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孔子和学生》教案及反思

2024-1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四年级语文《孔子和学生》教案及反思(精选10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孔子和学生》教案及反思 篇1

1、知道虽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2、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朗读课文

二、分析课文,解决问题

1、在第二段中,孔子分别对他们做了什么评价?

2、孔子的学生们各有各的优点,孔子跟他们相比,感觉自己怎样?

3、听到孔子这么说,子夏很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 那就让我们跟子夏一起去问问孔老先生,看看能不能解除我们的疑惑。

4、就2、3段的内容,再进一步启发学生,使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孔子的因材施教。

三、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1、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孔子不但受到学生的敬重,也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万事先师”,他为什么享有这么高的盛名呢?

四、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

板书设计:

孔子和学生

有教无类

“万世先师”

小学四年级语文《孔子和学生》教案及反思 篇2

《初秋行圃》是以儿童的生活为题材的古诗。它以描写蝉为目的,诗人杨万里写落日催暮蝉,蝉鸣声此起彼伏的情景,也写了闻蝉寻声,蝉儿闭口的情形,整首诗通俗易懂、真切传神、趣味横生。虽是即景写景,却亦具有一番清新别致的情趣。

教学理念:

1、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不管是领会诗的涵义,还是体味其美的意境,都离不开朗读。朗读能激发想象,强化积累,培养语感,所以,朗读必须贯穿于古诗学习的全过程。

2、创设情境,体会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体会情感是古诗教学的灵魂。在学习“近在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不作声”时,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从情感的体验出发,首先在读中感悟、品味,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找不到蝉到的遗憾,然后引导学生再读,再一次交流情感,体会到深藏在作者内心的对秋天美景、对秋蝉的赞美、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诗中的“圃”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全诗。

2、借助注释,在读中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美丽景色;

难点:体会作者蕴含在诗句中的欣喜、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前复习作者杨万里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收集他写的其他诗歌。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初秋的美景。

教学时间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预设: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同学们,三年级我们学习了杨万里写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还知道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生齐背后交流)

2、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与秋天有关的古诗。板书课题。

二、读题解题,初读古诗

1、指名学生读诗题。

2、通过预习,谁能说说题目“初秋行圃”的意思?

(教师提示:加进去适当的词语把话说完整。)

3、现在正值初秋,在你们眼中,初秋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学生交流自己在身边看到、感受到的初秋美景。

4、师:那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中又描写了什么景色?他什么时候在花园里散步,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三、自读自悟,感知诗意

1、教师范读古诗。

2、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3、指名朗读,正音。学习生字“圃”。

4、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古诗弄懂诗句的方法。

(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与同学交流等。)

5、师:下面老师再给大家八分钟时间,小组合作学习,大家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古诗,读了这首诗,你知道诗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要求:先自学,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需要老师帮助的同学或小组,可以举手告诉老师,老师会很快来到你的身边和你们一起学习。

四、集体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师:看到大家学得这样认真,相信大家已经有成果了,哪个小组愿意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学习的成果?

2、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读诗的感悟,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古诗大意。

(古诗大意:这是初秋的一天傍晚,诗人在园子里散步,这时,太阳西下,漫天五彩晚霞,要说这快落下的太阳,真是又是无情,又是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五、读中品味,体会意境

师:刚才,大家了解了诗意,相信大家再读,一定会读得更美,更投入。谁读第一句?

1、从这句哪些词语看出作者写的是黄昏时候的景象?

抓住“落日”和“暮蝉”加以体会。

2、你觉得哪些字能体现落日的有情?

引导学生品味“偏、催”二字。深入体会作者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一“偏”一“催”把落日当成了有灵性的人。就是这两个字赋予了“落日”的情意——“有情”,使初秋傍晚的景色充满了勃勃的生机,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思。

3、引导学生想象落日的“有情”。

“落日无情最有情”究竟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根据诗句谁能想象出这幅画面?(提示:夕阳、晚霞、地面景物、蝉鸣声……)

4、谁能读出落日的这份“真情”?

预设:(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逐步让学生读出情,读出形,读出味。)

生读(没有激情)。

师:你这快落山的太阳,怎么这样无情?从你的读中,老师感觉不到漫天五彩晚霞的瑰丽。谁再来读。

生读。

师:老师从你的读中感觉到你是重情谊的夕阳,可我从你的读中没听到满园此起彼伏的蝉鸣声。谁再读?

