理层次、专业性质、预算体系、考核体系有机结合, 可以划分成集团公司、专业公司、单体公司、部门、车间、班组、单机进行核算, 也可以按照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费用中心设计流程等等。

会计环境是会计工作条件和状况, 他决定会计监督控制的有效和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否, 是人与制度的结合点。企业的内部环境影响会计环境, 会计环境决定会计人员是否客观公正、诚实守信、监督有效。我国的《会计法》对会计环境作了如下规范“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 设置会计机构”、“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 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会计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的, 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 还应当具备会计师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等等。美国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SarbanesOxley) 》同样对会计环境进行了规范, 包括“公司欺诈及其刑事责任”、“强化白领刑事责任”、“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守则”等等。企业是依法成立的组织, 其设计的会计环境必须符合政府法规要求, 否则, 将受到法律制裁。

2. 会计监督机制设计

会计监督机制是一个单位为保护其资产的安全, 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控制风险, 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 而建立的一系列管理方式。包括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会计人员、审计人员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的监督机制体系。

在涉及会计人员监督机制方面应包括:集团公司对其所属下一级专业公司委派 (或委任) 财务总监 (或财务负责人) , 按照分级管理原则, 依次向下一级公司委派 (或委任) 财务总监 (或财务负责人) , 该财务总监 (或财务负责人) 由其上一级公司会计机构管理, 对上级和本级领导负责。为了保障企业内部稽核制度有效, 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银行印鉴要双人以上管理;使用财务软件处理账务, 要设置操作人员权限、密码、操作日志;网上企业银行资金调度时一定要设置限额权限和两人以上操作等等。

在涉及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业务审批、费用支付、财产清查等监督机制时一定要规章通俗易懂、操作流程切实可行。比如规定“企业增加减少固定资产必须报集团审批”条款应指明:增加减少固定资产必须包括在年度财务预算中, 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增加减少固定资产金额的大小分级按照权限审批, 增加减少公务车辆单独审批, 贯彻总额控制、分级管理、特事特批的原则。又如规定“加强资金支付管理”条款应指明:按照资金性质、使用范围、合同规定、金额大小等事项, 制定各级领导审批权限, 体现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再如规定“费用支付报销管理办法”规定时, 要分别制定诸如“办公用品管理办法”、“差旅费管理办法”、“借款管理办法”、“招待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具体管理办法, 报销时参照这些具体管理办法进行会计处理。

3.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选择

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如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计价方法、收入确认方法等。会计估计是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的判断, 如计提坏账准备、应折旧资产的使用年限、公允价值的确定等。会计政策、会计估计选择必须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 如针对企业资产中应收账款比重大、发生坏账可能性比较大的特点, 为了加强对应收账款监督控制、防范坏账发生、真实反映经营成果, 可以根据账龄法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账龄在半年以内的应收账款不计提坏账准备;账龄在半年以上一年以内的按照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10%计提坏账准备;账龄在一年以上二年以内的按照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50%计提坏账准备;账龄在二年以上的按照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100%计提坏账准备。又如随着公司车辆增多的特点, 对于公务车辆与运营车辆, 在确定折旧年限时应有所区别。对于企业内部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与相关税法不一致时, 必须按照所得税准则调整企业的一般性会计报表。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应前后期保持一致, 不得随意变更, 除非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 或者这种变更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绝对禁止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通过改变公允价值、计提资产减值、改变折旧等方法故意调节利润, 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在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中, 必须说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影响数额、累计影响数额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

4. 会计核算系统设计

会计核算是企业将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报告的过程, 是有关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标准、范围、程序和方法等方面规则的组合。而能否将经济业务准确地记入会计科目、编制会计凭证, 特别是会计科目设置的合理与否, 就成为整个会计核算的关键。

会计科目设计应遵循周延性、互排性原则, 设计的名称应简明、扼要、含义确切。会计核算所用的一级会计科目设计应按照财政部和国资委相关文件进行设置, 没有规定的按照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公司经营管理需要、对外披露需要设置, 保证公司的经济业务对应会计科目、会计科目对应报表项目、报表项目满足公司对内管理监控、对外依法披露的要求。公司内部为了合并报表和会计电算化的需要, 必须对一级会计科目和部分二级会计科目进行严格的规定, 公司内部为了进一步掌握所属公司详细情况, 可以规定部分二级会计科目, 一般二级会计科目不进行集团汇总。各个专业二级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二级科目下设计三级、四级科目, 依次类推。如图所示:

由于每一级公司关注的经济事项要比实际汇总的更细致, 因此, 在设计会计科目时, 各级公司设置的科目要比汇总科目多一级。会计科目是将繁杂的经济业务用会计语言进行归类, 通过会计核算, 以财务报表形式对外报告, 他既是为财务报表服务, 也是财务报表披露的基础, 更是财务分析的依据。会计科目设计的水平决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的成败。

