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特殊的公开课教案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堂特殊的公开课教案(精选12篇)

一堂特殊的公开课教案 篇1

虽然我已有20年的教龄,但是,我丝毫不认为不认真备课就可以随便上好一节课。相反,要不断钻研,不断创新,特别是要体现新课标精神,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教案,同时,又不依赖教案,能根据课堂的实际灵活掌握,随机应变,才能真正上好一节课。《黄河颂》这篇课文,我在临潼讲过,但是,为了上好这节公开课,我在网上浏览了很多图片、视频资料,经过精心整合,制成了自认为精美的课件,撰写了下面这个教案。可惜,等我上课时却被告知多媒体的设备坏了,放不出画面,只能放出声音,尽管我及时做了调整,改放了一些有关歌曲,而上完之后仍不尽如人意,留下一些遗憾。在此,我把教案公布如下(课件以后公布),或许,各位能从教案中(特别是课后记)中得到一些启示。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黄河颂》教案

皮山二中支教教师:宣勇民

教学目标:

1、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和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

2、识记并理解生字词的音义。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些朗读诗歌的技巧。

3、感受诗歌的意境,明确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弄清诗歌的结构和内容。

5、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发扬黄河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勇于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感受黄河的形象,掌握一些朗读技巧,明确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弄清诗歌的结构和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

学法指导:通过反复朗读、联想和想象、品味交流来理解诗歌。

教学方法: 朗读法、演示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含有黄河的一组照片和课文朗诵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启发学生说出有关黄河的诗句。用多媒体展示一组黄河的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读新课。

1、简介诗歌的作者光未然和曲作者冼星海。(用课件展示)

2、写作背景介绍。(用课件展示)

3、展示学习目标。(见幻灯片)

4、范读课文。(播放视频)

5、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6、老师指导学生如何读好这首诗。

7、分析课文。

提出四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用课件展示),学生讨论发言,老师归纳。

朗诵词的作用:点题,概括黄河的特点,有英雄的气魄,代表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引出下面的歌词。

诗人从以下三方面赞美黄河:

○自然特点.○地理特点.○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

诗人表达了这样的感情:

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

课文的结构和内容(用课件展示)第一层:望黄河— 描绘

形象气势。

第二层:颂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保卫着中华民族,养育了中华民族。

第三层:学习黄河精神——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三、课堂小结。

1、我们感受到了黄河英雄的气魄和伟大坚强的精神,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我们学会了朗读诗歌,掌握了一些朗读技巧。

3、我们弄清了这首诗的层次结构,明确了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我们认识到黄河精神值得大家永远学习。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战争年代,我们人人都要捍卫祖国的领土和民族的尊严,我们绝不做亡国奴,我们要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和一切分裂祖国的反动势力作斗争,我们更要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将来长大了,好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让祖国变得更强大。我们永远要学习黄河的精神,克服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自强不息,立志成才。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黄河颂》。

2、积累有关描写,歌颂黄河的诗句,语段.

3、以“ 啊,黄河!你是____________,我要  为你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写话,表达你对黄河的感情.


五、拓展视野

欣赏歌曲《保卫黄河》。

[课后情况反馈]

4月17日 早上第二节课,我在皮山二中的多媒体教室上了一节公开课。课后,老师们进行了评课。总体认为这节课讲得是成功的:符合新课标精神、有激情、课文分析有层次、板书规范、在多媒体投影机无法修复的情况下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充分利用音频,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显示了高超的驾驭教学能力等。

一堂特殊的公开课教案 篇2

首先, 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球的概念与性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必修2的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第三节“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是球的概念与性质。本节是对“旋转体”的再认识, 对球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使学生摆脱了旋转体的母线只能是线段的狭隘理解, 也是对旋转体知识体系的完善, 为研究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提供了具体模型,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次, 我对学情进行了分析: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球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初中对圆性质的研究, 对多面体以及圆柱、圆锥、圆台的概念和性质的研究为进一步探究球的相关性质提供了研究方法。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此基础上, 我为本节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方面, 利用定义识别球和球面, 能够应用球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会求两点的球面距离。 (2) 过程与方法方面, 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化归”思想;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提升学生的数学修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体会客观世界中事物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能够用联系的观点、类比的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不断地培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探索精神, 并将教学的重点设定为“球的性质”和“两点的球面距离”。教学的难点在于“两点的球面距离”。

为实现教学目标, 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的设计如下:高一学生预备知识完整, 思维较活跃, 但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和认知特点, 本课采用类比发现式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球的概念与性质, 与学生共同探究,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思维, 使思路逐步开阔,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自己表述解决问题的思路, 归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反思建构的能力。

具体教学过程的构想分为四个阶段: (1)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2) 探索思考, 解决问题; (3) 课堂小结, 建构系统; (4) 课后巩固, 评价反馈。在每一个阶段, 我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 预想了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引例1:毛泽东的1958年7月1日的诗作《七律·送瘟神》写到“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引例2:矩形→圆柱, 直角三角形→圆锥, 直角梯形→圆柱。

【问题】怎么才能形成球呢?