生读。

师:哦!多美的景致!多热闹的黄昏!老师好象看到了夕阳西下时的灿烂晚霞,听到了园子里嘹亮的“黄昏大合唱”。来,让所有的蝉儿都唱起来,全班齐读。)

师过渡语:

初秋的傍晚,诗人独自在园中散步,抬头望着西边的天空,一轮红日即将落山,夕阳将天边抹上了瑰丽的色彩,为大地披上了五彩的外衣……多美的景致啊!听,众多秋蝉也不甘寂寞,趁着这美丽的时刻,放开清亮的歌喉,开始了“黄昏大合唱”——“真美,服了;真美,服了……”

学生齐读前两句。

5、听到这美妙的“合唱”,你会心动吗?是否想找到这些“歌唱家”,赶快行动——

(1)可诗人找到了蝉没有?

引读:近在咫尺——,寻到旁边——。没看见蝉,心中会是什么滋味?

指导学生带着遗憾的语气来读。

(2)作者心中只有遗憾吗?再看,这漫天的五彩晚霞;再听,这此起彼伏的蝉鸣声,真有遗憾?那又怎样读?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中的欣喜、赞美之情。

(3)师小结:

看到天边美丽的晚霞,听到园中这悦耳的“大合唱”,作者兴致大增,虽然没有寻到“演唱家”的踪影,可这情、这景足矣!这一样也能让作者诗兴大发——

(学生带着赞美之情齐读全诗,边读边想象意境。)

六、赏读全诗,熟读成诵。

1、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对《初秋行圃》的理解。

师:请大家用最擅长或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诗表达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读一读;想唱的,可以把诗句改成自己喜欢歌曲的歌词,试着唱一唱……

2、学生分组练习、展示、评价。

五、总结拓展,课外延伸

1、引导学生总结刚才学诗的方法。

读:读通、读顺诗句。

译:结合注释、或查字典、或结合插图、猜读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

悟:品读、感悟,想象、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诵:声情并茂地朗读古诗。

2、用自己学到的古诗学习法,自学唐朝诗人虞世南的《蝉》。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意即可,无须对作者托物言志写法进行深究。(虞世南的《蝉》附后)

3、课外找找杨万里的其他写景诗读一读。

板书设计:

初 秋 行 圃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

偏催万树暮蝉鸣。

近在咫尺无寻处,

寻到旁边不作声。

附: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緌(ruí):结冠(帽)的两条带子叫缨,缨在颔(hàn)下打结,余下的两段叫緌。因为緌是下垂的,所以诗中称“垂緌”。

饮清露:古人以为蝉是饮露为生的(其实它吸树汁)。

小学四年级语文《初秋行圃》反思

开课时,我抓住诗题中的“行”字切入,让学生辨析“行”为“散步”之意,其设想是由此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诗人所在的园中漫步,与诗人一起看日落,听蝉鸣,寻蝉踪,在与作者漫步的过程中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准备不充分,纰漏百出,与课前设想的效果相距甚远,我总结有这样几大硬伤。

1、读得不充分。

学习古诗,不管是领会诗的含义,还是体味诗的意境,都离不开朗读。本节课,主要是采取了生自由读,指名读和齐读三种形式,对朗读的方法,读中感悟指导不力,所以看似注重了读,实是浅尝则止,没有读进去,读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2、难点没突破。

“无情”与“最有情”是一对矛盾,如何引导学生来体会?课中我虽提出这对矛盾让学生探究,通过引发学生想象,想象落日赐予园子美丽的景象来体会落日的有情,又因落日离去而“无情”,但学生体会更多的是作者为日落而悲伤,这是因为引导的侧重点不对所致。

3、预设不充分。

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因此每节课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充分的预设,才可能对课堂上生成的东西进行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引导。今天课堂上出现的一个生成是我没有想到的。“秋天来了,蝉就要死了”,孩子们的认识是蝉只能生活在夏天,天气变寒冷了蝉就要死了,而日落就成了罪魁祸首,又怎么可以说“最有情”?这可是我没有想到的,面对孩子们“秋天来了,蝉就要死了”这样的感叹,突然间我不知道该如何引导。现在想起来,孩子们感受不到“偏催蝉鸣”中所包含的“最有情”是因为孩子们站在了蝉的角度,而不是诗人的角度。如果引导孩子们从诗人的角度来体会,如:正是因为蝉在枝头的寿命很短暂,所以落日催促它尽情鸣唱,落日多善解人意呀!这不是“最有情”吗?这样利用意外的生成有效的引导也是可以突破难点的。如果课前预设充分些,面对孩子们这样的“感叹”,我也就不会迂回反复而不得解了。