5. 会计报告体系设计

会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按照使用目的分为:一是向本级或逐级向上级公司领导报告企业经济活动情况, 是集团公司了解所属公司的主要手段, 一般称为内部报表, 其格式根据公司管理需要设计;二是向税务机关报税、企业登记机关注册、上市公司年度向证券监管机关和社会公众披露财务报告, 一般称为外部报表, 其格式必须按照相关部门提供的格式或直接输入其软件支持系统, 其构成主体的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三张主表。无论报表格式如何, 其编制基础必须唯一, 且符合政府法律法规、公司内部管理需要。

会计报表按照时间划分为月报、季报、年报, 月报要求“快”、季报要求“准”、年报要求“全”。在内部会计制度设计时, 一般将集团内部汇总的月报设计为动态报表, 采用月度快报格式, 即由三张主表的主要数据构成一张报表, 直接从财务核算系统导出, 在网络版核算软件支持下, 无论在何地、何时, 均可计算生成并进行预算和历史同期的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便于公司管理者随时阅读。对于一个具有四级公司架构的集团, 月度汇总一般应在次月5日内完成, 一般单体公司月度报表除上述快报外, 还应根据本公司情况设计主要产品经营情况汇总表、产品成本表、各项费用表、各个部门经营情况表、应收款项明细表等。季报一般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固定资产明细表、投资情况明细表、应收应付款项明细表、银行借款明细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应缴税金明细表、各项费用明细表、相关生产经营和财务指标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说明等, 一般集团公司应在季末次月15日内完成。年报应该体现全面准确, 除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外, 还要根据资产负债表、利润表项目逐一编制明细表, 必须保证会计科目数据对应会计报表项目数据、会计报表项目数据对应项目明细表数据的严格的钩稽关系, 原则上设计为会计电算化软件自动生成, 同时编写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内部报告要对生产经营情况、各项生产经营指标、财务指标预算完成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一般应在次年20日内编制完毕。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 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 企业领导和高级财务人员必须对财务报告负法律责任。

6. 会计信息化设计

单机版会计电算化的运用使会计人员摆脱了繁重的手工操作, 网络版会计电算化的运用使会计核算、反映、监督成为动态系统。在使用网络版进行会计信息化系统设计时应达到以下水平:所有会计科目进行规范编码, 根据会计制度自动进行核算;直接从会计科目提取数据, 不得使用表间取值公式, 按照要求生成各种格式的财务报表;使用网络软件, 实现各级财务报表自动合并;为便于财务报表的阅读、报送、存档, 每张报表大小应设置为A4纸张、不小于10号字打印;能够提取历年数据、预算数据进行财务指标对比分析;软件销售商、IT系统管理人员随时提供动态服务;根据使用者身份设定权限, 保证运行安全;24小时数据统一备份, 防止数据丢失。

为了加强资金集中统一管理, 要建立企业网上银行系统, 集团统一管理资金。对各个所属公司的资金实行总额管理、余额控制的动态监督手段, 防范资金风险、保证资金实时调拨、节约资金、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对于税务申报、工商申报、统计申报、行业申报、工资发放等等, 也应树立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理念, 采用IT系统进行处理。

新企业会计准则总结 篇3

关键词:新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信息化 探讨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186-01

1 关于单位信息化的具体含义和作用

1.1 何为单位的信息化

该项要素涵盖非常多的知识,相关的人员都站在不一样的层次之中对于其定义展开了具体的论述,得到的概念也是不一样的。结合单位的具体运作状态,单位结合目前的信息工艺,经由对资源的深层次分析,切实的提升单位的生产以及运作和管控等的能力,最终提升单位的利润和竞争水平。

1.2 关于它的具体意义

我们国家处在当前革新的最重要阶段,当前的信息化的水平并不是很高。进行该项创建工作的意义很是显著。第一,当前经济体系的设置,单位件的竞争开始变得严峻,对于信息的获取量非常多,是一种综合化的内容。第二,自从入世之后,和国际市场有效的连接到一起,其参加到国际间竞争的能力也增强了,此时就规定积极的开展该项创建工作,进而切实的提升单位对于市场的应对水平,提升总的竞争实力。第三,便于开展工业化活动,带动经济体系的革新,进而保证增长模式出现变化。

1.3 关于其具体的特点

1.3.1 其前提是信息科技

站在一定的层次上讲,信息化是说的科技不断的使用的一个步骤。对于单位来讲该项内容也是这样的。同时单位的信息科技的高速前进,带动了它的切实发展。由于科技和经济高速前进,此时该项活动也获取了显著的进步,信息科技是其关键的前提。

1.3.2 将资源的使用当成是关键的内容

对于单位来讲,信息资源是非常关键的资源,合理的对其利用是单位的信息化的必然前提,同时还是单位的信息化的最终归属,它的单位的该项体系之中发挥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由于信息化高速前进,此时在过去的三种要素,信息会成为第四大要素,发挥它的关键意义。此时他的重要性也开始提升,同时还引发了单位的运作模式以及组织构造和单位文化等等的一些革新活动的发展。