设计意图:通过毛泽东诗词引出课题, 这句诗揭示了相对运动的规律。那么同学们知道在哪个纬度上最吻合吗?这个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为课后作业埋下了伏笔。通过回忆已有旋转体的形成过程, 开始本节课的学习:设疑猜想→探究→结论→应用。

二、探索思考, 解决问题

1. 球的有关概念

(1) 球面、球 (球体) 的定义

情形1:圆绕着直径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 形成的轨迹就是球。

情形2:半圆绕着直径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 形成的轨迹就是球。

情形3:半圆绕着直径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 形成的轨迹就是球面。

情形4:空间中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球。

情形5:空间中到定点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球。

其中情形3、情形5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首先明确区分球面与球体;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的运动观点;通过运动观点和集合观点两种方式定义球面和球体, 有利于建立起球与圆的关系, 为由圆的性质类比得到球的性质打下了基础。

(2) 球心、半径、直径、画法

设计意图:明确基本概念和图形的画法。

2. 球的性质

【问题】用一条直线截圆, 在圆内的部分, 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的特征、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用一平面截球面, 在球内的部分, 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的特征、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情形1:球面被经过球心的平面截得的图形是圆。

情形2:若平面不经过球心, 由球心向截面作垂线, 证明截面图形上的点到垂足的距离相等, 因此截面图形为圆。

情形3:若平面不经过球心, 通过旋转半圆形成球面的过程, 将截面图形看做是一条弦的端点旋转生成的, 因此截面图形为圆。

情形4:若平面不经过球心, 连接球心和截面图形上的所有点, 围成的几何体就是一个圆锥, 因此截面图形为圆。

设计意图:“情形2”是教材提供的方法, 对逻辑推理能力要求比较高, 对于刚刚接触立体几何的学生来说是很难想到的, 并且也与课程标准提出的“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要求不太一致。另外两种方法的任何一种, 都很容易判断截面图形的形状、判断位置关系、列出数量关系。

(1) 性质1:

用一个平面去截球面, 当截面图形是圆时, 球面被经过球心的平面截得的圆是球的大圆。

球面被不经过球心的平面截得的圆是球的小圆。

(2) 性质

球心和截面 (不过球心) 圆心的连线球心和截面 (不过球心) 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

(3)

掌握球心到截面的距离、球的半径R和截面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内容的呈现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通过类比圆的性质, 猜想球的性质,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教学中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 在思考、探索、交流中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和理解。

(4) 掌握地球上一点的经纬度。

设计意图:能够正确指出图中的哪个角表示球面上一点的经度、纬度。明确经度、纬度是确定球面上一点位置的重要手段。

例:北纬45°纬线圈上有A、B两点, 点A位于东经30°, 点B位于西经60°, 求沿北纬45°纬线圈从A到B的距离。 (地球半径为R)

设计意图:应用球的性质解决问题, 加深学生对球的性质的理解。

【问题】以上求出的距离是A、B两点的最短距离吗?

情形1:是的。

情形2:不是。

设计意图:在经纬地球仪上, 用没有弹性的线绳连接A、B两点, 发现不是最短。怎样才能最短?进而引出球面距离的定义。

3. 两点的球面距离

(1) 定义:

经过这两点的球的大圆在这两点间的劣弧的长度。

(2) 特点:

两点的球面距离是球面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例:大连和台北可近似地认为具有相同的经度, 大连位于北纬x度, 台北位于北纬y度, 求这两个城市的球面距离。 (地球半径为R)

设计意图:应用两点的球面距离解决实际问题, 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将空间问题平面化, 提高学生的转化能力。

三、课堂小结, 建构系统

知识与技能:球的有关概念、球的性质、两点的球面距离。

思想与方法:类比、转化 (把空间问题平面化) 。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总结知识技能、思想方法, 使学生能及时建构知识网络, 优化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

四、课后巩固, 评价反馈

1. 必做题:

课本的16页的练习A1、A2

2. 选作题:

(1) 求与“坐地日行八万里”最吻合的纬度位置 (地球半径为6370 km) 。

(2) 北纬纬线圈上有A、B两点, 点A位于东经, 点B位于西经, 求A、B两点的球面距离。 (地球半径为R)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情况, 解决引课问题。分层次作业有利于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选择。

一堂“特殊”的单元复习课 篇3

教学过程:

一、现场调研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在这之前,我想先了解大家原有的学习情况。

1.根据信息说出数量关系式。

师:前段时间,作家黄蓓佳阿姨来到了我们的学校,掀起了一阵读书热,老师搜集到了两条信息(课件出示如下)。

(1)小明已经看了《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的4/5。

(2)《亲亲我的妈妈》这本书的价格比《我要做好孩子》贵1/4。

师: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想到什么?

生1把《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看作单位“1”。

生2《我要做好孩子》的页数×4/5=已经看的页数。

生3《我要做好孩子》的页数×(1-4/5)=没有看的页数。

生4把《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的价格看作单位“1”。

生5《亲亲我的妈妈》的价格=《我要做好孩子》的价格×(1+1/4)。

……

2.只列式不计算。

师:同学们联想了这么多的信息,真不错。下面一组题目,请同学们只列式不计算。

(1)《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共250页,小明已经看了这本书的4/5,还剩多少页没看?

(2)小明已经看了《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的4/5,还剩50页没看,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3)《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的价格是12元,《亲亲我的妈妈》比《我要做好孩子》贵1/4。《亲亲我的妈妈》这本书的价格是多少元?