4、对学法的指导不力。

在朗读的时候应指导明确,而不能对四年级的孩子提出“你为什么这样读”的问题,在引导学生感悟想象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从本课的学习中习得方法,发展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孔子和学生》教案及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1、识字、引导学生用汉字的规律识字,初步认识多音字。

2、积累词语,并感悟词语的搭配。

4、展示自己从街道招牌里学到的生字,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习识记生字的方法。

教学难点:展示自己从街道招牌里学到的生字,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又到了“我的发现”时间了。这一次,我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我会认

1、把带有四种偏旁的字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学生先自由读,然后做分组游戏。

2、学生自由读一读,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交流发现:每一行的字都有一个相同的偏旁。(相机在四行字的前面板书四个偏旁)还发现了什么?能举个例子吗?(提手旁与手有关,如“摇”要用用来摇„„)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字的偏旁与宇的意思有关。

4、用这种方法你又认识了哪些字呢?(多种形式读“我会认”中的生字)

5、你还认识有这四个偏旁的字吗?(小组互相讨论,进行汇报)

(二)、我会读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三个句子,你们读一读,看看大家还能发现什么?

1、出示含有多音字的三个句子,分小组读一读。

2、指名读,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句子里有两个字是一样的,但读音却不一样)对了,这就是我们说的多音字。

3、用它们不同的音来说说不同的词。

4、你还知道哪些多音字?(交流、巩固学过的多音字)

(三)、生活识字

老师展示拍摄的照片——学生熟悉的街道和校园。引导学生认读照片上的生字,鼓励学生平时留意身边的汉字。

第二课

(一)、导入

时间老人的脚步声响起了,又到了“日积月累”的时候,今天我们要积累些什么呢?一块来看看吧!

(二)、读读记记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一读。(自己读,与同桌读,小组成员一块儿读)

2、指导朗读。

1、指名读,正音。

2、分小组练习朗读。

3、伴乐朗读短语。

3、发现积累方法。

你们在哪见过这些短语?

(在课文里见过,如“绿油油的荷叶”是“荷叶圆圆”一课的)教师小结:在读书的时候做个有心人,就能积累许多好词好句。

(三)、扩展练习。

你还能开动脑筋,把这些词语说得更具体些吗?

()夏夜

()球赛

()松果

()翅膀

()问题

()天气

()眼睛

()荷叶

(四)我会读

(出示小女孩在海边沙滩上玩耍的情景图)

你看见了谁?谁跑过来和她一块玩了?(出示儿歌题目“浪花”)

1、借助拼音初读儿歌。

2、指导感情朗读儿歌。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浪花是怎样和我一起玩的?(学习朗读第二句)

多调皮的浪花呀!我和它玩得高兴吗?从哪看出来的?(学习朗读第三句)

你们喜欢这调皮、可爱的浪花娃娃吗?(伴乐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我多想浪花娃娃能再和我玩呀!你们看,它真的来了,这回它给我带来了什么礼?多么珍贵的礼物,你们喜欢吗?那你们会怎么读呢?

又是做游戏,又是送礼物,这么淘气、可爱,多像一群——淘气的娃娃。

你喜爱这些“淘气的娃娃”吗?能把你的喜爱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3、伴乐朗读儿歌。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猜谜游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张老师想拍一个关于小兔和小松鼠的故事,放给全校小朋友看。今天,到我们班来选两个最佳小演员,你们有没有信心被选上?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的开头吧!

2、出示图片。

教师解说:哇!今天天气真好。小兔高高兴兴去散步,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小松鼠急急忙忙向他走来„„

3、假如你是小兔和小松鼠,接下来你会干些什么呢?那就让我们拿出课前做的头饰,排练一下吧!

(二)、合作排练,自主展示

1、两人分角色排练。

2、在小组内评选出合作得最好的一对搭档。

3、小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用数码摄像机拍摄下来)

4、放刚拍摄下的镜头,全班同学认真看完后评议,教师相机指导评议重点:

1、哪两个小朋友合编的故事好听?