1.3.3 信息化涵盖在单位运作工作的很多层次之中

在许多人思想中,所谓的信息化是用电脑联网。很显然其是不正确的。虽说它要借助于电脑和网络,不过它已经不需要局限在电脑科技的层次之中,涵盖了单位运作的很多个要素。就拿制造业来讲,它涵盖很多的要素: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决策信息化、流通过程信息化和组织结构信息化。

1.3.4 信息化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竞争下,只有在企业拥有竞争和外在的拉动力压力以及追求卓越、丰厚利益的内在动力,才会有使用要求。即便投入巨资改进企业信息化技术科技,可能存在风险但还必须接受企业转变的方式,如果成功将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因此,生产力是企业信息化的根本动力,企业产生信息,目的就是实施核心动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 新会计准则下推进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 会计信息化人才匮乏

因为信息技术将使会计信息采集、处理的实时性和自动化从而导致会计职能发生变化,这样便使会计人员把精力放在了一些琐碎的事物而不是专业事物上。会计人员将把精力放在分析企业的业务活动和用户的信息需求上面。从而量体裁衣做出有关的信息添加、存储、维护和报告的规则等。所以,会计的职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同时角色也在变化。信息技术环境不管是对会计人员的角色还是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精通会计、通晓财务管理和熟练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财务软件开发的人才严重缺失,从而使信息技术在有效性,实用性等方面大大降低。

2.2 期末不按规定结账,甚至还可以“反结账”

新会计准则表示,“各单位需按规定定期(包括月、季、年末)结账”;《会计法》也明确提出,“会计帐簿记录发生错误等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的方法更正”。但我们看到,大部分会计软件可以期末不结账就可以产出会计报表,甚至还能在结账后发现原来处理不当,或因管理层“特别需要”,采取“反结账”的手段,彻底消除以前的原表,不留下一点痕迹,这就严重违反了我国会计法的法规。

2.3 操作权限不符合内控制度的要求

多数商品化会计软件存在“超级用户”,意指一人身份(如系统管理员)登陆,就能解决完会计核算的全部项目。这同新会计准则内控制度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背道而驰。其次,还有着系统管理员与财务主管岗位、会计核算具体岗位分工不清的混乱情况。有些即便有分工,但也未能在软件中表示出哪些是相容岗位、哪些是不相容岗位。

3 新会计准则下完善我国会计信息化的措施

3.1 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让会计人员能准确无误运用会计信息,重中之重在于旨在未来的会计人员不但具有会计、管理和决策方面的知识,而且必须有能力运用信息技,从而对信息系统和相应资源的评估和分析。管理方式和信息技术不断突飞猛进,会计信息系统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相异于信息技术人员,会计人员适应会计信息化需求的应变能力重点表现在以下三点:①根据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管理变革的新需求,提出对会计控制规则和会计信息规则变革的新需求。②制定各种业务活动、会计控制和会计信息的规则,协助信息技术人员正确理解、抽象和描述相关规则。③在信息技术人员完成规则变革的信息设计后,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新功能进行验收评测。

3.2 在开展该项创建工作之前的时候,单位要设置综合化的体系

单位的管控工作者的思想要彻底的革新。由于信息化的发展,此时会使得一些流程等变得标准,单位的管控工作者要彻底的变革思想,把他导致的一些短时间的不利现象减少到最小,否则就会干扰到单位总的竞争水平,单位的信息化管控就会走到一种无路发展的境地。同时,管控人员对于该项创建工作是以战略意义为前提的,软件机构是以单位的具体状态为背景,此时的长远性和实用性间就会存在一些不利现象,怎样确保两者都可以实现是当前非常关键的一个要素。单位的信息化不但要合乎具体的发展情况,同时还要给其后续的发展留有空间,所以它必须经由可扩充的特征。

参考文献

再论新企业会计准则论文 篇4

一、 会计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

新会计准则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由1个基本准则、38个具体准则和1个应用指南构成。

1. 基本准则

基本准则由11章50条构成。基本准则处于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一层次。基本准则涉及整个会计工作和整个会计准则体系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对38个具体准则起统驭和指导作用,各具体准则的基本原则均来自基本准则,不得违反基本准则的精神。

修订后的基本准则与1992年的基本准则比较,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1) 继续坚持我国基本准则的定位。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中《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的内容与我国的基本准则有相似之处,但该框架不作为准则体系的组成部分,主要是用于指导准则制定机构的制定工作。我国已经有了基本准则,十多年来已被理论界和实务界所接受。所以,这次修订基本准则,没有将原来的基本准则改为类似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仍沿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形式,只对其中的部分内容做出修改。

(2) 对会计目标进行修改。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最终要达到的结果。在国外,也称为财务报表的目标。根据会计的本质和国内外会计实践,修订后会计的基本目标是:“企业会计应当如实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有用信息,以满足有关各方面对信息的需要,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并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基本准则根据这些新情况对会计目标有关内容作出了相应的修改。