(4)《亲亲我的妈妈》这本书的价格是15元,比《我要做好孩子》贵1/4。《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的价格是多少元?

(5)学校准备了一笔钱购买两种书作为奖品。如果单独买《亲亲我的妈妈》这本书可以买36本,单独买《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可以买45本。如果把这两本书作为一套来奖励,可以买多少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最后投影显示错题)

师:我发现大家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不错,但第(2)题和第(5)题有些同学做错。例如第(2)题,设《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有x页,列式为4/5x=50;第(5)题列式为1÷1/36+1÷1/45。

[评析:调研的指向明确,主要围绕较复杂应用题中的找单位“1”、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展开。通过学生的回答和独立解题,教师发现了“缺”、“漏”,可以在课前的教案预设与学生的错误资源中寻找平衡点,为整堂课的复习确定了落脚点。]

二、矫正错误

1.学生讲评。

师:上述第(2)题主要错在哪里?

生1:把已经看的页数占全书的4/5当成了剩下的页数占全书的4/5。

师:你们认为应该怎样解答?

生2:把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数量关系是:总页数-已看页数=还剩页数。所以设总页数为x页,方程为x-4/5x=50或(1-4/5)x=50。

生3:还可以这样列式:50÷(1-4/5)。

师:对。那么,第(5)题“1÷1/36+1÷1/45”错在哪里呢?

生4:“1÷1/36”求到的是一笔钱买《亲亲我的妈妈》这本书的本数,同理,“1÷1/45”求到的是一笔钱买《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的本数,再把买到两种书的本数加起来,用去的钱是这笔钱的两倍了,所以求到的不是两种书的套数。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清楚。谁能把第(5)题的解答方法说给大家听听?

生5:我是这样想的:把一笔钱看作单位“1”,买一本《亲亲我的妈妈》的价钱占这笔钱的1/36,买一本《我要做好孩子》的价钱占这笔钱的1/45,即解答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买《亲亲我的妈妈》的钱+买《我要做好孩子》的钱=1。所以设可以买x套,列式为1/36x+1/45x=1。

生6:我是这样想的:把一笔钱看作单位“1”,因为总价÷本数=单价”,即可将1/36看作《亲亲我的妈妈》这本书的单价,1/45看作《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的单价,1/36+1/45是一套书的价钱,再乘以套数就等于一笔钱的总数。所以设可以买x套,列式为(1/36+1/45)x=1。

生7:解答这道题还可以列式为:1÷(1/36+1/45)。

师:很好,三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正确。

[评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对错题进行评析,其作用有两方面:一是让学生充分展示原有的知识结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实际应用等情况,在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中完善思维过程,拓宽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二是可以顺着原任课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去点拨、引导,注意保持原有的教路与学路的一致。]

2.归纳小结。

师: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一般分哪几步进行思考的?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找准单位“1”→明确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方法→列式计算→检验)

3.检验深化。

师:上述第(5)题的计算结果是:这笔钱可以买20套书。那么,怎样检验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呢?

生8:用“每套书的单价×套数=总价”来检验,即(1/36+1/45)×20=1,说明可以买20套书是正确的。

……

师:检验的方法有很多种,课后你们可以继续交流研究。

[评析:“检验”是解答应用题的最后一个步骤,容易被忽略,而在一些学生实际的解答过程中,往往得到了结果还不知正确与否。为此,针对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检验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沟通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从而逐步培养学生有根据地判断推理的能力。]

三、训练强化

1.展示题组。

(1)海门市为拓宽人民路,线路工人要在地下铺设850米的电缆,已经铺设了3/5,还要铺设多少米?

(2)原计划投入64万元拓宽人民路,实际比原计划多投入1/8,实际投入多少万元?

(3)一项工程,甲工程队独做15天完成,乙工程队独做20天完成,丙工程队独做25天完成。

①甲、乙两队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的7/15?

②先由甲工程队做3天,剩下的由丙工程队做,还要多少天完成?

③甲、乙、丙三队合作,多少天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

3.小老师讲解。

师:第(3)题中有三个问题,解答每个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和解题方法是怎样的呢?分别请小老师讲一下。

生1:第①个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是:甲队共完成的工作量+乙队共完成的工作量=工作总量的7/15。所以设x天完成这项工程的7/15,列式为1/15x+1/20x=7/15,x=4,即4天完成这项工程的7/15。

生2:第②个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是:甲队共完成的工作量+丙队共完成的工作量=工作总量。所以设剩下的由丙工程队做,还要x天完成。列式为1/15×3+1/25x=

1,x=20,即剩下的由丙工程队做,还要20天完成。

生3:第③个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是:甲队共完成的工作量+乙队共完成的工作量+丙队共完成的工作量=工作总量。所以设甲、乙、丙三队合作,x天完成。列式为1/15x+1/20x+1/25x=1,x=300/47,即甲、乙、丙三队合作,300/47天完成这项工程。

师:刚才小老师的讲解清晰、明白,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小老师。(全体学生热烈鼓掌)这三道题的条件、问题和解法都有变化,但有一个没有变的共同特点,请问是什么?