2、哪两个小朋友说得好?

3、哪两个小朋友演得好?

5、评选“最佳小演员奖”,颁发奖杯,并给所在小组每人发“最佳合作星”。

(三)、自由选择,组内续编

1、(课中,老师故作惊讶状)哎呀,我忘了一件事,包老师说她今天太忙,不能来看小朋友演出,让你们拍下的故事待会儿讲给她听。你们愿不愿意?那我们先练—练,好吗?另外,再在全班评出一个“故事大王”,由他代表全班小朋友讲给包老师听,行吗?

2、再看图,各小组从中选出最喜欢的故事情节,在组内合作续编。

3、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生评议,教师相机点拨评议重点:

1、他把故事说清楚了吗?句子说通顺了吗?

2、讲的时候,他加上了表隋和动作,你觉得怎样?

4、评选“故事大王”,颁发奖章,并给所在小组每人颁发“最佳合作星”。

(四)、总结课题,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根据一个故事的开头,把下面的故事编出来了,咱们班每个小朋友都是续编故事的小能手(板书:续编故事)。老师相信,你们还有很多不同的关于小松鼠和小兔之间的故事。而且,不光会讲故事,还会画故事。那今天,我们就别、兔和小松鼠之间的故事画出来,回家给爸爸妈妈看,再把你编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好吗?

2、课后,把小朋友的画张贴在教室各处,便于小朋友课间交流。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孔子和学生》教案及反思 篇4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十一个生字,会读文中七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孔子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自主识字,提高学生利用工具书和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能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或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依据本课提供的两条线索,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的为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由孔子其人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课件出示孔子照片)

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探求他的精神世界。

3.板书课题:12.孔子学琴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法解决。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2.利用各种形式理解词语。

如:“琴、瑟、笙、磬”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件展示

如带有时代行为习惯的词语“盘坐”、“席地而坐”等,可以用具体的形体实际操作帮助理解。

三、读中感悟,初步感知。

1.课件展示学习提示: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2.课件出示其涵义: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时,就算是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是怎样学琴的?勾画出有关的重点词句。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细读品味,深入理解。

1.引导学生说说哪几段讲的是孔子学琴的经过?

孔子学琴共经历了四个层次:一是学曲谱,二是练技巧,三是领会内容,四是体会作者。

孔子弹琴的程度是这样一个过程:一是会弹,二是顺畅自然、悦耳动听,三是令师襄如醉如痴,四是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

孔子学琴的内心想法变化:一是不满足现状拜师学琴,二是想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三是要体会曲子的思想内容,四是体会出作者是周文王,心情激动。

师襄的几个阶段变化:奇怪——迷住、激动、如醉如痴——惊异、佩服、行礼。

2.第二自然段重点理解“毕恭毕敬”“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已经学会了曲谱,正在揣摩弹奏的技巧,所以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表示自己还要练习练习。体会孔子做事的认真——一丝不苟。

3.第三自然段重点理解“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这句话,这是他学琴的第二阶段,说明他掌握了弹琴的技巧,但他不满足,还要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表现孔子治学的严谨——精益求精。

4.孔子学琴的第三阶段是什么?最后他弹琴的水平达到了什么境界? 课件展示

二、讲一讲、演一演、想一想。

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再想一想: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三、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结合孔子学琴这件事,以及课下查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谈一谈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四、指导书写。

1.复习认读生字。

2.请学生选出不好书写的生字。

(1)老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讨论记住这个字的好方法。

小学四年级语文《孔子和学生》教案及反思 篇5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想象老人与鸟儿们亲密相处的感人情景,体会老人的诚挚爱心,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贵与美好。

教学重难点:

想象老人与鸟儿们亲密相处的感人情景,体会老人的诚挚爱心,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贵与美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课件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老人和鸟》,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2、回忆课文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回顾课文,简述课文内容。

相机板书:老人爱鸟 鸟爱老人 爱

二、浏览课文、感知和谐

1、师:结合我们上节课所学,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看看文中哪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汇报交流

师:孩子们读得都很用心,谁读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

生交流,师相机引导。

小学四年级语文《孔子和学生》教案及反思 篇6

在上《孔子拜师》第一课时中,我通过出示孔子画像让学生齐声说出了孔子,紧接着我问学生对孔子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回答之后,我再补充介绍了孔子,这对增加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大有裨益的。