(3) 对会计一般原则进行完善。原基本准则中的一般原则,具体规定了12项原则。国外一般称为会计信息或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本次修改将原一般原则改为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这样更能体现本章的内容实质。此外,在原来12项一般原则基础上,增补了会计的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的原则要求,这也是近年来国际上通行的要求,另外,本次修订同时对原12项原则的内容也作了适当的补充和完善。

(4) 对会计要素的定义作了重大调整。这次重大调整的主要原因是,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进行重新定义,取代了原基本准则中关于会计要素定义的规定。基本准则修订后的这部分内容完全是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进行的,而且是本次基本准则修改的核心部分。除了修改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外,还吸收了国际准则中的合理内容,例如,在利润要素中引入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

(5) 对财务报告进行修改。本次修改删除了财务情况说明书的提法,将第九章财务报告改为财务会计报告。在语言表述上做到中国化和通俗化,便于理解、操作和执行。

2.具体准则

具体准则共有38项,其中,新制定的会计准则22项,以前制定、现在修订的16项。这38项具体准则基本涵盖了各类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具体准则处于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二层次,是根据基本准则制定的、用来指导企业各类经济业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规范。

具体会计准则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

(1)一般业务准则。它主要规范各类企业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和计量要求。包括存货,会计政策等具体准则项目。

(2)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它主要规范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的确认与计量要求。包括石油天然气开采,生物资产等准则项目。

(3)报告准则。主要规范普遍适用于各类企业的报告类准则,如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等准则项目。

3.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处于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三个层次,是根据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制定、指导会计实务的操作性指南。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主要解决在运用准则处理经济业务时所涉及的会计科目、账务处理、会计报表及其格式,类似于以前的会计制度。鉴于这次会计准则体系改革的幅度很大,如果由企业自行设计科目报表可能会出现混乱的局面,所以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二、 会计准则体系颁布和实施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我国融入国际经济体系。要使中国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会计作为商业通用语言,必须国际化。会计国际化的关键点之一就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制度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还有相当的差异,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减少或消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充分协调,可以提高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在全球经济中的可比性,降低我国企业信息报告成本和融资成本,有利于推进我国当前实施的企业“走出去”战略。因此,制定一套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与国际会计准则充分协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是我国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迫切需要。

第二,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需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没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贯彻了先进科学的会计理念,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中适合中国国情的会计政策和程序,使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了制度保证。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和实施必将对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三,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从整体看,与我国迅速发展的经济对会计人员职业水平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国际上先进国家的会计水平相比,差距更大。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的职业水平,增强其职业判断能力,成为我国会计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一靠培训,二靠在实践中锻炼。以新会计准则体系培训为契机,将国际上先进的会计理念和先进的会计方法传授给会计人员,将有利于会计人员职业水平的提高;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将使会计人员有机会在会计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第四,有利于提升我国会计的国际地位。新准则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我国更快地实现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的目标,促进全球会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强我国在国际会计领域的影响力,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会计的国际地位。

三、 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

新会计准则体系较好地处理了借鉴国际惯例与立足国情的关系、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科学规范与便于理解和操作执行的关系。所以,与以前颁布类似的会计规范相比,新会计准则体系表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 科学性。首先,科学性体现在其会计理念的科学性。新会计准则体系比以往更加关注企业资产的质量,更加强调对企业资产负债日的财务状况进行真实、公允地反映,更加强调企业的盈利模式和资产的营运效率,而不仅仅是营运效果。其次,科学性体现在其体系结构和表述的科学性。新会计准则体系是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既有一般的原则指导,又有实务的操作指南,既体现了国际协调性,又密切结合中国实际。新会计准则体系体例合理、表述清晰、定义科学,是一套质量较高的会计准则体系。最后,科学性还体现在其会计政策和方法的科学性。新会计准则体系保留了在我国行之有效的会计政策和方法,剔除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旧的会计政策和方法(如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等),引进了一些符合中国实际的、新的会计政策和方法(如在合并会计报表中引入实体理论等)。

第二, 全面性。纵向上看,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是一个有机整体;横向上看,38项具体准则和1个应用指南基本上涵盖了各类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这些业务不仅包括以前的一些常规业务,而且包括了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而出现的新业务(如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等)。即使将来出现具体准则没有涵盖的新经济业务,企业也可以根据企业基本准则进行判断和处理。

第三, 可操作性。新会计准则体系不仅对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提供了一般的原则指导,而且对如何运用会计准则提供了操作指南。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应用指南以会计人员喜闻乐见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形式对如何运用会计准则作出了规范,避免了会计人员在具体运用时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避免了在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时可能出现的混乱局面。

第四, 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充分协调性。新会计准则体系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中适合中国实情的内容,绝大部分会计政策与方法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是一致的。从总体上看,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保持了高度的协调性(或趋同性),但同时,新会计准则与现行的国际会计准则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公允价值的应用;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关联方的披露;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第五, 层次性。新会计准则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基本准则处于会计准则体系的最高层次,它是制定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实务的规则。具体准则处于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二个层次,它是根据基本准则制定的对各类企业经济业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规范。应用指南是根据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制定的、指导企业进行会计实务的操作指南。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这三个层次相互联系、各有分工。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具体内容 篇5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具体内容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具体内容