生4:解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没有变,三道题都是:A队完成的工作量+B队完成的工作量=工作总量。

师:对!只要你们按照这样的思路解题,即使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评析:在强化训练时,要注意两个结合:一是教师预设与学生现实相结合;二是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教师在评讲环节中,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正确解法,而是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解,一方面给会的学生创设一次展示的机会;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自己把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比较,强化解题规律,提升数学思维的水平。]

四、书面练习

1.一根绳子长40米,第一次用去全长的1/4,第二次用去2/5米,两次共用去多少米?

2.截止昨晚,在第十五届多哈亚运会上,日本队获得的金牌数是中国队的2/7,日本队比中国队少65枚。中国队获得金牌多少枚?

3.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相应的问题并解答。

(1)圣诞树每棵60元。

(2)圣诞袜的价格是圣诞树的1/5。

(3)圣诞帽的价格比圣诞袜少1/3。

(4)圣诞树的价格比一串圣诞彩灯贵5/7。

师:第3道题可以选择不同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你们准备选择哪些条件,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1我选择条件(1)和(2),问题是:圣诞袜的价格是多少元?

生2我选的条件和他一样,但我的问题是:圣诞袜和圣诞树一共多少元?

生3我选择条件(1)、(2)和(3),问题是:圣诞帽的价格是多少元?

生4我选择条件(1)和(4),问题是:一串圣诞彩灯的价格是多少元?

生5:我选择所有的条件,问题是:圣诞树、圣诞袜、圣诞帽、圣诞彩灯各买一样要多少钱?

……

师:这道题在作业本上,每人至少要提出两个问题进行解答。

[评析:复习不等于重复,也不是简单地应用,而是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本组练习题具有较强的层次性和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在更深层次上对这部分知识有新的理解,使知识的内涵得到进一步拓展,完成数学知识意义上的建构,真正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课外拓展

师:《算法统宗》是我国明代珠算家程大位的一部主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许多数学问题都是以歌诀形式呈现的。如:

以碗知僧

巍巍古寺在山中,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恰合用尽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尝一碗羹。

请问先生能算者,都来寺内几多僧。

(学生如有困难,教师帮助学生先理解“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尝一碗羹”这句话的意思,让有兴趣和有能力的学生课后解答)

[注:本单元复习课在江苏海门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中获第一名。]

一堂特殊的课作文 篇4

一进实验室,我们就看到了三座白白胖胖的“小山”―――这是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发酵了四个小时的面团。

各自领取了面团和馅儿,话不多说,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只见笑笑很有大师范儿地拿起一坨白胖的面团,将它使劲摔在案板上,只听“啪”的一声,面团沉重地落下,案板上的面粉霎时腾起,下了一场“小雪”,呛得我直咳嗽。凌儿擀皮的技术更是一绝,此时的她仿佛武侠小说里的女侠,右手持杖,左手中的面皮转得飞快,眨眼工夫,两张擀好的面皮就像扔飞盘似的被扔在一旁待我们检阅了。

我们组出品,必属精品!我左手托着底厚边薄的面皮,右手捏着精致的小勺,将猪肉白菜馅儿抹到在面皮的正中央。撇下小勺,我捏起包子皮的一端,往斜上方一拎,再拎起一角,捏到一起,如此将花褶捏了一整圈,我手指灵巧地顺时针绕一下猛地一揪一按,给封口处“打了个结”,里面的“小可爱”蹦也蹦不出来了。最后,我看一眼面粉,轮到它上场了!捏起一小撮面粉,我把它们轻轻弹落在盖帘上,为包子铺好“坐垫”。糟糕,时间不够了,为了能在下节课前吃到香喷喷的包子,得加快速度啦!糖三角、麦穗包、菜合子……同学们顾不上“精雕细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后的成品千奇百怪,五花八门。

亲手制作的包子入锅后,我们便守在蒸锅旁望眼欲穿。很快,香气透过鼓胀的面皮,穿过锅盖上的小孔,钻入每个人的心底。这堂实验课不仅让我们亲自动手包了包子,更让我们实地观察、了解了酵母菌的功效和作用。相比于满满一黑板的公式、填鸭式的理论讲解,这堂特殊的生物课,更让我印象深刻!

一堂特殊的课作文 篇5

不一会儿,老师走进了教室。我们进入了上课时间。但是还是有些同学在小声的说话。

老师微笑的环视了一下我们,随即出乎意料地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平时写作文时,感到最难的是什么?”话音刚落,同学们的手纷纷举了起来。有的说开头不知写什么;有的说结尾不会写;还有的说看了题目后不知该如何下笔……听完这些问题,老师并没有回答,接着又问了一个问题;“你们说说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啊?”顿时台下一片安静:有的同学眼望着天花板仿佛在思索;有的同学翻着手中的书似乎在寻找答案;有的同学呆呆的望着老师好像期待着老师公布答案;还有的同学却在那儿剥种子,剥完了又把种子扔掉,真不知她在干什么……

终于,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们应该在课外多看些作文书来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在他的带动下,不少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不过都大同小异,关于作文,我还是有些“怵”。

“同学们,其实写作文并不是那么难。你留心观察生活,把发生在你身边的人或事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它就是作文。不信,咱们试试。”老师在听完同学们的发言后说。“现在请同学们将这节课铃声响起一直到我说话的这段时间中发生的事写下来,好吗?”“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字数不限。”老师补充到。