随着我出示一幅孔子向老子行礼的画,学生便能异口同声地说出课文题目《孔子拜师》。围绕课文题目,我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反应积极,思维敏捷。我相信善于提问是促进学习的有效手段,一个爱提问的学生也肯定是一个爱思考的学生。

提问后,我让学生按照我的要求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同时思考能解决刚才问题中的哪几个。在讲字词中,我通过分组的形式将17个词语分成了三组,并启发学生去思考其规律,这样就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读了这17个词语,我再提出了本课要求会写的12个字,让学生来回答哪些字是前鼻音,哪些字是后鼻音,哪些字是翘舌音。在字词学习中,我这样的呈现方式不是太科学,应该先讲字再讲词。并且我也没讲字形,对难写的字或学生觉得难写的字应该全班一起跟着我写一下。对于这些生字的掌握也应该让学生组词,这样能有效地记住这些生字。

扫清了字词关,我又让学生自读了一次课文,然后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这里,我对学生的自读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自读也就没有目的性了。学生在读课文时,我提出了朗读的要求,但在具体指导中还不够及时有效。我应该让学生把读错的词语或句子再读一遍,直至完全正确为止。在指导第二段朗读中,我指出了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并范读了一遍,但学生有没有真正理解,能不能改掉之前朗读中的问题就不得而知了。我应该让学生再读一遍,看他有没有领悟要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我的朗读指导和范读能真真正正地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那么我的朗读指导才算有效。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我通过提出问题“孔子为什么拜师”和“孔子是不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让学生掌握了第一自然段的大意。学生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时反应积极、回答准确。但是我未能趁着这样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去理解“渊博、远近闻名”等关键词语的意思。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抓住上下文,让学生学会自己去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前,我的过渡还不够自然,语言组织能力还亟待提高。在让学生想象孔子一路上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及孔子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时,我的学生的时间有点少了,自己讲得有点多了,导致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在做“小练笔”中,个别填空就做得不理想,也没有运用好“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关键词。这归因于我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领带学生去深刻理解这两个成语的意思,而且,还没有清楚地考虑到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了。

总之,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的教学流程较为流畅,教学重点突出,教态自然。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归纳起来有:教学语言不够儿童化,语言组织还不够自然,个别过渡语言比较生硬;板书的字不够端正,应该侧面写,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笔画;师生互动还不够到位,以自己为主了;课堂上对所要掌握的知识点还不够明确地提出。

小学四年级语文《孔子和学生》教案及反思 篇7

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自主预习和课堂认读,93%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读 “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采用自读、同桌互读、个别读、齐读等方式,90﹪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通过观察课件,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结合自己的理解,80%的学生理解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学习重、难点

学习大思想家勤学上进、学无止境的精神,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①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介绍孔子。

③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④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①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③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a.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b.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c.学生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①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①生自由练读。

②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③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①分小组演一演。

②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四、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拜

小学四年级语文《孔子和学生》教案及反思 篇8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第六单元,此单元文化主题为“传统文化吐幽香”。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更能体现本课的重要性。京剧是一门集歌唱、舞蹈、美术、武术等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京剧艺术博大精深,仅靠老师的语言介绍,或听唱段欣赏,对学生认识其综合性表演艺术特征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能拓展学生的认识视野。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京剧的名称、京剧的来历、京剧的艺术表现形式、京剧的脸谱及人物的分类、京剧的音乐伴奏、京剧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流派、出现的卓越表演艺术家。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常识。

③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②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③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阅读文章,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②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2.教学难点:

①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②由于课文内容具有比较强的专业性,对于多数学生甚至教师来说,京剧也是比较陌生的领域,所以,通过资料补充,对课文内容稍作细致讲解。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日趋完善,逻辑分析能力较强。京剧这种艺术形式跟学生的生活距离很远,学生不会主动去接触。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就是要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走进京剧,让学生了解京剧并且喜欢京剧。

三、教学方法

(一)教法:

1.教师应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的适当点拨引导为辅。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4.引导学生进行查阅资料,了解国粹——京剧。

5.确定话题“京剧艺术大家谈”,展开小组讨论,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二)学法: 使学生学会运用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迁移法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环节

(一)播放视频 播放视频京剧片段《红灯记》,为学生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初读感知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每一自然的内容(课件展示)