基本准则

第1号——存货 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第4号——固定资产

第5号——生物资产 第6号——无形资产

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8号——资产减值

第9号——职工薪酬 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第11号——股份支付 第12号——债务重组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13号——或有事项 第14号——收入

第15号——建造合同 第16号——政府补助

第17号——借款费用 第18号——所得税

第19号——外币折算 第20号——企业合并

第21号——租赁 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 第24号——套期保值

第25号——原保险合同 第26号——再保险合同

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第31号——现金流量表 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

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第34号——每股收益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35号——分部报告 第36号——关联方披露

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 第一章

第一条

第二条 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第三条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四条 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财务会计

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

第五条 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

第六条

第七条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

第八条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九条 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十条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十一条

第二章

第十二条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第十三条 企业提供约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十四条

第十五条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相互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

第十七条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

第十八条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

第十九条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

第三章

第二十条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

前款所指的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由企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预期在未来发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二十一条 符合本准则第二十条 满足以下条 件时.确认为资产:

(一)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第二十二条

确认条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四章

第二十三条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

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 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李项形成的义务.第二十四条 符合木准则第二十三条 规定的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以下条

(一〕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二)第二十五条 符合负债定义和负债确认条 负债表;符合负债定义、但不符合负债

确认条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

第五章 所有者权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二十六条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

第二十七条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

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一动的、与所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九条

第六章

第三十条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

第三十一条 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

第三十二条 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 表_

第七章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三十三条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

第三十四条 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

第三十五条 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品销售收入、劳务收.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

第三十六条 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

第八章 5 第三十七条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

第三十八条

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 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第三十九条 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四十条

第九章

第四十一条 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第四十二条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一)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

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二)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

(三)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

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

(四)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

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

(五)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四十三条

第十章

第四十四条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

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

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第四十五条 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会计报表.6 第四十六条 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第四十七条 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

第四十八条

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

第十一章

第四十九条

第五十条 本准则自2007年1月1起施行。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

业会计准则——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15号——建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5号——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

2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

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

17号——

债务重组取得的存货的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

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的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新企业会计准则总结 篇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和持续竞争力,都在不断加大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研发费用在企业的经营支出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不仅高科技企业,传统企业也呈现出这一趋势。这些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因此,探讨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十分必要。

一、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国际流行做法与我国新会计准则的规定

如何对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进行恰当的会计处理,各个国家的会计准则做出了不同的规定。总体上看,主要有3种类型的处理方法:

(1)研究开发支出的“费用化”。这种做法以美国为代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2号公告《研究和开发成本的会计处理》对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做出规定,研究与开发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研究开发活动结束后不论成功与否。均不确认为无形资产。

(2)研究开发费用的“资本化”。例如,荷兰的会计准则规定,研发费用只要预期能给企业带来收益即可予以资本化,并在5年内进行摊销。这种资本化的做法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企业的短期行为。但不加区分地将其全部资本化,又违背配比原则和稳健性原则。

(3)“有条件”的资本化。这种做法以英国为代表。英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将研究支出作费用化处理,其中消耗固定资产的费用可以资本化。而对开发费用则可以进行有条件的资本化。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第38号准则《无形资产》则在以上3种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将研究开发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即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由于研究阶段的支出目的不是产生具有未来收益的经济资源,因而它很难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故此阶段发生的支出应直接计入损益:而开发阶段的有关支出则在满足技术可行性等条件时应予以资本化。

我国财政部2006年2月颁布并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率先实施了新的会计准则,其中第6号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做出了规定。该准则主要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其核心内容包括:

(1)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分别处理。所谓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并理解它们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所谓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开发阶段。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2)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3)开发阶段的支出,在能够证明下列各项时,应当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①从技术上来讲,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具有可行性;②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③无形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具有市场或该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时,应当证明其有用性;④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⑤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计量。

二、我国新会计准则下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合理性与不足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确认不外乎3种情况:费用化、资本化、“有条件”的资本化。我国新会计准则主要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实行有条件资本化的处理方式。

1、合理性

研究开发费用有条件的资本化的合理性在于它既遵循了谨慎性原则,又遵循了配比性原则,具体表现在:

(1)开发费用资本化能更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开发支出为企业的投资者和其他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关于企业革新活动进展和成功可能性的信息,将开发费用加以资本化后作为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可以向投资者传递企业管理层对无形资产预期收益评估的信息。