真奇怪,这次同学们不想以往那样,呆坐在凳子上,而是纷纷“挥笔泼墨”。就连刚刚剥种子的同学也拿起了笔。

教室里真静啊!没有了窃窃私语的声音,没有了“地下工作”。只听见笔划在纸上“沙沙”的声响。

“铃铃铃”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我们的作文也初步完成了。

一堂特殊的课初一作文 篇6

我们带上了笔和橡皮走进了实验室,到了那里我们在座位上坐了下来,等我们都坐好了,我往后一看,“天哪”我看到后面竟然坐着七八个听课的老师。看来这堂课我紧张得伴随着我了。

开始上课了,今天王老师不是给我们上英语课,而是在上《我们家乡的特产——草莓》我看了课题,那紧张得心情稍微消失了一点,因为我很高兴不用上那枯燥的、讨厌的英语课。

在上课过程中,我既高兴又害怕,我真担心听课后,老师会不会因为我的上课表现而批评我。

王老师上课时提了很多问题我都没有举手回答,因为我还在想着后面的听课老师,王老师又提出来了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去观察研究草莓。我觉得这个问题我完全可以回答,所以我马上就举手回答了。想不到我的回答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真高兴!坐在位子上都能感觉到自己的激动心跳声。

后来老师给我们分了小组,我被老师分到了一个小组里,我分到的那个小组都是一些男生,我很开心,因为这样我就可以不用去想问题了,我的小组里男生都很会回答问题。老师还发给我们一张纸让我们填写表格,我们这组的表格完成得最好,又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真高兴。

由一堂会计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篇7

1. 创设情境——导趣

课始设置情境, 出示一组高三实习学生工作场景照片, 学生倍感亲切, 大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紧接着, 教师叙说了这次实习走访的收获:看望实习学生, 了解实习情况, 并趁此目睹了嘉善县各乡镇的特色经济发展状况。说到自己的家乡时, 学生都非常自豪,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学生精神亢奋, 学习积极性高涨。

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情境, 从身边的事情说起, 使学生身临其境, 引起学习共鸣和体验, 刺激学生积极思考, 激发学习热情, 更好地帮助大部分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为学习、掌握新知识作了很好铺垫, 达到了教学预设的目标。同时通过师生谈话、生生交流等扩大学生视野, 激起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情感, 并情绪盎然地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充满期待。

2. 生活设疑——激趣

讨论完各乡镇经济的发展情况后, 出示了小钱同学的实习场景, 教师引用和钱同学的谈话, 使学生明白“知识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 同时还给我们课堂带来了两大困惑:根据原始凭证做账和关于“坏账准备”问题。此时出示三个实务题 (略) , 学生口答编制会计分录, 其中第三题是有关应收账款问题, 通过谈话, 让学生思考应收账款收回的几种可能情况, 这样, 就在不知不觉当中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学生们恍然大悟……

正是由于中职学生注意力差, 情绪易变, 兴趣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是任何强制力所无法比拟的。教学时尽可能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 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师力求在对教学内容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敢于加工、活化教学内容, 通过增补、删减等, 挖掘和发挥教材的魅力, 紧密联系生活,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生活问题, 环环相扣, 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

这样的课堂构思, 自然和谐, 轻松愉快。陶行知说:“到处是生活, 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 亦即教育之场所。”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学习资源, 是学生学习实践的源泉。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引领到问题的情境当中, 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寻求解决方法, 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性。

3. 合作探究———增趣

学生掌握教学重难点后, 对“坏账准备”账户的知识点有了初步认识, 这时再进行案例教学, 设计四个层次题目, 从易到难。第一题学生只要稍加思考, 不计算做出。第二题稍难, 有的学生可能完成不了, 就需要寻找同伴, 成立合作小组, 协助完成。第三、四题最难, 多数学生对此不知所措, 这时更需要他们团队合作, 可以向组内外请教, 也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得以完成。

整个合作学习过程激发了学习动机和愿望, 创设了让学生积极思考与合作的空间, 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目标和方法, 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入学习角色。此过程做到精心设计不同层次问题, 提供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把学生领进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让他们体验到合作的愉快与成功的喜悦, 增强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而不是流于形式, 哗众取宠。

实施新课改, 倡导合作学习, 教师的功能不是弱化, 而是增强了。教师成为合作学习的参与者、评价者, 合作学习是双向的、互动的。除了师生互动外, 更重要的是生生互动, 学生始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因此, 在合作学习时, 设计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明确, 时机要适当, 问题要科学, 有一定思维容量和思维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千万不要剥夺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 避免人云亦云、盲目随从的现象发生。

4. 构建联想———生趣

本课教学重点是对“坏账准备”账户的理解, 也是教学难点, 学生不易掌握。为此教师精心设置了图例 (如下图所示) 来演示, 使学生理解“坏账准备”账户。

讲解时结合实物进行, 让学生建立联想, 使容器中的备用水和“坏账准备”账户建立关系, 开始学生感到很抽象, 很费解, 此时需要教师的演示和启发, 激发想象, 构建联想:当提取准备金时相当于往容器中注水, 当重新收回坏账准备时相当于往容器中还水;当发生坏账时相当于在容器中用水, 在冲减多余坏账准备时相当于在容器中放水……不久, 多数学生茅塞顿开, 终于体会到此账户的特点。