2.品读课文

(1)潜心阅读文章,你了解到了关于京剧的哪些知识?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来。(课件展示)

(2)视频播放歌曲《唱脸谱》为学生创设情境,并观看京剧中的脸谱人物。 课件展示京剧中生、旦、净、丑各类图片(9张图片)

(3)视频播放梅兰芳的《白蛇传》,引出四大名旦。多媒体出示四大名旦相关 介绍,并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网上搜索。

(4)教师小结本课。

(三)拓展延伸

1.阅读作家叶君健的《看戏》体会意境。

2.补充徽班进京的故事。

小学四年级语文《孔子和学生》教案及反思 篇9

陨石,在没有落入地球大气层时,是游离于外太空的石质的,铁质的或是石铁混合的物质,若是落入大气层,在没有被大气烧毁而落到地面就成了我们平时见到的陨石,简单的说,所谓陨石,就是微缩版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而留下的残骸。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陨石最早的国家,远至新石器时代,后经历朝历代,直到20世纪末均有文字记载,并有不少标有“落星”的地名,如“落星山”、“落星湖”等。

小学四年级语文《孔子和学生》教案及反思 篇10

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面、在、哭、哥”4个生字。

2、能认读声母:g k h,会拼读音节:gǔ hǔ kū。

3、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

4、能在老师指导下描写“面、在、哭”这三个字。

重点和难点:

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面、在、哭、哥”4个生字。

2、能认读声母:g k h,会拼读音节:gǔ hǔ kū。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插图

师:小朋友,图上画了什么?弟弟为什么要哭?

2、带着问题,听儿歌录音。

3、练习说话:用“因为——所以——”回答问题。

(因为弟弟的小花鼓坏了,所以弟弟哭了。)

师:整件事情都是因小花鼓引起的,所以我们今天学习的一首新儿歌的题目就是8、小花鼓(出示课题)

4、谁来把课题读一遍(指名读,齐读课题)

(渗透“花”和“鼓”的音节拼读)

二、学习儿歌

1、听儿歌录音,听一听儿歌里说些什么。

2、第二边听录音。要求听清每个字的字音。谁能跟着录音机一起读,可以轻声跟度。

3、谁已经会读了,请举手。(指名读)

4、请读得好的小朋友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5、师生配合读(出示儿歌)

(1)教师领读:一面小花鼓,鼓上画什么? (出示生字:面)

学生读:鼓上画老虎。

(2)教师领读:弟弟敲破鼓,怎么样了呢?

学生读:坐在地上哭。(出示生字:在、哭)

(3)教师领读:哥哥看了怎么说?

学生读: 弟弟你别哭,哥哥帮你补。(出示生字:哥)

6、出示生字,想一想,谁能用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在”记住里边有个“土”

“哭”,上面两个口像脸上的两只眼睛,中间的一点就像哭的时候流下的眼泪,下面就像哭时张大得嘴巴。

“哥”用减一减得方法,“歌”去掉“欠字旁”。

7、巩固生字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组内读,比一比谁是识字小能手。

(3)送字宝宝回家,齐读儿歌。

(4)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读

8、谁会背了,请站起来。

三、复习巩固

四、学习声母g k h

1、复习已经学过的声母,认读声母卡片

2、出示“鸽子”图片

(1)图上画着什么?

(2)出示声母“g”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教学字型顺口溜:q加弯钩ggg

k h教学方法类似——顺口溜:一挺机枪k k k;像把椅子h h h

(5)读“ge ke he”的四声

3、学生练读,左右同学相互打分

4、出示生字卡片,今天学过的生字中由哪几个字带有我们刚才学的声母?

5、出示:哭、虎

6、出示音节:kū hǔ

7、课文中还有一个字:鼓gǔ

8、学生练习拼读

9、开火车小组比赛读

10、完成“勾一勾”。交流。

三、学习笔画,练习写字

1、出示:面、哭、在“

2、教师指导书写,学生练习描一描

四、绕口令擂台赛

1、大家发现没有,今天学的这首儿歌,每一行的最后一个字读音都很相近,如果不专心的话,很可能会读错。

2、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一口气读的又多又准确。

3、出示绕口令,学生练习朗读。

上一篇:党员学习党章心得体会优秀1000字下一篇:教师教学工作自查总结