(2)开发费用资本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开发费用本质上是资本化支出。具有明显的后效性。在开发经费投入后,其效果可能要经过数年才能体现出来。由于管理者的任期并不是永久性的。如果把开发经费支出作费用核算。该项支出的增加必然会引起本期利润的下降。管理者为了不影响自己的业绩。就会减少开发经费支出。这样短期利润数字可能比较好看。却损害了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而资本化处理则会纠正这种倾向,并保持企业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3)开发费用资本化有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从近年来美国、日本和中国等地股市来看,科技类股票的市盈率普遍高于其他各类股票的市盈率,这说明“科技含量”已成为企业价值的组成部分。开发费用资本化会增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的动力,也能更多地增加企业的价值。

2、不足

我国新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并不是完美的,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具体表现在:

(1)一定程度上缺乏现实可操作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无形资产研发业务比较复杂、风险大,要把企业的整个研发活动清楚地划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对于本身并不精通科学技术的会计人员来说,这项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这一规定从表面上看很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2)资产确认标准带有太多的主观性,从而给公司操纵利润提供了可乘之机。企业将研发活动划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开发阶段的支出是否满足准则所规定的5个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因而准则的这些规定客观上增大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企业只需要“合理”地划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通过调整研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分界点。就可以很轻松地操纵利润。

(3)在将开发阶段的支出计入无形资产后,对无形资产摊销的年限上,新准则的规定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新准则不再具体规定摊销年限,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应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利润上升)。这样,公司对其无形资产是否属于寿命可确定,以及寿命多长的判断将对公司利润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对新准则下我国研究开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改进建议

我国新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的规定虽然有一些不足。但是与其他会计处理方法相比还是比较公允的。本文针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合理划分研究与开发阶段

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在具体操作时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标准。一般而言。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必须经过“提出设想一可行性研究一小型工业化试验一大型工业化试验一正式投产”的过程。随着研究开发过程的不断进行。研究开发的不确定性不断降低。研究开发的风险也在降低,经过小型工业化试验后,研究与开发结果变得明朗,失败的风险很低。据此,本文认为,在从最初的想法形成到进行小型工业化试验阶段,是对新产品、新技术进行初步分析和调查并进行小型试验的阶段。这时项目能否成功还不一定,未来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也无法确定。投资风险比较大,所以可以将这一阶段的研究开发支出予以费用化。具体来说,可以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将所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在“管理费用”下设二级明细科目“研究与开发费用”,并按照研究与开发项目设置三级明细账,按项目明细归集所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每期期末,将按项目归集的研发费用汇总,即得到当月的研发费用总额。

通过小型工业化试验后,项目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进一步试验的目的就是要运用于实践。未来经济利益也较为确定,开发失败的风险很小,因而应将这一阶段的研究开发费用予以资本化。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为:对于已通过小型工业化试验阶段的项目,可在“研发支出”一级科目下按项目设置二级明细。用以归集该项目从大型工业试验到正式投产前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项目完成投产后,按照国家法律程序形成无形资产,则将该项目的后期研发费用从“研发支出——某项目”贷方转入“无形资产”账户借方。在一定期限内摊销。

通过这一规定,企业在具体操作时就有了明确的依据,可以合理地划分研究与开发阶段,恰当地处理研发费用。

2、加强研究开发费用的披露

应该进一步强化企业研发费用支出情况的披露,一方面将企业的各种研发信息传递给投资者,增强其对企业的投资信心;另一方面约束企业利用研发费用的调节进行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的行为。加强企业研发费用的披露主要包括两部分:

(1)加强研究与开发费用的表内披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在资产负债表的“管理费用”下应单独设置一行“研究与开发费用”项目,用来披露企业本期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新准则对此已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是还应在利润表的“管理费用”下增设“研究与开发费用”一栏,使投资者能更清楚看出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对利润的影响。利润表后还应设置附表“研究开发费用明细表”,用以按项目披露主要研究开发项目费用发生情况,这样可使投资者更加明确研发资金的使用情况。

(2)加强研究与开发费用的表外披露。主要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设立以下内容:一是披露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确认的标准、分类、计价方法,费用化金额,占总费用的比例,资本化金额,所采用的摊销方法;二是说明研究开发费用、研究开发投资和无形资产的关系,说明研究开发费用的主要投入方向,研究开发成功与失败的比例:三是披露其与主营业务收入、技术性收入的比例,期初与期末余额的对照分析;四是披露所研究与开发项目的可行性、先进性、现状和市场前景。

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企业的新影响 篇7

一、对企业会计管理的影响

1、对会计核算体系的影响。

企业会计核算帐户、会计报表及其列报内容和部分会计处理流程将发生改变。新增准则如《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金融工具列报与披露》等的实施,要求对企业现行使用的“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等科目进行重新设计,按金融工具的分类和确认与计量原则核算,并在相应的报表中列表与披露;再如,企业需要根据《所得税准则》设计“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核算递延的所得税项。

2、对企业管理水平及财务信息系统的影响。

企业会计帐户、报表结构的调整直接导致了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及其有关功能的调整,企业需要通过自行开发完善或通过软件供应商的功能升级来实现功能的转换。本套准则公布后将会大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尤其是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要做好必须重新更新所有银行信息管理系统和管理办法。