教学难点被突破, 出乎预设, 提问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课堂新知有较清晰的理解, 回答问题时往往和“容器”建立联想, 启发了思维, 问题迎刃而解。从学生眼神中看到了更多的自信。为了让学生对难点更好地理解和突破, 教师又特地编写了顺口溜帮助记忆:“借方发生和冲减, 贷方收回和计提, 年末余额在贷方。”朗朗上口, 记忆方便, 把图例和顺口溜有机结合, 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新知。通过抽查发现, 有70%以上的学生掌握了“坏账准备”账户的特点, 为学习后面的知识做了扎实的铺垫。通过将新知识和生活经验建立联系, 学生仿佛长出了联想的翅膀, 本来枯燥的学习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精彩纷呈。

5. 开放思维———提趣

课堂巩固阶段, 教师安排了一个思维训练题:“甲企业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000万元, 乙企业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800万元, 两企业应准备的坏账准备金是否相等?”这是一个开放题, 答案不唯一。此环节设计打破了以往教学过分强调教师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使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创造性得以解放, 激活了“顿悟”思维与创新思维,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因此, 中职校专业课堂教学要实现塑造个性化思维品质,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注重问题设置、问题探究过程、解决方法和问题结果的开放性, 鼓励猜想与假设, 这是智慧的火花, 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

正如牛顿所说:“没有大胆的猜想, 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敢于尝试, 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6. 课堂升华———续趣

当完成思维训练后, 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高潮, 学生学犹未尽, 但课还没有结束。教师出示实战题, 要求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完成表格。这显然增加了难度, 再次激发求知欲, 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 (美) 小威廉姆.E.多尔, 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由一堂公开课想到的 篇8

当时学科组长安排课后通知我说:“你的课安排到第三周星期四,在初一11班上。”一听到这个消息,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关于时间我并无异议,但这“初一11班”是全年级出了名的“捣蛋”班,学习的孩子只有三五个,其他几乎都厌学,也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睡觉、说话、传纸条,干什么的都有,就是不听讲。几乎所有的老师连正常的教学都无法维持,我也是用“半哄半吓”的“手段”才能勉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把公开课安排到这样一个班级,真叫我为难。但是组长说只有这节课来参加听课的老师是最多的。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备课了。

课程内容是没问题,关键是如何把学生抓住,如何让他们的思路紧紧跟着我,我认为只要抓住他们的思路,不给他们“捣蛋”的机会,我想应该可以上好这节课。所以我备课时特别关注这班学生的“学情”,把学生真正放在了首位,然后设计本节课的思路,从简单到复杂,一环紧扣一环,思考了三天这节课算是有了雏形,然后我就做课件,选问题,提前设计这些学生会出什么状况,我必须如何引导等等。

到了第五天,我的课备好了,课件也好了,信心要比刚接到通知时可以说是增加了百倍,我想这节课应该没问题,而且说不定可以改变这个班对学习地理的态度、想法,或许还会对地理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公开课开始了,教室里除了65位学生之外,还有学校领导及教师近百人,我打开课件,先让学生观看视频,然后猜猜本节课所讲内容时,好多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说出了要学的课题及部分内容,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们,鼓励了他们。这一表扬、一鼓励可了不得了,竟然使这班学生上了我的“套”,整个一节课40分钟时间完全按照我的设计思路进行完了,不仅如此,中间还穿插了许多“意外”的学生活动,他们对问题的回答竟然全是对的,整节课几乎没有一个孩子不听讲,而且课堂气氛的活跃也是在这个班上从未有过的。下课了学生还跑到我跟前问这问那,我都像课堂上那样及时解答并鼓励他们。

这节课我的感觉是三个字——爽极了!

课后进行评课时,一位同学科的老师问我:“这个班是重点班吗?”我笑着摇了摇头说:“是初一年级最差的一个班。”

从那节公开课后,这个班的学生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每每走过那个班级门口时,学生们都会打招呼,向我问好。尤其是对地理课有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地理成绩也从普通班的最后一名升到了全年级第二名。

从这节课及学生的转变上我也有了以下感悟: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迪生和爱因斯坦从小就对科学感兴趣,这就为他们长大后都成了科学家提供了保证。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没有兴趣,学生可能会产生厌学、弃学的现象,教师也就完不成教学任务。在本节课正式上课之前我播放了一段关于非洲概况的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换句话说就是对这节课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所以刚开时上课学生们就表现得比较积极,再加上我不失时机的表扬鼓励,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我们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些就为我这节课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二、备课一定要“备学生”,教学方法的选择一定要适合“学情”

我认为教师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这是备好一节课的关键,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我们只有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习惯等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做出合理的教学设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否则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教学设计的无的放矢,从而可能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我在备课时特别的关注了一下本班的学生,把学生会出现的状况放在了首位,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的起点,设计每一个问题时都力求做到“提问到位”,然后从简单到复杂,一环紧扣一环地设计本节课的思路。我的想法是让不听讲的学生没办法不听,要让学生跟着我的思路走。这或许与新课程理念有所不符,但是根据这一设计思路,这节课完全在我的掌控之中,而且学生的表现也是无可挑剔的(课后同学科老师认为该班是重点班就是证据)。所以我认为备课时一定要“备学生”,老师的教法应该以学生的“学情”来定。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这应该就是人们常说的“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吧。