3、对会计要素结构影响。

新准则使一些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发生变化,导致企业需对涉及本企业的会计要素根据新准则的定义进行重述,企业将由于重述改变重述期的资产负债表结构。例如根据“金融工具”有关准则对“长期债权投资”按交易性质分类,将会改变企业的“长期资产”和“流动资产”结构。

二、新会计计量属性的增加对企业的影响

1、

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得利,计入当期损益,这将使企业利润增加。

2、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一般情况下,也将使利润增加。

3、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有条件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模式。

按照新的准则,拥有较多房地产的公司,其业绩可能会因此有很大的提高。

4、“股份支付”准则规定:

无论是以权益结算还是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都应在授予后将股份支付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从而使利润减少。

5、“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

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改变了原制度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的做法。如果交易性股票价格不断上涨,应确认投资收益,将使利润增加;如果股票价格下降,则应确认投资损失,将使利润减少。

三、存货管理与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下,存货管理办法中取消“后进先出”法,一律使用先进先出法记账。对于采用“后进先出”法的公司和生产周期较长的公司将会产生一定影响,对于原先采用后进先出,存货较大,周转率较低的公司,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下跌过程中,一旦变革为先进先出法,成本将大幅上升,毛利率快速下滑,当期利润下降,会造成毛利率和利润的不正常波动。另外新的存货记账方法对于生产周期长的行业,如造船及某些机械制造行业,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这将降低它们的成本,提高毛利率,提高会计利润。

在一个通货膨胀的市场环境下,使用后进先出法可以降低税收,因此,转向先进先出法会对企业不利。现阶段通货膨胀的因素在当前的中国经济环境已经不是无需考虑的问题,因此,后进先出法的取消,对原采用的企业利润有一定影响。

四、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对企业的影响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能有效遏制上市公司当年巨额提取减值准备,次年转回虚增利润。防止季报、半年报不计提而在年底一次计提减值损失的现象,企业操纵利润难度加大。新准则规定。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不再摊销。该政策对因企业重组而有大量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的企业根据其资产运作情况将会对当期利润产生积极或消极两种不同的影响。企业资产优良的企业。商誉减值将较小,如小于以前按直线法摊销的金额,当期利润将增加;企业资产运作差的企业,商誉减值将较大,如超过以前按直线法摊销的金额。当期利润将减少。

五、债务重组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新债务重组准则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人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人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

新准则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对作为债务人的企业而言,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意味着,一旦债权人让步,企业获得的利益将直接计入当期收益,增加当年利润。对那些无力清偿债务的上市公司而言,一旦债务被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可能大大提高其每股收益。

新会计准则详细规定了可能产生损益(主要为利润)的债务重组四大情况: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人当期损益等。

按新规定,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极大地提升其收益水平。特别是会对上市公司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对于*ST及ST公司而言,不能幻想依靠债务重组获益而摘帽、摘星。原因在于,上市公司摘帽、摘星的条件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正值。债务重组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利润,在实际会计操作时将计人营业外收入肯定是非经常性损益。因此。会在摘帽、》摘星时被扣除。

六、开发费用资本化对企业的影响

在新的《无形资产》准则中,将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区别对待,允许将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准则将无形资产的开发划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即费用化;而开发阶段的支出,如果能够满足相关条款规定时,进行资本化处理,计入无形资产。开发费用的资本化无疑会提升科技及创新类企业的业绩,减轻经营者在开发阶段的利润指标压力,从而提高他们在研发投入上的热情。如果会计及税收政策配套,将使得科技及创新类企业的业绩及现金流实现长期的同向增长,如决策正确,这将使相关公司进入一个发展的良性循环周期,并提高估值水平。

在新《借款费用》准则中,扩大了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准则规定借款费用如果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资产可以作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这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并且,如果相关资产的购建或生产占用了专项借款之外的一般借款的,被占用的一般借款的利息费用也允许资本化。

这项规定,对于先进制造业是有利的。由于许多先进制造业公司的生产周期比较长,而且借款金额巨大,因此实施新会计准则将会提高此类企业的业绩。而且,新的《无形资产》准则中,对开发支出资本化的规定也适用于先进制造业。这种会计政策的变更,带来的不仅仅是企业当前的会计利润上升,关键在于改善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考核指标,从而提高经营者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

七、对公司融资活动的影响

1、对融资环境的影响。

除存在极少几个方面,新准则充分考虑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而各国会计准则协调趋同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共同要求和必然趋势。会计准则协调趋同奠定了容易理解和接受会计共同语言的基础,这就为在更大范围内寻找适合的融资资源提供了可能。范围内进行比较选优或组合等。

2、对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

在各国不同融资方式发达程度不一样的情况下,如果可供选择的融资范围越广,对融资方式的选择就会有所不同,就会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比较选优或组合等。

3、对融资成本的影响。

现行按所在国准则调整报表进行境外融资,除了增加审计费用外,由于准则差异对融资的速度、难度、认购倍率和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无不产生成本。有的甚至由于融资的规模和速度而影响项目的产出和回报或者失去投资机会。