三、要理解、宽容、赏识学生

作为教师,责任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成人、成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信任、宽容、赏识基础之上的。不论什么学生,他们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它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们不断走上成功之路。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体现平等和尊重,也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这节课当中,我的多次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们从心理上真正接纳了我,这不仅表现在这节课堂上活跃的学习氛围,也表现在了课外与学生比较融洽的师生关系上。

四、积极反思

一位出色的教师是非常重视教学活动的反思过程的。因为反思是教师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和策略,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不断的审视、反省、概括、总结,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最大限度的顺应学生的发展,使自己的专业素质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得到提高。

公开课的试讲,反思尤为重要,教师要主动积极的争取同事的、领导的支持与帮助,建立合作学习的关系,共同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合作研究、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教师会更自信的走上讲台。

一堂特殊的课初一作文 篇9

一天,我在学校往回走的路上,今天,我异常高兴,因为今天是星期五,过了今天,我就可以开始休息了,越想越激动,加快了回家的步伐。走着走着,突然,一个东西吸引住了我,那是一只已经死了的苍蝇在地上移动,我感觉非常纳闷,一直死了的苍蝇怎么还能动呢?我一边想,一边蹲下来观察,我发现,原来在底下有好几只蚂蚁搬着这只苍蝇,我感到非常惊奇,几只弱小的蚂蚁也可以搬起比自己重几十倍的东西,真是令人不可思议!我有个想法,可以让它们去搬东西,我小跑回家。

回到家里,我来到厨房,在厨房的柜子里拿出了一个罐子,罐子里装的全部都是那种一小块一小块的冰糖,我拿出了一块稍微比其他都要小一点的冰糖,来到了我家的后院里,把那一块冰糖丢在空地上,我便在一旁细细观察。过一会儿,只见一只蚂蚁走了过来,触角碰了碰那块冰糖,我想,它发现了这么甜的糖,一定大吃特吃了,其实,它没有吃。不一会儿又调了个头,走了回去,我感到有一点点失落,认为我的实验已经失败了,正准备往回走去屋子里,突然,蚂蚁又出来了,这次不仅仅是一只蚂蚁,而是一群蚂蚁,它们齐心协力,搬走了冰糖。原来,刚才它是去喊伙伴们了啊。

蚂蚁们因为团结,所以搬走了那一块巨大的冰糖,蚂蚁都这么团结,人为什么不行呢?还记得我们组参加科学实验时,因为几个成员不配合,每次实验都不成功。想起来,我也感到有些惭愧,人还不如蚂蚁呢。

一堂特殊的课作文700字 篇10

那日走的匆忙,忘记看天气预报,等到了公园却发现天空已出现几朵乌云,天气瞬息万变不一会儿就下起了雨。

公园里人还很多,纷纷赶着躲雨。不知是跑的匆忙还是被人撞了。我口袋里装的小黄包不知何时竟然丢了,里面还装着我的50元钱。这无疑对我来说是雪上加霜,本就心情不好的我更加黯然伤神。我低着头漫无目的的(地)走着。这时一张红色的纸吸引了我的注意,我赶忙上前一望竟是100元钱,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但很快我又开始犹豫了,这100块钱不是我的,我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啊。随后想想或许别人也是和我一样丢了钱此时很焦急呢我还是将钱还回去吧!

决定后我迈步向帮助中心走去,这时一个满脸泥土的人撞了我一下,回头说了声抱歉又继续向前走。心情不好的我小声嘀咕了几句:“真是一个又脏又没有礼貌的人”。

这时我走进了中心,那个满脸泥土的人也在,顿时觉得心情不好。但我转头一看,一个熟悉的影子出现在我眼前DD这不就是我丢掉的黄包嘛!我激动极了急忙问帮助中心的人谁送来的?帮助中心的人指了指旁边满脸泥土的人。我瞪大了眼睛等我反映过来时脸唰的一红,扭捏的与他握了握手。这时我将我捡的100元给了帮助中心的叔叔,突然满脸泥土的人大叫一声:“这不就是我丢的钱吗?”他跑过来拉住我的手深深地鞠了一躬他说道:“如果没有这100元钱我家里的孩子就吃不饱饭了谢谢你了谢谢你。”我更加惊讶问他:“你为什么不将50元收为己有。”他瞪着双眼看着我,仿佛人格收到了莫大的侮辱。他说:“我不是那种爱占小便宜的人,或许别人丢了钱会和我一样都很焦急呢,我又怎能为一己私欲就占了他人的劳动成果呢!”我赶忙道歉,内心却受到了莫大的涌动。

好一堂普法公开课 篇11

该案全程网络直播,数百万围观者都成了“十二怒汉”。 因辩护人的“段子辩词”“乐视举报快播”的噱头,以及王欣“菜刀论”“技术本身并不可耻”等金句 ,变成了一场全民“奇葩说”。微博上的舆论一边倒地为快播叫好,众多网友高喊“我欠快播一个会员”,甚至还有人去乐事薯片“架火拆台”。

司法公开本想教育大众,不想却严重走偏,《人民日报》急得撸胳膊上阵。1月9日17:43分“快播的辩词再精彩,也不配赢得掌声”的文章,直言违法不违法,不看谁更伶牙俐齿。

这篇遵循有罪推定的定调文章不仅没能起到该有的作用,反而掀起更大的波澜。当晚23:24分,新华社《无论快播是否有罪 都要对“狡辩的权利”报以掌声》一文指出,就算快播有罪,也不能剥夺他们为自己辩护的权利,尊重程序、尊重辩护,这才是法治。

人民日报VS新华社,虽然切入点不同,但因为标题犯冲,迅速成为网民的“槽点”。这“不走寻常路”的舆情显然触动了互联网管理者,次日,国家网信办发言人姜军发话称,坚决支持对“快播”涉黄案进行依法查处。

出乎网民意料的是,网信办在此时发声,并没有站在监管部门的角度要求严惩,而是强调“依法查处”,这不仅是要求维护法律条款,更维护了用法律打击涉黄这一立法精神。从政治智慧上说,这一表态,比交通运输部部长对专车的一锤否定要高明得多。

何为“依法查处”?无论舆论再热闹,对战各方也需明白,司法公开不等于“公审”。如今判决未下,案件能否得到合理的依法判决才是关键。网民没必要美化王欣和快播,管理者也没有必要对其妖魔化,因为这些都不是法官判案的依据。“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虽然是老生常谈,但这是全社会应该有的理性,是必须维护的法律的权威。

海淀法院此次全程公开庭审,让控辩双方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让程序在广大网民面前“晒太阳”,这种将程序正义摆在公诉人面子之上的做法,已经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将是一场公平和正义的裁判。

正如公诉人员所暴露出的技术盲点一样,与现实秩序相比,网络秩序的建立与维护呈现出了非常大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直接导致了这些年来王欣能够信马由缰,也导致很多互联网大佬成了今天的洗白英雄。

所谓“万事开头难”,如果法院能最终对“技术中立”做出合理解释,能对辩论焦点一一回应,能对王欣等人做出公正判决,这起码能证明,王欣不是网络整治运动的“严打”牺牲者。

一堂特殊的公开课教案 篇12

所谓“有效教学”,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 学生有无进步或是否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 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 或教得认真不认真, 而是指学生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没有收获, 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 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 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 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值得肯定的几点

首先, 教态自然大方, 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前后连贯, 教学内容条理清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其次, 创设情境, 巧妙导入。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这一环节令我费尽了心思, 同时也是我这堂课上的一大亮点。“导入”这一环节目的在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提高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 使学生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虚拟语气是英语语法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很多同学都会谈其色变。如何导入才能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正视虚拟语气呢?我想到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一些话比较励志;我还试图在网上搜集一些歌词中带有虚拟语气语句而且在学生中比较受欢迎的歌曲;我还想到了周星驰主演的喜剧电影《大话西游》中的经典台词。思考再三, 我决定用最后一种方法导入:播放相关音频、视频, 通过幻灯片给出这段经典台词的英文版本, 紧接着让学生在诙谐搞笑的气氛中找出含有虚拟语气的台词。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课堂气氛很活跃。这种借助视频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 消除了很多学生学习虚拟语气的心理障碍, 而且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教学目标在张弛有度中实现。良好的课堂气氛, 无论是对学生, 对老师还是对教学效果, 都有很积极的推动作用。《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 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保持愉快的心情, 人在心理愉悦的情况下, 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明显提高。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我想这样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课堂应该是“有效教学”的具体体现, 能尽自己最大努力活跃语法课堂的气氛, 使学生在学中乐, 在乐中学, 这也是我在实际教学中一直努力追求的。英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除了看教师能否精确传授、认真指导外, 还要视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热情是否高涨来确定, 学生积极的配合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二、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第一, 教学过程中汉语过多、英语较少。在英语专业课上, 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 以英语为授课语言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但在上课之前, 因考虑到高师学生普通较低的英语水平以及英语语法课的特殊性质, 我还是决定课上用汉语对虚拟语气这一语法现象进行讲解, 以便学生能够更快更有效地理解教学内容, 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对于高师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 他们其中一部分毕业之后会承担一定的英语教学工作, 因此不仅要理解、掌握语法内容, 而且对其要能够用英语加以表述、讲解, 这些都是他们必备的素质。所以, 在以后的语法教学中, 我会更多地使用英语。

第二, 教学过程中练习较少、讲解过多。因本章虚拟语气内容较多, 在授课时花费较多的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阐述, 虽也有针对性练习, 但未能把握好比例的分配, 没有做到讲练有效的结合, 在巩固和反馈环节上还有待改进。

第三, 课件中文本出现错误, 超链接衔接不够连贯。这一点是我感到最愧疚的。课件中的例句出现了两处不应该出现的错误, 是输入文本时马虎导致的。还有一张幻灯片在播放时超链接出现异常, 导致不连贯。我暗暗告诫自己, 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 细心, 细心, 再细心。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反复播放仔细检查课件。

上一篇: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报告下一篇:大班科学活动钻空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