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新会计准则的新规定, 并对新会计准则从企业会计管理、新会计计量属性的增加、存货管理与计价方法、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债务重组方法、开发费用资本化、对公司融资活动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企业会计管理,费用资本化

参考文献

[1]、王国锋《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行为的影响—自由与风险的双刃剑》首席财务官2007年1期

[2]、张国华《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分析》集团经济研究2006年11S期

[3]、秦岩《浅析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其对企业的影响》时代经贸:下旬2006年12Z期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 篇8

一、公允价值的计量使用方面

在坚持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前提下, 新会计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 并不同程度地运用于17 个具体会计准则中, 比如在企业合并、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股份支付、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准则中均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并且给予公司更大的自主权, 根据对公司经济预期的改变来调整会计政策。这意味着我国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被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所取代。因而, 企业会计核算结果将更为真实地反映公司资产负债状况和经营成果。

但是, 由于我国还没有比较准确的计量标准, 没有像国外一样完善的评估机构, 而且公允价值究竟应该是多少, 不同的评估方式、不同的评估机构, 得出的评估结论也不尽相同。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成为盈余管理操控的工具, 问题并不在于公允价值计量本身, 而在于公司内部的结构以及决策体系是否完整。所以, 如果企业没有建立相互制约、协调一致的内部管理机构, 不能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确认和变更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决议的话, 公允价值的操作将使一些公司达到某种盈余管理的目的成为可能。同时, 公允价值的运用, 使不同资产差异巨大。在投资性房地产方面, 由于公允价值适用条件非常严格, 大部分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并未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大部分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 采用谨慎的态度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其中相当一部分继续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然而, 由于近几年房地产升值的速度较快, 一旦企业将计量模式由历史成本改为公允价值, 其早期购入的投资性房产,必将大大提高其净资产和当期净利润。

二、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问题仍无法完全避免

在新会计准则下, 对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三项的计提转回是被明确禁止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两项中的股权性投资并采用成本法计价的计提转回也是不允许的。这有效地防止了上市公司利用减值准备一次亏够, 再重新转回的利润操纵手段。但新准则对于存货、应收账款和金融工具等减值准备仍可以继续计提并转回。存货、应收账款和金融工具是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 上市公司可能利用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的计提、转回来调节年度利润, 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将成为更多公司用来操纵利润的重点。应收账款、存货、长期资产的折旧或摊销可能将成为资产减值准备中盈余管理最主要的方式。

三、利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调节利润

新准则关于债务重组损益及非货币性资产置换损益均计入当期损益, 容易导致企业非经常性损益增加。虽然这些非经常性损益不会直接改变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 但优质资产的注入的确会提高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甚至还有可能令上市公司的成长出现拐点。由于关联方交易在原会计准则体系下就已经是企业盈余管理的重点内容, 关联方间的购销、租赁、股权、转让及置换、资产转让及收购 以及担保抵押、资金占用等都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形式,所以虽然新准则要求企业严格按照新准则的要求披露关联方关系、关联交易的价格、关联交易形成的差额等, 大大缩小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 同时要求有关关联方交易的具体细节都要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以此来减少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但是新准则尚未对关联交易非关联化问题作出具体规定。上市公司通过分解交易, 将关联方关系转为非关联关系以及操纵关联关系成立时间等非关联化形式, 可以在新准则规定的范围内避开监管来进行适度的盈余管理, 这也将成为企业运用关联交易进行适度盈余管理的新突破点。同时, 新准则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企业合并中均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使得关联交易更加有利可图。

四、利用无形资产开发费用资本化调节利润

《企业会计准则第6 号——无形资产》规定: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 其中研究阶段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开发阶段支出如符合条件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由于国内公司的研发活动多半集中于材料、装置和产品的开发, 即属于开发阶段的支出, 因此新准则实施后将提升该类公司赢利能力, 鼓励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在实践中, 研究和开发费用之间存在模糊地带, 很有可能成为公司平滑业绩的工具。虽然准则中对于支出的费用化和资本化都有明确的规定, 但在实务应用中,上市公司可以利用虚假或不实资料将支出在费用化和资本化之间作调核:当企业需提高业绩时, 提高资本化支出;当须降低业绩时, 只需增加费用化支出。

五、利用固定资产折旧年终复核平滑利润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要求企业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方法及预计净残值至少每年复核一次, 当使用寿命预计数及预计净残值与原先估计有差异时, 就应当调整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与净残值。虽然新准则仍然要求企业只有在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时, 才能调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但是,由于固定资产的金额都比较大, 而且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 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和预计净残值的变更都统一采用未来适用法, 不再追溯调整, 公司只要找到证据证明其使用寿命与原估计数有差异, 只须通过对折旧年限的调整, 就可以对业绩进行一定程度的操控,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上一篇: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_教学设计_教案下一篇:宽容开学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